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53203B - 一种地震采集排列布设优化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震采集排列布设优化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53203B
CN111353203B CN201811560890.6A CN201811560890A CN111353203B CN 111353203 B CN111353203 B CN 111353203B CN 201811560890 A CN201811560890 A CN 201811560890A CN 111353203 B CN111353203 B CN 1113532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quisition arrangement
layout data
arrangement layout
standby
acqui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6089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53203A (zh
Inventor
甘志强
罗福龙
夏颖
乔顺刚
何琼莹
易碧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156089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532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532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32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532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32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05Geographic mod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20Finite element generation, e.g. wire-frame surface description, tessel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地震采集排列布设优化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涉及地震勘探领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工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和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根据所述数字高程模型,对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进行优化,得到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通过本说明书实施例可以提高采集排列布设的质量和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地震采集排列布设优化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震勘探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震采集排列布设优化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地震排列是地震数据采集的基础,其布设的质量和效率对地震数据的质量和整体勘探施工进度有着直接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地震勘探的野外采集道数的急剧增加,导致了野外采集工作量的成倍增加。此外,由于在进行地震勘探时,采集排列有时需要通过高速公路、航道河、水库等地表条件特别复杂的地区,针对这些复杂地区的排列布设十分困难。虽然现有的地震仪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复杂地区的采集排列布设问题,但由于现有的地震仪器均不能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数字高程模型,合理地设置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的位置,也不能利用自动布设装置实现厘米级精度的快速布设,在野外实际采集排列布设过程中,只能依靠人为确定蛇形排列、绕道、空道等特殊设置的位置,影响了采集排列布设的质量和效率。
此外,由于节点单元能否正常工作完全依赖于卫星信号的质量,在某些施工区域出现无法接收到卫星信号或卫星信号不稳定的现象时,可能会导致地震数据采集设备无法及时地进行本地时钟的校准,当长时间未接收到卫星授时系统的标准时间信息后,节点采集设备将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影响采集排列布设的质量和效率。
由上可见,现有的地震仪器并不能基于复杂的现场地形,对采集设备进行合理地布设。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地震采集排列布设优化方法和装置,以解决地震采集排列布设的质量和效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震采集排列布设优化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以提高地震采集排列布设的质量和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震采集排列布设优化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获取目标工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和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
根据所述数字高程模型,对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进行优化,得到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目标工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可以包括:
获取目标工区的三维地形数据;
根据所述目标工区的三维地形数据,建立目标工区的数字高程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数字高程模型和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对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进行优化,至少可以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
结合目标工区的地形信息;
结合目标工区的施工许可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结合目标工区的地形信息,至少可以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
结合目标工区的卫星影像信息;
结合目标工区的航拍图片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数字高程模型和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对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进行优化,可以包括:
根据目标工区的数字高程模型、目标工区的地形信息和目标工区的施工许可信息,确定障碍物位置数据;
根据所述障碍物位置数据和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判定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如果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将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确定为所述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
如果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根据所述障碍物位置数据得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
根据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和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判定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如果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将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确定为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障碍物位置数据和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判定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可以包括:
获取障碍物坐标集合和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其中,所述障碍物位置数据包括障碍物坐标集合,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包括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
将所述障碍物坐标集合和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障碍物坐标集合是否包含有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和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判定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和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得到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与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之间的水平偏移距离、横向偏移角度和纵向偏移角度;其中,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包括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包括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
确定所述水平偏移距离是否不大于指定水平偏移距离的阈值、所述横向偏移角度是否不大于指定横向偏移角度的阈值、以及所述纵向偏移角度是否不大于指定纵向偏移角度的阈值。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和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得到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与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之间的水平偏移距离、横向偏移角度和纵向偏移角度,可以包括:
根据公式得到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与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之间的水平偏移距离;
根据公式得到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与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之间的横向偏移角度;
根据公式得到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与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之间的纵向偏移角度;
其中,L为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与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之间的水平偏移距离,为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与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之间的横向偏移角度,/>为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与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之间的纵向偏移角度,/>为采集排列测线方向角,x为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的X坐标数值,y为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的Y坐标数值,z为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的Z坐标数值,x'为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的X坐标数值,y'为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的Y坐标数值,z'为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的Z坐标数值。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得到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之后,还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工区的地震仪器类型、实时带道能力、道间电缆长度、电源站或交叉站供电能力参数,确定所述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中的禁止布设的采集排列布设点;
对于所述禁止布设的采集排列布设点中的每一个采集排列布设点,从该禁止布设的采集排列布设点周边满足预设要求的位置点中选择一个位置点,作为所述禁止布设的采集排列布设点的备用采集排列布设点;
用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点对应替换所述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中的禁止布设的采集排列布设点,得到第二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和指定排列信息;其中,指定排列信息包括:空道、绕道和/或蛇形排列信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震采集排列布设优化装置,所述装置可以包括:
获取单元,可以用于获取目标工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和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
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根据所述数字高程模型,对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进行优化,得到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震采集排列布设辅助装置,所述装置可以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和/或指定排列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是对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进行二次优化得到的;目标工区的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是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对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进行优化得到的;
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采集排列布设数据中的采集排列布设点进行实时定位;
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所述地震仪器采集排列布设点位置数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
获取目标工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和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
根据所述数字高程模型,对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进行优化,得到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震采集排列布设优化方法和装置,基于目标工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对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进行优化,得到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该方法可以通过软件,结合目标工区的数字高程模型,自动生成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有效地解决了依靠人工采集排列布设带来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时间和人力成本,提高了地震采集排列布设的质量和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震采集排列布设优化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地震采集排列布设优化装置一个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地震采集排列布设辅助装置一个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地震采集排列布设优化装置一个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地震采集排列布设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地表条件特别复杂的区域,例如:高速公路、航道河或水库等。这些复杂地形的排列布设十分困难,在排列布设时需要提前进行绕道处理。然而,目前的地震仪器并不能基于复杂的现场地形,进行合理的采集排列布设,只能依靠人为进行采集排列布设,使得地震采集排列布设的质量和效率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基于目标工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对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进行优化,得到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并结合所述目标工区的指定地震采集参数,对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进行二次优化,得到第二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和指定排列信息,进一步,基于所述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和所述第二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利用地震采集排列布设辅助装置进行自动采集排列布设,从而提高了地震采集排列布设的质量和效率。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震采集排列布设优化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示意图,本申请提供的地震采集排列布设优化方法可以包括:
S101:获取目标工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和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数字高程模型,可以是DEM,可以用于通过优先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面地形的数字化模拟,可以用于对地理空间起伏连续变化的数字表示,可以用来描述地理空间的第三维坐标-高程。通常,DEM可以是栅格的。所述DEM可以用于描述坡度、坡向及坡度变化率等地貌特性。建立DEM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例如:直接从地面测量、根据航空或航天影像,通过摄影测量途径获取、从现有地形图上采集等。其中,所述直接从地面测量用到的仪器可以是:水平导轨、测针、测针架、相对高程测量板、GPS、全站仪、野外测量等;所述根据航空或航天影像,通过摄影测量途径获取可以是通过立体坐标仪观测、空三加密法、解析测图、数字摄影测量等方式实现;所述从现有地形图上采集实现的方式可以有格网读点法、数字化仪手扶跟踪以及扫描仪半自动采集再通过内插生成DEM。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某目标工区,可以利用GIS技术提取目标工区的三维地形数据,并基于所述目标工区的三维地形数据,建立目标工区的数字高程模型。例如:整理并添加带有高程属性的CAD等高线或者高程点;将导入的等高线或者高程点数据转化为GIS可编辑的Shapefile文件;进一步整理、检查、修正Shapefile文件中的数据错误;使用整理好的Shapefile生成数字高程三角模型TIN文件;将TIN文件转换为栅格数字高程模型DEM文件。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Shapefile文件可以是一种矢量图形格式,可以用以描述几何体对象,例如:高速公路、航道河、水库、井或建筑物等空间对象的集合位置。所述不规则三角网TIN文件可以是一种表示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可以是基于矢量的数字地理数据的一种形式,通过将一系列折点组成三角形来构建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数据组织表达形式有多种,比较常用的可以是规则矩形格网和不规则三角网两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常见的工程绘图软件CAD里面的高程点和等高线可以是矢量的,导入GIS后还可以是矢量的,要把矢量的点状高程点或者线状等高线高程数据转换为连续面状的DEM高程数据模型可能需要插值的,而这个插值过程可能不能直接将矢量插值为栅格数据,所以可能要先插值生成TIN格式的矢量数字栅格网络模型,再将其转化为栅格数字高程模型DEM文件。DEM内插方法可以包括整体内插法、分块内插法和逐点内插法等。其中,所述整体内插法的拟合模型可以由研究区内所有采样点的观测值建立;所述分块内插法可以是把参考空间分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块,对各分块使用不同的函数;所述逐点内插法可以使以待插点为中心,定义一个局部函数去拟合周围的数据点,该方法中数据点的范围随待插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列举的数字高程模型的类型和建立方法只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时,也可以选择其他的数字高程模型或模型建立方法等。对此,本申请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可以是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的理论位置,也可以是人工进行采集排列时检波点的布设位置,对此不做限制。其中,检波点的位置数据可以用坐标表示,例如:(1,2,3)、(2,3,4)和/或(11,5,4)等,对此不作限定。
S102:根据所述数字高程模型,对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进行优化,得到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目标工区勘探过程中,可以根据所述数字高程模型,并结合目标工区的地形信息和/或目标工区的施工许可信息,对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进行优化,得到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例如:基于目标工区的地形信息和/或目标工区的施工许可信息,提取目标工区的地形数据,将所述目标工区的地形数据添加进所述数字高程模型中,再根据数字高程模型中显示的障碍物位置数据,得到不在障碍物位置内的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其中,所述障碍物包括:高速公路、航道河、水库或建筑物等。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工区的地形信息可以是根据目标工区的卫星影像信息确定,也可以是根据目标工区的航拍图片信息确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目标工区的数字高程模型、目标工区的地形信息和目标工区的施工许可信息,确定障碍物位置数据;根据所述障碍物位置数据和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判定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如果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将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确定为所述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如果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根据所述障碍物位置数据得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根据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和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判定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如果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将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确定为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例如:假设障碍物位置是由坐标点(1,1,9)、(3,1,9)、(1,3,9)和(3,3,9)围城的区域,如果初始采集排列布设点A的位置为(4,5,10),不在障碍物位置范围内,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将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点A的位置数据确定为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如果初始采集排列布设点A的位置为(2,2,9),在障碍物位置范围内,不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则在障碍物外面选取一个备用采集排列布设点B,根据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点B的坐标和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点A的坐标,确定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如果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点B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将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点B数据确定为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如果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点B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再选取下一个不在障碍物内的备用采集排列布设点C,根据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点C的坐标和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点A的坐标,确定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如果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点C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将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点C数据确定为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如果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点C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再选取下一个不在障碍物内的备用采集排列布设点,以此类推,如果找不到一个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备用采集排列布设点,则将初始采集排列布设点A设置为空道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障碍物位置数据和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判定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可以包括:
获取障碍物坐标集合和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其中,所述障碍物位置数据包括障碍物坐标集合,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包括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将所述障碍物坐标集合和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障碍物坐标集合是否包含有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其中,所述障碍物包括:高速公路、航道河、水库或建筑物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和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判定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和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得到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与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之间的水平偏移距离、横向偏移角度和纵向偏移角度;其中,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包括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包括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确定所述水平偏移距离是否不大于指定水平偏移距离的阈值、所述横向偏移角度是否不大于指定横向偏移角度的阈值、以及所述纵向偏移角度是否不大于指定纵向偏移角度的阈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和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得到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与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之间的水平偏移距离、横向偏移角度和纵向偏移角度,可以包括:
根据公式得到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与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之间的水平偏移距离;
根据公式得到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与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之间的横向偏移角度;
根据公式得到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与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之间的纵向偏移角度;
其中,L为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与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之间的水平偏移距离,为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与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之间的横向偏移角度,/>为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与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之间的纵向偏移角度,/>为采集排列测线方向角,x为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的X坐标数值,y为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的Y坐标数值,z为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的Z坐标数值,x'为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的X坐标数值,y'为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的Y坐标数值,z'为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的Z坐标数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得到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之后,还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工区的地震仪器类型、实时带道能力、道间电缆长度、电源站或交叉站供电能力参数,确定所述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中的禁止布设的采集排列布设点;对于所述禁止布设的采集排列布设点中的每一个采集排列布设点,从该禁止布设的采集排列布设点周边满足预设要求的位置点中选择一个位置点,作为所述禁止布设的采集排列布设点的备用采集排列布设点;用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点对应替换所述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中的禁止布设的采集排列布设点,得到第二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和指定排列信息;其中,指定排列信息包括:空道、绕道和/或蛇形排列信息。其中,所述实时带道能力可以用于表示在采集周期内,所有采集道的样点信息数据能及时准确地传回仪器中心进行记录的指标,例如:当前支持2000道采集道数的数据可以立即传回到采集中心,超过2000道采集道数的数据可能不能立即被传回到采集中心。所述道间电缆长度可以用于标识两个采集站或检波器抽头之间的传输电缆实际长度,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道间电缆长度可以用数字和/或单位表示,例如:当前两个采集站的最长传输电缆长度为100米。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得到检波点的坐标位置,但是在实际采集布设过程中,由于卫星信号对数据采集的影响,将采集站的实际布设位置放在了信号较好的地方,可能得到第二采集排列布设数据、绕道和/或空道的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得到其中两个采集站的布设位置,在实际采集布设过程中,由于两个采集站的布设位置分别处于一座山的山峰和山谷,导致所述两个采集站之间的上下差距离明显大于它们的水平距离,也就是说,两个采集站之间的上下差距离明显大于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中的指定道间电缆长度,所以在指定道间电缆长度允许的范围,对其中的一个采集站要进行绕道设置,可能得到第二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和/或绕道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得到指定实时带道能力,在实际采集排列布设过程中,针对采集通道采用了不同的连接方式,将更多的采集通道连接到了一个仪器设备上,从而减少了地震仪器设备的使用,可能得到第二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和/或空道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得到某个中枢设备只能连接一个采集通道,但是在实际采集排列布设过程中,通过采取不同的连接方式,使得该中枢设备可以连接两个采集通道,从而减少了地震仪器设备的使用,可能得到第二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和/或蛇形排列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为了便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体实施时,也可以采取其他的实施方式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对此不做限制。
基于上述所述的地震采集排列布设优化方法,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地震采集排列布设优化装置。所述的装置可以包括使用了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方法的系统(包括分布式系统)、软件(应用)、模块、组件、服务器、客户端等并结合必要的实施硬件的装置。基于同一创新构思,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装置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方法相似,因此本说明说实施例具体的装置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见前述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思的。
具体地,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地震采集排列布设优化装置一个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申请中提供的地震采集排列布设优化装置,可以包括:获取单元201、处理单元202。
获取单元201,可以用于获取目标工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和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
处理单元202,可以用于根据所述数字高程模型,对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进行优化。
本申请提供的地震采集排列布设优化装置,基于目标工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对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进行优化,得到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并结合所述目标工区的指定地震采集参数,得到第二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和指定排列信息,有效地解决了人为进行采集排列布设,使得地震采集排列布设的质量和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地震采集排列布设的质量和效率。
需要说明的,上述所述的装置根据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还可以包括其他的实施方式,具体的实现方式可以参照相关方法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作一一赘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震采集排列布设辅助装置,如图3所提供的地震采集排列布设辅助装置一个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的地震采集排列布设辅助装置可以包括:获取模块301、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模块302和输出模块303。
获取模块301,可以用于获取第二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和/或指定排列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是对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进行二次优化得到的;所述目标工区的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是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对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进行优化得到的;
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模块302,可以用于对所述第二采集排列布设数据中的采集排列布设点进行实时定位;
输出模块303,可以用于输出所述地震仪器采集排列布设点位置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实际采集排列布设过程中,可能由于天气原因,如:下雨、山洪等,导致目标工区的地形发生变化,使得检波点的实际布设点位置会和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相比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第二排列数据的变化,得到第三排列信息,例如:绕道数量的增减、空道数量的增减等。在采集排列布设结束后,需要将所述目标工区的检波点实际布设数据和/或第三排列信按照存储在所述地震采集排列布设辅助装置中,并进行统计分析,以确保布设采集排列的质量。
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地震采集排列布设辅助装置另一实施例,所述装置可以包括:获取模块、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模块、输出模块和存储模块。其中,获取模块,可以用于获取第二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和/或指定排列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是对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进行二次优化得到的;所述目标工区的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是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对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进行优化得到的;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模块,可以用于对所述第二采集排列布设数据中的采集排列布设点进行实时定位;输出模块,可以用于输出所述地震仪器采集排列布设点位置数据;所述获取模块还可以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工区的检波点实际布设数据和/或实际排列信息;所述存储模块,可以用于将所述目标工区的检波点实际布设数据和/或实际排列信息进行存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地震采集排列布设优化装置一个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装置可以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下步骤:
获取目标工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和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
根据所述数字高程模型,对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进行优化,得到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地震仪器排列与激发管理平衡优化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可以在计算机中由处理器执行相应的程序指令来实现,如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C++语言在PC端实现、linux系统实现,或其它例如使用android、iOS系统程序设计语言在智能终端实现,以及基于量子计算机的处理逻辑实现等。
在20世纪90年代,对于一个技术的改进可以很明显地区分是硬件上的改进(例如,对二极管、晶体管、开关等电路结构的改进)还是软件上的改进(对于方法流程的改进)。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今的很多方法流程的改进已经可以视为硬件电路结构的直接改进。设计人员几乎都通过将改进的方法流程编程到硬件电路中来得到相应的硬件电路结构。因此,不能说一个方法流程的改进就不能用硬件实体模块来实现。例如,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就是这样一种集成电路,其逻辑功能由用户对器件编程来确定。由设计人员自行编程来把一个数字系统“集成”在一片PLD上,而不需要请芯片制造厂商来设计和制作专用的集成电路芯片2。而且,如今,取代手工地制作集成电路芯片,这种编程也多半改用“逻辑编译器(logic compiler)”软件来实现,它与程序开发撰写时所用的软件编译器相类似,而要编译之前的原始代码也得用特定的编程语言来撰写,此称之为硬件描述语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HDL),而HDL也并非仅有一种,而是有许多种,如ABEL(Advanced Boolean Expression Language)、AHDL(Altera Hardware DescriptionLanguage)、Confluence、CUPL(Cornell University Programming Language)、HDCal、JHDL(Java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Lava、Lola、MyHDL、PALASM、RHDL(Ruby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等,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是VHDL(Very-High-Speed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与Verilog2。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清楚,只需要将方法流程用上述几种硬件描述语言稍作逻辑编程并编程到集成电路中,就可以很容易得到实现该逻辑方法流程的硬件电路。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客户端、服务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客户端、服务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客户端、服务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或者实施方式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尤其,针对服务器、客户端、装置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实施方式来说,均可以参照前述方法的实施方式的介绍对照解释。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虽然通过实施方式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

Claims (7)

1.一种地震采集排列布设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工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和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
根据目标工区的数字高程模型、目标工区的地形信息和目标工区的施工许可信息,确定障碍物位置数据;
获取障碍物坐标集合和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其中,所述障碍物位置数据包括障碍物坐标集合,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包括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
将所述障碍物坐标集合和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障碍物坐标集合是否包含有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
如果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将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确定为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根据障碍物坐标点围城的区域与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的包含关系确定得到;
如果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根据所述障碍物位置数据得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
根据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和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判定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其中判定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根据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和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得到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与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之间的水平偏移距离、横向偏移角度和纵向偏移角度;其中,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包括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包括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
当所述水平偏移距离不大于指定水平偏移距离的阈值、所述横向偏移角度不大于指定横向偏移角度的阈值、以及所述纵向偏移角度不大于指定纵向偏移角度的阈值时,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
如果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将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确定为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和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得到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与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之间的水平偏移距离、横向偏移角度和纵向偏移角度,具体包括:
根据公式得到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与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之间的水平偏移距离;
根据公式得到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与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之间的横向偏移角度;
根据公式得到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与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之间的纵向偏移角度;
其中,L为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与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之间的水平偏移距离,为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与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之间的横向偏移角度,/>为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与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之间的纵向偏移角度,/>为采集排列测线方向角,x为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的X坐标数值,y为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的Y坐标数值,z为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的Z坐标数值,x'为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的X坐标数值,y'为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的Y坐标数值,z'为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的Z坐标数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得到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工区的地震仪器类型、实时带道能力、道间电缆长度、电源站或交叉站供电能力参数,确定所述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中的禁止布设的采集排列布设点;
对于所述禁止布设的采集排列布设点中的每一个采集排列布设点,从该禁止布设的采集排列布设点周边满足预设要求的位置点中选择一个位置点,作为所述禁止布设的采集排列布设点的备用采集排列布设点;
用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点对应替换所述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中的禁止布设的采集排列布设点,得到第二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和指定排列信息;其中,指定排列信息包括:空道、绕道和/或蛇形排列信息。
4.一种地震采集排列布设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工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和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目标工区的数字高程模型、目标工区的地形信息和目标工区的施工许可信息,确定障碍物位置数据;
获取障碍物坐标集合和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其中,所述障碍物位置数据包括障碍物坐标集合,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包括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
将所述障碍物坐标集合和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障碍物坐标集合是否包含有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
如果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将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确定为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根据障碍物坐标点围城的区域与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的包含关系确定得到;
如果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根据所述障碍物位置数据得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
根据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和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判定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如果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将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确定为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
5.一种地震采集排列布设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下步骤:
获取目标工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和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
根据目标工区的数字高程模型、目标工区的地形信息和目标工区的施工许可信息,确定障碍物位置数据;
获取障碍物坐标集合和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其中,所述障碍物位置数据包括障碍物坐标集合,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包括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
将所述障碍物坐标集合和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障碍物坐标集合是否包含有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
如果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将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确定为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根据障碍物坐标点围城的区域与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的包含关系确定得到;
如果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根据所述障碍物位置数据得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
根据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和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判定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其中判定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根据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和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得到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与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之间的水平偏移距离、横向偏移角度和纵向偏移角度;其中,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包括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包括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
当所述水平偏移距离不大于指定水平偏移距离的阈值、所述横向偏移角度不大于指定横向偏移角度的阈值、以及所述纵向偏移角度不大于指定纵向偏移角度的阈值时,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
如果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将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确定为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
6.一种地震采集排列布设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二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和/或指定排列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是对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震采集排列布设装置得到的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进行二次优化得到的;目标工区的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是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对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进行优化得到的;
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采集排列布设数据中的采集排列布设点进行实时定位;
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所述地震仪器采集排列布设点位置数据。
7.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目标工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和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
根据目标工区的数字高程模型、目标工区的地形信息和目标工区的施工许可信息,确定障碍物位置数据;
获取障碍物坐标集合和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其中,所述障碍物位置数据包括障碍物坐标集合,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包括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
将所述障碍物坐标集合和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障碍物坐标集合是否包含有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
如果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将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确定为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根据障碍物坐标点围城的区域与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的包含关系确定得到;
如果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根据所述障碍物位置数据得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
根据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和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判定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其中判定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根据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和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得到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与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之间的水平偏移距离、横向偏移角度和纵向偏移角度;其中,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包括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数据包括所述初始采集排列布设检波点坐标;
当所述水平偏移距离不大于指定水平偏移距离的阈值、所述横向偏移角度不大于指定横向偏移角度的阈值、以及所述纵向偏移角度不大于指定纵向偏移角度的阈值时,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
如果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将所述备用采集排列布设数据确定为第一采集排列布设数据。
CN201811560890.6A 2018-12-20 2018-12-20 一种地震采集排列布设优化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3532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60890.6A CN111353203B (zh) 2018-12-20 2018-12-20 一种地震采集排列布设优化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60890.6A CN111353203B (zh) 2018-12-20 2018-12-20 一种地震采集排列布设优化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3203A CN111353203A (zh) 2020-06-30
CN111353203B true CN111353203B (zh) 2023-08-22

Family

ID=71195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60890.6A Active CN111353203B (zh) 2018-12-20 2018-12-20 一种地震采集排列布设优化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532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2422A (zh) * 2020-11-02 2021-03-0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沙漠区三维地震勘探物理点位自动化设计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3164A (zh) * 2009-10-26 2011-05-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遥感信息的地震测线优选设计方法
CN102236103A (zh) * 2010-05-07 2011-11-09 杨世奇 基于地理信息的三维地震勘探采集观测系统自动避障优化设计技术
CN103091703A (zh) * 2013-01-17 2013-05-0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地震勘探的三维地震激发点优化方法
CN104199090A (zh) * 2014-08-22 2014-12-1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地面监测微地震定位的速度模型构建与求解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3164A (zh) * 2009-10-26 2011-05-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遥感信息的地震测线优选设计方法
CN102236103A (zh) * 2010-05-07 2011-11-09 杨世奇 基于地理信息的三维地震勘探采集观测系统自动避障优化设计技术
CN103091703A (zh) * 2013-01-17 2013-05-0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地震勘探的三维地震激发点优化方法
CN104199090A (zh) * 2014-08-22 2014-12-1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地面监测微地震定位的速度模型构建与求解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3203A (zh) 2020-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1244B (zh) 地质地理信息系统处理方法
CN102147260B (zh) 电子地图匹配方法和装置
JP2005128838A (ja) 簡易型洪水氾濫解析システム
CN103810333B (zh) 一种工程地质信息化工作系统
CN109671150B (zh) 基于数字地球的机场土方计算方法
Panhalkar et al. Assessment of spatial interpolation techniques for river bathymetry generation of Panchganga River basin using geoinformatic techniques
EP4116935B1 (en) High-definition map cre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3970919A (zh) 用于自动建筑信息建模的数据处理方法
Taylor et al. Modelling and prediction of GPS availability with digital photogrammetry and LiDAR
CN109341665B (zh) 一种淤地坝淤积状况调查系统和方法
CN108897937B (zh) 民航机场cad数据自动转换成dem数据的方法
CN114048943A (zh) 一种基于无人机bim和swmm的城市内涝分析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1353203B (zh) 一种地震采集排列布设优化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Miky et al. A combined contour lines iteration algorithm and Delaunay triangulation for terrain modeling enhancement
CN109853580B (zh) 基于摄影测量的明挖基坑施工管理方法
CN208937029U (zh) 一种淤地坝淤积状况调查装置
CN201622567U (zh) 地质地理信息系统
CN111091235A (zh) 变电站站区进出线路径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5717517A (zh) 一种车载北斗多模gnss高精度道路基础数据采集方法
CN115239027A (zh) 空气质量格点化集合预报的方法及装置
KR100597857B1 (ko) Gps 위성 측량계획 시스템
Li et al. Prediction and visualization of GPS multipath signals in urban areas using LiDAR Digital Surface Models and building footprints
CN114372336A (zh) 一种基于gis和bim模型的测量控制网布设方法
CN103996991B (zh) 用于输电线路的选线方法和系统
Taylor et al. Surface modelling for GPS satellite visibil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