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5035B - WiFi网络连接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WiFi网络连接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315035B CN111315035B CN202010111021.6A CN202010111021A CN111315035B CN 111315035 B CN111315035 B CN 111315035B CN 202010111021 A CN202010111021 A CN 202010111021A CN 111315035 B CN111315035 B CN 11131503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quipment
- wifi
- threshold
- wifi network
- dist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0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1976 improv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1621 AMOLED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7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96 quantum do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28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175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06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37 neu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22 operating i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WiFi网络连接方法及设备。本申请涉及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AP设备,其中,第一设备与AP设备已建立WiFi连接,第二设备与AP设备未建立WiFi连接。本申请公开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包括,第二设备广播或者组播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之后,将标识信息和可信度参数发送到AP设备。该可信度参数用于使AP设备确定第二设备是否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在根据可信度参数确定第二设备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之后,AP设备将第二设备接入WiFi网络。这样AP设备在确保第二设备满足接入条件之后,再将第二设备接入网络,从而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连接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一种支持“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信息交互的网络。所述“物”可以被称为IoT设备,IoT设备是支持无线网络连接的设备。
实际实施过程中,一个IoT例如可以以一个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设备为WiFi接入媒介形成。通常,一个AP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内的IoT设备,均可以通过该AP设备接入WiFi形成IoT。基于此,即使不属于用户预期接入的设备,只要处于AP设备信号覆盖范围,依然可以接入相应IoT。这样使得IoT中各设备的信息存在泄露风险,导致网络安全性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WiFi网络连接方法及设备,能够解决现有WiFi网络连接机制所形成的IoT安全性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WiFi网络连接方法,应用于WiFi网络系统,所述WiFi网络系统包括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无线接入点AP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AP设备已建立无线WiFi连接,所述第二设备未与所述AP设备建立WiFi连接,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二设备广播或组播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二设备,以至少在所述AP设备覆盖范围内将所述第二设备区别于其他设备;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可信度参数,所述可信度参数用于使所述AP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是否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WiFi连接向所述AP设备发送所述标识信息和所述可信度参数;所述AP设备根据所述可信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是否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若根据所述可信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所述AP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WiFi连接指令,以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
其中,本申请涉及的WiFi网络系统例如是通过WiFi形成的IoT系统。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是任意支持无线网络连接的IoT设备。第一设备是代理设备,第二设备是待接入网络的设备。可信度参数是用于确定待接入网络的设备(例如第二设备)是否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的参数。可信度参数至少是以下之一: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距离、第一设备接收到的第二设备的信号的强度、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距离与第一阈值的关系、第一设备接收到的第二设备的信号的强度与第二阈值的关系。采用本实现方式,第一设备在接收到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之后,计算第二设备的可信度参数,然后,将第二设备的可信度参数发送到AP设备。进而,AP设备可以根据可信度参数确定第二设备是否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并在确定第二设备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时,才与第二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这样能够规避接入不满足接入条件的设备的风险,从而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可信度参数,包括:所述第一设备计算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距离,将所述距离作为所述可信度参数;或者,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将所述信号强度作为所述可信度参数。在实际操作中,代理设备与用户想要接入网络的设备的距离相对较近,且代理设备接收到的用户想要接入网络的设备的信号强度相对较强。而代理设备与用户不想接入网络的设备的距离相对较远,且代理设备接收到的用户不想接入网络的设备的信号强度相对较弱。基于此,采用本实现方式,第一设备能够为判断第二设备是否是满足接入条件的设备提供可靠的检测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可信度参数,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距离与第一阈值的关系确定为所述可信度参数,所述距离与所述第一阈值的关系是以下之一:所述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距离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者,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与第二阈值的关系确定为所述可信度参数,所述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阈值的关系是以下之一:所述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信号强度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采用本实现方式,第一设备能够为判断第二设备是否满足接入条件提供可靠的检测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AP设备根据所述可信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是否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包括:若所述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或者,所述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所述AP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若所述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或者,所述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AP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不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采用本实现方式,AP设备能够通过可信度参数以及阈值的设置,判断出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的设备和不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的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AP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WiFi连接指令之后,还包括: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WiFi连接指令中读取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一设备,以至少在所述AP设备覆盖范围内将所述第一设备区别于其他设备;所述第二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距离,或者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设备的信号强度;若所述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或者所述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AP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所述AP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
在实际实现中,第一设备可能会被攻击者仿冒。相应的,若第二设备实际不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但是根据攻击设备所发送的可信度数据,AP设备会确定第二设备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进而,与第二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从而产生安全隐患。采用本实现方式,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通过双向检测,能够规避第一设备是仿冒设备的风险,进一步确保第二设备的可靠性,从而提高网络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设备广播或组播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设备广播WiFi信号,所述WiFi信号包含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第二设备例如可以通过第二设备的WiFi模块广播信号。这样与现有的WiFi网络接入方法相比,操作便利性较强,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WiFi网络连接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与无线接入点AP设备已建立无线WiFi连接,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来自于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由所述第二设备广播或者组播发出,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二设备,以至少在所述AP设备覆盖范围内将所述第二设备区别于其他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是未与所述AP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的设备;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可信度参数,所述可信度参数用于使所述AP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是否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WiFi连接向所述AP设备发送所述标识信息和所述可信度参数。
其中,第一设备可以是任意支持无线网络连接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被称为接入设备或者代理设备。本实施例中,可信度参数是用于确定待接入网络的设备(例如第二设备)是否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的参数。可信度参数至少是以下之一: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距离、第一设备接收到的第二设备的信号的强度、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距离与第一阈值的关系、第一设备接收到的第二设备的信号的强度与第二阈值的关系。基于此,采用本实现方式,第一设备在接收到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之后,计算第二设备的可信度参数,然后,将第二设备的可信度参数发送到AP设备。进而,AP设备可以根据可信度参数确定第二设备是否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并在确定第二设备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时,才与第二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这样能够规避接入不满足接入条件的设备的风险,从而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可信度参数,包括:所述第一设备计算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距离,将所述距离作为所述可信度参数;或者,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将所述信号强度作为所述可信度参数。采用本实现方式,第一设备能够为判断第二设备是否满足接入条件提供可靠的检测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可信度参数,包括: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距离与第一阈值的关系确定为所述可信度参数,所述距离与所述第一阈值的关系是以下之一:所述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距离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者,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与第二阈值的关系确定为所述可信度参数,所述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阈值的关系是以下之一:所述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信号强度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采用本实现方式,第一设备能够为判断第二设备是否满足接入条件提供可靠的检测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来自于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广播的WiFi信号,所述WiFi信号包含所述标识信息。其中,WiFi模块具备广播信息、接收信息以及收发通信信息的功能。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通过第一设备的WiFi模块接收WiFi信号。这样与现有的WiFi网络接入方法相比,操作便利性较强,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WiFi网络连接方法,应用于无线接入点AP设备,所述AP设备与第一设备存在WiFi连接关系,所述方法包括:所述AP设备通过所述WiFi连接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标识信息和可信度参数,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标识第二设备,以至少在所述AP设备覆盖范围内将所述第二设备区别于其他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是未与所述AP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的设备,所述AP设备根据所述可信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是否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若根据所述可信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所述AP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WiFi连接指令,以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
其中,AP设备可以被用作无线网络中的“无线访问节点”,以将无线客户端(例如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接入无线网络。本申请实施例中,AP设备可以通过WiFi连接从第一设备接收标识信息和可信度参数。之后,AP设备可以根据可信度参数确定第二设备是否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若第二设备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AP设备根据标识信息将第二设备接入网络。若第二设备不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AP设备可以不做任何操作。可见,采用本实现方式,AP设备能够根据可信度参数识别待接入网络的设备是否满足接入条件,从而能够避免将不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接入网络,进而,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AP设备根据所述可信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是否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包括:若所述可信度参数是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距离,所述AP设备判断所述距离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若所述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AP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若所述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AP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不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或者,若所述可信度参数是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所述AP设备判断所述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若所述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AP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若所述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AP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不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采用本实现方式,AP设备能够通过可信度参数以及阈值的设置,判断出满足接入条件的设备和不满足接入条件的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AP设备根据所述可信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是否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包括:若所述可信度参数是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或者是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所述AP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若所述可信度参数是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或者是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AP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不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采用本实现方式,AP设备能够通过可信度参数以及阈值的设置,判断出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条件的设备和不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条件的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AP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WiFi连接指令之后,还包括:若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的连接请求,所述AP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WiFi网络连接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是待与无线接入点AP设备建立无线WiFi连接关系的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第二设备广播或组播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二设备,以至少在所述AP设备覆盖范围内将所述第二设备区别于其他设备;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AP设备接收WiFi连接指令,以与所述AP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设备例如可以通过第二设备的WiFi模块广播信号。这样与现有的WiFi网络接入方法相比,操作便利性较强,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AP设备接收WiFi连接指令之后,还包括: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WiFi连接指令中读取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一设备,以至少在所述AP设备覆盖范围内将所述第一设备区别于其他设备;所述第二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距离,或者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设备的信号强度;若所述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或者所述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AP设备发送连接请求。采用本实现方式,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通过双向检测,能够规避第一设备是仿冒设备的风险,进一步确保第二设备的可靠性,从而提高网络安全性。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实现上述方法中第一设备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处理该电子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所述收发器用于实现上述电子设备与第二设备和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电子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实现上述方法中第二设备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电子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处理该电子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所述收发器用于实现上述电子设备与第一设备和AP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电子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AP设备,该AP设备具有实现上述方法中AP设备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上述AP设备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处理该AP设备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所述收发器用于实现上述AP设备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所述AP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AP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第八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设置于第一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所述接口与所述处理器耦合,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将代码指令传输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运行所述代码指令,并实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及第二方面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第一设备执行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九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设置于第二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所述接口与所述处理器耦合,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将代码指令传输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运行所述代码指令,并实现第一方面、第四方面、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及第四方面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设备执行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十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设置于AP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所述接口与所述处理器耦合,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将代码指令传输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运行所述代码指令,并实现第一方面、第三方面、第一方面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及第三方面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AP设备执行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及第四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二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三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及第四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WiFi接入系统10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设备100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二设备200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
图2C为本申请提供的AP设备300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提供的人机交互实施例场景的示例性场景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提供的通知实施场景的第一种示例性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3C为本申请提供的通知实施场景的第二种示例性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3D为本申请提供的通知实施场景的第三种示例性用户界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10的示例性信令交互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20的示例性信令交互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芯片系统60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
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复数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尽管在以下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某一类对象,但所述对象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该类对象的具体对象进行区分。例如,以下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电子设备,但本申请涉及的电子设备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不同的电子设备进行区分。
以下对本申请的实施场景进行示例性描述。
图1示意了一种WiFi接入系统10,WiFi接入系统10包括第一设备11、第二设备12和AP设备13。其中,第一设备11与AP设备13无线连接。第二设备12是需要通过AP设备13接入无线网络的设备。第一设备11可以用于分别与第二设备12和AP设备13通信,以使第二设备12与AP设备13建立WiFi网络连接。
其中,本申请涉及的第一设备11和第二设备12均可以是任意支持无线网络连接的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家居设备、工业控制设备、车辆设备等等。智能家居设备例如可以是智能电视、智能监控、智能空调、智能冰箱等。工业控制设备例如可以是供应链监控设备、货品管理设备等。车辆设备例如可以是车载设备、自动导航设备、智能停车设备等。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1例如是包含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UI)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电子设备(如智能手表)、行车记录仪等。电子设备的UI例如可以是触敏表面或触控面板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1可以被称为接入设备(accessequipment)或者代理设备(agent equipment),在此不作限定。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1可以通过UI接收用户输入的操作指令(例如,用户开通接收广播信息的权限指令)。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1还可以通过UI向用户显示第二设备12和AP设备13建立WiFi连接过程中的通知信息。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设备12例如是不包含用户界面UI的电子设备,例如,智能家居设备、工业控制设备、车辆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设备12可以被称为待配网IoT设备或者被代理设备。
本申请涉及的“UI”,是应用程序或操作系统与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介质接口,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用户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是通过java、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等特定计算机语言编写的源代码,界面源代码在终端设备上经过解析,渲染,最终呈现为用户可以识别的内容,比如图片、文字、按钮等控件。控件(control)也称为部件(widget),是用户界面的基本元素,典型的控件有工具栏(toolbar)、菜单栏(menu bar)、文本框(text box)、按钮(button)、滚动条(scrollbar)、图片和文本。界面中的控件的属性和内容是通过标签或者节点来定义的,比如XML通过<Textview>、<ImgView>、<VideoView>等节点来规定界面所包含的控件。一个节点对应界面中一个控件或属性,节点经过解析和渲染之后呈现为用户可视的内容。
用户界面常用的表现形式是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GUI),是指采用图形方式显示的与操作相关的用户界面。它可以是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中显示的一个图标、窗口、控件等界面元素,其中控件可以包括图标、按钮、菜单、选项卡、文本框、对话框、状态栏、导航栏、Widget等可视的界面元素。
本申请涉及的AP设备13可以被用作无线网络中的“无线访问节点”。一方面,AP设备13用于将无线客户端(例如第一设备11和第二设备12)接入无线网络,另一方面,AP设备13还用于传输信号覆盖范围内的设备的通信信息。AP设备13可以包括路由器、交换机、无线网卡、调制解调器等。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1可以获取第二设备12的标识信息,之后,将第二设备12的标识信息发送到AP设备13。进而,AP设备13可以根据第二设备12的标识信息与第二设备12建立WiFi网络连接。示例性的,第二设备12例如广播或者组播第二设备12的标识信息。基于此,若第二设备12不是用户想要接入AP设备13的设备(例如第二设备12是所述用户邻居家的设备),但是第二设备12处于AP设备13的信号覆盖范围内,AP设备13依然会与第二设备12建立WiFi网络连接,从而将第二设备12接入AP设备13对应的网络。这样将会导致AP设备13对应的网络内设备的信息存在泄漏风险,使得网络的安全性较差。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WiFi网络连接方法及设备,其中,AP设备在接收到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之后,在确定满足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或者第一设备检测的第二设备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时,与第二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这样能够确保第二设备是用户想要接入的设备(下文将之描述为“满足接入条件的设备”),从而提高网络安全性。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适用于面向未来的其他通信技术。本申请描述的系统架构、设备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系统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以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设备。
图2A示出了第一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第一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存储器120,无线通信模块130,天线140,显示屏150,传感器模块160,电源管理模块170以及电池180等。其中,无线通信模块130可以包括WiFi模块130A等。传感器模块16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60A,触摸传感器160B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第一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调制解调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00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第一设备1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调用功能模块以及传输通信信息等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GPIO)接口等。
I2C接口是一种双向同步串行总线,包括一根串行数据线(serial data line,SDA)和一根串行时钟线(derail clock line,SCL)。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含多组I2C总线。处理器110可以通过不同的I2C总线接口分别耦合触摸传感器160B等。例如:处理器110可以通过I2C接口耦合触摸传感器160B,使处理器110与触摸传感器160B通过I2C总线接口通信,实现第一设备100的触摸功能。
UART接口是一种通用串行数据总线,用于异步通信。该总线可以为双向通信总线。它将要传输的数据在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之间转换。在一些实施例中,UART接口通常被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无线通信模块130。例如:处理器110通过UART接口与无线通信模块130中的WiFi模块通信,实现WiFi模块的功能。
MIPI接口可以被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显示屏150等外围器件。MIPI接口包括显示屏串行接口(display serial interface,DSI)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和显示屏150通过DSI接口通信,实现第一设备100的显示功能。
GPIO接口可以通过软件配置。GPIO接口可以被配置为控制信号,也可被配置为数据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GPIO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显示屏150,无线通信模块130,传感器模块160等。GPIO接口还可以被配置为I2C接口,UART接口,MIPI接口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第一设备100的结构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0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存储器120可以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该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处理器110可以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20的上述指令,从而使得第一设备100执行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提供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以及信息处理等。存储器12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第一设备100待发送的信息(比如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距离等)。此外,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
第一设备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30,天线14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无线通信模块13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30经由天线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3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一些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模块130还可以包括用于提供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红外技术(infrared,IR),光纤等通信的功能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模块130提供的解决方案可使得第一设备100获取第二设备200的标识信息,然后,向AP设备发送该标识信息和距离等,以使第二设备200与AP设备建立WiFi连接。
WiFi模块130A是内置IEEE802.11b.g.n协议栈以及(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TCP)和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协议栈的嵌入式模块。WiFi模块130A提供第一设备100接入无线网络的功能。WiFi模块130A还提供第一设备100接收第二设备200标识信息的功能。一些实施例中,WiFi模块130A还提供第一设备100向AP设备300发送标识信息的功能。
天线140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第一设备1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10。
第一设备100通过显示屏150,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可以实现与用户的信息交互。显示屏150用于显示控件,信息、图像等。显示屏150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 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diodes,QLED)等。
电源管理模块170用于连接电池180与处理器110。电源管理模块170接收电池180的输入,为处理器110,存储器120,无线通信模块130和显示屏150等供电。电源管理模块170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70也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
压力传感器16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60A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50。压力传感器160A的种类很多,如电阻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等。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可以是包括至少两个具有导电材料的平行板。当有力作用于压力传感器160A,电极之间的电容改变。第一设备100根据电容的变化确定压力的强度。当有触摸操作作用于显示屏150,第一设备100根据压力传感器160A检测所述触摸操作强度。第一设备100也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160A的检测信号计算触摸的位置。
触摸传感器160B,也可称触控面板或触敏表面。触摸传感器160B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50,由触摸传感器160B与显示屏150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160B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150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160B也可以设置于第一设备100的表面,与显示屏150所处的位置不同。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160B提供第一设备100接收用户输入的触发信息的功能。
图2A示例性所示的第一设备100可以通过显示屏150和传感器模块160与用户进行信息交互。第一设备100可以通过WiFi模块130A与第二设备200以及AP设备300分别进行信息交互,等等。
图2B示出了第二设备200的结构示意图。第二设备200可以包括处理器210,存储器220,无线通信模块230,天线240,电源管理模块250以及电池260等。其中,无线通信模块230可以包括WiFi模块230A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第二设备2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设备2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本实施例中,处理器210所包含的硬件和软件以及各硬件和软件的功能,与处理器110类似。电源管理模块250在本实施例中的功能,与电源管理模块170在第一设备100中的功能相似。电池260在本实施例中的功能,与电池180在第一设备100中的功能相似。此处不再详述。
存储器220可以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该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处理器210可以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20的上述指令,从而使得第二设备200执行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提供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等。
WiFi模块230A用于提供第二设备200广播第二设备200标识信息的功能。WiFi模块230A还用于提供第二设备200与AP设备300建立无线网络连接的功能。
图2B示例性所示的第二设备200可以通过WiFi模块230A与第一设备100和AP设备300分别进行信息交互,等等。
图2C示出了AP设备300的结构示意图。AP设备300可以包括处理器310,存储器320,射频模块330,天线340以及基带模块350等。其中,处理器310,存储器320,射频模块330,天线340和基带模块350,通过总线相互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AP设备3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AP设备3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310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等,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调用其他功能模块以及传输通信信息等的控制。处理器310可以通过总线与存储器320、射频模块330和基带模块350通信,从基带模块350接收通信信号,以及调用存储器320中的计算机程序,向射频模块330和基带模块350发送操作控制信号。例如,处理器310通过总线与射频模块330通信,实现开通射频模块330接收第二设备标识信息、距离、信号强度等信息的功能。处理器310还可以根据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距离,或者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信号强度确定是否与第二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处理器310还可以读取存储器320中存储的标识信息,之后根据标识信息生成WiFi网络控制指令。
存储器320可以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该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处理器310可以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20的上述指令,使得AP设备300执行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提供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等。存储器32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等。存储数据区例如可存储从第一设备100接收的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距离、第一设备所确定的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等。存储器3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等。
AP设备300可以通过射频模块330和天线340实现无线通信功能。
天线340包括天线阵列,可以用于接收电磁波信号,之后,将所接收的电磁波信号传输到射频模块330,实现对信号(例如从第一设备100接收的标识信息、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距离或者第一设备所确定的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的接收功能。天线340还用于将射频模块330发送的信号转换为电磁波信号,之后,发射电磁波信号,实现对通信信息(例如向第二设备200发送的WiFi网络连接指令)的发射功能。天线阵列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
射频模块330可以用于将天线340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之后,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模块350。射频模块330还可以用于从基带模块35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然后,将待发送的信号调频、放大,之后,将调频放大后的信号发送到天线340。
基带模块350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之后,将中高频信号发送到射频模块330。基带模块350还用于接收射频模块330的低频基带信号,之后,将低频基带信号传递给处理器310。
图2C示例性所示的AP设备300可以通过射频模块330和天线340与第一设备100和第二设备200传输通信信息,还可以通过处理器310生成WiFi网络连接指令,等等。
以下从人机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的实施过程进行示例性介绍。
其中,本申请所述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中,AP设备可以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距离或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信号强度,作为确定是否与第二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的判断条件。本实施例例如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距离为例,从用户侧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示例性的,如图3A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00例如具体实现为智能手机31,第二设备200例如具体实现为智能摄像头32,AP设备300例如具体实现为路由器33。其中,智能手机31和智能摄像头32中均设置有WiFi模块。智能手机31还包括的显示屏,智能手机31的显示屏可以实现为图2A中示意的显示屏150。路由器33具备主动发起WiFi连接的功能,和触发智能摄像头32发起WiFi连接的功能中的至少一个。智能手机31例如已经使用自身的WiFi模块与路由器33建立WiFi连接,智能摄像头32未与路由器33建立WiFi连接。其中,WiFi模块具备广播信息、接收信息以及收发通信信息的功能。一些实施例中,智能摄像头32可以通过WiFi模块广播信息。智能手机31可以使用WiFi模块接收来自于智能摄像头32广播的信息。
进一步的,结合图3A,本申请的实施过程如下:
开启智能摄像头32的WiFi模块
用户在使用智能摄像头32之前,可以先将智能摄像头32的电源插头连接电源,从而触发智能摄像头32中WiFi模块开启并运行。
在智能摄像头32上电之后,如图3B所示,用户例如可以在智能手机31的界面上看到“检测到您身边有camera0330,是否将该设备接入到网络?5秒后自动关闭”的对话框。该对话框包含“关闭”按钮和“连接”按钮,且该对话框可以有倒计时功能,例如倒计时的秒数从5开始每一秒减1。用户例如可以在该对话框自动关闭之前,触发“连接”按钮,触发路由器33和智能摄像头32执行建立WiFi网络连接的操作。本实施例中,“camera0330”例如是智能摄像头32的标识信息。智能手机31与智能摄像头32的距离,可以由智能手机31根据智能摄像头32的WiFi信号强度或者WiFi测距等方式计算得到。
一些实施例中,智能摄像头32与智能手机31的距离小于1米。一段时间之后,如图3C所示,用户可以在智能手机31的界面上看到“设备camera0330接入WiFi网络”的通知信息。
另一些实施例中,智能摄像头32与智能手机31的距离大于1米。一段时间之后,如图3D所示,用户例如可以在智能手机31的界面上看到“设备camera0330无法接入WiFi网络”的通知信息。
其中,图3B示意的实施例至图3D示意的实施例之间,智能手机31、智能摄像头32和路由器33进行信息交互,以执行本申请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智能手机31、智能摄像头32和路由器33的实施过程,详见下文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详述。
可以理解的是,图3B至图3D仅仅是示意性描述,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不构成限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智能手机31的操作系统的不同,智能手机31接收到用户的触发之后,呈现的界面也可以是其他,通知类对话框中的信息内容也可以是其他。此处不再详述。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现有的实施方法中,为了使用第一设备将WiFi配置信息转发到第二设备,用户需要首先操作第一设备断开与AP设备的WiFi连接,然后,操作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WiFi连接。可见,现有操作方法的操作便利性较差。基于此,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方式,用户只需要对第一设备进行常规操作,即可实现第二设备与AP设备建立WiFi连接的功能。可见,本申请实施例的操作方式,操作便利性较强,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下从设备角度对本申请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进行示例性描述。
其中,基于本申请的实施场景,用户想要接入网络的设备通常与代理设备的距离较近,且相互之间无遮挡物。例如,用户想要接入网络的设备和代理设备处于同一个房间,或者位于相邻房间。而用户不想接入网络的设备通常与代理设备距离较远,且相互之间可能有遮挡物。例如,待接入网络的设备与代理设备距离较远,且相隔几道墙。基于这样的场景,代理设备与用户想要接入网络的设备的距离相对较近,且代理设备接收到的用户想要接入网络的设备的信号强度相对较强。而代理设备与用户不想接入网络的设备的距离相对较远,且代理设备接收到的用户不想接入网络的设备的信号强度相对较弱。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可信度参数以及阈值的设置,将设备划分为允许被接入WiFi网络(也可以描述为“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的设备和不允许被接入WiFi网络(也可以描述为“不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的设备。
可信度参数是用于确定待接入网络的设备(即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设备)是否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条件的参数。可信度参数至少是以下之一: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距离、第一设备接收到的第二设备的信号的强度、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距离与第一阈值的关系、第一设备接收到的第二设备的信号的强度与第二阈值的关系。
第一阈值是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距离门限值。第二阈值是第一设备端检测到的第二设备信号强度的门限值。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可以灵活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以及经验值灵活设置。例如,第一阈值是2米,第二阈值是-100分贝毫瓦(dBm)。此处不做限制。
“允许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即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是上述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或者上述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相应的,“允许被接入WiFi网络的设备”也即满足上述条件的设备。反之,不满足上述条件,也即“不允许被接入WiFi网络”,不满足上述条件的设备也即“不允许被接入WiFi网络的设备”。详见下文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详述。
图4示意了一种WiFi网络连接方法10的信令交互图。WiFi网络连接方法10(以下简称方法1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第二设备通过广播或者组播的方式发出标识信息。
其中,第二设备是未与AP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的设备。标识信息用于标识第二设备,以使第二设备至少能够区别于AP设备覆盖范围内的其他设备。一些实施例中,标识信息例如是第二设备的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或者序列号(serialnumber,SN)。另一些实施例中,标识信息例如是第二设备MAC地址的部分信息,例如,第二设备MAC地址的最后四位。或者,标识信息例如是第二设备SN的部分信息,例如,第二设备SN的最后五位。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标识信息例如是将第二设备的MAC地址或者SN按照预设算法转换后的信息,预设算法例如可以是哈希算法。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在上电之后,可以使用第二设备中的WiFi模块广播标识信息。相应的,标识信息可以以WiFi信号的形式被广播。
示例性的,在实际实现时,第二设备中可以预置操作指令。该操作指令用于在第二设备上电之后,将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生成WiFi信号,然后,调用第二设备的WiFi模块广播该WiFi信号。一些实施例中,该操作指令可以预置在图2B示意的存储器220中。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操作指令可以预置在图2B示意的WiFi模块230A中。
步骤S12,在接收到标识信息之后,第一设备确定第二设备的可信度参数。
其中,可信度参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在接收到标识信息之后,可以计算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并将信号强度作为第二设备的可信度参数。或者,第一设备在接收到标识信息之后,可以通过通信协议计算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并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作为第二设备的可信度参数。示例性的,计算距离可以参考的通信协议例如是WiFi通信协议,具体的,例如是802.11mc协议。此处不做限制。
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在接收到标识信息之后,计算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然后,确定信号强度与第二阈值的关系。例如,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阈值、信号强度等于第二阈值、或者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阈值。进而,第一设备将信号强度与第二阈值的关系作为可信度参数。或者,第一设备在接收到标识信息之后,根据信号强度计算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然后,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与第一阈值的关系。例如,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阈值、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阈值、或者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进而,第一设备将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与第一阈值的关系作为可信度参数。
其中,第一设备例如可以根据WiFi信号的信噪比或者功率增益等,计算信号强度。第一设备例如可以根据802.11mc协议计算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距离。此处不再详述。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调用第一设备的WiFi模块接收第二设备发出的WiFi信号。示例性的,在实际实现时,第一设备中可以预置操作指令。该操作指令用于调用WiFi模块接收广播信息。该操作指令可以预置在图2A示意的存储器120中。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操作指令可以预置在图2A示意的WiFi模块130A中。
步骤S13,第一设备向AP设备发送标识信息和可信度参数。
其中,第一设备可以通过与AP设备的WiFi连接向AP设备发送标识信息和可信度参数。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在接收用户输入的“连接”命令之后,执行步骤S13。用户输入的“连接”命令的实施场景,如上述3B所示,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14,若根据可信度参数确定第二设备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AP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WiFi连接指令。
其中,在确定第二设备允许被接入WiFi网络之后,AP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WiFi连接指令,以与第二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在确定第二设备不允许被接入WiFi网络之后,AP设备可以向第一设备发送与第二设备建立WiFi连接失败的通知信息,通知信息的呈现效果如上述3D所示,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WiFi连接指令包括第一WiFi连接指令和第二WiFi连接指令。第一WiFi连接指令用于向第二设备发起wifi连接,第二WiFi连接指令用于触发第二设备发起WiFi连接。
与可信度参数的描述相对应的,本步骤中,AP设备根据可信度参数确定第二设备是否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的实施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实施方式一:可信度参数是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时,AP设备判断所述距离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若所述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AP设备确定第二设备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若所述距离大于第一阈值,AP设备确定第二设备不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
实施方式二:可信度参数是信号强度时,AP设备判断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若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AP设备确定第二设备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若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阈值,AP设备确定第二设备不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
实施方式三:可信度参数是信号强度大于第二阈值,或者信号强度等于第二阈值时,AP设备确定第二设备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可信度参数是信号强度小于第二阈值时,AP设备确定第二设备不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
实施方式四:可信度参数是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阈值、或者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时,AP设备确定第二设备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可信度参数是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阈值时,AP设备确定第二设备不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
进一步的,一些实施例中,AP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一WiFi连接指令,第一WiFi连接指令中包含WiFi配置信息。第一WiFi连接指令用于触发第二设备接入WiFi配置信息对应的WiFi网络。之后,第二设备可以根据wifi配置信息向AP设备发送连接信息。进一步的,AP设备与第二设备执行wifi连接的信令交互,完成与第二设备的wifi连接。另一些实施例中,AP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第二WiFi连接指令。第二WiFi连接指令中不包含WiFi配置信息。第二WiFi连接指令用于触发第二设备向AP设备发起WiFi连接请求。之后,第二设备响应第二WiFi连接指令向AP设备发送获取wifi配置信息的请求。进而,AP设备将wifi配置信息发送到第二设备。进一步的,AP设备与第二设备执行wifi连接的信令交互,完成与第二设备的wifi连接。AP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WiFi连接的后续通信过程,以及所涉及的其他通信信息,此处不再详述。
其中,一些实施例中,AP设备可以通过单播或者WiFi保护设置(WiFi protectedsetup,WPS)的方式向第二设备发送WiFi连接指令。另一些实施例中,AP设备可以通过广播或者组播的方式向第二设备发送WiFi连接指令。本实施例中,AP设备可以将WiFi配置信息发送到多台设备,相应的,AP设备可以接收到多台设备发送的响应信息。为了精确的将第二设备接入无线网络,AP设备接收到多个响应信息之后,可以检测每个响应信息对应的标识信息是否是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若响应信息对应的标识信息是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AP设备对应该响应信息执行后续连接操作,与第二设备建立WiFi连接。若响应信息对应的标识信息不是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AP设备不做任何处理。
一些实施例中,AP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WiFi连接之后,还可以向第一设备发送通知信息,以通知用户第二设备已经成功接入无线网络。通知信息的呈现效果如上述3C所示,此处不再赘述。
可见,采用本实现方式,第一设备在接收到第二设备的广播信号或者组播信号之后,进一步确定信号的强度或者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距离,以使AP设备根据信号的强度或者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距离,确定第二设备是否允许被接入WiFi网络。进而,在确定第二设备允许被接入WiFi网络的情况下,AP设备才与第二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这样能够确保第二设备是允许被接入WiFi网络的设备,从而提高网络安全性。
进一步的,在实际实现中,第一设备可能会被攻击者仿冒,例如,第一设备是中继设备。那么,例如第二设备实际不允许被接入WiFi网络,但是根据攻击设备所发送的可信度数据,AP设备会确定第二设备允许被接入WiFi网络,进而,与第二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从而产生安全隐患。基于此,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设备还可以对第一设备的可靠性进行验证,进而,根据验证结果确定是否与AP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
示例性的,结合方法10示意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在向AP设备发送标识信息和可信度参数的同时,还向AP设备发送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进而,AP设备确定第二设备允许被接入WiFi网络之后,向第二设备发送WiFi连接指令中可以包括将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之后,第二设备可以根据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确定第一设备的WiFi信号,然后,计算第一设备的信号强度或者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的距离。进而,第二设备确定第一设备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或者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的距离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若是,第二设备响应AP设备的连接指令,与AP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若否,第二设备不响应AP设备的连接指令,或者向AP设备发送拒绝接入的信息。
应理解,本实施例是本申请所述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的另一种实现方式,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AP设备之间的其他信令交互过程,与方法10所述的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用于标识第一设备,以使第一设备至少能够区别于AP设备覆盖范围内的其他设备。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与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相似,此处不再详述。此外,第二设备计算信号强度以及第二设备与第一设备的距离的实现方式,与第一设备计算信号强度以及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距离的实现方式相似,此处不再详述。
采用本实现方式,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通过双向检测,能够规避第一设备是仿冒设备的风险,进一步验证第二设备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进而提高网络安全性。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设备广播或者组播发送的标识信息之后,根据第二设备的信号计算信号强度或者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距离,以使AP设备根据信号强度或者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距离确定第二设备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之后,再与第二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这样能够在确保第二设备是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条件的设备之后,再将第二设备接入网络,从而能够提高网络的安全性。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执行过程中,无需用户进行辅助性操作,能够提高用户的操作便利性,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申请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进行描述。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第一设备例如是智能手机51,第二设备例如是智能音箱52,AP设备300例如是路由器53。其中,智能手机51和智能音箱52均设置有WiFi模块。智能手机51端安装有路由器管理APP,该路由器管理APP用于管理路由器53。智能手机51已经与路由器53建立连接,智能音箱52未与路由器53建立连接。
进一步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20(以下简称方法20)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智能音箱52通过WiFi模块广播WiFi信号。
其中,WiFi信号中包含智能音箱52的标识信息。本实施例中,标识信息例如是智能音箱52的MAC地址。智能音箱52的MAC地址例如是“M001”。
示例性的,智能手机51能够接收到智能音箱52的WiFi信号。之后,智能手机51可以读取WiFi信号中的MAC地址“M001”,并执行步骤S22。
步骤S22,智能手机51计算WiFi信号的信号强度。
其中,智能手机51例如根据WiFi信号的信噪比得到信号强度-70dBm。
需要指出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智能手机51也可以确定智能手机51与智能音箱52的距离,等等。此处不再详述。
步骤S23,智能手机51向路由器53发送MAC地址“M001”和信号强度-70dBm。
需要指出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智能手机51可以确定信号强度与阈值的关系,然后,将所确定的信号强度与阈值的关系发送到路由器53。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向路由器发送智能手机51与智能音箱52的距离,等等,此处不再详述。
步骤S24,路由器53根据信号强度-70dBm确定智能音箱52允许被接入WiFi网络。
其中,信号强度对应的阈值例如是-100dBm。路由器53可以确定信号强度-70dBm大于-100dBm,进而,路由器53可以确定智能音箱52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
应理解,另一些实施例中,若信号强度是-110dBm,那么-110dBm小于-100dBm,路由器53可以确定智能音箱52不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进而,路由器53可以不执行以下步骤。
需要指出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若路由器53所接收的是信号强度与阈值的关系,则可以直接根据相应关系确定智能音箱52是否允许被接入WiFi网络。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若路由器53所接收的是其他可信度参数,可以根据其他可信度参数与相应阈值的关系,确定智能音箱52是否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此处不再详述。
步骤S25,路由器53通过单播的方式向智能音箱52发送连接指令。
其中,连接指令中包含WiFi配置信息。连接指令用于触发智能音箱52根据WiFi配置信息接入WiFi。
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路由器53可以通过广播、组播或者WPS的方式向智能音箱52发送WiFi配置信息。
步骤S26,智能音箱52响应WiFi配置信息向路由器53发送连接信息。
步骤S27,路由器53与智能音箱52建立WiFi连接。
示例性的,路由器53接收到连接信息之后,可以检测连接信息对应的标识信息是否是MAC地址“M001”,若连接信息对应的标识信息是“M001”,则说明发送该连接信息的设备是智能音箱52,与发送该连接信息的设备建立WiFi连接。相应的,若连接信息对应的标识信息不是“M001”,则说明发送该连接信息的设备不是智能音箱52,路由器53可以不做任何处理。
步骤S28,路由器53向智能手机51发送连接成功的通知。
可以理解的是,方法20示意的实施例只是示意性描述,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智能音箱52可以在步骤S26之前,确定智能手机51是否可信。若智能音箱52确定智能手机51可信,再执行步骤S26。此处不再详述。
可以理解的是,图5只是示意性描述,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适用于其他类似的实施场景,例如,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是行车记录仪,第二设备是车载空气净化器,AP设备是无线网卡。此处不再详述。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设备广播或者组播发送的标识信息之后,根据第二设备的信号计算信号强度或者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距离,以使AP设备根据信号强度或者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的距离确定第二设备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之后,再与第二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这样能够在确保第二设备是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条件的设备之后,再将第二设备接入网络,从而能够提高网络的安全性。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执行过程中,无需用户进行辅助性操作,能够提高用户的操作便利性,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上述实施例分别从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AP设备的硬件结构,软件架构,以及各软、硬件所执行的动作的角度对本申请提供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的各方案进行了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处理步骤,本申请不仅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
例如,上述第一设备100可以通过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相应的功能。第一设备可以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收发模块例如包括WiFi模块,WiFi模块用于建立第一设备与AP设备的WiFi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一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图4示意的任意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执行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以及图5示意的任意实施例中智能手机执行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例如:收发模块可以用于接收来自于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由所述第二设备广播或者组播发出,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二设备,以至少在所述AP设备覆盖范围内将所述第二设备区别于其他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是未与所述AP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的设备。处理模块可以用于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可信度参数,所述可信度参数用于使所述AP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是否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收发模块还可以用于通过所述WiFi连接向所述AP设备发送所述标识信息和所述可信度参数。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图4示意的实施例中第一设备相关的描述,以及图5示意的实施例中智能手机相关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所述处理模块的功能可以集成到处理器实现,所述收发模块的功能可以集成到收发器实现。示例性的,所述处理器例如可以实现为图2A中示意的处理器110,所述收发器例如可以实现为图2A中示意的无线通信模块130等。此处不再详述。
上述AP设备300可以通过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相应的功能。例如,AP设备可以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在一个实施例中,该AP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图4示意的任意实施例中AP设备执行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以及图5示意的任意实施例中路由器执行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例如:收发模块可以用于通过所述WiFi连接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包含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标识第二设备,以至少在所述AP设备覆盖范围内将所述第二设备区别于其他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是未与所述AP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的设备。处理模块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可信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是否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以及在根据所述可信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时,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WiFi连接指令,以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图4示意的实施例中AP设备相关的描述,以及图5示意的实施例中路由器相关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所述处理模块的功能可以集成到处理器实现,所述收发模块的功能可以集成到收发器实现。示例性的,所述处理器例如可以实现为图2C中示意的处理器310,所述收发器例如可以实现为图2C中示意的射频模块330等。此处不再详述。
同理,上述第二设备200也可以通过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相应的功能。例如,第二设备可以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收发模块例如包括WiFi模块。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第二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图4示意的任意实施例中第二设备执行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以及图5示意的任意实施例中智能音箱执行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具体内容可以参考图4示意的实施例中第二设备相关的描述,以及图5示意的实施例中智能音箱相关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所述处理模块的功能可以集成到处理器实现,所述收发模块的功能可以集成到收发器实现。示例性的,所述处理器例如可以实现为图2B中示意的处理器210,所述收发器例如可以实现为图2B中示意的无线通信模块230等。此处不再详述。
以上实施例从独立功能实体的角度对本申请的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AP设备进行了描述。对应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AP设备,本申请还分别提供一种芯片系统,应用于每个设备芯片系统,将相应设备的各独立运行的功能实体集成在一起。如图6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60,芯片系统6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601和接口602,接口602与处理器601耦合。其中,接口602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将代码指令传输到处理器601。处理器601可以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以实现第一设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功能。
芯片系统60可以包括一个芯片,也可以包括多个芯片组成的芯片模组。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具体实现中,对应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AP设备,本申请还分别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设置在任意设备中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可实施包括图4和图5提供的WiFi网络连接方法的各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任意设备中的存储介质均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模块或单元的一个或多个可以软件、硬件或二者结合来实现。当以上任一模块或单元以软件实现的时候,所述软件以计算机程序指令的方式存在,并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处理器可以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指令并实现以上方法流程。所述处理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MCU)、或人工智能处理器等各类运行软件的计算设备,每种计算设备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执行软件指令以进行运算或处理的核。该处理器可以内置于S℃(片上系统)或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也可是一个独立的半导体芯片。该处理器内处理用于执行软件指令以进行运算或处理的核外,还可进一步包括必要的硬件加速器,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PLD(可编程逻辑器件)、或者实现专用逻辑运算的逻辑电路。
当以上模块或单元以硬件实现的时候,该硬件可以是CPU、微处理器、DSP、MCU、人工智能处理器、ASIC、S℃、FPGA、PLD、专用数字电路、硬件加速器或非集成的分立器件中的任一个或任一组合,其可以运行必要的软件或不依赖于软件以执行以上方法流程。
当以上模块或单元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说明书的各个部分均采用递进的方式进行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介绍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和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的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4)
1.一种WiFi网络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无线WiFi网络系统,所述WiFi网络系统包括第一设备、第二设备和无线接入点AP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AP设备已建立WiFi连接,所述第二设备未与所述AP设备建立WiFi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广播或组播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二设备,以至少在所述AP设备覆盖范围内将所述第二设备区别于其他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可信度参数,所述可信度参数用于使所述AP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是否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WiFi连接向所述AP设备发送所述标识信息和所述可信度参数;
所述AP设备根据所述可信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是否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
若根据所述可信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所述AP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WiFi连接指令,以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可信度参数,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计算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距离,将所述距离作为所述可信度参数;或者,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将所述信号强度作为所述可信度参数。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可信度参数,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距离与第一阈值的关系确定为所述可信度参数,所述距离与所述第一阈值的关系是以下之一:所述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距离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者,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与第二阈值的关系确定为所述可信度参数,所述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阈值的关系是以下之一:所述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信号强度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P设备根据所述可信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是否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包括:
若所述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或者,所述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所述AP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
若所述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或者,所述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AP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不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P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WiFi连接指令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从所述WiFi连接指令中读取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设备的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一设备,以至少在所述AP设备覆盖范围内将所述第一设备区别于其他设备;
所述第二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与所述第一设备的距离,或者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设备的信号强度;
若所述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或者所述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AP设备发送连接请求;
所述AP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广播或组播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广播WiFi信号,所述WiFi信号包含所述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
7.一种WiFi网络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第一设备与无线接入点AP设备已建立无线WiFi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来自于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由所述第二设备广播或者组播发出,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二设备,以至少在所述AP设备覆盖范围内将所述第二设备区别于其他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是未与所述AP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的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可信度参数,所述可信度参数用于使所述AP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是否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所述WiFi连接向所述AP设备发送所述标识信息和所述可信度参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可信度参数,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计算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距离,将所述距离作为所述可信度参数;或者,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将所述信号强度作为所述可信度参数。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可信度参数,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距离与第一阈值的关系确定为所述可信度参数,所述距离与所述第一阈值的关系是以下之一:所述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距离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阈值;或者,
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与第二阈值的关系确定为所述可信度参数,所述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阈值的关系是以下之一:所述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信号强度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来自于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广播的WiFi信号,所述WiFi信号包含所述标识信息。
11.一种WiFi网络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无线接入点AP设备,所述AP设备与第一设备已建立WiFi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AP设备通过所述WiFi连接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标识信息和可信度参数,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标识第二设备,以至少在所述AP设备覆盖范围内将所述第二设备区别于其他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是未与所述AP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的设备;
所述AP设备根据所述可信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是否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
若根据所述可信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所述AP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WiFi连接指令,以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P设备根据所述可信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是否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包括:
若所述可信度参数是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距离,所述AP设备判断所述距离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
若所述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AP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
若所述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AP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不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或者,
若所述可信度参数是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所述AP设备判断所述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
若所述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AP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
若所述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AP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不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P设备根据所述可信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是否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包括:
若所述可信度参数是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或者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所述AP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
若所述可信度参数是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或者是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AP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不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
14.如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P设备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WiFi连接指令之后,还包括:
若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的连接请求,所述AP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电子设备与无线接入点AP设备已建立无线WiFi连接,其中,
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来自于第二设备的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由所述第二设备广播或者组播发出,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第二设备,以至少在所述AP设备覆盖范围内将所述第二设备区别于其他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是未与所述AP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的设备;
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第二设备的可信度参数,所述可信度参数用于使所述AP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是否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通过所述WiFi连接向所述AP设备发送所述标识信息和所述可信度参数。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计算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距离,将所述距离作为所述可信度参数;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将所述信号强度作为所述可信度参数。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的距离与第一阈值的关系确定为所述可信度参数,所述距离与所述第一阈值的关系是以下之一:所述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距离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所述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阈值;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与第二阈值的关系确定为所述可信度参数,所述信号强度与所述第二阈值的关系是以下之一:所述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信号强度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广播的WiFi信号,所述WiFi信号包含所述标识信息。
19.一种无线接入点AP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AP设备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AP设备与第一设备已建立无线WiFi连接,其中,
所述收发器,用于通过所述WiFi连接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标识信息和可信度参数,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标识第二设备,以至少在所述AP设备覆盖范围内将所述第二设备区别于其他设备,所述第二设备是未与所述AP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的设备;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可信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是否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根据所述可信度参数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时,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WiFi连接指令,以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AP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可信度参数是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距离时,判断所述距离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不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可信度参数是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时,判断所述信号强度是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不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AP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可信度参数是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或者是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设备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可信度参数是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阈值,或者是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设备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不满足被接入WiFi网络的条件。
22.如权利要求19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AP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设备的连接请求时,与所述第二设备建立WiFi网络连接。
23.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系统设置于第一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所述接口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将所述代码指令传输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以执行权利要求1-10中所述第一设备所执行的任一项方法。
24.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系统设置于无线接入点AP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所述接口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将所述代码指令传输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以执行权利要求1-5、11-14中所述AP设备所执行的任一项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11021.6A CN111315035B (zh) | 2020-02-24 | 2020-02-24 | WiFi网络连接方法及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11021.6A CN111315035B (zh) | 2020-02-24 | 2020-02-24 | WiFi网络连接方法及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15035A CN111315035A (zh) | 2020-06-19 |
CN111315035B true CN111315035B (zh) | 2023-11-10 |
Family
ID=71162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11021.6A Active CN111315035B (zh) | 2020-02-24 | 2020-02-24 | WiFi网络连接方法及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31503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72782A (zh) * | 2020-06-30 | 2021-12-31 | 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组网方法、控制设备和物联网系统 |
CN112804697B (zh) * | 2021-01-04 | 2022-04-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待联网设备配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CN112866101A (zh) * | 2021-01-07 | 2021-05-2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设备联网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4885295B (zh) * | 2021-02-05 | 2023-06-3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设备配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4034648A2 (en) * | 2002-10-03 | 2004-04-2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for a wireless station to determine network metrics prior to associating with an access point |
CN103731422A (zh) * | 2013-12-20 | 2014-04-16 | 中电长城网际系统应用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设备的可信接入方法和装置 |
EP2770794A1 (en) * | 2011-10-21 | 2014-08-27 |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 Access method for wifi access point, wifi access point and wifi system |
WO2015028053A1 (en) * | 2013-08-28 | 2015-03-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Attachment of a mobile terminal to a radio access network |
CN105025462A (zh) * | 2014-04-30 | 2015-11-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授权处理方法、装置、近距离服务器、及归属用户服务器 |
EP3073709A1 (en) * | 2015-03-25 | 2016-09-28 | Intel Corporation | Accessing service of internet of things |
WO2017031661A1 (zh) * | 2015-08-24 | 2017-03-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关联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
CN106507330A (zh) * | 2016-09-26 | 2017-03-15 | 海尔优家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入网配置方法及装置 |
CN110831245A (zh) * | 2019-11-01 | 2020-02-21 | 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连接方法、装置及路由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936385B2 (en) * | 2015-12-04 | 2018-04-03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Initial access to network that is permitted from within a threshold distance |
US10869255B2 (en) * | 2018-06-22 | 2020-12-15 | T-Mobile Usa, Inc. | Telecommunications between remote terminal and relay terminal |
-
2020
- 2020-02-24 CN CN202010111021.6A patent/CN11131503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4034648A2 (en) * | 2002-10-03 | 2004-04-2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for a wireless station to determine network metrics prior to associating with an access point |
EP2770794A1 (en) * | 2011-10-21 | 2014-08-27 |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 Access method for wifi access point, wifi access point and wifi system |
WO2015028053A1 (en) * | 2013-08-28 | 2015-03-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Attachment of a mobile terminal to a radio access network |
CN103731422A (zh) * | 2013-12-20 | 2014-04-16 | 中电长城网际系统应用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设备的可信接入方法和装置 |
CN105025462A (zh) * | 2014-04-30 | 2015-11-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授权处理方法、装置、近距离服务器、及归属用户服务器 |
EP3073709A1 (en) * | 2015-03-25 | 2016-09-28 | Intel Corporation | Accessing service of internet of things |
WO2017031661A1 (zh) * | 2015-08-24 | 2017-03-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关联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
CN106507330A (zh) * | 2016-09-26 | 2017-03-15 | 海尔优家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入网配置方法及装置 |
CN110831245A (zh) * | 2019-11-01 | 2020-02-21 | 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连接方法、装置及路由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15035A (zh) | 2020-06-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15035B (zh) | WiFi网络连接方法及设备 | |
US11470058B2 (en) | Network connection method, mobile terminal, electronic device,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
US11310848B2 (en) | Pairing method, unpair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externally-connected device | |
EP3043618B1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onnecting method thereof | |
US10638396B2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 |
CN111277985A (zh) | WiFi网络连接方法及设备 | |
EP3192218B1 (en) | Terminal for internet of things and operation method of the same | |
CN111669734B (zh) | 蓝牙网络环境中传输响应消息的电子装置及其方法 | |
JP2016042693A (ja) | 通信タグを設けたデバイスのユーザによる操作を検出する方法、対応する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製品、ユーザ端末、デバイス及びシステム | |
US11844051B2 (en) | Resource pool configuration method, resource pool using method, configuration device, and terminal | |
CN113133134B (zh) | 电子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 |
CN116114239B (zh) | 音量管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
US20220060924A1 (en) | Information report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 control entity | |
CN113518331B (zh) | 通信方法和装置 | |
CN113853754A (zh) | 在蓝牙tm网络环境中显示外部电子设备查询列表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 |
CN117956546B (zh) | 一种设备的回连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和芯片 | |
EP4149126A1 (en) | Application-based short-range notification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ystem | |
CN113438102A (zh) | 网络配置系统、网络配置方法、电子设备及路由设备 | |
CN117135719B (zh) | Wi-Fi信号增强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
WO2023001254A1 (zh) | 一种配网方法及装置 | |
CN114466339A (zh) | 蓝牙配对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
KR20220018874A (ko) | 전자 장치의 무선 연결을 관리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 |
JP7338777B1 (ja) |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システム | |
CN204029075U (zh) | 一种新型蓝牙门铃 | |
WO2024093597A1 (zh) | 一种配置多个设备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