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73877A - 一种实景三维数据与二维栅格图片的联动展示平台及其联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景三维数据与二维栅格图片的联动展示平台及其联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73877A
CN111273877A CN201911411050.8A CN201911411050A CN111273877A CN 111273877 A CN111273877 A CN 111273877A CN 201911411050 A CN201911411050 A CN 201911411050A CN 111273877 A CN111273877 A CN 1112738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mensional
picture
data
live
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1105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73877B (zh
Inventor
吴敦
孙华
高广
朱元彪
应良中
费佳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lue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lue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lue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lue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41105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738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73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38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738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38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23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local displays, e.g. CR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 G06F3/1431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local displays, e.g. CR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using a single graphics controll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5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ill image data
    • G06F16/54Browsing; Visualisation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景三维数据与二维栅格图片的联动展示平台及其联动方法,本发明采用平面匹配联动或立面匹配联动的方法实现实景三维数据与二维栅格图片的匹配联动,进而能够将二维栅格图片与实景三维模型关联的室内、室外进行匹配联动;同时,本发明采用将二维栅格图片在上传时进行分割切片处理,一方面可以增加二维栅格图片与实景三维数据匹配联动的精确度,另一方面,通过分割处理的二维栅格图片能够加快计算机的上传、加载速度。

Description

一种实景三维数据与二维栅格图片的联动展示平台及其联动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理空间信息可视化应用和计算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实景三维数据与二维栅格图片的联动展示平台及其联动方法。
背景技术
三维场景用以空间展示,实景三维数据具有大范围、高精度、高清晰的方式全面感知复杂场景的能力,可以直观反映物体室内外的外观、位置、高度等属性,是城市空间数据框架的重要内容,实景三维数据包括三维建筑模型或三维地图或三维全景图等;二维栅格图片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和综合法则进行分布、组合、关联及存储,具有很强的功能和特点,二维栅格图片具有图面整洁统一、方便、整洁、清洁、高精度、可重复利用等特点,具有严密的数学基础,但二维图片缺乏三维可视化和虚拟仿真效果的直观性,理解上相对抽象,三维模型缺乏二维图片的灵活性和宏观性。
现有专利中,申请号201610502970.0,申请名为:一种三维全景图和二维地图的联动浏览方法,具体公开了一种三维全景地图和二维地图的联动浏览方法,通过三维全景图和二维图视窗相互透明叠加的方法实现三维全景和二维地图的位置联动以及视觉联动的融合,解决了传统全景地图和二维地图单纯依靠位置进行联动而视窗分离的缺陷;但是此方法中只提供了二维地图与三维全景图的联动和浏览方法,并不能对二三维数据进行坐标匹配。
现有专利中,申请号201410063798.4,申请名为:一种用于二维地图与三维地图匹配的坐标点定位方法,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二维地图与三维地图匹配的坐标点定位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当三维图面旋转或倾斜后无法将二维坐标点与三维坐标点重新匹配定位的缺陷;可以在三维地图旋转或倾斜后实现坐标点的定位,通过方法计算实现对二维坐标及三维坐标的换算。但是此方法中只展示了三维地图与二维地图之间的联动与浏览,并不能提供实景三维数据及二维图片需要匹配展示的效果。
现有专利中,申请号201910849300.X,申请名为:三维城市模型与二维地图的联动方法、装置及可读介质,具体公开了一种三维城市模型与二维地图的联动方法、装置及可读介质。实现了二维地图与三维城市模型在同一窗口下进行显示、渲染及联动。通过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三维城市模型和二维地图的联动,进而后续可以在三维城市模型中更加直观、更加丰富地展现二维地图的功能。但是本方法只能实现三维模型的投影平面与二维地图匹配联动,一方面缺乏三维模型立面的匹配联动,另一方面,只能基于地图实现三维模型的位置匹配与联动,而缺乏三维城市模型的内部结构信息数据。
综上所述,现有的技术无法满足实景三维数据与二维数据室内外联动的直观性和准确性,具体表现如下:
1.在二三维数据联动方面,现有技术对只能对三维建筑模型或三维地图或三维全景图等单个数据类型和二维地图之间实现联动、匹配,不能集成实景三维数据与二维数据之间形成联动,交互数据形式单一,即现有技术缺乏针对二维栅格图片与实景三维数据的联动匹配,亟需能够反映实景三维模型相关联的室内外与二维数据联动显示浏览;
2.由于存在存储量、计算量大的二维数据,其上传与加载时计算与显示慢,常常造成计算机崩溃的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景三维数据与二维栅格图片的联动展示平台及其联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缺乏针对二维栅格图片与实景三维数据反映实景三维模型关联的室内、室外的数据联动匹配的方法,以及二维栅格图片上传或夹在慢,并导致计算机崩溃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实景三维数据与二维栅格图片的联动展示平台,包括:
双屏显示模块,包括用于加载显示三维实景图的三维视窗、用于加载至少显示二维栅格图的二维视窗;
资源上传模块,用以上传二维栅格图片;
数据处理模块,该数据处理模块与资源上传模块连接,用以处理在二维栅格图片上传是分割处理二维栅格图片,且该数据处理模块与双屏显示模块的二维视窗连接,用以显示上传的二维栅格图片;
联动匹配模块,该联动匹配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双屏显示模块的三维视窗连接,用以将数据处理模块分割处理的二维栅格图片与三维实景图进行一一映射联动。
一种实景三维数据和二维栅格图片的联动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S1.图片上传预处理,对需要上传的二维栅格图片采用图像分割技术和图像补全技术得到尺寸相同的多个图片集,然后将每个图片集根据网络模型递归为不同层次的树结构,并逐层编码存入对应层级编码的文件夹中;
S2.图片加载显示处理,根据上传的二维栅格图片,先提取S1步骤文件夹中的对应层级编码信息,然后根据四叉树网络模型建立分层数据结构的金字塔模型,然后对每层数据图层进行重采样处理,最后在二维视窗内显示二维栅格图片;
S3.在三维视窗内加载三维实景图模型;
S4.将S2输出的二维栅格图片与S3中加载的三维实景模型进行平面匹配或立面匹配后,再配准;
S5.在平台的三维视窗的实景三维数据与二维视窗的二维栅格图片联动显示。
作为优选,在所述S4中空间匹配、联动匹配的具体方法为:
S41.判断匹配方式
确定实景三维数据与二维栅格数据重叠部分的公共点,然后根据二维数据、三维数据的空间拓扑关系提取公共点在二维数据、三维数据的法向量,若二维数据、三维数据公共点的法向量平行,则进入S42;若二维、三维数据公共点的法向量垂直,则进入S43;
S42.平面匹配联动
以S41中的公共点为原点,分别在二维栅格图片上建立第一直角坐标系、在实景三维模型上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然后将三维直角坐标系通过下平面投影法建立第二直角坐标系,确认二维栅格图片中两点设置为A1(x11,y11)、B1(x21,y21),三维模型中两点A2(x12,y12)、B2(x22,y22),利用最小二乘法确定k1值,即y=k1x+b确定A1(x11,y11)、B1(x21,y21)在第二直角坐标系中的匹配位置;
S43.立面匹配联动
以S41中的公共点为原点,分别在二维栅格图片上建立第一直角坐标系、在实景三维模型上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然后将三维直角坐标系通过近平面投影法建立第三直角坐标系,确认二维栅格图片中两点设置为A3(x13,y13)、B3(x23,y23),三维模型中两点A4(x14,y14)、B4(x24,y24),利用最小二乘法确定k2值,即y=k2x+b确定A3(x13,y13)、B3(x23,y23)在第三直角坐标系中的匹配位置;
S44.配准,具体为:对提取公共点的法向量按照空间配置方式进行配准,利用SIFT算法进行配准。
作为优选,在S1中的预处理具体内容为:
S11.根据二维栅格图片的几何形状,对图片的轮廓边界进行提取,并按照预设的阈值对二维栅格图片进行均匀分割处理,将二维栅格图片分割成互不相交的区域,得到尺寸相同的多个图片集;
S12.将S11得到的的每个图片集根据像素信息计算图片的大小,对不足最小单元阈值的像素块,通过图像补全技术修复缺失的区域;
S13.将S12后每个图片集根据网络模型递归为不同层次的树结构数据,并逐层编码成高维空间的特征,然后对特征进行解码,将图片集按照指定的路径存入对应层级编码的文件夹中。
作为优选,所述S2的图片加载显示处理具体为:
S21.提取S1文件夹中的对应层级编码信息加载形成完整的二维栅格图;
S22.将S21中的二维栅格图根据四叉树网络模型建立金字塔,具体为将二维栅格图片按照金字塔图像编码算法和递进式图像传输方式建立分层数据结构;
S23.对每层数据图层进行重采样处理得到重采样后的栅格图片;
S24.对S23的栅格图片提取像素深度,即提取存储每个像素所用的位数,也用于记录图像的分辨率,确定存储大小。
作为优选,所述S5中的三维视窗的实景三维数据与二维视窗的二维栅格图片联动显示具体为:采用WebGL技术,搭建实景三维数据与二维栅格图片的联动展示平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平面匹配联动或立面匹配联动的方法实现实景三维数据与二维栅格图片的匹配联动,进而能够将二维栅格图片与实景三维模型关联的室内、室外进行匹配联动;同时,本发明采用将二维栅格图片在上传时进行分割切片处理,一方面可以增加二维栅格图片与实景三维数据匹配联动的精确度,另一方面,通过分割处理的二维栅格图片能够加快计算机的上传、加载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联动展示平台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景三维数据和二维栅格图片的联动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S1中网络递归的树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S2中的金字塔模型图;
图5为本发明S4中二维、三维数据的公共点法向量之间判断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S44中SIFT算法配准的图像分区处理图;
图7为本发明最近邻域法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实景三维数据与二维栅格图片的联动展示平台,包括:
双屏显示模块,包括用于加载显示三维实景图的三维视窗、用于加载至少显示二维栅格图的二维视窗;
资源上传模块,用以上传二维栅格图片;
数据处理模块,该数据处理模块与资源上传模块连接,用以处理在二维栅格图片上传是分割处理二维栅格图片,且该数据处理模块与双屏显示模块的二维视窗连接,用以显示上传的二维栅格图片;
联动匹配模块,该联动匹配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双屏显示模块的三维视窗连接,用以将数据处理模块分割处理的二维栅格图片与三维实景图进行一一映射联动。
一种实景三维数据和二维栅格图片的联动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S1.图片上传预处理,对需要上传的二维栅格图片采用图像分割技术和图像补全技术得到尺寸相同的多个图片集,然后将每个图片集根据网络模型递归为不同层次的树结构,并逐层编码存入对应层级编码的文件夹中,如图3所示;
S2.图片加载显示处理,根据上传的二维栅格图片,先提取S1步骤文件夹中的对应层级编码信息,然后根据四叉树网络模型建立分层数据结构的金字塔模型,然后对每层数据图层进行重采样处理,最后在二维视窗内显示二维栅格图片,如图4所示;
S3.在三维视窗内加载三维实景图模型;
S4.将S2输出的二维栅格图片与S3中加载的三维实景模型进行平面匹配或立面匹配后,再配准;
S5.在平台的三维视窗的实景三维数据与二维视窗的二维栅格图片联动显示。
在所述S4中空间匹配、联动匹配的具体方法为:
S41.判断匹配方式
通过人工手段或者实景三维平面投影与二维栅格数据重合的方法,确定实景三维数据与二维栅格数据重叠部分的公共点,然后根据二维数据、三维数据的空间拓扑关系提取公共点在二维数据、三维数据的法向量,若二维数据、三维数据公共点的法向量平行,则进入S42;若二维、三维数据公共点的法向量垂直,则进入S43,如图5所示;
S42.平面匹配联动
以S41中的公共点为原点,分别在二维栅格图片上建立第一直角坐标系、在实景三维模型上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然后将三维直角坐标系通过下平面投影法建立第二直角坐标系,确认二维栅格图片中两点设置为A1(x11,y11)、B1(x21,y21),三维模型中两点A2(x12,y12)、B2(x22,y22),利用最小二乘法确定k1值,即y=k1x+b确定A1(x11,y11)、B1(x21,y21)在第二直角坐标系中的匹配位置;
S43.立面匹配联动
以S41中的公共点为原点,分别在二维栅格图片上建立第一直角坐标系、在实景三维模型上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然后将三维直角坐标系通过近平面投影法建立第三直角坐标系,确认二维栅格图片中两点设置为A3(x13,y13)、B3(x23,y23),三维模型中两点A4(x14,y14)、B4(x24,y24),利用最小二乘法确定k2值,即y=k2x+b确定A3(x13,y13)、B3(x23,y23)在第三直角坐标系中的匹配位置;
S44.配准,具体为:对提取公共点的法向量按照空间配置方式进行配准,利用SIFT算法进行配准,具体为:
T(x,y)为原始图像的坐标,H(x,y,δ)为可变尺度的二维高斯函数,M(x,y,δ)为I与H的卷积运算,即尺度空间;
可以得到
Figure BDA0002349959710000081
M(x,y,δ)=H(xi,yi,δ)×T(x,y) (2)
用G来判定主方向
Figure BDA0002349959710000082
最终根据关键点描述子如图6所示进行图像分区处理,每个分区包含唯一的子方向,并进行特征点匹配。
在S1中的预处理具体内容为:
S11.根据二维栅格图片的几何形状,对图片的轮廓边界进行提取,并按照2n×2n预设的阈值对二维栅格图片进行均匀分割处理,将二维栅格图片分割成互不相交的区域,得到尺寸相同的多个图片集;
S12.将S11得到的的每个图片集根据像素信息计算图片的大小,对不足最小单元阈值2n×2n的像素块,通过图像补全技术修复缺失的区域,使得每个图片语义合理、纹理清晰、大小统一,图像补全技术可以恢复图像缺失或损坏区域的数据,实现任意层级多尺度的放大、缩小;
S13.将S12后每个图片集根据网络模型递归为不同层次的树结构数据,并逐层编码成高维空间的特征,然后对特征进行解码,将图片集按照指定的路径存入对应层级编码的文件夹中。
作为优选,所述S2的图片加载显示处理具体为:
S21.提取S1文件夹中的对应层级编码信息加载形成完整的二维栅格图;
S22.将S21中的二维栅格图根据四叉树网络模型建立金字塔,具体为将二维栅格图片按照金字塔图像编码算法和递进式图像传输方式建立分层数据结构;
S23.对每层数据图层进行重采样处理得到重采样后的栅格图片;
本具体实施例中采用最近领域法进行重采样,如图7所示,具体是指:将信息提取前的栅格和提取后的栅格之间的像元中心位置进行叠加分析,通过找出距离提取前栅格最近的中心位置,得出提取后的像元值;如图2所示,矩形表示像元,点p(x,y)表示像元中心,重采样方法采用最近邻域法进行模型计算时,与p点距离最近的像元灰度值替换为所求的重采样的值,则在矩形范围内有一半的像元为最大空间误差值;最近邻域法的时间最短效率最高,从计算运行时间与周期来看,数据快捷简便易于处理,以加快二维栅格图片加载速度;
本实施例也可以采用双线性内插法或三次卷积法,不同的重采样方法对栅格图片的金字塔产生结果相同。
S24.对S23的栅格图片提取像素深度,即提取存储每个像素所用的位数,也用于记录图像的分辨率,确定存储大小,所述属性颜色按照RGB组织顺序进行存储,分别对应红、蓝、绿三个分量,分量取值布局在0~255之间,每个分量占内存1KB,R、G、B数据分别占据一个内存,阈值2n×2n范围内像素点占用的空间大小为2n×2n×3KB。
所述S5中的三维视窗的实景三维数据与二维视窗的二维栅格图片联动显示具体为:采用WebGL技术,搭建实景三维数据与二维栅格图片的联动展示平台,该平台通过顶点着色器将信息逐级进行光栅化处理,最终实现二三维数据的渲染展示。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实景三维数据与二维栅格图片的联动展示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双屏显示模块,包括用于加载显示三维实景图的三维视窗、用于加载至少显示二维栅格图的二维视窗;
资源上传模块,用以上传二维栅格图片;
数据处理模块,该数据处理模块与资源上传模块连接,用以处理在二维栅格图片上传是分割处理二维栅格图片,且该数据处理模块与双屏显示模块的二维视窗连接,用以显示上传的二维栅格图片;
联动匹配模块,该联动匹配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双屏显示模块的三维视窗连接,用以将数据处理模块分割处理的二维栅格图片与三维实景图进行一一映射联动。
2.一种实景三维数据和二维栅格图片的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S1.图片上传预处理,对需要上传的二维栅格图片采用图像分割技术和图像补全技术得到尺寸相同的多个图片集,然后将每个图片集根据网络模型递归为不同层次的树结构,并逐层编码存入对应层级编码的文件夹中;
S2.图片加载显示处理,根据上传的二维栅格图片,先提取S1步骤文件夹中的对应层级编码信息,然后根据四叉树网络模型建立分层数据结构的金字塔模型,然后对每层数据图层进行重采样处理,最后在二维视窗内显示二维栅格图片;
S3.在三维视窗内加载三维实景图模型;
S4.将S2输出的二维栅格图片与S3中加载的三维实景模型进行平面匹配或立面匹配后,再配准;
S5.在平台的三维视窗的实景三维数据与二维视窗的二维栅格图片联动显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景三维数据和二维栅格图片的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空间匹配、联动匹配的具体方法为:
S41.判断匹配方式
确定实景三维数据与二维栅格数据重叠部分的公共点,然后根据二维数据、三维数据的空间拓扑关系提取公共点在二维数据、三维数据的法向量,若二维数据、三维数据公共点的法向量平行,则进入S42;若二维、三维数据公共点的法向量垂直,则进入S43;
S42.平面匹配联动
以S41中的公共点为原点,分别在二维栅格图片上建立第一直角坐标系、在实景三维模型上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然后将三维直角坐标系通过下平面投影法建立第二直角坐标系,确认二维栅格图片中两点设置为A1(x11,y11)、B1(x21,y21),三维模型中两点A2(x12,y12)、B2(x22,y22),利用最小二乘法确定k1值,即y=k1x+b确定A1(x11,y11)、B1(x21,y21)在第二直角坐标系中的匹配位置;
S43.立面匹配联动
以S41中的公共点为原点,分别在二维栅格图片上建立第一直角坐标系、在实景三维模型上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然后将三维直角坐标系通过近平面投影法建立第三直角坐标系,确认二维栅格图片中两点设置为A3(x13,y13)、B3(x23,y23),三维模型中两点A4(x14,y14)、B4(x24,y24),利用最小二乘法确定k2值,即y=k2x+b确定A3(x13,y13)、B3(x23,y23)在第三直角坐标系中的匹配位置;
S44.配准,具体为:对提取公共点的法向量按照空间配置方式进行配准,利用SIFT算法进行配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景三维数据和二维栅格图片的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的预处理具体内容为:
S11.根据二维栅格图片的几何形状,对图片的轮廓边界进行提取,并按照预设的阈值对二维栅格图片进行均匀分割处理,将二维栅格图片分割成互不相交的区域,得到尺寸相同的多个图片集;
S12.将S11得到的的每个图片集根据像素信息计算图片的大小,对不足最小单元阈值的像素块,通过图像补全技术修复缺失的区域;
S13.将S12后每个图片集根据网络模型递归为不同层次的树结构数据,并逐层编码成高维空间的特征,然后对特征进行解码,将图片集按照指定的路径存入对应层级编码的文件夹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景三维数据和二维栅格图片的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的图片加载显示处理具体为:
S21.提取S1文件夹中的对应层级编码信息加载形成完整的二维栅格图;
S22.将S21中的二维栅格图根据四叉树网络模型建立金字塔,具体为将二维栅格图片按照金字塔图像编码算法和递进式图像传输方式建立分层数据结构;
S23.对每层数据图层进行重采样处理得到重采样后的栅格图片;
S24.对S23的栅格图片提取像素深度,即提取存储每个像素所用的位数,也用于记录图像的分辨率,确定存储大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景三维数据和二维栅格图片的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的三维视窗的实景三维数据与二维视窗的二维栅格图片联动显示具体为:采用WebGL技术,搭建实景三维数据与二维栅格图片的联动展示平台。
CN201911411050.8A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实景三维数据与二维栅格图片的联动展示平台及其联动方法 Active CN1112738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11050.8A CN111273877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实景三维数据与二维栅格图片的联动展示平台及其联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11050.8A CN111273877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实景三维数据与二维栅格图片的联动展示平台及其联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73877A true CN111273877A (zh) 2020-06-12
CN111273877B CN111273877B (zh) 2022-07-19

Family

ID=71001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11050.8A Active CN111273877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实景三维数据与二维栅格图片的联动展示平台及其联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7387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4904A (zh) * 2020-09-28 2021-01-05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集成方法和装置
CN112802083A (zh) * 2021-04-15 2021-05-14 成都云天创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三维模型标记点获取对应二维图像的方法
CN112905731A (zh) * 2021-03-29 2021-06-04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imu-gps辅助的360°全景照片与三维gis场景的联动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46187A (ja) * 2002-05-24 2003-12-05 Osamu Achiwa 二次元・三次元画像表示方法
CN104090827A (zh) * 2014-06-27 2014-10-08 西安煤航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集成二、三维平台的管线数据同步及联动方法
CN108269305A (zh) * 2017-12-27 2018-07-10 武汉网信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维、三维数据联动展示方法和系统
CN108287929A (zh) * 2018-03-06 2018-07-17 霍亮 基于WebGL的三维GIS技术平台
CN109727255A (zh) * 2018-11-29 2019-05-07 广东中达规谷地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物三维模型分割方法
CN109859318A (zh) * 2018-12-25 2019-06-07 苏州百卓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面向安全生产的三维模型制作加载显示系统及方法
CN110246220A (zh) * 2019-05-24 2019-09-17 武汉华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is的三维管理平台构建方法、系统、装置和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46187A (ja) * 2002-05-24 2003-12-05 Osamu Achiwa 二次元・三次元画像表示方法
CN104090827A (zh) * 2014-06-27 2014-10-08 西安煤航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集成二、三维平台的管线数据同步及联动方法
CN108269305A (zh) * 2017-12-27 2018-07-10 武汉网信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维、三维数据联动展示方法和系统
CN108287929A (zh) * 2018-03-06 2018-07-17 霍亮 基于WebGL的三维GIS技术平台
CN109727255A (zh) * 2018-11-29 2019-05-07 广东中达规谷地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物三维模型分割方法
CN109859318A (zh) * 2018-12-25 2019-06-07 苏州百卓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面向安全生产的三维模型制作加载显示系统及方法
CN110246220A (zh) * 2019-05-24 2019-09-17 武汉华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is的三维管理平台构建方法、系统、装置和介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4904A (zh) * 2020-09-28 2021-01-05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集成方法和装置
CN112905731A (zh) * 2021-03-29 2021-06-04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imu-gps辅助的360°全景照片与三维gis场景的联动方法
CN112905731B (zh) * 2021-03-29 2022-07-19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imu-gps辅助的360°全景照片与三维gis场景的联动方法
CN112802083A (zh) * 2021-04-15 2021-05-14 成都云天创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三维模型标记点获取对应二维图像的方法
CN112802083B (zh) * 2021-04-15 2021-06-25 成都云天创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三维模型标记点获取对应二维图像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73877B (zh) 2022-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48269B (zh) 三维建筑物模型的单体化方法和系统
CN111273877B (zh) 一种实景三维数据与二维栅格图片的联动展示平台及其联动方法
CN108564527B (zh) 基于神经网络的全景图内容补全和修复的方法及装置
Zhang et al. Framebreak: Dramatic image extrapolation by guided shift-maps
CN111127633A (zh) 三维重建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784840B (zh) 基于矢量数据自动分割lod层级三维数据单体化方法及系统
US9224233B2 (en) Blending 3D model textures by image projection
CN109242966B (zh) 一种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3d全景模型建模方法
CN115661404A (zh) 一种多细粒度树木实景参数化建模方法
CN114387386A (zh) 一种基于三维点阵渲染的快速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13963113A (zh) 一种城市建筑三维可视化方法
CN114549772A (zh) 基于工程独立坐标系的多源三维模型融合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5937461A (zh) 多源融合模型构建及纹理生成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CN109598782A (zh) 基于三维建模技术的建筑文物修复方法、存储介质
Rüther et al. Challenges in heritage documentation with 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
CN114972612B (zh) 一种基于三维简化模型的图像纹理生成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838199B (zh) 一种三维地形生成方法
CN115375857A (zh) 三维场景重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872280A (zh) 一种三维植物叶片点云的去噪与简化方法、装置及系统
Gruber et al. Urban data management—A modern approach
Chio et al. The establishment of 3D LOD2 objectivization building models based on data fusion
CN115358979B (zh) 一种倾斜实景三维模型质量检查方法及装置
CN114529666B (zh) 基于倾斜摄影与次世代建模技术融合的三维场景快速构建方法
CN110136247B (zh) 一种数字城市的三维模型快速拼切方法
Shang et al. Semantic Image Translation for Repairing the Texture Defects of Building Mode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