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63012A - 一种数字无中心呼叫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字无中心呼叫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63012A
CN111263012A CN202010054338.0A CN202010054338A CN111263012A CN 111263012 A CN111263012 A CN 111263012A CN 202010054338 A CN202010054338 A CN 202010054338A CN 111263012 A CN111263012 A CN 1112630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point
channel
service frequency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543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63012B (zh
Inventor
许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dike Digita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Leg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Leg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Leg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5433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630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63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30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630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30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22Arrangements for supervision, monitoring or testing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OR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25/00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 G10L25/48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
    • G10L25/51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 for comparison or discrimin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0Routing of multiclass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22Arrangements for supervision, monitoring or testing
    • H04M3/2281Call monitoring, e.g. for law enforcement purposes; Call tracing; Detection or prevention of malicious call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交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字无中心呼叫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以区块链网络结构互联的业务频点;所述业务频点间通过通信信道互联;所述通信信道包括控制信道、业务信道和监听信道;所述控制信道、业务信道和监听信道互相独立;所述业务信道,用于传输业务频点发送的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所述控制信道,用于控制业务信道中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传输的方向;所述监听信道,用于监听业务信道中的通话信息,对监听到敏感信息的业务信道传输的信息进行信息传输的阻断;具有呼叫效率高的优点,同时具有敏感信息监控的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数字无中心呼叫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字无中心呼叫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通信系统是用以完成信息传输过程的技术系统的总称。现代通信系统主要借助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或在导引媒体中的传输机理来实现,前者称为无线通信系统,后者称为有线通信系统。
是用以完成信息传输过程的技术系统的总称。现代通信系统主要借助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或在导引媒体中的传输机理来实现,前者称为无线通信系统,后者称为有线通信系统。当电磁波的波长达到光波范围时,这样的电信系统特称为光通信系统,其他电磁波范围的通信系统则称为电磁通信系统,简称为电信系统。由于光的导引媒体采用特制的玻璃纤维,因此有线光通信系统又称光纤通信系统。一般电磁波的导引媒体是导线,按其具体结构可分为电缆通信系统和明线通信系统;无线电信系统按其电磁波的波长则有微波通信系统与短波通信系统之分。另一方面,按照通信业务的不同,通信系统又可分为电话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传真通信系统和图像通信系统等。由于人们对通信的容量要求越来越高,对通信的业务要求越来越多样化,所以通信系统正迅速向着宽带化方向发展,而光纤通信系统将在通信网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字无中心呼叫系统及方法,具有呼叫效率高的优点,同时具有敏感信息监控的功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数字无中心呼叫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以区块链网络结构互联的业务频点;所述业务频点间通过通信信道互联;所述通信信道包括控制信道、业务信道和监听信道;所述控制信道、业务信道和监听信道互相独立;所述业务信道,用于传输业务频点发送的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所述控制信道,用于控制业务信道中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传输的方向;所述监听信道,用于监听业务信道中的通话信息,对监听到敏感信息的业务信道传输的信息进行信息传输的阻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道控制业务信道中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传输的方向的方法执行以下步骤:设定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传播方程为:g(s)=d(n)+p(s(n));其中,g(n)为目标业务频点,d(n)为当前业务频点,s(n)为当前业务频点的转移函数,p(s(n))为当前业务频点的转移优先度函数;其中,p(s(n))=q×DG(n,s)+(1-q)×esg(n),q为调整转移函数和转移优先度函数的权重系数,取值范围为:1~5,DG(n,s)为当前业务频点和目标业务频点的空间距离,sg(n)为当前业务频点的优先级;
Figure BDA0002372293590000021
其中,sg(n)-sg(s)为当前业务频点与目标业务频点的优先级差,L(n,s)为当前业务频点和目标业务频点的几何路径距离;
Figure BDA0002372293590000022
Figure BDA0002372293590000023
其中,所述Xn和Yn表示在当前业务频点的空间坐标的横坐标和纵坐标;Xs和Ys表示目标业务频点的空间坐标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由于当前业务频点可能向多个目标业务频点发送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根据计算得到的p(s(n))值的大小,优先发送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至p(s(n))值最小的对应的目标业务频点。
进一步的,所述为当前业务频点的转移函数使用如下公式表示:
Figure BDA0002372293590000031
Figure BDA0002372293590000032
其中,所述
Figure BDA0002372293590000033
为当前业务频点在x轴方向的传输优先度,
Figure BDA0002372293590000034
为当前业务频点在y轴方向的传输优先度。
进一步的,所述业务信道传输的方向由控制信道控制;所述业务信道的是否进行传输,由监听信道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监听信道,监听业务信道中的通话信息,对监听到敏感信息的业务信道传输的信息进行信息传输的阻断的方法执行以下步骤:对业务信道中传输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并作为数据对象进行预处理,提取索引项;根据得到的索引项建立索引信息,为关键词赋予相应的权重;用基于向量的检测算法、基于布尔模型的检测算法、基于概率模型的检测算法和基于正则表达式的检测算法或其中的任意两项或三项检测算法对敏感级别已知的传输数据集合进行检测,计算每一算法的权重;对目标检测传输数据进行检测,利用证据理论合成规则计算每一算法检测得到的传输数据的信任值,然后再次利用证据理论合成规则合成各个算法得到的同一传输数据的信任值,得到被检测传输数据最终的敏感度信任值,将该值和事先分类好的各个阈值比较,归入相应的类别传输数据中。
进一步的,所述传输数据经过预处理后建立索引,所述索引项是在对敏感级别已知的数据进行训练后所提取的;还包括对关键词权重的获得,该权重获取的方法采用加权策略,具体采用基于向量空间的敏感信息检测算法,包括:根据加权策略将传输数据表示为权重的向量Wj=<w1j,W2j,…,WMj>,其中Wij表示索引项在传输数据中的权重,具体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372293590000035
Figure BDA0002372293590000036
其中tf(ti,dj)为词ti在传输数据中出现的词数;Ν为所有要聚类的文本的个数;df(ti)为包含有词ti的传输数据个数;将查询P表示成权重的向量以计算查询与传输数据的相似度,查询权重向量的表示公式为Q=<w1q,w2q,…,wMq>;计算查询P与文档dj中索引项ti的相似度,相似度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372293590000041
将相似度的值和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大于设定的阈值,则为敏感信息,监听信道控制传输信道进行关闭,无法传输信息。
一种数字无中心呼叫方法,所述方法执行以下步骤:业务信道,传输业务频点发送的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所述控制信道,控制业务信道中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传输的方向;所述监听信道,监听业务信道中的通话信息,对监听到敏感信息的业务信道传输的信息进行信息传输的阻断。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信道控制业务信道中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传输的方向的方法执行以下步骤:设定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传播方程为:g(s)=d(n)+p(s(n));其中,g(n)为目标业务频点,d(n)为当前业务频点,s(n)为当前业务频点的转移函数,p(s(n))为当前业务频点的转移优先度函数;其中,p(s(n))=q×DG(n,s)+(1-q)×esg(n),q为调整转移函数和转移优先度函数的权重系数,取值范围为:1~5,DG(n,s)为当前业务频点和目标业务频点的空间距离,sg(n)为当前业务频点的优先级;
Figure BDA0002372293590000042
其中,sg(n)-sg(s)为当前业务频点与目标业务频点的优先级差,L(n,s)为当前业务频点和目标业务频点的几何路径距离;
Figure BDA0002372293590000043
Figure BDA0002372293590000044
其中,所述Xn和Yn表示在当前业务频点的空间坐标的横坐标和纵坐标;Xs和Ys表示目标业务频点的空间坐标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由于当前业务频点可能向多个目标业务频点发送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根据计算得到的p(s(n))值的大小,优先发送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至p(s(n))值最小的对应的目标业务频点。
进一步的,所述为当前业务频点的转移函数使用如下公式表示:
Figure BDA0002372293590000051
Figure BDA0002372293590000052
其中,所述
Figure BDA0002372293590000053
为当前业务频点在x轴方向的传输优先度,
Figure BDA0002372293590000054
为当前业务频点在y轴方向的传输优先度。
进一步的,所述业务信道传输的方向由控制信道控制;所述业务信道的是否进行传输,由监听信道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监听信道,监听业务信道中的通话信息,对监听到敏感信息的业务信道传输的信息进行信息传输的阻断的方法执行以下步骤:对业务信道中传输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并作为数据对象进行预处理,提取索引项;根据得到的索引项建立索引信息,为关键词赋予相应的权重;用基于向量的检测算法、基于布尔模型的检测算法、基于概率模型的检测算法和基于正则表达式的检测算法或其中的任意两项或三项检测算法对敏感级别已知的传输数据集合进行检测,计算每一算法的权重;对目标检测传输数据进行检测,利用证据理论合成规则计算每一算法检测得到的传输数据的信任值,然后再次利用证据理论合成规则合成各个算法得到的同一传输数据的信任值,得到被检测传输数据最终的敏感度信任值,将该值和事先分类好的各个阈值比较,归入相应的类别传输数据中。
本发明的一种数字无中心呼叫系统及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同时根据路由优先级,以及各个路由节点的空间位置,计算得到传输效率最高的目标业务频点,保证了数据传输的更高效率。对监测到的信息进行关键词提取,然后针对提取到的关键词进行匹配,识别敏感信息,相较于现有技术,其识别准确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数字无中心呼叫系统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数字无中心呼叫系统的信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数字无中心呼叫方法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数字无中心呼叫系统及方法的信息传输效率与现有技术的信息传输效率的对比实验曲线图。
其中,1-本发明的实验曲线图,2-现有技术的实验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数字无中心呼叫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以区块链网络结构互联的业务频点;所述业务频点间通过通信信道互联;所述通信信道包括控制信道、业务信道和监听信道;所述控制信道、业务信道和监听信道互相独立;所述业务信道,用于传输业务频点发送的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所述控制信道,用于控制业务信道中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传输的方向;所述监听信道,用于监听业务信道中的通话信息,对监听到敏感信息的业务信道传输的信息进行信息传输的阻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道控制业务信道中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传输的方向的方法执行以下步骤:设定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传播方程为:g(s)=d(n)+p(s(n));其中,g(n)为目标业务频点,d(n)为当前业务频点,s(n)为当前业务频点的转移函数,p(s(n))为当前业务频点的转移优先度函数;其中,p(s(n))=q×DG(n,s)+(1-q)×esg(n),q为调整转移函数和转移优先度函数的权重系数,取值范围为:1~5,DG(n,s)为当前业务频点和目标业务频点的空间距离,sg(n)为当前业务频点的优先级;
Figure BDA0002372293590000071
其中,sg(n)-sg(s)为当前业务频点与目标业务频点的优先级差,L(n,s)为当前业务频点和目标业务频点的几何路径距离;
Figure BDA0002372293590000072
Figure BDA0002372293590000073
其中,所述Xn和Yn表示在当前业务频点的空间坐标的横坐标和纵坐标;Xs和Ys表示目标业务频点的空间坐标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由于当前业务频点可能向多个目标业务频点发送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根据计算得到的p(s(n))值的大小,优先发送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至p(s(n))值最小的对应的目标业务频点。
具体的,由于当前业务频点可能向多个目标业务频点发送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而有的目标业务频点如果处于占用过程中,即在接收其他业务频点发送的信息时,如果这个时候发送过去,将出现信息拥堵,同时由于各个业务频点处于网络中的位置不同,如果进行有效的路由,是无中心信息传输的一个重点。本发明同时根据路由优先级,以及各个路由节点的空间位置,计算得到传输效率最高的目标业务频点,保证了数据传输的更高效率。
实施例2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为当前业务频点的转移函数使用如下公式表示:
Figure BDA0002372293590000074
其中,所述为当前业务频点在x轴方向的传输优先度,
Figure BDA0002372293590000076
为当前业务频点在y轴方向的传输优先度。
实施例3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业务信道传输的方向由控制信道控制;所述业务信道的是否进行传输,由监听信道控制。
具体的,互联网是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积极利用互联网进行电子政务建设,既能节约资源、节省成本,又能提高效率、扩大服务的覆盖面。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电子政务乃至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利用开放的互联网开展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着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信息泄漏、身份假冒等安全威胁和风险,应该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系统的政务应用主要分为政务办公和公共服务等。公共服务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开信息,政务办公则自来一些政府部门间的公文流转等。基于互联网电子政务的数据安全要求:一方面不能在公共服务域内发布一些未公开的或未审定的公文等敏感信息,另一方面不能在政务域中存储超越该政府级别的敏感信息。一旦文件越级保存,则可能造成信息泄露,从而对政府部门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进行审查,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敏感信息越级保存和泄露。
实施例4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监听信道,监听业务信道中的通话信息,对监听到敏感信息的业务信道传输的信息进行信息传输的阻断的方法执行以下步骤:对业务信道中传输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并作为数据对象进行预处理,提取索引项;根据得到的索引项建立索引信息,为关键词赋予相应的权重;用基于向量的检测算法、基于布尔模型的检测算法、基于概率模型的检测算法和基于正则表达式的检测算法或其中的任意两项或三项检测算法对敏感级别已知的传输数据集合进行检测,计算每一算法的权重;对目标检测传输数据进行检测,利用证据理论合成规则计算每一算法检测得到的传输数据的信任值,然后再次利用证据理论合成规则合成各个算法得到的同一传输数据的信任值,得到被检测传输数据最终的敏感度信任值,将该值和事先分类好的各个阈值比较,归入相应的类别传输数据中。
具体的,对信息审查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信息集合与需求集合的匹配与选择。要实现匹配与选择,首先要对信息集合进行特征化表示;其次在检索时,也要对用户所提出的信息需求进行分析,提取概念或属性,然后通过匹配和选择机制,对需求集合与信息集合进行相似性比较,最后根据一定的标准选出符合需要的信息。传统的信息检测算法(如:基于向量的检测算法、基于布尔模型的检测算法、基于概率模型的检测算法等)都是基于不同的框架而开发的,由于算法的思想不同,对于同一份文档各个算法检测的结果不一样,甚至存在冲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误检、漏检等现象。
实施例5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传输数据经过预处理后建立索引,所述索引项是在对敏感级别已知的数据进行训练后所提取的;还包括对关键词权重的获得,该权重获取的方法采用加权策略,具体采用基于向量空间的敏感信息检测算法,包括:根据加权策略将传输数据表示为权重的向量Wj=<w1j,W2j,…,WMj>,其中Wij表示索引项在传输数据中的权重,具体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2372293590000091
Figure BDA0002372293590000092
其中tf(ti,dj)为词ti在传输数据中出现的词数;Ν为所有要聚类的文本的个数;df(ti)为包含有词ti的传输数据个数;将查询P表示成权重的向量以计算查询与传输数据的相似度,查询权重向量的表示公式为Q=<w1q,w2q,…,wMq>;计算查询P与文档dj中索引项ti的相似度,相似度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372293590000093
将相似度的值和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大于设定的阈值,则为敏感信息,监听信道控制传输信道进行关闭,无法传输信息。
具体的,本发明对监测到的信息进行关键词提取,然后针对提取到的关键词进行匹配,识别敏感信息,相较于现有技术,其识别准确率更高。
实施例6
一种数字无中心呼叫方法,所述方法执行以下步骤:业务信道,传输业务频点发送的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控制信道,控制业务信道中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传输的方向;监听信道,监听业务信道中的通话信息,对监听到敏感信息的业务信道传输的信息进行信息传输的阻断。
实施例7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控制信道控制业务信道中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传输的方向的方法执行以下步骤:设定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传播方程为:g(s)=d(n)+p(s(n));其中,g(n)为目标业务频点,d(n)为当前业务频点,s(n)为当前业务频点的转移函数,p(s(n))为当前业务频点的转移优先度函数;其中,p(s(n))=q×DG(n,s)+(1-q)×esg(n),q为调整转移函数和转移优先度函数的权重系数,取值范围为:1~5,DG(n,s)为当前业务频点和目标业务频点的空间距离,sg(n)为当前业务频点的优先级;
Figure BDA0002372293590000101
Figure BDA0002372293590000102
其中,sg(n)-sg(s)为当前业务频点与目标业务频点的优先级差,L(n,s)为当前业务频点和目标业务频点的几何路径距离;
Figure BDA0002372293590000103
其中,所述Xn和Yn表示在当前业务频点的空间坐标的横坐标和纵坐标;Xs和Ys表示目标业务频点的空间坐标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由于当前业务频点可能向多个目标业务频点发送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根据计算得到的p(s(n))值的大小,优先发送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至p(s(n))值最小的对应的目标业务频点。
具体的,路由(routing)是指分组从源到目的地时,决定端到端路径的网络范围的进程。路由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第三层——网络层的数据包转发设备。路由器通过转发数据包来实现网络互连。虽然路由器可以支持多种协议(如TCP/IP、IPX/SPX、AppleTalk等协议),但是在我国绝大多数路由器运行TCP/IP协议。路由器通常连接两个或多个由IP子网或点到点协议标识的逻辑端口,至少拥有1个物理端口。路由器根据收到数据包中的网络层地址以及路由器内部维护的路由表决定输出端口以及下一跳地址,并且重写链路层数据包头实现转发数据包。路由器通过动态维护路由表来反映当前的网络拓扑,并通过网络上其他路由器交换路由和链路信息来维护路由表。
实施例8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为当前业务频点的转移函数使用如下公式表示:
Figure BDA0002372293590000111
其中,所述
Figure BDA0002372293590000112
为当前业务频点在x轴方向的传输优先度,
Figure BDA0002372293590000113
为当前业务频点在y轴方向的传输优先度。
具体的,路由算法可以根据多个特性来加以区分。首先,算法设计者的特定目标影响了该路由协议的操作;其次,存在着多种路由算法,每种算法对网络和路由器资源的影响都不同;最后,路由算法使用多种metric,影响到最佳路径的计算。下面分析下这些路由算法的特性。
实施例9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业务信道传输的方向由控制信道控制;所述业务信道的是否进行传输,由监听信道控制。
实施例10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监听信道,监听业务信道中的通话信息,对监听到敏感信息的业务信道传输的信息进行信息传输的阻断的方法执行以下步骤:对业务信道中传输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并作为数据对象进行预处理,提取索引项;根据得到的索引项建立索引信息,为关键词赋予相应的权重;用基于向量的检测算法、基于布尔模型的检测算法、基于概率模型的检测算法和基于正则表达式的检测算法或其中的任意两项或三项检测算法对敏感级别已知的传输数据集合进行检测,计算每一算法的权重;对目标检测传输数据进行检测,利用证据理论合成规则计算每一算法检测得到的传输数据的信任值,然后再次利用证据理论合成规则合成各个算法得到的同一传输数据的信任值,得到被检测传输数据最终的敏感度信任值,将该值和事先分类好的各个阈值比较,归入相应的类别传输数据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子,但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凡依据本发明所做的结构上的变化,只要不失本发明的要义所在,都应视为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受到制约。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及有关说明,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来完成,即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模块或者步骤再分解或者组合,例如,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模块、步骤的名称,仅仅是为了区分各个模块或者步骤,不视为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存储装置、处理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及有关说明,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模块、方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软件模块、方法步骤对应的程序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为了清楚地说明电子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电子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或表示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术语“包括”或者任何其它类似用语旨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还包括这些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数字无中心呼叫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以区块链网络结构互联的业务频点;所述业务频点间通过通信信道互联;所述通信信道包括控制信道、业务信道和监听信道;所述控制信道、业务信道和监听信道互相独立;所述业务信道,用于传输业务频点发送的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所述控制信道,用于控制业务信道中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传输的方向;所述监听信道,用于监听业务信道中的通话信息,对监听到敏感信息的业务信道传输的信息进行信息传输的阻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道控制业务信道中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传输的方向的方法执行以下步骤:设定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传播方程为:g(s)=d(n)+p(s(n));其中,g(n)为目标业务频点,d(n)为当前业务频点,s(n)为当前业务频点的转移函数,p(s(n))为当前业务频点的转移优先度函数;其中,p(s(n))=q×DG(n,s)+(1-q)×esg(n),q为调整转移函数和转移优先度函数的权重系数,取值范围为:1~5,DG(n,s)为当前业务频点和目标业务频点的空间距离,sg(n)为当前业务频点的优先级;
Figure FDA0002372293580000011
其中,sg(n)-sg(s)为当前业务频点与目标业务频点的优先级差,L(n,s)为当前业务频点和目标业务频点的几何路径距离;
Figure FDA0002372293580000012
Figure FDA0002372293580000013
其中,所述Xn和Yn表示在当前业务频点的空间坐标的横坐标和纵坐标;Xs和Ys表示目标业务频点的空间坐标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由于当前业务频点可能向多个目标业务频点发送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根据计算得到的p(s(n))值的大小,优先发送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至p(s(n))值最小的对应的目标业务频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为当前业务频点的转移函数使用如下公式表示:
Figure FDA0002372293580000014
其中,所述
Figure FDA0002372293580000015
为当前业务频点在x轴方向的传输优先度,
Figure FDA0002372293580000016
为当前业务频点在y轴方向的传输优先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信道传输的方向由控制信道控制;所述业务信道的是否进行传输,由监听信道控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听信道,监听业务信道中的通话信息,对监听到敏感信息的业务信道传输的信息进行信息传输的阻断的方法执行以下步骤:对业务信道中传输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并作为数据对象进行预处理,提取索引项;根据得到的索引项建立索引信息,为关键词赋予相应的权重;用基于向量的检测算法、基于布尔模型的检测算法、基于概率模型的检测算法和基于正则表达式的检测算法或其中的任意两项或三项检测算法对敏感级别已知的传输数据集合进行检测,计算每一算法的权重;对目标检测传输数据进行检测,利用证据理论合成规则计算每一算法检测得到的传输数据的信任值,然后再次利用证据理论合成规则合成各个算法得到的同一传输数据的信任值,得到被检测传输数据最终的敏感度信任值,将该值和事先分类好的各个阈值比较,归入相应的类别传输数据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数据经过预处理后建立索引,所述索引项是在对敏感级别已知的数据进行训练后所提取的;还包括对关键词权重的获得,该权重获取的方法采用加权策略,具体采用基于向量空间的敏感信息检测算法,包括:根据加权策略将传输数据表示为权重的向量Wj=<w1j,W2j,…,WMj>,其中Wij表示索引项在传输数据中的权重,具体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Figure FDA0002372293580000021
其中tf(ti,dj)为词ti在传输数据中出现的词数;Ν为所有要聚类的文本的个数;df(ti)为包含有词ti的传输数据个数;将查询P表示成权重的向量以计算查询与传输数据的相似度,查询权重向量的表示公式为Q=<w1q,w2q,…,wMq>;计算查询P与文档dj中索引项ti的相似度,相似度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372293580000031
将相似度的值和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大于设定的阈值,则为敏感信息,监听信道控制传输信道进行关闭,无法传输信息。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系统的数字无中心呼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执行以下步骤:业务信道,传输业务频点发送的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控制信道,控制业务信道中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传输的方向;监听信道,监听业务信道中的通话信息,对监听到敏感信息的业务信道传输的信息进行信息传输的阻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道控制业务信道中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传输的方向的方法执行以下步骤:设定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传播方程为:g(s)=d(n)+p(s(n));其中,g(n)为目标业务频点,d(n)为当前业务频点,s(n)为当前业务频点的转移函数,p(s(n))为当前业务频点的转移优先度函数;其中,p(s(n))=q×DG(n,s)+(1-q)×esg(n),q为调整转移函数和转移优先度函数的权重系数,取值范围为:1~5,DG(n,s)为当前业务频点和目标业务频点的空间距离,sg(n)为当前业务频点的优先级;
Figure FDA0002372293580000032
Figure FDA0002372293580000033
其中,sg(n)-sg(s)为当前业务频点与目标业务频点的优先级差,L(n,s)为当前业务频点和目标业务频点的几何路径距离;
Figure FDA0002372293580000034
其中,所述Xn和Yn表示在当前业务频点的空间坐标的横坐标和纵坐标;Xs和Ys表示目标业务频点的空间坐标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由于当前业务频点可能向多个目标业务频点发送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根据计算得到的p(s(n))值的大小,优先发送呼叫命令和通话信息至p(s(n))值最小的对应的目标业务频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为当前业务频点的转移函数使用如下公式表示:
Figure FDA0002372293580000041
其中,所述
Figure FDA0002372293580000042
为当前业务频点在x轴方向的传输优先度,
Figure FDA0002372293580000043
为当前业务频点在y轴方向的传输优先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信道传输的方向由控制信道控制;所述业务信道的是否进行传输,由监听信道控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听信道,监听业务信道中的通话信息,对监听到敏感信息的业务信道传输的信息进行信息传输的阻断的方法执行以下步骤:对业务信道中传输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并作为数据对象进行预处理,提取索引项;根据得到的索引项建立索引信息,为关键词赋予相应的权重;用基于向量的检测算法、基于布尔模型的检测算法、基于概率模型的检测算法和基于正则表达式的检测算法或其中的任意两项或三项检测算法对敏感级别已知的传输数据集合进行检测,计算每一算法的权重;对目标检测传输数据进行检测,利用证据理论合成规则计算每一算法检测得到的传输数据的信任值,然后再次利用证据理论合成规则合成各个算法得到的同一传输数据的信任值,得到被检测传输数据最终的敏感度信任值,将该值和事先分类好的各个阈值比较,归入相应的类别传输数据中。
CN202010054338.0A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数字无中心呼叫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12630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54338.0A CN111263012B (zh)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数字无中心呼叫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54338.0A CN111263012B (zh)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数字无中心呼叫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63012A true CN111263012A (zh) 2020-06-09
CN111263012B CN111263012B (zh) 2021-08-27

Family

ID=70947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54338.0A Active CN111263012B (zh) 2020-01-17 2020-01-17 一种数字无中心呼叫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63012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1487A (zh) * 1997-06-06 2000-10-25 萨尔布研究及发展私人有限公司 多站网络的操作方法
CN1407782A (zh) * 2001-07-30 2003-04-02 阿尔卡塔尔公司 数据流路由方法,分组数据网络,控制装置及其程序模块
CN101090310A (zh) * 2006-06-12 2007-12-19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无中心通信系统的半双工通信方法
CN102426599A (zh) * 2011-11-09 2012-04-25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基于d-s证据理论的敏感信息检测方法
WO2013155002A1 (en) * 2012-04-09 2013-10-17 Richard Franz Wireless telemedicine system
CN103503373A (zh) * 2011-05-06 2014-01-08 斯凯普公司 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06717054A (zh) * 2014-09-19 2017-05-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个接入点的无线网络中的负载平衡
CN106850611A (zh) * 2017-01-25 2017-06-13 辽宁中科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跨系统物联网安全通讯技术服务平台方法
CN107231626A (zh) * 2017-06-13 2017-10-03 苏州智铸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重选切换、自组织、自修复的自组网系统及方法
US20180352033A1 (en) * 2017-05-30 2018-12-06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Blockchain micro-services framework
KR101951270B1 (ko) * 2017-09-28 2019-02-22 주식회사 스마트솔루션 메신저 인증 서버를 이용한 문서 발송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9842729A (zh) * 2018-12-14 2019-06-04 江苏仟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换中继电话过滤方法
CN110392115A (zh) * 2019-07-25 2019-10-29 上海和数软件有限公司 区块链节点管理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1487A (zh) * 1997-06-06 2000-10-25 萨尔布研究及发展私人有限公司 多站网络的操作方法
CN1407782A (zh) * 2001-07-30 2003-04-02 阿尔卡塔尔公司 数据流路由方法,分组数据网络,控制装置及其程序模块
CN101090310A (zh) * 2006-06-12 2007-12-19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无中心通信系统的半双工通信方法
CN103503373A (zh) * 2011-05-06 2014-01-08 斯凯普公司 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02426599A (zh) * 2011-11-09 2012-04-25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基于d-s证据理论的敏感信息检测方法
WO2013155002A1 (en) * 2012-04-09 2013-10-17 Richard Franz Wireless telemedicine system
CN106717054A (zh) * 2014-09-19 2017-05-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个接入点的无线网络中的负载平衡
CN106850611A (zh) * 2017-01-25 2017-06-13 辽宁中科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跨系统物联网安全通讯技术服务平台方法
US20180352033A1 (en) * 2017-05-30 2018-12-06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Blockchain micro-services framework
CN107231626A (zh) * 2017-06-13 2017-10-03 苏州智铸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重选切换、自组织、自修复的自组网系统及方法
KR101951270B1 (ko) * 2017-09-28 2019-02-22 주식회사 스마트솔루션 메신저 인증 서버를 이용한 문서 발송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9842729A (zh) * 2018-12-14 2019-06-04 江苏仟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换中继电话过滤方法
CN110392115A (zh) * 2019-07-25 2019-10-29 上海和数软件有限公司 区块链节点管理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薛鸿媛: "数字五中心系统数据链路层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63012B (zh) 2021-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alkan et al. Defense mechanisms against DDoS attacks in SDN environment
EP3542557B1 (en) Application based intelligent edge computing in a 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 environment
Aqdus et al. Detection Collision Flows in SDN Based 5G Using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Suchithra et al. RETRACTED ARTICLE: Invariant packet feature with network conditions for efficient low rate attack detection in multimedia networks for improved QoS
Faghihniya et al. Security upgrade against RREQ flooding attack by using balance index on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
US10541903B2 (en) Methodology to improve the anomaly detection rate
US2006003672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tegorizing network traffic content
Xing et al. Isolation forest-based mechanism to defend against interest flooding attacks in named data networking
Zhou et al. A dynamic and lightweight framework to secure source addresses in the SDN-based networks
US7000006B1 (en) Implementing network management policies using topology reduction
Fenil et al. Towards a secure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with adaptive mitigation of dDoS attacks by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es
Araújo et al. A multicriteria-based forwarding strategy for interest flooding mitigation on named data wireless networking
Pu Pro^NDN: MCDM-Based Interest Forwarding and Cooperative Data Caching for Named Data Networking
CN111263012B (zh) 一种数字无中心呼叫系统及方法
Tahmasebi et al. A novel feature-based DDoS detection and mitigation scheme in SDN controller using queueing theory
Karthika et al. RETRACTED ARTICLE: Real time behavior based service specific secure routing for cloud centric IoT systems
Cho et al. A sophisticated packet forwarding scheme with deep packet inspection in an openflow switch
CN109787996B (zh) 雾计算中一种基于dql算法的伪装攻击检测方法
Biswas et al. Optimal filter assignment policy against transit-link distributed denial-of-service attack
KR101929804B1 (ko) 세션 자원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Pu Adaptive forwarding strategy based on MCDM model in named data networking
Sanjeetha et al. Mitigation of controller induced DDoS attack on primary server in high traffic scenarios of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
Nalayini et al. Block Link Flooding Algorithm for TCP SYN Flooding Attack
Zhou et al. TSSBV: a conflict-free flow rule management algorithm in SDN switches
Mohana Priya et al. Cog-SDN: Mitigation mechanism for 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 attacks i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04

Address after: 710000 building 5a, West Yungu phase II, Fengxi new town, Xixian new area,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Xi'an dike Digita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03, 677 Enbo Avenue, Fuchun street, Fuy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ANGZHOU LEGE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