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11940A - 一种物联网前端设备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物联网前端设备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11940A
CN111211940A CN201911418161.1A CN201911418161A CN111211940A CN 111211940 A CN111211940 A CN 111211940A CN 201911418161 A CN201911418161 A CN 201911418161A CN 111211940 A CN111211940 A CN 1112119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interface
server
equipment
ca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1816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群
张金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P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DP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DP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DP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41816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119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119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119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50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passwo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物联网前端设备测试系统。该系统中,检测设备提供自动化调用所需要的接口,服务器进行自动化的程序执行和结果分析,通过采用自动化方式进行检测任务的下发和检测结果的解读,实现了对自身检测能力的多层次自动化测试,大幅减少了测试人员枯燥乏味的重复操作,提高了测试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物联网前端设备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联网前端设备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的发展渐成规模,IOT的应用领域涉及到工业、农业、环境、交通、物流、安保等多个领域,IOT前端设备也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IOT前端设备具有点多面广、应用流量大、大量无人值守的终端接入等特性,这些脆弱点都是潜在的危害,容易被利用于对前端设备进行攻击。因此,针对前端设备的安全检测产品应运而生,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然而,目前这一种安全检测产品的测试,通常需要测试人员进行大量并重复的人工操作,包括人工搭建大量的测试环境、手动反复进行检测任务的下发、以及人工分析检测结果等,容易对资源造成极大浪费,并且此时效率也比较低下。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物联网前端设备测试系统。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物联网前端设备测试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检测设备和服务器;所述检测设备与待测试的前端设备连接,其中,
所述检测设备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检测任务后,转发给所述前端设备,检测所述前端设备执行所述检测任务的检测结果;所述检测设备还提供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
所述服务器用于通过调用所述第一接口对所述检测设备进行配置后,通过调用所述第二接口发送检测任务,并通过调用所述第三接口监测所述检测任务的状态,以及当所述检测任务的状态为结束时,通过调用所述第四接口下载所述检测任务的检测结果;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分析所述检测结果。
在某些例子中,上述第一接口包含认证信息,所述认证信息包括用于登录所述检测设备的帐号和密码信息。
在某些例子中,上述服务器对检测设备进行配置包括:
服务器配置所述检测设备的指定参数值,所述指定参数值用于确定出待测试的前端设备和对所述待测试的前端设备的检测策略。
在某些例子中,上述服务器分析检测结果包括:
服务器从检测结果中解析出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包括:所述待测试的前端设备的应用或服务的标识、型号版本,以及所述待测试的前端设备向所述检测设备上报的漏洞;
服务器将所述目标数据与预设的规则进行匹配,基于匹配结果确定检测结果是否符合预期结果。
在某些例子中,上述检测设备以旁路的形式部署在所述前端设备的网络环境中。
在某些例子中,上述检测设备、服务器和前端设备连接在同一台交换机上。
在某些例子中,上述检测任务包括请求报文,服务器还用于:接收并分析检测设备返回的内容。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检测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
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检测任务后,转发给前端设备,检测所述前端设备执行所述检测任务的检测结果;
提供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以使所述服务器可以通过调用所述第一接口对所述检测设备进行配置后,通过调用所述第二接口发送检测任务,并通过调用第三接口监测所述检测任务的状态,以及当所述检测任务的状态为结束时,通过调用第四接口下载所述检测任务的检测结果,并分析所述检测结果。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
通过调用所述第一接口对检测设备进行配置后,通过调用所述第二接口发送检测任务,并通过调用第三接口监测所述检测任务的状态,以及当所述检测任务的状态为结束时,通过调用第四接口下载所述检测任务的检测结果,其中,所述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由所述检测设备提供;
分析所述检测结果。
本说明书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物联网前端设备测试系统。该系统中,检测设备提供自动化调用所需要的接口,服务器进行自动化的程序执行和结果分析,通过采用自动化方式进行检测任务的下发和检测结果的解读,实现了对自身检测能力的多层次自动化测试,大幅减少了测试人员枯燥乏味的重复操作,提高了测试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说明书。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说明书的原理。
图1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物联网前端设备测试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物联网前端设备测试系统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测试系统中检测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图。
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测试系统中服务器的一种硬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说明书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物联网,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而前端设备,是指处理和混合多个信号源的设备。物联网前端设备因具有点多面广、应用流量大、大量无人值守的终端接入等特性,容易被攻击。因此,基于前端设备的安全检测产品也随之产生,可以很好的解决前端设备脆弱性问题。然而,目前,对针对物联网前端设备的这类安全检测产品进行测试的相关技术,通常是采用人工的方式搭建大量的测试环境,同时手动反复地进行检测任务的下发,最后通过人工分析判定安全检测产品是否满足要求。这样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并且测试效率也非常低下。
接下来对本说明书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图1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物联网前端设备测试系统的示意图,所述系统包括检测设备101和服务器102;其中,
所述检测设备101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102发送的检测任务后,转发给所述前端设备103,检测所述前端设备103执行所述检测任务的检测结果;所述检测设备101还提供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
所述服务器102用于通过调用所述第一接口对所述检测设备101进行配置后,通过调用所述第二接口发送检测任务,并通过调用第三接口监测所述检测任务的状态,以及当所述检测任务的状态为结束时,通过调用第四接口下载所述检测任务的检测结果;所述服务器102还用于分析所述检测结果。
为解决前面所述的问题,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联网前端设备测试系统,这一测试系统在对前端设备的安全性进行测试的同时,还能分析出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检测设备可以是以旁路的形式部署在前端设备的网络环境中,只要保证检测设备与被测环境以及服务器形成可达的链路即可。在某些例子中,检测设备、服务器和前端设备可以连接在同一台交换机上。
在某些例子中,检测设备提供的多个接口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其中,所述第一接口用于对所述检测设备进行配置,所述第二接口用于向所述检测设备发送检测任务,所述第三接口用于确定所述检测任务的状态,所述第四接口用于下载检测结果。与测试系统中服务器的描述对应的,服务器调用第一接口对检测设备进行配置、调用第二接口发送检测任务、调用第三接口监测该检测任务的状态、当监测到检测任务的状态为结束后,调用第四接口下载检测结果。也就是说,检测设备提供了自动化调用所需要的接口。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具体场景的需要,检测设备还可以提供其他接口。
在某些例子中,前面提到的第一接口包含认证信息,其中,认证信息包括用于登录检测设备的帐号和密码信息。服务器调用第一接口时,可通过第一接口中的认证信息,与检测设备直接进行认证,认证后进行配置和任务下发。这里的配置指的是:服务器配置所述检测设备的指定参数值,所述指定参数值用于确定出待测试的前端设备和对所述待测试的前端设备的检测策略。检测设备针对检测任务具有可配置的参数字段,用于设置包括检测目标、检测策略,服务器根据测试需求对此进行设定,在认证后将设定好的参数发给检测设备,实现符合当前测试需求的配置。
在配置好之后,服务器通过调用第二接口进行检测任务的下发。在某些例子中,每个检测任务可以是对检测设备的某一功能进行测试的一条指令,服务器调用第二接口向检测设备发送检测任务,检测设备在接收到检测任务后,执行相应的检测动作。当需要对下一个用户界面功能进行测试时,服务器根据当前测试需求重新配置检测设备,并发送相应的检测任务。
在下发检测任务之后,服务器通过调用第三接口监测检测任务的状态。服务器实时监控检测任务的状态,在某些例子中,当检测设备中对应检测任务的功能出现故障时,检测设备会返回报错信息,服务器可以获取到该检测任务的状态为出现故障,从而判断出检测任务所对应测试的功能出现了故障。
自动化测试金字塔,是一种自动化测试过程的金字塔形策略结构,通常认为包括三层结构,自上而下分别是UI测试、集成/接口测试、单元测试。自动化测试金字塔主要提出的观点是:越下层投入应当越多。相关技术中,大部分针对物联网前端设备的测试方法更多关注的是UI测试。UI测试,即是对设备的用户界面的功能进行测试。而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系统提供了多层次的自动化测试。其中,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系统为实现多层次自动化测试,在每个层次的测试内容包括:
UI测试,即是对设备的用户界面的功能进行测试。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测试系统通过服务器向检测设备发送检测任务,根据监测的检测任务的状态实现UI测试。
集成/接口测试,关注的是函数、类提供的接口。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服务器向检测设备发送的检测任务可以是get请求的形式,服务器根据检测设备返回的内容可以判断执行该检测任务的相关接口是否正常。
单元测试,关注的是代码的实现逻辑。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当检测任务的状态为结束时,服务器下载并分析所述检测任务的检测结果。服务器对比检测结果和代码的预期结果,若相等则判断测试通过,若不相等则判断测试失败。在某些例子中,服务器分析检测结果可以包括:服务器从检测结果中解析出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包括:所述待测试的前端设备的应用或服务的标识、型号版本,以及所述待测试的前端设备向所述检测设备上报的漏洞;服务器将所述目标数据与预存的规则进行匹配,基于匹配结果确定检测结果是否符合预期结果。也就是说,服务器可以提供一个数据库,该数据库用于存储预存的规则,包括待测试的前端设备的应用或服务的标识、型号版本,以及所述待测试的前端设备向所述检测设备上报的漏洞的对应关系,当服务器获取到检测结果的报告时,将报告中的xml文件进行解析,获取其中这三种目标数据,与数据库存储的对应关系进行匹配,当匹配到相同时,测试通过,否则为测试失败。
通过多层次的自动化测试,可以对测试系统检测的精确性有所判断,也有利于开发人员及时发现错误原因,找到并解决错误。
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系统中,检测设备提供自动化调用所需要的接口,服务器进行自动化的程序执行和结果分析,通过采用自动化方式进行检测任务的下发和检测结果的解读,实现了对自身检测能力的多层次自动化测试,大幅减少了测试人员枯燥乏味的重复操作,提高了测试效率,另外,在某些例子中,检测设备可以多接口同时进行工作,服务器可以同时发起多项检测任务,从而减少了测试的时间成本。
为方便对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测试系统做更为详细的阐述,接下来将从这一测试系统的测试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图2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物联网前端设备测试系统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其中,该测试系统包括检测设备和服务器,在测试之前,需要先提前搭建被测环境,即将该测试系统部署在前端设备的网络环境中。所述测试方法包括:
在步骤201、服务器调用检测设备提供的第一接口,对检测设备进行认证和配置,所述第一接口包含用于登录所述检测设备的认证信息;
在步骤202、服务器调用检测设备提供的第二接口,向检测设备发送检测任务;
在步骤203、服务器调用检测设备提供的第三接口,实时监测获取检测任务的状态;
在步骤204、当监测到检测任务的状态为结束后,调用检测设备提供的第四接口,下载检测结果;
在步骤205、服务器解析检测结果中的xml文件,获取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包括待测试的前端设备的应用或服务的标识、型号版本,以及待测试的前端设备向检测设备上报的漏洞,将所述目标数据与预存的规则进行匹配,基于匹配结果确定检测结果是否符合预期结果,当确定符合时测试通过,当确定不符合时测试失败。
这一测试方法,是对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系统自身检测能力的自动化测试方法,采用一种自动化的方式进行检测任务的下发和报告的解读,最终形成一个检测结果分析的自动化闭环,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需要人工操作导致的测试效率低下的问题。
与上述内容相对应的,本说明书还提供了一种检测设备和一种服务器的设备实施例。其中,
检测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检测任务后,转发给前端设备,检测所述前端设备执行所述检测任务的检测结果;提供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以使所述服务器可以通过调用所述第一接口对所述检测设备进行配置后,通过调用所述第二接口发送检测任务,并通过调用第三接口监测所述检测任务的状态,以及当所述检测任务的状态为结束时,通过调用第四接口下载所述检测任务的检测结果,并分析所述检测结果。
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通过调用所述第一接口对检测设备进行配置后,通过调用所述第二接口发送检测任务,并通过调用第三接口监测所述检测任务的状态,以及当所述检测任务的状态为结束时,通过调用第四接口下载所述检测任务的检测结果,其中,所述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由所述检测设备提供;分析所述检测结果。
上述两种设备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以软件实现为例,作为一个逻辑意义上的设备,是通过其处理器将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读取到内存中运行形成的。从硬件层面而言,如图3和图4所示,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测试系统中检测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图,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测试系统中服务器的一种硬件结构图。除了图3和图4所示的处理器510、内存530、网络接口520、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540之外,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检测设备或服务器,通常根据该设备的实际功能,还可以包括其他硬件,对此不再赘述。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申请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说明书的其它实施方案。本说明书旨在涵盖本说明书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说明书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说明书未申请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说明书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说明书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说明书,凡在本说明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物联网前端设备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检测设备和服务器;所述检测设备与待测试的前端设备连接,其中,
所述检测设备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检测任务后,转发给所述前端设备,检测所述前端设备执行所述检测任务的检测结果;所述检测设备还提供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
所述服务器用于通过调用所述第一接口对所述检测设备进行配置后,通过调用所述第二接口发送检测任务,并通过调用第三接口监测所述检测任务的状态,以及当所述检测任务的状态为结束时,通过调用第四接口下载所述检测任务的检测结果;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分析所述检测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包含认证信息,所述认证信息包括用于登录所述检测设备的帐号和密码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服务器对检测设备进行配置包括:
服务器配置所述检测设备的指定参数值,所述指定参数值用于确定出待测试的前端设备和对所述待测试的前端设备的检测策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服务器分析检测结果包括:
服务器从检测结果中解析出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包括:所述待测试的前端设备的应用或服务的标识、型号版本,以及所述待测试的前端设备向所述检测设备上报的漏洞;
服务器将所述目标数据与预存的规则进行匹配,基于匹配结果确定检测结果是否符合预期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用于:
提供一数据库,所述数据库用于预先存储规则,所述规则包括所述待测试的前端设备的应用或服务的标识、型号版本,以及所述待测试的前端设备向所述检测设备上报的漏洞之间的对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设备以旁路的形式部署在所述前端设备的网络环境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检测设备、服务器和前端设备连接在同一台交换机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任务包括请求报文,服务器还用于:
接收并分析检测设备返回的内容。
9.一种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
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检测任务后,转发给前端设备,检测所述前端设备执行所述检测任务的检测结果;
提供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以使所述服务器可以通过调用所述第一接口对所述检测设备进行配置后,通过调用所述第二接口发送检测任务,并通过调用第三接口监测所述检测任务的状态,以及当所述检测任务的状态为结束时,通过调用第四接口下载所述检测任务的检测结果,并分析所述检测结果。
10.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
通过调用所述第一接口对检测设备进行配置后,通过调用所述第二接口发送检测任务,并通过调用第三接口监测所述检测任务的状态,以及当所述检测任务的状态为结束时,通过调用第四接口下载所述检测任务的检测结果,其中,所述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由所述检测设备提供;
分析所述检测结果。
CN201911418161.1A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物联网前端设备测试系统 Pending CN1112119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18161.1A CN111211940A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物联网前端设备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18161.1A CN111211940A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物联网前端设备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11940A true CN111211940A (zh) 2020-05-29

Family

ID=70788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18161.1A Pending CN111211940A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物联网前端设备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11940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4704A (zh) * 2006-01-20 2007-07-25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对不同批次服务器进行自动分析检查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5067930A (zh) * 2015-08-15 2015-11-18 深圳市昂盛达电子有限公司 自动测试平台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5183644A (zh) * 2015-08-20 2015-12-23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任务集成自动化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5426298A (zh) * 2014-08-25 2016-03-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db的软件测试方法和系统
CN107154940A (zh) * 2017-05-11 2017-09-12 济南大学 一种物联网漏洞扫描系统及扫描方法
US20180115574A1 (en) * 2016-10-24 2018-04-26 Senrio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cting anomalous behavior of network-connected embedded devices
KR20190095574A (ko) * 2018-01-22 2019-08-16 컴즈 주식회사 IoT 장치에 대한 신뢰성 검증 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4704A (zh) * 2006-01-20 2007-07-25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对不同批次服务器进行自动分析检查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5426298A (zh) * 2014-08-25 2016-03-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db的软件测试方法和系统
CN105067930A (zh) * 2015-08-15 2015-11-18 深圳市昂盛达电子有限公司 自动测试平台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5183644A (zh) * 2015-08-20 2015-12-23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任务集成自动化测试系统及方法
US20180115574A1 (en) * 2016-10-24 2018-04-26 Senrio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cting anomalous behavior of network-connected embedded devices
CN107154940A (zh) * 2017-05-11 2017-09-12 济南大学 一种物联网漏洞扫描系统及扫描方法
KR20190095574A (ko) * 2018-01-22 2019-08-16 컴즈 주식회사 IoT 장치에 대한 신뢰성 검증 시스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89665B (zh) 数据录制、数据回放和自动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US9672137B1 (en) Shadow test replay service
US858410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analyzing program for detecting malicious codes triggered under specific event/context
CN104699616B (zh) 一种应用测试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034575B (zh) 崩溃分析方法和装置
CN103049373B (zh) 一种崩溃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10955899B (zh) 安全测试方法、装置、测试设备以及介质
CN114139210B (zh) 一种基于智慧业务的大数据安全威胁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0928777B (zh) 测试用例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98797B (zh) 操作监控方法及装置、操作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08009085B (zh) 渠道包测试方法
CN109558313B (zh) 构建异常测试场景的方法及装置
CN110851352A (zh) 一种模糊测试系统及终端设备
Dunagan et al. Towards a self-managing software patching process using black-box persistent-state manifests
Panigrahi et al. An approach to prioritize the regression test cases of object-oriented programs
CN105515909B (zh) 一种数据采集测试方法和装置
WO2020192179A1 (zh) 一种基于iOS应用的安全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20054532A1 (en) Dynamic fault configuration using a registered list of controllers
CN117493188A (zh) 接口测试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49548B (zh) 一种自动化越权渗透测试方法和存储设备
US10310962B2 (en) Infrastructure rule generation
CN115705190A (zh) 依赖程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Alnawasreh et al. Online robustness testing of distributed embedded systems: An industrial approach
CN111211940A (zh) 一种物联网前端设备测试系统
CN113722240B (zh) 一种linux操作系统管理平台的稳定性测试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