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05801A - 一种二氧化碳驱前缘描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氧化碳驱前缘描述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305801A CN111305801A CN202010159577.2A CN202010159577A CN111305801A CN 111305801 A CN111305801 A CN 111305801A CN 202010159577 A CN202010159577 A CN 202010159577A CN 111305801 A CN111305801 A CN 1113058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bon dioxide
- miscible
- region
- pressure
- dioxide ga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2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6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0779 crude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65 channel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215 Carbon black (E152)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30195733 hydrocarbon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50000002430 hydrocarb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153 chemical reaction re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16—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 E21B43/164—Injecting CO2 or carbonated wate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Landscapes
- Ge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藏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碳驱前缘描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二氧化碳驱油过程中混相压力前缘、二氧化碳组分前缘和二氧化碳气相前缘;(2)根据步骤(1)确定的三个前缘,将油藏划分为二氧化碳气区、混相区、混相潜力区、未波及区四个区域;(3)记录不同时间点步骤(1)所述三个前缘位置的变化情况,并计算三个前缘的移动速度;根据不同前缘的移动情况,定量描述四个区域的变化情况,判识二氧化碳驱过程中的混相状态的动态变化情况。该方法结合试井监测等技术,能够实现对地下油气驱替作用情况的准确拟合和预测,为防治二氧化碳气窜、提高驱油效果提供技术支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藏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碳驱前缘描述方法。
背景技术
二氧化碳驱是一种重要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尤其对低渗透油藏,由于水难以注入,而二氧化碳在地下一般能够达到超临界状态,具有液体的密度和气体的粘度,容易注入,并且易与原油混相大幅度提高驱油效率。在二氧化碳驱油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一次接触溶于原油,使原油体积膨胀,粘度降低,随着二氧化碳气体向生产井逐步移动,二氧化碳气体萃取或汽化原油的轻质组分,形成多次接触混相或近混相,油气界面张力降低,地层压力、二氧化碳组分浓度、原油粘度和二氧化碳气相饱和度随着二氧化碳的持续注入发生变化。
王志国等人应用CMG-GEM软件对二氧化碳驱油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储层、流体性质等因素对CO2驱油效果的影响,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了CO2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为实际应用提供技术依据(王志国,张雷,宋永臣,et al.二氧化碳驱油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C].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年会.2012.)。
吴忠宝等人对二氧化碳混相驱油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比了注水和注二氧化碳开发的效果。结果表明,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的驱油机理是,二氧化碳溶于油相中增加了油藏流度,其与油相组分交换达混相,从而达到提高驱油效率的目的。注二氧化碳开发单井产油量可达注水开发的2倍以上,最终采收率提高14%以上,为研究区及同类低渗透油藏注二氧化碳混相驱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为现场方案的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吴忠宝,甘俊奇,曾倩.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混相驱油机理数值模拟[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3):67-70.)。
孟凡坤等人对低渗透油藏CO2非混相驱前缘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主要是考虑了油相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对流动方程进行修正,确立了CO2驱替前缘移动速度和饱和度剖面计算方法。其中对于CO2驱替前缘,主要通过含气饱和度来确定。(孟凡坤,雷群,苏玉亮,et al.低渗透油藏CO2非混相驱前缘移动规律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
从目前的文献报道来看,对于CO2混相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混相机理的定性研究方面,定量判断二氧化碳的混相条件,主要通过计算二氧化碳在地下运移过程中油、气界面张力的变化而确定。而在实际油藏模拟中,单一的界面张力指标是难以确定二氧化碳的混相状态的,并且仅通过气相饱和度确定的二氧化碳驱替前缘,无法全面、系统地确定二氧化碳驱替过程中油藏各个区域处于何种状态,各种状态如何实时的变化与转换。为此建立了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法,能够综合利用数值模拟计算的常用指标或数据场来准确、直观地反映二氧化碳混相程度或混相前缘的描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氧化碳驱的前缘描述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氧化碳驱前缘描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二氧化碳驱油过程中混相压力前缘、二氧化碳组分前缘和二氧化碳气相前缘;
(2)根据步骤(1)确定的三个前缘,将油藏划分为二氧化碳气区、混相区、混相潜力区、未波及区四个区域;
(3)记录不同时间点步骤(1)所述三个前缘位置的变化情况,并计算三个前缘的移动速度;根据不同前缘的移动情况,定量描述四个区域的变化情况,判识二氧化碳驱过程中的混相状态的动态变化情况。
优选地,混相压力前缘的确定方法为:根据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得到的地层压力分布,将每一个模拟层中地层压力大于最小混相压力的区域的外边界确定为混相压力前缘。
优选地,二氧化碳组分前缘的确定方法为:根据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得到的组分摩尔分数分布,将每一个模拟层中二氧化碳组分摩尔分数大于0的区域的外边界确定,二氧化碳组分前缘。
优选地,二氧化碳气相前缘的确定方法为:根据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得到的气相饱和度分布,将每一个模拟层中气相饱和度大于0的区域的外边界确定为二氧化碳气相前缘。
优选地,二氧化碳气区为注气井和二氧化碳气相前缘之间的区域;该区域油藏压力大于最小混相压力,二氧化碳气体饱和度大于0,二氧化碳组分摩尔分数大于5%。
优选地,混相区为二氧化碳气相前缘与二氧化碳组分前缘之间的区域;该区域内二氧化碳与原油发生混相,油藏压力大于最小混相压力,二氧化碳气体饱和度等于0,二氧化碳组分摩尔分数大于5%。
优选地,混相潜力区二氧化碳组分前缘与混相压力前缘之间。该区域内油藏压力大于混相压力,二氧化碳气体饱和度等于0,二氧化碳组分摩尔分数小于5%。
优选地,未波及区为混相压力前缘与生产井或油藏边界之间的区域。该区域内油藏压力低于最小混相压力,二氧化碳气体饱和度等于0,二氧化碳组分摩尔分数小于5%。
优选地,根据三个前缘,将油藏区域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区域,根据不同时刻前缘的位置,计算各个前缘移动速度,从而得到四个区域变化速度,实现对四个区域变化情况的定量描述。
优选地,根据三个前缘,将油藏区域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区域,根据不同时刻前缘的位置,计算各个前缘移动速度,从而得到四个区域变化速度,实现对四个区域变化情况的定量描述。
优选地,二氧化碳气区的变化速度用二氧化碳气相饱和度前缘的移动速度表示,混相区的变化速度用二氧化碳组分前缘的移动速度减去二氧化碳气相饱和度前缘的移动速度表示,混相潜力区的变化速度用混相压力前缘的移动速度减去二氧化碳组分前缘的移动速度表示,未波及区的变化速度用混相压力前缘的移动速度来表示。
优选地,前缘移动速度通过不同时刻前缘所包括区域面积的等效半径变化来反映,即:
通过对四个区域变化情况的定量描述,可以确定不同时刻四个区域相互转化的情况,如当未波及区的部分区域地层压力升高到最小混相压力,则这部分区域转化为混相潜力区,混相潜力区的部分区域的二氧化碳组分摩尔分数大于5%时,这部分区域转化为混相区,混相区的部分区域气相饱和度大于0时,这部分区域转化为二氧化碳气区。即通过四个区域的判断条件,能够实现对二氧化碳混相状态的动态判识。
其中,最小混相压力可以通过室内实验采用长细管混相仪或者升泡混相仪测定得到。地层压力、二氧化碳组分摩尔分数、二氧化碳气相饱和度可以通过以下的方程组及相应的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和一致性条件联立求解得到:
其中φ表示岩石孔隙度,Cio表示中第i个烃类组分在油相中的摩尔分数,Cig表示中第i个烃类组分在油相中的摩尔分数,C2o、C2g、C2w分别表示中二氧化碳在油相、气相、水相中的摩尔分数,ρo、ρg、ρw分别表示中油相、气相、水相的密度,So、Sg、Sw分别表示中油相、气相、水相的饱和度,Vo、Vg、Vw分别表示中油相、气相、水相的渗流速度,Po、Pg、Pw分别表示中油相、气相、水相的压力,γo、γg、γw分别表示中油相、气相、水相的相对密度,Kro、Krg、Krw分别表示中油相、气相、水相的相对渗透率,μo、μg、μw分别表示中油相、气相、水相的粘度,qi表示第i个组分的注入量或采出量,qw表示注水量或产水量,K表示岩石渗透率,h表示地层深度,P表示地层压力,PV表示网格块或控制单元的孔隙体积,Nc表示组分个数,N表示网格块数量。
式(1)-(5)可以采用通用的数值计算方法求解,如有限差分方法、有限元方法等,国内外也有商业化的油藏数值模拟软件提供的组分模拟模块可以进行求解。
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对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地层压力、二氧化碳组分浓度、二氧化碳气相饱和度等直接指标,将二氧化碳驱过程的混相状态通过3个前缘(混相压力前缘、二氧化碳组分前缘、二氧化碳气相前缘)和4个区域(二氧化碳气区、混相区、混相潜力区及未波及区)来定量描述,提供了实时预测二氧化碳与原油在地下作用情况的有效技术手段。该方法结合试井监测等技术,能够实现对地下油气驱替作用情况的准确拟合和预测,为防治二氧化碳气窜、提高驱油效果提供技术支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应用例1所述井组A时刻二氧化碳驱相关参数场分布图:a为地层压力,b为气相饱和度,c为二氧化碳组分浓度;
图2是本发明应用例1所述井组B时刻(A时刻后36个月)二氧化碳驱相关参数场分布图:a为地层压力,b为气相饱和度,c为二氧化碳组分浓度;
图3是本发明应用例1所述井组二氧化碳驱四个区域的变化图,其中φ表示注入井,注入井周围的六个黑点代表生产井,图中标号为“1”的区域即为二氧化碳气区,标号为“2”的区域即为混相区,标号为“3”的区域即为混相潜力区,标号为“4”的区域即为未波及区。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和/或它们的组合。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材料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仪器、试剂、材料等,可通过正规商业途径获得。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等。
实施例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二氧化碳驱油过程中混相压力前缘、二氧化碳组分前缘和二氧化碳气相前缘;
混相压力前缘的确定方法为:根据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得到的地层压力分布,将每一个模拟层中地层压力大于最小混相压力的区域的外边界确定为混相压力前缘。
二氧化碳组分前缘的确定方法为:根据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得到的组分摩尔分数分布,将每一个模拟层中二氧化碳组分摩尔分数大于0的区域的外边界确定,二氧化碳组分前缘。
二氧化碳气相前缘的确定方法为:根据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得到的气相饱和度分布,将每一个模拟层中气相饱和度大于0的区域的外边界确定为二氧化碳气相前缘。
地层压力、二氧化碳组分摩尔分数、二氧化碳气相饱和度可以通过以下的方程组及相应的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和一致性条件联立求解得到:
其中φ表示岩石孔隙度,Cio表示中第i个烃类组分在油相中的摩尔分数,Cig表示中第i个烃类组分在油相中的摩尔分数,C2o、C2g、C2w分别表示中二氧化碳在油相、气相、水相中的摩尔分数,ρo、ρg、ρw分别表示中油相、气相、水相的密度,So、Sg、Sw分别表示中油相、气相、水相的饱和度,Vo、Vg、Vw分别表示中油相、气相、水相的渗流速度,Po、Pg、Pw分别表示中油相、气相、水相的压力,γo、γg、γw分别表示中油相、气相、水相的相对密度,Kro、Krg、Krw分别表示中油相、气相、水相的相对渗透率,μo、μg、μw分别表示中油相、气相、水相的粘度,qi表示第i个组分的注入量或采出量,qw表示注水量或产水量,K表示岩石渗透率,h表示地层深度,P表示地层压力,PV表示网格块或控制单元的孔隙体积,Nc表示组分个数,N表示网格块数量。
(2)根据步骤(1)确定的三个前缘,将油藏划分为二氧化碳气区、混相区、混相潜力区、未波及区四个区域;
二氧化碳气区为注气井和二氧化碳气相前缘之间的区域;该区域油藏压力大于最小混相压力,二氧化碳气体饱和度大于0,二氧化碳组分摩尔分数大于5%。
混相区为二氧化碳气相前缘与二氧化碳组分前缘之间的区域;该区域内二氧化碳与原油发生混相,油藏压力大于最小混相压力,二氧化碳气体饱和度等于0,二氧化碳组分摩尔分数大于5%。
混相潜力区二氧化碳组分前缘与混相压力前缘之间。该区域内油藏压力大于混相压力,二氧化碳气体饱和度等于0,二氧化碳组分摩尔分数小于5%。
未波及区为混相压力前缘与生产井或油藏边界之间的区域。该区域内油藏压力低于最小混相压力,二氧化碳气体饱和度等于0,二氧化碳组分摩尔分数小于5%。
(3)记录不同时间点步骤(1)所述三个前缘位置的变化情况,得到三个前缘的移动速度;根据不同前缘的移动情况,定量描述四个区域的变化情况,判识二氧化碳驱过程中的混相状态的动态变化情况。
根据三个前缘,可以将油藏区域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区域,二氧化碳气区的变化速度用二氧化碳气相饱和度前缘的移动速度表示,混相区的变化速度用二氧化碳组分前缘的移动速度减去二氧化碳气相饱和度前缘的移动速度表示,混相潜力区的变化速度用混相压力前缘的移动速度减去二氧化碳组分前缘的移动速度表示,未波及区的变化速度用混相压力前缘的移动速度来表示。
前缘移动速度通过不同时刻前缘所包括区域面积的等效半径变化来反映,即:
通过对四个区域变化情况的定量描述,可以确定不同时刻四个区域相互转化的情况,如当未波及区的部分区域地层压力升高到最小混相压力,则这部分区域转化为混相潜力区,混相潜力区的部分区域的二氧化碳组分摩尔分数大于5%时,这部分区域转化为混相区,混相区的部分区域气相饱和度大于0时,这部分区域转化为二氧化碳气区。即通过四个区域的判断条件,能够实现对二氧化碳混相状态的动态判识。
式(1)-(5)可以采用通用的数值计算方法求解,如有限差分方法、有限元方法等,国内外也有商业化的油藏数值模拟软件提供的组分模拟模块可以进行求解。
应用例
以胜利油田某矿场实施二氧化碳驱的井组为例,采用实施例1所述方法对二氧化碳驱前缘进行描述。
该井组有注气井1口,生产井6口,2013年6月开始注入二氧化碳,2016年9月开始陆续打开生产井采油。由图1、图2可以看出,随着二氧化碳的注入,地层压力不断向前传递,出现明显的压力前缘;二氧化碳波及范围明现扩大,出现明显的二氧化碳组分前缘;过量的二氧化碳在注入井附近以气相的形式出现,形成明显的气相前缘。
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3个前缘的不断向前移动,4个区域也发生变化,二氧化碳气区的范围越来越大,混相驱不断向前移动,混相潜力区的范围不断扩大,未波及区越来越小。
通过计算3个前缘的移动速度分别为:混相压力前缘的移动速度为0.85m/d,组分前缘的移动速度为0.35m/d,二氧化碳气相前缘的移动速度为0.20m/d,混相压力前缘的移动速度最快,二氧化碳气相前缘的移动速度最慢。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二氧化碳驱前缘描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二氧化碳驱油过程中混相压力前缘、二氧化碳组分前缘和二氧化碳气相前缘;
(2)根据步骤(1)确定的三个前缘,将油藏划分为二氧化碳气区、混相区、混相潜力区、未波及区四个区域;
(3)记录不同时间点步骤(1)所述三个前缘位置的变化情况,并计算三个前缘的移动速度;根据不同前缘的移动情况,定量描述四个区域的变化情况,判识二氧化碳驱过程中的混相状态的动态变化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混相压力前缘的确定方法为:根据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得到的地层压力分布,将每一个模拟层中地层压力大于最小混相压力的区域的外边界确定为混相压力前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二氧化碳组分前缘的确定方法为:根据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得到的组分摩尔分数分布,将每一个模拟层中二氧化碳组分摩尔分数大于0的区域的外边界确定,二氧化碳组分前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二氧化碳气相前缘的确定方法为:根据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得到的气相饱和度分布,将每一个模拟层中气相饱和度大于0的区域的外边界确定为二氧化碳气相前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二氧化碳气区为注气井和二氧化碳气相前缘之间的区域;
优选地,所述二氧化碳气区,该区域油藏压力大于最小混相压力,二氧化碳气体饱和度大于0,二氧化碳组分摩尔分数大于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混相区为二氧化碳气相前缘与二氧化碳组分前缘之间的区域;
优选地,所述混相区,该区域内二氧化碳与原油发生混相,油藏压力大于最小混相压力,二氧化碳气体饱和度等于0,二氧化碳组分摩尔分数大于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混相潜力区二氧化碳组分前缘与混相压力前缘之间;
优选地,所述混相潜力区,该区域内油藏压力大于混相压力,二氧化碳气体饱和度等于0,二氧化碳组分摩尔分数小于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未波及区为混相压力前缘与生产井或油藏边界之间的区域;
优选地,所述未波及区,该区域内油藏压力低于最小混相压力,二氧化碳气体饱和度等于0,二氧化碳组分摩尔分数小于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三个前缘,将油藏区域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区域,根据不同时刻前缘的位置,计算各个前缘移动速度,从而得到四个区域变化速度,实现对四个区域变化情况的定量描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59577.2A CN111305801B (zh) | 2020-03-09 | 2020-03-09 | 一种二氧化碳驱前缘描述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59577.2A CN111305801B (zh) | 2020-03-09 | 2020-03-09 | 一种二氧化碳驱前缘描述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05801A true CN111305801A (zh) | 2020-06-19 |
CN111305801B CN111305801B (zh) | 2021-12-14 |
Family
ID=71149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59577.2A Active CN111305801B (zh) | 2020-03-09 | 2020-03-09 | 一种二氧化碳驱前缘描述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305801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10142A (zh) * | 2020-08-06 | 2020-10-23 | 西南石油大学 | 一种通过平板模型模拟井组开发过程中防气窜的方法 |
CN112983401A (zh) * | 2021-04-30 | 2021-06-18 | 西南石油大学 | 一种边水气藏水侵边界计算方法 |
CN113833458A (zh) * | 2020-06-24 | 2021-12-2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二氧化碳驱混相前缘的检测方法 |
CN118029984A (zh) * | 2024-03-01 | 2024-05-14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一种基于co2非完全混相驱替特征的井网优化方法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89486A (en) * | 1984-05-01 | 1986-05-20 | Texaco Inc. | Carbon dioxide flooding with a premixed transition zone of carbon dioxide and crude oil components |
US4605066A (en) * | 1984-03-26 | 1986-08-12 | Mobil Oil Corporation | Oil recovery method employing carbon dioxide flooding with improved sweep efficiency |
US20090178806A1 (en) * | 2008-01-11 | 2009-07-16 | Michael Fraim | Combined miscible drive for heavy oil production |
CN102587888A (zh) * | 2012-02-27 | 2012-07-18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种确定co2混相驱油物理模拟中驱替前缘运移速度的方法 |
US20120330553A1 (en) * | 2011-06-27 | 2012-12-27 |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gener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and waterflood forecasting model |
CN103334725A (zh) * | 2013-06-27 | 2013-10-02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评价低渗透油藏驱替有效性的方法及装置 |
RU2588502C1 (ru) * | 2015-03-25 | 2016-06-27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Тюменский индустриаль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ТИУ) | Способ повышения нефтеотдачи гидрофильных пластов |
CN106021778A (zh) * | 2016-05-31 | 2016-10-12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一种模拟co2驱替动态混相压力的确定方法 |
CN106092830A (zh) * | 2016-08-09 | 2016-11-09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一种研究二氧化碳扩散前缘的装置及其方法 |
CN106761613A (zh) * | 2015-11-24 | 2017-05-3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二氧化碳驱替前缘的试井确定方法 |
CN107575207A (zh) * | 2017-10-19 | 2018-01-12 |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 一种预测油田水驱波及半径的方法 |
CN110318718A (zh) * | 2019-06-26 | 2019-10-11 |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 一种低渗透油藏co2混相驱极限井距计算方法 |
CN110863806A (zh) * | 2019-11-28 | 2020-03-06 | 西安石油大学 | 一种二氧化碳驱气体前缘动态变化预测方法 |
-
2020
- 2020-03-09 CN CN202010159577.2A patent/CN11130580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05066A (en) * | 1984-03-26 | 1986-08-12 | Mobil Oil Corporation | Oil recovery method employing carbon dioxide flooding with improved sweep efficiency |
US4589486A (en) * | 1984-05-01 | 1986-05-20 | Texaco Inc. | Carbon dioxide flooding with a premixed transition zone of carbon dioxide and crude oil components |
US20090178806A1 (en) * | 2008-01-11 | 2009-07-16 | Michael Fraim | Combined miscible drive for heavy oil production |
US20120330553A1 (en) * | 2011-06-27 | 2012-12-27 |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gener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and waterflood forecasting model |
CN102587888A (zh) * | 2012-02-27 | 2012-07-18 | 大连理工大学 | 一种确定co2混相驱油物理模拟中驱替前缘运移速度的方法 |
CN103334725A (zh) * | 2013-06-27 | 2013-10-02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评价低渗透油藏驱替有效性的方法及装置 |
RU2588502C1 (ru) * | 2015-03-25 | 2016-06-27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Тюменский индустриаль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ТИУ) | Способ повышения нефтеотдачи гидрофильных пластов |
CN106761613A (zh) * | 2015-11-24 | 2017-05-3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二氧化碳驱替前缘的试井确定方法 |
CN106021778A (zh) * | 2016-05-31 | 2016-10-12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一种模拟co2驱替动态混相压力的确定方法 |
CN106092830A (zh) * | 2016-08-09 | 2016-11-09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一种研究二氧化碳扩散前缘的装置及其方法 |
CN107575207A (zh) * | 2017-10-19 | 2018-01-12 |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 一种预测油田水驱波及半径的方法 |
CN110318718A (zh) * | 2019-06-26 | 2019-10-11 |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 一种低渗透油藏co2混相驱极限井距计算方法 |
CN110863806A (zh) * | 2019-11-28 | 2020-03-06 | 西安石油大学 | 一种二氧化碳驱气体前缘动态变化预测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刘同敬等: "特低渗油藏CO2混相驱注采压力系统保压设计方法", 《科学技术与工程》 * |
陈志豪等: "CO2-原油混相带形成机理与表征方法",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33458A (zh) * | 2020-06-24 | 2021-12-2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二氧化碳驱混相前缘的检测方法 |
CN113833458B (zh) * | 2020-06-24 | 2024-05-3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二氧化碳驱混相前缘的检测方法 |
CN111810142A (zh) * | 2020-08-06 | 2020-10-23 | 西南石油大学 | 一种通过平板模型模拟井组开发过程中防气窜的方法 |
CN112983401A (zh) * | 2021-04-30 | 2021-06-18 | 西南石油大学 | 一种边水气藏水侵边界计算方法 |
CN118029984A (zh) * | 2024-03-01 | 2024-05-14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一种基于co2非完全混相驱替特征的井网优化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05801B (zh) | 2021-12-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05801B (zh) | 一种二氧化碳驱前缘描述方法 | |
CN113743023B (zh) | 一种二氧化碳驱油气窜通道分级表征方法 | |
Motie et al. | CO2 sequestration using carbonated water injection in depleted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s: A simulation study | |
CN108798658B (zh) | 一种石油运移参数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
CN110648029A (zh) | 一种气藏动态聚散成藏过程的分析方法 | |
Shankar et al. | Mangala polymer flood performance: connecting the dots through in-situ polymer sampling | |
Nasriani et al. | Investigation into the effect of capillary number on productivity of a lean gas condensate reservoir | |
CN112031719A (zh) | 一种基于流动系数下启动压力的油藏开发方式优选方法 | |
Huang et al. | Mathematical model study on the damage of the liquid phase to productivity in the gas reservoir with a bottom water zone | |
Mworia et al. | A review of VAPEX recovery technique: Mechanisms, driving models uncertainties, and enhancement factors analysis | |
CN114018782A (zh) | 确定稠油水驱后转热水驱拟启动压力梯度动态变化的方法 | |
He et al. | Study of cyclic waterflooding for improving oil recovery in Lukeqin heavy oil reservoir | |
Samani et al. | How does capillary pressure affect the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s of heterogeneous carbonate rocks? | |
Cao et al. | Study on viscosity reducer flooding technology for deep low permeability extra heavy oil reservoirs | |
Han et al. | Relative permeability prediction considering complex pore geometry and wetting characteristics in carbonate reservoirs | |
Xian et al. | Laboratory experiments of CO2 flooding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n oil recovery in a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with medium viscous oil | |
Ferreira et al. | Workflow for oil recovery design by polymer flooding | |
Pancharoen et al. | From Pilot to Field-Wide Implementation: A Journey of Polymer Injection in the Largest Onshore Oilfield in Thailand | |
Yin |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oil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 unstable waterflooding | |
Glavnov et al. | EOR miscible gas project in oil-gas condensate field | |
Holm et al. | Factors to consider when designing a CO2 flood | |
Liu et al. | Enhancing oil recovery through immiscible water-alternating-CO2 in tight oil formations—a case study of Yaoyingtai Field in China | |
Zhang et al. | Research on oil-CO2-water relative permeability of the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based on history matching | |
CN118065842B (zh) | 基于二氧化碳非完全混相驱替特征的井网优化方法及系统 | |
Karpan et al. | Towards an Economically Viable (A) SP Flooding Project in West Saly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