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73630A - 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73630A
CN111273630A CN202010237020.6A CN202010237020A CN111273630A CN 111273630 A CN111273630 A CN 111273630A CN 202010237020 A CN202010237020 A CN 202010237020A CN 111273630 A CN111273630 A CN 1112736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system
energy storage
distributed energy
node control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3702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艾精文
赵宇明
李艳
梁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3702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736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73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36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3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data acquisition, e.g. workpiece identification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4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fault tolerance, reliability of production system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 G05B19/4185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by local area network [LAN], network structure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 G05B19/4186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by protocol, e.g. MAP, TOP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6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job scheduling, process planning, material flow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CIM planning or realisation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5Pc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 G05B2219/25232DCS,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decentralised control unit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6Pc applications
    • G05B2219/2639Energy management, use maximum of cheap power, keep peak load low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分布式储能设备,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包括设备通信网络、与设备通信网络相连接的节点控制系统以及与分布式储能设备和节点控制系统相连接的安全链网络。本发明的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结构简单,通信网络单一,通过安全链网络与分布式储能设备及节点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提高分布式储能设备的调度效率;安防系统的自我检测和自我保护机制,保护整体系统的正常运行,提升了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的使用寿命;节点控制系统内置监控平台,有利于用户对数据实时监视、故障查看以及报表查询,提升了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分布式储能是分布式电源的一种,与分布式电源不同的是它既能作为电源 又能作为负荷在配电网中的应用往往起到很大作用。然而在“互联网+”背景下, 分布式储能的应用方式和功能定位有着更丰富的内涵,一个是多种形式的分布 式储能采取何种运营方式以更好地发挥其效用;第二个是协调规划,如何通过 规划与配置实现更优的经济效应;第三个是经济调度,如何利用能源互联网的 调度技术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这三个问题在不同层面专家也有过相关的研究。 但现有的分布式储能设备存在系统设备节点众多、通信网络复杂以及分布式储 能设备调度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能够解决现有系统设备 节点众多、通信网络复杂以及分布式储能设备调度困难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技术方案:
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分布式储能设备的运行状态,控制系统包 括:
设备通信网络;
节点控制系统,连接所述设备通信网络,用于所述设备通信网络反馈的反 应所述分布式储能设备运行状况的状态信号对所述分布式储能设备的运行状态 进行控制;
安全链网络,与所述节点控制系统和所述分布式储能设备连接,用于所述 分布式储能设备与所述节点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监控系统,经由所述设备通信网络与所述节 点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节点控制系统还用于根据所述监控系统检测的环境温 湿度数据控制所述分布式储能设备的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安防系统,经由所述设备通信网络与所述节 点控制系统相连接,用于完成消防电气系统的逻辑控制和消防机械系统控制, 并将数据上传给所述节点控制系统,所述节点控制系统根据上传的数据下达控 制指令给所述设备通信网络、所述监控系统、所述安全链网络以及所述安防系 统。
进一步地,所述安防系统包括:安防控制器、电气消防装置、机械消防装 置以及安防传感器,用于根据外接的所述安防传感器动作信号,通过所述电气 消防装置和所述机械消防装置完成消防水路动作和消防气体动作。
更进一步地,所述安防传感器包括:门禁传感器、烟感传感器、火灾传感 器以及气体传感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设备通信网络包括:CAN通信总线、RS485通 信总线、适配器及通信管理机,所述适配器与所述CAN通信总线、所述RS485 通信总线及所述通信管理机相连接,所述通信管理机连接所述节点控制系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布式储能设备包括:储能变流器、若干个电 池管理系统、若干个隔离DC-DC变换器以及仪表监测系统,若干个所述电池管 理系统由所述安全链网络连接,若干个隔离DC-DC变换器由所述安全链网络连 接,每个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经由所述安全链网络与所述隔离DC-DC变换器一一 对应连接,每个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和对应的所述隔离DC-DC变换器均连接CAN 通信总线,所述隔离DC-DC变换器和绝缘监测装置并连接所述安全链网络,再 经由所述安全链网络连接所述节点控制系统,所述储能变流器经由所述安全链 网络或/和所述通信管理机连接所述节点控制系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仪表检测系统包括直流电表和交流电表,所述 直流电表和所述交流电表分别与所述RS485通信总线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全链网络包括分布式储能设备输入干接点、 分布式储能设备输出干接点、节点控制系统输入干接点以及节点控制系统输出 干接点,所述分布式储能设备输入干接点和所述分布式储能设备输出干接点与 所述分布式储能设备电连接,所述节点控制系统输入干接点和所述节点控制系 统输出干接点与所述节点控制系统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节点控制系统内置监控平台,所述监控平台运 行在所述节点控制系统上,用于根据实时监视的数据生成报表。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分布式储能设备,分布式 储能控制系统包括设备通信网络、与设备通信网络相连接的节点控制系统以及 与分布式储能设备和节点控制系统相连接的安全链网络,控制系统结构简单, 通信网络单一,通过安全链网络与分布式储能设备及节点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 交互,提高分布式储能设备的调度效率。
安防系统的自我检测和自我保护机制,节点控制系统接收到由安防系统上 传的控制指令,执行整体系统的紧急停机动作,保护整体系统的正常运行,提 高整体系统的安全性,进一步提升了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的使用寿命。
节点控制系统内置监控平台,有利于用户对数据实时监视、故障查看以及 报表查询,提升了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连接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安防系统连接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功能图。
附图标记说明:111-CAN通信总线,112-RS485通信总线,113-适配器,114- 通信管理机,120-节点控制系统,130-安全链网络,140-监控系统,141-监控主 机,142-湿度测量仪,143-温度测量仪,150-安防系统,151-安防主机,152-安 防控制器,153-电气消防装置,154-机械消防装置,155-安防传感器,1551-门禁 传感器,1552-烟感传感器,1553-火灾传感器,1554-气体传感器,161-储能变流 器,162-电池管理系统,163-隔离DC-DC变换器,164-仪表检测系统,1641-直 流电表,1642-交流电表,170-绝缘监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详细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 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 为了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全面。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 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 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得含义相同。本文中在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 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理解,此处 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同时,在本 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 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及/或”是 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 些组合。
为了说明本申请上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连接图,如图1所 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分布式储能设备的运 行状态,控制系统包括:设备通信网络;节点控制系统120,连接设备通信网络, 用于设备通信网络反馈的反应所述分布式储能设备运行状况的状态信号对分布 式储能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安全链网络130,与节点控制系统120和分布 式储能设备连接,用于分布式储能设备与节点控制系统120之间的信息交互。
具体地,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以节点控制系统120为核心,设备通信网络 连接节点控制系统120,并将节点控制系统120下达的控制指令传输至分布式储 能设备,再由分布式储能设备执行紧急控制动作;安全链网络130通过与节点 控制系统120和分布式储能设备连接,节点控制系统120可通过安全链网络130 执行分布式储能设备紧急停机操作,分布式储能设备也可通过安全链网络130 输出自身严重故障信号,节点控制系统120根据实际情况执行系统紧急操作, 该控制系统结构简单,通信网络单一。设备通信网络和安全链网络130结合, 共同反馈反应分布式储能设备运行状况,由节点控制系统120对分布式储能设备进行控制,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保护机制,较少的设备节点,提高了分布式 储能设备的调度效率,进而提升了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
更具体地,节点控制系统120是基于ARM Cortex-A8核心的中央控制器(图 中未示),运行RT-Linux系统,具备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 域网络)接口、RS485(Recommended Standard)接口、Ethernet接口、Wifi接 口、I/O接口。在本实施例中,节点控制系统120通过通信接口与设备通信网络 相连接,完成数据接入、数据存储以及数据分析。
更具体地,节点控制系统120具有若干个节点控制器(图中未示),节点控 制器与中央处理器相连接,若干个节点控制器获得经由安全链网络130或设备 通信网络传输的反应分布式储能设备运行状况的状态信号,并传输至中央处理 器,由中央处理器完成逻辑控制,发出控制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还包括监控系统140,经由设备通信 网络与节点控制系统120相连接,节点控制系统120还用于根据监控系统140 检测的环境温湿度数据控制分布式储能设备的功率。
具体地,监控系统140内置监控主机141,监控主机141外接湿度测量仪 142和温度测量仪143,湿度测量仪142侦测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的湿度,温度 测量仪143侦测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的温度,湿度测量仪142和温度测量仪143 将侦测的温湿度数据传输至监控主机141,监控主机141将侦测的数据经由设备 通信网络上传至节点控制系统120,节点控制系统120根据环境温湿度数据,通 过系统分析,得出系统降载指令,控制分布式储能设备的工作功率;节点控制 系统也可根据实时环境温湿度数据,控制空调、加热器等环境设备,二者结合, 降低因分布式储能设备过载而导致设备故障的风险,保证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还包括安防系统150,经由设备通信 网络与节点控制系统120相连接,用于完成消防电气系统的逻辑控制和消防机 械系统控制,并将数据上传给节点控制系统120,节点控制系统120根据上传的 数据下达控制指令给设备通信网络、监控系统140、安全链网络130以及安防系 统150。
具体地,在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中,安防系统150的保护机制等级高于监 控系统140,监控系统140侦测到的环境温湿度数据上传至节点控制系统120, 得出降载指令,降低分布式储能设备的工作功率;节点控制系统120接收到安 防系统150上传的异常故障信息后,执行整体系统的停机动作,具体包括控制 所有子系统即节点控制系统120、监控系统140、安防系统150、安全链网络130 以及设备通信网络紧急停机,所有子系统跳回主回路开关,以保护整个控制系 统,提高整体系统的安全性,进一步提升了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的使用寿命。
图2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安防系统连接图,如图2所示,在一个 实施例中,安防系统150包括安防控制器152、电气消防装置153、机械消防装 置154以及安防传感器155,用于根据外接的安防传感器155动作信号,通过电 气消防装置153和机械消防装置154完成消防水路动作和消防气体动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安防传感器155包括:门禁传感器1551、烟感传感器1552、 火灾传感器1553以及气体传感器1554。
具体地,安防控制器152、电气消防装置153、机械消防装置154以及安防 传感器155均外接接入安防主机151,安防主机151经由设备通信网络接入节点 控制系统120。安防主机151检测到任一支路安防传感器155异常信号,即门禁 信号、烟感信号、火焰信号及敏感气体信号,由安防主机151传送数据至节点 控制系统120,节点控制系统120下达指令给安防主机151,安防主机151对外 接的安防控制器152、电气消防装置153、机械消防装置154下达指令,安防控 制器152控制各个部件协调一致地工作,通过电气消防装置153完成消防气体 动作和机械消防装置154完成消防水路动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备通信网络包括:CAN通信总线111、RS485通信总 线112、适配器113及通信管理机114,适配器113与CAN通信总线111、RS485 通信总线112及通信管理机114相连接,通信管理机114连接节点控制系统120。
具体地,CAN通信总线111可采用多主竞争式总线结构,是一种有效支持 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具有多主站运行和分散仲裁的串行总 线以及广播通信的特点。CAN通信总线111上任意节点可在任意时刻主动地向 网络上其他节点发送信息而不分主次,可在各节点之间实现自由通信,分布式 储能设备中多个设备可实现同时上传状态信号,互不影响。这些特点使得CAN 通信总线111构成的网络各节点之间的数据通信实时性强,并且容易构成冗余 结构,提高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而利用ES485通信总线112只能构成 主从式结构系统,通信方式也只能以主站轮询的方式进行,系统的实时性、可 靠性较差。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管理机114完成设备通信总线管理,数据的双向传 输即反应分布式储能设备运行状况的状态信号经由通信管理机114传输至上层 的节点控制系统120,或由上层的节点控制系统120下达控制指令经由通信管理 机114传输至分布式储能设备,可通过Ethernet接口与上层的节点控制系统120 进行数据交换。
具体地,通信管理机114又称作DPU,主要由调度平台操作端、服务部分、 管理部分三个部分组成,实时上送节点控制系统120,实现遥信、遥测功能的监 控计算机。具有如下特点:(1)通信管理机可采用PC104组件,软件采用内嵌 的实事多任务操作系统,内核极小,运行效率高,具有功能强、维护简单,又 具有体积小、安装方便等优点;(2)通讯管理机114与调度或其他远方主机的 通讯,可采用模拟数字接口。通讯通道可采用屏蔽双绞线、细缆、电话线路通 道、电力线载波通道、微波通道、光纤通道;(3)通讯管理机114可根据实际 使用网络情况配置不同的通信接口卡,组成用户需要的多种网络结构。
在一个示例中,通信管理机114可选用但不仅限于F-DPU100,拥有如下优 点:(1)内置多种通讯协议,可适应多种现场设备;(2)具有丰富的通信接口 类型,满足大多数的设备接口;(3)支持远程管理,在线下发通信协议,降低 现场维护成本,减轻工作人员工作压力,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分布式储能设备包括:储能变流器161、若干个电池管理 系统162、若干个隔离DC-DC变换器163以及仪表监测系统164,若干个电池 管理系统162由安全链网络130连接,若干个隔离DC-DC变换器163由安全链 网络130连接,每个电池管理系统162经由安全链网络130与隔离DC-DC变换 器163一一对应连接,每个电池管理系统162和对应的隔离DC-DC变换器163 均连接CAN通信总线111,隔离DC-DC变换器163和绝缘监测装置170并连接 安全链网络130,再经由安全链网络130连接节点控制系统120,储能变流器161经由安全链网络130连接节点控制系统120,储能变流器161经由通信管理机114连接节点控制系统120,储能变流器161经由安全链网络130和通信管理机 114连接节点控制系统120。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干个电池管理系统162(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BTM)和若干个隔离DC-DC变换器均由安全链网络130串连接,且每个 电池管理系统162和隔离DC-DC变换器163一一对应连接,即第一电池管理系 统对应连接第一隔离DC-DC变换器,第二电池管理系统对应连接第二隔离 DC-DC变换器等。隔离DC-DC变换器163和绝缘监测装置170并连接,接入 安全链网络130,再经由安全链网络130通过I/O接口连接节点控制系统120, 通过安全链网络130将分布式储能设备与节点控制系统120相连接起来,分布 式储能设备出现异常情况,节点控制系统120可经过安全链网络130直接下达 控制指令,有效避免电池管理系统162和隔离DC-DC变换器的损坏,保护分布 式储能设备,从而提高了分布式储能设备的调度效率。
具体地,分布式储能设备通过CAN通信总线111和RS485通信总线112向 通信管理机114传输实时数据至节点控制系统120,节点控制系统120根据分布 式储能设备上传的数据,通过能量调度分析,得到各分布式储能设备控制指令, 下发给分布式储能设备,该信息交互的方式可有效保护分布式储能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CAN通信总线111和适配器113,完成若干个电池管理 系统162和若干个隔离DC-DC变换器163的数据采集和节点控制系统120下发 的控制指令;RS485通信总线112和适配器113,完成仪表检测系统164、绝缘 监测装置170以及储能变流器的数据采集和指令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储能变流器161可经由安全链网络130通过I/O接口连接 节点控制系统120,储能变流器161也可经由通信管理机114通过通信接口连接 节点控制系统120,储能变流器161也可通过安全链网络130和通信管理机114 共同接入节点控制系统120。具体地,储能变流器161(Power Conversion System, 简称PCS)由DC/AC双向变流器、控制单元等构成。储能变流器的主要功能是 并网条件下,储能系统根据微网监控指令进行恒功率或恒流控制,给电池充电 或放电,同时平滑风电、太阳能等波动性电源的输出;微网条件下,储能系统 作为主电源提供微网的电压和频率支撑(V/F控制),微网中负荷以此电压和频率 为基准工作。PCS采用双闭环控制和SPWM脉冲调制方法,能够精确快速地调 节输出电压、频率、有功和无功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绝缘监测装置170和隔离DC-DC变换器163并连接安全 链网络130,再经由安全链网络130连接节点控制系统120。绝缘监测装置170 用于监测电池正极、负极对地电阻,当电池正极对地电阻值或电池负极对地电 阻,其中任一监测值超出阈值后,绝缘监测装置170通过安全链网络130将监 测数据上传至节点控制系统120,节点控制系统120执行后续分布式储能控制系 统停机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仪表检测系统164包括直流电表1641和交流电表1642, 直流电表1641和交流电表1642分别与RS485通信总线112电连接。
具体地,直流电表1641和交流电表1642分布于各直流支路及交流并网点, 直流电表1641用于监测各直流支路电压、电流、功率、直流电能以及电池充放 安时数,交流电表1642用于监测各交流电压、电流、功率、交流电能。直流电 表1641和交流电表1642将监测的数据经由RS485总线112、适配器113及通信 管理机114传输至节点控制系统120,由节点控制系统120进行逻辑控制和数据 分析,下达指令控制分布式储能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安全链网络130包括分布式储能设备输入干接点、分布 式储能设备输出干接点、节点控制系统输入干接点以及节点控制系统输出干接 点,分布式储能设备输入干接点和分布式储能设备输出干接点与分布式储能设 备电连接,节点控制系统输入干接点和节点控制系统输出干接点与节点控制系 统电连接。
具体地,安全链网络130是一种串行干接点信号网络,各分布式储能设备 输出干接点串接后,由节点控制系统输入干接点接入节点控制系统120;节点控 制器输出干接点,由安全链网络130将控制指令传输至分布式储能设备输入干 接点。
更具体地,其中每个电池管理系统162、隔离DC-DC变换器163以及储能 变流器161,均通过分布式储能设备输出干接点接入该安全链网络,当电池管理 系统162、隔离DC-DC变换器163或者储能变流器161发生严重故障时,均通 过节点控制系统输出干接点发出开闭信号;同时每个电池管理系统162、隔离 DC-DC变换器163、储能变流器161均将该安全链网络130接入自身输入节点, 当检测到开点电平时,直接进行紧急停机控制;节点控制系统120也可以通过 该安全链网络130,完成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紧急停机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节点控制系统120内置监控平台(图中未示),监控平台 运行在节点控制系统120上,用于根据实时监视的数据生成报表。
具体地,节点控制系统120包括监控界面及后台运行策略;监控界面包括 运行数据、功率曲线、系统参数设定、调度指令设置、手动调试及自动运行四 个部分。运行数据主要显示分布式储能系统各个支路的关键参数,包括电压、 电流、功率以及电量等数据;功率曲线描绘各个支路的“功率-时间”曲线;系 统参数设定用来设置分布式储能系统及各设备的关键参数,包括运行模式、故 障复位等信息;调度指令设置分布式储能子设备的功率。后台运行策略运行分 布式储能的能量调度与管理算法,根据设定的系统控制目标,计算分布式储能 系统下发给设备控制子系统的指令。
图3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功能图,如图3所 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分为五个子系统,分别是设备通信 网络、节点控制系统120、安全链网络130、监控系统140以及安防系统150。 各个子系统分别对应的功能如下:设备通信网络具有CAN总线、RS485总线、 适配器、通信管理机以及软件通信协议;节点控制系统120具有ARM Cortex-A8 控制核心、外围通信接口/IO接口、数据接入、数据存储、数据分析、逻辑控制、 故障保护、安全保护、储能设备能量调度、环境温湿度控制、消防安全控制以及实时监控;安全链网络130具有输入干接点和输出干接点;监控系统140具 有监控主机和温湿度传感器;安防系统150具有安防控制器和安防传感器。
具体地,监控系统140可将监测的环境温湿度数据传输至节点控制系统120, 由节点控制系统120根据实时环境温湿度下达指令,控制空调和加热器等环境 设备,降低分布式储能设备功率;安防系统150检测到安防传感器155动作信 号,将信号上传至节点控制系统120,由节点控制系统120下达消防安全控制指 令,通过电气消防装置153和机械消防装置154完成消防水路动作和消防气体 动作。安全链网络130将隔离DC-DC变换器163、储能变流器及绝缘监测装置 170直接接入节点控制系统120,节点控制系统120可实时监控三者的工作状态。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 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 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 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分布式储能设备的运行状态,控制系统包括:
设备通信网络;
节点控制系统,连接所述设备通信网络,用于所述设备通信网络反馈的反应所述分布式储能设备运行状况的状态信号对所述分布式储能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
安全链网络,与所述节点控制系统和所述分布式储能设备连接,用于所述分布式储能设备与所述节点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监控系统,经由所述设备通信网络与所述节点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节点控制系统还用于根据所述监控系统检测的环境温湿度数据控制所述分布式储能设备的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防系统,经由所述设备通信网络与所述节点控制系统相连接,用于完成消防电气系统的逻辑控制和消防机械系统控制,并将数据上传给所述节点控制系统,所述节点控制系统根据上传的数据下达控制指令给所述设备通信网络、所述监控系统、所述安全链网络以及所述安防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防系统包括:安防控制器、电气消防装置、机械消防装置以及安防传感器,用于根据外接的所述安防传感器动作信号,通过所述电气消防装置和所述机械消防装置完成消防水路动作和消防气体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防传感器包括:门禁传感器、烟感传感器、火灾传感器以及气体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通信网络包括:CAN通信总线、RS485通信总线、适配器及通信管理机,所述适配器与所述CAN通信总线、所述RS485通信总线及所述通信管理机相连接,所述通信管理机连接所述节点控制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储能设备包括:储能变流器、若干个电池管理系统、若干个隔离DC-DC变换器以及仪表监测系统,若干个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由所述安全链网络连接,若干个隔离DC-DC变换器由所述安全链网络连接,每个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经由所述安全链网络与所述隔离DC-DC变换器一一对应连接,每个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和对应的所述隔离DC-DC变换器均连接CAN通信总线,所述隔离DC-DC变换器和绝缘监测装置并连接所述安全链网络,再经由所述安全链网络连接所述节点控制系统,所述储能变流器经由所述安全链网络或/和所述通信管理机连接所述节点控制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检测系统包括直流电表和交流电表,所述直流电表和所述交流电表分别与所述RS485通信总线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链网络包括分布式储能设备输入干接点、分布式储能设备输出干接点、节点控制系统输入干接点以及节点控制系统输出干接点,所述分布式储能设备输入干接点和所述分布式储能设备输出干接点与所述分布式储能设备电连接,所述节点控制系统输入干接点和所述节点控制系统输出干接点与所述节点控制系统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控制系统内置监控平台,所述监控平台运行在所述节点控制系统上,用于根据实时监视的数据生成报表。
CN202010237020.6A 2020-03-30 2020-03-30 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 Pending CN1112736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7020.6A CN111273630A (zh) 2020-03-30 2020-03-30 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7020.6A CN111273630A (zh) 2020-03-30 2020-03-30 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73630A true CN111273630A (zh) 2020-06-12

Family

ID=71002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37020.6A Pending CN111273630A (zh) 2020-03-30 2020-03-30 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7363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3580A (zh) * 2021-04-23 2021-07-30 东莞莞能绿色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储能监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014903A (zh) * 2023-03-27 2023-04-25 江苏林洋亿纬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储能安全链识别的协调控制方法、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190107U (zh) * 2011-08-31 2012-04-11 哈尔滨冠拓电源设备有限公司 储能电站中的电池管理系统
CN103595063A (zh) * 2013-11-21 2014-02-19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储能变流器及其电池储能系统
CN209860604U (zh) * 2019-04-22 2019-12-27 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系统
CN210111691U (zh) * 2019-04-19 2020-02-21 南京国电南自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新能源储能系统
CN110880811A (zh) * 2019-11-25 2020-03-13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储能电站通信装置及方法
WO2020060943A1 (en) * 2018-09-17 2020-03-26 Caban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ergy storage and power distribu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190107U (zh) * 2011-08-31 2012-04-11 哈尔滨冠拓电源设备有限公司 储能电站中的电池管理系统
CN103595063A (zh) * 2013-11-21 2014-02-19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储能变流器及其电池储能系统
WO2020060943A1 (en) * 2018-09-17 2020-03-26 Caban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ergy storage and power distribution
CN210111691U (zh) * 2019-04-19 2020-02-21 南京国电南自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新能源储能系统
CN209860604U (zh) * 2019-04-22 2019-12-27 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系统
CN110880811A (zh) * 2019-11-25 2020-03-13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储能电站通信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3580A (zh) * 2021-04-23 2021-07-30 东莞莞能绿色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储能监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014903A (zh) * 2023-03-27 2023-04-25 江苏林洋亿纬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储能安全链识别的协调控制方法、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70914A (zh) 一种具有安全保护功能的储能系统
AU2017200900B2 (en) Output control and compensation for AC coupled systems
CN111452665B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智能充换电柜
CN103595136A (zh) 一种微网能量管理系统
CN111273630A (zh) 分布式储能控制系统
CN105556783A (zh) 蓄电池系统
CN109443596A (zh) 一种无线测温系统及测温方法
CN117477717A (zh) 一种储能电池组管理系统
CN114938055A (zh) 储能柜
CN203423539U (zh) 一种低压电网负荷及漏电流综合监控装置
CN204376531U (zh) 变电站直流电源的远程智能维护系统
CN105556784A (zh) 蓄电池系统
TWI628890B (zh) Synchronous control system architecture to 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
CN218888153U (zh) 一种光伏并网控制及隔离装置
CN108695566B (zh) 一种提升节能效率的同步控制系统架构
KR102323391B1 (ko) 태양광 발전소를 모니터링하는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모니터링 방법
CN203812997U (zh) 蓄电池远程维护系统
CN115833366A (zh) 智能控制柜
CN209689784U (zh) 一种无线测温系统
CN201629565U (zh) 结构紧凑的开关柜电弧光保护系统
CN220473871U (zh) 一种智慧用电数据采集装置
CN215769514U (zh) 一种环网柜的温度监控系统
CN220754425U (zh) 一种ups电源供电调度系统
CN218940688U (zh) 一种用于表前取电的线路安装结构
CN219497160U (zh) 通信机房机柜电气火灾监测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