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22115A - 一种网络映射证件持有人和系统及验证机构的交互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络映射证件持有人和系统及验证机构的交互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22115A
CN111222115A CN201911352874.2A CN201911352874A CN111222115A CN 111222115 A CN111222115 A CN 111222115A CN 201911352874 A CN201911352874 A CN 201911352874A CN 111222115 A CN111222115 A CN 1112221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mapping certificate
network mapping
service system
sub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5287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耀晖
邱旭华
吴国英
周卫东
王剑冰
管毅
颜挺
吕占斌
田强
王川
刘冰
张美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ongdun Anx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r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ongdun Anx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ongdun Anx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ongdun Anx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5287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221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22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221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4User authentication involving the use of external additional devices, e.g. dongles or smart ca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络映射证件持有人和系统及验证机构的交互方法。方法包括:网络映射证件持有人,通过网络映射证件签发机构把签发机构签发的网络映射证件下载到本地移动终端的设备中,选择网络业务系统某项业务,进行正常交互操作;当办理网络业务系统某项业务要求认证客户法定身份时,网络业务系统向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提交认证申请,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接受网络业务系统提交的网络映射证件验证申请;本发明所述方法根据映射证件载体身份信息、指纹信息、行业标识属性参与映射变换或数学变换,使同一个持有人的映射证件和身份标识在不同载体、不同行业区别开,杜绝了大数据关联分析对人进行画像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网络映射证件持有人和系统及验证机构的交互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身份证件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网络映射证件持有人、网络业务系统、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间的交互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中国政府部门根据法律所赋予或授予的资格或权力而颁发身份证、护照的法定身份证件,以在法律层面实现可靠的身份管理,长期以来为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国家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得到迅猛发展,现实社会向网络空间深度延伸,网络社会已成为现实社会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显著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如收发邮件、社交、购物、银行交易的以前只在现实社会中发生的行为和业务,迅速在网络空间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在诸多领域,网络业务正呈现出超越、取代,甚至颠覆传统业务之势。同时,由于缺少有效的法定身份管理措施导致网络违法犯罪频发,已严重威胁到公民权益、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研究制定统一规范的网络法定身份管理办法势在必行。为解决网络法定身份管理问题,现在业界逐步出现了各具特色的技术和方法,包括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1、电子法定身份证件上搭载个人数字证书功能。此技术方案首先要求电子法定身份证件具备搭载个人数字证书的能力,其次签发机关向证件持证人签发电子法定身份证件的同时签发与电子法定身份证件绑定的个人数字证书。目前,多数欧盟国家所签发的电子身份证采用此解决方案。现场查验模式下,持证人通过出示电子法定身份证件实物证明自己法定身份;在网络查验模式下,持证人通过出示电子法定身份证件搭载的个人数字证书,以远程在线方式证明自己法定身份,并具备现场查验模式等效的法律效力,既解决了线下身份认证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线上法定身份认证难题,理论上说是相对比较完善、完美的技术路线。对于直接签发搭载个人数字证书的电子法定身份证件的国家,一次性解决了线上、线下身份管理问题。但中国已签发超过14亿张且近期还不计划升级、改版的二代身份证,以及遵循国际民航组织技术规范签发的电子护照、电子回乡证、电子台胞证的未搭载的个人数字证书的电子法定证件,和最近两年签发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和港澳台居民居住证,中国现阶段采用此解决方案首先须对居民身份证、电子护照、电子回乡证、电子台胞证、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和港澳台居民居住证进行升级改版,显然是不现实的。
2、电子法定身份证件之外,另行签发个人数字证书,此技术方案不要求电子法定身份证件具备搭载个人数字证书的能力,而是把个人数字证书搭载在USBKey、手机、银行卡的其他硬件介质上,其签发机关既能是签发电子法定身份证件的政府机关,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规定的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的第三方商业机构,其最明显的特点在于,个人数字证书与电子法定证件相互独立,电子法定身份证件仅用于现场查验模式下证明持证人法定身份,而个人数字证书用于在网络查验模式下远程在线证明证书持有人身份。其最大的缺点也在于因个人数字证书与电子法定证件相互独立,公民针对不同的身份查验场景需使用不同的身份凭证,不仅会对公民使用带来不便,更重要的是,像中国过去10年动用巨大的行政资源、财力和物力基本实现了13亿人,人手一张二代身份证,如再次动用国家力量为全民签发个人数字证书基本是不可行的,若借助商业机构来签发个人数字证书,不仅经济投入十分巨大,普及时间需要数年甚至十年,同时其法律效力和权威性也无法与法定身份证件本身相提并论。
3、从2018年5月25日起,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简称GDPR,General DataProtection Regulation)开始强制施行。这个规范加强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并且加大了对于数据泄露的处罚力度;2018年5月1日,《GB/T 35273-2017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开始实施,明确收集个人信息后,个人信息控制者宜立即进行去标识化处理;2018年6月1日我国《网络安全法》开始实施,实施以来,已至少有五省向互联网公司开出执法罚单;《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指引(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2019年10月1日,《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正式实施。国际国内都把网络空间的个人信息安全提到了很高的位置,网络空间的身份管理是提高网络空间治理的基础。4、在没有统一、规范、成熟的网络法定身份管理解决方案情况下,各商家为落实国家网络实名制政策,探索出了形形色色的网络身份认证手段和方法。早期,是要求用户主动输入身份证号码和姓名的信息,用户输入什么系统就接受什么,结果发现很难保证用户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和姓名的信息的真实性,例如黄牛能用“庆丰包子”的姓名抢购火车票就是典型的例子。后来,身份验证方式也跟着升级了,其中手段之一就是把用户输入的身份证号和姓名提交到全国公民身份号码查询服务中心系统的第三方机构对网络用户提交的个人身份信息进行核实,第三方系统中存在用户的信息且各项信息匹配则验证通过。这种方式采用的是信息比对信息的方式进行验证,能够识别虚假编造出来的身份信息,但无法识别冒用的真实身份信息。原因是身份证号码及其他个人信息脱离身份证这个载体,其本身就仅仅是一串字符,第三方核查系统只能解决系统中是不是存在这个人的信息,却不能解决“实名即实人”问题。后来,用户身份验证措施得到了进一步改进,用户被要求提供银行卡号、电话号码,甚至本人手持身份证的照片,以进一步验证身份。这些辅助手段对实名制落实确实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强化作用,但验证效果随着身份欺诈手段不断升级而被逐渐抵消,随之而来的却是身份验证成本不断被推高和用户体验的急剧下降。导致如此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些辅助验证手段都不是基于电子严谨的规则和流程,解决的是形式上的验证,无法达到现实生活中通过法定证件验证身份那样的效力。而且带来了个人信息数据的泄露,个人信息数据面临着被盗用、滥用、泄露的安全问题,安全威胁不断增大,不仅关系到个人的隐私、财产安全的方面,也影响到国家和社会安全。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近一年时间国内6.88亿网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915亿元。
中国专利CN1339894A提供了一种身份证明及其制作方法,在身份证明制作过程中,发证机关首先构造第一信息包,第一信息包包括身份信息和生物信息;然后选择一种非对称密钥算法,用私钥对第一信息包进行数字密押,生成第二信息包;最后将密押生成的第二信息包存储在一媒体中,制成身份证明,但是没能解决上述存在的能够识别虚假编造出来的身份信息,无法识别冒用的真实身份信息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络映射证件持有人和系统及验证机构的交互方法。
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网络映射证件持有人,通过网络映射证件签发机构把签发机构签发的网络映射证件下载到本地移动终端的设备中,选择网络业务系统某项业务,进行正常交互操作;
步骤2、当办理网络业务系统某项业务要求认证客户法定身份时,网络业务系统向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提交认证申请,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接受网络业务系统提交的网络映射证件验证申请,核验验证申请的合法性后,给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下发本次验证的Token和数据包签名,网络业务系统接受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下发的Token,并进行数据合法性核验后,提示网络映射证件持有人出示自己网络映射证件,并根据业务需求采集人脸的生物特征信息或其标识;
步骤3、网络业务系统根据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协议要求进行数据组包和签名,向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发出网络映射证件验证请求,其中数据包中含网络映射证件、设备指纹、Token、生物特征或其标识的信息;
步骤4、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接受网络业务系统提交的网络映射证件验证请求,执行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操作,确认远端客户是否为网络映射证件合法持有人,当提交了生物特征信息,同时执行生物特征验证,确认远端客户是否为网络映射证件合法持有人本人操作,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需要与持有人直接或通过业务系统进行远程认证交互;
步骤5、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将网络映射证件验证结果或带有网络业务系统属性的个人身份标识反馈给网络业务系统;
步骤6、网络业务系统根据网络映射证件验证结果决定是否继续后续网络业务交互,通过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返回的个人身份标识关联被认证方在本业务系统中的业务信息,实现前台匿名,后台实名的网络身份管理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方法的优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所述方法以现有电子法定身份证件及其相关的数据库资源为基础,提出安全可靠、经济易行、满足互联网应用需求、符合中国国情的网络空间法定身份管理方案,解决了中国当前面临的网络法定身份管理难题,降低了通过大数据关联分析进行个人画像的风险。
2、建立了一套以电子法定身份证件网络映射证件为核心的网络法定身份管理系统,在网络空间建立与现实社会中对应的法定身份管理体系并将现实生活中使用法定身份证件证明身份的模式和流程移植到网络空间,发挥了法定身份证件在现实社会应用等效的法律效力,解决了网络空间法定身份管理难题的问题。
3、本发明所述方法解决了未搭载个人数字证书的电子法定身份证件无法直接应用于网络法定身份管理的技术难题;相对于目前现有的依托人口信息库衍生的形形色色的网络身份认证方式,本发明所述方法不再停留在个人信息的形式比对层面,真正解决了法定身份认证“实名即实人”问题,有效避免了人工因素造成的主观和非主观失误问题;保持了与现实社会中法定身份管理体系相同的体系架构,维持了法定身份证件证明持证人法定身份证件真实有效和人证同一性两大核心要点,借助网络映射证件技术实现了二代证电子法定身份证件网上、网下一体化应用,不仅强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普适性,同时符合公众既有普遍认知和习惯,易于接受和普遍推广;
4、本发明所述方法根据映射证件载体身份信息、指纹信息、行业标识属性参与映射变换或数学变换,使同一个持有人的映射证件和身份标识在不同载体、不同行业区别开,杜绝了大数据关联分析对人进行画像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方法的基于电子法定身份证件网络映射证件的网络法定身份管理系统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方法的直接由网络映射证件签发机构提供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服务的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方法的由网络映射证件签发机构提供持有人下载去标识化的网络映射证件的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方法的网络业务系统完成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服务的系统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是除网络映射证件签发外,基于电子法定身份证件网络映射证件的网络法定身份管理系统另一核心、重要的内容,系统层面涉及网络映射证件持有人、网络业务系统、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间的交互,如图1、图2、图3、图4中所示,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网络映射证件持有人,通过网络映射证件签发机构把签发机构签发的网络映射证件下载到本地移动终端的设备中,选择网络业务系统某项业务,进行正常交互操作;
步骤2、当办理网络业务系统某项业务要求认证客户法定身份时,网络业务系统向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提交认证申请,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接受网络业务系统提交的网络映射证件验证申请,核验验证申请的合法性后,给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下发本次验证的Token和数据包签名,网络业务系统接受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下发的Token,并进行数据合法性核验后,提示网络映射证件持有人出示自己网络映射证件,并根据业务需求采集人脸的生物特征信息或其标识;
步骤3、网络业务系统根据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协议要求进行数据组包和签名,向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发出网络映射证件验证请求,其中数据包中含网络映射证件、设备指纹、Token、生物特征或其标识的信息;
步骤4、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接受网络业务系统提交的网络映射证件验证请求,执行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操作,确认远端客户是否为网络映射证件合法持有人,当提交了生物特征信息,同时执行生物特征验证,确认远端客户是否为网络映射证件合法持有人本人操作。上述过程,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需要与持有人直接或通过业务系统进行远程认证交互;
步骤5、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将网络映射证件验证结果或带有网络业务系统属性的个人身份标识反馈给网络业务系统;
步骤6、网络业务系统根据网络映射证件验证结果决定是否继续后续网络业务交互,通过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返回的个人身份标识关联被认证方在本业务系统中的业务信息,实现前台匿名,后台实名的网络身份管理功能。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

1.一种网络映射证件持有人和系统及验证机构的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网络映射证件持有人,通过网络映射证件签发机构把签发机构签发的网络映射证件下载到本地移动终端的设备中,选择网络业务系统某项业务,进行正常交互操作;
步骤2、当办理网络业务系统某项业务要求认证客户法定身份时,网络业务系统向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提交认证申请,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接受网络业务系统提交的网络映射证件验证申请,核验验证申请的合法性后,给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下发本次验证的Token和数据包签名,网络业务系统接受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下发的Token,并进行数据合法性核验后,提示网络映射证件持有人出示自己网络映射证件,并根据业务需求采集人脸的生物特征信息或其标识;
步骤3、网络业务系统根据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协议要求进行数据组包和签名,向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发出网络映射证件验证请求,其中数据包中含网络映射证件、设备指纹、Token、生物特征或其标识的信息;
步骤4、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接受网络业务系统提交的网络映射证件验证请求,执行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操作,确认远端客户是否为网络映射证件合法持有人,当提交了生物特征信息,同时执行生物特征验证,确认远端客户是否为网络映射证件合法持有人本人操作,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需要与持有人直接或通过业务系统进行远程认证交互;
步骤5、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将网络映射证件验证结果或带有网络业务系统属性的个人身份标识反馈给网络业务系统;
步骤6、网络业务系统根据网络映射证件验证结果决定是否继续后续网络业务交互,通过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返回的个人身份标识关联被认证方在本业务系统中的业务信息,实现前台匿名,后台实名的网络身份管理功能。
CN201911352874.2A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网络映射证件持有人和系统及验证机构的交互方法 Pending CN1112221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52874.2A CN111222115A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网络映射证件持有人和系统及验证机构的交互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52874.2A CN111222115A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网络映射证件持有人和系统及验证机构的交互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22115A true CN111222115A (zh) 2020-06-02

Family

ID=70810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52874.2A Pending CN111222115A (zh) 2019-12-25 2019-12-25 一种网络映射证件持有人和系统及验证机构的交互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22115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36081A1 (en) * 2007-07-23 2012-02-09 Hatter Brenda F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real-time interactive web/media-based electronic new or remote hire document processing system interfaced/interlink to an employer authorized distal/remote notaries public or 3rd party agent
CN104717192A (zh) * 2013-12-16 2015-06-1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合法性验证方法及中间服务器
CN105162606A (zh) * 2015-09-28 2015-12-16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一种基于电子法定身份证件实体证生成网络映射证件的方法
CN105184725A (zh) * 2015-09-28 2015-12-23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一种基于电子法定身份证件实体证生成的网络映射证件
CN105357176A (zh) * 2015-09-28 2016-02-24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一种基于电子法定身份证件网络映射证件的网络法定身份管理系统
CN107016127A (zh) * 2017-05-04 2017-08-04 杭州悉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电子临时身份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7403081A (zh) * 2016-10-19 2017-11-28 杭州悉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含生物识别技术的电子身份卡认证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36081A1 (en) * 2007-07-23 2012-02-09 Hatter Brenda F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real-time interactive web/media-based electronic new or remote hire document processing system interfaced/interlink to an employer authorized distal/remote notaries public or 3rd party agent
CN104717192A (zh) * 2013-12-16 2015-06-1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合法性验证方法及中间服务器
CN105162606A (zh) * 2015-09-28 2015-12-16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一种基于电子法定身份证件实体证生成网络映射证件的方法
CN105184725A (zh) * 2015-09-28 2015-12-23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一种基于电子法定身份证件实体证生成的网络映射证件
CN105357176A (zh) * 2015-09-28 2016-02-24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一种基于电子法定身份证件网络映射证件的网络法定身份管理系统
CN107403081A (zh) * 2016-10-19 2017-11-28 杭州悉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含生物识别技术的电子身份卡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7016127A (zh) * 2017-05-04 2017-08-04 杭州悉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电子临时身份认证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02918B2 (en) Distributed network system using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access
CN105357176B (zh) 一种基于电子法定身份证件网络映射证件的网络法定身份管理系统
CN109005036A (zh) 一种基于标识密码算法的区块链成员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07181765A (zh)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网络数字身份认证方法
CN105162606B (zh) 一种基于电子法定身份证件实体证生成网络映射证件的方法
WO2009036511A1 (en) Verifying a personal characteristic of users of online resources
CN108684041A (zh) 登录认证的系统和方法
CN101022339A (zh) 一种结合数字证书和印章的电子签章认证方法
CN105791259B (zh) 一种个人信息保护的方法
CN101447985A (zh) 基于公证信息的数字证书方法
CN105554018A (zh) 网络实名验证方法
CN107666541B (zh) 一种实现号码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方法
CN112507300A (zh) 基于eID的电子签名系统及电子签名验证方法
CN111914231A (zh) 基于区块链的身份验证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81689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门禁系统
CN111222105A (zh) 一种网络映射证件签发方法
CN111222115A (zh) 一种网络映射证件持有人和系统及验证机构的交互方法
US20080040784A1 (en) Procedure and Multi-Key Card to Avoid Internet Fraud
CN114565485A (zh) 基于区块链ipfs存储的劳动合同管理方法和系统
KR20140125299A (ko) 모바일 메시징 기반의 전자서명 인증을 통한 자동이체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CN111192183A (zh) 一种基于电子身份证件网络映射证件网络身份管理方法
CN105429986A (zh) 一种网络实名验证和隐私保护的系统
CN111209598A (zh) 一种基于电子身份证件实体证生成网络映射证件的方法
CN111209279A (zh) 一种网络映射证件去标识化的方法
CN111222171A (zh) 一种网络映射证件的真实性有效性验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16

Address after: No.1, capital gymnasium South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48

Applicant after: THE FIR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ZHONGDUN Anx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701, 17/F, Building 12, Yard 1, Shouti South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48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ZHONGDUN Anx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