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80553B - 一种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叠焊组件及加工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叠焊组件及加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80553B
CN111180553B CN202010013419.6A CN202010013419A CN111180553B CN 111180553 B CN111180553 B CN 111180553B CN 202010013419 A CN202010013419 A CN 202010013419A CN 111180553 B CN111180553 B CN 1111805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tening
stitch
welding
assembly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1341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80553A (zh
Inventor
谢云飞
王慧
金炳修
孔智炫
龚小东
邱艳华
施晓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wha Q Cells Qi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wha SolarOne Qi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wha SolarOne Qi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wha SolarOne Qi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1341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805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80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05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805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805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31/1876Particular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batch treatment of the devices
    • H01L31/188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utomatic inter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01L31/0504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叠焊组件及加工设备,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焊带上多个待加工部进行压平处理,直至待加工部成为带状结构的压平部,压平部具有预设的厚度,其中,每相邻两个待加工部之间保持预设的间距,每个待加工部具有预设的长度;对焊带的压平部进行加热处理;对加热后的焊带进行退火冷却;对冷却后的焊带进行烘干;将每个烘干后的焊带的压平部定位至每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进行焊接,形成组件;对焊接后的组件进行层压,得到叠焊组件。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叠焊组件制备方法,对焊带压平处加热后退火,以降低屈服强度,达到超软效果,减少电池片重叠处裂纹;能有效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优良率,促进叠焊组件量产。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叠焊组件及加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组件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叠焊组件及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新型叠焊或拼片组件可以在组件有效封装面积内增加10%左右的电池片,提升组件转换效率约1-2%,并降低组件生产成本,且设备升级成本低,从而大幅降低电站建造成本和LCOE(平准化度电成本),加速平价上网。但是目前实验室及试产过程组件层压后EL测试电池片重合焊带交接处出现大量裂纹,导致生产优良率较低,无法量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叠焊组件及加工设备,能够有效的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优良率,促进叠焊组件量产,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对焊带上多个待加工部进行压平处理,直至所述待加工部成为带状结构的压平部,所述压平部具有预设的厚度,其中,每相邻两个待加工部之间保持预设的间距,每个待加工部具有预设的长度;
S2、对焊带的压平部进行加热处理;
S3、对加热后的焊带进行退火冷却处理;
S4、对冷却后的焊带进行烘干处理;
S5、将每个烘干后的焊带的压平部定位至每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并进行焊接,形成组件;
S6、对步骤S5中的组件进行层压,得到所述叠焊组件。
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每个待加工部的厚度范围设置为0.05-0.2mm,每个待加工部的长度范围设置为2-7mm;相邻两个待加工部之间的间距范围设置为50-110mm。
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利用电阻轮加热装置加热焊带的压平部,或利用电磁线圈加热装置对焊带的压平部进行电磁加热,或利用激光加热装置加热焊带的压平部。
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加热温度范围设置为200-600度;在步骤S4中,烘干温度范围设置为80-150℃。
进一步地,在步骤S5中,设置在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的压平部与相邻两个电池片均接触的长度小于等于1mm。
进一步地,在步骤S3中,将加热后的焊带放置在容纳有冷却剂的冷却槽内进行冷却,所述冷却剂为纯水或助焊剂。
进一步地,在步骤S3中,先将加热后的焊带通过纯水进行冷却,当纯水温度低于100℃后,再将焊带通过助焊剂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在步骤S5中,设置在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的压平部与相邻两个电池片均接触的长度小于等于1mm。
本发明又提供一种叠焊组件,其由所述的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叠焊组件的加工设备,所述加工设备包括传输装置、压平装置、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及控制器,所述传输装置、压平装置、加热装置、冷却装置顺序设置且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传输装置包括传输辊,所述传输辊上设置有焊带;所述压平装置包括压平机构及与所述压平机构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压平机构包括压辊组件或压板组件;所述加热装置为电阻轮加热装置、电磁线圈加热装置、激光加热装置中的一种;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冷却槽,所述冷却槽内设置有多个平行设置的过渡辊,所述过渡辊与传输辊平行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a.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优良率,促进叠焊组件量产及推进;
b.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对压平处焊带加热后退火,以降低屈服强度,以达到超软效果,减少电池片重叠处裂纹;可以集成到串焊机内部,有效节约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叠焊组件的第一种加工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叠焊组件的第一种加工设备的电阻轮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叠焊组件的第二种加工设备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叠焊组件的第二种加工设备的电磁线圈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叠焊组件的第三种加工设备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未加工的焊带与电池片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工后的焊带与电池片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叠焊组件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包括:1-焊带,2-传输辊,3-上压辊,4-下压辊,51-电阻轮加热装置,52-电磁线圈加热装置,53-激光加热装置,6-冷却装置,61-冷却槽,62-过渡辊,7-电池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参加图9,其包括如下步骤:
S1、对焊带上多个待加工部进行压平处理,直至所述待加工部成为带状结构的压平部,所述压平部具有预设的厚度,每个待加工部的厚度范围设置为0.05-0.2mm,每个待加工部具有预设的长度,每个待加工部的长度范围设置为2-7mm;焊带为压平之前为圆柱结构,参见图6,其分为三种规格,直径分别为0.3mm、0.35mm和0.4mm,压制后,焊带由圆柱结构成为带状结构,即为平面结构,参见图8;每相邻两个待加工部之间保持预设的间距,每相邻两个待加工部之间的间距范围设置为50-110mm,目前最大的电池片长度为210mm,切成两等分后长度为105mm,较小电池长度为156mm,切成三等分后长度为52mm,切成两等分后长度为78mm。压平的目的是减少层压气泡,并可在后期将焊带与电池片焊接时可减少V型隐裂。
S2、对焊带的压平部进行加热处理,加热温度范围设置为200-600度,焊带由铜材质制成,铜的退火温度为550-650度;在步骤S2中,利用电阻轮加热装置加热焊带的压平部,或利用电磁感应线圈对焊带的压平部进行电磁加热,或利用激光加热焊带的压平部,铜质焊带在机械处理以后硬化,再通过加热去除应力和再结晶。
S3、对加热后的焊带进行退火冷却,即对加热的压平部进行冷却退火以降低屈服强度,以达到超软效果,减少后续电池片与焊带重叠处的裂纹,具体地,将加热后的焊带放置在容纳有冷却剂的冷却槽内进行冷却,所述冷却剂为纯水或助焊剂,助焊剂的作用主要为辅助热传导、去除氧化物、降低被焊接材质表面张力,助焊剂通常是以松香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是保证焊接过程顺利进行的辅助材料,助焊剂中的主要起作用成分是松香,松香在260摄氏度左右会被锡分解,因此冷却槽内温度不要太高。冷却处理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将加热后的焊带通过助焊剂直接进行冷却,其冷却效率高,但损耗大,会增加生产成本;第二种方案是先将加热后的焊带通过纯水进行冷却,当纯水温度低于100℃后,再将焊带通过助焊剂进行冷却,即设置两个冷却槽,第一个冷却槽内盛放纯水,第二个冷却槽内盛放助焊剂,这样设置的优势是,助焊剂在超过温度100℃时会使得焊带表面产生结晶,影响后期与电池焊接及叠焊或拼片组件的正常使用,而当纯水温度低于100℃后,再将焊带通过助焊剂进行冷却,不仅可以达到很好的冷却效果,焊带表面不会产生结晶,且使用助焊剂的量相对少的,降低成本。退火的目的是细化晶粒,以降低屈服强度。
S4、对冷却后的焊带进行烘干直至焊带表面无液体,烘干温度范围设置为80-150℃,优选为130℃,烘干时间设置为2-5s,烘干时间短,优选为3s,烘干后便于后续焊接。
S5、将每个烘干后的焊带的压平部定位至每相邻两个电池片7之间的重合位置进行焊接,形成组件,参见图8,使用焊带互联,增加封装功率,焊接时温度范围设置为180-230℃;设置在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的压平部与相邻两个电池片均接触的长度小于等于1mm,参见图8中箭头a所指间距,优选为0.3-0.5mm,这个重叠长度短,会导致短路,若重叠长度长,会遮挡电池片造成浪费;设置在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的压平部与相邻两个电池片均接触的长度小于压平部的长度,即压平部两端部与对应的电池片之间保持间距,一方面方便焊带与电池片安装,起到定位作用,另一方面可避免电池片正负极短路和漏电;每片电池片都是上正极下负极。
S6、对步骤S5中的组件进行层压,层压时使用三段式充气,层压是将焊接好的电池串/EVA/玻璃加热固化成刚性整体,得到所述叠焊组件,第一段充气到-65Kpa,第二段充气到-45Kpa,第三段充气到-20Kpa,三段的充气速率均为2Kpa/S;层压可减少层压件加热弯曲过程的隐裂。
热处理一般为再结晶退火(500-600度)或者去应力退火(200-300度),再结晶后完全消除了加工硬化的效果,形成了等轴晶状的组织,性能恢复到冷轧前;去应力退火发生的是回复,位错密度降低,抵消了部分加工硬化效果,但屈服强度的降幅小于再结晶退火,本方案采用的是再结晶退火和去应力退火两种方式,两种方式均可使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叠焊或拼片组件的加工设备,所述加工设备包括输装置、压平装置、加热装置、冷却装置6及控制器,所述传输装置、压平装置、加热装置、冷却装置6顺序设置且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传输辊2上缠绕有焊带1,所述传输辊2用于将焊带1传输至其他装置,所述传输辊2为陶瓷辊;所述压平装置(即为冲压装置)包括压平机构及与所述压平机构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压平机构包括压辊组件或压板组件,所述压平机构有两种结构方式,所述压平机构的第一种结构是压辊组件,所述压辊组件由两种结构,所述压辊组件的第一种结构是:所述压辊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上压辊3和至少一个下压辊4,所述上压辊3和下压辊4一一对应设置,且上压辊3设置在下压辊4下,所述传输辊2上的焊带在上压辊3和下压辊4之间进行压平处理;所述压辊组件的第二种结构是:所述压辊组件包括两个上压辊和设置在两个上压辊下的一个下压辊,两个上压辊之间保持间距,便于两个上压辊各自转动避免两者摩擦,所述传输辊2上的焊带在上压辊和下压辊之间进行压平处理。所述压平机构的第二种结构是压板组件,所述压板组件包括压板,所述压板为平面结构,如长方形结构,压板直接与焊带表面接触以压平焊带,其具有操作精度高,操作便捷快速的优势;压板的长度根据需要压制的压平部的长度进行选择,使用压板压制后的压平部的最小长度为2mm,使用压辊组件,压制后的压平部的最小长度为5mm。
为便于对待加工部进行压平处理,特设置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光电传感器,当焊带传输预设的间距后,控制器根据第一光电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驱动机构驱动上压辊3向靠近对应的下压辊4方向移动以对上压辊3和下压辊4之间的焊带进行压制形成带状结构的压平部,压制结束后,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驱动上压辊3向远离对应的下压辊4方向移动,焊带上无需压制部位只需从压辊组件之间穿过再输送至下个工序即可;或者驱动机构驱动压板对焊带进行压制形成带状结构的压平部。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三种结构,所述加热装置为电阻轮加热装置51、电磁线圈加热装置52、激光加热装置53的一种,具体如下:
所述电阻轮加热装置51的具体结构如下:参加图1和图2,所述电阻轮加热装置51包括第二光电传感器及两个滚轮,一个滚轮为正极,另一个滚轮为负极,焊带经过2个滚轮,正极和负极之间有电流,当通电流时即可对焊带进行加热,待第二光电传感器感应到待加热的压平部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电阻轮加热装置对焊带的压平部进行加热。
所述电磁线圈加热装置52的具体结构如下:参加图3和图4,所述电磁线圈加热装置52包括电磁感应线圈(可由紫铜管制作)和第三光电传感器,电磁感应线圈为环形结构或其他结构,焊带从电磁感应线圈的中空结构中穿过,高频大电流流向被绕制成环形结构或其他结构的电磁感应线圈,在线圈内产生极性瞬间变化的强磁束,磁束会贯通在线圈内的焊带,在焊带内部与加热电缆相反的方向,便会产生相对应的很大涡电流,由于被加热焊带内存在电阻,会产生很多焦耳热,是焊带自身的温度迅速上升,达到加热目的。待第三光电传感器感应到待加热的压平部时,所述控制器控制电磁线圈加热装置52对焊带的压平部进行加热。电磁加热因线圈本身基本不会产生热量,寿命长,无需检修,无维护更换成本;加热部分采用环形电缆结构,电缆本身不会产生热量,并可承受500℃以上高温,使用寿命高达10年;不需维护,后期基本无维护费用。
所述激光加热装置53的具体结构如下:参加图5,所述激光加热装置53包括二氧化碳或光纤激光器,所述激光加热装置53包括第四光电传感器、激光发射器、设置在激光发射器下的聚焦镜及与激光发射器连通且朝向待加热焊带的发射头,所述激光发射器发射的激光束依次从聚焦镜经发射头喷射至焊带进行加热,第二光电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待第四光电传感器感应到待加热的压平部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激光加热装置53对焊带的压平部进行加热。激光加热装置具有加热快,加热温度稳定的优势。
所述冷却装置6的具体结构如下:所述冷却装置6包括至少一个冷却槽61,所述冷却槽61内设置有多个平行设置的过渡辊62,所述过渡辊62为陶瓷辊,所述过渡辊62与传输辊2、上压辊3及下压辊4均平行设置,所述过渡辊既用于传输焊带,便于将冷却后的焊带传输至烘干设备中,又便于将焊带压制在冷却槽下部使得焊带能够充分接触冷却槽内的冷却剂。
本发明又提供一种叠焊组件,其由上述的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叠焊组件也称为拼片组件。
对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叠焊组件与常规制备方法制备的叠焊组件在同等规格和测试条件下进行EL测试和拉力测试进行对比(EL测试,英文Electroluminescence的缩写,缺陷测试。使用EL测试仪进行测试,太阳能电池组件缺陷检测全自动测试仪,利用晶体硅的电致发光原理,采用高分辨率的CCD相机拍摄组件的近红外图像,获取并判定组件的缺陷;通过EL测试来进行隐裂测试,以测试其生产质量是否达到工艺要求),通过EL测试得到V型裂纹不良率,通过焊带拉力测试仪以获得叠焊组件的屈服强度,结果如下表1:
表1本发明制备的叠焊组件与常规制备方法制备的叠焊组件的性能测试对比
V型裂纹不良率 屈服强度
本方案制备的叠焊组件 0.23% 73N/mm
传统方法制备的叠焊组件 1.37% 124N/mm
由上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叠焊组件V型裂纹减少,V型裂纹不良率降低,屈服强度降低。
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对压平处焊带加热后退火,以降低屈服强度,以达到超软效果,减少电池片重叠处裂纹;可以集成到串焊机内部,有效节约空间;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优良率,促进叠焊组件量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对焊带上多个待加工部进行压平处理,直至所述待加工部成为带状结构的压平部,所述压平部具有预设的厚度,其中,每相邻两个待加工部之间保持预设的间距,每个待加工部具有预设的长度;
S2、对焊带的压平部进行加热处理;
S3、对加热后的焊带进行退火冷却处理;
S4、对冷却后的焊带进行烘干处理;
S5、将每个烘干后的焊带的压平部定位至每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并进行焊接,形成组件;
S6、对步骤S5中的组件进行层压,得到所述叠焊组件;
步骤S1中,所述压平部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压平部的上表面低于左侧的焊带的上表面,所述压平部的下表面与右侧的焊带的上表面齐平,且左侧的焊带的上表面高于右侧的焊带的上表面,所述压平部的上表面与一电池片接触,所述压平部的下表面与另一电池片接触;
步骤S3中,将加热后的焊带放置在容纳有冷却剂的冷却槽内进行冷却,所述冷却剂为纯水或助焊剂;
步骤S5中,设置在相邻两个电池片之间的压平部与相邻两个电池片均接触的长度小于等于1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每个待加工部的厚度范围设置为0.05-0.2mm,每个待加工部的长度范围设置为2-7mm;相邻两个待加工部之间的间距范围设置为50-1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利用电阻轮加热装置加热焊带的压平部,或利用电磁线圈加热装置对焊带的压平部进行电磁加热,或利用激光加热装置加热焊带的压平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加热温度范围设置为200-600℃;在步骤S4中,烘干温度范围设置为80-15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先将加热后的焊带通过纯水进行冷却,当纯水温度低于100℃后,再将焊带通过助焊剂进行冷却。
6.一种叠焊组件,其特征在于,由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7.一种叠焊组件的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设备用于加工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叠焊组件,所述加工设备包括传输装置、压平装置、加热装置、冷却装置(6)及控制器,所述传输装置、压平装置、加热装置、冷却装置(6)顺序设置且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传输装置包括传输辊(2),所述传输辊(2)上设置有焊带(1);所述压平装置包括压平机构及与所述压平机构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压平机构包括压辊组件或压板组件;所述加热装置为电阻轮加热装置(51)、电磁线圈加热装置(52)、激光加热装置(53)中的一种;所述冷却装置(6)包括至少一个冷却槽(61),所述冷却槽(61)内设置有多个平行设置的过渡辊(62),所述过渡辊(62)与传输辊(2)平行设置。
CN202010013419.6A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叠焊组件及加工设备 Active CN1111805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3419.6A CN111180553B (zh)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叠焊组件及加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3419.6A CN111180553B (zh)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叠焊组件及加工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0553A CN111180553A (zh) 2020-05-19
CN111180553B true CN111180553B (zh) 2021-10-12

Family

ID=70650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13419.6A Active CN111180553B (zh)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叠焊组件及加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8055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47533A (ja) * 1992-03-03 1993-09-24 Nkk Corp アズロール型超高張力電縫鋼管の製造方法
CN103537880A (zh) * 2012-07-17 2014-01-29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焊机焊接高强钢的焊接方法
CN204424295U (zh) * 2015-02-04 2015-06-24 晋能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串焊机焊带浸泡烘干装置
CN204818436U (zh) * 2015-06-18 2015-12-02 象山普精金属制品厂 焊缝同步热处理激光焊接机构
CN206335279U (zh) * 2016-12-27 2017-07-18 苏州沃特维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焊带压平装置
CN108198889A (zh) * 2018-02-13 2018-06-22 苏州腾晖光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片互联方法
CN108340037A (zh) * 2017-01-22 2018-07-31 苏州腾晖光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光焊带的整形与焊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47533A (ja) * 1992-03-03 1993-09-24 Nkk Corp アズロール型超高張力電縫鋼管の製造方法
CN103537880A (zh) * 2012-07-17 2014-01-29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焊机焊接高强钢的焊接方法
CN204424295U (zh) * 2015-02-04 2015-06-24 晋能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串焊机焊带浸泡烘干装置
CN204818436U (zh) * 2015-06-18 2015-12-02 象山普精金属制品厂 焊缝同步热处理激光焊接机构
CN206335279U (zh) * 2016-12-27 2017-07-18 苏州沃特维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焊带压平装置
CN108340037A (zh) * 2017-01-22 2018-07-31 苏州腾晖光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光焊带的整形与焊接方法
CN108198889A (zh) * 2018-02-13 2018-06-22 苏州腾晖光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片互联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0553A (zh) 2020-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38802B1 (ja) 光起電力ストリング溶接機および光起電力溶接リボンの加工方法
CN108687418B (zh) 一种太阳电池的焊带连接方法
US11616163B2 (en) Firing furnace for firing electrode of solar cell element,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olar cell element, and solar cell element
JP2000022188A (ja) タブリードのはんだ付け装置
CN107731966B (zh) 一种光伏组件的封装方法
JP4885331B2 (ja) 太陽電池素子の接続方法および矯正方法並びにこれらの装置
TW201413996A (zh) 互連多個太陽能電池的裝置和方法
JPWO2016152649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4649443A (zh) 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及其制备方法、电池组件及光伏系统
WO2024066389A1 (zh) 太阳能电池片焊接方法
JP2013237059A (ja) インターコネクタと太陽電池素子の接合装置及び接合方法
CN108044819B (zh) 一种硅棒切割方法
CN111180553B (zh) 一种新型叠焊组件的制备方法、叠焊组件及加工设备
CN219497760U (zh) 加工装置
EP3211676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solar cell module
CN107552911B (zh) 一种双焊接工位的串焊机及电池片串焊方法
CN112750916A (zh) 一种光伏组件用金属网的新型加工方法
KR101088046B1 (ko) 태양광 모듈 생산 설비용 스트링거
KR20170125550A (ko) 태빙장치 및 태빙방법
CN114310075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焊接方法、电池串、电池组件和焊接设备
JP2013076107A (ja) インターコネクタ用銅線の焼鈍方法
CN108544075B (zh) 一种汇流条焊接系统
CN213583914U (zh) 一种电芯卸料装置
CN210911134U (zh) 一种用于对聚酰亚胺薄膜厚度处理的机构
CN114744074A (zh) 一种背接触电池串及其制备方法、电池组件和生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