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43645B - 用于业务质量保障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业务质量保障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343645B CN111343645B CN201811551447.2A CN201811551447A CN111343645B CN 111343645 B CN111343645 B CN 111343645B CN 201811551447 A CN201811551447 A CN 201811551447A CN 111343645 B CN111343645 B CN 11134364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nnel
- base station
- service
- service platform
- guarante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50—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 H04L41/5003—Managing SLA; Interaction between SLA and QoS
- H04L41/5019—Ensuring fulfilment of SL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业务质量保障的方法和系统,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在基站和业务平台之间建立隧道;基站通过该隧道向业务平台发送控制消息,该控制消息包含网络能力信息;以及该业务平台根据该网络能力信息判断当前网络是否具备业务保障能力,其中,在该当前网络具备业务保障能力的情况下进行业务保障,在该当前网络不具备业务保障能力的情况下不进行业务保障。本公开可以尽量防止出现由于网络能力不足导致业务保障后无法实现保障效果的问题,提升用户对业务保障的满意度,从而有利于业务发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业务质量保障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图1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业务质量保障的系统结构示意图。该图1中示出了终端101、基站102、核心网设备103和业务平台104。在相关技术中,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保障的流程如下:(1)终端101针对某项业务向业务平台104发起QoS保障请求;(2)业务平台104针对该请求进行鉴权,若通过,则将保障策略发送给核心网设备103;(3)该核心网设备103将该保障策略发送给基站102;该基站102配置保障策略,并将相关参数通过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发送给终端101。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发明人发现,在相关技术中进行业务保障策略配置时,即使无线覆盖很差或网络负荷很高,也会配置保障策略,但是无法实现保障效果,降低用户体验,导致不利于对QoS产品的推广,影响业务发展。
鉴于此,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业务质量保障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业务质量保障的方法,包括:在基站和业务平台之间建立隧道;所述基站通过所述隧道向所述业务平台发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包含网络能力信息;以及所述业务平台根据所述网络能力信息判断当前网络是否具备业务保障能力,其中,在所述当前网络具备业务保障能力的情况下进行业务保障,在所述当前网络不具备业务保障能力的情况下不进行业务保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站以第一发送模式或第二发送模式向所述业务平台发送所述控制消息;其中,在所述第一发送模式下,所述网络能力信息包括网络速率等级;在所述第二发送模式下,所述网络能力信息包括:用户终端在所处位置的无线覆盖信息和基站的网络负荷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消息还包含发送模式标识,所述发送模式标识用于表示所述控制消息是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还是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基站和业务平台之间建立隧道的步骤包括:在用户终端发起业务保障请求后,业务平台经过核心网设备向基站发送隧道建立请求消息,所述隧道建立请求消息包含业务类型和业务平台IP地址;所述基站在接收到所述隧道建立请求消息后,经过所述核心网设备向所述业务平台返回隧道建立响应消息,以在所述基站和所述业务平台之间建立隧道,其中,所述隧道建立响应消息包含隧道身份标识、基站IP地址和原因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包括源基站和目标基站;所述方法还包括:当需要进行隧道转移时,在所述目标基站和所述业务平台之间建立隧道,并拆除所述源基站和所述业务平台之间的隧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目标基站和所述业务平台之间建立隧道的步骤包括:所述源基站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第一隧道转移请求消息,所述第一隧道转移请求消息包含隧道身份标识、业务类型和业务平台IP地址;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业务平台IP地址向所述业务平台发送第二隧道转移请求消息,所述第二隧道转移请求消息包含所述隧道身份标识、所述业务类型和目标基站IP地址;所述业务平台在接收到所述第二隧道转移请求消息后向所述目标基站返回隧道转移确认消息;以及所述目标基站在接收到所述隧道转移确认消息后,向所述源基站返回隧道转移响应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业务平台经过所述核心网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隧道释放请求消息,所述隧道释放请求消息包含所述隧道身份标识;以及所述基站经过所述核心网设备向所述业务平台返回隧道释放响应消息,从而拆除所述基站和所述业务平台之间的隧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业务平台向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保障策略释放消息;所述核心网设备在接收到保障策略释放消息后,向所述基站发送专有承载释放命令;所述基站在接收到所述专有承载释放命令后,释放专有承载,并向所述核心网设备返回专有承载释放响应消息;所述核心网设备将所述专有承载释放响应消息转发给所述业务平台;以及所述业务平台通知所述用户终端,业务保障释放。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业务质量保障的系统,包括:基站,用于在所述基站和业务平台之间建立隧道后,通过所述隧道向所述业务平台发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包含网络能力信息;以及所述业务平台,用于根据所述网络能力信息判断当前网络是否具备业务保障能力,其中,在所述当前网络具备业务保障能力的情况下进行业务保障,在所述当前网络不具备业务保障能力的情况下不进行业务保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站用于以第一发送模式或第二发送模式向所述业务平台发送所述控制消息;其中,在所述第一发送模式下,所述网络能力信息包括网络速率等级;在所述第二发送模式下,所述网络能力信息包括:用户终端在所处位置的无线覆盖信息和基站的网络负荷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消息还包含发送模式标识,所述发送模式标识用于表示所述控制消息是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还是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业务平台用于在用户终端发起业务保障请求后,经过核心网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隧道建立请求消息,所述隧道建立请求消息包含业务类型和业务平台IP地址;所述基站用于在接收到所述隧道建立请求消息后,经过所述核心网设备向所述业务平台返回隧道建立响应消息,以在所述基站和所述业务平台之间建立隧道,其中,所述隧道建立响应消息包含隧道身份标识、基站IP地址和原因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包括源基站和目标基站;其中,当需要进行隧道转移时,在所述目标基站和所述业务平台之间建立隧道,并拆除所述源基站和所述业务平台之间的隧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源基站用于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第一隧道转移请求消息,所述第一隧道转移请求消息包含隧道身份标识、业务类型和业务平台IP地址;所述目标基站用于根据所述业务平台IP地址向所述业务平台发送第二隧道转移请求消息,所述第二隧道转移请求消息包含所述隧道身份标识、所述业务类型和目标基站IP地址,并在接收到隧道转移确认消息后,向所述源基站返回隧道转移响应消息;所述业务平台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隧道转移请求消息后向所述目标基站返回所述隧道转移确认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业务平台还用于经过所述核心网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隧道释放请求消息,所述隧道释放请求消息包含所述隧道身份标识;所述基站还用于经过所述核心网设备向所述业务平台返回隧道释放响应消息,从而拆除所述基站和所述业务平台之间的隧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业务平台用于向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保障策略释放消息,还用于通知所述用户终端,业务保障释放;所述系统还包括:所述核心网设备,用于在接收到保障策略释放消息后,向所述基站发送专有承载释放命令,以及将从所述基站接收的专有承载释放响应消息转发给所述业务平台;所述基站用于在接收到所述专有承载释放命令后,释放专有承载,并向所述核心网设备返回所述专有承载释放响应消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业务质量保障的系统,包括:存储器;以及耦接至所述存储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器的指令执行如前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上述方法实现了在网络具备保障能力的情况下进行业务保障,在网络不具备保障能力的情况下不进行业务保障。这样可以尽量防止出现由于网络能力不足导致业务保障后无法实现保障效果的问题,提升用户对业务保障的满意度,从而有利于业务发展。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其中:
图1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业务质量保障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用于业务质量保障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业务质量保障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隧道转移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业务保障释放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用于业务质量保障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业务质量保障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业务质量保障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备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公开的发明人发现,在相关技术中进行业务保障策略配置时,即使无线覆盖很差或网络负荷很高,也会配置保障策略,但是无法实现保障效果。这会降低用户体验,不利于对QoS产品的推广,影响业务发展。
鉴于此,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业务质量保障的方法。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用于业务质量保障的方法。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用于业务质量保障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S202至S210。
在步骤S202,在基站和业务平台(或者称为业务平台服务器)之间建立隧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步骤S202可以包括:在用户终端发起业务保障请求后,业务平台经过核心网设备向基站发送隧道建立请求(Tunnel Setup Request)消息。
该隧道建立请求消息包含业务类型和业务平台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地址。例如,该业务类型可以采用8比特来表示。例如,该业务平台IP地址可以包括业务平台的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互联网协议第4版)地址和IPV6(InternetProtocol Version 6,互联网协议第6版)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步骤S202还可以包括:基站在接收到隧道建立请求消息后,经过核心网设备向业务平台返回隧道建立响应(Tunnel Setup Response)消息,以在该基站和该业务平台之间建立隧道。该隧道建立响应消息包含隧道身份标识(Tunnel ID)、基站IP地址和原因值(Cause值)。例如,该原因值可以称为第一原因值。
例如,该隧道身份标识可以采用8比特(bit)来表示。该原因值用于表示隧道建立的成功或失败。例如,该原因值可以采用1比特来表示,例如,“0”表示失败,“1”表示成功。
在步骤S204,基站通过隧道向业务平台发送控制消息,该控制消息包含网络能力信息。
例如,该控制消息对于核心网设备可以是透传的。即,核心网设备可以直接将从基站接收的控制消息转发给业务平台,而不对该控制消息进行相关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基站可以以第一发送模式或第二发送模式向该业务平台发送控制消息。
在该第一发送模式下,该网络能力信息可以包括网络速率等级(例如可保障的网络速率等级)。该网络速率等级可以表示当前网络的传输速率。
在该第二发送模式下,该网络能力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终端在所处位置的无线覆盖信息和基站的网络负荷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例如,基站自身可以根据用户终端在所处位置的无线覆盖信息和/或基站的网络负荷信息计算得到网络速率等级,然后以第一发送模式将包含网络速率等级的控制消息通过隧道发送给业务平台。
又例如,基站可以以第二发送模式将用户终端在所处位置的无线覆盖信息和/或基站的网络负荷信息通过隧道发送给业务平台,业务平台根据该用户终端在所处位置的无线覆盖信息和/或该基站的网络负荷信息计算得到网络速率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控制消息还可以包含发送模式标识。该发送模式标识用于表示该控制消息是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还是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
例如,控制消息可以由8比特组成。第1个比特可以用于表示控制信息的发送模式,例如,“0”表示第一发送模式,“1”表示第二发送模式。
对于第一发送模式,后7个比特(即第2个至第8个比特)表示网络速率等级,共128个等级。
对于第二发送模式,第2个比特可以用于表示信息类型,例如,“0”表示用户终端在所处位置的无线覆盖信息,“1”表示基站的网络负荷信息;后6个比特(即第3个至第8个比特)可以用于表示覆盖能力等级或网络负荷等级,分别共64个等级。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通过隧道向业务平台发送控制消息时,可以在无线网络层(Radio Network Layer)传输该消息。另外,基站与业务平台之间还可以通过SCTP(Stream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流控制传输协议)、IP、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等传输信息。
在步骤S206,业务平台根据网络能力信息判断当前网络是否具备业务保障能力。例如,业务平台可以设置不同的阈值来表示不同的业务保障能力,比较网络能力信息与这些阈值的大小关系从而确定当前网络是否具备业务保障能力。如果是,过程进入步骤S208;否则过程进入步骤S210。
在步骤S208,在当前网络具备业务保障能力的情况下进行业务保障。
在步骤S210,在当前网络不具备业务保障能力的情况下不进行业务保障。
例如,可以在业务平台上配置业务保障策略,业务平台根据网络能力信息确定是否进行业务保障。如果确定进行业务保障,则发送保障策略请求,使得基站建立专有承载,进行业务保障,并通知用户终端。在业务保障的过程中,如果业务平台认为无法满足业务保障,则使得基站释放专有承载,并通知用户终端。
至此,提供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用于业务质量保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基站和业务平台之间建立隧道;该基站通过该隧道向该业务平台发送控制消息,该控制消息包含网络能力信息;以及该业务平台根据该网络能力信息判断当前网络是否具备业务保障能力,其中,在该当前网络具备业务保障能力的情况下进行业务保障,在该当前网络不具备业务保障能力的情况下不进行业务保障。该方法实现了在网络具备保障能力时进行业务保障,在网络不具备保障能力时不进行业务保障。这样可以尽量防止出现由于网络能力不足导致业务保障后无法实现保障效果的问题,提升用户对业务保障的满意度,从而有利于业务发展。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可以应用于5G(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网络业务质量保障场景,当然,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场景,因此本公开并不仅限于此。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业务质量保障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301至S315。
在步骤S301,用户终端发起业务保障请求。
在步骤S302,业务平台向核心网设备发送隧道建立请求消息。该隧道建立请求消息包含业务类型和业务平台IP地址。
在步骤S303,核心网设备将隧道建立请求消息转发给基站。
在步骤S304,基站向核心网设备返回隧道建立响应消息。该隧道建立响应消息包含隧道身份标识、基站IP地址和原因值(例如表示成功的原因值)。
在步骤S305,核心网设备将该隧道建立响应消息转发给业务平台。这样,在基站和业务平台之间建立了隧道。
在隧道建立后,基站可以通过隧道向业务平台发送控制消息,以使得业务平台获知当前网络的网络能力信息。另外,在业务平台上配置业务保障策略。
在步骤S306,业务平台在根据网络能力信息确定当前网络具备保障能力的情况下,向核心网设备发送保障策略请求消息。
在步骤S307,核心网设备在接收到保障策略请求消息后,向基站发送专有承载建立请求消息。例如,该专有承载建立请求消息可以包括E-RAB(Evolved Radio AccessBearer,演进的无线接入承载)建立请求消息。
在步骤S308,基站在接收到专有承载建立请求消息后,向核心网设备返回专有承载建立响应消息。例如,该专有承载建立响应消息可以包括E-RAB建立响应消息。
在步骤S309,核心网设备将该专有承载建立响应消息转发给业务平台。
在步骤S310,业务平台通知用户终端,业务保障成功。至此,实现了业务保障的过程。
接下来,步骤S311至S315描述了由业务平台侧触发的业务保障释放的流程。
在步骤S311,业务平台向核心网设备发送保障策略释放消息。
在步骤S312,核心网设备在接收到保障策略释放消息后,向基站发送专有承载释放命令。例如,该专有承载释放命令可以包括E-RAB释放命令。
在步骤S313,基站在接收到专有承载释放命令后,向核心网设备返回专有承载释放响应消息。
在步骤S314,核心网设备将该专有承载释放响应消息转发给业务平台。
在步骤S315,业务平台通知用户终端,业务保障释放。这样实现了业务保障释放的流程。
至此,提供了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业务质量保障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尽量防止出现由于网络能力不足导致业务保障后无法实现保障效果的问题,从而有利于业务发展。此外,该方法还实现了业务保障建立和释放的过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包括源基站和目标基站。例如,当用户终端需要在两个基站之间切换时,用户终端即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某个用户终端的某个或某些业务,需要将源基站和业务平台的隧道转移到目标网站和该业务平台的隧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当需要进行隧道转移(例如由于用户终端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所导致的隧道转移)时,在目标基站和业务平台之间建立隧道,并拆除源基站和业务平台之间的隧道。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隧道转移的方法的流程图。下面结合图4详细描述隧道转移的过程。具体地,图4示出了在目标基站和业务平台之间建立隧道的过程。如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401至S404。
在步骤S401,源基站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一隧道转移请求消息。该第一隧道转移请求消息包含隧道身份标识、业务类型和业务平台IP地址。例如,该隧道身份标识可以采用8比特来表示,该业务类型可以采用8比特来表示。
在步骤S402,该目标基站根据该业务平台IP地址向业务平台发送第二隧道转移请求消息。该第二隧道转移请求消息包含该隧道身份标识、该业务类型和目标基站IP地址。
在步骤S403,该业务平台在接收到该第二隧道转移请求消息后向该目标基站返回隧道转移确认消息。例如,该隧道转移确认消息可以包含原因值(例如该原因值可以称为第二原因值)。例如,对于该原因值,可以用“0”表示隧道转移失败,用“1”表示隧道转移成功。
在步骤S404,该目标基站在接收到该隧道转移确认消息后,向源基站返回隧道转移响应消息。例如,该隧道转移响应消息也可以包括上述原因值(即第二原因值)。
这样在目标基站和业务平台之间建立了隧道。另外,还需要拆除源基站和业务平台之间的隧道,从而实现隧道转移。
至此,提供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隧道转移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实现某个隧道的基站IP地址的转移,而其他信息(例如隧道身份标识、业务类型等)可以不变。这样可以减小隧道转移的工作量,从而方便隧道转移的实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业务平台经过核心网设备向基站发送隧道释放请求消息,该隧道释放请求消息包含隧道身份标识;以及该基站经过该核心网设备向该业务平台返回隧道释放响应消息,从而拆除该基站和该业务平台之间的隧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业务平台向核心网设备发送保障策略释放消息;该核心网设备在接收到保障策略释放消息后,向基站发送专有承载释放命令;以及该基站在接收到该专有承载释放命令后,释放专有承载,并向核心网设备返回专有承载释放响应消息。这样实现了业务保障的释放流程。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业务保障释放的方法的流程图。该图5示出了在用户终端侧发起的业务保障释放的流程。如图5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501至S510。
在步骤S501,用户终端发起业务释放或业务保障释放。
在步骤S502,业务平台向核心网设备发送隧道释放请求消息。该隧道释放请求消息包含隧道身份标识。
在步骤S503,该核心网设备将隧道释放请求消息转发给基站。
在步骤S504,该基站在接收到该隧道释放请求消息后,向核心网设备返回隧道释放响应消息。例如,隧道释放响应消息可以包含隧道身份标识和原因值(例如该原因值可以称为第三原因值)。该原因值可以采用2比特来表示。例如,可以用“00”表示隧道释放成功,“11”表示隧道释放失败,“01”和“10”作为预留。
在步骤S505,核心网设备将该隧道释放响应消息返回给业务平台。这样实现了隧道释放的过程,从而拆除了基站和业务平台之间的隧道。在拆除该隧道后,可以执行后续步骤S506至S510。
在步骤S506,业务平台向核心网设备发送保障策略释放消息。
在步骤S507,核心网设备在接收到保障策略释放消息后,向基站发送专有承载释放命令。
在步骤S508,基站在接收到专有承载释放命令后,释放专有承载,并向核心网设备返回专有承载释放响应消息。
在步骤S509,核心网设备将该专有承载释放响应消息转发给业务平台。
在步骤S510,业务平台通知用户终端,业务保障释放。这样就实现了释放专有承载的流程。
至此,提供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业务保障释放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先拆除隧道,然后释放业务保障。该方法实现了释放业务保障和专有承载的目的。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用于业务质量保障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系统可以包括基站602和业务平台604。另外,图6还示出了核心网设备603。
该基站602可以用于在该基站602和业务平台604之间建立隧道后,通过该隧道向该业务平台604发送控制消息。该控制消息包含网络能力信息。
该业务平台604可以用于根据该网络能力信息判断当前网络是否具备业务保障能力,其中,在当前网络具备业务保障能力的情况下进行业务保障,在当前网络不具备业务保障能力的情况下不进行业务保障。
至此,提供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用于业务质量保障的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在网络具备保障能力时进行业务保障,在网络不具备保障能力时不进行业务保障。这样可以尽量防止出现由于网络能力不足导致业务保障后无法实现保障效果的问题,提升用户对业务保障的满意度,从而有利于业务发展。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基站602可以用于以第一发送模式或第二发送模式向该业务平台604发送控制消息。在第一发送模式下,网络能力信息包括网络速率等级。在第二发送模式下,网络能力信息包括:用户终端在所处位置的无线覆盖信息和基站的网络负荷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控制消息还可以包含发送模式标识。该发送模式标识用于表示该控制消息是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还是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业务平台604可以用于在用户终端发起业务保障请求后,经过核心网设备603向基站602发送隧道建立请求消息。该隧道建立请求消息包含业务类型和业务平台IP地址。该基站602可以用于在接收到该隧道建立请求消息后,经过该核心网设备603向业务平台604返回隧道建立响应消息,以在该基站602和该业务平台604之间建立隧道。该隧道建立响应消息可以包含隧道身份标识、基站IP地址和原因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包括源基站和目标基站。其中,当需要进行隧道转移时,在目标基站和业务平台(例如业务平台604)之间建立隧道,并拆除源基站和业务平台(例如业务平台604)之间的隧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源基站可以用于向目标基站发送第一隧道转移请求消息。该第一隧道转移请求消息可以包含隧道身份标识、业务类型和业务平台IP地址。该目标基站可以用于根据该业务平台IP地址向业务平台发送第二隧道转移请求消息。该第二隧道转移请求消息可以包含隧道身份标识、业务类型和目标基站IP地址,并在接收到隧道转移确认消息后,向源基站返回隧道转移响应消息。该业务平台可以用于在接收到第二隧道转移请求消息后向目标基站返回隧道转移确认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业务平台604还可以用于经过核心网设备603向基站602发送隧道释放请求消息。该隧道释放请求消息包含隧道身份标识。该基站602还可以用于经过该核心网设备603向该业务平台604返回隧道释放响应消息,从而拆除该基站602和该业务平台604之间的隧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业务平台604可以用于向核心网设备603发送保障策略释放消息。该业务平台604还可以用于通知用户终端,业务保障释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该系统还可以包括该核心网设备603。该核心网设备603可以用于在接收到保障策略释放消息后,向基站602发送专有承载释放命令,以及将从基站602接收的专有承载释放响应消息转发给业务平台604。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基站602可以用于在接收到该专有承载释放命令后,释放专有承载,并向该核心网设备603返回专有承载释放响应消息。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用于业务质量保障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存储器710和处理器720。其中:
存储器710可以是磁盘、闪存或其它任何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器用于存储图2至图5中的至少一个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指令。
处理器720耦接至存储器710,可以作为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施,例如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该处理器720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实现了在网络具备保障能力时进行业务保障,在网络不具备保障能力时不进行业务保障,从而可以尽量防止出现由于网络能力不足导致业务保障后无法实现保障效果的问题,提升用户对业务保障的满意度。
需要说明的是,该系统可以包括多个存储器710和多个处理器720。这些存储器710和处理器720可以配套地设置在基站、业务平台、核心网设备、用户终端等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如图8所示,该系统800包括存储器810和处理器820。处理器820通过BUS总线830耦合至存储器810。该系统800还可以通过存储接口840连接至外部存储装置850以便调用外部数据,还可以通过网络接口860连接至网络或者另外一台计算机系统(未标出),此处不再进行详细介绍。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存储器存储数据指令,再通过处理器处理上述指令,实现了在网络具备保障能力时进行业务保障,在网络不具备保障能力时不进行业务保障,从而可以尽量防止出现由于网络能力不足导致业务保障后无法实现保障效果的问题,提升用户对业务保障的满意度。
需要说明的是,该系统可以包括多个存储器810、多个处理器820、多个BUS总线830、多个存储接口840、多个外部存储装置850和多个网络接口860。这些存储器810、处理器820、BUS总线830、存储接口840、外部存储装置850和网络接口860可以配套地设置在基站、业务平台、核心网设备、用户终端等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图2至图5中的至少一个所对应实施例中的方法的步骤。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公开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公开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非瞬时性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公开是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可能以许多方式来实现本公开的方法和系统。例如,可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软件、硬件、固件的任何组合来实现本公开的方法和系统。用于所述方法的步骤的上述顺序仅是为了进行说明,本公开的方法的步骤不限于以上具体描述的顺序,除非以其它方式特别说明。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将本公开实施为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程序,这些程序包括用于实现根据本公开的方法的机器可读指令。因而,本公开还覆盖存储用于执行根据本公开的方法的程序的记录介质。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6)
1.一种用于业务质量保障的方法,包括:
在基站和业务平台之间建立隧道;
所述基站通过所述隧道向所述业务平台发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包含网络能力信息;以及
所述业务平台根据所述网络能力信息判断当前网络是否具备业务保障能力,其中,在所述当前网络具备业务保障能力的情况下进行业务保障,在所述当前网络不具备业务保障能力的情况下不进行业务保障;
其中,在基站和业务平台之间建立隧道的步骤包括:在用户终端发起业务保障请求后,业务平台经过核心网设备向基站发送隧道建立请求消息,所述隧道建立请求消息包含业务类型和业务平台IP地址;所述基站在接收到所述隧道建立请求消息后,经过所述核心网设备向所述业务平台返回隧道建立响应消息,以在所述基站和所述业务平台之间建立隧道,其中,所述隧道建立响应消息包含隧道身份标识、基站IP地址和原因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基站以第一发送模式或第二发送模式向所述业务平台发送所述控制消息;
其中,在所述第一发送模式下,所述网络能力信息包括网络速率等级;在所述第二发送模式下,所述网络能力信息包括:用户终端在所处位置的无线覆盖信息和基站的网络负荷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控制消息还包含发送模式标识,所述发送模式标识用于表示所述控制消息是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还是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站包括源基站和目标基站;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需要进行隧道转移时,在所述目标基站和所述业务平台之间建立隧道,并拆除所述源基站和所述业务平台之间的隧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目标基站和所述业务平台之间建立隧道的步骤包括:
所述源基站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第一隧道转移请求消息,所述第一隧道转移请求消息包含隧道身份标识、业务类型和业务平台IP地址;
所述目标基站根据所述业务平台IP地址向所述业务平台发送第二隧道转移请求消息,所述第二隧道转移请求消息包含所述隧道身份标识、所述业务类型和目标基站IP地址;
所述业务平台在接收到所述第二隧道转移请求消息后向所述目标基站返回隧道转移确认消息;以及
所述目标基站在接收到所述隧道转移确认消息后,向所述源基站返回隧道转移响应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业务平台经过所述核心网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隧道释放请求消息,所述隧道释放请求消息包含所述隧道身份标识;以及
所述基站经过所述核心网设备向所述业务平台返回隧道释放响应消息,从而拆除所述基站和所述业务平台之间的隧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业务平台向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保障策略释放消息;
所述核心网设备在接收到所述保障策略释放消息后,向所述基站发送专有承载释放命令;
所述基站在接收到所述专有承载释放命令后,释放专有承载,并向所述核心网设备返回专有承载释放响应消息;
所述核心网设备将所述专有承载释放响应消息转发给所述业务平台;以及
所述业务平台通知所述用户终端,业务保障释放。
8.一种用于业务质量保障的系统,包括:
基站,用于在所述基站和业务平台之间建立隧道后,通过所述隧道向所述业务平台发送控制消息,所述控制消息包含网络能力信息;以及
业务平台,用于根据所述网络能力信息判断当前网络是否具备业务保障能力,其中,在所述当前网络具备业务保障能力的情况下进行业务保障,在所述当前网络不具备业务保障能力的情况下不进行业务保障;
其中,所述业务平台用于在用户终端发起业务保障请求后,经过核心网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隧道建立请求消息,所述隧道建立请求消息包含业务类型和业务平台IP地址;
所述基站用于在接收到所述隧道建立请求消息后,经过所述核心网设备向所述业务平台返回隧道建立响应消息,以在所述基站和所述业务平台之间建立隧道,其中,所述隧道建立响应消息包含隧道身份标识、基站IP地址和原因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基站用于以第一发送模式或第二发送模式向所述业务平台发送所述控制消息;
其中,在所述第一发送模式下,所述网络能力信息包括网络速率等级;在所述第二发送模式下,所述网络能力信息包括:用户终端在所处位置的无线覆盖信息和基站的网络负荷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消息还包含发送模式标识,所述发送模式标识用于表示所述控制消息是以第一发送模式发送还是以第二发送模式发送。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基站包括源基站和目标基站;
其中,当需要进行隧道转移时,在所述目标基站和所述业务平台之间建立隧道,并拆除所述源基站和所述业务平台之间的隧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源基站用于向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第一隧道转移请求消息,所述第一隧道转移请求消息包含隧道身份标识、业务类型和业务平台IP地址;
所述目标基站用于根据所述业务平台IP地址向所述业务平台发送第二隧道转移请求消息,所述第二隧道转移请求消息包含所述隧道身份标识、所述业务类型和目标基站IP地址,并在接收到隧道转移确认消息后,向所述源基站返回隧道转移响应消息;
所述业务平台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隧道转移请求消息后向所述目标基站返回所述隧道转移确认消息。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业务平台还用于经过所述核心网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隧道释放请求消息,所述隧道释放请求消息包含所述隧道身份标识;
所述基站还用于经过所述核心网设备向所述业务平台返回隧道释放响应消息,从而拆除所述基站和所述业务平台之间的隧道。
14.根据权利要求8或13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业务平台用于向所述核心网设备发送保障策略释放消息,还用于通知所述用户终端,业务保障释放;
所述系统还包括:所述核心网设备,用于在接收到所述保障策略释放消息后,向所述基站发送专有承载释放命令,以及将从所述基站接收的专有承载释放响应消息转发给所述业务平台;
所述基站用于在接收到所述专有承载释放命令后,释放专有承载,并向所述核心网设备返回所述专有承载释放响应消息。
15.一种用于业务质量保障的系统,包括:
存储器;以及
耦接至所述存储器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器的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51447.2A CN111343645B (zh) | 2018-12-19 | 2018-12-19 | 用于业务质量保障的方法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51447.2A CN111343645B (zh) | 2018-12-19 | 2018-12-19 | 用于业务质量保障的方法和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43645A CN111343645A (zh) | 2020-06-26 |
CN111343645B true CN111343645B (zh) | 2023-03-24 |
Family
ID=71186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551447.2A Active CN111343645B (zh) | 2018-12-19 | 2018-12-19 | 用于业务质量保障的方法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343645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21614A (zh) * | 2008-02-26 | 2009-09-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运营商骨干网传输业务保护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1599979A (zh) * | 2009-07-10 | 2009-12-09 |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隧道的ip电信网实现方法 |
CN103702361A (zh) * | 2013-12-24 | 2014-04-02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网络能力调整方法及平台、pcc实体、服务器 |
CN103781073A (zh) * | 2012-10-26 | 2014-05-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移动用户固网的接入方法及系统 |
CN104349400A (zh) * | 2013-07-23 | 2015-02-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的方法、有线传输检测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05491557A (zh) * | 2014-09-15 | 2016-04-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能力开放的系统、方法及能力开放平台 |
WO2017067007A1 (zh) * | 2015-10-23 | 2017-04-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服务质量的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07800637A (zh) * | 2016-08-30 | 2018-03-13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确定业务传输路径的方法、pce及sdn网络 |
-
2018
- 2018-12-19 CN CN201811551447.2A patent/CN11134364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21614A (zh) * | 2008-02-26 | 2009-09-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运营商骨干网传输业务保护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1599979A (zh) * | 2009-07-10 | 2009-12-09 |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隧道的ip电信网实现方法 |
CN103781073A (zh) * | 2012-10-26 | 2014-05-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移动用户固网的接入方法及系统 |
CN104349400A (zh) * | 2013-07-23 | 2015-02-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的方法、有线传输检测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03702361A (zh) * | 2013-12-24 | 2014-04-02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网络能力调整方法及平台、pcc实体、服务器 |
CN105491557A (zh) * | 2014-09-15 | 2016-04-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能力开放的系统、方法及能力开放平台 |
WO2017067007A1 (zh) * | 2015-10-23 | 2017-04-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服务质量的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07800637A (zh) * | 2016-08-30 | 2018-03-13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确定业务传输路径的方法、pce及sdn网络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43645A (zh) | 2020-06-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429370B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 |
US11032747B2 (en)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ity management | |
EP4247057A2 (en) | Sess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 |
US11297542B2 (en) | Base station handover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 |
CN110365470B (zh) | 一种密钥生成方法和相关装置 | |
EP3987881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mission control of sessions based on priority | |
CN107846270B (zh) | 传输策略配置方法及装置、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03428787B (zh) | 一种基站切换方法及装置 | |
EP3503669A1 (en) | Method, related device,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session connection | |
CN109511136B (zh) | 一种网络切片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 |
US11689956B2 (en) | Re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9429362B (zh) | 会话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8882305A (zh) | 一种数据包的分流方法及装置 | |
CN112911658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12654070A (zh) | 用户终端间的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7438273B (zh) | 承载转移中数据处理状态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
CN107277882B (zh) | 一种数据路由方法、装置和基站 | |
US11653395B2 (en) |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of a mobile terminal to a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radio access network component | |
CN111343645B (zh) | 用于业务质量保障的方法和系统 | |
KR20190075077A (ko) | 미션 크리티컬 데이터 통신 해제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JP2010268249A (ja) | 移動端末及び方法 | |
EP3579617B1 (en) | Preventing disorder of packets during handover | |
CN112469077B (zh) | 一种业务数据包转发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5264858B (zh) | 一种会话处理方法及设备 | |
CN108377519B (zh) | 一种处理会话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