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38015A - 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38015A
CN111338015A CN202010303252.7A CN202010303252A CN111338015A CN 111338015 A CN111338015 A CN 111338015A CN 202010303252 A CN202010303252 A CN 202010303252A CN 111338015 A CN111338015 A CN 1113380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reflecting
geometric holographic
reflective
pr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032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38015B (zh
Inventor
王广军
余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men City Dream Explo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men City Dream Explo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men City Dream Explo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men City Dream Explo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0325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380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38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3801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7146 priority patent/WO202120894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380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380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2Holograms used as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4Prisms
    • G02B5/045Prism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2Reflex reflectors
    • G02B5/126Reflex reflectors including curved refracting surfa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olo Graphy (AREA)
  • Diffracting Gratings Or Hologram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3D显示领域,公开了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一系列横截面为第一直角三角形或者矩形和第二直角三角形组合的五边形柱状基元棱镜,用于对照射在其上的光线逆反射;柱状基元棱镜内部、沿长度方向上设有若干相间排列的透明层和反射层,柱状基元棱镜横截面的直角边所在的斜面上设置有一层反射膜,第一直角三角形和五边形内包含的直角以及反射层与柱状基元棱镜长度方向所成角度的误差范围在±5°以内。本发明通过简单的、基于二维特征的切削和加工,工艺成本低,容易实现大规模,再加上基元膜优选地是柔性基元膜,产品优率高,而且柔性的特性使得本发明的产品可以满足折叠、卷绕收纳等需求。

Description

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显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能够在空间显示出立体画面的3D显示技术,会是未来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显示技术。目前主流的3D显示还是基于双目视差的立体图像对式的伪3D显示技术。这种显示方式本身有很多弊端,同时还会造成用户的视觉疲劳等问题,不可能成为未来的主流显示技术。
能够在空中形成真正的立体画面的显示方式,能够以最真实的方式展示立体画面,是未来显示技术发展的趋势。目前已经有一些技术可以实现在空中悬浮显示画面,例如基于逆反射加上分光镜的方案可以实现画面的悬空显示,但是这类技术通常需要用到含有一系列非常精细三维特征的微结构屏。例如现有技术中含有一系列三角锥的光反射屏,由于这些三维特征的微结构非常精细,在一张屏上均匀密集的布置无数三维特征微结构对于加工难度非常大,加工精度很难保证、加工效率和良品率都难以保证。
公布号为CN108269511A的一种空中悬浮显示系统,该申请公开了一种二维平面空气成像的方案,公开了一种逆反射的直角三角形棱镜阵列,其包括一系列直角三角形棱镜的光反射屏,这种直角三角形棱镜只能实现平面内的逆反射成像功能,光线跟截面不平行时,就无法实现逆反射功能,需要另外借助其他光学模组来对光线进行调制进而实现逆反射成像。
此外,上述直角三角形棱镜阵列通常会采用硬质的光学材料来加工,而硬质材料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破碎以及产生残余应力等问题,造成产品良品率低,无法满足折叠、卷绕收纳等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对设有相间排列的透明层和反射层的基元膜进行简单的切削和加工,制得包含一系列柱状基元棱镜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来实现光线逆反射成像,使得任意角度照射在反射式几何全息膜的光线能原方向反射,无需其他光学模组进行调制即可直接进行3D成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包括一系列横截面为第一直角三角形或者矩形和第二直角三角形组合的五边形的柱状基元棱镜,用于对照射在其上的光线进行逆反射;
所述柱状基元棱镜内部、沿长度方向上设有若干相间排列的透明层和反射层,所述柱状基元棱镜横截面的直角边所在的斜面上设置有一层反射膜,用于对光线进行镜面反射;
所述第一直角三角形和五边形内包含的直角以及反射层与柱状基元棱镜长度方向所成角度的误差范围在±5°以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矩形的一条边重合、长度为a㎜,所述矩形的另一边长度为b㎜、a≤2㎜,0≤b≤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角三角形和/或第二直角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进一步地,所述柱状基元棱镜的端面也设置有一层反射膜。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为柔性膜。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的水平夹持下垂长度为L㎝,可对折次数为n,满足:
L≥5或者n*L>9。
进一步地,所述底面和反射膜上分别设有保护膜,其中所述底面上设有的保护膜为透明保护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基元膜准备:准备一张透明层与反射层相间排列的基元膜;
2)直角三角形微结构加工:沿垂直于透明层与反射层的方向上切削,形成一面是平面、另一面是横截面为第一直角三角形1)或矩形与第二直角三角形组合的五边形的柱状基元棱镜排列形成的起伏锯齿状表面的膜,切削方向的误差范围在±5°以内;
3)镀反射膜:在柱状基元棱镜的端面以及横截面的直角边所在的斜面上镀一层反射膜,即可获得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
进一步地,在步骤2)之前或者之后,可以在底面上粘接一层透明保护膜。
进一步地,在步骤3)之后可以在设置有反射膜的锯齿状起伏表面粘接一层保护膜。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的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于反射式几何全息显示系统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全息膜是基于二维特征的加工,容易实现大规模、高精度的制备,生产速度快、产品优率高、工艺成本低、成像质量优异;
2、无需借助额外透镜元件即可实现逆反射成像功能;
3、可实现柔性屏幕制备,应用形态灵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光线在相互垂直的表面即直角反射壁的反射光路示意图;
图2为横截面为第一直角三角形1的本发明所述的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Ⅰ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隐藏了部分斜面6和端面5上的反射膜7后,横截面为第一直角三角形1的本发明所述的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的轴侧图,重点展示了全息膜的内部结构;
图5为横截面为第一直角三角形1的柱状基元棱镜3,对与其横截面不平行的任意光线的逆反射光路图;
图6为横截面为矩形21和第二直角三角形22构成的五边形2的本发明所述的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的正视图;
图7为图6中Ⅱ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隐藏了部分斜面6和端面5上的反射膜7后,横截面为矩形21和第二直角三角形22构成的五边形2的本发明所述的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的轴侧图,重点展示了全息膜的内部结构;
图9为横截面为矩形21和第二直角三角形22构成的五边形2的柱状基元棱镜3,对与其横截面不平行的任意光线的逆反射光路图;
图10为反射式几何全息显示系统的系统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第一直角三角形1,五边形2,矩形21,第二直角三角形22,柱状基元棱镜3,透明层31,反射层32,底面4,端面5,斜面6,反射膜7,图像源100,反射式几何全息屏101,辅助成像屏102,支持结构103,控制器104,交互动作捕捉单元105,人眼跟踪单元10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首先,参考图1,一条光线照射在形成直角的两个反射壁上时,经过两次反射后,出射光线会沿着平行于入射光线的方向传播。当直角反射壁足够小时,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的距离也会非常小,小到人眼无法分辨,视觉上就像光线原路返回一样。当然,二维平面内直角反射壁只能使平面内的光线进行逆反射,如果能够在空间中形成一个直角三棱锥结构的反射壁,就可以对空间中的光线进行逆反射。
参照图2至图9,基于上述的光路原理,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包括一系列横截面为第一直角三角形1或者矩形21和第二直角三角形22组合的五边形2的柱状基元棱镜3,优选的是,第一直角三角形1和/或第二直角三角形2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如图4和图8,单个柱状基元棱镜3内部、沿长度方向上设有若干相间排列的透明层31和反射层32,柱状基元棱镜3的底面4为光线入射面,反射层32和柱状基元棱镜3的横截面的直角边所在的斜面6为反射面,在斜面6上设置有一层反射膜7,用于对光线进行镜面反射。
柱状基元棱镜3的端面5也可以是反射面,其上也可以设置一层具有反射光线的反射膜7。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在加工过程中,端面5为反射层32的话,是没有必要在该反射层32的端面上又设置反射膜7的,反射层32本身具有对光线进行镜面反射的功能。
无论是横截面为第一直角三角形1或者矩形21和第二直角三角形22组合的五边形2都具有多个直角反射壁,包括两个斜面6形成的直角反射壁以及斜面6分别与反射层32或者端面5形成有的直角反射壁,因此这种微结构单元具有对空间的光线进行逆反射的功能,所以如果一个平面上密集布置很多这种微结构,就可以对大面积的入射光进行逆反射。
如图5所示,任意与柱状基元棱镜3的横截面不平行的光线从入射面射到反射层32或者端面5的反射膜7上时,经过一次反射至相邻的一个斜面6上,经过该斜面6镀的反射膜7的二次反射,将光线反射到另一个斜面6上,再经过该斜面6上镀的反射膜7的三次反射,即可实现将光线偏移d㎜后平行于入射光的方向反射回去,这些逆反射回去的光线可以进行3D成像;
同理,如图6所示,任意与柱状基元棱镜3的横截面不平行的光线从入射面射到反射层32或者端面5的反射膜7上时,也可以经过多次反射后逆反射回去进行3D成像;
而对于平行于柱状基元棱镜3横截面的入射光,按照图1的光路原理经过两斜面6的两次反射即可实现光想逆反射3D成像。
因此该柱状基元棱镜3以及由一系列柱状基元棱镜3构成的本发明的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具有把照射到其上的任意角度的光线进行逆反射的功能,能把照射到其上的光线偏移距离d㎜后逆反射回去,d为出射光线与反射式几何全息膜底面的交点到入射光线的距离,其中d≤2㎜。
优选的是,如图7,上述第二直角三角形22的斜边与矩形21的一条边重合,矩形21的短边和长边长度分别为a㎜和b㎜,第二直角三角形22的斜边长度为a㎜或者b㎜,其中a≤2㎜,0≤b≤5㎜;
上述涉及到的角度的所允许的误差范围在±5°以内,包括第一直角三角形1和五边形2内包含的直角以及反射层32与柱状基元棱镜3的长度方向所成角度,虽然以上原理是基于理想几何形状来实现的,但是实际情况下,加工过程可能无法制造出完全理想的几何形状,角度也会存在一定的误差,顶点也不可能是一个理想的几何点而是一个半径非常小的圆角。当生产制造误差比较小时,反射光的方向跟逆反射理想的情况发生微小偏差,这些偏差人眼无法分辨,由这些误差带来的像差也非常小,因此同样可以实现非常好的成像效果。
比如直角(第一直角三角形1和五边形2内包含的直角)的角度误差在±5°之内时,用户体验相对比较满意,当超出这个范围后,用户开始觉得成像效果无法接受。同样几何顶点允许是一个比较小的圆角(比如半径小于0.1mm),那么同样可以实现比较好的成像功能。当然误差越小用户评价越高,所以生产时要尽量降低误差。
具体应用时,客厅应用的角度误差在±2.5°以内时,用户体验相对比较好;
桌面应用的角度误差在±1°以内时,用户体验相对比较好;
移动终端应用的角度误差在±0.5°以内时,用户体验相对比较好。
考虑到柔性膜有相对更加灵活的应用形态,适用范围会更加广泛,同时柔性材料的加工过程不会因为磕碰、跌落、震动等原因损坏。因此,本发明的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优选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柔性膜,这样做出来的屏不仅可以满足折叠、卷绕收纳需求,而且基于柔性的特性,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易容易出现破碎以及产生残余应力等问题,考虑到本发明的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包括柔性材料优选PMMA膜、lPMMA膜、PS膜、PC膜、PE膜、苯乙烯丙烯腈膜、MS膜、PET膜、PETG膜、ABS膜、PP膜、PA膜、SAN膜、MS膜、MBS膜、PES膜、CR-39膜、TPX膜、HEMA膜、F4膜、F3膜、EFP膜、PVF膜、PVDF膜、EP膜、PF膜、UP膜、醋酸纤维素膜、硝酸纤维素膜、EVA膜、PE膜、PVC膜、新型非晶型热塑性聚酯膜、无定形环烯烃膜和改性双酚A环氧树脂膜中的任意一种。
为了进一步保证可靠性,同时需要满足:其水平夹持下垂长度为L㎝,可对折次数为n,满足:L≥5或者n*L>9。
其中n为可对折次数,测试时取面积为100㎝2的正方形小样,将小样沿着正方形中间线位置(或者中线位置附近1㎝范围内)对折成长方形,然后用两块平板将对折后的基元膜夹在中间,施加不小于>10N的力,加压维持时间大于等于5s,然后打开(此时完成一次对折测试),检查小样是否产生局部微裂纹或者沿折痕断开成两截,如果没有,重复上述测试直到其产生局部微裂纹或者断开为两截,停止测试,测试过程总共折叠次数记为n;
其中L为水平夹持下垂长度,测试方法:取宽度5㎝±0.5㎝,长度约25㎝的窄条,一端紧贴在水平基准桌面上,保证窄条伸出桌面长度为20㎝±1㎝,然后静置待窄条稳定后测量窄条伸出桌面一端的端点与水平基准桌面的垂直高度差记为水平下垂长度L;
上述的测试本身是一种加速测试手段,可以快速判断样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柔性薄膜在应用时,需要承受多次的卷绕收纳和打开等操作,按照设计5年使用寿命计算,整个生命周期需要收纳、展开动作大约10000次,为了加速评估使用可靠性,本发明采用上述对折测试和水平夹持下垂长度测试;
当n*L>9时,n越大表明基元膜的极限弯折曲率半径越小,抗折断能力越强,同时L越大说明基元膜的柔性越好,越不容易因为卷绕破坏膜的结构,实验发现n*L=9时基本等效10000次开合测试,满足最小设计寿命需求,过小的话,容易在产品的使用周期内出现质量问题,降低客户体验;
在实际应用时,也可以使用一些无法完成无安全对折,但是卷绕起来却不会破坏结构,所以也适用卷绕屏。对于这类材料,只要满足了制备的基元膜可以卷绕成直径小于5㎝的圆筒状,基元膜整体也会比较柔顺,加工过程破裂损失也较小。通常L≥5㎝时,基元膜可以卷绕成直径小于5㎝的圆筒状而不发生断裂。
下表是验证时的一些数据:
Figure BDA0002454804740000111
补充说明的是,全息膜的柔性特征极大程度取决于其原材料,通过控制原材料的厚度可以大范围的调节全息膜的柔性特征。这些可以通过简单实验获取响应数据,这里不做赘述。
虽然上述加速测试方法可以给出一个比较合适的设计指导,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测试过程还是比较麻烦,对于设计要求不是特别严格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如下非常快速的方式进行判定。通常,对于柔性材料加工过程的优率比较容易保证,所以优先考虑屏幕应用场景,通过实际应用测试发现对于卷轴收纳屏幕,当L大于两倍的卷轴最内层半径时即可很好的实现卷轴收纳屏形态,当然为了留出足够的设计余量也可以取L大于3倍甚至5倍卷轴最内层半径进行设计。
为了对内部的微结构进行保护,在底面4、端面5以及斜面6设置有的反射膜7上分别设有保护膜,其中底面4为光线入射面,因此底面4上设有的保护膜为透明保护膜,而端面5以及斜面6作为反射面,其上设有的保护膜不一定是透明的,这里不作限定。
上述的保护膜的材质优选柔性材质,如PMMA膜、lPMMA膜、PS膜、PC膜、PE膜、苯乙烯丙烯腈膜、MS膜、PET膜、PETG膜、ABS膜、PP膜、PA膜、SAN膜、MS膜、MBS膜、PES膜、CR-39膜、TPX膜、HEMA膜、F4膜、F3膜、EFP膜、PVF膜、PVDF膜、EP膜、PF膜、UP膜、醋酸纤维素膜、硝酸纤维素膜、EVA膜、PE膜、PVC膜、新型非晶型热塑性聚酯膜、无定形环烯烃膜和改性双酚A环氧树脂膜中的任意一种;
也可以是刚性的,如塑料膜、玻璃等。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基元膜准备:准备一张透明层31与反射层32相间排列的基元膜,优选公开号CN110794504A的一种柔性全息基元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中的柔性全息基元膜;
2)直角三角形微结构加工:沿垂直于透明层31与反射层32的方向上切削(实际生产时,允许一个较小的误差±5°),形成一面是平面、另一面为横截面为第一直角三角形1或矩形21与第二直角三角形22组合的五边形2的柱状基元棱镜3排列形成的起伏锯齿状表面的膜,在该步骤之前或者之后,可以在底面4上镀一层透明保护膜;
3)镀反射膜:在柱状基元棱镜3的端面5以及横截面的直角边所在的斜面6上镀一层反射膜7,即可获得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另外,在镀完反射膜7之后可以在反射膜7上再镀一层保护膜。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需求,步骤1)中采用的基元膜也可以不使用柔性基元膜,用符合需求的材料按照公开号CN110794504A的一种柔性全息基元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中的制备方法制备出基元膜即可应用于本发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具体说明,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准备一张厚度为1㎜、透明层31与反射层32相间排列的柔性基元膜,其中透明层31的材质为PC膜,反射层32材质为铝箔反射膜;沿垂直于透明层31与反射层32的方向上切削,切削出废料的截面为高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棱柱,切削后的基元膜为若干横截面为高1㎜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柱状基元棱镜3连在一起形成的具有起伏锯齿状表面的膜;然后在上述膜的端面5以及斜面6上镀一层反射膜7,即制得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最后在反射膜7上再镀一层保护膜来保护全息膜的内部微结构。为了增加膜的强度,可以在切削之前,在基元膜的底面4上镀一层透明保护膜。
实施例1制得的全息膜包括一系列的横截面为斜边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柱状基元棱镜3,基于图1的光路原理,光线从入射面即底面4射进来,然后经过直角反射壁反射回去,存在的偏移量d不会大于横截面的斜边长2㎜,即d≤2㎜。
实施例2
准备一张厚度为0.5㎜、透明层31与反射层32相间排列的柔性基元膜,其中透明层31的材质为PC膜,反射层32材质为铝箔反射膜;沿垂直于透明层31与反射层32的方向上切削,切削出废料的截面为高0.5㎜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棱柱,切削后的基元膜为若干横截面为高0.5㎜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柱状基元棱镜3连在一起形成的具有起伏锯齿状表面的膜;然后在上述膜的端面5以及斜面6上镀一层反射膜7,即制得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最后在反射膜7上再镀一层保护膜来保护全息膜的内部微结构。为了增加膜的强度,可以在切削之前,在基元膜的底面4上镀一层透明保护膜。
实施例2制得的全息膜包括一系列的横截面为斜边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柱状基元棱镜3,基于图1的光路原理,光线从入射面即底面4射进来,然后经过直角反射壁反射回去,存在的偏移量d不会大于横截面的斜边长1㎜,即d≤1㎜。
实施例3
准备一张厚度为0.1㎜、透明层31与反射层32相间排列的柔性基元膜,其中透明层31的材质为PC膜,反射层32材质为铝箔反射膜;沿垂直于透明层31与反射层32的方向上切削,切削出废料的截面为高0.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棱柱,切削后的基元膜为若干横截面为高0.1㎜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柱状基元棱镜3连在一起形成的具有起伏锯齿状表面的膜;然后在上述膜的端面5以及斜面6上镀一层反射膜7,即制得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最后在反射膜7上再镀一层保护膜来保护全息膜的内部微结构。为了增加膜的强度,可以在切削之前,在基元膜的底面4上镀一层透明保护膜。
实施例3制得的全息膜包括一系列的横截面为斜边0.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柱状基元棱镜3,基于图1的光路原理,光线从入射面即底面4射进来,然后经过直角反射壁反射回去,存在的偏移量d不会大于横截面的斜边长0.2㎜,即d≤0.2㎜。
实施例4
准备一张厚度为6㎜、透明层31与反射层32相间排列的柔性基元膜,其中透明层31的材质为PC膜,反射层32材质为铝箔反射膜;沿垂直于透明层31与反射层32的方向上切削,切削出废料的截面为高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棱柱,切削后的基元膜为由若干横截面为高1㎜等腰直角三角形与短边2㎜、长边6㎜的矩形构成的五边形2的柱状基元棱镜3连在一起形成的起伏锯齿状表面的膜;然后在上述膜的端面5以及横截面的直角边所在的斜面6上镀一层反射膜7,即制得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最后在反射膜7上再镀一层保护膜来保护全息膜的内部微结构。
实施例4制得的全息膜包括一系列的横截面为由斜边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短边2㎜、长边6㎜的矩形构成的五边形2的柱状基元棱镜3,基于图1的光路原理,光线从入射面即底面4射进来,然后经过多个直角反射壁反射回去,存在的偏移量d不会大于横截面的斜边长2㎜,即d≤2㎜。
实施例5
准备一张厚度为2㎜、透明层31与反射层32相间排列的柔性基元膜,其中透明层31的材质为PC膜,反射层32材质为铝箔反射膜;沿垂直于透明层31与反射层32的方向上切削,切削出废料的截面为高0.5㎜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棱柱,切削后的基元膜为由若干横截面为高0.5㎜等腰直角三角形与短边1㎜、长边1.5㎜的矩形构成的五边形2的柱状基元棱镜3连在一起形成的起伏锯齿状表面的膜;然后在上述膜的端面5以及横截面的直角边所在的斜面6上镀一层反射膜7,即制得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最后在反射膜7上再镀一层保护膜来保护全息膜的内部微结构。
实施例5制得的全息膜包括一系列的横截面为由斜边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短边1㎜、长边1.5㎜的矩形构成的五边形2的柱状基元棱镜3,基于图1的光路原理,光线从入射面即底面4射进来,然后经过多个直角反射壁反射回去,存在的偏移量d不会大于横截面的斜边长1㎜,即d≤1㎜。
实施例6
准备一张厚度为1㎜、透明层31与反射层32相间排列的柔性基元膜,其中透明层31的材质为PC膜,反射层32材质为铝箔反射膜;沿垂直于透明层31与反射层32的方向上切削,切削出废料的截面为高0.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棱柱,切削后的基元膜为由若干横截面为高0.1㎜等腰直角三角形与短边0.2㎜、长边0.9㎜的矩形构成的五边形2的柱状基元棱镜3连在一起形成的起伏锯齿状表面的膜;然后在上述膜的端面5以及横截面的直角边所在的斜面6上镀一层反射膜7,即制得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最后在反射膜7上再镀一层保护膜来保护全息膜的内部微结构。
实施例6制得的全息膜包括一系列的横截面为由斜边0.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短边1㎜、长边1.5㎜的矩形构成的五边形2的柱状基元棱镜3,基于图1的光路原理,光线从入射面即底面4射进来,然后经过多个直角反射壁反射回去,存在的偏移量d不会大于横截面的斜边长0.2㎜,即d≤0.2㎜。
具体应用时,通常显示设备距离人眼越近需要的分辨率也就越高,比如对于类似桌面显示优选基元膜的透明层厚度≤1mm,同时d≤1㎜;
对于显示要求更高的设备优选基元膜的透明层厚度≤0.5mm,同时d≤0.5㎜;
对于显示细节要求更高的设备优选透明层厚度≤0.3mm,同时d≤0.3㎜;
通过对设有相间排列的透明层31和反射层32的基元膜进行简单的切削和加工,是基于二维特征的切削加工,操作简单,容易实现大规模、高精度生产,生产速度快,工艺成本低,再加上基元膜优选地是柔性基元膜,在切削加工过程中不会出现硬质材料加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破碎以及产生残余应力等问题,产品优率高,而且柔性的特性使得本发明的产品可以满足折叠、卷绕收纳等需求;
基于直角反射壁的光路原理,本发明的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产品能够实现将照射到其上的光线偏移一个距离d之后原方向反射回去,无需借助额外透镜元件即可实现逆反射成像功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于反射式几何全息显示系统的应用,具体为:
如图10,反射式几何全息显示系统包括图像源100、反射式几何全息屏101、辅助成像屏102、支持结构103和控制器104;
图像源100用于提供投影画面,可以采LCD显示屏、LED显示屏、投影仪、全息投影仪等能够生成图像的元件,优选投影仪或者全息投影仪;
反射式几何全息屏101用于把照射到其上的光线偏移一个距离d之后原方向反射回去,采用本发明制备的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
辅助成像屏102用于分光,优选半透半反材质制成的屏幕;
支持结构103分别与图像源100、反射式几何全息屏101和辅助成像屏102相匹配,为三者提供物理结构支撑;
控制器104与图像源100电连接,用于控制图像源100来调节投影画面的景深和显示内容;
为了增加显示系统的灵活性,我们还可以将支持结构103设置为可以运动或者变形的结构,将支持结构103和控制器104电连接,支持结构103根据并控制器104的控制信息,做出相应响应动作,实现图像源100、反射式几何全息屏101和辅助成像屏102的相对运动和/或整体运动,使得系统的可视视窗始终覆盖用户的眼睛,使得用户在不同的方位都可以正常观看画面,需要说明的是支持结构103为一般现有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空间条件自行设计,比如:使用一些铰链结构和类似于伞轴的结构可以非常容易的设计出可以变形的结构,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作为优选方案,本发明所述的全息显示系统还包括与控制器104电连接的交互动作捕捉单元105,交互动作捕捉单元105用于识别用户的交互动作并将用户交互动作信息发送给控制器104,控制器104根据接收到的交互动作捕捉单元105获取的用户交互动作信息调整显示画面内容,实现用户与画面的交互动作,具体可以是采用摄像头结合机器视觉技术来识别用户的手势动作来获取用户的交互信息,从而控制画面显示内容或者控制支持结构103运动来调整图像源100、反射式几何全息屏101和/或辅助成像屏102的空间位置和姿态,控制器104还可以根据接收的交互动作捕捉单元105获取的用户交互动作信息来实时调整显示画面内容,实现用户与画面的交互动作,比如根据平移手势信号,控制画面进行平移,或者根据对应的其他交互动作控制画面的放大、拉近、推远、触碰等操作;
交互动作捕捉单元105的设置对于类似于穿戴式应用这种用户相对显示系统的空间位置固定不变的应用情景具有积极的意义;
另外,对于用户相对显示系统的空间位置实时变动的应用情景,还需要设置一个与控制器104电连接的人眼跟踪单元106,人眼跟踪单元106用于跟踪人眼的位置并将人眼的定位信息发送给控制器104,控制器104根据接收到的人眼跟踪单元106获取的人眼定位信息,来控制支持结构103做出相应的动作响应,来调整图像源100、反射式几何全息屏101和/或辅助成像屏102的相对位置和/或整体空间位置,使用户眼睛始终处于系统的可视空间内,这样用户即使在运动状态下眼睛也可以始终接收到投影信息,正常观看画面。
实际应用中,交互动作捕捉单元105和人眼跟踪单元106可以集成在同一个设备内完成,比如使用一个机器视觉摄像设备等。
图像源100投影出画面,光线照射在辅助成像屏102上,部分光线直接透过辅助成像屏102,这部分光线不会参与成像,另一部分光线经过辅助成像屏102的反射到反射式几何全息屏101上,而这部分光线再经过反射式几何全息屏101的光学转化,偏移微小距离d后原方向反射回去并透过辅助成像屏102,在空间内形成可以被观察到的离屏画面。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系列横截面为第一直角三角形(1)或者矩形(21)和第二直角三角形(22)组合的五边形(2)的柱状基元棱镜(3);
所述柱状基元棱镜(3)内部、沿长度方向上设有若干相间排列的透明层(31)和反射层(32),所述柱状基元棱镜(3)横截面的直角边所在的斜面(6)上设置有一层反射膜(7),用于对光线进行镜面反射;
所述第一直角三角形(1)和五边形(2)内包含的直角以及反射层(32)与柱状基元棱镜(3)长度方向所成角度的误差范围在±5°以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角三角形(22)的斜边与矩形(21)的一条边重合、长度为a㎜,所述矩形(21)的另一边长度为b㎜,其中a≤2㎜,0≤b≤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角三角形(1)和/或第二直角三角形(2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基元棱镜(3)的端面(5)也设置有一层反射膜(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为柔性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的水平夹持下垂长度为L㎝,可对折次数为n,满足:
L≥5或者n*L>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4)和反射膜(7)上分别设有保护膜,其中所述底面(4)上设有的保护膜为透明保护膜。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基元膜准备:准备一张透明层(31)与反射层(32)相间排列的基元膜;
2)直角三角形微结构加工:沿垂直于透明层(31)与反射层(32)的方向上切削,形成一面是平面、另一面是横截面为第一直角三角形1)或矩形(21)与第二直角三角形(22)组合的五边形(2)的柱状基元棱镜(3)排列形成的起伏锯齿状表面的膜,切削方向的误差范围在±5°以内;
3)镀反射膜:在柱状基元棱镜(3)的端面(5)以及横截面的直角边所在的斜面(6)上镀一层反射膜(7),即可获得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之前或者之后,可以在底面(4)上粘接一层透明保护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之后可以在设置有反射膜(7)的锯齿状起伏表面粘接一层保护膜。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于反射式几何全息显示系统的应用。
CN202010303252.7A 2020-04-17 2020-04-17 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13380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03252.7A CN111338015B (zh) 2020-04-17 2020-04-17 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CT/CN2021/087146 WO2021208942A1 (zh) 2020-04-17 2021-04-14 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03252.7A CN111338015B (zh) 2020-04-17 2020-04-17 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38015A true CN111338015A (zh) 2020-06-26
CN111338015B CN111338015B (zh) 2023-05-02

Family

ID=71181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03252.7A Active CN111338015B (zh) 2020-04-17 2020-04-17 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3801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24843A (zh) * 2020-07-28 2020-09-04 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投影屏幕及投影系统
WO2021208941A1 (zh) * 2020-04-17 2021-10-21 荆门市探梦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1208942A1 (zh) * 2020-04-17 2021-10-21 荆门市探梦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2174A (zh) * 1995-07-28 1998-09-02 日本碳化物工业株式会社 微棱镜母型的制造方法
US20070058259A1 (en) * 2005-09-13 2007-03-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ght-condensing membe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1030027A (zh) * 2007-04-10 2007-09-05 苏州苏大维格数码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全息柱面透镜结构的投影屏
US20080048349A1 (en) * 2006-08-23 2008-02-28 Provision Interactive Technologies, Inc. Low-cost plastic spherical mirror
CN101290467A (zh) * 2008-06-05 2008-10-22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多投影机旋转屏三维影像可触摸的真三维显示方法
US20090086466A1 (en) * 2007-09-27 2009-04-02 Hitachi Displays, Ltd. Planar Light Emitting Element, Image Display Element,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11215569A (ja) * 2010-03-19 2011-10-27 Hitachi Chem Co Ltd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面光源装置
US20120300310A1 (en) * 2011-05-25 2012-11-29 Satoshi Maekawa Reflector array optical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3201670A (zh) * 2010-11-17 2013-07-10 3M创新有限公司 微透镜片及其制造方法
US20140204185A1 (en) * 2011-08-24 2014-07-24 Zhejiang University Multi-pitching angle suspended 3d display device with 360-degree field of view
CN105425404A (zh) * 2015-11-20 2016-03-23 上海誉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成像光学系统
CN106773087A (zh) * 2017-01-09 2017-05-3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浮动集成成像立体显示装置
TW201730629A (zh) * 2015-12-07 2017-09-01 國立大學法人宇都宮大學 顯示裝置及空中像的顯示方法
CN107193125A (zh) * 2017-07-26 2017-09-22 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空气成像的光学平板结构
US20180164598A1 (en) * 2016-12-08 2018-06-14 Futurus Technology Co., Ltd. System for imaging in the air
CN108269511A (zh) * 2018-02-28 2018-07-10 北京眸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中悬浮显示系统
US20180239190A1 (en) * 2017-02-17 2018-08-23 Japan Display Inc. Display device
US20180284470A1 (en) * 2015-12-07 2018-10-04 Utsunomiya University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for aerial image
US20180309967A1 (en) * 2017-04-23 2018-10-25 Shenzhen Optical Crystal LTD, Co. Optical device with phase modulation layer and phase compensating layer
CN108802984A (zh) * 2018-06-06 2018-11-1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空中悬浮显示系统
US20190094563A1 (en) * 2016-06-01 2019-03-28 Fe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Use of Aerial Imaging Element in Teleprompter and Teleprompter
US20200033618A1 (en) * 2018-07-24 2020-01-30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emi-transparent semi-retroreflective film and air display device
CN110794504A (zh) * 2019-11-29 2020-02-14 荆门市探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全息基元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888194A (zh) * 2019-11-29 2020-03-17 荆门市探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全息基元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888296A (zh) * 2019-11-29 2020-03-17 荆门市探梦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超大应用场景的超大柔性全息屏和硬质全息屏
CN211698263U (zh) * 2020-04-17 2020-10-16 荆门市探梦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

Patent Citation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2174A (zh) * 1995-07-28 1998-09-02 日本碳化物工业株式会社 微棱镜母型的制造方法
US20070058259A1 (en) * 2005-09-13 2007-03-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ght-condensing membe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20080048349A1 (en) * 2006-08-23 2008-02-28 Provision Interactive Technologies, Inc. Low-cost plastic spherical mirror
CN101030027A (zh) * 2007-04-10 2007-09-05 苏州苏大维格数码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全息柱面透镜结构的投影屏
US20090086466A1 (en) * 2007-09-27 2009-04-02 Hitachi Displays, Ltd. Planar Light Emitting Element, Image Display Element,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1290467A (zh) * 2008-06-05 2008-10-22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多投影机旋转屏三维影像可触摸的真三维显示方法
JP2011215569A (ja) * 2010-03-19 2011-10-27 Hitachi Chem Co Ltd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面光源装置
CN103201670A (zh) * 2010-11-17 2013-07-10 3M创新有限公司 微透镜片及其制造方法
US20120300310A1 (en) * 2011-05-25 2012-11-29 Satoshi Maekawa Reflector array optical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40204185A1 (en) * 2011-08-24 2014-07-24 Zhejiang University Multi-pitching angle suspended 3d display device with 360-degree field of view
CN105425404A (zh) * 2015-11-20 2016-03-23 上海誉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成像光学系统
TW201730629A (zh) * 2015-12-07 2017-09-01 國立大學法人宇都宮大學 顯示裝置及空中像的顯示方法
US20180284470A1 (en) * 2015-12-07 2018-10-04 Utsunomiya University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for aerial image
US20190094563A1 (en) * 2016-06-01 2019-03-28 Feixiang Technology Co., Ltd. Use of Aerial Imaging Element in Teleprompter and Teleprompter
US20180164598A1 (en) * 2016-12-08 2018-06-14 Futurus Technology Co., Ltd. System for imaging in the air
CN106773087A (zh) * 2017-01-09 2017-05-3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浮动集成成像立体显示装置
US20180239190A1 (en) * 2017-02-17 2018-08-23 Japan Display Inc. Display device
US20180309967A1 (en) * 2017-04-23 2018-10-25 Shenzhen Optical Crystal LTD, Co. Optical device with phase modulation layer and phase compensating layer
CN107193125A (zh) * 2017-07-26 2017-09-22 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空气成像的光学平板结构
CN108269511A (zh) * 2018-02-28 2018-07-10 北京眸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中悬浮显示系统
CN108802984A (zh) * 2018-06-06 2018-11-1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空中悬浮显示系统
US20200033618A1 (en) * 2018-07-24 2020-01-30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emi-transparent semi-retroreflective film and air display device
CN110794504A (zh) * 2019-11-29 2020-02-14 荆门市探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全息基元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888194A (zh) * 2019-11-29 2020-03-17 荆门市探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全息基元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888296A (zh) * 2019-11-29 2020-03-17 荆门市探梦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超大应用场景的超大柔性全息屏和硬质全息屏
CN211698263U (zh) * 2020-04-17 2020-10-16 荆门市探梦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IN S W等: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floating display system using an integral imaging method" *
曾崇 等: "360度悬浮光场显示器设计及分析" *
董圣为: "全息反应离子束制作小阶梯光栅" *
高鑫: "裸眼3D显示系统优化设计及性能提升的研究"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08941A1 (zh) * 2020-04-17 2021-10-21 荆门市探梦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1208942A1 (zh) * 2020-04-17 2021-10-21 荆门市探梦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624843A (zh) * 2020-07-28 2020-09-04 成都菲斯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投影屏幕及投影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38015B (zh) 2023-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38015A (zh) 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10012829B2 (en)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wearable heads-up displays
WO2020150879A1 (zh) 屏下指纹识别系统、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1698263U (zh) 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
KR101018523B1 (ko) 결상 소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EP1800166B1 (en) Optical films for directing light towards active areas of displays
US20170299872A1 (en) Near-Eye Display
CN110888194B (zh) 一种柔性全息基元膜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338177A (zh) 反射式几何全息显示系统
US20090097100A1 (en) Optical films for controlling angular characteristics of displays
KR20160147636A (ko) 헤드 마운티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4067159A (zh) 显示装置
CN113917701B (zh) 一种投影光场立体显示装置
CN110794504B (zh) 一种柔性全息基元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11577471U (zh) 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
US11307413B2 (en)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eyebox expansion in wearable heads-up display
WO2024041312A1 (zh) 眼球跟踪装置和方法、显示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338016A (zh) 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1208942A1 (zh) 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888296A (zh) 基于超大应用场景的超大柔性全息屏和硬质全息屏
WO2021208941A1 (zh) 基于二维特征的反射式几何全息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966850A (zh) 显示装置
KR101698779B1 (ko) 마이크로 미러 어레이 및 그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이러한 마이크로 미러 어레이를 포함하는 플로팅 디스플레이
KR20190039525A (ko) 표시 장치
CN111433642B (zh) 光隔离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48000 building c2-b1, No.39 Jingnan Avenue, Duodao District, Jingme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NGMEN CITY DREAM EXPLOR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48000 shops 101, 201-111211118, 218-128 and 228, 1F and 2F, building c5-5, Renmin Wanfu business city, 201 Peigong Avenue, Duodao District, Jingme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NGMEN CITY DREAM EXPLORI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