CN111371675B - 智能寻址方法、装置、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智能寻址方法、装置、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71675B
CN111371675B CN202010121989.7A CN202010121989A CN111371675B CN 111371675 B CN111371675 B CN 111371675B CN 202010121989 A CN202010121989 A CN 202010121989A CN 111371675 B CN111371675 B CN 1113716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target address
address group
service
weight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2198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71675A (zh
Inventor
李植珩
刘然
刘峰
谭介平
梁卓贤
李康
方升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Cloud Computing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Cloud Computing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Cloud Computing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Cloud Computing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2198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716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716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16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716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16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2Event management; Broadcasting; Multicasting; Not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6Message passing systems or structures, e.g. que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76Update or notification mechanisms, e.g. DynD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寻址方法、装置、设备及其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在准备发送业务消息之前,根据往返延迟探测方法从预先配置的多个地址组中确定一个目标地址组,每个地址组包括至少一个接口地址;在目标地址组中确定一个接口地址作为目标地址;在开始发送所述业务消息的第一个业务周期内,通过目标地址发送和接收业务消息。本申请通过往返延迟探测方法从多个地址组中选择一个地址组,来有效地缩短业务消息的延迟时间。

Description

智能寻址方法、装置、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一般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智能寻址方法、装置、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各种基于云计算的应用被提出,例如,云存储、云杀毒等。目前,基于云计算的即时通讯(Instant Messenger,简称IM)系统也被广泛地使用。用户可以通过IM云平台实现不同的应用场景,并通过IM云平台提供的事件通知功能,获取用户的关键用户行为,关键用户行为例如是用户的登录状态,消息发送状态等。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智能寻址方法、装置、设备及其存储介质,来缩短业务消息发送的延迟时间。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寻址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准备发送业务消息之前,根据往返延迟探测方法从预先配置的多个地址组中确定一个目标地址组,每个所述地址组包括至少一个接口地址;
在所述目标地址组中确定一个接口地址作为目标地址;
在开始发送业务消息的第一个业务周期内,通过目标地址发送和接收业务消息。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寻址装置,该装置包括:
探测模块,用于在发送业务消息之前,根据往返延迟探测结果从预先配置的多个地址组中确定一个目标地址组,每个所述地址组包括至少一个接口地址;
确定模块,用于在目标地址组中确定一个接口地址作为目标地址;
收发模块,用于在开始发送业务消息的第一个业务周期内,通过目标地址发送和接收业务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该程序时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寻址方法、装置、设备及其存储介质,该方法通过在准备发送业务消息之前,根据往返延迟探测方法从预先配置的多个地址组中确定一个目标地址组,每个地址组包括至少一个接口地址;在目标地址组中确定一个接口地址作为目标地址;在开始发送业务消息的第一个业务周期内,通过目标地址发送和接收业务消息。本申请通过往返延迟探测方法从多个地址组中选择一个地址组,来有效地缩短业务消息的延迟时间,并保证业务消息收发过程中延迟时间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实施环境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寻址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步骤201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寻址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步骤404的流程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寻址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寻址装置700的示例性结构框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寻址装置800的示例性结构框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寻址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计算机系统130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公开,而非对该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实施环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环境包括:终端设备101,IM云计算平台102和第三方服务器103。
终端设备101中安装各种应用程序作为客户端,不同用户通过使用各自的客户端实现数据交互。终端设备102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便携式电脑、台式电脑等。
IM云计算平台103包括多台服务器,例如包括主控服务器和Nginx服务器。主控服务器可以包括一台或者多台服务器。Nginx服务器也可以是一台或者多台服务器。其中,主控服务器用于实现同步开关,例如OpenSSO(Simultaneously Switching Outputs,同步开关输出)功能等。由主控服务器向Nginx服务器发送业务消息,再由Nginx服务器转发业务消息至第三方服务器,来实现第三方服务器的事件通知功能。Nginx服务器与第三方服务器采用随机地信号连接。
使用云计算平台103可以实现不同的应用场景,例如基于IM云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基于IM云的客服系统和基于IM云的直播间弹幕等等。用户可以在云计算平台103上创建应用程序的sdkappid,在该sdkappid下监控、统计使用应用程序的关键用户行为。IM云平台还可以接收第三方服务器返回到对于消息推送功能的控制信息,例如第三方服务器返回特定的错误码以通知IM云平台,IM云平台根据返回的通知,对某个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关键用户行为进行控制。例如,禁止恶意用户的访问。
第三方服务器103是用户自行搭建的用于获取业务消息的服务器。业务消息是指在IM云平台与第三方服务器之间传送的消息。其可以是IM云平台向第三方服务器发送的事件通知消息,也可以是第三方服务器向IM云平台发送的用于控制用户行为的控制消息。事件通知消息,例如可以是当用户使用布置在IM云平台上的应用程序时,IM云平台向第三方服务器发送的关键用户行为的通知消息。控制消息例如可以是第三服务器103可以从在IM云平台上布置的各种应用程序接收控制消息,从而通过IM云平台实现对关键用户行为的管理。
但是,在相关技术中,主控服务器通过多台Nginx服务器向第三方服务器发送业务消息时,是随机地从多台Nginx服务器中选择一台作为与第三方服务器建立连接的出口服务器。其中,多台Nginx服务器是按照地域划分成多个组的,其称为地域组。每个地域组实际上也是由多台Nginx服务器组成。如图1所示,假设102-1是布置在深圳的Nginx服务器组,102-2是布置在上海的Nginx服务器组,102-3是布置在北京的Nginx服务器组,102-4是布置在香港的Nginx服务器组。可以通过102-1至102-4将业务消息的转发至第三方服务器。
当主控服务器发送业务消息时,根据业务消息的目的地址,随机地选择多个地域组中的任意一台Nginx服务器来作为业务消息的发送出口,然后通过该出口与第三方服务器建立通信连接。例如布置在北京的Nginx服务器可能被随机地分配到与布置在上海的第三方服务器建立连接。这样随机地从多个地域组中选择任意一个地域组,可能会导致业务消息的传输延迟较大,甚至导致发送成功率较低。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智能寻址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有效地缩短业务消息发送的延迟时间,提高业务消息发送的成功率。
请参考图2,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寻址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由智能寻址装置执行。智能寻址装置可以布置在IM云平台的主控服务器上,或者与主控服务器功能相似的其他服务器上。
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在准备发送业务消息之前,根据往返延迟探测方法从预先配置的多个地址组中确定一个目标地址组,每个地址组包括至少一个接口地址;
步骤102,在目标地址组中确定一个接口地址作为目标地址;
步骤103,在开始发送业务消息的第一个业务周期内,通过目标地址发送和接收业务消息。
在上述步骤中,业务消息是指业务消息是指在IM云平台与第三方服务器之间传送的消息,例如IM云平台向第三方服务器发送的事件通知消息。事件通知消息,例如可以是在IM云平台上实现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的登录消息、聊天消息等。在IM云平台上可以通过主控服务器,或称为主控模块向第三方服务器发送业务消息。
主控模块在准备发送业务消息之前,先通过往返延迟探测方法从预先配置的多个地址组中查找一个目标地址组,然后在查找到的目标地址组中确定一个目标地址,利用该目标地址来发送和接收业务消息。通过往返延迟探测方法初步地选定地域组,来与第三方服务器之间的建立用于业务消息传输的通道,该通道的往返延迟最短是通过往返延迟探测结果来保证的。
预先配置的多个地址组,例如可以是根据地域位置预先建立的多个服务器组,也可以是将多个地址按照其共性特征组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地址组。如图1所示,在IM平台上搭建多个Ngnix服务器组,每个Ngnix服务器组包括多个Ngnix服务器,每个Ngnix服务器组作为一个地址组。
在第一个业务周期内发送业务消息时,暂时利用准备发送业务消息阶段确定的目标地址组中的一个接口地址来发送业务消息,可以根据探测结果来保证初次进行业务消息发送的延迟时间被缩短,相对于相关技术中随机选择接口地址导致的延迟时间过长,或者延迟时间不稳定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往返延迟探测方法初步确定目标地址组后,可以有效地缩短业务消息发送的延迟时间,并保证其业务消息发送的延迟时间的稳定性。其中,业务周期是指IM云平台向第三方服务器发送业务消息所对应的时间周期。第一个业务周期是指在准备发送业务消息阶段之后,从开始发送业务消息的第一时刻起,发送业务消息所对应的时间周期。
下面结合图3进一步说明步骤201。请参考图3,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步骤201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步骤201包括:
步骤2011,向多个地址组广播往返延迟探测消息,该往返延迟探测消息用于探测多个地址组中每个接口地址与第三方服务器之间的往返延时;
步骤2012,接收与往返延迟探测消息对应的往返延迟探测结果;
步骤2013,基于往返探测结果计算变异系数;
步骤2014,基于变异系数从多个地址组中选择一个目标地址组。
上述步骤中,本申请实施例可以由主控服务器向所有地址组中的每个接口地址广播往返延迟探测消息,通过从各个接口地址接收的往返延迟探测结果来确定与每个地址组对应的平均往返延迟结果。例如将每个地址组所包含的多个接口地址接收到的往返探测结果进行简单平均处理,得到与该地址组对应的平均往返延迟结果。往返延迟也可以成为往返时延,即表示从发送端发送业务消息开始,到发送端接收到来自接收端的对业务消息的确定消息的时间。
然后,基于往返探测结果计算变异系数可以包括:
基于往返探测结果计算与每个地址组相对应的平均往返探测结果;
对平均往返探测结果进行平滑处理;
利用平滑处理后的平均往返探测结果计算变异系数。
基于往返探测结果计算每个地址组相对应的平均往返探测结果,可以将属于同一个地址组中的多个接口地址反馈的往返探测结果进行平均计算,得到与该地址组相对应的平均往返探测结果。
然后,按照下述公式对每个地址组的平均往返结果进行平滑处理;
SRTTD=(α*SRTTS)+((1-α)*RTTD)
其中,SRTTD是对应于当前业务周期的输出的处理后平均往返探测结果;
SRTTS是对应于上一个业务周期的输出的处理后的平均往返探测结果,初始值可以是1秒;
RTTD是当前业务周期未经过处理的平均往返探测结果。
利用平滑处理后的平均往返探测结果计算变异系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2392644680000071
其中,xi是第i个地址组内每个服务器的往返延迟时间RTT(Round-Trip Time);
Ex是第i个地址组的平均往返时间结果;
n是第i个地址组内包括服务器的数量。
对于每个地址组对应地计算得到一个变异系数,在所有与地址组对应的变异系数都小于变异系数阈值时,则从多个地址组中选择任意一个作为目标地址组。
否则,在与最小的平均往返探测结果相对应的地址组和与次小的平均往返探测结果相对应的地址组中,选择任意一个作为目标地址组。变异系数阈值是根据实际业务情况设定的阈值,例如可以为20%。
其中,在与最小的平均往返探测结果相对应的地址组和与次小的平均往返探测结果相对应的地址组中选择任意一个作为目标地址组,可以包括:
计算最小的平均往返探测结果和次小的平均往返探测结果的差值;
在差值小于变异系数阈值时,从与最小的平均往返探测结果和次小的平均往返探测结果相对应的地址组中选择任意一个作为目标地址组;
或者,在差值大于等于所述变异系数阈值时,选择与最小的平均往返探测结果相对应的地址组作为目标地址组。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准备发送业务消息之前,通过往返延迟探测方法确定一个目标地址组,利用目标地址组中的一个接口地址来初步尝试发送业务消息,可以有效地缩短延迟时间。
在第一个业务周期按照往返延迟探测方法确定目标地址组的基础上,由于IM平台上地址组实时动态变化的,为了保证业务消息在优化延迟时间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业务消息的发送成功率,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寻址方法。
请参考图4,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寻址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由智能寻址装置执行。智能寻址装置可以布置在IM云平台的主控服务器上,或者与主控服务器功能相似的其他服务器上。
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在准备发送业务消息之前,根据往返延迟探测方法从预先配置的多个地址组中确定一个目标地址组,每个地址组包括至少一个接口地址;
步骤402,在目标地址组中确定一个接口地址作为目标地址;
步骤403,在开始发送业务消息的第一个业务周期内,通过目标地址发送和接收业务消息。
步骤404,在第一个业务周期之后,根据目标地址组的动态权重值确定是否需要对目标地址组进行更新,动态权重值是基于目标地址组内的目标地址的状态变化确定的。
在上述步骤中,与步骤101-103相同的步骤的实施方法可以参见其描述的相关内容。
在第一个业务周期之后,继续发送业务消息时,则根据目标地址组的动态权重值确定是否需要对目标地址组进行更新。
该动态权重值是基于目标地址组内的目标地址的状态变化确定的。动态权重值是指地址组内包含的可用的服务器数量相对于地址组中预先配置的服务器数量的比值。静态权重值是指地址组中预先配置的服务器的数量。
由于在业务消息发送的实际过程中,业务消息发送成功率可以进一步保证业务消息的有效延迟时间。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目标地址组的动态权重值的变化来反映业务消息发送成功率,从而在第一个业务周期内发送业务消息之后,有效地提升每个业务周期内业务消息的发送成功率。
下面结合图5说明步骤404。请参考图5,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步骤404的流程示意图。步骤404包括:
步骤4041,基于第一个业务周期的业务消息的发送成功率调整与目标地址组对应的动态权重值;
步骤4042,在第二个业务周期开始时,如果动态权重值小于其对应的静态权重值的百分比阈值,则确定对目标地址组进行更新;
步骤4043,如果动态权重值大于等于其对应的静态权重值的百分比阈值,则确定对目标地址组不进行更新。
在上述步骤中,第二个业务周期是指在第一个业务周期之后,后续发送业务消息所对应的时间周期。
其中,步骤4041还可以包括:
在目标地址满足禁用条件时,控制在第二个业务周期内禁用目标地址,得到目标地址所在的地址组的动态权重值,并调整与目标地址相对应的可用权重值;或者,
在目标地址不满足禁用条件时,利用业务检测包对在第一个业务周期被禁用的接口地址所对应的可用权重值进行调整,得到被禁用的接口地址所在的地址组的动态权重值。
在第一个业务周期之后,可以根据禁用条件及时触发目标地址的变更,以便保证业务消息的发送成功率。其中,禁用条件,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情形的任意一种:
第一种情形,在获取发送成功率之前,业务消息的连续失败累计次数达到累计次数阈值,且业务消息的连续失败累计时间到达累计时间阈值时,在第二个业务周期内禁用目标地址。
第二种情形,在获取发送成功率之后,确定发送成功率低于第一成功率阈值时,在第二个业务周期内禁用目标地址。
第三种情形,在目标地址对应的可用权重值低于第一权重阈值时,在第二个业务周期内禁用所述目标地址。
针对第一种情形,例如在获取第一个业务周期的发送成功率之前,可以通过统计业务消息的连续失败累计次数和连续失败累计时间,将这两个统计结果分别与累计次数阈值和累计时间阈值进行比较,在连续失败累计次数达到累计次数阈值时,且连续失败累计时间达到累计时间阈值时,在第二个业务周期内禁用目标地址。其中,累计次数阈值和累计时间阈值可以根据业务类型相应地设置,例如累计次数阈值为5次,累计时间阈值为5秒。
针对第二种情形,在获取得到第一个业务周期内与目标地址对应的发送成功率之后,如果该发送成功率低于第一成功率阈值时,在第二个业务周期内禁用目标地址。
与目标地址对应的发送成功率,可以通过对每次经过目标地址发送业务消息的计数来计算。例如,业务消息包括业务请求消息,和业务响应消息。每次调用目标地址发送一次业务请求消息,则在发送计数器上累计加1。在每次通过目标地址接收到与业务请求消息对应的业务响应消息时,在接收计数器上累计加1。同时,还可以通过计时器检测从业务请求消息发送开始到接收到业务响应消息的时间。并将业务响应消息接收失败记为失败次数。以一个业务周期为统计周期,可以得到与业务周期对应的目标地址的发送成功率。业务统计周期可以根据发送业务的时效性设置,例如可以设置为2分钟。
针对第三种情形,在每个地址组预先配置静态权重值时,对每个地址组中的接口地址预先配置可用权重值。可用权重值用于表示接口地址被使用的概率值。在目标地址对应的可用权重值低于第一权重阈值时,在第二个业务周期内禁用目标地址。为了防止选中的目标地址传输业务消息的发送成功率,可以在确定目标地址之前,先对确定的目标地址组中的接口地址对应的可用权重值进行判断,在满足该禁用条件时,临时禁用该接口地址,直至确定新的目标地址。
其中,调整与目标地址相对应的可用权重值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执行:
在发送成功率介于第一成功率阈值和第二成功率阈值之间,修改与目标地址相对应的可用权重值为当前可用权重值与发送成功率的N次方的乘积。第一成功率阈值例如可以是80%,第二成功率阈值例如可以是99%。
在目标地址不满足禁用条件时,则表示目标地址可以用于发送业务消息。利用业务检测包对第一个业务周期内被禁用的接口地址所对应的可用权重值进行调整后,可以对被禁用的接口地址所在的地址组的动态权重值进行调整。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保证业务消息发送成功率,在目标地址无需禁用时,进一步地利用业务检测包探测是否可以对那些已被禁用的接口地址进行调整,使得其从禁用状态变更为可用状态,从而实现对发送业务消息的接口地址进行动态检测。优选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检测:
向动态权重值小于其对应的静态权重值的百分比阈值的其他地址组尝试发送业务测试包;
统计业务测试包对应的发送成功率;
若业务检测包对应的发送成功率大于等于第二成功率阈值,且在第一个业务周期内被禁用的接口地址的状态为禁用状态,则增加该被禁用的接口地址所在地址组的动态权重值;
若该被禁用的接口地址的可用权重值小于第二权重阈值,则增加该被禁用的接口地址的可用权重值。其中,第二权重阈值可以100%。
增加被禁用接口地址的可用权重值的方式,例如在被禁用的接口地址的可用权重值大于等于99%时,可以将被禁用接口所在地址组的动态权重值提升到该地址组的静态权重的60%;或者,在第一个业务周期内,被禁用的接口地址的可用权重值小于100%时,则将被禁用的接口地址的可用权重值,修改为当前的可用权重值加上不可用权重值与20%的乘积。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对接口地址的临时禁用或者临时解禁的处理,可以在有效缩短延迟时间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提升业务消息的发送成功率。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图6,以在IM云平台上实现智能寻址的方法为例进行描述。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寻址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预先在IM平台上设置主控模块和多个地址组。例如,深圳地址组,上海地址组,北京地址组,香港地址组,其中每个地址组均包括探测代理模块和业务代理模块。探测代理模块,用于将主控模块发送的往返延迟探测消息发送给第三方服务器,并从第三方服务器接收返回的探测往返结果给主控模块。业务代理模块,用于将主控模块发送的业务消息发送给第三方服务器,以及从第三方服务器接收业务响应消息给主控模块。在每个地址组内的每个服务器上,均设置有探测代理模块和业务代理模块。另外,不同用户设置的第三方服务器,可以设置在与地址组相同的地域,也可以设置与地址组不同的地域,例如天津、杭州、武汉等,第三方服务器的设置地点不作限定。开始执行智能寻址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主控模块向每个业务代理模块广播RTT请求。
其中,主控模块向地址组中的探测代理模块广播RTT探测请求,每个探测代理模块将RTT探测请求转发给第三方服务器。
步骤602,主控模块从每个业务代理模块接收RTT探测结果。
其中,第三方服务器向主控模块返回RTT探测结果的过程包括:第三方服务器将与每个探测代理模块对应的RTT探测结果,发送至其对应的探测代理模块,然后探测代理模块将RTT探测结果发送给主控模块。
步骤603,主控模块接收到全部的RTT探测结果之后,开始计算与每个地址组对应的平均RTT;
步骤604,主控模块基于所有平均RTT计算与每个地址组对应的变异系数;
步骤605,主控模块对每个变异系数进行判断,判断每个变异系数是否均小于20%。在判断结果为是时,进入步骤605a,在判断结果为否时,进入步骤605b。
步骤605a,主控模块从多个地址组中选择任意一个地址组与第三方服务器建立连接,然后,进入步骤607;
步骤605b,主控模块从多个地址组中选择平均RTT的最小者所对应的地址组和平均RTT的次小者所对应的地址组,然后计算这两者之间的差值,再进入步骤606;
步骤606,主控模块判断步骤605b得到的差值是否小于20%;在判断结果为是时,进入步骤606b,在判断结果为否时,进入步骤606a。
步骤606a,主控模块选择最小的平均RTT所对应的地址组;然后进入步骤607。
步骤606b,主控模块从最小者所对应的地址组和次小者所对应的地址组中选择任意一个地址组。通过选择的地址组内的某个接口地址与第三方服务器建立连接,并通过该接口地址来发送业务消息,然后进入步骤607。
步骤607,在第一个业务周期开始时,主控模块通过与所选择的地域组内的某个接口地址相对应的业务代理模块,来向第三方服务器发送业务请求消息。即主控模块在上述选择的地域组内确定一个接口地址,并通过该接口地址对应的服务器上预先布置的业务代理模块,与第三方服务器建立连接,以便向第三方服务器发送业务请求消息。
步骤608,主控模块通过与所选择的地域组内的某个接口地址相对应的业务代理模块从第三方服务器接收业务响应消息;
步骤609,主控模块根据接收的业务响应消息计算业务请求消息的发送成功率,并基于发送成功率对步骤607中确定业务代理模块进行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禁用处理和可用权重值下降处理;或者,对已处于禁用状态的业务代理模块进行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解禁处理和可用权重值上升处理。
步骤610,主控模块根据步骤609的处理结果,重新计算地址组的动态权重值。
步骤611,在第二个业务周期开始时,判断选择的地址组的动态权重值是否小于该地址组的静态权重值的80%,如果是则进入步骤611a;如果否则返回步骤607。
步骤611a,主控模块从步骤605b或者606b确定地址组的选择范围中继续选择另一个其他的地址组,然后返回步骤607。
应当注意,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方法的操作,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相反,流程图中描绘的步骤可以改变执行顺序。附加地或备选地,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和/或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
进一步参考图7,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寻址装置700的示例性结构框图。该装置700配置在主控服务器上,或者与主控服务器功能相似的服务器上。该装置包括:
探测模块701,用于在发送业务消息之前,根据往返延迟探测结果从预先配置的多个地址组中确定一个目标地址组,每个地址组包括至少一个接口地址;
确定模块702,用于在目标地址组中确定一个接口地址作为目标地址;
收发模块703,用于在开始发送业务消息的第一个业务周期内,通过目标地址发送和接收业务消息。
其中,探测模块可以包括:
广播子模块,用于向多个地址组广播往返延迟探测消息,该往返延迟探测消息用于探测多个地址组中每个接口地址与第三方服务器之间的往返延时;
第一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与往返延迟探测消息对应的往返延迟探测结果;
第一计算子模块,用于基于往返探测结果计算变异系数;
选择子模块,基于变异系数从多个地址组中选择一个目标地址组。
第一计算子模块还用于:
基于往返探测结果计算与每个地址组相对应的平均往返探测结果;
对平均往返探测结果进行平滑处理;
利用平滑处理后的平均往返探测结果计算与每个地址组相对应的变异系数。
第一计算子模块还用于:
在每个地址组对应的变异系数均小于变异系数阈值时,从多个地址组中选择任意一个作为目标地址组;否则,在与最小的平均往返探测结果相对应的地址组和与次小的平均往返探测结果相对应的地址组中选择任意一个作为目标地址组。
第一计算子模块还用于:
计算最小的平均往返探测结果和次小的平均往返探测结果的差值;
在差值小于变异系数阈值时,从与最小的平均往返探测结果和次小的平均往返探测结果相对应的地址组中选择任意一个作为目标地址组;或者,
在差值大于等于变异系数阈值时,选择与最小的平均往返探测结果相对应的地址组作为目标地址组。
进一步参考图8,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寻址装置800的示例性结构框图。该装置800配置在主控服务器上,或者与主控服务器功能相似的服务器上。该装置包括:
探测模块801,用于在发送业务消息之前,根据往返延迟探测结果从预先配置的多个地址组中确定一个目标地址组,每个地址组包括至少一个接口地址;
确定模块802,用于在目标地址组中确定一个接口地址作为目标地址;
收发模块803,用于在开始发送业务消息的第一个业务周期内,通过目标地址发送和接收业务消息。
更新模块804,用于在第一个业务周期之后,根据目标地址组的动态权重值确定是否需要对目标地址组进行更新,该动态权重值是基于所述目标地址组内的目标地址的状态变化确定的。
其中更新模块804还可以包括:
调整子模块,用于基于第一个业务周期的业务消息的发送成功率调整与目标地址组对应的动态权重值;
更新子模块,用于在第二个业务周期开始时,如果动态权重值小于其对应的静态权重值的百分比阈值,则确定对目标地址组进行更新;
或者还用于如果所述动态权重值大于等于其对应的静态权重值的百分比阈值,则确定对所述目标地址组不进行更新。
调整子模块还用于在目标地址满足禁用条件时,控制在第二个业务周期内禁用目标地址,得到目标地址所在的地址组的动态权重值,并调整与目标地址相对应的可用权重值;或者,
还用于在目标地址不满足禁用条件时,利用业务检测包对在第一个业务周期被禁用的接口地址所对应的可用权重值进行调整,得到被禁用的接口地址所在的地址组的动态权重值。
更新子模块用于:向动态权重值小于其对应的静态权重值的百分比阈值的其他地址组发送业务测试包;统计业务测试包对应的发送成功率;若业务检测包对应的发送成功率大于等于第二成功率阈值,且在第一个业务周期内被禁用的接口地址的状态为禁用状态,则增加该被禁用的接口地址所在地址组的动态权重值;若该被禁用的接口地址的可用权重值小于第二权重阈值,则增加该被禁用的接口地址的可用权重值。
其中调整与目标地址相对应的可用权重值,包括:
在发送成功率介于第一成功率阈值和第二成功率阈值之间,修改与目标地址相对应的可用权重值为当前可用权重值与所述发送成功率的N次方的乘积。
应当理解,装置700-800中记载的诸单元或模块与参考图2和4描述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相对应,装置700,800中记载的诸单元或模块参考图2,4描述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相对应。由此,上文针对方法描述的操作和特征同样适用于装置700,800及其中包含的单元,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寻址方法的过程。请参考图9,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寻址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主控模块向每个地址组中的每个探测代理模块发送RTT请求,并从每个探测代理模块接收RTT结果;如图9中实线双向箭头,用于表示主控模块向发送RTT请求和接收RTT结果。
主控模块基于接收的RTT结果计算与每个地址组对应的平均RTT,选择某个地址组后,通过该地址组中某个接口地址对应的业务代理模块发送业务请求消息和接收业务响应消息。如图9所示,假设选择第二个地址组中的某个接口地址,通过该接口地址对应的业务代理模块接收和发送业务响应消息。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每个服务器上设置两个代理模块来分别实现探测数据通道和业务数据通道。通过探测数据通道的探测可以在多个地址组中查找到往返延迟时间最短的通道,再利用与该通道并行的业务通道来传输业务消息以提高业务消息的传输成功率,并进一步地通过业务消息的传输成功率动态调整业务通道,以有效地提高业务消息的发送成功率。即在首次发送结束之后,主控模块会对该接口地址的发送成功率进行统计,再根据该接口地址的发送成功率更新地址组的动态权重值,在第二个业务周期发送业务消息时,则通过判断动态权重值来确保发送成功率。
下面参考图10,图10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计算机系统130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计算机系统13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13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13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13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13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1303中,还存储有系统13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1301、ROM 1302以及RAM 1303通过总线13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1305也连接至总线13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1305: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等的输入部分13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13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13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1309。通信部分13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13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1305。可拆卸介质13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13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1308。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图2,或图6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机器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13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13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13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系统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前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或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或模块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探测模块、确定模块和收发模块。其中,这些单元或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或模块本身的限定,例如,探测模块还可以被描述为“用于在发送业务消息之前,根据往返延迟探测结果从预先配置的多个地址组中确定一个目标地址组的模块”。
作为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的。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前述程序被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处理器用来执行描述于本申请的智能寻址方法。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前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2)

1.一种智能寻址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在准备发送业务消息之前,根据往返延迟探测方法从预先配置的多个地址组中确定一个目标地址组,每个所述地址组包括至少一个接口地址;
在所述目标地址组中确定一个接口地址作为目标地址;
在开始发送业务消息的第一个业务周期内,利用所述目标地址发送和接收业务消息;
在所述第一个业务周期之后,根据所述目标地址组的动态权重值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目标地址组进行更新,所述动态权重值是基于所述目标地址组内的目标地址的状态变化确定的,所述动态权重值是指目标地址组内包含的可用的服务器数量相对于目标地址组中预先配置的服务器数量的比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寻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个业务周期之后,根据所述目标地址组的动态权重值确定是否需要对所述目标地址组进行更新,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个业务周期内的业务消息的发送成功率调整与所述目标地址组对应的动态权重值;
在第二个业务周期开始时,如果所述动态权重值小于其对应的静态权重值的百分比阈值,则确定对所述目标地址组进行更新;
或者,如果所述动态权重值大于等于其对应的静态权重值的百分比阈值,则确定对所述目标地址组不进行更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寻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个业务周期内的业务消息的发送成功率调整与所述目标地址组对应的动态权重值包括:
在所述目标地址满足禁用条件时,控制在第二个业务周期内禁用所述目标地址,得到所述目标地址所在的地址组的动态权重值,并调整与所述目标地址相对应的可用权重值;或者,
在所述目标地址不满足禁用条件时,利用业务检测包对在第一个业务周期被禁用的接口地址所对应的可用权重值进行调整,得到被禁用的接口地址所在的地址组的动态权重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寻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业务检测包对在第一个业务周期内被禁用的接口地址所对应的可用权重值进行调整包括:
向动态权重值小于其对应的静态权重值的百分比阈值的其他地址组发送业务测试包;
统计所述业务测试包对应的发送成功率;
若所述业务检测包对应的发送成功率大于等于第二成功率阈值,且在第一个业务周期内接口地址的状态为禁用状态,则增加该被禁用的接口地址所在地址组的动态权重值;
若该被禁用的接口地址的可用权重值小于第二权重阈值,则增加该被禁用的接口地址的可用权重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寻址方法,其特征在于,调整与所述目标地址相对应的可用权重值,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个业务周期内的业务消息的发送成功率介于第一成功率阈值和第二成功率阈值之间,则修改与所述目标地址相对应的可用权重值为其当前可用权重值与所述第一个业务周期内的业务消息的发送成功率的N次方的乘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寻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往返延迟探测方法从预先配置的多个地址组中确定一个目标地址组,包括:
向所述多个地址组广播往返延迟探测消息,所述往返延迟探测消息用于探测所述多个地址组中每个接口地址与第二方服务器之间的往返延时;
接收与所述往返延迟探测消息对应的往返延迟探测结果;
基于所述往返延迟探测结果计算变异系数;
基于所述变异系数从多个地址组中选择一个目标地址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寻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往返延迟探测结果计算变异系数,包括:
基于所述往返延迟探测结果计算与每个地址组相对应的平均往返延迟探测结果;
对所述平均往返延迟探测结果进行平滑处理;
利用平滑处理后的平均往返延迟探测结果计算与每个地址组相对应的所述变异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寻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变异系数从多个地址组中选择一个目标地址组,包括:
在每个地址组对应的所述变异系数均小于变异系数阈值时,从所述多个地址组中选择任意一个作为目标地址组;否则,在与最小的平均往返延迟探测结果相对应的地址组和与次小的平均往返延迟探测结果相对应的地址组中选择任意一个作为目标地址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寻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与最小的平均往返延迟探测结果相对应的地址组和与次小的平均往返延迟探测结果相对应的地址组中选择任意一个作为目标地址组,包括:
计算所述最小的平均往返延迟探测结果和所述次小的平均往返延迟探测结果的差值;
在所述差值小于所述变异系数阈值时,从所述与最小的平均往返延迟探测结果和欠小的平均往返延迟探测结果相对应的地址组中选择任意一个作为目标地址组;或者,
在所述差值大于等于所述变异系数阈值时,选择与最小的平均往返延迟探测结果相对应的地址组作为目标地址组。
10.一种智能寻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探测模块,用于在发送业务消息之前,根据往返延迟探测结果从预先配置的多个地址组中确定一个目标地址组,每个所述地址组包括至少一个接口地址;
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地址组中确定一个接口地址作为目标地址;
收发模块,用于在开始发送业务消息的第一个业务周期内,通过所述目标地址发送和接收业务消息;
更新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个业务周期之后,根据所述目标地址组的动态权重值确定是否更新所述目标地址组,所述动态权重值是基于所述目标地址组内的目标地址的状态变化确定的,所述动态权重值是指目标地址组内包含的可用的服务器数量相对于目标地址组中预先配置的服务器数量的比值。
11.一种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121989.7A 2020-02-26 2020-02-26 智能寻址方法、装置、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3716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1989.7A CN111371675B (zh) 2020-02-26 2020-02-26 智能寻址方法、装置、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1989.7A CN111371675B (zh) 2020-02-26 2020-02-26 智能寻址方法、装置、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1675A CN111371675A (zh) 2020-07-03
CN111371675B true CN111371675B (zh) 2022-03-29

Family

ID=71210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21989.7A Active CN111371675B (zh) 2020-02-26 2020-02-26 智能寻址方法、装置、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716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84408B (zh) * 2021-11-11 2022-02-0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18704A1 (en) * 2018-07-18 2020-01-23 The Mode Group High performance software-defined core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98968B2 (en) * 2006-09-15 2011-03-01 Citrix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lecting efficient connection paths between computing devices
US8583824B2 (en) * 2010-12-16 2013-11-12 Microsoft Corporation Identifying an efficient destination server
US20170207989A1 (en) * 2016-01-14 2017-07-20 Dell Software Inc. Dynamic domain name system destination selection
US20170324641A1 (en) * 2016-05-04 2017-11-0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odified slow start for background connection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18704A1 (en) * 2018-07-18 2020-01-23 The Mode Group High performance software-defined core net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1675A (zh) 2020-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87069A (zh) 业务接入请求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1237433A1 (zh) 消息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519183B (zh) 一种节点限速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936613B (zh) 应用于服务器的容灾方法和装置
CN110392098B (zh) 一种自适应虚拟桌面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312140B (zh) 直播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89636A (zh) 针对人工对话实体的基于位置的访问控制
CN113132403A (zh) 用于内容分发网络的回源方法和装置
CN110855564A (zh) 路由路径智能选择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311963B (zh) 消息推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320011A (zh) 请求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371675B (zh) 智能寻址方法、装置、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CN112751689A (zh) 一种网络连通性检测方法、监控服务端和监控代理装置
CN112838980B (zh)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471713B (zh) 用于查询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EP3975598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for subscribing resources in field of internet of things, and storage medium
CN117082073A (zh) 文件存储方法、文件下载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33122B (zh) 管理服务器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5242687B (zh) 一种节点探活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4827159B (zh) 网络请求路径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KR102580417B1 (ko) 메시지 전송 지연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CN107819761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827281B (zh) 一种网络请求的发送及接收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2968945B (zh) 限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58290A (zh)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2577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