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82654A - 副链路rrc连接触发方法和终端 - Google Patents

副链路rrc连接触发方法和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82654A
CN111182654A CN201910069535.7A CN201910069535A CN111182654A CN 111182654 A CN111182654 A CN 111182654A CN 201910069535 A CN201910069535 A CN 201910069535A CN 111182654 A CN111182654 A CN 1111826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operating
rrc connection
mode2
schedu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6953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82654B (zh
Inventor
梁敬
纪子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6953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826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826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26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826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26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副链路RRC连接触发方法和终端,所述方法包括:若终端工作在mode2且满足触发条件,或,所述终端需要从工作在mode2转换到至少工作在mode1,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本发明实施例中,明确了如何触发副链路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以适用于具有新的资源选择模式的副链路系统,使得不同模式下的终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过程进入RRC连接态,使后续的资源分配更加合理或业务传输更加顺利。

Description

副链路RRC连接触发方法和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副链路RRC连接触发方法和终端。
背景技术
下面对副链路(sidelink,或译为侧链路,边链路等)涉及的几个概念进行简单说明。
1、sidelink介绍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从第12个发布版本开始支持sidelink,用于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之间不通过网络侧设备进行直接数据传输。
LTE sidelink设计中,UE通过物理副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Channel,PSCCH)发送副链路控制信息(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SCI),调度物理副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nel,PSSCH)的传输以发送数据。该传输是以广播形式进行的,接收端并不向发送端反馈接收是否成功。由于LTE sidelink只支持广播通信,因此主要用于基本安全类通信,其他高级V2X业务将通过NR sidelink支持。
5G NR系统可用于LTE所不支持的6GHz以上工作频段,支持更大的工作带宽,但目前版本的NR系统只支持基站与终端间的接口,尚不支持终端之间直接通信的Sidelink接口。
2、sidelink资源分配模式
LTE sidelink设计支持两种资源分配模式(mode),分别是调度资源分配(Scheduled resource allocation)模式与自主资源选择(Autonomous resourceselection)模式。前者由网络侧设备控制并为每个UE分配资源,后者由UE自主选择资源。
NR V2X定义了两种资源分配模式,一种是mode1(模式1),基站调度资源,一种是mode2(模式2),UE自己决定使用什么资源进行传输,此时资源信息可能来自基站的广播消息或者预配置。
3、RRC连接建立条件(RRC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condition)
在LTE V2X中,有一种情况V2X sidelink传输时会触发UE进入RRC连接态,即UE在要进行V2X sidelink相关通信过程时,系统消息中包含了V2X的相关配置却没有包含资源相关信息(如资源池)。
但是在NR V2X中,引入了很多新的设计,如新的资源选择模式(mode)等(例如mode2c,mode 2d),相应的,在NR中如何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副链路RRC连接触发方法和终端,用于解决在具有新的资源选择模式的副链路系统中,如何触发副链路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副链路RRC连接触发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若所述终端工作在mode2且满足触发条件,或,所述终端需要从工作在mode2转换到至少工作在mode1,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触发模块,用于若所述终端工作在mode2且满足触发条件,或,所述终端需要从工作在mode2转换到至少工作在mode1,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副链路RRC连接建立触发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副链路RRC连接建立触发方法的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明确了如何触发副链路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以适用于具有新的资源选择模式的副链路系统,使得不同模式下的终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过程进入RRC连接态,使后续的资源分配更加合理或业务传输更加顺利。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副链路RRC连接触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以及它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使用“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例如A和/或B,表示包含单独A,单独B,以及A和B都存在三种情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等。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用词并不构成限制。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副链路RRC连接触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步骤11:若所述终端工作在mode2且满足触发条件,或,所述终端需要从工作在mode2转换到至少工作在mode1,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
当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之后,所述终端可以执行多种操作,例如向基站请求用于调度其他终端的副链路传输资源,或者,采用mode1进行传输等。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终端需要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则需要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内,即,所述若所述终端工作在mode2且满足触发条件,或,所述终端需要从工作在mode2转换到至少工作在mode1,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包括:若所述终端工作在mode2且满足触发条件,或者,所述终端需要从工作在mode2转换到至少工作在mode1,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内的所述终端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确定是否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内:如果终端能在用于sidelink通信的频点上探测到至少一个小区满足S准则(小区选择准则),则判断为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内。如果一个都探测不到,则判断为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外。
NR V2X定义了两种资源分配模式,一种是mode1(模式1),基站调度资源,一种是mode2(模式2),终端自己决定使用什么资源进行传输,此时资源信息可能来自基站的广播消息或者预配置。终端如果工作在基站覆盖范围内并且与基站有RRC连接,可以是mode1和/或mode2,终端如果工作在基站覆盖范围内但与基站没有RRC连接,只能工作在mode2。如果终端在基站覆盖范围外,那么只能工作在mode2,根据预配置的信息来进行V2X传输。
mode2又分为mode 2a,mode 2b,mode 2c和mode 2d,其中:
mode 2a:UE自主选择侧链资源进行传输。
mode 2b:UE协助为其他UE调度Sidelink资源。
mode 2c:UE配置了NR配置的授权(类似于类型1)用于侧链路传输。
mode 2d:UE调度其他UE的侧链路传输。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mode2为mode 2d,mode 2d下,终端协助为其他终端调度Sidelink资源,本发明实施例中,执行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的所述终端可以为调度终端,也可以为被调度终端。所谓调度终端是负责调度其他终端间的传输资源,被调度终端的传输资源来自于调度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当所述mode2为mode 2d时,所述触发条件为以下之一:
A1)调度终端或被调度终端从基站覆盖范围外进入基站覆盖范围内;
此时,执行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的所述终端可以为调度终端,也可以为被调度终端。
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终端是调度终端,且从基站覆盖范围外进入基站覆盖范围内,所述终端可以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
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终端是调度终端,且所述终端的被调度终端从基站覆盖范围外进入基站覆盖范围内,所述终端可以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
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终端是被调度终端,且所述终端的调度终端从基站覆盖范围外进入基站覆盖范围内,所述终端可以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
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终端是被调度终端,且所述终端从基站覆盖范围外进入基站覆盖范围内,所述终端可以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
A2)调度终端无法为被调度终端调度用于mode 2d的资源和/或资源池;
进一步的,所述调度终端无法为被调度终端调度用于mode 2d的资源和/或资源池可以包括:
调度终端无法通过资源感知(sensing)过程为被调度终端调度用于mode 2d的资源和/或资源池。
调度终端无法通过资源感知过程为被调度终端调度用于mode 2d的资源和/或资源池,有可能是,所述资源和/或资源池已被其他调度资源使用,或者,是调度终端未感知到所述资源和/或资源池,等情况。
此时,执行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的所述终端可以为调度终端,也可以为被调度终端。
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终端是调度终端,且无法通过资源感知过程为被调度终端调度用于mode 2d的资源和/或资源池,所述终端可以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
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终端是被调度终端,且调度终端无法通过资源感知过程为所述终端调度用于mode 2d的资源和/或资源池,所述终端可以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
A3)接收到的系统消息中不包含用于mode 2d的资源和/或资源池;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消息中指示了可用于副链路传输的频点和/或配置信息,但不包含用于mode 2d的资源和/或资源池。
其中,资源池由网络侧发送或预配置,资源池中包含传输所用的资源和传输相关的参数,如包括资源池第一个子帧的偏移值、资源池对应的bitmap(位图)、是否会在相邻RB(资源块)传输PSCCH(物理副链路控制信道)和PSSCH(物理副链路共享信道)、子信道的数量和每个子信道的大小以及子信道对应的最低RB索引值、PSCCH pool对应的最低RB索引值、CBR(信道忙率)测量的S-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门限、区域标识等等。
目前网络侧除了给终端配置普通的传输资源池,还可能会配置异常资源池(exceptional pool),异常资源池用于一些特殊的情况,如在切换过程中,或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adio link failure,RLF),或是从IDLE(空闲态)向CONNECTED(连接态)态转换的过程中,等等。
A4)被调度终端使用调度终端指示的资源或资源池进行传输时,向调度终端或基站上报的信道忙率超过指定信道忙率阈值;
此时,执行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的所述终端可以为调度终端,也可以为被调度终端。
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终端是调度终端,且从被调度终端获知被调度终端使用调度终端指示的资源或资源池进行传输时信道忙率超过指定信道忙率阈值,所述终端可以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
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终端是被调度终端,且使用调度终端指示的资源或资源池进行传输时信道忙率超过指定信道忙率阈值,所述终端可以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
A5)被调度终端使用调度终端指示的资源或资源池进行传输时,业务的服务质量QoS不满足要求;
此时,执行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的所述终端可以为调度终端,也可以为被调度终端。
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终端是调度终端,且从被调度终端获知被调度终端使用调度终端指示的资源或资源池进行传输时业务的服务质量QoS不满足要求,所述终端可以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
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终端是被调度终端,且使用调度终端指示的资源或资源池进行传输时业务的服务质量QoS不满足要求,所述终端可以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
A6)被调度终端使用调度终端指示的资源或资源池进行传输时,副链路的链路质量低于指定链路质量阈值;
此时,执行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的所述终端可以为调度终端,也可以为被调度终端。
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终端是调度终端,且从被调度终端获知被调度终端使用调度终端指示的资源或资源池进行传输时副链路的链路质量低于指定链路质量阈值,所述终端可以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
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终端是被调度终端,且使用调度终端指示的资源或资源池进行传输时副链路的链路质量低于指定链路质量阈值,所述终端可以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
A7)调度终端与其他调度终端通过协商获知,预计用于调度的资源或资源池已经被其他调度终端使用,和/或,使用用于调度的资源或资源池的其他调度终端的数量超过指定数量阈值。
此时,执行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的所述终端可以为调度终端,也可以为被调度终端。
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终端是调度终端,且与其他调度终端通过协商获知,预计用于调度的资源或资源池已经被其他调度终端使用,所述终端可以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
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终端是被调度终端,且从调度终端获知调度终端与其他调度终端通过协商获知,预计用于调度的资源或资源池已经被其他调度终端使用,所述终端可以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
A8)调度终端与其他调度终端通过协商获知使用用于调度的资源或资源池的其他调度终端的数量超过指定数量阈值。
此时,执行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的所述终端可以为调度终端,也可以为被调度终端。
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终端是调度终端,且与其他调度终端通过协商获知,使用用于调度的资源或资源池的其他调度终端的数量超过指定数量阈值,所述终端可以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
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所述终端是被调度终端,且从调度终端获知调度终端与其他调度终端通过协商获知,使用用于调度的资源或资源池的其他调度终端的数量超过指定数量阈值,所述终端可以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若所述终端需要从工作在mode 2d的转换到至少工作在mode1,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从工作在mode2转换到至少工作在mode1为:
从工作在mode 2d转换到工作在mode1;或者
从工作在mode 2d转换到同时工作在mode1和mode 2d。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若满足触发条件,所述终端从工作在mode 2d转换到至少工作在mode1,所述触发条件为上述触发条件A1)-A8)中的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若终端为调度终端,所述触发RRC连接或RRC连接恢复的步骤之后,还可以包括:向基站请求用于调度其他终端的资源和/或资源池。
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mode2为mode 2c。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所述mode2为mode 2c时,可选的,所述触发条件为以下之一:
B1)所述终端从基站覆盖范围外进入基站覆盖范围内;
B2)接收到的系统消息中不包含用于mode 2c的资源、资源池和/或传输模式(transmission pattern)配置;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消息中指示了可用于副链路传输的频点和/或配置信息,但不包含用于mode 2c的资源、资源池和/或传输模式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模式指的是,用于mode 2c的时频资源的大小、位置和数量等。
B3)所述终端在使用基站配置的资源、资源池和/或传输模式进行传输时,发生了资源冲撞;
B4)所述终端在使用基站配置的资源、资源池和/或传输模式进行传输时,测量到的信道忙率超过指定信道忙率阈值;
B5)所述终端在使用基站配置的资源、资源池和/或传输模式进行传输时,业务的QoS不满足要求;
B6)所述终端在使用基站配置的资源、资源池和/或传输模式进行传输时,副链路的链路质量低于指定链路质量阈值;
B7)所述终端与其他终端通过协商获知,预计用于传输的资源、资源池或传输模式已经被其他终端使用;
B8)所述终端与其他终端通过协商获知,使用用于传输的资源、资源池或传输模式的其他终端的数量超过指定数量阈值;
B9)所述终端当前的业务要求的QoS高于指定门限,需要通过mode1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若所述终端需要从工作在mode 2c转换到至少工作在mode1,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从工作在mode2转换到至少工作在mode1为:
从工作在mode 2c转换到工作在mode1;或者
从工作在mode 2c转换到同时工作在mode1和mode 2c。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若满足触发条件,所述终端从工作在mode 2c转换到至少工作在mode1,所述触发条件为上述触发条件B1)-B9)中的之一。
在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从工作在mode2转换到至少工作在mode1还可以为:
从工作在mode 2a转换到工作在mode1;或者
从工作在mode 2b转换到工作在mode1;或者
从工作在mode 2a转换到同时工作在mode1和mode 2a;或者
从工作在mode 2b转换到同时工作在mode1和mode 2ab。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明确了如何触发副链路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以适用于具有新的资源选择模式的副链路系统,使得不同模式下的终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过程进入RRC连接态,使后续的资源分配更加合理或业务传输更加顺利。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请参考图2,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20,包括:
触发模块21,用于若所述终端工作在mode2且满足触发条件,或,所述终端需要从工作在mode2转换到至少工作在mode1,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
可选的,所述触发模块21,进一步用于若所述终端工作在mode2且满足触发条件,或者,所述终端需要从工作在mode2转换到至少工作在mode1,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内的所述终端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
可选的,所述mode2为mode 2d,所述终端为调度终端或被调度终端。
可选的,所述mode2为mode 2d时,所述触发条件为以下之一:
调度终端或被调度终端从基站覆盖范围外进入基站覆盖范围内;
调度终端无法为被调度终端调度用于mode 2d的资源和/或资源池;
接收到的系统消息中不包含用于mode 2d的资源和/或资源池;
被调度终端使用调度终端指示的资源或资源池进行传输时,向调度终端或基站上报的信道忙率超过指定信道忙率阈值;
被调度终端使用调度终端指示的资源或资源池进行传输时,业务的服务质量QoS不满足要求;
被调度终端使用调度终端指示的资源或资源池进行传输时,副链路的链路质量低于指定链路质量阈值;
调度终端与其他调度终端通过协商获知,预计用于调度的资源或资源池已经被其他调度终端使用;
调度终端与其他调度终端通过协商获知,使用用于调度的资源或资源池的其他调度终端的数量超过指定数量阈值。
可选的,所述调度终端无法为被调度终端调度用于mode 2d的资源和/或资源池包括:
所述调度终端无法通过资源感知过程为被调度终端调度用于mode 2d的资源和/或资源池。
可选的,所述系统消息中指示了可用于副链路传输的频点和/或配置信息,但不包含用于mode 2d的资源和/或资源池。
可选的,所述从工作在mode2转换到至少工作在mode1为:
从工作在mode 2d转换到工作在mode1;或者
从工作在mode 2d转换到同时工作在mode1和mode 2d。
可选的,所述mode2为mode 2c。
可选的,所述mode2为mode 2c时,所述触发条件为以下之一:
所述终端从基站覆盖范围外进入基站覆盖范围内;
接收到的系统消息中不包含用于mode 2c的资源、资源池和/或传输模式配置;
所述终端在使用基站配置的资源、资源池和/或传输模式进行传输时,发生了资源冲撞;
所述终端在使用基站配置的资源、资源池和/或传输模式进行传输时,测量到的信道忙率超过指定信道忙率阈值;
所述终端在使用基站配置的资源、资源池和/或传输模式进行传输时,业务的QoS不满足要求;
所述终端在使用基站配置的资源、资源池和/或传输模式进行传输时,副链路的链路质量低于指定链路质量阈值;
所述终端与其他终端通过协商获知,预计用于mode 2c的资源、资源池或传输模式已经被其他终端使用;
所述终端与其他终端通过协商获知,使用用于mode 2c的资源、资源池或传输模式的其他终端的数量超过指定数量阈值;
所述终端当前的业务要求的QoS高于指定门限,需要通过mode1传输。
可选的,所述系统消息中指示了可用于副链路传输的频点和/或配置信息,但不包含用于mode 2c的资源、资源池和/或传输模式配置。
可选的,所述从工作在mode2转换到至少工作在mode1为:
从工作在mode 2c转换到工作在mode1;或者
从工作在mode 2c转换到同时工作在mode1和mode 2c。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能够实现图1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3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31、网络模块32、音频输出单元33、输入单元34、传感器35、显示单元36、用户输入单元37、接口单元38、存储器39、处理器310、以及电源311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
其中,处理器310,用于若所述终端工作在mode2且满足触发条件,或,所述终端需要从工作在mode2转换到至少工作在mode1,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
本发明实施例中,明确了如何触发副链路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以适用于具有新的资源选择模式的副链路系统,使得不同模式下的终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过程进入RRC连接态,使后续的资源分配更加合理或业务传输更加顺利。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射频单元3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将来自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3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单元3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单元3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
终端通过网络模块32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如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音频输出单元33可以将射频单元31或网络模块3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39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33还可以提供与终端3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33包括扬声器、蜂鸣器以及受话器等。
输入单元34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3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341和麦克风342,图形处理器3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36上。经图形处理器3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39(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31或网络模块32进行发送。麦克风342可以接收声音,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3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
终端3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3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3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终端3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3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终端姿态(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传感器35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单元3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36可包括显示面板3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361。
用户输入单元3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37包括触控面板3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372。触控面板37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371上或在触控面板371附近的操作)。触控面板3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310,接收处理器3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371。除了触控面板371,用户输入单元37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37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3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371可覆盖在显示面板361上,当触控面板37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3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3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3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3中,触控面板371与显示面板3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371与显示面板361集成而实现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接口单元38为外部装置与终端30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3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的输入传输到终端3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终端3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3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3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3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310是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9内的数据,执行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3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3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310中。
终端3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311(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3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3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另外,终端30包括一些未示出的功能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40包括:处理器41和存储器4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40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42上并可在处理器4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41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若所述终端工作在mode2且满足触发条件,或,所述终端需要从工作在mode2转换到至少工作在mode1,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
处理器4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42可以存储处理器4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41执行时还可实现如下步骤:
所述若所述终端工作在mode2且满足触发条件,或,所述终端需要从工作在mode2转换到至少工作在mode1,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包括:
若所述终端工作在mode2且满足触发条件,或者,所述终端需要从工作在mode2转换到至少工作在mode1,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内的所述终端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
可选的,所述mode2为mode 2d,所述终端为调度终端或被调度终端。
可选的,所述触发条件为以下之一:
调度终端或被调度终端从基站覆盖范围外进入基站覆盖范围内;
调度终端无法为被调度终端调度用于mode 2d的资源和/或资源池;
接收到的系统消息中不包含用于mode 2d的资源和/或资源池;
被调度终端使用调度终端指示的资源或资源池进行传输时,向调度终端或基站上报的信道忙率超过指定信道忙率阈值;
被调度终端使用调度终端指示的资源或资源池进行传输时,业务的服务质量QoS不满足要求;
被调度终端使用调度终端指示的资源或资源池进行传输时,副链路的链路质量低于指定链路质量阈值;
调度终端与其他调度终端通过协商获知,预计用于调度的资源或资源池已经被其他调度终端使用;
调度终端与其他调度终端通过协商获知,使用用于调度的资源或资源池的其他调度终端的数量超过指定数量阈值。
可选的,所述调度终端无法为被调度终端调度用于mode 2d的资源和/或资源池包括:
所述调度终端无法通过资源感知过程为被调度终端调度用于mode 2d的资源和/或资源池。
可选的,所述系统消息中指示了可用于副链路传输的频点和/或配置信息,但不包含用于mode 2d的资源和/或资源池。
可选的,所述从工作在mode2转换到至少工作在mode1为:
从工作在mode 2d转换到工作在mode1;或者
从工作在mode 2d转换到同时工作在mode1和mode 2d。
可选的,所述mode2为mode 2c。
可选的,所述触发条件为以下之一:
所述终端从基站覆盖范围外进入基站覆盖范围内;
接收到的系统消息中不包含用于mode 2c的资源、资源池和/或传输模式配置;
所述终端在使用基站配置的资源、资源池和/或传输模式进行传输时,发生了资源冲撞;
所述终端在使用基站配置的资源、资源池和/或传输模式进行传输时,测量到的信道忙率超过指定信道忙率阈值;
所述终端在使用基站配置的资源、资源池和/或传输模式进行传输时,业务的QoS不满足要求;
所述终端在使用基站配置的资源、资源池和/或传输模式进行传输时,副链路的链路质量低于指定链路质量阈值;
所述终端与其他终端通过协商获知,预计用于mode 2c的资源、资源池或传输模式已经被其他终端使用;
所述终端与其他终端通过协商获知,使用用于mode 2c的资源、资源池或传输模式的其他终端的数量超过指定数量阈值;
所述终端当前的业务要求的QoS高于指定门限,需要通过mode1传输。
可选的,所述系统消息中指示了可用于副链路传输的频点和/或配置信息,但不包含用于mode 2c的资源、资源池和/或传输模式配置。
可选的,所述从工作在mode2转换到至少工作在mode1为:
从工作在mode 2c转换到工作在mode1;或者
从工作在mode 2c转换到同时工作在mode1和mode 2c。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副链路RRC连接触发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副链路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触发方法,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所述终端工作在mode2且满足触发条件,或,所述终端需要从工作在mode2转换到至少工作在mode1,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终端工作在mode2且满足触发条件,或,所述终端需要从工作在mode2转换到至少工作在mode1,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包括:
若所述终端工作在mode2且满足触发条件,或者,所述终端需要从工作在mode2转换到至少工作在mode1,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内的所述终端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ode2为mode 2d,所述终端为调度终端或被调度终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条件为以下之一:
调度终端或被调度终端从基站覆盖范围外进入基站覆盖范围内;
调度终端无法为被调度终端调度用于mode 2d的资源和/或资源池;
接收到的系统消息中不包含用于mode 2d的资源和/或资源池;
被调度终端使用调度终端指示的资源或资源池进行传输时,向调度终端或基站上报的信道忙率超过指定信道忙率阈值;
被调度终端使用调度终端指示的资源或资源池进行传输时,业务的服务质量QoS不满足要求;
被调度终端使用调度终端指示的资源或资源池进行传输时,副链路的链路质量低于指定链路质量阈值;
调度终端与其他调度终端通过协商获知,预计用于调度的资源或资源池已经被其他调度终端使用;
调度终端与其他调度终端通过协商获知,使用用于调度的资源或资源池的其他调度终端的数量超过指定数量阈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终端无法为被调度终端调度用于mode 2d的资源和/或资源池包括:
所述调度终端无法通过资源感知过程为被调度终端调度用于mode 2d的资源和/或资源池。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消息中指示了可用于副链路传输的频点和/或配置信息,但不包含用于mode 2d的资源和/或资源池。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工作在mode2转换到至少工作在mode1为:
从工作在mode 2d转换到工作在mode1;或者
从工作在mode 2d转换到同时工作在mode1和mode 2d。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ode2为mode 2c。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条件为以下之一:
所述终端从基站覆盖范围外进入基站覆盖范围内;
接收到的系统消息中不包含用于mode 2c的资源、资源池和/或传输模式配置;
所述终端在使用基站配置的资源、资源池和/或传输模式进行传输时,发生了资源冲撞;
所述终端在使用基站配置的资源、资源池和/或传输模式进行传输时,测量到的信道忙率超过指定信道忙率阈值;
所述终端在使用基站配置的资源、资源池和/或传输模式进行传输时,业务的QoS不满足要求;
所述终端在使用基站配置的资源、资源池和/或传输模式进行传输时,副链路的链路质量低于指定链路质量阈值;
所述终端与其他终端通过协商获知,预计用于mode 2c的资源、资源池或传输模式已经被其他终端使用;
所述终端与其他终端通过协商获知,使用用于mode 2c的资源、资源池或传输模式的其他终端的数量超过指定数量阈值;
所述终端当前的业务要求的QoS高于指定门限,需要通过mode1传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消息中指示了可用于副链路传输的频点和/或配置信息,但不包含用于mode 2c的资源、资源池和/或传输模式配置。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工作在mode2转换到至少工作在mode1为:
从工作在mode 2c转换到工作在mode1;或者
从工作在mode 2c转换到同时工作在mode1和mode 2c。
1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发模块,用于若所述终端工作在mode2且满足触发条件,或,所述终端需要从工作在mode2转换到至少工作在mode1,触发RRC连接建立或RRC连接恢复。
1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副链路RRC连接触发方法的步骤。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副链路RRC连接触发方法的步骤。
CN201910069535.7A 2019-01-24 2019-01-24 副链路rrc连接触发方法和终端 Active CN1111826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69535.7A CN111182654B (zh) 2019-01-24 2019-01-24 副链路rrc连接触发方法和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69535.7A CN111182654B (zh) 2019-01-24 2019-01-24 副链路rrc连接触发方法和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2654A true CN111182654A (zh) 2020-05-19
CN111182654B CN111182654B (zh) 2022-06-14

Family

ID=70649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69535.7A Active CN111182654B (zh) 2019-01-24 2019-01-24 副链路rrc连接触发方法和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8265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77332A1 (en) * 2020-10-15 2022-04-21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ter-ue coordinate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16108A1 (en) * 2015-12-28 2017-07-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collision avoidance in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16108A1 (en) * 2015-12-28 2017-07-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collision avoidance in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3GPP TR 38.885 V1.0.0", 《3GPP TR 38.885 V1.0.0 *
HUAWEI, HISILICON: "Support of mode switch and multiple mode coexistence for NR sidelink",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104 R2-1816524》 *
INTEL CORPORATION: "Summary for NR-V2X AI - 7.2.4.1.4 Resource Allocation Mechanism",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5 R1-1813908》 *
INTERDIGITAL INC.: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NR V2X", 《3GPP RAN WG1 MEETING #94B R1-1811115》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77332A1 (en) * 2020-10-15 2022-04-21 Apple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ter-ue coordinate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2654B (zh) 202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24859B (zh) 副链路的传输资源选择方法、配置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CN111132224B (zh) sidelink的连接控制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0932829B (zh) 非授权频段的传输时间指示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
CN111263450B (zh) Pdcch监测方法、装置、终端、基站和存储介质
CN110972195A (zh) 一种传输处理方法、终端及控制节点
CN110636627B (zh) 一种资源请求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10958692A (zh) 副链路传输资源的选择方法、配置方法及设备
CN111050422A (zh) 一种非连续接收的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13498164A (zh) 寻呼处理方法、通信设备及网络侧设备
CN110958644B (zh) 一种终端设备能力信息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808817B (zh) 资源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10635878B (zh) 一种命令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2566249A (zh) 一种信息指示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1836311B (zh) 能力协商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1182654B (zh) 副链路rrc连接触发方法和终端
CN110636614A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2788775B (zh) 一种进行lbt的方法及设备
CN111615085B (zh) 资源获取方法、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
CN110972327B (zh) 基于非授权频段的信号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1356183B (zh) 一种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10365454B (zh) 一种载波选择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3497688A (zh) 调度请求的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2654097A (zh) 资源共享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1132218A (zh) 配置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1132187A (zh) 确定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