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25814A - 一种仿真笔迹拟合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仿真笔迹拟合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25814A
CN111325814A CN202010104953.8A CN202010104953A CN111325814A CN 111325814 A CN111325814 A CN 111325814A CN 202010104953 A CN202010104953 A CN 202010104953A CN 111325814 A CN111325814 A CN 1113258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writing
line width
fitting
curve
poi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0495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双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Westone Information Industry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Westone Information Industr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Westone Information Industry Inc filed Critical Chengdu Westone Information Industry Inc
Priority to CN20201010495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258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25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258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20Drawing from basic elements, e.g. lines or circles
    • G06T11/203Drawing of straight lines or curv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40Filling a planar surface by adding surface attributes, e.g. colour or tex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公开了一种仿真笔迹拟合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为了获得与纸上笔迹更为相似的仿真笔迹,需要对笔迹点进行处理,得到笔迹线更为光滑,且有笔锋的仿真笔迹。为了提高笔迹线的光滑度,在本方法中采用曲线拟合算法,对笔迹点进行曲线拟合,得到相较于直接直线连接多个笔迹点更为光滑的笔迹曲线。为了呈现出笔锋效果,在方法中,基于每一个笔迹点的压力值拟合出笔迹曲线中每相邻两点之间的线宽,获得若干个线宽梯形,然后再基于各个线宽梯形连接出的关键点特征,确定出连接填充类型,最后进行连接填充即可获得具有笔锋且线条光滑的仿真笔迹。由于该仿真笔迹与纸上笔迹更为相似,因而可提升用户书写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仿真笔迹拟合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仿真笔迹拟合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移动办公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移动办公系统,手写输入技术也让原始的笔纸有了替代品。伴随着移动书写技术市场的打开,更多的人开始重视书写体验,希望电子笔迹更符合实际纸上笔迹。但是,相关技术还无法使得电子笔迹与实际纸上笔迹近似,还无法满足用户的书写需求。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拟合出仿真笔迹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仿真笔迹拟合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以拟合出与实际纸上笔迹更为相似的电子笔迹,可提高用户书写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仿真笔迹拟合方法,包括:
获取电子笔的笔迹点,以及各个所述笔迹点对应的压力值;
利用曲线拟合算法对所述笔迹点进行曲线拟合,获得笔迹曲线;
利用所述压力值拟合所述笔迹曲线中每相邻两点之间的线宽,以获得线宽梯形;
获取所述线宽梯形连接处的关键点特征,并利用所述关键点特征确定所述线宽梯形之间的连接填充类型;
对所述笔迹曲线上所述线宽梯形按照对应的所述连接填充类型进行连接填充,获得仿真笔迹。
可选地,获取所述线宽梯形连接处的关键点特征,并利用所述关键点特征确定所述线宽梯形的连接填充类型,包括:
若所述关键点为起点,则获取所述关键点与在所述笔迹曲线中所述关键点的下一点之间的第一位置关系,并利用所述第一位置关系确定起点半圆方向;
若所述关键点为终点,则获取所述关键点与在所述笔迹曲线中所述关键点的上一点之间的第二位置关系,并利用所述第二位置关系确定终点半圆方向;
若所述关键点为中间点,则获取相邻两个所述线宽梯形对应点连线的夹角角度,并利用所述夹角角度确定相邻两个所述线宽梯形之间的连接填充方式。
可选地,利用所述夹角角度确定相邻两个所述线宽梯形之间的连接填充方式,包括:
当所述夹角角度不等于180度时,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线宽梯形的未重合一侧的近端点。
可选地,所述利用曲线拟合算法对所述笔迹点进行曲线拟合,获得笔迹曲线,包括:
利用所述曲线拟合算法依次对相邻两个所述笔迹点进行曲线拟合,获得相邻两个所述笔迹点之间的曲线的步长,以及各个拟合点;
利用所述步长和所述拟合点拟合相邻两个所述笔迹点之间的拟合曲线;
依次连接各个所述拟合曲线,获得所述笔迹曲线。
可选地,利用所述压力值拟合所述笔迹曲线中每相邻两点之间的线宽,获得线宽梯形,包括:
按照压力与线宽对应关系,确定各个所述笔迹点处对应的线宽值;
计算两个相邻笔迹点之间的线宽差值,利用所述线宽差值确定出各个所述拟合点的线宽值;
根据所述线宽值,确定出所述笔迹曲线上没相邻两点之间的线宽,获得每两个相邻点之间的线宽梯形。
可选地,计算两个相邻笔迹点之间的线宽差值,利用所述线宽差值确定出各个所述拟合点的线宽值,包括:
以所述线宽差值与两个所述相邻笔迹点之间的拟合点数目,确定拟合渐变线宽值;
利用所述拟合渐变线宽值计算出各个所述拟合点分别对应的线宽值。
可选地,利用所述压力值拟合所述笔迹曲线中每相邻两点之间的线宽,以获得线宽梯形,包括:
以所述笔迹曲线中每相邻两点的直连线作为线宽梯形的轴对称线,以所述线宽为底,绘制所述线宽梯形。
一种仿真笔迹拟合装置,包括:
笔迹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子笔的笔迹点,以及各个所述笔迹点对应的压力值;
笔迹曲线拟合模块,用于利用曲线拟合算法对所述笔迹点进行曲线拟合,以获得笔迹曲线;
线宽梯形绘制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压力值拟合所述笔迹曲线中每相邻两点之间的线宽,获得线宽梯形;
连接填充类型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线宽梯形连接处的关键点特征,并利用所述关键点特征确定所述线宽梯形之间的连接填充类型;
仿真笔迹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笔迹曲线上所述线宽梯形按照对应的所述连接填充类型进行连接填充,获得仿真笔迹。
一种仿真笔迹拟合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仿真笔迹拟合方法的步骤。
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仿真笔迹拟合方法的步骤。
应用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获取电子笔的笔迹点,以及各个笔迹点对应的压力值;利用曲线拟合算法对笔迹点进行曲线拟合,获得笔迹曲线;利用压力值拟合笔迹曲线中每相邻两点之间的线宽,以获得线宽梯形;获取线宽梯形连接处的关键点特征,并利用关键点特征确定线宽梯形之间的连接填充类型;对笔迹曲线上线宽梯形按照对应的连接填充类型进行连接填充,获得仿真笔迹。
为了获得与纸上笔迹更为相似的仿真笔迹,需要对笔迹点进行处理,得到笔迹线更为光滑,且有笔锋的仿真笔迹。为了提高笔迹线的光滑度,在本方法中采用曲线拟合算法,对笔迹点进行曲线拟合,得到相较于直接直线连接多个笔迹点更为光滑的笔迹曲线。为了呈现出笔锋效果,在方法中,基于每一个笔迹点的压力值拟合出笔迹曲线中每相邻两点之间的线宽,获得若干个线宽梯形,然后再基于各个线宽梯形连接出的关键点特征,确定出连接填充类型,最后进行连接填充即可获得具有笔锋且线条光滑的仿真笔迹。由于该仿真笔迹与纸上笔迹更为相似,因而可提升用户书写体验。
相应地,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与上述仿真笔迹拟合方法相对应的仿真笔迹拟合装置、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仿真笔迹拟合方法的实施流程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笔迹曲线拟合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线宽梯形绘制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笔迹起点和笔迹终点的填充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中间点笔迹连接填充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另一种中间点笔迹连接填充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连接填充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仿真笔迹拟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仿真笔迹拟合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仿真笔迹拟合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01中,获取电子笔的笔迹点,以及各个笔迹点对应的压力值。
其中,笔迹点以及各个笔迹点对应的压力值,可由电子笔进行采集并输出,也可通过对电子笔所书写的电子屏的触摸事件进行监听获得。笔迹点可具体采用坐标表示,如pn(xn,yn)。
为便于描述,本文中采用p1,p2,p3…pn表示笔迹点,采用f1,f2,f3…fn表示各个笔迹点对应的压力值。
在步骤S102中,利用曲线拟合算法对笔迹点进行曲线拟合,获得笔迹曲线。
其中,曲线拟合算法可为诸如贝塞尔曲线拟合算法等常见的曲线拟合算法。使用曲线拟合算法对笔迹点进行曲线拟合,得到笔迹点之间的拟合点坐标,笔迹点和拟合点共同构建笔迹曲线。
具体的,请参考图2,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笔迹曲线拟合示意图。其中黑色实心点为笔迹点,通过拟合每两个相邻笔迹点之间曲线,最终获得笔迹曲线。
在步骤S103中,利用压力值拟合笔迹曲线中每相邻两点之间的线宽,以获得线宽梯形。
在本实施例中,可预先设置压力值与线宽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可设置一个线宽计算函数w=kf,其中,w表示线宽,K为对应关系常数,f为压力值。当然,也可预先设置一个压力值与线宽的对应查找表,通过查找方式确定出笔迹曲线中每个点的线宽。
每个点的线宽确定之后,便可利用笔迹曲线中每相邻两点之间的线宽,构建线宽梯形。其中,线宽梯形的数量与笔迹点数量相关,若一条笔迹的笔迹点为n个,则该笔迹对应的线宽梯形的数量为n-1。
其中,线宽梯形的绘制,可具体为以笔迹曲线中每相邻两点的直连线作为线宽梯形的轴对称线,以线宽为底,绘制线宽梯形。举例说明,请参考图3,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线宽梯形绘制示意图。其中,p2和p3为笔迹曲线上相邻的两个点,w2为p2对应的线宽,w3为p3对应的线宽。以p2和p3的连线作为梯形的对称线,w2和w3分别为底,最后连接腰线,即可获得线宽梯形。
在步骤S104中,获取线宽梯形连接处的关键点特征,并利用关键点特征确定线宽梯形之间的连接填充类型。
获得若干个线宽梯形之后,为了使得笔迹更加光滑,可根据线宽梯形连接出的关键点特征,确定出线宽梯形的连接填充类型。
其中,关键点即线宽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中心点,也就是笔迹曲线上的所有的点。由于纸上笔迹在笔迹的起点、终点、笔迹转折点以及中间连接点处,各个点位对应的线宽均不同,视觉上呈现为笔锋。因此,关键点特征可具体包括该点位于笔迹曲线中的位置,如属于起点、中间点、终点,该点处相邻两个线宽梯形的位置叠合关系,如相邻,相交。
基于,关键点特征与连接填充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可确定出每个关键点处对线宽梯形的连接填充类型。
在步骤S105中,对笔迹曲线上线宽梯形按照对应的连接填充类型进行连接填充,获得仿真笔迹。
按照步骤S104确定出的连接填充类型,对笔迹曲线上各个线宽梯形进行连接填充,如此便可获得仿真笔迹。
应用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获取电子笔的笔迹点,以及各个笔迹点对应的压力值;利用曲线拟合算法对笔迹点进行曲线拟合,获得笔迹曲线;利用压力值拟合笔迹曲线中每相邻两点之间的线宽,以获得线宽梯形;获取线宽梯形连接处的关键点特征,并利用关键点特征确定线宽梯形之间的连接填充类型;对笔迹曲线上线宽梯形按照对应的连接填充类型进行连接填充,获得仿真笔迹。
为了获得与纸上笔迹更为相似的仿真笔迹,需要对笔迹点进行处理,得到笔迹线更为光滑,且有笔锋的仿真笔迹。为了提高笔迹线的光滑度,在本方法中采用曲线拟合算法,对笔迹点进行曲线拟合,得到相较于直接直线连接多个笔迹点更为光滑的笔迹曲线。为了呈现出笔锋效果,在方法中,基于每一个笔迹点的压力值拟合出笔迹曲线中每相邻两点之间的线宽,获得若干个线宽梯形,然后再基于各个线宽梯形连接出的关键点特征,确定出连接填充类型,最后进行连接填充即可获得具有笔锋且线条光滑的仿真笔迹。由于该仿真笔迹与纸上笔迹更为相似,因而可提升用户书写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相应的改进方案。在优选/改进实施例中涉及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步骤或相应步骤之间可相互参考,相应的有益效果也可相互参照,在本文的优选/改进实施例中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使得仿真笔迹更加圆滑流畅。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步骤S104中,获取线宽梯形连接处的关键点特征,并利用关键点特征确定线宽梯形的连接填充类型,可具体包括:
情况一、若关键点为起点,则获取关键点与在笔迹曲线中关键点的下一点之间的第一位置关系,并利用第一位置关系确定起点半圆方向;
情况二、若关键点为终点,则获取关键点与在笔迹曲线中关键点的上一点之间的第二位置关系,并利用第二位置关系确定终点半圆方向;
情况三、若关键点为中间点,则获取相邻两个线宽梯形对应点连线的夹角角度,并利用夹角角度确定相邻两个线宽梯形之间的连接填充方式。
为便于描述,下面将上述三种情况结合起来进行详细说明。
当关键点特征为位置特征时,位置特征可具体包括起点、若关键点为起点,即关键点的位置特征,包括起点、中间点和终点。
请参考图4,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笔迹起点和笔迹终点的填充示意图,其中,p1为起点,pn为终点,w1为起点线宽,wn为终点线宽。对于起点连接填充,采用半圆模拟纸上笔迹的起点笔迹,首先基于起点以及描迹曲线上下一点的位置关系,确定出半圆方向,以起点的线宽作为半圆直径,即将半圆的直径与以描迹曲线上第一个线宽梯形相拼接。
类似地,对于终点连接填充,同样采用半圆模拟纸上笔迹的终点笔迹,首先基于终点以及描迹曲线上上一点的位置关系,确定出半圆方向,以终点的线宽作为半圆直径,即将半圆的直径与以描迹曲线上最后一个线宽梯形相拼接。
可对于中间点,考虑到笔迹有直线笔迹和非直线笔迹,当为直接笔迹时,相邻两个线宽梯形之间应当直接吻合无缝隙,而当笔迹为非直线笔迹时,相邻线宽梯形之间会出现单侧重合而另一侧出现连接缝隙,为了使得笔迹更加光滑,此时可对连接缝隙进行填充。可利用夹角角度确定相邻两个线宽梯形之间的连接填充方式。具体的,当夹角角度不等于180度时,连接相邻两个线宽梯形的未重合一侧的近端点。举例说明,请参考图5和图6,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中间点笔迹连接填充示意图;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另一种中间点笔迹连接填充示意图。当夹角角度等同于180度时,相邻两个线宽梯形处于相邻状态,无需进行衔接(如图5);而当夹角角度不等于180度时(如图6),相邻两个线宽梯形存在一侧重合,而另一侧分离,此时,将未重合一侧的近端点(即图示端点A和端点B)进行连接。
实施例三: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曲线拟合效果,可对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笔迹曲线获取方式进行优化。即,上述步骤S102中,利用曲线拟合算法对笔迹点进行曲线拟合,获得笔迹曲线,可具体包括:
步骤一、利用曲线拟合算法依次对相邻两个笔迹点进行曲线拟合,获得相邻两个笔迹点之间的曲线的步长,以及各个拟合点;
步骤二、利用步长和拟合点拟合相邻两个笔迹点之间的拟合曲线;
步骤三、依次连接各个拟合曲线,获得笔迹曲线。
为便于描述,下面将上述三个步骤结合起来进行举例说明。
针对相邻笔迹点a1和a2,首先利用曲线拟合算法,确定出a和a2附近的几个点,如a3和a4。
然后,利用a1,a2,a3和a4计算出a1与a2之间的曲线的步长,再根据步长计算出a1和a2之间的所有的拟合点,如b1,b2和b3,即b1,b2和b3即为a1与a2之间的曲线上的点。对全部相邻的笔迹点均进行曲线拟合得到拟合点之后,便可依次连接各个拟合曲线,得到笔迹曲线。
实施例四:
在本实施例中,相应于上述实施例三对笔迹曲线的优化改进,线宽梯形的确定过程也可随之进行优化改进。即,线宽梯形的确定过程,可具体包括:
步骤一、按照压力与线宽对应关系,确定各个笔迹点处对应的线宽值;
步骤二、计算两个相邻笔迹点之间的线宽差值,利用线宽差值确定出各个拟合点的线宽值;
步骤三、根据线宽值,确定出笔迹曲线上没相邻两点之间的线宽,获得每两个相邻点之间的线宽梯形。
其中,步骤二可具体包括:
步骤1、以线宽差值与两个相邻笔迹点之间的拟合点数目,确定拟合渐变线宽值;
步骤2、利用拟合渐变线宽值计算出各个拟合点分别对应的线宽值。
举例说明,针对相邻笔迹点a1和a2,获取a1和a2两点分别对应的压力值f1和f2,通过查询线宽表或计算函数,确定出a1的线宽为w1,a2的线宽为w2,即w1为a1至a2的拟合曲线的起点线宽,w2为a1至a2的拟合曲线的终点线宽。以w1与w2的差再除以a1与a2之间的拟合点个数,得到拟合曲线上各个曲线点的线宽的差值,再计算出该拟合曲线上所有点a1,b1,…bn,a2对应的线宽。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仿真笔迹拟合方法,下面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为例,对仿真笔迹拟合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通过监听屏幕的触摸事件,将电子笔输出的笔迹点保存为p1,p2,p3...pn,并且将所有笔迹点对应的压力所计算出的笔宽保存为w1,w2,w3,w4...wn。
利用p1,p2,p3,p4...pn,根据曲线拟合算法计算出pn-1与pn这段曲线的步长step,再根据wn-1与wn的差值除以步长得到这段曲线上每个点之间的宽度差delta。
从0开始到step结束循环画梯形,每次利用当前点与上一个点的连线l1,以及当前的笔宽(w1+delta*循环数),计算出上下底被l1垂直平分并且过这两个点,上下底的宽度为对应点笔宽的梯形。
请参考图7,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连接填充示意图。根据关键点的特征,来判断梯形连接处的处理:
如果为起点,则根据下一个点判断出笔迹方向,来决定起点半圆的方向。
如果为中间点,则根据这两个梯形对应的点连线l1,l2所成的角度进行分类处理。具体的可分2种情况考虑,当角度是180度时,不需要做任何处理,两个梯形的腰已是连接状态;当非180度时,则根据特征点其他角度的信息判断出外端点与内端点,将外端点对应的腰相连,内端点对应的腰相连。
如果为终点,则根据上一个点判断出笔迹方向,来决定终点半圆的方向。
最后对封闭的梯形以及连接处图形、半圆等做填充处理,即为所成的原笔迹效果。
实施例五:
相应于上面的方法实施例,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仿真笔迹拟合装置,下文描述的仿真笔迹拟合装置与上文描述的仿真笔迹拟合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参见图8所示,该装置包括以下模块:
笔迹信息获取模块101,用于获取电子笔的笔迹点,以及各个笔迹点对应的压力值;
笔迹曲线拟合模块102,用于利用曲线拟合算法对笔迹点进行曲线拟合,以获得笔迹曲线;
线宽梯形绘制模块103,用于利用压力值拟合笔迹曲线中每相邻两点之间的线宽,获得线宽梯形;
连接填充类型确定模块104,用于获取线宽梯形连接处的关键点特征,并利用关键点特征确定线宽梯形之间的连接填充类型;
仿真笔迹获取模块105,用于对笔迹曲线上线宽梯形按照对应的连接填充类型进行连接填充,获得仿真笔迹。
应用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获取电子笔的笔迹点,以及各个笔迹点对应的压力值;利用曲线拟合算法对笔迹点进行曲线拟合,获得笔迹曲线;利用压力值拟合笔迹曲线中每相邻两点之间的线宽,以获得线宽梯形;获取线宽梯形连接处的关键点特征,并利用关键点特征确定线宽梯形之间的连接填充类型;对笔迹曲线上线宽梯形按照对应的连接填充类型进行连接填充,获得仿真笔迹。
为了获得与纸上笔迹更为相似的仿真笔迹,需要对笔迹点进行处理,得到笔迹线更为光滑,且有笔锋的仿真笔迹。为了提高笔迹线的光滑度,在本装置中采用曲线拟合算法,对笔迹点进行曲线拟合,得到相较于直接直线连接多个笔迹点更为光滑的笔迹曲线。为了呈现出笔锋效果,在装置中,基于每一个笔迹点的压力值拟合出笔迹曲线中每相邻两点之间的线宽,获得若干个线宽梯形,然后再基于各个线宽梯形连接出的关键点特征,确定出连接填充类型,最后进行连接填充即可获得具有笔锋且线条光滑的仿真笔迹。由于该仿真笔迹与纸上笔迹更为相似,因而可提升用户书写体验。
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填充类型确定模块104,具体用于若关键点为起点,则获取关键点与在笔迹曲线中关键点的下一点之间的第一位置关系,并利用第一位置关系确定起点半圆方向;若关键点为终点,则获取关键点与在笔迹曲线中关键点的上一点之间的第二位置关系,并利用第二位置关系确定终点半圆方向;若关键点为中间点,则获取相邻两个线宽梯形对应点连线的夹角角度,并利用夹角角度确定相邻两个线宽梯形之间的连接填充方式。
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填充类型确定模块104,具体用于当夹角角度不等于180度时,连接相邻两个线宽梯形的未重合一侧的近端点。
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笔迹曲线拟合模块102,具体用于利用曲线拟合算法依次对相邻两个笔迹点进行曲线拟合,获得相邻两个笔迹点之间的曲线的步长,以及各个拟合点;利用步长和拟合点拟合相邻两个笔迹点之间的拟合曲线;依次连接各个拟合曲线,获得笔迹曲线。
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线宽梯形绘制模块103,具体用于按照压力与线宽对应关系,确定各个笔迹点处对应的线宽值;计算两个相邻笔迹点之间的线宽差值,利用线宽差值确定出各个拟合点的线宽值;根据线宽值,确定出笔迹曲线上没相邻两点之间的线宽,获得每两个相邻点之间的线宽梯形。
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线宽梯形绘制模块103,具体用于以线宽差值与两个相邻笔迹点之间的拟合点数目,确定拟合渐变线宽值;利用拟合渐变线宽值计算出各个拟合点分别对应的线宽值。
在本公开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线宽梯形绘制模块103,具体用于以笔迹曲线中每相邻两点的直连线作为线宽梯形的轴对称线,以线宽为底,绘制线宽梯形。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实施例六:
相应于上面的方法实施例,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仿真笔迹拟合设备,下文描述的一种仿真笔迹拟合设备(下文简称为电子设备)与上文描述的一种仿真笔迹拟合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700的框图。如图9所示,该电子设备700可以包括:处理器701,存储器702。该电子设备700还可以包括多媒体组件703,输入/输出(I/O)接口704,以及通信组件705中的一者或多者。
其中,处理器701用于控制该电子设备700的整体操作,以完成上述的仿真笔迹拟合XX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存储器702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该电子设备700的操作,这些数据例如可以包括用于在该电子设备7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以及应用程序相关的数据,例如联系人数据、收发的消息、图片、音频、视频等等。该存储器702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多媒体组件703可以包括屏幕和音频组件。其中屏幕例如可以是触摸屏,音频组件用于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可以包括一个麦克风,麦克风用于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702或通过通信组件705发送。音频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I/O接口704为处理器701和其他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其他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鼠标,按钮等。这些按钮可以是虚拟按钮或者实体按钮。通信组件705用于该电子设备700与其他设备之间进行有线或无线通信。无线通信,例如Wi-Fi,蓝牙,近场通信(Near FieldCommunication,简称NFC),2G、3G或4G,或它们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因此相应的该通信组件705可以包括:Wi-Fi模块,蓝牙模块,NFC模块。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电子设备7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简称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简称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的仿真笔迹拟合X方法。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程序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仿真笔迹拟合X方法的步骤。例如,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上述包括程序指令的存储器702,上述程序指令可由电子设备700的处理器701执行以完成上述的仿真笔迹拟合X方法。
实施例七:
相应于上面的方法实施例,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下文描述的一种可读存储介质与上文描述的一种仿真笔迹拟合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仿真笔迹拟合方法的步骤。
该可读存储介质具体可以为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可读存储介质。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仿真笔迹拟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电子笔的笔迹点,以及各个所述笔迹点对应的压力值;
利用曲线拟合算法对所述笔迹点进行曲线拟合,获得笔迹曲线;
利用所述压力值拟合所述笔迹曲线中每相邻两点之间的线宽,以获得线宽梯形;
获取所述线宽梯形连接处的关键点特征,并利用所述关键点特征确定所述线宽梯形之间的连接填充类型;
对所述笔迹曲线上所述线宽梯形按照对应的所述连接填充类型进行连接填充,获得仿真笔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真笔迹拟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线宽梯形连接处的关键点特征,并利用所述关键点特征确定所述线宽梯形的连接填充类型,包括:
若所述关键点为起点,则获取所述关键点与在所述笔迹曲线中所述关键点的下一点之间的第一位置关系,并利用所述第一位置关系确定起点半圆方向;
若所述关键点为终点,则获取所述关键点与在所述笔迹曲线中所述关键点的上一点之间的第二位置关系,并利用所述第二位置关系确定终点半圆方向;
若所述关键点为中间点,则获取相邻两个所述线宽梯形对应点连线的夹角角度,并利用所述夹角角度确定相邻两个所述线宽梯形之间的连接填充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真笔迹拟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夹角角度确定相邻两个所述线宽梯形之间的连接填充方式,包括:
当所述夹角角度不等于180度时,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线宽梯形的未重合一侧的近端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真笔迹拟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曲线拟合算法对所述笔迹点进行曲线拟合,获得笔迹曲线,包括:
利用所述曲线拟合算法依次对相邻两个所述笔迹点进行曲线拟合,获得相邻两个所述笔迹点之间的曲线的步长,以及各个拟合点;
利用所述步长和所述拟合点拟合相邻两个所述笔迹点之间的拟合曲线;
依次连接各个所述拟合曲线,获得所述笔迹曲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仿真笔迹拟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压力值拟合所述笔迹曲线中每相邻两点之间的线宽,获得线宽梯形,包括:
按照压力与线宽对应关系,确定各个所述笔迹点处对应的线宽值;
计算两个相邻笔迹点之间的线宽差值,利用所述线宽差值确定出各个所述拟合点的线宽值;
根据所述线宽值,确定出所述笔迹曲线上没相邻两点之间的线宽,获得每两个相邻点之间的线宽梯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仿真笔迹拟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两个相邻笔迹点之间的线宽差值,利用所述线宽差值确定出各个所述拟合点的线宽值,包括:
以所述线宽差值与两个所述相邻笔迹点之间的拟合点数目,确定拟合渐变线宽值;
利用所述拟合渐变线宽值计算出各个所述拟合点分别对应的线宽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真笔迹拟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压力值拟合所述笔迹曲线中每相邻两点之间的线宽,以获得线宽梯形,包括:
以所述笔迹曲线中每相邻两点的直连线作为线宽梯形的轴对称线,以所述线宽为底,绘制所述线宽梯形。
8.一种仿真笔迹拟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笔迹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子笔的笔迹点,以及各个所述笔迹点对应的压力值;
笔迹曲线拟合模块,用于利用曲线拟合算法对所述笔迹点进行曲线拟合,以获得笔迹曲线;
线宽梯形绘制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压力值拟合所述笔迹曲线中每相邻两点之间的线宽,获得线宽梯形;
连接填充类型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线宽梯形连接处的关键点特征,并利用所述关键点特征确定所述线宽梯形之间的连接填充类型;
仿真笔迹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笔迹曲线上所述线宽梯形按照对应的所述连接填充类型进行连接填充,获得仿真笔迹。
9.一种仿真笔迹拟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仿真笔迹拟合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仿真笔迹拟合方法的步骤。
CN202010104953.8A 2020-02-20 2020-02-20 一种仿真笔迹拟合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13258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4953.8A CN111325814A (zh) 2020-02-20 2020-02-20 一种仿真笔迹拟合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04953.8A CN111325814A (zh) 2020-02-20 2020-02-20 一种仿真笔迹拟合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25814A true CN111325814A (zh) 2020-06-23

Family

ID=71172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04953.8A Pending CN111325814A (zh) 2020-02-20 2020-02-20 一种仿真笔迹拟合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2581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5102A (zh) * 2021-03-02 2021-06-04 北京文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书写笔锋的实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58299A (zh) * 2021-08-23 2021-11-16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轨迹的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WO2023016430A1 (zh) * 2021-08-09 2023-02-16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书写效果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1803A (zh) * 2011-01-20 2011-06-01 周佳 一种手写原笔迹的笔锋实现方法
CN102455953A (zh) * 2011-09-30 2012-05-16 北京壹人壹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与还原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999930A (zh) * 2011-09-15 2013-03-27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笔迹线条描绘方法及装置
CN103607282A (zh) * 2013-11-22 2014-02-26 成都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融合认证方法
US20150029164A1 (en) * 2013-07-26 2015-01-29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Attachable accessory and method for computer recording of writing
CN104345948A (zh) * 2013-07-31 2015-02-11 北京壹人壹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写原笔迹的实现方法、实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225260A (zh) * 2015-09-25 2016-01-06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 一种手写原笔迹实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1803A (zh) * 2011-01-20 2011-06-01 周佳 一种手写原笔迹的笔锋实现方法
CN102999930A (zh) * 2011-09-15 2013-03-27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笔迹线条描绘方法及装置
CN102455953A (zh) * 2011-09-30 2012-05-16 北京壹人壹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与还原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50029164A1 (en) * 2013-07-26 2015-01-29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Attachable accessory and method for computer recording of writing
CN104345948A (zh) * 2013-07-31 2015-02-11 北京壹人壹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写原笔迹的实现方法、实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3607282A (zh) * 2013-11-22 2014-02-26 成都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融合认证方法
CN105225260A (zh) * 2015-09-25 2016-01-06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 一种手写原笔迹实现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5102A (zh) * 2021-03-02 2021-06-04 北京文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书写笔锋的实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016430A1 (zh) * 2021-08-09 2023-02-16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书写效果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58299A (zh) * 2021-08-23 2021-11-16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轨迹的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25814A (zh) 一种仿真笔迹拟合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KR102249780B1 (ko) 차트상의 데이터 포인트 연산 기법
EP2645223A2 (en) Touch-bas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information
WO2017063443A1 (zh) 一种消息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5183311A (zh) 一种文件夹的合并方法及装置
CN107509051A (zh) 远程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955334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832350A (zh) 一种web数据双向绑定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695265A (zh) 一种设备模型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4169861A (zh) 合并联系人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077296A (zh) 用户终端设备和用于控制用户终端设备的方法
CN104021004A (zh) 一种对图标单元进行操作的方法及系统
CN103729139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183362A (zh) 一种输入方法及终端
CN109840201B (zh) Ui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305373B (zh) 投票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88308A (zh) 一种教学显示方法、装置、教学一体机及存储介质
CN108282534A (zh) 信息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355920A (zh) 会议纪要生成方法及会议终端
CN106126038B (zh) 一种处理方法、处理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020694A (zh) 电子设备、选区动态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2070221B (zh) 运算方法、装置及相关产品
CN111966734A (zh) 结合rpa和ai的电子表格的数据处理方法与电子设备
CN105100826A (zh) 图片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183313A (zh) 一种用户终端控制方法及用户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