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46592A - 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46592A
CN111246592A CN202010041397.4A CN202010041397A CN111246592A CN 111246592 A CN111246592 A CN 111246592A CN 202010041397 A CN202010041397 A CN 202010041397A CN 111246592 A CN111246592 A CN 1112465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receiving end
data receiving
connection
near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413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4139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465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46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65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2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local intradevic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其方法包括:发射近场通信信号,且触发搜索周围的数据接收端;与数据接收端成功建立近场通信的第一连接通路后,获取配对连接账号信息;通过第一连接通路发送配对连接账号信息至数据接收端;当数据接收端根据配对连接账号信息与自身成功建立第二连接通路后,通过第二连接通路发送待分享数据至数据接收端。本发明通过结合近场通信的便捷性和WIFI或者蓝牙传输的高速率特性,实现了终端设备之间贴近即可快速、便捷地完成数据分享,提升用户分享数据的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通信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
背景技术
在终端设备日常使用中,用户与用户之间经常需要进行文件的共享,如共享照片、视频等文件;在现有技术中,用户与用户共享往往过程较为繁琐,例如用户A需要共享文件给用户B,需要经历多个步骤:
当前市面上两台终端设备间传输文件可以通过WIFI热点或者蓝牙配对连接后传输,但是这个过程需要设置和输入WIFI密码建立WIFI连接,或者设置和输入连接口令建立蓝牙连接,尤其在小屏幕的终端识别进行数据共享操作时,受限于屏幕大小,手动输入WIFI密码或者连接口令,以便终端设备之间通过WIFI或者蓝牙进行数据分享,这种手动设置输入连接分享数据的操作不够便捷,体验不够顺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实现通过结合近场通信的便捷性和WIFI或者蓝牙传输的高速率特性,实现了终端设备之间贴近即可快速、便捷地完成数据分享,提升用户分享数据的体验。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应用于数据发送端,包括步骤:
发射近场通信信号,且触发搜索周围的数据接收端;
与所述数据接收端成功建立近场通信的第一连接通路后,获取配对连接账号信息;
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通路发送所述配对连接账号信息至所述数据接收端;
当所述数据接收端根据所述配对连接账号信息与自身成功建立第二连接通路后,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通路发送待分享数据至所述数据接收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应用于数据接收端,包括步骤:
接收数据发送端所发射的近场通信信号;
与所述数据发送端成功建立近场通信的第一连接通路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通路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端发送的配对连接账号信息;
当根据所述配对连接账号信息与所述数据发送端成功建立第二连接通路后,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通路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端发送的待分享数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发送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上所存放的计算机程序,实现如应用于数据发送端所述的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接收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上所存放的计算机程序,实现如应用于数据接收端所述的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能够通过结合近场通信的便捷性和WIFI或者蓝牙传输的高速率特性,实现了终端设备之间贴近即可快速、便捷地完成数据分享,提升用户分享数据的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一种计算机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他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应用于数据发送端,包括:
S110发射近场通信信号,且触发搜索周围的数据接收端;
具体的,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均包括屏幕较小的终端设备,也包括屏幕较大的终端设备。屏幕较小的终端设备包括屏幕较小的智能手表、电话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戒指等等。屏幕较大的终端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IPAD、笔记本电脑等等。
近场通信信号包括但是不限于NFC信号、RFID信号、红外线信号。数据发送端发射近场通信信号,数据接收端也会发射近场通信信号,数据发送端发射近场通信信号的同时还触发主动自身搜索周围的近场通信信号,以便查找周围的数据接收端。
S120与数据接收端成功建立近场通信的第一连接通路后,获取配对连接账号信息;
具体的,数据发送端搜索到数据接收端所发射的近场通信信号后,数据发送端与数据接收端建立近场通信的第一连接通路,第一连接通路包括NFC连接通路、RFID连接通路、红外线连接通路。如果数据发送端与数据接收端建立近场通信的第一连接通路不成功,数据发送端重复S110的步骤继续进行搜索连接,如果数据发送端与数据接收端建立近场通信的第一连接通路成功则获取自身的配对连接账号信息。
配对连接账号信息包括WIFI热点账号(即WIFI热点的SSID)和WIFI密码,或者,配对连接账号信息可以包括蓝牙共享账号和连接口令(即蓝牙配对连接的PIN码)。
S130通过第一连接通路发送配对连接账号信息至数据接收端;
具体的,数据发送端获取到配对连接账号信息后,通过与数据接收端建立的第一连接通路发射配对连接账号信息至数据接收端。
S140当数据接收端根据配对连接账号信息与自身成功建立第二连接通路后,通过第二连接通路发送待分享数据至数据接收端。
具体的,数据接收端接收到配对连接账号信息后,可以根据配对连接账号信息与数据发送端直接建立第二连接通路后,然后,数据发送端通过第二连接通路发送待分享数据至数据接收端。待分享数据包括数据发送端的视频文件、图片文件、文档数据、通信录、邮件等等。
例如,当配对账号信息是WIFI热点账号和WIFI密码时,数据发送端开启WIFI热点功能发射WIFI网络信号,数据接收端根据WIFI密码连接数据发送端发射WIFI热点账号对应的WIFI网络信号,从而使得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直接建立WIFI通信连接,数据发送端通过WIFI网络将待分享数据发送给数据接收端实现数据分享。
例如,当配对账号信息是蓝牙共享账号和连接口令时,数据发送端开启蓝牙共享功能发射蓝牙网络信号,数据接收端根据连接口令连接数据发送端发射蓝牙共享账号对应的蓝牙网络信号,从而使得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直接建立蓝牙通信连接,数据发送端通过蓝牙网络将待分享数据发送给数据接收端实现数据分享。
本实施例中,通过近场通信使得数据发送端与数据接收端建立连接,进而便于数据接收端通过近场通信连接通路(即第一连接通路)接收数据发送端发送的配对账号信息后,使得数据发送端与数据接收端进行共享数据。通过结合近场通信的便捷性和WIFI或者蓝牙传输的高速率特性,实现了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之间贴近即可快速、便捷地完成数据分享,提升用户分享数据的体验。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应用于数据发送端,包括:
S210开启自身的近场通信连接功能、验证通信连接功能和近场分享功能;
具体的,近场通信连接功能包括近场通信网络对应的连接功能,近场通信网络包括NFC通信、红外通信、RFID通信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验证通信连接功能包括验证无线网络对应的连接功能,验证无线网络包括WIFI网络、蓝牙网络中一种或者多种。近场分享功能包括Android Beam功能,Android Beam是一个基于近场通信所做的新功能,是一款应用程序,旨在最大程度地利用NFC技术,可让用户对几乎任何东西进行分享,无论是联系人、图片、网页链接还是YouTube链接。
S220获取用户输入信息确定待分享数据;
具体的,用户在数据发送端进行输入操作,用户输入信息可以是语音输入信息,也可以是触摸输入信息,根据用户输入信息确定用户想要分享给数据接收端的待分享数据。
S230发射近场通信信号,且触发搜索周围的数据接收端;
S240与数据接收端成功建立近场通信的第一连接通路后,获取配对连接账号信息;
S250通过第一连接通路发送配对连接账号信息至数据接收端;
S260当数据接收端根据配对连接账号信息与自身成功建立第二连接通路后,通过第二连接通路发送待分享数据至数据接收端。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数据发送端以及数据接收端中分别都内置有近场通信模块(包括NFC模块、红外模块、RFID模块),数据发送端与数据接收端之间通过近场通信功能进行信息交互。首先,数据发送端需要判断自身与数据接收端是否成功的建立近场通信连接通路,一旦数据发送端与数据接收端双方成功建立近场通信连接通路后,数据发送端就通过近场通信连接通路将配对账号信息发送给数据接收端,数据接收端接收配对账号信息,就可以根据配对账号信息进行登录连接数据发送端提供的验证无线网络(WIFI网络或者蓝牙网络),不需要用户在数据发送端手动进行输入配对账号信息的繁琐操作,实现数据接收端快速便捷地与数据发送端建立验证无线网络连接,节省连接时间的同时,大大地提升验证无线网络连接效率。
此外,传输较大的数据或者文件时,可能由于近场通信网络的带宽原因导致传输速率较慢,因此,数据接收端和数据发送端根据配对账号信息,两者之间建立验证无线网络的连接,使得数据接收端和数据发送端根据WIFI网络或者蓝牙网络进行较大的数据或者文件的传输共享,利用WIFI网络或者蓝牙网络的高速率的特性,以及WIFI网络或者蓝牙网络的传输距离大于近场通信网络的传输距离的特性,能够保证较大的数据或者文件在传输过程中不因为两者之间距离原因中断,而且能够大大提升数据共享传输效率。
另外,如果数据接收端和数据发送端仅仅通过近场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共享,由于近场通信网络的有效通信距离有效,必须将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局限在近距离才能保证数据传输不中断,而本发明在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接触或者靠近配对成功建立近场通信网络后,且根据配对账号信息成功建立验证无线网络的连接后,通过WIFI网络或者蓝牙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共享,能将在不影响数据传输中断的前提下,解放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实现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进行数据传输共享的同时,使得用户不耽误自身日常使用数据发送端和/或数据接收端的操作需求,提升用户的数据共享体验。例如,电话手表和手机接触或者靠近配对成功建立近场通信网络后,且电话手表根据WIFI账号和WIFI密码成功连接手机发射的WIFI网络后,在电话手表通过WIFI网络发送待分享数据给手机的同时,用户还可以使用电话手表与家人进行通话,也可以使用手机观看视频。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应用于数据发送端,包括:
S310开启自身的近场通信连接功能、验证通信连接功能和近场分享功能;
S320发射近场通信信号,且触发搜索周围的数据接收端;
S330获取用户输入信息确定待分享数据;
S340与数据接收端成功建立近场通信的第一连接通路后,获取配对连接账号信息;
S350通过第一连接通路发送配对连接账号信息至数据接收端;
S360当数据接收端根据配对连接账号信息与自身成功建立第二连接通路后,通过第二连接通路发送待分享数据至数据接收端。
具体的,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4所示,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应用于数据发送端,包括:
S410开启自身的近场通信连接功能、验证通信连接功能和近场分享功能;
S420发射近场通信信号,且触发搜索周围的数据接收端;
S430与数据接收端成功建立近场通信的第一连接通路后,获取配对连接账号信息;
S440获取用户输入信息确定待分享数据;
S450通过第一连接通路发送配对连接账号信息至数据接收端;
S460当数据接收端根据配对连接账号信息与自身成功建立第二连接通路后,通过第二连接通路发送待分享数据至数据接收端。
具体的,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5所示,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应用于数据发送端,包括:
S510开启自身的近场通信连接功能、验证通信连接功能和近场分享功能;
S520发射近场通信信号,且触发搜索周围的数据接收端;
S530与数据接收端成功建立近场通信的第一连接通路后,获取配对连接账号信息;
S540通过第一连接通路发送配对连接账号信息至数据接收端;
S550获取用户输入信息确定待分享数据;
S560当数据接收端根据配对连接账号信息与自身成功建立第二连接通路后,通过第二连接通路发送待分享数据至数据接收端。
具体的,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应用于数据发送端,包括:
S610发射近场通信信号,且触发搜索周围的数据接收端;
S620与数据接收端成功建立近场通信的第一连接通路后,获取配对连接账号信息;
S630通过第一连接通路发送配对连接账号信息至数据接收端;
S640检测是否存在数据接收端与自身成功建立第二连接通路,若存在则进一步检测当前时间点成功建立的第二连接通路的数量;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的,数据发送端检测是否存在数据接收端与自身成功建立第二连接通路的方式,以及检测当前时间点成功建立的第二连接通路的数量有多种。
第一种方式为:数据发送端检测查找自身的连接列表日志,根据连接列表日志查找当前时间点是否有数据接收端的标识信息,如果是则进一步判断当前时间点成功建立的第二连接通路的数量是否大于一。如果当前时间点所对应数据接收端的标识信息数量大于一,则确定当前时间点第二连接通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如果当前时间点所对应数据接收端的标识信息数量等于一,则确定当前时间点第二连接通路的数量为一个。如果当前时间点所对应数据接收端的标识信息数量等于零,则确定当前时间点不存在数据接收端与自身成功建立第二连接通路。
第二种方式为:数据发送端广播发送探测信息,检测当前时间点接收到响应信息的数量。如果当前时间点所接收的响应信息数量大于一,则确定当前时间点第二连接通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如果当前时间点所接收的响应信息数量等于一,则确定当前时间点第二连接通路的数量为一个。如果当前时间点所接收的响应信息数量等于零,则确定当前时间点不存在数据接收端与自身成功建立第二连接通路。
S650若当前时间点第二连接通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根据预设发送策略通过对应的第二连接通路发送待分享数据至对应的数据接收端;
S660若当前时间点第二连接通路的数量为一个时,通过当前时间点成功建立的第二连接通路发送待分享数据至对应的数据接收端;
其中,数据接收端为开启近场通信连接功能、验证通信连接功能和近场分享功能,且在自身近场通信区域预设范围内的终端设备。
具体的,若当前时间点第二连接通路的数量为一个时,数据发送端通过当前时间点成功建立的第二连接通路发送待分享数据至对应的数据接收端。若当前时间点第二连接通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数据发送端根据预设发送策略通过对应的第二连接通路发送待分享数据至对应的数据接收端。
优选的,数据发送端根据建立第一连接通路的时间先后顺序,通过第一连接通路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依次发送配对连接账号信息给对应的数据接收端,减少多个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在同一时间点成功建立第二连接通路的概率,这样,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广播方式在同一时间点将配对连接账号信息发送给数据接收端,以使多个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建立第二连接通路,缺乏对并发连接的控制的缺陷,可以控制多个数据接收端连接数据发送端所发射的验证无线网络的顺序,避免多个数据接收端同时连接数据发送端所发射的验证无线网络造成网络拥堵的问题,由于减少网络拥堵造成的传输中断概率,从而大大提升数据传输分享效率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7所示,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应用于数据发送端,包括:
S710发射近场通信信号,且触发搜索周围的数据接收端;
S720与数据接收端成功建立近场通信的第一连接通路后,获取配对连接账号信息;
S730通过第一连接通路发送配对连接账号信息至数据接收端;
S740检测是否存在数据接收端与自身成功建立第二连接通路,若存在则进一步检测当前时间点成功建立的第二连接通路的数量;
S750若当前时间点第二连接通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获取与自身成功建立第二连接通路的数据接收端的标识信息;
S760根据标识信息设置分享优先级,根据分享优先级的等级确定至少两个第二连接通路的通信优先级;
S770依次按照通信优先级由高至低的顺序,选择对应的第二连接通路发送待分享数据至数据接收端;
S780若当前时间点第二连接通路的数量为一个时,通过当前时间点成功建立的第二连接通路发送待分享数据至对应的数据接收端;
其中,数据接收端为开启近场通信连接功能、验证通信连接功能和近场分享功能,且在自身近场通信区域预设范围内的终端设备。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的,如果当前时间点第二连接通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那么,数据发送端就获取与自身成功建立第二连接通路的数据接收端的标识信息,根据标识信息设置分享优先级。设置分享优先级的方式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喜好设置,例如可以根据数据发送端与各个数据接收端的通信交互的频率高低顺序设置分享优先级,即通信交互的频率越高则分享优先级越高。也可以根据分享需求程度顺序设置分享优先级,即分享需求越大则分享优先级越高。数据发送端确定好分享优先级后,根据标识信息与分享优先级的对应关系,确定至少两个与自身成功建立第二连接通路的通信优先级,最后,数据接收端依次按照通信优先级由高至低的顺序,选择对应的第二连接通路发送待分享数据至数据接收端进行数据共享。
本发明利用近场通信技术完成验证无线网络连接过程,当带有近场通信功能的数据发送端靠近带有近场通信功能的数据接收端时,自动完成近场通信连接过程,并使得数据发送端通过近场通信网络传输配对连接账号信息至数据接收端,以便数据接收端自动根据配对连接账号信息连接数据发送端所发射的验证无线网络,更加安全、方便、快捷地连接验证无线网络。
本发明中在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均集成设有近场通信模块,当带有近场通信功能的数据接收端靠近数据发送端,并触发NFC近场通信后,数据发送端将配对连接账号信息发送到数据接收端,数据接收端将MAC地址信息发送给数据发送端,数据接收端接收到配对连接账号信息后,通过接收到的配对连接账号信息,自动完成验证无线网络连接的安全认证过程,自动连接验证无线网络。对于持有数据接收端设备的用户,除了主动将数据接收端靠近数据发送端,整个连网过程中,省去了用户在数据接收端查找输入配对连接账号信息的操作过程,用户不需要手动操作,减少用户手动操作的繁琐,方便省事,通过结合近场通信的便捷性和WIFI或者蓝牙传输的高速率特性,实现了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之间贴近即可快速、便捷地完成数据分享,提升用户分享数据的体验。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8所示,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应用于数据发送端,包括:
S810发射近场通信信号,且触发搜索周围的数据接收端;
S820与数据接收端成功建立近场通信的第一连接通路后,自动随机设置一次性的配对连接账号信息;
S830通过第一连接通路发送配对连接账号信息至数据接收端;
S840当数据接收端根据配对连接账号信息与自身成功建立第二连接通路后,通过第二连接通路发送待分享数据至数据接收端。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的,数据发送端自动随机设置一次性的配对连接账号信息,让数据发送端通过第一连接通路发送一次性的配对连接账号信息至数据接收端,对于持有数据接收端设备的用户,除了主动将数据接收端靠近数据发送端,整个连网过程中,省去了用户在数据接收端查找输入配对连接账号信息的操作过程,用户不需要手动操作,减少用户手动操作的繁琐,方便省事,通过结合近场通信的便捷性和WIFI或者蓝牙传输的高速率特性,实现了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之间贴近即可快速、便捷地完成数据分享,提升用户分享数据的体验。
此外,数据发送端自动随机设置一次性的配对连接账号信息能够使得在数据发送端在每次完成与数据接收端的数据传输共享操作后,进入新一轮的建立近场通信的第一连接通路,以及新一轮的建立第二连接通路,避免历史连接进行数据传输共享后,数据接收端不经过验证就能够直接连接成功连接过数据发送端所发射的验证无线网络,提升数据发送端的数据安全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9所示,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应用于数据发送端,包括:
S910发射近场通信信号,且触发搜索周围的数据接收端;
S920与数据接收端成功建立近场通信的第一连接通路后,获取用户输入的配对连接账号信息;
S930通过第一连接通路发送配对连接账号信息至数据接收端;
S940当数据接收端根据配对连接账号信息与自身成功建立第二连接通路后,通过第二连接通路发送待分享数据至数据接收端。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的,数据发送端获取用户语音输入或者触摸输入的配对连接账号信息,只要用户设置过配对连接账号信息,就能保存用户输入的配对连接账号信息,进而直接让数据发送端通过第一连接通路发送配对连接账号信息至数据接收端,对于持有数据接收端设备的用户,除了主动将数据接收端靠近数据发送端,整个连网过程中,省去了用户在数据接收端查找输入配对连接账号信息的操作过程,用户不需要手动操作,减少用户手动操作的繁琐,方便省事,通过结合近场通信的便捷性和WIFI或者蓝牙传输的高速率特性,实现了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之间贴近即可快速、便捷地完成数据分享,提升用户分享数据的体验。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0所示,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应用于数据发送端,包括:
S1010接收数据发送端所发射的近场通信信号;
具体的,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均包括屏幕较小的终端设备,也包括屏幕较大的终端设备。屏幕较小的终端设备包括屏幕较小的智能手表、电话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戒指等等。屏幕较大的终端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IPAD、笔记本电脑等等。
近场通信信号包括但是不限于NFC信号、RFID信号、红外线信号。数据发送端发射近场通信信号,数据接收端也会发射近场通信信号,数据发送端发射近场通信信号的同时还触发主动自身搜索周围的近场通信信号,以便查找周围的数据接收端。
S1020与数据发送端成功建立近场通信的第一连接通路后,通过第一连接通路接收数据发送端发送的配对连接账号信息;
具体的,数据发送端搜索到数据接收端所发射的近场通信信号后,数据发送端与数据接收端建立近场通信的第一连接通路,第一连接通路包括NFC连接通路、RFID连接通路、红外线连接通路。如果数据发送端与数据接收端建立近场通信的第一连接通路不成功,数据发送端重复S110的步骤继续进行搜索连接,如果数据发送端与数据接收端建立近场通信的第一连接通路成功则获取自身的配对连接账号信息。
配对连接账号信息包括WIFI热点账号(即WIFI热点的SSID)和WIFI密码,或者,配对连接账号信息可以包括蓝牙共享账号和连接口令(即蓝牙配对连接的PIN码)。
S1030当根据配对连接账号信息与数据发送端成功建立第二连接通路后,通过第二连接通路接收数据发送端发送的待分享数据。
具体的,数据发送端获取到配对连接账号信息后,通过与数据接收端建立的第一连接通路发射配对连接账号信息至数据接收端。数据接收端接收到配对连接账号信息后,可以根据配对连接账号信息与数据发送端直接建立第二连接通路后,然后,数据发送端通过第二连接通路发送待分享数据至数据接收端。待分享数据包括数据发送端的视频文件、图片文件、文档数据、通信录、邮件等等。
例如,当配对账号信息是WIFI热点账号和WIFI密码时,数据发送端开启WIFI热点功能发射WIFI网络信号,数据接收端根据WIFI密码连接数据发送端发射WIFI热点账号对应的WIFI网络信号,从而使得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直接建立WIFI通信连接,数据发送端通过WIFI网络将待分享数据发送给数据接收端实现数据分享。
例如,当配对账号信息是蓝牙共享账号和连接口令时,数据发送端开启蓝牙共享功能发射蓝牙网络信号,数据接收端根据连接口令连接数据发送端发射蓝牙共享账号对应的蓝牙网络信号,从而使得数据接收端与数据发送端直接建立蓝牙通信连接,数据发送端通过蓝牙网络将待分享数据发送给数据接收端实现数据分享。
本实施例中,通过近场通信使得数据发送端与数据接收端建立连接,进而便于数据接收端通过近场通信连接通路(即第一连接通路)接收数据发送端发送的配对账号信息后,使得数据发送端与数据接收端进行共享数据。通过结合近场通信的便捷性和WIFI或者蓝牙传输的高速率特性,实现了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之间贴近即可快速、便捷地完成数据分享,提升用户分享数据的体验。
优选的,S1010接收数据发送端所发射的近场通信信号之前包括步骤:开启自身的近场通信连接功能、验证通信连接功能和近场分享功能。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种数据发送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计算机程序,实现上述图1-图9任意一个所对应方法实施例中的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种数据接收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计算机程序,实现上述图10所对应方法实施例中的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2所示,包括手表A和手表B。手表A和手表B均在系统设置中打开NFC、WIFI和Android Beam开关,手表A和手表B打开NFC、WIFI和Android Beam开关的先后顺序不限定,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用户在手表A文件管理器中选择要发送的文件,并且将手表A靠近手表B的NFC感应区域,使得手表A检测到开启NFC的手表B,然后,手表A通过Android Beam与手表B建立数据传输通道。手表A开启WIFI热点,并自动设置随机的WIFI名称和WIFI密码,并将WIFI名称和WIFI密码通过数据传输通道传输给手表B,手表B通过WIFI名称和WIFI密码自动连接手表A的WIFI热点。手表A检测到手表B连接上WIFI热点,就将先前选中的文件通过WIFI传输给手表B,手表B自动接收手表A传输的文件,直到传输完成。通过结合NFC近场通讯的便捷性和WIFI传输的高速率特性,实现了手表之间“贴一贴”即可快速完成大文件分享的效果。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1所示,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110、存储器120,其中,存储器120,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121;处理器110,用于执行存储器120上所存放的计算机程序121,实现上述图1-图10和图12任意一个所对应方法实施例中的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即终端设备的角色既可以是数据发送端也可以是数据接收端。
所述终端设备100可以为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平板型计算机、手机、人机交互屏等设备。所述终端设备100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110、存储器12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1仅仅是终端设备100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1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终端设备10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接口、显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通信总线、通信接口等。通信接口和通信总线,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接口,其中,处理器110、存储器120、输入/输出接口和通信接口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该存储器120存储有计算机程序121,该处理器110用于执行存储器120上所存放的计算机程序121,实现上述图1-图10和图12任意一个所对应方法实施例中的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
所述处理器11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120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100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设备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也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终端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120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终端设备100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120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121以及所述终端设备100所需要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他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121发送指令给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121可存储于一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121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121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121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存储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发送端,包括步骤:
发射近场通信信号,且触发搜索周围的数据接收端;
与所述数据接收端成功建立近场通信的第一连接通路后,获取配对连接账号信息;
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通路发送所述配对连接账号信息至所述数据接收端;
当所述数据接收端根据所述配对连接账号信息与自身成功建立第二连接通路后,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通路发送待分享数据至所述数据接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近场通信信号,且触发搜索周围的数据接收端之前包括步骤:
开启自身的近场通信连接功能、验证通信连接功能和近场分享功能;
获取用户输入信息确定所述待分享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近场通信信号,且触发搜索周围的数据接收端之前包括步骤:
开启自身的近场通信连接功能、验证通信连接功能和近场分享功能;
所述发射近场通信信号,且触发搜索周围的数据接收端之后,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通路发送待分享数据至所述数据接收端之前还包括步骤:
获取用户输入信息确定所述待分享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通路发送所述配对连接账号信息至所述数据接收端之后,所述当所述数据接收端根据配对连接账号信息与自身成功建立第二连接通路后,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通路发送待分享数据至所述数据接收端之前包括步骤:
检测是否存在数据接收端与自身成功建立第二连接通路,若存在则进一步检测当前时间点成功建立的第二连接通路的数量;
所述当所述数据接收端根据配对连接账号信息与自身成功建立第二连接通路后,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通路发送待分享数据至所述数据接收端包括步骤:
若所述当前时间点所述第二连接通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根据预设发送策略通过对应的第二连接通路发送待分享数据至对应的数据接收端;
若所述当前时间点所述第二连接通路的数量为一个时,通过所述当前时间点成功建立的第二连接通路发送所述待分享数据至对应的数据接收端;
其中,所述数据接收端为开启近场通信连接功能、验证通信连接功能和近场分享功能,且在自身近场通信区域预设范围内的终端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发送策略通过对应的第二连接通路发送待分享数据至对应的数据接收端包括步骤:
获取与自身成功建立第二连接通路的数据接收端的标识信息;
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设置分享优先级,根据所述分享优先级的等级确定至少两个第二连接通路的通信优先级;
依次按照所述通信优先级由高至低的顺序,选择对应的第二连接通路发送待分享数据至所述数据接收端。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配对连接账号信息包括步骤:
自动随机设置一次性的配对连接账号信息;或,
获取用户输入的配对连接账号信息。
7.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接收端,包括步骤:
接收数据发送端所发射的近场通信信号;
与所述数据发送端成功建立近场通信的第一连接通路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通路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端发送的配对连接账号信息;
当根据所述配对连接账号信息与所述数据发送端成功建立第二连接通路后,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通路接收所述数据发送端发送的待分享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数据发送端所发射的近场通信信号之前包括步骤:
开启自身的近场通信连接功能、验证通信连接功能和近场分享功能。
9.一种数据发送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上所存放的计算机程序,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10.一种数据接收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上所存放的计算机程序,实现如权利要求7至权利要求8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所执行的操作。
CN202010041397.4A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 Pending CN1112465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41397.4A CN111246592A (zh)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41397.4A CN111246592A (zh)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6592A true CN111246592A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69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41397.4A Pending CN111246592A (zh) 2020-01-15 2020-01-15 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4659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4314A (zh) * 2020-07-19 2020-09-22 深圳市新时空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多卫星设备信号接收终端及其转发设备
CN113228722A (zh) * 2021-03-29 2021-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配对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11378A1 (en) * 2007-10-31 2009-04-30 Motorola,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ntent sharing
CN104253853A (zh) * 2013-06-25 2014-12-31 埃克申铁克电子公司 嵌入式设备加载应用程序组件以在朋友与家人间的移动设备间共享数字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CN104661230A (zh) * 2013-11-18 2015-05-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近场通信建立无线局域网的方法及装置
CN105704655A (zh) * 2016-03-29 2016-06-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之间的媒体数据共享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11378A1 (en) * 2007-10-31 2009-04-30 Motorola,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ntent sharing
CN104253853A (zh) * 2013-06-25 2014-12-31 埃克申铁克电子公司 嵌入式设备加载应用程序组件以在朋友与家人间的移动设备间共享数字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CN104661230A (zh) * 2013-11-18 2015-05-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近场通信建立无线局域网的方法及装置
CN105704655A (zh) * 2016-03-29 2016-06-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之间的媒体数据共享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4314A (zh) * 2020-07-19 2020-09-22 深圳市新时空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多卫星设备信号接收终端及其转发设备
CN113228722A (zh) * 2021-03-29 2021-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配对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91047B2 (en) Connecting devices to networks
US9462468B2 (e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US11729594B2 (en) Network access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9690959B (zh) 一种文件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终端
US982643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US9705961B2 (en) Method, mobile device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files
CN107124690B (zh) 一种在智能手表和手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
US982008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sharing
CN108781473B (zh) 一种在不同终端间共享文件的方法及设备
US10716043B2 (en) Access point handover method and device
EP317705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erminal authentication for us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TW201518952A (zh) 多屏互動的方法、中心設備、終端設備及系統
US9386613B2 (en)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and connecting method thereof
CN111246592A (zh) 一种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
CN110636485A (zh) 蓝牙自动连接方法及发起蓝牙连接的方法
US20160255392A1 (en) Remote control apparatus and smart tv
CN113407427A (zh) 校验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72319A (zh) 音视频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CN113630776B (zh) 降低掉话率的方法及终端
US20140074636A1 (en) Self-ser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self-service terminal device
CN111800836B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559850B (zh) 一种入网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US2013025255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ink setup using electric field
KR102092731B1 (ko) 페어링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CN108377562A (zh) 一种无线网络的连接方法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