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07457A - 一种空间加载正置式轴承实验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间加载正置式轴承实验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07457A
CN111307457A CN202010235185.XA CN202010235185A CN111307457A CN 111307457 A CN111307457 A CN 111307457A CN 202010235185 A CN202010235185 A CN 202010235185A CN 111307457 A CN111307457 A CN 1113074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oil
bearing support
test
telescopic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3518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伟光
杨期江
何逸华
郭明军
滕宪斌
李锻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Guangzhou Maritime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Guangzhou Maritime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Guangzhou Maritime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201023518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074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07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074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3/00Testing of machine parts
    • G01M13/04Bear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间加载正置式轴承实验台。包括驱动电机、传动轴、卸荷机构、试验轴、柔性加载装置以及轴承支座,传动轴与驱动电机、试验轴承传动连接,柔性加载装置包括悬吊总装以及升吊机构,悬吊总装内设置有槽孔结构,升吊机构包括柔性件、第一伸缩缸和第二伸缩缸;轴承支座有两个且分别位于试验轴的两端并均与试验轴转动装配,轴承支座内设置有中间隔板,中间隔板将轴承支座内腔分隔为两个储油腔,中间隔板上设置有贯通孔,中间隔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支撑轴承与中间隔板止转装配,轴承支座上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轴承支座内还安装有轴震传感器。通过采用本发明的实验台,实现了施加载荷方向的灵活变化,方便了对滑动轴承的检测。

Description

一种空间加载正置式轴承实验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间加载正置式轴承实验台。
背景技术
由于船舶航运环境的复杂性,船舶在航行过程中会面临横纵摇摆的问题,这很容易造成船用轴承润滑油的泄露,从而影响电机的工作性能。鉴于上述情况,船用滑动轴承相比于普通轴承具有更为严格的制造标准,船用滑动轴承在出厂前也需要经过更为严格的性能检测,这其中即包括轴承的摇摆试验。轴承的摇摆试验要通过专门的检测设备完成检测,检测时需要检测设备向待检测轴承施加载荷,然后通过观察负载情况下轴承的运行工况即可。但是现有的检测设备只能够施加单一方向的载荷,而船舶实际运行过程中,随着船体的摇晃,轴承是会受到各个方向的作用力的,而现有的检测设备并不能够满足对轴承多方向施加载荷的检测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间加载正置式轴承实验台,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检测轴承的检测设备施加载荷方向单一,施加载荷的方向不能灵活调整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间加载正置式轴承实验台,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空间加载正置式轴承实验台包括驱动电机、传动轴、卸荷机构、试验轴、柔性加载装置以及轴承支座,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另一端与试验轴承传动连接,所述卸荷机构用于卸去传动轴的挠曲和震动;所述试验轴用于套装滑动轴承;所述柔性加载装置包括悬吊总装以及沿着悬吊总装外周侧间隔设置的多个升吊机构,所述悬吊总装内设置有用于装配滑动轴承和试验轴的槽孔结构,所述升吊机构包括柔性件、第一伸缩缸和第二伸缩缸,所述柔性件的一端与第一伸缩缸的驱动端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悬吊总装连接,所述第二伸缩缸的驱动端朝上并顶撑在柔性件的中间;所述轴承支座有两个,两个轴承支座分别位于试验轴的两端并均与试验轴转动装配,所述轴承支座内设置有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将轴承支座内腔分隔为两个储油腔,所述中间隔板上设置有连通两个储油腔的贯通孔,所述中间隔板上还设置有用于装配支撑轴承的安装孔,所述支撑轴承的外圈与中间隔板止转装配,所述轴承支座上设置有与所述轴承支座内腔连通的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轴承支座内还安装有用于监测试验轴震动的轴震传感器。
进一步地,将靠近传动轴一侧的轴承支座设为右轴承支座,另一个设为左轴承支座,所述试验轴从右轴承支座的左右两侧穿出,所述试验轴的左端位于左轴承支座内,所述右轴承支座的左右两侧和左轴承支座的右侧均设置有供试验轴穿过的刮油端盖,各刮油端盖和试验轴之间均设置有用于防止润滑油外泄的收油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收油结构包括设置在试验轴外周侧的甩油环槽以及设置在刮油端盖上的周向油槽,所述周向油槽的槽口与甩油环槽的槽口相对设置,所述甩油环槽用于在试验轴转动时将外溢的润滑油甩入周向油槽内,所述刮油端盖上还设置有连通周向油槽与储油腔的回油孔。
进一步地,所述刮油端盖上还设置有V型环槽,所述V型环槽的槽口朝向与周向油槽的槽口朝向相同,所述周向油槽的两侧均设置有V型环槽。
进一步地,所述左轴承支座上密封安装有止推端盖,所述止推端盖与左轴承支座上的刮油端盖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支座上安装有防转杆,所述支撑轴承的外圈上设置有供防转杆的端部插入的防转孔。
进一步地,所述储油腔内固定有U型架,所述试验轴从U型架中穿过,所述轴震传感器安装在U型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进油口的设置位置要高于出油口的设置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的主轴通过同步带与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底部设置有电机底座,所述驱动电机导向滑移装配在电机底座上,所述电机底座上设置有调整块,所述调整块至少有两个且分为两排,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两排调整块之间,各调整块螺纹装配有调整螺栓,所述驱动电机夹持固定在两排调整螺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件和悬吊总装之间或柔性件和第一伸缩缸之间还安装有缓冲件和拉力传感器;所述第二伸缩缸的驱动端设置有供柔性件绕过的第一滑轮组件,所述第二伸缩缸的缸壁上设置有供柔性件绕过的第二滑轮组件。
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空间加载正置式轴承实验台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本发明的实验台,试验过程中,通过调节第一伸缩缸和第二伸缩缸的伸缩量即可实现对各柔性件牵引力的调整,而各柔性件牵引力所形成的合力也会随着变化调整,从而实现了施加载荷方向的灵活变化,方便了对滑动轴承的检测。另外,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卸荷机构和传动轴,使得驱动机构所造成的挠曲和震动能够减弱,而不会直接传递给试验轴,这样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本发明中在轴承支座上设置有进油口、出油口、储油腔等,使得支撑轴承和试验轴能够采用循环油路进行润滑,提升了润滑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间加载正置式轴承实验台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间加载正置式轴承实验台的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B处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4中轴承支座内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4中C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间加载正置式轴承实验台的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间加载正置式轴承实验台的柔性加载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间加载正置式轴承实验台的升吊机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间加载正置式轴承实验台的悬吊总装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间加载正置式轴承实验台的悬吊总装剖视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间加载正置式轴承实验台的卸荷机构剖视示意图。
图中,1-驱动电机,2-同步带,3-卸荷机构,4-右轴承支座,5-左轴承支座,6-柔性加载装置,7-调整块,8-调整螺栓,9-固定螺栓,10-试验轴,11-悬吊总装,12-传动轴,13-电机底座,14-止推端盖,15-中间隔板,16-贯通孔,17-U型架,18-储油腔,19-防转杆,20-支撑轴承,21-甩油环槽,22-周向油槽,23-V型环槽,24-回油孔,25-出油口,26-进油口,27-升吊机构,28-升吊底座,29-第二伸缩缸,30-第一伸缩缸,31-缓冲件,32-拉力传感器,33-柔性件,34-第一滑轮组件,35-第二滑轮组件,36-导向板,37-悬吊底架,38-槽孔结构,39-外壳,40-支撑台,41-内衬,42-滑动轴承,43-前密封盖,44-后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空间加载正置式轴承实验台。空间加载正置式轴承实验台包括驱动电机1、传动轴12、卸荷机构3、试验轴10、柔性加载装置6以及轴承支座,所述传动轴12的一端与驱动电机1传动连接、另一端与试验轴10承传动连接,所述卸荷机构3用于卸去传动轴12的挠曲和震动;所述试验轴10用于套装滑动轴承42;所述柔性加载装置6包括悬吊总装11以及沿着悬吊总装11外周侧间隔设置的多个升吊机构27,所述悬吊总装11内设置有用于装配滑动轴承42和试验轴10的槽孔结构38,所述升吊机构27包括柔性件33、第一伸缩缸30和第二伸缩缸29,所述柔性件33的一端与第一伸缩缸30的驱动端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悬吊总装11连接,所述第二伸缩缸29的驱动端朝上并顶撑在柔性件33的中间;所述轴承支座有两个,两个轴承支座分别位于试验轴10的两端并均与试验轴10转动装配,所述轴承支座内设置有中间隔板15,所述中间隔板15将轴承支座内腔分隔为两个储油腔18,所述中间隔板15上设置有连通两个储油腔18的贯通孔16,所述中间隔板15上还设置有用于装配支撑轴承20的安装孔,所述支撑轴承20的外圈与中间隔板15止转装配,所述轴承支座上设置有与所述轴承支座内腔连通的进油口26和出油口25,所述轴承支座内还安装有用于监测试验轴10震动的轴震传感器。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1为伺服电机,驱动电机1的底部设置有电机底座13,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1的主轴与传动轴12传动连接,传动连接方式具体为同步带2传动,即驱动电机1的主轴上设置有大带轮,传动轴12的对应端部则设置有小带轮,大带轮的直径要大于小带轮,同步带2同时缠绕在大带轮和小带轮外周侧。当驱动电机1主轴转动时,大带轮会带动同步带2转动,而同步带2又会带动小带轮转动,从而实现对传动轴12的转动驱动。本实施例中由于大带轮的直径要大于小带轮,小带轮的转动速度要快于大带轮。
为了减弱驱动电机1的震动,本实施例中在驱动电机1和电机底座13的之间设置有隔震垫,隔震垫设置有四个,四个隔震垫分别位于驱动电机1的四个底部边角位置,本实施例中隔震垫具体为橡胶垫。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1通过固定螺栓9和固定螺母安装在电机底座13上,驱动电机1的四个底部边角位置均安装有固定螺栓9。本实施例中电机底座13上设置有供固定螺栓9穿过的长孔,与固定螺栓9相对应的,本实施例中在电机底座13上设置有四个长孔,各长孔均与驱动电机1主轴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这样固定螺栓9可以在长孔内横向滑动,从而实现驱动电机1位置的移动。当驱动电机1位置调整到位后,为了实现对驱动电机1位置的固定,本实施例中在电机底座13上还焊接固定有四个调整块7,四个调整块7分为两排,驱动电机1即安装在两排调整块7之间,本实施例中在各调整块7上均螺纹装配有一根调整螺栓8,各调整螺栓8均沿着长孔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当驱动电机1沿着各长孔调整完毕后,通过将驱动电机1两侧的调整螺栓8旋转至于驱动电机1顶压接触的位置处即可,这样通过两侧调整螺栓8的夹持固定即可实现对驱动电机1位置的固定。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驱动电机1的主轴与传动轴12之间通过同步带2传动连接,当需要调整同步带2的松紧时,通过将驱动电机1沿着长孔进行移动即可,当移动到位后,将驱动电机1两侧的调整螺栓8旋转至于驱动电机1顶压接触即可。
本实施例中传动轴12即为一根传动杆,传动杆的一端与同步带2传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试验轴10传动连接。由于同步带2会向传动轴12施加侧向的作用力,为了避免传动轴12弯曲较大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在传动轴12处还安装有卸荷机构3。卸荷机构3包括卸荷轴承座和卸荷底座,卸荷轴承座安装在卸荷底座上,如图4所示,卸荷轴承座内安装有卸荷轴承,卸荷轴承具体为角接触球轴承,本实施例中卸荷轴承有两个,卸荷轴承座上设置有用于安装两个卸荷轴承的卸荷安装孔,在卸荷安装孔的两端还分别安装有前密封盖43和后密封盖44,两个卸荷轴承夹持在前密封盖43和后密封盖44之间。本实施例中两个卸荷轴承之间间隔一定间距,传动轴12的外周侧则套置有用于分隔两个卸荷轴承的隔套。本实施例中传动轴12穿设在两个卸荷轴承的内圈内,通过卸荷轴承的径向限位作用弱化了同步带2的拉力和震动。
本实施例中试验轴10即为一根转动杆,试验轴10的一端与传动轴12传动连接。本实施例中试验轴10和传动轴12同轴设置,为了将试验轴10保持在设定位置处,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轴承支座,为方便描述,本实施例中将靠近传动轴12一侧轴承支座称为右轴承支座4,将另一个轴承支座称为左轴承支座5。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左轴承支座5的内部为中空,左轴承支座5内安装有支撑轴承20,试验轴10的左端从左轴承支座5的右侧穿入,然后穿过支撑轴承20的内圈,本实施例中试验轴10的左端位于左轴承支座5内,为了起到密封效果,本实施例中在左轴承支座5的左侧安装有止推端盖14,止推端盖14通过螺钉密封安装,本实施例中止推端盖14还用于与试验轴10的左端发生挡止、以避免试验轴10从左轴承支座5中伸出。
本实施例中在左轴承支座5的空腔内设置有中间隔板15,中间隔板15将左轴承支座5分为左右两个储油腔18,中间隔板15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支撑轴承20的安装孔,为了实现对支撑轴承20的约束,本实施例中在支撑轴承20的外圈上设置有环形凹槽,装配时,中间隔板15会部分嵌入环形凹槽内。为了进一步实现对支撑轴承20的约束,本实施例中在左轴承支座5上还安装有防转杆19,防转杆19螺纹装配在左轴承支座5上,支撑轴承20的外圈上则设置有供防转杆19的端部插入的防转孔,通过防转杆19和防转孔孔壁的挡止限位实现对支撑轴承20的约束。
本实施例中两个储油腔18内用于存储润滑油,为了实现润滑油的循环流动,本实施例中在左轴承支座5上设置有进油口26和出油口25,为了方便润滑油的回流,本实施例中进油口26的设置位置要高于出油口25的设置位置。另外,为了实现两个储油腔18的连通,本实施例中在中间隔板15上还设置有贯通孔16。检测过程中,润滑油从进油口26流入左轴承支座5内,然后从出油口25回流至润滑油箱中,从而实现了循环润滑。
为了避免润滑油沿着试验轴10溢出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在左轴承支座5上还安装有刮油端盖,刮油端盖与止推端盖14相对设置,刮油端盖内设置有供试验轴10穿过的通孔,刮油端盖和试验轴10之间设置用于防止润滑油外泄的收油结构。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收油结构包括设置在试验轴10外周侧的甩油环槽21以及设置在刮油端盖上的周向油槽22,周向油槽22的槽口与甩油环槽21的槽口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周向油槽22的截面尺寸要远大于甩油环槽21的截面尺寸。周向油槽22的截面为矩形,甩油环槽21的截面为V型,周向油槽22的槽口将甩油环槽21的槽口罩在内侧。本实施例中在刮油端盖上还设置有将周向油槽22和储油腔18连通的回油孔24。本实施例中润滑油会沿着试验轴10流动,当流动至刮油端盖处时,设置在沿轴上的甩油环槽21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外溢的润滑油甩入周向油槽22内,然后润滑油会经由再次回流至储油腔18内。本实施例中在刮油端盖上还设置有两个V型环槽23,两个V型滑槽分别位于周向油槽22的左右两侧并与周向油槽22并行设置,即V型环槽23的槽口朝向与周向油槽22的槽口朝向相同。两个V型环槽23能够起到存储润滑油的作用,从而增强了试验轴10和刮油端盖之间的密封性。
为了实现对试验轴10两端震动的监测,本实施例中在左轴承支座5的其中一个储油腔18内安装有一个U型架17,试验轴10从U型架17的中间穿过,U型架17的顶部螺纹固定有轴震传感器,本实施例中轴震传感器具体为电涡流传感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在右轴承支座4内也安装有一个电涡流传感器,两个电涡流传感器能够分别对试验轴10两端的轴震进行监测。
本实施例中右轴承支座4的内部结构和左轴承支架的内部结构相同且镜像对称设置,本实施例中不再详述,右轴承支座4与左轴承支座5的区别在于,为了使得试验轴10能够从左轴承支座5内穿过,本实施例中在右轴承支座4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个刮油端盖,由于右轴承支座4的刮油端盖和左轴承支座5的刮油端盖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中也不再详述。
如图8~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柔性加载装置6包括悬吊总装11以及沿着悬吊总装11外周侧间隔设置的多个升吊机构27;升吊机构27有四个,四个升吊机构27分别设置在悬吊总装11的四个方位,悬吊总装11则位于四个升吊机构27的中心位置。
本实施例中各升吊机构27均包括并行布置的第一伸缩缸30和第二伸缩缸29,第一伸缩缸30和第二伸缩缸29均沿着竖直方向延伸布置且驱动端均位于顶部,本实施例中第一伸缩缸30和第二伸缩缸29均为液压式伸缩缸,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伸缩缸30和第二伸缩缸29也可以为电动推杆、气缸等。本实施例中第一伸缩缸30的尺寸规格要小于第二伸缩缸29的尺寸规格,第二伸缩缸29位于悬吊总成和第一伸缩缸30之间。本实施例中柔性件33为钢丝绳,在其他实施例中柔性件33也可以为麻绳、链条、高强度碳纤维绳等。柔性件33的一端与第一伸缩缸30的驱动端连接固定,另一端用于与悬吊总成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伸缩缸29顶撑在柔性件33的中间位置,由于第二伸缩缸29的尺寸规格较大,柔性件33整体呈现出中间向上凸起、两端向下延伸的拱形形状。
由于柔性件33要拉动悬吊总成移动,为了避免了悬吊总成和柔性件33之间刚性拉拽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在柔性件33和悬吊总成之间安装有缓冲件31,本实施例中缓冲件31为拉簧。在其他实施例中缓冲件31也可以安装在柔性件33和第一伸缩缸30之间的位置处。
为了方便对各柔性件33所施加作用力的观测,本实施例中在缓冲件31和悬吊总成之间还安装有拉力传感器32,拉力传感器32能够实时的监测柔性件33和悬吊总成之间的作用力,从而方便了工作人员及时的获知相应的拉力数据。在其他实施例中拉力传感器32也可以安装在柔性件33和第一伸缩缸30之间等其他位置处。
由于柔性件33要绕过第二伸缩缸29的顶部(驱动端),为了避免摩擦较大而容易磨损柔性件33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在第二伸缩缸29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滑轮组件34。为了避免柔性件33容易从第一滑轮组件34上脱离的情况,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滑轮组件34包括三个滑轮,三个滑轮呈一字型排布,柔性件33则呈波浪型依次绕过对应的滑轮。
为了避免了柔性件33与第二伸缩缸29接触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在第二伸缩缸29的缸壁上还安装有第二滑轮组件35。本实施例中第二滑轮组件35仅包括一个滑轮,该滑轮顶撑在第二伸缩缸29和柔性件33之间,从而避免了柔性件33与第二伸缩缸29接触。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实现对柔性件33的限位作用,本实施例中各滑轮均为凹轮,即各滑轮的外周面均设置有供柔性件33横向插入的环形凹槽。
由于第一滑轮组件34要随着第二伸缩缸29的伸缩产生上下移动,为了增强导向效果,本实施例中在第二伸缩缸29的缸壁上还安装有导向板36,导向板36也沿着上下方向延伸设置。本实施例中导向板36有两个,两个导向板36对称设置在第二伸缩缸29的两侧,各导向板36内均设置有一个导向槽,第一滑轮组件34的对应两侧则均设置有插入对应导向槽的滑块凸起,滑块凸起可以在导向槽内导向滑行,通过滑块凸起和导向槽的限位作用增强了导向效果。
本实施例中悬吊总成包括内衬41和外壳39,其中内衬41安装在外壳39的内侧。由于悬吊总成内要安装滑动轴承42,为了方便滑动轴承42的安装,本实施例中内衬41和外壳39均为分体可拆设置。具体的,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悬吊总成为圆球状,外壳39对应为圆球外壳39,内衬41也为圆球结构。本实施例中外壳39包括均为半球状的上下两部分,内衬41也包括均为半球状的上下两部分。外壳39的两部分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内衬41的两部分之间也通过螺栓连接固。本实施例中内衬41能够在外壳39内进行转动,为了实现对转动方向的限制,本实施例中在内衬41的外周面设置有长条形凸起,外壳39的内壁上则对应设置有供长条形凸起横向插入的引导槽。
本实施例中内衬41内设置有用于安装滑动轴承42及试验轴10的槽孔结构38。本实施例中槽孔结构38包括设置在内衬41内壁上的一圈环形凹槽,还包括同时贯穿内衬41和外壳39的圆形通孔。当安装滑动轴承42时,通过将滑动轴承42横向插入一半内衬41部分的环形凹槽内,然后将另一半内衬41扣合即可。试验轴10也会对应扣合在圆形通孔内。
本实施例中各悬吊总成和各拉力传感器32之间均通过球铰的方式连接,球铰包括球壳和圆球,本实施例中球壳的外形为圆柱状,球壳与拉力传感器32固定连接,圆球则与悬吊总成的外壳39固定连接。
为了避免在非检测时柔性件33需要拉拽悬吊总成的情况,本实施例中在悬吊总成的下方设置有支撑台40,支撑台40的顶面上设置有与悬吊总成的底部外形相匹配的限位凹槽。由于本实施例中悬吊总成为圆球状,对应的,本实施例中限位凹槽也为曲面凹槽。
本实施例中在支撑台40的底部还安装有悬吊底架37,本实施例中悬吊底架37、左轴承支座5、右轴承支座4均安装同一基板上。本实施例中在各升吊机构27的底部还均安装有升吊底座28。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当需要进行检测时,首先将滑动轴承42套装固定在试验轴10上,然后将滑动轴承42和试验轴10安装在悬吊总成的槽孔结构38内,然后通过调节各升吊机构27的第一伸缩缸30和第二伸缩缸29的伸缩量即可实现对应柔性件33所施加拉力的调整,从而实现对滑动轴承42加载力的调整设定,最后启动驱动电机1,驱动电机1即会驱动试验轴10转动,通过观察滑动轴承42的运行情况即可。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间加载正置式实验台,其通过采用本发明的实验台,试验过程中,通过调节第一伸缩缸30和第二伸缩缸29的伸缩量即可实现对各柔性件33牵引力的调整,而各柔性件33牵引力所形成的合力也会随着变化调整,从而实现了施加载荷方向的灵活变化,方便了对滑动轴承42的检测。另外,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卸荷机构3和传动轴12,使得驱动机构所造成的挠曲和震动能够减弱,而不会直接传递给试验轴10,这样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本发明中在轴承支座上设置有进油口26、出油口25、储油腔18等,使得支撑轴承20和试验轴10能够采用循环油路进行润滑,提升了润滑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间加载正置式轴承实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传动轴、卸荷机构、试验轴、柔性加载装置以及轴承支座,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另一端与试验轴承传动连接,所述卸荷机构用于卸去传动轴的挠曲和震动;所述试验轴用于套装滑动轴承;所述柔性加载装置包括悬吊总装以及沿着悬吊总装外周侧间隔设置的多个升吊机构,所述悬吊总装内设置有用于装配滑动轴承和试验轴的槽孔结构,所述升吊机构包括柔性件、第一伸缩缸和第二伸缩缸,所述柔性件的一端与第一伸缩缸的驱动端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悬吊总装连接,所述第二伸缩缸的驱动端朝上并顶撑在柔性件的中间;所述轴承支座有两个,两个轴承支座分别位于试验轴的两端并均与试验轴转动装配,所述轴承支座内设置有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将轴承支座内腔分隔为两个储油腔,所述中间隔板上设置有连通两个储油腔的贯通孔,所述中间隔板上还设置有用于装配支撑轴承的安装孔,所述支撑轴承的外圈与中间隔板止转装配,所述轴承支座上设置有与所述轴承支座内腔连通的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轴承支座内还安装有用于监测试验轴震动的轴震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加载正置式轴承实验台,其特征在于:将靠近传动轴一侧的轴承支座设为右轴承支座,另一个设为左轴承支座,所述试验轴从右轴承支座的左右两侧穿出,所述试验轴的左端位于左轴承支座内,所述右轴承支座的左右两侧和左轴承支座的右侧均设置有供试验轴穿过的刮油端盖,各刮油端盖和试验轴之间均设置有用于防止润滑油外泄的收油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间加载正置式轴承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油结构包括设置在试验轴外周侧的甩油环槽以及设置在刮油端盖上的周向油槽,所述周向油槽的槽口与甩油环槽的槽口相对设置,所述甩油环槽用于在试验轴转动时将外溢的润滑油甩入周向油槽内,所述刮油端盖上还设置有连通周向油槽与储油腔的回油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间加载正置式轴承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油端盖上还设置有V型环槽,所述V型环槽的槽口朝向与周向油槽的槽口朝向相同,所述周向油槽的两侧均设置有V型环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间加载正置式轴承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轴承支座上密封安装有止推端盖,所述止推端盖与左轴承支座上的刮油端盖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加载正置式轴承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支座上安装有防转杆,所述支撑轴承的外圈上设置有供防转杆的端部插入的防转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加载正置式轴承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腔内固定有U型架,所述试验轴从U型架中穿过,所述轴震传感器安装在U型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加载正置式轴承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的设置位置要高于出油口的设置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加载正置式轴承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的主轴通过同步带与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底部设置有电机底座,所述驱动电机导向滑移装配在电机底座上,所述电机底座上设置有调整块,所述调整块至少有两个且分为两排,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两排调整块之间,各调整块螺纹装配有调整螺栓,所述驱动电机夹持固定在两排调整螺栓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加载正置式轴承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件和悬吊总装之间或柔性件和第一伸缩缸之间还安装有缓冲件和拉力传感器;所述第二伸缩缸的驱动端设置有供柔性件绕过的第一滑轮组件,所述第二伸缩缸的缸壁上设置有供柔性件绕过的第二滑轮组件。
CN202010235185.XA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空间加载正置式轴承实验台 Pending CN1113074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5185.XA CN111307457A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空间加载正置式轴承实验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5185.XA CN111307457A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空间加载正置式轴承实验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07457A true CN111307457A (zh) 2020-06-19

Family

ID=71151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35185.XA Pending CN111307457A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空间加载正置式轴承实验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0745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05428B (zh) 无极绳式立井提升联调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1307458A (zh) 一种轴承转子摇摆试验装置
CN106460551B (zh) 用于燃气涡轮发动机的附件齿轮箱
KR101209721B1 (ko) 롤링 가능한 크랭크트레인 대판, 이를 포함하는 왕복기관, 그리고 롤링 가능한 크랭크트레인을 더 포함하는 엔진
CN211954668U (zh) 一种空间加载正置式轴承实验台
CN111307457A (zh) 一种空间加载正置式轴承实验台
US4395140A (en) Bearing mounting with hydraulic fastening means for cranes and the like
CN1072785C (zh) 使自动平衡装置中平衡机构固定的方法及其自动平衡单元
EP1026371B1 (en) Lubricating oil feed passage structure in crank shaft
KR20160137371A (ko) 오일- 윤활된 베어링들을 가진 엘리베이터 기계
CN211954670U (zh) 一种轴承转子摇摆试验装置
CN111337253A (zh) 一种船用轴承摇摆试验装置
CN111337252A (zh) 船用轴承摇摆试验装置
US20190225297A1 (en) Shock absorber
CN211927269U (zh) 船用轴承摇摆试验装置
RU2092330C1 (ru) Амортизационная стойка для 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ого привода колес
CN211954665U (zh) 一种空间加载悬臂式轴承实验台
US11486279B2 (en) Oil drain plug apparatus
US5000140A (en) Isolated thrust pin for use with a rotating shaft
US6969289B2 (en) Marine vessel propulsion with a thrust bearing
CN211954669U (zh) 一种空间加载倒置式轴承实验台
CN211927270U (zh) 一种船用轴承摇摆试验装置
CN113819183A (zh) 一种车用可调柔性缓冲减震阻尼装置
CN105910821A (zh) 一种铁路电机轴承试验机
CN111323232A (zh) 一种空间加载倒置式轴承实验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