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97476A - 一种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97476A
CN111297476A CN202010112107.0A CN202010112107A CN111297476A CN 111297476 A CN111297476 A CN 111297476A CN 202010112107 A CN202010112107 A CN 202010112107A CN 111297476 A CN111297476 A CN 1112974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collector
sign data
data
s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121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敏
毛成刚
蒋长青
张梦雪
冯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University of Qingdao
Original Assigne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University of Qingda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University of Qingdao filed Critical Affiliated Hospital of University of Qingdao
Priority to CN20201011210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974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974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9747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4/00Computer-aided surgery; Manipulators or robo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urgery
    • A61B34/10Computer-aided planning, simulation or modelling of surgical operatio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Robo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及方法,对现有的植入式医疗设备进行突出改进,提出第二级反馈信息传输机制,首先,基于与现有技术截然不同的二级反馈机制,在反馈体征数据的同时接收用户的有效体触数据,并以直观的三维人体模型展示体触点的分布,为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的设备对人体影响和位置微调提供依据;其次,给出基于映射器的系统布设,提升了对类型采集信息的归集、聚合;再次,使用较之现有技术的尤佳数据包传输构型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另,同时引入多级的通信接口和咬合的多阶通信机制,保障通信的安全性以及与体外程控设备的有效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医疗护理中,通常的植入式设备包含传统的非信息化植入设备,例如钢板等起到固定作用的植入式装置,而随着医疗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及通信、计算机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多种多样的、用途多变的信息化设备被用于植入式医疗领域,例如用于对体征数据进行检测和监控的多种体内植入式医疗器件等。
医疗信息化即医疗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是指通过计算机科学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及数据库技术,为各医院之间以及医院所属各部门之间提供病人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根据国际统一的医疗系统信息化水平划分,医疗信息化的建设分为三个层次: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和公共卫生信息化。信息化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既能提高服务质量、挖掘医疗潜能,又能方便调配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保障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植入式医疗设备具有很多成功先例,例如澳大利亚失明人士戴安-亚施沃斯植入仿生眼恢复部分视力,这标志着科学家已经向成功帮助视障人士重新开始独立生活又迈进了一大步。亚施沃斯因患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视力严重受损,5月她在皇家维多利亚眼耳医院植入一个仿生眼原型。这款仿生眼拥有24个电极,通过一根从眼睛后面延伸出来的小线,与耳朵后面附着的感受器连接在一起。它被植入眼睛视网膜附近的脉络膜空间里。参与植入这个仿生眼的外科专家彭妮-艾伦博士说:“该装置用电刺激视网膜。电脉冲经过这个装置,刺激视网膜。然后这些脉冲传回大脑,生成图像。”该装置能让患者恢复轻度视力,区分光和黑色物体的明暗对比及边缘。研究人员希望进一步完善这个装置,以便失明患者能够实现独立生活。
近年来,新一代植入性医疗电子设备逐渐取代传统便携式医疗器械成为全球医疗研发热点,相比于传统便携式医疗电子设备,植入式医疗在外型或使用上更为灵巧,方便,能够实时监测健康状况,甚至能预知疾病。
传统的便携式医疗电子设备主要分为家用便携医疗电子设备和医用便携医疗电子设备,前者包括电子血压计、电子血糖仪、电子助听器等;后者包括便携式心电图仪、便携式多参数监护仪、便携式超声波检测仪等。
而植入式医疗,只需将芯片植入体内,无论是监测各种健康数据,还是修复人体机能,植入式芯片更为方便,快捷,准确性更高,而且可节约成本。
植入式医疗电子设备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是电子技术的发展。比如无线充电,生物充电技术让植入式医疗电子设备比如心脏起搏器有了本质性的变化,大大延长了病人更换起搏器的时间。
随着医疗电子设备尺寸的逐步缩小,电子技术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一是传感器、MEMS、光学等基础元件体积在不断缩小,可靠性也在不断地提高;二是高性能、低功耗的集成电路发展,未来在医疗电子设备中将应用高速度、大容量的芯片,器件数量将大大降低;三是软件技术的发展,过去有很多医疗仪器体积比较大,是因为很多功能都是通过硬件来实现的,伴随着嵌入式单片机、嵌入式系统、操作系统等软件技术的发展,过去需要通过硬件实现的功能可以通过软件实现,这些软件的发展也为医疗电子设备小型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面对植入式医疗设备或系统的设计时,医疗设备系统设计人员面对诸多问题,系统问题包括减小体积、增加功能性和延长可植入人体设备电池的寿命,同时通过最佳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功效来确保安全。设计人员还必需考虑用于放射治疗环境的设备的电离辐射引起的单事件翻转(SEU)的影响,因为这可能会引致危险的配置改变。小型化已经成为生命关键性设备比如植入性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和心率管理(CRM)产品的主要增长推动力。其中一个减小体积的方法就是确保用于改进医疗设备功能性的射频(RF)技术消耗极低的功率,因而可以使用较小的电池。图1所示为来自Given Imaging Ltd的Pillcam无线内窥镜成像胶囊就应用了这种技术。该产品采用了来自美高森美公司的定制RF收发器,通过使得胶囊功率低于7.5mW,同时在8小时工作过程中每秒传播最多14个图像,可以减小电池体积。
然而,目前的多种植入式医疗设备,均存在采集数据未经深层次加工、仅仅聚焦无线传输协议、数据采集未考虑植入式设备本身因异物感导致的患者不适、未考虑患者由于植入异物的不适带来的按压、接触反映数据采集并据此来反馈给医疗系统人员进行植入设备的调整,亦未充分发现在传输过程中,基于同样的无线通信模块或接口而不加以转换导致的通信设备/模块固化从而容易被破解之问题,亦未对无线植入式医疗系统的功耗加以更有效的控制等诸多问题。
本发明提出的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及方法,对现有的植入式医疗设备进行突出改进,提出了第二级反馈信息传输机制,首先,基于与现有技术截然不同的二级反馈机制,在反馈体征数据的同时接收用户的有效体触数据,并以直观的三维人体模型展示体触点的分布,为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的设备对人体影响和位置微调提供依据;其次,给出基于映射器的系统布设,使用映射器来同时完成采集数据类型与采集器ID的对应,以及完成用户对异物的不断体触点数据采集,并基于三维人体模型进行综合,提升了对类型采集信息的归集、聚合;再次,使用较之现有技术的尤佳数据包传输构型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也即,通过数据包封装器以及传输定义器,对二级聚合信息进行数据整合,采用与现有技术比较而言更加稳定、准确、独特的数据包组包方式进行数据包封装;另,同时引入多级的通信接口和咬合的多阶通信机制,保障通信的安全性以及与体外程控设备的有效连接;更甚地,本申请提出基于数据包封装器以及传输定义器的功耗控制机制,与现有的功耗控制机制相比,因为结合了多级的通信接口和咬合的多阶通信机制,其功耗控制维度更高、更加精确,且时延长度更长,对功耗的缩减尤为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优于现有技术的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及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所述设备包括:
体内植入模块,所述体内植入模块包括:
多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每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用以采集特定类型的体征数据,其中体征数据的特定类型由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预定义并分配体征数据类型标识,将采集的所述体征数据及自身采集器ID发送至第一级信息聚合器,并将该采集器ID对应的采集器所采集的体征数据类型标识与该采集器ID进行关联,发送至映射器;
第二级信息采集器,结合映射器的人体建模,定位反馈位置,采集反馈位移数据,并将采集的反馈位移数据发送至第二级信息聚合器;
映射器,用于对对象病患进行人体建模,建立病患体表三维模型并发送至第二级信息采集器,接收每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和/或第二级信息采集器发送的关联信息,并据此映射生成采集类型关联表;
第一级信息聚合器,接收采集的特定类型体征数据及对应的第一级信息采集器采集器ID,接收映射器发送的信息,并用以对采集的特定类型体征数据进行聚合为第一级聚合信息;
第二级信息聚合器,接收采集的反馈位移数据,并用以对采集的反馈位移数据进行聚合为第二级聚合信息;
数据包封装器,接收第一级信息聚合器以及第二级信息聚合器发送的聚合信息,并封装为无线传输数据包:
传输定义器,对无线传输进行设定;
首发通信接口,使用首发通信接口进行首发传输;
次发通信接口,使用次发通信接口进行次发传输;
体外程控模块,与首发通信接口及次发通信接口进行传输,接收体内植入模块发送的传输参数以及无线传输数据包。
较佳地,所述聚合为第一级聚合信息之前,至少包含:
设置多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的个数阈值为32;
按照从小到大的方式唯一地设置每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的采集器ID,所述采集器ID为二进制6位数,首位固定为0,标识其属于第一级信息采集器;每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采集不同特定类型的体征数据;
在采集器ID设置完毕后,将该采集器ID对应的采集器所采集的体征数据类型标识与该采集器ID进行关联,发送至映射器;
接收映射器发送的的采集类型关联表;
接收多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采集的多个特定类型体征数据及对应的第一级信息采集器采集器ID,并依据采集器ID采用由小到大的排列方式,对接收到的体征数据进行组合;
较佳地,所述对接收到的体征数据进行组合,具体为:
对于每一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将与采集器ID对应的单个体征数据类型标识顺序接续内阻断字段、对应的体征数据,再接续外阻断字段,组合为单一的采集数据段;
按照对应采集器ID由小到大的顺序,将多个采集数据段顺序排列,聚合为第一级聚合信息。
较佳地,所述反馈位移数据为一结构体,且至少包含:
反馈中心点距离函数,用以输出反馈信号中心点距离第二级信息采集器的距离;
反馈中心点人体模型定位函数,用以输出表示反馈信号中心点在病患体表三维模型中的定位。
较佳地,所述体征数据类型标识固定为三位二进制数值;
所述体征数据固定为二进制数值。
另,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使用多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中的每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用以采集特定类型的体征数据,其中体征数据的特定类型由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预定义并分配体征数据类型标识,将采集的所述体征数据及自身采集器ID发送至第一级信息聚合器,并将该采集器ID对应的采集器所采集的体征数据类型标识与该采集器ID进行关联,发送至映射器;
S2:使用映射器对对象病患进行人体建模,建立病患体表三维模型并发送至第二级信息采集器,使用第二级信息采集器,结合映射器的人体建模,定位反馈位置,采集反馈位移数据,并将采集的反馈位移数据发送至第二级信息聚合器;
S3:使用映射器,接收每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和/或第二级信息采集器发送的关联信息,并据此映射生成采集类型关联表;
S4:使用第一级信息聚合器接收采集的特定类型体征数据及对应的第一级信息采集器采集器ID,接收映射器发送的信息,并用以对采集的特定类型体征数据进行聚合为第一级聚合信息;
S5:使用第二级信息聚合器接收采集的反馈位移数据,并用以对采集的反馈位移数据进行聚合为第二级聚合信息;
S6:使用数据包封装器接收第一级信息聚合器以及第二级信息聚合器发送的聚合信息,并封装为无线传输数据包:
S7:使用传输定义器,对无线传输进行设定;
S8:使用首发通信接口进行首发传输;
S9:使用次发通信接口进行次发传输;
S10:经由体外程控模块与首发通信接口及次发通信接口进行传输,接收体内植入模块发送的传输参数以及无线传输数据包。
较佳地,所述聚合为第一级聚合信息之前,至少包含:
设置多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的个数阈值为32;
按照从小到大的方式唯一地设置每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的采集器ID,所述采集器ID为二进制6位数,首位固定为0,标识其属于第一级信息采集器;每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采集不同特定类型的体征数据;
在采集器ID设置完毕后,将该采集器ID对应的采集器所采集的体征数据类型标识与该采集器ID进行关联,发送至映射器;
接收映射器发送的的采集类型关联表;
接收多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采集的多个特定类型体征数据及对应的第一级信息采集器采集器ID,并依据采集器ID采用由小到大的排列方式,对接收到的体征数据进行组合;
较佳地,所述对接收到的体征数据进行组合,具体为:
对于每一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将与采集器ID对应的单个体征数据类型标识顺序接续内阻断字段、对应的体征数据,再接续外阻断字段,组合为单一的采集数据段;
按照对应采集器ID由小到大的顺序,将多个采集数据段顺序排列,聚合为第一级聚合信息。
较佳地,所述反馈位移数据为一结构体,且至少包含:
反馈中心点距离函数,用以输出反馈信号中心点距离第二级信息采集器的距离,单位为CM;
反馈中心点人体模型定位函数,用以输出表示反馈信号中心点在病患体表三维模型中的定位。
较佳地,所述体征数据类型标识固定为三位二进制数值;
所述体征数据固定为二进制数值。
本发明提出的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及方法,对现有的植入式医疗设备进行突出改进,提出了第二级反馈信息传输机制,首先,基于与现有技术截然不同的二级反馈机制,在反馈体征数据的同时接收用户的有效体触数据,并以直观的三维人体模型展示体触点的分布,为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的设备对人体影响和位置微调提供依据;其次,给出基于映射器的系统布设,使用映射器来同时完成采集数据类型与采集器ID的对应,以及完成用户对异物的不断体触点数据采集,并基于三维人体模型进行综合,提升了对类型采集信息的归集、聚合;再次,使用较之现有技术的尤佳数据包传输构型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也即,通过数据包封装器以及传输定义器,对二级聚合信息进行数据整合,采用与现有技术比较而言更加稳定、准确、独特的数据包组包方式进行数据包封装;另,同时引入多级的通信接口和咬合的多阶通信机制,保障通信的安全性以及与体外程控设备的有效连接;更甚地,本申请提出基于数据包封装器以及传输定义器的功耗控制机制,与现有的功耗控制机制相比,因为结合了多级的通信接口和咬合的多阶通信机制,其功耗控制维度更高、更加精确,且时延长度更长,对功耗的缩减尤为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示出的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一种实施例的基本系统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示出的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方法一种实施例的基本框图;
图3是本发明示出的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一种实施例的采集数据段优选基本组合中一种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示出的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一种实施例的第一级聚合信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示出的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一种实施例的采集类型关联表优选实施之一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描述本发明所请求保护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及方法的若干实施例和有益效果,以有助于对本发明进行更细致的审查和分解。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方法和相应装置,但这些关键词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关键词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级信息采集器、第一级信息聚合器等也可以被称为第二级信息采集器、第二级信息聚合器,类似地,在不产生混淆前提下,第二级信息采集器、第二级信息聚合器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级信息采集器、第一级信息聚合器等。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本发明所请求保护的一种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所述设备包括:
体内植入模块,所述体内植入模块包括:
多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每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用以采集特定类型的体征数据,其中体征数据的特定类型由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预定义并分配体征数据类型标识,将采集的所述体征数据及自身采集器ID发送至第一级信息聚合器,并将该采集器ID对应的采集器所采集的体征数据类型标识与该采集器ID进行关联,发送至映射器;
第二级信息采集器,结合映射器的人体建模,定位反馈位置,采集反馈位移数据,并将采集的反馈位移数据发送至第二级信息聚合器;
映射器,用于对对象病患进行人体建模,建立病患体表三维模型并发送至第二级信息采集器,接收每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和/或第二级信息采集器发送的关联信息,并据此映射生成采集类型关联表;
第一级信息聚合器,接收采集的特定类型体征数据及对应的第一级信息采集器采集器ID,接收映射器发送的信息,并用以对采集的特定类型体征数据进行聚合为第一级聚合信息;
第二级信息聚合器,接收采集的反馈位移数据,并用以对采集的反馈位移数据进行聚合为第二级聚合信息;
数据包封装器,接收第一级信息聚合器以及第二级信息聚合器发送的聚合信息,并封装为无线传输数据包:
传输定义器,对无线传输进行设定;
首发通信接口,使用首发通信接口进行首发传输;
次发通信接口,使用次发通信接口进行次发传输;
体外程控模块,与首发通信接口及次发通信接口进行传输,接收体内植入模块发送的传输参数以及无线传输数据包。
作为一种可叠加的优选实施例,所述聚合为第一级聚合信息之前,至少包含:
设置多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的个数阈值为32;
按照从小到大的方式唯一地设置每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的采集器ID,所述采集器ID为二进制6位数,首位固定为0,标识其属于第一级信息采集器;每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采集不同特定类型的体征数据;
在采集器ID设置完毕后,将该采集器ID对应的采集器所采集的体征数据类型标识与该采集器ID进行关联,发送至映射器;
接收映射器发送的的采集类型关联表;
接收多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采集的多个特定类型体征数据及对应的第一级信息采集器采集器ID,并依据采集器ID采用由小到大的排列方式,对接收到的体征数据进行组合;
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对接收到的体征数据进行组合,具体为:
对于每一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将与采集器ID对应的单个体征数据类型标识顺序接续内阻断字段、对应的体征数据,再接续外阻断字段,组合为单一的采集数据段;
按照对应采集器ID由小到大的顺序,将多个采集数据段顺序排列,聚合为第一级聚合信息。
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反馈位移数据为一结构体,且至少包含:
反馈中心点距离函数,用以输出反馈信号中心点距离第二级信息采集器的距离;
反馈中心点人体模型定位函数,用以输出表示反馈信号中心点在病患体表三维模型中的定位。
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优选实施例,所述体征数据类型标识固定为三位二进制数值;所述体征数据固定为二进制数值。
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内阻断字段与外阻断字段用于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字段或不同的第一级信息采集器采集信息进行隔离,并可设置为任何不在传输中引起阈值以上歧义或误判的特定字段,例如设置为连续的16位二进制1,或设置为特定数值的二进制字段。
在本发明所请求保护的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一种典型的情况下,其所支持的第一级信息采集器,也即可用于精准采集特定类型体征数据的采集器,最大为32个,其所支持的第二级信息采集器可典型地设置为1个,因其仅需处理用户对植入式医疗设备周围的阈值以上触碰;
典型地,多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中的每个,专精地用于采集一种特定类型的体征数据,例如体温数据、例如血氧浓度以及血糖饱和度等等,不一而足,可依据植入式医疗设备所面对的病症或监测要求进行设定,最多支持32种特定类型的数据采集,且由于采集器均体积微小,附着其上或物理分离的传感器亦体积可忽略不计,因此其数量多寡几乎不会对植入式设备存在任何影响。
作为一种可叠加的优选实施例,对多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的采集器ID设定可依据多种方式,尤其地可使用二进制6位数,首位固定为0,标识其属于第一级信息采集器;每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采集不同特定类型的体征数据,例如对第一级采集器集群,从000001开始顺序编号或随机分配不重复的编号。
作为一种可叠加的优选实施例,对多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所采集的体征数据类型预定义并分配体征数据类型标识,其中可包含32种以上的体征数据类型标识缺省设置,用以应对多于32中体征数据类型的采集轮换。因多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的每个,其能够采集的体征数据类型已经固定,因此仅需对不同的体征数据类型进行类型标识,尤其地,可以使用与采集器标识一致的标识来标识特征数据类型,或采用任何关联、非关联的互异标识方法,并将其记录保存在系统的映射器或采集器、数据包封装器或传输定义器的任意处。
典型地,所述第二级信息采集器尤其包含对周围的力感应传感器,用以对第二级信息采集器周围的人体表面力压迫进行检测、距离传感器、定位传感器,从而可以依据传感器获取的定位数据在已经建模的人体模型中定位该力接触按压反馈位置;相关定位技术属于本领域较为常规的传感定位技术,此不赘述。
当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的使用对象也即患者装入植入式医疗设备的体内部分后,据申请人的医疗器械操作经验而言,往往会出现不适感觉,这种不适的感觉一般来自于作为异物的所述植入式医疗设备,而典型的病患反应即是,患者会反复触碰植入式医疗设备周围的皮肤或肌肉,作为后续对植入式医疗设备的可适感与位置调整依据,申请人提出可对患者的触碰反馈进行适当程度的采集,用以对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的控制人员进行信息反馈,并可据此在后续的检查中调整或考虑基于该患者的不适感的植入式设备可适度或位置。由此,作为一种可叠加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级信息采集器对于检测到的周围力压迫点进行中心点定位,将此受力的中心点,例如,患者使用手指按压植入式医疗设备附近一处,第二级信息采集器可据此定位该受力中心点,该点可以是受力面积的几何中心,亦可为受力极值点,可依据具体的医疗反馈信息搜集需求而各异。
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优选实施例,可依据具体的医疗应用场景的不同,设定与第二级信息采集器距离的阈值A,判定在该阈值以内距离的用户触碰才属于有效触碰反馈,并将该次反馈数据记录在第二级信息采集器的发送序列中,否则丢弃;
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优选实施例,可依据具体的医疗应用场景的不同,设定与第二级信息采集器对采集接触点的单位压强极值B,判定在该阈值以上的用户触碰才属于有效触碰反馈,也即,对于可能出现的非自身轻微触碰和日常接触,通过此方法排除在统计之外,并进行丢弃;
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优选实施例,第二级聚合信息可以是反馈位移数据的二进制化数据,也即采用特定的算法将反馈位移数据结构体的函数输出聚合为二进制数据并加以保存,因结构体及其函数和输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际亦均为二进制数据,其经由特定算法二进制化属于计算机领域的普适数据维护和存储知识,属于本领域公知技术,此不赘述;
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优选实施例,数据包封装器,接收第一级信息聚合器以及第二级信息聚合器发送的聚合信息,并封装为无线传输数据包,具体为:
按照具体的传输协议,将第一级聚合信息以及第二级聚合信息作为无线传输数据包的负载(payload)部分加入无线传输数据包;
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优选实施例,将第一级聚合信息以及第二级聚合信息作为无线传输数据包的负载(payload)部分加入无线传输数据包的所述负载部分为:
第一级聚合信息+第二级聚合信息索引字段+第二级聚合信息,也即第一级聚合信息接续第二级聚合信息索引字段,再接续第二级聚合信息组成;所述第二级聚合信息索引字段可为第二级聚合信息经由哈希计算的结果;
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优选实施例,传输定义器用于对体内植入式医疗部分与体外通信进行规范和设定;例如,传输定义器可用于设置基本的通信协议,设置通信波特率、频率或信号强度、功耗等;
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优选实施例,传输定义器用于设定:
首发通信接口的第一次广播时隙;
可信的体外程控模块ID;
加密方式与密钥;
广播首发通信数据的规定时隙;
首发通信接口的第二次通信的通信时隙;
次发通信接口的传输时隙;
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优选实施例,体外程控模块在系统设置初始化阶段,即预先被分配体外程控模块ID,并预先获知与首发通信接口传输的加密方式和解密密钥、可信的首发通信接口ID,且加以保存;
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优选实施例,首发通信接口预先被配置首发通信接口ID,次发通信接口预先被配置次发通信接口ID,并在传输定义器设定的规定时隙中广播首发通信数据,用以加密传输第二次通信的通信时隙以及首发通信接口ID,在进行N次广播后,休眠,N可设定为任一系统适宜值,例如3;次发通信接口将在系统初始化时获知可信的体外程控模块ID,也即与该植入式医疗设备模块对应的体外程控模块ID;
体外程控模块接收到该首发通信数据广播后,解密数据包,并判定接收的首发通信接口ID是否可信,可信时,获取第二次通信的通信时隙,并休眠;
在第二次通信的通信时隙时,首发通信接口以及体外程控模块均被唤醒,首发通信接口广播加密传输次发通信接口ID,以及次发通信接口的传输时隙;
体外程控模块接收到该第二次通信数据广播后,解密数据包,获取次发通信接口的传输时隙,并休眠;
在次发通信接口的传输时隙,体外程控模块被唤醒,并主动向相应的次发通信接口ID发送呼叫信息,所述呼叫信息携带对应的体外程控模块ID,次发通信接口仅在次发通信接口的传输时隙被唤醒,且接收到该呼叫信息后,判定当前时隙是否为传输定义器所规定的次发通信接口的传输时隙,并判定接收到的体外程控模块ID是否为可信体外程控模块ID,若均是,则开启负载传输过程,将无线传输数据包发送给体外程控模块,其中包括第一级聚合信息与第二级聚合信息;
体外程控模块依据第一级聚合信息判定和监控患者体征,依据第二级聚合信息对三维建模的患者对异物的不适触碰反馈来研判是否需要更改植入式医疗程控设备的位置,以及判定所述植入式医疗程控设备是否适宜用于当前患者,是否有超过特定医疗容忍限度的排斥反应。
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优选实施例,可使用传输定义器定义的特定传输协议或参数来规范体外程控模块的数据传输,也即,体外程控模块可经由首发通信接口的首发通信数据广播接收传输定义器定义的特定传输协议或参数,使用传输定义器定义的特定传输协议或参数进行与首发、次发通信接口的信息交换。
如说明书附图2所示,说明书附图2示出了本发明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方法一种实施例的基本框图。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02:使用多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中的每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用以采集特定类型的体征数据,其中体征数据的特定类型由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预定义并分配体征数据类型标识,将采集的所述体征数据及自身采集器ID发送至第一级信息聚合器,并将该采集器ID对应的采集器所采集的体征数据类型标识与该采集器ID进行关联,发送至映射器;
S104:使用映射器对对象病患进行人体建模,建立病患体表三维模型并发送至第二级信息采集器,使用第二级信息采集器,结合映射器的人体建模,定位反馈位置,采集反馈位移数据,并将采集的反馈位移数据发送至第二级信息聚合器;
S106:使用映射器,接收每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和/或第二级信息采集器发送的关联信息,并据此映射生成采集类型关联表;
S108:使用第一级信息聚合器接收采集的特定类型体征数据及对应的第一级信息采集器采集器ID,接收映射器发送的信息,并用以对采集的特定类型体征数据进行聚合为第一级聚合信息;
S110:使用第二级信息聚合器接收采集的反馈位移数据,并用以对采集的反馈位移数据进行聚合为第二级聚合信息;
S112:使用数据包封装器接收第一级信息聚合器以及第二级信息聚合器发送的聚合信息,并封装为无线传输数据包:
S114:使用传输定义器,对无线传输进行设定;
S116:使用首发通信接口进行首发传输;
S118:使用次发通信接口进行次发传输;
S120:经由体外程控模块与首发通信接口及次发通信接口进行传输,接收体内植入模块发送的传输参数以及无线传输数据包。
作为一种可叠加的优选实施例,所述聚合为第一级聚合信息之前,至少包含:
设置多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的个数阈值为32;
按照从小到大的方式唯一地设置每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的采集器ID,所述采集器ID为二进制6位数,首位固定为0,标识其属于第一级信息采集器;每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采集不同特定类型的体征数据;
在采集器ID设置完毕后,将该采集器ID对应的采集器所采集的体征数据类型标识与该采集器ID进行关联,发送至映射器;
接收映射器发送的的采集类型关联表;
接收多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采集的多个特定类型体征数据及对应的第一级信息采集器采集器ID,并依据采集器ID采用由小到大的排列方式,对接收到的体征数据进行组合;
如说明书附图3所示,说明书附图3示出了本发明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方法一种实施例的采集数据段优选基本组合中一种的示意图。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对接收到的体征数据进行组合,具体为:
对于每一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将与采集器ID对应的单个体征数据类型标识顺序接续内阻断字段、对应的体征数据,再接续外阻断字段,组合为单一的采集数据段;
如说明书附图4所示,说明书附图4示出了本发明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方法一种实施例的第一级聚合信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示意图。按照对应采集器ID由小到大的顺序,将多个采集数据段顺序排列,聚合为第一级聚合信息。由附图4可知,按照对应采集器ID由小到大的顺序,将多个采集数据段顺序排列。其中,采集器的ID可连续,亦可为不连续的。例如,在说明书附图4中,包含对应于采集器ID:000001的采集数据段、对应于采集器ID:000010的采集数据段、对应于采集器ID:000110的采集数据段,可见其中对应于采集器ID:000110的采集数据段,对应的采集器ID与前接的采集器ID是不连续的,但是依然遵从由小到大的顺序,当然也可以采用诸如由大到小、插入排列等其他顺序方式。
如说明书附图5所示,说明书附图5示出了本发明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方法一种实施例的采集类型关联表优选实施之一的示意图。在附图5中,对于体征数据类型标识,采用了其中一种按位取反方式为体征数据类型标识进行预定义的方式,并将其在采集类型关联表中与相应的采集器ID进行对应存储在表的同一行中。
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反馈位移数据为一结构体,且至少包含:
反馈中心点距离函数,用以输出反馈信号中心点距离第二级信息采集器的距离;
反馈中心点人体模型定位函数,用以输出表示反馈信号中心点在病患体表三维模型中的定位。
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优选实施例,所述体征数据类型标识固定为三位二进制数值;所述体征数据固定为二进制数值。
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内阻断字段与外阻断字段用于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字段或不同的第一级信息采集器采集信息进行隔离,并可设置为任何不在传输中引起阈值以上歧义或误判的特定字段,例如设置为连续的16位二进制1,或设置为特定数值的二进制字段。
在本发明所请求保护的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一种典型的情况下,其所支持的第一级信息采集器,也即可用于精准采集特定类型体征数据的采集器,最大为32个,其所支持的第二级信息采集器可典型地设置为1个,因其仅需处理用户对植入式医疗设备周围的阈值以上触碰;
典型地,多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中的每个,专精地用于采集一种特定类型的体征数据,例如体温数据、例如血氧浓度以及血糖饱和度等等,不一而足,可依据植入式医疗设备所面对的病症或监测要求进行设定,最多支持32种特定类型的数据采集,且由于采集器均体积微小,附着其上或物理分离的传感器亦体积可忽略不计,因此其数量多寡几乎不会对植入式设备存在任何影响。
作为一种可叠加的优选实施例,对多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的采集器ID设定可依据多种方式,尤其地可使用二进制6位数,首位固定为0,标识其属于第一级信息采集器;每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采集不同特定类型的体征数据,例如对第一级采集器集群,从000001开始顺序编号或随机分配不重复的编号。
作为一种可叠加的优选实施例,对多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所采集的体征数据类型预定义并分配体征数据类型标识,其中可包含32种以上的体征数据类型标识缺省设置,用以应对多于32中体征数据类型的采集轮换。因多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的每个,其能够采集的体征数据类型已经固定,因此仅需对不同的体征数据类型进行类型标识,尤其地,可以使用与采集器标识一致的标识来标识特征数据类型,或采用任何关联、非关联的互异标识方法,并将其记录保存在系统的映射器或采集器、数据包封装器或传输定义器的任意处。
典型地,所述第二级信息采集器尤其包含对周围的力感应传感器,用以对第二级信息采集器周围的人体表面力压迫进行检测、距离传感器、定位传感器,从而可以依据传感器获取的定位数据在已经建模的人体模型中定位该力接触按压反馈位置;相关定位技术属于本领域较为常规的传感定位技术,此不赘述。
当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的使用对象也即患者装入植入式医疗设备的体内部分后,据申请人的医疗器械操作经验而言,往往会出现不适感觉,这种不适的感觉一般来自于作为异物的所述植入式医疗设备,而典型的病患反应即是,患者会反复触碰植入式医疗设备周围的皮肤或肌肉,作为后续对植入式医疗设备的可适感与位置调整依据,申请人提出可对患者的触碰反馈进行适当程度的采集,用以对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的控制人员进行信息反馈,并可据此在后续的检查中调整或考虑基于该患者的不适感的植入式设备可适度或位置。由此,作为一种可叠加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级信息采集器对于检测到的周围力压迫点进行中心点定位,将此受力的中心点,例如,患者使用手指按压植入式医疗设备附近一处,第二级信息采集器可据此定位该受力中心点,该点可以是受力面积的几何中心,亦可为受力极值点,可依据具体的医疗反馈信息搜集需求而各异。
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优选实施例,可依据具体的医疗应用场景的不同,设定与第二级信息采集器距离的阈值A,判定在该阈值以内距离的用户触碰才属于有效触碰反馈,并将该次反馈数据记录在第二级信息采集器的发送序列中,否则丢弃;
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优选实施例,可依据具体的医疗应用场景的不同,设定与第二级信息采集器对采集接触点的单位压强极值B,判定在该阈值以上的用户触碰才属于有效触碰反馈,也即,对于可能出现的非自身轻微触碰和日常接触,通过此方法排除在统计之外,并进行丢弃;
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优选实施例,数据包封装器,接收第一级信息聚合器以及第二级信息聚合器发送的聚合信息,并封装为无线传输数据包,具体为:
按照具体的传输协议,将第一级聚合信息以及第二级聚合信息作为无线传输数据包的负载(payload)部分加入无线传输数据包;
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优选实施例,将第一级聚合信息以及第二级聚合信息作为无线传输数据包的负载(payload)部分加入无线传输数据包的所述负载部分为:
第一级聚合信息+第二级聚合信息索引字段+第二级聚合信息,也即第一级聚合信息接续第二级聚合信息索引字段,再接续第二级聚合信息组成;所述第二级聚合信息索引字段可为第二级聚合信息经由哈希计算的结果;
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优选实施例,传输定义器用于对体内植入式医疗部分与体外通信进行规范和设定;例如,传输定义器可用于设置基本的通信协议,设置通信波特率、频率或信号强度、功耗等;
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优选实施例,传输定义器用于设定:
首发通信接口的第一次广播时隙;
可信的体外程控模块ID;
加密方式与密钥;
广播首发通信数据的规定时隙;
首发通信接口的第二次通信的通信时隙;
次发通信接口的传输时隙;
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优选实施例,体外程控模块在系统设置初始化阶段,即预先被分配体外程控模块ID,并预先获知与首发通信接口传输的加密方式和解密密钥、可信的首发通信接口ID,且加以保存;
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优选实施例,首发通信接口预先被配置首发通信接口ID,次发通信接口预先被配置次发通信接口ID,并在传输定义器设定的规定时隙中广播首发通信数据,用以加密传输第二次通信的通信时隙以及首发通信接口ID,在进行N次广播后,休眠,N可设定为任一系统适宜值,例如3;次发通信接口将在系统初始化时获知可信的体外程控模块ID,也即与该植入式医疗设备模块对应的体外程控模块ID;
体外程控模块接收到该首发通信数据广播后,解密数据包,并判定接收的首发通信接口ID是否可信,可信时,获取第二次通信的通信时隙,并休眠;
在第二次通信的通信时隙时,首发通信接口以及体外程控模块均被唤醒,首发通信接口广播加密传输次发通信接口ID,以及次发通信接口的传输时隙;
体外程控模块接收到该第二次通信数据广播后,解密数据包,获取次发通信接口的传输时隙,并休眠;
在次发通信接口的传输时隙,体外程控模块被唤醒,并主动向相应的次发通信接口ID发送呼叫信息,所述呼叫信息携带对应的体外程控模块ID,次发通信接口仅在次发通信接口的传输时隙被唤醒,且接收到该呼叫信息后,判定当前时隙是否为传输定义器所规定的次发通信接口的传输时隙,并判定接收到的体外程控模块ID是否为可信体外程控模块ID,若均是,则开启负载传输过程,将无线传输数据包发送给体外程控模块,其中包括第一级聚合信息与第二级聚合信息;
体外程控模块依据第一级聚合信息判定和监控患者体征,依据第二级聚合信息对三维建模的患者对异物的不适触碰反馈来研判是否需要更改植入式医疗程控设备的位置,以及判定所述植入式医疗程控设备是否适宜用于当前患者,是否有超过特定医疗容忍限度的排斥反应。
作为另一种可叠加的优选实施例,可使用传输定义器定义的特定传输协议或参数来规范体外程控模块的数据传输,也即,体外程控模块可经由首发通信接口的首发通信数据广播接收传输定义器定义的特定传输协议或参数,使用传输定义器定义的特定传输协议或参数进行与首发、次发通信接口的信息交换。
本发明提出的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及方法,对现有的植入式医疗设备进行突出改进,提出了第二级反馈信息传输机制,首先,基于与现有技术截然不同的二级反馈机制,在反馈体征数据的同时接收用户的有效体触数据,并以直观的三维人体模型展示体触点的分布,为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的设备对人体影响和位置微调提供依据;其次,给出基于映射器的系统布设,使用映射器来同时完成采集数据类型与采集器ID的对应,以及完成用户对异物的不断体触点数据采集,并基于三维人体模型进行综合,提升了对类型采集信息的归集、聚合;再次,使用较之现有技术的尤佳数据包传输构型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也即,通过数据包封装器以及传输定义器,对二级聚合信息进行数据整合,采用与现有技术比较而言更加稳定、准确、独特的数据包组包方式进行数据包封装;另,同时引入多级的通信接口和咬合的多阶通信机制,保障通信的安全性以及与体外程控设备的有效连接;更甚地,本申请提出基于数据包封装器以及传输定义器的功耗控制机制,与现有的功耗控制机制相比,因为结合了多级的通信接口和咬合的多阶通信机制,其功耗控制维度更高、更加精确,且时延长度更长,对功耗的缩减尤为显著。
在所有上述实施方式中,为实现一些特殊的数据传输、读/写功能的要求,上述方法操作过程中及其相应装置可以增加装置、模块、器件、硬件、引脚连接或存储器、处理器差异来扩展功能。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方法,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方法步骤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或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方法的各个步骤、装置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逻辑或物理上分开的,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方法步骤及其实现、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方法和装置可以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装置(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装置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NV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更清晰地解释、阐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所述设备包括:
体内植入模块,所述体内植入模块包括:
多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每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用以采集特定类型的体征数据,其中体征数据的特定类型由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预定义并分配体征数据类型标识,将采集的所述体征数据及自身采集器ID发送至第一级信息聚合器,并将该采集器ID对应的采集器所采集的体征数据类型标识与该采集器ID进行关联,发送至映射器;
第二级信息采集器,结合映射器的人体建模,定位反馈位置,采集反馈位移数据,并将采集的反馈位移数据发送至第二级信息聚合器;
映射器,用于对对象病患进行人体建模,建立病患体表三维模型并发送至第二级信息采集器,接收每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和/或第二级信息采集器发送的关联信息,并据此映射生成采集类型关联表;
第一级信息聚合器,接收采集的特定类型体征数据及对应的第一级信息采集器采集器ID,接收映射器发送的信息,并用以对采集的特定类型体征数据进行聚合为第一级聚合信息;
第二级信息聚合器,接收采集的反馈位移数据,并用以对采集的反馈位移数据进行聚合为第二级聚合信息;
数据包封装器,接收第一级信息聚合器以及第二级信息聚合器发送的聚合信息,并封装为无线传输数据包:
传输定义器,对无线传输进行设定;
首发通信接口,使用首发通信接口进行首发传输;
次发通信接口,使用次发通信接口进行次发传输;
体外程控模块,与首发通信接口及次发通信接口进行传输,接收体内植入模块发送的传输参数以及无线传输数据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为第一级聚合信息之前,至少包含:
设置多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的个数阈值为32;
按照从小到大的方式唯一地设置每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的采集器ID,所述采集器ID为二进制6位数,首位固定为0,标识其属于第一级信息采集器;每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采集不同特定类型的体征数据;
在采集器ID设置完毕后,将该采集器ID对应的采集器所采集的体征数据类型标识与该采集器ID进行关联,发送至映射器;
接收映射器发送的的采集类型关联表;
接收多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采集的多个特定类型体征数据及对应的第一级信息采集器采集器ID,并依据采集器ID采用由小到大的排列方式,对接收到的体征数据进行组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收到的体征数据进行组合,具体为:
对于每一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将与采集器ID对应的单个体征数据类型标识顺序接续内阻断字段、对应的体征数据,再接续外阻断字段,组合为单一的采集数据段;
按照对应采集器ID由小到大的顺序,将多个采集数据段顺序排列,聚合为第一级聚合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位移数据为一结构体,且至少包含:
反馈中心点距离函数,用以输出反馈信号中心点距离第二级信息采集器的距离;
反馈中心点人体模型定位函数,用以输出表示反馈信号中心点在病患体表三维模型中的定位。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征数据类型标识固定为三位二进制数值;
所述体征数据固定为二进制数值。
6.一种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使用多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中的每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用以采集特定类型的体征数据,其中体征数据的特定类型由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预定义并分配体征数据类型标识,将采集的所述体征数据及自身采集器ID发送至第一级信息聚合器,并将该采集器ID对应的采集器所采集的体征数据类型标识与该采集器ID进行关联,发送至映射器;
S2:使用映射器对对象病患进行人体建模,建立病患体表三维模型并发送至第二级信息采集器,使用第二级信息采集器,结合映射器的人体建模,定位反馈位置,采集反馈位移数据,并将采集的反馈位移数据发送至第二级信息聚合器;
S3:使用映射器,接收每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和/或第二级信息采集器发送的关联信息,并据此映射生成采集类型关联表;
S4:使用第一级信息聚合器接收采集的特定类型体征数据及对应的第一级信息采集器采集器ID,接收映射器发送的信息,并用以对采集的特定类型体征数据进行聚合为第一级聚合信息;
S5:使用第二级信息聚合器接收采集的反馈位移数据,并用以对采集的反馈位移数据进行聚合为第二级聚合信息;
S6:使用数据包封装器接收第一级信息聚合器以及第二级信息聚合器发送的聚合信息,并封装为无线传输数据包:
S7:使用传输定义器,对无线传输进行设定;
S8:使用首发通信接口进行首发传输;
S9:使用次发通信接口进行次发传输;
S10:经由体外程控模块与首发通信接口及次发通信接口进行传输,接收体内植入模块发送的传输参数以及无线传输数据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为第一级聚合信息之前,至少包含:
设置多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的个数阈值为32;
按照从小到大的方式唯一地设置每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的采集器ID,所述采集器ID为二进制6位数,首位固定为0,标识其属于第一级信息采集器;每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采集不同特定类型的体征数据;
在采集器ID设置完毕后,将该采集器ID对应的采集器所采集的体征数据类型标识与该采集器ID进行关联,发送至映射器;
接收映射器发送的的采集类型关联表;
接收多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采集的多个特定类型体征数据及对应的第一级信息采集器采集器ID,并依据采集器ID采用由小到大的排列方式,对接收到的体征数据进行组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收到的体征数据进行组合,具体为:
对于每一个第一级信息采集器,将与采集器ID对应的单个体征数据类型标识顺序接续内阻断字段、对应的体征数据,再接续外阻断字段,组合为单一的采集数据段;
按照对应采集器ID由小到大的顺序,将多个采集数据段顺序排列,聚合为第一级聚合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位移数据为一结构体,且至少包含:
反馈中心点距离函数,用以输出反馈信号中心点距离第二级信息采集器的距离,单位为CM;
反馈中心点人体模型定位函数,用以输出表示反馈信号中心点在病患体表三维模型中的定位。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征数据类型标识固定为三位二进制数值;
所述体征数据固定为二进制数值。
CN202010112107.0A 2020-02-24 2020-02-24 一种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及方法 Withdrawn CN1112974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12107.0A CN111297476A (zh) 2020-02-24 2020-02-24 一种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12107.0A CN111297476A (zh) 2020-02-24 2020-02-24 一种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97476A true CN111297476A (zh) 2020-06-19

Family

ID=71151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12107.0A Withdrawn CN111297476A (zh) 2020-02-24 2020-02-24 一种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9747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36877B2 (en) Wearable computing device for secure control of physiological sensors and medical devices, with secure storage of medical records, and bioimpedance biometric
US1167883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detection in non-noise ECG data with the aid of a digital computer
US8700172B2 (e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having long-term wireless capabilities
US9326720B2 (en) Wireless, implantable electro-encephalography system
CN108472489B (zh) 使生理数据的多个源同步
US7791467B2 (en) Repeater providing data exchange with a medical device for remote patient care and method thereof
US7289761B2 (en)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electively preventing data transfer from a medical device
US20240177852A1 (en) Wearable sensor and healthcare management system using a wearable sensor
US8339262B2 (en) Patient identification system
US2021025149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strokes
US2023035213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pulating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with Wireless Earpieces
Poongodi et al. Internet of things (IoT) and E-healthcare system–A short review on challenges
EP348877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chine-learning-based atrial fibrillation detection
CN111297476A (zh) 一种信息分级的植入式医疗程控系统及方法
CN205548535U (zh) 一种健康状况检测智能手环
CN106236043A (zh) 一种交互式智能医用手环系统
CN106725320A (zh) 一种电子信息领域植入式医疗器械远程监控系统及方法
CN114191126A (zh) 一种实时监测身体健康指数的电子种植牙、方法及系统
CN108433713A (zh) 一种人体大数据监测的方法
US2021025157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strokes
WO202317468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lassifying a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nd/or a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episode of a pati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