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25418B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25418B
CN111225418B CN201811423569.3A CN201811423569A CN111225418B CN 111225418 B CN111225418 B CN 111225418B CN 201811423569 A CN201811423569 A CN 201811423569A CN 111225418 B CN111225418 B CN 1112254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network
voice
voice packet
network device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2356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25418A (zh
Inventor
李明
柳帅
居双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2356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25418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21324 priority patent/WO202010854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2254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254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254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254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04W28/14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using intermediate stor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应用于语音通话场景中,用以解决终端设备进行小区切换时间较长导致通信中断以及丢包的问题。该方法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语音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所述语音包缓存在预设缓存区,并按照接收的时间顺序将所述预设缓存区中缓存的语音包依次通过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网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网络状态不好时,第一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发送给第二UE的语音包会出现大幅抖动。目前UE中设置了消抖缓冲区(Jitter buffer)来消除抖动。
但是在第一UE处于上行弱覆盖、或者小区切换场景时,虽然第二UE设置了Jitterbuffer来消除抖动,但是当切换时间大于60ms,可能造成丢包,导致平均主观意见分(meanopinion Score,MOS)分下降。例如,第一UE在进行小区切换前,覆盖正常时,以20ms的间隔向第二UE发送语音包。第一UE在小区切换过程中,上行数据被中断,不能每间隔20ms向第二UE发送语音包,第一UE所属的第一基站之前也没有缓存的语音包可继续发送,gNB2一般也不会有缓存的语音包可继续发送,导致第二UE在一段时间内无数据接收,这对MOS分影响严重,而第一UE在切换过程中积攒下多个语音包。当第一UE完成小区切换后,将积攒的多个语音包在一次调度中发送给第二UE。而一般UE的Jitter Buffer大小设置为2~3个语音包,超过这个限制的语音包则会被丢弃。
而第二UE在处于下行弱覆盖或者小区切换时,下行数据中断,语音包都缓存在第二UE所属基站的PDCP缓冲区,导致第二UE通信中断。并且,一旦第二UE空口恢复,基站缓存的语音包会一次下发给第二UE。当积攒的语音包数量超过Jitter Buffer的大小时会导致丢包。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终端设备进行小区切换时间较长导致通信中断以及丢包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应用于语音通话场景中,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接入网设备,或者第一接入网设备的芯片,或者第一接入网设备的芯片组,或者第一接入网设备的芯片中执行该方法的功能模块,或者其它可以用于实现该方法的模块等等。以该方法应用于第一接入网设备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语音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所述语音包缓存在预设缓存区,并按照接收的时间顺序将所述预设缓存区中缓存的语音包依次通过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网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将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语音包缓存在预设缓存区,然后再依次向第二接入网设备进行发送,因此在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中断时,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预设缓存区中缓存的语音包,使得第二终端设备在第一终端设备切换期间也可以接收到语音包,从而可以减轻第二终端设备的语音中断情况。并且,当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恢复时,第一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在中断期间积累的语音包后先缓存在预设缓存区,然后依次发送给第二接入网设备,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将第一终端设备在中断期间积累的语音包在一次发送过程中全部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第二终端设备由于一次接收到的语音包太多导致丢包的现象。
此外,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当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中断时,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语音包先缓存在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预设缓存区中,由第一接入网设备依次发送给第二接入网设备,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第一接入网设备直接全部发送给第二接入网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中断期间,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主动缓存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语音包,从而可以减少第二接入网设备在中断期间所积累语音包的数量,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第二终端设备由于一次接收到的语音包太多导致丢包的现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语音包可以包括第一语音包和第二语音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语音包,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依次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语音包和第二语音包。则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按照接收的时间顺序将所述预设缓存区中缓存的语音包依次通过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所述第一语音包和所述第二语音包依次通过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上述设计中,第一接入网按照接收的时间顺序将所述第一语音包和所述第二语音包依次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从而可以保持语音通话的连贯性,从而改善通话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语音包后,当所述第二语音包在所述预设缓存区内缓存的时间超过预设门限值,则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语音包。上述设计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在所述第二语音包在所述预设缓存区内缓存的时间超过预设门限值时发送第二语音包,使得第二语音包在预设缓存区内缓存的时间不会太长,从而可以避免第二终端设备长时间接收不到第二语音包的情况,进而可以改善通话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第二语音包时可以启动所述第二语音包对应的第一定时器,所述第一定时器用于记录所述第二语音包在所述预设缓存区内缓存的时间。当所述第二定时器超时时,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确定所述第二语音包在所述预设缓存区内缓存的时间超过预设门限值。上述设计中,第一接入网设备采用第一定时器记录所述第二语音包在所述预设缓存区内缓存的时间,可以监控第二语音包在预设缓存区缓存的时间,从而可以避免第二终端设备长时间接收不到第二语音包的情况,进而可以改善通话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语音包后,当所述预设缓存区内所缓存语音包的数量大于预设值,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语音包。上述设计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在所述预设缓存区内所缓存语音包的数量大于预设值时发送第二语音包,可以避免预设缓存区内语音包溢出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语音包后,可以间隔第一预设时长通过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语音包。上述设计中,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控制第一语音包、第二语音包之间的间隔,可以降低第二终端设备接收语音包的抖动性,从而可以改善通话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发送所述第一语音包后可以启动第一定时器,所述第一定时器的计时时长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因此,所述接入网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一定时器超时时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语音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第二语音包为语音帧,则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可以等于第一预设值。若所述第二语音包为静默帧,则所述第一预设时长等于第二预设值。上述设计中,由于语音帧中携带通话数据,静默帧中不携带通话数据,因此针对语音帧和静默帧分别间隔不同预设时长有助于提高传输资源的利用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个语音包之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所述第一个语音包延迟第二预设时长后进行发送,所述第二预设时长满足如下公式:
0≤T≤t1-t2。
其中,所述T为所述第二预设时长,所述t1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受的最大语音包传输时延;所述t2为语音包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传输到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所需要的平均时长。上述设计中,通过将语音包延迟后进行发送,可以增加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预设缓存区内所缓存语音包的数量,例如,将语音包延迟100ms后进行发送,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将该100ms期间接收到的5个语音包缓存在预设缓存区,从而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预设缓存区至少增加了5个语音包。从而在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中断时,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有比较多的语音包可以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因此第二终端设备在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中断期间也可以连续的接收语音包,进而可以降低语音终端情况,提高MOS分。
此外,通过将第一个语音包延迟发送使得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缓存数量较多的语音包,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在发送完某一个语音包时已经缓存了下一个语音包,进而可以保证两个语音包之间可以按照预设的发送间隔进行发送,因此,将第一个语音包延迟发送可以更好的控制发送语音包的间隔,从而可以降低第二终端设备接收语音包的抖动性,进而改善MOS分。例如,以发送间隔为20ms为例,若采用不将第一个语音包延迟发送的方式,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发送完某个语音包之后,可能在20ms内没有接收到下一个语音包,因此导致两个语音包之间无法按照20ms的发送间隔进行发送,而采用将第一个语音包延迟100ms后发送的方式,可以使得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预设缓存区在发送第一个语音包时可以缓存后面的5个语音包,由于第一个语音包延迟发送时后面的语音包都要相应的顺延100ms,因此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发送某个语音包时可以缓存该语音包后面的5个语音包,从而在发送完该语音包之后可以间隔20ms发送下一个语音包。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应用于语音通话场景中,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二接入网设备,或者第二接入网设备的芯片,或者第二接入网设备的芯片组,或者第二接入网设备的芯片中执行该方法的功能模块,或者其它可以用于实现该方法的模块等等。以该方法应用于第二接入网设备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第二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一接入网设备依次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语音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将所述语音包进行缓存。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按照接收的时间顺序每间隔预设时长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一个缓存的所述语音包。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当第二接入网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恢复时,第二接入网一次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多个语音包,导致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的语音包数量超过Jitter buffer大小,从而导致丢包。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二接入网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恢复时,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将缓存的语音包一个一个的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从而可以避免第二终端设备一次接收到的语音包数量太多导致丢包的问题,进而可以改善MOS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语音包为语音帧,则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可以等于第一预设值。若所述语音包为静默帧,则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可以等于第二预设值。上述设计中,由于语音帧中携带通话数据,静默帧中不携带通话数据,因此针对语音帧和静默帧分别间隔不同预设时长有助于提高传输资源的利用率。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应用于语音通话场景中,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源接入网设备,或者源接入网设备的芯片,或者源接入网设备的芯片组,或者源接入网设备的芯片中执行该方法的功能模块,或者其它可以用于实现该方法的模块等等。以该方法应用于源接入网设备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源接入网设备确定终端设备即将进行切换。在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切换命令之前,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在一次调度中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N个语音包,所述N为整数,且0<N≤M,所述M为所述终端设备中消抖缓存区最大缓存语音包的个数。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源接入网将缓存的语音包全部转发给目标接入网设备,并在终端设备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后由目标接入网设备在一次调度中发送给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源接入网设备通过在切换之前向终端设备发送多个语音包,使得终端设备可以在切换期间可以处理该多个语音包,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语音通话过程中的中断时间,在终端设备切换时间比较短时,甚至可以避免语音通话中断,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通话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源接入网设备中已缓存语音包的数量大于所述M,则所述N等于所述M,且所述N个语音包为所述源接入网设备中已缓存语音包按照接收时间顺序的前M个语音包。上述设计中,源接入网设备通过在切换之前向终端设备发送缓存的一部分语音包,使得终端设备可以在切换期间可以处理该部分语音包,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语音通话过程中的中断时间,在终端设备切换时间比较短时,甚至可以避免语音通话中断,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通话质量。并且,源接入网设备通过在切换之前向终端设备发送缓存的一部分语音包,使得目标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语音包数量减少,从而可以避免第二终端设备在一次调度中接收的语音包过多导致丢包的现象,进而可以提高通话质量。此外,源接入网设备在终端设备切换之前发送的语音包数量小于终端设备的消抖缓存区最大缓存语音包的个数,可以避免终端设备一次接收的语音包数量过多导致丢包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源接入网设备中已缓存语音包的数量不大于所述M,则所述N个语音包为所述源接入网设备中已缓存的语音包。上述设计中,源接入网设备通过在切换之前向终端设备发送缓存的语音包,使得终端设备可以在切换期间可以处理该多个语音包,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语音通话过程中的中断时间,在终端设备切换时间比较短时,甚至可以避免语音通话中断,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通话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源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将已缓存的语音包中除所述前M个语音包之外的其他语音包转发给目标接入网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可以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并基于所述测量报告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即将进行切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源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基于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的负载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即将进行切换。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是接入网设备,还可以是芯片。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二方面、或者第三方面中任一实施例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通信接口用于该装置与其他装置之间传输消息和/或数据。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装置运行时,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装置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或者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或者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一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至三方面中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分别作为一个独立的方案实施,或者,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至三方面中任意两个方面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方案实施,或者,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至三方面可以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方案实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语音通话过程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UE A与gNB 1之间的网络连接断开时语音通话过程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UE A与gNB 1之间的网络连接恢复时语音通话过程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UE B与gNB 2之间的网络连接断开时语音通话过程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UE B与gNB 2之间的网络连接恢复时语音通话过程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A为本申请提供的场景一对应的数据传输过程示意图;
图8B为本申请提供的场景二对应的数据传输过程示意图;
图8C为本申请提供的场景三对应的数据传输过程示意图;
图8D为本申请提供的场景四对应的数据传输过程示意图;
图8E为本申请提供的场景五对应的一种数据传输过程示意图;
图8F为本申请提供的场景五对应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过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通信系统中。该通信系统的架构可以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第一接入网设备、第二接入网设备以及第二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可以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以及下行数据传输,第二终端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可以进行上行数据传输以及下行数据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通信系统可以是各类通信系统,例如,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也可以是第五代(5G)通信系统,还可以是LTE与5G混合架构、也可以是5G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GSM),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以及未来通信发展中出现的新的通信系统等。
其中,第一接入网设备或者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是普通的基站(如Node B或eNB),可以是新无线控制器(new radio controller,NR controller),可以是5G系统中的gNode B(gNB),可以是集中式网元(Centralized Unit),可以是新无线基站,可以是射频拉远模块,可以是微基站,可以是中继(relay),可以是分布式网元(distributed unit),可以是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或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者任何其它无线接入设备,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
第一终端设备或者第二终端设备,又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网络接入功能的传感器、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常见的终端例如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目前,终端设备中设置了40ms~60ms的消抖缓冲区(Jitter buffer)来消除抖动。但是在上行弱覆盖、第一终端设备切换场景中,第一终端设备上行发送给核心网(corenetwork,CN)的语音包依然会出现大幅抖动,尤其当切换时间大于60ms,可能造成核心网或者第二终端设备丢包,导致语音的主观评定方法(mean opinion score,MOS)分下降。而在下行弱覆盖、第二终端设备切换场景中,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中断,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到语音包都缓存在该第二接入网设备的PDCP缓冲区内,当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恢复时,第二接入网设备缓存的语音包在一次调度中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如果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中断的时间大于60ms,可能造成第二终端设备丢包,导致MOS分下降。
以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进行语音通话为例,语音通话过程为如下:如图2所示,第一终端设备将每个语音包以20ms的间隔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语音包,然后第一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语音包后转发给第二接入网设备,由第二接入网设备转发给第二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语音包后先在Jitter buffer中进行缓存,Jitter buffer中缓存的数据每间隔一定时长后发到第二终端设备的处理器进行语音处理。
当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切换时,如图3所示,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断开,上行数据传输被中断,因此第一终端设备不能向第二终端设备每间隔20ms发送语音包,第一接入网设备中没有语音包可以向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发送,导致第二终端设备在第一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无数据接收,第二终端设备的Jitter Buffer为空,这对MOS分影响严重。并且,当第一终端设备切换过程中,第一终端设备的PDCP缓存中积攒下多个语音包,如图4所示,第一终端设备的PDCP缓存中积攒了语音包4~7。当第一终端设备切换完成后,将PDCP缓存中积攒的语音包4~7在一次调度中发送给第一接入网设备(若第一终端设备切换完成后接入第三接入网设备,则将语音包4~7在一次调度中发送给第三接入网设备),然后第一接入网设备在一次调度中将语音包4~7发送给第二接入网设备,由第二接入网设备将语音包4~7转发给第二终端设备。一般UE的Jitter Buffer大小设置为2~3个语音包,超过这个限制的语音包则会被丢弃,因此,当第一终端设备的PDCP缓存中积攒的语音包超过3个时,第二终端设备会将超出的语音包丢弃,即第二终端设备会将语音包7丢弃,从而影响MOS分。
当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切换时,如图5所示,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断开,下行数据传输被中断,因此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语音包缓存在第二接入网设备的PDCP缓存中,导致第二终端设备在切换过程中无数据接收,第二终端设备的Jitter Buffer为空,这对MOS分影响严重。当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恢复时,第二接入网设备将缓存的多个语音包在一次调度中发送给,如图6所示,第二接入网设备的PDCP缓存中积攒了语音包4~7。当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恢复以后,第二接入网设备将语音包4~7在一次调度中发给第二终端设备。一般UE的Jitter Buffer大小设置为2~3个语音包,超过这个限制的语音包则会被丢弃,因此,当第二接入网设备的PDCP缓存中积攒的语音包超过3个时,第二终端设备会将超出的语音包丢弃,即第二终端设备会将语音包7丢弃,从而影响MOS分。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在终端设备在切换时容易丢包的问题。其中,方法和装置是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的,由于方法及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装置与方法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下述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参见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数据包传输间隔规律的业务场景中,例如语音通话场景等。下面以语音通话场景为例进行说明,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S701,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语音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网设备。
这里,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的语音包可以包括多个,例如,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从第一终端设备依次接收语音包1、语音包2、语音包3等等。或者,第一接入网设备也可以从第一终端设备一次接收了语音包1、语音包2、语音包3等多个语音包。
S702,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所述语音包缓存在预设缓存区。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按照接收到时间顺序将语音包依次缓存到预设缓存区。其中,语音包可以以队列的形式缓存在预设缓存区。例如,第一接入网设备将语音包1缓存在缓存队列头部,将语音包2缓存在语音包1后面,将语音包3缓存在语音包2后面,以此类推。
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个语音包之后,可以将所述第一个语音包延迟第二预设时长后进行发送,即,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个所述语音包之后,将所述第一个语音包在预设缓存区缓存第二预设时长。
示例性的,所述第二预设时长满足如下公式:
0≤T≤t1-t2;
其中,所述T为所述第二预设时长,所述t1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受的最大语音包传输时延,例如,针对端到端语音包,人耳听力范围内可接受的最大语音包传输时延为300ms,则终端设备接受的最大语音包传输时延可以为300ms。所述t2为语音包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传输到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所需要的平均时长,示例性的,t2可以根据经验确定,或者也可以通过统计历史传输时长确定等等。
上述方式,通过将第一个语音包延迟后进行发送,可以增加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预设缓存区内所缓存语音包的数量,例如,将第一个语音包延迟100ms后进行发送,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将该100ms期间接收到的5个语音包缓存在预设缓存区,从而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预设缓存区至少增加了5个语音包。从而在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中断时,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有比较多的语音包可以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因此第二终端设备在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中断期间也可以连续的接收语音包,进而可以降低语音终端情况,提高MOS分。
此外,通过将第一个语音包延迟发送使得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缓存数量较多的语音包,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在发送完某一个语音包时已经缓存了下一个语音包,进而可以保证两个语音包之间可以按照预设的发送间隔进行发送,因此,将第一个语音包延迟发送可以更好的控制发送语音包的间隔,从而可以降低第二终端设备接收语音包的抖动性,进而改善MOS分。例如,以发送间隔为20ms为例,若采用不将第一个语音包延迟发送的方式,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发送完某个语音包之后,可能在20ms内没有接收到下一个语音包,因此导致两个语音包之间无法按照20ms的发送间隔进行发送,而采用将第一个语音包延迟100ms后发送的方式,可以使得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预设缓存区在发送第一个语音包时可以缓存后面的5个语音包,由于第一个语音包延迟发送时后面的语音包都要相应的顺延100ms,因此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发送某个语音包时可以缓存该语音包后面的5个语音包,从而在发送完该语音包之后可以间隔20ms发送下一个语音包。
S703,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按照接收的时间顺序将所述预设缓存区中缓存的语音包依次通过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网设备。
本申请中,“依次发送”可以理解为一个语音包一个语音包的进行发送,即在一次调度中发送一个语音包。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将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语音包缓存在预设缓存区,然后再依次向第二接入网设备进行发送,因此在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中断时,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预设缓存区中缓存的语音包,使得第二终端设备在第一终端设备切换期间也可以接收到语音包,从而可以减轻第二终端设备的语音中断情况。并且,当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恢复时,第一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在中断期间积累的语音包后先缓存在预设缓存区,然后依次发送给第二接入网设备,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将第一终端设备在中断期间积累的语音包一次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第二终端设备由于一次接收到的语音包太多导致丢包的现象。
此外,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当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中断时,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语音包先缓存在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预设缓存区中,由第一接入网设备依次发送给第二接入网设备,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第一接入网设备直接发送给第二接入网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中断期间,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主动缓存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语音包,从而可以减少第二接入网设备在中断期间所积累语音包的数量,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第二终端设备由于一次接收到的语音包太多导致丢包的现象。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的所述语音包可以包括第一语音包和第二语音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语音包时,可以依次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语音包和第二语音包。因此,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按照接收的时间顺序将所述预设缓存区中缓存的语音包依次通过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时,可以将所述第一语音包和所述第二语音包依次通过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发送所述第一语音包后,在所述第二语音包在所述预设缓存区内缓存的时间超过预设门限值时,则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语音包。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发送所述第一语音包后,在所述预设缓存区内所缓存语音包的数量大于预设值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语音包。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发送所述第一语音包后,还可以间隔第一预设时长通过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语音包。其中,第二语音包的类型不同,间隔的第二预设时长的值不同,示例性的,若第二语音包的类型为语音帧,第一预设时长可以等于第一预设值,若第二语音包的类型为静默帧,第二预设时长可以等于第二预设值。
一种实现方式中,当第二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二终端设备即将进行切换时,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在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切换命令之前,在一次调度中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N个语音包,所述N为整数,且0<N≤M,所述M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消抖缓存区最大缓存语音包的个数。
其中,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如下任一方式确定第二终端设备即将进行切换:
方式一,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并基于所述测量报告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即将进行切换。
方式二,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负载确定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即将进行切换。
当然,第二接入网设备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确定第二终端设备即将进行切换,如主动触发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切换等等,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一种示例性说明,若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中已缓存语音包的数量大于所述M,则所述N可以等于所述M,且所述N个语音包可以为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中已缓存语音包按照接收时间顺序的前M个语音包。即若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中已缓存语音包的数量大于所述M,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在一次调度中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中已缓存语音包按照接收时间顺序的前M个语音包。
进一步的,若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中已缓存语音包的数量大于所述M,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将已缓存的语音包中除所述前M个语音包之外的其他语音包转发给第三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三接入网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切换时的目标接入网设备。
另一种示例性说明,若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中已缓存语音包的数量Q不大于所述M,则N=Q,即所述N个语音包可以为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中已缓存的Q个语音包,那么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在一次调度中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中已缓存的Q个语音包。若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中已缓存语音包的数量Q大于所述M,则N=M,则所述N个语音包可以为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中已缓存的Q个语音包中的前M个语音包,那么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在一次调度中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中已缓存语音包中的前M个语音包。
S704,第二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一接入网设备依次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语音包。
这里,第二接入网设备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的语音包可以包括多个。例如,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从第一接入网设备依次接收语音包1、语音包2、语音包3等语音包。或者,第二接入网设备也可以从第一接入网设备一次接收了语音包1、语音包2、语音包3等多个语音包。
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接入网发送的语音包后可以将所述语音包进行缓存。其中,语音包可以以队列的形式缓存在预设缓存区。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按照接收的时间顺序每间隔第三预设时长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一个缓存的所述语音包。其中,语音包的类型不同,间隔的第三预设时长的值不同,示例性的,若语音包的类型为语音帧,第三预设时长可以等于第三预设值,若语音包的类型为静默帧,第三预设时长可以等于第四预设值。第三预设值可以等于第一预设值,也可以不等于第一预设值,第四预设值可以等于第二预设值,也可以不等于第二预设值,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当第二接入网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恢复时,第二接入网一次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多个语音包,导致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的语音包数量超过Jitter buffer大小,从而导致丢包。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二接入网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恢复时,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将缓存的语音包一个一个的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从而可以避免第二终端设备一次接收到的语音包数量太多导致丢包的问题,进而可以改善MOS分。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下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对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
场景一,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正常,第二终端设备与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正常。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过程可以参阅图8A所示。
A1,第一终端设备依次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语音包1、语音包2、语音包3、语音包4……。
A2,第一接入网设备将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的语音包1、语音包2、语音包3、语音包4……依次缓存在预设缓存区的缓存队列中。
A3,在接收到语音包1之后,第一接入网设备延迟第二预设时长后按照接收的时间顺序将缓存队列中的语音包1、语音包2、语音包3、语音包4……依次通过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
其中,第二预设时长可以等于t1-t2-t3时长。假设,第二终端设备接受的最大语音包传输时延为300ms,即t1等于300ms。语音包从第一接入网设备传输到第二终端设备所需要的平均时长50ms,即t2等于50ms。由于语音包1是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的第一个语音包,因此缓存队列中没有缓存的语音包,即t3等于300ms。因此,第一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语音包1之后延迟250ms。
以语音包2为例,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发送语音包1之后发送语音包2的过程可以通过如下任一种方式实现:
方式一,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在发送完语音包1之后间隔第一预设时长后发送语音包2。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发送语音包1之后启动第一定时器,并在第一定时器超时时发送语音包2,该第一定时器的计时时长等于第一预设时长。
示例性的,第一预设时长可以等于第一终端设备发送语音包的时间间隔,例如,第一终端设备每间隔20ms发送一个语音包,则第一定时器的计时时长可以等于20ms,则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在发送语音包1之后启动第一定时器,并在该第一定时器超时时发送语音包2。
方式二,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在发送完语音包1之后,若语音包2在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时间大于等于预设门限值,则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语音包2。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在接收到语音包2时启动第二定时器,该第二定时器可以用于记录语音包2在缓存队列中缓存的时间,且该第二定时器的计时时长等于预设门限值。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第二定时器超时时发送语音包2。
方式三,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在发送完语音包1之后,若缓存队列中缓存的语音包数量大于等于预设值,则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发送语音包2。
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语音包3过程、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语音包4过程、……,可以参阅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发送完语音包1后发送语音包2过程,这里不再重复赘述。
场景二,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中断。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过程可以参阅图8B所示。
A4,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中断期间,第一接入网设备按照的接收的时间顺序将中断之前缓存在缓存队列中的语音包依次通过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
例如,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中断时,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预设缓存区缓存了语音包4~7,则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中断期间,第一接入网设备依次通过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语音包4、语音包5、语音包6、语音包7。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中断期间,第一接入网设备无语音包可以接收,导致第二终端设备无语音包可以接收,导致语音通话中断,本申请实施例在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中断期间,第二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第一接入网设备的预设缓存区所缓存的语音包,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减少语音通话过程中的中断时长,在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中断的时间比较短时,甚至可以避免语音通话中断,从而可以提高MOS分。
场景三,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恢复。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过程可以参阅图8C所示。
A5,第一终端设备将在中断期间积累的多个语音包在一次上行调度中发送给第一接入网设备。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将在中断期间积累的语音包8~语音包11在一次上行调度中发送给第一接入网设备。
A6,第一接入网设备将该多个语音包缓存在缓存队列中,并依次通过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例如,第一接入网设备将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语音包8~语音包11缓存在缓存队列中,并将语音包8~语音包11依次通过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其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发送完语音包8后发送语音包9的过程、在发送完语音包9后发送语音包10的过程、在发送完语音包10后发送语音包11的过程,可以参阅步骤A3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发送完语音包1后发送语音包2过程,这里不再重复赘述。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恢复后,第一接入网设备将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的多个语音包通过第二接入网设备一次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使得第二终端设备在一次调度中接收的语音包数量较多,导致丢包,本申请实施例在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恢复后,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将第一终端设备积累的多个语音包一个一个的发送给第二接入网设备,使得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将第一终端设备积累的多个语音包一个一个的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从而可以避免第二终端设备在一次调度中接收的语音包过多导致丢包的现象,进而可以提高MOS分。
场景四,参阅图8D所示,假设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了语音包8~语音包11,第一接入网设备先将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语音包8~语音包11缓存在缓存队列中,然后将语音包8~语音包11依次发送给第二接入网设备。因此第二接入网设备依次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语音包8~11。
相比于第一接入网设备将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语音包8~语音包11缓存在缓存队列后,在一次发送过程中将语音包8~语音包11全部发送给第二接入网设备,使得第二接入网设备在一次调度过程将语音包8~语音包11全部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的方式,第一接入网设备将缓存队列中的语音包8~语音包11依次发送给第二接入网设备,使得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依次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语音包8~11,从而可以减少第二接入网在一次调度过程中发送的数据量,进而可以避免第二终端设备在一次调度中接收的语音包过多导致丢包的现象,进而可以提高MOS分。
场景五,第二终端设备确定第二终端设备即将切换到第三接入网设备。其中,第二终端设备缓存了Q个语音包,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消抖缓存区最大缓存语音包的个数为M,若Q>M,则执行步骤A7和A8。若Q≤M,则执行步骤A9。
A7,第二接入网设备在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切换命令之前,在一次调度中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Q个语音包中按照接收时间顺序的前M个语音包。
A8,第二接入网设备将所述Q个语音包中除所述前M个语音包之外的其他语音包转发给第三接入网设备。
例如,M等于3,Q个语音包为语音包10至语音包14,则第二接入网设备在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切换命令之前,在一次调度中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语音包10~语音包12,并将语音包13和语音包14转发给第三接入网设备。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过程可以参阅图8E所示。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第二接入网将语音包10~语音包14全部转发给第三接入网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接入网设备通过在切换之前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语音包9~语音包12,使得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在切换期间可以处理语音包9~语音包12,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语音通话过程中的中断时间,在第二终端设备切换时间比较短时,甚至可以避免语音通话中断,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MOS分。并且,第二接入网设备通过在切换之前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语音包9~语音包12,使得第二终端设备在切换到第三接入网时,第三接入网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2个语音包,即语音包13和语音包14,从而可以避免第二终端设备在一次调度中接收的语音包过多导致丢包的现象,进而可以提高MOS分。
A9,第二接入网设备在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切换命令之前,在一次调度中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Q个语音包。
例如,M等于3,Q个语音包为语音包10至语音包12,则第二接入网设备在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切换命令之前,在一次调度中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语音包10~语音包12。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过程可以参阅图8F所示。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第二接入网将语音包10~语音包14全部转发给第三接入网设备,并在第二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三接入网设备后由第三接入网设备在一次调度中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接入网设备通过在切换之前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语音包9~语音包12,使得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在切换期间可以处理语音包9~语音包12,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语音通话过程中的中断时间,在第二终端设备切换时间比较短时,甚至可以避免语音通话中断,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MOS分。
基于与方法实施例的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的结构可以如图9所示,包括处理单元901以及收发单元902。
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装置可以具体用于实现图7至图8F所述的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方法,该设备可以是第一接入网设备本身,也可以是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或芯片组或芯片或芯片中用于执行相关方法功能的一部分。其中,所述收发单元902,可以用于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语音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网设备。处理单元901,用于将所述收发单元902接收的所述语音包缓存在预设缓存区。所述收发单元902,还用于按照接收的时间顺序将所述预设缓存区中缓存的语音包依次通过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网设备。
处理单元以及收发单元还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相对应的其他步骤,具体可以参阅上述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重复赘述。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装置可以具体用于实现图7至图8F所述的实施例中第二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方法,该设备可以是第二接入网设备本身,也可以是第二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或芯片组或芯片或芯片中用于执行相关方法功能的一部分。其中,收发单元902,用于通过第一接入网设备依次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语音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网设备;处理单元901,用于将所述语音包进行缓存;所述收发单元902,还用于按照接收的时间顺序每间隔预设时长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一个缓存的所述语音包。
处理单元以及收发单元还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二接入网设备相对应的其他步骤,具体可以参阅上述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重复赘述。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装置可以具体用于实现图7至图8F所述的实施例中第二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方法,该设备可以是第二接入网设备本身,也可以是第二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或芯片组或芯片或芯片中用于执行相关方法功能的一部分。其中,收发单元902,用于通过第一接入网设备依次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语音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为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网设备;处理单元901,用于将所述语音包进行缓存;所述收发单元902,还用于按照接收的时间顺序每间隔预设时长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一个缓存的所述语音包。
处理单元以及收发单元还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二接入网设备相对应的其他步骤,具体可以参阅上述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重复赘述。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装置可以具体用于实现图7至图8F所述的实施例中源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方法,若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切换,则源接入网设备为第一接入网设备,若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切换,则源接入网设备为第二接入网设备。
以第二终端设备进行切换,则源接入网设备为第二接入网设备为例,源接入网设备可以是第二接入网设备本身,也可以是第二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或芯片组或芯片或芯片中用于执行相关方法功能的一部分。其中,处理单元901,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即将进行切换。收发单元902,用于在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切换命令之前,在一次调度中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N个语音包,所述N为整数,且0<N≤M,所述M为所述终端设备中消抖缓存区最大缓存语音包的个数。
处理单元以及收发单元还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二接入网设备相对应的其他步骤,具体可以参阅上述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重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其中,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时,通信装置可以如图10所示,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第一接入网设备或者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也可以是第二接入网设备或者第二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也可以是源接入网设备或者源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通信接口1002,存储器1003。其中,处理单元901可以为处理器1001。收发单元902可以为通信接口1002。
处理器1001,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模块(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者为数字处理模块等等。通信接口1002可以是收发器、也可以为接口电路如收发电路等、也可以为收发芯片等等。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1003,用于存储处理器1002执行的程序。存储器1003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还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1003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处理器1001用于执行存储器1003存储的程序代码,具体用于执行上述处理单元901的动作,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通信接口1002、处理器1001以及存储器1003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10中以存储器1003、处理器1001以及通信接口1002之间通过总线1004连接,总线在图10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0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6)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语音通话场景中,包括:
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语音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网设备;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所述语音包缓存在预设缓存区;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按照接收的时间顺序将所述预设缓存区中缓存的语音包依次通过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入的接入网设备;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在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个语音包之后,将所述第一个语音包延迟第二预设时长后进行发送,所述第二预设时长满足如下公式:
0≤T≤t1-t2;
其中,所述T为所述第二预设时长,所述t1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受的最大语音包传输时延;所述t2为语音包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传输到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所需要的平均时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包包括第一语音包和第二语音包,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语音包,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依次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一语音包和第二语音包;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按照接收的时间顺序将所述预设缓存区中缓存的语音包依次通过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第二终端设备,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所述第一语音包和所述第二语音包依次通过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将所述第一语音包和所述第二语音包依次通过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语音包后,当所述第二语音包在所述预设缓存区内缓存的时间超过预设门限值,则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语音包;或者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语音包后,当所述预设缓存区内所缓存语音包的数量大于预设值,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语音包;或者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语音包后,间隔第一预设时长通过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语音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第二语音包为语音帧,则所述第一预设时长等于第一预设值;
若所述第二语音包为静默帧,则所述第一预设时长等于第二预设值。
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使所述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程序,所述程序在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并执行时可实现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1423569.3A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2254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23569.3A CN111225418B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CT/CN2019/121324 WO2020108540A1 (zh) 2018-11-27 2019-11-27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23569.3A CN111225418B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25418A CN111225418A (zh) 2020-06-02
CN111225418B true CN111225418B (zh) 2022-05-24

Family

ID=70828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23569.3A Active CN111225418B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25418B (zh)
WO (1) WO20201085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50372B (zh) * 2021-03-31 2024-03-15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呼叫中语音丢失的方法、通信系统及终端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7465A (zh) * 2004-09-09 2006-03-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语音业务的方法
CN101047974A (zh) * 2006-03-29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演进网络系统及该系统切换时数据传输方法
CN101426228A (zh) * 2008-11-28 2009-05-06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语音包的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686178A (zh) * 2008-09-28 2010-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提高多媒体通话质量方法和系统、媒体控制和处理设备
CN102014431A (zh) * 2010-11-08 2011-04-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防抖动的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245496A (zh) * 2015-08-26 2016-01-13 广州市百果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播放音频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15320A1 (en) * 2001-12-19 2003-06-19 Yarroll Lamonte H.P. Method for tuning voice playback ratio to optimize call quality
US7333476B2 (en) * 2002-12-23 2008-02-19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packet voice far-end echo cancellation system
CN102761468B (zh) * 2011-04-26 2015-04-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调整语音抖动缓存区的方法及系统
CN102843339B (zh) * 2011-06-21 2017-09-19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延时处理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7465A (zh) * 2004-09-09 2006-03-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语音业务的方法
CN101047974A (zh) * 2006-03-29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演进网络系统及该系统切换时数据传输方法
CN101686178A (zh) * 2008-09-28 2010-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提高多媒体通话质量方法和系统、媒体控制和处理设备
CN101426228A (zh) * 2008-11-28 2009-05-06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语音包的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014431A (zh) * 2010-11-08 2011-04-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防抖动的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245496A (zh) * 2015-08-26 2016-01-13 广州市百果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播放音频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08540A1 (zh) 2020-06-04
CN111225418A (zh) 2020-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59980A1 (zh) 切换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105086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US20190260518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EP2749069B1 (en) Methods providing packet communications including jitter buffer emulation and related network nodes
US9237490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staggered device handovers
US11736979B2 (en)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address a high-latency caused when data is to be transmitted using an unlicensed frequency band
JP6342484B2 (ja) 無線レベルのフィードバックによるジッタバッファ性能向上
CN102014431B (zh) 防抖动的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196908A (zh) 调度方法和基站
WO2018076641A1 (zh) 一种减少时延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923712A (zh) 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US8699464B1 (en) Multi-band communication with a wireless device
CN111225418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294899A (zh) 用于drx的不活动定时器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EP3446448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iscarding packe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0784942B (zh) 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5472671B (zh) 一种gsm系统中小区切换的方法及基站设备
WO2016062055A1 (zh) 上行辅载波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10326334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EP3383099B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received data
EP3021611B1 (en) Terminal information report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WO2022056863A1 (zh)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WO2024066419A1 (zh) 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3028784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CN115604536A (zh) 定时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