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局限和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场电子内窥设备,包括内窥光场相机、光源、集成控制系统和光场图像智能处理系统,所述内窥光场相机包括内窥物镜、探测器以及至少一个光学超透镜阵列,所述光学超透镜阵列的表面设置有多个亚单元,每个亚单元具有多个微小结构以及相同的焦距,所述光学超透镜阵列与所述内窥物镜、所述探测器之间满足预设的位置关系,以使所述探测器获取四维光场信息。
可选的,当所述光学超透镜阵列的位置在所述内窥物镜的一次像面时,所述光学超透镜阵列与所述探测器的位置关系满足l=f,其中,l是所述光学超透镜阵列与所述探测器之间的距离,f是所述光学超透镜阵列的亚单元的焦距。
可选的,当所述光学超透镜阵列的位置不在所述内窥物镜的一次像面时,所述光学超透镜阵列与所述探测器的位置关系满足1/a+1/b=1/f,其中,a是所述光学超透镜阵列与所述一次像面的偏离距离,b是所述光学超透镜阵列与所述探测器之间的距离,f是所述光学超透镜阵列的亚单元的焦距。
可选的,所述光源包括可调光源和导光光纤或者所述光源包括集成LED模块;
所述集成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内窥光场相机和所述光源的光源信号进行同步,所述内窥光场相机用于收集和捕获四维光场信息,通过电缆传输至所述集成控制系统,所述集成控制系统用于对所述四维光场信息进行读出电路和图像的预处理,所述光场图像智能处理系统用于进行光场图像处理;
所述内窥光场相机设置在可弯曲电缆的前端,用于进入待测人体内部管道器官,插入部分直径需控制在数毫米以内;
所述光源用于照亮待测目标的表面,调节光照亮度和光谱范围,获得光场图像;
所述光场图像智能处理系统用于对所述光场图像进行标定和几何校正,在依次经过超分辨、重聚焦和三维重建获得增强之后的光场图像。
可选的,所述微小结构包括多个纳米级别或者亚微米级别的圆柱,每个微小结构具有不同的直径、高度、中心位置以及数量,获取不同的焦距和波前相位分布。
可选的,所述亚单元是方形或者圆形,在二维空间上具有可重复性。
可选的,所述集成电路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内窥光场相机、所述光源和所述光场图像智能处理系统,对观测目标进行拍摄,存储视频影像,将采集的图像数据传输至计算机。
可选的,所述内窥物镜为显微物镜或者鱼眼物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光场电子内窥设备的成像方法,所述光场电子内窥设备包括内窥光场相机、光源、集成控制系统和光场图像智能处理系统,所述光源包括可调光源和导光光纤或者所述光源包括集成LED模块;
所述内窥光场相机包括内窥物镜、探测器以及至少一个光学超透镜阵列,所述光学超透镜阵列的表面设置有多个亚单元,每个亚单元具有相同的焦距和微小结构,所述光学超透镜阵列与所述内窥物镜、所述探测器之间满足预设的位置关系,以使所述探测器获取四维光场信息;
所述成像方法包括:
所述集成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内窥光场相机和所述光源的光源信号进行同步,所述内窥光场相机收集和捕获四维光场信息,通过电缆传输至所述集成控制系统,所述集成控制系统对所述四维光场信息进行读出电路和图像的预处理,所述光场图像智能处理系统进行光场图像处理;
所述内窥光场相机设置在可弯曲电缆的前端,进入待测人体内部管道器官,插入部分直径需控制在数毫米以内;
所述光源照亮待测目标的表面,调节光照亮度和光谱范围,获得光场图像;
所述光场图像智能处理系统对所述光场图像进行标定和几何校正,在依次经过超分辨、重聚焦和三维重建获得增强之后的光场图像。
可选的,还包括:
所述集成电路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内窥光场相机、所述光源和所述光场图像智能处理系统,对观测目标进行拍摄,存储视频影像,将采集的图像数据传输至计算机。
本发明具有下述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场电子内窥设备及其成像方法,光场电子内窥设备包括内窥光场相机、光源、集成控制系统和光场图像智能处理系统,光源包括可调光源和导光光纤或者光源包括集成LED模块,内窥光场相机包括内窥物镜、探测器以及至少一个光学超透镜阵列,光学超透镜阵列的表面设置有多个亚单元,每个亚单元具有多个微小结构以及相同的焦距,光学超透镜阵列与内窥物镜、探测器之间满足预设的位置关系,以使探测器获取四维光场信息。本发明通过内窥物镜和光学超透镜阵列直接获取光场图像,保留了原始的光场四维信息,使用电缆传递信号,不会影响光线的角度信息,从而提高光场图像处理的精度。本发明使用光学超透镜阵列替代常规的微镜片阵列,从而大大提高了光学成像性能。本发明可以选择LED照明模块,也可以选择导光光纤从外部导入用户自定义光源,从而使得窄带成像、多光谱成像成为可能。另外,由于光学超透镜阵列是一个微纳光学表面,从外观上看就是一个平板玻璃,相比常规微镜片阵列,可以实现的透镜焦距更大,而且数量更多,从而为后续智能处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而且,探测器可以选择的范围也更为广泛,这大大提高了仪器的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技术中四维光场的参数化示意图。
图1(b)为现有技术中光场相机的原理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光场电子内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光场电子内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内窥光场相机的光路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内窥光场相机的光路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光学超透镜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光学超透镜阵列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集成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光场图像预处理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多视角图像超分辨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四维光场的参数化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数字重聚焦的原理图。
图10(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光场显微重聚焦示意图。
图10(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不同景深的三维截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待测目标-1;内窥光场相机-2;导光光纤-3;可弯曲电缆-4;可调光源-5;集成控制系统-6;光场图像智能处理系统-7;集成LED模块-8;光学超透镜阵列-9;探测器-10;一次像面-11;亚单元-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光场电子内窥设备及其成像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内窥成像是用于观测耳鼻咽喉、呼吸道、消化道等深入体内的相关器官,其解剖结构及其精细、复杂,不能直接窥视,因此内窥医用成像仪器在相关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用于人体内部器官检查的成像技术包括X射线造影、B超和内窥光学成像,其中B超和X射线均采用高频电磁波作为成像载体,由于波长极短,可无障碍穿透人体,从而进行成像。与光学可见波段的成像不同,看到的影像是通过声波或者X射线进行二维或三维距离重建的结果,多为黑白影像,很难看到血管的直观、精细结构。因而,可进行“内部直接窥视”的光学内窥成像仪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光学内窥镜根据使用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喉镜、鼻腔镜、胃镜、肠镜、支气管镜、输尿管镜、子宫镜、腹腔镜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采用照明光源、具备光学成像功能的镜头和细长的管道进入人体内部,以近距离观察人体组织器官的状况。由于被观察细胞或组织极其靠近相机(<1mm)导致景深很小、人体内部光照不足或者不均匀、使用场合极其狭小(<5mm)和细长软管带来的操作不便等,内窥图像很容易出现跑焦、失焦现象,大大增加医生诊断困难和病患接受检查的时间。
随着CPU运算速度的爆炸式增长和重构算法的不断改进,与计算机性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光场成像技术的发展迅猛。目前光场成像正逐步渗透到航空拍摄、动画渲染、安全监视、科学仪器等各个领域,朝着集成化、实用化、多元化的方向迈进。但是在空间局限更多的内窥医学成像领域,光场成像尚未获得足够的运用。加入光场信息来实现更多维度内窥影像的获取,充分运用日益强大的计算分辨率增强、智能医学影像处理等技术来提高内窥图像的客观识别病变的能力,将是未来内窥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当前光场成像在获取内窥图像上发展缓慢,主要有两个局限因素:一是目前用于获取光场信息的相机阵列或微透镜阵列体积较大,无法深入人体耳鼻咽喉、呼吸道、消化道等相关器官;二是狭窄的人体内部环境导致内窥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受到极大的掣肘,光场的获取也需要牺牲一定空间分辨率,容易导致图像分辨率过低而无法使用。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光场电子内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光场电子内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出的光场电子内窥设备包括内窥光场相机、光源、集成控制系统和光场图像智能处理系统。所述光源包括可调光源和导光光纤或者所述光源包括集成LED模块。
光场电子内窥设备的工作流程简述如下:集成控制系统控制内窥光场相机和光源信号的同步,光场相机收集和捕获四维光场信号,通过电缆传输至集成控制系统进行简单的读出电路和图像预处理,最后在计算机里进行光场图像的智能处理。
内窥光场相机被安装在可弯曲电缆的前端,进入待测人体内部管道器官,插入部分直径需控制在数毫米以内以减少病人的不适。光源照射待观测组织表面,光照亮度和光谱范围可调,从而获得最佳光照下的图像。集成电路控制系统对光源照明、内窥光场相机快门和计算机界面采集界面进行控制,对观测目标进行拍摄而且存储视频影像,将采集到的图像数据送到计算机。光场成像智能处理软件对光场图像分别做标定、几何校正之后再依次经过超分辨、重聚焦和三维重建获得增强后的光场数据。使用者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处理模式,切换使用不同影像数据来适用人体内部管道器官检查的多功能需求。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内窥光场相机的光路示意图,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内窥光场相机的光路示意图。本实施例使用光学超透镜阵列代替常规微透镜或相机阵列获取光场图像,其体积远小于现有的微透镜阵列,可放置于内窥物镜中继像面附近直接成像至电子内窥镜的探测器,保证了原始四维光场信息的获取。光学超透镜可以通过光刻、微纳光学镜头打印等技术来实现大规模复刻。其中的内窥物镜和超透镜阵列具体形式以及刻度尺寸仅作为示意,其他形式的内窥物镜和超透镜阵列也不脱离本发明的范畴,包括改变透镜的数量、几何外形、材料等。此外,内窥物镜也可以换成其他形式的物镜,比如显微物镜等,放大局部区域来实现细胞级别的微小观测。
本实施例使用的光学超透镜需要经过特殊的设计和位置考虑才能满足获取光场的条件:(i)光学超透镜与前置物镜的位置,需处于前置内窥物镜的一次像面处,这样才能保证四维光场信息的获取,放置于其他位置会导致四维光场信息的缺失。(ii)光学超透镜必须具备一定的周期阵列特性,可以称之为超透镜阵列。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光学超透镜阵列的结构示意图,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光学超透镜阵列的部分结构放大图。超透镜的表面需具备一定的亚单元,每个亚单元拥有相同的焦距和类似的表面微小结构。微小结构是由多个纳米或者亚微米级的圆柱构成,其直径、高度、中心位置以及数量可以变化从而获取不同的焦距和波前相位分布。每个亚单元可以是方形或者圆形口径,在二维空间上具备可重复的特性,而重复的次数决定了内窥影像所能达到的分辨率S×T,但可以采用超分辨率的方法对其进行提高。(iii)光学超透镜与探测器的距离,需要满足l=f的条件,其中f是超透镜每个亚单位的焦距。
在其他特殊实施形式中,光学超透镜可以不处于内窥物镜的一次像面位置,但是需要使探测器和一次像面处于物像共轭的关系。假定超透镜与一次像面有一定的偏离距离a,需要满足条件1/a+1/b=1/f。
在以上所有的实施形式中,超透镜可以不止一片,而是几片胶合在一起的结构。胶合的超透镜的整体性能依然满足以上所描述的位置要求和周期性的结构。
高度集成的电路控制系统对图像传感器驱动、图像的采集和处理、结果的显示等进行一体化控制,实现高性能自动化检测。具备通用总线接口的集成控制系统对光源装置、运动装置和图像采集设备进行高精度的运行控制和数据传输,并可以对采集到图像和视频数据进行数据预清洗、疑似病变区域智能标定,支持用户快速、实时地完成相关医疗检测操作。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集成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集成控制系统作为本装置的中枢,处理各个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控制前端光源装置的强度,采集前端光源装置和广角物镜的图像信息、视频数据和工作状态参数,对图像信息和视频数据进行预处理,为用户提供辅助智能诊断工具,快速定位病变位置,最后将采集到的所有诊断数据分类保存,以便后续用户进一步分析判读。集成控制系统服务于电子内窥镜的全工作周期,包括系统实时运行、数据回放和系统自检三种工作模式,在集成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集成控制软件通过标准的硬件接口,控制光源装置的亮度、图像和视频采集参数(帧频、快门数、分辨率),将采集到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保存。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场电子内窥设备,包括内窥光场相机、光源、集成控制系统和光场图像智能处理系统,光源包括可调光源和导光光纤或者光源包括集成LED模块,内窥光场相机包括内窥物镜、探测器以及至少一个光学超透镜阵列,光学超透镜阵列的表面设置有多个亚单元,每个亚单元具有多个微小结构以及相同的焦距,光学超透镜阵列与内窥物镜、探测器之间满足预设的位置关系,以使探测器获取四维光场信息。本实施例通过内窥物镜和光学超透镜阵列直接获取光场图像,保留了原始的光场四维信息,使用电缆传递信号,不会影响光线的角度信息,从而提高光场图像处理的精度。本实施例使用光学超透镜阵列替代常规的微镜片阵列,从而大大提高了光学成像性能。本实施例可以选择LED照明模块,也可以选择导光光纤从外部导入用户自定义光源,从而使得窄带成像、多光谱成像成为可能。另外,由于光学超透镜阵列是一个微纳光学表面,从外观上看就是一个平板玻璃,相比常规微镜片阵列,可以实现的透镜焦距更大,而且数量更多,从而为后续智能处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而且,探测器可以选择的范围也更为广泛,这大大提高了仪器的整体性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四维光场信号降低了原内窥物镜的空间分辨率,需利用深度学习等超分辨率算法来提高光场内窥图像的分辨率。由于光场图像保留了光线的角度和位置信息,本实施例可以在检查完毕之后对内窥影像进行重聚焦和三维重建来获得高清的对焦准确图像,使得医生在使用内窥镜时不必一一查看细节和等待图像对焦清晰,从而节省大量检查时间,减轻病患检查痛苦。重聚焦的高清图像也可用于病变区域自动识别,将会大大提高医生检查的效率,减少误诊、漏诊的概率。
通过集成控制系统获取多通道原始图像数据后,首先需要对光场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暗电流噪声校正、平场校正、超透镜阵列标定、子图像提取和中心点定位等,为后续算法提供可靠的输入数据。其次,光场图像可以提取不同超透镜后的同样视角点,重建为多个视角的二维图像,每个视角的图像有亚像元的区别,利用超分辨率算法对多视角图像进行空间分辨率的增强。然后,数字重聚焦算法将增强后的影像与多视角图像融合获得增强后数字重聚焦图像。三维重建算法将不同视角的超分图像作为输入,提取图像特征点进行匹配和配准,得到目标区域的深度图再融合成三维图像。最终,处理后的图像可根据工作模式的不同进行显示,当处于三维模式时,立体图像可分解为左右眼模式显示,医生通过立体眼镜观看;当处于重聚焦成像模式时,经过融合增强后的图像在可触摸显示器中点击不同的位置即可重聚焦到该位置处,并对可以病灶区域进行增强显示,便于医生进行病变区域的位置精确快速诊断。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光场图像预处理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根据光场数据的计算成像特性,在二维光场图转化为四维光场矩阵之前,先要对二维光场图像进行定标处理。图像定标的主要目的在于消除系统固有因素引起的图像误差,探测器的暗电流噪声,像元响应不一致,光学元件(透镜、超透镜阵列以及探测器感光面等)污染引起的图像奇异点,超透镜阵列杂散光等。然后,需要对超透镜阵列进行标定,确定其中心位置和子孔径区域,确保子图像之间没有重叠,以进行子图像的提取和拼接。最后,根据用均匀面光源获得的平场校正系数对拼接后的有效光场图像进行平场校正。
由于光场照片在拍摄过程中会牺牲横向分辨率去换取轴向分辨率,导致图像分辨率有所下降。本实施例将采用一种超分辨的方法去提高光场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微透镜阵列中的每一个微透镜记录了一个子孔径图像,从这个子孔径图像中提取来自同一个视场的像素点,即可用重构出该视场方向的图像。如此,对所有的子孔径图像做处理,就可以重构出多个视角的图像。但是,由于探测器的像面大小有限,光场图像子孔径图像之间存在大量重复信息,导致记录的空间信息不足,同时也为超分辨重建技术来提高光场的分辨率提供了可能。目前有很多方法可以对光场图像进行超分辨重建,比如贝叶斯框架下利用盲反卷积、利用光场子孔径图像之间的视差关联采用混合高斯模型作为先验来提高分辨率、以及深度学习尤其是卷积神经网络等。
首先,本实施例使用频域方法计算低分辨光场图像的配准参数;其次,基于配准结果将这些低分辨图像的像素值投射到高分率的网格上部分位置之后,通过合适的插值方法(例如,双三次插值)生成初始的高分辨率图像;第三,对生成的初始高分辨率图像做高通滤波,找出加权特征;最后,通过稀疏表示执行超分辨率重建以生成最终的的超分辨图像。该方法具体描述如下:
以某一帧低分辨率图为参考,计算其他视角低分辨率图像的相对旋转角度α和亚像元偏移μ:
本实施例在完成配准参数估计之后,可利用低分辨率图像的配准参数将其投影到高分辨率网格;然后利用合适的插值方法生成初始高分辨率图像。提取该初始高分辨率图像的加权特征提取,由于人类视觉对高频信号更加敏感,所以挑选高频特征作为后续处理的关键信息,此步骤需要合理抑制噪声。对步骤二中生成的高分辨率网格图像的副本做低通滤波去除网格特征,并生成一系列的子图,赋予不同的权重信息:
其中,Pk(i,j)对应低k个子图上的像素值,Pkc代表中心像素点的值。
根据以上获取的自适应特征向量,进行局部子图的超分辨重建,并最后形成全视场的超分辨率图,包括四步:(1)求局部子图的均值;(2)对每个子图做权重向量估算;(3)根据权重想想和特征向量对子图的每个像素点做优化处理;(4)从重建后的超分辨子图生成全视场的超分辨率。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多视角图像超分辨的流程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四维光场的参数化示意图。本实施例提出的内窥光场相机可以抽象出两个平面来表征四维光场。uv面为光学系统的主面,xy面是探测器所在的平面,LF(x,y,u,v)代表给定光线的光辐射量,下标F代表两平面之间的距离,像面上接受到的辐射量可表示为:
其中,θ为光线LF(x,y,u,v)与uv面法线的夹角(已包含于4D光场),A(u,v)为光瞳函数。
假定xy和uv面无穷大,光瞳之外的光线LF(x,y,u,v)=0,将公式简化为: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数字重聚焦的原理图。通过数值积分近似求解,便可得到一幅数字图像。
为变焦倍率,xy面为重聚焦目标物所在的空间像平面,其接收到的光辐射量可表示为:
代入公式(5),定义切片算子β[f](x)=f(βx),重聚焦后的图像表达式为:
在一般内窥物镜进行观测时,可以通过光场进行多视角图像的获取,从而根据双目立体的原理可以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该原理较为成熟,此处不再赘述。光场在显微成像的时候,也能够突破传统几何图像的衍射限制,获得大孔径的同时,获得大景深的图像,通过不同景深处的图像叠加获得显微图像的三维重建。传统显微镜的景深由几何景深Δg和物理景深Δp两部分组成,总的景深为两者之和:
其中,NA为显微物镜的数值孔径,M为视角放大率,n为物方折射率,e为人眼能够分辨的物方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通常情况下,Δp>>Δg,所以有:
在光场显微镜中,景深的来源也有三个方面:一是物理景深,二是牺牲一部分横向分辨率获取的轴向分辨率,三是重聚焦技术能够提取出多层焦面从而增大几何景深。近似计算公式为:
其中,a为微透镜面元的横向尺寸,Nu为单个微透镜面元成像在探测器上对应的像素数。
其中,σ=0.5λ/NA是道威判据界定的分辨率大小。
本实施例将公式(11)代入公式(10)获得:
图10(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光场显微重聚焦示意图,图10(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不同景深的三维截面图。举例说明,用一个16×/0.4NA的非浸液物镜计算传统显微镜景深为Δt=3.3μm,而光场显微的景深为Δlp=261.6μm,计算结果表明景深得到将近百倍的提高。图10(a)为光场显微获取的四维光场数据,图10(b)为采用数字重聚焦方法获得的大景深的显微图像,以及聚焦于不同深度的三维显微图像截面。
本实施例将超透镜阵列用于内窥物镜获取光场内窥影像,从而实现先拍照后对焦的功能,大大增加医生内窥检查的操作便利,缩短检查时间,减少病患痛苦。进一步的,将智能光场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内窥影像,拓展了数字超分辨增强、重聚焦和三维图像重建等功能。数字超分辨增强和重聚焦可以大大提高内窥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提高病变区域的自动检测率,为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建立提供更有效支撑。适用于观测人体内部喉部、鼻腔、腹腔、肠道、胰腺、支气管、输尿管等空间极其狭窄的场合。
本实施例采用超透镜阵列实现光场内窥镜影像,可以方便医生先拍照后聚焦,大大减少检查内窥检查的时间和病患痛苦。通过计算机、信号处理与光学成像等学科融合,引入数字光场图像的超分辨和三维重建于内窥检测系统,极大地拓展了现有电子内窥镜的功能,增强了空间分辨率和图像景深,辅助医生定位病变部位,从而提高疾病的诊断率。
本发明提到的实施方式仅仅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任何对本发明进行显而易见的局部更改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替代方案,这些更改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范围:
(1)对内窥物镜局部改变,包括改变透镜的数量、几何外形、材料等。
(2)对内窥物镜的整体改变,包括用显微物镜、鱼眼物镜等替换常规内窥物镜。
(3)对超透镜阵列的改变,包括超透镜的大小和数量、使用材料、加工方法等。
(4)对光场图像进行超分辨的实现手段,可以是深度学习、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已有的算法,并不局限于某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