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0143A - 用户识别方法、用户识别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用户识别方法、用户识别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310143A CN111310143A CN202010096961.2A CN202010096961A CN111310143A CN 111310143 A CN111310143 A CN 111310143A CN 202010096961 A CN202010096961 A CN 202010096961A CN 111310143 A CN111310143 A CN 11131014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ugmented reality
- user identification
- user
- equipment
- intelligent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355 Hal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28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16—User authentication by observing the pattern of computer usage, e.g. typical user behaviour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027/0178—Eyeglass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Social Psyc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用户识别方法、用户识别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属于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领域。应用于增强现实设备,所述增强现实设备与智能终端设备通讯连接,该方法包括:所述方法包括:当检测到用户输入预设操作或者所述增强现实设备满足预设状态时,生成用户识别请求;向所述智能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用户识别请求,使所述智能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用户识别请求进行用户识别;接收所述智能终端设备返回的用户识别结果。本公开可以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对用户进行识别,以解锁对虚拟现实设备的控制,有效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性,且对增强现实设备的硬件要求较低,因此实现成本较低,实用性较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识别方法、用户识别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人机交互技术发展日趋智能化与多样化,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等技术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各种虚拟现实设备,例如虚拟现实眼镜、虚拟现实头盔等电子设备应运而生。这些电子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保存与用户相关的个人信息或使用记录。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些电子设备提出一种用户识别方法,以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现有技术中,用户识别大多依赖于特定的硬件装置,而VR设备和AR设备一般不具有这些硬件,如果移植现有技术中的用户识别方案,则需要对现有的硬件结构进行改造,增加成本。因此,如何基于VR设备和AR设备现有的硬件结构,实现便捷有效的用户识别,是现有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户识别方法、用户识别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现有的用户识别方法中对增强现实设备硬件要求较高的问题。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识别方法,应用于增强现实设备,所述增强现实设备与智能终端设备通讯连接,所述方法包括:当检测到用户输入预设操作或者所述增强现实设备满足预设状态时,生成用户识别请求;向所述智能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用户识别请求,使所述智能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用户识别请求进行用户识别;接收所述智能终端设备返回的用户识别结果。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识别方法,应用于智能终端设备,所述智能终端设备与增强现实设备通讯连接,包括:接收所述增强现实设备发送的用户识别请求;根据所述用户识别请求进行用户识别;向所述增强现实设备返回用户识别结果。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识别装置,应用于增强现实设备,所述增强现实设备与智能终端设备通讯连接,所述装置包括:请求生成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用户输入预设操作或者所述增强现实设备满足预设状态时,生成用户识别请求;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智能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用户识别请求,使所述智能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用户识别请求进行用户识别;结果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终端设备返回的用户识别结果。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识别装置,应用于智能终端设备,所述智能终端设备与增强现实设备通讯连接,所述装置包括: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增强现实设备发送的用户识别请求;请求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识别请求进行用户识别;结果返回模块,用于向所述增强现实设备返回用户识别结果。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增强现实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以及通信单元,用于与智能终端设备进行通讯连接;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上述任意一项应用于增强现实设备的用户识别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以及通信单元,用于与增强现实设备进行通讯连接;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任意一项应用于智能终端设备的用户识别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种用户识别方法。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基于上述用户识别方法,当检测到用户输入预设操作或者增强现实设备满足预设状态时,生成用户识别请求;向智能终端设备发送用户识别请求,使智能终端设备根据用户识别请求进行用户识别;接收智能终端设备返回的用户识别结果。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在增强现实设备上实现用户识别的方案,过程简单,易于实施。另一方面,基于智能终端设备与虚拟现实设备的通讯连接,在智能终端设备上实现用户识别过程,无需在虚拟现实设备中配置识别模组或其他硬件,硬件要求较低,降低了虚拟现实设备在结构上的复杂度,节省了大量的资源成本。再一方面,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对用户进行识别,以实现解锁虚拟现实设备,有效保障了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意性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增强现实眼镜的架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增强现实眼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4示意性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用户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意性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用户识别方法的子流程图;
图6示意性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另一种用户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意性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用户识别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图8示意性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用户识别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示意性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另一种用户识别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0示意性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增强现实设备。下面以图1与图2中的增强现实眼镜100为例,对其内部的单元构造进行示例性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增强现实眼镜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各部件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示出,并不构成对增强现实眼镜100的结构限定。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增强现实眼镜100也可以采用与图1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如图1所示,增强现实眼镜100具体可以包括存储单元110、处理单元120和显示单元130。
存储单元110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例如可以包括操作系统代码、程序代码,还可以存储程序运行期间所产生的数据,例如摄像单元110所拍摄的图像数据,APP内的用户数据等。参考图2所示,存储单元110可以设置于两镜片中间的镜体内,也可以设置于其他位置。存储单元11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
处理单元120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器可以作为独立的单元,也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参考图2所示,处理单元120可以设置于两镜片中间的镜体内,也可以设置于其他位置。处理单元120可以执行存储单元110上的可执行指令,以执行相应的程序命令。
显示单元130可以显示图像,视频等。参考图2所示,显示单元130一般设置为镜片的形式,用户透过镜片看到真实场景,而处理单元120将虚拟影像传输到显示单元130上显示,使用户看到真实和虚拟叠加的影像效果。因此显示单元130可以具备“透视”(See-Through)的功能,既要看到真实的外部世界,也要看到虚拟信息,以实现现实和虚拟的融合与“增强”。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显示单元130可以包括微型显示屏(Display)1301与透镜(Lens)1302。微型显示屏1301用于提供显示内容,可以是自发光的有源器件,如发光二极管面板、或具有外部光源照明的液晶显示屏等;透镜1302用于使人眼看到真实场景,从而对真实场景影像和虚拟影像进行叠加。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增强现实眼镜100还可以包括摄像单元140,由镜头、感光元件等部件组成。参考图2所示,其可以位于两镜片中间的位置,当用户佩戴增强现实眼镜100时,摄像单元140朝向用户的正前方,可以捕获前方的静态图像或视频,例如用户在正前方做出手势操作,摄像单元140可以拍摄用户的手势图像。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摄像单元140可以包括深度摄像头1401,例如可以是TOF(Time Of Flight,飞行时间)摄像头、双目摄像头等,可以检测场景图像中每个部分或每个物体的深度信息(即与增强现实眼镜100的轴向距离),从而得到更加丰富的图像信息,例如在拍摄手势图像后,可以根据手势的深度信息,实现准确的手势识别。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增强现实眼镜100还可以包括音频单元15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号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可以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音频单元150可以设置于处理单元120中,或将音频单元150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单元120中。如图1所示,音频单元150一般可以包括麦克风1501和耳机1502,麦克风1501可以设置在增强现实眼镜100的底部,靠近用户嘴部的位置,耳机1502可以设置在增强现实眼镜100的镜腿的中后端,靠近用户耳朵的位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增强现实眼镜100还可以包括通信单元160,其可以提供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使增强现实眼镜100连接到互联网,或与其他设备形成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增强现实眼镜100还可以包括传感器单元170,其由不同类型的传感器组成,用于实现不同的功能。例如,按压传感器1701可以检测用户进行按压操作的力度;红外传感器1702可以通过发射和接收红外信号,检测增强现实眼镜100的佩戴状态;霍尔传感器1703可以通过检测是否产生霍尔效应,确定增强现实眼镜100的弯折状态,等等。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增强现实眼镜100还可以包括USB(Universal Serial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180,其符合USB标准规范,具体可以是MiniUSB接口,MicroUSB接口,USBTypeC接口等。USB接口180可以用于连接充电器为增强现实眼镜100充电,也可以连接耳机,通过耳机播放音频,还可以用于连接其他电子设备,例如连接电脑、外围设备等。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增强现实眼镜100还可以包括充电管理单元19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为电池1901充电。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在一些有线充电的实施方式中,充电管理单元190可以通过USB接口180接收有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入。在一些无线充电的实施方式中,充电管理单元190可以通过增强现实眼镜100的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无线充电输入。充电管理单元190为电池1901充电的同时,还可以为设备供电。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用户识别方法,图3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一种系统架构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系统架构300可以包括:增强现实设备310和智能终端设备320。增强现实设备310可以是VR/AR眼镜、VR/AR头盔或其他VR/AR外部设备等,用于生成用户识别请求,并将用户识别请求发送至智能终端设备320。智能终端设备32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用于接收增强现实设备310发送的用户识别请求,并进行用户识别。其中,增强现实设备310可以与智能终端设备320进行通讯连接。参考图1所示,增强现实眼镜100还可以包括通信单元160,其可以提供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使增强现实眼镜310连接到互联网,或与其他设备,如智能终端设备320,形成连接。
本实施例方法的应用场景可以是:在用户使用增强现实眼镜进行信息查询时,对用户进行识别,以确认当前用户是否为与智能终端设备具有关联的合法用户。
下面结合附图4对本示例性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如图4所示,用户识别方法可以应用于图3所示的增强现实设备310,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410~S430:
步骤S410,当检测到用户输入预设操作或者增强现实设备满足预设状态时,生成用户识别请求;
步骤S420,向智能终端设备发送用户识别请求,使智能终端设备根据用户识别请求进行用户识别;
步骤S430,接收智能终端设备返回的用户识别结果。
其中,用户识别请求是指用户在使用增强现实设备时,为了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而生成的识别请求信息,其中,可以包括请求时间,例如当前请求时间、历史请求时间等;请求类型,例如请求类型为指纹识别请求或密码识别请求等;请求内容,例如请求内容为信息查询、信息录入或信息修改等;用户识别请求也可以不包含上述信息,仅作为提示通知,用于向智能终端设备发送当前需要进行识别的请求等,本公开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智能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用户识别请求后,可以激活智能终端设备中进行用户识别的功能模块。例如,智能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用户识别请求后,启动指纹识别模块,获取用户的指纹信息后,以得到用户识别结果;或者启动密码识别模块,获取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以得到用户识别结果等。其中,用户识别结果是指用户是否通过验证的结果,其可以反映当前进行用户识别的用户是否为合法用户,合法用户可以是与智能终端设备具有关联的用户,如智能终端设备中存储的指纹、面部所对应的用户、可以输入识别密码的用户等。智能终端设备可以将用户识别结果返回至虚拟现实设备,如果用户通过识别,则虚拟现实设备可以解锁,并允许用户进行控制操作。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考虑到在实际的用户识别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能成功进行用户识别的情况,因此,还可以设置多次识别机制,当用户识别结果不成功时,对用户进行重新识别。基于此,为了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可以设置识别次数上限,当用户识别结果不成功的次数到达上限时,锁定智能终端设备或增强现实设备,或者向关联终端发送提示信息等等。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两种情况下,可以生成用户识别请求。其一是用户输入预设操作,其二是增强现实设备满足预设状态,下面分别对这两种情况进行说明。
第一种情况,用户输入预设操作。预设操作可以包括:解锁,查看或者更改预设信息。
对于增强现实设备,可以增加锁定与解锁的机制,例如一段时间不使用增强现实设备,其自动进入锁定状态,或者用户实施锁定的操作,增强现实设备进入锁定状态;在锁定状态下,若要使用增强现实设备,则需要解锁,当用户输入解锁操作,唤起增强现实设备时,生成用户识别请求。在增强现实设备上,可以配置用于输入锁定或解锁操作的物理按键或触控按键,也可以在增强现实设备中用户的交互界面设置锁定或解锁的选项等,用户通过触摸、按压或滑动等操作,可以实现对增强现实设备的锁定与解锁操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增强现实设备的佩戴状态自动锁定或触发解锁。具体来说,增强现实设备可以包括红外传感器,如图2所示,红外传感器1702包括设于增强现实设备一侧镜腿的发射器,和设于增强现实设备另一侧镜腿的接收器;发射器发射红外信号时,接收器可以接收到红外信号;当两镜腿之间出现遮挡物,例如用户佩戴增强现实设备时,用户头部遮挡了红外信号的接收,则此时接收器无法接收到红外信号。根据该原理,可以判断增强现实设备是否处于佩戴状态:
当检测接收器接收到发射器发射的红外信号时,确定增强现实设备处于未佩戴状态;
当检测接收器未接收到发射器发射的红外信号时,确定增强现实设备处于佩戴状态。
因此,当用户脱下增强现实设备时,增强现实设备由佩戴状态进入未佩戴状态,可以设置一定的延迟锁定时间,如10秒、30秒、1分钟等,到达该时间后自动锁定增强现实设备;当用户穿戴上增强现实设备时,增强现实设备由未佩戴状态进入佩戴状态,此时可以触发解锁操作,并生成用户识别请求。
预设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用户账号、密码、系统设置或者其他敏感信息,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当用户查看或者更改(包括删除)这些信息时,为了安全起见,可以先对用户进行识别,因而可以生成用户识别请求。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在解锁状态下,用户想要查看或者更改预设信息,也可以触发用户识别,从而提高信息的安全性。
第二种情况,增强现实设备满足预设状态。和上述第一种情况类似的,预设状态可以包括:增强现实设备进入佩戴状态。例如可以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增强现实设备是否处于佩戴状态,当用户穿戴上增强现实设备时,增强现实设备由未佩戴状态进入佩戴状态,可以触发生成用户识别请求。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5所示,在检测增强现实设备是否满足预设状态时,可以执行以下步骤S510~530:
步骤S510,检测增强现实设备是否处于预设弯折状态;
步骤S520,如果增强现实设备处于预设弯折状态,则继续检测增强现实设备是否进入佩戴状态;
步骤S530,如果增强现实设备进入佩戴状态,则生成用户识别请求。
其中,弯折状态指增强现实设备各部位的折叠、打开或弯曲的状态,例如增强现实设备为增强现实眼镜时,用户使用眼镜时,通常会将镜腿由折叠状态变成打开状态,因此,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以通过设置预设弯折状态检测机制与佩戴状态检测机制,确定当前增强现实设备是否需要被使用,从而生成用户识别请求,对佩戴者进行验证。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增强现实设备结构的不同,预设弯折状态可以是不同的弯折状态,例如增强现实设备为可折叠/打开的眼镜时,预设弯折状态可以是镜腿打开状态等。
基于步骤S510~S530可以看出,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实现两个层次的状态检测:先检测弯折状态,如果未处于预设弯折状态,则确定用户不可能佩戴增强现实设备,则流程结束,不进行用户识别;如果处于预设弯折状态,则进一步检测佩戴状态;如果检测为未佩戴状态,则流程结束,不进行用户识别;如果检测为佩戴状态,则状态检测通过,确定用户佩戴增强现实设备,进行用户识别。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增强现实设备还可以包括霍尔传感器,如图2所示,霍尔传感器1703包括设于增强现实设备一侧镜腿的霍尔元件,和设于增强现实设备另一侧镜腿的磁性元件,当磁性元件靠近霍尔元件时,驱动霍尔元件产生霍尔效应,即产生霍尔电压。一般的,当增强现实设备的两个镜腿折叠时,霍尔元件和磁性元件离得较近,发生霍尔效应;当增强现实设备的两个镜腿打开时,霍尔元件和磁性元件离得较远,不发生霍尔效应;而用户佩戴增强现实设备时,两个镜腿是打开的。根据该原理,可以判断增强现实设备的弯折状态:
当检测到霍尔元件产生霍尔电压时,确定增强现实设备未处于预设弯折状态;
当检测到霍尔元件未产生霍尔电压时,确定增强现实设备处于预设弯折状态。
以增强现实眼镜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当用户使用增强现实眼镜时,镜腿处于打开状态,两个镜腿之间距离相对比较远,且两镜腿之间可能存在遮挡物。因此,当霍尔元件不能产生霍尔电压时,可以认为镜腿处于打开状态,也就是说增强现实设备处于预设弯折状态,可以进一步检测其是否进入佩戴状态;反之,用户未使用增强现实眼镜时,镜腿往往处于折叠状态,两个镜腿之间距离相对比较近,因此,当霍尔元件可以产生霍尔电压时,认为镜腿处于折叠状态,也无需对用户进行识别。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设置满足上述任一种情况时,进行用户识别,本公开不做限定。通过上述多种检测机制,确定是否生成用户识别请求,可以避免不使用增强现实设备时,无效运行导致的功耗增加,进一步提高其续航能力。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410可以包括:
当检测到用户输入预设操作或者增强现实设备满足预设状态时,获取该用户上一次进行用户识别的时刻;
如果当前时刻与上一次进行用户识别的时刻之差大于预设时长,则生成用户识别请求。
其中,预设时长用于减少频繁识别的情况,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合理的预设时长,例如3分钟、5分钟等。如果当前时刻与上一次用户识别的时刻之间的时长,在预设时长以内,则为了便于用户使用设备,无需再次识别,直接判定识别成功,例如用户佩戴增强现实设备生成用户识别请求进行用户识别后,暂时摘取增强现实设备,又重新佩戴后,间隔时长小于预设时长,则无需对用户进行再次识别;如果上述两时刻之差大于预设时长,则当前需要对用户再次进行用户识别,执行后续步骤。
综上所述,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基于上述用户识别方法,当检测到用户输入预设操作或者增强现实设备满足预设状态时,生成用户识别请求;向智能终端设备发送用户识别请求,使智能终端设备根据用户识别请求进行用户识别;接收智能终端设备返回的用户识别结果。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在增强现实设备上实现用户识别的方案,过程简单,易于实施。另一方面,基于智能终端设备与虚拟现实设备的通讯连接,在智能终端设备上实现用户识别过程,无需在虚拟现实设备中配置识别模组或其他硬件,硬件要求较低,降低了虚拟现实设备在结构上的复杂度,节省了大量的资源成本。再一方面,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对用户进行识别,以实现解锁虚拟现实设备,有效保障了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还提供了另一种用户识别方法,可以应用于图3所示的智能终端设备320,该智能终端设备与增强现实设备可以进行通讯连接,图6示出了该方法的流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610和S620:
步骤S610,接收增强现实设备发送的用户识别请求;
步骤S620,根据用户识别请求进行用户识别;
步骤S630,向增强现实设备返回用户识别结果。
其中,用户识别请求是指智能终端接收的用于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的请求,可以包括请求时间,如当前请求时间或历史请求时间等;请求类型,如请求类型为指纹请求或密码请求等;或者请求内容,如请求内容为信息查询或修改等;用户识别请求也可以仅作为提示通知,用于向智能终端设备发送当前需要进行识别的请求等,本公开对此不做具体限定。智能终端设备通过接收用户识别请求,可以根据特定的识别方式对用户进行识别,并将用户识别结果返回至增强现实设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S620可以包括:
显示解锁界面,根据用户输入的解锁信息生成所述用户识别结果;
所述解锁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密码、手势、指纹、人脸、声纹、虹膜。
智能终端设备通常可以显示一交互界面,例如智能手机的显示屏,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交互操作,或展示给用户特定信息。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智能终端设备在接收用户识别请求后,可以显示一解锁界面,即用户进行解锁的交互界面,根据用户输入的解锁信息,交互界面具有一些差异,例如进行指纹解锁时,解锁信息为指纹信息,则解锁界面可以为一指纹图标,用于反映当前用户输入的指纹是否符合要求;进行密码解锁时,解锁信息为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等)密码,则解锁界面可以是字符输入框等等。智能终端设备可以配置多种功能组件,例如指纹识别模组、虹膜识别模组等,因此,智能终端设备可以提供密码、手势、指纹、人脸、声纹、虹膜等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下的解锁信息,以进行用户识别。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S620还可以包括:
当智能终端设备处于解锁状态时,显示提示信息,根据用户在提示信息中选择的选项,生成用户识别结果;
当智能终端设备处于锁定状态时,执行显示解锁界面,根据用户输入的解锁信息生成用户识别结果的步骤。
用户在识别过程中,考虑到可能出现用户不需要控制增强现实设备,仅对智能终端设备与增强现实设备进行通讯连接,例如端对端的充电等;或者用户由于误触导致增强现实设备与智能终端设备进行连接的情况。因此,为了提高智能终端设备对虚拟现实设备控制的灵活性,同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用户识别与连接。本示例性实施例还可以通过用户在智能终端设备中的选择操作,确定是否生成用户识别结果发送至虚拟显示设备,以使用户控制虚拟现实设备。例如,当智能终端设备处于解锁状态,即用户可操作的状态,可以生成提示信息,向用户确认当前是否发送识别成功的信息或是否允许用户控制虚拟现实设备,智能终端设备可以显示多个选项,例如允许、拒绝或忽略等,根据用户的选择操作,确定是否生成用户识别结果并发送至虚拟现实设备。如果智能终端设备当前处于锁定状态,则显示解锁界面,使用户输入解锁信息,以对智能终端设备进行解锁。
综上所述,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基于上述用户识别方法,接收增强现实设备发送的用户识别请求;根据用户识别请求进行用户识别;向增强现实设备返回用户识别结果。一方面,基于智能终端设备与虚拟现实设备的通讯连接,在智能终端设备上实现用户识别过程,以对虚拟现实设备进行解锁,对虚拟现实设备的硬件要求较低,降低了结构复杂度,节省了大量的资源成本。再一方面,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对用户进行识别,以实现解锁虚拟现实设备,有效保障了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图7示意性示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用户识别方法的交互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智能终端设备710,执行步骤S711,检测增强现实设备710是否处于预设弯折状态;如果不处于预设弯折状态,则继续执行步骤S711;如果处于预设弯折状态,则执行步骤S712,检测增强现实设备710是否进入佩戴状态;如果未进入佩戴状态,则继续执行步骤S712;如果进入佩戴状态,则执行步骤S713,获取上一次进行用户识别的时刻;并执行步骤S714,判断当前时刻与上一次进行用户识别的时刻之差是否大于预设时长;如果小于预设时长,则可以执行步骤S716,根据用户识别结果直接解锁增强现实设备710;如果大于预设时长,则执行步骤S715生成用户识别请求并发送给智能终端设备720。
智能终端设备720,执行步骤S721,接收增强现实设备710发送的用户识别请求,并根据用户识别请求进行用户识别;以及步骤S722,确定用户识别结果并返回给增强现实设备710。
最后,增强现实设备710执行步骤S716,根据用户识别结果确定是否对增强现实设备进行解锁。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增强现实设备进入佩戴状态后,就可以建立增强现实设备与智能终端设备的连接,如果用户在佩戴增强现实设备后,暂时停止使用而将其摘取后,又重新使用时,可以直接对其进行佩戴状态的检测,默认其连接状态,并执行后续步骤,无需重新建立连接。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识别装置,应用于增强现实设备,增强现实设备与智能终端设备通讯连接。参照图8,该装置800可以包括,请求生成模块810,用于当检测到用户输入预设操作或者增强现实设备满足预设状态时,生成用户识别请求;请求发送模块820,用于向智能终端设备发送用户识别请求,使智能终端设备根据用户识别请求进行用户识别;结果接收模块830,用于接收智能终端设备返回的用户识别结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预设操作包括解锁操作或者更改预设信息操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预设状态包括:增强现实设备进入佩戴状态;增强现实设备还包括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包括设于增强现实设备一侧镜腿的发射器和设于增强现实设备另一侧镜腿的接收器;通过以下方式检测增强现实设备是否处于佩戴状态:当检测接收器接收到发射器发射的红外信号时,确定增强现实设备处于未佩戴状态;当检测接收器未接收到发射器发射的红外信号时,确定增强现实设备处于佩戴状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检测增强现实设备是否满足预设状态时,用户识别装置包括:弯折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增强现实设备是否处于预设弯折状态;判断模块,用于如果增强现实设备处于预设弯折状态,则继续检测增强现实设备是否进入佩戴状态;以及如果增强现实设备进入佩戴状态,则生成用户识别请求。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增强现实设备还包括霍尔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包括设于增强现实设备一侧镜腿的霍尔元件和设于增强现实设备另一侧镜腿的磁性元件,磁性元件用于驱动霍尔元件产生霍尔电压;通过以下方式检测所述增强现实设备是否处于预设弯折状态:当检测到霍尔元件产生霍尔电压时,确定增强现实设备未处于预设弯折状态;当检测到霍尔元件未产生霍尔电压时,确定增强现实设备处于预设弯折状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请求生成模块,包括:时刻获取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用户输入预设操作或者增强现实设备满足预设状态时,获取用户上一次进行用户识别的时刻;时刻判断模块,用于如果当前时刻与上一次进行用户识别的时刻之差大于预设时长,则生成用户识别请求。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用户识别装置,应用于智能终端设备,智能终端设备与增强现实设备通讯连接。参照图9,该装置900可以包括,请求接收模块910,用于接收增强现实设备发送的用户识别请求;请求识别模块920,用于根据用户识别请求进行用户识别;结果返回模块930,用于向增强现实设备返回用户识别结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请求识别模块,包括:第一结果生成单元,用于显示解锁界面,根据用户输入的解锁信息生成用户识别结果;解锁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密码、手势、指纹、人脸、声纹、虹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请求识别模块,包括:第二结果生成单元,用于当智能终端设备处于解锁状态时,显示提示信息,根据用户在提示信息中选择的选项,生成用户识别结果;
当智能终端设备处于锁定状态时,执行显示解锁界面,根据用户输入的解锁信息生成用户识别结果的步骤。
上述装置中各模块的具体细节在方法部分实施方式中已经详细说明,未披露的细节内容可以参见方法部分的实施方式内容,因而不再赘述。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说明书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可以执行图4、图5、图6或图7中任意一个或多个步骤。
参考图10所示,描述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1000,其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或增强现实设备,例如个人电脑或增强现实眼镜上运行。然而,本公开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
Claims (14)
1.一种用户识别方法,应用于增强现实设备,所述增强现实设备与智能终端设备通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用户输入预设操作或者所述增强现实设备满足预设状态时,生成用户识别请求;
向所述智能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用户识别请求,使所述智能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用户识别请求进行用户识别;
接收所述智能终端设备返回的用户识别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操作包括解锁操作或者更改预设信息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状态包括:所述增强显示设备进入佩戴状态;
所述增强现实设备还包括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包括设于所述增强现实设备一侧镜腿的发射器和设于所述增强现实设备另一侧镜腿的接收器;
通过以下方式检测所述增强现实设备是否处于佩戴状态:
当检测所述接收器接收到所述发射器发射的红外信号时,确定所述增强现实设备处于未佩戴状态;
当检测所述接收器未接收到所述发射器发射的红外信号时,确定所述增强现实设备处于佩戴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所述增强现实设备是否满足预设状态时,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增强现实设备是否处于预设弯折状态;
如果所述增强现实设备处于预设弯折状态,则继续检测所述增强现实设备是否进入佩戴状态;
如果所述增强现实设备进入佩戴状态,则生成所述用户识别请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现实设备还包括霍尔传感器,所述霍尔传感器包括设于所述增强现实设备一侧镜腿的霍尔元件和设于所述增强现实设备另一侧镜腿的磁性元件,所述磁性元件用于驱动所述霍尔元件产生霍尔电压;
通过以下方式检测所述增强现实设备是否处于预设弯折状态:
当检测到所述霍尔元件产生霍尔电压时,确定所述增强现实设备未处于所述预设弯折状态;
当检测到所述霍尔元件未产生霍尔电压时,确定所述增强现实设备处于所述预设弯折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检测到用户输入预设操作或者所述增强现实设备满足预设状态时,生成用户识别请求,包括:
当检测到用户输入预设操作或者所述增强现实设备满足预设状态时,获取所述用户上一次进行用户识别的时刻;
如果当前时刻与上一次进行用户识别的时刻之差大于预设时长,则生成用户识别请求。
7.一种用户识别方法,应用于智能终端设备,所述智能终端设备与增强现实设备通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增强现实设备发送的用户识别请求;
根据所述用户识别请求进行用户识别;
向所述增强现实设备返回用户识别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识别请求进行用户识别,包括:
显示解锁界面,根据用户输入的解锁信息生成所述用户识别结果;
所述解锁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密码、手势、指纹、人脸、声纹、虹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识别请求进行用户识别,还包括:
当所述智能终端设备处于解锁状态时,显示提示信息,根据用户在所述提示信息中选择的选项,生成所述用户识别结果;
当所述智能终端设备处于锁定状态时,执行所述显示解锁界面,根据用户输入的解锁信息生成所述用户识别结果的步骤。
10.一种用户识别装置,应用于增强现实设备,所述增强现实设备与智能终端设备通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请求生成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用户输入预设操作或者所述增强现实设备满足预设状态时,生成用户识别请求;
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智能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用户识别请求,使所述智能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用户识别请求进行用户识别;
结果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智能终端设备返回的用户识别结果。
11.一种用户识别装置,应用于智能终端设备,所述智能终端设备与增强现实设备通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增强现实设备发送的用户识别请求;
请求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识别请求进行用户识别;
结果返回模块,用于向所述增强现实设备返回用户识别结果。
12.一种增强现实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以及
通信单元,用于与智能终端设备进行通讯连接;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以及
通信单元,用于与增强现实设备进行通讯连接;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或者7-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96961.2A CN111310143A (zh) | 2020-02-17 | 2020-02-17 | 用户识别方法、用户识别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96961.2A CN111310143A (zh) | 2020-02-17 | 2020-02-17 | 用户识别方法、用户识别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10143A true CN111310143A (zh) | 2020-06-19 |
Family
ID=71154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096961.2A Pending CN111310143A (zh) | 2020-02-17 | 2020-02-17 | 用户识别方法、用户识别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310143A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50018900A1 (en) * | 2012-02-22 | 2015-01-15 | Polyphotonix Limited | Med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 |
CN105138267A (zh) * | 2015-08-26 | 2015-12-09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解锁方法及终端 |
CN105847589A (zh) * | 2016-05-19 | 2016-08-10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开锁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08629167A (zh) * | 2018-05-09 | 2018-10-09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结合可穿戴设备的多智能设备身份认证方法 |
CN109189200A (zh) * | 2018-07-17 | 2019-01-11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功耗控制方法 |
CN109815778A (zh) * | 2017-11-20 | 2019-05-28 | 上海真曦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眼部特征的身份识别电子系统 |
CN209473671U (zh) * | 2018-09-13 | 2019-10-11 | 成都交大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建筑工地人员的安全设施监测装置 |
CN110673725A (zh) * | 2019-09-18 | 2020-01-10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可穿戴设备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2020
- 2020-02-17 CN CN202010096961.2A patent/CN11131014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50018900A1 (en) * | 2012-02-22 | 2015-01-15 | Polyphotonix Limited | Med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 |
CN105138267A (zh) * | 2015-08-26 | 2015-12-09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解锁方法及终端 |
CN105847589A (zh) * | 2016-05-19 | 2016-08-10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开锁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09815778A (zh) * | 2017-11-20 | 2019-05-28 | 上海真曦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眼部特征的身份识别电子系统 |
CN108629167A (zh) * | 2018-05-09 | 2018-10-09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结合可穿戴设备的多智能设备身份认证方法 |
CN109189200A (zh) * | 2018-07-17 | 2019-01-11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功耗控制方法 |
CN209473671U (zh) * | 2018-09-13 | 2019-10-11 | 成都交大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建筑工地人员的安全设施监测装置 |
CN110673725A (zh) * | 2019-09-18 | 2020-01-10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可穿戴设备控制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4030422B1 (en) | Voice interaction method and device | |
EP3951774B1 (en) | Voice-based wakeup method and device | |
US10726715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operations according to proximity of external object | |
WO2019227774A1 (zh) | 车辆及车门解锁控制方法、装置和车门解锁系统 | |
US20180314536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voking function in application | |
EP3042267B1 (en) | Method of providing notifica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 |
KR20210092795A (ko) | 음성 제어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 |
CN111291338B (zh) | 用户识别方法、用户识别装置、存储介质与头戴式设备 | |
JP7169434B2 (ja) | サービス処理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 |
EP4063203A1 (en) |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mediu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hereof | |
KR20200009916A (ko) |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 |
KR20190007735A (ko) |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정보 표시 | |
US20230021413A1 (en) | Voice Payment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10867202B2 (en) | Method of biometric authenticating using plurality of camera with different field of view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hereof | |
KR20190089912A (ko) | 사용자 신원 인증을 위해 안구 생리 특징을 사용하는 가상 현실 디바이스 | |
CN103167149A (zh) | 基于人脸识别的手机安全系统及方法 | |
CN112650405B (zh) | 一种电子设备的交互方法及电子设备 | |
EP4270184A1 (en) | Cross-device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s | |
US20240184350A1 (en) | Display screen control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KR20170100332A (ko) | 화상 통화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1310608A (zh) | 用户识别方法、用户识别装置、存储介质与头戴式设备 | |
EP4336330A1 (en) | Two-dimensional code recognition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11986700A (zh) | 无接触式操作触发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310143A (zh) | 用户识别方法、用户识别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WO2022165939A1 (zh) | 一种跨设备认证方法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9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