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21415B -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21415B
CN111221415B CN201911424092.5A CN201911424092A CN111221415B CN 111221415 B CN111221415 B CN 111221415B CN 201911424092 A CN201911424092 A CN 201911424092A CN 111221415 B CN111221415 B CN 1112214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detection area
electronic device
relative distance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240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21415A (zh
Inventor
单震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42409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214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21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214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214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214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方法包括:确定电子设备的检测件的检测区域;获得检测区域内至少一可识别对象相对于电子设备的运动轨迹,运动轨迹至少表征可识别对象在检测区域内的运动参数;在运动轨迹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电子设备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所述控制方法实现过程中,可以对进入检测区域的对象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确定,不单纯以检测区域是否存在对象控制设备状态,而可以根据对象的运动轨迹,在运动轨迹满足设定的条件,确定对象可能需要使用设备的情况下,才会控制设备状态切换,从而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设备自动切换状态的误操作,避免了设备电量的浪费,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笔记本电脑,在用户离开一段时间后会自动锁屏和待机,以节省设备电量。当用户再次回后到设备附近时,设备可以通过传感器检测到人体并自动唤醒设备,即由锁屏或待机模式切换回正常工作模式。
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出现行人路过笔记本电脑前方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笔记本电脑检测到其前方有人体,也会唤醒电脑,从而造成误唤醒,增大设备耗电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电子设备的检测件的检测区域;
获得所述检测区域内至少一可识别对象相对于电子设备的运动轨迹,其中,所述运动轨迹至少表征所述可识别对象在所述检测区域内的运动参数;
在所述运动轨迹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
可选的,基于所述运动轨迹确定所述至少一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满足第一位置条件、且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运动趋势满足第一条件,确定所述运动轨迹满足条件;
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条件至少与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和/或所述第一对象所处的检测区域有关,所述第一条件至少与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和/或所述检测区域的变化情况有关。
可选的,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包括:
在所述第一对象当前处于电子设备的第一检测区域、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对象将进入电子设备的第二检测区域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
若所述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一检测区域时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大于其在第二检测区域的相对距离,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低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
若所述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一检测区域时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小于其在第二检测区域的相对距离,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高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
可选的,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包括:
在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处于持续增大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高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
在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处于持续减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低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
可选的,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包括:
在所述第一对象处于第三检测区域、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二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对象将进入第四检测区域、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将持续增大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三检测区域相较于第四检测区域近于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高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
在所述第一对象处于第三检测区域、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二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对象将进入第四检测区域、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将持续减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三检测区域相较于第四检测区域远于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低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
可选的,基于所述运动轨迹确定所述至少一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满足第一位置条件、所述至少一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二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满足第二位置条件,且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运动趋势满足第一条件、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运动趋势满足第二条件,确定所述运动轨迹满足条件;
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条件至少与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和/或所述第一对象所处的检测区域有关,所述第二位置条件至少与所述第二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二相对距离和/或所述第二对象所处的检测区域有关,所述第一条件至少与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和/或所述第一对象所处的检测区域的变化情况有关,所述第二条件至少与所述第二相对距离和/或所述第二对象所处的检测区域的变化情况有关。
可选的,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包括:
在所述第一对象当前处于电子设备的第五检测区域、所述第二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二对象从当前的第六检测区域将进入电子设备的第七检测区域、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对象将进入电子设备的第八检测区域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五检测区域相较于第八检测区域近于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第六检测区域相较于第七检测区域远于所述电子设备;
在所述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三阈值、所述第二相对距离符合第四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处于持续增大、所述第二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二相对距离处于持续减小/增大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高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
在所述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三阈值、所述第二相对距离符合第四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处于持续增大、所述第二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二相对距离的变化在浮动变化量之内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四阈值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权限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权限不同;
在所述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三阈值、所述第二相对距离符合第四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处于持续减小、所述第二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二相对距离处于持续减小/增大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低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
在所述第一对象处于第五检测区域、所述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五阈值,所述第二对象处于第六检测区域、所述第二相对于距离符合第六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对象将进入第八检测区域、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将持续增大,所述第二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二对象将进入第七检测区域、所述第二相对距离将持续减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高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或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权限大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权限。
可选的,所述确定电子设备的检测件的检测区域,包括:
至少基于所述检测件在电子设备上的设置位置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确定所述检测区域;或,
在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一本体和与所述第一本体旋转连接的第二本体、且所述检测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侧面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本体的第二侧面之间形成的夹角确定所述检测区域,其中,所述第一侧面为所述电子设备盖合时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贴合的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为所述电子设备盖合时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贴合的侧面。
可选的,还包括:在所述运动轨迹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维持在当前的第一状态;
其中,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维持在当前的第一状态,包括:
在所述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七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的变化在浮动变化量之内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维持在当前的第一状态;
在所述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八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的变化在浮动变化量之内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维持在当前的第一状态;
在所述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九阈值、所述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二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二相对距离符合第十阈值,且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处于持续增大/减小、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二相对距离的变化在浮动变化量之内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维持在当前的第一状态;
在所述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一对象从电子设备的第九检测区域进入到电子设备的第十检测区域、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的变化在浮动变化量之内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维持在当前的第一状态。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区域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电子设备的检测件的检测区域;
轨迹获取模块,用于获得所述检测区域内至少一可识别对象相对于电子设备的运动轨迹,其中,所述运动轨迹至少表征所述可识别对象在所述检测区域内的运动参数;
状态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运动轨迹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为不用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可执行指令包括:确定电子设备的检测件的检测区域;获得所述检测区域内至少一可识别对象相对于电子设备的运动轨迹,其中,所述运动轨迹至少表征所述可识别对象在所述检测区域内的运动参数;在所述运动轨迹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方法包括:确定电子设备的检测件的检测区域;获得所述检测区域内至少一可识别对象相对于电子设备的运动轨迹,其中,所述运动轨迹至少表征所述可识别对象在所述检测区域内的运动参数;在所述运动轨迹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所述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实现过程中,可以对进入检测区域的对象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确定,从而不单纯以检测区域是否存在对象控制设备状态,而可以根据对象的运动轨迹,在运动轨迹满足设定的条件,确定对象可能需要使用设备的情况下,才会控制设备状态切换,从而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设备自动切换状态的误操作,避免了设备电量的浪费,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检测区域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4*4检测区域的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检测区域与可识别对象相关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检测区域与可识别对象相关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实现场景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二实现场景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三实现场景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四实现场景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五实现场景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1所示,控制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1:确定电子设备的检测件的检测区域。
其中,所述检测件可以但不限制为Tof(Time of Flight,飞行时间)传感器或图像传感器。检测件用于检测其检测区域中是否存在识别对象以及识别对象距离电子设备的距离。本申请中,识别对象可以为电子设备的主人或电子设备周围的、会接近或经过该电子设备的其他人员。
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具有朝向性的、能够安装检测件,使得检测件便于检测电子设备周边立体空间内可识别对象的设备,例如笔记本电脑、PAD等电子设备。笔记本电脑在使用过程中,其第一本体(显示器侧)处于打开状态并朝向用户,PAD在使用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支撑结构置于平面上,以将触控屏朝向用户。由于用户在使用上述电子设备的过程中位于显示屏或触控屏的前方,因此所述检测件可以设置在朝向用户的结构上,如显示屏或触控屏上,具体的如设置在显示屏或触控屏上边缘中间部分,所述检测区域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朝向侧,以便于检测用户是否处于电子设备前方或处于使用电子设备的状态。检测区域的一个示意图可如图2所示,图2中,检测区域位于笔记本电脑显示屏朝向侧一个截面为扇形的立体空间范围。
步骤101后,进入步骤102。
步骤102:获得所述检测区域内至少一可识别对象相对于电子设备的运动轨迹,其中,所述运动轨迹至少表征所述可识别对象在所述检测区域内的运动参数。
检测区域内可以包含一个、两个甚至更多的可识别对象,在检测区域中包含至少两个可识别对象的情况下,可针对每一个可识别对象分别进行分析处理,以免漏掉可能满足条件的可识别对象,造成控制结果的不准确。
其中,运动轨迹具有方向特点,能够表征可识别对象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也能够表征可识别对象的运动趋势。所述运动参数可以但不限制为包括可识别对象在检测区域的位置、距离电子设备的距离、运动趋势、在检测区域的运动时间等参数。
步骤103:在所述运动轨迹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
其中,所述条件为预设条件,具有不同的实现,在后面的实施例中,将对其不同实现以及后续的对应处理做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过多介绍。
其中,第一状态可以包括高功耗状态,例如设备唤醒状态,即设备亮屏、不亮屏但相关应用启动并继续运行的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也可以包括低功耗状态,例如待机状态,即息屏、息屏同时关闭或暂停相关应用运行的状态。
所述第二状态也可以包括高功耗状态和低功耗状态,第二状态与第一状态不同,即设备可以有由高功耗状态切换至低功耗状态,也可以由低功耗状态切换为高功耗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检测区域包括至少两个可识别对象的情况下,其中任意一个可识别对象的运动轨迹满足条件,即可以控制电子设备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
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实现过程中,可以对进入检测区域的对象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确定,从而不单纯以检测区域是否存在对象控制设备状态,而可以根据对象的运动轨迹,在运动轨迹满足设定的条件,确定对象可能需要使用设备的情况下,才会控制设备状态切换,从而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设备自动切换状态的误操作,避免了设备电量的浪费,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具体实现中,检测区域可以划分为多个不同的检测子区域,以更好的确定可识别对象在检测区域所处的位置,并分析确定可识别对象在检测区域中的运动轨迹。
例如,在一个具体实现中,TOF传感器安装在笔记本电脑显示屏上边沿的内置摄像头的旁边,其检测区域从TOF传感器为起点,向外辐射成截面为扇形的区域范围。TOF传感器有多个检测区域(将检测区域分为多个部分),例如根据配置的不同包括4*4或8*8个检测区域,每个检测区域都可以单独表示可识别对象的在位状态以及距离设备(TOF传感器)的距离值。
图3为4*4检测区域的分布示意图,结合图3可知,检测区域在水平方向上和垂直个都可以分为4个检测区域。如果笔记本电脑具有铰链角度传感器,可以根据屏幕角度来调整每组垂直检测区域(如区域1、5、9、13)中哪些区域可以作为检测可识别对象的区域。例如屏幕与水平面的角度为90度时,可以使用每组垂直检测区域中的所有检测区域检测可识别对象,如图4所示;在屏幕打开角度为110度时,最上面的检测区域检测的区域会比较靠上,可识别对象的高度可能达不到最上面的检测区域,这种情况下,确定使用每组垂直检测区域中靠下的3个检测区域检测可识别对象,可结合图5理解。
基于上述内容,确定运动轨迹满足条件的一种具体实现可以为:基于所述运动轨迹确定所述至少一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满足第一位置条件、且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运动趋势满足第一条件,确定所述运动轨迹满足条件。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条件至少与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和/或所述第一对象所处的检测区域有关,所述第一条件至少与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和/或所述检测区域的变化情况有关。
则后续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可以包括:在所述第一对象当前处于电子设备的第一检测区域、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对象将进入电子设备的第二检测区域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若所述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一检测区域时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大于其在第二检测区域的相对距离,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低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若所述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一检测区域时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小于其在第二检测区域的相对距离,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高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
例如,在一个实现场景中,结合图3,第一位置条件包括最后检测到用户时用户距离电子设备1.3米,和/或,用户最后出现的检测区域为检测区域3;第一条件包括用户距离电子设备的距离由近到远,和/或,用户先后依次出现在区域15-区域11-区域7-区域3,则可以确定用户是从设备的近距离处逐渐远离电子设备走出检测区域,这种情况下确定运动轨迹满足条件,可以将电子设备由高功耗状态切换为低功耗状态。
具体的,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可以包括:在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处于持续增大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高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
例如,在第一阈值为600mm,且第一相对距离从600mm开始逐渐增大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用户原本处于电子设备前方,然后直线远离电子设备,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原本处于高功耗状态的电子设备切换为低功耗状态,以在用户不使用电子设备的情况下节省设备电量。
在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处于持续减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低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
一个具体实现场景中如图6所示,在第一阈值为1000mm,且第一相对距离从1000mm开始逐渐减小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用户原本处于距离电子设备较远的位置,然后直线走向电子设备,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原本处于低功耗状态的电子设备切换为高功耗状态,以便于用户在接近电子设备时,能够直接使用已进入正常工作模式的电子设备。
具体的,所述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还可以包括:在所述第一对象处于第三检测区域、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二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对象将进入第四检测区域、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将持续增大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三检测区域相较于第四检测区域近于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高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
结合图3,假设第三检测区域对应图3中的区域14,第四检测区域对应图3中的区域2,第二阈值为600mm,运动趋势表明用户从区域14移动至区域2,且第一相对距离逐渐增大,可以确定用户原本处于电子设备前方,然后直线远离电子设备,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原本处于高功耗状态的电子设备切换为低功耗状态。
在所述第一对象处于第三检测区域、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二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对象将进入第四检测区域、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将持续减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三检测区域相较于第四检测区域远于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低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
结合图3,假设第三检测区域对应图3中的区域3,第四检测区域对应图3中的区域15,第二阈值为1300mm,运动趋势表明用户从区域3移动至区域15,且第一相对距离逐渐减小,可以确定用户原本处于距离电子设备前方较远位置,然后直线接近电子设备,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原本处于低功耗状态的电子设备切换为高功耗状态。
确定运动轨迹满足条件的另一种具体实现可以为:基于所述运动轨迹确定所述至少一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满足第一位置条件、所述至少一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二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满足第二位置条件,且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运动趋势满足第一条件、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运动趋势满足第二条件,确定所述运动轨迹满足条件。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条件至少与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和/或所述第一对象所处的检测区域有关,所述第二位置条件至少与所述第二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二相对距离和/或所述第二对象所处的检测区域有关,所述第一条件至少与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和/或所述第一对象所处的检测区域的变化情况有关,所述第二条件至少与所述第二相对距离和/或所述第二对象所处的检测区域的变化情况有关。该实现场景中,检测区域中至少包括两个可识别对象。
则所述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可以包括:在所述第一对象当前处于电子设备的第五检测区域、所述第二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二对象从当前的第六检测区域将进入电子设备的第七检测区域、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对象将进入电子设备的第八检测区域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五检测区域相较于第八检测区域近于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第六检测区域相较于第七检测区域远于所述电子设备。
例如一个具体场景中,结合图3,假设第五检测区域对应图3中的区域15,第八检测区域对应图3中的区域3,第六检测区域对应图3中的区域2,第七检测区域对应图3中的区域10;第一对象从区域15移动至区域3,可以认为第一对象为电子设备的主人,且设备的主人远离了电子设备;第二对象从区域2移动至区域10,虽然为接近电子设备的行为,但由于系统已经将第一对象确定为设备主人,因此这种情况下,会将第二对象确定为无关人员,对其接近电子设备的行为不做响应,而是会根据设备主人远离设备的行为将设备由高功耗状态切换为低功耗状态或低权限状态。
在所述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三阈值、所述第二相对距离符合第四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处于持续增大、所述第二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二相对距离处于持续减小/增大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高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
例如,第一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为500mm,第二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二相对距离为900mm;由于第一对象距离电子设备的距离很近,系统会将第一对象确定为电子设备的主人;若检测到第一对象在逐渐远离电子设备,认为设备的主人已经远离了设备,这种情况下,无论第二对象是接近电子设备还是远离电子设备,都将电子设备由正常运行状态切换为息屏状态。
在所述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三阈值、所述第二相对距离符合第四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处于持续增大、所述第二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二相对距离的变化在浮动变化量之内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四阈值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权限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权限不同。其中,所述浮动变化量可以为一个比较小的范围,例如150mm,其表明可识别对象在其位置并没有真正的远离或靠近电子设备,只是由于身体姿态的不同或位置的微小调整,使得检测到的可识别对象与电子设备的相对距离存在微小的变化,这个可识别对象可以为电子设备周边的主人之外其他人员,例如电子设备主人的同事。
例如,在设备主人(对应于第一相对距离和第一运动趋势)和其他一个人(对应于第二相对距离和第二运动趋势)同时位于设备前方时,当检测到主人远离电子设备后,可自动将设备的权限范围变小,以免一些需要被保护的隐私信息被主人之外的其他人员看到。
再如,电子设备为公用设备,可以由不同的用户登录操作,结合上述内容,当检测到第一对象远离电子设备后,可自动将与第一对象对应的权限关闭,调整为与第二对象对应的权限。
在所述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三阈值、所述第二相对距离符合第四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处于持续减小、所述第二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二相对距离处于持续减小/增大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低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
一个具体场景中,若检测到第一对象距离电子设备的距离较远,且第一对象在逐渐靠近电子设备,则可以将其认定为电设备的主人,这种情况下,检测区域中的第二对象无论接近电子设备或远离设备,系统都控制由低功耗状态切换进入高功耗状态,例如由休眠状态切换为正常运行状态,以使得设备的主人到达电子设备附近时能够正常使用电子设备。
在所述第一对象处于第五检测区域、所述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五阈值,所述第二对象处于第六检测区域、所述第二相对于距离符合第六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对象将进入第八检测区域、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将持续增大,所述第二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二对象将进入第七检测区域、所述第二相对距离将持续减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高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或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权限大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权限。
例如一个具体场景中,结合图3,假设第五检测区域对应图3中的区域15,第八检测区域对应图3中的区域3,第六检测区域对应图3中的区域2,第七检测区域对应图3中的区域10;第一相对距离为1300mm,第二相对距离为1100mm;第一对象从区域15移动至区域3,可以认为第一对象为电子设备的主人,且设备的主人远离了电子设备;第二对象从区域2移动至区域10,虽然为接近电子设备的行为,但由于系统已经将第一对象确定为设备主人,因此这种情况下,会将第二对象确定为无关人员,对其接近电子设备的行为不做响应,而是会根据设备主人远离设备的行为将设备由高功耗状态切换为低功耗状态,或者由高权限状态切换为低权限状态。
在所述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五阈值、所述第二相对距离符合第六阈值,所述第一对象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方向符合第一偏移量、所述第二对象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方向符合第二偏移量,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和所述第一偏移量处于持续增大、所述第二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二相对距离和所述第二偏移量处于持续增大/减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高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其中的第五阈值可以与第六阈值相同,也可以大于所述第六阈值。
例如,一个实现场景中,第一对象为电子设备主人,第二对象为无关人员,则在检测到第一对象在持续远离且偏离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即设备主人曲线远离电子设备的情况,无论检测区域中的第二对象接近或远离电子设备,或者与电子设备的偏离方向增大或减小,都不会对第二对象的行为作出响应,而是会根据设备主人曲线远离设备的行为将设备由高功耗状态切换为低功耗状态,或者由高权限状态切换为低权限状态。
在所述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五阈值、所述第二相对距离符合第六阈值、所述第一对象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方向符合第三偏移量、所述第二对象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方向符合第四偏移量,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处于持续增大、所述第二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二相对距离的变化在浮动变化量之内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六阈值小于所述第五阈值,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权限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权限不同。其中,所述第四偏移量可以为0,也可以为满足TOF传感器或图像传感器采集角度范围的其他值。
一个具体实现场景中如图7所示,在设备主人(对应第一对象)和其他一个人(对应第二对象)同时位于设备前方时,当检测到主人曲线远离电子设备,第二对象与电子设备的距离没有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对应第二对象没有明显运动方向或运动方向相对于电子设备的偏移量为0),可自动将设备的权限范围变小,以免一些需要被保护的隐私信息被主人之外的其他人员看到。
再如,电子设备为公用设备,可以由不同的用户登录操作,结合上述内容,当检测到第一对象曲线远离电子设备后,可自动调整为与第二对象对应的权限。
在所述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五阈值、所述第二相对距离符合第六阈值、所述第一对象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方向符合第五偏移量、所述第二对象相对于所述电子设备的运动方向符合第六偏移量,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和所述第五偏移量处于持续减小、所述第二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二相对距离和所述第六偏移量处于持续减小/增大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低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
一个具体实现场景如图8所示,若检测到第一对象距离电子设备的距离较远,且第一对象在曲线靠近电子设备,则可以将其认定为电子设备的主人,这种情况下,检测区域中的第二对象无论接近电子设备或远离设备,或者相对于电子设备的偏移量变大或变小,系统可以控制由休眠状态切换为正常运行状态,以使得设备的主人到达电子设备附近时能够正常使用电子设备。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确定电子设备的检测件的检测区域,可以包括:至少基于所述检测件在电子设备上的设置位置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确定所述检测区域。
由于检测件是固定设置在电子设备中的,因此,检测件相对于电子设备而言,数据采集角度也是固定的。当设备的角度不同时,检测件的检测区域也会跟随设备角度相应的不同。实现中,可以通过检测件所在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调整所述运动轨迹需要满足的条件。检测件所在平面可以为检测件安装位置所处的电子设备的侧面。
确定电子设备的检测件的检测区域,还可以包括,在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一本体和与所述第一本体旋转连接的第二本体、且所述检测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侧面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本体的第二侧面之间形成的夹角确定所述检测区域,其中,所述第一侧面为所述电子设备盖合时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贴合的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为所述电子设备盖合时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贴合的侧面。例如,所述第一侧面为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面,所述第二侧面为笔记本电脑的键盘面。
本实施例中,具体可以根据检测件在电子设备上的设置位置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或者电子设备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的夹角来确定。如在先实施例中介绍的,结合图3,例如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与水平面的角度为90度时,可以使用每组垂直检测区域中的所有检测区域检测可识别对象,如图4所示;在屏幕打开角度为110度时,最上面的检测区域检测的区域会比较靠上,可识别对象的高度可能达不到最上面的检测区域,这种情况下,确定使用每组垂直检测区域中靠下的3个检测区域检测可识别对象。实现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的夹角调整所述运动轨迹需要满足的条件。也即,通过确定的检测区域不同,运动轨迹需要满足的条件也会不同,会根据所述确定的检测区域来调整所述运动轨迹需要满足的条件。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控制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901:确定电子设备的检测件的检测区域。
步骤902:获得所述检测区域内至少一可识别对象相对于电子设备的运动轨迹,其中,所述运动轨迹至少表征所述可识别对象在所述检测区域内的运动参数。
步骤903:在所述运动轨迹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
步骤904:在所述运动轨迹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维持在当前的第一状态。
在运动轨迹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为了不影响设备主人正常使用电子设备,或者为了避免设备主人没有靠近而设备误唤醒的情况,维持电子设备当前状态不变。
控制电子设备维持在当前第一状态,可以包括:在所述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七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的变化在浮动变化量之内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维持在当前的第一状态。
例如,设备主人在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距离电子设备较近,如600mm,但设备主人的身体姿态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或者距离电子设备的位置有一些微小的调整,如设备主人调整座椅位置,这种情况,检测到的可识别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会发生一些比较小的变化,整体处于浮动变化范围之内,这种情况下不会判定为设备主人远离设备,保持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的亮屏状态。
控制电子设备维持在当前第一状态,可以包括:在所述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八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的变化在浮动变化量之内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维持在当前的第一状态。
当第一对象距离电子设备较远时,如与设备的相对距离为1000mm时,认为第一对象不在电子设备前,设备处于低功耗状态;一段时间内第一对象相对于电子设备有较小距离的变化,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对象并没有实际接近电子设备的行为,因此控制设备维持在低功耗状态,如息屏状态。
控制电子设备维持在当前第一状态,可以包括:在所述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九阈值、所述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二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二相对距离符合第十阈值,且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处于持续增大/减小、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二相对距离的变化在浮动变化量之内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维持在当前的第一状态。
例如,一个场景中,第一对象为设备主人,第二对象为设备其他人员,设备主人和其他人员开始距离电子设备都很近,同时使用电子设备,设备处于亮屏状态;然后设备主人远离电子设备,但其他人员仍位于设备前方较近距离,这种情况下,设备仍然维持之前的亮屏状态,以使得上述其他人员继续使用电子设备。
另一个场景中,第一对象为设备主人,第二对象为设备其他人员,设备主人和其他人员开始距离电子设备都很远,设备处于息屏状态;然后设备主人在远处未动,其他人员接近设备,设备仍然处于息屏状态。
控制电子设备维持在当前第一状态,可以包括:在所述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一对象从电子设备的第九检测区域进入到电子设备的第十检测区域、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的变化在浮动变化量之内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维持在当前的第一状态。
例如,结合图3,假设第九检测区域对应第一组垂直检测区域(区域1、5、9、13),第十检测区域对应第四组垂直检测区域(区域4、8、12、16),上述实现对应第一对象横向经过电子设设备前方的场景,过程中第一对象先后经过不同组的垂直检测区域,且距离电子设备的距离不会发生较大变化;这种情况下也会控制电子设备维持在当前状态不变。图10为上述实现场景示意图,可结合图10理解上述内容。
图11为又一个实现场景示意图,结合图11所示,如果第一对象在检测区域中的运动趋势朝向不明显,而且与电子设备的距离值的变化趋势也不明显,这种情况可存在两种处理方式。若第一对象与电子设备的距离值接近到“近距离检测线”以内(例如小于等于600毫米),就说明第一对象站在设备前,可以唤醒机器,要是没接近“近距离检测线”则不唤醒机器。
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上述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中详细描述了方法,对于本申请的方法可采用多种形式的装置实现,因此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装置,下面给出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控制装置120可以包括:
区域确定模块121,用于确定电子设备的检测件的检测区域。
轨迹获取模块122,用于获得所述检测区域内至少一可识别对象相对于电子设备的运动轨迹,其中,所述运动轨迹至少表征所述可识别对象在所述检测区域内的运动参数。
状态切换模块123,用于在所述运动轨迹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为不用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
本实施例的控制装置实现过程中,可以对进入检测区域的对象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确定,从而不单纯以检测区域是否存在对象控制设备状态,而可以根据对象的运动轨迹,在运动轨迹满足设定的条件,确定对象可能需要使用设备的情况下,才会控制设备状态切换,从而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设备自动切换状态的误操作,避免了设备电量的浪费,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一个实现中,基于所述运动轨迹确定所述至少一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满足第一位置条件、且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运动趋势满足第一条件,确定所述运动轨迹满足条件;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条件至少与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和/或所述第一对象所处的检测区域有关,所述第一条件至少与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和/或所述检测区域的变化情况有关。
一个实现中,状态切换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对象当前处于电子设备的第一检测区域、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对象将进入电子设备的第二检测区域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若所述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一检测区域时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大于其在第二检测区域的相对距离,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低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若所述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一检测区域时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小于其在第二检测区域的相对距离,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高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
一个实现中,所述状态切换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处于持续增大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高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在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处于持续减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低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
一个实现中,所述状态切换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对象处于第三检测区域、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二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对象将进入第四检测区域、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将持续增大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三检测区域相较于第四检测区域近于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高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在所述第一对象处于第三检测区域、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二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对象将进入第四检测区域、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将持续减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三检测区域相较于第四检测区域远于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低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
一个实现中,基于所述运动轨迹确定所述至少一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满足第一位置条件、所述至少一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二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满足第二位置条件,且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运动趋势满足第一条件、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运动趋势满足第二条件,确定所述运动轨迹满足条件;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条件至少与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和/或所述第一对象所处的检测区域有关,所述第二位置条件至少与所述第二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二相对距离和/或所述第二对象所处的检测区域有关,所述第一条件至少与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和/或所述第一对象所处的检测区域的变化情况有关,所述第二条件至少与所述第二相对距离和/或所述第二对象所处的检测区域的变化情况有关。
一个实现中,所述状态切换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对象当前处于电子设备的第五检测区域、所述第二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二对象从当前的第六检测区域将进入电子设备的第七检测区域、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对象将进入电子设备的第八检测区域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五检测区域相较于第八检测区域近于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第六检测区域相较于第七检测区域远于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三阈值、所述第二相对距离符合第四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处于持续增大、所述第二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二相对距离处于持续减小/增大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高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在所述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三阈值、所述第二相对距离符合第四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处于持续增大、所述第二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二相对距离的变化在浮动变化量之内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四阈值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权限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权限不同;在所述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三阈值、所述第二相对距离符合第四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处于持续减小、所述第二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二相对距离处于持续减小/增大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低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在所述第一对象处于第五检测区域、所述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五阈值,所述第二对象处于第六检测区域、所述第二相对于距离符合第六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对象将进入第八检测区域、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将持续增大,所述第二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二对象将进入第七检测区域、所述第二相对距离将持续减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高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或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权限大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权限。
一个具体实现中,所述区域确定模块具体用于:至少基于所述检测件在电子设备上的设置位置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确定所述检测区域;或,在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一本体和与所述第一本体旋转连接的第二本体、且所述检测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侧面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本体的第二侧面之间形成的夹角确定所述检测区域,其中,所述第一侧面为所述电子设备盖合时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贴合的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为所述电子设备盖合时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贴合的侧面。
一个具体实现中,状态切换模块还用于:在所述运动轨迹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维持在当前的第一状态。
具体的,状态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七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的变化在浮动变化量之内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维持在当前的第一状态;在所述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八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的变化在浮动变化量之内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维持在当前的第一状态;在所述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九阈值、所述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二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二相对距离符合第十阈值,且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处于持续增大/减小、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二相对距离的变化在浮动变化量之内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维持在当前的第一状态;在所述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一对象从电子设备的第九检测区域进入到电子设备的第十检测区域、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的变化在浮动变化量之内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维持在当前的第一状态。
上述控制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可参照方法实施例中相关的内容介绍,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进一步地,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可执行指令包括:确定电子设备的检测件的检测区域;获得所述检测区域内至少一可识别对象相对于电子设备的运动轨迹,其中,所述运动轨迹至少表征所述可识别对象在所述检测区域内的运动参数;在所述运动轨迹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
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的任意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上述实施例中的区域确定模块、轨迹获取模块、状态切换模块等均可以作为程序模块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上述程序模块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处理器中包含内核,由内核去存储器中调取相应的程序模块。内核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通过调整内核参数来实现回访数据的处理。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包括至少一个存储芯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方法。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电子设备的检测件的检测区域;
获得所述检测区域内至少一可识别对象相对于电子设备的运动轨迹,其中,所述运动轨迹至少表征所述可识别对象在所述检测区域内的运动参数;
在所述运动轨迹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
基于所述运动轨迹确定所述至少一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满足第一位置条件、所述至少一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二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满足第二位置条件,且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运动趋势满足第一条件、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运动趋势满足第二条件,确定所述运动轨迹满足条件;
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条件至少与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和/或所述第一对象所处的检测区域有关,所述第二位置条件至少与所述第二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二相对距离和/或所述第二对象所处的检测区域有关,所述第一条件至少与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和/或所述第一对象所处的检测区域的变化情况有关,所述第二条件至少与所述第二相对距离和/或所述第二对象所处的检测区域的变化情况有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基于所述运动轨迹确定所述至少一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满足第一位置条件、且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运动趋势满足第一条件,确定所述运动轨迹满足条件;
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条件至少与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和/或所述第一对象所处的检测区域有关,所述第一条件至少与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和/或所述检测区域的变化情况有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包括:
在所述第一对象当前处于电子设备的第一检测区域、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对象将进入电子设备的第二检测区域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
若所述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一检测区域时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大于其在第二检测区域的相对距离,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低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
若所述第一对象在所述第一检测区域时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相对距离小于其在第二检测区域的相对距离,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高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包括:
在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处于持续增大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高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
在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处于持续减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低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包括:
在所述第一对象处于第三检测区域、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二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对象将进入第四检测区域、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将持续增大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三检测区域相较于第四检测区域近于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高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
在所述第一对象处于第三检测区域、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二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对象将进入第四检测区域、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将持续减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三检测区域相较于第四检测区域远于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低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包括:
在所述第一对象当前处于电子设备的第五检测区域、所述第二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二对象从当前的第六检测区域将进入电子设备的第七检测区域、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对象将进入电子设备的第八检测区域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五检测区域相较于第八检测区域近于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第六检测区域相较于第七检测区域远于所述电子设备;
在所述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三阈值、所述第二相对距离符合第四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处于持续增大、所述第二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二相对距离处于持续减小/增大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高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
在所述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三阈值、所述第二相对距离符合第四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处于持续增大、所述第二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二相对距离的变化在浮动变化量之内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四阈值小于所述第三阈值,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权限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权限不同;
在所述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三阈值、所述第二相对距离符合第四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处于持续减小、所述第二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二相对距离处于持续减小/增大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低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
在所述第一对象处于第五检测区域、所述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五阈值,所述第二对象处于第六检测区域、所述第二相对于距离符合第六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对象将进入第八检测区域、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将持续增大,所述第二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二对象将进入第七检测区域、所述第二相对距离将持续减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高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或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权限大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权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确定电子设备的检测件的检测区域,包括:
至少基于所述检测件在电子设备上的设置位置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确定所述检测区域;或,
在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第一本体和与所述第一本体旋转连接的第二本体、且所述检测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侧面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本体的第二侧面之间形成的夹角确定所述检测区域,其中,所述第一侧面为所述电子设备盖合时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贴合的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为所述电子设备盖合时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贴合的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运动轨迹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维持在当前的第一状态;
其中,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维持在当前的第一状态,包括:
在所述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七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的变化在浮动变化量之内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维持在当前的第一状态;
在所述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八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的变化在浮动变化量之内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维持在当前的第一状态;
在所述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九阈值、所述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二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二相对距离符合第十阈值,且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处于持续增大/减小、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二相对距离的变化在浮动变化量之内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维持在当前的第一状态;
在所述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一对象从电子设备的第九检测区域进入到电子设备的第十检测区域、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的变化在浮动变化量之内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维持在当前的第一状态。
9.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电子设备的检测件的检测区域;
获得所述检测区域内至少一可识别对象相对于电子设备的运动轨迹,其中,所述运动轨迹至少表征所述可识别对象在所述检测区域内的运动参数;
在所述运动轨迹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
其中,基于所述运动轨迹确定所述至少一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满足第一位置条件、且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运动趋势满足第一条件,确定所述运动轨迹满足条件;
所述第一位置条件至少与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和/或所述第一对象所处的检测区域有关,所述第一条件至少与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和/或所述检测区域的变化情况有关;
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包括:
在所述第一对象处于第三检测区域、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二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对象将进入第四检测区域、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将持续增大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三检测区域相较于第四检测区域近于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高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或,
在所述第一对象处于第三检测区域、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二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对象将进入第四检测区域、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将持续减小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三检测区域相较于第四检测区域远于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功耗低于其在第二状态下的功耗。
10.一种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电子设备的检测件的检测区域;
获得所述检测区域内至少一可识别对象相对于电子设备的运动轨迹,其中,所述运动轨迹至少表征所述可识别对象在所述检测区域内的运动参数;
在所述运动轨迹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以及,
在所述运动轨迹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维持在当前的第一状态;
其中,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维持在当前的第一状态,包括:
在所述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七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的变化在浮动变化量之内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维持在当前的第一状态;
在所述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八阈值、且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的变化在浮动变化量之内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维持在当前的第一状态;
在所述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符合第九阈值、所述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二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二相对距离符合第十阈值,且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处于持续增大/减小、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二相对距离的变化在浮动变化量之内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维持在当前的第一状态;
在所述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一对象从电子设备的第九检测区域进入到电子设备的第十检测区域、所述第一运动趋势表征所述第一对象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的变化在浮动变化量之内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维持在当前的第一状态。
11.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区域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电子设备的检测件的检测区域;
轨迹获取模块,用于获得所述检测区域内至少一可识别对象相对于电子设备的运动轨迹,其中,所述运动轨迹至少表征所述可识别对象在所述检测区域内的运动参数;
状态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运动轨迹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当前的第一状态切换为不用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
基于所述运动轨迹确定所述至少一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满足第一位置条件、所述至少一可识别对象中的第二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满足第二位置条件,且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运动趋势满足第一条件、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运动趋势满足第二条件,确定所述运动轨迹满足条件;
其中,所述第一位置条件至少与所述第一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相对距离和/或所述第一对象所处的检测区域有关,所述第二位置条件至少与所述第二对象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二相对距离和/或所述第二对象所处的检测区域有关,所述第一条件至少与所述第一相对距离和/或所述第一对象所处的检测区域的变化情况有关,所述第二条件至少与所述第二相对距离和/或所述第二对象所处的检测区域的变化情况有关。
CN201911424092.5A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2214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24092.5A CN111221415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24092.5A CN111221415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21415A CN111221415A (zh) 2020-06-02
CN111221415B true CN111221415B (zh) 2022-05-31

Family

ID=70828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24092.5A Active CN111221415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214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02687A (zh) * 2020-07-14 2022-02-01 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探测方法
CN112114661B (zh) * 2020-08-03 2022-05-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区分对象的方法、装置
CN113064805A (zh) * 2021-03-29 2021-07-0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以及控制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98140A (zh) * 2014-12-29 2015-05-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
CN108919949A (zh) * 2018-06-25 2018-11-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状态切换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25419B (zh) * 2012-05-23 2018-01-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操作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740664B (zh) * 2014-12-08 2019-11-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98140A (zh) * 2014-12-29 2015-05-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
CN108919949A (zh) * 2018-06-25 2018-11-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状态切换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21415A (zh) 2020-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21415B (zh)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733420B (zh) 智能设备的唤醒方法、装置、智能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733419B (zh) 智能设备的持续唤醒方法、装置、智能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216135B2 (en) Touch-sensitive electronic device and sensor control method
KR20160126979A (ko) 전자디바이스 제어방법
US10171718B2 (en) Capacitive rotation sen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2204576B (zh) 用于确定指纹传感器上的手指运动的方法
CN111124135B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3324964B (zh) 身份辨识系统及方法
US9391611B2 (en) Operation device
CN104736973A (zh) 用于确定马达驱动的致动部件的位置的方法和装置
US20210137438A1 (en) Control system for mobile robots
CN105682021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896387B (zh) 确定便携终端处于室内室外的方法及便携终端
CN115247875A (zh) 用于控制空调器的方法、装置及空调器、存储介质
US981756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pertaining to the use of a plurality of 3D gesture sensors to detect 3D gestures
US11148639B2 (en) Electrostatic sensor and vehicle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CN106970729B (zh) 用于投影触控式设备的投影控制装置、方法及设备
CN112922892B (zh) 风扇控制方法、风扇及存储介质
CN113494477A (zh) 循环扇控制方法、循环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32219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14033299A1 (en) Capacitive sensor arrangement for switching a hatch opening on a vehicle
EP2829947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pertaining to the use of a plurality of 3D gesture sensors to detect 3D gestures
CN111651108B (zh) 终端显示屏Dock栏的控制系统、方法及汽车
CN108874253A (zh) 基于自容式触摸屏的唤醒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