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56212B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56212B
CN111356212B CN201811565107.5A CN201811565107A CN111356212B CN 111356212 B CN111356212 B CN 111356212B CN 201811565107 A CN201811565107 A CN 201811565107A CN 111356212 B CN111356212 B CN 1113562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node
sending
receiving window
de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651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56212A (zh
Inventor
陈东杰
王�华
谢玖实
李国银
揭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6510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562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56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62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562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62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dependent on the time of the day, e.g. according to expected transmission activ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统计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后开启第二接收窗口的频率或次数;在频率或次数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计算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能够接收到下行报文的耗时;基于耗时对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开启第一接收窗口的延迟时间进行调整,其中,第一接收窗口是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后第一次开启的接收窗口,第二接收窗口是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后第二次开启的接收窗口。通过为节点设置合适的Rxdelay,可以减少下行数据的丢包概率。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LoRaWAN中,终端的工作模式分为三种:ClassA、ClassB和ClassC。ClassA模式是最省电的模式,终端在ClassA模式下发送完上行数据后,会间隔Rxdelay秒打开Rx1接收窗口用以接收下行数据。
标准的LoRaWAN协议推荐所有设备使用统一的默认值,没有考虑到部分基站网络延迟比较大的情况,有可能出现同一区域大量设备的下行都选用、甚至错过Rx2窗口,导致下行丢包率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统计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后开启第二接收窗口的频率或次数;在频率或次数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计算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能够接收到下行报文的耗时;基于耗时对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开启第一接收窗口的延迟时间进行调整,其中,第一接收窗口是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后第一次开启的接收窗口,第二接收窗口是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后第二次开启的接收窗口。
可选地,计算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能够接收到下行报文的耗时的步骤包括:基于节点发送上行报文所经过的基站与网络服务器间的链路传输延迟和网络服务器针对上行报文的处理延迟,计算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能够接收到下行报文的耗时。
可选地,基于耗时对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开启第一接收窗口的延迟时间进行调整的步骤包括:在耗时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延迟时间调整为第一预定阈值;以及/或者在耗时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延迟时间调整为第二预定阈值;以及/或者在耗时大于第一预定阈值且小于第二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延迟时间调整为耗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响应于接收到节点通过基站发送的入网请求,计算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能够接收到下行报文的耗时;基于耗时确定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开启第一接收窗口的延迟时间,其中,第一接收窗口是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后第一次开启的接收窗口。
可选地,计算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能够接收到下行报文的耗时的步骤包括:基于基站与网络服务器间的链路传输延迟和网络服务器针对上行报文的处理延迟,计算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能够接收到下行报文的耗时。
可选地,t=2*delay1+delay2;或者
t=2*delay1+delay2+alpha*(delta1+delta2),其中,t为耗时,delay1为链路传输延迟,delay2为处理延迟,alpha为系数,delta1为链路传输延迟的波动值,delta2为处理延迟的波动值。
可选地,链路传输延迟是对之前预定时间内确定的基站与网络服务器之间的一个或多个链路传输耗时进行统计得到的。
可选地,链路传输延迟是基于滑动平均算法对最近一次确定的基站与网络服务器之间的链路传输耗时进行处理得到的。
可选地,基于耗时确定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开启第一接收窗口的延迟时间的步骤包括:在耗时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一预定阈值确定为延迟时间;以及/或者在耗时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二预定阈值确定为延迟时间;以及/或者在耗时大于第一预定阈值且小于第二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耗时确定为延迟时间。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向节点发送延迟时间,以便节点根据延迟时间设定第一接收窗口。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接收网络服务器发送的指令;根据指令中的时长参数,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开启第一接收窗口的延迟时间进行设置,其中,时长参数是基于计算得到的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能够接收到下行报文的耗时确定的,第一接收窗口是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后第一次开启的接收窗口。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统计模块,用于统计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后开启第二接收窗口的频率或次数;耗时计算模块,用于在频率或次数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计算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能够接收到下行报文的耗时;调整模块,用于基于耗时对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开启第一接收窗口的延迟时间进行调整,其中,第一接收窗口是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后第一次开启的接收窗口,第二接收窗口是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后第二次开启的接收窗口。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耗时计算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节点通过基站发送的入网请求,计算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能够接收到下行报文的耗时;确定模块,用于基于耗时确定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开启第一接收窗口的延迟时间,第一接收窗口是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后第一次开启的接收窗口。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网络服务器发送的指令;设定模块,用于根据指令中的时长参数,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开启第一接收窗口的延迟时间进行设置,其中,时长参数是基于计算得到的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能够接收到下行报文的耗时确定的,第一接收窗口是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后第一次开启的接收窗口。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可执行代码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如本发明第一个方面至第三个方面中任一个方面述及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可执行代码被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如本发明第一个方面至第三个方面中任一个方面述及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为节点设置合适的Rxdelay,可以减少下行数据的丢包概率。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节点在ClassA模式下发送上行数据、NS处理上行数据包以及发送下行指令的时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的示意性方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的示意性方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的示意性方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计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公开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术语解释】
LoRa:一种基于扩频技术的低功耗远距离无线传输方案。
LoRaWAN:LoRa联盟推出的一个基于开源的MAC层协议的低功耗广域网(Low PowerWide Area Network,LPWAN)标准。这一技术可以为电池供电的无线设备提供一个低功耗、可扩展的长距离无线网络。
NS:Network Server,网络服务器,是物联网解决方案中的核心部分-核心网。
基站:也即网关,将节点(也即终端)的无线网络信号通过回传网络,透传到NS的设备。
Rx1:终端上行数据后开启的第一个接收窗口,也即本发明述及的第一接收窗口。
Rx2:终端上行数据后开启的第二个接收窗口,也即本发明述及的第二接收窗口。
Rxdelay:终端发送完上行数据包后开启Rx1窗口的延迟时间。
Rxpk:上行报文,即基站上传给NS的数据报文。
Txpk:下行报文,即NS下行给基站的数据报文。
【方案概述】
本发明提出,可以在节点入网时,为节点设定一个合适的Rxdelay,以减少下行数据的丢包概率。另外,可以按照现有的方案为节点统一设置默认的Rxdelay,并在节点的Rx2开启较为频繁的情况下,对节点的Rxdelay进行调整,如此也可以减少下行数据的丢包概率。
作为示例,在为节点设置合适的Rxdelay,或者对节点的Rxdelay进行调整时,可以依据基站与网络服务器间的链路传输延迟和网络服务器针对上行报文的处理延迟。
图1示出了节点在ClassA模式下发送上行数据、NS处理上行数据包以及发送下行指令的时序图。根据时序图可以对Rxdelay的确定依据进行分析。
1、节点在t(ref1)时刻开始发送上行数据,无线数据帧经过时延t1到达基站,基站开始接收数据包。
2、节点在t(ref2)时刻发送完上行数据包,并从t(ref2)时刻开始计时。
3、基站在t(ref2)+t1时刻接收完整个上行数据包,并记录下当前时刻为tmst1。
4、基站接收完数据包后,将上行数据包组装成rxpk,发送给NS。rxpk经链路传输延迟t2到达NS。
5、NS接收到上行数据包后,回复基站一个ack响应,然后开始处理上行数据包。
6、上行数据包处理完成之后,如果有下行指令,NS组装下行的txpk,在txpk中指定基站需要发送下行数据包给节点的时刻tmst2。然后把txpk发送给基站。
7、假定基站在t(ref3)时刻接收到txpk,回复NS一个ack响应,然后在tmst2时刻将下行数据包发送给终端。为了数据包正常发送,要求t(ref3)<tmst2。
8、节点从t(ref2)时刻开始计时,延迟Rxdelay后开启Rx1窗口,如果期间未接收到下行数据,1s后开启Rx2接收窗口。假定节点开启窗口的时间为t(ref4),那么在开启Rx1接收窗口时,t(ref4)=t(ref2)+Rxdelay,在开启Rx2接收窗口时,t(ref4)=t(ref2)+Rxdelay+1。
9、假定节点需要在Rx1窗口接收到下行数据,为了保证基站发送的数据报文能够被节点接收到,tmst2=t(ref4)-t1。因此可以得到tmst2=tmst1-2*t1+Rxdelay。
10、由于无线帧以光速传输,t1可以忽略不计。比如假定基站与节点之间的距离是5公里,那么t1只有16.6ns,而窗口的开启误差在+/-20ms,因此可以忽略。最终tmst2=tsmt1+Rxdelay。
11、最终可以得出:t(ref3)-tmst1<tmst2-tmst1=Rxdelay。而t(ref3)-tmst1=2*t2+t3,即2*t2+t3<Rxdelay。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节点能否在Rx1接收到下行数据,只与Rxdelay、基站和NS间的链路传输耗时以及NS的处理耗时有关,与下行信号的扩频因子、数据包长度等因素无关。因此,为了使得节点能够尽可能在Rx1接收到下行数据,可以根据基站和NS间的链路传输耗时以及NS的处理耗时,来确定合适的Rxdelay。
【数据传输方法】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其中,图2所示的方法可以由网络服务器(NS)执行。
参见图2,在步骤S210,响应于接收到节点通过基站发送的入网请求,计算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能够接收到下行报文的耗时。
本发明述及的节点可以是指工作在ClassA模式的节点,也可以是兼容ClassA模式的工作在ClassB或ClassC的节点,即节点在发送完上行数据包之后,Rxdelay秒之后开启Rx1接收窗口这一工作机制同样适用于ClassB/ClassC模式。
如上文结合图1的分析可知,在忽略节点与基站间的传输耗时的情况下,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能够接收到下行报文的耗时仅与基站和NS间的链路传输耗时以及NS的处理耗时有关。因此,可以根据基站与网络服务器间的链路传输耗时和NS的处理耗时来计算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能够接收到下行报文的耗时。
在本发明中,可以基于基站与网络服务器间的链路传输延迟和网络服务器针对上行报文的处理延迟,计算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能够接收到下行报文的耗时。
处理延迟可以表征网络服务器针对上行报文的处理耗时。例如,处理延迟可以等于网络服务器接收到上行报文到准备通过基站向节点发送下行报文之间的时长。再例如,处理延迟也可以是网络服务器对多个上行报文进行处理的平均处理延迟。
链路传输延迟可以表征基站和NS间的链路传输耗时。例如可以将最近一次确定的基站与网络服务器之间的链路传输耗时(也即图1中的t2)作为链路传输延迟。另外,链路传输延迟也可以是对之前预定时间内确定的基站与网络服务器之间的一个或多个链路传输耗时进行统计得到的。例如,可以是通过平均、加权平均、tp99、tp999等方法确定的。
作为示例,链路传输延迟可以是基于滑动平均算法对最近一次确定的基站与网络服务器之间的链路传输耗时进行处理得到的。计算公式如下:delta′(t)=alpha*delta+(1-alpha)*delta′(t-1),其中alpha是系数,取值范围0~1,delta是最近一次确定的基站与网络服务器之间的链路传输耗时,delta′(t)是当前计算得到的链路传输耗时的预测值,delta′(t-1)是上一次计算得到的链路传输耗时的预测值。
如上文结合图1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可知:t=2*delay1+delay2;或者t=2*delay1+delay2+alpha*(delta1+delta2)。其中,t为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能够接收到下行报文的耗时,delay1为链路传输延迟,delay2为处理延迟,alpha为系数,delta1为链路传输延迟的波动值,delta2为处理延迟的波动值。delta1、delta2的具体数值可以是一个常数,也可以根据网络波动状况确定,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中,链路传输延迟、链路传输延迟的波动值、处理延迟、处理延迟的波动值均可以由网络服务器维护。例如,网络服务器可以针对各个基站维护一个延时记录表,表中可以记录每个基站的链路传输延迟delay1以及链路传输延迟的波动值delta1。网络服务器还可以根据针对多个上行报文的处理耗时,确定一个平均耗时,作为网络服务器针对上行报文的处理延时。
在步骤S220,基于耗时确定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开启第一接收窗口的延迟时间。
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开启第一接收窗口的延迟时间(Rxdelay)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Rxdelay过大,会导致下行消息在基站堆积,对基站造成过大的压力。Rxdelay过小,会导致大量设备可能错过Rx1窗口,只能在Rx2窗口下行数据,又因为Rx2窗口采用固定的频率以及扩频因子,导致下行包碰撞的可能性上升。
有鉴于此,可以预先设定一个较小值(第一预定该阈值)和一个较大值(第二预定阈值),可以认为Rxdelay比较合适的取值范围是在第一预定阈值和第二预定阈值之间。因此,可以在计算得到的耗时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一预定阈值确定为延迟时间,在耗时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二预定阈值确定为延迟时间,在耗时大于第一预定阈值且小于第二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耗时确定为延迟时间。
作为示例,现有的LoRaWAN协议规定,Rxdelay只能在1~15s之间,且必须是整数,因此Rxdelay=ceil(min(15,max(1,t)))。其中,t为计算得到的耗时。该公式的含义是,如果t小于1s,则Rxdelay=1s,如果t大于1s且小于15s,则Rxdelay=ceil(t),如果t大于15s,则Rxdelay=15s。其中,ceil(t)表示对t进行向上取整。
在确定了合适的延迟时间Rxdelay后,就可以向节点发送延迟时间,以便节点根据该延迟时间来设定第一接收窗口。可选地,向节点发送的入网许可消息中可以包括所确定的延迟时间,如此节点在入网成功的情况下,就可以设定合适的Rxdelay,以提高下行报文在第一接收窗口接收到的概率。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其中,图3所示的方法可以由网络服务器(NS)执行。
参见图3,在步骤S310,统计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后开启第二接收窗口的频率或次数。
本发明述及的节点主要是指工作在ClassA模式的节点。在本实施例中,节点可以默认使用统一设置的Rxdelay。网络服务器可以实时统计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后开启第二接收窗口的频率或次数。例如,网络服务器可以统计最近预定时间间隔内,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后开启第二接收窗口的频率或次数。
在步骤S320,在频率或次数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计算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能够接收到下行报文的耗时。
在统计得到的频率或次数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节点所处的网络状况较差,当前设置的Rxdelay不太合理。因此,可以在频率或次数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计算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能够接收到下行报文的耗时。关于耗时的计算过程,可以参见上文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步骤S330,基于耗时对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开启第一接收窗口的延迟时间(即Rxdelay)进行调整。
具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调整节点的Rxdelay,例如可以通过mac命令调整节点的Rxdelay。关于调整的具体实现手段,本发明不做限定。
如上文所述,Rxdelay不宜过大,也不易过小。因此,可以预先设定一个较小值(第一预定该阈值,如可以是1s)和一个较大值(第二预定阈值,如可以是15s),可以认为Rxdelay比较合适的取值范围是在第一预定阈值和第二预定阈值之间。
在计算得到的耗时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可以将延迟时间调整为第一预定阈值,在耗时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可以将延迟时间调整为第二预定阈值,在耗时大于第一预定阈值且小于第二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可以将延迟时间调整为耗时。
由此,在工作在ClassA模式节点位于网络延迟比较大的区域中时,通过对节点开启第一接收窗口的延时时间进行调整,可以解决下行丢包率比较大的问题。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其中,图4所示的方法可以由工作在ClassA模式中的节点(也即终端设备)执行。
参见图4,在步骤S410,接收网络服务器发送的指令。
此处述及的指令是指包括用于对节点的Rxdelay进行调整的时长参数的指令。其中,时长参数是基于计算得到的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能够接收到下行报文的耗时确定的。时长参数所表征的时长(也即基于耗时确定的延迟时间)适于作为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开启第一接收窗口的延迟时间。关于耗时的计算过程以及时长参数所表征的时长的确定过程,可以参见上文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步骤S420,根据指令中的时长参数,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开启第一接收窗口的延迟时间进行设置。
在本发明中,可以在节点入网时,基于接收到的网络服务器发送的指令,对Rxdelay进行设置。也可以在节点频繁开启第二接收窗口的情况下,基于接收到的网络服务器发送的指令,对现有的Rxdelay进行更改。由此,基于设置后的Rxdelay,可以减少下行数据的丢包概率。
本发明通过动态计算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接收到下行报文的耗时,并对节点的Rxdelay进行调整的方式,可以解决网络延迟比较大的区域中ClassA模式的节点的下行丢包率比较大的问题。
【数据传输装置】
图5至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在不同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的示意性方框图。其中,数据传输装置的功能模块可以由实现本发明原理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结合来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图5至图7中各个附图所描述的功能模块可以组合起来或者划分成子模块,从而实现上述发明的原理。因此,本文的描述可以支持对本文描述的功能模块的任何可能的组合、或者划分、或者更进一步的限定。
下行数据传输装置可以具有的功能模块以及各功能模块可以执行的操作做简要说明,对于其中涉及的细节部分可以参见上文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参见图5,数据传输装置500包括耗时计算模块510和确定模块520。其中,数据传输装置500可以设置在网络服务器端。
耗时计算模块510用于响应于接收到节点通过基站发送的入网请求,计算所述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能够接收到下行报文的耗时。可选地,耗时计算模块510可以基于所述基站与网络服务器间的链路传输延迟和所述网络服务器针对上行报文的处理延迟,计算所述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能够接收到下行报文的耗时。关于链路传输延迟、处理延迟以及具体的计算公式可以参见上文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确定模块520用于基于所述耗时确定所述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开启第一接收窗口的延迟时间,所述第一接收窗口是所述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后第一次开启的接收窗口。
可选地,在耗时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模块520可以将第一预定阈值确定为延迟时间。在耗时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模块520可以将第二预定阈值确定为延迟时间。在耗时大于第一预定阈值且小于第二预定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模块520可以将耗时确定为延迟时间。
可选地,数据传输装置500还可以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向节点发送延迟时间,以便节点根据延迟时间设定第一接收窗口。
参见图6,数据传输装置600包括统计模块610、耗时计算模块620以及调整模块630。其中,数据传输装置600可以设置在网络服务器端。
统计模块610用于统计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后开启第二接收窗口的频率或次数。
耗时计算模块620用于在频率或次数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计算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能够接收到下行报文的耗时。可选地,耗时计算模块620可以基于所述基站与网络服务器间的链路传输延迟和所述网络服务器针对上行报文的处理延迟,计算所述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后到能够接收到下行报文的耗时。关于链路传输延迟、处理延迟以及具体的计算公式可以参见上文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调整模块630用于基于耗时对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开启第一接收窗口的延迟时间进行调整。其中,调整模块630可以通过向节点发送调整指令,来实现对节点的第一接收窗口的延迟时间的调整。
可选地,在耗时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阈值的情况下,调整模块630可以将延迟时间调整为第一预定阈值。在耗时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阈值的情况下,调整模块630可以将延迟时间调整为第二预定阈值。在耗时大于第一预定阈值且小于第二预定阈值的情况下,调整模块630可以将延迟时间调整为耗时。
参见图7,数据传输装置700包括接收模块710和设定模块720。其中,数据传输装置700可以设置在节点上。
接收模块710用于接收网络服务器发送的指令。设定模块720用于根据指令中的时长参数,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开启第一接收窗口的延迟时间进行设置,其中,时长参数是基于计算得到的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能够接收到下行报文的耗时确定的,第一接收窗口是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后第一次开启的接收窗口。
【计算设备】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可用于实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的计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8,计算设备800包括存储器810和处理器820。
处理器820可以是一个多核的处理器,也可以包含多个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820可以包含一个通用的主处理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特殊的协处理器,例如图形处理器(G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820可以使用定制的电路实现,例如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或者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s)。
存储器810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存储单元,例如系统内存、只读存储器(ROM),和永久存储装置。其中,ROM可以存储处理器820或者计算机的其他模块需要的静态数据或者指令。永久存储装置可以是可读写的存储装置。永久存储装置可以是即使计算机断电后也不会失去存储的指令和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永久性存储装置采用大容量存储装置(例如磁或光盘、闪存)作为永久存储装置。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永久性存储装置可以是可移除的存储设备(例如软盘、光驱)。系统内存可以是可读写存储设备或者易失性可读写存储设备,例如动态随机访问内存。系统内存可以存储一些或者所有处理器在运行时需要的指令和数据。此外,存储器810可以包括任意计算机可读存储媒介的组合,包括各种类型的半导体存储芯片(DRAM,SRAM,SDRAM,闪存,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磁盘和/或光盘也可以采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810可以包括可读和/或写的可移除的存储设备,例如激光唱片(CD)、只读数字多功能光盘(例如DVD-ROM,双层DVD-ROM)、只读蓝光光盘、超密度光盘、闪存卡(例如SD卡、min SD卡、Micro-SD卡等等)、磁性软盘等等。计算机可读存储媒介不包含载波和通过无线或有线传输的瞬间电子信号。
存储器810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可执行代码被处理器820处理时,可以使处理器820执行上文述及的数据传输方法。
上文中已经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方法还可以实现为一种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用于执行本公开的上述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各步骤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指令。
或者,本公开还可以实施为一种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或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或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代码)被电子设备(或计算设备、服务器等)的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法的各个步骤。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将明白的是,结合这里的公开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逻辑块、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可以被实现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两者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和方法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记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记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5)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统计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后开启第二接收窗口的频率或次数;
在所述频率或次数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计算所述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能够接收到下行报文的耗时;
基于所述耗时对所述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开启第一接收窗口的延迟时间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一接收窗口是所述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后第一次开启的接收窗口,所述第二接收窗口是所述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后第二次开启的接收窗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所述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能够接收到下行报文的耗时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节点发送上行报文所经过的基站与网络服务器间的链路传输延迟和所述网络服务器针对上行报文的处理延迟,计算所述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能够接收到下行报文的耗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耗时对所述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开启第一接收窗口的延迟时间进行调整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耗时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延迟时间调整为所述第一预定阈值;以及/或者
在所述耗时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延迟时间调整为所述第二预定阈值;以及/或者
在所述耗时大于第一预定阈值且小于第二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延迟时间调整为所述耗时。
4.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节点通过基站发送的入网请求,计算所述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能够接收到下行报文的耗时;
基于所述耗时确定所述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开启第一接收窗口的延迟时间,其中,所述第一接收窗口是所述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后第一次开启的接收窗口;
向所述节点发送所述延迟时间,以便所述节点根据所述延迟时间设定所述第一接收窗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所述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能够接收到下行报文的耗时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基站与网络服务器间的链路传输延迟和所述网络服务器针对上行报文的处理延迟,计算所述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能够接收到下行报文的耗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t=2*delay1+delay2;或者
t=2*delay1+delay2+alpha*(delta1+delta2),
其中,t为所述耗时,delay1为所述链路传输延迟,delay2为所述处理延迟,alpha为系数,delta1为所述链路传输延迟的波动值,delta2为所述处理延迟的波动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链路传输延迟是对之前预定时间内确定的所述基站与所述网络服务器之间的一个或多个链路传输耗时进行统计得到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链路传输延迟是基于滑动平均算法对最近一次确定的所述基站与所述网络服务器之间的链路传输耗时进行处理得到的。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耗时确定所述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开启第一接收窗口的延迟时间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耗时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预定阈值确定为所述延迟时间;以及/或者
在所述耗时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预定阈值确定为所述延迟时间;以及/或者
在所述耗时大于第一预定阈值且小于第二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耗时确定为所述延迟时间。
10.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基站向网络服务器发送入网请求;
接收所述网络服务器发送的指令;
根据所述指令中的时长参数,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开启第一接收窗口的延迟时间进行设置,其中,所述时长参数是基于计算得到的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能够接收到下行报文的耗时确定的,所述第一接收窗口是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后第一次开启的接收窗口。
11.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统计模块,用于统计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后开启第二接收窗口的频率或次数;
耗时计算模块,用于在所述频率或次数超过预定阈值的情况下,计算所述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能够接收到下行报文的耗时;
调整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耗时对所述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开启第一接收窗口的延迟时间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一接收窗口是所述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后第一次开启的接收窗口,所述第二接收窗口是所述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后第二次开启的接收窗口。
12.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耗时计算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节点通过基站发送的入网请求,计算所述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能够接收到下行报文的耗时;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耗时确定所述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开启第一接收窗口的延迟时间,所述第一接收窗口是所述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后第一次开启的接收窗口;以及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节点发送所述延迟时间,以便所述节点根据所述延迟时间设定所述第一接收窗口。
13.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基站向网络服务器发送入网请求;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服务器发送的指令;
设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令中的时长参数,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开启第一接收窗口的延迟时间进行设置,其中,所述时长参数是基于计算得到的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到能够接收到下行报文的耗时确定的,所述第一接收窗口是节点发送完上行报文后第一次开启的接收窗口。
14.一种计算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1565107.5A 2018-12-20 2018-12-20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3562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65107.5A CN111356212B (zh) 2018-12-20 2018-12-20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65107.5A CN111356212B (zh) 2018-12-20 2018-12-20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6212A CN111356212A (zh) 2020-06-30
CN111356212B true CN111356212B (zh) 2022-11-29

Family

ID=71196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65107.5A Active CN111356212B (zh) 2018-12-20 2018-12-20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5621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70482B2 (en) * 2008-08-01 2012-05-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a transmission at a receiver
US20140274068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Herbert DAWID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receive window
FR3057726B1 (fr) * 2016-10-13 2018-12-07 Sagemcom Energy & Telecom Sas Relais dans un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de type lpwan
CN108235404B (zh) * 2016-12-22 2020-12-25 上海未来宽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中继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6212A (zh) 2020-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21650B2 (en) WLAN system with opportunistic transitioning to a low power state for power management
US7747273B2 (en) Asynchronous power management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P1708410B1 (en) Power management for WLAN
KR101118784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자원 도용의 동적 보상
CN101300757A (zh) 无线电通信系统及用于其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US20200267083A1 (en) Transmit data volume control device,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US9980224B2 (en) Determining inactivity timeout using 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
US969325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earby channel measurement
US20140044037A1 (en) Packet rou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WO2016055472A1 (en) Uplink prescheduling
CN111356212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87399A (zh) LoRa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iu et al. Towards high performance modeling of the 802.11 wireless protocol
WO2018082554A1 (zh) 动态harq-ack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11356200B (zh) 下行基站选择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56175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156801A1 (zh) 参考信号传输时机有效性的确定方法和用户设备
US11611973B2 (en) User equipment uplink latenc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7295667B (zh) 一种接入资源调整方法及装置
US20200137544A1 (en) Wireless stereo bluetooth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capable of effectively reducing number of audio packet retransmission
CN112788667A (zh) LoRa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31397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wer
US20040196811A1 (en) Adjustment value for inbound time-slotted transmissions
WO2019115225A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source scheduling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80219647A1 (en) Adaptive wait in data commun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3239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