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6310B - 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16310B
CN111316310B CN201880072075.7A CN201880072075A CN111316310B CN 111316310 B CN111316310 B CN 111316310B CN 201880072075 A CN201880072075 A CN 201880072075A CN 111316310 B CN111316310 B CN 1113163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action
data
remote server
messaging application
syste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20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16310A (zh
Inventor
大卫.施尼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 WeiShinite
Original Assignee
Da WeiShini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 WeiShinite filed Critical Da WeiShinite
Publication of CN111316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63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163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63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involving a neutral party, e.g. certification authority, notary or trusted third party [T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6Unified messaging, e.g. interactions between e-mail, instant messaging or converged IP messaging [CP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5Integrating or interfacing systems involving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 G06F16/258Data format conversion from or to a databas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5Program loading or initiating
    • G06F9/44505Configuring for program initiating, e.g. using registry, configuration fi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1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via adapters, e.g. between incompatible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8Payment architectures
    • G06Q20/10Payment archite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funds transfer [EFT]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me banking systems
    • G06Q20/102Bill distribution or pay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8Payment architectures
    • G06Q20/12Payment archite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shopping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08Payment architectures
    • G06Q20/16Payments settled vi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 G06Q20/3823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combining multiple encryption tools for a transa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40Authorisation, e.g. identification of payer or payee, verification of customer or shop credentials; Review and approval of payers, e.g. check credit lines or negative lists
    • G06Q20/405Establishing or using transaction specific ru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06Q30/0601Electronic shopping [e-shopping]
    • G06Q30/0633Lists, e.g. purchase orders, compilation or processing
    • G06Q30/0635Processing of requisition or of purchase or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6Message adaptation to terminal or network requirements
    • H04L51/066Format adaptation, e.g. format conversion or compress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00
    • G06F2209/54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9/54
    • G06F2209/544Remo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60Software deployment
    • G06F8/61Instal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na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使用不兼容的预先存在的交易系统来管理和使组织之间的交易过程自动进行的方法和系统。集中式服务器管理在组织的交易系统之间发送和接收的交易,并且软件实现的消息传送应用与集中式服务器进行通信,向每个组织的交易系统发送交易并从其接收交易,从而提高了使用不兼容的预先存在的交易系统来共同开展业务的组织之间的交易过程的自动化程度。

Description

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9月12日提交的临时专利申请第62/557,417号的优先权。该在先申请以及以下在本文中公开的所有专利文件和其他公开文件通过引用而完整地并入,如同在本文中完整地进行阐述一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织之间交易的电子通信,尤其涉及用于管理这样的交易的基于网络的应用服务。
背景技术
计算机最初的用途之一是使组织的核算自动化。从那时起,组织就开始尝试使它们之间的核算、采购、库存和其他交易(诸如发票、账单、采购订单等)的发送和接收自动化。实际上,第一笔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交易是在1965年发送的。
尽管进行了数十年的努力,但是由于交易本身的复杂性(存在超过300种不同类型的EDI交易)、不同交易系统之间的不兼容性以及建立和维护这样的电子交易的高IT成本,即使将成功地发送电子交易,也很少有组织能够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而实际接收到和处理它们(这当然首先使得自动交易的目的失败了)。
例如,即使组织将以电子方式接收发票,其仍需要将该发票与采购订单和收据相匹配,或者需要提供总分类账簿(general ledger)编码并获得必要的多个组织批准。类似地,如果组织将接收采购订单,则需要在接收方的交易系统中批准该订单并将其转换为销售订单。这似乎并不像听起来那样简单,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客户的交易系统与供应商的交易系统具有不同的项目编号、描述和价格,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手动将采购订单转换为销售订单并输入。
因此,在发送第一笔EDI交易后的50年中,仅不到2%的美国企业使用EDI,而许多使用EDI的美国企业仅将其用于它们的金融交易的子集。因此,当下几乎所有金融交易都是经由纸质发送的;换句话说,计算机打印出一张包含相关交易信息(诸如发票)的纸(或生成PDF图像,其本质上相同),然后将其发送到另一个组织进行手动输入,或者可能将其放入纸件扫描仪中并随后通过光学字符辨识(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OCR)程序(需要人工检查以确保其准确性)。这些核算和其他交易系统实际上是自动化的孤岛(island),它们之间主要是通过纸件来相互沟通。
过去,各种组织已经尝试了不同的方法来克服上述限制,但仅取得了非常有限的成功。这些解决方案通常具有若干不同的特点(flavor):电子数据交换、自定义文件、虚拟打印机和专有网络。
电子数据交换(EDI)—EDI是一种开源解决方案,其为不同类型的金融交易和其他交易指定了格式。在EDI出现之初以及互联网问世之前,组织不得不订阅昂贵而笨重的增值网络(Value-Added Network,VAN)才能够发送和接收交易。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不再需要VAN。但是,由于很少有交易系统可以本地发送或导入EDI交易,并且组织经常以广泛不同的方式使用EDI格式,因此采用率非常有限。为了使用EDI,几乎总是需要自定义IT开发以在两个组织之间建立EDI。这是十分昂贵的,以至于在组织之间存在大量的交易(通常每月超过几百或几千次)才具有正的投资回报率。这样的交易量通常仅发生在供应商和客户的一个小子集之间。因此,如今EDI通常用于某些诸如已经达到临界规模(critical mass)的零售业之类的行业中,并且即便如此,也仅在相互发送大量经常性交易(recurringtransaction)的组织之间使用。否则,实现其的成本是不值得的。
即使EDI从经济上来说确实有意义,也几乎总是需要人工干预才能完整地处理交易。例如,如果发票是从一个组织发送到另一个组织的,则仍然需要人工来进行三向(three-way)匹配,因为很少有核算系统以自动方式处理发票(而那些以自动方式处理发票的核算系统确实需要大量的工作量才能建立;很少有利用具有自动匹配能力的核算系统的组织已将其打开)。并且,当前不存在具有能够自动将恰当的总分类账簿编码分配给不具有采购订单的发票的能力的核算系统。
最后,组织之间存在许多不兼容性,从而导致了各种问题和错误。例如,一家餐馆的食品供应商可能以100美元的价格发送一箱鸡,但该餐馆将想以每磅5美元、共20磅的鸡来进行库存。这两种度量都应该在EDI文件中,并且应使用权重度量来导入交易,但是大多数核算系统将利用案例度量来导入交易,除非收费高昂的编程人员修改了程序以导入该权重度量。同样,供应商可能发送单价为1.234美元的发票,但是接收者的交易系统只能处理两位小数,并且将以1.23美元的价格导入交易,从而产生了错误。此外,一个组织可能发送具有15位数字的发票编号的发票,但是接收者的系统只能处理具有12位数字的发票编号。
因为必须在交易系统上进行自定义IT工作,所以每当组织将其系统升级到其他版本时,其都必须测试并确保文件仍然有效。在实施EDI时,会在一个组织和另一个单独的组织之间实施EDI,这使得其既耗时又昂贵。
这实际上是一个“最后一英里(last mile)”的问题。与有线组织必须将美国的每个家庭连接起来以接收有线电视(以及现在的互联网和其他服务)类似,每个组织都需要构建一个自定义软件程序以能够反复发送交易。
自定义文件—组织可以创建自定义文件以相互发送,而不必使用EDI。这些文件可能是EDI标准交易、Excel文件、文本文件或使用自定义格式的许多其他文件类型的变体。这些文件都遭受与EDI文件相同的所有问题,但除此之外,双方都必须令IT人员开发自定义程序以将这些交易读出和写入各自的交易系统。因此,如同EDI一样,它仅用于非常大量的交易。
虚拟打印机—某些组织率先使用虚拟打印机,通过使交易的发送方将单据“打印”至虚拟打印机来尝试并生成电子交易,该虚拟打印机拦截单据上的文本并创建电子交易。尽管对自定义文件和EDI进行了改进(如果组织不具有EDI能力),其仍然遇到上述相同的问题。这也是一种从供应商到客户的单向交易,并且客户仍然需要一种将交易吸收到其交易系统中的方法。
由于存在这些问题,仅当一方(通常是希望减少其应付账款处理成本的客户)强迫另一方(通常是供应商)使用这种类型的软件以电子方式与其开展业务时,通常才使用虚拟打印机。与EDI或自定义文件相比,其具有更少的采用率。
专有网络—某些厂商(诸如RosettaNet、Exostar、Tradeshift或Ariba)已创建了专有网络以在不同组织之间反复发送交易,主要集中在购置和应付账款(accountspayable)自动化上。与其他解决方案一样,这通常需要昂贵的IT工作量,通常包括需要开发用以发送和接收文件的自定义程序。即便如此,一旦接收到文件,仍然需要手动地对其进行处理。它们的模型在成本方面有所不同(包括供应商是否必须付款),但都集中于招募客户,然后迫使其最大的供应商加入,因为这种模型相比供应商来说给客户带来的收益更大:客户节省了大量的应付账款处理成本,而对供应商而言,建立要从其交易系统中导出的自定义文件是既昂贵又困难的。客户通常将需要一对一地招募其供应商。这些系统也已经存在很多年了(例如,Ariba开始于1996年),并且实现起来复杂且昂贵。许多研究表明,这些专有网络通常会促使供应商进行注册,但是它们很快会停止使用该解决方案,并且只有少数供应商仍然为该解决方案的用户。由于这些问题,这些网络几乎没有实现市场渗透。例如,RosettaNet从1998年开始营业,但只有500个组织注册了其服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Unified Electronic TransactionManagement System),其包括基于网络的软件实现的过程,该过程促进利用用户(即,个人和/或组织,共享客户、供应商等的角色)的不兼容交易系统进行的电子交易并对交易进行处理,而无需修改预先存在的交易系统,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基本上包括两种软件实现的应用:基于网络的应用服务以及与每个交易系统相关联的消息传送应用。该基于网络的应用服务驻留在通过网络(例如,互联网)访问的远程服务器上。更具体地,本发明的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包括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远程服务器,其经由消息传送应用通过网络与远程用户交易系统进行通信。例如,可以使用插件针对特定组织的交易系统来自定义配置/定制每个消息传送应用。消息传送应用将从一个交易系统接收到的数据和数据格式转换为一种通用格式以供远程交易管理服务器进行处理,并且还可以将数据和数据格式从远程交易管理服务器中的通用格式转换为发送到不同交易系统的格式。因此,经由与对应的交易系统相关联的消息传送应用,远程交易管理服务器能够根据与每个用户相关联的交易系统的特定数据格式,与各种用户的交易系统进行交互。结果,交易管理服务器促进两个用户的不同或以其他方式不兼容的交易系统之间的兼容性。用户交易系统能够利用交易管理服务器以公共和/或交易系统平台独立的方式进行电子交易,而无需一个用户了解另一用户的交易系统的类型或配置。
在基于云的交易系统的情况下,消息传送应用可以安装在组织的(一个或多个)本地服务器上,或者可以将消息传送应用集成到基于网络的应用服务中。
对于非基于云的交易系统而言,消息传送应用可以由组织安装在容纳其(一个或多个)交易系统的服务器上。这可能包括核算系统、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 ResourcePlanning,ERP)系统、采购系统、库存系统或其他交易系统。其工作是与交易系统进行通信,以将交易从交易系统发送到基于网络的应用服务,以及从基于网络的应用服务接收交易并将其发送到交易系统。消息传送应用“监听”新的或修改后的出现在交易系统中的交易,然后将该交易发送到基于网络的应用服务。类似地,当基于网络的应用服务从另一个组织接收到去往接收者组织的交易时,它将该交易发送到消息传送应用,该消息传送应用将交易以电子方式插入到交易系统中。通过此方法,组织可以从一个交易系统向另一个交易系统发送和接收交易,而免于通过纸质单据(或数字格式或纸质单据的再现(rendition),例如PDF格式)或通过构建昂贵的自定义连接解决方案(诸如EDI)来进行。
基于网络的应用服务是一组可扩展的、基于服务器的集成应用,其可以和与各个组织的交易系统一同安装的消息传送应用通信。该应用服务实质上从一个组织的消息传送应用接收交易,并将其转发到指定接收其的另一组织的消息传送应用。在许多情况下,以及在一系列实施例中,基于网络的应用服务还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处理交易。例如,如果组织(例如,客户)将采购订单发送给另一组织(例如,供应商),则该服务可以基于预先建立的业务规则而自动批准该采购订单,或者使用基于网络的应用服务中的工作流组件以电子方式来路由该订单以供供应商中的适当人员批准,可以验证该采购订单的定价,并且可以将该采购订单转换为销售订单,将其发送给驻留在供应商交易系统服务器上的消息传送应用,然后在供应商的交易系统中创建销售订单。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出于管理电子交易的目的,远程服务器的基于网络的应用服务不包括用以在在线销售平台、购物门户、电子商务平台等上执行销售交易的应用服务,即使其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也可以包括用以在管理电子交易之外/以外支持这些额外应用服务的能力。相反,本发明的基于网络的应用服务在以下讨论的上下文中促进、处理和管理电子变换,而无需在两方之间执行电子交易。在两方(例如,买方和供应商)之间,各方现有的交易系统经由对应的消息传送应用和基于网络的应用服务来相互进行交互,以管理创建/启动电子交易、响应电子交易,并在各方的两个现有交易系统之间执行交易的功能。基于网络的应用服务依赖于各方现有的交易系统的功能来创建和执行各方之间的电子交易。基于网络的应用服务与消息传送应用一起为各方交易系统之间的交互提供了兼容的管道(Conduit)。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统一系统的功能可以集中在远程服务器上,其中(例如,在用户或客户端设备中的)与电子交易有关的互补功能经由消息传送应用与统一系统进行网络通信。电子交易数据也可以存储在与统一系统相关联的集中式数据库中。
如本文中通篇所使用的,“统一”是指系统中的功能(例如,大多数后端办公室(back-office)电子交易管理功能)统一的用户视角,其中系统对交易进行处理并使其用户能够使用其可用能力。“集中式”是指在一个集中管理设备或者在单个位置或在逻辑上链接的分布式位置集群中的一组设备(统称为“远程服务器”)处对用户数据和/或更关键的活动和/或组件的管理。“公共”是指本发明统一系统中与交易系统无关的方面,其中可以促进不兼容的用户交易系统之间的电子交易,而无需对现有交易系统进行软件修改(即,在源代码级别,涉及重新编程、重新加载、重建等)。“用户”是指利用交易系统进行一项或多项电子交易的个人、组织(例如,企业实体、法人实体等)或其代表(在下文中,“用户”和“组织”可以互换地引用,对“组织”的引用也适用于“用户”,反之亦然,视下文讨论的上下文而定)。“电子交易”是指与有形物品(诸如产品、商品、服务)、非有形物品(诸如金融产品、证券)、房地产、或银行业务有关的交易,但并不进行限制。
通过消息传送应用和基于网络的应用服务的功能,消除了现有技术的限制,并且任何组织都可以发送和接收交易以及处理交易,而无需进行IT自定义编程;消除了“最后一英里”问题,因此无论每个组织具有何种交易系统,它们都可以以电子方式与其业务伙伴进行通信。此外,由于基于网络的应用服务是集中式的并具有所有已注册组织的数据库,因此其允许这些组织中的每个组织与其所有业务伙伴进行通信,而不仅仅是建立一对一的电子关系,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另一个严重限制。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包括以下概述的特征的各种组合:
一种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其通过网络管理第一交易系统和第二交易系统之间的电子交易,所述系统包括:与第一交易系统交互的第一消息传送应用,该第一交易系统以第一数据格式对第一交易数据进行操作,其中第一消息传送应用在第一数据格式和通用数据格式之间转换第一交易数据;与第二交易系统交互的第二消息传送应用,其对以不同于第一数据格式的第二数据格式的第二交易数据进行操作,其中第二消息传送应用在通用数据格式和第二数据格式之间转换第二交易数据,其中通用数据格式不同于第一和第二数据格式;远程服务器,其通过网络与第一消息传送应用和第二消息传送应用交互,其中远程服务器包括应用服务,该应用服务接收并处理由第一和第二消息传送应用转换的、以通用数据格式的转换后的交易数据,并将经处理的以通用数据格式的转换后的交易数据转发到第一和第二消息传送应用;以及与远程服务器相关联的数据库,其存储由远程服务器接收到的转换后的交易数据以及经处理的转换后的交易数据和与电子交易的处理有关的其他数据,其中,第一消息传送应用提取从第一交易系统接收到的以第一数据格式的第一交易数据并将其转换为转换后的交易数据,并且将以通用数据格式的转换后的交易数据转发到远程服务器,其中远程服务器接收并处理从第一消息传送应用接收到的、以通用数据格式的转换后的交易数据,将所述转换后的交易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并将经处理的以通用数据格式的转换后的交易数据转发到第二消息传送应用,其中第二消息传送应用接收来自远程服务器的、经处理的以通用数据格式的转换后的交易数据并将其转换为以第二数据格式的第二交易数据,并且将以第二数据格式的第二交易数据加载到第二交易系统中,并且其中,在不存在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将第二交易数据加载到第二交易系统中,从而远程服务器经由第一和第二消息传送应用对由第一和第二交易系统以及在二者之间创建和执行的电子交易进行管理。
远程服务器包括在不同交易系统中具有不同特性的数据字段列表,以及用于将数据从一个交易系统中的数据字段转换为用于另一交易系统中的数据字段的数据的转换规则,并且其中,远程服务器处理从第一消息传送应用接收到的转换后的交易数据包括:执行转换规则以将从对应于第一交易系统的第一消息传送应用接收到的转换后的交易数据转换为要发送到对应于第二交易系统的消息传送应用的、经处理的转换后的交易数据。远程服务器的应用服务包括用于不同类型的业务过程的预定义的过程图,其中在安装期间,系统用户在系统中的一系列网页中选择选项,以选择特定于针对系统用户的组织环境定制的其交易系统的过程选项,其中向所述系统用户呈现网页以收集执行所述过程图所需的信息,并且其中所述应用服务利用所述过程选项和所收集的信息来执行所述过程图。远程服务器基于过程图、过程选项和收集的数据来路由需要批准或解决异常的电子交易。远程服务器在核实过程中利用从第一和第二交易系统两者获得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来核实新的电子交易,其中将关于由所述核实过程确定的交易的数据不匹配路由到适当的系统用户,以在远程服务器将它们发送到预期的接收交易系统的消息传送应用之前批准、拒绝或修改此类交易。
远程服务器的应用服务还可以包括应用编程接口(API),其允许外部方向远程服务器提交用于使用所述系统的组织的电子交易并从远程服务器接收用于使用所述系统的组织的电子交易。远程服务器的应用服务还包括一个应用,用户的授权代表可以将该应用下载到所述用户的交易系统的服务器上,并且其中所述应用先搜索用户的交易系统的内容以正确识别安装的交易系统和版本并验证所述交易系统和版本,然后在不需要技术人员干预的情况下将消息传送应用安装在服务器上。远程服务器的应用服务还包括用以支持注册过程的网页,所述网页允许用户通过输入与所述用户相关的一系列数据值来注册所述服务,其中所述远程服务器的应用服务接收用户在所述注册过程中输入的关键(key)数据的验证,并且其中所述远程服务器的应用服务维护并验证用户在所述注册过程期间和之后的物理位置和金融实体信息。以电子方式对所述消息传送应用进行签名以恰当地识别组织,在所述组织的交易系统服务器上所述消息传送应用被安装。
通过针对对应的预先存在的第一和第二交易系统分别配置第一和第二消息传送系统,第一和第二消息传送系统分别被安装为针对预先存在的第一和第二交易系统而定制,以允许预先存在的第一和第二交易系统基于第一和第二消息传送系统以及远程服务器中存在的业务规则和逻辑进行电子交易,而无需重新配置相应的第一和第二交易系统。第一和第二消息传送应用分别被安装并与预先存在的第一和第二交易系统相关联,而无需重新编程或修改预先存在的第一和第二交易系统。使用插件针对相应的第一和第二交易系统自定义配置第一和第二消息传送系统,所述插件包括交易系统数据转换器、交易系统数据逻辑和交易系统连接器。所述远程服务器的应用服务是交易系统独立的。
对于基于云的交易系统,对应的消息传送应用安装在所述基于云的交易系统的服务器上,或者安装在所述远程服务器上,以及对于基于服务器的交易系统,对应的消息传送应用安装在所述基于服务器的交易系统的服务器上。所述远程服务器的应用服务包括网页,所述网页收集凭证信息以允许用户在所述交易系统是基于云的交易系统的情况下远程访问现存的网页和API,以及所述远程服务器的应用服务包括网页,所述网页收集凭证信息以允许用户在所述交易系统是基于服务器的交易系统的情况下远程访问现存的屏幕和API。所述消息传送应用被嵌入在基于服务器的交易系统上的交易系统的编程代码中。
如果第一和第二消息传送应用之一不能连接到远程服务器或遇到错误,则其将消息发送给指定的管理员。远程服务器的应用服务还包括网页,所述网页允许系统用户将交易手动地(非电子地)输入到远程服务器中。远程服务器的应用服务提供允许第三方向所述系统添加应用和/或服务的选项。远程服务器的应用服务使得能够在第一和第二交易系统之间发送安全消息以解决任何问题,同时将安全消息链接到第一和第二交易系统之间的电子交易。远程服务器提供一系列在线仪表板、查询页面和报告,以允许第一和第二交易系统实时获得电子交易的状态。消息传送应用在将数据发送到所述远程服务器之前对数据进行加密。
一种通过网络统一管理第一交易系统和第二交易系统之间的电子交易的过程,其包括上述特征的各种组合的过程实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的范围和本质,应参照以下结合附图阅读的详细描述,该附图描述了系统模块、功能和过程。
图1是描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集中式、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的高层级系统图。
图2是描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远程服务器的主要功能的图。
图2.1是描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公司加入和维护的过程的图。
图2.1.3是描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在公司加入期间安装消息传送应用的过程的图。
图2.2是描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消息传送应用从交易系统接收交易以及远程服务器接受来自消息传送应用的传入交易的过程的图。
图2.3是描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远程服务器允许用户创建交易并处理每个交易的过程的图。
图2.4是描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远程服务器将该交易的输出发送到消息传送应用的过程的图。
图2.5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远程服务器向系统用户提供一批在线查询和实时报告所有交易的状态的过程的图。
图2.6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远程服务器提供系统安全性和日志记录能力以及允许用户进行数据访问的过程的图。
图2.7是描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远程服务器向系统用户针对所提供的服务计费并收取资金的过程的图。
图2.8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远程服务器取消服务任何终止其系统注册的组织的过程的图。
图3是描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包括消息传送应用的功能组件的示意图。
图4是描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驻留在运行交易系统的服务器上的消息传送应用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可以实现本发明的各方面的示例性计算环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是实施本发明的目前最佳设想的模式。进行此描述是出于说明本发明的一般原理的目的,而不应被认为具有限制性意义。本发明的范围最好通过参照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确定。
本发明的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和过程的详细描述是通过关于本发明的操作、功能和特征的示意图、功能组件、方法或过程、符号或示意性表示来呈现的。这些描述和表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用来最有效地向本领域其他技术人员传达其工作实质的手段。在此并且通常地,将软件实现的功能、方法或过程视为导致期望结果的步骤的自洽顺序。这些步骤需要对物理量进行物理操纵。经常但并非必须地,这些量采用能够被相关联的硬件、软件和固件存储、传递、组合、比较以及以其他方式操纵的电信号或磁信号的形式。
用于执行本发明的软件实现的过程、操作和功能的有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通用或专用数字处理和/或计算设备,该设备可以是独立式设备或较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可以是便携式的、手持式的或在位置上固定的。可以配置不同类型的客户端和服务器设备以实现本发明的电子应用。例如,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客户端计算设备来访问本发明的电子消息传送应用和基于网络的应用服务。本发明可利用许多其他通用或专用的计算系统环境或配置进行操作。可能适合与本发明一起使用的公知的计算系统、环境和/或配置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式或膝上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机顶盒、可编程消费电子产品、网络PC(个人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嵌入式系统、包括上述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例如,便携式计算设备可以包括笔记本计算机、上网本计算机、平板设备等,而手持式设备可以包括智能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等。
这些设备可以由存储在设备中的程序、例程和/或指令序列和/或逻辑来选择性地激活或配置,以执行所公开的功能、过程和操作。简而言之,本文描述和建议的过程、功能和操作的使用不限于特定的处理配置。
出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的目的而并非进行限制,在下文通过参照示例性系统来描述本发明。然而,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本发明同样适用于体现本发明的其他配置的系统。
系统概述
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包括基于网络的、软件实现的过程(即,基于网络的应用服务),该过程旨在为其用户提供对统一系统的访问以及从一个组织到另一个组织的发送和接收交易的过程。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基本上由两种软件实现的应用组成:基于网络的应用服务和与每个电子交易用户相关联的消息传送应用。基于网络的应用服务驻留在通过网络(例如,互联网)访问的远程服务器上。
在一方面,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可以包括与消息传送应用进行网络通信的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远程服务器(由基于网络的应用服务来实现),该消息传送应用作为计算机程序驻留在操作其交易系统的组织的服务器中;消息传送应用向交易系统发送交易或从交易系统接收交易,以及查询用于处理这些交易的各种类型的数据。统一系统允许任何人(包括非编程人员)安装消息传送应用,并允许其组织与其他组织以电子方式进行通信。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还具有一个存储交易明细、用户明细等的数据库。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允许组织将任何或所有交易从其交易系统自动发送到在其交易系统中也安装了消息传送应用的任何其他组织;实际上,其允许两个组织都可以发送和接收它们一起开展其业务所需的所有交易,诸如采购订单、发票、汇款信息等。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的功能可以是集中式的,而与用户有关的互补功能可以与统一系统(例如,交易批准者)进行网络通信。
在图1所示的说明性实施例中,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10可以包括:集中式和统一交易管理系统远程服务器14,其通过网络11(例如,互联网)与安装在组织的交易系统服务器13’上的消息传送应用12进行通信,该消息传送应用12用于对从交易系统到与其进行业务往来的其他组织的交易进行发送和接收;数据库17,其存储与远程服务器14相关联的交易数据,(一个或多个)外部电子交易15(可选)是当组织未在其交易系统服务器上安装消息传送应用时,经由电子方法从除了统一系统之外的系统接收到的交易或经由电子方法发送到除了统一系统之外的系统的交易,(一个或多个)外部非电子交易16(可选)是当组织未在其交易系统服务器上安装消息传送应用时,经由完全或部分非电子方法从除了统一系统之外的系统接收到并手动输入到远程服务器的交易或经由非电子方法发送到除了统一系统之外的系统的交易,以及安装在执行具体功能的远程服务器上的第三方应用18(可选)。
包括信息交换网络的计算环境(10)
根据本发明的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可以涉及但不限于分布式信息交换网络,诸如公共和私有计算机网络(例如,互联网、内联网、广域网(WAN)、局域网(LAN)等)、增值网络、通信网络(例如,有线或无线网络)、广播网络以及此类网络的同质或异质组合。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网络包括硬件和软件两者,并且可以被视为其中之一或两者,根据哪种描述对于特定目的最有帮助而定。例如,网络可以被描述为可以通过通信设施互连的一组硬件节点,或者可替代地被描述为通信设施,或者可替代地被描述为具有或不具有节点的通信设施本身。还将认识到,硬件和软件之间的界线并不总是清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这样的网络和通信设施涉及软件和硬件方面。
互联网(Internet)是包括可以在其中实现本发明的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交换网络的示例。许多服务器经由互联网网络连接到许多客户端(其可以是台式机、便携式和/或手持式设备),该互联网网络包括充当协调整体的大量连接的信息网络。包括互联网网络的各种硬件和软件组件(诸如服务器、路由器、网关等)的细节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通过服务器和客户端对互联网的访问可以经由适当的传输介质(诸如以太网、卫星、电话线、无线RF链接、Wi-Fi、蓝牙等),以及在其中实现的用户接口工具(诸如浏览器)。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通信是通过已建立的协议的手段而进行的。如下所述,本发明的统一形式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可以被配置在一个或多个服务器中或被配置为一个或多个服务器,用户可以经由一个或多个客户端设备来访问该服务器。
图5示出了其中可以实现本发明的各方面的示例性计算环境100。计算系统环境100仅是合适的计算环境的一个示例,并且不旨在暗示对本发明的使用范围或功能的任何限制。计算环境100也不应被解释为具有与示例性操作环境100中所示的任何一个组件或组件的组合有关的任何依赖性或要求。
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诸如程序模块)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本发明。通常,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包括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的基于网络的(例如,基于Web的)应用和下文所述的过程。还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发明,在该分布式计算环境中任务由通过通信网络或其他数据传输介质链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执行。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和其他数据可以位于包括存储器储存设备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储存介质中。
参照图5,用于实现本发明的示例性系统包括以计算机110形式的通用计算设备(其是服务器和/或客户端采用的组件的示例)。计算机11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处理单元120、系统存储器130以及将包括系统存储器的各种系统组件耦合到处理单元120的系统总线121。处理单元120可以代表多个逻辑处理单元,诸如多线程处理器上支持的那些逻辑处理单元。系统总线121还可以被实现为通信设备之间的点对点连接、交换结构等。
计算机110典型地包括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110可以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并且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通信介质典型地在调制数据信号(即具有一个或多个以信号编码信息这样的方式设置或更改的特性的信号)中体现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并且包括任何信息传递介质。作为示例而非限制,通信介质包括诸如有线网络或直接有线连接之类的有线介质,以及诸如声音、RF、红外和其他无线介质之类的无线介质。以上任何介质的组合也应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系统存储器130包括以易失性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储存介质,诸如只读存储器(ROM)131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32。基本输入/输出系统133(BIOS)包含诸如在启动期间帮助在计算机110内的元件之间传递信息的基本例程,该BIOS133典型地存储在ROM 131中。RAM 132典型地包含可即时访问和/或当前正在由处理单元120操作的数据和/或程序模块。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图5示出了操作系统134、应用程序135、其他程序模块136和程序数据137。
计算机110还可包括其他可移除/不可移除的、易失性/非易失性的计算机储存介质。仅作为示例,图5示出了硬盘驱动器141、读取/写入可移动磁盘152的磁盘驱动器151、以及读取/写入可移动光盘156(诸如CD ROM或其他光学介质)的光盘驱动器155。硬盘驱动器141典型地通过诸如接口140之类的不可移除存储器接口连接到系统总线121,并且磁盘驱动器151和光盘驱动器155典型地通过诸如接口150之类的可移动存储器接口连接到系统总线121。
以上讨论并在图5中示出的驱动器及其相关联的计算机储存介质为计算机110提供了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和其他数据的储存。在图5中,例如,硬盘驱动器141被示为存储操作系统144、应用程序145、其他程序模块146和程序数据147。注意,这些组件可以与操作系统134、应用程序135、其他程序模块136相同或不同。在这里对操作系统144、应用程序145、其他程序模块146和程序数据147赋予不同的编号,以说明它们至少是不同的复制物。用户可以通过诸如键盘162和指点设备161(通常称为鼠标、轨迹球或触摸板)之类的输入设备向计算机20输入命令和信息。其他输入设备(未显示)可以包括麦克风、操纵杆、碟形卫星天线、扫描仪等。这些输入设备和其他输入设备经常通过耦合到系统总线的用户输入接口160连接到处理单元120,但是也可以通过其他接口和总线结构(诸如并行端口、游戏端口或通用串行总线(USB))进行连接。监视器191或其他类型的显示设备也经由诸如视频接口190之类的接口连接至系统总线121。除了监视器之外,计算机还可包括其他外围输出设备,诸如扬声器197和打印机196,其可以通过输出外围接口195连接。
计算机110可以使用到一个或多个远程计算机(诸如,远程计算机180)的逻辑连接在联网环境中操作。远程计算机180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路由器、网络PC、对等设备或其他公共网络节点,并且典型地包括上面相对于计算机110所述的许多或所有元件,尽管在图5中仅显示了一个存储器储存设备181。图5所示的逻辑连接包括局域网(LAN)171和广域网(WAN)173,但也可以包括其他网络。这样的网络环境在办公室、企业范围的计算机网络、内部网和互联网中非常常见。
当在LAN网络环境中使用计算机110时,其通过网络接口或适配器170连接到LAN171。当在WAN网络环境中使用计算机110时,其典型地包括调制解调器172或用于通过诸如互联网之类的WAN 173建立通信的其他装置。可以在内部或外部的调制解调器172可以经由用户输入接口160或其他适当的机制连接到系统总线121。在联网环境中,可由计算机110访问的程序模块或其部分可以存储在远程存储器储存设备181中。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图5示出了远程应用程序185驻留在与远程计算机180相关联的存储器储存设备181上。应当理解,所示的网络连接是示例性的,并且可以使用在计算机之间建立通信链路的其他手段。
在下面公开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可以被实现为由驻留在存储器储存设备181中的远程应用程序185表示的基于网络的应用服务,其在图5所示的环境中由计算机110访问并经由远程计算机180执行。换句话说,参照图5所示的网络环境,远程计算机180承担服务器的功能,并且计算机110承担客户端的角色。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结合来起作用,由于这些现有技术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并且为了避免模糊本发明,在这里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具体而言,当前存在的涉及互联网、基于Web的工具和通信的方法以及相关的方法和协议。
远程服务器(14)
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的“中心”是远程服务器,该远程服务器管理整个系统。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远程服务器14中的可以包括基于网络的应用服务的功能块。每个功能块将在下面参照子层级的图(图2.1至图2.8)进行单独讨论。
远程服务器的14个主要任务是加入(onboard)新组织(包括在需要时安装消息传送应用以及为远程服务器14收集和维护所有必需的组织特定的信息;在21处,以及在图2.1中进行详细说明),接受来自安装在源组织的交易服务器上的消息传送应用的传入交易(在22处,以及在图2.2中进行详细说明),允许用户创建(包括手动输入)交易并处理每个交易(在23处,以及在图2.3中进行详细说明),将交易的输出发送(如果需要的话)到安装在接收者组织的交易服务器上的消息传送应用(在24处,以及在图2.4中进行详细说明),为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用户提供一批在线查询和报告功能,以便其实时知悉所有交易的状态(在25处,以及在图2.5中进行详细说明),提供系统安全性和日志记录能力以保护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的数据并允许适当人员对数据进行访问(在26处,以及在图2.6中进行详细说明),向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用户针对所提供的服务计费并收取资金(在27处,以及在图2.7中进行详细说明),以及取消服务任何终止其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注册的组织(在28处,以及在图2.8中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详细说明了图2中的功能块21的图2.1,本发明被设计为允许组织注册(在211处),并且与利用EDI或专有网络的现有解决方案不同,允许自行安装消息传送应用12,而无需技术专业人员进行任何开发。组织管理者访问由远程服务器14管理的网站并注册(在211处)他们的组织,输入诸如(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之类的信息:组织名称和物理地址、组织徽标(通过上传图形文件)、Web域名、在验证过程中为了恰当地验证组织所需的信息(见下文)、计费和支付信息、以及通过手动输入数据或将包含该信息的文件上传到远程服务器上的一系列网页而使用的交易系统和版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利用了以下事实:当新组织加入时或当组织添加了新的供应商或客户时,本发明具有跨所有组织的集中式数据库来核实关键主数据(在215处)。交易系统中供应商和客户的主数据(例如组织名称、地址、电话、电子邮件、税号)存在错误或已过期是相当常见的,这是因为其通常是手动更新的。通过将该主数据与关于已在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中注册的那些相同客户或供应商的数据进行比较,可以自动地或经批准校正该主数据。由于发送支票或银行账户电子付款的地址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这也可以防止欺诈。在一个实施例中,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还跟踪每个组织的金融实体和物理位置(在215处)(包括位置识别符,诸如商店编号),这对于路由交易以供批准、分配总分类账簿编码以及其他任务来说至关重要。现有技术不具有此能力,这是因为其不包括在其范围内的交易处理。
一旦组织进行注册(在211处),则其需要经历验证过程(在212处)以确保组织正是他们所述的那个组织。考虑到互联网上存在欺诈的风险,此验证过程必须是全面的,要求组织提供特定信息以对其进行验证,这类似于银行为新客户开设账户时所经历的过程。该验证过程可以在任何时间发生,这是因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以临时状态标记所有交易(例如,图2.3中的233处),直到验证过程完成。验证过程的一部分涉及人工,尽管其中很多步骤是自动的。
一旦组织完成了注册过程,则需要在组织的(一个或多个)交易系统13和远程服务器14之间建立通信。如果在登记过程中(在211处)识别出的系统是基于云的(在线)交易系统13(诸如QuickBooks Online或Intacct),则组织输入适当的信息(在213处),以允许远程服务器14经由远程访问与在线交易系统13进行电子通信。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许多基于云的交易系统13厂商都不希望将消息传送应用12下载到其基于云的交易系统服务器13’上,因此消息传送应用12的许多功能都驻留在远程服务器14上;出于讨论的目的,当提及消息传送应用12时,可以根据需要使其驻留或不驻留在交易系统服务器13’上。对于基于云的交易系统13来说,远程服务器14经由交易系统厂商建立的现有应用编程接口(API)进行通信。对于基于服务器的系统来说,远程服务器14通过厂商为其交易系统13而安装在托管其交易系统的厂商服务器上的专用的消息传送应用12来与基于服务器的交易系统13进行通信;该应用被专门设计用于与远程服务器进行通信。在一个实施例中,消息传送应用12经由与软件厂商的合作而被嵌入在基于云的交易系统13中,因此不需要进行安装。如果API不能全面地处理所有必需的交易类型或数据库查询,则在另一实施例中,远程服务器14在加入过程期间要求组织经由用于屏幕抓取的交易系统13中的用户来设置远程访问,也即,远程服务器14通过其来自动地远程登录到基于云的交易系统13并模拟物理用户的过程,这允许其通过一个实际用户将要访问以输入和接收交易的相同网页来进行输入和接收交易两者。
如果交易系统13驻留在由组织管理的服务器上,则在注册过程21期间,指示组织管理者将一个应用下载(在213处)到其交易系统服务器13’上。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应用一旦经安装即在服务器的内容中搜索组织管理者识别出交易系统时较早识别出的(一个或多个)交易系统13;如果找到除了先前识别出的系统或版本以外的其他系统或版本,则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应用询问组织管理者是否找到了正确的系统和版本。然后,该应用下载专门用于该交易系统13和版本的消息传送应用12并自行安装。在一个实施例中,出于安全目的,对消息传送应用12进行签名以展现其所属的注册的组织。然后,消息传送应用12经过一系列测试,以确保其可以与交易系统13和远程服务器14两者恰当地通信。如果遇到问题,其将引导组织管理者逐步地纠正识别出的问题。
一旦安装了消息传送应用12或者已经与交易应用13建立了远程访问连接,则远程服务器14收集远程服务器14执行其处理功能所需的数据(在214处)。例如,如果交易系统13是核算或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系统,则消息传送应用将核算表以及所需的任何和所有数据上载到远程服务器14。(系统用户需要核算表数据来恰当地提供经路由的购买请购单/订单或发票的总分类账簿编码以在远程服务器14上进行批准。)在一个实施例中,远程服务器14验证上载的数据(在215处)。例如,当上载供应商信息时,其可能会注意到供应商的税号或地址不正确,并将一个通知发送给组织中的适当人员以验证正确性。在一个实施例中,出于安全目的,对消息传送应用12与远程服务器14之间的所有传输进行加密。
远程服务器14需要进一步配置以恰当地处理每种类型的交易。如何对交易进行处理取决于交易的类型。远程服务器包含每种交易类型的过程图和业务规则(在217处),以及由每个组织建立的过程选项(在216处)和用于在该组织的唯一环境中进行处理的参数(在214处)。该过程图、业务规则、过程选项和组织特定的参数共同确定了如何对交易进行处理。例如,如果进行应付账款(即,其从供应商接收到发票)的组织利用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则其将利用应付账款过程图。不同组织如何处理其应付账款存在着许多变化(称为过程选项216)。如果发票具有与其相关联的采购订单,则可能涉及将其与采购订单和收据进行匹配(称为三向匹配),或者简单地将其与采购订单进行匹配(称为两向匹配),或使用远程服务器14中在线维护的组织特定的批准矩阵(approval matrix)和路由路径与在线批准进行双向匹配。如果发票没有与其关联的采购订单,则可以以电子方式对其进行路由以供使用相同批准矩阵的远程服务器14进行批准。所有这些过程选项(在216处)是由组织在加入过程中通过包含指导组织管理者的问题的一系列屏幕而建立的,从而利用作为过程图而嵌入到远程服务器上的最佳实践过程(在217处)。
在注册过程期间(及其后的任何时间),需要将组织特定的信息输入到远程服务器14上的各个屏幕中(在214处)以捕获信息,诸如所有类型的交易的组织批准矩阵、系统用户列表、其W-9形式(如果其是美国组织)等等。在一系列实施例中,这些设定中的某些设定在设置期间是可选的,并且某些设定可以由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学习。例如,大型组织中的批准矩阵可能非常复杂,并且在低至用户级别定义的矩阵并不总是较优。在此情况下,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可以学习批准矩阵并基于哪些用户将发票路由给其他用户以供批准来自动地完成该学习。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在由于某些用户并不总是遵循正确的程序而使任何经学习的规则不正确的情况下,组织可以对其进行编辑(在217处)。
此时,远程服务器14准备好开始接收和发送交易。参照对图2中的功能块22进行详细说明的图2.2,如果交易系统13是基于服务器的系统,则消息传送应用12每几秒钟轮询交易系统13,或者可以经由交易系统的API接收交易(在221处);当其发现在交易系统13中已经创建了新交易时,其将交易数据进行加密并经由互联网将该交易数据发送(在222处)到远程服务器14。如果交易系统13是基于云的系统,则消息传送应用12当在交易系统13中创建了新交易时,经由现有API接收它们(在221处),或者其可以向交易系统查询(在224处)新交易。在任何一种情况下,消息传送应用都可以进行屏幕抓取以查找新交易(在225处)。交易的格式取决于交易系统13,并且将取决于每个系统而变化。消息传送应用12将交易重新格式化(在222处)为远程服务器14使用的通用格式,并将其发送(在223处)到远程服务器14。
参照对图2中的功能块23进行详细说明的图2.3,一旦远程服务器14接收到交易数据(在231处),则将其保存(在232处)在远程服务器数据库17中,然后由远程服务器14进行处理(在233处)。处理方式取决于过程图和业务规则(图2.1中的217处)、组织在加入过程期间(图2中的21处)选择的过程选项(图2.1中的216处)以及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先前还定义或学习的业务规则。例如,组织A(组织B的客户)可以在其交易系统13中创建要由供应商组织B履行的采购订单。在创建后,消息传送应用12“看到”存在新的采购订单,将数据转换为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的通用格式,对其进行加密,然后将与采购订单相关联的所有加密数据发送到远程服务器14。远程服务器14接收交易数据并将其存储在其数据库17中。取决于由组织B选择的选项,远程服务器14随后可以使用组织A交易系统13中的其项目编号到组织B交易系统13中的其项目编号的变换图,将采购订单变换为初步销售订单,并将采购订单和销售订单路由到组织B处的(一个或多个)适当管理者以使用远程服务器14上的批准矩阵进行批准.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还知道不同交易系统13之间的不兼容性,并具有内置规则来处理这些不兼容性。例如,如果组织A交易系统13的单据编号字段为25位数字,但是组织B交易系统的字段只有10位数字,该如何对其进行处理呢?在手动过程中,输入单据的人员可能会截断单据编号。诸如此类的规则被内置在本发明的系统中,以防止过程一旦被自动化就由于异常(exception)而停止。
这再次说明了现有技术中缺少的几个重要特征。大多数现有技术没有设想对交易的处理(如图2中的23处所处理的),而是仅在源和接收者之间发送交易。但是,以电子方式发送的交易需要被处理;例如,一个组织可以向另一组织发送付款,但是接收者需要将其输入到其核算交易系统13中并将其应用于恰当的发票以减轻未偿付的发票余额。本发明使用来自两个组织的交易系统13的数据来完整地处理交易。在上面的示例中,由于远程服务器14从交易系统13接收到付款交易,或者可以根据需要从交易系统13查询付款,因此远程服务器14知道客户使用给定付款正在支付的发票,并自动将付款应用到供应商的核算交易系统13中的恰当发票。一些现有技术讨论了特定的用例,诸如发票的工作流批准,但是没有任何现有技术具有包含用于许多交易类型的过程图并使用过程特定的选项以及两个组织的数据,因此可以完整地在自动基础上来执行的通用系统。
此外,本发明利用机器学习(在234处)来捕获数据,并学习如果不能处理给定交易则如何自动对其进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会将交易路由到适当组织的特定人员,以允许他们手动完成交易。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学习该组织特定的数据(在234处),并在下次处理具有该特定数据集的该类型的交易时在自动基础上执行该过程(在图2中的23处)。上面提到了一个示例,其中当使用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的工作流能力和批准矩阵来手动路由某些交易时,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学习谁需要批准这些交易。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还允许用户编辑该组织特定的数据(在238处),以确保下次自动处理交易时将正确地对其处理。
并非所有交易都能在没有问题的情况下被处理。取决于所涉及的组织,在所有交易的10%至50%的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所谓的异常。异常是阻止交易完成的任何问题。这些异常通常需要付出相当高水平的努力才能纠正。一个示例会是其中采购订单的价格和发票的价格不同的情况。由于订购该项目的组织期望支付一个价格但收到了不同价格的发票,因此在可以处理发票之前需要先解决此问题。企业通常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既缓慢又费时。此外,有关如何解决问题及其历史的书面记录(通常对于恰当保存记录来说至关重要)被保存在介质中,而当人们在交易系统中研究交易时则找不到该介质。
本发明的关键特征之一是其帮助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的用户进行交易处理。在这方面,一旦识别出异常,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利用工作流路由和消息传送的组合(在235处)来帮助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用户解决问题。在上面的示例中,如果采购订单的价格与发票上的价格存在差异,则会经由文本、电子邮件或其他形式的消息传送来将异常通知到发出采购订单的组织中的恰当采购管理者,其据此可以点击链接,并且一旦登录到远程服务器14,则可以查看单据和它们各自的交易历史,并从下拉列表或类似列表中提议解决方案。如果需要,可以以电子方式(在235处)将该提议的解决方案路由到其他组织的恰当管理者,并且一旦被接受,将执行恰当的交易,从而允许问题被解决。因此,在此示例中,采购管理者可能意识到采购订单的价格错误,并且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会提示采购管理者以正确的价格发出修订后的采购订单。这将经由消息传送应用12发送到两个组织的交易系统13中,然后远程服务器14将完成采购订单以进行发票匹配,并且通过消息传送应用12将完成的交易发送给交易系统13。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远程服务器14允许组织参照特定交易并通过远程服务器14彼此发送安全消息(在236处),以便它们可以共同解决未偿付的问题。安全性至关重要,因为这些交易通常是包含敏感信息的金融交易。远程服务器14允许组织建立各种机制来通信,某些机制在组织级别,而某些机制在用户级别。所有通信均已存储并可以搜索(按交易或内容),以供将来进行参照。
现有技术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通过交易的所有不同阶段,交易的双方都不可见该交易的状态。如前所述,交易系统13当前是自动化的孤岛,其主要经由纸质或数字格式或纸质单据的再现进行通讯。即使它们经由EDI进行通讯,一个组织的系统也不知道另一组织的交易状态;EDI只是用作以电子形式发送纸张的一种方式。本发明通过使双方能够在一系列屏幕和报告上通过交易的所有阶段实时查看交易状态来克服这个问题(图2中的25处)。交易被发送了吗?收到了吗?处理了吗?存在异常吗?交易的结果是什么?这种可见性防止了启动电子邮件和电话以跟踪交易状态,其通常会花费涉及该过程的人员20%到25%的时间。本发明中相同的屏幕和报告模块允许组织实时查看每个交易的状态和整个交易过程(图2中的25处)。
在组织已实施诸如EDI之类的解决方案的情况下,由于它们是自定义开发的技术解决方案,因此其通常遭受软件错误和其他弊端的困扰。对于交易双方来说,重复交易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通过跟踪发送的交易并且还使用在源处检测并消除重复的复杂算法来检查重复交易(在239处)以克服该问题。此过程还通过一系列查询来识别从一个交易系统或另一个交易系统可能错过的交易(在224处)。如果识别出错过的交易,则消息传送应用将把该交易发送到远程服务器14进行处理,从而确保该交易的任何一方都不会错过任何交易。
大多数交易都有接收者。参照对图2中的功能块24进行详细说明的图2.4,如果特定交易具有接收者(在241处)(例如,供应商需要从其客户接收采购订单),则远程服务器14对交易进行加密(在243处)并经由驻留在接收者组织的交易系统13上的消息传送应用12将消息发送给预期的接收者(在244处)。消息传送应用12以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的通用格式来接收交易数据,并将其转换为由接收者组织的交易系统13使用的特定格式(图3中的124处),并将该交易数据发送(图3中的123处)到接收者组织的交易系统13中。然后完成该交易的过程。在上面的示例中,一旦批准了来自组织A的采购订单和销售订单,新的销售订单交易就从远程服务器14发送到组织B的消息传送应用12,进而又在组织B的交易系统13中创建新的销售订单交易。
本发明具有在发送交易之前利用每个组织上的数据对交易进行预核实(在242处),从而防止错误和争议的实施例。例如,利用现有技术,如果组织接收到发票并且其定价和与其相关联的采购订单不匹配,则将生成(一个或多个)异常,并且争议过程将接踵而来,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耗时的。然而,利用本发明,如果组织A生成到组织B的发票,则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在发送发票之前,将核实发票上项目的价格与相关联的采购订单上的价格相匹配。如果检测到差异,则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可以(取决于组织特定的选项)将发票路由到组织A的适当管理者,以在发送之前潜在地确定发票的价格。
一些组织可能担心消息传送应用12和远程服务器14将在所讨论的交易之外捕获敏感信息或专有信息。为了帮助组织理解从它们的系统中调取到的实际数据,在一个实施例中,远程服务器14具有在线查询屏幕和报告(参见图2中的25,以及图2.5),其允许组织实时地监视和审计被调取并存储在远程服务器14上的数据以使其感到舒适,因为只有其授权的数据才被调取和存储。
参照对图2中的功能块25进行详细说明的图2.5,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为系统用户提供了一批在线查询和报告功能,因此其可以实时了解所有交易的状态。对于用户查询,在251处,系统用户从菜单中选择查询页面。在252处,系统显示适当的查询屏幕并接受用户数据参数。为了进行报告,在253处,系统用户从菜单中选择报告列表;在254处,系统针对给定的报告接受适当的用户数据参数,并在255处显示用户指定的报告。因此,远程服务器14允许组织通过内置的仪表板、屏幕和报告来查询每个交易的所有方面。
参照对图2中的功能块26进行详细说明的图2.6,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提供系统安全性和日志记录能力,以保护系统数据并允许适当人员访问数据。由于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包含敏感的金融数据,因此该数据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为此,远程服务器14对整个数据库以及所有发送或接收的交易进行加密,如前所述。另外,远程服务器14允许系统用户针对谁可以查看、添加、改变或删除交易来选择安全选项的综合列表。例如,在261处,系统向系统管理员显示安全选项,并且在262处,系统从系统管理员接受修订后的安全选项。
参照对图2中的功能块27进行详细说明的图2.7,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还包含向利用该系统的系统用户计费和收款的功能。用户可以选择其希望如何计费(在271处)。基于先前计费期间的使用,系统将计算出账单(在272处),对其进行处理并将其通过消息传送应用12发送到组织的交易系统13(如果其为核算交易系统)。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具有收款模块,该模块将根据系统用户选择来创建ACH借记交易或信用卡交易(在274处)。
参照对图2中的功能块28进行详细说明的图2.8,如果组织决定停止使用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则该组织的管理者可以在远程服务器14上完成网页(在281处),选择用于取消服务(deprovision)(诸如如何利用系统具有的数据进行处理)的选项(在282处),并且该系统将从系统中取消对组织的服务(在283处)。
消息传送应用(12)
由于消息传送应用12与远程服务器14紧密耦合,并且事实上,两者都需要起作用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并克服现有技术的限制,因此在以上对远程服务器14的描述中详细讨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对于基于服务器的交易系统13来说,如上所述,消息传送应用12由组织在加入过程中安装(图2中的21处;图2.1中的213)。其是从远程服务器14下载并进行签名的,出于安全目的而识别下载其的组织,因此来自消息传送应用12的任何交易都是安全的。另外,其具有内置的加密功能,因此使用仅远程服务器14已知的密钥来加密从消息传送应用12发送的所有消息。如图4所示,消息传送应用12位于运行交易系统13的服务器13’上,与交易系统13和远程服务器14两者通信。
参照图2.1.3,在加入过程中,组织管理者注册在一系列网页上识别(在2130处)组织所利用的(一个或多个)交易系统、版本以及其是否是基于服务器的或基于云的(在2131处)。如果交易系统13是基于云的,则不需要安装消息传送应用12,而是需要配置远程服务器14上的消息传送应用12(在2138处)以便对基于云的交易系统13的远程访问。这包括提供用户ID和密码,并典型地验证或提供包含基于云的系统的位置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或网站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URL)。然后,远程服务器进行测试以确保其可以成功登录到基于云的应用(在2139处)。
如果交易系统13是基于服务器的,则远程服务器14将对安装程序进行签名(在2132处)(其识别消息传送应用12所属的组织),然后允许组织管理者将该程序下载(在2133处)到其交易系统服务器13’中并进行安装。一旦被安装,其将运行并初始核实在注册过程的初始部分(在2130处)由组织管理员先前识别的交易系统和版本(在2134处)。如果其发现不同的交易系统13或版本,则组织管理者必须解决此冲突。然后,其在该交易系统服务器13’上安装(在2135处)用于该特定交易系统13和版本的适当插件。安装程序可以包括用于各种交易系统的插件库,或者可以从远程服务器14或维护用于各种交易系统的插件库的另一服务器下载适当的插件。然后,组织管理器通过经由一系列网页提供用户ID和密码以及其他凭证,来向消息传送应用12提供对交易系统13的屏幕和API的访问(在2136处)。接下来,消息传送应用12通过反复发送消息来测试到远程服务器14的连接性(在2137处);如果无法恰当连接,其将引导组织管理者执行一系列步骤来解决该问题。最后,消息传送应用12与交易系统13和远程服务器14执行一系列测试交易(在2140处),以确保所有交易都可以按预期进行发送和接收。如果存在错误,将指示组织管理者联系支持人员以帮助确定问题。
如果交易系统13是诸如QuickBooks Online之类的基于云的应用,则消息传送应用12驻留在远程服务器14上。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果基于云的交易系统13的厂商允许,则消息传送应用12可以安装在基于云的交易系统13的厂商的服务器上。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交易系统13软件开发人员可以将消息传送应用12嵌入他们的软件中,因此系统用户不需要安装单独的消息传送应用12。
参照图3,消息传送应用12包括三个主要组件:变换器(translator)129,其负责将数据移入/移出交易系统,在从交易系统发送/接收特定于该交易系统的数据之前/之后对所述数据执行规则,将所述数据转换为用于该特定交易系统的标准格式/从该特定交易系统的标准格式转换所述数据,在数据上执行规则以使其可用于任何交易系统,以及安全地与远程服务器通信的云连接器;应用监视器128,其确保消息传送应用正在平稳运行,包括日志记录活动,以防存在需要远程解决的问题;以及通信器127,其与应用监视器和变换器通信,并在系统出现问题时发送警告,以及与远程服务器14通信。出于安全目的,消息传送应用12不在交易系统服务器13’长期存储任何交易数据,而仅是直到其可以根据需要将数据发送到交易系统13或远程服务器14为止。
消息传送应用12使用变换器的云连接器126组件连接到远程服务器14。在一个实施例中,它经由嵌入式HTTP服务器与REST API连接。当需要将命令发送到消息传送应用12时,远程服务器将任何必需的数据转换为特定格式以进行传输,诸如JSON格式,将其存储在诸如HTTP请求之类的请求主体中,并发出适当的调用(诸如REST调用(经由HTTPS))至所期望的交易系统服务器13’的适当消息传送应用12(这是针对在本地交易系统服务器上运行的交易系统;基于云的系统的消息传送应用12可以在组织定位的服务器或基于云的服务器(包括基于云的交易系统使用的服务器)上运行,并可能与远程系统服务器共同定位(co-located)以提高性能)。云连接器126收到命令后,便会对嵌入的数据进行反序列化,并将其传递给消息传送应用的变换器129中的数据逻辑125组件。
数据逻辑组件125是用于数据的预处理器,其应用任何必要的通用逻辑以使其准备好与任何交易系统一起使用。在一个实施例中,这包括对发送该命令的用户进行认证以确保应该执行该命令。一旦预处理完成,命令就被传递到交易系统数据转换器组件124。
重要的是要注意,接下来的三个组件(它们都特定于所使用的交易系统的类型)被实现为消息传送应用12其余部分的插件。这意味着它们可以根据交易系统的类型被动态地下载并加载到应用中。实际上,消息传送应用12被设计为在安装后立即执行此操作:其将扫描安装在其上的交易系统服务器,查找正在使用的交易系统的类型,并下载用于该交易系统的插件的最新版本。在后续启动时,它将检查插件的更新版本,并可以自动将其自身更新为最新版本。请注意,该系统具有用于许多不同交易系统的庞大的插件库。
第一插件,即交易系统数据转换器124,获取命令数据(在此刻,其仍为远程服务器所利用的通用数据格式),并将其转换为用于本地交易系统13的适当格式。在转换后,其将命令传递给交易系统数据逻辑插件123。
正如数据逻辑组件125一样,交易系统数据逻辑插件123是用于数据的预处理器,这次应用特定于所使用的交易系统13的任何逻辑。这包括检查数据中的每个必要的字段以确保它们是完整的,并在必要时在字段之间移动数据,以匹配特定交易系统13的要求。完成后,它将数据传递到交易系统的连接器插件122中的适当命令方法。
该最终插件,即交易系统的连接器插件122,包含用于连接到交易系统13并进行执行命令的调用的逻辑。取决于交易系统13,这可以通过直接或REST API调用、对交易系统13的数据库直接调用或在必要121时通过接口抓取来完成。根据远程服务器14的需求,其可以向交易系统13发送交易或从交易系统13接收交易,或者可以向交易系统查询其需要122的特定数据。如果该调用的结果是成功的,则插件调用消息传送应用12的通信器组件127以记录该调用。然后,成功消息和任何伴随的数据通过变换器129插件和组件采用相同的路径返回,以发送回远程服务器14进行适当的动作。如果对交易系统13的原始调用的结果是错误,则遵循相同的过程,仅通信器组件127在需要时还将警告管理员。因此,无论成功或失败,消息传送应用12都会响应远程服务器14,以指示每个命令的最终状态。这允许云服务在需要时发出回滚(rollback)命令,并且还可以向利用该系统的每个组织报告命令状态。通信器组件127负责所有非交易活动,包括任何警告。
注意,消息传送应用12还包括应用监视器组件128,该应用监视器组件128负责确保消息传送应用12平稳运行并且恰当执行了任何维护类型的事务。消息传送应用12作为服务(诸如,窗口(Window)服务)而运行,并且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伴随任务栏应用,其提供消息传送应用12的健康状况的可视指示器,并且能够在消息传送应用12出于任何原因而停止响应时重新启动该消息传送应用12。在一个实施例中,它还包含消息传送应用12在其环境中平稳运行所需的各种设置,诸如端口设置,以便其可以与远程服务器14通信。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在远程服务器14和消息传送应用12之间丢失了通信,则从远程服务器或消息传送应用14的通信器模块127向拥有交易系统13的组织的适当人员发送消息以通知他们该问题,以便其可以进行纠正。(同时,将需要发送的任何交易数据进行排队,直到重新建立连接为止。)一旦消息传送应用12接收到交易,则将其适当地发送到交易系统13或远程服务器14。
当交易被接收或发送时,它们将在远程服务器14上排队以使用诸如Apache Kafka之类的技术进行处理和管理,这些技术确保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不会丢失交易并维持这些交易的完整性。
由于频繁的更改和增强,消息传送应用12背后的逻辑将需要频繁更新。这样的架构将确保大多数处理逻辑在远程服务器14上,使得尽可能不需要频繁更新该消息传送应用。但是,当确实需要更新消息传送应用12时,消息传送应用12能够在可能的情况下自身进行自动更新,或者在需要时通知组织中的适当人员通过通用过程来手动更新12。
交易系统服务器
组织的交易系统13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前所述,它们可以是基于服务器的(例如,参见图4)或基于云的。服务器自身可以在诸如Windows、Linux、As/400或其他之类的各种平台上运行。在大型组织中,基础架构可能非常复杂,跨越多个服务器、数据库和数据中心。照此,消息传送应用12以各种版本可用,使得其可以运行在几乎任何环境中。
数据库(17)
远程服务器的数据库17存储与每个交易相关联的所有数据,以及与交易的处理相关联的过程选项、业务规则、组织特定的数据和日志。在一个实施例中,出于安全目的,所有数据和单据图像被加密。数据库17可以位于远程服务器上,或者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位于经由互联网访问的单独位置中。
在许多交易过程中,了解每笔交易的状态并能够提取交易进行查看对于组织业务的平稳运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远程服务器14允许组织通过内置的仪表板、屏幕和报告来查询关于每个交易的所有方面(参见图2中的25和图2.5)。使用内置的API可以在有限的程度上查询数据库本身(例如,组织只能查询有关其自身的交易和数据)。
外部电子交易(在15处)
出于各种原因,某些组织可能不希望在其服务器上安装消息传送应用12。他们可以使用某种其他方法与其他组织以电子方式进行通信,或者可能拥有一个自定义的交易系统13,在此情况下构建消息传送应用12的版本是没有意义的,但是他们希望通过远程服务器14将交易发送给使用其的组织,或者它们可能希望从使用远程服务器14的组织接收电子交易。
在这种情况下,在一个实施例中,这些组织可以使用发布的API,这些API允许其使用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与所有的组织发送和接收交易。
外部非电子交易(在16处)
如果组织未安装消息传送应用12,则将无法进行交易的电子通信。在这种情况下,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能够通过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其他方法(包括电子邮件、邮件、传真和其他方法)来发送和接收交易。这包括系统允许经由网页手动输入交易的能力,包括系统用户将单据图像附加到所述交易。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对此提供了支持,使得可以将组织的所有供应商和客户都包括在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中进行处理,并且组织可以将所有交易都集中在一个地方。这包括用于特定类型交易的数据输入屏幕,包括内置于屏幕的光学字符辨识(OCR)软件,该软件还允许OCR数据的手动验证。
第三方应用(18)
远程服务器14还是一个允许第三方提供增强其能力的服务和应用18的平台。例如,第三方可以具有销售税率数据库,并且可以在远程服务器上提供一个可以验证任何交易(采购订单、发票等)的销售税率的应用。在一个实施例中,远程服务器14将允许第三方编写在远程服务器14上工作的应用以允许此类服务。
示例
一个真实世界示例将帮助理解本发明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组织A是向组织B供应原料的小型组织,而组织B是生产食品的大型组织。虽然组织B具有适当的EDI程序,但组织A从未能够使用它,因为其核算交易系统13不具有EDI能力。由于需要购买昂贵的EDI软件并使用昂贵的技术人员来配置其并编写编程代码以使其全部正常工作,因此采用这种程序对组织A而言并不合算。
因此,组织B经由电子邮件将其采购订单以PDF格式发送给组织A,并且组织A的工作人员取得每个采购订单,并将其手动输入到他们的核算交易系统13中,手动将每个行项目从组织B的项目编号转换为组织A的项目编号。组织A从其核算交易系统13打印提单(billof lading),并将其包括在货物装运中。发票也作为单独的PDF生成,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组织B。组织B收到货物后,将收据信息手动输入到其库存交易系统13(不同于其核算交易系统13)中,包括在装卸站收到的装运数量。然后,组织B将发票手动输入到其核算交易系统13中,并再次手动进行采购订单、收据和发票的三向匹配。
在进行匹配时,组织B的核算业务员发现行项目之一的价格与采购订单上的价格不同,因此必须致电组织A的应收账款业务员以让他们知道这个问题。在与计费部门进行内部检查后,组织A的应收账款业务员被告知发票开出了错误的价格并且他们将发送正确金额的付款通知(credit memo)。几天后,组织B的应付账款业务员经由电子邮件接收付款通知,并能够在其交易系统13中完成三向匹配,并且现在正在处理发票。现在,在组织B的核算交易系统13中,已计划根据其核算交易系统13中的付款条件来支付发票。组织A经由纸质支票将其付款和汇款信息发送给组织B,组织A必须将其存入他们的银行账户,然后手动将汇款信息输入其核算交易系统13,以将收到的现金应用于适当的未结清发票。现在,该过程已完成(假设所有手动输入和潜在的混乱都没有导致错误)。
当两个组织都使用本发明时,该过程变得完全自动。参照图2.2,组织B在其核算交易系统13中创建采购订单(例如,正如其通常通过补充其库存的自动过程所具有的),并且一旦创建,消息传送应用12将看到已经创建了新的采购订单交易(在221处),对采购订单数据进行加密和格式化(在222处),并将其发送(在223处)到远程服务器14(以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的通用数据格式)。
参照图2.3,远程服务器14接收采购订单交易(在231处),将其存储(在232处)在数据库17中,并且检查重复交易(在239处)。然后,它使用过程图和业务规则(图2.1中的217处)、过程选项(图2.1中的216处)和组织特定的数据(图2.1中的214处)来处理交易(在233处)。在这种情况下,它通过使用组织B设计的格式来创建纸质采购订单的PDF表示以处理交易(在233处)。然后其将采购订单转换为销售订单,使用远程服务器14上的组织特定的映射规则转换每个行项目,该规则是远程服务器14当在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中手动处理较早期的交易时学习的(在234处)。但是,之前并未看见过项目编号之一,因此将采购订单交易以电子方式路由到组织A的客户服务代理(在235处)。代理确定该项目是该客户以前从未订购过的项目,并出于此目的而在远程服务器14生成的屏幕上将其映射(在234处)到其产品目录中的正确项目。一旦完成,远程服务器14就生成(在233处)提议的销售订单交易,该销售订单交易包括以组织A早期在远程服务器14上指定的格式的纸质销售订单的PDF表示。销售订单由远程服务器14路由(在235处)到适当的客户服务代理以供批准。参照图2.4,一旦批准,远程服务器14就对销售订单交易进行加密(在243处),然后将其发送(在244处)到组织A使用的核算交易系统13上的消息传送应用12。远程服务器14还向组织B中的适当人员发送采购订单确认交易,该人员收到有关通知;此时,无需执行任何其他操作。
当货物准备好从组织A装运到组织B时,核算交易系统13创建提单。参照图2.2,消息传送应用12看到该新交易(在221处),对其进行格式化和加密(在222处)并且将该提单和货物的账单发送(在223处)到远程服务器14。同时,核算交易系统13创建发票,该发票也以与上述提单相同的方式发送。当远程服务器14从消息传送应用12收到提单和货物的账单(现在是组织B的发票)时,由于尚未收到货物(即,不存在由远程服务器14接收的对应收据交易),其搁置该提单和货物的账单。参照图2.3,当货物到达时,组织B的装卸站的接收业务员登录到远程服务器14,并查看装运中所有货物的提议的收据(在233处)。该业务员检查货物,以确保货物没有损坏,对货物进行计数以核实所装运的数量是否正是提单上的数量,并接受远程服务器14上的收据。但是,提单显示其中一个项目的装运量比订购数量少了一个单元。远程服务器14向组织A的应收账款业务员发送一条自动消息(在235处)以通知他们这一事实,该业务员确定由于该项目的低成本,再次装运一个单元是不合理的。使用远程服务器14反复发送消息(在236处),双方的业务员都同意这一点,并且将采购订单和销售订单都标记为完成。
一旦已接收到货物,消息传送应用12接收收据交易并将其发送到远程服务器14,远程服务器14将一个单元的缺失纳入考虑,对采购订单、收据和发票进行自动的三向匹配(在233处)。然后由组织B的核算交易系统13安排付款。在付款当天,经由优选的方法(以及经由消息传送应用12到远程服务器14的电子版本)发送付款,并且通过远程服务器14自动将电子汇款通知应用于未偿付的发票(在233处),并且由远程服务器14经由消息传送应用12将现金应用交易发送到组织A的核算交易系统13。由于组织A在远程服务器14上设定了过程选项(在233处)以仅将异常路由(在235处)到业务员,则自动对其进行记录。该过程现已完成。
与现有技术的区别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之间存在许多差异。本发明的一个关键组件是消息传送应用12,该公共应用安装在任何交易系统服务器13’上并下载特定的交易系统13所需的任何插件。至关重要的是,消息传送应用12使用多种方法从任何交易系统中提取数据并将数据发送到任何交易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的限制并在所有交易系统上通用地工作。现有技术假定可以使用通常可用的接口或API从交易系统13中提取数据并将其发送到交易系统13,但是这种接口仅可用于选定的交易系统13以及仅用于有限的一组交易类型。在这种情况下,某些操作(诸如添加、修改或删除交易)通常不适用于某些交易类型。当这样的API不可用时,本发明可以使用这些现有的API,而且还可以进行数据库调用和从屏幕界面(图3中的121处)抓取数据,从而克服了这些限制。另外,很少有交易系统13发出事件,或者再次仅针对作为交易已被创建、修改或删除的通知的交易类型子集来发送事件,因此监视交易系统以查看交易已发生是至关重要的。消息传送应用12还使用事件监视器来监视事件,如果交易系统支持这样的事件,则该事件监视器订阅并监听任何事件(在121处),但其还严格地询问交易系统13以识别新的或修改的交易。
注意,消息传送应用本身不是API。API是作为交易系统一部分的一种方法(而不是一个应用),外部软件可以通过该方法向该交易系统发送交易或从交易系统接收交易;API始终由交易系统的软件开发人员构建和提供,作为外部方访问其系统的一种手段。相反,消息传送应用是一个独立的应用,其可以利用现有的API,可以利用数据库调用,或者可以利用接口抓取或其他方法来实现其向交易系统发送交易和从交易系统接收交易的目标。
由于现有技术假定使用现有的API,因此必须与软件开发人员合作以构建从这些API提取数据并将其发送到某处的应用。本发明不需要技术专业人员的参与,因为消息传送应用可以自动安装在任何交易系统上,或者在基于云的系统的情况下,无需安装即可工作。它处理所有交易类型的提取和发送数据的所有后端工作。
由于现有技术需要一些自定义软件开发,因此那些解决方案假定应该将数据发送给某人,并且通常使用FTP或某些其他协议和方法。本发明在发送数据之前对组织进行认证,以确保其应该接收该数据。消息传送应用还出于安全目的自动加密数据。所有这些必须使用现有技术通过软件开发来手动处理。
如上所述,现有技术涉及使用已建立的API从一个交易系统获取数据,将其转换并发送到另一交易系统。假定其他交易系统可以处理这些交易。这对于某些交易系统和仅对某些交易类型而言有时是正确的,但对于大多数交易系统却并非如此。例如,在现有的数百种不同的核算系统中,只有少数几个可以执行采购订单、收据和发票的自动三向匹配。
本发明的远程服务器14具有内置的功能;换句话说,它实际上在将交易发送到交易系统之前处理交易。此外,它利用交易双方的交易系统中的数据,使用预先建立的过程图(在217处)和组织特定的过程选项(在216处)来恰当地处理这些交易。为了继续上面的示例,远程服务器14从提单中知道装运了哪些项目,并且如果货物的收据与装运的货物不同,则可以通知组织的接收部门以帮助消除任何匹配差异。现有技术没有利用来自两个交易系统的数据来使用带有过程选项的内置过程图来处理交易,也没有发现并帮助消除过程问题。这与向远程服务器提供其数据的消息传送应用结合起来,确实具有革命性,并且对于任何组织而言,所有利用的交易类型的整个业务过程都可以是完全自动的,这在不进行广泛且昂贵的自定义软件开发的情况下利用现有技术是不可能实现的。
本发明还有许多其他不同于现有技术的独特方面。远程服务器是一个允许其接收外部电子和非电子交易的平台。现有技术没有设想管理整个交易过程并允许外部数据源的集中式远程服务器。此外,允许第三方应用在远程服务器上运行。
上面已经按照框图格式的功能模块描述了本发明的过程和系统。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除非本文相反地声明,一个或多个功能可以集成在单个物理设备和/或软件产品的软件模块中,或者一个或多个功能可以在单个位置处或通过网络分布的单独物理设备和/或软件模块中实现。
应当理解,为了实现对本发明的理解,不需要对每个模块的实际实现进行详细的讨论。鉴于本文公开的系统属性、功能和系统中的各种功能模块、硬件和软件组件的相互关系,实际的实施方式完全在编程人员和系统工程师的常规技能之内。应用普通技术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过多实验即可实现本发明。
尽管已经根据所描述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和改进。例如,可以容易地修改各种电子形式应用以并入不同的或附加的过程,以在创建和管理电子形式和形式信息方面提供附加的用户灵活性。因此,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示出的特定实施例,而是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来限制。

Claims (27)

1.一种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其通过网络管理第一交易系统和第二交易系统之间的电子交易,所述系统包括:
与第一交易系统交互的第一消息传送应用,该第一交易系统以第一数据格式对第一交易数据进行操作,其中第一消息传送应用在第一数据格式和通用数据格式之间转换第一交易数据;
与第二交易系统交互的第二消息传送应用,该第二交易系统以不同于第一数据格式的第二数据格式对第二交易数据进行操作,其中第二消息传送应用在通用数据格式和第二数据格式之间转换第二交易数据,其中通用数据格式不同于第一数据格式和第二数据格式;
包含与电子交易有关的一组业务规则和过程图的远程服务器,其通过网络与第一消息传送应用和第二消息传送应用交互,其中远程服务器包括应用服务,该应用服务根据一组业务规则和过程图接收并处理由第一和第二消息传送应用转换的、以通用数据格式的转换后的交易数据,并将经处理的以通用数据格式的转换后的交易数据转发到第一和第二消息传送应用;以及
与远程服务器相关联的数据库,其存储由远程服务器接收到的转换后的交易数据以及经处理的转换后的交易数据和与电子交易的处理有关的其他数据,
其中,第一消息传送应用提取从第一交易系统接收到的以第一数据格式的第一交易数据并将其转换为转换后的交易数据,并且将以通用数据格式的转换后的交易数据转发到远程服务器,
其中远程服务器接收并处理从第一消息传送应用接收到的、以通用数据格式的转换后的交易数据,将所述转换后的交易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并将经处理的以通用数据格式的转换后的交易数据转发到第二消息传送应用,
其中第二消息传送应用接收来自远程服务器的、经处理的以通用数据格式的转换后的交易数据并将其转换为以第二数据格式的第二交易数据,并且将以第二数据格式的第二交易数据加载到第二交易系统中,并且其中,在不存在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将第二交易数据加载到第二交易系统中,
从而远程服务器经由第一和第二消息传送应用,根据一组业务规则和过程图对由第一和第二交易系统以及在第一和第二交易系统之间创建和执行的电子交易进行处理,
其中,所述电子交易包括货物或服务的采购交易,
其中所述第一交易数据包括由第一交易系统发起的采购订单和由所述第一交易系统做出的支付,
其中所述第二交易数据包括由所述第二交易系统发起的发票,以及
其中,所述远程服务器处理采购交易包括将采购订单转换为要转发到所述第二交易系统的销售订单,将所述发票与所述采购订单和/或来自所述第一交易系统的货物或服务的收据进行匹配,并且将匹配的发票信息转发到所述第一交易系统,并且对所述发票进行编码并进行路由以供批准,以及将所述支付应用到所述发票并将支付信息转发到所述第二交易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其中,所述远程服务器包括在不同交易系统中具有不同特性的数据字段列表,以及用于将来自一个交易系统中的数据字段的数据转换为用于另一交易系统中的数据字段的数据的转换规则,并且其中,所述远程服务器处理从第一消息传送应用接收到的转换后的交易数据包括:执行所述转换规则以将从对应于第一交易系统的第一消息传送应用接收到的转换后的交易数据转换为要发送到对应于第二交易系统的消息传送应用的、经处理的转换后的交易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其中,所述远程服务器的应用服务包括用于不同类型的业务过程的预定义的过程图,其中在安装期间,系统用户在系统中的一系列网页中选择选项,以选择特定于针对系统用户的组织环境定制的其交易系统的过程选项,其中向所述系统用户呈现网页以收集执行所述过程图所需的信息,并且其中所述应用服务利用所述过程选项和所收集的信息来执行所述过程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其中所述远程服务器基于过程图、过程选项和收集的数据来路由需要批准或解决异常的电子交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其中,所述远程服务器在核实过程中利用从第一和第二交易系统两者获得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来核实新的电子交易,其中将关于由所述核实过程确定的交易的数据不匹配路由到适当的一个或多个系统用户,以在远程服务器将它们发送到预期的接收交易系统的消息传送应用之前批准、拒绝或修改此类交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其中所述远程服务器的应用服务还包括应用编程接口(API),其允许外部方向所述远程服务器提交用于使用所述系统的组织的电子交易并从所述远程服务器接收用于使用所述系统的组织的电子交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其中,所述远程服务器的应用服务还包括一个应用,用户的授权代表能够将所述应用下载到所述用户的交易系统的服务器上,并且其中所述应用先搜索用户的交易系统的内容以正确识别安装的交易系统和版本并验证所述交易系统和版本,然后在不需要技术人员干预的情况下将消息传送应用安装在服务器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其中,所述远程服务器的应用服务还包括用以支持注册过程的网页,所述网页允许用户通过输入与所述用户相关的一系列数据值来注册所述服务,其中所述远程服务器的应用服务接收用户在所述注册过程中输入的关键数据的验证,并且其中所述远程服务器的应用服务维护并验证用户在所述注册过程期间和之后的物理位置和金融实体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其中,以电子方式对所述消息传送应用进行签名以恰当地识别组织,在所述组织的交易系统服务器上所述消息传送应用被安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其中,通过针对对应的预先存在的第一和第二交易系统分别配置第一和第二消息传送系统,第一和第二消息传送系统分别被安装为针对预先存在的第一和第二交易系统而定制,以允许预先存在的第一和第二交易系统基于第一和第二消息传送系统以及远程服务器中存在的业务规则和逻辑进行电子交易,而无需重新配置相应的第一和第二交易系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其中,第一和第二消息传送应用分别被安装并与预先存在的第一和第二交易系统相关联,而无需重新编程或修改预先存在的第一和第二交易系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其中,使用插件针对相应的第一和第二交易系统自定义配置第一和第二消息传送系统,所述插件包括交易系统数据转换器、交易系统数据逻辑和交易系统连接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其中,所述远程服务器的应用服务是交易系统独立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其中:(a)对于基于云的交易系统,对应的消息传送应用安装在所述基于云的交易系统的服务器上,或者安装在所述远程服务器上,以及(b)对于基于服务器的交易系统,对应的消息传送应用安装在所述基于服务器的交易系统的服务器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其中:(a)所述远程服务器的应用服务包括网页,所述网页收集凭证信息以允许用户在所述交易系统是基于云的交易系统的情况下远程访问现存的网页和API,以及(b)所述远程服务器的应用服务包括网页,所述网页收集凭证信息以允许用户在所述交易系统是基于服务器的交易系统的情况下远程访问现存的屏幕和API。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消息传送应用被嵌入在基于服务器的交易系统上的交易系统的编程代码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其中,如果所述第一和第二消息传送应用之一不能连接到所述远程服务器或遇到错误,则其将消息发送给指定的管理员。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其中,所述远程服务器的应用服务还包括网页,所述网页允许系统用户将交易手动地(非电子地)输入到所述远程服务器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其中,所述远程服务器的应用服务提供允许第三方向所述系统添加应用和/或服务的选项。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其中,所述远程服务器的应用服务使得能够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交易系统之间发送安全消息以解决任何问题,同时将所述安全消息链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交易系统之间的电子交易。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其中,所述远程服务器提供一系列在线仪表板、查询页面和报告,以允许所述第一和第二交易系统实时获得所述电子交易的状态。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其中,所述消息传送应用在将数据发送到所述远程服务器之前对数据进行加密。
23.一种通过网络统一管理第一交易系统和第二交易系统之间的电子交易的过程,包括:
提供与第一交易系统交互的第一消息传送应用,该第一交易系统以第一数据格式对第一交易数据进行操作,其中第一消息传送应用在第一数据格式和通用数据格式之间转换第一交易数据;
提供与第二交易系统交互的第二消息传送应用,该第二交易系统以不同于第一数据格式的第二数据格式对第二交易数据进行操作,其中第二消息传送应用在通用数据格式和第二数据格式之间转换第二交易数据,其中通用数据格式不同于第一和第二数据格式;
提供远程服务器以通过网络与第一消息传送应用和第二消息传送应用交互,其中所述远程服务器包含与电子交易有关的一组业务规则和过程图,其中远程服务器包括应用服务,该应用服务根据一组业务规则和过程图接收并处理由第一和第二消息传送应用转换的、以通用数据格式的转换后的交易数据,并将经处理的以通用数据格式的转换后的交易数据转发到第一和第二消息传送应用;以及
提供与远程服务器相关联的数据库,所述数据库存储由远程服务器接收到的转换后的交易数据以及经处理的转换后的交易数据和与电子交易的处理有关的其他数据,
其中,第一消息传送应用提取从第一交易系统接收到的以第一数据格式的第一交易数据并将其转换为转换后的交易数据,并且将以通用数据格式的转换后的交易数据转发到远程服务器,
其中远程服务器接收并处理从第一消息传送应用接收到的、以通用数据格式的转换后的交易数据,将所述转换后的交易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并将经处理的以通用数据格式的转换后的交易数据转发到第二消息传送应用,
其中第二消息传送应用接收来自远程服务器的、经处理的以通用数据格式的转换后的交易数据并将其转换为以第二数据格式的第二交易数据,并且将以第二数据格式的第二交易数据加载到第二交易系统中,并且其中,在不存在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将第二交易数据加载到第二交易系统中,
从而远程服务器经由第一和第二消息传送应用,根据一组业务规则和过程图对由第一和第二交易系统以及在第一和第二交易系统之间创建和执行的电子交易进行处理,
其中,所述电子交易包括货物或服务的采购交易,
其中所述第一交易数据包括由第一交易系统发起的采购订单和由所述第一交易系统做出的支付,
其中所述第二交易数据包括由所述第二交易系统发起的发票,以及
其中,所述远程服务器处理采购交易包括将采购订单转换为要转发到所述第二交易系统的销售订单,将所述发票与所述采购订单和/或来自所述第一交易系统的货物或服务的收据进行匹配,并且将匹配的发票信息转发到所述第一交易系统,并且对所述发票进行编码并进行路由以供批准,以及将所述支付应用到所述发票并将支付信息转发到所述第二交易系统。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过程,其中,所述远程服务器包括在不同交易系统中具有不同特性的数据字段列表,以及用于将来自一个交易系统中的数据字段的数据转换为用于另一交易系统中的数据字段的数据的转换规则,并且其中,所述远程服务器处理从第一消息传送应用接收到的转换后的交易数据包括:执行所述转换规则以将从对应于第一交易系统的第一消息传送应用接收到的转换后的交易数据转换为要发送到对应于第二交易系统的消息传送应用的、经处理的转换后的交易数据。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过程,其中,所述远程服务器的应用服务包括用于不同类型的业务过程的预定义的过程图,其中在安装期间,系统用户在系统中的一系列网页中选择选项,以选择特定于针对系统用户的组织环境定制的其交易系统的过程选项,其中向所述系统用户呈现网页以收集执行所述过程图所需的信息,并且其中所述应用服务利用所述过程选项和所收集的信息来执行所述过程图。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过程,其中,通过针对对应的预先存在的第一和第二交易系统分别配置第一和第二消息传送系统,第一和第二消息传送系统分别被安装为针对预先存在的第一和第二交易系统而定制,以允许预先存在的第一和第二交易系统基于第一和第二消息传送系统以及远程服务器中存在的业务规则和逻辑进行电子交易,而无需重新配置相应的第一和第二交易系统。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过程,其中,第一和第二消息传送应用分别被安装并与预先存在的第一和第二交易系统相关联,而无需重新编程或修改预先存在的第一和第二交易系统。
CN201880072075.7A 2017-09-12 2018-09-12 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 Active CN1113163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57417P 2017-09-12 2017-09-12
US62/557,417 2017-09-12
PCT/US2018/050780 WO2019055584A1 (en) 2017-09-12 2018-09-12 SYSTEM FOR MANAGING UNIFIED ELECTRONIC TRANSACTION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6310A CN111316310A (zh) 2020-06-19
CN111316310B true CN111316310B (zh) 2024-02-09

Family

ID=63858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2075.7A Active CN111316310B (zh) 2017-09-12 2018-09-12 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171911B2 (zh)
EP (1) EP3682407A1 (zh)
CN (1) CN111316310B (zh)
CA (1) CA3075513A1 (zh)
WO (1) WO20190555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79290A1 (en) * 2017-10-18 2019-04-25 Walmart Apollo, Llc ENGINE OF GROUPED PURCHASING RULES
US11647095B1 (en) * 2018-10-02 2023-05-09 Intuit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orchestrat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application services through a unified connector platform
SE1830356A1 (en) * 2018-12-07 2020-06-08 Omnicorn Ab Purchas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US20240005385A1 (en) * 2018-12-07 2024-01-04 Easi B2B Ab Purchas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US11561997B2 (en) * 2019-03-13 2023-01-24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data translation using a 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 (REST)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
US11276065B2 (en) * 2019-05-01 2022-03-15 Goldman Sachs & Co. LLC Transaction lifecycle monitoring
CN114424178A (zh) * 2019-09-26 2022-04-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工程设计工具、学习装置及数据收集系统
CN110971692B (zh) * 2019-12-02 2022-03-29 广州酷狗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开通服务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1062400B1 (en) * 2020-01-14 2021-07-13 VALID8 Financial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ta synchronization and verification
US11188502B2 (en) 2020-03-09 2021-11-30 Snowflake Inc. Readable and writable streams on external data sources
US11210642B2 (en) * 2020-05-15 2021-12-28 Capital One Services,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conflicting data from multiple sources in computer systems
US11704727B2 (en) * 2020-07-21 2023-07-18 Jpmorgan Chase Bank, N.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l-time treasury applications
US11726846B2 (en) * 2020-08-21 2023-08-15 Sap Se Interface for processing sensor data with hyperscale services
US11645247B2 (en) 2020-08-21 2023-05-09 Sap Se Ingestion of master data from multiple applications
US11347569B2 (en) 2020-10-07 2022-05-3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Event-based framework for distributed applications
SE545760C2 (en) * 2021-02-04 2024-01-02 Eqt Ab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a digital process
US11698895B2 (en) 2021-02-24 2023-07-11 Capital One Services, Llc Access control for a databank system
US11630761B2 (en) 2021-02-24 2023-04-18 Capital One Services, Llc Methods, systems, and media for generating test authorization for financial transactions
US11775420B2 (en) 2021-02-24 2023-10-03 Capital One Services, Llc Methods, systems, and media for accessing data from a settlement file
WO2022216137A1 (en) * 2021-04-09 2022-10-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application services in a network
US11682010B2 (en) * 2021-06-03 2023-06-20 Fidelity Information Servic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ecuting real-time reconciliation and notification of electronic transactions
US11403459B1 (en) * 2021-06-30 2022-08-02 Brex Inc. Automatic data entry for form data structures using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s
US20230350965A1 (en) * 2022-03-10 2023-11-02 Hexagon Technology Center Gmbh System and Method for Validating a Protocol-Compliant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99342B1 (en) * 2002-01-02 2012-01-17 Sabrix,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entralized global tax computation, management, and compliance report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53352B1 (en) 1997-07-14 2002-09-17 Electronic Data Systems Corporation Integrated electronic commerce system and method
US7016859B2 (en) * 2000-04-04 2006-03-21 Michael Whitesage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purchasing contracts
US20010047311A1 (en) 2000-04-13 2001-11-29 Bhavesh Singh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collaborating and transacting commerce via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7206768B1 (en) 2000-08-14 2007-04-17 Jpmorgan Chase Bank, N.A. Electronic multiparty accounts receivable and accounts payable system
US7562041B2 (en) 2001-01-09 2009-07-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business processes
US8606965B1 (en) * 2001-04-11 2013-12-10 Jda Software Group,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of data among entities in an electronic trading network
US6847393B2 (en) * 2002-04-19 2005-01-25 Wren Technology Group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point of sale exceptions
US8799158B2 (en) * 2007-02-23 2014-08-05 Kyocera Corporation Automated bill validation for electronic and telephonic transactions
US7783549B1 (en) * 2007-02-26 2010-08-24 SunGard Financial Systems LLC 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US8744960B2 (en) * 2008-10-08 2014-06-03 First Data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business-to-business electronic payment processing
US9699002B1 (en) * 2009-08-20 2017-07-04 Gcommerce, Inc. Electronic receipt for purchase order
US8543501B2 (en) * 2010-06-18 2013-09-24 Fiserv,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pturing and processing payment coupon information
US8495243B2 (en) * 2010-07-19 2013-07-23 Samuel W. Bellamy, III Dynamic and recursive transaction gateway system and method
US9830622B1 (en) * 2011-04-28 2017-11-28 Boku,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process donations
US9659289B2 (en) * 2012-01-18 2017-05-23 Cellco Partnership Customer touch point for real time sharing of transaction data between different customer interaction channels
US9947054B2 (en) * 2012-04-06 2018-04-17 Carolina Coupon Clearing, Inc. Real-time transaction data processing and reporting platform
US20130325722A1 (en) * 2012-05-29 2013-12-05 Inder Mohan Payment reconciliation system
US8688661B2 (en) 2012-06-15 2014-04-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ransactional processing
US9338106B2 (en) * 2014-01-08 2016-05-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tegrating and searching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received from a plurality of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platforms
US9367379B1 (en) * 2014-04-16 2016-06-14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Automated self-healing computer system
US20160012433A1 (en) * 2014-07-09 2016-01-14 Paydunk,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nding payment data using a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to transact with other computing devices
US10366377B2 (en) * 2014-07-24 2019-07-30 Worldpay US, Inc.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US20170286944A1 (en) * 2014-09-24 2017-10-05 BPAY Group Limited Secure transfer of payment data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99342B1 (en) * 2002-01-02 2012-01-17 Sabrix,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entralized global tax computation, management, and compliance report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3075513A1 (en) 2019-03-21
EP3682407A1 (en) 2020-07-22
US20190141006A1 (en) 2019-05-09
WO2019055584A1 (en) 2019-03-21
US11171911B2 (en) 2021-11-09
US20220255892A1 (en) 2022-08-11
CN111316310A (zh) 2020-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16310B (zh) 统一电子交易管理系统
US20080133388A1 (en) Invoice exception management
US8165934B2 (en) Automated invoice processing software and services
US751610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onic acquisition and maintenance of goods and services via the internet
US7603301B1 (en) Verification and printing of a tax return in a network-based tax architecture
US832675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transactions
US8401936B2 (en) Architectural design for expense reimbursement application software
US8355935B2 (en)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transfer
US7234103B1 (en) Network-based tax framework database
US20020152175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he interoperablility and manipulation of data in a computer network
US20150287005A1 (en) Bar coded monetary transac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20070112579A1 (en) Market management system
US20040025167A1 (en) Software,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connectivity and integration having transformation and exchange infrastructure
US20140180883A1 (en) System, method and article of manufacture for providing tax services in a network-based tax architecture
US20130030962A1 (en) Managing consistent interfaces for an accounting data collection for legal reporting business objects across heterogeneous systems
CA2407667C (en) Method for a network-based tax model framework
US20120158583A1 (en) Automated bank transfers using identifier tokens
US20030065725A1 (en) Verified message broker
US8543503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ed invoice entry
US20100011073A1 (en) User-deployable data transformation and exchange platform including on-demand item synchronization and user-deployable order management system
KR101869653B1 (ko) 온-나라 연계 행정업무 전산화 시스템, 그리고 이를 이용한 행정업무 전산화 처리 방법
AU2020202543A1 (en) Unauthenticated access to artifacts in commerce networks
US20140280545A1 (en) Consistent Interface for Lead Business Object
Dhakal Cross System Data flow in b2b System Integration: A case study: customer to Nokia Siemens Networks Purchase Order Data Flow
KR20050080632A (ko) 인터넷을 기반으로 하는 수출통관 서비스 제공방법 및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