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47758B - 用于数据复制的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用于数据复制的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47758B
CN111247758B CN201780096194.1A CN201780096194A CN111247758B CN 111247758 B CN111247758 B CN 111247758B CN 201780096194 A CN201780096194 A CN 201780096194A CN 111247758 B CN111247758 B CN 1112477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gical channel
network device
uplink logical
data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61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47758A (zh
Inventor
温萍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247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77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477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77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用于数据复制的通信方法、支持数据复制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该通信方法包括在网络设备处,响应于建立与终端设备的连接,确定用于与所述终端设备相关联的支持数据复制的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的同一配置。将所述配置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在数据复制被启用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逻辑信道上同步发送相同的数据。

Description

用于数据复制的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无线通信技术,更具体地,涉及用于数据复制的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在3GPP中,RAN2同意将新的数据复制的数据传输模式用来提高用于具有严格的时延要求的业务的可靠性,例如,高可靠性低时延业务(URLLC)和信令无线承载(SRB)等。
在某些情况下分组复制是有增益的,但在一些情况下增益有限,可能不能作为用于URLLC的有效方案。
因此RAN定义了一些能够有效控制进行数据复制的机制(例如通过媒体访问控制的控制单元(MAC CE)对复制进行启用和禁用)。由于主基站(MgNB)和辅基站(SgNB)之间的非理想的时延对于复制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并且对于单连接载波聚合场景,支持数据复制的两个支路的不同步传输也会对复制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需要解决在上行链路的两条支路上的同步调度/发送的问题。
发明内容
总体上,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在网络设备处实施的通信方法以及相应的网络设备和在终端设备处实施的通信方法以及相应的终端设备。
在第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在网络设备处实施的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响应于建立与终端设备的连接,确定用于与终端设备相关联的支持数据复制的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的同一配置;以及将该配置发送至终端设备,以使终端设备在数据复制被启用的情况下在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上同步发送相同的数据。
在第二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在终端设备处实施的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响应于建立与网络设备的连接,从网络设备接收用于与终端设备相关联的支持数据复制的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的同一配置;确定数据复用是否被启用;以及响应于确定数据复制已被启用,基于该配置在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上同步发送相同的数据。
在第三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耦合的存储器。该存储器包含有存储于其中的指令,该指令在被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时,使得该网络设备执行动作。该动作包括:响应于建立与终端设备的连接,确定用于与终端设备相关联的支持数据复制的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的同一配置;以及将该配置发送至终端设备,以使终端设备在数据复制被启用的情况下在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上同步发送相同的数据。
在第四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耦合的存储器。该存储器包含有存储于其中的指令,该指令在被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时,使得该网络设备执行动作。该动作包括:响应于建立与网络设备的连接,从网络设备接收用于与终端设备相关联的支持数据复制的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的同一配置;确定数据复用是否被启用;以及响应于确定数据复制已被启用,基于该配置在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上同步发送相同的数据。
在第五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指令在被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时,使得至少一个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动作。该动作包括:响应于建立与终端设备的连接,确定用于与终端设备相关联的支持数据复制的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的同一配置;以及将该配置发送至终端设备,以使终端设备在数据复制被启用的情况下在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上同步发送相同的数据。
在第六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指令在被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时,使得至少一个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执行动作。该动作包括:响应于建立与网络设备的连接,从网络设备接收用于与终端设备相关联的支持数据复制的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的同一配置;确定数据复用是否被启用;以及响应于确定数据复制已被启用,基于该配置在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上同步发送相同的数据。
应当理解,发明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公开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其中:
图1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在其中实施的示例通信网络。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的示例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的示例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的基于数据复制实施通信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的执行逻辑信道优先级过程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的设备的框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或相似参考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元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在此使用的术语“网络设备”是指在基站或者通信网络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其他实体或节点。“基站”(BS)可以表示节点B(NodeB或者NB)、演进节点B(eNodeB或者eNB)、在5g网络中使用的节点B(gNodeB或者gNB)、远程无线电单元(RRU)、射频头(RH)、远程无线电头端(RRH)、中继器、或者诸如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等的低功率节点等等。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为讨论方便之目的,术语“网络设备”和“基站”可以互换使用,并且可能主要以eNB作为网络设备的示例。
在此使用的术语“终端设备”或“用户设备”(UE)是指能够与基站之间或者彼此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任何终端设备。作为示例,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移动终端(MT)、订户台(SS)、便携式订户台(PSS)、移动台(MS)或者接入终端(AT),以及车载的上述设备。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为讨论方便之目的,术语“终端设备”和“用户设备”可以互换使用。
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其他术语的相关定义将在下文描述中给出。
在3GPP中,RAN2同意将新的数据复制的数据传输模式用来提高用于具有严格的时延要求的业务的可靠性,例如,高可靠性低时延业务(URLLC)和信令无线承载(SRB)等。数据复制发生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
在3GPP中对于数据复制传输的标准化已经达成以下协定:
在RAN2 NR AH#1中定义了在NR-PDCP中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数据支持分组复制,该协议不排除讨论其他机制来改善移动鲁棒性。发送端中的PDCP功能支持分组复制,接收端中的PDCP功能支持复制分组删除。
在RAN2#97中定义了对于下行链路(DL)和上行链路(UL),在用于载波聚合(CA)的复制解决方案的情况下,将PDCP复制使用到多于一个逻辑信道,使得在不同的载波上发送复制的PDCP PDU。
在RAN2#97bis中定义了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用于复制的PDCP和具有单独的无线链路层(RLC)实体和逻辑信道的UE的无线协议以处理复制(被称为“支路”),其中只有一个附加的支路被配置为用于PDCP复制。初始的PDCP协议数据单元(PDU)和相应的副本不得在同一个传输块上传输。用于CA的PDCP复制解决方案仅仅需要一个MAC实体。需要引入逻辑信道映射限制来在一个MAC实体(CA)内处理数据复制。
在RAN2#98中定义了不支持单个载波上的复制,而是支持由RRC配置两个复制的逻辑信道(LCH)至不同载波的映射。也就是说,不能有两个复制的逻辑信道映射到一个载波。复制的PDCP PDU被递交给两个不同的RLC实体。通过MAC CE来控制UL复制。UL PDCP复制可按每个数据无线承载(DRB)来配置,而对于NR-NR双连接(DC)的情况,UL PDCP复制可按每个SRB来配置。UL PDCP复制的初始状态(复制启用还是不启用,如果未启用则哪个分支被使用)是默认的或者由RRC信令来确定现在正在讨论中。与RRC重配置相比,RAN2尝试定义至少一种机制来更快速地启动/停止PDCP复制,并且具有更少的信令开销。
在RAN2 NR AH#2中定义了MN决定使用由MgNB决定使用主无线小区组(MCG)复制SRB,并通过MN RRC信令配置MCG复制SRB。对于“复制SRB”的所有DC情况(所有MR-DC和NR-NRDC情况),UL分组传输由RRC配置以使用MCG路径,SCG路径或同时使用MCG和SCG路径。3GPP已经观察到在某些情况下分组复制可能是有增益的,但在一些情况下增益有限,可能不能作为用于URLLC的有效方案,因此RAN定义了一些能够有效进行控制数据复制的机制,例如通过媒体访问控制的控制单元(MAC CE)对复制进行启用和禁用,以及初始的PDCP PDU和相应的副本不应该在相同的传输块上传输等。
在表1给出了对URLLC的分组复制的性能评估。
Figure GPA0000287845870000081
表1:针对对称的块误码率的分组复制的L2延迟
在表1中可以看出,MgNB和SgNB之间的Xn接口的延迟对复制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在MgNB和SgNB之间的非理想Xn(大Xn延迟)下,分组复制没有太多的延迟改进。通过经历Xn延迟的SeNB支路的分组到达接收端的时间较晚。在这种情况下,经由MgNB的快速重传可能比通过SeNB的初始传输快得多。为了提高数据复制的增益,应该避免快速重传快于初始传输。从调度的角度来看,期望在两条支路上的数据传输能够同步,因此要在不同载波上给两个逻辑信道分配相同/相似的资源量。如果双方的调度和数据传输不同步,也就是说分配给一条支路的资源比另一条支路多,一条支路会工作得较快而另一条支路会工作得较为缓慢。两条逻辑信道的不平衡会导致数据在一条支路上积累和存储,其结果与具有非理想回程的DC数据复制的情况相同。如果经由一条支路的重传比通过另一条支路的初始传输快得多,则会限制复制增益。特别地,在上行链路中,调度授权是基于UE的并且将使用逻辑信道优先级(LCP)过程来在逻辑信道中分配资源。
因此,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机制来保证在两条支路上的同步调度/传输,从而减少在两条支路之间的调度/传输间隙以获得复制增益。
为了解决至少部分地这些和其他可能的潜在问题,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持数据复制的方法和设备。该方法包括在建立了与终端设备的连接之后,由网络设备确定与终端设备相关联的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的同一配置,以及将该配置发送给终端设备,以在数据复制被启用的情况下在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上发送相同的数据。
以此方式,网络设备侧将与终端设备相关联的支持数据复制的两个上行逻辑信道进行相同的配置(例如调度模式和逻辑信道优先级参数等),以及在数据复制被启用后,终端设备侧对在两个上行逻辑信道上的发送的数据量进行控制,确保在两个上行逻辑信道之间能够同步传输。
图1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在其中实施的示例通信网络100。通信网络100包括终端设备110以及两个网络设备,即,第一网络设备120和第二网络设备130。
在通信网络100中,第一网络设备120例如可以作为主网络设备(例如为MgNB),而第二网络设备130例如可以是辅网络设备(例如为SgNB)。终端设备110可以与第一网络设备120和第二网络设备130分别通信。相应地,第一网络设备120和第二网络设备130也可以彼此通信。
应当理解,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数目仅仅是出于说明之目的而无意于限制。通信网络100可以包括任意适当数目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如图所示,在此示例中,用于支持数据复制的两个逻辑信道可以是终端设备110和第一网络设备120之间的两个上行逻辑信道,也可以是终端设备110和第一网络设备120之间以及终端设备110和第二网络设备130之间的各一个上行逻辑信道。也就是说,在终端设备110和第一网络设备120之间的两个上行逻辑信道上支持数据复制来传输相同的数据,或者是在终端设备110和第一网络设备120之间以及终端设备110和第二网络设备130之间的各一个上行逻辑信道支持数据复制来传输相同的数据。
目前,如果要进行数据复制的两个上行逻辑信道具有不同的配置,例如它们具有不同的调度模式或不同的信道优先级,使得两个上行逻辑信道中数据传输在单位时间内的传输速度不同,由此导致传输的数据量之间的差异。这将导致由数据复制带来的增益受限甚至无法实现。另一方面,由于这两个上行逻辑信道具有不同的配置,增加了用于不同配置的信令开销。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第一网络设备120为与终端设备110相关联的支持数据复制的两个上行逻辑信道进行一些相同的配置(例如将调度模式和逻辑信道优先级参数组配置成相同的),并将该配置告知该终端设备110。此外,在终端设备110侧,执行用于控制两个上行逻辑信道上发送的数据量的控制机制(在下文中称作逻辑信道优先级(LCP)过程),从而实现在两个上行逻辑信道上的数据同步传输。此方面的实施例将在后文详述。
网络100中的通信可以根据任何适当的通信协议来实施。通信协议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第一代(1G)、第二代(2G)、第三代(3G)、第四代(4G)和第五代(5G)等蜂窝通信协议、诸如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等的无线局域网通信协议、和/或目前已知或者将来开发的任何其他协议。而且,该通信使用任意适当无线通信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码分多址(CDMA)、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频分双工(FDD)、时分双工(TDD)、多输入多输出(MIMO)、正交频分多址(OFDM)、和/或目前已知或者将来开发的任何其他技术。
下面将结合图2至图5对本公开的原理和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参考图2,其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的示例通信方法200的流程图。可以理解,方法200可以例如在如图1所示的第一网络设备120处实施。为描述方便,下面结合图1对方法200进行描述。
在框210,网络设备(例如图1中的第一网络设备110)在与终端设备110建立连接之后,确定与该终端设备110相关联的支持数据复制的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的同一配置。
根据某些实施例,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的相同配置可以指示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具有相同的调度模式或具有相同的逻辑信道优先级(LCP)参数组。根据某些实施例,调度模式可以包括未使用调度授权信令的调度模式(grant-free)、半静态调度模式(SPS)以及基于调度信令的调度模式(grant based)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某些实施例,LCP参数组可以包括优先级、优先比特率(PBR)以及桶容量持续时间(BSD)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配置相同的调度模式并且支持相同的调度相关参数组,能够在调度方面保证两个支持复制的信道的资源分配同步。在两个逻辑信道的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则对两个逻辑信道支持一组参数配置信令以降低信令开销,例如调度周期,优先级,优先级比特率和桶容量持续时间等。复制逻辑信道自主地使用为该初始逻辑信道配置的参数,因为数据复制是为两个逻辑信道配置的。由此,用于逻辑信道配置的信令仅仅需要发送给一个逻辑信道,另一个复制的逻辑信道可以使用相同的配置。
根据某些实施例,终端设备110能够与第一网络设备120和第二网络设备130建立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120为主基站,而第二网络设备130为辅基站。在这种情况下,支持数据复制的两个上行逻辑信道分别为终端设备110与第一网络设备120之间的上行逻辑信道(称作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终端设备110与第二网络设备130之间上行逻辑信道(称作第二上行逻辑信道)。
在终端设备110与第一网络设备120和第二网络设备130建立双连接的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120在与终端设备110建立连接之后,第一网络设备120确定第一网络设备120与终端设备110之间支持数据复制的第一上行逻辑信道的配置,第一网络设备120还将第一上行逻辑信道的配置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130。为了能够使数据传输同步,第二网络设备130可以将第二上行逻辑信道的一些配置配置成与第一上行逻辑信道相同(例如将调度模式和逻辑信道优先级参数组配置成相同的)。当两个上行逻辑信道的配置相同,则可以节省信令开销。
根据某些实施例,如果第二网络设备130还未与第一网络设备120和终端设备110建立连接,为支持双连接的数据复制传输模式,在请求添加辅基站请求过程中,上行逻辑信道的配置可以包括在添加第二网络设备130作为辅基站的请求的信令(SgNB AdditionRequest)中而被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130。根据某些实施例,如果第二网络设备130已经与第一网络设备120和终端设备110建立了连接,但是该连接并不支持数据复制,为支持双连接的数据复制传输模式,则上行逻辑信道的配置可以包括在第二网络设备130作为辅基站的修改辅基站配置请求的信令(SgNB Modification Request)中而被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130。
根据某些实施例,终端设备110仅与第一网络设备120建立连接并且在上行链路上传输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支持数据复制的两个上行逻辑信道(即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在第一网络设备120和终端设备110之间。这种情况被称为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情况下的数据复制。
应当理解,对于双连接和载波聚合两种情况的区别在于,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是哪个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上行逻辑信道。而针对这两种不同情况下的与第一上行逻辑信道配置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配置相关联的参数是一样的。例如像上文已经描述的那样。
在框220,网络设备将该配置发送至终端设备110,以使终端设备100在数据复制被启用的情况下在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上同步发送相同的数据。
对于双连接的情况,在接收到来自第二网络设备130的应答之后,第一网络设备120将上述配置发送到终端设备110,使得该终端设备110能够在数据复制被启用的情况下在这两个上行逻辑信道上同步发送相同的数据。
而对于载波聚合的情况,第一网络设备120确定支持数据复制的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的同一配置并且将其中一个逻辑信道的配置发送到终端设备110,使得该终端设备110能够在数据复制被启用的情况下在这两个上行逻辑信道上同步发送相同的数据。
根据某些实施例,第一网络设备120可以将第一上行逻辑信道或第二上行逻辑信道的配置包括在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或重配置的信令中并将该RRC配置或重配置信令发送至终端设备110。应当理解,上述配置也可以由第一网络设备120单独发送给终端设备110。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的示例通信方法300的流程图。可以理解,方法300可以例如在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10处实施。为描述方便,下面结合图1对方法300进行描述。
在框310,终端设备110在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之后,从网络设备接收用于与该终端设备110相关联的支持数据复制的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的同一配置。
与上文结合图2描述的方法200相对应的,根据某些实施例,上述网络设备是可以第一网络设备120(也即主基站),第一上行逻辑信道是该终端设备110与第一网络设备120之间的信道,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是终端设备110与第二网络设备130(辅基站)之间的信道。
可选的,根据某些实施例,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也可以均是终端设备110与网络设备120之间的信道。
应当理解,在框310接收的用于与该终端设备110相关联的支持数据复制的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的同一配置可以包括调度模式和逻辑信道优先级(LCP)参数组的信令。与该配置相关联的详细描述已经呈现在上文中,在此处不再赘述。
在框320,确定数据复用是否被启用。上述支持数据复制的第一上行逻辑信道或所述第二上行逻辑信道的配置中的参数的信令可以包括在从网络设备接收的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或重配置的信令中。一旦终端设备130接收了该RRC配置或重配置的信令,则其接收了关于第一上行逻辑信道或所述第二上行逻辑信道的配置中的参数的信令。在框330,在数据复制已被启用的情况下,根据所接收的配置在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上同步发送相同的数据。
在3GPP中,数据分组复制的动机是通过在不同载波的不同分支上获得分集增益来在短时间内增加成功接收PDCP PDU的机会。从调度的角度来看,可以在两条信道上同步传输数据,因此要求不同载波上分配给两个逻辑信道相同/相近数量的资源,或者使得两个支持复制的逻辑信道之间的缓冲数据量的差异可以控制。如果双方的调度和数据传输不同步,例如资源在一个载波中被分配得比另一个载波更多,这两个逻辑信道的不平衡会降低复制效率。这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在一个逻辑信道中的新数据之前存储着未传输的复制数据,所以真正的数据复制不能得到保证。因此,终端设备110应对两条用于复制的上行逻辑信道的数据传输进行控制。
由于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具有相同的调度配置,其可以在调度模式以及调度周期上是同步的。然而,如果数据传输不能同步,也无法实现由数据传输带来的增益。因此,应当控制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发送的数据。
在某些实施例中,由于桶数据量Bj可以指示在逻辑信道j的传输数据速率,因此在进行支持数据复制的数据传输时,当所述第二上行逻辑信道从非激活状态转换为激活状态时,终端设备110能够将第二上行逻辑信道的逻辑信道优先级参数的桶数据量的值与第一上行逻辑信道的桶数据量的值配置为相同的。
可选的,根据某些实施例,应当在复制的逻辑信道上施加LCP限制。也就是说,相同数量的数据应该被放置在针对两个逻辑信道的不同的MAC PDU中,或者两个复制的逻辑信道之间的缓冲数据量的差值应该被限制。关于终端设备执行LCP的详细描述将在下文中结合图4和图5被进一步描述。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的基于数据复制实施通信的示意图。为了更好的阐述图2和图3中示出的方法200和300,现在结合图4中描述在双连接情况下的终端设备110、第一网络设备以及第二网络设备120的交互过程。
如图4所示,在第一网络设备120与终端设备110建立连接之后,第一网络设备120确定410与该终端设备110之间的上行逻辑信道的配置。如上文所述,在双连接情况下,第一上行逻辑信道是终端设备110与第一网络设备120之间的逻辑信道,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是终端设备110与第二网络设备130之间的逻辑信道。为使两个上行逻辑信道的配置相同,第一网络设备110将第一上行逻辑信道的配置包括在添加第二网络设备130作为辅基站的请求的信令或第二网络设备130作为辅基站的修改辅基站配置请求的信令中并且将该信令发送415给第二网络设备130。
在第二网络设备130对接收到信令做出应答420之后,第一网络设备120将第一上行逻辑信道的配置或第二上行逻辑信道的配置包括在RRC配置信令或重配置信令中,并将该信令发送425给终端设备,以启用数据复制进程。此处本质上与方法200中的框220以及方法300中的框310相对应。
在RRC配置或重配置完成之后,终端设备110将配置完成的信令发送430到第一网络设备120,第一网络设备120在将该配置完成的信令发送435到第二网络设备130。
在支持数据复制的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上传输数据时,为了保持数据传输的同步,终端设备110对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上的数据传输进行控制440。该控制440在逻辑信道优先级(LCP)过程中实现。
在描述图3的方法时已经描述了桶数据量Bj可以指示在逻辑信道j的传输数据速率,因此在进行支持数据复制的数据传输时,终端设备110可以控制在两个上行逻辑信道中的桶数据量。例如,当一个支持复制的逻辑信道由禁用变成启用时,其应当被重置为与另一个支持复制的逻辑信道中的Bj具有相同的值,以进一步保证同步数据调度和传输。例如,第二上行逻辑信道被禁用时,第二上行逻辑信道的桶数据量B2将被重置为0。第一上行逻辑信道被启用,第一上行逻辑信道的桶数据量B1将根据LCP过程被更新。当第二上行逻辑信道由禁用变成启用时,B2应该被重置为与B1相同的值,即B2=B1。
可选的,根据某些实施例,终端设备还可以控制支持数据复制的两个逻辑信道上发送的数据量或限制两个逻辑信道之间的缓冲数据量的差值。
对于在两个逻辑信道的不同的MAC PDU中放置相同数量的数据的情况,终端设备110能够以相同的单位数据量发送所述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逻辑信道的数据。这例如可以通过两轮LCP过程来实施。在第一轮LCP,在不同载波上的两条逻辑信道上执行LCP,并且基于LCP过程预先确定每个MAC PDU上的复制的逻辑信道的数据量。例如,为第一逻辑信道确定的数据量d1被放入第一载波的MAC PDU中,而为第二逻辑信道确定的数据量d2被放入第二载波的MAC PDU中。然后,根据预定的规则选择一个逻辑信道的数据量作为参考值,例如可以选择在d1和d2中较大的值,也可以选择在d1和d2中较小的值。例如将较大的值d1确定为参考值。在第二轮LCP中,用于第一载波的LCP保持与第一轮相同。而针对第二逻辑信道,在第二载波上的LCP将被再次执行。数据量d1将被放入到第二载波的MAC PDU中,通过这种方案,对于两个逻辑信道,相同数量的数据应该放在不同的MAC PDU中。在图5中示出了这种LCP过程的示意图。在第一轮LCP,媒体访问控制(MAC)层510确定每个MAC PDU上的复制的逻辑信道的数据量并将其分别放入第一载波520和第二载波520,其中第一上行逻辑信道映射到第一载波520,第二上行逻辑信道映射到第二载波530。在第一轮LCP后,得到不同大小的数据量d1(以左斜线填充的方框)和d2(以右斜线填充的方框)。将较大的值d1确定为参考值。在第二轮LCP中,在第二载波530上的LCP将被再次执行。数据量d1将被放入到第二载波530的MAC PDU中。使得d2=d1。
对于限制在两个复制的逻辑信道之间的缓冲数据量的差值的情况,可以监测第一上行逻辑信道上待发送的第一缓冲数据量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上待发送的第二缓冲数据量。两个逻辑信道的LCP过程的在两个载波上分别执行。当第一缓冲数据量超过第二缓冲数据量的量达到阈值时,可以提高在具有较多的缓冲数据量的逻辑信道(第一上行逻辑信道)上发送数据的单位数据量。该阈值可以是由第一网络设备120或第二网络设备130发送给终端设备的。同样,当第二缓冲数据量超过第一缓冲数据量的量达到阈值,可以提高在第二上行逻辑信道上发送所述数据的单位数据量。由此使得在两个逻辑信道的缓冲器中的剩余数据量是相同的,或仅仅具有较小的差异。
再次回到图4,上述控制过程能够使得终端设备110至第一网络设备120的传输450和终端设备110至第二网络设备130的传输460能够同步进行。此处本质上与方法300中的框330相对应。
应当理解,虽然仅仅结合图4中示出的双连接场景的交互图说明了在公开中的用于改进LCP过程的几个方面,在单连接载波聚合场景下的LCP过程与上文描述的LCP过程的方案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图6示出了适合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设备600的方框图。设备600可以用来实现如图1中所示的终端设备110或第一网络设备120。
如图所示,设备600包括控制器610。控制器610控制设备600的操作和功能。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器610可以借助于与其耦合的存储器620中所存储的指令630来执行各种操作。存储器620可以是适用于本地技术环境的任何合适的类型,并且可以利用任何合适的数据存储技术来实现,包括但不限于基于半导体的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和系统、光存储器件和系统。尽管图6中仅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单元,但是在设备600中可以有多个物理不同的存储器单元。
控制器610可以是适用于本地技术环境的任何合适的类型,并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控制器、数字信号控制器(DSP)以及基于控制器的多核控制器架构中的一个或多个多个。设备600也可以包括多个控制器610。控制器610与收发器640耦合,收发器640可以借助于一个或多个天线650和/或其他部件来实现信息的接收和发送。
当设备600充当终端设备110时,控制器610和收发器640可以配合操作,以实现上文参考图2描述的方法200。当设备600充当第一网络设备120时,控制器610和收发器640可以配合操作,以实现上文参考图3描述的方法300。上文参考图1至图5所描述的所有特征均适用于设备600,在此不再赘述。
一般而言,本公开的各种示例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施。某些方面可以在硬件中实施,而其他方面可以在可以由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计算设备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实施。当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各方面被图示或描述为框图、流程图或使用某些其他图形表示时,将理解此处描述的方框、装置、系统、技术或方法可以作为非限制性的示例在硬件、软件、固件、专用电路或逻辑、通用硬件或控制器或其他计算设备,或其某些组合中实施。
作为示例,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在机器可执行指令的上下文中被描述,机器可执行指令诸如包括在目标的真实或者虚拟处理器上的器件中执行的程序模块中。一般而言,程序模块包括例程、程序、库、对象、类、组件、数据结构等,其执行特定的任务或者实现特定的抽象数据结构。在各实施例中,程序模块的功能可以在所描述的程序模块之间合并或者分割。用于程序模块的机器可执行指令可以在本地或者分布式设备内执行。在分布式设备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本地和远程存储介质二者中。
用于实现本公开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用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编写。这些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使得程序代码在被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的数据处理装置执行的时候,引起在流程图和/或框图中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计算机上、部分在计算机上、作为独立的软件包、部分在计算机上且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或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包含或存储用于或有关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的程序的任何有形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其任意合适的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详细示例包括带有一根或多根导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储存取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或其任意合适的组合。
另外,尽管操作以特定顺序被描绘,但这并不应该理解为要求此类操作以示出的特定顺序或以相继顺序完成,或者执行所有图示的操作以获取期望结果。在某些情况下,多任务或并行处理会是有益的。同样地,尽管上述讨论包含了某些特定的实施细节,但这并不应解释为限制任何发明或权利要求的范围,而应解释为对可以针对特定发明的特定实施例的描述。本说明书中在分开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也可以整合实施在单个实施例中。反之,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分离地在多个实施例或在任意合适的子组合中实施。
尽管已经以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动作的语言描述了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主题并不限于上文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文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是作为实现权利。

Claims (21)

1.一种在网络设备处实施的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建立与终端设备的连接,确定用于与所述终端设备相关联的支持数据复制的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的同一配置;以及
将所述配置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在数据复制被启用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逻辑信道上同步发送相同的数据,所述网络设备是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上行逻辑信道是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逻辑信道,并且所述第二上行逻辑信道是所述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逻辑信道,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不同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主基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辅基站,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被配置为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双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将用于所述第一上行逻辑信道的所述配置通过以下信令中的至少一个信令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给所述第二网络设备:
将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添加为辅基站的请求;以及
修改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作为辅基站的配置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逻辑信道均是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配置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将所述第一上行逻辑信道或所述第二上行逻辑信道的配置包括在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或重配置的信令中,以及
将所述RRC配置或重配置信令发送至所述终端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通信方法,其中所述配置指示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调度模式;以及
逻辑信道优先级(LCP)参数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调度模式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未使用调度授权信令的调度模式(grant-free);
半静态调度模式(SPS);以及
基于调度信令的调度模式(grant based)。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LCP参数组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优先级;
优先比特率(PBR);以及
桶容量持续时间(BSD)。
9.一种在终端设备处实施的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建立与网络设备的连接,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用于与所述终端设备相关联的支持数据复制的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第二上行逻辑信道的同一配置;
确定数据复用是否被启用;以及
响应于确定数据复制已被启用,基于所述配置在所述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逻辑信道上同步发送相同的数据,所述网络设备是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上行逻辑信道是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之间的逻辑信道,并且所述第二上行逻辑信道是所述终端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逻辑信道,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不同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逻辑信道均是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设备之间的信道。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所述配置包括:
接收无线资源控制(RRC)配置或重配置的信令,所述第一上行逻辑信道或所述第二上行逻辑信道的配置包含在所述RRC配置或重配置信令中。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通信方法,其中所述配置指示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调度模式;以及
逻辑信道优先级(LCP)参数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调度模式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未使用调度授权信令的调度模式(grant-free);
半静态调度模式(SPS);以及
基于调度信令的调度模式(grant based)。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LCP参数组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
优先级;
优先比特率(PBR);以及
桶容量持续时间(BSD)。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逻辑信道上同步发送相同的数据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上行逻辑信道从非激活状态转换为激活状态,将所述第二上行逻辑信道的逻辑信道优先级参数的桶数据量的值设置成与所述第一上行逻辑信道的桶数据量的值相同。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逻辑信道上同步发送相同的数据包括:
以相同的单位数据量发送所述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逻辑信道的所述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上行逻辑信道和所述第二上行逻辑信道上发送相同的数据包括:
监测所述第一上行逻辑信道上待发送的第一缓冲数据量和所述第二上行逻辑信道上待发送的第二缓冲数据量;以及
响应于所述第一缓冲数据量超过所述第二缓冲数据量的量达到阈值,提高在所述第一上行逻辑信道上发送所述数据的单位数据量;
响应于所述第二缓冲数据量超过所述第一缓冲数据量的量达到阈值,提高在所述第二上行逻辑信道上发送所述数据的单位数据量。
18.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耦合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包含有存储于其中的指令,所述指令在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时,使得所述网络设备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的所述的方法。
19.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耦合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包含有存储于其中的指令,所述指令在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时,使得所述网络设备执行根据权利要求9-17中任一项的所述的方法。
20.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被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时,使得至少一个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的所述的方法。
21.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被至少一个处理单元执行时,使得至少一个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9-17中任一项的所述的方法。
CN201780096194.1A 2017-11-17 2017-11-17 用于数据复制的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Active CN1112477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111747 WO2019095328A1 (zh) 2017-11-17 2017-11-17 用于数据复制的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7758A CN111247758A (zh) 2020-06-05
CN111247758B true CN111247758B (zh) 2023-05-02

Family

ID=66539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6194.1A Active CN111247758B (zh) 2017-11-17 2017-11-17 用于数据复制的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47758B (zh)
WO (1) WO20190953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71970B2 (en) * 2019-08-07 2023-06-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LCP restriction enhancem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71201A1 (ko) * 2016-03-27 2017-10-05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17181B (fi) * 2003-01-31 2006-07-14 Qitec Technology Group Oy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käyttäjän identiteetin tunnistamiseksi
WO2010149293A1 (en) * 2009-06-26 2010-12-29 Deutsche Telecom Ag Method and program for channel modification in a cell of a mobile radio access network
US9591661B2 (en) * 2012-11-09 2017-03-07 Apple Inc. Reducing scheduling requests by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transmitting voice data over dynamically scheduled resources
CN104956758B (zh) * 2013-01-10 2019-06-2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双连通性模式的同时上行链路传输
US10182445B2 (en) * 2013-06-26 2019-01-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resource usage
KR102157798B1 (ko) * 2013-10-29 2020-09-1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의 캐리어를 이용하는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5703891B (zh) * 2014-11-28 2019-09-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WO2018018627A1 (zh) * 2016-07-29 2018-02-01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接收装置
CN107342851B (zh) * 2017-06-15 2020-05-2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重复传输的配置及重复传输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71201A1 (ko) * 2016-03-27 2017-10-05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7758A (zh) 2020-06-05
WO2019095328A1 (zh) 2019-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29796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radio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11122523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184886B2 (e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for implemen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JP6425707B2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アップリンクデータ送信方法
JP7396768B2 (ja) グラントフリー伝送のためのアップリンクデータ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KR101870851B1 (ko) 버퍼 상태 보고(bsr)의 트리거 방법 및 장치
EP3595392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0856260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US10080223B2 (en) Method for configuring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bundling at a user equipment with multiple carriers and device therefor
BR112015029872B1 (pt) Método de comunicação, estação de base e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WO2015141425A1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アップリンクデータ送信方法
KR20180077270A (ko) 피드백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3166670A1 (zh) 上行信道资源配置方法和设备
CN114041314A (zh) 用户设备和调度节点
CN109155951B (zh) 传输方法、基站和终端
TWI774988B (zh) 隨機接取程序技術
CN107211394B (zh) 网络设备、用户设备和下行数据传输方法
CN116326142A (zh) 小数据传输的配置
CN114342535B (zh) 上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方法以及装置
CN116889075A (zh) 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1247758B (zh) 用于数据复制的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EP2725753A1 (en) Apparatus, base station transceiver, mobile station transceiver,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configuring a delay for a transmission cycle
CN109963340B (zh) 用于降低信令开销和数据延迟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JP6438524B2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アップリンクデータ送信方法
CN115696387A (zh) 资源控制方法、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