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63380B - 异常直放站识别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异常直放站识别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63380B
CN111263380B CN201811456043.5A CN201811456043A CN111263380B CN 111263380 B CN111263380 B CN 111263380B CN 201811456043 A CN201811456043 A CN 201811456043A CN 111263380 B CN111263380 B CN 1112633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wnlink
uplink
parameter
repeater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5604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63380A (zh
Inventor
何建国
胡镇
安久江
胡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Zhe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Zheji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5604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633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63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33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633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33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异常直放站识别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直放站预设覆盖范围内的终端的测量报告MR数据;获取所述MR数据中的第一参数,以及根据所述MR数据确定第二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参数至少包括所述终端的终端发射功率以及所述终端所属基站的基站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参数至少包括下行增益、下行接收功率、上行增益以及上行接收功率;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以及所述第二参数,确定上下行路径损耗差;若上下行路径损耗差超过预设损耗阈值,确定所述直放站为异常直放站。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产生干扰的直放站的识别方法存在的缺陷问题。

Description

异常直放站识别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异常直放站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直放站是一种无线信号中继产品,包括上下行两种放大链路,其由天线、射频双工器、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电调衰减器、滤波器以及功率放大器等元器件或模块组成。直放站会对基站以及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频段造成和一定干扰,比如FDD900频段。当前,随着FDD900频段的大规模建设,直放站对其干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具体地,直放站引起FDD900频段小区上行干扰,导致小区有效覆盖减小,造成上行信号质量差,严重影响了用户感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对于产生干扰的直放站的识别方法主要是三点定位和现场路测扫频的方法完成。然而,三点定位法受限于基站附近的环境,对环境要求较高。
路测扫频的方法也存在成本高、效率低以及周期长的问题;具体地,路测扫频依赖于网络优化人员的工作经验,需要经验丰富的人员携带频谱仪和定向天线进行反复排查,成本较高;且排查过程中,干扰源定位需要小区级进行现场排查,受限于无线环境的影响,干扰排查的效率较低;以及,现场定位干扰源排查周期长,不利于网络规模扩大后的网络质量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异常直放站识别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产生干扰的直放站的识别方法存在的缺陷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异常直放站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直放站预设覆盖范围内的终端的测量报告MR数据;
获取所述MR数据中的第一参数,以及根据所述MR数据确定第二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参数至少包括所述终端的终端发射功率以及所述终端所属基站的基站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参数至少包括下行增益、下行接收功率、上行增益以及上行接收功率;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以及所述第二参数,确定上下行路径损耗差;
若上下行路径损耗差超过预设损耗阈值,确定所述直放站为异常直放站。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异常直放站识别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MR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直放站预设覆盖范围内的终端的测量报告MR数据;
参数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MR数据中的第一参数,以及根据所述MR数据确定第二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参数至少包括所述终端的终端发射功率以及所述终端所属基站的基站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参数至少包括下行增益、下行接收功率、上行增益以及上行接收功率;
损耗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以及所述第二参数,确定上下行路径损耗差;
异常识别模块,用于若上下行路径损耗差超过预设损耗阈值,确定所述直放站为异常直放站。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总线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异常直放站识别方法中的步骤。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异常直放站识别方法中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异常直放站识别方法及装置,通过获取直放站预设覆盖范围内的终端的测量报告MR数据;并获取所述MR数据中的第一参数,以及根据所述MR数据确定第二参数;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以及所述第二参数,确定上下行路径损耗差;若上下行路径损耗差超过预设损耗阈值,确定所述直放站为异常直放站;基于终端的上下行路径损耗差识别异常直放站,识别过程简单,工作周期较短,准确率高;且识别过程对设备的要求、对工作人员的依赖程度较低,成本较低,满足日常优化工作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异常直放站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示例的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异常直放站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下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理解,“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使用直放站具有一定的方便性,但如果直放站的质量不达标或安装使用不当也会给网络带来干扰;具体地,直放站产生干扰的主要因素有:直放站应用的场所选择及天线安装位置不合理,上下行信号放大增益设定不合理,以及直放站内部问题产生自激导致干扰、直放站的互调干扰,时延色散导致的干扰;无线宽带直放站容易引入干扰,因为对接收到的所有带内信号均进行放大;使用一段时间后硬件故障或直放站性能变差引入干扰;移频直放站产生干扰等。而直放站干扰主要是直放站自激干扰、互调干扰、时延色散等这三种原因引起的。比如自激干扰,直放站安装不当,收发天线隔离度不够,整机增益偏大时,输出信号经延时后反馈到入端,致使直放站输出信号发生严重失真产生自激。尤其是上行自激将使施主基站的底噪抬升,对上行造成严重的干扰,严重影响覆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异常直放站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异常直放站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直放站预设覆盖范围内的终端的测量报告MR数据。
其中,参见图2,以直放站预设覆盖范围内的终端为目标用户,获取目标用户的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MR)数据,其中,MR数据是指移动台(终端)在业务信道上每480ms(或信令信道上470ms)发送的一次测量数据,MR数据中主要包括上行信号信息以及下行信号信息,上行信号信息主要包括:服务小区的点评强度、质量,终端当前的发射功率,非连续发信(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DTX使用情况,最强的六个邻区的信号强区、基站识别码(Base Station Identity Code,BSIC)等;下行信号信息主要包括:终端上行的点评强度、质量,基站当前发射功率,DTX使用情况,跟踪区(Tracking Area,TA)值等。
通过获取直放站覆盖范围内的目标用户的MR数据,分析直放站的损耗。
步骤102,获取所述MR数据中的第一参数,以及根据所述MR数据确定第二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参数至少包括所述终端的终端发射功率以及所述终端所属基站的基站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参数至少包括下行增益、下行接收功率、上行增益以及上行接收功率。
其中,第一参数可直观地从MR数据中获取,第一参数至少包括终端发射功率以及基站发射功率,基于上述分析可知,终端发射功率携带在MR数据汇总的上行信号信息中,基站发射功率携带在MR数据的下行信号信息中。
还需要根据MR数据确定第二参数,第二参数至少包括上下行增益以及接收功率。
步骤103,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以及所述第二参数,确定上下行路径损耗差。
其中,路径损耗指电波在空间传播所产生的损耗,由发射功率的辐射扩散及信道的传播特性引起;路径损耗反映宏观范围内接收信号功率均值的变化情况。通常情况下,路径损耗为发射功率与接收功率之间的差值;上下行路径损耗差即上行路径损耗与下行路径损耗之间的差值。
步骤104,若上下行路径损耗差超过预设损耗阈值,确定所述直放站为异常直放站。
若上下行路径损耗差超过预设损耗阈值,表明上下行信号覆盖异常,直放站对网络造成干扰,识别该直放站为异常直放站,并通知所述基站或网络侧,以便后续对干扰情况进行处理。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直放站预设覆盖范围内的终端的测量报告MR数据;并获取所述MR数据中的第一参数,以及根据所述MR数据确定第二参数;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以及所述第二参数,确定上下行路径损耗差;若上下行路径损耗差超过预设损耗阈值,确定所述直放站为异常直放站;基于终端的上下行路径损耗差识别异常直放站,识别过程简单,工作周期较短,准确率高;且识别过程对设备的要求、对工作人员的依赖程度较低,成本较低,满足日常优化工作需求。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产生干扰的直放站的识别方法存在的缺陷问题。
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以及所述第二参数,确定上下行路径损耗差的步骤,包括:
根据以下公式1,确定上下行路径损耗差:
公式1:
L=P0+Gd-Pd-P1-Gu+Pu;
其中,L为上下行路径损耗差;
P0为所述基站发射功率;P1为所述终端发射功率;Gd为所述下行增益;Gu为所述上行增益;Pd为所述下行接收功率;Pu为所述上行接收功率。
具体地,上下行路径损耗差即上行路径损耗与下行路径损耗之间的差值,而:
下行路径损耗=基站发射功率P0+下行增益Gd-下行接收功率Pd;
上行路径损耗=终端发射功率P1+上行增益Gu-上行接收功率Pu;
因此得出上述公式1。
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MR数据中包括下行室内天线发射功率和/或下行室外天线发射功率;
其中,所述下行室内天线发射功率为理论发射功率与所述直放站的预设发射功率阈值之间的较小值;直放站的预设发射功率阈值为直放站最大发射功率与直放站增益之和;比如,若直放站最大发射功率为23dBm(分贝毫瓦),直放站增益为G=60dB,直放站的预设发射功率阈值为-35dB,则有:
下行室内天线发射功率=min{-35dB/RE+G,[23-lg(1200)]/RE}=-7.8dB/RE,其中,[23-lg(1200)]/RE为理论发射功率;RE为Resource Element,频域上一个子载波及时域上一个符号(symbol),称为一个RE。
所述下行室外天线发射功率为理论发射功率与所述直放站的预设发射功率阈值之间的较小值,仍参考上述举例,则有:
下行室外天线发射功率=min(-35dB+G,23dB)=23dB。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MR数据中包括所述下行室内天线发射功率时,所述根据所述MR数据确定第二参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以下公式2,确定上行增益:
公式2:
Gu=Pds1-P1+PL1;
其中,Gu为所述上行增益;Pds1为所述下行室外天线发射功率;P1为所述终端发射功率;结合图2,PL1为预设室内空间损耗;其中,上行接收功率:上行室外天线发射功率-PL2+上行增益,则有上述公式2。
作为示例,参考以下表1:
表1:
Figure BDA0001887767180000071
根据公式2,上行增益=min(-35dB+G,23dB)-(UE发射功率-路径损耗PL1)=57dB;其中,CRS为小区参考信号CRS(Cell Reference Signal)。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MR数据中包括所述下行室内天线发射功率时,所述根据所述MR数据确定第二参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以下公式3,确定下行增益:
公式3:
Gd=Pds2-Pcrs+PL2;
其中,Gd为所述下行增益;Pds2为所述下行室内天线发射功率;Pcrs为预设公共参考信号发射功率;结合图2,PL2为所述直放站的天线与所述基站之间的预设路径损耗;其中,由于下行接收功率=下行室内天线发射功率-PL1+下行增益,则有上述公式3。
结合以上表1,根据公式3,下行增益=min{-35dB/RE+G,[23-lg(1200)]/RE}-发射功率-路径损耗PL2=27.2dB。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MR数据中包括所述下行室内天线发射功率时,所述根据所述MR数据确定第二参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以下公式4,确定下行接收功率:
公式4:
Pd=Pds2-PL1+Gd;
其中,Pd为所述下行接收功率;Pds2为所述下行室内天线发射功率;PL1为预设室内空间损耗;Gd为所述下行增益。
根据上述公式4确定下行接收功率,进而确定下行路径损耗。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MR数据中包括所述下行室内天线发射功率时,所述根据所述MR数据确定第二参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以下公式5,确定上行接收功率:
公式5:
Pu=Pds1-PL2+Gu;
其中,Pu为所述上行接收功率;Pds1为所述下行室外天线发射功率;PL2为所述直放站的天线与所述基站之间的预设路径损耗;Gu为所述上行增益。
根据上述公式5确定上行接收功率,进而确定上行路径损耗。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直放站预设覆盖范围内的终端的测量报告MR数据;并获取所述MR数据中的第一参数,以及根据所述MR数据确定第二参数;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以及所述第二参数,确定上下行路径损耗差;若上下行路径损耗差超过预设损耗阈值,确定所述直放站为异常直放站;基于终端的上下行路径损耗差识别异常直放站,识别过程简单,工作周期较短,准确率高;且识别过程对设备的要求、对工作人员的依赖程度较低,成本较低,满足日常优化工作需求。
以上介绍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异常直放站识别方法,下面将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异常直放站识别装置。
参见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异常直放站识别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MR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直放站预设覆盖范围内的终端的测量报告MR数据。
其中,以直放站预设覆盖范围内的终端为目标用户,获取目标用户的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MR)数据,其中,MR数据是指移动台(终端)在业务信道上每480ms(或信令信道上470ms)发送的一次测量数据,MR数据中主要包括上行信号信息以及下行信号信息,上行信号信息主要包括:服务小区的点评强度、质量,终端当前的发射功率,非连续发信(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DTX使用情况,最强的六个邻区的信号强区、基站识别码(Base Station Identity Code,BSIC)等;下行信号信息主要包括:终端上行的点评强度、质量,基站当前发射功率,DTX使用情况,跟踪区(Tracking Area,TA)值等。
通过获取直放站覆盖范围内的目标用户的MR数据,分析直放站的损耗。
参数确定模块302,用于获取所述MR数据中的第一参数,以及根据所述MR数据确定第二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参数至少包括所述终端的终端发射功率以及所述终端所属基站的基站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参数至少包括下行增益、下行接收功率、上行增益以及上行接收功率。
其中,第一参数可直观地从MR数据中获取,第一参数至少包括终端发射功率以及基站发射功率,基于上述分析可知,终端发射功率携带在MR数据汇总的上行信号信息中,基站发射功率携带在MR数据的下行信号信息中。
还需要根据MR数据确定第二参数,第二参数至少包括上下行增益以及接收功率。
损耗确定模块3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以及所述第二参数,确定上下行路径损耗差。
其中,路径损耗指电波在空间传播所产生的损耗,由发射功率的辐射扩散及信道的传播特性引起;路径损耗反映宏观范围内接收信号功率均值的变化情况。通常情况下,路径损耗为发射功率与接收功率之间的差值;上下行路径损耗差即上行路径损耗与下行路径损耗之间的差值。
异常识别模块304,用于若上下行路径损耗差超过预设损耗阈值,确定所述直放站为异常直放站。
若上下行路径损耗差超过预设损耗阈值,表明上下行信号覆盖异常,直放站对网络造成干扰,识别该直放站为异常直放站,并通知所述基站或网络侧,以便后续对干扰情况进行处理。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损耗确定模块303用于:
根据以下公式,确定上下行路径损耗差:
L=P0+Gd-Pd-P1-Gu+Pu;
其中,L为上下行路径损耗差;
P0为所述基站发射功率;P1为所述终端发射功率;Gd为所述下行增益;Gu为所述上行增益;Pd为所述下行接收功率;Pu为所述上行接收功率。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MR数据中包括下行室内天线发射功率和/或下行室外天线发射功率;
其中,所述下行室内天线发射功率为理论发射功率与所述直放站的预设发射功率阈值之间的较小值;
所述下行室外天线发射功率为理论发射功率与所述直放站的预设发射功率阈值之间的较小值。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MR数据中包括所述下行室内天线发射功率时,所述参数确定模块302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以下公式,确定上行增益:
Gu=Pds1-P1+PL1;
其中,Gu为所述上行增益;Pds1为所述下行室外天线发射功率;PL1为预设室内空间损耗。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MR数据中包括所述下行室内天线发射功率时,所述参数确定模块302包括: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
根据以下公式,确定下行增益:
Gd=Pds2-Pcrs+PL2;
其中,Gd为所述下行增益;Pds2为所述下行室内天线发射功率;Pcrs为预设公共参考信号发射功率;PL2为所述直放站的天线与所述基站之间的预设路径损耗。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MR数据中包括所述下行室内天线发射功率时,所述参数确定模块302包括: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
根据以下公式,确定下行接收功率:
Pd=Pds2-PL1+Gd;
其中,Pd为所述下行接收功率;Pds2为所述下行室内天线发射功率;PL1为预设室内空间损耗;Gd为所述下行增益。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MR数据中包括所述下行室内天线发射功率时,所述参数确定模块302包括:
第四确定子模块,用于:
根据以下公式,确定上行接收功率:
Pu=Pds1-PL2+Gu;
其中,Pu为所述上行接收功率;Pds1为所述下行室外天线发射功率;PL2为所述直放站的天线与所述基站之间的预设路径损耗;Gu为所述上行增益。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通过MR获取模块301获取直放站预设覆盖范围内的终端的测量报告MR数据;参数确定模块302获取所述MR数据中的第一参数,以及根据所述MR数据确定第二参数;损耗确定模块303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以及所述第二参数,确定上下行路径损耗差;若上下行路径损耗差超过预设损耗阈值,异常识别模块304确定所述直放站为异常直放站;基于终端的上下行路径损耗差识别异常直放站,识别过程简单,工作周期较短,准确率高;且识别过程对设备的要求、对工作人员的依赖程度较低,成本较低,满足日常优化工作需求。
图4示出了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4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420、存储器(memory)430和通信总线440,其中,处理器410,通信接口420,存储器430通过通信总线4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410可以调用存储器43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如下方法:
获取直放站预设覆盖范围内的终端的测量报告MR数据;
获取所述MR数据中的第一参数,以及根据所述MR数据确定第二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参数至少包括所述终端的终端发射功率以及所述终端所属基站的基站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参数至少包括下行增益、下行接收功率、上行增益以及上行接收功率;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以及所述第二参数,确定上下行路径损耗差;
若上下行路径损耗差超过预设损耗阈值,确定所述直放站为异常直放站。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4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中的步骤,本实施不再赘述。
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异常直放站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直放站预设覆盖范围内的终端的测量报告MR数据;
获取所述MR数据中的第一参数,以及根据所述MR数据确定第二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参数至少包括所述终端的终端发射功率以及所述终端所属基站的基站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参数至少包括下行增益、下行接收功率、上行增益以及上行接收功率;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以及所述第二参数,确定上下行路径损耗差;
若上下行路径损耗差超过预设损耗阈值,确定所述直放站为异常直放站;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以及所述第二参数,确定上下行路径损耗差的步骤,包括:
根据以下公式,确定上下行路径损耗差:
L=P0+Gd-Pd-P1-Gu+Pu;
其中,L为上下行路径损耗差;
P0为所述基站发射功率;P1为所述终端发射功率;Gd为所述下行增益;Gu为所述上行增益;Pd为所述下行接收功率;Pu为所述上行接收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R数据中包括下行室内天线发射功率和/或下行室外天线发射功率;
其中,所述下行室内天线发射功率为理论发射功率与所述直放站的预设发射功率阈值之间的较小值;
所述下行室外天线发射功率为理论发射功率与所述直放站的预设发射功率阈值之间的较小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R数据中包括所述下行室内天线发射功率时,所述根据所述MR数据确定第二参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以下公式,确定上行增益:
Gu=Pds1-P1+PL1;
其中,Gu为所述上行增益;P1为所述终端发射功率;Pds1为所述下行室外天线发射功率;PL1为预设室内空间损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R数据中包括所述下行室内天线发射功率时,所述根据所述MR数据确定第二参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以下公式,确定下行增益:
Gd=Pds2-Pcrs+PL2;
其中,Gd为所述下行增益;Pds2为所述下行室内天线发射功率;Pcrs为预设公共参考信号发射功率;PL2为所述直放站的天线与所述基站之间的预设路径损耗。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R数据中包括所述下行室内天线发射功率时,所述根据所述MR数据确定第二参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以下公式,确定下行接收功率:
Pd=Pds2-PL1+Gd;
其中,Pd为所述下行接收功率;Pds2为所述下行室内天线发射功率;PL1为预设室内空间损耗;Gd为所述下行增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R数据中包括所述下行室内天线发射功率时,所述根据所述MR数据确定第二参数的步骤,包括:
根据以下公式,确定上行接收功率:
Pu=Pds1-PL2+Gu;
其中,Pu为所述上行接收功率;Pds1为所述下行室外天线发射功率;PL2为所述直放站的天线与所述基站之间的预设路径损耗;Gu为所述上行增益。
7.一种异常直放站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MR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直放站预设覆盖范围内的终端的测量报告MR数据;
参数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MR数据中的第一参数,以及根据所述MR数据确定第二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参数至少包括所述终端的终端发射功率以及所述终端所属基站的基站发射功率;所述第二参数至少包括下行增益、下行接收功率、上行增益以及上行接收功率;
损耗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以及所述第二参数,确定上下行路径损耗差;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以及所述第二参数,确定上下行路径损耗差包括:
根据以下公式,确定上下行路径损耗差:
L=P0+Gd-Pd-P1-Gu+Pu;
其中,L为上下行路径损耗差;
P0为所述基站发射功率;P1为所述终端发射功率;Gd为所述下行增益;Gu为所述上行增益;Pd为所述下行接收功率;Pu为所述上行接收功率;
异常识别模块,用于若上下行路径损耗差超过预设损耗阈值,确定所述直放站为异常直放站。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总线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异常直放站识别方法中的步骤。
9.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异常直放站识别方法中的步骤。
CN201811456043.5A 2018-11-30 2018-11-30 异常直放站识别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2633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56043.5A CN111263380B (zh) 2018-11-30 2018-11-30 异常直放站识别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56043.5A CN111263380B (zh) 2018-11-30 2018-11-30 异常直放站识别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63380A CN111263380A (zh) 2020-06-09
CN111263380B true CN111263380B (zh) 2023-04-25

Family

ID=70953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56043.5A Active CN111263380B (zh) 2018-11-30 2018-11-30 异常直放站识别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633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25677B (zh) * 2021-06-04 2022-11-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直放站干扰源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20826B2 (en) * 2007-08-24 2012-11-2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Power control at a relay st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1527586B (zh) * 2008-03-04 2013-09-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路径损耗补偿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4396295A (zh) * 2012-08-03 2015-03-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站分群方法、基站、系统、终端分群方法、终端、机器可读程序和存储介质
CN104869627B (zh) * 2014-02-26 2019-02-0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信号放大增益调整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05323846B (zh) * 2014-08-04 2018-10-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弱覆盖直放站的方法和装置
CN105992330B (zh) * 2015-01-28 2019-10-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增益调整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63380A (zh) 2020-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25845B2 (en) Channelization for signal boosters
RU2491743C2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обнаружения помех от соседних каналов для широкополосного беспроводного доступа на основе ofdm/ofdma
US11606747B2 (en) Energy sa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EP285221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ducing mutual interference between devices coexistent in network of neighboring frequency band
US10091747B2 (en) Signal amplifying device, method for controling signal amplify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signal amplifying device
JP2012524432A (ja) Mu−mimoにおけるユーザ端末のペアリング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17011192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remote radio unit
EP2525509A1 (en) Radio relay station apparatus, radio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US2021019545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0044490B2 (en) 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multi-channel systems
CN111263380B (zh) 异常直放站识别方法及装置
US20200178186A1 (en) Access Method And Access Device
Chang et al. Interference analysis of TD-LTE and TD-SCDMA system coexistence
CN108990079B (zh) 小区系统间干扰强度获取方法及装置
WO2018191892A1 (zh) 传输信号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10944346A (zh)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及设备
CN109495963B (zh) 定位无线网络干扰源的方法及装置
CN110138520B (zh) 上行载波的发射方法、装置及上行载波聚合装置
WO202308208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locating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pim) source
CN114501529B (zh) 下行sinr修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设备
CN103368588A (zh) 一种处理基站上行外部干扰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EP4319264A1 (en) Signal forward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20240356626A1 (en) Signal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P2277273B1 (en) Automatic optimization of rf receiver interference performance
CN102624483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