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56055A - 一种硅胶挂耳耳机及其配套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硅胶挂耳耳机及其配套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56055A
CN111356055A CN202010178059.5A CN202010178059A CN111356055A CN 111356055 A CN111356055 A CN 111356055A CN 202010178059 A CN202010178059 A CN 202010178059A CN 111356055 A CN111356055 A CN 1113560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silica gel
curvature
directly connected
wireless blueto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780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56055B (zh
Inventor
蒋小波
蒋达发
成庆
胡章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 R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 R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 R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 R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7805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560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56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60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560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60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08Earpieces of the supra-aural or circum-aural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lding portable devices contain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25Accumulators or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8Manufacture or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91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R1/1008 - H04R1/1083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胶挂耳耳机及其配套组件,包括左无线蓝牙耳机本体、右无线蓝牙耳机本体、左挂耳硅胶、右挂耳硅胶、耳机放置盒体;所述左挂耳硅胶与所述左无线蓝牙耳机本体可拆卸、可调节的直接连接;所述右挂耳硅胶与所述右无线蓝牙耳机本体可拆卸、可调节的直接连接;在所述左耳机、右耳机被正确的放入所述耳机放置盒体时,基于所述耳机放置盒体所连接的外部电力情况、所述耳机放置盒体内部存储的电力情况以及所述左耳机、右耳机中各自的剩余电力情况,为所述左耳机或右耳机或左耳机和右耳机充电,或者不为所述左耳机或右耳机或左耳机和右耳机充电。本发明公开的硅胶挂耳耳机及其配套组件能够提高耳机稳固性以及电力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硅胶挂耳耳机及其配套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耳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硅胶挂耳耳机及其配套组件。
背景技术
耳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尤其是无线蓝牙耳机,由于没有电力线的束缚,使得即便用户的移动终端与无线蓝牙耳机相距较远,用户也能够清楚的听到需要的音频,满足了用户对于耳机灵活性的要求,同时也避免了有线耳机经常插拔导致的电力线损坏从而造成的损失。
现有的无线蓝牙耳机通常包括三种,第一种是挂脖式蓝牙耳机,第二种是入耳式蓝牙耳机,第三种是挂耳式蓝牙耳机。挂脖式蓝牙耳机由于仍然存在一部分电力线,尤其当用户处于运动状态时是不便利的,因此,大部分用户均会采用第二种或第三种耳机。入耳式蓝牙耳机的代表是苹果公司生产的无线蓝牙耳机,但是这种耳机存在很大的问题,即耳机的形状虽然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但是不同的用户的耳朵的大小、形状是有差别的,尤其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差别就已经相当显著。通用的设计使得对于男性而言耳机可能过小导致不稳固,对于女性而言耳机可能过大导致撑大耳朵使得耳朵疼痛。为了保证耳机的稳固,挂耳式蓝牙耳机应运而生。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挂耳式蓝牙耳机虽然在设计上符合人体工程学,但是仍然无法适应不同用户的耳廓形状,仍然存在不稳固或者佩戴不舒适的问题。此外,由于用户对于立体声等高音质的需求,通常无线耳机中左耳机和右耳机消耗电量的速度是不同的,但是由于在制作过程中左耳机和右耳机中储能元件规格是一样的,通常会导致二者没电的时间或者充满电的时间不同,从而导致某一储能元件过充或过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硅胶挂耳耳机及其配套组件,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硅胶挂耳耳机及其配套组件包括左无线蓝牙耳机本体、右无线蓝牙耳机本体、左挂耳硅胶、右挂耳硅胶、耳机放置盒体;所述左挂耳硅胶与所述左无线蓝牙耳机本体可拆卸、可调节的直接连接;所述右挂耳硅胶与所述右无线蓝牙耳机本体可拆卸、可调节的直接连接;所述左挂耳硅胶与所述左无线蓝牙耳机本体直接连接时形成左耳机,所述右挂耳硅胶与所述右无线蓝牙耳机本体直接连接时右耳机,所述耳机放置盒体用于盛放所述左耳机、右耳机,并在所述左耳机、右耳机被正确的放入所述耳机放置盒体时,基于所述耳机放置盒体所连接的外部电力情况、所述耳机放置盒体内部存储的电力情况以及所述左耳机、右耳机中各自的剩余电力情况,为所述左耳机或右耳机或左耳机和右耳机充电,或者不为所述左耳机或右耳机或左耳机和右耳机充电。
所述左挂耳硅胶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第一曲率部分、第二曲率部分和第一直线部分;所述第一曲率部分的曲率远小于所述第二曲率部分的曲率;所述第一曲率部分上最远离所述第一曲率部分与所述第二曲率部分之间连接点的位置为第一点,所述第二曲率部分上最远离所述第一点的位置为第二点,所述第一直线部分上最远离所述第二点的位置为第三点;顺序连接第一点、第二点和第三点形成的折线的角度至少为60度。
所述右挂耳硅胶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第三曲率部分、第四曲率部分和第二直线部分;所述第三曲率部分的曲率远小于所述第四曲率部分的曲率;所述第三曲率部分上最远离所述第四曲率部分与所述第三曲率部分之间连接点的位置为第四点,所述第四曲率部分上最远离所述第四点的位置为第五点,所述第二直线部分上最远离所述第五点的位置为第六点;顺序连接第四点、第五点和第六点形成的折线的角度至少为60度。
所述左挂耳硅胶的所述第一直线部分与所述左无线蓝牙耳机本体可拆卸、可调节的直接连接;所述右挂耳硅胶的所述第二直线部分与所述右无线蓝牙耳机本体可拆卸、可调节的直接连接。
在所述第一曲率部分上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曲率部分和第一直线部分上的一部分上均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压力传感装置,当所述左耳机被佩戴在用户左耳上时,所述若干个压力传感装置能够检测所述左挂耳硅胶上多个位置所承受的压力;所述若干个压力传感装置将测量得到的所述压力传输至所述左无线蓝牙耳机本体。
在所述第三曲率部分上的一部分、所述第四曲率部分和第二直线部分上的一部分上均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压力传感装置,当所述右耳机被佩戴在用户右耳上时,所述若干个压力传感装置能够检测所述右挂耳硅胶上多个位置所承受的压力;所述若干个压力传感装置将测量得到的所述压力传输至所述右无线蓝牙耳机本体。
所述左无线蓝牙耳机本体中包括左MCU,所述左MCU接收来自若干个所述压力传感装置的压力,并基于所述压力判断当前佩戴姿势是否能够满足用户对于左耳机稳固的需求;所述右无线蓝牙耳机本体中包括右MCU,所述右MCU接收来自若干个所述压力传感装置的压力,并基于所述压力判断当前佩戴姿势是否能够满足用户对于右耳机稳固的需求。
当每个所述压力均大于设定压力阈值时,所述MCU判定当前佩戴姿势能够满足用户对于耳机稳固的需求,否则所述MCU判定当前佩戴姿势不能够满足用户对于耳机稳固的需求。
所述压力传感装置在传输所述压力的同时还将所述压力传感装置的编号同时传输;所述MCU同时接收到所述压力以及代表传输该压力的压力传感装置的编号,并以编号为横坐标、压力为纵坐标,形成实际压力曲线;所述MCU基于图像识别技术判断所述实际压力曲线与预先存储的理想压力曲线之间的相似度,当所述相似度大于90%时,判定当前佩戴姿势能够满足用户对于耳机稳固的需求,否则所述MCU判定当前佩戴姿势不能够满足用户对于耳机稳固的需求。
所述预先存储的理想压力曲线包括预先存储的理想左耳压力曲线和预先存储的理想右耳压力曲线,所述左MCU基于所述预先存储的理想左耳压力曲线进行判定,所述右MCU基于所述预先存储的理想右耳压力曲线进行判定。
所述左无线蓝牙耳机本体存在贯穿的第一通道;形成所述左耳机时,所述第一直线部分包括左第一部分和左第二部分,所述左第二部分被容纳在所述贯穿的第一通道中,所述左第一部分与所述左第二部分直接连接,或者,所述第一直线部分包括左第一部分、左第二部分和左第三部分,所述左第二部分被容纳在所述贯穿的第一通道中,所述左第一部分与所述左第二部分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左第三部分与所述左第二部分的另一端直接连接。
所述右无线蓝牙耳机本体存在贯穿的第二通道;形成所述右耳机时,所述第二直线部分包括右第一部分和右第二部分,所述右第二部分被容纳在所述贯穿的第二通道中,所述右第一部分与所述右第二部分直接连接,或者,所述第二直线部分包括右第一部分、右第二部分和右第三部分,所述右第二部分被容纳在所述贯穿的第二通道中,所述右第一部分与所述右第二部分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右第三部分与所述右第二部分的另一端直接连接。
所述通道中存在禁锢装置、移动装置;当所述MCU判定当前佩戴姿势不能够满足用户对于耳机稳固的需求时,所述MCU向所述禁锢装置发送解除指令,并向所述移动装置发送工作命令;所述禁锢装置接收所述解除指令后释放对所述通道中的第二部分的禁锢,所述移动装置接收到所述工作命令后带动所述直线部分在所述通道中行走,使得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直线部分中的比例逐渐降低;当所述MCU判定当前佩戴姿势能够满足用户对于耳机稳固的需求时,所述MCU向所述移动装置发送停止命令,并向所述禁锢装置发送禁锢指令;所述移动装置接收到所述停止命令后不再带动所述直线部分在所述通道中的行走,使得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直线部分中的比例保持恒定,所述禁锢装置接收到所述禁锢指令后对所述通道中的第二部分实现禁锢。
所述无线蓝牙耳机本体上设置有复位按键;当所述复位按键被按下时,其发送复位信息至所述MCU;所述MCU在接收到所述复位信息后,向所述禁锢装置发送定时解除指令,并向所述移动装置发送定时工作命令;所述禁锢装置接收所述定时解除指令后释放对所述通道中的第二部分的禁锢,并在第一延时后对所述通道中的第二部分实现禁锢;所述移动装置接收到所述定时工作命令后带动所述直线部分在所述通道中行走,并在第二延时后不再带动所述直线部分在所述通道中的行走;所述第一延时的时长大于所述第二延时的时长。
所述左无线蓝牙耳机本体中设置有第一电池、第一BMS,所述第一BMS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池直接电力连接进而实时监视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电量;所述右无线蓝牙耳机本体中设置有第二电池、第二BMS,所述第二BMS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池直接电力连接进而实时监视所述第二电池的第二电量。
所述第一BMS将所述第一电量传输至所述左MCU,所述第二BMS将所述第二电量传输至所述右MCU;所述左MCU将所述第一电量无线传输至所述右MCU;所述右MCU比较所述第一电量和第二电量,将二者中数值较小的作为显现电量水平,所述右MCU将所述显现电量水平发送至移动终端,进而在所述移动终端上显示所述显现电量水平。
所述耳机放置盒体包括位于所述盒体表面的外部电力连接部、左耳机放置部、右耳机放置部,位于所述盒体内部的电力转换部、电力通道选择部、储能电池、电流调节部、总控制部,所述左耳机放置部下方设置有第一电力出力部,所述右耳机放置部下方设置有第二电力出力部;所述外部电力连接部用于与外部电力连接进而接收来自所述外部电力的电能;所述左耳机放置部用于容纳所述左耳机,并在所述左耳机被正确的放入所述左耳机放置部时,所述第一电力出力部能够与所述左无线蓝牙耳机本体上的第一电力接收部直接连接;所述右耳机放置部用于容纳所述右耳机,并在所述右耳机被正确的放入所述右耳机放置部时,所述第二电力出力部能够与所述右无线蓝牙耳机本体上的第二电力接收部直接连接;所述电力转换部与所述外部电力连接部直接电力连接,用于对接收的电力的电能质量进行调节;所述电力通道选择部与所述电力转换部、储能电池、电流调节部直接电力连接,用于将被调节后的电力传输至所述储能电池或者所述电流调节部或者所述储能电池和电流调节部;所述电流调节部与所述电力通道选择部、第一电力出力部、第二电力出力部直接电力连接,用于将电流按需分配给所述第一电力出力部和第二电力出力部;所述第一电力出力部可以与所述第一电力接收部直接电力连接进而为所述左无线蓝牙耳机本体中的第一电池充电;所述第二电力出力部可以与所述第二电力接收部直接电力连接进而为所述右无线蓝牙耳机本体中的第二电池充电;所述总控制部与所述外部电力连接部、电力转换部、电力通道选择部、储能电池、电流调节部、第一电力出力部、第二电力出力部分别直接连接。
所述电力转换部包括顺序依次电力连接的整流模块和直流变换模块,所述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为所述电力转换部的电力输出端。
所述电力通道选择部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连接形成公共节点,所述公共节点与所述电力转换部的电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储能电池直接电力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流调节部直接电力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的第三端分别与所述总控制部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在所述总控制部的控制下实现开闭。
所述电流调节部包括第一电流调节电路、第二电流调节电路;所述第一电流调节电路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流调节电路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流调节电路的第二端直接连接所述第一电力出力部,所述第二电流调节电路的第二端直接连接第二电力出力部。
所述第一电流调节电路包括第一正极直流输入端、第一负极直流输入端,第一芯片,电容C1、C2、C3,电感L1,电阻R1、R2、R3、R4、R5、R6,mosfet开关管S1、S2,二极管D1;所述第一正极直流输入端直接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负极直流输入端直接连接地;所述电阻R1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第一正极直流输入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还直接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输入引脚,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直接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第一负极直流输入端;所述mosfet开关管S2的漏极直接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调节引脚,所述mosfet开关管S2的源极直接连接所述第一负极直流输入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调节引脚,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mosfet开关管S1的漏极;所述mosfet开关管S1的源极直接连接所述电感L1的一端,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输出;所述电容C2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mosfet开关管S1的源极,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电阻R4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mosfet开关管S2的源极;所述电阻R3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mosfet开关管S2的基极,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5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mosfet开关管S2的漏极,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mosfet开关管S2的漏极,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3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并作为所述第一电流调节电路的第一正极直流输出端;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并作为所述第一电流调节电路的第一负极直流输出端。
所述第二电流调节电路包括第二正极直流输入端、第二负极直流输入端,第二芯片,电容C4、C5、C6,电感L2,电阻R7、R8、R9、R10、R11、R12,mosfet开关管S3、S4,二极管D2;所述第二正极直流输入端直接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负极直流输入端直接连接地;所述电阻R7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第二正极直流输入端,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还直接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的输入引脚,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直接连接所述电容C4的一端,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第二负极直流输入端;所述mosfet开关管S4的漏极直接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的调节引脚,所述mosfet开关管S4的源极直接连接所述第二负极直流输入端;所述电阻R8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的调节引脚,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mosfet开关管S3的漏极;所述mosfet开关管S3的源极直接连接所述电感L2的一端,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的输出;所述电容C5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mosfet开关管S2的源极,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电阻R10的一端,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mosfet开关管S4的源极;所述电阻R9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mosfet开关管S4的基极,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1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mosfet开关管S4的漏极,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电容C5的一端;所述电阻R12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mosfet开关管S4的漏极,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6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并作为所述第二电流调节电路的第二正极直流输出端;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并作为所述第二电流调节电路的第二负极直流输出端。
所述总控制部与所述外部电力连接部直接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外部电力连接部是否连接有外部电力;所述总控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力出力部、第二电力出力部直接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电力出力部是否与所述第一电力接收部直接接触,所述第二电力出力部是否与所述第二电力接收部直接接触;所述总控制部与所述左MCU和右MCU通信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电量和所述第二电池的第二电量;所述总控制部与所述储能电池直接连接,用于获取所述储能电池的实时电量;所述总控制部与所述电力转换部直接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力转换部使其输出预定水平的电力;所述总控制部与所述电力通道选择部直接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力通道选择部使其输出电力的方向能够满足其所连接的电池的需求;所述总控制部与所述电流调节部直接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流调节部使其输出两个设定的电流。
所述总控制部基于所述耳机放置盒体所连接的外部电力情况、所述耳机放置盒体内部存储的电力情况以及所述左耳机、右耳机中各自的剩余电力情况,为所述左耳机或右耳机或左耳机和右耳机充电,或者不为所述左耳机或右耳机或左耳机和右耳机充电,具体步骤为:
所述总控制部检测所述第一电力出力部是否与所述第一电力接收部直接接触,所述第二电力出力部是否与所述第二电力接收部直接接触,如果所述第一电力出力部与所述第一电力接收部直接接触或者所述第二电力出力部与所述第二电力接收部直接接触或者第一、第二电力出力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电力接收部直接接触,则所述总控制部与所述左MCU或右MCU或左MCU和右MCU通信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电量或所述第二电池的第二电量或所述第一、第二电池的第一、第二电量。
所述总控制部将所述电量与预设第一电量数值作比较,当所述电量大于所述第一电量数值时,所述总控制部判定所述电量充足,所述电量对应的耳机不需要充电;当所述电量不大于所述第一电量数值时,所述总控制部判定所述电量不足,不足的电量对应的耳机可以被充电。
所述第一电量数值采用剩余电量百分比进行表示,为80%。
当存在可以被充电的耳机时,所述总控制部进一步检测所述外部电力连接部是否连接有外部电力;当所述外部电力连接部连接有外部电力时,所述总控制部基于所述外部电力为所述可以被充电的耳机充电;当所述外部电力连接部没有连接外部电力时,所述总控制部获取所述储能电池的实时电量,并判断所述储能电池的实时电量是否小于预设第二电量数值,如果所述储能电池的实时电量不小于所述预设第二电量数值,则所述储能电池为所述可以被充电的耳机充电;如果所述储能电池的实时电量小于所述预设第二电量数值但大于预设第三电量数值,当所述可以被充电的耳机的数量为1时,所述储能电池为所述可以被充电的耳机充电,当所述可以被充电的耳机的数量为2时,所述总控制部比较所述第一电量和第二电量,确定其中较小的一者对应的耳机为需求级别高的耳机,所述储能电池仅为所述需求级别高的耳机充电;当所述储能电池的实时电量不大于第三电量数值时,所述储能电池不为任何所述可以被充电的耳机充电。
所述预设第二、第三电量数值采用剩余电量百分比进行表示,预设第二电量数值为30%,预设第三电量数值为5%。
所述总控制部控制第一开关断开、第二开关闭合,进而基于所述外部电力为所述可以被充电的耳机充电。
在所述外部电力为所述可以被充电的耳机充电的过程中,所述总控制部实时获取所述可以被充电的耳机的电量,当所述电量表征所述可以被充电的耳机充满电后,所述总控制部控制第二开关断开,并判断所述储能电池的实时电量是否小于预设第四电量数值,如果是则所述总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闭和,使得所述外部电力为所述储能电池充电,直至所述储能电池的电量表征所述储能电池充满电,所述总控制器才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断开;如果所述储能电池的实时电量不小于预设第四电量数值,则所述总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断开。
所述预设第四电量数值采用剩余电量百分比进行表示,预设第四电量数值为95%。
当所述可以被充电的耳机的数量为2时,所述总控制部比较所述第一电量和第二电量,当所述第一电量小于所述第二电量时,所述总控制部设置所述第一电流调节电路的预定第一输出电流数值大于所述第二电流调节电路的预定第二输出电流数值,使得两个电量不同的耳机虽然被同时充电但是流过两个电量不同的耳机的实时电流不同,使得两个电量不同的耳机能够被同时充满电;当所述第一电量大于所述第二电量时,所述总控制部设置所述第一电流调节电路的预定第一输出电流数值小于所述第二电流调节电路的预定第二输出电流数值。
所述预定第一输出电流数值与预定第二输出电流数值之间的差值取决于所述第一电量和第二电量之间的差值。
在为两个所述可以被充电的耳机同时充电的过程中,所述总控制器实时获取所述第一电量和第二电量,并基于所述第一电量和第二电量的差值来调节所述预定第一输出电流数值与预定第二输出电流数值之间的差值。
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采用角度为60度的软归硅胶作为挂耳设备,能够避免硬质材质对于身体的过度磨擦,保障用户体验;
2、采用独创的自动无极调节机制,通过压力数据的比对,获得用户最舒适且最稳固的位置,并自动实现基于不同用户的自适应调节;
3、考虑了左、右两个耳机实际上电量的不平衡,通过显现最低电量防止某一方过放;
4、配合主控制部使用的外部电力连接部、电力转换部等,实现了耳机供电与外部电力、内置存储电力三者之间优先顺序的有效利用;
5、通过设置电力通道选择部、电流调解部,使得电量不同的耳机能够被同时充满电。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图中,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图1是本发明的硅胶挂耳耳机及其配套组件的组成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电流调节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其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查阅以下详细描述之后,本实施例的其它系统、方法和/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旨在所有此类附加的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都包括在本说明书内、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并且受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在以下详细描述描述了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另外的特征,并且这些特征根据以下将详细描述将是显而易见的。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如下描述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
然而,本发明构思可按照多种不同的形式来举例说明,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局限于在此阐述的具体实施例。更确切地说,提供这些实施例,以使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将本公开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整个说明书中,将理解的是,当诸如层、区域或晶圆(基板)的元件被称为“位于”另一元件“上”、“连接到”或者“结合到”另一元件时,所述元件可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者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它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称为“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
“直接连接到”或者“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它元件或层。相同的标号始终指示相同的元件。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任何以及全部组合。
将明显的是,虽然可在此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构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因此,在不脱离示例性实施例的教导的情况下,下面描述的第一构件、第一组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分可称作第二构件、第二组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部分。
为了描述的方便,可在此使用空间相关的术语(例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之下”和“在…下方”等),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相对于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的关系。将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与空间相关的术语意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如,如果图中的装置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上方”或“之上”的元件将被定位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因此,术语“在…之上”可根据装置在附图的特定方向而包含“在…之上”和“在…之下”的两种方位。装置可被另外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它方位),并可对在此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符做出相应解释。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并且无意限制本发明构思。如在此使用的,除非上下文中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在包括复数形式。还将理解的是,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列举存在所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构件、元件和/或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增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数、步骤、操作、构件、元件和/或组合。
在下文中,将参照示出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示意图描述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在附图中,例如,示出了组件的理想形状。但是,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组件可制造成相对于那些示出的形状具有修改的形状。因此,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不应被理解为限制于在此示出的部分的特定形状,而应更普遍地解释为包含由制造工艺和非理想因素造成的形状的改变。本发明构思也可由在此示出和/或描述的各种实施例中的一个或组合构成。
下面描述的本发明构思的内容可具有多种构造。仅在此示出和描述了说明性的构造,本发明构思不限于此,并且应被解释为扩展至所有合适的构造。
实施例一。
请结合附图1。
一种硅胶挂耳耳机及其配套组件,包括左无线蓝牙耳机本体、右无线蓝牙耳机本体、左挂耳硅胶、右挂耳硅胶、耳机放置盒体;所述左挂耳硅胶与所述左无线蓝牙耳机本体可拆卸、可调节的直接连接;所述右挂耳硅胶与所述右无线蓝牙耳机本体可拆卸、可调节的直接连接;所述左挂耳硅胶与所述左无线蓝牙耳机本体直接连接时形成左耳机,所述右挂耳硅胶与所述右无线蓝牙耳机本体直接连接时右耳机,所述耳机放置盒体用于盛放所述左耳机、右耳机,并在所述左耳机、右耳机被正确的放入所述耳机放置盒体时,基于所述耳机放置盒体所连接的外部电力情况、所述耳机放置盒体内部存储的电力情况以及所述左耳机、右耳机中各自的剩余电力情况,为所述左耳机或右耳机或左耳机和右耳机充电,或者不为所述左耳机或右耳机或左耳机和右耳机充电。
所述左挂耳硅胶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第一曲率部分、第二曲率部分和第一直线部分;所述第一曲率部分的曲率远小于所述第二曲率部分的曲率;所述第一曲率部分上最远离所述第一曲率部分与所述第二曲率部分之间连接点的位置为第一点,所述第二曲率部分上最远离所述第一点的位置为第二点,所述第一直线部分上最远离所述第二点的位置为第三点;顺序连接第一点、第二点和第三点形成的折线的角度至少为60度。
所述右挂耳硅胶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第三曲率部分、第四曲率部分和第二直线部分;所述第三曲率部分的曲率远小于所述第四曲率部分的曲率;所述第三曲率部分上最远离所述第四曲率部分与所述第三曲率部分之间连接点的位置为第四点,所述第四曲率部分上最远离所述第四点的位置为第五点,所述第二直线部分上最远离所述第五点的位置为第六点;顺序连接第四点、第五点和第六点形成的折线的角度至少为60度。
本发明的独特设计的挂耳硅胶能够在保障人身舒适度的基础上提高稳固性。
所述左挂耳硅胶的所述第一直线部分与所述左无线蓝牙耳机本体可拆卸、可调节的直接连接;所述右挂耳硅胶的所述第二直线部分与所述右无线蓝牙耳机本体可拆卸、可调节的直接连接。
在所述第一曲率部分上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曲率部分和第一直线部分上的一部分上均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压力传感装置,当所述左耳机被佩戴在用户左耳上时,所述若干个压力传感装置能够检测所述左挂耳硅胶上多个位置所承受的压力;所述若干个压力传感装置将测量得到的所述压力传输至所述左无线蓝牙耳机本体。
在所述第三曲率部分上的一部分、所述第四曲率部分和第二直线部分上的一部分上均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压力传感装置,当所述右耳机被佩戴在用户右耳上时,所述若干个压力传感装置能够检测所述右挂耳硅胶上多个位置所承受的压力;所述若干个压力传感装置将测量得到的所述压力传输至所述右无线蓝牙耳机本体。
压力传感装置的设置以及后续的数据处理过程实现了耳机的自适应调节,是本发明的创新点之一。
所述左无线蓝牙耳机本体中包括左MCU,所述左MCU接收来自若干个所述压力传感装置的压力,并基于所述压力判断当前佩戴姿势是否能够满足用户对于左耳机稳固的需求;所述右无线蓝牙耳机本体中包括右MCU,所述右MCU接收来自若干个所述压力传感装置的压力,并基于所述压力判断当前佩戴姿势是否能够满足用户对于右耳机稳固的需求。
当每个所述压力均大于设定压力阈值时,所述MCU判定当前佩戴姿势能够满足用户对于耳机稳固的需求,否则所述MCU判定当前佩戴姿势不能够满足用户对于耳机稳固的需求。
所述压力传感装置在传输所述压力的同时还将所述压力传感装置的编号同时传输;所述MCU同时接收到所述压力以及代表传输该压力的压力传感装置的编号,并以编号为横坐标、压力为纵坐标,形成实际压力曲线;所述MCU基于图像识别技术判断所述实际压力曲线与预先存储的理想压力曲线之间的相似度,当所述相似度大于90%时,判定当前佩戴姿势能够满足用户对于耳机稳固的需求,否则所述MCU判定当前佩戴姿势不能够满足用户对于耳机稳固的需求。
所述预先存储的理想压力曲线包括预先存储的理想左耳压力曲线和预先存储的理想右耳压力曲线,所述左MCU基于所述预先存储的理想左耳压力曲线进行判定,所述右MCU基于所述预先存储的理想右耳压力曲线进行判定。
通过编号和压力值这种数组的形式,更能体现出耳机佩戴是否舒适,能够极大的提高用户佩戴的舒适度。
所述左无线蓝牙耳机本体存在贯穿的第一通道;形成所述左耳机时,所述第一直线部分包括左第一部分和左第二部分,所述左第二部分被容纳在所述贯穿的第一通道中,所述左第一部分与所述左第二部分直接连接,或者,所述第一直线部分包括左第一部分、左第二部分和左第三部分,所述左第二部分被容纳在所述贯穿的第一通道中,所述左第一部分与所述左第二部分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左第三部分与所述左第二部分的另一端直接连接。
所述右无线蓝牙耳机本体存在贯穿的第二通道;形成所述右耳机时,所述第二直线部分包括右第一部分和右第二部分,所述右第二部分被容纳在所述贯穿的第二通道中,所述右第一部分与所述右第二部分直接连接,或者,所述第二直线部分包括右第一部分、右第二部分和右第三部分,所述右第二部分被容纳在所述贯穿的第二通道中,所述右第一部分与所述右第二部分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右第三部分与所述右第二部分的另一端直接连接。
所述通道中存在禁锢装置、移动装置;当所述MCU判定当前佩戴姿势不能够满足用户对于耳机稳固的需求时,所述MCU向所述禁锢装置发送解除指令,并向所述移动装置发送工作命令;所述禁锢装置接收所述解除指令后释放对所述通道中的第二部分的禁锢,所述移动装置接收到所述工作命令后带动所述直线部分在所述通道中行走,使得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直线部分中的比例逐渐降低;当所述MCU判定当前佩戴姿势能够满足用户对于耳机稳固的需求时,所述MCU向所述移动装置发送停止命令,并向所述禁锢装置发送禁锢指令;所述移动装置接收到所述停止命令后不再带动所述直线部分在所述通道中的行走,使得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直线部分中的比例保持恒定,所述禁锢装置接收到所述禁锢指令后对所述通道中的第二部分实现禁锢。
通过禁锢装置、移动装置和通道的设计,能够实现基于数据的自适应调节,不需要用户手动调节,保证了调节效率和效果。
所述无线蓝牙耳机本体上设置有复位按键;当所述复位按键被按下时,其发送复位信息至所述MCU;所述MCU在接收到所述复位信息后,向所述禁锢装置发送定时解除指令,并向所述移动装置发送定时工作命令;所述禁锢装置接收所述定时解除指令后释放对所述通道中的第二部分的禁锢,并在第一延时后对所述通道中的第二部分实现禁锢;所述移动装置接收到所述定时工作命令后带动所述直线部分在所述通道中行走,并在第二延时后不再带动所述直线部分在所述通道中的行走;所述第一延时的时长大于所述第二延时的时长。
当更换用户后,可以通过复位按键重新调整硅胶挂耳的位置,从而能够适用于不同的人。
所述左无线蓝牙耳机本体中设置有第一电池、第一BMS,所述第一BMS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池直接电力连接进而实时监视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电量;所述右无线蓝牙耳机本体中设置有第二电池、第二BMS,所述第二BMS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池直接电力连接进而实时监视所述第二电池的第二电量。
所述第一BMS将所述第一电量传输至所述左MCU,所述第二BMS将所述第二电量传输至所述右MCU;所述左MCU将所述第一电量无线传输至所述右MCU;所述右MCU比较所述第一电量和第二电量,将二者中数值较小的作为显现电量水平,所述右MCU将所述显现电量水平发送至移动终端,进而在所述移动终端上显示所述显现电量水平。
通过两个MCU之间的相互通信,使得移动终端上显示电量最低的水平,放置电池出现过放的情况,延长电池寿命。
所述耳机放置盒体包括位于所述盒体表面的外部电力连接部、左耳机放置部、右耳机放置部,位于所述盒体内部的电力转换部、电力通道选择部、储能电池、电流调节部、总控制部,所述左耳机放置部下方设置有第一电力出力部,所述右耳机放置部下方设置有第二电力出力部;所述外部电力连接部用于与外部电力连接进而接收来自所述外部电力的电能;所述左耳机放置部用于容纳所述左耳机,并在所述左耳机被正确的放入所述左耳机放置部时,所述第一电力出力部能够与所述左无线蓝牙耳机本体上的第一电力接收部直接连接;所述右耳机放置部用于容纳所述右耳机,并在所述右耳机被正确的放入所述右耳机放置部时,所述第二电力出力部能够与所述右无线蓝牙耳机本体上的第二电力接收部直接连接;所述电力转换部与所述外部电力连接部直接电力连接,用于对接收的电力的电能质量进行调节;所述电力通道选择部与所述电力转换部、储能电池、电流调节部直接电力连接,用于将被调节后的电力传输至所述储能电池或者所述电流调节部或者所述储能电池和电流调节部;所述电流调节部与所述电力通道选择部、第一电力出力部、第二电力出力部直接电力连接,用于将电流按需分配给所述第一电力出力部和第二电力出力部;所述第一电力出力部可以与所述第一电力接收部直接电力连接进而为所述左无线蓝牙耳机本体中的第一电池充电;所述第二电力出力部可以与所述第二电力接收部直接电力连接进而为所述右无线蓝牙耳机本体中的第二电池充电;所述总控制部与所述外部电力连接部、电力转换部、电力通道选择部、储能电池、电流调节部、第一电力出力部、第二电力出力部分别直接连接。
所述电力转换部包括顺序依次电力连接的整流模块和直流变换模块,所述直流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为所述电力转换部的电力输出端。
所述电力通道选择部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连接形成公共节点,所述公共节点与所述电力转换部的电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储能电池直接电力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流调节部直接电力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的第三端分别与所述总控制部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在所述总控制部的控制下实现开闭。
所述电流调节部包括第一电流调节电路、第二电流调节电路;所述第一电流调节电路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流调节电路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流调节电路的第二端直接连接所述第一电力出力部,所述第二电流调节电路的第二端直接连接第二电力出力部。
请结合附图2。
所述第一电流调节电路包括第一正极直流输入端、第一负极直流输入端,第一芯片,电容C1、C2、C3,电感L1,电阻R1、R2、R3、R4、R5、R6,mosfet开关管S1、S2,二极管D1;所述第一正极直流输入端直接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负极直流输入端直接连接地;所述电阻R1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第一正极直流输入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还直接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输入引脚,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直接连接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第一负极直流输入端;所述mosfet开关管S2的漏极直接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调节引脚,所述mosfet开关管S2的源极直接连接所述第一负极直流输入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调节引脚,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mosfet开关管S1的漏极;所述mosfet开关管S1的源极直接连接所述电感L1的一端,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输出;所述电容C2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mosfet开关管S1的源极,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电阻R4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mosfet开关管S2的源极;所述电阻R3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mosfet开关管S2的基极,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5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mosfet开关管S2的漏极,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mosfet开关管S2的漏极,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3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并作为所述第一电流调节电路的第一正极直流输出端;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并作为所述第一电流调节电路的第一负极直流输出端。
所述第二电流调节电路包括第二正极直流输入端、第二负极直流输入端,第二芯片,电容C4、C5、C6,电感L2,电阻R7、R8、R9、R10、R11、R12,mosfet开关管S3、S4,二极管D2;所述第二正极直流输入端直接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负极直流输入端直接连接地;所述电阻R7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第二正极直流输入端,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还直接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的输入引脚,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直接连接所述电容C4的一端,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第二负极直流输入端;所述mosfet开关管S4的漏极直接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的调节引脚,所述mosfet开关管S4的源极直接连接所述第二负极直流输入端;所述电阻R8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的调节引脚,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mosfet开关管S3的漏极;所述mosfet开关管S3的源极直接连接所述电感L2的一端,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的输出;所述电容C5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mosfet开关管S2的源极,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电阻R10的一端,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mosfet开关管S4的源极;所述电阻R9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mosfet开关管S4的基极,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1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mosfet开关管S4的漏极,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电容C5的一端;所述电阻R12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mosfet开关管S4的漏极,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6的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并作为所述第二电流调节电路的第二正极直流输出端;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并作为所述第二电流调节电路的第二负极直流输出端。
独特设计的电流调节电路的结构,使得流经所述电流调节电路给电池充电的电流能够得到控制,使得基于预设的数值实现电流控制。
所述总控制部与所述外部电力连接部直接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外部电力连接部是否连接有外部电力;所述总控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力出力部、第二电力出力部直接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电力出力部是否与所述第一电力接收部直接接触,所述第二电力出力部是否与所述第二电力接收部直接接触;所述总控制部与所述左MCU和右MCU通信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电量和所述第二电池的第二电量;所述总控制部与所述储能电池直接连接,用于获取所述储能电池的实时电量;所述总控制部与所述电力转换部直接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力转换部使其输出预定水平的电力;所述总控制部与所述电力通道选择部直接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力通道选择部使其输出电力的方向能够满足其所连接的电池的需求;所述总控制部与所述电流调节部直接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流调节部使其输出两个设定的电流。
针对不同的电量水平设置不同的充电方式,通过电流调节部来实现总电流的分配,保证了两个耳机充电时间的统一,从而实现充电时间的最小化以及电量的平衡。
实施例二。
总控制部基于所述耳机放置盒体所连接的外部电力情况、所述耳机放置盒体内部存储的电力情况以及所述左耳机、右耳机中各自的剩余电力情况,为所述左耳机或右耳机或左耳机和右耳机充电,或者不为所述左耳机或右耳机或左耳机和右耳机充电,具体步骤为:
所述总控制部检测所述第一电力出力部是否与所述第一电力接收部直接接触,所述第二电力出力部是否与所述第二电力接收部直接接触,如果所述第一电力出力部与所述第一电力接收部直接接触或者所述第二电力出力部与所述第二电力接收部直接接触或者第一、第二电力出力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电力接收部直接接触,则所述总控制部与所述左MCU或右MCU或左MCU和右MCU通信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一电量或所述第二电池的第二电量或所述第一、第二电池的第一、第二电量。
所述总控制部将所述电量与预设第一电量数值作比较,当所述电量大于所述第一电量数值时,所述总控制部判定所述电量充足,所述电量对应的耳机不需要充电;当所述电量不大于所述第一电量数值时,所述总控制部判定所述电量不足,不足的电量对应的耳机可以被充电。
所述第一电量数值采用剩余电量百分比进行表示,为80%。
当存在可以被充电的耳机时,所述总控制部进一步检测所述外部电力连接部是否连接有外部电力;当所述外部电力连接部连接有外部电力时,所述总控制部基于所述外部电力为所述可以被充电的耳机充电;当所述外部电力连接部没有连接外部电力时,所述总控制部获取所述储能电池的实时电量,并判断所述储能电池的实时电量是否小于预设第二电量数值,如果所述储能电池的实时电量不小于所述预设第二电量数值,则所述储能电池为所述可以被充电的耳机充电;如果所述储能电池的实时电量小于所述预设第二电量数值但大于预设第三电量数值,当所述可以被充电的耳机的数量为1时,所述储能电池为所述可以被充电的耳机充电,当所述可以被充电的耳机的数量为2时,所述总控制部比较所述第一电量和第二电量,确定其中较小的一者对应的耳机为需求级别高的耳机,所述储能电池仅为所述需求级别高的耳机充电;当所述储能电池的实时电量不大于第三电量数值时,所述储能电池不为任何所述可以被充电的耳机充电。
所述预设第二、第三电量数值采用剩余电量百分比进行表示,预设第二电量数值为30%,预设第三电量数值为5%。
所述总控制部控制第一开关断开、第二开关闭合,进而基于所述外部电力为所述可以被充电的耳机充电。
在所述外部电力为所述可以被充电的耳机充电的过程中,所述总控制部实时获取所述可以被充电的耳机的电量,当所述电量表征所述可以被充电的耳机充满电后,所述总控制部控制第二开关断开,并判断所述储能电池的实时电量是否小于预设第四电量数值,如果是则所述总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闭和,使得所述外部电力为所述储能电池充电,直至所述储能电池的电量表征所述储能电池充满电,所述总控制器才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断开;如果所述储能电池的实时电量不小于预设第四电量数值,则所述总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断开。
所述预设第四电量数值采用剩余电量百分比进行表示,预设第四电量数值为95%。
当所述可以被充电的耳机的数量为2时,所述总控制部比较所述第一电量和第二电量,当所述第一电量小于所述第二电量时,所述总控制部设置所述第一电流调节电路的预定第一输出电流数值大于所述第二电流调节电路的预定第二输出电流数值,使得两个电量不同的耳机虽然被同时充电但是流过两个电量不同的耳机的实时电流不同,使得两个电量不同的耳机能够被同时充满电;当所述第一电量大于所述第二电量时,所述总控制部设置所述第一电流调节电路的预定第一输出电流数值小于所述第二电流调节电路的预定第二输出电流数值。
所述预定第一输出电流数值与预定第二输出电流数值之间的差值取决于所述第一电量和第二电量之间的差值。
在为两个所述可以被充电的耳机同时充电的过程中,所述总控制器实时获取所述第一电量和第二电量,并基于所述第一电量和第二电量的差值来调节所述预定第一输出电流数值与预定第二输出电流数值之间的差值。
优先使用外部电力进而在存在外部电力时将耳机充满电,使得耳机满电的状态持续的时间最大化,满足用户对于电力持续性的需求;基于储能电池电量和耳机电量之间的关系来平衡储能电池寿命和耳机电量需求之间的关系;基于不同耳机之间电量的差异,设置不同的充电电流,实现电力的平衡以及充电时间的最小化。
本发明公开的硅胶挂耳耳机及其配套组件,采用角度为60度的软归硅胶作为挂耳设备,能够避免硬质材质对于身体的过度磨擦,保障用户体验;采用独创的自动无极调节机制,通过压力数据的比对,获得用户最舒适且最稳固的位置,并自动实现基于不同用户的自适应调节;考虑了左、右两个耳机实际上电量的不平衡,通过显现最低电量防止某一方过放;配合主控制部使用的外部电力连接部、电力转换部等,实现了耳机供电与外部电力、内置存储电力三者之间优先顺序的有效利用;通过设置电力通道选择部、电流调解部,使得电量不同的耳机能够被同时充满电。
虽然上面已经参考各种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许多改变和修改。因此,其旨在上述详细描述被认为是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应当理解,以下权利要求(包括所有等同物)旨在限定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以上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记载的内容之后,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硅胶挂耳耳机及其配套组件,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硅胶挂耳耳机及其配套组件包括左无线蓝牙耳机本体、右无线蓝牙耳机本体、左挂耳硅胶、右挂耳硅胶、耳机放置盒体;所述左挂耳硅胶与所述左无线蓝牙耳机本体可拆卸、可调节的直接连接;所述右挂耳硅胶与所述右无线蓝牙耳机本体可拆卸、可调节的直接连接;所述左挂耳硅胶与所述左无线蓝牙耳机本体直接连接时形成左耳机,所述右挂耳硅胶与所述右无线蓝牙耳机本体直接连接时右耳机,所述耳机放置盒体用于盛放所述左耳机、右耳机,并在所述左耳机、右耳机被正确的放入所述耳机放置盒体时,基于所述耳机放置盒体所连接的外部电力情况、所述耳机放置盒体内部存储的电力情况以及所述左耳机、右耳机中各自的剩余电力情况,为所述左耳机或右耳机或左耳机和右耳机充电,或者不为所述左耳机或右耳机或左耳机和右耳机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胶挂耳耳机及其配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挂耳硅胶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第一曲率部分、第二曲率部分和第一直线部分,所述右挂耳硅胶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第三曲率部分、第四曲率部分和第二直线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胶挂耳耳机及其配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无线蓝牙耳机本体中包括左MCU,所述右无线蓝牙耳机本体中包括右MCU。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硅胶挂耳耳机及其配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率部分的曲率远小于所述第二曲率部分的曲率;所述第一曲率部分上最远离所述第一曲率部分与所述第二曲率部分之间连接点的位置为第一点,所述第二曲率部分上最远离所述第一点的位置为第二点,所述第一直线部分上最远离所述第二点的位置为第三点;顺序连接第一点、第二点和第三点形成的折线的角度至少为60度;
所述第三曲率部分的曲率远小于所述第四曲率部分的曲率;所述第三曲率部分上最远离所述第四曲率部分与所述第三曲率部分之间连接点的位置为第四点,所述第四曲率部分上最远离所述第四点的位置为第五点,所述第二直线部分上最远离所述第五点的位置为第六点;顺序连接第四点、第五点和第六点形成的折线的角度至少为60度;
所述左挂耳硅胶的所述第一直线部分与所述左无线蓝牙耳机本体可拆卸、可调节的直接连接;所述右挂耳硅胶的所述第二直线部分与所述右无线蓝牙耳机本体可拆卸、可调节的直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硅胶挂耳耳机及其配套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曲率部分上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曲率部分和第一直线部分上的一部分上均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压力传感装置,当所述左耳机被佩戴在用户左耳上时,所述若干个压力传感装置能够检测所述左挂耳硅胶上多个位置所承受的压力;所述若干个压力传感装置将测量得到的所述压力传输至所述左无线蓝牙耳机本体;
在所述第三曲率部分上的一部分、所述第四曲率部分和第二直线部分上的一部分上均分别设置有若干个压力传感装置,当所述右耳机被佩戴在用户右耳上时,所述若干个压力传感装置能够检测所述右挂耳硅胶上多个位置所承受的压力;所述若干个压力传感装置将测量得到的所述压力传输至所述右无线蓝牙耳机本体;
所述左MCU接收来自若干个所述压力传感装置的压力,并基于所述压力判断当前佩戴姿势是否能够满足用户对于左耳机稳固的需求;所述右MCU接收来自若干个所述压力传感装置的压力,并基于所述压力判断当前佩戴姿势是否能够满足用户对于右耳机稳固的需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硅胶挂耳耳机及其配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装置在传输所述压力的同时还将所述压力传感装置的编号同时传输;所述MCU同时接收到所述压力以及代表传输该压力的压力传感装置的编号,并以编号为横坐标、压力为纵坐标,形成实际压力曲线;所述MCU基于图像识别技术判断所述实际压力曲线与预先存储的理想压力曲线之间的相似度,当所述相似度大于90%时,判定当前佩戴姿势能够满足用户对于耳机稳固的需求,否则所述MCU判定当前佩戴姿势不能够满足用户对于耳机稳固的需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硅胶挂耳耳机及其配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无线蓝牙耳机本体存在贯穿的第一通道,所述右无线蓝牙耳机本体存在贯穿的第二通道;所述通道中存在禁锢装置、移动装置;当所述MCU判定当前佩戴姿势不能够满足用户对于耳机稳固的需求时,所述MCU向所述禁锢装置发送解除指令,并向所述移动装置发送工作命令;所述禁锢装置接收所述解除指令后释放对所述通道中的第二部分的禁锢,所述移动装置接收到所述工作命令后带动所述直线部分在所述通道中行走,使得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直线部分中的比例逐渐降低;当所述MCU判定当前佩戴姿势能够满足用户对于耳机稳固的需求时,所述MCU向所述移动装置发送停止命令,并向所述禁锢装置发送禁锢指令;所述移动装置接收到所述停止命令后不再带动所述直线部分在所述通道中的行走,使得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直线部分中的比例保持恒定,所述禁锢装置接收到所述禁锢指令后对所述通道中的第二部分实现禁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硅胶挂耳耳机及其配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蓝牙耳机本体上设置有复位按键;当所述复位按键被按下时,其发送复位信息至所述MCU;所述MCU在接收到所述复位信息后,向所述禁锢装置发送定时解除指令,并向所述移动装置发送定时工作命令;所述禁锢装置接收所述定时解除指令后释放对所述通道中的第二部分的禁锢,并在第一延时后对所述通道中的第二部分实现禁锢;所述移动装置接收到所述定时工作命令后带动所述直线部分在所述通道中行走,并在第二延时后不再带动所述直线部分在所述通道中的行走;所述第一延时的时长大于所述第二延时的时长。
CN202010178059.5A 2020-03-14 2020-03-14 一种硅胶挂耳耳机及其配套组件 Active CN1113560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78059.5A CN111356055B (zh) 2020-03-14 2020-03-14 一种硅胶挂耳耳机及其配套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78059.5A CN111356055B (zh) 2020-03-14 2020-03-14 一种硅胶挂耳耳机及其配套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6055A true CN111356055A (zh) 2020-06-30
CN111356055B CN111356055B (zh) 2021-02-09

Family

ID=71197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78059.5A Active CN111356055B (zh) 2020-03-14 2020-03-14 一种硅胶挂耳耳机及其配套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56055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968063U (zh) * 2015-08-06 2016-01-13 深圳市成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挂式耳机
CN206274673U (zh) * 2016-11-10 2017-06-23 佳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心率检测耳机
CN206380060U (zh) * 2017-01-03 2017-08-04 东莞市库珀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耳挂结构
CN107135437A (zh) * 2016-02-29 2017-09-0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耳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7053730U (zh) * 2017-08-07 2018-02-27 深圳市一光年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后挂式无线蓝牙耳机
CN109769186A (zh) * 2019-03-28 2019-05-17 深圳市吸铁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入耳式骨导助听装置
CN209218316U (zh) * 2018-12-06 2019-08-06 深圳市玳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挂耳式蓝牙耳机
CN209375210U (zh) * 2019-03-27 2019-09-10 上海爻火微电子有限公司 耳机充电电路与耳机充电盒
CN210042148U (zh) * 2019-08-20 2020-02-07 刘嘉宇 一种可拆卸并可调节耳挂的蓝牙耳机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968063U (zh) * 2015-08-06 2016-01-13 深圳市成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挂式耳机
CN107135437A (zh) * 2016-02-29 2017-09-0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耳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6274673U (zh) * 2016-11-10 2017-06-23 佳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心率检测耳机
CN206380060U (zh) * 2017-01-03 2017-08-04 东莞市库珀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耳挂结构
CN207053730U (zh) * 2017-08-07 2018-02-27 深圳市一光年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后挂式无线蓝牙耳机
CN209218316U (zh) * 2018-12-06 2019-08-06 深圳市玳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挂耳式蓝牙耳机
CN209375210U (zh) * 2019-03-27 2019-09-10 上海爻火微电子有限公司 耳机充电电路与耳机充电盒
CN109769186A (zh) * 2019-03-28 2019-05-17 深圳市吸铁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入耳式骨导助听装置
CN210042148U (zh) * 2019-08-20 2020-02-07 刘嘉宇 一种可拆卸并可调节耳挂的蓝牙耳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6055B (zh) 2021-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66067B2 (en) Portable charging unit with accelerated charging for hearing assistance devices
CN110572736B (zh) 无线耳机、充电盒及无线耳机充电系统
US20050225292A1 (en) Charger and recharger device
US6709784B2 (en) Back-up battery for a cellular telephone
EP1589631B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WO2019142807A1 (ja) ウェアラブル装置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バッテリーと給電システム
US20080074077A1 (en) System of supplying power between portable devices and portable device used therein
AU2002236363A1 (en) Back-up battery for a cellular telephone
CN110933549B (zh) 无线耳机、充电盒及无线耳机充电系统
CN111356055B (zh) 一种硅胶挂耳耳机及其配套组件
US20220174390A1 (en) Wireless headset charging system
GB2313242A (en) Charging portable telephone batteries
CN216959382U (zh) 受电电路、耳机及耳机组件
KR20200042376A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에서 유무선 충전 방법
CN211673365U (zh) 一种具有快充装置的电动床
KR20150089626A (ko) 배터리 팩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CN206908790U (zh) 一种蓝牙耳机和蓝牙耳机的控制系统
US20050286716A1 (en) Wireless headset having charging control module and method thereof
KR102044770B1 (ko) 스마트폰 충전용 보조배터리
CN217607946U (zh) 适用于蓝牙话务耳机的充电底座
CN217563767U (zh) 一种供tws耳机充电的头戴耳机盒
CN217363291U (zh) 蓝牙话务耳机套件
CN217307855U (zh) 蓝牙话务耳机
CN210225007U (zh) 一种三合一无线充电器
CN117041798A (zh) 挂脖式tws耳机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