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43663B - Nsa数据流量报告传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Nsa数据流量报告传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43663B
CN111343663B CN202010151902.0A CN202010151902A CN111343663B CN 111343663 B CN111343663 B CN 111343663B CN 202010151902 A CN202010151902 A CN 202010151902A CN 111343663 B CN111343663 B CN 1113436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ffic
base station
control plane
module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5190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43663A (zh
Inventor
夏裕坚
黄勇
吴娟
邓梅娟
李淑芹
李长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5190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436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436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36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436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36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NSA数据流量报告传输系统,包括第一PDCP流量上报模块、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和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第一PDCP流量上报模块用于向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传输第一流量报告;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用于向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传输第二流量报告;第而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用于向核心网传输第三流量报告。各模块上班流量报告的条件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任意组合:统计的流量达到阈值,获取到上传指令和到达上报时刻。基于此,流量报告的传输流程简单有效,并且,通过参数设置,能够匹配不同运营商的需求,有利于NSA架构的开发运用。

Description

NSA数据流量报告传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NSA数据流量报告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大力发展中,4G已大规模商用,5G技术已开启了商用之路,正准备大规模实现中。
对于从4G过渡到5G的过程中,有一种网络架构称为非独立组网架构,简单NSA架构。在NSA(Non Standalone)架构下,例如option3或option3x架构下,核心网如果要区别4G(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流量和5G(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或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流量,分别计费的话,就需要基站把测量报告给核心网。3GPP(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协议上规定了基站上报终端流量的方式,但未提及NSA架构下基站上报终端流量的方法。在实现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传统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流量报告上传流程复杂,不利于NSA架构的开发运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NSA数据流量报告传输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方法或系统装置;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NSA数据流量报告传输系统,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第一基站包括第一PDCP流量上报模块和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第二基站包括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
第一PDCP流量上报模块,用于统计第一终端流量,并在满足第一上报条件时将第一流量报告传输给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第一上报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统计的第一终端流量达到第一阈值,接收到第一流量查询指令和到达第一流量上报时刻。
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流量报告,统计第一基站流量,并在满足第二上报条件时将第二流量报告传输给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第二上报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统计的第一基站流量达到第二阈值,接收到第一承载调整指令和到达第二流量上报时刻。
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用于基于接收到的第二流量报告,统计系统流量,并在满足第三上报条件时将第三流量报告传输给核心网;第三上报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统计的系统流量达到第三阈值,接收到第二承载调整指令和到达第三流量上报时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站还包括:
第一配置管理OAM模块,用于配置第一阈值、第一流量上报时刻、第二阈值以及第二流量上报时刻;
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还用于生成第一流量查询指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基站还包括:
第二PDCP流量上报模块,用于统计第二终端流量,并在满足第四上报条件时将第四流量报告传输给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第四上报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统计的第二终端流量达到第四阈值,接收到第二流量查询指令和到达第四流量上报时刻;
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用于根据第二流量报告和第四流量报告,统计系统流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基站还包括:
第二配置管理OAM模块,用于配置第三阈值、第三流量上报时刻、第四阈值和第四流量上报时刻;
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还用于生成第一承载调整指令;
第二承载调整指令由核心网得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用于通过X2信令传输第二流量报告传输给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用于通过S1信令或NG信令传输第三流量报告传输给核心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PDCP流量上报模块还用于在传输第一流量报告给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时,清空已统计的第一终端流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信令控制面模板模块还用于在传输第二流量报告给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时,清空已统计的第一基站流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信令控制面模板模块还用于在传输第三流量报告给核心网时,清空已统计的系统流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站为4G基站,第二基站为5G基站;
或者,
第一基站为5G基站,第二基站为4G基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承载调整指令用于调整第一基站建立的承载,和/或,调整UE上下文;
第二承载调整指令用于调整第二基站建立的承载,和/或,调整UE上下文。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第一PDCP流量上报模块用于向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传输第一流量报告;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用于向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传输第二流量报告;第而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用于向核心网传输第三流量报告。各模块上班流量报告的条件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任意组合:统计的流量达到阈值,获取到上传指令和到达上报时刻。基于此,流量报告的传输流程简单有效,并且,通过参数设置,能够匹配不同运营商的需求,有利于NSA架构的开发运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NSA数据流量报告传输系统的第一示意性结构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NSA数据流量报告传输系统的第二示意性结构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NSA数据流量报告传输系统的第三示意性结构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NSA数据流量报告传输系统的第四示意性结构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NSA数据流量报告传输系统的第五示意性结构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PDCP流量上报模块的流量上报流程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的流量上报流程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的流量上报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针对跨运营商计费等过程,传统技术是站在终端角度,考虑空口的数据传输控制,但不涉及基站向核心网报告流量的过程。本申请实施例主要用于基站向核心网报告流量的过程,例如,处理4G和5G基站之间流量报告的传输。出于核心网的计费需求特点,并考虑基站实现快速部署的可行性,本申请实施例能帮助运营商快速实现流量统计统筹的功能,便于NSA架构的快速商用。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于NSA架构下的option3或option3x架构,也可适用于NSA架构下的其他option,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NSA数据流量报告传输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第一基站包括第一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流量上报模块和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第二基站包括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
第一PDCP流量上报模块,用于统计第一终端流量,并在满足第一上报条件时将第一流量报告传输给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第一上报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统计的第一终端流量达到第一阈值,接收到第一流量查询指令和到达第一流量上报时刻。
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流量报告,统计第一基站流量,并在满足第二上报条件时将第二流量报告传输给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第二上报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统计的第一基站流量达到第二阈值,接收到第一承载调整指令和到达第二流量上报时刻。
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用于基于接收到的第二流量报告,统计系统流量,并在满足第三上报条件时将第三流量报告传输给核心网;第三上报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统计的系统流量达到第三阈值,接收到第二承载调整指令和到达第三流量上报时刻。
具体而言,第一基站中,第一PDCP流量上报模块通过内部接口连接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连接第二基站中的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用于连接核心网。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可用于形成NSA架构,并且,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为可为不同制式的基站。
第一PDCP流量上报模块可用于监测终端的流量变化,统计第一终端流量。进一步地,第一PDCP流量上报模块在满足第一上报条件时,可基于统计到的第一终端流量生成第一流量报告,并将第一流量报告发送给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第一上报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项或任意组合:第一PDCP流量上报模块统计的第一终端流量达到第一阈值;第一PDCP流量上报模块接收到第一流量查询指令;第一PDCP流量上报模块到达第一流量上报时刻。在一个示例中,第一阈值可为50M(兆比特),第一PDCP流量上报模块统计的第一终端流量达到50M时,生成第一流量报告并发送给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流量上报时刻可为以5分钟为周期的定时上报时刻,第一PDCP流量上报模块每过5分钟向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传输最新的第一流量报告。在一个示例中,第一PDCP流量上报模块接收到第一流量查询指令时,根据统计到的第一终端流量生成第一流量报告并发送给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
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可用于通过接收到的第一流量报告监测第一基站的流量变化,统计第一基站流量。进一步地,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在满足第二上报条件时,可基于统计到的第一基站流量生成第二流量报告,并将第二流量报告发送给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第二上报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项或任意组合: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统计的第一基站流量达到第二阈值;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接收到第一承载调整指令;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到达第二流量上报时刻。在一个示例中,第二阈值可为500M(兆比特),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统计的第一终端流量达到1G(吉比特)时,生成第二流量报告并发送给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流量上报时刻可为每天的6点、12点、18点和24点,在第一流量上报时刻,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向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传输最新的第二流量报告。在一个示例中,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接收到第一承载调整指令时,根据统计到的第一基站流量生成第二流量报告并发送给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
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可用于通过接收到的第二流量报告监测第一基站的流量变化,并结合第二基站的流程情况,统计系统流量。进一步地,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在满足第三上报条件时,可基于统计到的系统流量生成第三流量报告,并将第三流量报告发送给核心网。第三上报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项或任意组合: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统计的系统流量达到第三阈值;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接收到第二承载调整指令;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到达第三流量上报时刻。在一个示例中,第三阈值可为15G(吉比特),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统计的系统流量达到15G时,生成第三流量报告并发送给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在一个示例中,第三流量上报时刻可为每天的0点,在第三流量上报时刻,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向核心网传输最新的第三流量报告。在一个示例中,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接收到第二承载调整指令时,根据统计到的系统流量生成第三流量报告并发送给核心网。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第三阈值、第一上报时刻、第二上报时刻和第三上报时刻均可根据实际进行设置,不同的运营商针对不同的制式或需求,可设置相应的参数以满足需求,实现快速的商用。第一流量查询指令可由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或核心网生成,此处不做具体限定。第一承载调整指令可由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或核心网生成,此处不做具体限定。第二承载调整指令可由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或核心网生成,此处不做具体限定。第一流量报告可基于第一终端流量得到;第二流量报告可基于第一基站流量得到;第三流量报告可基于系统流量得到。第一流量报告、第二流量报告和第三流量报告可至少包括流量产生时间、流量值、流量制式以及流量类型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基于上述流量报告传输机制,NSA架构能够简单有效地上报流量报告至核心网,并且便于核心网对流量的统计统筹。本申请实施例流程设计简单,在流量报告传输过程中,各个模块可独立运行或联动运行,功能实现简单且适用度高;同时,通过参数设置,能够匹配不同运营商的需求,有利于NSA架构的开发运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基站还包括:
第一配置管理OAM(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操作维护管理)模块,用于配置第一阈值、第一流量上报时刻、第二阈值以及第二流量上报时刻。
具体而言,第一基站中的第一配置管理OAM模块可分别连接第一PDCP流量上报模块和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也可通过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连接第一PDCP流量上报模块。第一配置管理OAM模块可用于配置第一PDCP流量上报模块和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的参数。例如,第一配置管理OAM模块可用于发送第一配置参数给第一PDCP流量上报模块;第一配置参数用于指示第一PDCP流量上报模块设定第一阈值和第一流量上报时刻。又如,第一配置管理OAM模块可用于发送第二配置参数给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第二配置参数用于指示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设定第二阈值和第二流量上报时刻。基于此,第一基站可通过自身的OAM模块来配置流量报告的传输参数,满足不同运营商的需求,便于NSA架构的开发及运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还用于生成第一流量查询指令。
具体而言,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可用于生成第一流量查询指令并发送给第一PDCP流量上报模块,以指示第一PDCP流量上报模块生成并反馈第一流量报告。基于此,第一基站可根据需求,获取实时流量统计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基站还包括:
第二PDCP流量上报模块,用于统计第二终端流量,并在满足第四上报条件时将第四流量报告传输给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第四上报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统计的第二终端流量达到第四阈值,接收到第二流量查询指令和到达第四流量上报时刻。
具体而言,第二基站还包括用于统计第二终端流量的第二PDCP流量上报模块,第二PDCP流量上报模块可通过内部接口连接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
第二PDCP流量上报模块可用于监测终端的流量变化,统计第二终端流量。进一步地,第二PDCP流量上报模块在满足第四上报条件时,可基于统计到的第二终端流量生成第四流量报告,并将第四流量报告发送给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第四上报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项或任意组合:第二PDCP流量上报模块统计的第二终端流量达到第四阈值;第二PDCP流量上报模块接收到第二流量查询指令;第二PDCP流量上报模块到达第四流量上报时刻。在一个示例中,第四阈值可为100M,第二PDCP流量上报模块统计的第二终端流量达到100M时,生成第四流量报告并发送给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在一个示例中,第四流量上报时刻可为以1小时为周期的定时上报时刻,第二PDCP流量上报模块每过一个小时向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传输最新的第四流量报告。在一个示例中,第二PDCP流量上报模块接收到第二流量查询指令时,根据统计到的第二终端流量生成第四流量报告并发送给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阈值和第四上报时刻均可根据实际进行设置,不同的运营商针对不同的制式或需求,可设置相应的参数以满足需求,实现快速的商用。第二流量查询指令可由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或核心网生成,此处不做具体限定。第四流量报告可至少包括流量产生时间、流量值、流量制式以及流量类型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基于此,第二PDCP流量上报模块和第一PDCP流量上报模块可监测同一终端在不同制式下的流量情况,并按照条件来上传流量报告,便于核心网的流量统计;此外,第二PDCP流量上报模块和第一PDCP流量上报模块还可监测同一时间段不同终端的流量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用于根据第二流量报告和第四流量报告,统计系统流量。
具体而言,在第二基站中,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可解析接收到的第二流量报告和第四流量报告,得到第一基站流量和第二基站流量并进行进一步统计,得到系统流量。基于此,第二基站可快速统计本基站和第一基站的流量数据,进而形成流量报告上传给核心网,方便核心网的快速统计。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基站还包括:
第二配置管理OAM模块,用于配置第三阈值和第三流量上报时刻。
具体而言,第二基站中的第二配置管理OAM模块可连接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第二配置管理OAM模块可用于配置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的参数。例如,第二配置管理OAM模块可用于发送第三配置参数给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第三配置参数用于指示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设定第三阈值和第三流量上报时刻。基于此,第二基站可通过自身的OAM模块来配置流量报告的传输参数,满足不同运营商的需求,有利于快速实现及运用NSA架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配置管理OAM模块还用于配置第四阈值和第四流量上报时刻。
具体而言,第二基站中的第一配置管理OAM模块可分别连接第二PDCP流量上报模块和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也可通过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连接第二PDCP流量上报模块。第二配置管理OAM模块可用于配置第二PDCP流量上报模块的参数。例如,第二配置管理OAM模块可用于发送第四配置参数给第二PDCP流量上报模块;第四配置参数用于指示第二PDCP流量上报模块设定第四阈值和第四流量上报时刻。基于此,第二基站可通过自身的OAM模块来配置流量报告的传输参数,满足不同运营商的需求,有利于快速实现及运用NSA架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还用于生成第一承载调整指令。
具体而言,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可用于生成第一承载调整指令并发送给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以指示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生成并反馈第二流量报告。基于此,第二基站可根据需求,获取实时流量统计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承载调整指令由核心网得到。
具体而言,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可接收核心网生成的第二承载调整指令,进而生成并反馈第三流量报告给核心网。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可根据核心网的需求及时反馈系统流量,满足核心网的运行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用于通过X2信令传输第二流量报告传输给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
具体而言,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可通过X2接口连接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进而可通过3GPP协议规定的X2信令等,传输第二流量报告给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依据现有的协议规定,通过相关的信令来携带流量报告,能够满足不同运营商的需求,有利于快速实现及运用NSA架构。
应该注意的是,第一基站的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还可根据协议规定、通过其他信令向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传输第二流量报告。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用于通过S1信令或NG信令传输第三流量报告传输给核心网。
具体而言,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可通过S1接口、NG接口等连接核心网,进而可通过3GPP协议规定的S1信令、NG信令等,传输第三流量报告传输给核心网。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依据现有的协议规定,通过相关的信令来携带流量报告,能够满足不同运营商的需求,有利于快速实现及运用NSA架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PDCP流量上报模块还用于在传输第一流量报告给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时,清空已统计的第一终端流量。
具体而言,第一PDCP流量上报模块在生成并发送第一流量报告给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后,可及时对流量计数器进行清零,以清空已统计的第一终端流量,便于后续的统计。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PDCP流量上报模块在传输第一流量报告给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后,可在已统计的第一终端流量的基础上继续累计;则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可不用对获取到的第一流量报告进行流量累计。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信令控制面模板模块还用于在传输第二流量报告给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时,清空已统计的第一基站流量。
具体而言,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在生成并发送第二流量报告给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后,可及时对流量计数器进行清零,以清空已统计的第一基站流量,便于后续的统计。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在传输第二流量报告给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后,可在已统计的第一基站流量的基础上继续累计;则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可不用对获取到的第二流量报告进行流量累计。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信令控制面模板模块还用于在传输第三流量报告给核心网时,清空已统计的系统流量。
具体而言,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在生成并发送第三流量报告给核心网后,可及时对流量计数器进行清零,以清空已统计的系统流量,便于后续的统计。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站为4G基站,第二基站为5G基站。
具体而言,在NSA架构下,第一基站可为4G基站,第二基站可为5G基站。其中,第一基站可为辅基站,第二基站可为主基站。
具体地,第一PDCP流量上报模块和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为4G基站的模块;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为5G基站的模块。进一步地,第一配置管理OAM模块为4G基站的模块;第二PDCP流量上报模块和第二配置管理OAM模块为5G基站的模块。应该注意的是,主基站是5G基站时,第二基站连接的核心网是指5G的核心网AMF。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站为5G基站,第二基站为4G基站。
具体而言,在NSA架构下,第一基站可为5G基站,第二基站可为4G基站。其中,第一基站可为辅基站,第二基站可为主基站。
具体地,第一PDCP流量上报模块和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为5G基站的模块;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为4G基站的模块。进一步地,第一配置管理OAM模块为5G基站的模块;第二PDCP流量上报模块和第二配置管理OAM模块为4G基站的模块。应该注意的是,主基站是4G基站时,第二基站连接的核心网是指4G的核心网MME。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承载调整指令用于调整第一基站建立的承载。
具体而言,第一承载调整指令可包括第一基站中建立的承载的增删改操作。应该注意的是,在调整第一基站建立的承载的过程中,增删改操作可包括增加承载、删除承载和修改承载等。基于此,第一基站在接收到承载调整的指令时,及时反馈统计到的第一基站流量;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在承载变化时,及时上报流量报告,提高统计的精度和可靠性,满足运营商的要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承载调整指令用于调整UE(User Equipment,用户终端)上下文。
具体而言,第一承载调整指令也可包括整个UE上下文的增删改操作。整个UE上下文的增删改操作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在第一基站中建立的承载的增删改操作。应该注意的是,在调整UE上下文的过程中,增删改操作可包括新增接入一个UE、删除原来已有的UE、俢改原来已有的UE;此外,还有针对某个UE里的承载的增删改,例如UE1新建一个承载、UE1删除原来的某个承载、UE2修改已建好的某个承载等。基于此,第一基站在接收到承载调整的指令时,及时反馈统计到的第一基站流量;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在UE上下文变化时,及时上报流量报告,提高统计的精度和可靠性,满足运营商的要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承载调整指令用于调整第二基站建立的承载。
具体而言,第二承载调整指令可包括第二基站中建立的承载的增删改操作。应该注意的是,在调整第二基站建立的承载的过程中,增删改操作可包括增加承载、删除承载和修改承载等。基于此,第二基站在接收到承载调整的指令时,及时反馈统计到的系统流量给核心网;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在承载变化时,及时上报流量报告,提高统计的精度和可靠性,满足运营商的要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承载调整指令用于调整UE上下文。
具体而言,第二承载调整指令也可包括整个UE上下文的增删改操作。整个UE上下文的增删改操作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在第二基站中建立的承载的增删改操作。应该注意的是,在调整UE上下文的过程中,增删改操作可包括新增接入一个UE、删除原来已有的UE、俢改原来已有的UE;此外,还有针对某个UE里的承载的增删改,例如UE1新建一个承载、UE1删除原来的某个承载、UE2修改已建好的某个承载等。基于此,第二基站在接收到承载调整的指令时,及时反馈统计到的系统流量给核心网;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在UE上下文变化时,及时上报流量报告,提高统计的精度和可靠性,满足运营商的要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站为辅基站,第二基站为主基站。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为辅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为主基站控制面模块。
PDCP流量上报模块(属于第一PDCP流量上报模块)主要负责在辅基站中的终端流量统计功能,并把流量报告上报给辅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
辅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主要负责在辅基站中终端流量统计统筹功能,并适时把流量报告上报给主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
主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主要负责在主基站中终端流量统计统筹功能,并适时把流量报告上报给核心网。
PDCP流量上报模块,辅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和主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均可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模块先接受对应的基站管理OAM模块的参数配置,根据参数配置,设置本模块的流量报告阈值,设置本模块的定时流量报告的定时值。
(2)各模块检测是否收到上报流量报告的指令,收到则立即报告流量。
(3)各模块检测是否流量累计达到设置阈值,达到则立即报告流量。
(4)各模块在执行上报流量报告后,清空流量计数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NSA数据流量报告传输系统可实现以下步骤:
辅基站的PDCP流量上报模块向辅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发送流量报告。
辅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向主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发送流量报告。
主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向核心网发送流量报告。
在一个实施例中,NSA数据流量报告传输系统还可实现以下步骤:
基站管理OAM模块向模块配置参数,设置流量报告阈值。
模块检测是否收到流量上报指令,收到则立即报告流量。
模块检测流量累计是否达到设置阈值,达到则立即报告流量。
模块上报流量报告后,清空流量计数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至8所示,
S1:PDCP流量上报模块(即第一PDCP流量上报模块)统计终端产生的流量,并可根据如图6所示的流程上报给辅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
S2:辅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接收PDCP流量上报模块上报的流量报告,并可根据如图7所示的流程上报给主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
S3:主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接收辅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上报的流量报告,并可根据如图8所示的流程上报给核心网。
如图6所示:
S4:PDCP流量上报模块接收基站的配置管理OAM模块的参数配置,参数包括设置触发流量报告的累计流量阈值,包括定时上报的规则设置,例如设定每隔5分钟上报一次。
S5:PDCP流量上报模块检查是否接收到辅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的流量查询指令,如果接收到该指令,立即上报当前的累计流量,并清空流量计数器。如果没有接收到这指令,转到S6。
S6:PDCP流量上报模块检查累计的流量值是否达到设置的阈值,如果达到设定阈值,立即上报当前的累计流量,并清空流量计数器。如果没有达到所设阈值,转到S7。
S7:PDCP流量上报模块检查是否达到设置的定时上报时间,如果达到设定的上报时间,立即上报当前的累计流量,并清空流量计数器。如果没有达到设定的上报时间,返回S5。
S8:如果PDCP流量上报模块收到了辅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的流量查询指令,或者PDCP流量上报模块检测累计的流量值已达到设置的阈值,或者PDCP流量上报模块检测已达到设置的定时上报时间,则立即上报当前的累计流量,并清空流量计数器。转到S5。
如图7所示:
S9:辅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接收基站的配置管理OAM模块的参数配置,参数包括设置触发流量报告的累计流量阈值,包括定时上报的规则设置。例如设置每天零点上报,例如设置每隔2小时整点上报,例如设置从当前开始每隔40分钟上报一次,等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S10:辅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检查是否接收到主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的承载修改指令,如果接收到该指令,立即上报当前的累计流量,并清空流量计数器。如果没有接收到这指令,转到S11。应该注意的是,该承载修改指令可为X2信令中任何包括本基站中建立的承载的增删改操作,也可能包括整个UE上下文的增删改操作。
S11:辅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检查累计的流量值是否达到设置的阈值,如果达到设定阈值,立即上报当前的累计流量,并清空流量计数器。如果没有达到所设阈值,转到S12。
S12:辅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检查是否达到设置的定时上报时间,如果达到设定的上报时间,立即上报当前的累计流量,并清空流量计数器。如果没有达到设定的上报时间,转到S13。
S13:如果辅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收到了主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的承载修改指令,或者辅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检查累计的流量值已达到设置的阈值了,或者辅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检查已达到设置的定时上报时间了,立即上报当前的累计流量,并清空流量计数器。转到S9。
如图8所示:
S14:主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接收基站的配置管理OAM模块的参数配置,参数包括设置触发流量报告的累计流量阈值,包括定时上报的规则设置。例如设置每天零点上报,例如设置每隔2小时整点上报,例如设置从当前开始每隔40分钟上报一次,等等,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S15:主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检查是否接收到核心网的承载修改指令,如果接收到该指令,立即上报当前的累计流量,并清空流量计数器。如果没有接收到这指令,转到S16。应该注意的是,该承载修改指令可为主基站与核心网交互的信令中任何包括辅基站中建立的承载的增删改操作,也可能包括整个UE上下文的增删改操作。
S16:主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检查累计的流量值是否达到设置的阈值,如果达到设定阈值,立即上报当前的累计流量,并清空流量计数器。如果没有达到所设阈值,转到S17。
S17:主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检查是否达到设置的定时上报时间,如果达到设定的上报时间,立即上报当前的累计流量,并清空流量计数器。如果没有达到设定的上报时间,转到S18。
S18:如果主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收到了核心网的承载修改指令,或者主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检查累计的流量值已达到设置的阈值,或者主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检查已达到设置的定时上报时间,立即上报当前的累计流量,并清空流量计数器。转到S14。
上述实施例中,流量报告从辅基站的PDCP流量上报模块上报到辅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再上报到主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再上报到对应的核心网,都对应一套既简单又有效有的上报机制。只要参数设置合理,即能够满足运营商的需求。例如,运营商要求0点结算,则主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可设置0点上报,设置累计50M流量上报;而辅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和辅基站的PDCP流量上报模块,则可设置为比主基站信令控制面模块更为频繁的上报机制。在一个示例中,如果终端没有一直在线上网,则当终端下线的瞬间,会触发承载修改相关动作,系统会立即上报流量给核心网,达到运营商的要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核心网;
如上所述的NSA数据流量报告传输系统。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NSA数据流量报告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所述第一基站包括第一PDCP流量上报模块和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所述第二基站包括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
所述第一PDCP流量上报模块,用于统计第一终端流量,并在满足第一上报条件时将第一流量报告传输给所述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所述第一上报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统计的所述第一终端流量达到第一阈值,接收到第一流量查询指令和到达第一流量上报时刻;
所述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流量报告,统计第一基站流量,并在满足第二上报条件时将第二流量报告传输给所述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所述第二上报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统计的所述第一基站流量达到第二阈值,接收到第一承载调整指令和到达第二流量上报时刻;
所述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用于基于接收到的所述第二流量报告,统计系统流量,并在满足第三上报条件时将第三流量报告传输给核心网;所述第三上报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统计的所述系统流量达到第三阈值,接收到第二承载调整指令和到达第三流量上报时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SA数据流量报告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还包括:
第一配置管理OAM模块,用于配置所述第一阈值、所述第一流量上报时刻、所述第二阈值以及所述第二流量上报时刻;
所述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还用于生成所述第一流量查询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SA数据流量报告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站还包括:
第二PDCP流量上报模块,用于统计第二终端流量,并在满足第四上报条件时将第四流量报告传输给所述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所述第四上报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统计的所述第二终端流量达到第四阈值,接收到第二流量查询指令和到达第四流量上报时刻;
所述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流量报告和所述第四流量报告,统计所述系统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NSA数据流量报告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站还包括:
第二配置管理OAM模块,用于配置所述第三阈值、所述第三流量上报时刻、所述第四阈值和所述第四流量上报时刻;
所述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还用于生成所述第一承载调整指令;
所述第二承载调整指令由所述核心网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SA数据流量报告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用于通过X2信令传输所述第二流量报告传输给所述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SA数据流量报告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用于通过S1信令或NG信令传输所述第三流量报告传输给所述核心网。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NSA数据流量报告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DCP流量上报模块还用于在传输所述第一流量报告给所述第一信令控制面模块时,清空已统计的所述第一终端流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NSA数据流量报告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令控制面模板模块还用于在传输所述第二流量报告给所述第二信令控制面模块时,清空已统计的所述第一基站流量。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NSA数据流量报告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令控制面模板模块还用于在传输所述第三流量报告给所述核心网时,清空已统计的所述系统流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NSA数据流量报告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为4G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5G基站;
或者,
所述第一基站为5G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4G基站。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NSA数据流量报告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承载调整指令用于调整所述第一基站建立的承载,和/或,调整UE上下文;
所述第二承载调整指令用于调整所述第二基站建立的承载,和/或,调整UE上下文。
CN202010151902.0A 2020-03-06 2020-03-06 Nsa数据流量报告传输系统 Active CN1113436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51902.0A CN111343663B (zh) 2020-03-06 2020-03-06 Nsa数据流量报告传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51902.0A CN111343663B (zh) 2020-03-06 2020-03-06 Nsa数据流量报告传输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43663A CN111343663A (zh) 2020-06-26
CN111343663B true CN111343663B (zh) 2022-11-01

Family

ID=71184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51902.0A Active CN111343663B (zh) 2020-03-06 2020-03-06 Nsa数据流量报告传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4366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30487A1 (en) * 2015-08-14 2017-02-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ffic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in diverse connection scenarios
CN106954230A (zh) * 2016-01-06 2017-07-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8174521A1 (en) * 2017-03-22 2018-09-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l packet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qos) framewor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CN109819472A (zh) * 2017-11-21 2019-05-2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接入网流量统计上报方法和系统、基站和核心网网元
CN109996199A (zh) * 2017-12-30 2019-07-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 通信流量统计计费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167033A (zh) * 2018-02-15 2019-08-23 苹果公司 在5g中隐藏wlan检测以实现更好的生态系统设计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17378B2 (en) * 2014-07-22 2016-04-19 Cisco Technology, Inc. Pre-computation of backup topologies in computer networks
US10986602B2 (en) * 2018-02-09 2021-04-20 Intel Corporation Technologies to authorize user equipment use of local area data network features and control the size of local area data network information in 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30487A1 (en) * 2015-08-14 2017-02-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ffic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in diverse connection scenarios
CN106954230A (zh) * 2016-01-06 2017-07-1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8174521A1 (en) * 2017-03-22 2018-09-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l packet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qos) framewor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CN109819472A (zh) * 2017-11-21 2019-05-2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接入网流量统计上报方法和系统、基站和核心网网元
CN109996199A (zh) * 2017-12-30 2019-07-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 通信流量统计计费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167033A (zh) * 2018-02-15 2019-08-23 苹果公司 在5g中隐藏wlan检测以实现更好的生态系统设计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3-182541 "RAN3-99Bis meeting Report";MCC;《3GPP tsg_ran\WG3_Iu》;20180512;全文 *
S2-175380 "Secondary RAT related data volume reporting";Ericsson等;《3GPP tsg_sa\WG2_Arch》;2017081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43663A (zh) 2020-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9106B (zh) 一种mdt测量实现方法及其设备
CN102364892B (zh) 一种lacp链路切换、数据传输方法与装置
CN101127694B (zh) 一种实现策略和计费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CN102547388A (zh) 移动网络中的视频转码的自适应控制
US20090111382A1 (en) Methods for scheduling collection of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rom elements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2655665B (zh) 业务流移动的方法与系统
WO2016033963A1 (zh) 策略调整触发、策略调整方法及装置、策略调整系统
US20150063113A1 (en) Traffic control method and traffic control apparatus
EP2785105B1 (en) Bearer mode selection method, packet gateway and 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 function entity
CN102665187B (zh) 基于智能终端的智能管道控制方法
CN106162728A (zh) 一种接入网间数据传输时延的测量和上报方法及终端
US20210273890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ime sensitive communic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3766207B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qos determination of iot-based applications
CN104685959B (zh) 具有统一接口的无源无线电链路控制实体
Michelinakis et al. Lightweight mobile bandwidth availability measurement
CN103841605B (zh) 一种实现多个bbu设备间基带信号协同处理的方法与设备
CN104144128A (zh) 一种控制网络拥塞的方法和负荷感知功能
CN111343663B (zh) Nsa数据流量报告传输系统
CN114747240A (zh) 用于交互服务的pc5上的装置到装置通信中的计费
CN101841841B (zh) Hnb和hnb gw之间链路质量的监测方法及系统
KR101960653B1 (ko) 원격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의 과금 정보 정확도의 개선
CN111464965A (zh) 资源周期的配置,链路的处理、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2026269B (zh) 测量上报触发时间参数的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5592485A (zh) 一种基于snmp网管协议实时采集并处理消息的方法
CN107005537A (zh) 一种承载处理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Jingxin Network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