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77658A - 数据传输方法及远端数据中心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远端数据中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77658A
CN111277658A CN202010070399.6A CN202010070399A CN111277658A CN 111277658 A CN111277658 A CN 111277658A CN 202010070399 A CN202010070399 A CN 202010070399A CN 111277658 A CN111277658 A CN 1112776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mode
unit operation
operation data
end processor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703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嗣林
杨传博
王新平
王忠华
余鹏
王海涛
周森
高红
谭前果
周宏林
刘征宇
蒲晓珉
蒋小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ang Electric Co ltd
Shenhua Shendong Power Co Ltd
Shenhua Shendong Power Chongqing Wanzhou Port and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ang Electric Co ltd
Shenhua Shendong Power Co Ltd
Shenhua Shendong Power Chongqing Wanzhou Port and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ang Electric Co ltd, Shenhua Shendong Power Co Ltd, Shenhua Shendong Power Chongqing Wanzhou Port and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a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7039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7765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77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76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04L67/025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for remote control or remote monitoring of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1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conne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7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func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0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16Key establishment, i.e. cryptographic processes or cryptographic protocols whereby a shared secret becomes available to two or more parties, for subsequent use
    • H04L9/0819Key transport or distribution, i.e. key establishment techniques where one party creates or otherwise obtains a secret value, and securely transfers it to the other(s)
    • H04L9/0825Key transport or distribution, i.e. key establishment techniques where one party creates or otherwise obtains a secret value, and securely transfers it to the other(s) using asymmetric-key encryption or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PKI], e.g. key signature or public key certific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61Generation of secret information including derivation or calculation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远端数据中心,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获取发电机组的运行数据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确定远端数据中心与前置机之间的网络状态;前置机用于采集发电机组的机组运行数据;网络状态包括网络连接状态或网络中断状态;根据网络状态,确定机组运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传输方式包括离线传输方式或实时传输方式;基于传输方式,接收前置机发送的机组运行数据。该技术方案能够根据由网络状态确定的传输方式接收前置机发送的机组运行数据,使得发电机组的机组运行数据能够准确的传输至远端数据中心,打破了传统发电领域数据相对封闭的现状,解决了电力运行企业数据信息孤岛现象问题。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及远端数据中心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机电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远端数据中心。
背景技术
火力发电机组运行特性日益复杂,对机组的运行维护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在对机组进行故障诊断时,存在耗时长、且不易分辨故障征兆的问题。导致无法做到在事故发生之前对机组进行运行调整,并且对机组的计划性检修导致机组设备存在过度维修或维修不足的情况。而目前火力发电领域的数据比较封闭,导致难以找到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
因此,在传统发电领域数据相对封闭的客观条件下,如何获取发电机组的运行数据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远端数据中心,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获取发电机组的运行数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方面,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远端数据中心,包括:
确定所述远端数据中心与前置机之间的网络状态;所述前置机用于采集发电机组的机组运行数据;所述网络状态包括网络连接状态或网络中断状态;
根据所述网络状态,确定所述机组运行数据的传输方式;所述传输方式包括离线传输方式或实时传输方式;
基于所述传输方式,接收所述前置机发送的所述机组运行数据。
另一方面,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远端数据中心,包括:
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远端数据中心与前置机之间的网络状态;所述前置机用于采集发电机组的机组运行数据;所述网络状态包括网络连接状态或网络中断状态;根据所述网络状态,确定所述机组运行数据的传输方式;所述传输方式包括离线传输方式或实时传输方式;
数据接收服务器,用于基于所述传输方式,接收所述前置机发送的所述机组运行数据。
再一方面,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
确定所述远端数据中心与前置机之间的网络状态;所述前置机用于采集发电机组的机组运行数据;所述网络状态包括网络连接状态或网络中断状态;
根据所述网络状态,确定所述机组运行数据的传输方式;所述传输方式包括离线传输方式或实时传输方式;
基于所述传输方式,接收所述前置机发送的所述机组运行数据。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实现以下流程:
确定所述远端数据中心与前置机之间的网络状态;所述前置机用于采集发电机组的机组运行数据;所述网络状态包括网络连接状态或网络中断状态;
根据所述网络状态,确定所述机组运行数据的传输方式;所述传输方式包括离线传输方式或实时传输方式;
基于所述传输方式,接收所述前置机发送的所述机组运行数据。
采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确定远端数据中心与前置机之间的网络状态,根据网络状态确定机组运行数据的传输方式,并基于确定的传输方式接收前置机发送的机组运行数据。可见,该技术方案能够根据由网络状态确定的传输方式接收前置机发送的机组运行数据,使得发电机组的机组运行数据能够准确的传输至远端数据中心,打破了传统发电领域数据相对封闭的现状,解决了电力运行企业数据信息孤岛现象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说明书一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说明书一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图3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说明书一实施例的一种远端数据中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说明书一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远端数据中心,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获取发电机组的运行数据的问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根据本说明书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应用于远端数据中心,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2,确定远端数据中心与前置机之间的网络状态。
其中,前置机用于采集发电机组的机组运行数据;远端数据中心用于接收前置机发送的机组运行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网络状态包括网络连接状态或网络中断状态;机组运行数据包括发电机组运行过程中的自身参数(如电压等)和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强等)。
可选的,为确保远端数据中心与前置机之间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可通过主从方式或双机双工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其中,通过共享存储系统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主从方式或双机双工方式可应用于远端数据中心和/或前置机。
主从方式包括:主机工作,备机处于监控准备状态;当主机宕机时,备机接管主机的一切工作,待主机恢复正常后,按使用者的设定以自动或手动方式将服务切换到主机上运行。
双机双工方式包括:两台主机同时运行各自的服务工作且相互监测,当任一台主机宕机时,另一台主机立即接管它的一切工作,保证工作的实时性。
可选的,可通过心跳机制确定远端数据中心与前置机之间的网络状态。例如,远端数据中心每隔2分钟向前置机发送一个心跳包,启动一个线程,在线程中不断检测前置机的回应,如果在2分钟内没有收到前置机的回应,即认为与前置机之间的网络状态为网络中断状态;同理,如果前置机在2分钟内没有收到远端数据中心的心跳包,则认为与远端数据中心之间的网络状态为网络中断状态。
S104,根据网络状态,确定机组运行数据的传输方式。
其中,传输方式包括离线传输方式或实时传输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网络状态为网络连接状态时,确定机组运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实时传输方式;当网络状态为网络中断状态时,确定机组运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离线传输方式。
S106,基于传输方式,接收前置机发送的机组运行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实时传输方式,实时接收前置机发送的机组运行数据;基于离线传输方式,接收前置机发送的历史机组运行数据。
采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确定远端数据中心与前置机之间的网络状态,根据网络状态确定机组运行数据的传输方式,并基于确定的传输方式接收前置机发送的机组运行数据。可见,该技术方案能够根据由网络状态确定的传输方式接收前置机发送的机组运行数据,使得发电机组的机组运行数据能够准确的传输至远端数据中心,打破了传统发电领域数据相对封闭的现状,解决了电力运行企业数据信息孤岛现象问题。
在确定远端数据中心与前置机之间的网络状态后,可根据网络状态确定机组运行数据的传输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网络状态为网络连接状态时,可确定机组运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实时传输方式,可基于实时传输方式实时接收前置机发送的机组运行数据。
本实施例中,能够在网络连接状态时,基于实时传输方式实时接收前置机发送的机组运行数据,实现了机组运行数据的实时稳定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网络状态为网络中断状态时,可确定机组运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离线传输方式,可基于离线传输方式接收前置机发送的历史机组运行数据。
本实施例中,能够在网络中断状态时,基于离线传输方式接收前置机发送的历史机组运行数据,实现了历史机组运行数据的断点续传。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前置机发送的机组运行数据时,可接收前置机发送的、且利用第一密钥进行加密的机组运行数据。
其中,远端数据中心与前置机可基于密钥交换策略生成用于对机组运行数据进行加密的第一密钥。
本实施例中,在接收前置机发送的机组运行数据时,能够利用预先确定的第一密钥对机组运行数据进行加密,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远端数据中心与前置机基于密钥交换策略生成用于对机组运行数据进行加密的第一密钥时,可生成包含公钥和私钥的密钥对,将公钥发送至前置机,以使前置机利用公钥对生成的第一密钥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接收前置机发送的加密数据,并利用私钥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第一密钥。
例如,远端数据中心生成包含私钥K1和公钥K2的密钥对,将K2发送至前置机,以使前置机利用K2对生成的第一密钥K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K’,接收前置机发送的K’,并利用K1对K’进行解密,得到K。
本实施例中,通过远端数据中心与前置机基于密钥交换策略生成用于对机组运行数据进行加密的第一密钥,使得第一密钥的安全性更高,且远端数据中心与前置机均可使用第一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
在一个实施例中,机组运行数据为压缩数据;在接收前置机发送的机组运行数据之后,可对各压缩数据进行解压得到各机组运行数据,并抽取各机组运行数据的发送时间,确定各机组运行数据分别对应的时间戳,基于各时间戳确定各机组运行数据的先后传输顺序,并基于先后传输顺序将各机组运行数据有序存储至消息队列中,及,按照消息队列中的机组运行数据的顺序依次传输机组运行数据。
可选的,前置机与远端数据中心之间传输数据格式采用JSON(JavaScriptObjectNotation,JS对象简谱),传输数据压缩方式采用Gzip(GNU zip,GNU自由软件的文件压缩程序),传输协议采用HTTPS(Hyper TextTransferProtocol over SecureSocketLayer,以安全为目标的HTTP通道)。
本实施例中,能够对各压缩数据进行解压得到各机组运行数据,并基于确定的各机组运行数据分别对应的时间戳,确定各机组运行数据的先后传输顺序,并基于先后传输顺序将各机组运行数据有序存储至消息队列中,及,按照消息队列中的机组运行数据的顺序依次传输机组运行数据,从而确保传输前后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
图2是根据本说明书一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示意性框图。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均可应用于图2所示的数据传输系统中。如图2所示,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前置机和远端数据中心;远端数据中心包括实时数据接收服务器、离线数据接收服务器和消息队列。
其中,前置机与远端数据中心之间通过实时通道和/或离线通道传输数据;实时数据接收服务器与实时通道连接,基于实时传输方式实时接收前置机发送的机组运行数据;离线数据接收服务器与离线通道连接,基于离线传输方式接收前置机发送的历史机组运行数据。
其中,前置机与远端数据中心之间传输数据格式采用JSON,传输数据压缩方式采用Gzip,传输协议采用HTTPS。
其中,远端数据中心接收前置机发送的机组运行数据之后,对各压缩数据进行解压得到各机组运行数据,并抽取各机组运行数据的发送时间,确定各机组运行数据分别对应的时间戳,基于各时间戳确定各机组运行数据的先后传输顺序,并基于先后传输顺序将各机组运行数据有序存储至消息队列中,及,按照消息队列中的机组运行数据的顺序依次传输机组运行数据。
图3是根据本说明书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应用于如图2所示的数据传输系统中的远端数据中心,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301,确定远端数据中心与前置机之间的网络状态;若为网络连接状态,则执行S302;若为网络中断状态,则执行S304。
其中,前置机用于采集发电机组的机组运行数据,网络状态包括网络连接状态或网络中断状态。可通过心跳机制确定远端数据中心与前置机之间的网络状态。
S302,确定机组运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实时传输方式。
S303,基于实时传输方式,实时接收前置机发送的机组运行数据。
可选的,可利用第一密钥对机组运行数据进行加密。
可通过远端数据中心与前置机基于密钥交换策略生成用于对机组运行数据进行加密的第一密钥。其中,远端数据中心生成包含公钥和私钥的密钥对,将公钥发送至前置机,以使前置机利用公钥对生成的第一密钥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接收前置机发送的加密数据,并利用私钥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第一密钥。
S304,确定机组运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离线传输方式。
S305,基于离线传输方式,接收前置机发送的历史机组运行数据。
该步骤在S303中以详细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机组运行数据为压缩数据;在接收前置机发送的机组运行数据之后,可对各压缩数据进行解压得到各机组运行数据,并抽取各机组运行数据的发送时间,确定各机组运行数据分别对应的时间戳,基于各时间戳确定各机组运行数据的先后传输顺序,并基于先后传输顺序将各机组运行数据有序存储至消息队列中,及,按照消息队列中的机组运行数据的顺序依次传输机组运行数据。
可选的,前置机与远端数据中心之间传输数据格式采用JSON,传输数据压缩方式采用Gzip,传输协议采用HTTPS。
采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确定远端数据中心与前置机之间的网络状态,根据网络状态确定机组运行数据的传输方式,并基于确定的传输方式接收前置机发送的机组运行数据。可见,该技术方案能够根据由网络状态确定的传输方式接收前置机发送的机组运行数据,使得发电机组的机组运行数据能够准确的传输至远端数据中心,打破了传统发电领域数据相对封闭的现状,解决了电力运行企业数据信息孤岛现象问题。
综上,已经对本主题的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可以是有利的。
以上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基于同样的思路,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远端数据中心。
图4是根据本说明书一实施例的一种远端数据中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一种远端数据中心包括:
处理器410,用于确定远端数据中心与前置机之间的网络状态;前置机用于采集发电机组的机组运行数据;网络状态包括网络连接状态或网络中断状态;根据网络状态,确定机组运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传输方式包括离线传输方式或实时传输方式;
数据接收服务器420,用于基于传输方式,接收前置机发送的机组运行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接收服务器420包括实时数据接收服务器和离线数据接收服务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410还用于当网络状态为网络连接状态时,确定机组运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实时传输方式;
实时数据接收服务器,用于基于实时传输方式,实时接收前置机发送的机组运行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410还用于当网络状态为网络中断状态时,确定机组运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离线传输方式;
离线数据接收服务器,用于基于离线传输方式,接收前置机发送的历史机组运行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410还用于与前置机基于密钥交换策略生成用于对机组运行数据进行加密的第一密钥;
数据接收服务器420,还用于接收前置机发送的、且利用第一密钥进行加密的机组运行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410还用于:
生成包含公钥和私钥的密钥对;
将公钥发送至前置机,以使前置机利用公钥对生成的第一密钥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
接收前置机发送的加密数据;
利用私钥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第一密钥。
在一个实施例中,机组运行数据为压缩数据;
处理器410还用于:
对各压缩数据进行解压,得到各机组运行数据;
抽取各机组运行数据的发送时间,确定各机组运行数据分别对应的时间戳;
基于各时间戳,确定各机组运行数据的先后传输顺序;
基于先后传输顺序,将各机组运行数据有序存储至消息队列中,及,按照消息队列中的机组运行数据的顺序依次传输机组运行数据。
采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远端数据中心,通过确定远端数据中心与前置机之间的网络状态,根据网络状态确定机组运行数据的传输方式,并基于确定的传输方式接收前置机发送的机组运行数据。可见,该技术方案能够根据由网络状态确定的传输方式接收前置机发送的机组运行数据,使得发电机组的机组运行数据能够准确的传输至远端数据中心,打破了传统发电领域数据相对封闭的现状,解决了电力运行企业数据信息孤岛现象问题。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可理解,上述远端数据中心能够用来实现前文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中的细节描述应与前文方法部分描述类似,为避免繁琐,此处不另赘述。
基于同样的思路,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如图5所示。数据传输设备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处理器501和存储器502,存储器502中可以存储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或数据。其中,存储器502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器502的应用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图示未示出),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数据传输设备中的一系列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更进一步地,处理器501可以设置为与存储器502通信,在数据传输设备上执行存储器502中的一系列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数据传输设备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503,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504,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505,一个或一个以上键盘506。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设备包括有存储器,以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程序,其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存储于存储器中,且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且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数据传输设备中的一系列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且经配置以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器执行该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包含用于进行以下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确定远端数据中心与前置机之间的网络状态;前置机用于采集发电机组的机组运行数据;网络状态包括网络连接状态或网络中断状态;
根据网络状态,确定机组运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传输方式包括离线传输方式或实时传输方式;
基于传输方式,接收前置机发送的机组运行数据。
可选地,当网络状态为网络连接状态时,确定机组运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实时传输方式;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还可以使处理器:
基于实时传输方式,实时接收前置机发送的机组运行数据。
可选地,当网络状态为网络中断状态时,确定机组运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离线传输方式;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还可以使处理器:
基于离线传输方式,接收前置机发送的历史机组运行数据。
可选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还可以使处理器:
与前置机基于密钥交换策略生成用于对机组运行数据进行加密的第一密钥;
接收前置机发送的、且利用第一密钥进行加密的机组运行数据。
可选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还可以使处理器:
生成包含公钥和私钥的密钥对;
将公钥发送至前置机,以使前置机利用公钥对生成的第一密钥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
接收前置机发送的加密数据;
利用私钥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第一密钥。
可选地,机组运行数据为压缩数据;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还可以使处理器:
对各压缩数据进行解压,得到各机组运行数据;
抽取各机组运行数据的发送时间,确定各机组运行数据分别对应的时间戳;
基于各时间戳,确定各机组运行数据的先后传输顺序;
基于先后传输顺序,将各机组运行数据有序存储至消息队列中,及,按照消息队列中的机组运行数据的顺序依次传输机组运行数据。
采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设备,通过确定远端数据中心与前置机之间的网络状态,根据网络状态确定机组运行数据的传输方式,并基于确定的传输方式接收前置机发送的机组运行数据。可见,该技术方案能够根据由网络状态确定的传输方式接收前置机发送的机组运行数据,使得发电机组的机组运行数据能够准确的传输至远端数据中心,打破了传统发电领域数据相对封闭的现状,解决了电力运行企业数据信息孤岛现象问题。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该指令当被包括多个应用程序的数据传输设备执行时,能够使该数据传输设备执行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具体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说明书。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远端数据中心,包括:
确定所述远端数据中心与前置机之间的网络状态;所述前置机用于采集发电机组的机组运行数据;所述网络状态包括网络连接状态或网络中断状态;
根据所述网络状态,确定所述机组运行数据的传输方式;所述传输方式包括离线传输方式或实时传输方式;
基于所述传输方式,接收所述前置机发送的所述机组运行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网络状态,确定所述机组运行数据的传输方式,包括:
当所述网络状态为网络连接状态时,确定所述机组运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所述实时传输方式;
所述基于所述传输方式,接收所述前置机发送的所述机组运行数据,包括:
基于所述实时传输方式,实时接收所述前置机发送的所述机组运行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网络状态,确定所述机组运行数据的传输方式,还包括:
当所述网络状态为网络中断状态时,确定所述机组运行数据的传输方式为所述离线传输方式;
所述基于所述传输方式,接收所述前置机发送的所述机组运行数据,包括:
基于所述离线传输方式,接收所述前置机发送的历史机组运行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前置机基于密钥交换策略生成用于对所述机组运行数据进行加密的第一密钥;
所述接收所述前置机发送的所述机组运行数据,包括:
接收所述前置机发送的、且利用第一密钥进行加密的所述机组运行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所述前置机基于密钥交换策略生成用于对所述机组运行数据进行加密的第一密钥,包括:
生成包含公钥和私钥的密钥对;
将所述公钥发送至所述前置机,以使所述前置机利用所述公钥对生成的所述第一密钥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
接收所述前置机发送的加密数据;
利用所述私钥对所述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第一密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组运行数据为压缩数据;
所述基于所述传输方式,接收所述前置机发送的所述机组运行数据之后,还包括:
对各所述压缩数据进行解压,得到各所述机组运行数据;
抽取各所述机组运行数据的发送时间,确定各所述机组运行数据分别对应的时间戳;
基于各所述时间戳,确定各所述机组运行数据的先后传输顺序;
基于所述先后传输顺序,将各所述机组运行数据有序存储至消息队列中,及,按照所述消息队列中的所述机组运行数据的顺序依次传输所述机组运行数据。
7.一种远端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远端数据中心与前置机之间的网络状态;所述前置机用于采集发电机组的机组运行数据;所述网络状态包括网络连接状态或网络中断状态;根据所述网络状态,确定所述机组运行数据的传输方式;所述传输方式包括离线传输方式或实时传输方式;
数据接收服务器,用于基于所述传输方式,接收所述前置机发送的所述机组运行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远端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接收服务器包括实时数据接收服务器和离线数据接收服务器;
所述实时数据接收服务器,用于基于所述实时传输方式,实时接收所述前置机发送的所述机组运行数据;
所述离线数据接收服务器,用于基于所述离线传输方式,接收所述前置机发送的历史机组运行数据。
9.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被安排成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
确定所述远端数据中心与前置机之间的网络状态;所述前置机用于采集发电机组的机组运行数据;所述网络状态包括网络连接状态或网络中断状态;
根据所述网络状态,确定所述机组运行数据的传输方式;所述传输方式包括离线传输方式或实时传输方式;
基于所述传输方式,接收所述前置机发送的所述机组运行数据。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在被执行时实现以下流程:
确定所述远端数据中心与前置机之间的网络状态;所述前置机用于采集发电机组的机组运行数据;所述网络状态包括网络连接状态或网络中断状态;
根据所述网络状态,确定所述机组运行数据的传输方式;所述传输方式包括离线传输方式或实时传输方式;
基于所述传输方式,接收所述前置机发送的所述机组运行数据。
CN202010070399.6A 2020-01-21 2020-01-21 数据传输方法及远端数据中心 Pending CN1112776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0399.6A CN111277658A (zh) 2020-01-21 2020-01-21 数据传输方法及远端数据中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0399.6A CN111277658A (zh) 2020-01-21 2020-01-21 数据传输方法及远端数据中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77658A true CN111277658A (zh) 2020-06-12

Family

ID=71001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70399.6A Pending CN111277658A (zh) 2020-01-21 2020-01-21 数据传输方法及远端数据中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7765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86194A (zh) * 2022-05-20 2022-09-20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云应用的数据传输方法、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2049A (zh) * 2012-12-20 2013-03-27 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数据量数据的网络传输系统
WO2013141463A1 (ko) * 2012-03-23 2013-09-26 한국과학기술원 이종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의 비실시간 컨텐츠를 예약전송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05974836A (zh) * 2016-04-29 2016-09-28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客车监控主机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
CN106774120A (zh) * 2016-12-22 2017-05-31 无锡市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的设备运行监控故障报警和传输方法
CN109587006A (zh) * 2018-12-27 2019-04-05 深圳云博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ora网关的数据续传方法及其系统与存储介质
US20190141769A1 (en) * 2016-05-10 2019-05-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0086673A (zh) * 2019-04-30 2019-08-02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获取方法及装置
US20190289620A1 (en) * 2016-11-04 2019-09-19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Side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41463A1 (ko) * 2012-03-23 2013-09-26 한국과학기술원 이종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의 비실시간 컨텐츠를 예약전송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03002049A (zh) * 2012-12-20 2013-03-27 北京思特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数据量数据的网络传输系统
CN105974836A (zh) * 2016-04-29 2016-09-28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客车监控主机数据采集方法及系统
US20190141769A1 (en) * 2016-05-10 2019-05-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20190289620A1 (en) * 2016-11-04 2019-09-19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Side Device
CN106774120A (zh) * 2016-12-22 2017-05-31 无锡市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的设备运行监控故障报警和传输方法
CN109587006A (zh) * 2018-12-27 2019-04-05 深圳云博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ora网关的数据续传方法及其系统与存储介质
CN110086673A (zh) * 2019-04-30 2019-08-02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获取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建宁等: "《智能电网与电力安全》", 31 July 2019, pages: 27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86194A (zh) * 2022-05-20 2022-09-20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云应用的数据传输方法、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5086194B (zh) * 2022-05-20 2024-02-02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云应用的数据传输方法、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005952A1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MULTIPLE BLOCK CHAINS NETWORK DATA, APPARATUS, AND SERVER
US1076426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a scalable public-key infrastructure on a smart grid network
AU201626939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between a computer test tool and a cloud-based server
WO201900323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CONTROLLING, AND PROCESSING INFORMATION FROM A REMOTE DEVICE VIA A CONFIGURABLE CLOUD APPLICATION
CN110287041B (zh) 一种业务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519013A (zh) 保证媒体流安全性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US20220345371A1 (en) Control configuration for a plurality of endpoint devices
CN111277658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远端数据中心
CN113347257A (zh) 通信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9150659A (zh) 一种处理器及bfd报文传输方法
Church et al. Moving SCADA systems to IaaS clouds
CN113794706A (zh) 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95722A (zh) 量子安全密钥同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Hazarika et al. Mobile cloud integration for industrial data interchange
CN113067852B (zh) 部署在平台上的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弹性系统及其方法
CN115426104A (zh) 量子密钥供应的专有、共享保护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071793B (zh) 一种基于bmc的随机数生成方法与系统
CN114205219A (zh) 基于srtp协议的加密流的容灾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065142A (zh) 多方安全计算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1030804A (zh) 一种故障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883200B (zh) 一种日志的安全管理方法、装置、平台及介质
CN117235011A (zh) 大数据跨域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180137827A (ko) Opc-ua기반 설비 상태 모니터링을 위한 시스템
CN109240849B (zh) 数据备份方法、装置及用于视频会议系统的多点控制单元
CN115883432A (zh) 远程测试方法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