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4309A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14309A
CN111314309A CN202010060186.5A CN202010060186A CN111314309A CN 111314309 A CN111314309 A CN 111314309A CN 202010060186 A CN202010060186 A CN 202010060186A CN 111314309 A CN111314309 A CN 1113143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cking
open platform
data
request data
platform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6018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14309B (zh
Inventor
韩文
贾海明
常乐
靳子豪
赵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itic Bank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itic Bank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itic Bank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itic Bank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6018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143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143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43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143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43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7Remote procedure calls [RPC]; Web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2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数据传输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包含对接形式识别码在内的对接请求数据,基于对接形式识别码来确定与开放平台服务端的对接形式以及调用所述对接形式对应的支持功能代码,并自动完成对接端与开放平台服务端之间的对接形式匹配,确保二者之间的数据传输得以快速、稳定且安全的进行。此外,该对接形式识别码经由简单地配置即可应用于采用不同数据传输形式的对接端,进一步增加其便利性与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数据内容呈现爆炸式增长的态势。基于互联网所产生的各式各样的应用均依赖各种网络数据的共享或交互。对于本地端与服务器端之间的数据交互而言,目前,在本常用的数据交互对接形式包括:H5形式、API形式以及SDK形式。当然,还具有其他对接形式来适用于不同的特定场合。无论如何,采用不同的形式调用开放平台服务端通常均需要对应的支持功能代码来协助对接与传输。
对于此种情形,目前通常基于本地端的自身构造来对应地配置特定的对接形式,例如API或SDK形式,且随后供开放平台服务端传输及调用数据。此类服务对接形式较为单一,不具有统一性,且不同形式的服务在接入时要选择不同的软件开发包工具,过程较为繁琐,开发效率较低。由于不存在统一的方法,故工程师在执行逐一配置与接入时,准确度也会有所降低,容易出错。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改进数据传输的便捷性、安全性及适用范围,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由对接端传输的对接请求数据,其中,所述对接请求数据包括对接形式识别码;
验证对接请求数据,并基于对接形式识别码来确定与开放平台服务端的对接形式以及调用所述对接形式对应的支持功能代码;
将验证通过的对接请求数据传输给开放平台服务端进行数据处理;
接收由开放平台服务端返回的数据处理结果,并返回给对接端。
具体地,所述将验证通过的对接请求数据传输给开放平台服务端进行数据处理还包括:
将验证通过的对接请求数据进行加密与加签处理,并将加密与加签后的对接请求数据传输给开放平台服务端进行数据处理;以及
所述接收由开放平台服务端返回的数据处理结果,并返回给对接端还包括:
接收由开放平台服务端返回的数据处理结果并进行解密与验签处理,并将解密与验签后的对接请求数据返回给对接端。
具体地,所述开放平台服务端包括:开放平台前置部以及开放平台服务部,其中,由开放平台服务端进行的数据处理包括:
二次验证处理,所述开放平台前置部对验证通过的对接请求数据进行二次验证,在二次验证未通过时,返回公共验证未通过提示信息;
数据计算处理,在二次验证通过时,所述开放平台前置部将对接请求数据传输至所述开放平台服务部,所述开放平台服务部开始计算对接请求数据。
具体地,所述对接形式识别码用于表示API数据形式、SDK数据形式、H5数据形式或小程序数据形式中的一者或多者。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请求数据还包括:待验证信息集,以及交易类业务数据;
其中,所述待验证信息集包括用于验证对接端是否存在于开放平台白名单的第一待验证信息,以及用于保证通讯安全的第二待验证信息;
所述交易类业务数据是用于满足对接端业务需求的待计算数据。
进一步地,在所述开放平台服务端上游或下游还具有WEB服务器,所述WEB服务器用于存储所述对接请求数据。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接请求数据,其中,所述对接请求数据包括对接形式识别码;以及用于接收由开放平台服务端返回的数据处理结果;
验证模块,用于验证对接请求数据;
自感匹配模块,基于对接形式识别码来确定与开放平台服务端的对接形式;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对接形式对应的支持功能代码;
传输模块,用于将验证通过的对接请求数据传输给开放平台服务端进行数据处理,以及用于将由开放平台服务端返回的数据处理结果传输给对接端。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
数据安全处理模块,其用于为对接请求数据加密与加签,以及用于为数据处理结果解密与验签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
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第一方面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现有技术中依据本地端情况来逐一配置特定对接形式的数据传输方法相比,该方法通过接收由对接端传输的对接请求数据,其中,所述对接请求数据包括对接形式识别码;继而验证对接请求数据,并基于对接形式识别码来确定与开放平台服务端的对接形式以及调用所述对接形式对应的支持功能代码;随后将验证通过的对接请求数据传输给开放平台服务端进行数据处理;此后接收由开放平台服务端返回的数据处理结果,并返回给对接端。由此自动完成对接端与开放平台服务端之间的对接形式匹配,确保二者之间的数据传输得以快速匹配、稳定且安全的进行。本发明通过对多种对接形式的支持功能代码及服务接入方法进行打包封装,嵌入到同一个软件开发包工具,并屏蔽不同接入方法之间的不同点,对外以软件开发包工具的形式提供服务调用支持,具有统一性,简化了开放平台服务对接步骤,提高了开发效率。对于需要调用开放平台服务的对接方的不同接入方式,只要自感选择与配置软件开发包工具中所封装的对应的标准接入方法即可精准对接开放平台服务,无需调用者编码介入,其仅需要在对接端集成与配置该软件开发包工具即可。由此减少了一般的对接开放平台服务方法中不必要的错误,提高了开放平台服务对接过程的鲁棒性。此外,该对接形式识别码经由简单地配置即可应用于采用不同数据传输形式的对接端,也进一步增加其便利性与适用范围。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2为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数据传输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时序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结合图1所示,并参见图2及图3,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接收由对接端传输的对接请求数据,其中,所述对接请求数据包括对接形式识别码;
其中,用于接收对接请求数据的主体为软件开发包工具,其集成了多种对接形式的支持功能代码与调用方法。作为其载体,其既可以固化于某些硬件模块中,也可以通过下载等形式存储于各类硬件模块中。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的是,本申请中所列举的对接形式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该软件开发包工具可继承多种本文中述及或未述及的对接形式及其对应的调用方法,还可对不适用的类型进行删除与优化。此外,该软件开发包工具还可集成验证功能、加解密功能或加验签功能等,其将在下文中的可选实施例内予以描述。
此外,虽然前文中未强调,但应当知道的是,为实现对接方向开放平台服务端传输数据的基本目的,该传输的对接请求数据中应当包括需要提供给开放平台服务端来执行计算的交易类业务数据。此外,其还包括本申请所强调的对接形式识别码。其中,该对接形式识别码可用于表示API数据形式、SDK数据形式、H5数据形式或小程序数据形式中的一者或多者,从而为软件开发包工具进行自感配置不同接入方式提供数据来源。
具体地,在执行此步骤前,需要对接方(例如,商户)在其本地对接端安装与集成前述软件开发包工具。在软件开发包工具集成完成后,作为业务请求方,对接方可将交易类业务数据及对接形式识别码等对接请求数据进行打包,并可基于PC、Android、IOS等对接端来完成准备以及向开放平台服务端(例如,银行开放平台服务端)发出对接请求数据,且该对接请求数据可采用API、SDK、H5及小程序等数据对接形式。此后,该对接请求数据将被传输至软件开发包工具,并执行下一步骤。
步骤S102,验证对接请求数据,并基于对接形式识别码来确定与开放平台服务端的对接形式以及调用所述对接形式对应的支持功能代码;
具体地,软件开发包工具此时会至少执行如下两个功能:
首先,其将验证对接请求数据中的相关信息,例如下文中将会详述的待验证信息集,以用于确定该对接请求数据处于安全且合理的状态。此时,如果验证不通过,则软件开发包工具会返回错误信息,随后对接方需重新发送对接请求数据;而如果验证通过,则软件开发工具包将开始执行其第二个功能。
此时,软件开发工具将对对接请求数据中的对接形式识别码进行识别,并通过自感的方式调用对应的支持功能代码与选择相应的开放平台服务端的对接形式来适应SDK、H5、API等不同业务类型以不同的数据通信处理方式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在此步骤中,软件开发包工具一方面对待验证数据进行验证,保证对接端与开放平台服务端的通讯链路保持正常,以便完成业务数据的转发;另一方面则通过识别对接方发送的识别码来实现对接端与开放平台服务端之间通讯的快速匹配。
步骤S103,将验证通过的对接请求数据传输给开放平台服务端进行数据处理;
具体地,在完成对接请求数据的验证与对接形式的识别后,软件开发包工具将向开放平台服务端进行通讯与数据传输。此后,由开放平台服务端所进行的数据处理可包括如下两种类型。首先,为实现对接端的数据对接目的,开放平台服务端必然会包括对传输的交易类业务数据执行计算与反馈结果。此外,为进一步地提高通讯安全性,传输的对接请求数据还可经由开放平台服务端执行二次验证,其具体验证形式将在下文中的可选实施例中予以示例性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104,接收由开放平台服务端返回的数据处理结果,并返回给对接端。
具体地,由开放平台服务端返回对接端的数据处理结果对应地也包括两种情形:其中,若存在二次验证的情况下,则验证通过时,开放平台服务端返回的将是对交易类业务数据的计算结果;而若验证未通过时,开放平台服务端返回的将是公共校验未通过的提示信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与现有技术中依据本地端情况来逐一配置特定对接形式的数据传输方法相比,该方法通过接收由对接端传输的对接请求数据,其中,所述对接请求数据包括对接形式识别码;继而验证对接请求数据,并基于对接形式识别码来确定与开放平台服务端的对接形式以及调用所述对接形式对应的支持功能代码;随后将验证通过的对接请求数据传输给开放平台服务端进行数据处理;此后接收由开放平台服务端返回的数据处理结果,并返回给对接端。由此自动完成对接端与开放平台服务端之间的对接形式匹配,确保二者之间的数据传输得以快速匹配、稳定且安全的进行。本发明通过对多种对接形式的支持功能代码及服务接入方法进行打包封装,嵌入到同一个软件开发包工具,并屏蔽不同接入方法之间的不同点,对外以软件开发包工具的形式提供服务调用支持,具有统一性,简化了开放平台服务对接步骤,提高了开发效率。对于需要调用开放平台服务的对接方的不同接入方式,只要自感选择与配置软件开发包工具中所封装的对应的标准接入方法即可精准对接开放平台服务,无需调用者编码介入,其仅需要在对接端集成与配置该软件开发包工具即可。由此减少了一般的对接开放平台服务方法中不必要的错误,提高了开放平台服务对接过程的鲁棒性。此外,该对接形式识别码经由简单地配置即可应用于采用不同数据传输形式的对接端,也进一步增加其便利性与适用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此时,步骤S103与步骤S104分别对应地包括:
步骤S1031(图中未示出),将验证通过的对接请求数据进行加密与加签处理,并将加密与加签后的对接请求数据传输给开放平台服务端进行数据处理。
对应地,步骤S1041(图中未示出),接收由开放平台服务端返回的数据处理结果并进行解密与验签处理,并将解密与验签后的对接请求数据返回给对接端。
此时,本方法除了能够自动识别对接请求数据的对接形式外,还能额外执行自动加解密与加验签功能。在本方法中,通过对于对接开放平台服务过程中的加密、解密、加签、验签四种必要操作进行了标准化封装,并经由软件开发包工具提供的方法来自动实现这些操作,而无需对接端再进行任何显式方法调用或编码;且对接开放平台服务端使用的私钥与软件开发包工具相互独立,对接端用户可根据需要对私钥进行替换,使加解密过程更具灵活性。因此,当第三方需要接入开放平台服务时,仅需引入软件开发包工具,便可直接实现包括对接数据自动加解密、加验签以及调用对应形式开放平台服务端的功能。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对数据的加解密方法以及加验签方法进行了标准化封装处理,为通讯数据安全性提供保障;并将私钥单独提供给对接端的用户,用户可对私钥进行替换,从而提高了加解密过程的灵活性以及可扩展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具体地,前述的开放平台服务端包括开放平台前置部以及开放平台服务部。此时,由开放平台服务端进行的数据处理将包括二次验证处理与数据计算处理。
二次验证处理:在开放平台前置部接收到软件开发包工具传输的对接请求数据后,其可以首先对验证通过的对接请求数据进行二次验证(例如,公共校验检查),例如,开放平台前置部对软件开发包工具的对接验证结果做出进一步判定,并验证对接请求数据中的其他需验证信息,包括登录状态、用户状态、用户权限等。若该二次验证未通过时,则开放平台前置部向软件开发包工具返回公共验证未通过提示信息;而若验证通过后,则开放平台前置部将交易类业务数据向开放平台服务部发送业务数据和计算请求。
数据计算处理:在二次验证通过时,开放平台前置部将对接请求数据传输至开放平台服务部,开放平台服务部接收开放平台前置部发送的数据,并调用其内部的服务及与对接请求数据的对接形式相匹配的对接接口,进行相应的业务计算,返回报文,并将计算结果返回给开放平台前置部,进而由开放平台前置部将计算结果经由软件开发包工具而返回给对接端。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改进了数据通讯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地,对接请求数据还包括待验证信息集以及交易类业务数据。其中,待验证信息集可以是多种需要验证的信息的集合,例如,其可以包括用于验证对接端是否存在于开放平台白名单的第一待验证信息,以及用于保证通讯安全的第二待验证信息;而交易类业务数据则是用于满足对接端业务需求的待计算数据。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对接请求数据的全面性,使其在满足业务数据计算的基本需要这一前提下,还提供了通讯安全保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地,在开放平台服务端上游或下游还具有WEB服务器,该WEB服务器用于存储对接请求数据,例如,用于存储H5服务。且据此延伸,可知能够在开放平台服务端上游或下游,或具体地,在开放平台前置部与开放平台服务部前后增加其他附加类的数据验证或数据处理服务。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额外设置附加类处理,进一步改进该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该装置40包括:接收模块401、验证模块402、自感匹配模块403、存储模块404以及传输模块405,其中,
接收模块401,用于接收对接请求数据,其中,所述对接请求数据包括对接形式识别码;以及用于接收由开放平台服务端返回的数据处理结果;
验证模块402,用于验证对接请求数据;
自感匹配模块403,基于对接形式识别码来确定与开放平台服务端的对接形式;
存储模块404,用于存储对接形式对应的支持功能代码;
传输模块405,用于将验证通过的对接请求数据传输给开放平台服务端进行数据处理,以及用于将由开放平台服务端返回的数据处理结果传输给对接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与现有技术中依据本地端情况来逐一配置特定对接形式的数据传输装置相比,该装置通过接收模块来接收由对接端传输的对接请求数据,其中,所述对接请求数据包括对接形式识别码;继而通过验证模块来验证对接请求数据,并通过自感匹配模块基于对接形式识别码来确定与开放平台服务端的对接形式以及从存储模块调用所述对接形式对应的支持功能代码;随后经由传输模块将验证通过的对接请求数据传输给开放平台服务端进行数据处理;此后接收模块继续接收由开放平台服务端返回的数据处理结果,并经由传输模块返回给对接端。由此自动完成对接端与开放平台服务端之间的对接形式匹配,确保二者之间的数据传输得以快速匹配、稳定且安全的进行。本发明通过对多种对接形式的支持功能代码及服务接入方法进行打包封装,嵌入到同一个软件开发包工具,并屏蔽不同接入方法之间的不同点,对外以软件开发包工具的形式提供服务调用支持,具有统一性,简化了开放平台服务对接步骤,提高了开发效率。对于需要调用开放平台服务的对接方的不同接入方式,只要自感选择与配置软件开发包工具中所封装的对应的标准接入方法即可精准对接开放平台服务,无需调用者编码介入,其仅需要在对接端集成与配置该软件开发包工具即可。由此减少了一般的对接开放平台服务方法中不必要的错误,提高了开放平台服务对接过程的鲁棒性。此外,该对接形式识别码经由简单地配置即可应用于采用不同数据传输形式的对接端,也进一步增加其便利性与适用范围。
本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可执行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实现原理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继续参见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地,该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数据安全处理模块406,其用于为对接请求数据加密与加签,以及用于为数据处理结果解密与验签。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对数据的加解密方法以及加验签方法进行了标准化封装处理,为通讯数据安全性提供保障;并可将私钥单独提供给对接端的用户,用户可对私钥进行替换,从而提高了加解密过程的灵活性以及可扩展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5所示,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50包括:处理器501和存储器503。其中,处理器501和存储器503相连,如通过总线502相连。进一步地,电子设备5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504。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收发器504不限于一个,该电子设备5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其中,处理器501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图4所示的接收模块、验证模块、自感匹配模块、存储模块以及传输模块的功能。收发器504包括接收机和发射机。
处理器501可以是CPU,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50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总线5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总线502可以是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总线502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5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存储器503可以是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存储器5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5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501用于执行存储器5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实现图4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与现有技术中依据本地端情况来逐一配置特定对接形式的数据传输相比,其通过接收由对接端传输的对接请求数据,其中,所述对接请求数据包括对接形式识别码;继而验证对接请求数据,并基于对接形式识别码来确定与开放平台服务端的对接形式以及调用所述对接形式对应的支持功能代码;随后将验证通过的对接请求数据传输给开放平台服务端进行数据处理;此后接收由开放平台服务端返回的数据处理结果,并返回给对接端。由此自动完成对接端与开放平台服务端之间的对接形式匹配,确保二者之间的数据传输得以快速匹配、稳定且安全的进行。本发明通过对多种对接形式的支持功能代码及服务接入方法进行打包封装,嵌入到同一个软件开发包工具,并屏蔽不同接入方法之间的不同点,对外以软件开发包工具的形式提供服务调用支持,具有统一性,简化了开放平台服务对接步骤,提高了开发效率。对于需要调用开放平台服务的对接方的不同接入方式,只要自感选择与配置软件开发包工具中所封装的对应的标准接入方法即可精准对接开放平台服务,无需调用者编码介入,其仅需要在对接端集成与配置该软件开发包工具即可。由此减少了一般的对接开放平台服务方法中不必要的错误,提高了开放平台服务对接过程的鲁棒性。此外,该对接形式识别码经由简单地配置即可应用于采用不同数据传输形式的对接端,也进一步增加其便利性与适用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适用于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现有技术中依据本地端情况来逐一配置特定对接形式的数据传输相比,其可以执行其中搭载的程序,通过接收由对接端传输的对接请求数据,其中,所述对接请求数据包括对接形式识别码;继而验证对接请求数据,并基于对接形式识别码来确定与开放平台服务端的对接形式以及调用所述对接形式对应的支持功能代码;随后将验证通过的对接请求数据传输给开放平台服务端进行数据处理;此后接收由开放平台服务端返回的数据处理结果,并返回给对接端。由此自动完成对接端与开放平台服务端之间的对接形式匹配,确保二者之间的数据传输得以快速匹配、稳定且安全的进行。本发明通过对多种对接形式的支持功能代码及服务接入方法进行打包封装,嵌入到同一个软件开发包工具,并屏蔽不同接入方法之间的不同点,对外以软件开发包工具的形式提供服务调用支持,具有统一性,简化了开放平台服务对接步骤,提高了开发效率。对于需要调用开放平台服务的对接方的不同接入方式,只要自感选择与配置软件开发包工具中所封装的对应的标准接入方法即可精准对接开放平台服务,无需调用者编码介入,其仅需要在对接端集成与配置该软件开发包工具即可。由此减少了一般的对接开放平台服务方法中不必要的错误,提高了开放平台服务对接过程的鲁棒性。此外,该对接形式识别码经由简单地配置即可应用于采用不同数据传输形式的对接端,也进一步增加其便利性与适用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适用于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附图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其可以以其他的顺序执行。而且,附图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其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他步骤或者其他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由对接端传输的对接请求数据,其中,所述对接请求数据包括对接形式识别码;
验证对接请求数据,并基于对接形式识别码来确定与开放平台服务端的对接形式以及调用所述对接形式对应的支持功能代码;
将验证通过的对接请求数据传输给开放平台服务端进行数据处理;
接收由开放平台服务端返回的数据处理结果,并返回给对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验证通过的对接请求数据传输给开放平台服务端进行数据处理还包括:
将验证通过的对接请求数据进行加密与加签处理,并将加密与加签后的对接请求数据传输给开放平台服务端进行数据处理;以及
所述接收由开放平台服务端返回的数据处理结果,并返回给对接端还包括:
接收由开放平台服务端返回的数据处理结果并进行解密与验签处理,并将解密与验签后的对接请求数据返回给对接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平台服务端包括:开放平台前置部以及开放平台服务部,其中,由开放平台服务端进行的数据处理包括:
二次验证处理,所述开放平台前置部对验证通过的对接请求数据进行二次验证,在二次验证未通过时,返回公共验证未通过提示信息;
数据计算处理,在二次验证通过时,所述开放平台前置部将对接请求数据传输至所述开放平台服务部,所述开放平台服务部开始计算对接请求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形式识别码用于表示API数据形式、SDK数据形式、H5数据形式或小程序数据形式中的一者或多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接请求数据还包括:待验证信息集,以及交易类业务数据;
其中,所述待验证信息集包括用于验证对接端是否存在于开放平台白名单的第一待验证信息,以及用于保证通讯安全的第二待验证信息;
所述交易类业务数据是用于满足对接端业务需求的待计算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放平台服务端上游或下游还具有WEB服务器,所述WEB服务器用于存储所述对接请求数据。
7.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对接请求数据,其中,所述对接请求数据包括对接形式识别码;以及用于接收由开放平台服务端返回的数据处理结果;
验证模块,用于验证对接请求数据;
自感匹配模块,基于对接形式识别码来确定与开放平台服务端的对接形式;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对接形式对应的支持功能代码;
传输模块,用于将验证通过的对接请求数据传输给开放平台服务端进行数据处理,以及用于将由开放平台服务端返回的数据处理结果传输给对接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数据安全处理模块,其用于为对接请求数据加密与加签,以及用于为数据处理结果解密与验签。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
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2010060186.5A 2020-01-19 2020-01-19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3143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60186.5A CN111314309B (zh) 2020-01-19 2020-01-19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60186.5A CN111314309B (zh) 2020-01-19 2020-01-19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4309A true CN111314309A (zh) 2020-06-19
CN111314309B CN111314309B (zh) 2022-04-15

Family

ID=71160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60186.5A Active CN111314309B (zh) 2020-01-19 2020-01-19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1430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92031A (zh) * 2020-11-30 2021-03-12 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开放平台对接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2667988A (zh) * 2020-12-24 2021-04-16 苏宁金融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资金借贷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822258A (zh) * 2020-12-31 2021-05-18 北京神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银行开放系统接入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59797A1 (en) * 2011-10-20 2013-04-25 Level 3 Communications, Llc Service bas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tform
CN104391690A (zh) * 2014-11-04 2015-03-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开发系统及方法
CN108092775A (zh) * 2016-11-23 2018-05-2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校验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8733991A (zh) * 2017-04-19 2018-11-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页应用访问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09783249A (zh) * 2018-12-13 2019-05-21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平台接入方法及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59797A1 (en) * 2011-10-20 2013-04-25 Level 3 Communications, Llc Service bas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tform
CN104391690A (zh) * 2014-11-04 2015-03-0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开发系统及方法
CN108092775A (zh) * 2016-11-23 2018-05-2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校验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8733991A (zh) * 2017-04-19 2018-11-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页应用访问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09783249A (zh) * 2018-12-13 2019-05-21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平台接入方法及装置、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92031A (zh) * 2020-11-30 2021-03-12 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开放平台对接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2492031B (zh) * 2020-11-30 2022-11-04 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开放平台对接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2667988A (zh) * 2020-12-24 2021-04-16 苏宁金融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资金借贷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822258A (zh) * 2020-12-31 2021-05-18 北京神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银行开放系统接入方法及系统
CN112822258B (zh) * 2020-12-31 2023-04-07 北京神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银行开放系统接入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4309B (zh) 2022-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46785B (zh) 跨链交易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314309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09494B (zh) 一种监控区块链中的交易内容的方法及装置
EP2095288B1 (en) Method for the secure storing of program state data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10570196A (zh) 交易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EP402757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data request
CN111369338A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783077B (zh) 区块链系统及其中间件系统、数据上链方法、存储介质
CN112036878B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100316218A1 (en) 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ing device for falsification prevention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non repudiation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circulation
CN112632573A (zh) 智能合约执行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446050B (zh) 应用于区块链系统的业务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261002B (zh) 数据接口对接的方法及设备
CN115174645B (zh) 一种汽车ota车云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14172923B (zh) 数据传输方法、通信系统及通信装置
CN115879074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637124B (zh) 报文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529642B (zh) 基于区块链的发票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A2804869C (en) Microcode-based challenge/response process
CN113315758B (zh) 信息代理方法和装置
CN114584347A (zh) 验证短信收发方法、服务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369332A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6566698B (zh) 一种基于多级跨网隔离的涉密数据交换方法和系统
CN106534047A (zh) 一种基于Trust应用的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567425B (zh) 物联网通信方法、系统、SoC Sim和物联网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