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48430B - 捕虫器 - Google Patents

捕虫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48430B
CN111148430B CN201880053674.4A CN201880053674A CN111148430B CN 111148430 B CN111148430 B CN 111148430B CN 201880053674 A CN201880053674 A CN 201880053674A CN 111148430 B CN111148430 B CN 1111484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insect trap
package
trap
reservo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367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48430A (zh
Inventor
P·M·哈夫洛维茨
D·拉莫塔
M·A·切迪亚
M·R·罗林斯
G·J·格里斯
R·M·格里斯
J·P·拉方丹
J·H·博登
R·A·布里顿
S·E·克劳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otts Canada Ltd
Original Assignee
Scotts Canad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otts Canada Ltd filed Critical Scotts Canada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148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84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484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84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2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with devices or substances, e.g. food, pheronones attracting the inse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2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with devices or substances, e.g. food, pheronones attracting the insects
    • A01M1/04Attracting insects by using illumination or colou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10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Traps
    • A01M1/103Catching insects by using Traps for crawling inse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14Catching by adhesive surfa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20Poisoning, narcotising, or burning insects
    • A01M1/2005Poisoning insects using bait stations
    • A01M1/2011Poisoning insects using bait stations for crawling insec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捕虫器,该捕虫器可以包括:第一壳体;贮存器,其至少部分地由第一壳体限定;突起部,其设置在贮存器内并且从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向内延伸,突起部构造为能够刺穿设置在贮存器内的包装;致动器,其连接至突起部,从而当致动器移动时,突起部随致动器一起在贮存器内移动;第二壳体,其可移动地接合第一壳体;捕捉室,其部分地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形成;捕捉室的入口;并且其中,第二壳体能够在入口打开的第一位置和入口关闭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捕捉器可以包括包装,其封装引诱剂组合物。包装的引诱剂组合物释放速率为约5μg/天至约500μg/天。

Description

捕虫器
背景技术
多年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最后十年间,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没有受到普通臭虫,即温带臭虫(Cimex lectularius)(异翅亚目:臭虫科)的侵染。这归功于现代卫生措施和DDT及其它持久杀虫剂的广泛使用。然而,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已经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复苏,臭虫成为常见的城市害虫,并且有时引起衰弱性皮肤刺激和损伤。这种复苏重新引起了对检测、监测和控制臭虫侵染的兴趣。
发明内容
一种捕虫器,该捕虫器可以包括:第一壳体;贮存器,其至少部分地由第一壳体限定;突起部,其设置在贮存器内并且从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向内延伸,突起部构造为能够刺穿设置在贮存器内的包装;致动器,其连接至突起部,从而当致动器移动时,突起部随致动器一起在贮存器内移动;第二壳体,其可移动地接合第一壳体;捕捉室,其部分地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形成;进入捕捉室的入口;并且其中,第二壳体能够在入口打开的第一位置和入口关闭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一种用于捕虫器的套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包括第一表面,贮存器,其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突起部,其设置在贮存器内并且从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向内延伸,以及致动器,其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外表面上并且连接至突起部,从而当致动器移动时,突起部在贮存器内移动;第二壳体,其可移动地接合第一壳体;引诱剂,其配置为能够吸引虫子并放置在贮存器内;基板,其包括设置在基板的至少部分表面上的粘合剂,基板构造为能够粘附至第一壳体的第一表面;捕捉室,当基板粘附至第一壳体的第一表面时,捕捉室由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基板形成;以及入口,其提供进入捕捉室的通路;其中,第二壳体能够在入口打开的第一位置和入口关闭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一种捕虫器,包括:壳体;贮存器,其至少部分地由壳体限定;突起部,其从壳体的内表面延伸;致动器,其设置在壳体上并且构造为能够使突起部在贮存器内移动;捕捉室,其至少部分地由壳体形成并且构造为能够捕获虫子;外包装,其设置在贮存器内并且不透气;内包装,其封装在外包装内,内包装是透气的;以及引诱剂组合物,其放置在内包装内;其中,内包装构造为能够以约15μg/天至约400μg/天的释放速率释放引诱剂组合物。
一种捕虫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其可移动地接合至第一壳体;捕捉室,其至少部分地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形成并且构造为能够捕获虫子;入口,其提供进入捕捉室的通路;组胺,其沿壳体放置或放置在壳体内;并且其中,第二壳体能够在入口打开的第一位置和入口关闭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结合附图的本公开的非限制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及其它特征和优点及其获得方式将变得更加明显,并且本公开本身将被更好地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捕虫器实施例的等距视图,其中,第二壳体位于第一位置;
图2是图1中的捕捉器的分解图;
图3是图1的捕捉器的俯视平面图,其中,为了说明的目的,已经移除了第二壳体;
图4是图1的捕捉器的前视图;
图5是图1的捕捉器的后视图;
图6是图1的捕捉器的左侧视图
图7是图1的捕捉器的右侧视图;
图8是图1的捕捉器的俯视平面图;
图9是图1的捕捉器的仰视平面图,其中,基板已从第一壳体的底壁移除;
图10是图1的捕捉器沿线10-10截取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11是图1的捕捉器沿线11-11截取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12是图1的捕捉器沿线12-12截取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13是图1的捕捉器沿线13-13截取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14是图1的捕捉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等距视图,其中,第二壳体位于第二位置;
图15是图1的捕捉器的另一实施例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16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捕虫器的分解图;
图17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捕虫器的分解图;
图18是图17的捕捉器沿线18-18截取的横截面侧视图;并且
图19示出(a)三皿、双选嗅觉计和(b)大有机玻璃场所的设计;插入部分示出臭虫掩体,其由组胺浸渍或对照滤纸(FP)、瓦楞纸板(CC)和倒置瓶盖(IVL)组成,倒置瓶盖含有在矿物油中或单独的矿物油中配制的挥发性信息素组分。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所示和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捕获和/或捕捉虫子(例如臭虫)的捕捉器,并且具体地,提供了与用于吸引、捕获和/或扣留臭虫的有效化合物、组合物和方法结合使用的捕捉器。一般地,本文示出和描述的捕虫器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包括:壳体;贮存器,其至少部分地由壳体限定并且构造为能够保持一种或多种虫子引诱剂;贮存器内的突起部;致动器,其构造为能够致动突起部;捕捉室,其至少部分地由壳体形成并且包括底板;以及进入捕捉室的入口。在一些实施例中,捕捉室可以包括“凹陷部”(如将在下面解释的),经由入口进入捕捉室的虫子可以落入凹陷部中且随后无法逃脱。在一些实施例中,捕捉室可以包括捕捉室底板或顶板上的粘合剂,以捕捉经由入口进入捕捉室的虫子。在一些实施例中,捕捉室可以包括“凹陷部”和粘合剂两者的某些组合以捕捉虫子。如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捕捉器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引诱剂。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壳体可以是单一整体结构,或者包括构成壳体的多个部件。另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壳体和底板可以是单一整体结构,或者包括能够彼此固定地连接或可移除地连接的多个部件。
参见图1-14,图中示出捕虫器1的一个实施例。捕虫器1通常可以包括:第一壳体10;贮存器40,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壳体内或由第一壳体限定;突起部42,其设置贮存器内;致动器44,其连接至突起部并且构造为能够致动突起部;第二壳体60,其可移动地接合至第一壳体10;捕捉室70,其部分地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形成;以及入口72,其提供进入捕捉室的入口。捕捉室可以包括底板10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60构造为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10在至少两个位置之间移动:第一位置(例如打开位置)和第二位置(例如关闭位置)。在第一位置,入口72打开,允许虫子进入和/或离开图1、4、5、10和11所示的捕捉室70。在第二位置,入口72关闭,防止虫子进入和/或离开捕捉室70,例如,如图14所示。捕捉器1可以包括如图所示的纵向轴线(L-L')。
图3示出第一壳体10,此时已移除第二壳体60。第一壳体10可以包括: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14,其与第一部分隔开;底壁16,其连接第一部分12和第二部分14;空间18,其设置在第一部分12和第二部分12之间,以及纵向腔室构件22,其也连接第一部分12和第二部分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2可以包括第一竖直壁34a、连接至第一竖直壁的第二竖直壁34b、连接至第二竖直壁的第三竖直壁34c,以及连接在第一竖直壁和第三竖直壁之间的第四竖直壁34d。所有四个竖直壁34a-d可以从底壁16向上延伸,以至少部分地形成或限定设置在其中的贮存器40。
第一部分12还可以包括上壳体30,其构造为能够在四个竖直壁34a-d的顶部上方滑动,并且至少部分地将四个竖直壁34a-d封装在其中。在这种构造中,贮存器40完全设置在第一壳体10的第一部分12和上壳体30内或由其封装。贮存器40可以构造为能够在其中接收并保持引诱剂150。如将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引诱剂150可以包括引诱剂组合物、封装引诱剂组合物的第一包装152和封装第一包装152的第二包装154。
上壳体30可以包括第一上壳体壁38a、连接至第一上壳体壁的第二上壳体壁38b、连接至第二上壳体壁的第三上壳体壁38c,以及连接在第一上壳体壁和第三上壳体壁之间的第四上壳体壁38d。上壳体30还包括形成上壳体的顶壁的致动器44,致动器44可以连接至四个上壳体壁38a-d的上端。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上壳体30放置在第一壳体10的第一部分12上方并在第一壳体10的第一部分12的上方向下滑动时,第一壳体10的四个竖直壁34a-d分别设置并封装在相应的四个上壳体壁38a-d内,例如,如图2和10-13所示。第三上壳体壁38c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上壳体突片20,其从第三上壳体壁38c朝空间18向外延伸。四个竖直壁34a-d和四个上壳体壁38a-d可以具有任意长度和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壳体30可以可移除地或固定地连接至第一壳体10的第一部分12。示意性连接可以包括粘合剂、螺栓/螺母连接、螺钉连接、铆钉连接、焊接、舌榫连接、例如突片和卡位件连接这样的搭扣配合连接,以及其它类似连接。如图2、12和1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竖直壁34b和第四竖直壁34d上的卡位件11,并且上壳体30可以包括从第二上壳体壁38b和第四上壳体壁38d向内延伸的突片13,突片13构造为能够接合第一壳体10中的相应卡位件11,从而将上壳体30连接至第一壳体10。
在一些实施例中,致动器44可以包括按钮46、突起部保持器48,突起部保持器48设置在按钮46下侧并且构造为能够保持和/或连接至突起部42,从而使突起部向内延伸至贮存器4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突起部42可以构造为能够刺穿包装,例如一个或多个包装壁、基板和/或引诱剂150的层。如图所示,例如,突起部42是从按钮46延伸的细长构件(例如杆)。突起部42可以具有多种形状、材料和构造,包括金属和/或塑料。突起部42可以单独连接至突起部保持器48,或者制造为使得突起部42与按钮46和/或突起部保持器48具有单一整体构造。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突起部42可以用与按钮46和/或突起部保持器48相同的材料(例如聚丙烯)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突起部42可以是销。在一些实施例中,突起部42可以构造为能够包括尖的或锐利的尖端。
致动器44还可以包括护罩50,护罩50向上延伸远离第一壳体10。护罩50可以包围按钮46并且包括开口52,开口52构造为能够允许用户通过开口52按压按钮46以启动按钮46。在一些实施例中,护罩50可以构造为能够防止按钮46意外启动。
致动器44和/或按钮46可由弹性材料制成,从而当用户向内朝贮存器40对按钮46施加力(例如按压)时,按钮向内朝贮存器移动、弯曲或挠曲。在一些实施例中,致动器44和/或按钮46可以由记忆性材料制成,从而当用户向内朝贮存器40施加力至(例如按压)按钮46时,按钮向内朝贮存器移动、弯曲或挠曲,导致突起部42如箭头A所示沿竖直轴线(例如向下方向)向内线性移动,最终刺穿和/或刺破设置在贮存器40内的包装(例如引诱剂150的第二包装154)。在一些实施例中,按钮46具有凸曲率或拱形。因此,当朝贮存器40向内按压按钮46时,按钮向内挠曲,或者换句话说,如上所述,凸曲率朝贮存器40向内塌陷。一旦从按钮46上移除力,则按钮46可以因其材料的记忆而返回到其原始形状和/或位置(例如正常位置)。这种回到按钮正常位置的移动也可以使突起部42沿竖直轴线向上移回,离开和/或脱离布置在贮存器40内的任何包装(例如引诱剂150的第二包装154)。例如,将突起部42移出由保持在贮存器40内的第二包装154中的突起部产生的穿刺孔。为了促进挠曲和/或弯曲,在一些实施例中,致动器44和/或按钮46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柔性区域或弱化区域45。在一些实施例中,弱化区域45可以用作通风口。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弱化区域45'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0的壁中,所述壁例如是如图16所示的第三竖直壁34c中。
第一壳体10的第二部分14可以包括第二部分壁15。第二部分壁15可以包括从其朝空间18向外延伸的一个或多个第二部分突片17。空间18可以限定在上壳体30的第三上壳体壁38c与第二部分14的第二部分壁15之间。
如图2、9和11所示,纵向腔室构件22可以设置在捕捉室70(和/或空间18)中,并且向上延伸至捕捉室内以形成沿纵向轴线L-L'设置在腔室内的壁。纵向腔室构件22可以具有任意长度和高度。而且,多个内部通道壁24从纵向腔室构件22垂直延伸,以形成设置在每组相邻内部通道壁之间、第三上壳体壁38c与多个内部通道壁24中的一个之间,以及第二部分壁15与多个内部通道壁24中的一个之间的多个通道26。多个内部通道壁24可以具有任意长度和高度。多个通道26在捕捉室70内形成多个子腔室。参见图3(捕捉器1的俯视图,其中仅为了说明目的移除了第二壳体60),底壁16可以包括捕捉室孔21,捕捉室孔21设置为穿过底壁16,并且其尺寸设置为匹配或基本匹配捕捉室70的长度和宽度尺寸。纵向腔室构件22和多个内腔室壁24将捕捉室孔21分为多个子腔室孔23,这些子腔室孔与每个子腔室或通道26竖直地对准,如图3、9、10和11中最佳示出的。
第一壳体10及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以制造为单一整体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及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以制造为多个部件,这些多个部件可以使用本文描述的任意连接方法和/或任意其它常规的或尚待开发的连接和/或连接技术(例如固定地或可移除地)彼此连接。如图所示,除第一壳体10的上壳体30之外,整个第一壳体10都可以制造为单一整体部件,第一壳体10的上壳体30可以如上所述连接至第一壳体的第一部分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由塑料(例如聚丙烯、聚乙烯、弹性体、共聚物、抗冲改性共聚物、聚苯乙烯及其组合等)使用常规塑料模制技术模制而成,例如注射模制、吹塑模制、压缩模制、挤出模制、层压、反应注射模制、基质模制、旋转模制(或滚塑模制)、3D打印及其组合等。第一壳体10和/或其特征和部件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构造、尺寸、形状、部件、设计和/或其它材料(例如复合材料、金属等)。
第二壳体60可以包括第一壁62、与第一壁相对的第二壁64、以及沿第一壁62和第二壁64两者的底部边缘61。第一壁6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卡位件(例如,如图10和11所示,设置在第一壁62的外表面内的第一壁卡位件66)。类似地,第二壁64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卡位件(例如,如图2、10和11所示,设置在第二壁64的外表面内的第二壁卡位件68)。如图所示,第二壳体60可以插入第一壳体10的第一部分12和第二部分14之间的空间18中,使得上壳体突片20接合第二壳体60的第一壁62上的相应第一壁卡位件66,并且第二部分突片17接合第二壳体60的第二壁64上的相应第二壁卡位件68。第一壳体10的突片20、17与第二壳体的相应卡位件66、68的这种接合可以将第二壳体保持在第一位置(如图1、4、5、10和11所示),在如上文所述的空间18内连接至第一壳体10,形成和/或限定至少部分捕捉室70(如图10和11所示)。如图1、4、5和10所示,入口72限定在第二壳体60的底部边缘61和第一壳体10的底壁16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壁16的一部分设置在入口72上方。例如,如图16所示,壁16'的一部分处于比捕捉室的入口72更高的竖直高度处。因此,入口72可以限定在壁16'的底部边缘和底板100之间。
第二壳体60及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以制造为单一整体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及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以制造为多个部件,这些多个部件可以使用本文描述的任意连接方法和/或任意其它常规的或尚待开发的连接和/或连接技术(例如固定地或可移除地)彼此连接。如图所示,整个第二壳体60制造为单一整体部件,如上文所述,这些部件可以可移动地连接至第一壳体10的第一部分12和第二部分14。在一些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第二壳体60是透明的和/或半透明的,以允许用户通过第二壳体60的透明或半透明部分观察捕捉室70内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由塑料(例如聚丙烯、聚乙烯、弹性体、共聚物、抗冲改性共聚物、聚苯乙烯及其组合等)使用常规模制技术模制而成,例如注射模制、吹塑模制、压缩模制、挤出模制、层压、反应注射模制、基质模制、旋转模制(或滚塑模制)、3D打印及其组合等。第二壳体60和/或其特征和部件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构造、尺寸、形状、部件、设计和/或其它材料(例如复合材料、金属等)。
如果用户朝第一壳体10(例如,向下或向内朝贮存器70,如图4和5中的箭头B所示)在第二壳体60上施加力(例如推动),则第一壳体10的突片17、20分离并移出第二壳体的相应卡位件66、68,从而允许第二壳体60从第一位置(例如图1、4和5)移动至第二位置(例如图14),关闭入口72并捕捉捕捉室70内的任何虫子,如上文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之间的这种接合允许壳体之间的可移动或可滑动接合,从而允许一只或多只虫子进入捕捉室,然后用户捕捉一只或多只虫子并防止其离开捕捉器1。应当理解的是,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以以任意数量的配置和设计彼此接合和/或可移动地接合,包括但不限于舌榫、突片和滑道、铰接连接、枢轴连接或旋转连接(例如拨盘连接)。
在所示实施例中,捕捉室70的底板100由基板110形成。粘合剂120可以涂覆基板110的部分或全部表面(例如上表面112)。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于一个表面可以部分或完全地涂覆有粘合剂。基板110用粘合剂120粘附至与捕捉室70相对的第一壳体10的底壁16的底表面19。当如此连接至第一壳体时,基板110放置并因此提供粘合剂涂覆的基板作为每个通道26中的底板100,并进而提供捕捉室70。基板110可以临时包括保护基板(例如蜡纸),其用粘合剂120可移除地连接至基板以覆盖并保护粘合剂。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110包括可商购获得的胶卡。基板110可以与第一壳体10分离,然后在购买之后,用户可以剥离保护片,并将基板110粘附至第一壳体10,如上文所述。
如图10所示,底壁16可以具有厚度(h)。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基板110连接至底壁16的底表面19时,粘合剂120可以配置为能够进入多个子腔室孔23,使得粘合剂与底壁16的顶表面处于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竖直高度处。在此类实施例中,粘合剂120的厚度等于或大于(h)。因此,被设置在贮存器40中的引诱剂(例如一种或多种引诱剂)引诱的一只或多只虫子可以经由入口72进入捕捉室70并最终爬到粘合剂上,从而将一只或多只虫子捕捉在捕捉室7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粘合剂120可以配置为能够不进入或仅部分地进入多个子腔室孔23,使得粘合剂低于底壁16的顶表面的竖直高度。在此类实施例中,粘合剂120的厚度小于(h),从而产生虫子在经由入口72进入捕捉器1时可能落入其中的“凹陷部”。因此,被设置在贮存器40的引诱剂(例如一种或多种引诱剂)引诱的一只或多只虫子可以经由入口72进入捕捉室70,并最终爬到并落入一个子腔室孔中。在此类实施例中,一只或多只虫子不仅可以被该设计形成的凹陷部捕捉,而且可以被粘合剂捕捉。
在底壁16(而不是基板110)包括捕捉室70的底板100的实施例中亦是如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100(即捕捉室70内的底壁16)可以位于与捕捉室的入口72处的底壁相同的竖直高度处,或者位于比捕捉室的入口72处的底壁低的某个竖直高度。类似地,这些实施例可以包括或不包括粘合剂。如果包括粘合剂,则这些实施例可以构造为能够使得粘合剂的上表面位于捕捉室的入口处的底壁16的上表面9的竖直高度之下、之上或相同竖直高度处。因此,被放置在贮存器40内的引诱剂(例如一种或多种引诱剂)引诱的一只或多只虫子可以经由入口72进入捕捉室70,并最终爬向粘合剂并被捕捉在粘合剂中和/或落入由较低竖直高度(即凹陷部)处的部分底壁16形成的凹陷部中。在此类实施例中,一只或多只虫子可以仅用粘合剂、仅用凹陷部或两者的组合来进行捕捉。
参见图15,作为示例,图中部分地示出捕捉器1的另一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该捕捉器可以包括上文所示出和描述的捕捉器1的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部件和/或特征。如图所示,捕捉器1可以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60,其可移动地接合至第一壳体;捕捉室70,其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限定;以及入口72,其提供进入捕捉室70的通路,如本文所示和描述的。然而,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包括一个或多个向上倾斜部分160,从而在捕捉室70内形成凹陷部162。当一只或多只虫子进入捕捉室70时,该一只或多只虫子可以沿倾斜部分160向上行进,直到该一只或多只虫子到达顶点164,然后可以落入凹陷部162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凹陷部162还可以包括其一个或多个壁(例如底壁)上的粘合剂,从而提供在凹陷部的上面和上方捕捉虫子的附加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粘合剂(例如粘合剂120)和/或凹陷部(例如凹陷部162)之外,或者取而代之地,捕捉器还可以包括虫子滞留机构以捕获和/或扣留虫子。这些虫子滞留机构可以与本文的引诱剂一起使用。可以包含在本文捕捉器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示例性虫子滞留机构包括但不限于组胺、硅藻土、无定形二氧化硅、生物控制剂(例如病原性真菌)、化学毒素/杀虫剂及其组合等。在一个示例中,凹陷部162或捕捉室底板100可以包括放置在其中的硅藻土。在另一示例中,凹陷部162或捕捉室底板100可以包括无定形二氧化硅。在另一示例中,凹陷部162或捕捉室底板100可以包括化学毒素/杀虫剂。其它示例可以包括这些滞留机构或类似机构的任意组合。硅藻土和/或无定形二氧化硅可以伤害和/或烘干虫子,例如臭虫,并进而减少虫子离开捕捉器的机会。在一些实施例中,捕捉器可以包括组胺,组胺沿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60、捕捉室70和/或纤维素表面布置(例如涂覆、喷涂等),设置和/或浸渍在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60、捕捉室70和/或纤维素表面中。组胺还可以设置在粘合剂上或包含在粘合剂中。例如,纤维素基基板(例如“垫”)可以用组胺浸渍。组胺浸渍基板可以放置在捕捉室的底板100上或捕捉室的凹陷部162中。组胺可以单独使用或与粘合剂、凹陷部和/或其它虫子滞留机构和/或本文的引诱剂组合使用。应当理解的是,捕捉器的其它部件(例如底板100)可以用组胺浸渍。
在一些实施例中,捕捉器1、第一壳体10和/或基板110可以包括构造为能够将捕捉器(例如固定地或可移除地)连接至床、床罩、地毯和/或其它材料的环钩和/或其它机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捕捉器1(例如第一壳体10)可以构造为能够深色以吸引虫子,例如红色或黑色。在一些实施例中,颜色仅必须对所试图吸引、捕获和/或扣留的虫子呈现暗色。例如,红色对臭虫来说是暗色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捕捉器1的一个或多个外表面(例如第一壳体10和/或第二壳体60的外表面)构造为能够光滑的(例如非常光滑),以阻止虫子扣留在捕捉器的外表面上。在这些实施例的一些中,这种光滑或非常光滑的(一个或多个)外表面可以增加虫子进入捕捉器的可能性。壳体的材料可以选择和/或制造成为一个或多个捕捉器的外表面提供光滑或非常光滑的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捕捉器的外表面、捕捉室的表面和/或凹陷部的表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涂覆有提供光滑或非常光滑的表面的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100和/或底壁16的上表面9(例如在入口72处)可以构造为能够提供虫子抓握(例如最佳的或更大的抓握),这可以促使虫子进入捕捉器1。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100和/或上表面9可以包括从(一个或多个)此类表面延伸的多个纤毛,以为进入捕捉器的虫子提供抓握力(例如最佳抓握力)。应当理解的是,可以使用其它机构来改善虫子在这些表面上的抓握力,例如低硬度材料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捕虫器的套件可以包括本文所示和描述的处于组装、部分组装或未组装构造的捕捉器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例如,用于捕虫器1的套件可以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包括第一表面,贮存器,其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突起部,其设置在贮存器内并且从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向内延伸,以及致动器,其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外表面上并且连接至突起部,从而当致动器移动时,突起部在贮存器内移动;第二壳体,其可移动地接合第一壳体;引诱剂150,其配置为能够吸引虫子并放置在贮存器内;基板,其包括设置在基板的至少部分表面上的粘合剂,基板构造为能够粘附至第一壳体的第一表面;捕捉室,当基板粘附至第一壳体的第一表面时,捕捉室由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基板形成;以及入口,其提供进入捕捉室的通路;其中,第二壳体能够在入口打开的第一位置和入口关闭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套件可以包括本文所示和描述的一个或多个机构,以捕获和/或扣留进入捕捉器的虫子。下面将对引诱剂进行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捕捉室70的底板100由第一壳体的底壁16形成。在此类实施例中,底壁16不包括捕捉室孔21,因而也不包括多个子腔室孔23。粘合剂(未示出)可以涂覆基板110的部分或全部表面(例如与底表面19相对的第一壳体10的上表面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的多于一个的表面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涂覆有粘合剂。
捕捉器1可以包括部分地或完全放置在贮存器70内的引诱剂150。在一些实施例中,引诱剂150包括引诱剂组合物,其配置为能够吸引或引诱虫子,包括但不限于臭虫、蝠蝽、燕虱、禽虱和Hesperocimex coloradensis,第一包装(或内包装)152将引诱剂组合物封装在其中,第二包装(或外包装)154将内包装152封装在其中,并进而将引诱剂组合物封装在其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引诱剂组合物包括一种或多种信息素组分和/或一种或多种其它成分(例如信息素共混物)的信息素组合物,如2014年12月16日提交的PCT/CA2014/051218中所示和描述的,该专利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本发明的一些方面涉及用于吸引和/或扣留虫子的组合物,例如普通臭虫,温带臭虫,和热带臭虫C.hemipterus。在一些实施例中,组合物可以包括从温带臭虫的蜕皮或粪便中分离的信息素组分,或此类化合物的合成等同物。在一些实施例中,组合物包括组胺。在一些实施例中,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可以基本上由组胺组成。在一些实施例中,组胺作为碱提供。在一些实施例中,组合物包括组胺,以及包括硫化物、醛和酮的挥发性化合物的共混物。在一些实施例中,挥发性化合物的共混物包括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E)-2-己烯醛、(E)-2-辛烯醛和2-己酮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实施例中,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可以基本上由组胺和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E)-2-己烯醛、(E)-2-辛烯醛和2-己酮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在一些实施例中,组合物可以包含组胺、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E)-2-己烯醛、(E)-2-辛烯醛和2-己酮,或基本上由这些组分组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文所述的组合物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其它活性成分,例如丁醛、戊醛、己醛、苯甲醛、苄醇、苯乙酮、马鞭烯酮、辛酸乙酯、辛酸甲酯、己酸戊酯、二甲基氨基乙醇、N-乙酰葡糖胺、3-羟基犬尿氨酸O-硫酸盐、L-缬氨酸、L-丙氨酸、辛醛、壬醛、癸醛、(E,E)-2,4-辛二烯醛、(E,Z)-2,4-辛二烯醛、乙酸苄酯、(+)-柠檬烯、(-)-柠檬烯、6-甲基-5-庚烯-2-酮(舒可酮)、香叶基丙酮、二氧化碳、1-辛烯-3-醇、L-香芹酮、L-乳酸、丙酸、丁酸、戊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月桂酸、癸酸、雄酸、雄甾酮、3-甲基吲哚、1-二十二烷醇、十五烷酸、角鲨烯、胆固醇和2,2-二甲基-1,3-二氧戊环-4-甲醇。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文所描述的组合物可以配制为颗粒、粉末、粉尘、糊剂、凝胶、悬浮液、乳液或液体溶液。
本发明的某些方面涉及在期望位置吸引和/或扣留臭虫的方法,例如普通臭虫,温带臭虫,和热带臭虫C.hemipterus。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包括在期望位置提供本文所描述的组合物。在一些实施例中,期望位置可以是臭虫控制装置中、上或附近,臭虫控制装置位于曾经存在臭虫、存在臭虫或怀疑存在臭虫的由人或动物占据的任意结构中,例如住宅、机构、商业、工业、政府或农业环境中的一个或多个建筑物、车辆、住所和/或生活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合适的臭虫控制装置包括检测器、监测器和捕捉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组合物可以配制为饵料,例如缓释饵料,并且提供在臭虫控制装置中、上或附近。在一些实施例中,组合物可以放置在臭虫控制装置中、上或附近的缓释装置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组合物的某些组分可以放置在单独的缓释装置和/或其它释放装置中(例如正常或标准释放)。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组胺部署机构可以是浸渍有组胺的吸收材料(例如吸收垫,如纤维素或纤维素基基板(例如垫)),并且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挥发性化合物或本文所描述的挥发性化合物及其它一种或多种化合物的缓释装置可以是透气性密封贮存器(例如信息素可渗透密封塑料贮存器)。在一些实施例中,组合物的组分可以放置在同一缓释装置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组合物可以与热源、二氧化碳和/或对臭虫致命的杀虫剂组合使用。如上所述,在一些实施例中,杀虫剂可以是硅藻土、无定形二氧化硅、生物控制剂(例如病原性真菌)等。
本发明的某些方面涉及化合物和组合物用于吸引和/或扣留臭虫的用途。在一些实施例中,组胺可以用于扣留臭虫。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文所描述的组合物用于吸引和/或扣留臭虫。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包装154封装第一包装152,并且构造为能够防止引诱剂组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成分和气体,例如活性成分,通过经由第一包装152的壁和第二包装154的壁挥发而蒸发。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包装154包括不透气外壁,从而防止引诱剂组合物从第一包装152和/或第二包装154释放。作为示例,第二包装154可以包括由层压材料制成的密封袋,该层压材料包括高阻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铝箔层和聚乙烯共挤出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包装152可以构造为能够允许引诱剂组合物的一种或多种成分(例如活性成分)渗透第一包装152的壁(例如通过经壁挥发而蒸发)。例如,第一包装152可以包括由一种或多种透气材料制成的一个或多个壁。作为示例,第一包装152的一个或多个壁可以包含聚氯乙烯(PVC)。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包装152是由PVC或类似的透气材料例如聚乙烯制成的中空圆柱形管。在一些实施例中,管包括相对的两端,两端均密封闭合(例如热密封),从而将引诱剂组合物封装在其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包装152包括外壁,该外壁构造为能够以约5μg/天至约500μg/天的释放速率通过外壁释放引诱剂组合物。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包装152包括外壁,该外壁构造为能够以约15μg/天至约400μg/天的释放速率通过外壁释放引诱剂组合物。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包装152是透气的,从而在打开第一包装后的第20天,第一包装以大于约15μg/天的释放速率释放引诱剂组合物,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打开第一包装后的第20天,第一包装以大于约20μg/天的释放速率释放引诱剂组合物。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包装152由具有热封端部的聚氯乙烯(PVC)管制成。首先,将包含:19.98,%w/w,2-己酮(591-78-6);19.98,%w/w,(E)-2-己烯醛(6728-26-3);19.98,%w/w,(E)-2-辛烯醛(2548-87-0);19.98,%w/w,二甲基二硫醚(624-92-0);19.98,%w/w,二甲基三硫醚(3658-80-8);0.1,%w/w,苏丹B黑(4197-25-5)的引诱剂组合物混合以形成虫子信息素(臭虫信息素)组合物。然后,将该虫子信息素组合物混合和/或溶解在矿物油(8042-47-5)中,以形成引诱剂组合物(例如具有浓度为5.0%w/w的虫子信息素组合物和95.0%w/w的矿物油的引诱剂组合物)。PVC管内引诱剂组合物的这种组合的释放速率为约20μg/天至约350μg/天。在一些实施例中,去除苏丹B黑,并且剩余的五种组分/成分的浓度可以分别从19.98%w/w增加至20%w/w。
测试方法
用于确定引诱剂组合物从第一包装(例如透气包装)释放的释放速率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待包含在测试组中的引诱剂第一包装(即其中封装有一种或多种引诱剂组合物的透气包装(例如虫子饵料包装))的总数。测试组中可以包括任意数目的引诱剂第一包装,但测试组应当包括至少20个引诱剂第一包装,优选50个。
2)同时,在打开各个引诱剂第一包装(例如从不透气包装或不透气存储容器中取出并进而暴露于大气中)之后,立即测量测试组中第一引诱剂包装的总质量。这提供了起点(例如T0=0天)的引诱剂第一包装的总质量(例如以微克(μg)为单位)(例如最少20个,优选50个引诱剂第一包装的总质量)。
3)从引诱剂第一包装暴露于大气的点开始经过以天为单位(每天等于24小时)的第一周期(T1)后,再次测量所有引诱剂第一包装(例如最少20个,优选50个)的总质量。优选地,第一周期等于三(3)天(例如T1=3天)。然而,第一周期可以是任何天数的周期,但优选多于一(1)天。
4)然后,从步骤1(T0=0)测量的总质量中减去步骤2(例如T1=3天)测试组中引诱剂第一包装的总质量。这提供了第一周期(例如T1=3天)之后测试组中引诱剂第一包装的总质量损失(例如μg)。
5)然后,用T1处的总质量损失除以第一周期内的单位数(T1=3天)。因此,总质量损失除以三(3)天,得到每单位时间的平均总质量损失(例如μg/天)。
6)然后,用每天的平均总质量损失除以测试组中引诱剂第一包装的总数(例如最少20个,优选50个),得到每个引诱剂第一包装每天的平均总质量损失(例如μg/天/引诱剂第一包装)。
7)在从T1经过以天计的第二周期(T2)(例如T2=3天)之后,再次测量测试组中所有引诱剂第一包装的总质量(例如μg)。第二周期可以是任何天数的周期,但优选多于一(1)天。
8)然后,从步骤3(T1)测量的引诱剂第一包装的总质量中减去步骤7(T2)测量的测试组中引诱剂第一包装的总质量。这提供了从第一周期(T1)到第二周期(例如T2=3天)测试组中引诱剂第一包装的总质量损失(例如μg)。
9)然后,用T2处的总质量损失除以第二周期内的单位数(例如T2=3天)。因此,总质量损失除以三(3)天,得到该周期内每单位时间的平均总质量损失(例如μg/天)。
10)然后,用每单位时间(每天)的平均总质量损失除以测试组中引诱剂第一包装的总数,得到第二周期(T2)内每个引诱剂第一包装每天的平均总质量损失(例如μg/天/引诱剂第一包装)。
11)在从Tn-1经过以天计的第n个周期(Tn)后,再次测量测试组中所有引诱剂第一包装的总质量(例如μg)。
12)然后,从(Tn-1)处测量的引诱剂第一包装的总质量中减去步骤11(Tn)测量的测试组中引诱剂第一包装的总质量。这提供了从第n-1周期(Tn-1)到第n周期(Tn)测试组中引诱剂第一包装的总质量损失(例如μg)。
13)然后,用Tn处的总质量损失除以第n个周期(Tn)内的时间单位(例如天)数,得到该周期内每单位时间的平均总质量损失(例如μg/天)。
14)然后,用每单位时间(例如每天)的平均总质量损失除以测试组中引诱剂第一包装的总数,得到第n个周期(Tn)内每个引诱剂第一包装每天的平均总质量损失(例如μg/天/引诱剂第一包装)。
15)重复步骤11-14,以计算整个二十(20)天内每个引诱剂第一包装每天的平均总质量损失。
16)可以重复步骤11-14,以计算任何其它时间单位(例如25天、30天等)内每个引诱剂第一包装每天的平均总质量损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捕获一只或多只虫子的方法可以包括从基板上的粘合剂层剥离保护片,用粘合剂将基板连接至第一壳体的底表面,使得基板的粘合剂形成捕捉器的捕捉室的底板,向致动器施加力以打开捕捉器内包含引诱剂组合物的包装并使引诱剂组合物释放并吸引虫子,将捕捉器放置在使捕捉器的入口处于其打开位置的位置(例如床、底板等),并且允许捕捉器在该位置放置一段时间。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观察窗口(例如从第二壳体60的透明部分向后提起或剥离盖80)以确定是否有任何虫子(已经由引诱剂组合物引诱到捕捉室内)由本文所示和描述的任意捕捉器实施例(例如凹陷部、粘合剂、组胺和/或其组合)捕获在捕捉室内。如果虫子被捕获在捕捉室内,该方法可以包括用户关闭捕捉室的入口(例如向第二壳体60施加力以将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一旦关闭,该方法可以包括从该位置移除捕捉器。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去除这些步骤中的任意步骤、重新排列这些步骤的顺序和/或向该方法添加其它步骤。另外,该方法及其一个或多个步骤可以应用于本文所示和描述的任何其它捕捉器实施例。
在操作中,一些实施例可以通过向按钮46施加力来启动,该力导致突起部在贮存器40内向内移动,从而刺穿与捕捉器1的贮存器40一起设置的引诱剂150的第二包装154。一旦力被释放,按钮46和突起部就缩回到其初始位置,从而使突起部移动离开其在第二包装154内形成的穿刺孔。在刺穿第二包装154时,引诱剂组合物的一种或多种成分开始挥发并通过第一包装152释放,从而将一只或多只虫子(例如臭虫)吸引和引诱到捕捉器1的入口72中。一旦进入捕捉室70内,一只或多只虫子就可以被本文所示和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捕捉器实施例(技术/方法)(例如粘合剂、凹陷部、组胺、杀虫剂或其组合)捕捉和/或捕获。一旦被捕获,用户可以通过第二壳体60的透明部分(其可以包括从第二壳体60提起或剥离盖80)观察捕捉室70内部。用户可以向第二壳体60施加力,以将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从而关闭入口72。
参见图17和18,图中示出捕虫器200的实施例。捕虫器200通常可以包括:壳体10,贮存器40,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壳体内或由第一壳体限定,突起部42,其设置贮存器内,致动器44,其连接至突起部并且构造为能够致动突起部,基板255,第一盖258,捕捉室270,其部分地由壳体和基板形成,以及入口272,其提供进入捕捉室的入口。捕捉室可以包括底板300。入口272是打开的,允许虫子进入和/或离开捕捉室270。捕捉器200可以包括如图所示的纵向轴线(L-L')。
如图17和18所示,基板255包括限定多个第一内部通道226的连续壁257。基板255可以在与多个第一内部通道226相对的连续壁257的相对侧面上限定多个第二内部通道226'。在所示实施例中,通道226在远离底板300的方向上是开放的,通道26'在朝向底板300的方向上开放的。每个通道226、226'设置在连续壁257的两个相邻成角度部分263之间,或连续壁的成角度部分与第三上壳体壁38c之间。在连续壁257的每个相邻成角度部分263之间,存在弧形或圆形部分265,其限定通道226、226'的底板。虽然在所示实施例中,通道226、226'具有U形横截面,但该横截面也可以具有其它形状。多个内部通道226、226'可以具有任意长度和高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通道226、226'的高度可以为约0.08英寸。多个通道226在捕捉室270内形成多个子腔室。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255构造为能够防止虫子进入多个通道226'。例如,在所示实施例中,通道226'的端部被捏在一起或变平,即封闭通道226'的一个或多个入口,使得虫子无法进入。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255还包括联接至连续壁257的底壁259。将基板255联接至壳体10,例如,使用粘合剂将基板255粘附至壳体10。在一些实施例中,部分基板255在壳体10下方延伸。换句话说,壳体10可以设置在基板255上。在连续壁257在壳体10下方延伸的情况下,通道226、226'可以是封闭的(例如平坦的),以防止虫子进入壳体10下方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255由纸或纤维制成。作为示例,基板255可以由单面瓦楞纸或纸板制成。基板255和/或其特征和部件可以具有任意数量的构造、尺寸、形状、部件、设计和/或其它材料(例如复合材料、金属等)。基板255及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以制造为单一整体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及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以制造为多个部件,这些多个部件可以使用本文描述的任意连接方法和/或任意其它常规的或尚待开发的连接和/或连接技术(例如固定地或可移除地)彼此连接。
在所示实施例中,捕捉室270的顶板302由第一盖258形成。粘合剂320可以涂覆第一盖258的部分或全部表面(例如下表面312)。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于一个表面可以部分或完全地涂覆有粘合剂。在一些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第一盖258可以是透明的和/或半透明的,以允许用户通过第一盖258的透明或半透明部分和粘合剂320观察捕捉室270内部。用粘合剂320将第一盖258粘附至基板255的连续壁257。当如此连接至基板255时,第一盖258放置并因此提供粘合剂涂覆的基板作为每个通道226中的顶板302,并进而提供捕捉室270。另外,取决于所使用的材料,第一盖258可以提高基板255的稳定性或结构强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258由塑料制成,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例如
Figure BDA0002386408840000211
)。一种示例第一盖是由Alpha Scents,Inc.提供的包含No-Mess AdhesiveTM的透明粘板捕捉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258可以临时包括保护基板(例如蜡纸),其用粘合剂320可移除地连接至基板以覆盖并保护粘合剂。第一盖258可以与基板255分离,然后在购买之后,用户可以剥离保护片,并将第一盖258粘附至基板255,如上文所述。
如图17和18所示,入口272限定在基板255的连续壁257的上表面和第一盖258的底表面之间。例如,虫子可进入入口272并行进至壁257的弧形部分上。虫子可以继续走过通道226并变得粘附至第一盖258的底表面上的粘合剂320(即在捕捉室270的顶板302附近)。
在一些实施例中,捕获一只或多只虫子的方法可以包括:从盖上的粘合剂层剥离保护片,用粘合剂将基板连接至基板的顶表面,使得盖的粘合剂形成捕捉器的捕捉室的顶板,向致动器施加力以打开捕捉器内包含引诱剂组合物的包装并使引诱剂组合物释放并吸引虫子,将捕捉器放置在一个位置(例如床、地板等),并且允许捕捉器在该位置放置一段时间。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观察窗口(例如透过覆盖258或从盖258的透明部分向后提起或剥离单独的盖(例如盖80))以确定是否有任何虫子(已经由引诱剂组合物引诱到捕捉室内)由本文所示和描述的任意捕捉器实施例(例如粘合剂、组胺和/或其组合)捕获在捕捉室内。如果虫子被捕获在捕捉室内,该方法可以包括从该位置移除捕捉器。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去除这些步骤中的任意步骤、重新排列这些步骤的顺序和/或向该方法添加其它步骤。另外,该方法及其一个或多个步骤可以应用于本文所示和描述的任何其它捕捉器实施例。
通过参考示例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以下是其概述和详细描述。这些示例是作为说明提供的,而非旨在限定性的。
示例1
保持普通臭虫群体以产生蜕皮并在生物测定中应用
将普通臭虫群体保持在22-24℃、环境相对湿度和10小时黑暗、14小时光照的光周期的虫子室中。为了收集信息素用于提取、分离和坚定,将群体从2400只臭虫增加至6000只臭虫,并以更高水平保持18个月。
40个50毫升广口瓶中的每一个分别保存大约150只臭虫。每个广口瓶在底部配备一张纸板(2×2cm)和对角穿过广口瓶的一条(2×5cm)瓦楞纸板。用具有用于通风的小孔的穿孔塑料瓶盖覆盖广口瓶。
允许每只臭虫每月在人类志愿者身上喂食一次。对于每周1500只臭虫,持续30个月时,总计180000次单独喂养。将装有待喂养臭虫的广口瓶用细网覆盖并压在志愿者前臂上,从而能够经过该网喂养臭虫。喂养结束后,臭虫若虫蜕皮,在此过程中蜕去其外壳。5龄若虫的每片蜕皮重约0.07mg。每月收集1200片5龄若虫的蜕皮(整个群体的20%),每月收获84mg(1200×0.07mg)蜕皮,总共1512mg蜕皮。这是用于提取、分离和坚定聚集信息素的起始材料。
示例2
研究臭虫对测试刺激的反应的一般实验设计
在双选嗅觉计和大有机玻璃场所中进行生物测定(图19)。双选嗅觉计由两个横向
Figure BDA0002386408840000221
玻璃皮式培养皿组成,通过
Figure BDA0002386408840000222
玻璃管(2.5cm长×2cm内径)与中央皿(所有皿的内径为3×9cm)连接。该嗅觉计中的皿模拟臭虫一天的自然静止空气掩体。在开始生物测定之前,将一片纸巾(直径9cm)放入各皿中,并将一条纸巾(2.4×0.6cm)插入连接玻璃管中,以提供对行进臭虫的牵引。另外,将一张滤纸(2×3cm;Whatman)放入各个横向皿中,并用一张纸板(2×2cm)覆盖,作为生物测定虫子的掩体。
将处理和对照刺激随机分配到各个横向皿。将嗅觉计封装在不透明塑料箱中,防止光线进入并影响虫子的反应。对于每个复制品,将单个3龄、4龄或5龄C.lectularius若虫释放到嗅觉计的中央室中,然后用玻璃板覆盖中央室以防止若虫逃脱。然后,允许每个嗅觉计中的单只臭虫探索所有腔室。在14小时光照期结束时,将各只虫子释放到嗅觉计中,允许其在10小时黑暗期间探索腔室,并在10小时光照期间在其中一个掩体中休息。在这20小时之后,记录虫子在嗅觉计中的位置。将未在横向室内找到的任意虫子记录为无应答者。所有实验复制品在24±2℃和30-60%RH下进行。用Sparklen清洁剂(Fisher Scientific Co,Pittsburgh,PA,USA)清洗嗅觉计,并且在每次生物测定之间烘干(Fisher Scientific Co,Pittsburgh,PA,USA)。
双腔室大有机玻璃场所(180cm长×12cm高×13cm宽)设计有中央分隔件(180cm长×5.5cm高),以容纳两块木材(162cm长×3.8cm宽×0.8cm高),每块木材用于测试单只臭虫对具有信息素诱饵的掩体或对照掩体(见图19中的插入部分)的反应,掩体或对照掩体随机分配到木材的任一端。由于一些臭虫曾成功地从一个腔室穿过分隔件到达另一腔室,因此,所有实验性复制品仅使用每个场所的一个腔室。对于每个复制品,在14小时光照期即将结束之前,将单只臭虫置于木块的中心,并且在光照期开始之后的第二天早晨对其位置进行评分。
示例3
臭虫的蜕皮(蜕皮过程中脱落的角表皮)诱导觅食臭虫扣留的证据:
受试蜕皮数量和年龄的影响
实验1测试了5龄臭虫若虫的50个蜕皮(1个蜕皮=0.08mg)是否诱导觅食的5龄若虫扣留。假定若虫对50个蜕皮有强烈的扣留反应(见表1),跟踪实验2-4测试了更少数量的蜕皮是否足以诱导扣留反应。实验5探究了在室温下老化2个月的蜕皮是否仍能有效诱导臭虫扣留。
在实验1-4中,50个、10个、2个或1个蜕皮出乎意料地在诱导臭虫扣留方面都同样有效(表1)。在实验5中,在室温下储存2个月后,蜕皮仍能诱导臭虫扣留。
表1示出在实验(实验)1-5中的三皿、双选嗅觉计中,蜕皮数量和年龄对臭虫反应的影响。
Figure BDA0002386408840000241
示例4
有机溶剂对从蜕皮中提取信息素的效力
实验6-10测试了不同有机溶剂(己烷、乙醚、二氯甲烷、乙腈、甲醇)对从蜕皮中提取信息素的效力。每个嗅觉计实验测试了提取物的6个蜕皮等同物,即可以从总共六个蜕皮中提取的可能包括信息素的材料的量。
在实验6-9中,己烷、乙醚、二氯甲烷和乙腈在从蜕皮中提取信息素和诱导3-5龄若虫的扣留反应方面无效(表2)。在实验10中,蜕皮的甲醇提取物诱导了强烈的扣留反应(表2),表明在甲醇提取物中存在臭虫扣留信息素组分。
表2示出在实验(实验)6-10中的三皿、双选嗅觉计中,用于蜕皮提取的有机溶剂对臭虫反应的影响。
Figure BDA0002386408840000242
示例5
扣留信息素组分的分离
在蜕皮的甲醇提取物中存在扣留信息素组分(表2;实验10)表明其具有显著极性分子结构。为了分离用于结构说明的信息素组分,依次在极性递增的有机溶剂(己烷、乙醚、二氯甲烷、乙腈和甲醇)中提取蜕皮。因此,最终的甲醇提取物主要含有极性化合物。然后在玻璃管(14cm长×0.5cm内径)中通过硅胶(0.6g)分馏该甲醇提取物。在用戊烷预冲洗二氧化硅之后,施加甲醇提取物,使其浸渍硅胶,然后用戊烷/乙醚连续洗脱5次(每次2ml),其中,乙醚的比例逐渐增加【1)100:0;2)90:10;3)80:20;4)50:50;5)0:100】,接着,用二氯甲烷/甲醇连续冲洗五次(每次1ml),其中,甲醇的比例逐渐增加【1)100:0;2)90:10;3)80:20;4)50:50;5)0:100】。然后,在实验11-15中生物测定五个二氯甲烷/甲醇级分。
在实验11-15(表3)中,只有用50%甲醇作为洗脱剂的二氧化硅级分(实验14)诱导了臭虫若虫的扣留。
表3示出溶剂体系对从硅胶上洗脱一个或多只臭虫扣留信息素组分的影响。注意,只有实验14中由二氯甲烷(CH2Cl2;50%)和甲醇(MeOH;50%)作为洗脱剂组成的测试刺激诱导了三皿、双选嗅觉计中臭虫的扣留反应。
Figure BDA0002386408840000251
以相同或略微修改的形式多次重复该信息素分离方案。每一次,生物测定虫子对二氧化硅级分的反应表明,扣留信息素组分存在于用50%或100%甲醇洗脱的级分中。这些结果组合起来清楚地揭示了扣留信息素组分是高度极性的。
示例6
信息素识别:生物活性提取物的微分析处理
为了确定极性扣留信息素组分是否具有酸、胺或醇官能度,在实验16和17中,用重氮甲烷(将酸转化为酯)或吡啶中的乙酸酐(将醇转化为酯)对蜕皮的甲醇提取物(参见表2)进行微分析处理,然后进行生物测定。
在实验16(表4)中,重氮甲烷处理的蜕皮甲醇提取物诱导臭虫若虫的扣留反应,这表明重氮甲烷处理没有改变信息素分子,并且该信息素组分不可能具有酸官能度。相反地,在实验17中,乙酸酐处理的蜕皮甲醇提取物不能诱导臭虫若虫的扣留,这表明乙酸酐处理已经改变了信息素组分的分子结构,并且具有一个或多个羟基和/或胺基群。
表4示出实验16和17中信息素提取物的微分析处理对臭虫若虫的扣留反应的影响。注意,蜕皮的甲醇提取物的乙酸酐处理改变了信息素组分的分子结构,因此不能在三皿、双选嗅觉计中诱导臭虫若虫的显著扣留反应。
Figure BDA0002386408840000261
示例7
信息素识别:生物活性提取物的核磁共振波普(NMR)
为了阐明扣留信息素组分的分子结构,检查并比较了蜕皮和粪便的几种甲醇提取物的1H NMR谱。1H NMR谱分析揭示了几种常见组分,这些组分识别为L-缬氨酸、L-丙氨酸、N-乙酰葡糖胺、组胺、二甲基氨基乙醇和3-羟基犬尿氨酸O-硫酸盐。
通过将观察到的1H和13C NMR和质谱数据与先前报告的这些化合物的数据进行比较,识别缬氨酸、丙氨酸、N-乙酰葡糖胺、组胺和二甲基氨基乙醇。另外,L-缬氨酸、N-乙酰葡糖胺、组胺和二甲基氨基乙醇的真实样品购自商业供应商,并在单独的实验中加入到粗甲醇提取物中。在这些附加实验的每一个中,通过加入该组分的真实样品,增强了在粗甲醇提取物上记录并分配给特定组分(即L-缬氨酸,L-丙氨酸,N-乙酰葡糖胺,组胺和二甲基氨基乙醇)的1H NMR谱中观察到的共振。
在将在粗甲醇提取物上记录的1H NMR谱中观察到的特定共振与先前报告的3-羟基犬尿氨酸O-硫酸盐的共振进行比较之后,提出3-羟基犬尿氨酸O-硫酸盐的结构。另外,在保护作为甲酯的羧酸和作为羧苄基酰胺的胺官能团后,由3-羟基犬尿氨酸制备3-羟基犬尿氨酸O-硫酸盐的真实样品。使用Me3N-SO3硫酸化游离醇,随后通过氢解和水甲酯去除羧苄基保护基团,得到3-羟基犬尿氨酸O-硫酸盐的真实样品。在3-羟基犬尿氨酸O-硫酸盐的合成样品上记录的1D和2DNMR谱(1H、COSY、HMQC、HMBC)与存在于粗甲醇提取物中的天然物质完全一致。
表5总结了五种单独的甲醇提取物中每种提取物中这些组分的相对量,表6示出实验18-22中每种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注意,用组胺和二甲氨基乙醇都以可观量存在的三种提取物获得了最高反应水平(实验18-20)。
表5示出在臭虫蜕皮和粪便的甲醇提取物中找到每个共有组分以mg为单位的相对量。
Figure BDA0002386408840000271
表6示出在三皿、双选嗅觉计中,臭虫在生物测定中对表5中分析了组成组分的五种提取物的反应。
Figure BDA0002386408840000272
Figure BDA0002386408840000281
示例8
组胺:一种臭虫信息素组分
由于用其中存在组胺和二甲基氨基乙醇两者的提取物获得了臭虫的最高反应水平(表5、表6),跟踪实验设计为测试臭虫对真实标准的反应。在实验23-25中,以1:1的比例增加二甲基氨基乙醇和组胺的剂量改善了臭虫的扣留反应(表7)。然后,实验26-28测试了二甲基氨基乙醇(20μg)和组胺(20μg),其中,组胺以碱、盐或碱和盐的形式存在。结果显示,组胺仅作为碱引发臭虫的扣留反应(表7)。因此,所有进一步的实验均将组胺配置为碱。
实验29-31测试了二甲基氨基乙醇或组胺增加10倍(从20μg到200μg)能否提高饵料有效性。结果表明,组胺增加10倍增强了臭虫的扣留反应(表7)。以实验29-31的结果为基础,实验32-34以1:10的比例,即2μg:20μg、20μg:200μg和200μg:2000μg的剂量下测试了二甲基氨基乙醇和组胺。结果显示,两个最高剂量在引发臭虫的扣留反应方面非常有效(表7)。为了确定2组分共混物中二甲基氨基乙醇和组胺的作用,实验35-37测试了分别为200μg,以20μg:200μg的比例二元组合的二甲基氨基乙醇和组胺。数据显示组胺而非二甲基氨基乙醇本身具有生物活性,并且在测试剂量下与2组分共混物在扣留臭虫方面同样有效。
实验23-37没有限定二甲基氨基乙醇的明确作用。一方面,当在实验32中以2μg:20μg的比例提供二甲基氨基乙醇和组胺时,没有优先选择有诱饵腔室。然而,当二甲基氨基乙醇的剂量升至20μg,与组胺的剂量相等时,在实验24和29中,出现了对有诱饵腔室的偏好。另一方面,与实验37中的组胺不同,实验36中仅二甲氨基乙醇是无活性的。此外,在实验32中将二甲基氨基乙醇的剂量增加10倍,同时组胺的剂量保持恒定,并未导致反应增加。
表7示出实验23-37的臭虫若虫在三皿、双选嗅觉计中对二甲基氨基乙醇(D)和组胺(H)的1组分或2组分诱饵的反应;括号中的数字表示微克量。
Figure BDA0002386408840000291
示例9
附加组分(L-缬氨酸、L-丙氨酸、N-乙酰葡糖胺、3-羟基-犬尿氨酸O-硫酸盐)对组胺和二甲基氨基乙醇共混物的影响
由于臭虫蜕皮或粪便的甲醇提取物中存在其它组分(表5),实验38和39,以及实验40和41测试了二甲基氨基乙醇和组胺的2组分共混物(20μg:200μg)能否通过添加L-缬氨酸、L-丙氨酸和N-乙酰葡糖胺(实验39),或添加3-羟基-犬尿氨酸O-硫酸盐(实验41)而变得更有效。数据表明,二甲基氨基乙醇和组胺的2组分共混物(实验38和40)在扣留臭虫方面的效力不能通过添加其它组分而得到改善(表8)。
表8示出在实验38-42中的三皿、双选嗅觉计中,臭虫若虫对于在臭虫蜕皮和粪便的甲醇提取物中识别的二甲基氨基乙醇(D)和组胺(H)的2组分饵料,或具有附加组分的上述饵料【L-缬氨酸(V)、L-丙氨酸(A)、N-乙酰葡糖胺(N-ac)、3-羟基犬尿氨酸O-硫酸盐(3-Hyd)】的反应;括号中的数字表示微克量。
Figure BDA0002386408840000301
示例10
臭虫若虫、成年雄性和成年雌性对二甲基氨基乙醇和组胺共混物的对比反应
为了确定二甲基氨基乙醇和组胺的2组分共混物能否引起未成熟和成熟阶段臭虫的扣留反应,实验42-44针对臭虫若虫、成年雄性和成年雌性的反应测试了二甲基氨基乙醇和组胺(20μg:200μg)。数据显示,2组分共混物在诱导若虫以及成年雄性和雌性的扣留反应方面同样有效(表9)。
表9示出对于二甲基氨基乙醇(D)和组胺(H)的2组分共混物,臭虫若虫、成年雄性或成年雌性的三皿、双选嗅觉计反应;括号中的数字表示微克量。
Figure BDA0002386408840000302
示例11
臭虫粪便中候选挥发性信息素组分的识别
有证据表明二甲基氨基乙醇仅具有有限的信息素作用(表7),并且组胺挥发性较低,因此可能作为抑制剂而不是引诱剂,继续研究有吸引力的挥发性信息素组分。焦点也转移到与蜕皮一起存在于天然臭虫掩体中的臭虫粪便。
将暴露于大约300只臭虫的粪便四周时间的多片滤纸(5×10cm)切割为0.75×0.5cm的小段,每段用与装配有DB-5MS GC柱(30m×0.25μmID)的Varian 2000Ion Trap GC-MS联接的Agilent顶空分析仪分析。将粪便污纸放入20ml的小瓶中后,用带有20mm OD白色硅隔膜的卷曲帽密封,并加热至90℃持续5分钟。用自动注射器抽出空气中的顶部空间挥发物,并使用以下温度程序进行偶联气体GC-MS分析:50℃持续5分钟,然后以10℃/分钟的速度升至280℃。分析揭示了15种含氧或含硫挥发性组分的复杂共混物,由六种醛(丁醛、戊醛、己醛、(E)-2-己烯醛、(E)-2-辛烯醛、苯甲醛)、一种醇(苯甲醇)、三种酮(2-己酮、苯乙酮、马鞭烯酮)、三种酯(辛酸甲酯、辛酸乙酯、己酸戊酯)和两种硫化物(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组成。所有这15种化合物均被认为是待在双选嗅觉计生物测定中进行臭虫吸引测试的候选信息素组分(参见示例2;图1)。
示例12
成年雄性臭虫对三种剂量的臭虫粪便挥发物的合成共混物的反应
为了确定臭虫粪便中识别出的15种臭虫粪便挥发物的共混物(参见示例11)能否吸引臭虫及是否进而含有一种或多种臭虫信息素组分,在三皿、双选嗅觉计(参见示例2,图19)中,以中等剂量(50μg;实验45)、低剂量(5μg;实验46)和极低剂量(0.5μg;实验47)测试合成共混物(SB)的臭虫反应。在每个测试剂量下,所有组分等量配制在矿物油中,将矿物油用移液器移至4mL小瓶的倒置瓶盖中。然后,将小瓶置于随机分配的嗅觉计处理皿(参见示例2)中的瓦楞纸板掩体(参见图1)的顶部。对照刺激由包含矿物油而不含合成测试化学品的嗅觉计的对照皿的瓦楞纸板上的相同类型的瓶盖组成。
在实验45-47中,中等剂量、低剂量和极低剂量的臭虫粪便挥发物的合成共混物与对照刺激相比均吸引了更多臭虫雄性,这表明共混物含有一种或多种臭虫信息素组分。选择中等剂量用于进一步的实验。
表10示出在三皿、双选嗅觉计中,臭虫雄性对以中等剂量(50μg)、低剂量(5μg)和极低剂量(0.5μg)测试的15种臭虫粪便挥发物(示例11)的合成共混物(SB)的反应;在每个剂量下,所有组分等量配制在矿物油中。
Figure BDA0002386408840000321
示例13
臭虫粪便挥发物的合成共混物中信息素组分的确定
为了确定吸引臭虫的臭虫粪便挥发物的15组分合成共混物(SB)中的一种或多种重要组分(示例12;表10),实验48-52将对所有15种组分的完整SB的反应(实验48)与缺乏相关有机化学物基团的SB的反应,即酯(辛酸甲酯、辛酸乙酯、己酸戊酯;实验49)、醛(丁醛、戊醛、己醛、(E)-2-己烯醛、(E)-2-辛烯醛、苯甲醛;实验50)、硫化物(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实验51)和酮/醇(2-己酮、苯乙酮、马鞭烯酮、苄醇;实验52),进行了比较。所有SB均如示例11所描述的进行配制和生物测定。
在实验48(表11)中,15组分SB强烈地吸引成年雄性臭虫,证实该SB含有一种或多种臭虫信息素组分。类似地,在实验49(表11)中,缺乏酯的SB强烈地吸引成年雄性臭虫,表明酯不是臭虫信息素共混物的重要部分。相反地,以缺乏醛(实验50)、硫化物(实验51)或酮和醇(实验52)的SB为诱饵的掩体均未能比对照掩体捕获显著更多的成年雄性臭虫,表明醛、硫化物和酮或醇中的一个或多个是重要的臭虫信息素组分。
表11示出在三皿、双选嗅觉计中成年雄性臭虫对下述物质的反应:15组分合成共混物(SB),其包含6种醛(丁醛、戊醛、己醛、(E)-2-己烯醛、(E)-2-辛烯醛、苯甲醛)、一种醇(苯甲醇)、3种酮(2-己酮、苯乙酮、马鞭烯酮)、3种酯(辛酸乙酯、辛酸甲酯、己酸戊酯)和2种硫化物(二甲基二硫醚和二甲基三硫醚)(实验48、53和57);上述15组分共混物减去3种酯、6种醛、2种硫化物,或一种醇和3种酮(分别参见实验49-52);上述15组分共混物减去苯甲醛和苯甲醇(实验54)、马鞭烯酮(实验55)或(E)-2-己烯醛和(E)-2-辛醛(实验56);6组分合成共混物(6组分SB),其包含(E)-2-己烯醛、(E)-2-辛烯醛、2-己酮、苯乙酮、二甲基二硫醚和二甲基三硫醚(实验58、59、62和65);以及上述6组分合成共混物减去苯乙酮(实验60)、2-己酮(实验61)、二甲基二硫醚(实验63)、二甲基三硫醚(实验64)、(E)-2-己烯醛(实验66)或(E)-2-辛烯醛(实验67)。以下各组中的实验同时进行:48-52、53-56、57-58、59-61、62-64、65-67。所有共混物以50μg的剂量测试。
Figure BDA0002386408840000331
Figure BDA0002386408840000341
为了缩小构成臭虫信息素组分的一种或多种特定醛、酮或硫化物的范围,跟踪并同时进行的实验再次测试了完整SB(实验53),以及缺少苯甲醛和苯甲醇两者(实验54)、缺少马鞭烯酮(实验55)或(E)-2-己烯醛和(E)-2-辛烯醛(实验56)的SB。
在实验53(表11)中,用15组分SB作为诱饵的掩体捕获的成年臭虫雄性的数量是对照掩体的两倍。用缺少苯甲醛和苯甲醇两者(实验54)或缺少马鞭烯酮(实验55)的SB获得了类似的数据,表明这三种化合物都不是重要的臭虫信息素组分。相反地,以缺少(E)-2-己烯醛和(E)-2-辛烯醛两者(实验56)的SB为诱饵的掩体未能捕获比对照掩体更多的成年雄性臭虫,表明这两种醛中的一种或两种是臭虫信息素组分。
实验48-56的组合数据表明,臭虫的主要吸引信息素成分在以下六种化合物中:(E)-2-己烯醛、(E)-2-辛烯醛、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苯乙酮和2-己酮。为了确定该6组分合成共混物(6组分SB)在吸引臭虫方面是否与15组分SB同样有效,实验57和58对比测试了SB和6组分SB与对照刺激。
在实验57(表11)中,如所预期的,15组分SB与对照刺激相比吸引了明显更多的成年男性臭虫。在实验58中,6组分SB与对照刺激相比吸引了明显更多的成年男性臭虫。由于6组分SB显示出同样能够吸引臭虫,因此得出结论,6组分SB中存在所有主要的信息素组分。
为了确定6组分SB中的一种或多种重要酮,跟踪并同时进行了6组分SB(实验59)、缺少苯乙酮的6组分SB(实验60)和缺少2-己酮的6组分SB(实验61)的反应对比实验。
在实验59(表11)中,6组分SB与对照刺激相比吸引了明显更多的成年男性臭虫。类似地,在实验60中,缺少苯乙酮的6组分SB与对照刺激相比吸引了明显更多的成年男性臭虫,表明苯乙酮不是重要的臭虫信息素组分。相反地,在实验61中,缺少2-己酮的6组分SB未能吸引大量成年雄性臭虫,表明2-己酮是关键的臭虫信息素组分。
为了确定6组分SB中的一种或多种关键硫化物,以下三个实验跟踪并同时进行了6组分SB(实验62)、缺少二甲基二硫醚的6组分SB(实验63)和缺少二甲基三硫醚的6组分SB(实验64)的反应对比实验。
在实验62中,6组分SB与对照刺激相比吸引了明显更多的成年男性臭虫。类似地,缺少二甲基二硫醚(实验63)或二甲基三硫醚(实验64)的两种6组分SB在吸引成年雄性臭虫方面仍然比对照刺激更有效。然而,具有这两种硫化物的6组分SB(实验62)显示出比仅含有一种硫化物的SB(实验63和64)相对更有吸引力,暗示这两种硫化物都是重要的信息素组分,并且应该包含在操作性饵料中。
为了确定6组分SB中的一种或多种关键醛,以下三个实验跟踪并同时进行了6组分SB(实验65)、缺少(E)-2-己烯醛的6组分SB(实验66)和缺少(E)-2-辛烯醛的6组分SB(实验67)的反应对比实验。
在实验65(表11)中,6组分SB与对照刺激相比吸引了明显更多的成年男性臭虫。类似地,在实验66中,缺少(E)-2-己烯醛的6组分SB与对照刺激相比吸引了明显更多的成年男性臭虫。相反地,在实验67中,缺少(E)-2-辛烯醛的6组分SB与对照刺激相比吸引了多达几乎两倍的成年男性臭虫。组合数据显示,(E)-2-辛烯醛与(E)-2-己烯醛相比是相对更重要的信息素组分。尽管如此,两种醛都将包含在商业臭虫信息素饵料中以获得最佳吸引力。
示例14
大型生物测定场所中臭虫对合成信息素饵料的反应
进行实验68-75以确定臭虫是否不仅在小嗅觉计(示例2;图1;表7-11)中对合成信息素做出反应,而且在大生物测定场所中对合成信息素做出反应。实验68-75还研究了挥发性信息素组分(VPC)(E)-2-己烯醛、(E)-2-辛烯醛、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和2-己酮的影响,以及低挥发性信息素组分组胺(H)对吸引和扣留臭虫的影响。处理刺激由滤纸(4×2.2cm)和VPC组成,滤纸浸渍H(2000μg)并用一张瓦楞纸板掩体(3×2.2cm)覆盖,并且VPC以高剂量(500μg;实验68-74)或中等剂量(50μg;实验75)配制在矿物油(0.5mL)中,并用移液管移入停靠在掩体顶部的20mL闪烁小瓶的倒置瓶盖中(图19)。对照刺激具有相同设计,但滤纸不含H,矿物油不含VPC。
具体地,实验68测试了由VPC和H组成的完整合成信息素共混物与对照刺激的关系,而同时进行的实验69测试了仅由VPC组成的部分信息素共混物与对照刺激的关系。
在实验68(表12)中,被单独测试的16个雄性臭虫中的15个对完整信息素共混物做出反应,表明完整共混物含有所有重要的臭虫信息素组分。相比之下,在实验69中,测试的16个雄性臭虫中仅有6个对由VPC组成而不含组胺的部分信息素共混物做出反应,这证实了组胺是重要的臭虫信息素组分(同样参见表7-9),并且一旦臭虫被VPC吸引到掩体,H就起到在掩体处扣留臭虫的作用。
表12示出成年雄性臭虫对包含挥发性信息素组分(VPC)(E)-2-己烯醛、(E)-2-辛烯醛、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和2-己酮,和/或低挥发性信息素组分组胺(H)的完整或部分合成信息素共混物的反应。实验68-74中的VPC以500μg进行测试,并且在实验75中以50μg进行测试。组胺以2000μg进行测试。实验68-69、70-71、72-73和74-75同时进行。
Figure BDA0002386408840000361
Figure BDA0002386408840000371
为了确定VPC在信息素共混物中的作用,我们随后同时对单独的组胺与空白对照的关系(实验70),以及VPC和组胺的完整信息素共混物与空白对照(实验71)的关系进行了测试。
在实验70(表12)中,12只臭虫对具有组胺浸渍滤纸的掩体做出反应,但只有一只臭虫对具有空白滤纸的掩体做出反应,这再次表明臭虫在存在组胺的情况下被扣留。在实验71中,17只臭虫对与VPC和组胺组成的完整信息素共混物相关的掩体做出反应,仅有一只臭虫对对照掩体做出反应,这表明完整信息素共混物在吸引或扣留臭虫方面可能比部分共混物(在实验70中测试)更有效。
为了进一步比较组胺和VPC作为臭虫信息素组分的相对重要性,我们同时测试了臭虫对以组胺或VPC(实验72)为诱饵的掩体的反应,以及VPC和组胺的完整信息素共混物与空白对照(实验73)的关系。
在实验72(表12)中,14只臭虫对以组胺为诱饵的掩体做出反应,两只臭虫对以VPC为诱饵的掩体做出反应,这表明组胺对臭虫的掩体选择决策具有更大影响。在实验73中,15只臭虫对以完整信息素共混物(VPC+组胺)为诱饵的掩体做出反应,仅有一只臭虫对无诱饵对照掩体做出反应,这证实了完整臭虫信息素共混物的优越效果。
在掩体处组胺强烈扣留臭虫(参见表12中的实验70和72)的情况下,我们随后探索了是否可以通过向组胺添加VPC来增强组胺的作用。因此,我们测试了臭虫对组胺或对组胺加VPC的反应,既有高剂量VPC(500μg;实验75),也有中等剂量VPC(50μg;实验74)。
在实验74和75中,组胺加高剂量和中等剂量VPC的完整信息素共混物比单独使用组胺明显吸引且扣留了更多的臭虫,这清楚地揭示了VPC(吸引臭虫)和组胺(扣留臭虫)之间的协同作用。
示例15
在被严重侵染的住宅公寓中臭虫对合成信息素饵料的反应
为了确定臭虫是否不仅在大型场所实验室生物测定中对合成信息素饵料做出反应,而且在被侵染的场所(住宅公寓)中对合成信息素饵料做出反应,我们在具有已知或疑似臭虫侵染的公寓中放置信息素诱饵掩体捕捉器(参见图19)。该掩体与示例13中所述的掩体相同,只是组胺浸渍滤纸或对照滤纸胶粘在瓦楞纸板掩体上以便于掩体放置。基于多个公寓中的24小时捕捉结果,我们选择了单个严重侵染的公寓(下文称“房间106”)用于进一步测试合成臭虫信息素饵料。
为了获得合成信息素饵料中VPC和组胺之间协同相互作用的现场证据(参见表12中的实验74和75),在房间106中进行两组连续的两个实验(组1:实验76和77;组2:实验78和79)。每个实验的复制品(n=15-20)由抵靠墙壁或家具放置的成对掩体组成,其中,成对掩体之间的间距为约30cm,并且掩体对之间的间距>1m。对于每个实验中的每个掩体对,随机分配信息素和对照处理,并且在组1和组2的两个实验之间交替放置复制品。因为在任何时候房间106中均可容纳不超过10对掩体,所以在几个连续的24小时周期内收集实验数据。每天早晨9:00,从房间106收集掩体,并立即放入单独的标记拉链锁袋,然后将标记拉链锁袋放在干冰上以杀死进入掩体的臭虫。稍后在实验室中,在显微镜下对每个掩体中的臭虫进行计数,记录其发育阶段(1龄、2龄、3龄、4龄、成年)、性别(雄性、雌性)和进入掩体之前血液喂养(或没有喂养)的证据。每天早晨从房间106移除臭虫掩体之后,立即对预先准备的新掩体进行信息素诱饵(处理)或不处理(对照),并且随机分配其在掩体对中的位置(参见上文),再次在实验76和77之间(组1)以及在实验78和79之间(组2)交替放置掩体对。
为了确定存在或不存在挥发性信息素组分(VPC)(E)-2-己烯醛、(E)-2-辛烯醛、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2-己酮(预测将臭虫吸引到掩体)和较低挥发性组分组胺(预测将臭虫滞留在掩体中)的合成信息素饵料的有效性,我们在实验76和77中以及在实验78和79中比较了臭虫对完整和部分合成信息素饵料的反应,其中,各组中的实验同时进行。
在实验76中,我们测试了以完整合成信息素饵料(VPC+组胺)为诱饵的掩体与无诱饵的掩体关系,并且在实验77中,我们测试了仅以VPC为诱饵的掩体与无诱饵掩体的关系。类似地,在实验78中,我们测试了以完整合成信息素饵料(VPC+组胺)为诱饵的掩体与无诱饵的掩体关系,并且在实验79中,我们测试了仅以组胺为诱饵的掩体与无诱饵掩体的关系。
在实验76(表13)中,与对照掩体中的平均4.8只臭虫相比,以完整合成信息素共混物为诱饵的掩体平均吸引并滞留了21.4只臭虫。这些数据表明,完整合成信息素饵料对吸引和滞留臭虫具有显著效果。相反地,在实验77中,与对照掩体中的平均4.7只臭虫相比,仅有VPC的诱饵掩体平均引诱并滞留了仅10.3只臭虫。
表13示出在居住公寓中,若虫和成年臭虫对以由挥发性信息素组分(VPC)(E)-2-己烯醛、(E)-2-辛烯醛、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和2-己酮(总量为500μg)和较低挥发性信息素组胺组分(H)(2000μg)组成的完整合成信息素共混物为诱饵,或以缺少VPC或组胺的部分信息素共混物为诱饵的瓦楞纸板掩体捕捉器(参见图19)的反应。在每个实验复制品中的信息素诱饵掩体和无诱饵对照掩体分开至少30cm,复制品之间的间距>1m。交替放置同时运行的实验76和77的复制品(各20个复制品),并且交替放置同时运行的实验78和79的复制品(各15个复制品)。
Figure BDA0002386408840000401
实验76和77的组合数据显示,在吸引和滞留臭虫方面,完整合成信息素饵料优于部分信息素饵料(缺少组胺)。
在实验78(表13)中,与对照掩体中的平均3.73只臭虫相比,以完整合成信息素共混物为诱饵的掩体平均吸引并滞留了24.86只臭虫。这些数据再次表明,完整合成信息素饵料对吸引和滞留臭虫具有显著效果。相反地,在实验79中,与对照掩体中的平均4.53只臭虫相比,以仅包含组胺的部分信息素共混物为诱饵的掩体平均吸引并滞留了仅6.06只臭虫。
实验76-79的组合数据显示,在吸引和滞留臭虫方面,完整合成信息素共混物是最有效的。完整合成信息素共混物的优越性能归因于两种类型的信息素组分的组合效应,即将臭虫吸引到掩体的挥发性组分(VPC)和在臭虫被吸引到掩体后使臭虫扣留在掩体内的较低挥发性信息素组分组胺。
信息素诱饵掩体包含所有龄期若虫(喂养和未喂养)以及成年雄性和雌性(喂养和未喂养),这清楚地表明完整合成信息素吸引并滞留臭虫,无论其发育阶段、性别或生理状况如何。
示例16
在被臭虫轻度侵染的居住公寓中臭虫对合成信息素饵料的反应
为了确定臭虫是否不仅在被臭虫严重侵染的住宅公寓(参见示例15;表13)中,而且在非常轻度臭虫侵染的公寓中对完整合成信息素作出反应,根据害虫管理专业人员的报告,在租户怀疑有臭虫的三个单独建筑物的八个住宅公寓内进行捕捉。在这些公寓的每一个中,仔细检查床上用品、床垫和其它家具中是否存在活臭虫和臭虫活动的证据,例如床单上的粪便斑点。在实验80中,将1-5对臭虫掩体捕捉器(见图19)放置在每个公寓中,总共20对。每对中的一个掩体是信息素诱饵【VPC:(E)-2-己烯醛、(E)-2-辛烯醛、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2-己酮(500μg)加组胺(2000μg)】;另一个保持无诱饵。掩体对内部及掩体对之间的掩体布置和间隔如示例15所述。掩体在放置24小时后收回,立即放入贴标签的单独拉链锁袋中并置于干冰上,以杀死所有捕获的臭虫。
在实验80中,捕获的27只臭虫中的26个存在于信息素诱饵掩体中;无诱饵对照掩体中只有一只臭虫。在实验开始时在房间中至少看到一个活臭虫的所有房间内的掩体捕捉器捕获了至少一只臭虫。
这些数据表明,由(E)-2-己烯醛、(E)-2-辛烯醛、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2-己酮和组胺组成的6组分合成信息素饵料能够吸引并滞留轻度侵染住宅公寓中的臭虫,并且这种新型信息素饵料具有成为检测住宅和商业房屋中的臭虫侵染的有效工具的潜力。
示例17
针对成年臭虫的臭虫捕捉器的评估
实验81利用了包括19升塑料容器的生物测定场所,容器内底部用胶带粘有纸巾以提供对行进臭虫的牵引。臭虫购自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在开始测试之前,观察虫子72小时以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每个场所每55分钟接收15只成年臭虫,并且容纳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无诱饵对照臭虫捕捉器(例如,如图1-15所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诱饵臭虫捕捉器(例如,如图1-15所示),或Hot
Figure BDA0002386408840000412
臭虫胶捕器(Bed Bug Glue Trap)(Spectrum Brands,Middleton,WI)。诱饵臭虫捕捉器以引诱剂(150、152、154)为诱饵,当被启动时,引诱剂释放示例15中列出的五种VPC【(E)-2-己烯醛、(E)-2-辛烯醛、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2-己酮】。每个处理重复五次。数据通过ANOVA分析,随后进行Tukey’s HSD测试,α=0.05。
诱饵臭虫捕捉器在55分钟内捕获了4.2只臭虫;这种捕捉是没有引诱剂饵料的相同捕捉器的2.6倍,并且是
Figure BDA0002386408840000411
臭虫胶捕器的10.5倍(表14)。诱饵臭虫捕捉器的平均捕捉数显著大于彼此没有区别的其它两个捕捉器中任一个的平均捕捉数。这些数据证明,当以挥发性引诱剂组合物作为诱饵时,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臭虫捕捉器具有在一小时内检测到臭虫侵染的潜力。
表14。实验81的结果(N=5个复制品)示出引诱剂诱饵和无诱饵臭虫捕捉器在55分钟周期内臭虫在嗅觉计中的捕捉数(每个复制品释放15只成年臭虫)与广泛可得的商业捕捉器中的捕捉数的比较结果。
Figure BDA0002386408840000421
*F2,12=11.7917,P=0.0015.后面字母相同的方式没有显著区别
Tukey’s HSD测试,P<0.05.
本申请旨在覆盖使用本发明一般原理的本发明的任何变化、使用或适应性修改。此外,本申请旨在覆盖本发明所属领域的已知或惯例实践内的并且落入所附权利要求限制内的与本公开的偏离。因此,权利要求的范围不应由说明书中阐述的优选实施例限制,而应给予与作为整体的说明书一致的最宽泛的解释。

Claims (64)

1.一种捕虫器,包括:
第一壳体,包括致动器;
贮存器,其至少部分地由所述第一壳体限定;
突起部,其设置在所述贮存器内并且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向内延伸,所述突起部构造为能够刺穿设置在所述贮存器内的包装;
其中,所述致动器连接至所述突起部,从而当所述致动器移动时,所述突起部随所述致动器一起在所述贮存器内移动;
第二壳体,其可移动地接合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
捕捉室,其部分地由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形成;
进入所述捕捉室的入口;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壳体能够在所述入口打开的第一位置和所述入口关闭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捕捉室包括底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捕虫器,进一步包括涂覆在所述底板的表面上的粘合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底壁,并且其中,所述底板通过至少部分所述粘合剂粘附至所述底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底板是纤维板基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底壁,并且其中,所述底壁形成所述底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捕虫器,进一步包括至少部分地涂覆在所述底板的表面上的粘合剂。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底壁,并且其中,邻近所述底板的至少部分所述底壁位于所述底板高度上方的高度处,从而形成用于将虫子捕捉在其中的凹陷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底壁在高度上从所述入口上升到邻近所述底板的所述捕捉室内的一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突起部是销。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虫器,进一步包括引诱剂,其配置为能够吸引虫子并设置在所述贮存器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引诱剂包括:引诱剂组合物,其配置为能够吸引虫子;第一包装,其封装所述引诱剂组合物;以及第二包装,其将所述第一包装封装在其中并且构造为不透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第一包装包括外壁,所述外壁构造为能够以约5μg/天至约500μg/天的释放速率通过所述外壁释放所述引诱剂组合物。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释放速率为约15μg/天至约400μg/天。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第一包装包含聚氯乙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第二包装包括由高阻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铝箔层和聚乙烯共挤出膜制成的密封袋。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
第一部分,所述贮存器完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部分中;
第二部分,其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部分隔开;以及
限定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部分的外表面和第二部分的外表面之间的空间;
其中,所述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空间上方并且移动地接合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以形成所述捕捉室并允许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捕虫器,其中,第一突片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部分的外表面延伸至所述空间内,并且第二突片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部分的外表面延伸至所述空间内,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一卡位件以及第二卡位件,所述第一卡位件构造为能够容纳所述第一突片,所述第二卡位件构造为能够容纳所述第二突片。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捕虫器,其中,当所述第一突片和第二突片与所述第一卡位件和第二卡位件接合时,所述第二壳体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捕虫器,其中,当所述第二壳体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一突片和第二突片下方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一突片和第二突片用作止挡器,以将所述第二壳体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捕虫器,其中,纵向腔室构件将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部分连接至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部分。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捕虫器,其中,多个内部通道壁从所述纵向腔室构件垂直延伸,从而在每组相邻的内部通道壁之间形成多个通道,当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每个通道连接至所述入口。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第二壳体可滑动地接合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使得所述第二壳体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多个内部通道壁,其设置在所述捕捉室内,形成多个子腔室,当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每个子腔室连接至所述入口。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第二壳体包括透明的至少一部分以允许观察所述捕捉室内部。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可移除地设置在透明部分上方的盖,从而在一个位置,所述盖能够遮挡所述透明部分,并且在第二位置,所述盖能够至少部分地移除以暴露所述第二壳体的透明部分。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盖是柔性基板,所述柔性基板的表面上具有压敏粘合剂,从而使所述盖可移除地粘附至所述第二壳体。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呈暗色的外表面。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外表面的颜色为红色或黑色。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是光滑的,使得所述光滑外表面阻止虫子爬上或留在所述外表面。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底壁,所述底壁设置在所述入口处,其构造为能够用于为经由所述入口爬入所述捕捉室的虫子提供抓握。
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设置在所述入口上方的壁。
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至少一个弱化区域或通风口。
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捕捉室包括滞留机构,所述滞留机构选自由组胺、化学毒剂、硅藻土、无定形二氧化硅和生物控制剂组成的组。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滞留机构是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组胺浸渍纤维素基基板。
36.一种用于捕虫器的套件,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
第一表面,
贮存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
突起部,其设置在所述贮存器内并且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向内延伸,以及
致动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上并且连接至所述突起部,从而当所述致动器移动时,所述突起部在所述贮存器内移动;
第二壳体,其可移动地接合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
引诱剂,其配置为能够吸引虫子并设置在所述贮存器内;
基板,其包括设置在所述基板的至少部分表面上的粘合剂,所述基板构造为能够粘附至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表面;
捕捉室,当所述基板粘附至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表面时,所述捕捉室由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基板形成;以及
入口,其提供进入所述捕捉室的通路;
其中,所述第二壳体能够在所述入口打开的第一位置和所述入口关闭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套件,其中,所述引诱剂配置为能够吸引臭虫。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套件,其中,所述引诱剂组合物为信息素共混物。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套件,其中,所述引诱剂包括:引诱剂组合物,其配置为能够吸引虫子;以及第一包装,其封装所述引诱剂组合物。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套件,其中,所述第一包装是透气的,从而在打开所述第一包装后的第20天,所述第一包装以大于约15μg/天的释放速率释放所述引诱剂组合物。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套件,其中,所述引诱剂进一步包括第二包装,其将所述第一包装封装在其中,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包装是不透气的。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套件,其中,所述第二包装包括高阻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铝箔层和聚乙烯共挤出膜。
43.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套件,其中,所述致动器和所述第一壳体为单一整体结构,并且其中,所述致动器包括柔性按钮,其构造为能够由用户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其它部分向内按压。
44.一种捕虫器,包括:
壳体;
贮存器,其至少部分地由所述壳体限定;
突起部,其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延伸;
致动器,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且构造为能够使所述突起部在所述贮存器内移动;
捕捉室,其至少部分地由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形成并且构造为能够捕获虫子;
外包装,其设置在所述贮存器内并且不透气;
内包装,其封装在所述外包装内,所述内包装是透气的;以及
引诱剂组合物,其设置在所述内包装内;
其中,所述内包装构造为能够以约15μg/天至约400μg/天的释放速率释放所述引诱剂组合物。
45.一种捕虫器,包括: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其可移动地接合至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
捕捉室,其至少部分地由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形成并且构造为能够捕捉虫子,其中所述捕捉室至少部分由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形成;
入口,其提供进入所述捕捉室的通路,其中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边缘部分地限定所述入口;
组胺,其沿所述壳体设置或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壳体能够在所述入口打开的第一位置和所述入口关闭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捕虫器,进一步包括浸渍组胺的纤维素基基板。
47.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捕捉室包括滞留机构,所述滞留机构选自由组胺、化学毒剂、硅藻土、无定形二氧化硅和生物控制剂组成的组。
48.一种捕虫器,包括:
壳体,包括致动器;
贮存器,其至少部分地由第一壳体限定;
突起部,其设置在所述贮存器内并且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向内延伸,所述突起部构造为能够刺穿设置在所述贮存器内的包装;
其中,所述致动器连接至所述突起部,从而当所述致动器移动时,所述突起部随所述致动器一起在所述贮存器内移动;
基板,其限定多个通道;
捕捉室,其部分地由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和所述基板形成;以及
进入所述捕捉室的入口。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捕虫器,进一步包括第一盖,其中,所述捕捉室部分地由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所述基板和所述第一盖形成。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捕虫器,进一步包括涂覆在所述第一盖的表面上的粘合剂。
51.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壳体联接至所述基板。
52.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突起部是销。
53.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捕虫器,进一步包括引诱剂,其配置为能够吸引虫子并设置在所述贮存器内。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引诱剂包括:引诱剂组合物,其配置为能够吸引虫子;第一包装,其封装所述引诱剂组合物;以及第二包装,其将所述第一包装封装在其中并且构造为不透气。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第一包装包括外壁,所述外壁构造为能够以约5μg/天至约500μg/天的释放速率通过所述外壁释放所述引诱剂组合物。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释放速率为约15μg/天至约400μg/天。
57.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第一包装包含聚氯乙烯。
58.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第二包装包括由高阻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铝箔层和聚乙烯共挤出膜制成的密封袋。
59.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第一盖包括透明的至少一部分以允许观察所述捕捉室内部。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第一盖包括可移除地设置在透明部分上方的第二盖,从而在一个位置,所述第二盖能够遮挡所述透明部分,并且在第二位置,所述第二盖能够至少部分地移除以暴露所述第一盖的透明部分。
61.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第二盖是柔性基板,所述柔性基板的表面上具有压敏粘合剂,从而使所述第二盖可移除地粘附至所述第一盖。
62.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呈暗色的外表面。
63.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外表面的颜色为红色或黑色。
64.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捕虫器,其中,所述壳体的外表面是光滑的,使得光滑外表面阻止虫子爬上或留在所述外表面。
CN201880053674.4A 2017-06-30 2018-06-29 捕虫器 Active CN1111484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27528P 2017-06-30 2017-06-30
US62/527,528 2017-06-30
PCT/IB2018/000844 WO2019002948A1 (en) 2017-06-30 2018-06-29 INSECT TRAP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48430A CN111148430A (zh) 2020-05-12
CN111148430B true CN111148430B (zh) 2022-09-02

Family

ID=64741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3674.4A Active CN111148430B (zh) 2017-06-30 2018-06-29 捕虫器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154690A1 (zh)
EP (1) EP3644723B1 (zh)
CN (1) CN111148430B (zh)
AU (1) AU2018293470B2 (zh)
CA (1) CA3068381A1 (zh)
IL (1) IL271787A (zh)
MX (1) MX2020000030A (zh)
WO (1) WO2019002948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08828A (en) * 1977-10-31 1980-06-24 Hall H Hedley Roach trap
US5490349A (en) * 1993-09-27 1996-02-13 Muramatsu; Scott Insect trap with liquid attractant
WO2003073845A1 (en) * 2002-03-01 2003-09-12 Brian Harmer Mosquito trap
CA2566728A1 (en) * 2004-05-11 2005-11-24 S. C. Johnson & Son, Inc. Bait stations
WO2012030717A2 (en) * 2010-08-31 2012-03-08 Fmc Corporation Bed bug monitoring device
WO2014037694A2 (en) * 2012-09-05 2014-03-13 Midmos Solutions Limited A controlled fluid release system and an insect trap or monitor incorporating such a release system
CA2822735A1 (en) * 2013-08-01 2015-02-01 Bug Elimination And Prevention Corporation Carbon dioxide generator for bed bug traps and other us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65630A (ja) * 1992-10-29 1994-06-14 Atlas Japan Kk 殺虫・殺鼠方法及び装置
US5983558A (en) * 1994-08-15 1999-11-16 Griffin Corporation Insect bait station and method of treating insects with toxicant
CN1166288C (zh) * 1999-07-01 2004-09-15 约翰逊父子公司 害虫诱饵站
US7204054B2 (en) * 2005-02-04 2007-04-17 Senoret Chemical Company Insecticidal activatable bait station
US7591099B2 (en) * 2005-08-30 2009-09-22 Ecolab Inc. Bed bug monitor
US7093389B1 (en) * 2005-08-31 2006-08-22 S.C. Johnson & Son, Inc. Flying insect trap
US20110088310A1 (en) * 2008-05-08 2011-04-21 Christie Parker Crawling insect bait station with internal bait reservoir seal and simultaneously adjustable insect access port and crawlspace dimensions
EP2473032A2 (en) * 2009-09-03 2012-07-11 FMC Corporation Bed bug capturing device
KR20120071391A (ko) * 2009-09-28 2012-07-02 에프엠씨 코포레이션 휘발성 액체의 저장 및 분산을 위한 앰플
BR112013010914A2 (pt) * 2010-11-08 2016-08-02 Fmc Corp dispositivo de monitoramento de percevejo para superfícies verticais
US20130298444A1 (en) * 2012-05-11 2013-11-14 Andrew Paul Strube Stink bug trap
MX368727B (es) * 2013-12-17 2019-10-14 Univ Fraser Simon Compuestos, composiciones y metodos para atraer y/o detener chinche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08828A (en) * 1977-10-31 1980-06-24 Hall H Hedley Roach trap
US5490349A (en) * 1993-09-27 1996-02-13 Muramatsu; Scott Insect trap with liquid attractant
WO2003073845A1 (en) * 2002-03-01 2003-09-12 Brian Harmer Mosquito trap
CA2566728A1 (en) * 2004-05-11 2005-11-24 S. C. Johnson & Son, Inc. Bait stations
WO2012030717A2 (en) * 2010-08-31 2012-03-08 Fmc Corporation Bed bug monitoring device
WO2014037694A2 (en) * 2012-09-05 2014-03-13 Midmos Solutions Limited A controlled fluid release system and an insect trap or monitor incorporating such a release system
CA2822735A1 (en) * 2013-08-01 2015-02-01 Bug Elimination And Prevention Corporation Carbon dioxide generator for bed bug traps and other us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8293470A1 (en) 2020-01-23
EP3644723A4 (en) 2021-07-07
EP3644723B1 (en) 2023-09-27
CA3068381A1 (en) 2019-01-03
US20200154690A1 (en) 2020-05-21
AU2018293470B2 (en) 2024-08-08
IL271787A (en) 2020-02-27
EP3644723A1 (en) 2020-05-06
WO2019002948A1 (en) 2019-01-03
MX2020000030A (es) 2020-08-06
CN111148430A (zh) 2020-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53717B2 (en) Compounds,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attracting and/or arresting bed bugs
CN110022679A (zh) 蜕皮动物诱捕器
Anfora et al. Control of Lobesia botrana (Lepidoptera: Tortricidae) by biodegradable ecodian sex pheromone dispensers
DK2580318T3 (en) Bait compositions for muzzle beetles of the species Otiorhynchus and uses thereof
CN111148430B (zh) 捕虫器
KR20180069279A (ko) 모기 유인 트랩
US20210251228A1 (en) Methods for repelling drosophila species using 2-pentylfuran
AU2005232292B2 (en) Pheromone attractants for the green mirid
US20170209392A1 (en) Honey Bee Mite Disruptive Compounds and Methods of Application
Riddick et al. Harmonia axyridis adults avoid catnip and grapefruit-derived terpenoids in laboratory bioassays
JP7577782B2 (ja) 害虫捕獲器および害虫捕獲方法
Colwell et al. Female-produced stimuli influencing courtship of male house flies (Musca domestica)
Clymans et al. Mass trapping Drosophila suzukii: context-dependency of olfactory attraction and requirements for implementation
Den Ouden et al. Compounds repellent to Delia radicum (L.)(Dipt., Anthomyiidae)
US20210289780A1 (en) Use of dialkoxybenzenes for control of honey bee mite varroa destructor
RU2138949C1 (ru)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й препарат для борьбы с таежными и лесными клещами, способ борьбы и аттрактант
WO2024166137A1 (en) An insect bait composition,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and use thereof
Leskey Olfactory and visual cues guiding plum curculios (Coleoptera: Curculionidae) to host plants
Molnár et al. Synthetic blend of larval frass volatiles deter oviposition of the box-tree moth (Cydalima perspectalis).
Stelinski Integrated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control of apple maggot and blueberry maggot flies
Zhou On Black Vine Weevil (Otiorhynchus sulcatus F) Behaviour
PHEROMONE Cerda et al.: M. hemipterus olfactory atracction 103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1995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