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1290B - 一种物品数字化、验证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物品数字化、验证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11290B
CN111311290B CN202010307745.8A CN202010307745A CN111311290B CN 111311290 B CN111311290 B CN 111311290B CN 202010307745 A CN202010307745 A CN 202010307745A CN 111311290 B CN111311290 B CN 1113112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article
standard
layer
standard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077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11290A (zh
Inventor
刘家君
洪志权
伍卓萍
于崇刚
孙磊
王大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ntianw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ntianw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ntianw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ntianwe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0774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112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112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12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112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12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18Certifying business or produ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3Querying
    • G06F16/90335Query proces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6Clustering; Classific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Fina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物品数字化、验证方法及相关装置,利用预设链段数据模板对每个用户端上传的物品的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分级后,使得用户端在使用物品的信息数据时,直接获取权限范围内的物品的标准数据来构建物品画像,用户端可在物品画像的验证过程中将验证结果返回数据中心,从而构建更精准的物品画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调取物品全部或部分的信息数据的用户端将根据物品的信息数据构建物品的物品画像,由于信息数据的来源方多、数据量大,构建的物品画像中信息量多且复杂,存在物品数字化的难以多方验证且有效性低的技术问题,提高了物品数字化构建的准确度,降低了构建物品数字化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物品数字化、验证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品数字化、验证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在供应链之中,物品从生产,运输,到海关的检查,最终进入货仓之中,会由各方作为用户端上传该物品的信息数据至基于三层架构的数据系统之中。
在一些需要对物品信息进行应用的环节里,例如海关或者货仓,需要对某一个物品由其他用户上传的信息进行验证比对,从而确定物品的信息无误。
现有技术中,调取物品全部或部分的信息数据的用户端将根据物品的信息数据构建物品的物品画像,由于信息数据的数据量大,构建的物品画像中信息量多且复杂,存在物品画像的有效性低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物品数字化、验证方法及相关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调取物品全部或部分的信息数据的用户端将根据物品的信息数据构建物品的物品画像,由于信息数据的来源方多、数据量大,构建的物品画像中信息量多且复杂,存在物品数字化的难以多方验证且有效性低的技术问题,提高了物品数字化构建的准确度,降低了构建物品数字化的成本。
有鉴于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物品数字化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基于三层架构的数据系统,所述基于三层架构的数据系统包括应用层、管理层以及支撑层,所述应用层中包括至少一个用户端,所述管理层包括至少一个数据中心,所述支撑层包括异构数据传输系统,所述应用层、所述管理层以及所述支撑层之间通过异构数据传输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所述方法应用于所述数据中心,包括:
接收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端通过所述异构数据传输系统上传的物品的信息数据;
将所述信息数据根据预设链段数据模板进行数据的分类,得到所述物品的标准数据以及非标准数据;
接收第二用户端发送的第一数据获取指令,所述第一数据获取指令携带有待应用物品的标记;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获取指令调取所述待应用物品的标准数据;
向所述第二用户端发送所述待应用物品的标准数据,以使得所述第二用户端能够根据接收的所述待应用物品的标准数据来构建所述待应用物品的物品画像。
可选地,所述物品的标准数据包括固有属性、附加属性以及其他属性,所述其他属性包括时间属性以及空间属性。
可选地,所述得到所述物品的标准数据以及非标准数据之后还包括:
向所述物品的标准数据以及非标准数据增加时间标记以及空间标记。
可选地,所述得到所述物品的标准数据以及非标准数据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物品的标准数据的来源信息进行来源分级;
根据所述物品的标准数据的数据内容进行内容分级。
可选地,所述得到所述物品的标准数据以及非标准数据之后还包括:
基于所述物品所属类目的全部非标准数据构建链段数据模板识别模型;
通过所述链段数据模板识别模型,将所述非标准数据转换为标准数据。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物品所属类目的全部非标准数据构建链段数据模板识别模型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链段数据模板识别模型得到新的链段数据模板;
基于所述新的链段数据模板更新所述预设链段数据模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数据获取指令还携带有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端的权限确定的所述待应用物品的标准数据项。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物品数字化验证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基于三层架构的数据系统,所述基于三层架构的数据系统包括应用层、管理层以及支撑层,所述应用层中包括至少一个用户端,所述管理层包括至少一个数据中心,所述支撑层包括异构数据传输系统,所述应用层、所述管理层以及所述支撑层之间通过异构数据传输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所述方法应用于所述应用层中的至少一个用户端中,包括:
向所述数据中心发送第二数据获取指令,所述第二数据获取指令携带有待验证物品的标记;
接收所述数据中心中待验证物品的标准数据,所述标准数据由所述数据中心将所述待验证物品的信息数据根据预设链段数据模板进行数据的分类得到;
基于所述待验证物品的标准数据,构建所述待验证物品的物品画像;
根据所述待验证物品的实际数据画像以及所述物品画像,对所述待验证物品的数据信息进行正确性验证,确定所述待验证物品是否通过验证。
可选地,所述第二数据获取指令还携带有根据所述用户端的权限确定的所述待验证物品的标准数据项。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物品数字化系统,该系统设置于基于三层架构的数据系统中,所述基于三层架构的数据系统包括应用层、管理层以及支撑层,所述应用层中包括至少一个用户端,所述管理层包括至少一个数据中心,所述数据中心中设置有所述物品数字化系统,所述支撑层包括异构数据传输系统,所述应用层、所述管理层以及所述支撑层之间通过异构数据传输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端通过所述异构数据传输系统上传的物品的信息数据;
分类单元,用于将所述信息数据根据预设链段数据模板进行数据的分类,得到所述物品的标准数据以及非标准数据;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用户端发送的第一数据获取指令,所述第一数据获取指令携带有待应用物品的标记;
调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获取指令调取所述待应用物品的标准数据;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用户端发送所述待应用物品的标准数据,以使得所述第二用户端能够根据接收的所述待应用物品的标准数据来构建所述待应用物品的物品画像。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物品数字化验证装置,该装置设置于基于三层架构的数据系统中,所述基于三层架构的数据系统包括应用层、管理层以及支撑层,所述应用层中包括至少一个用户端,所述用户端中设置有所述物品数字化验证装置,所述管理层包括至少一个数据中心,所述支撑层包括异构数据传输系统,所述应用层、所述管理层以及所述支撑层之间通过异构数据传输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数据中心发送第二数据获取指令,所述第一数据获取指令携带有待验证物品的标记;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数据中心中待验证物品的标准数据,所述标准数据由所述数据中心将所述待验证物品的信息数据根据预设链段数据模板进行数据的分类得到;
画像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待验证物品的标准数据,构建所述待验证物品的物品画像;
验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验证物品的实际数据画像以及所述物品画像,对所述待验证物品的数据信息进行验证,确定所述待验证物品是否通过验证。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物品数字化方法,包括接收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端通过所述异构数据传输系统上传的物品的信息数据;将所述信息数据根据预设链段数据模板进行数据的分类,得到所述物品的标准数据以及非标准数据;接收第二用户端发送的第一数据获取指令,所述第一数据获取指令携带有待应用物品的标记;根据所述第一数据获取指令调取所述待应用物品的标准数据;向所述第二用户端发送所述待应用物品的标准数据,以使得所述第二用户端能够根据接收的所述待应用物品的标准数据来构建所述待应用物品的物品画像。
本申请利用预设链段数据模板对每个用户端上传的物品的信息数据进行分类,使得物品可识别的标准数据和临时无法识别的非标准数据能够分离后再存储,使得其他用户端在使用物品的信息数据时,能够直接获取物品的标准数据来构建更为精准的物品的物品画像,提高物品画像的有效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调取物品全部或部分的信息数据的用户端将根据物品的信息数据构建物品的物品画像,由于信息数据的来源方多、数据量大,构建的物品画像中信息量多且复杂,存在物品数字化的难以多方验证且有效性低的技术问题,提高了物品数字化构建的准确度,降低了构建物品数字化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实施例应用的基于三层架构的数据系统的系统架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物品数字化方法的一个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物品数字化方法的另一个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物品数字化验证方法的一个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物品数字化系统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物品数字化验证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本申请应用于基于三层架构的数据系统,如图1所示,基于三层架构的数据系统包括应用层、管理层以及支撑层,应用层中包括至少一个用户端,管理层包括至少一个数据中心,支撑层包括异构数据传输系统,应用层、管理层以及支撑层之间通过异构数据传输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本申请设计了一种物品数字化、验证方法及相关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调取物品全部或部分的信息数据的用户端将根据物品的信息数据构建物品的物品画像,由于信息数据的来源方多、数据量大,构建的物品画像中信息量多且复杂,存在物品数字化的难以多方验证且有效性低的技术问题,提高了物品数字化构建的准确度,降低了构建物品数字化的成本。
为了便于理解,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物品数字化方法的一个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基于三层架构的数据系统,所述基于三层架构的数据系统包括应用层、管理层以及支撑层,所述应用层中包括至少一个用户端,所述管理层包括至少一个数据中心,所述支撑层包括异构数据传输系统,所述应用层、所述管理层以及所述支撑层之间通过异构数据传输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所述方法应用于所述数据中心,如图2所示,具体为:
201、接收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端通过异构数据传输系统上传的物品的信息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首先需要接收在应用层的第一用户端通过异构数据传输系统上传的物品的信息数据,信息数据是物品的完整的数据,其包括可以识别的标准数据以及临时无法识别的非标准数据。
202、将信息数据根据预设链段数据模板进行数据的分类,得到物品的标准数据以及非标准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获取到用户端上传的物品的信息数据后,根据预设链段数据模板对信息数据进行分类,例如,物品生产商上传的物品的产地信息中,产地信息可以包括国家数据,地区数据,甚至针对于国内生产的物品,还可能包括省份数据,市区数据等。而在预设链段数据模板中,只需要将物品的国家数据作为标准数据,其他的相关数据即为非标准数据。具体地,标准数据包括固有属性、附加属性以及其他属性,固有属性即标准数据为纯数据形式,附加属性为标准数据是用户端上传的音频类型数据、视频类型数据或图片类型数据,其他属性为上传的数据的时间戳数据等。
203、接收第二用户端发送的第一数据获取指令,第一数据获取指令携带有待应用物品的标记;
204、根据第一数据获取指令调取待应用物品的标准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的用户端需要使用物品的信息数据进行应用时,首先接收用户端发送的数据获取指令,从而调取数据获取指令指定的物品的标准数据,以使得用户端能够根据物品的标准数据构建物品的物品画像。
205、向第二用户端发送待应用物品的标准数据,以使得第二用户端能够根据接收的待应用物品的标准数据来构建待应用物品的物品画像。
需要说明的是,在调取了待应用物品的标准数据后,将待应用物品的标准数据发送至用户端,由用户端应用标准数据来构建物品的物品画像。
本申请实施例利用预设链段数据模板对每个用户端上传的物品的信息数据进行分类,使得物品可识别的标准数据和临时无法识别的非标准数据能够分离后再存储,使得其他用户端在使用物品的信息数据时,能够直接获取物品的标准数据来构建更为精准的物品的物品画像,提高物品画像的有效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调取物品全部或部分的信息数据的用户端将根据物品的信息数据构建物品的物品画像,由于信息数据的来源方多、数据量大,构建的物品画像中信息量多且复杂,存在物品数字化的难以多方验证且有效性低的技术问题,提高了物品数字化构建的准确度,降低了构建物品数字化的成本。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物品数字化的另一个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基于三层架构的数据系统,基于三层架构的数据系统包括应用层、管理层以及支撑层,应用层中包括至少一个用户端,管理层包括至少一个数据中心,支撑层包括异构数据传输系统,应用层、管理层以及支撑层之间通过异构数据传输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数据中心,如图3所示,具体为:
301、接收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端通过异构数据传输系统上传的物品的信息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首先需要接收在应用层的第一用户端通过异构数据传输系统上传的物品的信息数据,信息数据是物品的完整的数据,其包括可以识别的标准数据以及临时无法识别的非标准数据。
302、将信息数据根据预设链段数据模板进行数据的分类,得到物品的标准数据以及非标准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获取到用户端上传的物品的信息数据后,根据预设链段数据模板对信息数据进行分类,例如,物品生产商上传的物品的产地信息中,产地信息可以包括国家数据,地区数据,甚至针对于国内生产的物品,还可能包括省份数据,市区数据等。而在预设链段数据模板中,只需要将物品的国家数据作为标准数据,其他的相关数据即为非标准数据。具体地,标准数据包括固有属性、附加属性以及其他属性,其他属性包括时间属性以及空间属性,固有属性即标准数据为纯数据形式,附加属性为标准数据是用户端上传的音频类型数据、视频类型数据或图片类型数据,其他属性为上传的数据的时间戳数据以及空间数据等。
303、接收第二用户端发送的第一数据获取指令,第一数据获取指令携带有待应用物品的标记以及根据第二用户端的权限确定的待应用物品的标准数据项;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用户端能够获取到的标准数据将根据其权限的不同而存在区别,不同的客户端能够获取的标准数据可以根据其权限规则来进行确定。权限规则包括:体系默认规则、强规则以及自定义规则,体系默认规则是基于三层架构的数据系统中各方数据端均必须遵守的规则,强规则为每个接入数据中心的用户端需要遵守的规则,自定义规则为数据中心对各个不同的用户端赋予的不同的规则。
304、根据第一数据获取指令调取待应用物品的标准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的用户端需要使用物品的信息数据进行应用时,首先接收用户端发送的第一数据获取指令,从而调取第一数据获取指令指定的物品的标准数据,以使得用户端能够根据物品的标准数据构建物品的物品画像。
305、向第二用户端发送待应用物品的标准数据,以使得第二用户端能够根据接收的待应用物品的标准数据来构建待应用物品的物品画像。
需要说明的是,在调取了待应用物品的标准数据后,将待应用物品的标准数据发送至用户端,由用户端应用标准数据来构建物品的物品画像。
306、向物品的标准数据以及非标准数据增加时间标记以及空间标记;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分类得到的物品的标准数据以及非标准数据,还需要为其增加时间标记以及空间标记,以确定得到该标准数据以及非标准数据的时间信息和其存储的空间信息。
307、根据物品的标准数据的来源信息进行来源分级;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不同的来源方可能会发送分类出物品相同的标准数据,因此需要根据得到的物品的标准数据的来源信息,对其进行来源分级,来源信息可以包括来源方以及来源时间,进一步地提高物品画像构建的准确度。
308、根据物品的标准数据的数据内容进行内容分级;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同一类物品的针对同样的标准数据,其数据内容可能存在不同,根据得到的物品的标准数据的数据内容,还需要对其进行内容分级,例如,根据数据的可信度进行分级,或者是根据数据的共享权限进行分级等,进一步地提高物品画像构建的准确度。
309、基于物品所属类目的全部非标准数据构建链段数据模板识别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在物品所属类目的非标准数据的数据量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将构建针对该物品的数据模板识别模型,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词义识别算法进行数据模板识别模型的建立,也可以利用机器学习的方式构建数据模板识别模型。
310、通过链段数据模板识别模型,将非标准数据转换为标准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构建的链段数据模板识别模型,将非标准数据转换为标准数据,例如,物品为酒类,针对不同的酒,客户端会上传不同酒所适用的杯子,啤酒对应啤酒杯,红酒对应高脚杯,清酒对应清酒杯等信息。经过数据模板识别模型,将会把原本属于非标准数据的“杯体”,转换为标准数据,使得后续酒类物品信息数据上传后,可以直接分离出“杯体”作为标准数据。
311、根据链段数据模板识别模型得到新的链段数据模板;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数据模板识别模型能够得到该物品新的数据模板。
312、基于新的链段数据模板更新预设链段数据模板。
需要说明的是,在得到新的链段数据模板后,需要对预设链段数据模板进行更新,使得下次在接收到物品所属类目的信息数据时,能够直接将新的链段数据模板应用于标准数据和非标准数据的分离上。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物品数字化、验证方法及相关装置,利用预设链段数据模板对每个用户端上传的物品的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分级后,使得用户端在使用物品的信息数据时,直接获取权限范围内的物品的标准数据来构建物品画像,用户端可在物品画像的验证过程中将验证结果返回数据中心,从而构建更精准的物品画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调取物品全部或部分的信息数据的用户端将根据物品的信息数据构建物品的物品画像,由于信息数据的来源方多、数据量大,构建的物品画像中信息量多且复杂,存在物品数字化的难以多方验证且有效性低的技术问题,提高了物品数字化构建的准确度,降低了构建物品数字化的成本。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物品数字化验证方法的一个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基于三层架构的数据系统,基于三层架构的数据系统包括应用层、管理层以及支撑层,应用层中包括至少一个用户端,管理层包括至少一个数据中心,支撑层包括异构数据传输系统,应用层、管理层以及支撑层之间通过异构数据传输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应用层中的至少一个用户端中,如图4所示,具体为:
401、向数据中心发送第二数据获取指令,第二数据获取指令携带有待验证物品的标记以及根据用户端的权限确定的待验证物品的标准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需要对待验证物品进行验证前,首先向数据中心发送第二数据获取指令,用来定位在数据中心中待验证物品的标准数据的位置。每个用户端能够获取到的标准数据将根据其权限的不同而存在区别,不同的客户端能够获取的标准数据可以根据其权限规则来进行确定。权限规则包括:体系默认规则、强规则以及自定义规则,体系默认规则是基于三层架构的数据系统中各方数据端均必须遵守的规则,强规则为每个接入数据中心的用户端需要遵守的规则,自定义规则为数据中心对各个不同的用户端赋予的不同的规则。
402、接收数据中心中待验证物品的标准数据,标准数据由数据中心将待验证物品的信息数据根据预设链段数据模板进行数据的分类得到;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待验证物品,首先需要从数据中心中接收待验证物品的标准数据。
403、基于待验证物品的标准数据,构建待验证物品的物品画像;
需要说明的是,在获取到待验证物品的标准数据后,可以基于待验证物品的标准数据,构建待验证物品的物品画像。
404、根据待验证物品的实际数据画像以及物品画像,对待验证物品的数据信息进行验证,确定待验证物品是否通过验证。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待验证物品的实际数据画像以及根据标准数据构建得到的物品画像,对待验证物品的实际数据信息进行验证,确定待验证物品是否通过验证。例如,在海关,需要对一箱货物进行验证,海关所属的用户端将根据物品画像,以及能够直接查看到的货物本体,进行对比验证,确定数量、类型等信息是否正确,从而判断该箱货物是否通过验证。
在用户端对待验证物品进行验证后,还可增加对待验证物品的信息数据至系统之中,同样经过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物品数字化方法后,增加的信息数据经过数字化进入系统之中。
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物品数字化系统的一个结构示意图,该装置设置于基于三层架构的数据系统中,基于三层架构的数据系统包括应用层、管理层以及支撑层,应用层中包括至少一个用户端,管理层包括至少一个数据中心,数据中心中设置有物品数字化系统,支撑层包括异构数据传输系统,应用层、管理层以及支撑层之间通过异构数据传输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如图5所示,具体为:
第一接收单元501,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端通过异构数据传输系统上传的物品的信息数据;
分类单元502,用于将信息数据根据预设链段数据模板进行数据的分类,得到物品的标准数据以及非标准数据;
第二接收单元503,用于接收第二用户端发送的第一数据获取指令,第一数据获取指令携带有待应用物品的标记以及根据第二用户端的权限确定的待应用物品的标准数据项;
调取单元504,用于根据第一数据获取指令调取待应用物品的标准数据;
第一发送单元505,用于向第二用户端发送待应用物品的标准数据,以使得第二用户端能够根据接收的待应用物品的标准数据来构建待应用物品的物品画像。
进一步地,还包括:
标记单元506,用于向物品的标准数据以及非标准数据增加时间标记以及空间标记。
进一步地,还包括:
第一分级单元507,用于根据物品的标准数据的来源信息进行来源分级;
第二分级单元508,用于根据物品的标准数据的数据内容进行内容分级。
进一步地,还包括:
模型构建单元509,与基于物品所属类目的全部非标准数据构建链段数据模板识别模型;
转换单元510,用于通过链段数据模板识别模型,将非标准数据转换为标准数据。
进一步地,还包括:
模板获取单元511,用于根据链段数据模板识别模型得到新的链段数据模板;
更新单元512,用于基于新的链段数据模板更新预设链段数据模板。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物品数字化验证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该装置设置于基于三层架构的数据系统中,基于三层架构的数据系统包括应用层、管理层以及支撑层,应用层中包括至少一个用户端,用户端中设置有物品数字化验证装置,管理层包括至少一个数据中心,支撑层包括异构数据传输系统,应用层、管理层以及支撑层之间通过异构数据传输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如图6所示,具体为:
第二发送单元601,用于向数据中心发送第二数据获取指令,第二数据获取指令携带有待验证物品的标记以及根据用户端的权限确定的待验证物品的标准数据;
第三接收单元602,用于接收数据中心中待验证物品的标准数据,标准数据由数据中心将待验证物品的信息数据根据预设链段数据模板进行数据的分类得到;
画像构建单元603,用于基于待验证物品的标准数据,构建待验证物品的物品画像;
验证单元604,用于根据待验证物品的实际数据画像以及物品画像,对待验证物品的数据信息进行验证,确定待验证物品是否通过验证。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项)”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全称:Read-OnlyMemory,英文缩写: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全称:Random Access Memory,英文缩写: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物品数字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基于三层架构的数据系统,所述基于三层架构的数据系统包括应用层、管理层以及支撑层,所述应用层中包括至少一个用户端,所述管理层包括至少一个数据中心,所述支撑层包括异构数据传输系统,所述应用层、所述管理层以及所述支撑层之间通过异构数据传输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所述方法应用于所述数据中心,包括:
接收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端通过所述异构数据传输系统上传的物品的信息数据;
将所述信息数据根据预设链段数据模板进行数据的分类,得到所述物品的标准数据以及非标准数据,所述标准数据为可以识别的数据,所述非标准数据为临时无法识别的数据,所述物品的标准数据包括固有属性、附加属性以及其他属性,所述其他属性包括时间属性以及空间属性;
接收第二用户端发送的第一数据获取指令,所述第一数据获取指令携带有待应用物品的标记;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获取指令调取所述待应用物品的标准数据;
向所述第二用户端发送所述待应用物品的标准数据,以使得所述第二用户端能够根据接收的所述待应用物品的标准数据来构建所述待应用物品的物品画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数字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得到所述物品的标准数据以及非标准数据之后还包括:
向所述物品的标准数据以及非标准数据增加时间标记以及空间标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数字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得到所述物品的标准数据以及非标准数据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物品的标准数据的来源信息进行来源分级;
根据所述物品的标准数据的数据内容进行内容分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数字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得到所述物品的标准数据以及非标准数据之后还包括:
基于所述物品所属类目的全部非标准数据构建链段数据模板识别模型;
通过所述链段数据模板识别模型,将所述非标准数据转换为标准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品数字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物品所属类目的全部非标准数据构建链段数据模板识别模型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链段数据模板识别模型得到新的链段数据模板;
基于所述新的链段数据模板更新所述预设链段数据模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数字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获取指令还携带有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端的权限确定的所述待应用物品的标准数据项。
7.一种物品数字化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基于三层架构的数据系统,所述基于三层架构的数据系统包括应用层、管理层以及支撑层,所述应用层中包括至少一个用户端,所述管理层包括至少一个数据中心,所述支撑层包括异构数据传输系统,所述应用层、所述管理层以及所述支撑层之间通过异构数据传输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所述方法应用于所述应用层中的至少一个用户端中,包括:
向所述数据中心发送第二数据获取指令,所述第二数据获取指令携带有待验证物品的标记;
接收所述数据中心中所述待验证物品的标准数据,所述数据中心将所述待验证物品的信息数据根据预设链段数据模板进行数据的分类得到标准数据以及非标准数据,所述标准数据为可以识别的数据,所述非标准数据为临时无法识别的数据,所述物品的标准数据包括固有属性、附加属性以及其他属性,所述其他属性包括时间属性以及空间属性;
基于所述待验证物品的标准数据,构建所述待验证物品的物品画像;
根据所述待验证物品的实际数据画像以及所述物品画像,对所述待验证物品的数据信息进行验证,确定所述待验证物品是否通过验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品数字化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获取指令还携带有根据所述用户端的权限确定的所述待验证物品的标准数据项。
9.一种物品数字化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设置于基于三层架构的数据系统中,所述基于三层架构的数据系统包括应用层、管理层以及支撑层,所述应用层中包括至少一个用户端,所述管理层包括至少一个数据中心,所述数据中心中设置有所述物品数字化系统,所述支撑层包括异构数据传输系统,所述应用层、所述管理层以及所述支撑层之间通过异构数据传输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端通过所述异构数据传输系统上传的物品的信息数据;
分类单元,用于将所述信息数据根据预设链段数据模板进行数据的分类,得到所述物品的标准数据以及非标准数据,所述标准数据为可以识别的数据,所述非标准数据为临时无法识别的数据,所述物品的标准数据包括固有属性、附加属性以及其他属性,所述其他属性包括时间属性以及空间属性;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用户端发送的第一数据获取指令,所述第一数据获取指令携带有待应用物品的标记;
调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获取指令调取所述待应用物品的标准数据;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用户端发送所述待应用物品的标准数据,以使得所述第二用户端能够根据接收的所述待应用物品的标准数据来构建所述待应用物品的物品画像。
10.一种物品数字化验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设置于基于三层架构的数据系统中,所述基于三层架构的数据系统包括应用层、管理层以及支撑层,所述应用层中包括至少一个用户端,所述用户端中设置有所述物品数字化验证装置,所述管理层包括至少一个数据中心,所述支撑层包括异构数据传输系统,所述应用层、所述管理层以及所述支撑层之间通过异构数据传输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数据中心发送第二数据获取指令,所述第二数据获取指令携带有待验证物品的标记;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数据中心中待验证物品的标准数据,所述数据中心将所述待验证物品的信息数据根据预设链段数据模板进行数据的分类得到标准数据以及非标准数据,所述标准数据为可以识别的数据,所述非标准数据为临时无法识别的数据,所述物品的标准数据包括固有属性、附加属性以及其他属性,所述其他属性包括时间属性以及空间属性;
画像构建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待验证物品的标准数据,构建所述待验证物品的物品画像;
验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验证物品的实际数据画像以及所述物品画像,对所述待验证物品的数据信息进行验证,确定所述待验证物品是否通过验证。
CN202010307745.8A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物品数字化、验证方法及相关装置 Active CN1113112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07745.8A CN111311290B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物品数字化、验证方法及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07745.8A CN111311290B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物品数字化、验证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1290A CN111311290A (zh) 2020-06-19
CN111311290B true CN111311290B (zh) 2023-08-08

Family

ID=71147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07745.8A Active CN111311290B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物品数字化、验证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11290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92115A (en) * 1993-04-02 1997-11-25 Hitachi, Ltd. Method of generating an image and an apparatus for carrying out such a method
US8856051B1 (en) * 2011-04-08 2014-10-07 Google Inc. Augmenting metadata of digital objects
CN107315958A (zh) * 2016-04-26 2017-11-03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对象的合法性验证方法和装置
JP2018084861A (ja) * 2016-11-21 2018-05-3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08898127A (zh) * 2018-07-11 2018-11-27 宁波艾腾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三维模型匹配的防伪方法及设备
CN110096933A (zh) * 2018-01-30 2019-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目标检测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674414A (zh) * 2019-09-20 2020-01-10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目标信息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95603A (zh) * 2019-12-09 2020-04-10 广州信天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的多对多传输方法及异构数据传输层
CN111008333A (zh) * 2019-12-04 2020-04-14 唐杰 一种基于用户特征信息和产品成分信息的购物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58163B2 (en) * 2003-08-05 2011-06-07 Intrawar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bulk transfer of digital goods
IES20080215A2 (en) * 2008-03-20 2008-10-15 New Bay Res Ltd Access rights for digital objects
US8797405B2 (en) * 2009-08-31 2014-08-05 Behavioral Recognition Systems, Inc. Visualizing and updating classifications in a video surveillance system
US20140040714A1 (en) * 2012-04-30 2014-02-06 Louis J. Siege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US20190188732A1 (en) * 2018-03-02 2019-06-20 Tommy Lee Hill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suring credibility of items in a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92115A (en) * 1993-04-02 1997-11-25 Hitachi, Ltd. Method of generating an image and an apparatus for carrying out such a method
US8856051B1 (en) * 2011-04-08 2014-10-07 Google Inc. Augmenting metadata of digital objects
CN107315958A (zh) * 2016-04-26 2017-11-03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对象的合法性验证方法和装置
JP2018084861A (ja) * 2016-11-21 2018-05-3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10096933A (zh) * 2018-01-30 2019-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目标检测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9149071A1 (zh) * 2018-01-30 2019-08-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目标检测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898127A (zh) * 2018-07-11 2018-11-27 宁波艾腾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三维模型匹配的防伪方法及设备
CN110674414A (zh) * 2019-09-20 2020-01-10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目标信息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08333A (zh) * 2019-12-04 2020-04-14 唐杰 一种基于用户特征信息和产品成分信息的购物系统和方法
CN110995603A (zh) * 2019-12-09 2020-04-10 广州信天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的多对多传输方法及异构数据传输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1290A (zh) 2020-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95783B (zh) 利用与数字印记关联的客户代码处理邮政寄送件的方法
CN111695697A (zh) 多方联合决策树构建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KR102002024B1 (ko) 객체 라벨링 처리 방법 및 객체 관리 서버
CN101292258A (zh) 混合介质环境的创建和使用的系统和方法
CN103049475A (zh) 用于源目标映射的基于电子表格程序的数据分类
CN104794624A (zh) 一种基于随机防伪标记的防伪系统及其防伪方法
CN104506624B (zh) 一种社交信息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WO2017172421A1 (en) Image action based on automatic feature extraction
CN110033399A (zh)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慧班牌的信息发布、提取方法与系统
CN108388672A (zh) 视频的查找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310020B (zh) 标准信息同步及状态变更预警系统及方法
CN110599319A (zh) 自动审计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311290B (zh) 一种物品数字化、验证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3121324B (zh) 一种医疗影像集中打印的系统
CN106571997A (zh) 一种基于数字名片的好友推荐方法及装置
CN107239453B (zh) 信息写入方法和装置
CN111275583A (zh)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与数据库的服务方法
CN103854139A (zh) 种子产品稽查监督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4301751B (zh) 一种由数字电视访问食药监网站电子政务的信息交互方法
CN113378222A (zh) 一种基于数据内容识别的文件标密方法及系统
CN113486201A (zh) 一种卡通人物图像分类处理方法与系统
CN106302474A (zh) 用于物品管理的数字对象标识处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582799B (zh) 一种物品画像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1368341A (zh) 电子阅卷自助服务方法与系统
CN105808783B (zh) 一种不同域名格式的大文件数据差异性分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