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27049A - 一种分层分级的需求侧响应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层分级的需求侧响应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27049A
CN111327049A CN202010129752.3A CN202010129752A CN111327049A CN 111327049 A CN111327049 A CN 111327049A CN 202010129752 A CN202010129752 A CN 202010129752A CN 111327049 A CN111327049 A CN 1113270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ponse
demand
park
us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2975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27049B (zh
Inventor
陈晓
刘兴艳
黎华龙
施顺腾
刘运兵
狄龙
冯泳
田滔
齐文斌
平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2975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270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27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270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270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270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5Needs-based 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 or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6Controlling of the sharing of output between th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70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energy generation se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层分级的需求侧响应方法,从上到下分为三级:一级区域层主要实现需求侧响应总体调度,二级园区层主要实现源荷协同响应和三级用户层主要实现用户自动优化响应,每级都可以智能决策,又能够响应上级调度下级,通过这种分散自治、优化协调的区域‑园区‑用户分层分级的需求响应机制,解决了响应机制复杂难以精确调控的问题,并提升了用户效益和用能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分层分级的需求侧响应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需求侧响应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区域-园区-用户的分层分级的需求侧响应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能源改革的推进,国家供给侧能源结构和需求侧用能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风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得到大力发展,电能消耗在终端用能结构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这种根本性的变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新能源的不可控对电网的运行产生了安全问题,用能需求的增加加剧了电力供需平衡的矛盾。需求侧响应利用用能侧资源的灵活可控性,能够有效解决供需资源优化,提高能源系统的可靠性,对电力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针对需求侧响应问题,国内外学者已经做了很多研究,包括针对工业用户、商业用户和居民用户等不同类型负荷参与需求侧响应的研究;针对需求侧响应对电网运行的影响研究;针对需求侧响应消纳分布式能源的研究等内容。但是以上研究都是电网直接与终端用户进行互动,存在需求侧负荷数量众多,响应机制复杂,调控精度较低,难以精确预测问题,缺少从区域-园区-用户三级层面考虑的需求侧响应协同机制的研究,因此本发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园区-用户的分层分级的需求侧响应方法。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响应机制复杂难以精确调控的问题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分层分级的需求侧响应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层分级的需求侧响应方法,包括:
区域层接收省级电网或省级需求侧响应平台下发的需求侧响应计划;
对园区综合运行效益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需求侧响应容量分配;
园区层接收上层区域层下发的响应配额;
建立以园区的综合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利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确定园区内用户的需求响应目标,并下发;
用户层安装有自动需求响应系统;
园区层根据用户层的实际响应情况,对用户进行奖惩评定;
区域层根据园区层的实际想要情况,对园区进行奖惩评定;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分层分级的需求侧响应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区域层需求响应总调度接收省级电网或省级需求侧响应平台下发的需求侧响应计划。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分层分级的需求侧响应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对对园区综合运行效益进行评估时,区域层综合考虑园区的负荷参与度、新能源利用率和运行成本,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需求侧响应容量分配,确定每个园区的需求侧响应容量配额,并下发。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分层分级的需求侧响应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对园区综合运行效益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需求侧响应容量分配,包括如下步骤:
区域层在接收到需求侧响应计划后,要求下层园区层上报各园区在需求侧响应时段内的需求侧响应容量计划曲线;
区域层在接收到园区层上报的需求侧响应容量计划曲线后,建立园区需求侧响应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包括负荷参与度指标、新能源利用率指标和综合运行成本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园区需求侧响应综合效果进行评估,并对园区参与需求侧响应容量分配的优先级进行划分;
根据给出的园区参与需求侧响应容量分配的优先级,对园区进行排序,依次将园区优先级排序为1、2、3…n;
根据园区优先级依次分配响应配额,假设需求侧响应计划总目标为Pta,各园区的计划容量和分配容量为Ppi和Pri,则按照园区优先级顺序依次判断各园区的计划容量是否满足计划总目标,即判断是否Ppi≥Pta,如果是则Pri=Pta,如果否,则Pri=Ppi,则剩下的计划目标为Pra=Pta-Pri。如果存在多个园区优先级相同,并且剩余的计划目标小于优先级相同的园区的总计划容量,则采用容量裕度法分配计划目标,即:
Figure RE-RE-GDA0002493521270000031
(m为优先级相同的园区的个数)。按照园区优先级,继续计算下个园区的分配容量,直到所有园区被分配或者响应计划目标被满足;
基于上述步骤,将各园区的分配容量下发给园区层。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分层分级的需求侧响应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园区层利用社区内分布式能源、分布式储能和终端用户资源,建立以园区的综合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利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确定园区内用户的需求响应目标,并下发。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分层分级的需求侧响应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用户层安装有自动需求响应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用户层自动需求响应系统对用户设备进行类型配置:可以削峰填谷的设备设置为01、可柔性调节的设备设置为02、可直控开断的设备设置为03和不可控的设备设置为04;
考虑不影响具有生产性质的用户的日常生产量,优先对可削峰填谷设备从新安排日用电计划,将计划响应时段内的设备安排到低谷时段运行,并计算计划响应时段内可削减容量P01
如果可削峰填谷设备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响应目标,则继续对可柔性调节设备和可直控开断设备进行响应安排。考虑减少设备启停次数及寿命,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优先对可柔性调节设备进行响应安排,同时考虑用户的舒适度,并通过参数序列化优先方法安排可柔性调节设备的运行曲线,并计算计划响应时段内可削减容量P02
如果所述一上步骤都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响应目标,则最后对可直控开断的设备进行响应安排,可直控开断设备根据对用户的影响程度排序,影响程度低的优先安排,影响程度高的滞后安排;
用户层自动需求响应系统形成最终用户设备响应方案,并将信息发送给用户,由用户选择最终执行方式:系统自动执行或用户手动执行;
用户层将用户的实际响应情况长传至园区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层分级的需求侧响应方法,通过这种分散自治、优化协调的区域-园区-用户分层分级的需求响应机制,解决了响应机制复杂难以精确调控的问题,并提升了用户效益和用能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分层分级的需求侧响应方法流程简图;
图2为本发明分层分级的需求侧响应分层分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层分级的需求侧响应方法,步骤1:区域需求侧响应总体调度层与省级电网或省级需求侧响应平台进行通信,接收省级电网或省级需求侧响应平台下发的需求侧响应计划,需求侧响应计划包括需求侧响应时段、需求侧响应目标、需求侧响应补贴、需求侧响应规则,需求侧响应规则包括参与需求侧响应的用户在响应时段内的最大响应次数、最小响应次数、单次最大响应时间和单次最小响应时间,需求侧响应补贴是电网对所有参与需求侧响应的社区的激励补偿电价。
步骤2:区域层需求响应总调度接收下层园区层上送的响应时段内各社区需求侧响应计划曲线,采用基于能源利用效率的需求侧响应容量分配方法确定各园区的需求响应配额,并下发,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区域需求侧响应总体调度层在接收到需求侧响应计划后,要求二级园区层上报各园区在需求侧响应时段内的需求侧响应容量计划曲线。
步骤202:区域层在接收到园区层上报的需求侧响应容量计划曲线后,建立园区需求侧响应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包括负荷参与度指标、新能源利用率指标和综合运行成本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园区需求侧响应综合效果进行评估,并对园区参与需求侧响应容量分配的优先级进行划分,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1:建立园区需求侧响应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包括负荷参与度指标、新能源利用率指标和综合运行成本指标。
所述需求侧响应效益评估指标包括:
负荷参与度指标:
假设区域层计划响应时段为T0~T1,其中T0和T1都为小时的倍数,以10 分钟为一个时间间隔,将总计划响应时段划分为N=(T1-T0)/10个时段。
Figure RE-RE-GDA0002493521270000051
式中,
Figure RE-RE-GDA0002493521270000052
为第i个园区第t个时段响应后的负荷,
Figure RE-RE-GDA0002493521270000053
为第i个园区第t个时段响应前的负荷,
Figure RE-RE-GDA0002493521270000054
为第i个园区不参与需求侧响应时的总负荷,该指标值越大,园区的负荷参与程度越高。
新能源利用率指标:用于表征园区内分布式能源的就地消纳程度,公式如下:
Figure RE-RE-GDA0002493521270000055
式中,
Figure RE-RE-GDA0002493521270000056
为第i个园区在t时段内新能源总发电量,
Figure RE-RE-GDA0002493521270000057
为第i个园区在 t时段内总用电量,该指标值越大,则表明园区内新能源利用率越高。
园区运行成本指标:用于表征园区综合能源经济性,公式如下:
Figure RE-RE-GDA0002493521270000058
式中,
Figure RE-RE-GDA0002493521270000059
分别为第i个园区在需求响应时段内能源消耗成本、系统运维成本、机组启停成本、给予用户的需求响应补贴及从电能交易成本,该指标越小,表明园区运行成本越低。
步骤2022:筛选需求响应相似日,从历史数据库中筛选与本次计划响应日相似的历史需求响应数据,根据步骤2021中建立的3个评估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园区需求响应综合效益进行评估,综合评分越高则表示园区的需求响应效益越好。
步骤2023:按照园区需求响应效益综合评分的大小对园区进行优先级划分,需求响应综合效益评估越好的园区优先级越高,优先级高的园区优先参与需求响应容量分配。
步骤203:根据步骤202给出的园区参与需求侧响应容量分配的优先级,对园区进行排序,依次将园区优先级排序为1、2、3…n。
步骤204:根据园区优先级依次分配响应配额,假设需求侧响应计划总目标为Pta,各园区的计划容量和分配容量为Ppi和Pri,则按照园区优先级顺序依次判断各园区的计划容量是否满足计划总目标,即判断是否Ppi≥Pta,如果是则Pri= Pta,如果否,则Pri=Ppi,则剩下的计划目标为Pra=Pta-Pri。如果存在多个园区优先级相同,并且剩余的计划目标小于优先级相同的园区的总计划容量,则采用容量裕度法分配计划目标,即
Figure RE-RE-GDA0002493521270000061
按照园区优先级,继续计算下个园区的分配容量,直到所有园区被分配或者响应计划目标被满足。
步骤205:基于步骤204,将各园区的分配容量下发给园区层。
步骤3:园区层接收上级区域层下发的响应配额。
步骤4:园区层利用园区内分布式能源、分布式储能和终端用户资源,建立以激励补偿电价和分时电价为基础,考虑负荷优先级并以园区的综合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利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确定园区内用户的需求响应目标曲线,并下发,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建立园区运行成本最小数学模型,公式如下:
Figure RE-RE-GDA0002493521270000062
Figure RE-RE-GDA0002493521270000063
Figure RE-RE-GDA0002493521270000064
式中,
Figure RE-RE-GDA0002493521270000065
为园区内所有分布式能源和分布式储能总运行成本,m为园区内分布式能源和分布式储能总个数,k为园区内用户数量,
Figure RE-RE-GDA0002493521270000066
为园区内用户参与需求响应后总补偿电费,CDj(t)为园区内参与需求侧响应的负荷j 的激励补偿,PDj0t为用户j不参与需求侧响应时的用电需求,PDjt为用户j 参与需求侧响应后用电需求,DDj(t)为用户j的需求侧响应激励电价,DDej(t)为用户j的分时电价。
步骤402:采用遗传算法计算园区内各用户在响应时段内的目标容量曲线,并下发到用户层。
步骤5:用户层安装有自动需求响应系统,该系统可以自动获取或者手录用户设备基本信息、运行数据和配置信息,该系统接收到园区层下发的目标容量曲线后,自动制定需求响应策略并执行,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用户层自动需求响应系统对用户设备进行类型配置:可以削峰填谷的设备设置为01、可柔性调节的设备设置为02、可直控开断的设备设置为03 和不可控的设备设置为04。
步骤502:考虑不影响具有生产性质的用户的日常生产量,优先对可削峰填谷设备从新安排日用电计划,将计划响应时段内的设备安排到低谷时段运行,并计算计划响应时段内可削减容量P01
步骤503:如果可削峰填谷设备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响应目标,则继续对可柔性调节设备和可直控开断设备进行响应安排。考虑减少设备启停次数及寿命,在步骤502的基础上优先对可柔性调节设备进行响应安排,同时考虑用户的舒适度,并通过参数序列化优先方法安排可柔性调节设备的运行曲线,并计算计划响应时段内可削减容量P02
步骤504:如果所述步骤502和步骤503都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响应目标,则最后对可直控开断的设备进行响应安排,可直控开断设备根据对用户的影响程度排序,影响程度低的优先安排,影响程度高的滞后安排。
步骤505:用户层自动需求响应系统形成最终用户设备响应方案,并将信息发送给用户,由用户选择最终执行方式:系统自动执行或用户手动执行。
步骤506:用户层将用户的实际响应情况长传至园区层。
步骤6:园区层根据用户层的实际响应情况,对用户进行奖惩评定。
步骤7:区域层根据园区层的实际响应情况,对园区进行奖惩评定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6)

1.一种分层分级的需求侧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区域层接收省级电网或省级需求侧响应平台下发的需求侧响应计划;
对园区综合运行效益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需求侧响应容量分配;
园区层接收上层区域层下发的响应配额;
建立以园区的综合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利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确定园区内用户的需求响应目标,并下发;
用户层安装有自动需求响应系统;
园区层根据用户层的实际响应情况,对用户进行奖惩评定;
区域层根据园区层的实际想要情况,对园区进行奖惩评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层分级的需求侧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层需求响应总调度接收省级电网或省级需求侧响应平台下发的需求侧响应计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层分级的需求侧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对园区综合运行效益进行评估时,区域层综合考虑园区的负荷参与度、新能源利用率和运行成本,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需求侧响应容量分配,确定每个园区的需求侧响应容量配额,并下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分层分级的需求侧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园区综合运行效益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需求侧响应容量分配,包括如下步骤:
区域层在接收到需求侧响应计划后,要求下层园区层上报各园区在需求侧响应时段内的需求侧响应容量计划曲线;
区域层在接收到园区层上报的需求侧响应容量计划曲线后,建立园区需求侧响应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包括负荷参与度指标、新能源利用率指标和综合运行成本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园区需求侧响应综合效果进行评估,并对园区参与需求侧响应容量分配的优先级进行划分;
根据给出的园区参与需求侧响应容量分配的优先级,对园区进行排序,依次将园区优先级排序为1、2、3…n;
根据园区优先级依次分配响应配额,假设需求侧响应计划总目标为Pta,各园区的计划容量和分配容量为Ppi和Pri,则按照园区优先级顺序依次判断各园区的计划容量是否满足计划总目标,即判断是否Ppi≥Pta,如果是则Pri=Pta,如果否,则Pri=Ppi,则剩下的计划目标为Pra=Pta-Pri。如果存在多个园区优先级相同,并且剩余的计划目标小于优先级相同的园区的总计划容量,则采用容量裕度法分配计划目标,即:
Figure FDA0002395471170000021
(m为优先级相同的园区的个数)。按照园区优先级,继续计算下个园区的分配容量,直到所有园区被分配或者响应计划目标被满足;
基于上述步骤,将各园区的分配容量下发给园区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层分级的需求侧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园区层利用社区内分布式能源、分布式储能和终端用户资源,建立以园区的综合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利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确定园区内用户的需求响应目标,并下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层分级的需求侧响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层安装有自动需求响应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用户层自动需求响应系统对用户设备进行类型配置:可以削峰填谷的设备设置为01、可柔性调节的设备设置为02、可直控开断的设备设置为03和不可控的设备设置为04;
考虑不影响具有生产性质的用户的日常生产量,优先对可削峰填谷设备从新安排日用电计划,将计划响应时段内的设备安排到低谷时段运行,并计算计划响应时段内可削减容量P01
如果可削峰填谷设备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响应目标,则继续对可柔性调节设备和可直控开断设备进行响应安排。考虑减少设备启停次数及寿命,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优先对可柔性调节设备进行响应安排,同时考虑用户的舒适度,并通过参数序列化优先方法安排可柔性调节设备的运行曲线,并计算计划响应时段内可削减容量P02
如果所述一上步骤都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响应目标,则最后对可直控开断的设备进行响应安排,可直控开断设备根据对用户的影响程度排序,影响程度低的优先安排,影响程度高的滞后安排;
用户层自动需求响应系统形成最终用户设备响应方案,并将信息发送给用户,由用户选择最终执行方式:系统自动执行或用户手动执行;
用户层将用户的实际响应情况长传至园区层。
CN202010129752.3A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分层分级的需求侧响应方法 Active CN1113270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9752.3A CN111327049B (zh)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分层分级的需求侧响应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29752.3A CN111327049B (zh)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分层分级的需求侧响应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27049A true CN111327049A (zh) 2020-06-23
CN111327049B CN111327049B (zh) 2021-11-26

Family

ID=71171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29752.3A Active CN111327049B (zh) 2020-02-28 2020-02-28 一种分层分级的需求侧响应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27049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9389A (zh) * 2013-12-26 2014-03-26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智能用电需求响应计划综合评价方法
CN105846426A (zh) * 2016-05-13 2016-08-10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一种基于需求侧响应的微网运行优化方法
CN106505560A (zh) * 2016-11-28 2017-03-15 无锡智合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响应优先级的多策略协调的电网优化运行方法
CN107292515A (zh) * 2017-06-21 2017-10-24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需求侧调度容量上报策略博弈的电网多代理系统调度方法
CN107612017A (zh) * 2017-08-09 2018-01-19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需求响应和分布式储能的风电并网智能调控系统
CN108233398A (zh) * 2017-12-14 2018-06-29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集中式与分布式联合应用的分层储能系统与控制方法
CN108227489A (zh) * 2017-12-26 2018-06-29 东南大学 一种负荷参与需求响应的双层控制方法
CN110165713A (zh) * 2019-04-30 2019-08-23 南京谷峰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网调峰需求的多能互补园区需求响应方法
CN110634033A (zh) * 2019-09-26 2019-12-31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配售电园区价值评估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9389A (zh) * 2013-12-26 2014-03-26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智能用电需求响应计划综合评价方法
CN105846426A (zh) * 2016-05-13 2016-08-10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一种基于需求侧响应的微网运行优化方法
CN106505560A (zh) * 2016-11-28 2017-03-15 无锡智合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响应优先级的多策略协调的电网优化运行方法
CN107292515A (zh) * 2017-06-21 2017-10-24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需求侧调度容量上报策略博弈的电网多代理系统调度方法
CN107612017A (zh) * 2017-08-09 2018-01-19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需求响应和分布式储能的风电并网智能调控系统
CN108233398A (zh) * 2017-12-14 2018-06-29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集中式与分布式联合应用的分层储能系统与控制方法
CN108227489A (zh) * 2017-12-26 2018-06-29 东南大学 一种负荷参与需求响应的双层控制方法
CN110165713A (zh) * 2019-04-30 2019-08-23 南京谷峰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网调峰需求的多能互补园区需求响应方法
CN110634033A (zh) * 2019-09-26 2019-12-31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配售电园区价值评估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AVINDRAN P等: "IEEE Flexible demand response in smart grid based 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 《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EEN COMPUTING COMMUNIC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CGCCEE)》 *
施泉生等: "《电力需求侧管理》", 31 March 2018,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郭创新等: "面向区域能源互联网的"源-网-荷"协同规划综述", 《电网技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27049B (zh) 2021-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62051B (zh) 基于聚合商的电动汽车参与受端电网低谷调峰需求响应调控方法
Huang et al. A multi-timescale and bilevel coordination approach for matching uncertain wind supply with EV charging demand
CN110112767B (zh) 广域多形态需求侧负荷参与系统调峰的荷源优化控制方法
CN103296682B (zh) 一种多时空尺度渐进趋优的负荷调度模式设计方法
CN112308334A (zh) 一种基于主从合作博弈的多虚拟电厂联合优化调度方法
CN108429265B (zh) 一种需求响应调控方法及装置
CN113258581B (zh) 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的源荷协调电压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952847B (zh) 考虑用电需求弹性的多区域主动配电系统调峰优化方法
CN105703355A (zh) 一种多样性负荷分级自律协同需求响应方法
CN110350512A (zh) 一种智能园区新能源发电站调度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3746089A (zh) 面向多用户的多时间尺度电力套餐与家庭能量优化方法
Sykiotis et al. Solar power driven EV charging optimization with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CN114612001A (zh) 集群电动汽车参与电网削峰的调控指令分解方法和系统
CN111327049B (zh) 一种分层分级的需求侧响应方法
Geng et al. Electric vehicles as flexible loads: Algorithms to optimize aggregate behavior
Liu et al. Optimal design of a score-based incentive mechanism for promoting demand response participations of residential users
CN116228461A (zh) 一种基于p2p交易的多虚拟电厂随机优化调度方法
CN106655175B (zh) 一种居民用户用电智能调度优化方法
Alyami et al. Novel flexibility indices of controllable loads in relation to EV and rooftop PV
CN115293495A (zh) 一种基于动态参与因子的调度指令分解方法和能源控制器
CN111144657B (zh) 协同售用双方的多家庭能源优化方法
CN113283709A (zh) 一种面向农村电网的分层分布式负荷协同调度方法
CN112650162A (zh) 一种智慧能源柔性负荷分层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及系统
Spínola et al. Scheduling and aggregation of distributed generators and consumers participating in demand response programs
Zhou et al. Optimal dispatching strategy for residential demand response considering load particip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