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0255B - 基于Heaviside函数的简支梁活载加载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Heaviside函数的简支梁活载加载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10255B
CN111310255B CN201910914749.XA CN201910914749A CN111310255B CN 111310255 B CN111310255 B CN 111310255B CN 201910914749 A CN201910914749 A CN 201910914749A CN 111310255 B CN111310255 B CN 1113102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live
live load
supported beam
simply suppor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1474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10255A (zh
Inventor
白鸿国
苏伟
王雨权
刘洪占
廖立坚
杨智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Design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91474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102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10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02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102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02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Heaviside函数的简支梁活载加载计算方法。涉及交通运输业桥梁工程领域。主要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构建活载场:步骤B,用户自定义活载:步骤C,将活载拆分三种独立荷载:步骤D,引入Heaviside函数表征的R1~R4表达式:步骤E,构建自定义活载通用完备的R1~R4表达式:步骤F,确定判据:步骤G,根据判据,采用冒泡法求解极值问题,求解出极值问题的加载位置xk:步骤H,求解最终反力值R1~R4。采用本发明,能够针对交通运输领域如铁路、公路、市政、轻轨等不同类型的活载类型进行简支梁活载加载的计算,通过一套体系直接得出加载结果,无需针对不同类型分别计算,从整体上加快计算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Heaviside函数的简支梁活载加载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运输业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Heaviside函数的简支梁活载加载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桥梁结构中,活载占据了全部荷载很大的比重,因此,准确快速计算活载引起的外力效应,是桥梁结构设计的前提。
对于铁路、公路、地铁、市政等不同行业,列车载荷类型千差万别,同一行业如铁路行业内部,由于机车种类的不同,也会衍生出ZK、ZC、ZH等种类的活载,在现有设计手段中,通常会对不同种类的活载,分别推导计算公式或采取有限元计算等手段。但对于简支梁体系来说,有限元计算方法效率不高,采用特定计算公式方法又缺乏通用性。
因此,亟需一种新的具有综合适用性的简支梁活载加载计算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Heaviside函数的简支梁活载加载计算方法,能够针对交通运输领域如铁路、公路、市政、轻轨等不同类型的活载类型进行简支梁活载加载的计算,通过一套体系直接得出加载结果,无需针对不同类型分别计算,从整体上加快计算效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Heaviside函数的简支梁活载加载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构建活载场:
在活载场中定义需要计算的活载类型,如铁路ZK活载、ZC活载、轻轨A6活载等
步骤B,用户自定义活载:
对用户定义的活载分拆成三大类,即集中载荷、有限长度均布载荷以及半无限长度均布载荷;
步骤C,将活载拆分三种独立荷载:
通过Heaviside函数分别对集中载荷、有限长度均布载荷、半无限长度均布载荷进行表征;
步骤D,引入Heaviside函数表征的R1~R4表达式:
把Heaviside函数表征后的三类活载分别加载到简支梁上,求出两孔相邻简支梁的四个支反力R1~R4的反力值;
步骤E,构建自定义活载通用完备的R1~R4表达式:
根据活载场中用户自定义的活载类型,分别利用三类活载的R1~R4的反力值进行组合,形成用户自定义活载的R1~R4反力值完备通式;
步骤F,确定判据:
根据墩台或基础计算需要,设定计算所需的判据;
步骤G,根据判据,采用冒泡法求解极值问题,求解出极值问题的加载位置Xk
步骤H,求解最终反力值R1~R4
将步骤G中求得的加载位置Xk代入步骤E中得到的自定义活载的通用完备的R1~R4表达式,求出所需活载加载结果。
进一步的,步骤A中的活载场为任意形式的活载场,可用于定义所有铁路荷载形式、所有公路活载形式、所有轻轨荷载形式、所有市政桥梁荷载形式。
进一步的,步骤B中用户定义的活载适用任意一种活载形式,均可拆分成三大类:集中载荷、有限长度均布载荷、半无限长度均布载荷。
进一步的,步骤C中应用Heaviside函数分别表征集中载荷、有限长度均布载荷以及半无限长度均布载荷时,均可应用Heaviside函数写成通用表达式形式。
进一步的,步骤C的Heaviside函数为:
Figure BDA0002215853400000031
进一步的,步骤D中把Heaviside函数表征后的三类活载分别加载到简支梁上时,可以通过力和力矩的平衡方程来求解得到四个支反力R1~R4的表达式。
进一步的,当加载到简支梁上的活载类型为单一集中载荷类型时,四个个支反力R1~R4的表达式如下:
R2(L1-a1-a2)=Ck(xk-a1)H(xk)H(L1-xk) (2)
R1(L1-a1-a2)=Ck(L1-xk-a2)H(xk)H(L1-xk) (3)
对于R3、R4的表达式,只要平移相应的x坐标,即令xk→(xk-L2)代入式(2)~(3),即可得到其表达式;对应关系为:R1→R3,R2→R4
注:Ck为集中荷载值,L1、L2为相邻两孔简支梁梁长,a1、a2为支座到各自梁端的距离,Xk为集中荷载离坐标简支梁之间交点距0的距离。
进一步的,当加载到简支梁上的活载类型为单一有限长度均布载荷类型时,四个个支反力R1~R4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BDA0002215853400000041
Figure BDA0002215853400000042
Figure BDA0002215853400000043
Figure BDA0002215853400000044
注:L1、L2为相邻两孔简支梁梁长,a1、a2、a3、a4为支座到各自梁端的距离,Xps为有限长度荷载离简支梁左端的距离,xpe为有限长度荷载右端到梁起算左端的距离,Ld为有限长度荷载的长度,Lp为起算点到有限长度荷载右端的长度,P为有效强度的线荷载。
进一步的,当加载到简支梁上的活载类型为单一半无限长度均布载荷类型时,四个个支反力R1~R4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BDA0002215853400000051
Figure BDA0002215853400000052
Figure BDA0002215853400000053
Figure BDA0002215853400000054
注:L1、L2为相邻两孔简支梁梁长,a1、a2、a3、a4为支座到各自梁端的距离,xps为半无限长度荷载离简支梁左端的距离,P为有效强度的线荷载。
进一步的,步骤E中,用户自定义活载拆分成三类活载的组合后,均可通过三类活载的R1~R4的反力值表达式进行组合,构造得到任意设计活载的R1~R4的通用完备反力值表达式。
进一步的,步骤F中,判据如下:
对于单孔重载指标,判据为:max{R1,R2,R3,R4};
对于单孔轻载指标,判据为:min{R1,R2,R3,R4};
对于双孔重载指标,判据为:max{R2+R3,R1+R4};
用户也可以根据桥墩或基础设计的需要,另行自定义判据类型。
进一步的,步骤H中,将步骤G所求得的位置Xk分别代入R1~R4反力值完备通式,求出设计者所需要的R1~R4反力值。
进一步的,当有多个集中荷载进行组合时,自定义活载的R1~R4反力值完备通式可利用式(2)~(3)求和得到,表达式可写为:
Figure BDA0002215853400000061
Figure BDA0002215853400000062
Figure BDA0002215853400000063
Figure BDA0002215853400000064
同理,当有多个有限长度均布荷载进行组合时,自定义活载的R1~R4反力值完备通式可利用式(4)~(7)求和得到。当有多个半限长度均布荷载进行组合时,自定义活载的R1~R4反力值完备通式可利用式(8)~(11)求和得到。
当用户自定义荷载包含三种类型的荷载时,同理,只要将式(2)~(11)求和即可。
进一步的,步骤G中需要根据步骤F中设定的判据,分别对步骤E中定义的用户自定义活载的R1~R4反力值完备通式采用冒泡法进行求极值处理,计算出极值点位置Xk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采用本发明的基于Heaviside函数的简支梁活载加载计算方法,针对任意活载形式,根据用户自定义的活载场中的活载,将其拆分成三大类独立荷载形式:集中载荷、有限长度均布载荷、半无限长度均布载荷。然后用基于Heaviside函数的通式表示用户自定义的活载。并根据墩台计算需要,设定判据,计算出所需的支反力或支反力组合。利用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交通运输领域如铁路、公路、市政、轻轨等的简支梁活载加载计算问题,适用性强,能解决目前有限元计算方法效率不高,采用特定计算公式方法又缺乏通用性的难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任意活载场定义图式;
图3为集中荷载形式的图示;
图4为有限长度均布荷载形式的图示;
图5为半无限长度均布荷载形式的图示;
图6为铁路“中-活载”简支梁加载计算图示;
图7为现有技术中应用mida软件的“中-活载”图示;
图8为应用mida软件建立的“中一活载”模型;
图9为图8自动生成的反力计算表格;
图10为现有技术中应用自编有限元程序的运行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10详细描述本实施例的基于Heaviside函数的简支梁活载加载计算方法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Heaviside函数的简支梁活载加载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构建任意形式的活载场(附图2),在活载场中定义需要计算的活载类型,如铁路ZK活载、ZC活载、轻轨A6活载等;
步骤B,对用户定义的任意形式的活载分拆成三大类,即集中载荷、有限长度均布载荷、半无限长度均布载荷;
步骤C,通过Heaviside函数分别对集中载荷、有限长度均布载荷、半无限长度均布载荷进行表征;
此处,引入Heaviside函数:
Figure BDA0002215853400000091
步骤D把Heaviside函数表征后的三类活载分别加载到简支梁上,求出两孔相邻简支梁的四个个支反力R1~R4的反力值;
对于集中荷载(附图3),四个个支反力R1~R4的表达式如下:
R2(L1-a1-a2)=Ck(xk-a1)H(xk)H(L1-xk) (2)
R1(L1-a1-a2)=Ck(L1-xk-a2)H(xk)H(L1-xk) (3)
对于R3、R4的表达式,只要平移相应的x坐标,即令xk→(xk-L2)代入式(2)~(3),即可得到其表达式;对应关系为:R1→R3,R2→R4
注:Ck为集中荷载值,L1、L2为相邻两孔简支梁梁长,a1、a2为支座到各自梁端的距离,Xk为集中荷载离坐标简支梁之间交点距0的距离。
对于有限长度荷载(附图4),四个个支反力R1~R4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BDA0002215853400000092
Figure BDA0002215853400000101
Figure BDA0002215853400000102
Figure BDA0002215853400000103
注:L1、L2为相邻两孔简支梁梁长,a1、a2、a3、a4为支座到各自梁端的距离,xps为有限长度荷载离简支梁左端的距离,xpe为有限长度荷载右端到梁起算左端的距离,Ld为有限长度荷载的长度,Lp为起算点到有限长度荷载右端的长度,P为有效强度的线荷载。
对于半无限长度荷载(附图5),四个支反力R1~R4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BDA0002215853400000104
Figure BDA0002215853400000111
Figure BDA0002215853400000112
Figure BDA0002215853400000113
注:L1、L2为相邻两孔简支梁梁长,a1、a2、a3、a4为支座到各自梁端的距离,xps为半无限长度荷载离简支梁左端的距离,P为有效强度的线荷载。
步骤E,根据活载场中用户自定义的活载类型,分别利用三类活载的R1~R4的反力值进行组合,形成用户自定义活载的R1~R4反力值完备通式;
当有多个集中荷载进行组合时,自定义活载的R1~R4反力值完备通式可利用式(2)~(3)求和得到,表达式可写为:
Figure BDA0002215853400000114
Figure BDA0002215853400000115
Figure BDA0002215853400000116
Figure BDA0002215853400000117
同理,当有多个有限长度均布荷载进行组合时,自定义活载的R1~R4反力值完备通式可利用式(4)~(7)求和得到。当有多个半限长度均布荷载进行组合时,自定义活载的R1~R4反力值完备通式可利用式(8)~(11)求和得到。
当用户自定义荷载包含三种类型的荷载时,同理,只要将式(2)~(11)求和即可。
步骤F,根据墩台或基础计算需要,设定计算所需的判据;
判据如下:
对于单孔重载指标,判据为:max{R1,R2,R3,R4};
对于单孔轻载指标,判据为:min{R1,R2,R3,R4};
对于双孔重载指标,判据为:max{R2+R3,R1+R4};
用户也可以根据桥墩或基础设计的需要,另行自定义判据类型。
步骤G,根据步骤F中设定的判据,分别对步骤E中定义的用户自定义活载的R1~R4反力值完备通式采用冒泡法进行求极值处理,计算出极值点位置Xk
步骤H,将步骤G所求得的位置Xk分别代入步骤E中定义的活载的R1~R4反力值完备通式,求出设计者所需要的R1~R4反力值。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铁路“中-活载”(附图6)作用下,简支梁桥墩的单孔重载、单孔轻载计算。
“中-活载”的图式见附图6所示,用户在活载场可按表一的形式自定义。
表一“中-活载”活载场自定义参数示例
Figure BDA0002215853400000131
表中参数含义为:
Ni(i=,0,1,2,…)——第Ni组参数(Pi,Wi,dDi)的循环;
Pi(i=,0,1,2,…)——代表荷载的大小,对于集中荷载,单位为KN,对于线荷载,单位为KN/m;
Wi(i=,0,1,2,…)——代表荷载的宽度,对于集中荷载,其宽度为0;对于线荷载,为实际宽度,其单位为m;
dDi(i=,0,1,2,…)——每一个荷载之间的距离,单位为m;
从附图6及表一可以解析出,“中-活载”的组成形式为:5×220+1×92+1×80,即5个集中载荷,P1=220KN,1个有限长度均匀压力载荷,P2=92KN/m,1个右无限长均匀压力载荷,P3=80KN/m。解析完成后,就可以用表达式(2)~(15)进行通式组合了。具体过程如下:
对于5个集中荷载P1=220KN,将其代入表达式(12)~(15),即可得到“中-活载”的集中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的R1~R4反力值完备通式。
对于1个有限长度均匀压力载荷P2=92KN/m,将其代入表达式(4)~(7),即可得到“中一活载”的有限长度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的R1~R4反力值完备通式。
对于1个右无限长均匀压力载荷P3=80KN/m,将其代入表达式(8)~(11),即可得到“中-活载”的半无限长度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的R1~R4反力值完备通式。
然后对上述三部分R1~R4反力值再集合累加,最终得到“中-活载”作用下的R1~R4反力值完备通式。
本实例中墩台计算需要得到单孔重载、单孔轻载两个结果,此时只需要R1,R2的通用完备表达式即可。对于“中-活载”来说,R1和R2通用完备表达式只有一个未知量,就是组合载荷的起算点位置Xk。此时,墩台计算所需的单孔重载、单孔轻载问题,即可转换为R1、R2通用完备表达式的极值问题。
对于单孔重载,引入判据max{R1,R2,R3,R4};
对于单孔轻载,引入判据min{R1,R2,R3,R4};
求解算法采用的是冒泡法,无需求导,求出极值点处的变量Xk,然后回代入R1、R2的通用完备表达式求出R1、R2值即完成。
测试工况:以铁路常见的32.7m简支梁组合为例进行校核,L1=L2=32.7m,a1=a2=a3=a4=0.35m,测试单孔重载、单孔轻载的反力值,校核方法采用商业软件midas。
商业软件midas的“中-活载”图示如附图7所示。所建立的模型如附图8所示,为了消除边跨的影响,特多建了几跨模型;midas能提供反力查询功能,但只能查询最大、最小反力,附图8中的数值即为查询的最大反力;附图9为midas自动生成的反力计算表格,经过查询计算结果可得:
midas的一端最大载荷反力为1891.3KN,此即为单孔重载,另一端最大载荷反力为1517.2KN,此即为单孔轻载。利用本专利所述方法计算得到的对应结果也是1891.3KN和1517.2KN,误差为零。
实施例2
铁路“中-活载”(附图6)作用下,简支梁桥墩的双孔重载计算结果。
由于midas无法提取双孔重载的计算结果,因此,对于双孔重载的计算,采用中国铁设自编有限元软件“卧龙”进行计算比较。
对“中-活载”作用下,简支梁的R1~R4反力值完备通式同实施例1。
对于双孔重载,引入判据max{R2+R3,R1+R4}求出此时荷载起算点位置Xk。然后回代入R1~R4的通用完备表达式求出R1~R4值。双孔重载即为R2+R3值。
测试工况为L1=L2=32.7m,a1=a2=a3=a4=0.35m。附图10即为“卧龙”自编有限元程序的计算界面和结果显示。
表二“中-活载”作用下计算双孔重载计算结果
R<sub>1</sub> R<sub>2</sub> R<sub>3</sub> R<sub>4</sub>
kN kN kN kN
1047.9 1291.3 1178 1058.8
表二为利用本专利方法编程计算得到的计算结果。对比发现,利用本专利方法和有限元计算结果完全一致,误差为零。
综上可知,采用本发明的基于Heaviside函数的简支梁活载加载计算方法,针对任意活载形式,根据用户自定义的活载场中的活载,将其拆分成三大类独立荷载形式:集中载荷、有限长度均布载荷、半无限长度均布载荷。然后用基于Heaviside函数的通式表示用户自定义的活载。并根据墩台计算需要,设定判据,计算出所需的支反力或支反力组合。利用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交通运输领域如铁路、公路、市政、轻轨等的简支梁活载加载计算问题,适用性强,能解决目前有限元计算方法效率不高,采用特定计算公式方法又缺乏通用性的难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基于Heaviside函数的简支梁活载加载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构建活载场:
在活载场中定义需要计算的活载类型:铁路ZK活载、ZC活载、轻轨A6活载;
步骤B,用户自定义活载:
对用户定义的活载分拆成三大类,即集中载荷、有限长度均布载荷以及半无限长度均布载荷;
步骤C,将活载拆分三种独立荷载:
通过Heaviside函数分别对集中载荷、有限长度均布载荷、半无限长度均布载荷进行表征,所述Heaviside函数具体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步骤D,引入Heaviside函数表征的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表达式:
把Heaviside函数表征后的三类活载分别加载到简支梁上,求出两孔相邻简支梁的四个支反力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5
的反力值;
步骤E,构建自定义活载通用完备的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
表达式:
根据活载场中用户自定义的活载类型,分别利用三类活载的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7
的反力值表达式进行求和,形成用户自定义活载的
Figure 979031DEST_PATH_IMAGE007
反力值完备通式;
步骤F,确定判据:
根据墩台或基础计算需要,设定计算所需的判据;
步骤G,根据判据、有限长度荷载离简支梁左端的距离等于集中荷载离简支梁左端的距离与集中荷载起点到有限长度荷载的距离之和及有限长度荷载右端到梁起算左端的距离等于有限长度荷载离简支梁左端的距离与起算点到有限长度荷载右端的长度之和,采用冒泡法求解极值问题,求解出极值问题的加载位置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9
步骤H,求解最终反力值
Figure 178062DEST_PATH_IMAGE007
将步骤G中求得的加载位置
Figure 692220DEST_PATH_IMAGE009
代入步骤E中得到的自定义活载的通用完备的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0
表达式,求出所需活载加载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基于Heaviside函数的简支梁活载加载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的活载场为任意形式的活载场,可用于定义所有铁路荷载形式、所有公路活载形式、所有轻轨荷载形式、所有市政桥梁荷载形式。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基于Heaviside函数的简支梁活载加载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用户定义的活载适用任意一种活载形式,均可拆分成三大类:集中载荷、有限长度均布载荷、半无限长度均布载荷。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基于Heaviside函数的简支梁活载加载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应用Heaviside函数分别表征集中载荷、有限长度均布载荷以及半无限长度均布载荷时,均可应用Heaviside函数写成通用表达式形式。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基于Heaviside函数的简支梁活载加载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把Heaviside函数表征后的三类活载分别加载到简支梁上时,可以通过力和力矩的平衡方程来求解得到四个支反力
Figure 618588DEST_PATH_IMAGE007
的表达式。
6.根据权利要求1的基于Heaviside函数的简支梁活载加载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加载到简支梁上的活载类型为单一集中载荷类型时,四个支反力
Figure 964118DEST_PATH_IMAGE007
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2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4
对于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6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8
的表达式,只要平移相应的x坐标,即令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0
代入式(2)~(3),即可得到其表达式;对应关系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2
注: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4
为集中荷载值,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6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8
为相邻两孔简支梁梁长,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0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2
为支座到各自梁端的距离,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4
为集中荷载离简支梁左端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基于Heaviside函数的简支梁活载加载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加载到简支梁上的活载类型为单一有限长度均布载荷类型时,四个支反力
Figure 304357DEST_PATH_IMAGE010
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6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8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0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2
注: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4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6
为相邻两孔简支梁梁长,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8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0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2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4
为支座到各自梁端的距离,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6
为有限长度荷载离简支梁左端的距离,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8
为有限长度荷载右端到梁起算左端的距离,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0
为有限长度荷载的长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2
为起算点到有限长度荷载右端的长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4
为有效强度的线荷载。
8.根据权利要求7的基于Heaviside函数的简支梁活载加载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加载到简支梁上的活载类型为单一半无限长度均布载荷类型时,四个支反力
Figure 86237DEST_PATH_IMAGE010
的表达式如下: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6
Figure DEST_PATH_IMAGE068
Figure DEST_PATH_IMAGE070
Figure DEST_PATH_IMAGE072
注:
Figure DEST_PATH_IMAGE074
Figure DEST_PATH_IMAGE076
为相邻两孔简支梁梁长,
Figure 679547DEST_PATH_IMAGE048
Figure 895896DEST_PATH_IMAGE050
Figure 623680DEST_PATH_IMAGE052
Figure 174747DEST_PATH_IMAGE054
为支座到各自梁端的距离,
Figure 646180DEST_PATH_IMAGE056
为半无限长度荷载离简支梁左端的距离,
Figure 966303DEST_PATH_IMAGE064
为有效强度的线荷载。
9.根据权利要求1的基于Heaviside函数的简支梁活载加载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用户自定义活载拆分成三类活载的组合后,均可通过三类活载的
Figure 927306DEST_PATH_IMAGE007
的反力值表达式进行组合,构造得到任意设计活载的
Figure 903352DEST_PATH_IMAGE007
的通用完备反力值表达式。
CN201910914749.XA 2019-09-26 2019-09-26 基于Heaviside函数的简支梁活载加载计算方法 Active CN1113102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14749.XA CN111310255B (zh) 2019-09-26 2019-09-26 基于Heaviside函数的简支梁活载加载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14749.XA CN111310255B (zh) 2019-09-26 2019-09-26 基于Heaviside函数的简支梁活载加载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0255A CN111310255A (zh) 2020-06-19
CN111310255B true CN111310255B (zh) 2023-02-28

Family

ID=71154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14749.XA Active CN111310255B (zh) 2019-09-26 2019-09-26 基于Heaviside函数的简支梁活载加载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102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39223B (zh) * 2021-04-09 2023-06-20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并发反力组的连续梁活载支反力计算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2789A (zh) * 2016-07-20 2016-12-07 暨南大学 一种基于l1/2正则化的梁桥移动荷载与损伤协同识别方法
JP2018165936A (ja) * 2017-03-28 2018-10-25 大和ハウス工業株式会社 設計支援システム及び設計支援プログラム
CN108763810A (zh) * 2018-06-05 2018-11-06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桥梁静载试验荷载加载布置与调整方法
CN109580193A (zh) * 2018-11-14 2019-04-05 中北大学 一种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等截面简支梁荷载系数的计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2789A (zh) * 2016-07-20 2016-12-07 暨南大学 一种基于l1/2正则化的梁桥移动荷载与损伤协同识别方法
JP2018165936A (ja) * 2017-03-28 2018-10-25 大和ハウス工業株式会社 設計支援システム及び設計支援プログラム
CN108763810A (zh) * 2018-06-05 2018-11-06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桥梁静载试验荷载加载布置与调整方法
CN109580193A (zh) * 2018-11-14 2019-04-05 中北大学 一种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等截面简支梁荷载系数的计算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我国铁路列车荷载图式的研究与应用》;胡所亭;《铁道建筑》;20151031;全文 *
《铁路列车活载图式》;辛学忠;《中国铁道科学》;20060331;第27卷(第2期);全文 *
新铁路列车荷载图式的双孔重载计算分析;骆巧仙;《铁道建筑技术》;20180620(第06期);全文 *
铁路桥梁桥式方案比选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RBPCAD;盛兴旺,乔建东,裘伯永;《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960328(第0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0255A (zh) 2020-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72306A (zh) 一种斜拉桥索力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10255B (zh) 基于Heaviside函数的简支梁活载加载计算方法
CN109918860B (zh) 一种钢结构节点智能设计方法
CN107014541B (zh) 基于线性模型修正的等代铰接梁模型索力测量方法
CN112986731B (zh) 计及地震不确定性的电气互联系统韧性评估与提升方法
CN102801165B (zh) 一种考虑静态安全性的自动电压控制方法
CN110659793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自动评定管理系统
CN103996146A (zh) 一种炼钢-连铸生产的调度系统及方法
Boloori et al. Equivalent multiplier and envelopment DEA models for measuring efficiency under general network structures
Re Cecconi et al. A rating system for building resilience
CN106651168B (zh) 一种评估电铁对电网影响的方法及装置
CN210072621U (zh) 基于bim管理的超大盖体车辆段深化改造系统
CN105226644B (zh) 基于可用容量一致性的带约束等值方法
Golshani et al. A slack-based super efficiency in a two-stage network structure with intermediate measures
CN106844915B (zh) 基于ansys节点耦合的盾构机箱涵吊机梁结构设计方法
CN112647528B (zh) 一种基于bim的异形下杯口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12597646B (zh) 一种交叉渡线的建模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介质
CN104895333B (zh) 圆弧形框架梁钢筋笼安装质量控制方法
Re Cecconi et al. Un rating system per la resilienza degli edifici= A rating system for building resilience
CN103226757A (zh) 一种电力行业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Payan et al. A ranking method based on common weights and benchmark point
CN113897870B (zh) 一种装配式纵梁、装配式无支墩支架、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CN105967068A (zh) 垂直管道双杆弹簧吊架预埋件提资方法
Wang et al. Moving train loads and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on a steel truss girder model
CN108393706A (zh) 一种动梁式龙门加工中心长型立柱及其优化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Bai Hongguo

Inventor after: Su Wei

Inventor after: Wang Yuquan

Inventor after: Liu Hongzhan

Inventor after: Liao Lijian

Inventor after: Yang Zhihui

Inventor before: Bai Hongguo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