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94979B - 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94979B
CN111294979B CN201811495809.0A CN201811495809A CN111294979B CN 111294979 B CN111294979 B CN 111294979B CN 201811495809 A CN201811495809 A CN 201811495809A CN 111294979 B CN111294979 B CN 1112949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identifier
communication
call request
narrow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958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94979A (zh
Inventor
张伟
谢汉雄
李华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9580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94979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94966 priority patent/WO202011395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294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949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949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949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04W8/28Number portability ; Network address porta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应用在基站服务器上,基站服务器可以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对第二终端的呼叫请求,呼叫请求中包含有第二终端在宽带系统中的标识和/或窄带系统中的标识,基站服务器接收到呼叫请求后确定第二终端使用的是宽带系统还是窄带系统,确定出通信系统后基站服务器便可以使用第二终端的系统标识在该通信系统中建立与第二终端的通信,从而实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由于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可能工作在两个系统中的任意一个系统中,本方法能够实现两个终端的跨系统的通信。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了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用以保证上述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及实现。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是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通信技术包括宽带传输及窄带传输,两种通信技术使用的通信参数、应用场景、传输数据能力等方面均存在不同。例如,窄带专网以完成语音集群通信为主,传输数据能力有限,而宽带通信的数据传输能力较高。
终端可能具备宽带通信能力或窄带通信能力中的某一种或两种,目前如果两个终端使用不同的通信技术,不能互通互联。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用以保证所述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及实现。
为实现所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对第二终端发送的呼叫请求,所述呼叫请求中包含有所述第二终端的系统标识,所述系统标识为所述第二终端在宽带系统中的标识和/ 或窄带系统中的标识;
根据所述呼叫请求,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所使用的目标通信系统,其中所述通信系统为宽带系统或窄带系统;
使用所述第二终端的系统标识,在所述目标通信系统中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呼叫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对第二终端发送的呼叫请求,所述呼叫请求中包含有所述第二终端的系统标识,所述系统标识为所述第二终端在宽带系统中的标识和/或窄带系统中的标识;
通信系统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呼叫请求,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所使用的目标通信系统,其中所述通信系统为宽带系统或窄带系统;
通信建立单元,用于使用所述第二终端的系统标识,在所述目标通信系统中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站服务器,包括:
通信接口,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对第二终端发送的呼叫请求,所述呼叫请求中包含有所述第二终端的系统标识,所述系统标识为所述第二终端在宽带系统中的标识和/或窄带系统中的标识;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呼叫请求,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所使用的目标通信系统,其中所述通信系统为宽带系统或窄带系统;以及使用所述第二终端的系统标识,在所述目标通信系统中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通话方法。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应用在基站服务器上,基站服务器可以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对第二终端的呼叫请求,呼叫请求中包含有第二终端在宽带系统中的标识和/或窄带系统中的标识,基站服务器接收到呼叫请求后确定第二终端使用的是宽带系统还是窄带系统,确定出通信系统后基站服务器便可以使用第二终端的系统标识在该通信系统中建立与第二终端的通信,从而实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由于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可能工作在两个系统中的任意一个系统中,本方法能够实现两个终端的跨系统的通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应用在基站服务器上的通信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的另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4A及图4B为本申请提供的两种建立系统标识映射关系的场景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的又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基站服务器的一种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应用在基站一侧,例如应用在基站服务器上。基站服务器需要预先部署,其上部署有宽带及窄带两种通信技术所需的通信模块,以使基站服务器具有宽带通信及窄带通信两种通信能力。
见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如图1所示,该通信方法具体包括S101~S103。
S101:接收第一终端对第二终端发送的呼叫请求,呼叫请求中包含有第二终端的系统标识,系统标识为第二终端在宽带系统中的标识和/或窄带系统中的标识。
其中,第一终端中的“第一”与第二终端中的“第二”并不表示顺序,仅仅是为了区分两个。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可以是任何具有宽带和/或窄带通信能力的终端。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宽带通信技术可以包括但不局限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技术,窄带通信技术可以包括但不局限于数字移动无线电(Digital Mobile Radio,简称DMR)、泛欧集群无线电(Trans European Trunked Radio,TETRA)等。
第一终端中可以包含有可联系用户列表,可联系用户列表中包含有用户标识,用户标识与终端的系统标识具有对应关系。假设可联系用户列表中包含有第二终端的用户标识,第一终端的用户可以在可联系用户列表中选择第二终端的用户标识,第一终端响应该选择操作获得第二终端的用户标识所对应的系统标识,并将该系统标识包含在呼叫请求中。
第一终端通过基站服务器向第二终端发送呼叫请求,基站服务器可以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呼叫请求。第二终端具有在宽带系统和/或窄带系统注册的系统标识,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呼叫请求中包含有该系统标识。
系统标识具有唯一性。这种唯一性可以与系统关联,即在宽带系统中或窄带系统中第二终端的系统标识是唯一性的;或者系统标识在窄带系统及宽带系统两个系统中是全局唯一的。系统标识可以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第二部分为唯一性随机数。当然系统标识的结构还可以是其他,本申请并不做具体限定。
S102:根据呼叫请求,确定第二终端所使用的目标通信系统,其中通信系统为宽带系统或窄带系统。
其中,基站服务器接收到呼叫请求后,需要首先确定出第二终端所使用的通信系统。第二终端可能工作在宽带系统下,也可能工作在窄带系统下,因此所确定出的通信系统为宽带系统或窄带系统。
从呼叫请求中可以获得第二终端在宽带系统和/或窄带系统下的标识,根据该标识在两个系统中确认存在第二终端相关信息的通信系统,从而确定出第二终端所使用的通信系统。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将该通信系统称为目标通信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的确认方式与呼叫请求的类型有关。呼叫请求的类型包括两种,一种是呼叫请求中包含有第二终端在某一个系统中的标识,另一种是呼叫请求中包含有第二终端在两个系统中的标识。呼叫请求为哪种类型,是由第一终端决定的,在实际应用中,如果第一终端中并未记录有第二终端在两个系统中的标识,则发送的呼叫请求为第一种类型,相反如果第一终端中记录有第二终端在两个系统中的标识,则发送的呼叫请求为第二种类型。以下具体说明如何根据呼叫请求来确定第二系统使用的通信系统,此处并不赘述。
S103:使用第二终端的系统标识,在目标通信系统中建立与第二终端的通信。
其中,确定出第二终端所使用的通信系统后,在该通信系统建立与第二终端的通信,具体是在该通信系统中与第二终端的系统标识指向的终端建立通信通道,进而第二终端可以与第一终端便可以通过基站服务器进行相互通信。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应用在基站服务器上,基站服务器可以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对第二终端的呼叫请求,呼叫请求中包含有第二终端在宽带系统中的标识和/或窄带系统中的标识,基站服务器接收到呼叫请求后确定第二终端使用的是宽带系统还是窄带系统,确定出通信系统后基站服务器便可以使用第二终端的系统标识在该通信系统中建立与第二终端的通信,从而实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由于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可能工作在两个系统中的任意一个系统中,本方法能够实现两个终端的跨系统的通信。
前已述及,基站服务器可以根据呼叫请求中是否包含有第二终端在两个系统中的标识,来确定第二终端所使用的通信系统,以下具体说明确定过程。
见图3,其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如图3所示,该方法流程中包含以下步骤S301~S304。
S301:第一终端向基站服务器发送对第二终端的呼叫请求,呼叫请求中包含有第二终端在宽带系统中的标识或窄带系统中的标识。
其中,在本通信方法中,第一终端中并未记录有第二终端在宽带系统及窄带系统两个系统中的标识,因此呼叫请求中包含有第二终端在一个系统中的标识。
具体地,第一终端上保存有可联系用户列表,该列表中包含有第二终端对应的用户标识,第一终端的用户可以选择该用户标识进行呼叫。第一终端上保存有用户标识与宽带系统标识或窄带系统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终端响应于该选择操作,获得第二终端对应的用户标识所对应的宽带系统标识或者窄带系统标识,将获得的宽带系统标识或窄带系统标识封装在呼叫请求中。
S302:基站服务器在终端工作信息表中查找所记录的第二终端工作使用的通信系统,将查找到的通信系统作为目标通信系统。
其中,基站服务器可以维护终端工作信息表,该表中记录有各个终端的工作信息,其中包含有终端所工作在的通信系统。具体地,终端可以向基站服务器上报自身的工作信息,以使基站服务器记录在终端工作信息表中。
基站服务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呼叫请求后,基站服务器在终端工作信息表中查找第二终端的工作信息,获得工作信息中记录的通信终端,该通信终端即第二终端工作所使用的通信系统。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将该通信系统称为目标通信系统。
S303:若系统标识为第二终端在宽带系统中的标识,则基站服务器在标识映射表中,确定第二终端在窄带系统中的标识,并使用窄带系统中的标识在目标通信系统中建立与第二终端的通信。
S304:若系统标识为第二终端在窄带系统中的标识,则基站服务器在标识映射表中,确定第二终端在宽带系统中的标识,并使用宽带系统中的标识在目标通信系统中建立与第二终端的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通信方法中,基站服务器上保存有标识映射表,该表中记录有终端在宽带系统中的标识及窄带系统中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呼叫请求中包含有第二终端在某一个通信系统中的标识,则基站服务器可以在标识映射表中查找与该某一个通信系统中的标识具有映射关系的另一个通信系统中的标识。查找到映射的标识后,便可以在目标通信系统中与该标识所对应的第二终端建立通信信道,通过基站服务器实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通信。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方法提出的通信方法中,基站服务器上维护有两个系统中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基站服务器可以接收到第一终端对第二终端的呼叫请求,呼叫请求中仅包含第二终端在一个系统中的标识,基站服务器可以在映射关系中查找第二终端对应的另一个系统中的标识,从而可以使用该标识向第二终端发起通信。
前已述及,基站服务器中保存有标识映射表,表内的标识映射关系的建立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种实现方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基站服务器可以根据配置指令进行配置。具体地,如图4A所示,可以向基站服务器输入配置指令,配置指令中包含为各个终端所分配的宽带系统标识及窄带系统标识。基站服务器获得为终端分配的宽带系统标识及窄带系统标识,并在标识映射表中建立宽带系统标识与窄带系统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在这种实现方式中,基站服务器统一配置终端的标识映射关系。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基站服务器可以接收到终端上报的登记请求,根据登记请求建立映射关系。具体地,如图4B所示,终端可以向基站服务器登记自身信息,其中包括终端在两个系统中的标识。基站服务器接收终端发送的包含宽带系统标识及窄带系统标识的登记请求,并在标识映射表中建立登记请求中的宽带系统标识及窄带系统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向基站服务器发送登记请求的情况可以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两种。一种是终端中可以预先保存有基站服务器为其分配的默认的系统标识,但终端可以对该系统标识进行修改,并将修改后的系统标识登记在基站服务器。在这种情况下,基站服务器接收到的登记请求后,可以首先在标识映射表中查找是否存在该终端的标识映射关系,如果存在则将已经存在的标识映射关系删除,并建立其登记请求中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该种实现方式中,基站服务器可以实时同步更新终端的系统标识。另一种是,终端中并未保存有基站服务器为其分配的系统标识,终端的系统标识是在终端上设置的,进而终端向基站服务器登记该系统标识。
以上两种标识映射关系的建立均可以应用在基站服务器上,以建立标识映射关系。
但是以上通信方法可能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基站服务器需要维护终端在两个系统中的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表,通常终端数量较大,基站服务器的维护及查表工作较为耗时,从而通信建立耗时较长,导致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呼叫请求出现较长延时,用户体验较为不佳;二是通信过程的建立较为依赖基站服务器,如果基站服务器出现故障问题,会影响所有依靠其建立通信的终端,影响范围较大。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申请提供了又一种通信方法。如图5所示,该通信方法可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501~S504。
S501:第一终端向基站服务器发送对第二终端的呼叫请求,呼叫请求中包含有第二终端在宽带系统中的标识及窄带系统中的标识。
其中,在本通信方法中,第一终端可以为双模终端,其上存储有第二终端在两个系统中的标识,因此生成的呼叫请求中包含有第二终端在两个系统中的标识。
具体地,第一终端上保存有可联系用户列表,该列表中包含有第二终端对应的用户标识,第一终端的用户可以选择该用户标识进行呼叫。第一终端上保存有用户标识与宽带系统标识及窄带系统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终端响应于该选择操作,获得第二终端对应的用户标识所对应的宽带系统标识以及窄带系统标识,将获得的宽带系统标识及窄带系统标识封装在呼叫请求中。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可以预先从基站服务器上下载联系用户对应的宽带系统标识及窄带系统标识,并保存在第一终端本地。具体地,第一终端可以向基站服务器发送映射关系获取请求,基站服务器接收到该请求后,获得第一终端的联系终端,联系终端即联系用户对应的终端,该联系终端中可以包含第二终端。基站服务器获得联系终端后,将联系终端的宽带系统标识及窄带系统标识的映射关系发送给第一终端。这样,第一终端上仅仅存储有与其具有联系的用户的标识,而非整个系统中所有终端的标识对应关系。
S502:基站服务器使用窄带系统中的标识在窄带通信系统中向第二终端转发呼叫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窄带系统的呼叫建立过程耗时相对宽带系统耗时较短,且通常情况下耗时也短于基站服务器的查表过程,因此本通信方法为了提高通信建立效率,首先将窄带系统作为目标通信系统,在窄带系统中转发呼叫请求。
S503:若在预设时间长度内接收到第二终端对呼叫请求的回应,则基站服务器使用第二终端在窄带系统中的标识,在目标通信系统中建立与第二终端的通信。
其中,若在预设时间长度内接收到第二终端对呼叫请求的回应,则表示第二终端较大可能性工作在窄带系统中,因此确定窄带系统为目标通信系统,并使用第二终端在窄带系统中的标识,建立通信。
S504:若在预设时间长度内未接收到第二终端对呼叫请求的回应,则基站服务器使用第二终端在宽带系统中的标识,在目标通信系统中建立与第二终端的通信。
其中,若在预设时间长度内未接收到第二终端对呼叫请求的回应,则表示第二终端较大可能性工作在宽带系统中,因此确定宽带系统为目标通信系统,并使用第二终端在宽带系统中的标识,建立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服务器可以预先设置时间长度,时间长度为一般为窄带的平均响应时长。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通信方法中终端本地存储有其他联系终端两个标识的映射关系,从而在发送呼叫请求时便可以携带两个标识,基站服务器接收到呼叫请求后,首先使用标识中的窄带系统标识尝试建立通信,如果成功则已经建立通信,如果未成功则换用宽带系统标识建立通信。由于基站服务器并不需要在标识映射表中进行查找工作,且窄带系统建立通信耗时较短,该种通信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通信建立效率,且避免对基站服务器的查表依赖,提高了终端的通信自主能力。
基站服务器可以为终端分配系统标识。具体地,基站服务器可以预先划分区域,为区域分配宽带系统标识及窄带系统标识的映射关系,如果基站服务器检测到某个终端进入到某个区域,则为该终端分配该区域内的宽带系统标识及窄带系统标识。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将该某个终端称为第三终端,该第三终端可以是任意终端,另外可以将该某个区域称为目标区域。
如果检测到第三终端进入目标区域,则可以按照预先设置的分配策略为第三终端分配宽带系统标识及窄带系统标识;并将分配的宽带系统标识及窄带系统标识发送给第三终端。
具体地,分配策略可以是在为区域分配的系统标识中任意选择一个未被占用的系统标识分配给第三终端,或者可以在被使用过的历史系统标识中选择一个系统标识分配给第三终端,或者还可以是其他。
见图6,其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如图6所示,该通信装置可以具体包括:呼叫请求接收单元601、通信系统确定单元602及通信建立单元603。
呼叫请求接收单元601,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对第二终端发送的呼叫请求,呼叫请求中包含有第二终端的系统标识,系统标识为第二终端在宽带系统中的标识和/或窄带系统中的标识;
通信系统确定单元602,用于根据呼叫请求,确定第二终端所使用的目标通信系统,其中通信系统为宽带系统或窄带系统;
通信建立单元603,用于使用第二终端的系统标识,在目标通信系统中建立与第二终端的通信。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通信系统确定单元包括:第一通信系统确定子单元。
第一通信系统确定子单元,用于若呼叫请求中包含有第二终端在宽带系统中的标识或窄带系统中的标识,则在终端工作信息表中查找所记录的第二终端工作使用的通信系统,将查找到的通信系统作为目标通信系统。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通信建立单元包括:第一通信建立子单元。
第一通信建立子单元,用于若系统标识为第二终端在宽带系统中的标识,则在标识映射表中,确定第二终端在窄带系统中的标识,并使用窄带系统中的标识在目标通信系统中建立与第二终端的通信;若系统标识为第二终端在窄带系统中的标识,则在标识映射表中,确定第二终端在宽带系统中的标识,并使用宽带系统中的标识在目标通信系统中建立与第二终端的通信。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还包括:标识映射关系建立单元。
标识映射关系建立单元,用于建立标识映射表内的标识映射关系;
其中,标识映射关系建立单元包括:标识映射关系建立子单元。
标识映射关系建立子单元,用于获得为终端分配的宽带系统标识及窄带系统标识,并在标识映射表中建立宽带系统标识与窄带系统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和/或,接收终端发送的包含宽带系统标识及窄带系统标识的登记请求,并在标识映射表中建立登记请求中的宽带系统标识及窄带系统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通信系统确定单元包括:窄带通信尝试子单元及通信系统确定子单元。
窄带通信尝试子单元,用于若呼叫请求中包含有第二终端在宽带系统中的标识及窄带系统中的标识,则使用窄带系统中的标识在目标通信系统中向第二终端转发呼叫请求;
通信系统确定子单元,用于若在预设时间长度内接收到第二终端对呼叫请求的回应,则确定窄带系统为目标通信系统;若在预设时间长度内未接收到第二终端对呼叫请求的回应,则确定宽带系统为目标通信系统。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通信建立单元包括:第二通信建立子单元。
第二通信建立子单元,用于若目标通信系统为宽带系统,则使用第二终端在宽带系统中的标识,在目标通信系统中建立与第二终端的通信;若目标通信系统为窄带系统,则使用第二终端在窄带系统中的标识,在目标通信系统中建立与第二终端的通信。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还包括:系统标识下发单元。
系统标识下发单元,用于获得第一终端的联系终端,联系终端包含第二终端;以及将联系终端的宽带系统标识及窄带系统标识的映射关系发送给第一终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通信装置还包括:系统标识分配单元。
系统标识分配单元,用于若检测到第三终端进入目标区域,则按照预先设置的分配策略为第三终端分配宽带系统标识及窄带系统标识;以及将分配的宽带系统标识及窄带系统标识发送给第三终端。
见图7,其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站服务器的结构。如图7所示,该基站服务器可以具体包括:处理器701、存储器702、通信接口703通过通信总线7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处理器701,用于执行程序,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处理器的操作指令。其中,程序可具体用于:
根据呼叫请求,确定第二终端所使用的目标通信系统,其中通信系统为宽带系统或窄带系统;以及使用第二终端的系统标识,在目标通信系统中建立与第二终端的通信。
存储器702,用于存放程序。
通信接口703,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对第二终端发送的呼叫请求,呼叫请求中包含有第二终端的系统标识,系统标识为第二终端在宽带系统中的标识和/ 或窄带系统中的标识。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特征在于,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种通话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上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服务器,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对第二终端发送的呼叫请求,所述呼叫请求中包含有所述第二终端的系统标识,所述系统标识为所述第二终端在宽带系统中的标识和/或窄带系统中的标识;
根据所述呼叫请求,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所使用的目标通信系统,其中所述通信系统为宽带系统或窄带系统;
使用所述第二终端的系统标识,在所述目标通信系统中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
所述根据所述呼叫请求,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所使用的目标通信系统,包括:若所述呼叫请求中包含有第二终端在宽带系统中的标识及窄带系统中的标识,则使用所述窄带系统中的标识在所述目标通信系统中向所述第二终端转发所述呼叫请求;若在预设时间长度内接收到第二终端对所述呼叫请求的回应,则确定窄带系统为目标通信系统;若在预设时间长度内未接收到第二终端对所述呼叫请求的回应,则确定宽带系统为目标通信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呼叫请求,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所使用的目标通信系统,包括:
若所述呼叫请求中包含有第二终端在宽带系统中的标识或窄带系统中的标识,则在终端工作信息表中查找所记录的第二终端工作使用的通信系统,将查找到的通信系统作为目标通信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所述第二终端的系统标识,在所述目标通信系统中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包括:
若所述系统标识为第二终端在宽带系统中的标识,则在标识映射表中,确定所述第二终端在窄带系统中的标识,并使用所述窄带系统中的标识在所述目标通信系统中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
若所述系统标识为第二终端在窄带系统中的标识,则在标识映射表中,确定所述第二终端在宽带系统中的标识,并使用所述宽带系统中的标识在所述目标通信系统中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映射表内的标识映射关系的建立方法包括:
获得为终端分配的宽带系统标识及窄带系统标识,并在标识映射表中建立所述宽带系统标识与所述窄带系统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
和/或,
接收终端发送的包含宽带系统标识及窄带系统标识的登记请求,并在标识映射表中建立所述登记请求中的宽带系统标识及窄带系统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所述第二终端的系统标识,在所述目标通信系统中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包括:
若所述目标通信系统为宽带系统,则使用第二终端在宽带系统中的标识,在所述目标通信系统中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
若所述目标通信系统为窄带系统,则使用第二终端在窄带系统中的标识,在所述目标通信系统中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终端的联系终端,所述联系终端包含所述第二终端;
将所述联系终端的宽带系统标识及窄带系统标识的映射关系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检测到第三终端进入目标区域,则按照预先设置的分配策略为所述第三终端分配宽带系统标识及窄带系统标识;
将分配的所述宽带系统标识及窄带系统标识发送给所述第三终端。
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呼叫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对第二终端发送的呼叫请求,所述呼叫请求中包含有所述第二终端的系统标识,所述系统标识为所述第二终端在宽带系统中的标识和/或窄带系统中的标识;
通信系统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呼叫请求,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所使用的目标通信系统,其中所述通信系统为宽带系统或窄带系统;
通信建立单元,用于使用所述第二终端的系统标识,在所述目标通信系统中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
所述通信系统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若所述呼叫请求中包含有第二终端在宽带系统中的标识及窄带系统中的标识,则使用所述窄带系统中的标识在所述目标通信系统中向所述第二终端转发所述呼叫请求;若在预设时间长度内接收到第二终端对所述呼叫请求的回应,则确定窄带系统为目标通信系统;若在预设时间长度内未接收到第二终端对所述呼叫请求的回应,则确定宽带系统为目标通信系统。
9.一种基站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接口,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对第二终端发送的呼叫请求,所述呼叫请求中包含有所述第二终端的系统标识,所述系统标识为所述第二终端在宽带系统中的标识和/或窄带系统中的标识;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呼叫请求,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所使用的目标通信系统,其中所述通信系统为宽带系统或窄带系统;以及使用所述第二终端的系统标识,在所述目标通信系统中建立与所述第二终端的通信;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呼叫请求,确定所述第二终端所使用的目标通信系统,包括:若所述呼叫请求中包含有第二终端在宽带系统中的标识及窄带系统中的标识,则使用所述窄带系统中的标识在所述目标通信系统中向所述第二终端转发所述呼叫请求;若在预设时间长度内接收到第二终端对所述呼叫请求的回应,则确定窄带系统为目标通信系统;若在预设时间长度内未接收到第二终端对所述呼叫请求的回应,则确定宽带系统为目标通信系统。
10.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 方法。
CN201811495809.0A 2018-12-07 2018-12-07 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12949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95809.0A CN111294979B (zh) 2018-12-07 2018-12-07 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PCT/CN2019/094966 WO2020113955A1 (zh) 2018-12-07 2019-07-08 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95809.0A CN111294979B (zh) 2018-12-07 2018-12-07 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94979A CN111294979A (zh) 2020-06-16
CN111294979B true CN111294979B (zh) 2022-04-15

Family

ID=70973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95809.0A Active CN111294979B (zh) 2018-12-07 2018-12-07 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94979B (zh)
WO (1) WO2020113955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4871A (zh) * 2011-09-26 2013-04-03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公网和专网的双模通信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03686643A (zh) * 2013-12-29 2014-03-26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宽带多媒体集群业务控制方法、系统及一种基站
CN104394602A (zh) * 2014-12-15 2015-03-04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跨系统呼叫建立方法、终端及核心网网元
CN105025396A (zh) * 2014-04-30 2015-11-04 杭州优能通信系统有限公司 实现专网与公网对讲机通信的方法、系统及集群云基站
CN106455060A (zh) * 2016-09-22 2017-02-22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呼叫方法、装置、终端及核心网系统
CN108156636A (zh) * 2017-12-15 2018-06-12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宽带基站、融合核心网、终端及其对应的宽窄带系统切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107120A (ko) * 2005-04-07 2006-10-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음성코덱 전환 방법
CN101583128A (zh) * 2009-06-10 2009-11-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转接方法、网络设备和通信转接系统
US20130279375A1 (en) * 2012-04-20 2013-10-24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a broadband network and a narrowband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4871A (zh) * 2011-09-26 2013-04-03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公网和专网的双模通信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03686643A (zh) * 2013-12-29 2014-03-26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宽带多媒体集群业务控制方法、系统及一种基站
CN105025396A (zh) * 2014-04-30 2015-11-04 杭州优能通信系统有限公司 实现专网与公网对讲机通信的方法、系统及集群云基站
CN104394602A (zh) * 2014-12-15 2015-03-04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跨系统呼叫建立方法、终端及核心网网元
CN106455060A (zh) * 2016-09-22 2017-02-22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呼叫方法、装置、终端及核心网系统
CN108156636A (zh) * 2017-12-15 2018-06-12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宽带基站、融合核心网、终端及其对应的宽窄带系统切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13955A1 (zh) 2020-06-11
CN111294979A (zh) 2020-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92287B (zh) 一种传输响应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US20220377617A1 (en) Processing method of direct communication, processing device of direct communication, relay terminal and remote terminal
CN111432044B (zh) 多链路设备mac地址管理方法、装置和多链路设备
CN106455060B (zh) 一种呼叫方法、装置、终端及核心网系统
KR20210054472A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어플리케이션 서버의 정보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JPH1065801A (ja) 移動機識別方式
CN102316447A (zh) Ip地址分配与发送方法以及无线接入器、服务器、系统
CN110752975B (zh) 一种网络共享方法及装置
CN105245629A (zh) 基于dhcp的主机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4320502A (zh) 终端网关ip地址分配方法、数据传输的方法、mme及系统
CN104254129A (zh) 临近业务发现的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8093387B (zh) 企业级蓝牙网络系统、中央控制器、蓝牙网关及部署方法
CN104427568A (zh) 一种实现3gpp网络流量卸载的方法、装置
CN111294979B (zh) 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4053159A (zh) 一种多载波基站的频点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12769962B (zh) 一种物联网应用的参数分配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200571B (zh) 一种跟踪区更新方法、装置及移动管理实体
CN111315037B (zh) 通信链路建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394525A (zh) 一种ip地址分配、获取的方法及设备
CN107534919B (zh) Ip地址管理方法、装置、ip地址锚点及移动节点
KR101823040B1 (ko) 이기종 네트워크 기반 데이터 동시 전송 서비스 방법
CN105188107B (zh) 提高站点的接入效率的方法及装置
CN109982427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
KR20130010698A (ko) 이기종 네트워크 기반 데이터 동시 전송 서비스 방법
CN103701943A (zh) Mac地址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1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415

Pledgee: Shenzhen hi tech investment small loan Co.,Ltd.

Pledgor: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2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