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6570A - 并行调度器架构 - Google Patents

并行调度器架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16570A
CN111316570A CN201780096299.7A CN201780096299A CN111316570A CN 111316570 A CN111316570 A CN 111316570A CN 201780096299 A CN201780096299 A CN 201780096299A CN 111316570 A CN111316570 A CN 1113165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beams
cell
scheduling
cel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629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16570B (zh
Inventor
M·森
H·克罗伊纳
S·卡尔亚纳森达拉姆
A·赫尔佐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Oyj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Oyj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Oyj filed Critical Nokia Oyj
Publication of CN1113165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65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165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65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根据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接入节点中执行针对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子小区的小区的时间调度和频率调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针对被包括在两个或更多个子小区中的至少两个子小区中的每个子小区,接入节点从由接入节点的天线阵列产生的波束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有效波束的集合。接入节点针对小区共同地执行时间调度。最后,接入节点针对至少两个子小区中的每个子小区,分开且并行地执行频率调度,以用于使用一个或多个有效波束的对应集合进行传输。

Description

并行调度器架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
背景技术
以下背景技术的描述可以包括在本发明之前相关技术领域不知道但由本发明提供的洞察、发现、理解或公开,或与公开一起的关联。下面可以具体指出本发明的一些此类贡献,而本发明的其他此类贡献将从其上下文显而易见。
网络设备的数目正在迅速增加,并且未来的蜂窝通信系统需要具备处置庞大数目的连接终端设备的容量。用于提供所需容量的一种解决方案是使用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技术。在MU-MIMO中,由于使用多个发射和接收天线,而该多个发射和接收天线支持利用多路径传播,所以无线电链路的容量被增加。
虽然MU-MIMO的使用支持通过多路径传播的在相同时频资源上的多个用户的协同调度(co-schedule),而这导致容量的增加,但是作为结果,对这种系统中的调度要求可能非常高。因此,需要一种解决方案来提供更高效的调度以能够以其最大是程度来利用MU-MIMO。
发明内容
根据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接入节点中执行针对小区的时间调度和频率调度的方法,该小区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子小区,该方法包括:针对被包括在两个或更多个子小区中的至少两个子小区中的每个子小区,从由接入节点的天线阵列产生的波束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有效波束的集合,针对小区共同地执行时间调度,以及针对至少两个子小区中的每个子小区分开且并行地执行频率调度,以用于使用一个或多个有效波束的对应集合进行传输。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限定。
根据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存储器,该存储器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其中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使该装置执行上述方法。
根据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方法的部件。
根据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具有被存储在其上的指令,当该指令由计算设备执行时,使计算设备执行上述方法。
根据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该该程序由计算机执行时,该指令使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
在附图和下文的描述中更详细地阐述了实现方式的一个或多个示例。其他特征将从说明书和附图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来描述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图示了通信系统的一个示例;
图2图示了由接入节点可产生的波束的示例;
图3图示了示例性接入节点的高级架构;
图4至图6图示了过程的示例;
图7至图10示出了在波束选择的不同阶段中被核准要被调度的波束和终端设备的示例;
图11和图12图示了过程的示例;以及
图13图示了示例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示例性的。尽管说明书可以在若干位置参考“一”、“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每个这种参考都是针对相同的(多个)实施例,也不一定意味着特征仅适用于单个实施例。不同实施例的单个特征也可以被组合以提供其他实施例。
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无线电系统中实现,诸如在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实现: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2G)、GSM EDGE无线电接入网(GERAN)、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RPS)、基于基本宽带码分多址(W-CDMA)的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3G)、高速分组接入(HSPA)、长期演进(LTE)、LTE-高级、基于IEEE 802.11规范的系统、基于IEEE 802.15规范的系统和/或第五代(5G)及以后的移动或蜂窝通信系统。
然而,实施例不限于作为示例给出的系统,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该解决方案应用于被提供有必要属性的其他通信系统。如上文所列出的,合适的通信系统的一个示例是5G系统。5G已经被设想为通过使用所谓的小小区概念,其包括与较小的本地区域接入节点协同工作的宏站点,以及还可能通过采用用于更好的覆盖和增强的数据速率的各种无线电技术,来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多天线传输技术,比LTE当前的网络部署更多的基站或节点。5G可能包括多于一种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每种技术针对某些用例和/或频谱进行优化。5G系统还可以结合蜂窝(3GPP)和非蜂窝(例如IEEE)技术。5G移动通信将具有更广泛的用例和相关应用,其包括视频流、增强现实、不同的数据共享方式和各种形式的机器类型应用,机器类型应用包括车辆安全、不同的传感器和实时控制。5G预计将具有多个无线电接口,多个无线电接口除了包括先前部署的6GHz以下频率外,还将包括更高的频率,亦即cmWave和mmWave频率,并且5G还能够与现有的传统无线电接入技术(诸如LTE)集成。至少在早期阶段,与LTE的集成可以被实现为系统,其中宏覆盖由LTE提供,并且5G无线电接口接入来自于聚合到LTE的小小区。换言之,5G计划为支持RAT间可操作性(诸如LTE-5G)和RI间可操作性(无线电接口间可操作性,诸如cmWave与mmWave之间的RI间可操作性)。在5G网络中被考虑使用的概念的一个概念是网络切片,其中可以在相同的基础设施内创建多个独立且专用的虚拟子网络(网络实例),以运行在时延、可靠性、吞吐量和移动性上具有不同要求的服务。
应当理解的是,未来的网络将最有可能利用网络功能虚拟化(NFV),NFV是一种网络架构概念,NFV提出将网络节点功能虚拟化为“构建块”或实体,“构建块”或实体可以在操作上连接或链接在一起以提供服务。除了标准的高容量服务器、交换机和存储设备之外,虚拟化网络功能(VNF)可以包括使用标准或通用类型服务器而不是经定制的硬件来运行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一个或多个虚拟机。还可以利用云计算或云数据存储。在无线电通信中,这可以意味着节点操作至少部分地在操作上耦合到远程无线电头(radio head)的服务器、主机或节点中执行。还可能的是,节点操作将被分布在多个服务器、节点或主机之间。还应理解的是,在核心网络操作和基站操作之间的劳动力分配可能不同于LTE的分配,或甚至是不存在的。可能要被使用的其他一些的技术进步是软件定义网络(SDN)、大数据和全IP,这可以改变网络被构建和管理的方式。
图1图示了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0的一个示例。系统100可以是无线通信系统,其至少包括接入节点101(等同地被称为基站),该接入节点101提供和管理相应的小区102。从另一角度来看,小区102可以定义接入节点101的覆盖区域或服务区域。接入节点101的小区102可以被划分到两个或更多个子小区111、112、113、114中。小区102可以具有与其他接入节点(在图1中未示出)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相邻小区103、104、105、106、107。接下来,针对接入节点101和对应的小区102来讨论本发明的实施例。
小区102可以是小小区(微小区、毫微微小区或微微小区)或宏小区。例如,接入节点101可以是如在LTE和LTE-A中的演进节点B(eNB)、如在5G中的下一代节点B(gNB)、基于IEEE 802.11的网络(Wi-Fi或无线局域网,WLAN)的接入点、如在UMTS中的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如在GSM/GERAN中的基站控制器(BSC)、接入点(AP),或能够控制无线通信并且管理在小区内的无线资源的任何其他装置。通常,无线通信是无线电通信。针对5G解决方案,如上文所述的,其实现方式可以类似于LTE-A。
小区102的子小区111、112、113、114可以在方位和/或俯仰角维度上构成以接入节点101作为原点的相接区域。此外,子小区的覆盖区域一起可以提供整个小区的覆盖。应当理解的是,在图1中图示的子小区仅仅是子小区如何定义的一个示例。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子小区的形状和数目可以不同。小区102可以基于接入节点102的能够产生多个波束的(多个)天线的属性,以及基于稍后将详细描述的、由终端设备120诱导到小区102的不同区域的“负载”,而被划分到子小区111、112、113、114种。
接入节点101可以直接地、或经由核心网络来向在小区102内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用户设备,UE)120提供对诸如因特网的其它网络的无线电接入。终端设备120可以指便携式计算设备(装备、装置),并且也可以指用户设备、用户终端或移动终端或机器类型通信(MTC)设备(也被称为机器对机器设备和对等设备)。这种计算设备(装置)包括在硬件或软件中利用或不利用订户识别模块(SIM)的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的设备:移动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手持机、膝上型计算机和/或触摸屏计算机,电子阅读设备、平板计算机、游戏控制器、笔记本计算机、多媒体设备、传感器、致动器、摄像机、汽车、可穿戴计算机、遥测器具和远程监控器具。
接入节点101以及终端设备120中的一些或所有终端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多输入多输出(MIMO)操作。MIMO是一种通信技术,其中多个天线在发射器和接收器中使用,以便利用多路径传播的优点。虽然常规地,无线电信道中的多路径分量(例如经由反射到达接收器的非视距信号分量)由于其对视距路径造成的干扰而被认为是负面现象,但是在MIMO技术中,多路径分量被利用以用于在相同的无线电信道上同时发送和接收多于一个数据信号(多于一个流),从而导致信道容量的增加,即,可达速率的上限的增加,信息在该通信信道上可以以该可达速率可靠地传输。这在信道状态信息(CSI)针对无线电信道是可用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多流波束成形或在发射器中的其他空间处理来实现,或者在CSI针对无线电信道是不可用的情况下则可以使用空间多路复用来实现。MIMO技术可以备选地被使用以通过分集代码来增强单个数据信号的信号分集。接入节点101和终端设备120中的一些或所有终端设备可以被特别地配置为使用多用户-MIMO(MU-MIMO),使得接入节点101能够使用MIMO同时与多个启用MIMO的终端设备120通信。
在MIMO发射器和MIMO接收器中使用的多个天线可以形成一维阵列(如果天线元件沿相同的线布置)或二维天线阵列(如果天线单元被布置在相同的平面上,但不沿相同的线布置)。在MIMO中,多束波束成形技术可以被使用以将不同的相移和/或放大/衰减应用到被馈送给发射器中的多个天线的信号、以及应用到由接收器中的多个天线接收的信号,从而创建不同的多波束发射和接收天线图案(辐射图案)。以这种方式,发射器可以仅向(多个)特定方向发射信号,并且接收器可以被配置为通过应用空间选择性(即,仅从特定俯仰角和/或方位角进行有效接收)仅拾取上述信号。
图2图示了如也在图1中图示的接入节点101、以及由其MIMO天线阵列可产生的波束201、202、203、204、205、206、207、208。具体而言,图2图示了用于MIMO天线阵列的波束的方位角辐射图案(具有恒定的俯仰角值)。应当理解的是,尽管图2以及以下图7至10仅图示了由方位角分开的波束,但是如果MIMO天线阵列是二维天线阵列,则类似的波束集合可以在俯仰角中针对波束201、202、203、204、205、206、207、208中的每个波束来定义。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使用一维阵列,其产生仅由俯仰角分开的波束。在所有提及的场景中,如在前一段落中所述的,不同的波束是通过将不同的复数权重(即,改变被馈送给天线元件的信号的相位和幅度)应用给MIMO天线阵列中的天线元件中的每个天线元件来产生。波束201、202、203、204、205、206、207、208的集合可以被称为波束网格(GoB)。
图2示出了与也在图1中图示的接入节点101在相同定向上的接入节点101。因此,清楚的是,特定的子小区可以用波束网格的某些子集来最好地服务,即在方位角和/或俯仰角上彼此相邻的波束子集。上述子集中的每个子集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波束。针对每个子小区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波束的数目不仅取决于波束的物理定向和子小区的定义,而且还动态地取决于终端设备的数目及其在小区内的分布。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将结合图5详细描述的,在每个小区内的波束和子小区之间的映射可以被布置,从而基于由终端设备提供的信道测量来提供跨子小区的均衡负载。
图3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接入节点的简化的高级架构。接入节点101至少包括提供时间调度和频率调度的调度单元301、接收MIMO天线阵列306和发射MIMO天线阵列307。接入节点101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数字或模拟单元,其通常在支持MIMO的收发器中可见,例如,用于执行数个MIMO相关任务(诸如信道评估、MIMO检测、预编码和/或空间多路复用等)的RF前端和数字MIMO处理单元。
如前文所述的,MIMO天线阵列306、307可以是能够产生由方位角和/或俯仰角分开的波束集合的一维或二维天线阵列。MIMO天线阵列306、307的单独的天线元件可以是例如偶极天线、单极天线或诸如贴片天线的微带天线。
调度单元301还包括通用时域(TD)调度器302和两个或更多个并行频域(FD)调度器303、304、305,该通用时域(TD)调度器302使用TD调度器302的至少一个核心来提供时间调度,并且两个或更多个并行频域(FD)调度器303、304、305允许在每个FD调度器303、304、305的每个核心中进行独立的频率调度操作。核心可以等效地称为处理器核心、处理单元或中央处理单元(CPU)。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或更多个FD调度器303、304、305的数目可以等于在由接入节点101限定的小区中的子小区的数目,使得每个FD调度器303、304、305可以负责一个子小区的频率调度。与整体单个调度器的复杂性相比,所图示的具有通用TD调度器302和并行FD调度器303、304、305的架构提供了调度器复杂性的显著降低。当考虑到大带宽(例如,高达100MHz)时,并且鉴于在未来5G系统中预期将成为规范的大数目的协同调度用户时,这些益处尤其显著。
调度单元301可以被配置为使用TD调度器302和/或FD调度器303、304、305或其他子单元来执行除了时间调度和频率调度之外的涉及调度的其他任务(诸如负载均衡)。在一些实施例中,TD调度器302被配置为基于第一计时器对小区执行周期性负载均衡。例如,根据第一计时器执行负载均衡的频率可以取决于流量的空间和/或时间变化性,使得流量的变化性中的增加导致更频繁的负载均衡(即,针对第一计时器的减小的周期)。
为了提供从接入节点101向终端设备的数据的可靠传输,用于向不同终端设备传输的不同数据流应彼此正交。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则不同的数据流可能彼此干扰,从而导致信号失真,并且因此导致数据丢失。由于TD调度器302针对整个小区共同地执行时间调度,而FD调度器303、304、305并行地执行针对每个子小区彼此独立的频率调度,因此可以在相同的时间针对位于两个或更多个不同子小区中的两个或更多个终端设备调度相同的时频资源。基于频域和时域的正交性因此不能被保证。
为了解决上述正交性问题,调度单元301可以被配置为仅针对由MIMO天线阵列305为每个子小区提供的波束中一些波束执行调度,使得潜在对应于相同时频资源块的波束至少对于某些终端设备(例如,具有足够高的调度优先级)基本上是在空间上正交的。此处和接下来,如果在对应方向向量(或相等于波向量)之间的角度大于预定的阈值,则认为两个波束在空间上彼此正交。上述预定的阈值可以例如通过要求每个波束在另一波束的方向上的干扰功率低于阈值功率值来确定。由于某些子小区可能不由任何有效波束(activebeam,即,所调度的波束)覆盖,因此小区中的终端设备中的一些终端设备可能没有被调度。所讨论的基于空间正交性的波束的修剪(pruning)可以在TD调度器302和/或调度单元301的单独的子小区中实现。结合图6和图11详细讨论了如何确定哪些波束被调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FD调度器303、304、305(或具体地FD调度器核心)的数目大于在接入节点101中的收发器单元的数目,TD调度器302可以被配置为将正交频率资源分配给两个或更多个FD调度器303、304、305。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TD调度器302包括负载均衡和基于空间正交的波束修剪功能,TD调度器302可以向每个FD调度器提供要被频率调度的终端设备的子集、要被频率调度的波束的子集,可以被协同调度的终端设备的数目以及资源的集合(例如,物理资源块(PRB))。FD调度器303、304、305可以作为输出而向调度单元301提供所调度的终端设备、以及上述终端设备的资源分配。
图4图示了用于针对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子小区的小区执行时间调度和频率调度的示例性过程。所图示的过程可以由提供小区的接入节点、或由调度单元执行。在此处和在接下来的示例性过程中,为了简单,这些过程的步骤通过将接入节点视为执行步骤的实体来描述。
参考图4,在块401中,接入节点从由接入节点的天线阵列所产生的波束选择一个或多个有效波束的集合,上述一个或多个有效波束的集合针对被包括在两个或更多个子小区中的至少两个子小区。至少两个子小区的数目可以等于或小于两个或更多个子小区的数目,即,由天线可产生的波束中的所有或一些波束可以用于传输。如前文所述的,该选择可以基于空间正交性考虑。接入节点可以被配置为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操作,并且天线阵列可以是MIMO天线阵列。然后,在块402中,接入节点针对小区共同地执行时间调度。换言之,相同的时间调度由相同TD调度器针对至少两个子小区的所有子小区来执行。最后,在块403中,接入节点针对至少两个子小区中的每个子小区分开且并行地执行频率调度,以用于使用一个或多个有效波束的对应集合进行传输。频率调度可以在至少两个FD调度器处被执行,以使得每个FD调度器针对至少两个子小区的单个子小区执行频率调度。时间调度和频率调度步骤402、403可以对应于单个时间资源单元的调度,并且因此需要周期性地重复。时间资源单元可以是传输时间间隔(TTI)。TTI限定了在无线电链路上传输一个数据块所需的时间量。具体地,TTI涉及从较高网络层向无线电链路层传送的数据块的大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子小区,而不是至少两个子小区可以被选择。例如,在小区仅包括两个子小区,两个子小区中的一个子小区突然变为被终端设备高度占用,而同时另一个子小区保持几乎为空的场景中,选择单个子小区可以是可行的。显然,在这种情况下,至少没有并行处理可以按在图4中图示的方式来采用。
图5图示了用于针对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子小区的小区的执行时间调度和频率调度的更为复杂的示例性过程。类似于图4,所图示的过程可以由提供小区的接入节点、或由调度单元执行。
在图5中,在块501中,接入节点从在小区内的终端设备接收无线信道测量。每个终端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周期性地向接入节点报告来自天线阵列的多个波束的信道测量结果。在块502中,接入节点基于无线电通道测量,从由天线阵列产生的波束确定针对小区中的每个终端设备的优选波束。优选波束可以是在该时刻处提供针对该终端设备的最佳信道质量的波束。针对终端设备的信道质量可以通过计算针对信道质量的度量(例如,如在LTE中定义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来评估。每个波束可能由终端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或没有终端设备报告为优选波束。在块503中,基于在不同子小区中的终端设备的优选波束并且基于负载均衡方案,接入节点将由天线阵列产生的每个波束映射到子小区中的一个子小区。每个子小区可以具有映射到该子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波束。映射到每个子小区的波束可以在方位角和/或俯仰角方向上彼此相邻。用于映射的负载均衡方案可以是基于计算波束和/或子小区的负载。需要由单个波束服务的终端设备的数目可以被视为针对该波束的负载的指示符,而子小区的负载可以被定义为对应于该子小区的波束的负载的总和。通过定义子小区(或等同地,映射到子小区的波束的子集)以使得子小区的负载均衡(基本上相等),并行FD调度器的频率资源可以被高效地利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小区相关联的每个终端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基于其自身的无线电信道测量而被周期性地确定,并且直接向接入节点报告其优选波束。在这种情况下,接入节点可以简单地将在优选波束上的结果收集在一起,并且将该结果用于映射(有效地省略步骤502)。
在一些实施例中,子小区的负载度量可以被定义为在子小区中的终端设备的比例公平性(PF)度量的最大值。比例公平性度量可以使用比例公平性算法基于保持在如下两个冲突利益之间的均衡的来计算:试图最大化总吞吐量,而在同时允许所有终端设备至少在最小的服务水平(即,保持终端设备之中的公平性)。这种负载均衡可以通过在长期中将大致相等的资源指派给每个数据流来实现。
在其他实施例中,子小区的负载度量可以是终端设备的调度优先级度量的最大值(如在以下段落中定义的调度优先级度量),即在满足保证的比特率(GBR)终端设备的需要后、剩余资源量的度量,或在减去分发给GBR终端设备的资源后、每个非GBR的可用资源量的度量(即,尽力服务(best effort)终端设备)。保证的比特率可以被定义为由应用请求的最小比特率。
一旦解决了在波束和子小区之间的映射,在块504中,针对至少两个子小区中的每个子小区,接入节点从对应的子小区的映射波束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有效波束的集合。具体地,该选择可以被执行以使得被包括在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有效波束的集合中的所有波束至少对于在至少两个子小区中的每个子小区中具有最高调度优先级的终端设备基本上在空间上正交。最高调度优先级可以基于所定义的调度优先级度量来评估,例如,调度优先级度量定义作为PF度量(如早前定义的)、保证的比特率(GBR)、生存时间(TTL)、线头(HoL)分组延迟、与服务质量(QoS)相关的度量、保证吞吐量度量,延迟度量或任何对应的度量。调度优先级度量也可以被定义为上述度量的任何组合。生存时间是分组的生存期,HoL分组延迟是在分组到达时间和分组成功传输时间之间的等待时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块504中的选择可以针对至少一个子小区执行,以使得在一些特定场景中可以仅调度单个子小区以确保正交性。
虽然块505和506与图4的块402和403相似,并且因此为了简洁起见这里不重复,但块507和508提供了尚未被讨论的功能性。假设在接入节点中预定义了两个计时器:第一计时器和第二计时器。第一计时器优选地具有比第二计时器更长的周期。首先,在块507中,接入节点检查第一计时器是否已过期。如果第一计时器过期,则整个过程,亦即,重复块501到507的过程被重复。如果第一计时器不过期,则接入节点在块508中检查第二计时器是否已过期。如果第二计时器已过期,则仅重复块504到508的过程。换言之,第一计时器被使用以重做负载均衡,并且因此更新波束与子小区之间的映射,其被假定为在时间上相对缓慢地改变(取决于流量的空间和时间变化性)。在另一方面上,第二计时器被使用于在更快的时间尺度上的在有效的天线阵列的不同波束之间切换。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省略第二计时器,并且在每次执行时间调度和频率调度时(例如,每TTI一次)可以选择新的有效波束。
图6图示了可以在图5的块504中使用的过程的一个示例,以用于针对至少两个子小区中的每个子小区的选择一个或多个有效波束,使得包括在所选择的集合中的所有波束至少对于至少两个子小区中的每个子小区中的具有最高调度优先级的终端设备基本上在空间上正交。
在映射在图5的块503中已经完成之后,接入节点首先在块601中建立至少三个不同的名单:第一白名单、第二白名单和第一黑名单。第一白名单是针对至少两个子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有效波束的集合,亦即,针对要被选择的有效波束。第一黑名单是针对由天线阵列产生的要被排除在传输之外的波束。最后,第二黑名单是针对被排除在调度之外的终端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被核准用于调度的终端设备的第二黑名单也可以被建立(并且在该过程期间相应地被更新)。所有名单初始是空的。
在块602中,接入节点基于在方位角和/或俯仰角方向上的波束分开准则,针对天线阵列的每个波束确定非正交波束的集合。波束分开准则可以包括例如在方位角和/或俯仰角方向上的用于波束方向的角度分开的阈值。例如,波束分开准则还可以考虑波束的波束宽度,以使得阈值是在方位角和/或俯仰角方向上针对波束最近的半功率(-3db)点之间的角度分开来定义的。波束分开准则(即,阈值)也可以基于在将波束旁瓣考虑在内对波束成形增益方面,该波束对其他波束造成的干扰量来定义。如果所定义的针对角度分开和/或干扰量的一个多个阈值被超过,则认为波束与另一波束不正交。备选地,如果上述信息先前已经被存储于存储器,则接入节点可以从该存储器取回关于波束的非正交性的上述信息。在块603中,接入节点从这样的终端设备选择具有最高调度优先级的第一终端设备:这样的终端设备不包括在第一白名单中具有优选波束的终端设备、以及在第二黑名单中的终端设备。显然,在这轮初始迭代中,没有终端设备被排除在所述选择之外。在块604中,接入节点将映射到所选择的第一终端设备的子小区的所有波束(即,一个或多个波束)添加到第一白名单,从而确保它/它们被包括在调度和传输中。在块605中,接入节点将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任何波束添加到第一黑名单:该波束是1)未映射到第一子小区的波束,2)属于针对第一终端设备的优选波束而定义(在块602中)的非正交波束的集合,并且3)未被包括在第一白名单中。最后,在块606中,接入节点将属于第一黑名单的具有优选波束的每个终端设备添加到终端设备的第二黑名单。在该步骤之后,所有关于第一终端设备的名单都被更新。此后,在块607中,接入节点检查在小区中是否存在其优选波束未被添加到白名单、或其未被添加到第二黑名单的终端设备,亦即,在块603中仍然可选择的终端设备。如果是这种情况,则在块603中,接入节点再次基于最高调度优先级的标准,从仍然可选择的终端设备选择另一终端设备作为第一终端设备。应当注意,该“第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是小区内具有第二高调度优先级的的终端设备,或者可以是具有第三高调度优先级甚至更低调度优先级的终端设备。这取决于与最高调度优先级的终端设备共享相同子小区的终端设备的调度优先级,以及取决于在该过程的第一次迭代期间哪些终端设备(如果有的话)被添加到第二黑名单。当在块607中确定所有终端设备已经由该过程覆盖(被包括在调度中、或从调度排除)时,接入节点对被包括在时间调度和频率调度中的终端设备执行如关于图5所讨论的过程。
图7到图10在其中提供小区的接入节点包括一个TD调度器和四个并行FD调度器的示例性场景中,进一步图示了上文利用图5和图6所述的过程。接入节点101可以对应于在图3中示出的接入节点架构,其中n=4。
图7图示了与图5的块502和503相对应的步骤的结果。在图7中,终端设备由每个波束201、202、203、204、205、206、207、208内的矩形描绘,终端设备内部的数字描绘了有多少终端设备将对应的波束报告为它们优选波束。在该示例中,波束205是最大数目个终端设备将该波束报告为它们的优选波束的波束,亦即,波束205具有最大的负载。基于终端设备的优选波束,小区的总负荷通过将波束指派给子小区,来在子小区之中进行均衡。在该示例中,具有最高负载的两个波束204、205被给予其自己的子小区112、113,而剩余的波束201、202、203、206、207、208服务于在两个单个波束子小区112、113的两侧上的两个子小区。
图8图示了根据图7的过程的第一轮迭代的结果。在该示例中,具有最高调度优先级的终端设备在子小区113中找到(块603)。因此,波束205(是映射到子小区113的唯一波束)被添加到第一白名单,亦即,子小区113被核准调度。具体地,波束205和由波束205服务的终端设备被指派给FD调度器1。此外,在本示例中,与波束205相邻的波束204、206与波束205非正交,并且所述波束以及由所述波束服务的终端设备因此分别被添加到第一黑名单和第二黑名单(块605)。换言之,上述波束204、206和由上述波束服务的终端设备被排除在调度之外。
显然,此时仍存在可以被选择的终端设备(块607)。因此,该过程的至少一次迭代仍需要进行。图9图示了第二次迭代的结果。在该示例中,所确定的是,在针对该选择仍然有效的终端设备之中,具有最高调度优先级的终端设备由波束201服务并且位于子小区111中。因此,映射到子小区111的所有波束201、202、203被添加到第一白名单。因此,波束201、202、203和由波束201、202、203服务的终端设备被指派给FD调度器2。在该示例中,不存在对应于不同子小区的与波束201、202、203的非正交波束,因此没有波束或终端设备被排除。
图10图示了在该示例中第三(也是最后)轮迭代的结果。此时,只有在子小区114中的三个终端设备仍然是可选择的(块603),因为在小区中的所有其他终端设备已经被核准用于调度(即,对应的波束已经被添加到第一白名单)或添加到第二黑名单,因此。所确定的是,由波束207服务的终端设备具有最高调度优先级。因此,对应于子小区114的波束207、208(但不是先前排除的波束206)被添加到第一白名单。因此,波束207、208和由波束207、208服务的终端设备被指派给FD调度器3。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对应于不同子小区的与波束207、208的非正交波束,因此没有波束或终端设备被排除。
在图6以及在图7至图10中图示的使用特定示例性场景的过程确保波束至少对于在每个子小区中具有最高调度优先级的终端设备是正交的。换言之,在图6的块603中所选择的每个终端设备被确保正交性。正交性也可以针对其它有效(所调度的)终端设备来实现,但该正交性不是由该过程来确保。图11图示了其中正交性对于所有被调度的终端设备均被确保的备选过程。应注意的是,与图6的过程相比,确保所有调度终端设备的正交性伴随有必须付出排除更多的终端设备的代价。
参考图11,该过程的前三个步骤(块1101、1102、1103)对应于图6的块601、602、603,因此为了简洁起见这里不再重复。然而,在具有最高调度优先级的第一终端设备在块1103中被选择之后,在块1104中,接入节点仅将第一终端设备的优选波束添加到第一白名单。此后,在块1105中,接入节点将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任何波束(类似于图6)添加到第一黑名单:该波束是1)未映射到第一子小区,2)属于针对第一终端设备的优选波束而定义的非正交波束的集合,并且3)没有被包括在第一白名单中。在块1106中,接入节点检查第一终端设备是否能够使用针对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子小区而保留的所有频率资源单元(例如PRB)。如果是这种情况,则在块1109中,接入节点将第一子小区的不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优选波束的所有波束添加到第一黑名单中,并且仅在这之后进行至执行块1107。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则该方法直接进行至块1107。最后两个步骤(块1107、1108)分别对应于图6的块606和块607,因此为了简洁起见,这里不再重复。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块1106中的检查和随后的在块1109中的添加可以被省略。应理解的是,上述步骤不是用于实现正交性所必须的。
在图7至图10中图示的实例中,在频域中的调度被划分到三个FD调度器之中。然而,在所述示例中,假设的是,四个并行FD调度器是可用的(即,每个子小区一个)。因此,在示例场景中,FD调度器的一个FD调度器变为冗余。显然,终端设备的分布及其调度优先级是不断改变的,并且在其他一些时间实例中,能够使用图6的过程在相同时间使用所有四个FD调度器。然而,如果在例如图6或图11的过程中被确定为在接下来的调度周期(例如,接下来的TTI)中是冗余的FD调度资源,可以被利用来改进针对所调度的终端设备的调度,则FD调度资源仍然是有益的。图12图示了用于实现这种重新调度以改进可用频率资源(即FD调度器)的利用率的过程。图12的过程可以在块607或块1108中,确定没有终端设备是可选择以用于根据图6或图11的另一轮迭代之后启动。
参考图12,该过程通过如下开始:接入节点在块1201中检查是否所有并行频率资源(FD调度器)都在使用中,亦即,第一白名单是否包括针对每个子小区的被映射到该子小区中的的至少一个波束。如果一个或多个FD调度器是未被使用的(即空闲),则在块1203中,接入节点将一个或多个未被使用的FD调度器的未被使用的频率资源分配给所调度的终端设备。具体地,接入节点可以在块1203中执行两个备选操作的一个备选操作。在第一备选操作中,接入节点允许其他FD调度器的一个FD调度器(即,与第一白名单相关联的一个子小区)使用未被使用的FD调度器来协同调度两个终端设备,而不是单个终端设备。哪个FD调度器应当被允许以进行协同调度的确定可以基于以下一项或多项:由每个FD调度器调度的终端设备的调度优先级、缓冲中的数据量、每个子小区的负载(与至少一个FD调度器关联)以及在每个子小区中不在第一黑名单中的可用波束数目。该第一备选操作通过寻求将协同调度的终端设备的数目最大化,来将频谱效率最大化。在第二备选操作中,接入节点跨频域分割一个或多个重负载的FD调度器(核心)的工作负载,以分割工作负载的部分,并将工作负载的分割的一部分分配给未被使用的FD调度器。换言之,接入节点启用附加频率资源向与第一白名单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子小区的频率调度,该附加频率资源主要针对与未被使用的FD调度器相对应的子小区而被保留。例如,接入节点可以被配置为基于FD调度器的负载选择两个备选操作的要被执行的一个备选操作,并且执行所选择的备选操作,或者接入节点可以被配置为仅执行第一备选操作或仅执行第二备选操作。
为了提供应用图12的过程的一个示例,可以考虑在图7至图10中已经讨论过的示例性场景。在所述示例性场景中,子小区中的一个子小区(即子小区112)被完全排除在调度之外。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在图12中图示的过程可以被应用,以利用针对所排除的子小区而保留的资源。在第三轮迭代(其结果在图10中示出)之后,接入节点(或具体地,TD调度器)可以在块1203中允许子小区的一个子小区调度两层终端设备(即,协同调度两个终端设备),以使得可以完全实现MU-MIMO增益。TD调度器可以简单地允许具有最高负载的子小区113进行协同调度。然而,TD调度器在选择用于协同调度的子小区(或等效于FD调度器)时也可以考虑是否存在足够数目的波束以允许跨上述子小区中的两层终端设备的正交性。在这个意义上,即使子小区113具有最高的负载,但是因为调度在相同波束内的两层可能导致非常高的干扰,TD调度器也可以允许子小区111替代地调度两层终端设备。
针对块1203中的分配的前述两个备选操作可以被执行以利用一个或多个未被使用的FD调度器。然而,上文利用图12描述的频率资源利用率也可以针对有效FD调度器进行优化。针对该目的,在图12中的功能性可以修改如下。为了确定资源是否被高效地利用,在块1202中,接入节点确定频率资源在当前频率调度中是否被完全地利用。例如,接入节点可以简单地检查是否所有可用频率资源(例如PRB)都在使用中,或者是否至少一定数量或百分比的可用频率资源在使用中。如果不是这样的情况,则在块1204中,接入节点从终端设备的第二黑名单中移除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并且还针对上述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执行频率调度。如果在块1201和块1202中确定不存在未被使用的FD调度器和/或FD调度器的频率资源利用率足够高,则该过程简单地跳过相关功能性(即,块1203和/或块1204)。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2的块1201可以被省略,使得在图6的块607或图11的块1108中的初始化之后,该过程以块1202开始。在其他实施例中,图12的块1202可以被省略,因此过程从块1201或块1203直接进行到图5的块505。
上文通过图4到图12描述的块、相关功能和信息交换不是以绝对的时间顺序,并且其中一些可以同时执行,或者以不同于所给出的顺序执行。例如,时间调度(图4的块402或图5的块505)可以在选择(图4的块401或图5的块504)有效波束之前执行、或与选择有缘波束并行地执行。其他功能也可以在块和相关功能之间、或在它们中执行,并且其他信息可以被发送。例如,接入节点可以将上文通过图4到图12的所描述的由块、相关功能和信息交换产生的任何结果存储到存储器或数据库。块中的一些块、或块的一部分、或一条或多条信息也可以省略,或替换为对应的块、或块的一部分、或一条或多条信息。
图13图示了被配置为执行上文结合图3的调度单元301描述的功能的装置。即,该装置可以被配置为执行图4至图12中图示的一个或多个过程。该装置可以是包括电子电路系统的电子设备。该装置可以是单独的网络实体或多个分开的实体。该装置可以包括通信控制电路系统1320(诸如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软件)1331的至少一个存储器1330,其中利用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软件)被配置为使得该装置执行上文所述的调度单元或接入节点的任一实施例。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至少包括被配置为执行时间调度的处理器以及被配置为并行执行频率调度的两个或更多个处理器。在其他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至少包括被配置为执行时间调度的核心(电路系统)、被配置为并行执行频率调度的两个或更多个核心(电路系统)。每个核心可以对应于单核处理器的核心或多核处理器的核心中的一个核心。
存储器1330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数据存储技术来实现,诸如基于半导体的存储器设备、闪速存储器、磁性存储器设备和系统、光学存储器设备和系统、固定存储器和可移除存储器。存储器可以包括数据库1332,其可以例如包括如在先前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设备测量数据、关于非正交波束的信息、关于波束到子小区映射的信息、第一白名单、第二白名单和/或第一黑名单。存储器1330可以经由接口连接到通信控制电路系统1320。
该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Tx/Rx)1310,该通信接口包括用于根据一个或多个通信协议实现通信连接的硬件和/或软件。例如,通信接口可以向设备提供通信能力,以在蜂窝通信系统中进行通信并且支持与接入节点的其它单元的通信。通信接口1310可以包括众所周知的标准组件,诸如放大器、滤波器、变频器、(解)调制器、编码器/解码器电路系统和一个或多个天线。
参考图13,通信控制电路系统1320可以至少包括时间调度电路系统1321和频率调度电路系统1322,时间调度电路系统1321被配置为用于执行时间调度,并且确定哪些波束和终端设备应当针对频率调度电路系统而被提供,并且频率调度电路系统1322被配置为基于来自时间调度电路系统1321的信息来执行频率调度。时间调度电路系统1321可以被配置为执行上述块401、402、501至505、601至607、1101至1109以及1201至1204中的任何块。频率调度电路系统1322可以被配置为执行上述块403和块506中的任何块。块507和块508可由时间调度电路系统1321、或频率调度电路系统1322、或由另一分开的电路系统执行。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在通信控制电路系统1320中的第三电路系统(图13中未示出)可以被配置为执行非时间关键的功能(例如,块401、块501至块504、块601至块607,块1101至块1109和/或块1201至块1205),而时间调度电路系统1321和频率调度电路系统1322在这种情况中可以被配置为仅执行时间关键的调度功能,亦即,(例如,每TTI)在块402、块403、块505、块506中执行的时间/频率调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图13中图示的设备可以是包括调度单元301的接入节点101。在这种情况下,先前关于图13的描述同样适用。此外,在这种情况下,通信接口13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MIMO天线阵列。具体地,如在图3中示出的,通信接口1310可以至少包括接收MIMO天线阵列306和发射MIMO天线阵列307。
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电路系统”是指以下项中所有项:(a)仅硬件的电路实现方式(诸如仅在模拟和/或数字电路系统中的实现方式),以及(b)电路和软件(和/或固件)的组合,诸如(如适用):(i)(多个)处理器的组合或(ii)(多个)处理器/软件的部分(包括(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软件和(多个)存储器),它们共同工作以使得装置执行各种功能,以及(c)电路(诸如(多个)微处理器或微处理器的一部分),该电路需要软件或固件以用于操作(即使软件或固件不物理地存在)。“电路系统”的该定义适用于本申请中该术语的所有用途。作为另外的示例,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电路系统”还将涵盖仅一个处理器(或多个处理器)或处理器的一部分、以及它(或它们的)所附软件和/或固件的实现方式。例如,术语“电路系统”还将覆盖(并且如果适用于特定元件)用于移动电话的基带集成电路或应用处理器集成电路,或在服务器、小区网络设备或另一网络设备中的类似集成电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4到图12描述的至少一些过程可以由包括用于执行所描述的过程中的至少一些过程的对应部件的装置来执行。用于执行过程的一些示例部件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检测器、处理器(包括双核和多核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控制器、接收器、发射器、编码器、解码器、存储器、RAM、ROM、软件、固件、显示器、用户接口、显示器电路系统,用户接口电路系统、用户接口软件、显示器软件、电路、天线、天线电路系统和电路系统。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和计算机程序代码形成处理部件或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代码的部分,以用于执行根据图4至图12的任一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操作或其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4描述的过程可以由包括用于执行所述过程的对应部件的装置来执行。具体地,该装置可以包括:用于针对被包括在两个或更多个子小区中的至少两个子小区中的每个子小区,从由接入节点的天线阵列所产生的波束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有效波束的集合的选择部件;用于针对小区共同地执行时间调度的时间调度部件;以及用于针对至少两个子小区中的每个子小区分开且并行地执行频率调度,以用于使用一个或多个有效波束的对应集合进行传输的频率调度部件。选择部件和时间调度部件二者均可以被包括在调度单元的时域调度器中。备选地,选择部件可以包括在调度单元内的分开的子单元(电路系统),并且时间调度部件可以包括相同调度单元的时域调度器。频率调度部件可以包括调度单元的一个或多个并行频域调度器。每个时域和频域调度器可以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核心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或者包括单核或多核处理器的至少一个核心。
本文描述的技术和方法可以通过各种部件来实现。例如,这些技术可以在硬件(一个或多个设备)、固件(一个或多个设备)、软件(一个或多个模块)或其组合中实现。针对硬件实现,实施例的(多个)装置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LD)、现场可编程栅极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设计为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其他电子单元或其组合内实现。针对固件或软件,该实现可以通过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至少一个芯片集合(过程、功能等)的模块来实行。软件代码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并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单元可以在处理器内实现,也可以在处理器外部实现。在后一情况中,如本领域所知的,存储器单元可以经由各种方式通信地耦合到处理器。另外,如将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本文描述的系统的组件可以被重新布置和/或由附加组件来补充,以便促进实现与其相关所描述的各个方面等,并且它们不限于在给出的附图中所阐述的精确配置。
所描述的实施例也可以以由计算机程序或其部分定义的计算机过程的形式被执行。结合图4到图12描述的方法的实施例可以通过执行包括对应指令的计算机程序的至少一部分来执行。计算机程序可以以源代码形式、目标代码形式或某种中间形式,并且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一些载体中,该载体可以是能够承载程序的任何实体或设备。例如,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由计算机或处理器可读的计算机程序分布介质上。例如,计算机程序介质可以是但不限于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电载波信号、电信包信号和软件分布。计算机程序介质可以是非暂态介质。用于执行所示出和描述的实施例的软件编码完全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范围内。
尽管已参照根据附图的示例对本发明进行了上述描述,但是很明显,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以多种方式进行修改。因此,所有的词语和表达应该被广泛地解释,它们旨在说明而不是限制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清楚地看到,随着技术的进步,本发明的概念可以以各种方式实现。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但不一定以各种方式与其他实施例组合。

Claims (23)

1.一种用于在接入节点中执行针对小区的时间调度和频率调度的方法,所述小区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子小区,所述方法包括:
针对被包括在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子小区中的至少两个子小区中的每个子小区,从由所述接入节点的天线阵列产生的波束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有效波束的集合;
针对所述小区共同地执行时间调度;以及
针对所述至少两个子小区中的每个子小区分开且并行地执行频率调度,以用于使用一个或多个有效波束的对应集合进行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针对所述至少两个子小区中的每个子小区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有效波束的集合包括:
接收所述小区内的终端设备的无线电信道测量;
基于所述无线电信道测量,从所述波束中确定针对所述小区中的每个终端设备的优选波束,所述优选波束提供针对所述终端设备的最佳信道质量;
基于不同子小区中的所述终端设备的优选波束和负载均衡方案,将由所述天线阵列产生的所述波束中的每个波束映射到所述子小区中的一个子小区;以及
针对所述至少两个子小区中的每个子小区,从对应的子小区的经映射的波束中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有效波束的集合,使得被包括在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有效波束的集合中的所有波束至少对于所述至少两个子小区中的每个子小区中具有最高调度优先级的终端设备基本上在空间上是正交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第一计时器周期性地重复所述确定、所述映射、所述选择、所述执行时间调度和所述执行频率调度的步骤,以及基于第二计时器周期性地重复所述选择、所述执行时间调度和所述执行频率调度的步骤,其中所述第一计时器具有比所述第二计时器长的周期。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有效波束的集合包括通过执行以下来从第一白名单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有效波束的集合:
1)针对所述至少两个子小区建立针对一个或多个有效波束的集合的第一白名单,建立波束的第一黑名单和终端设备的第二黑名单;
2)基于在方位角和/或俯仰角方向上的波束分开准则,针对所述天线阵列的每个波束确定非正交波束的集合;
3)在排除具有所述第一白名单中的优选波束的终端设备、以及所述第二黑名单中的终端设备的情况下,从所述终端设备中选择具有所述最高调度优先级的第一终端设备;
4)向所述第一白名单添加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优选波束;
5)向所述第一黑名单添加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任何波束:所述波束未被映射到第一子小区、所述波束属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所述优选波束的所述非正交波束的集合、并且所述波束不在所述第一白名单中;
6)向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二黑名单添加具有属于所述第一黑名单的优选波束的每个终端设备;以及
7)重复步骤3)至步骤6),直到在步骤3)中没有终端设备是可选择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步骤3)中没有终端设备是可选择的之后,如果所述第一白名单由被映射到单个子小区的一个或多个有效波束的集合构成,则仅针对所述单个子小区执行所述时间调度和所述频率调度以用于使用所述一个或多个有效波束的集合进行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5)还包括:
响应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能够使用针对所述第一子小区而被保留的所有可用资源分配单元,向所述第一黑名单添加被映射到所述第一子小区的除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所述优选波束之外的所有波束。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4)还包括:
除了所述优选波束,还向所述第一白名单添加被映射到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子小区的除所述第一黑名单中的任何波束之外的所有其他波束。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频率调度仅针对不在所述第二黑名单中的终端设备被执行。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通过形成所述第一白名单来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有效波束的集合之后,响应于所述第一白名单不包括针对至少一个子小区而被映射的所有波束,基于以下项中的一项或多项来启用针对与所述第一白名单相关联的所述至少一个子小区的至少两个终端设备的并行频率调度:调度优先级、缓冲中的数据量、每个子小区的负载以及每个子小区中不在所述第一黑名单中的可用波束的数目。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通过形成所述第一白名单来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有效波束的集合之后,响应于至少一个子小区的所有波束从所述第一白名单被排除,启用附加频率资源向与所述第一白名单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子小区的频率调度,所述附加频率资源主要针对所述至少一个子小区而被保留。
11.根据权利要求4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对所述至少两个子小区中的至少一个子小区的所述频率调度可用的频率资源的一部分未被使用,从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二黑名单移除所述至少两个子小区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子小区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并且执行针对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频率调度。
12.根据权利要求4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波束分开准则包括针对以下项中的一项或多项的阈值:在方位角和/或俯仰角方向上的波束方向的角度分开,将所述波束的波束宽度、以及波束在波束成形增益方面对其他波束引起的干扰考虑在内的在方位角和/或俯仰角方向上的波束方向的角度分开。
13.根据权利要求2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最高调度优先级基于调度优先级度量来评估,所述调度优先级度量被定义为以下项中的一项:比例公平性度量、保证的比特率、生存时间和线头分组延迟。
14.根据权利要求2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负载均衡方案基于将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子小区的负载度量均衡,所述负载度量被定义为以下项中的一项:所述子小区中与波束相关联的终端设备的数目、以及所述子小区中的终端设备的最大比例公平性度量。
15.根据权利要求2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针对每个子小区的经映射的所述波束在方位角和/或俯仰角方向上彼此相邻。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时间调度由时域调度器执行,并且所述频率调度由两个或更多个并行频域调度器执行。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并行频域调度器的数目与所述小区的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子小区的数目相等。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入节点被配置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操作,并且所述天线阵列是MIMO天线阵列。
19.一种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至少一个存储器,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以及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配置为使所述装置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包括被配置为执行时间调度的处理器、以及被配置为并行地执行频率调度的两个或更多个处理器。
21.一种装置,包括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部件。
22.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具有被存储在其上的指令,当所述指令由计算机设备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由计算机执行时,所述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80096299.7A 2017-10-26 2017-10-26 并行调度器架构 Active CN1113165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7/077441 WO2019081024A1 (en) 2017-10-26 2017-10-26 PARALLEL PLANNER ARCHITECTU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6570A true CN111316570A (zh) 2020-06-19
CN111316570B CN111316570B (zh) 2022-07-22

Family

ID=60320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6299.7A Active CN111316570B (zh) 2017-10-26 2017-10-26 并行调度器架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622362B2 (zh)
EP (1) EP3701636A1 (zh)
CN (1) CN111316570B (zh)
WO (1) WO20190810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029248A (ko) * 2020-09-01 2022-03-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고차(higher-order) 섹터화(sectorization)을 이용한 조정된 MU스케줄링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EP4298735A1 (en) * 2021-02-23 2024-0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management techniques for damaged antenna elements
US11616556B2 (en) 2021-02-23 2023-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management techniques for damaged antenna elements
US11956653B2 (en) * 2021-06-14 2024-04-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ratio metrics for beamformed communication
WO2023003275A1 (en) * 2021-07-17 2023-01-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beamwidth management in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77444A1 (en) * 2004-06-15 2005-12-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ownlink 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100202308A1 (en) * 2009-02-02 2010-08-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heduling algorithms for cooperative beamforming
US20120052894A1 (en) * 2010-08-26 2012-03-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i)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arallel scheduling of frequency resources for communication nodes
CN102460990A (zh) * 2009-06-17 2012-05-1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经协调的多点小区调度协调的网络范围小区间干扰最小化
EP2472981A1 (en) * 2010-12-30 2012-07-04 MIMOON Gmb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bined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 scheduling
US20130028093A1 (en) * 2011-07-25 2013-01-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ad balancing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30235807A1 (en) * 2012-03-08 2013-09-12 Jung Ah Lee Virtual sectorization using an active anntenna array
US20160352012A1 (en) * 2015-05-29 2016-12-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thogonal-Beam-Space Spatial Multiplexing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ssociated Antenna Array
WO2017012803A1 (en) * 2015-07-17 2017-01-26 Intel IP Corporation Beamforming device
CN107005294A (zh) * 2014-10-02 2017-08-01 诺基亚通信公司 时域和/或频域协调调度和波束成形
WO2017133780A1 (en) * 2016-02-05 2017-08-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ser device,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75852B2 (en) * 2015-05-28 2018-09-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cheduling beam schedu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10735923B2 (en) * 2017-10-24 2020-08-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beam-based scheduling of vehicle-to-everything (V2X) communications
US20210105851A1 (en) * 2019-10-02 2021-04-0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77444A1 (en) * 2004-06-15 2005-12-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ownlink 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100202308A1 (en) * 2009-02-02 2010-08-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heduling algorithms for cooperative beamforming
CN102460990A (zh) * 2009-06-17 2012-05-1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经协调的多点小区调度协调的网络范围小区间干扰最小化
US20120052894A1 (en) * 2010-08-26 2012-03-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i)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arallel scheduling of frequency resources for communication nodes
EP2472981A1 (en) * 2010-12-30 2012-07-04 MIMOON Gmb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bined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 scheduling
US20130028093A1 (en) * 2011-07-25 2013-01-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ad balancing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30235807A1 (en) * 2012-03-08 2013-09-12 Jung Ah Lee Virtual sectorization using an active anntenna array
CN107005294A (zh) * 2014-10-02 2017-08-01 诺基亚通信公司 时域和/或频域协调调度和波束成形
US20160352012A1 (en) * 2015-05-29 2016-12-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thogonal-Beam-Space Spatial Multiplexing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ssociated Antenna Array
WO2017012803A1 (en) * 2015-07-17 2017-01-26 Intel IP Corporation Beamforming device
WO2017133780A1 (en) * 2016-02-05 2017-08-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ser device,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01636A1 (en) 2020-09-02
US11622362B2 (en) 2023-04-04
CN111316570B (zh) 2022-07-22
US20200344776A1 (en) 2020-10-29
WO2019081024A1 (en) 2019-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28257B1 (ko)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무선 시스템을 위한 사운딩 기준 신호 전력 제어
JP7321707B2 (ja) 方法、システムおよび装置
CN111316570B (zh) 并行调度器架构
US11006459B2 (en) Random access techniqu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beamforming
US20220231745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WO2018202215A1 (zh) 配置上行信号的方法及装置、确定上行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EP3510804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assigning cells of remote radio units to coordination sets of baseband units for optimizing intercell coordination and performance
CN112840582B (zh) 针对功率效率的调制和编码方案表设计
US20180310311A1 (en) Carrier aggregation implementation method on multiple carriers and base station
EP3685604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609527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ordinating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techniques and beamforming
EP3192187A1 (en) Scheduled transmission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CN106416400B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相应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194210A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in mu-mimo ofdma wireless systems based on data rate of users set
Alsohaily et al. The omitted dimension: Exploiting multiuser diversity in multi-radio access technology dat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23236073A1 (en) Reference signal associations for predictive beam management
WO2024031621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feedback reporting
WO2022236538A1 (en) Synchronization beam sweeping with controllable reflective surfaces in presence of multiple operators
WO2023211649A1 (en)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measurement gaps in multiple layers
WO2023131743A1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cell beam manag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