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95900A - 道路侧网络节点和用以操作道路侧网络节点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道路侧网络节点和用以操作道路侧网络节点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295900A CN111295900A CN201880073152.0A CN201880073152A CN111295900A CN 111295900 A CN111295900 A CN 111295900A CN 201880073152 A CN201880073152 A CN 201880073152A CN 111295900 A CN111295900 A CN 11129590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twork node
- road
- radio channel
- data
- side netwo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0
- 101000603323 Homo sapiens 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0 group B member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3
- 102100039019 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0 group B member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3
- 102100039164 Acetyl-CoA carboxylase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1
- 101710190443 Acetyl-CoA carboxylase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102100021641 Acetyl-CoA carboxylase 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000677540 Homo sapiens Acetyl-CoA carboxylase 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000894929 Homo sapiens Bcl-2-related protein A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000782621 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168) Biotin carboxylase 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84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963440 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168) Biotin carboxylase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172132 Mus musculus Eif3a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76504 Protein Sorting Signal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73 social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8—Multiprotocol handlers, e.g. single devices capable of handling multiple 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6—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V2V]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5—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collaboration of different radio technolog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loa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根据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以在小区支持的无线电通信网络中和在自组织无线电通信网络中操作道路侧网络节点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302)要传送的数据;确定(304)针对数据的传送指令,所述传送指令包括信道选择,所述信道选择指示a)经由小区支持的无线电通信网络的侧链路无线电信道的数据传送,b)经由自组织无线电通信网络的自组织无线电信道的数据传送,或者c)经由侧链路无线电信道和自组织无线电信道的数据传送;以及根据传送指令,发起(306)经由侧链路无线电信道和/或经由自组织无线电信道的数据传送。
Description
现有技术
本发明针对道路侧网络节点和用于操作道路侧网络节点的方法。
已知的是,现有技术的车辆能够与在其附近的其他车辆交换信息(V2V:车辆对车辆)。此外,具有道路侧基础设施的车辆可以无线通信(V2I:车辆对基础设施)。同样,车辆可以与因特网中的后端服务器无线通信(V2N:车辆对网络)或者与行人终端无线通信(V2P:车辆对人)。总体来说,该通信被称为车辆对一切(V2X)。
对诸如自动化驾驶之类的汽车行业中新功能和服务的开发受益于V2X。道路安全性、乘坐舒适性以及能量和交通效率可以得到改进。这为汽车制造商、汽车供应商和其他服务提供商指引向新产品和商业模式。
要在未来几年内部署的第一代V2X应用主要与道路应用有关。其目的是要向驾驶员提供关于道路环境的信息。车辆周期性地提供状态信息(例如,定位、速度、加速度等)和/或事件信息(救援任务、车辆停滞、交通堵塞)。该信息通常以文本消息的形式在本地发布。该基于事件的信息可以从邻近的车辆发送到中央网络单元(基站、后端)。
发明内容
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道路侧网络节点和根据另外的独立权利要求的用以操作道路侧网络节点的方法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道路侧网络节点。所述道路侧网络节点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在小区支持的无线电通信网络中操作的第一无线电模块、用于在自组织无线电通信网络中操作的第二无线电模块、以及至少一个天线。所述道路侧网络节点被配置为:提供要传送的数据;确定针对所述数据的传送指令,所述传送指令包括信道选择,所述信道选择指示a)经由小区支持的无线电通信网络的侧链路无线电信道的数据传送,b)经由自组织无线电通信网络的自组织无线电信道的数据传送,或者c)经由侧链路无线电信道和自组织无线电信道的数据传送;以及根据传送指令,发起经由侧链路无线电信道和/或经由自组织无线电信道的数据传送。
有利地,信道选择是动态确定的。
根据有利的实施例,所述道路侧网络节点被配置为确定侧链路无线电信道的第一服务质量;确定自组织无线电信道的第二服务质量;依据第一和第二服务质量确定信道选择。
有利地,依据较低拥塞的信道选择使得有可能在这两个无线电网络中整形业务。特别地,当消息被优选地注入到具有较低拥塞值的信道中时,无线电信道得到负载平衡。
根据有利的实施例,所述道路侧网络节点被配置为确定或提供用于所述数据的目标传播范围;确定经由侧链路无线电信道的第一传播范围;确定经由自组织无线电信道的第二传播范围;依据目标传播范围并依据第一和第二消息传播范围确定对a)或b)的信道选择。
依据期望的传播范围,选择适当的无线电信道。这有助于减少干扰,因为避免了不具有附加益处的消息填充侧链路和自组织无线电信道。
根据有利的实施例,所述道路侧网络节点被配置为确定侧链路无线电信道和自组织无线电信道之一的高拥塞;如果确定了高拥塞,则依据目标传播来覆写(override)信道选择的确定。
当一个无线电信道的传播范围更好地拟合目标传播范围、但是该无线电信道拥塞时,将使用较不拥塞的无线电信道。
根据有利的实施例,所述道路侧网络节点被配置为依据第一和第二服务质量来确定传送指令的第一重复率;依据第一和第二服务质量来确定传送指令的第二重复率;
-根据第一重复率,反复地发起经由侧链路无线电信道的数据传送;以及根据第二重复率,反复地发起经由自组织无线电信道的数据传送。
通过依据侧链路和自组织无线电信道上的服务质量状况来适配重复率,更好地利用无线电资源,并避免无线电信道上的干扰和高拥塞状况。在紧急消息的情况下,可以将期望的服务质量设置得高,以便以较高的重复率穿透这两个无线电网络。
根据有利的实施例,所述道路侧网络节点被配置为依据第一和第二服务质量来确定具有较高拥塞值的无线电信道;减小用于具有较高拥塞值的无线电信道的重复率。
实现了具有较高拥塞值的信道上的负载降低。特别地,如果大多数参与网络节点降低重复率,则可以有效地降低信道负载。
根据有利的实施例,所述道路侧网络节点被配置为确定传送指令,以交替在侧链路无线电信道和自组织无线电信道上的传送发起。
有利地,这两个无线电信道以交织的方式用于在两个网络中散布数据。这增加了进行传送的网络节点附近的网络节点将接收数据的概率。
根据有利的实施例,所述道路侧网络节点被配置为依据目标重复率来确定用于侧链路信道的第一重复率和用于侧链路信道的第二重复率。
在无线电信道之间划分消息传播,同时可以维持目标重复率。
根据有利的实施例,所述道路侧网络节点被配置为确定小区支持的无线电通信网络的至少一个另外的道路侧网络节点的第三重复率;并且依据第三重复率确定第一重复率。
当所述道路侧网络节点附近存在很少的车辆时,依据侧链路上的所测量的重复率对第一重复率的适配允许减少传送。另一方面,如果在所述道路侧网络节点附近存在许多车辆,则增加重复率。
根据有利的实施例,所述道路侧网络节点被配置为确定自组织无线电通信网络的至少一个还另外的道路侧网络节点的第四重复率;并且依据第四重复率确定第二重复率。
当所述道路侧网络节点附近存在很少车辆正在自组织无线电信道上进行传送时,依据自组织无线电信道上的所测量的重复率对第二重复率的适配允许减少传送。另一方面,如果在所述道路侧网络节点附近存在许多车辆,则增加第二重复率。
根据有利的实施例,所述道路侧网络节点被配置为依据要发送的第一数据实体和已经传送的第二数据实体来确定相似度值;如果相似度值超过阈值,则发起第一数据实体的传送。
当不存在显著改变时,相似度值将不超过阈值,并且将不发生第一数据的传送。保持最小重复率确保附近新到达的车辆将以合理的延迟被通知。
根据有利的实施例,所述道路侧网络节点被配置为经由侧链路信道和/或自组织信道接收数据;依据接收的数据确定危险等级;依据危险等级,确定用于侧链路无线电信道和自组织无线电信道中的至少一个的最小重复率;并且将用于侧链路无线电信道和自组织无线电信道中的至少一个的重复率维持在最小重复率处或在最小重复率以上。
可以通过观察危险等级检测严重状况。这使得对于每个车辆而言有可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或减轻后果。
根据有利的实施例,接收的数据包括远处车辆的当前速度和/或当前位置,并且所述道路侧网络节点被配置为依据当前速度和当前位置来确定危险等级。
根据有利的实施例,所述道路侧网络节点被配置为通过设施层功能或应用层功能提供传送指令请求;并且如果提供了传送指令请求,则仅依据传送指令请求来确定传送指令。有利地,传送指令的另外的依赖性被覆写。
根据另外的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以在小区支持的无线电通信网络中和在自组织无线电通信网络中操作道路侧网络节点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要传送的数据;确定针对所述数据的传送指令,所述传送指令包括信道选择,所述信道选择指示a)经由小区支持的无线电通信网络的侧链路无线电信道的数据传送,b)经由自组织无线电通信网络的自组织无线电信道的数据传送,或者c)经由侧链路无线电信道和自组织无线电信道的数据传送;以及根据传送指令,发起经由侧链路无线电信道和/或经由自组织无线电信道的数据传送。
实施例的以下描述覆盖了另外的特征和优点。
图1描绘了示例性交通状况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a示意性地描绘了层结构。
图2b示意性地描绘了流程图。
图3示意性地描绘了流程图。
图4示意性地描绘了数据结构。
图5示意性地描绘了传送协调功能。
图6示意性地描绘了流程图。
图7示意性地描绘了流程图。
图8示意性地描绘了流程图。
图9示意性地描绘了接收协调功能。
图10示意性地描述了相似度值的确定。
图11示意性地描绘了流程图。
图12示意性地描绘了流程图。
图13示意性地描绘了两个交互的道路侧网络节点。
图14示意性地描绘了两个交互的道路侧网络节点。
图1描绘了交通灯交叉路口2周围的示例性交通状况的示意性透视图。每个车辆V1、V3包括网络节点NN1、NN3,所述网络节点NN1、NN3形成自组织无线电通信网络VANET。每个车辆V2、V4包括网络节点NN2、NN4,所述网络节点NN2、NN4形成小区支持的无线电通信网络CNET。车辆V5和交通灯TL包括网络节点NN5、NN6,所述网络节点NN5、NN6被配置为参与自组织无线电通信网络VANET和小区支持的无线电通信网络CNET。当然,除交通灯之外还有其他的固定基础设施实体可以包括像NN1、NN2或NN6一样的网络节点。
网络节点NN1、NN2、NN3、NN4、NN5、NN6和NN7中的每一个包括数据总线B1、B2、B3、B4、B5、B6和B7,其互连至少一个处理器P1、P2、P3、P4、P5、P6和P7、存储器M1、M2、M3、M4、M5、M6和M7以及卫星接收器G1、G2、G3、G4、G5、G6和G7。网络节点NN1、NN2、NN3、NN4、NN5、NN6是道路侧网络节点,这意味着这些网络节点安装在车辆或道路基础设施中。网络节点NN7是网络基础设施节点,这意味着该节点被配置为管理网络功能。卫星接收器G1、G2、G3、G4、G5、G6和G7被配置为接收从地球卫星S始发的至少一个卫星信号TS,例如GPS、全球定位系统信号。在存储器M1、M2、M3、M4、M5、M6和M7中的每一个上存储了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当在对应的处理器P1、P2、P3、P4、P5、P6和P7上被执行时实现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方法。可替换地或附加地,处理器P1、P2、P3、P4、P5、P6和P7被实现为ASIC。网络节点NN1、NN3中的每一个包括无线电模块C1、C3,所述无线电模块C1、C3被配置用于根据自组织无线电通信网络VANET传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无线电模块C1、C3中的每一个连接到天线A1、A3。网络节点NN2、NN4中的每一个包括无线电模块D2、D4,所述无线电模块D2、D4被配置用于根据小区支持的无线电通信网络CNET来传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无线电模块D2、D4中的每一个连接到天线A2、A4。网络节点NN5、NN6中的每一个包括被配置用于根据小区支持的无线电通信网络CNET来传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的无线电模块D5、D6,以及被配置用于根据自组织无线电通信网络VANET来传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的无线电模块C5、C5。无线电模块D5、D6中的每一个连接到天线A5d、A6d。无线电模块C5、C6中的每一个连接到天线A5c、A6c。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诸如“联邦网络局”之类的国家当局起草了频率使用计划,其例如包括针对不同网络运营商的许可。在分配的许可之下,网络运营商被允许在分配的许可频率范围或频谱中连接网络基础设施节点和网络节点。相比之下,存在频率范围或频率谱,其没有被分配给任何网络运营商并且可以在诸如例如专用传送/接收功率之类的某些边界条件之下被自由地使用。
网络VANET提供自组织无线电信道AHCH。网络CNET提供侧链路无线电信道SLCH。侧链路无线电信道SLCH和自组织无线电信道AHCH中的每一个是无线介质WM的实例,所述无线介质WM用于在两个或更多个网络节点之间传递物理层PHY、协议数据单元PDU目的。在网络VANET和网络CNET二者中,无线电信号使用相同或重叠的未经许可频率范围uFR传送。对信道SLCH和AHCH未经协调的使用将导致信道SLCH和AHCH二者中的至少一个的恶化。
网络基础设施节点NN7包括用于访问例如回程网络的其他网络节点的网络接口17。网络基础设施节点NN7也可以被指定为基站或eNodeB。网络基础设施节点NN7连接到静止天线A7,以在下行链路信道DC上发送数据并且在上行链路信道UC上接收数据。天线A7包括例如多个天线,并且被设计为例如远程无线电头RRH。当然,网络基础设施节点NN7可以例如在虚拟化的环境中以分布式方式实现,并且可以由多个分离的网络节点组成。例如,根据LTE-V2X标准来配置网络基础设施节点NN7和道路侧网络节点NN2、NN4、NN5和NN6。
网络基础设施节点NN7和天线A7提供无线电CL,在所述无线电CL内,道路侧网络节点NN5和NN4在覆盖范围中并且能够与网络基础设施节点NN7通信。另一方面,网络节点NN2和NN5不居于在无线电CL内,在与网络基础设施节点NN7相关的覆盖范围外,并且不能够与网络基础设施节点NN7直接通信。
由例如文件3GPP TS 36.300 V14.2.0(2017-03)定义了侧链路无线电信道SLCH和一般的侧链路,所述文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网络节点NN2、NN4、NN5和NN6根据3GPP TS36.300 V14.2.0(2017-03)被配置。侧链路包括侧链路发现和V2X侧链路通信。侧链路使用上行链路资源和类似于上行链路的物理信道结构。因此,侧链路相对于物理信道不同于上行链路。
侧链路被限制于用于侧链路物理信道的个体集群传送。此外,侧链路在每个侧链路子帧的结束处使用1符号间隙。对于V2X侧链路通信,PSCCH(物理侧链路控制信道)和PSSCH(物理侧链路共享信道)在相同子帧中被传送。
侧链路中传输信道的物理层处理与上行链路传送的不同之处在于以下步骤:加扰:对于PSDCH物理侧链路发现信道和PSCCH,加扰不是特定于网络实体的;调制:对于侧链路不支持64 QAM和256 QAM(QAM:正交调幅)。PSCCH指示由用于PSSCH的相应网络节点使用的侧链路资源和其他传送参数。
对于PSDCH、PSCCH和PSSCH解调,类似于上行链路解调参考信号的参考信号在时隙的第四个符号中在正常的CP(循环前缀)中被传送,并且在扩展的CP中在时隙的第三个符号中被传送。侧链路解调参考信号序列长度对应于相关联的资源的大小(子载波的数量)。对于V2X侧链路通信,参考信号在CP中在第一时隙的第3和第6个符号中以及在第二时隙的第2和第5个符号中被传送。对于PSDCH和PSCCH,基于固定的基序列、循环移位和正交覆盖码生成参考信号。对于V2X侧链路通信,在每个传送上随机选择用于PSCCH的循环移位。
对于侧链路无线电信道的测量,以下选项在网络节点侧可用:侧链路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S-RSRP);侧链路发现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SD-RSRP);PSSCH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PSSCH-RSRP);对于侧链路参考信号的信号强度指示符(S-RSSI)。
侧链路资源池可以预先配置、半静态或动态地提供,并且对应于能够经由侧链路无线电信道SLCH执行侧链路传送的一组无线电资源。在模式2(未覆盖的情况)下执行侧链路通信的网络节点自主地从资源池范围中选择资源,所述资源池范围由网络基础设施节点NN7或侧链路集群的头端预先配置。在模式1(覆盖的情况)下执行侧链路通信的网络节点选择已经被网络基础设施节点NN7调度的资源。
网络节点NN1、NN3、NN5、NN6中的每一个根据例如IEEE 802.11p标准、尤其是通过引用被并入的日期为2010年7月15日的IEEE 802.11p-2010而被配置。IEEE 802.11p PHY和MAC为在美国的专用短程通信(DSRC)以及为在欧洲的协作ITS(C-ITS)提供用于上层协议的服务。网络节点NN1、NN3、NN5、NN6在未经许可的频率范围中经由自组织无线电信道AHCH彼此直接通信。自组织无线电信道AHCH由无线电模块C1、C3、C5、C6经由CSMA/CA(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协议进行仲裁。
网络节点NN1被配置为经由自组织无线电信道AHCH传送数据,并且网络节点NN3可以接收数据。在无线电信号的接收范围中的所有网络节点、如例如网络节点NN3能够接收这样的数据。自组织无线电信道AHCH和一般的自组织无线电信道以及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VANET通过例如IEEE标准“802.11p-2010 - IEEE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802.11p-2010 -IEEE信息技术标准-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部分11:无线LAN介质接入控制(MAC)和物理层(PHY)规范修订案6:Wireless Access in Vehicular Environments(车载环境中的无线接入)进行描述,所述IEEE标准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IEEE 802.11p是用于扩展WLAN标准IEEE 802.11的标准。IEEE 802.11p的目标是要在乘用车辆中建立无线技术并且为智能传输系统(ITS)应用提供可靠的接口。IEEE 802.11p也是对于5.85至5.925 GHz频带中的专用短程通信(DSRC)的基础。为了避免与欧洲DSRC版本混淆,尤其是在欧洲使用术语ITS-G5而不是DSRC。
为了接入自组织无线电信道AHCH,网络节点NN1、NN3、NN5和NN6使用增强型分布式信道接入EDCA和先听后说LBT过程。LBT包括在自组织无线电信道AHCH上传送之前的退避过程。首先,网络节点NN1、NN3、NN5或NN6监听并且等待,直到自组织无线电信道AHCH在一时间段期间是可用的,该时间段AIFS被称为仲裁帧间间隔AIFS。如果功率水平低于像62 dBm的第一阈值,并且没有具有高于像-82 dBm的第二阈值的功率水平的自组织前导,则自组织无线电信道AHCH被感测为空闲。如果自组织无线电信道未被感测为空闲,则所述信道忙。
如果自组织无线电信道AHCH在时间段AIFS期间被感测为空闲,则退避过程开始。退避定时器被初始化为是9μs时隙时间的倍数的随机数。在争用窗口内确定所述随机数。当自组织无线电信道AHCH被感测为空闲时,随机退避定时器减小一。对于每个时隙时间,自组织无线电信道AHCH被感测为忙,随机退避定时器保持与之前相同的值。
如果退避定时器到期,则网络节点NN1、NN3、NN5或NN6获得传送机会TXOP。在网络节点NN1、NN3、NN5或NN6感测到自组织无线电信道为空闲的情况下,如果传送机会TXOP持续时间尚未到期,则它将传送数据。
如果数据未在广播模式下被传送,则网络节点NN1、NN3、NN5和NN6当中的接收网络节点将在接收到数据时向发送节点发送确认。
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的文件“ETSI EN 302 663 V1.2.0(2012-11)”描述了ITS-G5技术(ITS G5: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operating in the 5 GHz frequencyband(在5 GHz频带中操作的智能传输系统))的两个最低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无线电模块C1、C3、C5和C6例如根据“ETSI TS 102 687 V1.1.1(2011-07)”实现这两个最低层和对应的功能,以便使用自组织无线电信道。以下未经许可的频带在欧洲对于自组织无线电信道AHCH的使用而言是可用的,其是如下未经许可的频带NLFB的部分:1) ITS-G5A,用于在频率范围5.875 GHz至5.905 GHz中的安全性相关应用;2)ITS-G5B,用于在频率范围5855GHz至5875 GHz中的非安全性相关应用;和3)ITS-G5D,用于在5.055 GHz至5.925 GHz频率范围中的ITS应用的操作。ITS-G5允许在基站环境之外的两个网络单元UE1和UE2之间的通信。ITS-G5使得数据帧能够即时交换,并且避免在设立网络时使用的管理开销。
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的文件“ETSI TS 102 687 V1.1.1(2011-07)”针对ITS-G5描述了“Decentralized Congestion Control Mechanism(去中心化拥塞控制机制)”。除其他事物之外,自组织无线电信道AHCH用于交换交通安全性和交通效率数据。无线电模块C1、C3、C5和C6实现例如如在文件“ETSI TS 102 687 V1.1.1(2011-07)”中描述的功能。ITS-G5中的应用和服务基于道路侧网络节点的协作行为,所述道路侧网络节点构成自组织网络VANET(VANET:车载自组织网络)。自组织网络VANET使能实现时间关键的道路交通应用,所述时间关键的道路交通应用要求迅速的信息交换来及时警告和协助驾驶员和/或车辆。为了确保自组织网络VANET的恰当运行,使用“去中心化拥塞控制机制”(DCC)用于ITS-G5的自组织无线电信道AHCH。DCC具有居于ITS架构的多个层上的特征。DCC机制基于关于信道的知识。通过信道探测获得信道状态信息。可以通过方法TPC(传送功率控制)、TRC(传送速率控制)和TDC(传送数据速率控制)获得信道状态信息。所述方法响应于从检测到的分组接收到的信号水平阈值或前导信息来确定信道状态信息。
自组织无线电通信网络VANET和小区支持的无线电通信网络CNET在各个方面中不同——两种技术之间的差异已经存在于编码/解码链中,因此存在于调制和编码方案中。这不允许对其他技术的接收信号进行成功解码。不同的参考符号以不同的方式被使用:在经由侧链路无线电信道SLCH的传送期间,侧链路参考符号在某些无线电资源处被传送。另一方面,自组织参考符号经由自组织无线电信道AHCH在传送起始处被传送。此外,经由侧链路无线电信道SLCH的传送要求参与的网络节点在时间上同步,以便对接收信号正确地解码。另一方面,自组织无线电信道允许无连接的、未经同步的信号传送。
在所示的交通状况下,网络节点NN1至NN6被定位成使得每个网络节点NN1至NN6的无线电功率足以到达网络节点NN1至NN6中的另一个。因此,在频率上重叠的信道AHCH和SLCH上的传送可以对彼此有不利影响。本说明书的一个目的是要减少该不利的相互影响。
例如,车辆V5是处于紧急操作中的紧急车辆,并且经由自组织无线电信道ADCH和侧链路无线电信道将其紧急状态在消息M5T中传达到交通灯TL。网络节点NN5被配置为经由侧链路无线电信道SLCH和/或经由自组织无线电信道AHCH传送消息,所述消息可以由网络节点NN6接收。由于网络节点NN5和NN6二者包括用于网络CNET和VANT二者的无线电模块C5、D5、C6、D6,因此对两种技术的访问是可能的。网络节点NN5和NN6也可以称为网关节点。在分布式模式下操作在网络节点NN5与NN6之间的侧链路无线电信道SLCH。
依据接收到的消息,交通灯TL关闭用于交叉交通的交叉路口。在转换到红色时,交通灯经由自组织无线电信道AHCH将其红灯状态在消息MT1中传达到车辆V1,以便降低其速度。车辆V1以100 km/h的速度移动,并且经由自组织无线电信道ADCH将速度在消息M13中传达到其他车辆、例如车辆V3。
网络节点NN2被配置为经由侧链路无线电信道SLCH向网络节点NN6传送消息M2T。由于网络节点NN2和NN6二者居于无线电小区CL外部,因此对侧链路无线电信道SLCH的接入不受网络基础设施节点控制。在分布式模式下操作在网络节点NN2与NN6之间的侧链路无线电信道SLCH。
网络节点NN4被配置为经由侧链路无线电信道SLCH向网络节点NN5传送消息M45。由于网络节点NN4和NN5二者居于无线电小区CL中,因此对侧链路无线电信道的接入由网络基础设施节点NN7控制。在模式1或管理模式下操作在网络节点NN4与NN5之间的侧链路无线电信道SLCH,这意味着网络基础设施节点NN7经由下行链路信道DC中的对应调度分配SA来控制侧链路无线电信道SLCH上的传送。网络基础设施节点NN7包括调度器,所述调度器确定用于侧链路无线电信道SLCH的调度分配SA。调度分配SA是经由下行链路信道DC传送的控制信号,并且指示网络节点NN4、NN5将使用哪个侧链路无线电资源来经由侧链路传送数据。调度分配SA以这样的方式被确定使得避免冲突和最小化干扰。这在高网络负载之下具有很大重要性,因为调度器实体能够通过基于应用的服务质量要求向每个网络节点NN4、NN5分配侧链路无线电资源来保证对不同应用的服务质量(QoS),例如数据速率、数据可靠性、分组错误率或延迟。与调度分配SA相关联的数据传送可以占用相同子帧中的相邻资源块RB或者不相邻的RB,这取决于应用所要求的时延。通过网络基础设施节点NN7的调度和控制仅可以在其中节点NN7的信号可用(在覆盖范围中)的区域中被执行。在该模式下,网络基础设施节点NN7经由通过下行链路信道DC的控制信令来协助无线电业务的调度和干扰管理。网络基础设施节点NN7为每个网络节点分配资源(每时间和频率范围),所述资源将以动态方式用于侧链路。
由于服务应该在任何地方——包括其中没有通过网络基础设施节点NN7的网络覆盖可用的区域——都是可用的,因此对于侧链路无线电信道SLCH存在另外的配置或部署模式,即分布式模式。在分布式模式下,基于在网络节点(例如NN2和NN5)之间实现的分布式算法,支持无线电业务的调度和干扰管理。这些分布式算法基于利用半持久传送的感测,所述利用半持久传送的感测基于由每个网络节点NN2、NN5生成的无线电业务本质上大多是周期性的这一事实。该技术使能实现感测无线电资源的占用并且估计在其上的未来的拥塞。这通过增强正在使用重叠资源的传送器之间的资源分离来优化侧链路的使用。附加地,其中资源分配取决于地理信息的机制能够减少针对相同资源进行竞争的网络节点的数量,这降低冲突概率。分布式模式主要用于覆盖范围外的场景中,并且也被指定为非小区支持的模式。因此,小区支持的通信网络CNET提供小区支持的模式(在覆盖范围中)和分布式模式(在覆盖范围外)。甚至在覆盖范围外,网络CNET也被称为小区协助的无线电通信网络。
这两种模式都被定义为使用专用载波进行无线电通信,这意味着频谱带仅用于基于直接侧链路的V2V通信。该设计针对不同的带宽(例如10 MHz或数个10 MHz)可扩展。对于时间同步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被用于这两种情况中。
在本说明书中,对单个上行链路信道和单个下行链路信道进行参考。例如,上行链路信道和下行链路信道包括相应的子信道。在上行链路中以及在下行链路中可以使用若干个信道。这同样适用于侧链路无线电信道SLCH和自组织无线电信道AHCH。
图2a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诸如图1的网络节点NN5和NN6的网关网络节点的层结构。网关网络节点的协议栈基本上遵循ISO/OSI参考模型,并且包括水平协议层和两个垂直协议实体。水平协议层包括:用于物理和数据链路层的至少两个接入技术层ACC1和ACC2,至少两个网络&传输层N&T1和N&T2,一个协调层COORD,设施层FAC和应用层APP。另外的网络&传输层包括用于向网关节点以及从网关节点向其他网络节点的数据递送的协议,所述其他网络节点诸如核心网络(例如因特网)中的网络节点。
接入技术层ACC1包括用于LTE物理层的接入方案,其基于下行链路中具有循环前缀(CP)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以及基于上行链路和侧链路中具有循环前缀的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为了支持在成对和不成对频谱中的传送,支持两种双工模式:支持全双工和半双工操作的频分双工(FDD);以及时分双工(TDD)。接入技术层ACC1的物理层规范由文件3GPP TS 36.201、TS 36.211、TS 36.212、TS 36.213、TS 36.214和TS 36.216组成,所述文件通过引用并入。接入技术层ACC1的物理层基于资源块以带宽不可知的方式被定义,从而允许LTE层1适应于各种频谱分配。资源块跨越:或是具有15kHz子载波带宽的12个子载波或具有7.5kHz子载波带宽的24个子载波,每个子载波在0.5ms的时隙持续时间内;或是具有1.25kHz子载波带宽的144个子载波,所述子载波在1ms的时隙持续时间内。还定义了窄带操作,由此某些UE可以在总系统带宽内使用6个连续资源块的最大传送和接收带宽来操作。对于窄带物联网(NB-IoT)操作,网络节点在下行链路中使用具有15kHz子载波带宽的12个子载波来操作,并且在上行链路中使用具有3.75kHz或15kHz子载波带宽的单个子载波、或者可替换地具有15kHz子载波带宽的3、6或12个子载波来操作。在此版本中,NB-IoT不支持TDD操作。无线电帧结构类型1仅适用于FDD(针对全双工和半双工操作二者),并且具有10ms且由具有0.5ms时隙持续时间的20个时隙组成的持续时间。两个相邻的时隙形成一个长度为1ms的子帧,除了当子载波带宽为1.25kHz时,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时隙形成一个子帧。无线电帧结构类型2仅适用于TDD,并且由两个半帧组成,每个半帧具有5ms的持续时间,并且每个半帧包含10个长度为0.5ms的时隙、或者8个长度为0.5ms的时隙以及具有可配置的个体长度和1ms总长度的三个特殊字段(DwPTS、GP和UpPTS)。子帧由两个相邻时隙组成,除了由DwPTS、GP和UpPTS组成的子帧——即子帧1和在一些配置中的子帧6——之外。支持5ms和10ms二者的下行链路到上行链路转换点周期性。支持经由层1信令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子帧配置的适配。针对网络节点之间的ProSe、邻近服务、直接发现和ProSe直接通信来定义经由侧链路无线电信道的侧链路传送。当网络节点在网络覆盖范围中时,侧链路传送使用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相同的帧结构;然而,侧链路传送被限制到上行链路资源的子集。经由侧链路传送或经由网络基础设施节点来支持网络节点之间的V2X通信。
接入技术层ACC1的层2被拆分成以下子层:介质接入控制(MAC)、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由MAC子层来执行在相同传输信道(即传输块)上多路复用若干个逻辑信道(即无线电承载)。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二者中,当未配置CA也未配置DC时,在不存在空间复用的情况下,每TTI仅生成一个传输块。在侧链路中,每TTI仅生成一个传输块。接入技术层ACC1的层2规范由文件3GPP TS 36.300 V14.2.0(2017-03)组成,所述文件通过引用并入。
使用网络和传输层N&T1用于消息的传送和接收。根据文件3GPP TS 23.285V14.2.0(2017-03)配置网络和传输层N&T1,所述文件通过引用并入。经由单播和/或经由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MBMS来完成消息传送和接收。通过LTE-Uu参考点经由单播的V2X通信支持漫游操作。网络和传输层N&T2支持通过UDP/IP分组对基于IP的消息的传输。选择UDP是因为它由于没有连接设立而具有较短的时延,并且因为IP多播仅与UDP一起工作。网络节点通过UDP/IP向V2X应用服务器地址发送V2X消息。V2X应用服务器接收V2X应用服务器地址上的UDP/IP分组中的V2X消息。
接入技术层ACC2根据IEEE标准802.11pTM-2010:Wireless Access in VehicularEnvironments(车载环境中的无线接入)(修订案6)和IEEE标准802.11TM-2016:部分11:Wireless 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nd Physical Layer (PHY)Specifications(无线LAN介质接入控制(MAC)和物理层(PHY)规范)来提供对自组织无线电信道的接入。
层N&T2是ITS网络&传输层,并且包括用于在自组织无线电通信网络的网络节点间的数据递送的协议。ITS网络协议特别地包括通过中间的具备自组织能力的节点将数据从源路由到目的地,以及在地理区域中对数据的高效散播。ITS传输协议提供数据的端到端递送,并且取决于ITS设施和应用的要求来提供诸如可靠的数据转移、流控制和拥塞避免之类的附加服务。ITS网络&传输层中的特定协议是因特网协议IP版本6(IPv6)。IPv6的使用包括IPv6分组通过ITS网络协议的传送、ITS接入技术的动态选择和它们之间的切换以及IPv6和IPv4的互操作性问题。ITS网络&传输层包括若干个网络和传输协议。详细地,网关网络节点可以执行地理联网协议、通过地理联网的传输协议(诸如基本传输协议和其他地理联网传输协议)、具有IP移动性支持以及可选地对网络移动性的支持的因特网协议IP版本6、用于过渡到IPv6的因特网协议IP版本4、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传输控制协议TCP、其他网络协议(诸如SCTP)。
设施层FAC提供了用于支持应用的功能集合。设施提供数据结构来存储、聚合和维护不同类型和源的数据(诸如来自车辆传感器和来自借助于通信被接收的数据)。就通信而言,设施使能实现对应用的各种类型的寻址、提供消息处理并且支持通信会话的建立和维护。重要的设施是服务的管理,其包括作为软件模块的服务的发现和下载以及它们在网络节点中的管理。此外,设施层FAC提供并且管理本地动态地图,所述本地动态地图指示在附近的车辆的定位和状态。
应用层APP指代针对道路安全性、交通效率、信息娱乐和商业的应用和用例。
管理实体MAN负责网络节点的配置、不同层间的跨层信息交换以及其他任务。安全实体SEC提供安全和隐私服务,其包括在通信栈的不同层处的安全消息、身份和安全证书的管理以及针对安全平台的各方面(防火墙、安全网关、防篡改硬件)。
协调层COORD允许协调所提供的两种无线电技术。例如,对于通过不同接入技术的地理联网的使用,协议的规范被拆分成独立于介质的部分——即协调层COORD,以及介质相关的部分——即在一侧的接入技术层ACC1和网络&传输层N&T1以及在另一侧的接入技术层ACC2和网络&传输层N&T2。地理联网应基于使用短程无线技术在网络节点之间的地理寻址和地理路由来提供自组织联网。它应允许基于道路侧网络节点的个体网络地址对它们进行寻址,并且还应促进对地理区域进行寻址。对于路由,地理联网应支持点对点通信和点对多点通信,以及数据分组在地理区域中的分发,即分发到地理区域中的所有节点(地理广播)或分发到地理区域中的任何节点(地理泛播)。
协调层COORD被配置为:经由小区支持的无线电通信网络的侧链路无线电信道与至少第二道路侧网络节点交换数据;以及经由自组织无线电通信网络的自组织无线电信道与至少第三道路侧网络节点交换数据。使用第一接入技术层ACC1用于与至少第二道路侧网络节点的所述数据交换。因此,根据3GPP TS 36.201、TS 36.211、TS 36.212、TS 36.213、TS36.214和TS 36.216中的至少一个来操作与第二道路侧网络节点的数据交换。使用第二接入技术层ACC2用于与至少第三道路侧网络节点的所述数据交换。因此,根据IEEE 802.11p-2010和/或ETSI EN 302 663 V1.2.0(2012-11)来操作与至少第三道路侧网络节点的数据交换。
图2b描绘了用于操作网络节点NN5、NN6中的一个的流程图。在步骤202中,经由小区支持的无线电通信网络的侧链路无线电信道与至少第二道路侧网络节点交换数据。在步骤204中,经由自组织无线电通信网络的自组织无线电信道与至少第三道路侧网络节点交换数据。
图3示意性地描绘了用以操作诸如图1的道路侧网络节点NN5和NN6之类的网关网络节点的流程图。根据步骤302,要传送的数据由上层、例如由应用功能或由设施功能来提供。根据步骤304,确定针对数据的传送指令。所述传送指令包括信道选择,其指示a)经由小区支持的无线电通信网络的侧链路无线电信道的数据传送,b)经由自组织无线电通信网络的自组织无线电信道的数据传送,或c)经由侧链路无线电信道和自组织无线电信道的数据传送。根据步骤306,根据传送指令,发起经由侧链路无线电信道和/或经由自组织无线电信道的数据传送。因此,网关网络节点被配置为经由小区支持的无线电通信网络的侧链路无线电信道与至少第二道路侧网络节点交换数据;以及经由自组织无线电通信网络的自组织无线电信道与至少第三道路侧网络节点交换数据。根据信道选择a)和b),两个信道中仅一个被选择。
图4示意性地描绘了数据结构400。数据结构400包括数据实体DE,所述数据实体DE具有目的地地址dest、经由侧链路无线电信道和/或自组织无线电信道传送的数据、以及数据的预期生命期限(lifespan)LS。目的地地址dest指代地理区域或单个网络节点。数据结构400包括传送指令TI。传送指令包括用于发起经由侧链路无线电信道的传送的第一重复率RR1、用于发起经由自组织无线电信道的传送的第二重复率RR2、在重复率RR1与RR2之间的相位差dPH、以及信道选择CS。信道选择CS指示a)经由小区支持的无线电通信网络的侧链路无线电信道的数据传送,b)经由自组织无线电通信网络的自组织无线电信道的数据传送,或c)经由侧链路无线电信道和自组织无线电信道的数据传送。取决于数据类型,预先配置目标重复率RR。
图5示意性地描绘了传送协调功能。数据实体DE1、DE2和DE3由应用层功能提供给协调块500。对于每个接入技术,确定服务质量。侧链路无线电信道的第一服务质量SQ1和自组织无线电信道的第二服务质量SQ2被确定并且被提供给块500。块500依据第一和第二SQ1、SQ2确定对a)、b)或c)的信道选择CS。服务质量SQ1、SQ2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个:分组丢失、比特率、吞吐量、传送延迟、可用性、抖动、拥塞等级或检测到的服务质量QoS。
例如,块500依据第一和第二SQ1、SQ2确定具有较低拥塞的无线电信道,并且确定对a)或b)的信道选择,以在具有较低拥塞值的无线电信道上传送数据。第一和第二SQ1 SQ2是a)根据信道测量被确定的、b)从历史数据被导出的、或c)如预测所确定的。
在又一示例中,块500增加用于具有较低拥塞值的无线电信道的重复率RR1、RR2中的一个。为了实现此,块500依据第一和第二SQ1、SQ2确定传送指令的第一重复率RR1,依据第一和第二SQ1、SQ2确定传送指令的第二重复率RR2。然后,块500根据第一重复率RR1反复地发起经由侧链路无线电信道对数据实体DE1的数据传送,并且根据第二重复率RR2反复地发起经由自组织无线电信道对数据实体DE2的数据传送。如果第一或第二重复率RR1、RR2被确定为零,则不发生经由侧链路或自组织信道的传送。例如,该块依据第一和第二SQ1、SQ2通过比较SQ1和SQ2二者来确定具有较高拥塞值的无线电信道,并且减小用于具有较高拥塞值的无线电信道的重复率RR1、RR2。因此,块500取决于第二接入技术层ACC2的使用来协调第一接入技术层ACC1的使用。块500取决于第一接入技术层ACC1的使用来协调第二接入技术层ACC2的使用。总之,块500跨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入技术层ACC1、ACC2执行数据业务的业务流控制。
根据实施例,块510确定数据实体DE2的目标服务质量tSQ。目标tSQ例如是为3的最大拥塞等级。块500确定对b)的信道选择,因为SQ1揭示为6的拥塞等级,并且SQ2揭示为2的拥塞等级。因此,块500依据SQ1、SQ2和tSQ来确定用以传送数据实体DE2的自组织信道。
数据的传播范围指示一区域,在所述区域中,由道路侧网络节点传送的数据将被其他网络节点接收。因此,传播范围还提供第二区域,在第二区域中,由道路侧网络节点传送的数据将很可能不被其他网络节点接收。
块502确定并且提供用于数据实体DE1的数据的目标传播范围tPR。块504确定经由例如1.5 km的侧链路无线电信道的第一传播范围PR1。块506确定经由例如1 km的自组织无线电信道的第二传播范围PR2。块500依据目标传播范围以及依据第一和第二消息传播范围来确定对a)或b)的信道选择CS。由于目标传播范围tPR例如是2 km,因此侧链路无线电信道被专门选择用于数据实体DE1的数据传送。在未示出的示例中,目标传播范围例如是0.5km,并且自组织无线电信道被专门选择用于数据传送。
如果块500确定侧链路无线电信道和自组织无线电信道中的一个的高拥塞。如果确定了高拥塞,则块500依据目标传播来覆写信道选择CS的确定。
在实施例中,块500确定传送指令,以交替侧链路无线电信道和自组织无线电信道上的传送发起。
在实施例中,块500依据由块508确定和提供的目标重复率tRP来确定用于侧链路信道的第一重复率RR1和用于自组织信道的第二重复率RR2。例如,如果目标重复率tRR是10Hz,则第一和第二重复率RR1、RR2被确定为5Hz。
根据实施例,确定在附近的道路侧网络节点的数量。如果所确定的道路侧网络节点的数量达到阈值,则块500根据a)或b)降低传送指令的重复率RR1、RR2,以便减少网络中的业务。
块512确定从小区支持的无线电通信网络的至少一个另外的道路侧网络节点始发的数据实体的第三重复率RR3。块500依据第三重复率RR3确定第一重复率RR1。例如,如果感测到减小的第三重复率RR3,则第一重复率RR1可以被降低,因为在附近仅存在很少的车辆。第三重复率RR3是平均值,并且用作信道拥塞的量度。
块514确定从自组织无线电通信网络的至少一个另外的道路侧网络节点始发的数据实体的第四重复率RR4。块500依据第四重复率RR4确定第二重复率RR2。例如,如果感测到减小的第四重复率RR4,则第二重复率RR2可以被降低,因为在附近仅存在很少的车辆。第四重复率RR4是平均值,并且用作信道拥塞的量度。优选地,每个接收的数据实体例如通过匿名的车辆/网络节点ID被分配给在接收网络节点附近的特定已知的车辆/网络节点。当测量示出了在发送网络节点的通信距离(reach)中没有具有某种技术的网络节点时,可以跳过或减少凭借该技术发送数据,直到新的车辆出现。
根据实施例,块516提供由设施层功能或应用层功能始发的传送指令请求TIr。如果提供了传送指令请求TIr,则块500仅依据传送指令请求TIr来确定传送指令。因此,传送指令请求TIr覆写确定传送指令的每个其他功能。
图6示意性地描绘了用以操作图1的网络节点NN5、NN6中的一个的流程图。在步骤602中,依据要传送的第一数据实体和已经传送的第二数据实体来确定相似度值。相似度值反映相似度,并且因此也反映两个数据实体之间的差异。在步骤604中,如果相似度值超过阈值,则发起第一数据实体的传送。例如,根据图9或图10确定相似度值。提供阈值来在第一数据实体与第二数据实体之间的足够差异之间进行区分,以便证明数据传送是正当的。
图7示意性地描绘了用于操作图1的网络节点NN5、NN6中的一个的流程图。根据步骤702,经由侧链路信道和/或自组织信道接收数据。根据步骤704,依据接收的数据确定危险等级。根据步骤706,依据危险等级,针对侧链路无线电信道和自组织无线电信道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最小重复率。在步骤708中,针对侧链路无线电信道和自组织无线电信道中的至少一个将重复率维持在最小重复率处或在最小重复率以上。
根据实施例,根据能够使用侧链路无线电信道的网络节点的预先配置的或接收的比例来确定用于侧链路信道的最小重复率。根据实施例,根据能够使用自组织无线电信道的网络节点的预先配置的或接收的比例来确定用于自组织信道的最小重复率。
根据实施例,接收的数据包括远处车辆的当前速度和/或当前位置。在步骤704中,依据当前速度和当前位置确定危险等级。
图8示意性地描绘了用以操作图1的网络节点NN5和NN6中的一个的流程图。根据步骤802,经由小区支持的无线电通信网络的侧链路无线电信道接收多个第一数据实体。在步骤804中,经由自组织无线电通信网络的自组织无线电信道接收多个第二数据实体。根据步骤806,针对来自多个第一和第二数据实体的至少一对数据实体确定相似度值。根据步骤808,依据相似度值提供该对数据实体。相似度值反映相似度,并且因此也反映在成对的所比较数据实体之间的差异。
图9示意性地描绘了在图1的网络节点NN5、NN6中的一个中操作的接收协调功能。经由自组织信道ADHC接收数据实体DE4、DE5和DE6。还经由侧链路信道SLCH接收数据实体DE5。DE5的副本以及所有接收到的数据实体DE3至DE6被应用于块902。块902针对数据实体DE4至DE6和DE5的副本中的每对确定相似度值SV。块904执行将相似度值SV与阈值Th1和Th2中的至少一个进行比较的阈值操作。使用第一阈值Th1用于确定是否要向较高层功能提供相应的数据实体的阈值操作。
经由侧链路无线电信道接收第一数据实体DE5。经由自组织无线电信道接收第二数据DE6实体。块902依据第一和第二数据实体DE5、DE6确定相似度值SV。依据相似度值提供第一和第二数据实体DE5、DE5。例如,无线电信道上的副本DE5由块902和块904确定,并且仅数据实体DE5的一个实例被提供给应用块908。在又一个示例中,块902和块904没有针对数据实体DE6确定相似的数据实体,因此将数据实体6提供给设施层功能910。因此,跨第一和第二接入技术层ACC1、ACC2执行数据聚合。
因此,经由自组织无线电信道ADCH接收数据实体DE4的数据。块904确定交换准则EC,所述交换准则EC指示所接收的数据必须被注入到自组织无线电信道还是侧链路信道中。如果数据实体DE4在一对中没有相似的伙伴——这由使用阈值Th2的阈值操作来确定,并且如果数据实体DE4具有除了网络节点的目的地地址之外的目的地地址,则确定交换准则EC。块904依据交换准则、经由侧链路无线电信道传送数据实体DE4。
根据实施例,块904确定以后续次序接收的两个数据实体的高程度的相似度。高程度的相似度指示底层数据尚未经历改变。因此,如果相似度值指示高程度的相似度,则所述两个数据实体的提供被拒绝。
根据实施例,如果相似度值指示低程度的相似度,则块904选择一对数据实体中更近来接收的一个,因此指示数据中的改变或者所述两个数据实体完全不同。然后,块904提供数据实体中所选择的一个。
根据实施例,如果相似度值指示低程度的相似度,则提供所述两个数据实体。
图10示意性地描绘了相似度值SV的确定。根据步骤1002,加权和被初始化为零。根据步骤1004,在该对数据实体中搜索具有相同类型的参数。如果存在相同的参数,则步骤1006将前进到步骤1008。步骤1008提供相同类型的有效载荷、例如有效载荷B和有效载荷E的比较。步骤1009提供相同类型的有效载荷的比较,所述比较可以是相关。将确定的相关值与对应的权重相乘。在步骤1010中,作为步骤1009的结果的加权差被加到该加权和。在步骤1012中,如果对于该对数据实体而言没有另外的相同参数存在,则缩放或标准化该加权差。步骤1014将该加权差与相似度值SV加起来。
图11示意性地描绘了用以操作网络节点NN5、NN6中的一个的流程图。根据步骤1102,确定包括在道路侧网络节点附近的另外的道路侧网络节点的列表。在步骤1104中,确定来自所述多个第一和第二数据实体的节点个体的多个数据实体,所述多个第一和第二数据实体从所述列表的另外的道路侧网络节点中的一个始发。根据步骤1106,确定来自所述节点个体的多个数据实体的至少一对数据实体的相似度值。
图12示意性地描绘了用以操作图1的网络节点NN5、NN6中的一个的流程图。步骤1202提供:发现在道路侧网络节点附近的至少一个另外的道路侧网络节点作为网关节点,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道路侧节点具有跨小区支持的无线电通信网络和自组织无线电通信网络来交换数据的能力。步骤1204依据所发现的至少一个另外的道路侧网络节点来提供跨小区支持的无线电通信网络和自组织无线电通信网络的数据交换。
图13示意性地描绘了图1的两个交互的道路侧网络节点NN5和NN6。网络节点NN6经由自组织无线电信道传送数据实体DE7,并且经由侧链路无线电信道和自组织无线电信道二者传送数据实体DE8。
网络节点NN5经由侧链路信道从另外的道路侧网络节点NN6接收数据实体DE8,并且经由自组织信道从另外的道路侧网络节点NN6接收数据实体DE8作为另外的数据实体。块902依据第一和第二数据实体——在该情况下是DE8的副本——确定相似度值。当相似度值在阈值Th2以上时,块904发现至少一个另外的道路侧网络节点NN6是网关节点。
数据实体可以仅在作为传送数据中的信息给出的小时间信息方面不同。当数据实体具有相同的临时标识符时,它们是相似的。当数据实体在小定位信息方面不同时,它们是相似的。如果在DENM消息中指示的事件是相同的并且被认为不太可能像车辆故障消息,则数据实体是相似的。
在数据实体DE7经由自组织无线电信道被接收时,网络节点NN5在侧链路无线电信道上传送数据实体,并且因此将数据实体DE7从一种技术转移到另一种技术,并且以这种方式增加了数据达到潜在更多车辆的距离。
图14示意性地描绘了图1的两个交互的道路侧网络节点NN5和NN6。另外的网络节点NN6确定数据实体DE14并且经由自组织信道传送数据实体DE14。网络节点NN5经由自组织信道接收数据实体DE14。
网络节点NN6把第一指示插入到数据实体DE14中,所述第一指示对网络节点NN6是网关节点进行指示。网络节点NN5接收第一指示,并且将把网络节点NN6插入到网络节点NN5附近的网关节点列表中。第一指示可以作为在数据实体DE14的控制区段中的比特i1被传输。
根据实施例,数据实体DE14具有网关公告消息类型。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经由另一消息类型传输第一指示。
根据实施例,第一指示是网关地址a1。
由散列对第一指示——即进行传送的道路侧网络节点NN6是网关节点——进行签名,以使其具有安全证明。所述散列从仅对网关节点可用的安全证书导出。因此,网络设立中将没有假网关出现。因此,每个网关检查所述指示是否与匹配的散列一起传送,以增加安全性。
数据实体DE14包括第二指示i2——即进行传送的道路侧网络节点已经在侧链路无线电信道和自组织无线电信道上传送了第三数据实体的内容。在所示出的示例中,网络节点NN6未曾在侧链路信道上传送数据实体DE14。因此,网络节点NN5从被设置为零或假的第二指示中知道,在网络节点NN6侧上已经发生了仅自组织的传送。为了将数据实体DE14转移到另一个网络中,当已经经由自组织信道接收到第三数据并且第二指示不为真时,网络节点NN5经由块1402、仅经由侧链路信道传送数据实体DE14的内容。
另一方面,当已经经由侧链路信道接收到第三数据并且第二指示不为真时,网络节点NN5将仅经由自组织信道传送数据实体的内容。
块1404确定在网络节点NN5附近作为网关操作的另外的道路侧网络节点的数量。块1402与作为网关操作的另外的道路侧网络节点的数量成反比地跨小区支持的无线电通信网络和自组织无线电通信网络交换数据。
Claims (15)
1.一种道路侧网络节点(NN5;NN6),所述道路侧网络节点(NN5;NN6)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在小区支持的无线电通信网络中操作的第一无线电模块、用于在自组织无线电通信网络中操作的第二无线电模块、以及至少一个天线,所述道路侧网络节点(NN5;NN6)被配置为:
-提供要传送的数据;
-确定针对所述数据的传送指令,所述传送指令包括信道选择,所述信道选择指示a)经由小区支持的无线电通信网络的侧链路无线电信道的数据传送,b)经由自组织无线电通信网络的自组织无线电信道的数据传送,或者c)经由侧链路无线电信道和自组织无线电信道的数据传送;以及
-根据传送指令,发起经由侧链路无线电信道和/或经由自组织无线电信道的数据传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侧网络节点(NN5;NN6),其中所述道路侧网络节点(NN5;NN6)被配置为:
-确定侧链路无线电信道的第一服务质量;
-确定自组织无线电信道的第二服务质量;
-依据第一和第二服务质量确定信道选择。
3.根据权利要求2和3所述的道路侧网络节点(NN5;NN6),其中所述道路侧网络节点(NN5;NN6)被配置为:
-确定或提供用于所述数据的目标传播范围;
-确定经由侧链路无线电信道的第一传播范围;
-确定经由自组织无线电信道的第二传播范围;
-依据目标传播范围并依据第一和第二消息传播范围确定对a)或b)的信道选择。
4.根据权利要求2和3所述的道路侧网络节点(NN5;NN6),其中所述道路侧网络节点(NN5;NN6)被配置为:
-确定侧链路无线电信道和自组织无线电信道之一的高拥塞;
-如果确定了高拥塞,则依据目标传播来覆写信道选择的确定。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所述的道路侧网络节点(NN5;NN6),其中所述道路侧网络节点(NN5;NN6)被配置为:
-依据第一和第二服务质量来确定传送指令的第一重复率;
-依据第一和第二服务质量来确定传送指令的第二重复率;
-根据第一重复率,反复地发起经由侧链路无线电信道的数据传送;以及
-根据第二重复率,反复地发起经由自组织无线电信道的数据传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道路侧网络节点(NN5;NN6),其中所述道路侧网络节点(NN5;NN6)被配置为:
-依据第一和第二服务质量来确定具有较高拥塞值的无线电信道;
-减小用于具有较高拥塞值的无线电信道的重复率。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所述的道路侧网络节点(NN5;NN6),其中所述道路侧网络节点(NN5;NN6)被配置为:
-确定传送指令,以交替在侧链路无线电信道和自组织无线电信道上的传送发起。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所述的道路侧网络节点(NN5;NN6),其中所述道路侧网络节点(NN5;NN6)被配置为:
-依据目标重复率来确定用于侧链路信道的第一重复率和用于侧链路信道的第二重复率。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一项所述的道路侧网络节点(NN5;NN6),所述道路侧网络节点(NN5;NN6)被配置为:
-确定小区支持的无线电通信网络的至少一个另外的道路侧网络节点的第三重复率;和
-依据第三重复率确定第一重复率。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中一项所述的道路侧网络节点(NN5;NN6),所述道路侧网络节点(NN5;NN6)被配置为:
-确定自组织无线电通信网络的至少一个还另外的道路侧网络节点的第四重复率;和
-依据第四重复率确定第二重复率。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所述的道路侧网络节点(NN5;NN6),其中所述道路侧网络节点(NN5;NN6)被配置为:
-依据要传送的第一数据实体和已经传送的第二数据实体来确定相似度值;
-如果相似度值超过阈值,则发起第一数据实体的传送。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所述的道路侧网络节点(NN5;NN6),其中所述道路侧网络节点(NN5;NN6)被配置为:
-经由侧链路信道和/或自组织信道接收数据;
-依据接收的数据确定危险等级;
-依据危险等级,确定用于侧链路无线电信道和自组织无线电信道中的至少一个的最小重复率;以及
-将用于侧链路无线电信道和自组织无线电信道中的至少一个的重复率维持在最小重复率处或在最小重复率以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道路侧网络节点(NN5;NN6),其中接收的数据包括远处车辆的当前速度和/或当前位置,所述道路侧网络节点(NN5;NN6)被配置为:
-依据当前速度和当前位置来确定危险等级。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所述的道路侧网络节点(NN5;NN6),
-通过设施层功能或应用层功能提供传送指令请求;并且
-如果提供了传送指令请求,则仅依据传送指令请求来确定传送指令。
15.一种用以在小区支持的无线电通信网络中和在自组织无线电通信网络中操作道路侧网络节点(NN5;NN6)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要传送的数据;
-确定针对所述数据的传送指令,所述传送指令包括信道选择,所述信道选择指示a)经由小区支持的无线电通信网络的侧链路无线电信道的数据传送,b)经由自组织无线电通信网络的自组织无线电信道的数据传送,或者c)经由侧链路无线电信道和自组织无线电信道的数据传送;以及
-根据传送指令,发起经由侧链路无线电信道和/或经由自组织无线电信道的数据传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17201340.1A EP3484187B1 (en) | 2017-11-13 | 2017-11-13 | Road-side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to operate the road-side network node |
EP17201340.1 | 2017-11-13 | ||
PCT/EP2018/075301 WO2019091645A1 (en) | 2017-11-13 | 2018-09-19 | Road-side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to operate the road-side network nod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295900A true CN111295900A (zh) | 2020-06-16 |
CN111295900B CN111295900B (zh) | 2024-05-31 |
Family
ID=60320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73152.0A Active CN111295900B (zh) | 2017-11-13 | 2018-09-19 | 道路侧网络节点和用以操作道路侧网络节点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240704B2 (zh) |
EP (1) | EP3484187B1 (zh) |
CN (1) | CN111295900B (zh) |
FR (1) | FR3073697A1 (zh) |
WO (1) | WO201909164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37660B (zh) * | 2018-01-30 | 2020-09-0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车联网信道控制方法、协作通信方法及相应的终端和系统 |
US11895624B2 (en) * | 2018-10-10 | 2024-02-06 | Kyocera Corporation | Mini-slot confirmation channel transmission in V2V communications |
WO2020159416A1 (en) * | 2019-02-01 | 2020-08-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Detecting congestion at an intermediate iab node |
US11601536B2 (en) * | 2019-02-13 | 2023-03-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 (ETSI) cooperative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 (C-ITS) communication compatibility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052488A1 (en) * | 2015-09-24 | 2017-03-30 | Intel Corporation | Dual radio architecture and methods for enhanced support of v2x service with network assistance |
WO2017176329A1 (en) * | 2016-04-05 | 2017-10-12 | Intel IP Corporation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ec v2x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15797B1 (en) * | 1998-08-19 | 2001-04-10 | Path 1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quality of service guarantees in computer networks |
US20140204923A1 (en) * | 2011-06-17 | 2014-07-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3061298A4 (en) * | 2013-10-23 | 2017-05-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cellular and d2d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9532194B2 (en) * | 2014-05-09 | 2016-12-27 | Cisco Technology, Inc. | Dynamic adjustment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rates |
WO2016200184A1 (ko) * | 2015-06-09 | 2016-12-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V2x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통신 방법 및 단말 |
CN108923894B (zh) * | 2017-03-23 | 2023-04-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存储介质和系统 |
US10249193B2 (en) * | 2017-06-13 | 2019-04-02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Hybrid interface selection for heterogeneous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
-
2017
- 2017-11-13 EP EP17201340.1A patent/EP3484187B1/en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9-19 WO PCT/EP2018/075301 patent/WO2019091645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9-19 US US16/754,514 patent/US11240704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9-19 CN CN201880073152.0A patent/CN111295900B/zh active Active
- 2018-11-07 FR FR1860243A patent/FR3073697A1/fr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052488A1 (en) * | 2015-09-24 | 2017-03-30 | Intel Corporation | Dual radio architecture and methods for enhanced support of v2x service with network assistance |
WO2017176329A1 (en) * | 2016-04-05 | 2017-10-12 | Intel IP Corporation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ec v2x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EMAD ABD-ELRAHMAN等: "A Hybrid Model to Extend Vehicular Intercommunication V2V through D2D Architecture" * |
XIANGHUI CAO 等: "On Optimal Device-to-Device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inimizing End-to-End Delay in VANETs"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00396639A1 (en) | 2020-12-17 |
CN111295900B (zh) | 2024-05-31 |
FR3073697A1 (fr) | 2019-05-17 |
EP3484187A1 (en) | 2019-05-15 |
EP3484187B1 (en) | 2022-01-05 |
WO2019091645A1 (en) | 2019-05-16 |
US11240704B2 (en) | 2022-0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16672B (zh) | 第一道路侧网络节点和用以操作第一道路侧网络节点的方法 | |
CN112385280B (zh) | 用于副链路反馈发送的技术 | |
CN111295900B (zh) | 道路侧网络节点和用以操作道路侧网络节点的方法 | |
KR102542905B1 (ko) | 네트워크 기반시설측 네트워크 유닛의 작동 방법, 네트워크 기반시설측 네트워크 유닛, 도로측 네트워크 유닛의 작동 방법, 및 도로측 네트워크 유닛 | |
EP3484238B1 (en) | Road-side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to operate the road-side network node | |
CN110915279B (zh) | 网络基础设施侧网络单元、道路侧网络单元及其运行方法 | |
KR102524866B1 (ko) | 도로측 네트워크 유닛의 동작 방법, 그리고 도로측 네트워크 유닛 | |
US11240645B2 (en) | Road-side network node and method to operate the road-side network node | |
CN111316679B (zh) | 道路侧网络节点、用以操作道路侧节点的方法、网络基础设施节点、用以操作网络基础设施节点的方法以及网络设立 | |
CN111316678B (zh) | 道路侧网络节点和用以操作道路侧网络节点的方法 | |
KR102527606B1 (ko) | 제1 도로측 네트워크 유닛, 그리고 제1 도로측 네트워크 유닛의 동작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