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67065B - 一种中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67065B
CN111367065B CN202010344030.XA CN202010344030A CN111367065B CN 111367065 B CN111367065 B CN 111367065B CN 202010344030 A CN202010344030 A CN 202010344030A CN 111367065 B CN111367065 B CN 1113670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ens group
optical system
radius
curv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4403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67065A (zh
Inventor
卜和阳
张宇鹏
田浩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01034403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670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670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670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670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670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6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 G02B15/163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having a first movabl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 second movable lens or lens group, both in front of a fixed lens or lens group
    • G02B15/167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having a first movabl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 second movable lens or lens group, both in front of a fixed lens or lens group having an additional fixed front lens or group of lenses
    • G02B15/173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having a first movabl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 second movable lens or lens group, both in front of a fixed lens or lens group having an additional fixed front lens or group of lenses arranged +-+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用于实现第一次成像,对应的像面位置处于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之间,第四透镜组用于将第一次所成像再次成像;第一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相对位置固定,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分别可沿轴向移动,实现改变光学系统的焦距,第三透镜组用于在变焦过程中保持第一次成像对应的像面位置不变,由短焦到长焦变化过程中第二透镜组向像侧移动且第三透镜组向物侧移动,由长焦到短焦变化过程中第二透镜组向物侧移动且第三透镜组向像侧移动。本发明的中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能够实现大变倍比的连续变焦且保持像面清晰。

Description

一种中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红外成像技术在国防领域及民用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中波制冷型探测器由于其灵敏度高,在目标搜索、导弹预警、探测、跟踪等军事领域及民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中波制冷型光学系统可实现全时域的连续观测,逐渐成为了航空探测载荷中必不可少的载荷之一。
在航空探测载荷中,可连续变焦的更大变倍比中波红外成像系统成为了这个领域主要的发展方向。作为中波红外连续变焦系统,除了探测器,最主要的核心组件便是红外连续变焦镜头,镜头通过移动不同的透镜组,实现焦距和视场角的变化,并保持不变的靶面尺寸以及保持像面的清晰,同时实现大视场角下的目标探测及小视场角条件下的目标识别及跟踪。然而目前,大变倍比中波红外变焦系统多见两档或者三档变焦,虽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但在切换过程中容易致目标模糊或者丢失,部分中波红外连续变焦系统,可实现连续变焦,但变倍比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连续变焦且保持像面清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变倍比连续变焦光学系统,包括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组和所述第三透镜组用于实现第一次成像,对应的像面位置处于所述第三透镜组和所述第四透镜组之间,所述第四透镜组用于将第一次所成像再次成像;
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四透镜组相对位置固定,所述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三透镜组分别可沿轴向移动,实现改变所述光学系统的焦距,所述第三透镜组用于在变焦过程中保持第一次成像对应的像面位置不变,由短焦到长焦变化过程中所述第二透镜组向像侧移动且所述第三透镜组向物侧移动,由长焦到短焦变化过程中所述第二透镜组向物侧移动且所述第三透镜组向像侧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透镜组和所述第一透镜组之间间隔的变化范围为19.2~164.1mm,所述第三透镜组和所述第二透镜组之间间隔的变化范围为16.9~215.5mm,所述第三透镜组和所述第四透镜组之间间隔的变化范围为54.1~108.6mm。
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三透镜组和所述第四透镜组的光焦度依次为正、负、正、正。
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
优选的,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
优选的,所述第三透镜组包括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所述第六透镜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所述第七透镜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所述第八透镜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
优选的,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1为103mm<R51<105mm,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52为342mm<R52<345mm,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1为757mm<R61<760mm,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2为836mm<R62<840mm,所述第七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1为57.2mm<R71<59.1mm,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72为78.2mm<R72<80.2mm,所述第八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1为124.5mm<R81<126mm,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2为70.2mm<R82<72.3mm。
优选的,所述第四透镜组包括第九透镜、第十透镜、第十一透镜、第十二透镜和第十三透镜,所述第九透镜为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透镜,所述第十透镜为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透镜,所述第十一透镜为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透镜,所述第十二透镜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所述第十三透镜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
优选的,所述第九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1为-38.6mm<R17<-36.2mm,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92为-31.2mm<R18<-29.5mm,所述第十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01为-76.9mm<R19<-74mm,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2为-82mm<R20<-80mm,所述第十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1为-56mm<R21<-53mm,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12为-39mm<R22<-36mm,所述第十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1为17mm<R23<18mm,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2为45mm<R24<47mm,所述第十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1为28mm<R25<29mm,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32为12.9mm<R26<14mm。
优选的,所述光学系统焦距的变化范围为12~480mm。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中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包括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用于实现第一次成像,对应的像面位置处于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之间,第四透镜组用于将第一次所成像再次成像。其中第一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相对位置固定,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分别可沿轴向移动,实现改变光学系统的焦距,第三透镜组用于在变焦过程中保持第一次成像对应的像面位置不变。由短焦到长焦变化过程中第二透镜组向像侧移动且第三透镜组向物侧移动,由长焦到短焦变化过程中第二透镜组向物侧移动且第三透镜组向像侧移动。本发明的中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连续变焦且保持像面清晰,能够达到较大的变倍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连续变焦光学系统长焦状态下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连续变焦光学系统中焦状态下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短焦状态下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长焦状态下0视场的传递函数;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长焦状态下0.7倍全视场的传递函数;
图5(c)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长焦状态下边缘视场的传递函数;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中焦状态下0视场的传递函数;
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中焦状态下0.7倍全视场的传递函数;
图6(c)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中焦状态下边缘视场的传递函数;
图7(a)为发明本实施例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短焦状态下0视场的传递函数;
图7(b)为发明本实施例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短焦状态下0.7倍全视场的传递函数;
图7(c)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短焦状态下边缘视场的传递函数;
图8(a)和图8(b)分别为发明本实施例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长焦状态下的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图9(a)和图9(b)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中焦状态下的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图10(a)和图10(b)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短焦状态下的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长焦状态下的点列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中焦状态下的点列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短焦状态下的点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中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包括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组和所述第三透镜组用于实现第一次成像,对应的像面位置处于所述第三透镜组和所述第四透镜组之间,所述第四透镜组用于将第一次所成像再次成像;
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四透镜组相对位置固定,所述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三透镜组分别可沿轴向移动,实现改变所述光学系统的焦距,所述第三透镜组用于在变焦过程中保持第一次成像对应的像面位置不变,由短焦到长焦变化过程中所述第二透镜组向像侧移动且所述第三透镜组向物侧移动,由长焦到短焦变化过程中所述第二透镜组向物侧移动且所述第三透镜组向像侧移动。
本实施例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中,第一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的相对位置固定,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分别可沿轴向移动,物侧光线通过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实现一次成像,对应的像面位置处于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之间,第四透镜组将一次所成像再次成像。通过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分别沿轴向移动,实现改变光学系统的焦距,通过第三透镜组沿轴向移动以使得在变焦过程中保持第一次成像对应的像面位置不变,从而保持在变焦过程中像面清晰。本实施例的中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能够实现连续变焦且保持像面清晰。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中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包括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其中第一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的相对位置固定,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分别可沿轴向移动。
所述光学系统处于短焦状态时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之间间隔最大,处于长焦状态时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之间间隔最小,由短焦到长焦变化过程中第二透镜组向像侧单向移动且第三透镜组向物侧单向移动,由长焦到短焦变化过程中第二透镜组向物侧单向移动且第三透镜组向像侧单向移动,在变焦过程中第二透镜组所处位置和第三透镜组所处位置一一对应。本实施例中,光学系统在变焦过程中,第二透镜组和第一透镜组之间间隔的变化范围为19.2~164.1mm,第三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间隔的变化范围为16.9~215.5mm,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之间间隔的变化范围为54.1~108.6mm,本实施例光学系统能够实现大变倍比的视场切换。
可选的,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的光焦度依次为正、负、正、正。第一透镜组的光焦度为正,用于汇聚光束。可选的,第一透镜组可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第一透镜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第二透镜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在本发明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组也可以是其它结构。具体的,可以设置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为448mm<R11<450mm,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为545mm<R12<549mm,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1为151mm<R21<153mm,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2为180mm<R22<182mm。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间隔为0.24±0.02mm。
可选的,第二透镜组可包括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第三透镜为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透镜,第四透镜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但不限于此,在本发明其它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组也可以是其它结构,都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具体可以设置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1为-280mm<R31<-276mm,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32为-195mm<R32<-194mm,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1为720mm<R41<723mm,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2为73.5mm<R42<75.2mm。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间隔为0.3±0.02mm。
可选的,第三透镜组可包括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第五透镜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第六透镜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第七透镜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第八透镜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但不限于此,在本发明其它实施例中第三透镜组也可采用其它结构。具体可设置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1为103mm<R51<105mm,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52为342mm<R52<345mm,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1为757mm<R61<760mm,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2为836mm<R62<840mm,第七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1为57.2mm<R71<59.1mm,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72为78.2mm<R72<80.2mm,第八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1为124.5mm<R81<126mm,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2为70.2mm<R82<72.3mm。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之间间隔为5±0.02mm,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之间间隔为2±0.02mm,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之间间隔为2±0.02mm。
可选的,第四透镜组可包括第九透镜、第十透镜、第十一透镜、第十二透镜和第十三透镜,第九透镜为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透镜,第十透镜为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透镜,第十一透镜为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透镜,第十二透镜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第十三透镜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但不限于此,在本发明其它实施例中第四透镜组也可以是其它结构,都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具体的,可设置第九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1为-38.6mm<R91<-36.2mm,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92为-31.2mm<R92<-29.5mm,第十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01为-76.9mm<R101<-74mm,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2为-82mm<R102<-80mm,第十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1为-56mm<R111<-53mm,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12为-39mm<R112<-36mm,第十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1为17mm<R121<18mm,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2为45mm<R122<47mm,第十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1为28mm<R131<29mm,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32为12.9mm<R132<14mm。第九透镜和第十透镜之间间隔为19±0.02mm,第十透镜和第十一透镜之间间隔为3.7±0.02mm,第十一透镜和第十二透镜之间间隔为0.2±0.02mm,第十二透镜和第十三透镜之间间隔为0.28±0.02mm。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的示意图,所述连续变焦光学系统包括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其中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的光焦度依次为正、负、正、正。第一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1和第二透镜2,第一透镜1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第二透镜2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第二透镜组包括第三透镜3和第四透镜4,第三透镜3为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透镜,第四透镜4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第三透镜组包括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和第八透镜8,第五透镜5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第六透镜6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第七透镜7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第八透镜8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第四透镜组包括第九透镜9、第十透镜10、第十一透镜11、第十二透镜12和第十三透镜13;第九透镜9为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透镜,第十透镜10为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透镜,第十一透镜11为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透镜,第十二透镜12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第十三透镜13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另外,在第十三透镜13和像面16之间设置有光阑15,探测器窗口14位于第十三透镜13和光阑15之间。
从第一透镜组到第四透镜组各个透镜表面依次表示为S11、S12、S21、S22、S31、S32、S41、S42、S51、S52、S61、S62、S71、S72、S81、S82、S91、S92、S101、S102,S111、S112、S121、S122、S131和S132,各个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依次表示为R11、R12、R21、R22、R31、R32、R41、R42、R51、R52、R61、R62、R71、R72、R81、R82、R91、R92、R101、R102,R111、R112、R121、R122、R131和R132。本光学系统的详细参数数据如下表1所示,其中曲率半径、透镜表面之间间隔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1
Figure BDA0002469488120000091
Figure BDA0002469488120000101
本光学系统中透镜可采用非球面设计,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下:
Figure BDA0002469488120000102
其中Z表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r的位置时,距离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表示非球面顶点的曲率半径,k表示圆锥系数,a2、a3、a4、a5、a6表示高次非球面系数。表2为表面S11,S12,S51,S91和S102的非球面系数。
表2
Figure BDA0002469488120000103
Figure BDA0002469488120000111
衍射面的表达式如下:Φ=A1ρ2+A2ρ4+A3ρ6,其中Φ表示衍射面的位相,ρ=r/rn,rn表示衍射面的归一化半径,A1、A2、A3表示衍射面的位相系数。表3所示为表面S12、S91、S102的衍射系数。
表3
表面 归一化半径 A<sub>1</sub> A<sub>2</sub> A3
S12 126.1 -226.2 345.9 -425.4
S91 13.1 481.5 328.0 -897.2
S102 10.9 -189.9 81.2 -31.2
本实施例光学系统的工作波段为3.7~4.8μm,焦距的变化范围为f=12~480mm,具有恒定F数为4,系统在全焦距范围内满足冷光阑效率100%。本光学系统光学总长小于410mm,变倍比大,能够实现40倍大变倍比的视场切换,适用性广,对F数为4的制冷型探测器稍加变化就可以实现100%冷光阑效率,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本实施例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可以应用于320×256像素、像元30μm或者640×512像素、像元15μm的凝视型中波制冷型或者非制冷型红外探测器。
请参考图2至图13,图2为图1所示连续变焦光学系统长焦状态下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5(a)为本实施例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长焦状态下0视场的传递函数,图5(b)为本实施例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长焦状态下0.7倍全视场的传递函数,图5(c)为本实施例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长焦状态下边缘视场的传递函数。图8(a)和图8(b)分别为本实施例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长焦状态下的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图11为本实施例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长焦状态下的点列图。
图3为图1所示连续变焦光学系统中焦状态下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6(a)为本实施例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中焦状态下0视场的传递函数,图6(b)为本实施例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中焦状态下0.7倍全视场的传递函数,图6(c)为本实施例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中焦状态下边缘视场的传递函数。图9(a)和图9(b)分别为本实施例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中焦状态下的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图12为本实施例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中焦状态下的点列图。
图4为图1所示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短焦状态下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7(a)为本实施例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短焦状态下0视场的传递函数,图7(b)为本实施例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短焦状态下0.7倍全视场的传递函数,图7(c)为本实施例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短焦状态下边缘视场的传递函数。图10(a)和图10(b)分别为本实施例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短焦状态下的像散曲线图、畸变曲线图。图13为本实施例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短焦状态下的点列图。通过本连续变焦光学系统长焦、中焦、短焦的三幅点列图,可以看出中焦状态的能量集中度更高,更接近于艾里斑尺寸,相比于中焦点列图,长焦和短焦的能量集中度稍差,但大部分能量依然集中在艾里斑范围内。结合本光学系统长焦、中焦、短焦的传递函数,可以看出能量集中度更高的结构,传递函数也相应更高。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中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中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从物侧到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组和所述第三透镜组用于实现第一次成像,对应的像面位置处于所述第三透镜组和所述第四透镜组之间,所述第四透镜组用于将第一次所成像再次成像;
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四透镜组相对位置固定,所述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三透镜组分别可沿轴向移动,实现改变所述光学系统的焦距,所述第三透镜组用于在变焦过程中保持第一次成像对应的像面位置不变,由短焦到长焦变化过程中所述第二透镜组向像侧移动且所述第三透镜组向物侧移动,由长焦到短焦变化过程中所述第二透镜组向物侧移动且所述第三透镜组向像侧移动,所述光学系统处于短焦状态时所述第二透镜组和所述第三透镜组之间间隔最大,处于长焦状态时所述第二透镜组和所述第三透镜组之间间隔最小;
所述第一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三透镜组和所述第四透镜组的光焦度依次为正、负、正、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组和所述第一透镜组之间间隔的变化范围为19.2~164.1mm,所述第三透镜组和所述第二透镜组之间间隔的变化范围为16.9~215.5mm,所述第三透镜组和所述第四透镜组之间间隔的变化范围为54.1~108.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所述第三透镜为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透镜,所述第四透镜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组包括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所述第五透镜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所述第六透镜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所述第七透镜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所述第八透镜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1为103mm<R51<105mm,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52为342mm<R52<345mm,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1为757mm<R61<760mm,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2为836mm<R62<840mm,所述第七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1为57.2mm<R71<59.1mm,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72为78.2mm<R72<80.2mm,所述第八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81为124.5mm<R81<126mm,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2为70.2mm<R82<72.3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组包括第九透镜、第十透镜、第十一透镜、第十二透镜和第十三透镜,所述第九透镜为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透镜,所述第十透镜为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透镜,所述第十一透镜为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透镜,所述第十二透镜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所述第十三透镜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1为-38.6mm<R17<-36.2mm,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92为-31.2mm<R18<-29.5mm,所述第十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01为-76.9mm<R19<-74mm,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2为-82mm<R20<-80mm,所述第十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1为-56mm<R21<-53mm,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12为-39mm<R22<-36mm,所述第十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1为17mm<R23<18mm,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2为45mm<R24<47mm,所述第十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1为28mm<R25<29mm,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32为12.9mm<R26<14mm。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中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焦距的变化范围为12~480mm。
CN202010344030.XA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中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 Active CN1113670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4030.XA CN111367065B (zh)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中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4030.XA CN111367065B (zh)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中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67065A CN111367065A (zh) 2020-07-03
CN111367065B true CN111367065B (zh) 2021-08-03

Family

ID=71209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44030.XA Active CN111367065B (zh)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中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670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7135B (zh) * 2021-01-07 2022-04-0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紫外连续变焦望远光学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96514A (en) * 1996-03-04 1998-08-18 Raytheon Ti Systems, Inc. Infrared zoom lens assembly having a variable F/number
CN102590990A (zh) * 2012-03-30 2012-07-18 昆明物理研究所 三组元中波红外30倍连续变焦光学系统
JP2014085561A (ja) * 2012-10-25 2014-05-12 Ricoh Imaging Co Ltd ズームレンズ系
CN110716297A (zh) * 2019-10-30 2020-01-21 凯迈(洛阳)测控有限公司 一种长焦距大靶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3207A (ja) * 1982-07-14 1984-01-24 Canon Inc 焦点検出装置
EP3462224A1 (en) * 2011-07-05 2019-04-03 Nittoh Inc. Projection optical system and projector apparatus
CN102879890B (zh) * 2012-07-06 2014-11-05 苏州大学 一种长焦距大相对孔径变焦距光学系统
CN103197407B (zh) * 2012-11-25 2015-01-14 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 共光路红外双波段共焦面变焦光学系统
CN203981958U (zh) * 2014-06-26 2014-12-03 北京蓝思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变倍比中波红外连续变焦镜头
CN111095070B (zh) * 2017-09-11 2022-05-10 株式会社尼康 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装置以及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
CN110596872B (zh) * 2019-09-20 2021-01-05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补偿组往复运动的中波红外连续变焦系统
CN110673314B (zh) * 2019-09-29 2021-12-03 凯迈(洛阳)测控有限公司 一种负补偿式大靶面中波制冷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
CN110716293B (zh) * 2019-10-30 2022-02-08 凯迈(洛阳)测控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化负补偿式中波制冷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96514A (en) * 1996-03-04 1998-08-18 Raytheon Ti Systems, Inc. Infrared zoom lens assembly having a variable F/number
CN102590990A (zh) * 2012-03-30 2012-07-18 昆明物理研究所 三组元中波红外30倍连续变焦光学系统
JP2014085561A (ja) * 2012-10-25 2014-05-12 Ricoh Imaging Co Ltd ズームレンズ系
CN110716297A (zh) * 2019-10-30 2020-01-21 凯迈(洛阳)测控有限公司 一种长焦距大靶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67065A (zh) 2020-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35187A (zh) 变焦镜头
CN105334598B (zh) 一种光学镜头
CN112612129B (zh) 一种小型化中波红外制冷连续变焦镜头及光学系统
CN212569271U (zh) 一种轻小型中波红外制冷连续变焦镜头
CN113985589A (zh) 一种变焦镜头及光学系统
CN111367065B (zh) 一种中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
CN110703421B (zh) 一种变倍比可调紧凑型中波红外连续变焦镜头
CN210090814U (zh) 一种长焦距中波红外制冷双视场镜头
CN214311079U (zh) 变焦镜头
CN213517725U (zh) 一种大靶面长焦距双视场红外光学镜头
CN109975964B (zh) 一种三波段复消色差紫外光学系统
CN216133244U (zh) 一种高变倍比长波红外连续变焦镜头
CN110412723B (zh) 光学镜头
CN216901115U (zh) 一种定焦镜头
CN216792576U (zh) 一种变焦镜头及光学系统
CN210090812U (zh) 一种折转式光路长波红外制冷双视场镜头
CN108761748B (zh) 一种中波制冷红外连续变焦镜头
CN112558281A (zh) 制冷型广角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
CN110501800B (zh) 光学镜头
CN112305730A (zh) 变焦镜头
CN207216124U (zh) 一种切入式轻型长波红外双视场镜头
CN112817135B (zh) 一种紫外连续变焦望远光学系统
CN218995770U (zh) 变焦镜头及成像装置
CN110794559B (zh) 一种大远摄比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
CN218995768U (zh) 一种变焦镜头以及成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