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38011A - 一种采用复合微结构实现超宽带光吸收增强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复合微结构实现超宽带光吸收增强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38011A
CN111338011A CN202010163264.4A CN202010163264A CN111338011A CN 111338011 A CN111338011 A CN 111338011A CN 202010163264 A CN202010163264 A CN 202010163264A CN 111338011 A CN111338011 A CN 1113380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cylinder
composite microstructure
multilayer film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6326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38011B (zh
Inventor
桑田
王勋
齐红龙
尹欣
李国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16326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380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38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380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380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380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3Light absorb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8Surface plasmon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复合微结构实现超宽带光吸收增强的方法,属于太阳能电池、热发射器、光电探测领域。所述复合微结构的元胞由一个直径较小的Ti圆柱和Ti/SiO2多层膜圆柱级联而成,并有金属基底。通过Ti圆柱周围激发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短波长的光波,通过Ti/SiO2多层膜圆柱之间的空腔产生的等离子体腔共振吸收长波长的光波,通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和等离子体腔共振的杂化模式吸收中间波长的光波,在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实现超宽带光吸收增强。此外,该吸波器的吸收光谱对入射角变化不敏感,即便入射角发生显著变化,对TM和TE偏振都具备优异的宽带光吸收性能,在光调制器、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等领域有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采用复合微结构实现超宽带光吸收增强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热发射器、光电探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复合微结构实现超宽带光吸收增强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超材料吸波器作为一种人工等离子体纳米结构已经成研究的热点。由于其特殊的优势,例如高吸收效率、亚波长尺度的厚度和可调节的电磁共振响应,超材料吸波器在诸多领域的应用优势显现,包括传感器、光电探测器、热发射器、太阳能电池领域等。目前,大多数超材料吸波器普遍采用金属-介质-金属微结构阵列,这类器件的吸收机理主要源于微纳结构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或磁共振效应,通常需要使用诸如金或银等贵金属,制造成本较高,尽管可以实现较高的光吸收效率,但是吸收带宽普遍较窄,这限制了这类器件在能量收集和光电探测等领域的应用。因此,有必要设计宽带光吸收增强器件以满足这些应用需求。
当前,为了实现超材料器件的宽带光吸收增强效应,通常采取三种方法。第一种是在金属-介质-金属微结构阵列的基础上,在微结构阵列中引入多个谐振单元,也就是将不同几何尺寸或形状的微结构谐振单元集成到亚波长尺度的元胞中(结构的最基本单元),由于金属-介质-金属微结构中多个共振吸收峰被激发,通过多个共振吸收峰的交叠可以实现宽带吸收增强。例如,将多个不同宽度的金属纳米带、不同尺寸的亚波长方孔阵列、或不同直径的金属纳米盘集成到元胞中,由于多个邻近的谐振单元的共同激发,引起多个光吸收带的叠加,因而可在宽波段内实现光吸收效率的增强。然而,由于元胞尺寸有限,元胞中可以集成的谐振器的数量受限,因此这种方法往往并不能显著拓展吸收带宽。
第二种方法是采用金属-介质多层膜构成的微结构,比如采用金属-介质多层膜交替组成的一维矩形光栅或圆柱阵列等,通过增大多层膜的膜对数,可以获得宽带光吸收增强效应。然而这类方法需要的膜对数多,导致微结构的深度大,且当多层膜微结构的膜对数增大到一定数目以后,继续增大膜对数将不再拓展吸收带宽。
第三种方法是对第二种方法的改进,也就是将金属-介质多层膜微结构做成具有渐变宽度的微结构,比如锯齿形、金字塔形、台阶形、或圆锥形的金属-介质多层膜微结构,利用渐变宽度金属-介质微结构激发的慢光波导模式,拓展光吸收增强的带宽。然而,尽管这类微结构可以进一步拓展光吸收带宽,但是由于需要的膜对数多,微结构的深度大,尤其是其渐变的微结构宽度,显著增大了实际制备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的超材料吸波器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采用复合微结构实现超宽带光吸收增强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超宽带光吸收的复合微结构,所述结构包括级联的周期性纳米柱阵列,所述纳米柱由金属圆柱和金属-介质多层膜圆柱级联而成。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级联的纳米柱阵列的底部设有金属基底,所述级联的纳米柱阵列的底部设有金属基底,所述复合微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金属圆柱、金属-介质多层膜圆柱、金属基底;所述金属圆柱的直径小于金属-介质多层膜圆柱的直径。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圆柱和金属-介质多层膜圆柱之间还设置有介质缓冲层。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介质多层膜圆柱由交替的金属和电介质堆叠形成。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微结构为亚波长结构,即级联结构的周期小于入射光波长。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圆柱、金属-介质多层膜圆柱、金属基底中的金属材料为Ti,所述金属-介质多层膜圆柱、介质缓冲层中的介质材料为SiO2,所述金属圆柱的高度和直径分别为h和D1,介质缓冲层的厚度和直径为tb和D2,金属-介质多层膜圆柱中Ti和SiO2的厚度分别为tm和td,金属-介质多层膜圆柱的直径为D2,Ti/SiO2多层膜圆柱的膜对数为N,P是级联的纳米柱阵列沿x和y方向的周期,基底为200nm厚的Ti薄膜,其结构参数为:P=300nm,N=5,h=140nm,tb=30nm,tm=10nm,td=33nm,D1=140nm,D2=276nm,SiO2的折射率为1.47,Ti的折射率随着波长变化,Ti的折率的实部和虚部来自Palik数据库。
本发明的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复合微结构实现超宽带光吸收增强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复合微结构用于超宽带光吸收,通过金属圆柱激发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短波长的光波,通过金属-介质多层膜圆柱之间的空腔产生的等离子体腔共振吸收长波长的光波,通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和等离子体腔共振的杂化模式吸收中间波长的光波,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实现超宽带光吸收增强。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复合微结构以TM或TE偏振光入射,且吸收光谱对入射角从0-60°变化不敏感。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TM或TE偏振光垂直入射条件下,在波长范围为380-2650nm的范围内,即在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的光吸收率高于90%,相对吸收带宽BW=2(λUL)/(λUL)=149.8%,λU和λL是吸收率高于90%的波长范围的上限和下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复合微结构为一种高吸收效率的超宽带吸波器。通过将微结构设为级联的周期性纳米柱阵列,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为金属圆柱、金属-介质多层膜圆柱、金属基底。通过改变金属圆柱和多层膜圆柱的尺寸,在短波处的电场主要集中在金属圆柱周围,在长波处光场能量主要集中在相邻多层膜圆柱之间的空腔中,中间波长的光场能量同时集中在金属圆柱周围和多层膜圆柱周围,通过金属圆柱激发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短波长的光波,通过金属-介质多层膜圆柱之间的空腔产生的等离子体腔共振吸收长波长的光波,通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和等离子体腔共振的杂化模式吸收中间波长的光波,在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均可实现超宽带吸收增强。此外,当入射角度从0-60°变化时,所设计的吸波器依然具有优良的宽带光吸收性能。在波长范围为380-2650nm的范围内,即在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的光吸收率高于90%。因此,本发明在隐身材料、太阳能电池、光调制器、光电探测器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复合微结构示意图。其中,(a)周期性结构;(b)元胞结构。
图2为实施例1中在TM偏振光正入射情况下不同结构的吸收谱图。其中,实线表示整个结构光吸收谱图,虚线表示只有多层膜圆柱和基底的结构的吸收谱图。
图3为实施例2中三个吸收峰的峰值波长处的电场强度分布和能流分布图。其中,色度条代表归一化电场强度的幅值,箭头表示能流方向,为波印廷(Poynting)矢量方向;(a)对应波长524nm;(b)对应波长1001nm;(c)对应波长1952nm。
图4实施例3中Ti圆柱的结构参数变化对吸收光谱的影响。其中,(a)吸收光谱随Ti圆柱的高度变化曲线;(b)吸收光谱随Ti圆柱的直径变化曲线。
图5实施例4中多层膜圆柱的参数变化对吸收光谱的影响。其中,(a)多层膜圆柱的直径变化对吸收光谱的影响;(b)改变金属-介质多层膜圆柱的膜对数对吸收光谱的影响。
图6实施例5中光源的入射角变化对吸收光谱的影响。其中,(a)TM偏振光入射;(b)TE偏振光入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采用复合微结构设计的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超宽带吸波器
11.采用复合微结构设计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超宽带吸波器,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选用的金属和介质材料分别为钛(Ti)和二氧化硅(SiO2),由于该结构是周期性结构,对于一个元胞,它由一个Ti圆柱和Ti/SiO2多层膜圆柱级联而成,所述Ti圆柱的直径小于Ti/SiO2多层膜圆柱的直径,Ti圆柱和多层膜圆柱之间为SiO2介质缓冲层。Ti圆柱的高度和直径分别为h和D1,缓冲层的厚度和直径为tb和D2,多层膜圆柱中Ti和SiO2的厚度分别为tm和td,多层膜圆柱的直径为D2,Ti/SiO2多层膜圆柱的膜对数为N。P是级联的纳米柱阵列沿x和y方向的周期,基底为200nm厚的Ti薄膜。图1中,E为入射光的电场,k为波矢,k的方向为入射波的方向,大小为2π/波长。
该结构单元从上至下依次为Ti圆柱、SiO2缓冲层、Ti/SiO2多层膜圆柱、Ti基底。在该结构中,短波处的电场主要局域在Ti圆柱周围,长波处的电场主要集中在Ti/SiO2多层膜圆柱相邻的空腔中,中间波长的电场同时集中在Ti圆柱周围和多层膜圆柱相邻的空腔中,进而可以在极宽的光谱范围内实现光吸收增强。
此外,由于SiO2缓冲层位于Ti圆柱与Ti/SiO2多层膜圆柱之间,它可以有效调控Ti纳米柱阵列与Ti/SiO2多层膜圆柱之间的电磁耦合,通过选择恰当的SiO2缓冲层厚度tb,TM或TE偏振的入射光在正入射时该吸波器可以实现超宽带吸收。选取的设计波段为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380-3000nm),结构参数为:P=300nm,N=5,h=140nm,tb=30nm,tm=10nm,td=33nm,D1=140nm,D2=276nm,SiO2折射率为1.47,Ti的折射率随着波长变化,其折率的实部和虚部来自Palik数据库。在上述参数条件下,采用有限时域差分方法计算在TM(电场沿x方向)偏振光垂直入射的情况下不同结构对应的吸收光谱,得到图2。从图2可以看出,对于整个结构,在波长为380-2650nm的范围内的吸收率高于90%,相对吸收带宽BW=149.8%,平均吸收率为98.2%,吸波器的超宽带光吸收性能优越。而对于只有Ti/SiO2多层膜圆柱和基底的结构,在波长为380-2650nm的范围内的吸收率低于90%,其宽带吸收性能失效。
实施例2:复合微结构的电场局域现象和能流分布
基于实施例1的计算结果,为了更好地了解结构的超宽带强光吸收机理,研究了三个共振吸收峰处的电场和能流分布,结构的其它参数与实施例1相同,对应波长分别为524nm、1001nm、1952nm,如图3所示。
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短波长处(524nm),电场主要局域在Ti圆柱四周并产生显著的增强,表现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模式,并且入射光场沿着Ti圆柱的表面环流,从而引起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增强。在的长波长处(1952nm),电场主要局域在多层膜圆柱之间的空腔中并显著增强,表现出等离子体腔共振模式,入射光场沿-Z方向在的腔中流动,并被多层膜圆柱和基底所吸收。在中间波长处(1001nm),电场在Ti圆柱四周和腔中均有显著增强,光场能量均在Ti圆柱周围和的空腔中流动,表现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和等离子体腔共振的杂化模式。
实施例3:Ti圆柱尺寸变化对宽带吸收特性的影响
基于实施例1的复合微结构超宽带吸波器,在实施例1的参数条件下,针对正入射情形,采用有限时域差分方法计算Ti圆柱高度h和Ti圆柱高度直径D1发生改变时的吸波器的吸收光谱,得到图4。
如图4(a)所示,当没有Ti圆柱(h=0)时,该结构的宽带高吸收性能差。Ti圆柱的引入可以在宽波段范围内提高光的吸收效率,但是随着Ti圆柱高度的增加,吸收性能趋于饱和。当Ti圆柱的高度超过140nm时,光吸收率降低。因此,当Ti圆柱的高度为140nm时,该结构具有优异的宽带高吸收性能。如图4(b)所示,随着Ti圆柱直径的增加,整个结构吸收效率会提高,但是Ti圆柱直径大于140nm会使吸收性能降低。当Ti圆柱的直径增加到等于多层膜圆柱的直径时,该结构的宽带吸收性能将被破坏。通过选择直径为140nm的Ti圆柱,可以获得优异的宽带高吸收性能。
实施例4:Ti/SiO2多层膜圆柱参数变化对结构吸收特性的影响
基于实施例1的复合微结构超宽带吸波器,在实施例1的参数条件下,针对正入射情形,采用有限时域差分方法计算多层膜圆柱直径D2和金属-介质对的数量N发生改变时的吸波器的吸收光谱,得到图5。
图5(a)清楚地表明,结构的吸收性能对D2的变化敏感。随着D2从204nm增加到276nm,吸收效率在长波长处增加。由于长波长的吸收是由等离子体腔共振引起的,所以随着D2的增加,空腔变窄,从而导致电磁场的局部性增强。然而,当D2增加到300nm时,空腔消失,此时由于不能激发等离子体腔共振,导致长波处的光吸收效率显著下降。图5(b)可以看出,膜对数N的增加对长波处的光吸收影响很大,而对短波长的光吸收影响很小,这是因为短波长的光吸收主要由顶层Ti圆柱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造成。此外,当膜对数很小(N=1)时,由于多层膜圆柱之间的空腔还没有形成,无法激发等离子体腔共振,所以长波长的光吸收效率极低;但是当膜对数较大(N=10)时,由于周期性多层膜圆柱的高反射效应,导致整体光吸收效率下降。因此,N的最佳值为5。
实施例5:复合微结构的吸收光谱对光源的入射角变化不敏感
基于实施例1的复合微结构超宽带吸波器,其结构参数与实施例1相同,分别在TM偏振光和TE偏振光入射的情况下,改变光源的入射角度,采用有限时域差分方法计算光源的入射角变化时复合微结构的吸收光谱,得到图6。
从图6可见,当入射角增大到60°时,在TM偏振光和TE偏振光入射的情况下,在宽波段范围内的光吸收效率均高于80%;图6(b)对应TE偏振光入射,计算发现,即便入射角增大至60°,在0.38-2.65μm宽波段范围内的平均光吸收率为90%,呈现出优越的角度不敏感吸收特性。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实现超宽带光吸收的复合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级联的周期性纳米柱阵列,所述纳米柱由金属圆柱和金属-介质多层膜圆柱级联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级联的纳米柱阵列的底部设有金属基底,所述复合微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金属圆柱、金属-介质多层膜圆柱、金属基底;所述金属圆柱的直径小于金属-介质多层膜圆柱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圆柱和金属-介质多层膜圆柱之间还设置有介质缓冲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介质多层膜圆柱由交替的金属和电介质堆叠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结构为亚波长结构,即级联结构的周期小于入射光波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圆柱、金属-介质多层膜圆柱、金属基底中的金属材料为Ti,所述金属-介质多层膜圆柱、介质缓冲层中的介质材料为SiO2,所述金属圆柱的高度和直径分别为h和D1,介质缓冲层的厚度和直径为tb和D2,金属-介质多层膜圆柱中Ti和SiO2的厚度分别为tm和td,金属-介质多层膜圆柱的直径为D2,Ti/SiO2多层膜圆柱的膜对数为N,P是级联的纳米柱阵列沿x和y方向的周期,基底为200nm厚的Ti薄膜,复合微结构的结构参数为:P=300nm,N=5,h=140nm,tb=30nm,tm=10nm,td=33nm,D1=140nm,D2=276nm,SiO2的折射率为1.47,Ti的折射率随着波长变化,Ti的折率的实部和虚部来自Palik数据库。
7.一种采用复合微结构实现超宽带光吸收增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结构为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结构,所述方法包括:将复合微结构用于超宽带光吸收,以TM或TE偏振光入射,在光源入射时,通过金属圆柱激发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短波长的光波,通过金属-介质多层膜圆柱之间的空腔产生的等离子体腔共振吸收长波长的光波,通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和等离子体腔共振的杂化模式吸收中间波长的光波,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实现超宽带光吸收增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结构在380-2650nm波段光吸收效率高于9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微结构以TM或TE偏振光入射,且吸收光谱对入射角从0-60°变化不敏感。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结构相对吸收带宽BW=2(λUL)/(λUL)=149.8%,λU和λL是吸收率高于90%的波长范围的上限和下限。
CN202010163264.4A 2020-03-10 2020-03-10 一种采用复合微结构实现超宽带光吸收增强的方法 Active CN1113380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63264.4A CN111338011B (zh) 2020-03-10 2020-03-10 一种采用复合微结构实现超宽带光吸收增强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63264.4A CN111338011B (zh) 2020-03-10 2020-03-10 一种采用复合微结构实现超宽带光吸收增强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38011A true CN111338011A (zh) 2020-06-26
CN111338011B CN111338011B (zh) 2021-05-28

Family

ID=71186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63264.4A Active CN111338011B (zh) 2020-03-10 2020-03-10 一种采用复合微结构实现超宽带光吸收增强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38011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9135A (zh) * 2020-09-15 2020-12-18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近场零极模态的亚波长热辐射波导器件构造方法及系统
CN112255715A (zh) * 2020-10-23 2021-01-22 江南大学 一种基于超薄金属薄膜实现宽带光吸收增强的方法及吸波装置
CN112255716A (zh) * 2020-11-24 2021-01-22 江南大学 基于结构对称性破缺的高效光吸收装置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558200A (zh) * 2020-12-04 2021-03-26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超材料吸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3009606A (zh) * 2021-02-04 2021-06-22 江西师范大学 一种五层纳米材料超宽带完美吸收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36377A (zh) * 2022-07-25 2022-09-09 赛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探测器、阵列及终端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09402A (zh) * 2012-06-29 2012-10-03 上海中科高等研究院 基于图形化金属衬底的薄膜太阳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03018925A (zh) * 2012-12-13 2013-04-03 大连理工大学 基于拓扑和石墨烯材料的具有可调谐圆二向色性的人工电磁超材料
CN205608219U (zh) * 2016-04-26 2016-09-28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电磁波单向透射器件
US20180224574A1 (en) * 2017-02-03 2018-08-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a-optical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90051770A1 (en) * 2015-06-19 2019-02-14 National Technology & Engineering Solutions Of Sandia, Llc Active optical device enabled by dielectric metamaterials
CN110007381A (zh) * 2019-01-22 2019-07-12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可见光宽波段吸收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10196464A (zh) * 2019-07-01 2019-09-03 江南大学 一种实现超宽带光吸收的方法以及一种复合微结构
US20190296682A1 (en) * 2018-01-10 2019-09-26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 Silicon based mid-ir super absorber using hyperbolic metamaterial
CN110320579A (zh) * 2019-06-14 2019-10-11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锥状双曲超材料光子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46853A (zh) * 2019-07-18 2019-10-18 江西师范大学 一种可见-近红外波段的可调谐双频完美吸收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09402A (zh) * 2012-06-29 2012-10-03 上海中科高等研究院 基于图形化金属衬底的薄膜太阳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03018925A (zh) * 2012-12-13 2013-04-03 大连理工大学 基于拓扑和石墨烯材料的具有可调谐圆二向色性的人工电磁超材料
US20190051770A1 (en) * 2015-06-19 2019-02-14 National Technology & Engineering Solutions Of Sandia, Llc Active optical device enabled by dielectric metamaterials
CN205608219U (zh) * 2016-04-26 2016-09-28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电磁波单向透射器件
US20180224574A1 (en) * 2017-02-03 2018-08-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a-optical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90296682A1 (en) * 2018-01-10 2019-09-26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 Silicon based mid-ir super absorber using hyperbolic metamaterial
CN110007381A (zh) * 2019-01-22 2019-07-12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可见光宽波段吸收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10320579A (zh) * 2019-06-14 2019-10-11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锥状双曲超材料光子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96464A (zh) * 2019-07-01 2019-09-03 江南大学 一种实现超宽带光吸收的方法以及一种复合微结构
CN110346853A (zh) * 2019-07-18 2019-10-18 江西师范大学 一种可见-近红外波段的可调谐双频完美吸收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IANGYU ZHOU ETC.: "Resonant modal analysis and dual-mode tailoring in high refractive index contrast two-dimensional nanorod arrays", 《OPTIK -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LIGHT AND ELECTRON OPTICS》 *
XUN WANG ETC.: "Cascaded Nanorod Arrays for Ultrabroadband, Omnidirectional and Polarization-Insensitive Absorption", 《APPLIED SCIENCES》 *
高琳锋 等: "表面等离激元电磁波吸收体研究进展", 《半导体光电》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9135A (zh) * 2020-09-15 2020-12-18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近场零极模态的亚波长热辐射波导器件构造方法及系统
CN112255715A (zh) * 2020-10-23 2021-01-22 江南大学 一种基于超薄金属薄膜实现宽带光吸收增强的方法及吸波装置
CN112255715B (zh) * 2020-10-23 2021-12-03 江南大学 一种基于超薄金属薄膜实现宽带光吸收增强的方法及吸波装置
CN112255716A (zh) * 2020-11-24 2021-01-22 江南大学 基于结构对称性破缺的高效光吸收装置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558200A (zh) * 2020-12-04 2021-03-26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超材料吸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3009606A (zh) * 2021-02-04 2021-06-22 江西师范大学 一种五层纳米材料超宽带完美吸收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36377A (zh) * 2022-07-25 2022-09-09 赛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探测器、阵列及终端
CN115036377B (zh) * 2022-07-25 2024-02-09 赛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探测器、阵列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38011B (zh) 2021-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38011B (zh) 一种采用复合微结构实现超宽带光吸收增强的方法
Banerjee Enhanced refractometric optical sensing by using one-dimensional ternary photonic crystals
CN111273384B (zh) 一种紫外-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超宽带吸收器
CN110687622B (zh) 一种偏振可调光谱双重差异性响应的完美光学吸波器及其制备方法
Wu et al. Numerical study of a wide-angle polarization-independent ultra-broadband efficient selective metamaterial absorber for near-ideal solar thermal energy conversion
Zhu Electromagnetic metamaterial absorbers: From narrowband to broadband
Liu et al. Ultra-broadband infrared absorbers using iron thin layers
CN110854546A (zh) 一种石墨烯可调的双频带超材料吸收器
Zou et al. Broadband mid-infrared perfect absorber using fractal Gosper curve
CN104777532A (zh) 基于级联光栅结构的超窄带te偏振光谱选择性吸收器
Shafique et al. Highly efficient Vanadium Nitride based metasurface absorber/emitter for solar-thermophotovoltaic system
Zhang et al. Analysis of a bidirectional metamaterial perfect absorber with band-switchability for multifunctional optical applications
Wu Polarization-independent broadband absorber based on pyramidal metal-dielectric grating structure
Sekhi et al. Ultra-broadband, wide-angle, and polarization-insensitive metamaterial perfect absorber for solar energy harvesting
CN109932766A (zh) 一种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吸波器
CN112161954A (zh) 一种基于面外格点共振的等离激元折射率传感器
Zhou et al. Cross-shaped titanium resonators based metasurface for ultra-broadband solar absorption
Wu et al. Near-ideal solar absorber with ultra-broadband from UV to MIR
CN109324361B (zh) 一种超宽波段近完美吸收器及其制造方法
Wan et al. Ultrathin polarization-insensitive, broadband visible absorber based rectangular metagratings
Meng et al. Near perfect and polarization insensitive broadband absorber based on Al2O3-Ti-Al2O3 triple layer structure
Bai et al. Narrow-dual-band perfect absorption plasmonic sensor in metamaterials based on the coupling of two resonators
CN100489597C (zh) 一维金属介质光子晶体及其设计方法与应用
CN113161763A (zh) 基于石墨烯的全介质太赫兹可调谐吸波器
CN108957613B (zh) 一种可调中心波长超材料窄带滤色片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