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67220A - 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67220A
CN111367220A CN202010205702.9A CN202010205702A CN111367220A CN 111367220 A CN111367220 A CN 111367220A CN 202010205702 A CN202010205702 A CN 202010205702A CN 111367220 A CN111367220 A CN 1113672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equipment
service
internet
th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057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67220B (zh
Inventor
王朝新
马年
杨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CCB Fine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CCB Fine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20570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672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67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672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672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672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G05B19/0423Input/outpu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接收物联网中目标实体设备的控制请求;获取控制请求对应的指令集,其中,指令集中包含有至少一个预设的设备组对应的业务设备控制指令,其中,业务设备控制指令为业务设备的任意类型的控制指令,其中的业务设备与目标实体设备的控制接口相对应;对指令集对应的业务设备进行状态检查,并在该指令集对应的业务设备均通过状态检查后,执行指令集以对目标实体设备进行控制。本申请能够有效降低控制人员对物联网中的设备的控制难度,能够有效提高物联网设备控制便捷性及效率,提高物联网设备的控制过程的可靠性以及控制结果的准确性,进而能够提高物联网中设备的应用可靠性及便捷性。

Description

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物联网可以实现设备的控制与管理的精细化,针对其中的各个实体设备自身,均可以提供一系列的细化控制接口,这些控制接口的应用对于信息的收集和单体的控制都具有天然的优势。
然而,物联网的介入对于设备使用者而言,则会面临各式各样的单体设备的分解操作,比如对于管理者而言,针对一台实体设备的开关控制操作,不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开或者关,而是该实体设备对应的第一控制接口对应的分解设备的操作、第二控制接口对应的分解设备的操作以及第三控制接口对应的分解设备的操作等,这样的操作方式虽然对于技术层面而言是细致且有效的,但是对于业务层面而言则是复杂且难以理解的,也就是说,当前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式,极大地增加了控制人员对物联网中的设备的控制难度,同时也降低了物联网设备的控制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项,本申请提供一种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能够有效降低控制人员对物联网中的设备的控制难度,能够有效提高物联网设备控制便捷性及效率,并能够有效提高物联网设备的控制过程的可靠性以及控制结果的准确性,进而能够提高物联网中设备的应用可靠性及便捷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物联网中目标实体设备的控制请求;
获取所述控制请求对应的指令集,其中,所述指令集中包含有至少一个预设的设备组对应的业务设备控制指令,其中,所述业务设备控制指令为业务设备的任意类型的控制指令,其中的业务设备与所述目标实体设备的控制接口相对应;
对所述指令集对应的业务设备进行状态检查,并在该指令集对应的业务设备均通过状态检查后,执行所述指令集以对所述目标实体设备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在所述接收物联网中目标实体设备的控制请求之前,还包括:
根据同属于一物联网的各个实体设备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控制接口,建立对应数量的业务设备;
基于各个所述业务设备建立多个设备组;
根据各个所述设备组以及各个业务设备各自对应的业务设备控制指令,生成多个指令集。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所述控制请求对应的指令集,包括:
获取所述控制请求对应的多个指令集;
基于预设的指令执行规则确定所述控制请求对应的多个指令集之间的执行顺序以及等待执行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指令集中包含有多个业务设备各自对应的业务设备控制指令,各个所述业务设备控制指令之间的执行方式为预设的并行或顺序执行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对所述指令集对应的业务设备进行状态检查,包括:
获取所述指令集对应的状态预检查集,其中,所述状态预检查集包含有对应的指令集中的各个所述业务设备的状态预检查选项;
应用各个所述业务设备的状态预检查选项分别对所述指令集对应的各个所述业务设备进行状态检查。
进一步地,在所述接收物联网中目标实体设备的控制请求之前,还包括:
根据预先获取的所述指令集中的各个所述业务设备的执行状态要求,生成各个所述业务设备的状态预检查选项;
基于各个所述业务设备的状态预检查选项,生成对应的状态预检查集。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物联网中目标实体设备的控制请求;
指令集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控制请求对应的指令集,其中,所述指令集中包含有至少一个预设的设备组对应的业务设备控制指令,其中,所述业务设备控制指令为业务设备的任意类型的控制指令,其中的业务设备与所述目标实体设备的控制接口相对应;
状态检查模块,用于对所述指令集对应的业务设备进行状态检查,并在该指令集对应的业务设备均通过状态检查后,执行所述指令集以对所述目标实体设备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还包括:
业务设备建立模块,用于根据同属于一物联网的各个实体设备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控制接口,建立对应数量的业务设备;
设备组建立模块,用于基于各个所述业务设备建立多个设备组;
指令集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各个所述设备组以及各个业务设备各自对应的业务设备控制指令,生成多个指令集。
进一步地,所述指令集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执行下述内容:
获取所述控制请求对应的多个指令集;
基于预设的指令执行规则确定所述控制请求对应的多个指令集之间的执行顺序以及等待执行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指令集中包含有多个业务设备各自对应的业务设备控制指令,各个所述业务设备控制指令之间的执行方式为预设的并行或顺序执行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状态检查模块具体用于执行下述内容:
获取所述指令集对应的状态预检查集,其中,所述状态预检查集包含有对应的指令集中的各个所述业务设备的状态预检查选项;
应用各个所述业务设备的状态预检查选项分别对所述指令集对应的各个所述业务设备进行状态检查。
进一步地,还包括:
状态预检查选项生成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获取的所述指令集中的各个所述业务设备的执行状态要求,生成各个所述业务设备的状态预检查选项;
状态预检查集生成模块,用于基于各个所述业务设备的状态预检查选项,生成对应的状态预检查集。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所述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的步骤。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接收物联网中目标实体设备的控制请求;获取所述控制请求对应的指令集,其中,所述指令集中包含有至少一个预设的设备组对应的业务设备控制指令,其中,所述业务设备控制指令为业务设备的任意类型的控制指令,其中的业务设备与所述目标实体设备的控制接口相对应;对所述指令集对应的业务设备进行状态检查,并在该指令集对应的业务设备均通过状态检查后,执行所述指令集以对所述目标实体设备进行控制,通过将零散的单个设备通过设备组的概念整合为一体,通过封装一系列可维护的物联网命令整合最终形成更为便于理解的业务指令,该指令集具有准原子性,通过实时获取设备状态过滤指令集内可能存在的前置条件决定指令集是否下发,能够有效解决物联网控制过程对业务操作人员的不友好,将操作人员理解的控制与协作转换成一系列物联网指令且功能可调整的方式,且通过预检查方式确保指令集正确性,能够降低指令集非原子操作带来的无法撤回风险,能够有效降低控制人员对物联网中的设备的控制难度,能够有效提高物联网设备控制便捷性及效率,并能够有效提高物联网设备的控制过程的可靠性以及控制结果的准确性,进而能够提高物联网中设备的应用可靠性及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中步骤010至步骤030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中步骤200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中步骤300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中步骤040和步骤050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具体应用实例中的设备组的设置过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具体应用实例中的指令集的执行过程举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具体应用实例中的状态预检查集的执行过程举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从如何将复杂的物联网控制操作原子化、捆绑化的角度出发,为了解决现有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式极大地增加了控制人员对物联网中的设备的控制难度,同时也降低了物联网设备的控制效率的问题,提出一种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接收物联网中目标实体设备的控制请求;获取所述控制请求对应的指令集,其中,所述指令集中包含有至少一个预设的设备组对应的业务设备控制指令,其中,所述业务设备控制指令为业务设备的任意类型的控制指令,其中的业务设备与所述目标实体设备的控制接口相对应;对所述指令集对应的业务设备进行状态检查,并在该指令集对应的业务设备均通过状态检查后,执行所述指令集以对所述目标实体设备进行控制,通过将零散的单个设备通过设备组的概念整合为一体,通过封装一系列可维护的物联网命令整合最终形成更为便于理解的业务指令,该指令集具有准原子性,通过实时获取设备状态过滤指令集内可能存在的前置条件决定指令集是否下发,能够有效解决物联网控制过程对业务操作人员的不友好,将操作人员理解的控制与协作转换成一系列物联网指令且功能可调整的方式,且通过预检查方式确保指令集正确性,能够降低指令集非原子操作带来的无法撤回风险,能够有效降低控制人员对物联网中的设备的控制难度,能够有效提高物联网设备控制便捷性及效率,并能够有效提高物联网设备的控制过程的可靠性以及控制结果的准确性,进而能够提高物联网中设备的应用可靠性及便捷性。
具体通过下述多个实施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有效降低控制人员对物联网中的设备的控制难度,能够有效提高物联网设备控制便捷性及效率,并能够有效提高物联网设备的控制过程的可靠性以及控制结果的准确性,进而能够提高物联网中设备的应用可靠性及便捷性,本申请提供一种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的实施例,参见图1,所述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100:接收物联网中目标实体设备的控制请求。
在步骤100中,操作人员可以预先自客户终端设备选定其有操作权限的物联网中的任意数量的实体设备,并将这些选定的实体设备作为一个整体定义为当前要进行控制操作的目标实体设备,而后,操作人员自客户终端设备发送的控制请求,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物联网中的目标实体设备向用于实现物联网设备控制过程的控制服务器发送针对所述目标实体设备的控制请求,所述控制服务器接收该控制请求,并自该控制请求中读取目标实体设备中包含有的各个实体设备以及针对各个实体设备的控制类型,例如,对物联网中的冰箱进行温度降低操作,并开启同一物联网中的空调系统。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物联网是指:以智能传感为线索,链接物与人,达到远程控制的目的,或实现人与物,或者,物与物之间的交流。
步骤200:获取所述控制请求对应的指令集,其中,所述指令集中包含有至少一个预设的设备组对应的业务设备控制指令,其中,所述业务设备控制指令为业务设备的任意类型的控制指令,其中的业务设备与所述目标实体设备的控制接口相对应。
在步骤200中,控制服务器可以根据控制请求中的针对各个实体设备的控制类型,在预先设置的控制类型参照表中获取所述控制请求对应的指令集,其中,所述控制类型参照表中用于存储各个实体设备的控制类型与指令集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设备组是指:将一个或者多个物联网的业务设备作为一个整体,设备组内的业务设备之间存在关联性且可以相互影响。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上述业务设备与所述目标实体设备的控制接口相对应是指:物联网可以实现设备的控制与管理的精细化,针对其中的各个实体设备自身,均可以提供一系列的细化控制接口以形成多种业务设备,也即,每一个控制接口均可以抽象为一种业务层面的设备,即业务设备,这些业务设备的应用对于信息的收集和单体的控制都具有天然的优势。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物联网对应的物联网平台,可以预先将各个实体设备都拆分为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业务设备,以针对每一个实体设备都提供精细化的操作指令集合,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做到精细化的控制。在业务层面,将相关联的业务设备组成一个整体,形成一套多个业务设备绑定起来的设备组,设备组与业务设备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每一个设备组可以支持所含所有业务设备的任何命令合集;在一个设备组内,可以存在唯一的主业务设备和任意数量的子业务设备。
步骤300:对所述指令集对应的业务设备进行状态检查,并在该指令集对应的业务设备均通过状态检查后,执行所述指令集以对所述目标实体设备进行控制。
在步骤300中,控制服务器在执行指令集中的各个设备组对应的业务设备控制指令之前,为了确保指令集正确性并降低指令集非原子操作带来的无法撤回风险,需要先对指令集对应的业务设备进行状态检查,并在该指令集对应的业务设备均通过状态检查后才执行所述指令集中的各个业务设备控制指令以对所述目标实体设备进行控制。
为了进一步提高物联网设备控制便捷性及效率,在本申请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述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的步骤100之前,还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010:根据同属于一物联网的各个实体设备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控制接口,建立对应数量的业务设备。
步骤020:基于各个所述业务设备建立多个设备组。
步骤030:根据各个所述设备组以及各个业务设备各自对应的业务设备控制指令,生成多个指令集。
可以理解的是,每一个设备组的形成,均可以支持所有业务设备的业务设备控制指令的命令集合,业务设备控制指令之间通过异步等待的方式形成并行执行与顺序执行,每一个步骤的业务设备控制指令执行到下一步骤的业务设备控制指令执行的过程中,均可以维护等待时长;每一个个性化定制的指令集被称为业务指令,影响范围为设备组内的一个或多个业务设备。
基于此,为了有效提高获取所述控制请求对应的指令集的准确性及便捷性,在本申请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的步骤200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201:获取所述控制请求对应的多个指令集。
步骤202:基于预设的指令执行规则确定所述控制请求对应的多个指令集之间的执行顺序以及等待执行时间。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指令集中包含有多个业务设备各自对应的业务设备控制指令,各个所述业务设备控制指令之间的执行方式为预设的并行或顺序执行方式。
为了有效提高指令集对应的业务设备进行状态检查的准确性及便捷性,以通过预检查方式确保指令集正确性,能够降低指令集非原子操作带来的无法撤回风险,在本申请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述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的步骤300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301:获取所述指令集对应的状态预检查集,其中,所述状态预检查集包含有对应的指令集中的各个所述业务设备的状态预检查选项;
步骤302:应用各个所述业务设备的状态预检查选项分别对所述指令集对应的各个所述业务设备进行状态检查。
基于此,为了更进一步地降低指令集非原子操作带来的无法撤回风险,在本申请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述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的步骤100之前,还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040:根据预先获取的所述指令集中的各个所述业务设备的执行状态要求,生成各个所述业务设备的状态预检查选项;
步骤050:基于各个所述业务设备的状态预检查选项,生成对应的状态预检查集。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方案,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的具体应用实例,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一)设备组的建立
物联网平台将整体设备拆散为独立的设备集,每一个设备都会提供精细化的操作指令集合,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做到精细化的控制。本方案在业务的角度,将相关联的设备组成一个整体,形成一套多个设备绑定起来的设备组,设备组与设备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每一个设备组可以支持所含所有子设备的任何命令合集;参见图6,在一个设备组内,会存在唯一的主业务设备。
(二)设备组的指令集
每一个设备组的形成,可以支持所有子设备的命令集合,命令之间通过异步等待的方式形成并行执行与顺序执行,每一个步骤的命令执行到下一步骤命令执行都可以维护等待时长;每一个个性化定制的指令集被称为业务指令,影响范围为设备组内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具体指令的执行过程举例参见图7。
(三)业务指令的分段预检查
一个业务指令的执行必须保证每一个原子操作都是具有冲正能力的,因此在对设置业务指令的同时,对于每一个操作都会携带原子操作的反向操作指令,便于发生业务中断的时候进行冲正操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原子操作都是可逆的,例如开关机,因此本方案在这里提出阶段性预检查概念。根据物联网特性,每个设备的状态是较容易获取到的,不仅精细而且准确,因此在每设置一个步骤阶段的业务指令时,都会附加一个可维护的状态预检查集作为步骤执行的前提。例如一个业务指令含有N个步骤,每个步骤中含有M个状态检查,则N×MN个状态为本业务指令执行的前提条件,这样可以避免操作带来的不可逆性,达到准原子操作的效果,其中的状态预检查集的执行过程举例参见图8。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应用实例提供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通过自定义业务指令、规则引擎绑定以及设备组内指令协作,能够屏蔽物联网带来的设备控制复杂化,实现业务自定义设备组操作,并能够加强设备组内设备协作能力,实现物联网操作序列准原子性,既屏蔽了物联网操作的复杂性又不损失物联网平台带来的操作精细程度,将复杂的事情复杂执行简单呈现,解决了物联网对业务操作人员的不友好问题,将操作人员理解的控制与协作转换成一系列物联网指令且功能可调整的方式,且通过欲检查方式确保指令集正确性,降低了指令集非原子操作带来的无法撤回风险。也就是说,本申请在业务的整体设备视角上,将零散设备进行聚类,形成设备组的概念,加强了设备组内设备的协作关系,并使用指令阶段预检查机制降低物联网指令因执行失败带来的前序无法逆转带来的风险,在技术层面提高了设备操作的健壮性,在业务层面简化了因物联网介入而带来系统操作的复杂性。
从软件层面来说,为了能够有效降低控制人员对物联网中的设备的控制难度,能够有效提高物联网设备控制便捷性及效率,并能够有效提高物联网设备的控制过程的可靠性以及控制结果的准确性,进而能够提高物联网中设备的应用可靠性及便捷性,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实现所述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中全部或部分内容的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的实施例,参见图9,所述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请求接收模块10,用于接收物联网中目标实体设备的控制请求。
指令集获取模块20,用于获取所述控制请求对应的指令集,其中,所述指令集中包含有至少一个预设的设备组对应的业务设备控制指令,其中,所述业务设备控制指令为业务设备的任意类型的控制指令,其中的业务设备与所述目标实体设备的控制接口相对应。
状态检查模块30,用于对所述指令集对应的业务设备进行状态检查,并在该指令集对应的业务设备均通过状态检查后,执行所述指令集以对所述目标实体设备进行控制。
为了进一步提高物联网设备控制便捷性及效率,在本申请的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0,所述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还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业务设备建立模块01,用于根据同属于一物联网的各个实体设备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控制接口,建立对应数量的业务设备;
设备组建立模块02,用于基于各个所述业务设备建立多个设备组;
指令集生成模块03,用于根据各个所述设备组以及各个业务设备各自对应的业务设备控制指令,生成多个指令集。
为了有效提高获取所述控制请求对应的指令集的准确性及便捷性,在本申请的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的步指令集获取模块20具体用于执行下述内容:
步骤201:获取所述控制请求对应的多个指令集。
步骤202:基于预设的指令执行规则确定所述控制请求对应的多个指令集之间的执行顺序以及等待执行时间。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指令集中包含有多个业务设备各自对应的业务设备控制指令,各个所述业务设备控制指令之间的执行方式为预设的并行或顺序执行方式。
为了有效提高指令集对应的业务设备进行状态检查的准确性及便捷性,以通过预检查方式确保指令集正确性,能够降低指令集非原子操作带来的无法撤回风险,在本申请的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的状态检查模块30具体用于执行下述内容:
步骤301:获取所述指令集对应的状态预检查集,其中,所述状态预检查集包含有对应的指令集中的各个所述业务设备的状态预检查选项;
步骤302:应用各个所述业务设备的状态预检查选项分别对所述指令集对应的各个所述业务设备进行状态检查。
为了更进一步地降低指令集非原子操作带来的无法撤回风险,在本申请的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1,所述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还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状态预检查选项生成模块04,用于根据预先获取的所述指令集中的各个所述业务设备的执行状态要求,生成各个所述业务设备的状态预检查选项;
状态预检查集生成模块05,用于基于各个所述业务设备的状态预检查选项,生成对应的状态预检查集。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通过将零散的单个设备通过设备组的概念整合为一体,通过封装一系列可维护的物联网命令整合最终形成更为便于理解的业务指令,该指令集具有准原子性,通过实时获取设备状态过滤指令集内可能存在的前置条件决定指令集是否下发,能够有效解决物联网控制过程对业务操作人员的不友好,将操作人员理解的控制与协作转换成一系列物联网指令且功能可调整的方式,且通过预检查方式确保指令集正确性,能够降低指令集非原子操作带来的无法撤回风险,能够有效降低控制人员对物联网中的设备的控制难度,能够有效提高物联网设备控制便捷性及效率,并能够有效提高物联网设备的控制过程的可靠性以及控制结果的准确性,进而能够提高物联网中设备的应用可靠性及便捷性。
从硬件层面来说,为了能够有效降低控制人员对物联网中的设备的控制难度,能够有效提高物联网设备控制便捷性及效率,并能够有效提高物联网设备的控制过程的可靠性以及控制结果的准确性,进而能够提高物联网中设备的应用可靠性及便捷性,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实现所述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处理器(processor)、存储器(memory)、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和总线;其中,所述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通过所述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实现电子设备与用户终端以及相关数据库等相关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该电子设备可以是台式计算机、平板电脑及移动终端等,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可以参照实施例中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的实施例,以及,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的实施例进行实施,其内容被合并于此,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9600的系统构成的示意框图。如图12所示,该电子设备9600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9100和存储器9140;存储器9140耦合到中央处理器9100。值得注意的是,该图12是示例性的;还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结构,来补充或代替该结构,以实现电信功能或其他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物联网设备控制功能可以被集成到中央处理器中。其中,中央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进行如下控制:
步骤100:接收物联网中目标实体设备的控制请求。
在步骤100中,操作人员可以预先自客户终端设备选定其有操作权限的物联网中的任意数量的实体设备,并将这些选定的实体设备作为一个整体定义为当前要进行控制操作的目标实体设备,而后,操作人员自客户终端设备发送的控制请求,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物联网中的目标实体设备向用于实现物联网设备控制过程的控制服务器发送针对所述目标实体设备的控制请求,所述控制服务器接收该控制请求,并自该控制请求中读取目标实体设备中包含有的各个实体设备以及针对各个实体设备的控制类型,例如,对物联网中的冰箱进行温度降低操作,并开启同一物联网中的空调系统。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物联网是指:以智能传感为线索,链接物与人,达到远程控制的目的,或实现人与物,或者,物与物之间的交流。
步骤200:获取所述控制请求对应的指令集,其中,所述指令集中包含有至少一个预设的设备组对应的业务设备控制指令,其中,所述业务设备控制指令为业务设备的任意类型的控制指令,其中的业务设备与所述目标实体设备的控制接口相对应。
在步骤200中,控制服务器可以根据控制请求中的针对各个实体设备的控制类型,在预先设置的控制类型参照表中获取所述控制请求对应的指令集,其中,所述控制类型参照表中用于存储各个实体设备的控制类型与指令集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设备组是指:将一个或者多个物联网的业务设备作为一个整体,设备组内的业务设备之间存在关联性且可以相互影响。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上述业务设备与所述目标实体设备的控制接口相对应是指:物联网可以实现设备的控制与管理的精细化,针对其中的各个实体设备自身,均可以提供一系列的细化控制接口以形成多种业务设备,也即,每一个控制接口均可以抽象为一种业务层面的设备,即业务设备,这些业务设备的应用对于信息的收集和单体的控制都具有天然的优势。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物联网对应的物联网平台,可以预先将各个实体设备都拆分为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业务设备,以针对每一个实体设备都提供精细化的操作指令集合,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做到精细化的控制。在业务层面,将相关联的业务设备组成一个整体,形成一套多个业务设备绑定起来的设备组,设备组与业务设备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每一个设备组可以支持所含所有业务设备的任何命令合集;在一个设备组内,可以存在唯一的主业务设备和任意数量的子业务设备。
步骤300:对所述指令集对应的业务设备进行状态检查,并在该指令集对应的业务设备均通过状态检查后,执行所述指令集以对所述目标实体设备进行控制。
在步骤300中,控制服务器在执行指令集中的各个设备组对应的业务设备控制指令之前,为了确保指令集正确性并降低指令集非原子操作带来的无法撤回风险,需要先对指令集对应的业务设备进行状态检查,并在该指令集对应的业务设备均通过状态检查后才执行所述指令集中的各个业务设备控制指令以对所述目标实体设备进行控制。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将零散的单个设备通过设备组的概念整合为一体,通过封装一系列可维护的物联网命令整合最终形成更为便于理解的业务指令,该指令集具有准原子性,通过实时获取设备状态过滤指令集内可能存在的前置条件决定指令集是否下发,能够有效解决物联网控制过程对业务操作人员的不友好,将操作人员理解的控制与协作转换成一系列物联网指令且功能可调整的方式,且通过预检查方式确保指令集正确性,能够降低指令集非原子操作带来的无法撤回风险,能够有效降低控制人员对物联网中的设备的控制难度,能够有效提高物联网设备控制便捷性及效率,并能够有效提高物联网设备的控制过程的可靠性以及控制结果的准确性,进而能够提高物联网中设备的应用可靠性及便捷性。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可以与中央处理器9100分开配置,例如可以将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配置为与中央处理器9100连接的芯片,通过中央处理器的控制来实现物联网设备控制功能。
如图12所示,该电子设备9600还可以包括:通信模块9110、输入单元9120、音频处理器9130、显示器9160、电源9170。值得注意的是,电子设备9600也并不是必须要包括图12中所示的所有部件;此外,电子设备9600还可以包括图12中没有示出的部件,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如图12所示,中央处理器9100有时也称为控制器或操作控件,可以包括微处理器或其他处理器装置和/或逻辑装置,该中央处理器9100接收输入并控制电子设备9600的各个部件的操作。
其中,存储器9140,例如可以是缓存器、闪存、硬驱、可移动介质、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其它合适装置中的一种或更多种。可储存上述与失败有关的信息,此外还可存储执行有关信息的程序。并且中央处理器9100可执行该存储器9140存储的该程序,以实现信息存储或处理等。
输入单元9120向中央处理器9100提供输入。该输入单元9120例如为按键或触摸输入装置。电源9170用于向电子设备9600提供电力。显示器9160用于进行图像和文字等显示对象的显示。该显示器例如可为LCD显示器,但并不限于此。
该存储器9140可以是固态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SIM卡等。还可以是这样的存储器,其即使在断电时也保存信息,可被选择性地擦除且设有更多数据,该存储器的示例有时被称为EPROM等。存储器9140还可以是某种其它类型的装置。存储器9140包括缓冲存储器9141(有时被称为缓冲器)。存储器9140可以包括应用/功能存储部9142,该应用/功能存储部9142用于存储应用程序和功能程序或用于通过中央处理器9100执行电子设备9600的操作的流程。
存储器9140还可以包括数据存储部9143,该数据存储部9143用于存储数据,例如联系人、数字数据、图片、声音和/或任何其他由电子设备使用的数据。存储器9140的驱动程序存储部9144可以包括电子设备的用于通信功能和/或用于执行电子设备的其他功能(如消息传送应用、通讯录应用等)的各种驱动程序。
通信模块9110即为经由天线9111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发送机/接收机9110。通信模块(发送机/接收机)9110耦合到中央处理器9100,以提供输入信号和接收输出信号,这可以和常规移动通信终端的情况相同。
基于不同的通信技术,在同一电子设备中,可以设置有多个通信模块9110,如蜂窝网络模块、蓝牙模块和/或无线局域网模块等。通信模块(发送机/接收机)9110还经由音频处理器9130耦合到扬声器9131和麦克风9132,以经由扬声器9131提供音频输出,并接收来自麦克风9132的音频输入,从而实现通常的电信功能。音频处理器9130可以包括任何合适的缓冲器、解码器、放大器等。另外,音频处理器9130还耦合到中央处理器9100,从而使得可以通过麦克风9132能够在本机上录音,且使得可以通过扬声器9131来播放本机上存储的声音。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中全部步骤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执行主体为服务器或客户端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的全部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下述步骤:
步骤100:接收物联网中目标实体设备的控制请求。
在步骤100中,操作人员可以预先自客户终端设备选定其有操作权限的物联网中的任意数量的实体设备,并将这些选定的实体设备作为一个整体定义为当前要进行控制操作的目标实体设备,而后,操作人员自客户终端设备发送的控制请求,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物联网中的目标实体设备向用于实现物联网设备控制过程的控制服务器发送针对所述目标实体设备的控制请求,所述控制服务器接收该控制请求,并自该控制请求中读取目标实体设备中包含有的各个实体设备以及针对各个实体设备的控制类型,例如,对物联网中的冰箱进行温度降低操作,并开启同一物联网中的空调系统。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物联网是指:以智能传感为线索,链接物与人,达到远程控制的目的,或实现人与物,或者,物与物之间的交流。
步骤200:获取所述控制请求对应的指令集,其中,所述指令集中包含有至少一个预设的设备组对应的业务设备控制指令,其中,所述业务设备控制指令为业务设备的任意类型的控制指令,其中的业务设备与所述目标实体设备的控制接口相对应。
在步骤200中,控制服务器可以根据控制请求中的针对各个实体设备的控制类型,在预先设置的控制类型参照表中获取所述控制请求对应的指令集,其中,所述控制类型参照表中用于存储各个实体设备的控制类型与指令集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设备组是指:将一个或者多个物联网的业务设备作为一个整体,设备组内的业务设备之间存在关联性且可以相互影响。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上述业务设备与所述目标实体设备的控制接口相对应是指:物联网可以实现设备的控制与管理的精细化,针对其中的各个实体设备自身,均可以提供一系列的细化控制接口以形成多种业务设备,也即,每一个控制接口均可以抽象为一种业务层面的设备,即业务设备,这些业务设备的应用对于信息的收集和单体的控制都具有天然的优势。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物联网对应的物联网平台,可以预先将各个实体设备都拆分为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业务设备,以针对每一个实体设备都提供精细化的操作指令集合,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做到精细化的控制。在业务层面,将相关联的业务设备组成一个整体,形成一套多个业务设备绑定起来的设备组,设备组与业务设备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每一个设备组可以支持所含所有业务设备的任何命令合集;在一个设备组内,可以存在唯一的主业务设备和任意数量的子业务设备。
步骤300:对所述指令集对应的业务设备进行状态检查,并在该指令集对应的业务设备均通过状态检查后,执行所述指令集以对所述目标实体设备进行控制。
在步骤300中,控制服务器在执行指令集中的各个设备组对应的业务设备控制指令之前,为了确保指令集正确性并降低指令集非原子操作带来的无法撤回风险,需要先对指令集对应的业务设备进行状态检查,并在该指令集对应的业务设备均通过状态检查后才执行所述指令集中的各个业务设备控制指令以对所述目标实体设备进行控制。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将零散的单个设备通过设备组的概念整合为一体,通过封装一系列可维护的物联网命令整合最终形成更为便于理解的业务指令,该指令集具有准原子性,通过实时获取设备状态过滤指令集内可能存在的前置条件决定指令集是否下发,能够有效解决物联网控制过程对业务操作人员的不友好,将操作人员理解的控制与协作转换成一系列物联网指令且功能可调整的方式,且通过预检查方式确保指令集正确性,能够降低指令集非原子操作带来的无法撤回风险,能够有效降低控制人员对物联网中的设备的控制难度,能够有效提高物联网设备控制便捷性及效率,并能够有效提高物联网设备的控制过程的可靠性以及控制结果的准确性,进而能够提高物联网中设备的应用可靠性及便捷性。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物联网中目标实体设备的控制请求;
获取所述控制请求对应的指令集,其中,所述指令集中包含有至少一个预设的设备组对应的业务设备控制指令,其中,所述业务设备控制指令为业务设备的任意类型的控制指令,其中的业务设备与所述目标实体设备的控制接口相对应;
对所述指令集对应的业务设备进行状态检查,并在该指令集对应的业务设备均通过状态检查后,执行所述指令集以对所述目标实体设备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物联网中目标实体设备的控制请求之前,还包括:
根据同属于一物联网的各个实体设备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控制接口,建立对应数量的业务设备;
基于各个所述业务设备建立多个设备组;
根据各个所述设备组以及各个业务设备各自对应的业务设备控制指令,生成多个指令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控制请求对应的指令集,包括:
获取所述控制请求对应的多个指令集;
基于预设的指令执行规则确定所述控制请求对应的多个指令集之间的执行顺序以及等待执行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集中包含有多个业务设备各自对应的业务设备控制指令,各个所述业务设备控制指令之间的执行方式为预设的并行或顺序执行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指令集对应的业务设备进行状态检查,包括:
获取所述指令集对应的状态预检查集,其中,所述状态预检查集包含有对应的指令集中的各个所述业务设备的状态预检查选项;
应用各个所述业务设备的状态预检查选项分别对所述指令集对应的各个所述业务设备进行状态检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物联网中目标实体设备的控制请求之前,还包括:
根据预先获取的所述指令集中的各个所述业务设备的执行状态要求,生成各个所述业务设备的状态预检查选项;
基于各个所述业务设备的状态预检查选项,生成对应的状态预检查集。
7.一种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物联网中目标实体设备的控制请求;
指令集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控制请求对应的指令集,其中,所述指令集中包含有至少一个预设的设备组对应的业务设备控制指令,其中,所述业务设备控制指令为业务设备的任意类型的控制指令,其中的业务设备与所述目标实体设备的控制接口相对应;
状态检查模块,用于对所述指令集对应的业务设备进行状态检查,并在该指令集对应的业务设备均通过状态检查后,执行所述指令集以对所述目标实体设备进行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业务设备建立模块,用于根据同属于一物联网的各个实体设备各自对应的至少一个控制接口,建立对应数量的业务设备;
设备组建立模块,用于基于各个所述业务设备建立多个设备组;
指令集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各个所述设备组以及各个业务设备各自对应的业务设备控制指令,生成多个指令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集获取模块具体用于执行下述内容:
获取所述控制请求对应的多个指令集;
基于预设的指令执行规则确定所述控制请求对应的多个指令集之间的执行顺序以及等待执行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集中包含有多个业务设备各自对应的业务设备控制指令,各个所述业务设备控制指令之间的执行方式为预设的并行或顺序执行方式。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检查模块具体用于执行下述内容:
获取所述指令集对应的状态预检查集,其中,所述状态预检查集包含有对应的指令集中的各个所述业务设备的状态预检查选项;
应用各个所述业务设备的状态预检查选项分别对所述指令集对应的各个所述业务设备进行状态检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物联网设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状态预检查选项生成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获取的所述指令集中的各个所述业务设备的执行状态要求,生成各个所述业务设备的状态预检查选项;
状态预检查集生成模块,用于基于各个所述业务设备的状态预检查选项,生成对应的状态预检查集。
13.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的步骤。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010205702.9A 2020-03-23 2020-03-23 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3672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05702.9A CN111367220B (zh) 2020-03-23 2020-03-23 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05702.9A CN111367220B (zh) 2020-03-23 2020-03-23 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67220A true CN111367220A (zh) 2020-07-03
CN111367220B CN111367220B (zh) 2021-07-23

Family

ID=71206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05702.9A Active CN111367220B (zh) 2020-03-23 2020-03-23 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6722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86586A (zh) * 2020-11-18 2021-03-12 广州创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嵌入式程序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630462A (zh) * 2021-08-09 2021-11-09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中台实现设备下控的方法与系统
CN115718462A (zh) * 2022-07-19 2023-02-28 北京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设备集成与自动化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70468A (zh) * 2014-10-23 2015-01-07 深圳市领耀东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信控制物联网设备的系统
CN105431820A (zh) * 2013-09-05 2016-03-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使用用户情境来配置和推荐设备动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06341264A (zh) * 2016-09-08 2017-01-18 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 分组设备控制界面生成与展现方法及装置
US20180270612A1 (en) * 2017-03-17 2018-09-20 SCRRD, Inc. Wireless Device Detection, Tracking, and Authentication Platform and Techniques
CN109120680A (zh) * 2018-07-27 2019-01-01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系统、方法及相关设备
CN209120202U (zh) * 2018-11-16 2019-07-16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轨道车厢之间通信接口的测试系统
CN110348839A (zh) * 2019-05-31 2019-10-18 口碑(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状态数据的监控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31820A (zh) * 2013-09-05 2016-03-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使用用户情境来配置和推荐设备动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04270468A (zh) * 2014-10-23 2015-01-07 深圳市领耀东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信控制物联网设备的系统
CN104270468B (zh) * 2014-10-23 2018-08-03 深圳市领耀东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信控制物联网设备的系统
CN106341264A (zh) * 2016-09-08 2017-01-18 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 分组设备控制界面生成与展现方法及装置
US20180270612A1 (en) * 2017-03-17 2018-09-20 SCRRD, Inc. Wireless Device Detection, Tracking, and Authentication Platform and Techniques
CN109120680A (zh) * 2018-07-27 2019-01-01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系统、方法及相关设备
CN209120202U (zh) * 2018-11-16 2019-07-16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轨道车厢之间通信接口的测试系统
CN110348839A (zh) * 2019-05-31 2019-10-18 口碑(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状态数据的监控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86586A (zh) * 2020-11-18 2021-03-12 广州创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嵌入式程序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630462A (zh) * 2021-08-09 2021-11-09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中台实现设备下控的方法与系统
CN115718462A (zh) * 2022-07-19 2023-02-28 北京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设备集成与自动化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15718462B (zh) * 2022-07-19 2023-09-29 北京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设备集成与自动化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67220B (zh) 2021-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67220B (zh) 物联网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031058A (zh) 基于WebSocket的分布式服务器集群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01568104A (zh) 用于在无线设备和服务器之间握手的系统和方法
CN112463634B (zh) 微服务架构下的软件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4144093A (zh) 一种智能设备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CN111090533B (zh) 公告信息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56117A (zh) 一种语音交互的方法及蓝牙设备
CN104936167A (zh) 一种写卡方法和系统、设备
CN111371695B (zh) 服务限流方法及装置
CN111324480A (zh) 大型主机交易故障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05095727A (zh) 一种设备管理员权限申请方法、服务器和系统
CN112463199A (zh) 一种系统升级方法及终端
CN112910741B (zh) 接口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62747B (zh) 基于物联网的设备入网控制方法及物联网平台
CN108667647B (zh) 一种设备参数的设置方法、设备及服务器
CN103297516A (zh) 一种应用的多类型提供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5904447A (zh) 一种版本更新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87597B (zh) Fsu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86298A (zh) 一种控制参数的调整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805885A (zh) 基于工作流引擎的流程式管理系统前端构建系统及方法
CN109219035B (zh) 嵌入式芯片卡的配置平台以及数据变更系统、方法、装置
CN113342501B (zh) 系统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107545B (zh) 一种基于nfc的账号同步方法、介质及终端
CN114090489B (zh) 基于virtio的IO扩展方法及装置
CN112837678B (zh) 私有云识别训练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19

Address after: 25 Financial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100033

Patentee after: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Address before: 25 Financial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100033

Patentee before: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Patentee before: Jianxin Fina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