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65011B - 无线上行链路传输中的预处理 - Google Patents

无线上行链路传输中的预处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65011B
CN111165011B CN201780095335.8A CN201780095335A CN111165011B CN 111165011 B CN111165011 B CN 111165011B CN 201780095335 A CN201780095335 A CN 201780095335A CN 111165011 B CN111165011 B CN 1111650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lc
pdcp
pdu
link
pd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533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65011A (zh
Inventor
奥利维尔·马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RD Communication Shenzhen Ltd
Original Assignee
JRD Communication Shenzhe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RD Communication Shenzhen Ltd filed Critical JRD Communication Shenzhen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165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650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650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650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2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discarding or delaying data units, e.g. packe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允许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RLC层丢弃PDU的各种系统和方法,尤其是配合RLC链路切换。

Description

无线上行链路传输中的预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有效丢弃机制,在上行链路传输之前实现数据预处理的程序。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第三代(3G)移动电话标准和技术已经是众所周知,这种3G标准和技术已经由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开发。第三代无线通信已经普遍支持宏小区移动电话通信,通信系统和网络已经朝着宽带和移动系统发展。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开发了所谓的长期演进系统(Long TermEvolution,LTE),即一种演进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陆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 UMTS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用于一个或更多个由称为eNodeB或eNB(evolved NodeB,演进型基站)的基站支持的宏小区的移动接入网络。最近,LTE正进一步向所谓的5G或NR(New Radio,新无线电)系统发展。
5G或NR为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到基站链路提出了一种新无线链路标准。NR配置和协议使用许多LTE特征作为起点,但添加了与LTE明显不同的各种附加特征和操作模式。
如图1所示,NR RAN(Radio Access Network,无线接入网络)由gNB组成,用于向UE提供NG-RAN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协议终端,NG-RAN用户平面比如为新的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AS)子层、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或PHY(Physical Layer,物理层),控制平面比如为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gNB之间通过Xn接口相互连接,gNB也通过NG接口连接到NGC(NextGeneration Core,下一代核心),更具体地说是通过N2接口连接到AMF(Access and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通过N3接口连接到UPF(UserPlane Function,用户平面功能)(参见3GPP TS 23.501)。
NR的用户平面协议栈(如3GPP TR 38.804中所定义)如图2所示。PDCP、RLC和MAC子层(在网络侧的gNB中终止)执行与LTE相似的功能。NR中存在其他功能用于满足LTE中不存在的特定要求。
在NR中,建议允许对PDCP提交给RLC的PDCP 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中的上行链路(UpLink,UL)RLC PDU进行预处理。本文用预处理来描述在具有传输机会之前PDU的形成,也可以称为预生成。如本文中所用,“链路”指较低层(如RLC或MAC)的端点之间的连接,使得在双(或多)连接中PDCP实体可以连接到多个链路。
RLC预处理的一个难点是,它可能会妨碍RLC SDU(Service Data Unit,服务数据单元)丢弃程序,在这个丢弃程序中,PDCP实体可以请求RLC层丢弃已提交的PDCP PDU。此外,RLC预处理还可能影响诸如重配置等程序,在重配置程序中,RLC可以避免丢失相应的PDCP PDU,或者避免对应于传输这些PDCP PDU的额外重排序延迟。
因此,要求系统允许RLC预处理但不妨碍丢弃程序,同时尽可能不影响重配置程序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简要介绍了一些概念,这些概念将在下面具体实施例中作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并不旨在强调所声明主题中的主要特征或基本特征,也不用来限制所声明主题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陈述于所附权利要求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以供处理器执行根据第一方面的方法。
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硬盘、光盘只读存储器(CD Read OnlyMemory,CD-ROM)、光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电可编程序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和闪存中的至少一种。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下面仅以举例方式对本发明更多细节、方面和实施例进行描述。图中的元件只是为了简单明了显示,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为便于理解,每个图都包括参考数字。
图1显示了根据提议的NR标准的网络主要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显示了一种提议的协议栈;
图3显示了一种PDU丢弃方法;以及
图4显示了一种PDU重传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并理解到,本发明所描述的示例细节仅仅是对一些实施例的说明,并且本发明中阐述的发明构思适用于各种替代方案。
允许丢弃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是有利的,因为它减少了不需要的数据通过空中接口的传输。然而,如果PDCP PDU或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SDU(ServiceData Unit,服务数据单元)或其一部分已形成为RLC PDU,则有必要丢弃整个RLC PDU,但缺少RLC PDU可能会导致一些RLC协议问题。如果PDCP PDU或其一部分已形成为RLC PDU,则预防丢弃避免了这样的协议问题,但却提供了一个低效的丢弃协议。
在NR(New Radio,新无线电)RLC UM(Unacknowledged Mode,非确认模式)下,当RLC PDU包含完整的RLC SDU时,RLC报头不包含任何协议信息,如果PDU被丢弃,则可能导致RLC协议问题。RLC报头仅包含一个SI字段,用于指示RLC PDU包含完整RLC SDU,但不包含RLC SN(Serial Number,序列号)。
因此,在非确认模式中,可以丢弃包含完整RLC SDU或PDCP PDU的整个RLC PDU,前提是它尚未提交到较低(MAC)层。因此,可以定义一个高效的丢弃程序,其中PDCP PDU被预处理成RLC PDU,并且对于包含完整PDCP PDU的RLC PDU,允许丢弃RLC PDU,直到其提交到较低层。
当RLC PDU包含PDCP PDU片段时,若RLC PDU没有被提交到较低层,则仍然可以丢弃RLC PDU。然而,这可能会导致接收端处的重排序延迟,这种重排序延迟可能是可接受的,也可能是不可接受的,其取决于所承载的服务。
在RLC AM(Acknowledged Mode,确认模式)中,包含完整RLC SDU(PDCP PDU)的每个RLC PDU包括不同的RLC SN,因此丢弃这样的RLC PDU会导致序列号间隙,该序列号间隙可能导致RLC确认模式接收端对丢失的RLC PDU请求重传,从而破坏了丢弃RLC SDU的目的。如果RLC PDU尚未提交到较低层,且RLC PDU是传输窗口中的最新版本,则RLC PDU可以被RLC层丢弃。
如图3所示,共有三组RLC PDU,RLC PDU 300已发送到较低层并通过RLC状态报告最终确认,RLC PDU 301已提交到较低层,但未被RLC状态报告最终确认,RLC PDU 300和301不能丢弃。
RLC PDU 302尚未提交到较低层且等待提交,在这组302中,RLC PDU 303当前不能被丢弃,因为RLC PDU 303不是传输窗口中的最新RLC PDU,因此丢弃它们将导致序列号间隙。
RLC PDU 304是传输窗口中最新的,即RLC SN304-VT(S)-1。因此,可以在不产生序列号间隙的情况下丢弃RLC PDU 304,且可以将VT(S)更新为VT(S)-1,就好像从未生成RLCPDU 304一样。
如果RLC PDU 304已被丢弃,则RLC PDU 305成为传输窗口(RLC SN305=VT(S)-1)中最新的RLC PDU。由RLC层存储RLC层接收到的不是最新RLC PDU的丢弃请求,因为如果丢弃编号较高的RLC PDU,则该PDU可能成为最新的RLC PDU。一旦PDU提交到较低层,则丢弃请求本身可以被丢弃。
当RLC SN=VT(S)-1被丢弃时,根据PDCP丢弃计时器行为,具有较低RLC SN的所有RLC PDU也可能有丢弃请求。虽然这可用于指导RLC层行为,但为避免在PDCP和RLC层之间产生依赖,可能更倾向于独立操作。
虽然当前NR标准使用术语TX_Next表示VT(S),TX_Next_ACK表示VT(A),但这不影响操作原则。
由于尚未映射到RLCPDU数据的RLC SDU(PDCP PDU)没有序列号或其它RLC协议域,故它们可以不受限制地丢弃,并且它们的丢弃对RLC层没有影响。
在某些情况下,RLC SDU片段仅在同一RLC SDU的片段提交给较低层时才生成,由于RLC SDU片段的丢弃总是会产生片段间隙(而不是序列号间隙),故RLC SDU片段的丢弃不应该被允许。片段间隙会产生ARQ重传请求,从而中断流程。
在某些情况下,RLC PDU的预处理允许创建具有RLC SDU片段的RLC PDU,如果RLCSDU的所有片段被丢弃,则允许根据上述规则丢弃。类似于当前NR用户平面设计,同时发生RLC SDU的分割、以及将第一个片段提交到较低层(MAC)是不可能的。这意味着对于确认模式,由于RLC SDU与已经提交给较低层的第一RLC SDU片段相关联,故无论它是否被预处理到RLC PDU中,都不可能丢弃该RLC SDU段。
可以提供额外丢弃功能,使RLC层根据上述规则丢弃可丢弃的所有RLC PDU和RLCSDU,该功能可以称为“完全丢弃”或刷新。如上所述,未映射到RLC PDU的任意RLC SDU可被自动丢弃。根据上述原则,使用一系列应用规则来丢弃RLC PDU,从而传输窗口中未提交到较低层的最后一个RLC PDU可以被丢弃。因此,完全丢弃将导致所有未提交的RLC PDU被丢弃,因为当先前最高的SNPDU被丢弃时,这些PDU中的每一个会依次成为最后一个未提交的PDU。
完全丢弃的效果与为每个RLC PDU向RLC层发出单个指令的效果相同。然而,在RLC层必须存储丢弃指令,且只有按照正确顺序执行这些指令的情况下,所有RLC PDU才会被丢弃。因此,完全丢弃可以提供一个丢弃所有可能的RLC PDU的有效机制。完全丢弃适用于确认模式和非确认模式。
对于确认模式,“完全丢弃”程序可被视为部分RLC重建程序,该程序不影响UL,不影响NR支持的预处理灵活性,且允许丢弃RLC中为传输而缓冲的最大数据量。对于非确认模式,“完全丢弃”程序适用于传输非确认模式RLC实体。
可直接从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调用“完全丢弃”程序,或根据所选模型通过PDCP调用。在当前NR规范中,RRC调用“RLC重建”,而PDCP调用“SDU丢弃”。下面将描述“完全丢弃”程序的用例。
NR规范规定了通过RRC信令对分割承载进行配置。分割承载将一个PDCP实体关联到两个链路(并且可以扩展到更多链路)。PDCP PDU的传输可以使用DL(Download Link,下行链路)或UL中的任一链路。在DL中,PDCP PDU是在一个链路上还是在另一个链路上传输由网络完全控制。它可以选择在两个链路上发送PDCP PDU,以聚合流量并增加吞吐量,或者发送到首选链路。类似地,在UL中,两个链路都可用于聚合流量,或者只能使用优选链路。UL中这种分割承载的特定应用被称为UL路径切换。一次配置一个UL链路用于在上行链路中传输PDCP PDU(RLC控制,例如UL中与下行链路RLC PDU的接收相关的RLC状态,仍需要在与RLC实体相关联的链路上发送),但是用户设备可以在它们之间进行切换,例如通过NW(network,网络),或者根据预定义规则发送信号,这样的配置允许用户设备在一个链路被阻塞时继续工作。例如,NR允许使用毫米波段,该波段易受临时阻塞的影响,当第一NR链路发生故障时,使用不同波段的第二链路或者LTE可以作为备选使用。
在链路之间切换的一种可能性是在MCG和SCG承载类型之间重新配置承载,但重新配置需要RRC和CN(Core Network,核心网)信令、以及较低层的重建程序。由于针对下行链路,分割承载能够在任一支路上具有下行链路调度的完全控制能力,针对上行链路,分割承载能快速重新配置UL路径,或者配置用户设备使其能够根据预定义规则切换到上行链路上的任一支路上,故网络设置分割承载更方便。
在另一种情况下,当交调阻止同时在两个支路上传输时,可以使用分割承载的单个支路的传输。分割承载不具有任何容量,但可以使用UL路径开关来选择最佳的支路,避免两路同时传输。
如上所述,分割承载的支路或链路有其各自的RLC端点。分割承载的LTE规范要求UL数据被保留在PDCP层中,直到较低层请求UL数据为止(即接收到UL授权)。每个链路的RLC端点在传输之前并未因此保留RLC SDU。由于PDCP PDU可以简单地定向到另一个RLC端点进行传输,因此切换有效链路是一个简单任务。然而,即使配置了分割承载,在NR中仍建议允许PDCP PDU提前提交到较低层。因此,第一RLC端点可以在需要切换链路时存储大量PDCPPDU。
第一RLC端点可以尝试完成其接收到的所有PDCP PDU的传输,并进一步的将PDCPPDU发送到第二RLC端点。然而,由于第一链路的阻塞(这导致切换链路的决定),在第一链路上传输剩余的PDCP PDU可能会有困难。这意味着相比于新PDCP PDU在第一链路上的传输,原始PDCP PDU在第一链路上的传输可能延迟,这会导致接收端的重排序延迟并降低性能。
可以通过在新链路上重传输那些PDU来解决已经提交到较低层的PDCP PDU的传输困难。例如,任何尚未确认传输的PDCP PDU都可以发送到新的RLC端点进行传输。但是,这仅适用于存在关于传输是否成功的RLC ARQ(Automatic Repeat-reQuest,自动重传请求)反馈的确认模式,对于非确认模式,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被认为不够可靠。
这种处理类似于PDCP数据恢复机制(38.323v1.0.0),联合RLC原始链路的重建,该处理可在UL路径切换上使用。其优点是该处理将刷新由第一RLC端点持有的PDCP PDU,从而防止这些PDCP PDU在第一支路中传输的额外延迟,并防止这些PDCP PDU的重复传输。然而,由于该处理使用了RLC重建程序,故其主要缺点是也中断了DL传输。一种可取的改进程序是,不重建原始链路以避免对DL数据的中断,也即可以称为“快速数据恢复”。数据恢复程序在L2规范中指定,其中可以指定一个新程序来处理更改UL路径。在该程序中,PDCP执行在原始链路中的传送尚未被确认到新链路,而原始链路的RLC实体确没有重建的这些PDCP PDU的重传。
切换到新链路后,在发送任意新的PDCP PDU以最小化接收端处的重排序延迟之前,应首先发送用于重新传输的PDCP PDU,以防现有的PDCP PDU由于原始链路的阻塞而卡住。最终,通过第一链路发送的PDCP PDU将在网络上发送和接收,但是,重复传输将被网络侧中的PDCP端点检测出并消除。PDCP状态报告还可以在重复的PDCP PDU被传输之前将其删除。
然而,在原始链路正常工作,但由于其他原因(例如,负载平衡)而执行链路切换的情况下,优选在原始链路上继续传输,直到发送到第一RLC端点的所有PDCP PDU都被传输完为止,因为预期这将很快发生并且避免重复。
网络应当能够为正在工作的特定切换选择合适机制。信令发送最好与UL路径切换指示一起执行,并且可以通过RRC或其他方式。可以在RRC重配置消息中添加新参数,以指示在UL链路切换情况下是否应执行快速数据恢复程序。类似地,在未定义快速数据恢复程序的情况下,该参数可指示是否需要数据恢复程序(伴随相关的RLC重建和下行链路数据传输上的可能缺陷)。
在上面讨论的快速数据恢复程序的修改中,可以根据上面讨论的原理执行第一RLC端点的完全丢弃或刷新。这种处理应当使大部分未被确认的PDCP PDU被丢弃,从而防止了先前链路上的无用传输和重复传输。只有那些已经提交到较低层的PDCP PDU才不会被丢弃。
图4显示了在路径切换时两个RLC层状态的示意图。由于PDCP PDU 0-6要么已经成功传送,要么已经被发送到较低层,因此其不能被丢弃。但是,由于PDCP PDU7-9正在等待提交,因此可以丢弃。由于PDCP PDU 2-6在切换时尚未被确认,因此它们也通过新链路发送,从而存在重复传输。然而,尽管PDCP PDU7-9是通过新链路发送的,但由于它们是从原始链路中丢弃的,故不存在重复。编号为10和11的新PDCP PDU的传输将继续进行,且新链路上的连接完全可用。
丢弃或刷新程序可通过RRC或其他信令,在与快速切换和/或快速数据恢复程序相同的信令中指示。
当在链路切换期间执行丢弃程序时,用户设备可被配置为仅重新发送在处理期间成功丢弃的PDCP PDU(在上述示例中仅为7-9),或者等同地,以递增计数顺序,从被较低层成功丢弃的较早计数值的PDCP PDU(后续PDCP PDU也必须成功丢弃)开始的PDCP PDU。不能丢弃的PDCP PDU被假定为通过原始链路(在上述示例中为2-6)进行传输的PDCP PDU,从而最小化重复传输。此程序针对非确认模式分割承载(即使用RLC非确认模式实体的分割承载)特别有用。对于非确认模式,由于不存在RLC反馈,故对未确认传输的PDCP PDU进行重传是不太适用的,而HARQ反馈在这方面被认为是不可靠的,且会引入额外的层交互。通常,一个非确认模式承载应当能够容忍包丢失。然而,这些包丢失应该是零星的。随着NR可能的预处理,大量的PDCP PDU可以在第一NR支路中进行预处理。如果这条支路遇到UL问题,并且NW发出UL路径切换的信号,则不重新发送这些PDCP PDU可能导致突发的包丢失。实际上,第一链路上的原始PDCP PDU将被延迟,并且如果已发送,其最终会在接收端被丢弃。因此,可以优先指示用户设备执行被丢弃的PDCP PDU的重传。
对于非确认模式,发送端和接收端有各自的RLC实体。因此,作为使用新的“丢弃/刷新程序”的替代方案,可以考虑使用传输RLC非确认模式实体的重建。在RLC重建期间,RLC实体的所有状态变量都被重置。重建传输RLC非确认模式实体目前仅丢弃RLC SDU,然而基于NR中可能的预处理,其可以被更新为还丢弃预生成的RLC PDU。包含完整SDU的RLC PDU可能不会导致RLC协议问题,但是,包含SDU片段的RLC PDU如果不丢弃,由于它们的序列号与接收端期望的序列号不匹配,将导致RLC协议问题,因此,应更新该程序以至少丢弃与PDCPPDU片段相对应的RLC PDU。优选地,还应更新该程序以丢弃预生成的RLC PDU,即使这些RLCPDU包含完整的PDCPPDU。即使这些RLCPDU不会导致RLC协议问题,通常在RLC重建时,RLC不应仍然传输比重建执行时更早提交的PDCP PDU。这可能导致较高层的协议问题。例如,RLC重建通常与PDCP重建相关联,PDCP重建可能与加密密钥更改相关联。在这种情况下,RLC重建之前提交的PDCP PDU的加密密钥不同于RLC重建之后提交的PDCP PDU的加密密钥。PDCP接收端将不会希望RLC重建后,在新链路上接收使用旧加密密钥加密的PDCP PDU,而且这些PDCP PDU将无法被正确地解密。因此,在执行传输RLC非确认模式实体重建时,不仅要丢弃RLC SDU,而且要丢弃预先生成的RLC PDU(包含完整RLC SDU或RLC SDU片段)以及任何可能剩余的RLC SDU片段。
通过这种更新,可以使用传输RLC非确认模式实体重建程序来代替“完全丢弃/刷新”程序。在PDCP规范中,可以指出的是,如果请求对非确认模式DRB(Date ResourceBearer,数据资源承载)重建PDCP,则在PDCP重建之前,PDCP以与PDCP SDU相关联的计数值的升序顺序来执行PDCP SDU的传输,PDCP重建从重建的传输RLC非确认模式实体中成功丢弃的第一PDCP PDU相对应的计数值开始。这样可以减少由于RLC非确认模式实体中RLC PDU的预处理而导致的突发包丢失。
使用传输RLC非确认模式实体重建程序的另一个好处是,它适用于比UL路径切换重配置用例更多的用例。实际上,一些移动性或承载类型的重配置需要PDCP重建或传输RLC非确认模式实体重建程序,且所提出的重传输机制也将适用。对于非确认模式承载的UL路径切换,可以使用相同的PDCP重建或传输RLC非确认模式实体重建程序。
考虑到对于非分割承载,UL传输路径由支持承载的CG(cell group,小区组)提供,MCG(Master Cell group,主小区组)用于MCG承载,SCG(Secondary Cell group,辅小区组)用于SCG承载,上述原则可扩展到结合承载类型变更和UL传输路径变更的重配置。例如,用户设备可以在EN-DC(Evolved 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Network New RadioDual Connection,EUTRA-NR双连接)中配置SCG承载。若在MCG(LTE)中配置具有UL传输路径的分割承载,也可以适用同样的原则。
从第一链路切换到第二链路的决定可以由网络,例如基于对两个链路的监控而作出,并向UE发出信号,或者相反地,可以由UE以自主的方式作出,例如,UE可以预先配置为在第一链路堵塞时执行切换。可以预先定义并适当地执行精准切换和PDCP PDU处理程序,而无论路径切换是由网络发出信号还是由UE自主决定,通常上述程序同样适用。
当SCG失败或序列号失败时,例如RLF(Radio Link Failure,无线链路失败),规范目前规定UE停止向SCG进行传输,并通知主节点,然后主节点适当地重配置承载。对于分割承载,如果UE自动地在检测SCG故障时执行上述重传操作,而无需等待网络重配置,则可以增强此功能。在这种情况下,与现有行为一样,停止在SCG上的传输,UE自动地在MCG链路上开始重传。
本发明使用术语基站来描述一个组件,该组件提供终止到UE的无线链路的功能,并提供与网络的连接。例如,在LTE系统中,eNB可以被认为是基站,而在提议的新无线电系统中,gNB可以被认为是基站。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由计算机系统来执行,例如UE或gNB的构成部分。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主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其他动态存储器,用于存储由处理器执行的信息和指令。这样的主存储器也可用于在处理器执行指令时存储临时变量或其它中间信息。同样地,计算机系统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或其他静态存储设备,用于存储处理器的静态信息和指令。
计算机系统还可以包括信息存储系统,该信息存储系统可以包括例如媒体驱动器和可移动存储接口。该媒体驱动器可以包括驱动器、以及支持固定或可移动存储介质的其他结构,例如硬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磁带驱动器、光盘驱动器、光盘(CD)、数字视频驱动器(DVD)读写驱动器(R或RW)或其他可移动或固定的介质驱动器。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盘、软盘、磁带、光盘、CD、DVD或其它由媒体驱动器读写的固定或可移动介质。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存储有特定的计算机软件或数据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在替代实施例中,信息存储系统可以包括允许将计算机程序或其他指令或数据加载到计算机系统中的其他类似组件。这些组件可以包括,例如可移动存储单元和接口,例如程序卡盘和卡盘接口、可移动存储器(例如闪存或其他可移动存储器模块)和存储器插槽,以及允许软件和数据从可移动存储单元向到计算机系统传输的其它可移动存储单元和接口。
计算机系统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可用于在计算机系统和外部设备之间允许传输软件和数据。该通信接口可以包括调制解调器,网络接口(例如以太网或其他NIC网卡)、通信端口(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PCMCIA(Personal Computer MemoryCard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个人电脑存储卡国际协会)插槽和卡等。通过该通信接口,软件和数据以信号的形式,比如可以是电子,电磁、光或能够被通信接口介质接收的其他信号,进行传输。
在本发明中,术语“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可读介质”等通常可用于指有形介质,例如存储器、存储设备或存储单元。这些以及其他形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存储一个或多个指令,以供包括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器使用,使处理器执行指定的操作。这些指令通常称为“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以计算机程序或其他分组形式分组),这些指令的执行可以使计算机系统能够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功能。需要指出的是,代码可以直接使处理器执行指定的操作,可以被编译以执行指定的操作和/或可以与其它软件、硬件和/或固件元件(例如执行标准功能的函数库)结合以执行指定的操作。
在利用软件实现元件的实施例中,软件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并使用例如可移动存储驱动器加载到计算机系统中。当计算机系统中的处理器执行控制模块(在本实施例中,软件指令或可执行计算机程序代码)时,处理器执行如本文所述的本发明功能。
此外,本发明构思可应用于利用网络元件执行信号处理功能的任何电路。进一步地,例如,半导体制造商可在独立装置的设计中采用本发明构思,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的微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和/或任何其他子系统元件。
应当理解,为了清楚起见,上述描述是参考了单个处理逻辑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的描述,但本发明构思同样可以通过提供信号处理功能的多个不同功能单元和处理器来实现,因此,对特定功能单元的引用仅被视为对提供所述功能的适当方法的引用,而不是对严格逻辑或物理结构或机构的指示。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通过任何适当形式,包括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一组合来实现。本发明可以选择性地,至少部分地,作为运行在一个或多个数据处理器和/或数字信号处理器上的计算机软件或可配置模块组件,例如FPGA设备来实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元件和组件可以以任何合适方式在物理,功能和逻辑上得到实现。事实上,该功能可以在单个单元、多个单元或作为其他功能单元的一部分来实现。
虽然结合了一些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本文所述的具体形式,相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制。此外,尽管某一描述特征似乎与特定实施例有关,但本领域普通人员将认识到,实施例中描述的各种特征可以根据本发明进行组合。在权利要求中,“构成”一词并不排除有其他要素或步骤的存在。
此外,尽管单独列出,但多个装置、元件或方法步骤可以通过例如单个单元或处理器来实现。另外,尽管各个特征可能包括在不同权利要求中,但是这些特征可以有利地组合在一起,且在不同权利要求中,包含并不意味着特征的组合是不可行的和/或不有利的。同样,单个权利要求中包含的一个特征并不意味着对该权利要求的限制,而是表示该特征同样适用于其他视情况而定的其它权利要求。
此外,权利要求中特征的顺序并不意味着特征必须按照特定顺序执行,尤其是方法权利要求中各个步骤的顺序并不意味着必须按照此顺序执行这些步骤,相反,这些步骤可按照任何适当顺序执行。此外,单数引用不排除复数,因此,对“一、“第一”、“第二”等的引用不排除复数。
虽然结合了一些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本文所述的具体形式,相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制。此外,尽管某一描述特征似乎与特定实施例有关,但本领域普通人员将认识到,实施例中描述的各种特征可以根据本发明进行组合。在权利要求中,“包含”或“包括”一词并不排除其他元件的存在。

Claims (8)

1.一种通过无线链路将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U协议数据单元从第一端点传输到第二端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所述无线链路处于未确认模式;
将PDCP PDU提交到RLC无线链路控制层;
接收丢弃至少一个所述PDCP PDU的指令;以及
根据正确顺序执行所述指令,丢弃包含待丢弃的完整PDCP PDU的RLC PDU,或丢弃包含指示待丢弃的PDCP PDU片段的RLC PDU,所述RLC PDU尚未提交到较低层。
2.一种通过无线链路将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U协议数据单元从第一端点传输到第二端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所述无线链路处于确认模式;
将PDCP PDU提交到RLC无线链路控制层;
预处理RLC SDU服务数据单元以形成RLC PDU,其中,每个所述RLC PDU具有序列号;
接收丢弃至少一个所述PDCP PDU的指令;以及
根据正确顺序执行所述指令,丢弃包含待丢弃的完整PDCP PDU的RLC PDU,或丢弃包含待丢弃的PDCP PDU片段的RLC PDU,所述RLC PDU尚未提交到较低层且是传输窗口中最新的PDCP PDU。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在第一RLC PDU被丢弃后重复丢弃RLC PDU的步骤,直到不存在可被丢弃的RLC PDU为止。
4.一种控制包括多个链路的无线上行链路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链路包括离散RLC无线链路控制层连接,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所述多个链路中的第一链路将数据从用户设备传输到网络;
将所述数据的传输切换到所述多个链路中的第二链路;以及
在切换过程中,在所述第一链路上执行如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的执行无需重建RLC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链路上传输所述第一链路上尚未确认的PDCP PDU。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送任何新PDCP PDU之前,在所述第二链路上发送所述尚未确认的PDCP PDU。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有丢弃的PDCP PDU通过所述第二链路传输。
CN201780095335.8A 2017-09-28 2017-12-15 无线上行链路传输中的预处理 Active CN1111650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1715747.0A GB2566968B (en) 2017-09-28 2017-09-28 Pre-processing in wireless uplink transmissions
GB1715747.0 2017-09-28
PCT/CN2017/116336 WO2019061856A1 (en) 2017-09-28 2017-12-15 PRETREATMENT IN WIRELESS UPLINK TRANSMISSION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65011A CN111165011A (zh) 2020-05-15
CN111165011B true CN111165011B (zh) 2023-09-19

Family

ID=60270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5335.8A Active CN111165011B (zh) 2017-09-28 2017-12-15 无线上行链路传输中的预处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65011B (zh)
GB (1) GB2566968B (zh)
WO (1) WO20190618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03047A1 (zh) * 2018-11-21 2020-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EP3997820A4 (en) * 2019-07-08 2023-0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SSLESS DATA RADIO CARRIER (DRB) TRANSMISSION IN UNACKNOWLEDGED MODE (UM)
CN111935794B (zh) * 2020-07-02 2021-06-04 四川创智联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缩短切换时延的数据处理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8316A (zh) * 2000-10-07 2002-05-08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从无线电链路控制层发送数据的方法
WO2009059063A1 (en) * 2007-10-30 2009-05-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rvice data unit discard tim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96069B1 (ko) * 2006-11-27 2010-11-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라디오 링크 제어 계층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1563392B1 (ko) * 2007-12-10 2015-10-26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무선 링크 제어 패킷 폐기 및 무선 링크 제어 재확립을 트리거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160156564A1 (en) * 2014-12-02 2016-06-02 Mediatek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s
CN106375230B (zh) * 2015-07-20 2020-05-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8316A (zh) * 2000-10-07 2002-05-08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从无线电链路控制层发送数据的方法
WO2009059063A1 (en) * 2007-10-30 2009-05-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rvice data unit discard tim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566968B (en) 2020-04-22
GB201715747D0 (en) 2017-11-15
WO2019061856A1 (en) 2019-04-04
CN111165011A (zh) 2020-05-15
GB2566968A (en) 2019-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25347B2 (en) Switching between packet duplication operating modes
US1155886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tocol layer enhancements in data offload over small cells
AU2017389025B2 (en) Method for reporting multi-connection transmission capability, method for configuring multi-connection transmission mode, method for preventing retransmission of data, UE and base station
KR102220176B1 (ko) 신규 무선 접속 기술에서의 중복 및 rlc 동작
US11343671B2 (en) Handling of PDCP duplication and data recovery in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EP3179819B1 (en) User equipment for dual connectivity
EP3737154A1 (en) User equipment and related method
EP3179770B1 (en) User equipment
EP2230878B1 (en) Method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radio link control re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19153139A1 (zh) 无线链路失败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US20220303840A1 (en) Cell handover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KR20160135766A (ko) 개선된 멀티-캐리어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1165011B (zh) 无线上行链路传输中的预处理
TW202226879A (zh) 降低多分支傳輸中封包延遲的方法和裝置
JP7072716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送受信方法、プログラム、無線通信基地局装置、制御回路および制御方法
WO2023231001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improve ue experience during inter-du inter-cell beam manag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