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36179A - 一种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方法及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方法及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36179A
CN111236179A CN202010200999.XA CN202010200999A CN111236179A CN 111236179 A CN111236179 A CN 111236179A CN 202010200999 A CN202010200999 A CN 202010200999A CN 111236179 A CN111236179 A CN 1112361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eam
door
arc door
water
g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0099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兴恩
徐祎
湛正刚
谭守林
杨清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Guiyang Engineering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Guiya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Guiyang Engineering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Guiya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0099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361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361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361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7/00Barrages or weirs; Layout,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making same
    • E02B7/20Movable barrages; Lock or dry-dock gates
    • E02B7/40Swinging or turning gates
    • E02B7/42Gates of segmental or sector-like shape with horizontal axi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8/00Details of barrages or weirs ; Energy dissipating devices carried by lock or dry-dock gates
    • E02B8/06Spillways; Devices for dissipation of energy, e.g. for reducing eddies also for lock or dry-dock g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Bar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方法及结构,本发明是首先将闸门改造为上游带挡水胸墙的露顶式弧形工作闸门,通过挡水胸墙防止涌水从闸顶流过;同时在弧门顶部设置两道顶水封以防止涌流从门顶射入;在两道顶水封之间的门楣上设置主辅两列上游通气管与胸墙顶部下游面的空气连通,在两道顶水封下方的闸墙上设置主辅侧通气管与闸墙顶面的空气连通,将涌流形成的气囊压力经通气管释放,降低涌流对顶水封的破坏;同时在门楣和弧门顶部设置倒齿型抗浪肋,降低涌流对弧门的破坏。本发明有效提高了闸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防止出现涌浪时,导致闸门瞬间失稳破坏造成重大工程损失。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方法及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方法及结构,属于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存在滑坡涌浪的高面板坝或高心墙坝水电工程,其溢洪道或溢洪洞弧形工作闸门按正常挡水高度设计,因闸门为露顶式结构,存在滑坡涌浪产生的涌水对闸门产生冲击且会从闸顶过流产生负压造成门体破坏,因滑坡涌水高度通常较正常挡水高度高太多,有些达10m以上,若按挡涌水高度设计,则弧形工作闸门整体高度太高,有些工程接近40m,规模太大,技术难度超出现有水平太多,投资也较大;若将溢洪道或溢洪洞弧形工作闸门在其上游侧设置胸墙,其支铰位置布置按传统的潜孔弧形闸门体型设计,因溢洪道或溢洪洞弧形工作闸门底槛为溢流曲面,弧门外缘与溢流曲面接触部位近似相切,在长期过流情况下,若底槛在水流冲刷下破坏则可能会导致弧形工作闸门在自重作用下发生转动破坏;此外,该种型式弧门在平时为露顶式,在涌浪发生时为潜孔式,在此工况转化过渡过程中会导则大量气体压缩,对弧门产生气囊气爆等冲击荷载,可能会导致弧门瞬间失稳破坏造成重大工程损失,所以,现有的技术还是不够完善,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方法及结构,以提高弧形工作闸门抗涌浪冲击能力,防止闸门瞬间失稳破坏造成重大工程损失,提高闸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闸门改造为上游带挡水胸墙的露顶式弧形工作闸门,通过挡水胸墙防止涌水从闸顶流过;同时在弧门顶部设置两道顶水封以防止涌流从门顶射入;在两道顶水封之间的门楣上设置主辅两列上游通气管与胸墙顶部下游面的空气连通,在两道顶水封下方的闸墙上设置主辅侧通气管与闸墙顶面的空气连通,将涌流形成的气囊压力经通气管释放,降低涌流对顶水封的破坏;同时在门楣和弧门顶部设置倒齿型抗浪肋,降低涌流对弧门的破坏。
前述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方法中,所述弧门顶部的两道顶水封均设在弧门顶部或上水封设在门楣上,下水封设在弧门顶部。
前述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方法中,所述弧门采用四主横梁直支臂框架结构,以提高弧门整体刚度及稳定性;四主横梁直支臂框架包括按扇形布置的上主横梁、中上主横梁、中下主横梁和下主横梁;四主横梁一端与支铰铰接,上主横梁另一端与弧门顶水封处下游面连接,以增强弧门顶部刚度,提高弧门顶部抗涌浪及气囊冲击荷载能力;中下主横梁另一端与弧门正常挡水工况水压作用线位置处弧门下游面连接,且中下主横梁中心线与支铰底板面垂直;中上主横梁另一端支撑在上主横梁与中下主横梁之间弧门下游面中间位置,起整体加强作用;下主横梁另一端与弧门底水封处下游面连接,以防止底水封变形漏水。
前述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方法中,所述四主横梁直支臂框架的强度设计,采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模型进行设计。
前述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方法中,所述极坐标模型是以极坐标的原点表示支铰的支点,根据上主横梁、中上主横梁、中下主横梁和下主横梁的长度和角度关系画一组以原点为起点的射线作为连续支臂,再画一条弧长与弧门挡水面弧长对应的弧线表示弧门作为连续梁,弧线与每条射线发散端的交点与上主横梁、中上主横梁、中下主横梁和下主横梁与弧门的支点位置对应,最后以原点为中心画一条渐变线作为作用在弧门上的压力线,即完成极坐标模型建立,极坐标模型的形状为平面扇形。
前述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方法中,所述直角坐标模型是:横坐标表示弧门的弧长,纵坐标表示水压;建立直角坐标模型时,首先在横坐标上将弧门顶端与上主横梁支点之间弧长S1,中上主横梁、中下主横梁及下主横梁相邻支点位置之间的弧长S2、S3、S4,下主横梁支点与弧门底端之间弧长S5标出,再将弧门顶端、各支点及弧门底端承受水压的值标在直角坐标上,然后将弧门顶端、各支点及弧门底端承受水压的值连接起来,即完成直角坐标模型建立;直角坐标模型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或直角梯形。
按上述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方法构成的本发明的一种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结构,包括弧门;弧门顶部上游侧设有挡水胸墙,挡水胸墙下游侧底部设有门楣;弧门顶部与门楣的接触面处设有上水封和下水封,挡水胸墙内设有一组水封排气主管和一组水封排气辅管;水封排气主管设有两个进气口,一个进气口位于下水封底部的门楣下游侧,另一个进气口位于门楣底面;水封排气辅管的进气口位于上水封与下水封之间门楣的上斜面;水封排气主管和水封排气辅管的排气口均位于胸墙上部背水面;弧门两侧的闸墙内均设有侧排气主管和侧排气辅管;侧排气主管的进气口位于下水封下方闸墙靠弧门一侧端面;侧排气辅管的进气口位于上水封与下水封之间闸墙靠弧门一侧端面;侧排气主管和侧排气辅管的排气口均位于闸墙顶面。
前述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结构中,所述弧门顶部采用倒圆的倒V型封闭结构;弧门顶部上游面侧和门楣下游面均设有一组倒齿型抗浪肋。
前述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结构中,所述弧门的背水面设有包括上主横梁、中上主横梁、中下主横梁和下主横梁扇形排列构成的四主横梁直支臂框架与支铰铰接。
前述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结构中,所述上主横梁、中上主横梁、中下主横梁和下主横梁一端全部与支铰连接;上主横梁另一端与弧门上下水封处的下游面连接,中下主横梁另一端与弧门正常挡水工况水压作用线处的弧门下游面连接,且中下主横梁中心线与支铰的底板垂直,中上主横梁另一端连接在上主横梁与中下主横梁之间中间位置的弧门下游面,下主横梁另一端与弧门的底水封处下游面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弧门前设置顶部高程大于最高涌水水位的胸墙,支铰布置按《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NB 35055)中露顶式弧形工作闸门原则,在正常水位运行时,闸门与传统的露顶式弧形工作闸门相同,在发生滑坡涌浪时,通过胸墙挡水实现涌水不能从闸顶过流的要求。
2、弧门采用在其门顶设置前后上下两道水封或在门楣和门顶各设一道水封来防止涌水从门顶射流。在两道水封之间的门楣上分别设置一组水封气管引至胸墙顶部下游端面与空气连通,两道水封之间对应位置处的两侧闸墙分别对称设置一组侧气管引至闸墙顶部端面与空气连通,且门顶采用上部倒圆的倒V型封闭结构,门楣及门顶设置倒齿型抗浪肋,从而将巨大涌水形成的气囊压力通过水封气管和侧气管得到释放,降低对门顶及其顶水封的破坏。
3、弧门采用四主横梁直支臂框架结构,在门顶靠顶水封处设置上主横梁增强闸门的门叶顶部刚度,有效提高闸门顶部抗涌水及气囊冲击荷载的能力,在闸门正常挡水工况水压力作用线位置处设置中下主横梁,中下主横梁中心线与支铰底板垂直,在上主横梁与中下主横梁之间居中位置处设置中上主横梁,在闸门下部靠底水封位置处设置下主横梁,通过多主横梁支臂结构提高闸门整体刚度及稳定性。
4、弧门各框架荷载分配的计算模型:正常工况下承受荷载按下水封支承板与弧门面板交接处至弧门底槛的水压力考虑,并将主梁看作一连续支座,从上至下形成上、中上、中下、下4个连续支座,整个门叶看作一连续梁,弧门在正常工况下各框架荷载分配的计算模型为三角形线性荷载作用的双悬臂四支座连续梁;滑坡涌水工况下按正常工况下承受荷载+(滑坡涌水爬坡最高水位至顶水封支承板与弧门面板交接处)水压差均布荷载考虑,弧门在滑坡涌水工况下各框架荷载分配的计算模型为梯形线性荷载作用的双悬臂四支座连续梁,通过上述方法,将四主横梁直支臂复杂的空间框架结构力学体型转化为平面力学体型,简化了设计程序,有效提高了设计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水封及各排气管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3是图2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上水封设在门楣的示意图
图5是正常水位的弧门水压荷载分布示意图;
图6是平面体系下正常水位的弧门水压荷载计算简图;
图7是滑坡涌水工况的弧门水压荷载分布示意图;
图8是平面体系下滑坡涌水工况的弧门水压荷载计算简图;
图中标记如下:1-弧门、2-挡水胸墙、3-门楣、4-上水封、5-下水封、6-水封排气主管、7-水封排气辅管、8-闸墙、9-侧排气主管、10-侧排气辅管、11-倒齿型抗浪肋、12-倒圆、13-上主横梁、14-中上主横梁、15-中下主横梁、16-下主横梁、17-支铰、18-底水封、19-下水封支承板、20-底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方法,如图1~8所示,以下所有弧形工作闸门均简称为弧门,该方法首先将闸门改造为上游带挡水胸墙的露顶式弧形工作闸门,通过挡水胸墙防止涌水从闸顶流过;同时在弧门顶部设置两道顶水封以防止涌流从门顶射入;在两道顶水封之间的门楣上设置主辅两列上游通气管与胸墙顶部下游面的空气连通,在两道顶水封下方的闸墙上设置主辅侧通气管与闸墙顶面的空气连通,将涌流形成的气囊压力经通气管释放,降低涌流对顶水封的破坏;同时在门楣和弧门顶部设置倒齿型抗浪肋,降低涌流对弧门的破坏。弧门顶部的两道顶水封均设在弧门顶部或上水封设在门楣上,下水封设在弧门顶部。
如图1所示,弧门采用四主横梁直支臂框架结构,以提高弧门整体刚度及稳定性;四主横梁直支臂框架包括按扇形布置的上主横梁、中上主横梁、中下主横梁和下主横梁;四主横梁一端与支铰铰接,上主横梁另一端与弧门顶水封处下游面连接,以增强弧门顶部刚度,提高弧门顶部抗涌浪及气囊冲击荷载能力;中下主横梁另一端与弧门正常挡水工况水压作用线位置处弧门下游面连接,且中下主横梁中心线与支铰底板面垂直;中上主横梁另一端支撑在上主横梁与中下主横梁之间弧门下游面中间位置,起整体加强作用;下主横梁另一端与弧门底水封处下游面连接,以防止底水封变形漏水。
如图5~图8所示,四主横梁直支臂框架的强度设计,采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模型进行设计。极坐标模型是以极坐标的原点表示支铰的支点,根据上主横梁、中上主横梁、中下主横梁和下主横梁的长度和角度关系画一组以原点为起点的射线作为连续支臂,再画一条弧长与弧门挡水面弧长对应的弧线表示弧门作为连续梁,弧线与每条射线发散端的交点与上主横梁、中上主横梁、中下主横梁和下主横梁与弧门的支点位置对应,最后以原点为中心画一条渐变线作为作用在弧门上的压力线,即完成极坐标模型建立,极坐标模型的形状为平面扇形。直角坐标模型是:横坐标表示弧门的弧长,纵坐标表示水压;建立直角坐标模型时,首先在横坐标上将弧门顶端与上主横梁支点之间弧长S1,中上主横梁、中下主横梁及下主横梁相邻支点位置之间的弧长S2、S3、S4,下主横梁支点与弧门底端之间弧长S5标出,再将弧门顶端、各支点及弧门底端承受水压的值标在直角坐标上,然后将弧门顶端、各支点及弧门底端承受水压的值连接起来,即完成直角坐标模型建立;直角坐标模型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或直角梯形。
根据上述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方法形成的本发明的一种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结构,如图1~图4所示,包括弧门1;弧门1顶部上游侧设有挡水胸墙2,挡水胸墙2下游侧底部设有门楣3;弧门1顶部与门楣3的接触面处设有上水封4和下水封5,挡水胸墙2内设有一组水封排气主管6和一组水封排气辅管7;水封排气主管6设有两个进气口,一个进气口位于下水封5底部的门楣3下游侧,另一个进气口位于门楣3底面;水封排气辅管7的进气口位于上水封4与下水封5之间门楣3的上斜面;水封排气主管6和水封排气辅管7的排气口均位于挡水胸墙2上部背水面;弧门1两侧的闸墙8内均设有侧排气主管9和侧排气辅管10;侧排气主管9的进气口位于下水封5下方闸墙8靠弧门1一侧端面;侧排气辅管10的进气口位于上水封4与下水封5之间闸墙8靠弧门1一侧端面;侧排气主管9和侧排气辅管10的排气口均位于闸墙8顶面。弧门1顶部采用倒圆12的倒V型封闭结构;弧门1顶部上游面侧和门楣3下游面均设有一组倒齿型抗浪肋11。弧门1的背水面设有包括上主横梁13、中上主横梁14、中下主横梁15和下主横梁16扇形排列构成的四主横梁直支臂框架与支铰17铰接。上主横梁13、中上主横梁14、中下主横梁15和下主横梁16一端全部与支铰17连接;上主横梁13另一端与弧门1上下水封处的下游面连接,中下主横梁15另一端与弧门1正常挡水工况水压作用线处的弧门1下游面连接,且中下主横梁15中心线与支铰17的底板垂直,中上主横梁14另一端连接在上主横梁13与中下主横梁15之间中间位置的弧门1下游面,下主横梁16另一端与弧门1的底水封18处下游面连接。
实施例
本例中所有弧形工作闸门均简称为弧门。如图1所示,弧门1前设置顶部高程大于最高涌水水位的挡水胸墙2。挡水胸墙2下游侧底部设有门楣3;如图2和图3所示,弧门1顶部弧门面板上游侧设有上水封4和下水封5;上水封4和下水封5可以全部设在弧门1顶部弧门面板上,也可以如图4所示将上水封4设在门楣3上。上下水封均采用P型水封;当上下两条水封全部设在弧门1顶部弧门面板上时,如图2和图3所示,两个P型水封的P头均向下,且两个P型水封的P头突出面均朝着上游方向倾斜布置;上水封4位于下水封5的前上方。当上水封4设在门楣3上时,如图4所示,上水封4的P头突出面向上朝着下游方向倾斜布置。同时弧门1的门顶采用上部倒圆12的倒V型封闭结构;弧门1顶部上游面侧和门楣3下游面均设有倒齿型抗浪肋11;通过倒齿型抗浪肋11和上下两道水封对弧门顶部加强并防止涌流从门顶射入。
如图1~图4所示,挡水胸墙2内设有一组水封排气主管6和一组水封排气辅管7;水封排气主管6设有两个的进气口,一个进气口位于下水封5底部的门楣3下游端面,另一个进气口朝下位于门楣3底面;水封排气辅管7的进气口位于上水封4与下水封5之间门楣3的上斜面;水封排气主管6和水封排气辅管7的排气口均位于胸墙2上部背水面。弧门两侧的闸墙8内均设有侧排气主管9和侧排气辅管10;侧排气主管9的进气口位于下水封5下方闸墙8靠弧门1一侧端面;侧排气辅管10的进气口位于上水封4与下水封5之间闸墙8靠弧门1一侧端面;侧排气主管9和侧排气辅管10的排气口均位于闸墙8顶面。当涌浪发生时,通过水封排气主管6和水封排气辅管7将上下水封下方产生的气囊气爆引至挡水胸墙2顶部的下游端面释放,同时通过侧排气主管9和侧排气辅管10将上下水封之间产生的气囊气爆引至闸墙8顶面释放,防止涌流对上下水封造成破坏。
弧门1的背水面设有包括上主横梁13、中上主横梁14、中下主横梁15和下主横梁16扇形排列构成的四主横梁直支臂框架与支铰17铰接;以提高弧门整体刚度及稳定性。支铰17按《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NB 35055)中露顶式弧形工作闸门的原则布置。上主横梁13、中上主横梁14、中下主横梁15和下主横梁16一端均与支铰17铰接,上主横梁13另一端与弧门1上下封处下游面连接,以增强弧门顶部刚度,提高弧门1顶部抗涌浪及气囊冲击荷载能力;中下主横梁15另一端与弧门1正常挡水工况水压作用线位置处弧门1下游面连接,且中下主横梁15中心线与支铰17底板面垂直;中上主横梁14另一端支撑在上主横梁13与中下主横梁15之间弧门1下游面中间位置,起整体加强作用;下主横梁16另一端与弧门1的底水封18处下游面连接,以防止底水封18变形漏水。
在进行弧门1设计时,可采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模型进行设计:正常工况下承受荷载按下水封支承板19与弧门1面板交接处至弧门底槛20之间的水压力考虑。并将上主横梁13、中上主横梁14、中下主横梁15和下主横梁16看作是如图5所示的连续支座,整个弧门1看作是连续梁。四条连续支座的支点A、B、C、D将连续梁分为S1段、S2段、S3段、S4段和S5段。S1段是下水封支承板19与弧门1面板交接处至弧门1顶端之间的悬臂段;S2段、S3段和S4段依次对应上主横梁13与中上主横梁14之间的弧门段;中上主横梁14与中下主横梁15之间的弧门段;中下主横梁15与下主横梁16之间的弧门段;S5段对应下主横梁16与弧门底槛20之间的悬臂段。
弧门1在正常工况下S1、S2、S3、S4和S5段荷载的分配可简化为如图6所示的直角坐标荷载模型。横坐标表示各段的弧长,纵坐标表示弧门1在正常工况下各段的荷载;直角坐标中的斜线表示随着水的深度增加水压呈线性上升。
当出现滑坡涌水工况时,如图7所示,弧门上的涌水载荷=弧门上的正常载荷+弧门上的涌水载荷。弧门上的涌水载荷按下水封支承板19与涌水爬坡最高水位之间的水压差均布荷载考虑,可等效为如图8所示的直角坐标荷载模型。通过上述方法,将四主横梁直支臂复杂的空间框架结构力学体型转化为平面力学体型,简化了设计程序,有效提高了设计效率。

Claims (10)

1.一种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首先将闸门改造为上游带挡水胸墙的露顶式弧形工作闸门,通过挡水胸墙防止涌水从闸顶流过;同时在弧门顶部设置两道顶水封以防止涌流从门顶射入;在两道顶水封之间的门楣上设置主辅两列上游通气管与胸墙顶部下游面的空气连通,在两道顶水封下方的闸墙上设置主辅侧通气管与闸墙顶面的空气连通,将涌流形成的气囊压力经通气管释放,降低涌流对顶水封的破坏;同时在门楣和弧门顶部设置倒齿型抗浪肋,降低涌流对弧门的破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门顶部的两道顶水封均设在弧门顶部或上水封设在门楣上,下水封设在弧门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门采用四主横梁直支臂框架结构,以提高弧门整体刚度及稳定性;四主横梁直支臂框架包括按扇形布置的上主横梁、中上主横梁、中下主横梁和下主横梁;四主横梁一端与支铰铰接,上主横梁另一端与弧门顶水封处下游面连接,以增强弧门顶部刚度,提高弧门顶部抗涌浪及气囊冲击荷载能力;中下主横梁另一端与弧门正常挡水工况水压作用线位置处弧门下游面连接,且中下主横梁中心线与支铰底板面垂直;中上主横梁另一端支撑在上主横梁与中下主横梁之间弧门下游面中间位置,起整体加强作用;下主横梁另一端与弧门底水封处下游面连接,以防止底水封变形漏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主横梁直支臂框架的强度设计,采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模型进行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坐标模型是以极坐标的原点表示支铰的支点,根据上主横梁、中上主横梁、中下主横梁和下主横梁的长度和角度关系画一组以原点为起点的射线作为连续支臂,再画一条弧长与弧门挡水面弧长对应的弧线表示弧门作为连续梁,弧线与每条射线发散端的交点与上主横梁、中上主横梁、中下主横梁和下主横梁与弧门的支点位置对应,最后以原点为中心画一条渐变线作为作用在弧门上的压力线,即完成极坐标模型建立,极坐标模型的形状为平面扇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坐标模型是:横坐标表示弧门的弧长,纵坐标表示水压;建立直角坐标模型时,首先在横坐标上将弧门顶端与上主横梁支点之间弧长S1,中上主横梁、中下主横梁及下主横梁相邻支点位置之间的弧长S2、S3、S4,下主横梁支点与弧门底端之间弧长S5标出,再将弧门顶端、各支点及弧门底端承受水压的值标在直角坐标上,然后将弧门顶端、各支点及弧门底端承受水压的值连接起来,即完成直角坐标模型建立;直角坐标模型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或直角梯形。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任一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方法构成的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结构,包括弧门(1);其特征在于:在弧门(1)顶部上游侧设有挡水胸墙(2),挡水胸墙(2)下游侧底部设有门楣(3);弧门(1)顶部与门楣(3)的接触面处设有上水封(4)和下水封(5),挡水胸墙(2)内设有一组水封排气主管(6)和一组水封排气辅管(7);水封排气主管(6)设有两个进气口,一个进气口位于下水封(5)底部的门楣(3)下游侧,另一个进气口位于门楣(3)底面;水封排气辅管(7)的进气口位于上水封(4)与下水封(5)之间门楣(3)的上斜面;水封排气主管(6)和水封排气辅管(7)的排气口均位于胸墙(2)上部背水面;弧门(1)两侧的闸墙(8)内均设有侧排气主管(9)和侧排气辅管(10);侧排气主管(9)的进气口位于下水封(5)下方闸墙(8)靠弧门(1)一侧端面;侧排气辅管(10)的进气口位于上水封(4)与下水封(5)之间闸墙(8)靠弧门(1)一侧端面;侧排气主管(9)和侧排气辅管(10)的排气口均位于闸墙(8)顶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门(1)顶部采用倒圆(12)的倒V型封闭结构;弧门(1)顶部上游面侧和门楣(3)下游面均设有一组倒齿型抗浪肋(1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门(1)的背水面设有包括上主横梁(13)、中上主横梁(14)、中下主横梁(15)和下主横梁(16)扇形排列构成的四主横梁直支臂框架与支铰(17)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主横梁(13)、中上主横梁(14)、中下主横梁(15)和下主横梁(16)一端全部与支铰(17)连接;上主横梁(13)另一端与弧门(1)上下水封处的下游面连接,中下主横梁(15)另一端与弧门(1)正常挡水工况水压作用线处的弧门(1)下游面连接,且中下主横梁(15)中心线与支铰(17)的底板垂直,中上主横梁(14)另一端连接在上主横梁(13)与中下主横梁(15)之间中间位置的弧门(1)下游面,下主横梁(16)另一端与弧门(1)的底水封(18)处下游面连接。
CN202010200999.XA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方法及结构 Pending CN1112361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00999.XA CN111236179A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方法及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00999.XA CN111236179A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方法及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36179A true CN111236179A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69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00999.XA Pending CN111236179A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方法及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3617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7919A (zh) * 2021-10-10 2022-01-07 山东水总有限公司 一种潜孔闸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7919A (zh) * 2021-10-10 2022-01-07 山东水总有限公司 一种潜孔闸门
CN113897919B (zh) * 2021-10-10 2022-11-11 山东水总有限公司 一种潜孔闸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62380U (zh) 一种台阶式溢洪道
CN212388483U (zh) 一种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结构
CN111236179A (zh) 一种提高弧形闸门抗涌浪冲击的方法及结构
CN217298987U (zh) 一种强潮涌环境下的八边形锁扣钢管桩围堰
CN206752427U (zh) 一种水电站地面厂房尾水出口结构及其水电站
CN209779576U (zh) 窄河谷岸边泄水建筑物出口消能结构
CN111172952B (zh) 一种防涌潮事故闸门的建造方法及结构
CN210621637U (zh) 一种防涌潮露顶式平面闸门
CN208733587U (zh) 一种位于台阶状建基面上的大体积空腔式连接坝段结构
CN210621639U (zh) 一种防涌潮平面闸门
CN110541407A (zh) 一种可防涌水的大孔口潜孔弧门
CN207109722U (zh) 一种泵站出水汇流室结构
CN108360472B (zh) 水闸“l”型拦污栅墩及其“锯齿形”布置结构
CN214273749U (zh) 一种排汽接颈
CN211200299U (zh) 一种合页坝
CN206887894U (zh) 拦水坝
CN216973322U (zh) 一种施工期挡水闸门梁格防泥沙装置
CN206052664U (zh) 大型河床式水电站厂房结构
CN203701045U (zh) 抗力墩反拱钢构坝
CN114182699B (zh) 一种泄放生态流量与闸门充水平压的消能控流装置
CN212200335U (zh) 支洞设置梯形宽顶堰消能结构的尾水系统
CN215290016U (zh) 一种小型取水口金属结构
CN220099823U (zh) 一种水利用密封闸门
CN216920398U (zh)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水工建筑施工用围堰结构
CN212561430U (zh) 支洞设置全断面挑坎消能结构的尾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