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74451A - 开式废弃矿井储能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开式废弃矿井储能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74451A
CN111174451A CN202010018082.8A CN202010018082A CN111174451A CN 111174451 A CN111174451 A CN 111174451A CN 202010018082 A CN202010018082 A CN 202010018082A CN 111174451 A CN111174451 A CN 1111744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ell
heat exchange
gushing
circul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1808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平业
何满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Priority to CN20201001808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744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744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744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TGEOTHERMAL COLLECTORS; GEOTHERMAL SYSTEMS
    • F24T50/00Geothermal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TGEOTHERMAL COLLECTORS; GEOTHERMAL SYSTEMS
    • F24T10/00Geothermal collectors
    • F24T10/10Geothermal collectors with circulation of working fluids through underground channels, the working fluids not coming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ground
    • F24T10/13Geothermal collectors with circulation of working fluids through underground channels, the working fluids not coming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ground using tube assemblies suitable for insertion into boreholes in the ground, e.g. geothermal probes
    • F24T10/15Geothermal collectors with circulation of working fluids through underground channels, the working fluids not coming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ground using tube assemblies suitable for insertion into boreholes in the ground, e.g. geothermal probes using bent tubes; using tubes assembled with connectors or with return head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开式废弃矿井储能循环系统,涉及矿业工程及能源工程技术领域。该循环系统包括换热井、回水井、水泵、热能提取装置及数据监测中心,其中:换热井内部具有涌水,涌水具有热能;回水井与换热井连通;水泵深入至换热井内,并位于涌水的水位下方,用于抽取涌水;热能提取装置通过输水管与水泵连接,用于提取涌水中的热能,并能将提取热能后的涌水排放至回水井中;数据监测中心用于实时监测涌水的参数信息。本公开的循环系统既可避免地下热能资源的浪费,又可替代煤炭燃资源,避免环境恶化。

Description

开式废弃矿井储能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矿业工程及能源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开式废弃矿井储能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能源与环保”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煤碳作为主要能源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活中,而煤炭的大量使用对环境影响较大,要想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控制煤炭的使用以及寻找新型的替代能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煤矿地区的冬季主要通过燃烧煤炭的形式提供大量热量,以用于洗浴、供暖以及矿井井口防冻,随着煤炭的大量使用使得环境不断恶化。然而,煤矿地区具有较多废弃的矿井,而废弃矿井中的涌水温度可达30℃~40℃,是优质的地热资源,但是,涌水常位于据地面几百米甚至上千米地下,很难将其中热量采集出来,造成资源浪费。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开式废弃矿井储能循环系统,既可避免地下热能资源的浪费,又可替代煤炭燃资源,避免环境恶化。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开式废弃矿井储能循环系统,包括:
换热井,内部具有涌水,所述涌水具有热能;
回水井,与所述换热井连通;
水泵,深入至所述换热井内,并位于所述涌水的水位下方,用于抽取所述涌水;
热能提取装置,通过输水管与所述水泵连接,用于提取所述涌水中的热能,并能将提取热能后的涌水排放至所述回水井中;
数据监测中心,用于实时监测所述涌水的参数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数据监测中心包括:
监测组件,至少设于所述输水管的侧壁内,用于监测流经所述输水管的涌水的参数信息,所述参数信息包括温度、水压或流量中至少一种;
显示单元,用于接收并显示所述参数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
锚桩,设于所述换热井的外周,且固定于地面上;
锚索,一端连接于所述锚桩,另一端与所述水泵固定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
换热通道,设于所述换热井底部,并位于所述换热井与所述回水井之间,所述回水井通过所述换热通道与所述换热井连通。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换热通道包括多个相互连通且并排设置的环形巷道。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换热通道还包括:
主巷道,一端与所述换热井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回水井连通,且各所述环形巷道通过所述主巷道相互连通。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参数信息包括温度、水压及流量,所述监测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水压传感器及流量传感器。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
过滤网,设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用于过滤所述涌水中的颗粒物;
自清洁过滤器,设于所述水泵与所述热能提取装置之间。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
第一观测井,设于所述换热井与所述回水井之间,并由地面延伸至所述主巷道内,所述第一观测井内设有所述监测组件,用于观测所述换热井底部的涌水的参数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
多个第二观测井,设于所述第一观测井与所述回水井之间,且各所述第二观测井均由地面一一对应的延伸至各所述环形巷道中,各所述第二观测井内均设有所述监测组件,用于观测各所述环形巷道中的涌水的参数信息。
本公开的开式废弃矿井储能循环系统,可通过水泵抽取涌水,并将涌水输送至热能提取装置,进而通过热能提取装置提取涌水的热能,从而可将提取的热能用于洗浴、供暖以及矿井井口防冻,实现对地下热能的利用,既可避免地下热能资源的浪费,又可替代煤炭资源,避免环境恶化。同时,还可通过热能提取装置将提取热能后的涌水排放至回水井中,通过回水井再次流入换热井底部,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降低成本,且在涌水由回水井流入换热井的过程中,可重新吸收地下热能,以便后续热能的提取。此外,可通过数据监测中心实时监测涌水的参数信息,为隐患排查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方式开式废弃矿井储能循环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1、换热井;2、回水井;3、水泵;4、热能提取装置;5、数据监测中心;51、温度传感器;52、水压传感器;53、流量传感器;6、锚桩;7、锚索;8、换热巷道;81、主巷道;82、环形巷道;9、过滤网;10、自清洁过滤器;11、第一观测井;12、第二观测井。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用语“一个”、“一”、“该”和“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和“第二”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开式废弃矿井储能循环系统,如图1所示,循环系统可以包括换热井1、回水井2、水泵3、热能提取装置4及数据监测中心5,其中:
换热井1内部可具有涌水,涌水可具有热能;
回水井2可与换热井1连通;
水泵3可深入至换热井1内,并可位于涌水的水位下方,可用于抽取涌水;
热能提取装置4可通过输水管与水泵3连接,可用于提取涌水中的热能,并能将提取热能后的涌水排放至回水井2中;
数据监测中心5可用于实时监测涌水的参数信息。
本公开的开式废弃矿井储能循环系统,可通过水泵3抽取涌水,并将涌水输送至热能提取装置4,进而通过热能提取装置4提取涌水的热能,从而可将提取的热能用于洗浴、供暖以及矿井井口防冻,实现对地下热能的利用,既可避免地下热能资源的浪费,又可替代煤炭资源,避免环境恶化。同时,还可通过热能提取装置4将提取热能后的涌水排放至回水井2中,通过回水井2再次流入换热井1底部,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降低成本,且在涌水由回水井2流入换热井1的过程中,可重新吸收地下热能,以便后续热能的提取。此外,可通过数据监测中心5实时监测涌水的参数信息,为隐患排查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下面对本公开实施方式循环系统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换热井1可以是废弃的矿井,可由地面向地下延伸,其内部可具有涌水。换热井1的深度可为几百米或几千米,在此不做特殊限定,只要具有涌水即可。涌水可具有热能,其温度可随换热井1的深度而发生改变。举例而言,涌水的温度可随着换热井1深度的增加逐渐升高,例如,在换热井1涌水的浅层区域,涌水的温度可为15℃左右,在换热井1的深层区域,涌水的温度可达30℃~40℃,因此,涌水中可含大量的低品位热能,可作为清洁、优质的地热资源,为工业生产或生活提供能量,减少煤矿资源的消耗,缓解环境压力。
回水井2可位于换热井1的一侧,其可由地面向地下延伸,并可与换热井1连通,可通过回水井2将水流输送至换热井1底部,在此过程中,水流在从回水井2流向换热井1的过程中可与岩石的底面或侧壁进行热量交换,吸收地下热能,从而可将地下热能吸收至水流中,以便于通过换热井1提取水流中的热能。回水井2的深度可等于换热井1的深度,也可略小于换热井1的深度,在此不做特殊限定。举例而言,回水井2可以是矿井附近废弃的风井,可对废弃的风井进行重复利用,避免开采回水井2,降低工业成本。
在一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循环系统还可包括换热通道8,该换热通道8可设于换热井1底部,并可位于换热井1与回水井2之间,回水井2可通过该换热通道8与换热井1连通,回水井2中的水流可通过该换热通道8由回水井2流向换热井1,在此过程中,水流可与换热通道8的侧壁或底面接触,进而实现与地下热能的交换。换热通道8可以是预先埋藏于换热井1与回水井2之间的管道,为了便于热量交换,该管道可具有较强的热传导性能,举例而言,其可为金属管道,也可为塑料管道,当然,还可以其他热传导性能较强的材料形成的管道,在此不做特殊限定,其横截面可呈圆形、椭圆形、矩形或不规则图形,在此不做特殊限定。换热通道8也可以是连通于换热井1与回水井2之间的腔体,该腔体可用于容纳水流。当然,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通道,只要能供水流由回水井2流向换热井1即可,在此不做特殊限定。
为了增加水流与换热通道8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强换热效果,换热通道8可以包括环形巷道82,且环形巷道82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此不做特殊限定。在一实施方式中,换热通道8可以包括多个环形巷道82,各环形巷道82均可并排设置于换热井1与回水井2之间,且各环形巷道82均可相互连通,且各环形巷道82中最靠近换热井1的巷道可与换热井1连通,同时,各环形巷道82中最靠近回水井2的巷道可与回水井2连通,水流可由回水井2依次流经各环形巷道82,最终进入换热井1底部,进而可充分吸收地下热能,提高换热效率。举例而言,环形巷道82可以是2个、3个、4个、5个或6个,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数量,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需要说明的是,换热通道8还可以是U型巷道或S型巷道,当然,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巷道,只要能增加水流与换热通道8的接触面积,增强换热效果即可,在此不对换热通道8的形状做特殊限定。举例而言,U型巷道或S型巷道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且当其为多个时,多个U型巷道或多个S型巷道均可首尾相连,此外,换热通道8还可以包括多种不同形状的巷道,且各种不同形状的巷道均可首尾相连,例如,其可以是环形巷道82、U型巷道及S型巷道收尾相连共同组成的通道,当然,还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巷道,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在一实施方式中,换热通道8还可包括主巷道81,其一端可与换热井1连通,另一端可与回水井2连通,且各环形巷道82可通过主巷道81相互连通。具体而言,主巷道81可以包括多个子巷道,各子巷道可分别连接于最靠近回水井2的环形巷道82与回水井2之间、最靠近换热井1的环形巷道82与换热井1之间以及相邻两个环形巷道82之间。回水井2中的水流可通过位于最靠近回水井2的环形巷道82与回水井2之间的子巷道输入至距离回水井2最近的环形巷道82中,在该环形巷道82中进行充分换热后再通过位于相邻两个环形巷道82之间的子巷道进入下一个环形巷道82中,直至水流流经最靠近换热井1的环形巷道82,并通过位于最靠近换热井1的环形巷道82与换热井1之间的子巷道将水流输送至换热井1底部。
举例而言,各环形巷道82的外壁上均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且各进水口及各出水口均可沿各环形巷道82的排列方向依次交替设置,且每一个环形巷道82中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可正对设置于环形巷道82的外侧壁上,且各进水口均可位于各环形巷道82中靠近回水井2的一侧,各出水口均可位各环形巷道82中靠近换热井1的一侧,回水井2中的水流可通过位于最靠近回水井2的环形巷道82的进水口与回水井2之间的子巷道输入至距离回水井2最近的环形巷道82中,在该环形巷道82中进行充分换热后再通过该环形巷道82的出水口进入相邻两个环形巷道82之间的子巷道中,再通过下一个子巷道的进水口进入下一个环形巷道82中,对于位于中间的各环形巷道82重复上述进水和出水的过程,直至水流流经最靠近换热井1的环形巷道82,并由位于最靠近换热井1的环形巷道82的出水口流入与换热井1连接的子巷道中,进而将水流输送至换热井1底部。
水泵3可深入至换热井1内,并可位于涌水的水位下方,可用于抽取换热井1内的涌水,并可通过输水管将涌水输送至热能提取装置4中,以便提取涌水中的热能,实现对地下低品位能的利用。举例而言,水泵3可以是机械泵,其可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其中:进水端可与涌水相接触,出水端可通过输水管与热能提取装置4连接,可用于通过输水管将涌水输送至热能提取装置4。该热能提取装置4可用于提取涌水中的热能,举例而言,其可以是热泵或热传导设备,可通过热交换的方式将涌水中的热量传递至外界,以供用户使用。此外,热能提取装置4还可通过排水管将提取热能后的涌水排放至回水井2中,以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寒冷的冬季需要较多的热能为洗浴、供暖以及矿井井口防冻提供能量,可将水泵3深入换热井1底部,抽取较高温度的涌水,提取涌水中的热能后可通过回水井2将低温水排回换热井1,避免水资源浪费,在长时间抽取较高温度的涌水并排入低温水后,换热井1中温度降低,可通过热泵将冬季的冷能回收,并通过回水井2存储于换热井1中。在炎热的夏季,可通过水泵3将换热井1中存储的冷能提取出来,用于夏季制冷,实现能量的回收利用。同时,在冷能提取完后,可将水泵3置于换热井1中涌水较浅的位置,用户可通过热能提取装置4将外界热能排放至低温水中,即可达到降温的目的,又可将热量储存于换热井1中,避免资源浪费,该热能可在冬季使用,为冬季洗浴、供暖及矿井井口防冻提供热能。
换热井1内部通常具有较多渣滓或颗粒物,为了避免抽水过程中渣滓或颗粒物堵塞水泵3或热能提取装置4,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循环系统还可包括过滤网9及自清洁过滤器10,其中:
过滤网9可设于水泵3的进水口,可用于过滤涌水中的颗粒物,防止颗粒物进入水泵3内部而使水泵3损坏。举例而言,过滤网9可为片状结构,其上可设有多个供水流通过的通孔,且各通孔可均匀分布于片状结构上;其还可为网状镂空结构,当然,还可以是其他结构,只要能用于过滤颗粒物且可供水流流过即可,在此不做特殊限定。过滤网9的材料可以是金属、合金或不锈钢等,在此不做特殊限定。在一实施方式中,其可为金属网,并可覆盖于水泵3的进水口远离水泵3机身的一侧,其形状和尺寸可与水泵3的进水口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即:过滤网9的形状可与水泵3的进水口的形状相同,其尺寸可等于或大于水泵3的进水口的尺寸。举例而言,当水泵3的进水口的形状为圆形时,过滤网9也可呈圆形,且过滤网9的直径可略大于水泵3的进水口的直径,以便完全覆盖进水口。
自清洁过滤器10可设于水泵3与热能提取装置4之间,其可以是网状结构,其目数可以小于过滤网9的目数,可用于过滤过滤网9没有过滤掉的小颗粒物,以保护热能提取装置4。此外,自清洁过滤器10可按照预设时间间隔进行自清洁,避免杂物堆积,提高过滤速率。
数据监测中心5可用于实时监测涌水的参数信息,并可在监测到的参数信息超过预设范围时,提醒用户存在故障隐患。在一实施方式中,数据监测中心5可以包括监测组件和显示单元,其中:
监测组件可以是传感器,其具体类型可视参数信息的类型而定,在此不做特殊限定。参数信息可以包括温度、水压或流量中至少一种。相应的,监测组件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51、水压传感器52及流量传感器53中至少一种。举例而言,温度传感器51可以用于检测涌水的温度,水压传感器52可用于检测涌水的水压,流量传感器53可用于检测涌水的流量,当然,监测组件还包含其他组件,也可用于监测其他参数或信息,在此不做特殊限定。
在一实施方式中,参数信息可以包括温度、水压及流量,相应的,监测组件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51、水压传感器52及流量传感器53,当然,参数信息也可以是其他信息,相应的,监测组件也可以是其他组件,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监测组件可至少设于水泵3与热能提取装置4之间的输水管的侧壁内,可用于监测流经输水管的涌水的参数信息,并可将监测到的各参数信息实时反馈给工作人员,为隐患排查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同时,监测组件也可设于热能提取装置4与回水井2之间的排水管内,可用于监测排水管中水流的温度、水压及流量等。此外,数据监测中心5还可分别与水泵3、热能提取装置4及自清洁过滤器10连接,可用于检测水泵3、热能提取装置4及自清洁过滤器10的工作参数,为排查各种隐患提供数据支持。
显示单元可与监测组件相连接,可用于接收并显示参数信息,其可与监测组件通过电连接或通过无线连接,在此不做特殊限定。显示组件可以是显示面板,可用于显示监测组件监测到的参数信息,可使用户通过显示面板直接获知涌水及各设备的参数信息。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循环系统还可以包括锚桩6及锚索7,其中:锚桩6可设于换热井1的外周,并可固定于地面上,其可用于固定锚索7。举例而言,锚桩6可呈柱状,其横截面可为圆形、椭圆形、矩形或不规则图形,其材料可以是金属、合金或不锈钢,当然,还可以是其他形状或材料,在此不做特殊限定。锚桩6可以有多个,且各锚桩6可呈环形环绕于换热井1的外周,并可沿换热井1的外周等间距均匀分布。举例而言,锚桩6可以是2个、3个、4个、5个或6个,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数量,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锚索7一端可连接于锚桩6,另一端可与水泵3固定连接,可用于将水泵3固定在换热井1中,防止在机器运行过程中水泵3晃动而与周围岩体发生碰撞,此外,在检修过程中还可通过锚索7起吊水泵3,避免使用额外的起吊设备,降低检修成本,且操作便捷,有助于加快检修进程。
锚索7可呈条状,其可以是钢索,也可以是铁索,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材质的锁链结构,在此不做特殊限定。锚索7可以有多个,且多个锚索7均可连接于锚桩6和水泵3之间,举例而言,锚索7可以是2个、3个、4个、5个或6个,当然,还可以是其他数量,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在一实施方式中,锚索7的数量可与锚桩6的数量相等,且各锚索7可一一对应的与各锚桩6固定连接。
当然,锚索7还可用于固定其他部件,以防其他部件在工作过程中晃动而损坏,举例而言,锚索7一端可与锚桩6连接,另一端可深入至换热井1内,并可与换热井1内的输水管连接,防止在抽水过程中输水管晃动而与周围岩体发生碰撞,此外,在检修过程中还可通过锚索7起吊输水管,避免使用额外的起吊设备,降低检修成本。在一实施方式中,可采用部分锚索7固定水泵3,另一部分锚索7固定输水管,使得水泵3和输水管同时固定,在检修时可根据需要分别起吊水泵3或输水管。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循环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一观测井11,可设于换热井1与回水井2之间,并可由地面延伸至主巷道81内,可用于观测换热井1底部的涌水的扰动情况。举例而言,第一观测井11的深度可与换热井1的深度相同,并可延伸至换热井1的主巷道81内,且第一观测井11内可设有监测组件,可用于观察换热井1中涌水的参数信息,并可将参数信息传输至显示单元,并可通过显示单元将参数信息显示出来,可使用户通过显示单元直接获知换热井1中涌水的参数信息。该参数信息可以包括涌水的温度、涌水的水压或涌水的流量中的一种或多种,当然,还可以包括其他参数信息,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循环系统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二观测井12,各第二观测井12均可设于第一观测井11与回水井2之间,其数量可与环形巷道82的数量相同,且均可由地面一一对应的延伸至各环形巷道82中,可用于观测各环形巷道82中的涌水的扰动情况。举例而言,各第二观测井12的深度可与换热井1的深度相同,并可延伸至换热井1的环形巷道82内,可用于观察各环形巷道82中涌水的参数信息,该参数信息可以包括涌水的温度、涌水的水质或涌水的水压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而言,各第二观测井12内均可设有监测组件,可用于观测各环形巷道82的涌水的参数信息,并可将参数信息传输至显示单元,可通过显示单元将参数信息显示出来,进而使用户通过显示单元直接获知环形巷道82中涌水的参数信息。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0)

1.一种开式废弃矿井储能循环系统,包括:
换热井,内部具有涌水,所述涌水具有热能;
回水井,与所述换热井连通;
水泵,深入至所述换热井内,并位于所述涌水的水位下方,用于抽取所述涌水;
热能提取装置,通过输水管与所述水泵连接,用于提取所述涌水中的热能,并能将提取热能后的涌水排放至所述回水井中;
数据监测中心,用于实时监测所述涌水的参数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监测中心包括:
监测组件,至少设于所述输水管的侧壁内,用于监测流经所述输水管的涌水的参数信息,所述参数信息包括温度、水压或流量中至少一种;
显示单元,用于接收并显示所述参数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
锚桩,设于所述换热井的外周,且固定于地面上;
锚索,一端连接于所述锚桩,另一端与所述水泵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
换热通道,设于所述换热井底部,并位于所述换热井与所述回水井之间,所述回水井通过所述换热通道与所述换热井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通道包括多个相互连通且并排设置的环形巷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通道还包括:
主巷道,一端与所述换热井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回水井连通,且各所述环形巷道通过所述主巷道相互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信息包括温度、水压及流量,所述监测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水压传感器及流量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
过滤网,设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用于过滤所述涌水中的颗粒物;
自清洁过滤器,设于所述水泵与所述热能提取装置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
第一观测井,设于所述换热井与所述回水井之间,并由地面延伸至所述主巷道内,所述第一观测井内设有所述监测组件,用于观测所述换热井底部的涌水的参数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
多个第二观测井,设于所述第一观测井与所述回水井之间,且各所述第二观测井均由地面一一对应的延伸至各所述环形巷道中,各所述第二观测井内均设有所述监测组件,用于观测各所述环形巷道中的涌水的参数信息。
CN202010018082.8A 2020-01-08 2020-01-08 开式废弃矿井储能循环系统 Pending CN1111744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8082.8A CN111174451A (zh) 2020-01-08 2020-01-08 开式废弃矿井储能循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8082.8A CN111174451A (zh) 2020-01-08 2020-01-08 开式废弃矿井储能循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74451A true CN111174451A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50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18082.8A Pending CN111174451A (zh) 2020-01-08 2020-01-08 开式废弃矿井储能循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74451A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61786A (ja) * 2003-08-20 2005-03-10 Nonaka Kensetsu Kk 地温を利用した室内温度調整構造
KR20140090516A (ko) * 2013-01-09 2014-07-17 김영선 지열원 이원 사이클 히트펌프 냉난방 장치
CN204959779U (zh) * 2015-08-21 2016-01-13 北京城建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大口径工程降水井时控自动降水系统
CN105422180A (zh) * 2016-01-04 2016-03-2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基于图像和涌水量监测设备的井下水灾报警系统
CN205505496U (zh) * 2016-04-14 2016-08-24 海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源热泵系统用地埋管单元
CN206177406U (zh) * 2016-11-11 2017-05-17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地下水位实时跟踪测量装置
CN206177361U (zh) * 2016-11-04 2017-05-17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矿井涌水异常监测系统
CN107166599A (zh) * 2017-06-29 2017-09-15 郭卫康 一种纵横联网的地源采暖、采冷系统
CN107461951A (zh) * 2017-08-15 2017-12-12 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深部地热能开发方法
CN207299134U (zh) * 2017-09-14 2018-05-01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煤矿采空区热源的供热系统
CN108362354A (zh) * 2017-11-14 2018-08-03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便携式水井地下水水位水温自动测量记录装置
CN208365851U (zh) * 2018-03-12 2019-01-11 浙江禾泽都林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地埋管换热装置
CN208803479U (zh) * 2018-06-04 2019-04-30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兼作降水井的管桩结构
CN109855221A (zh) * 2019-03-22 2019-06-07 山东许厂煤矿有限公司 一种矿井水余热提取利用系统
CN110331989A (zh) * 2019-07-12 2019-10-15 北京中矿创新联盟能源环境科学研究院 深部建井开拓布局方法
CN209742856U (zh) * 2019-03-13 2019-12-06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多能联合干热岩储能供暖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61786A (ja) * 2003-08-20 2005-03-10 Nonaka Kensetsu Kk 地温を利用した室内温度調整構造
KR20140090516A (ko) * 2013-01-09 2014-07-17 김영선 지열원 이원 사이클 히트펌프 냉난방 장치
CN204959779U (zh) * 2015-08-21 2016-01-13 北京城建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大口径工程降水井时控自动降水系统
CN105422180A (zh) * 2016-01-04 2016-03-2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基于图像和涌水量监测设备的井下水灾报警系统
CN205505496U (zh) * 2016-04-14 2016-08-24 海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源热泵系统用地埋管单元
CN206177361U (zh) * 2016-11-04 2017-05-17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矿井涌水异常监测系统
CN206177406U (zh) * 2016-11-11 2017-05-17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地下水位实时跟踪测量装置
CN107166599A (zh) * 2017-06-29 2017-09-15 郭卫康 一种纵横联网的地源采暖、采冷系统
CN107461951A (zh) * 2017-08-15 2017-12-12 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深部地热能开发方法
CN207299134U (zh) * 2017-09-14 2018-05-01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煤矿采空区热源的供热系统
CN108362354A (zh) * 2017-11-14 2018-08-03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便携式水井地下水水位水温自动测量记录装置
CN208365851U (zh) * 2018-03-12 2019-01-11 浙江禾泽都林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地埋管换热装置
CN208803479U (zh) * 2018-06-04 2019-04-30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兼作降水井的管桩结构
CN209742856U (zh) * 2019-03-13 2019-12-06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一种多能联合干热岩储能供暖系统
CN109855221A (zh) * 2019-03-22 2019-06-07 山东许厂煤矿有限公司 一种矿井水余热提取利用系统
CN110331989A (zh) * 2019-07-12 2019-10-15 北京中矿创新联盟能源环境科学研究院 深部建井开拓布局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346180A1 (en) Method for Extracting Thermal Energy in Underground High Temperature Area of Coalfield Fire Area
CN102022097A (zh) 油田多功能清蜡设备
CN103277129A (zh) 一种防止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技术
CN103982961A (zh) 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的水源井软管式同井出、回水装置
CN204252894U (zh) 大粒径卵石地层钻进用泵吸反循环钻头
CN104847407A (zh) 一种顶板淋涌水收集组合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CN111174451A (zh) 开式废弃矿井储能循环系统
CN102705006A (zh) 采用井点降水法治理营运隧道水患的方法
KR101058138B1 (ko) 설치시공 및 오염방지와 사후관리가 용이한 개방형지중열교환기
CN201810345U (zh) 矿井水仓排泥系统
CN205824489U (zh) 一种石油管道清洗装置
CN211177478U (zh) 单井循环高效换热系统
CN208749398U (zh) 一种煤矿上覆岩层水的排放装置
CN207583349U (zh) 一种洗井捞砂器及地下水监测系统
KR101055977B1 (ko) 지열 열교환기
CN110410131A (zh) 一种矿井热害治理与综合利用系统
CN207144002U (zh) 一种热力管网的检查井
CN201857990U (zh) 矿用空冷器
CN205975799U (zh) 一种带有多个抽水泵的供水管井
CN203757931U (zh) 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的水源井软管式同井出、回水装置
CN203904374U (zh) 高炉炉缸冷却壁冷热面同时压浆维护结构
CN204987289U (zh) 地热能中央空调连接式浅层地热能同井转换装置
CN206770230U (zh) 竖井潜油泵安装固定装置
CN206346210U (zh) 一种减少井点降水造成地下水位过多开采的装置
CN210440081U (zh) 一种煤矿立井导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