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数据安全性的数据加密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数据加密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问诊请求,所述问诊请求携带用户标识;
获取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历史就诊信息,根据所述历史就诊信息从预先配置的映射关系表中查找目标秘钥,将所述目标秘钥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加密信息及第一运算结果;所述加密信息是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目标秘钥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的;所述第一运算结果是所述第一终端根据第一预设算法对所述目标秘钥及所述原始信息进行运算得到的;
根据所述目标秘钥对所述加密信息进行解密,得到解密信息,并根据与所述第一预设算法对应的第二预设算法对所述目标秘钥及所述解密信息进行运算得到第二运算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运算结果与所述第二运算结果对所述数据包进行验证,当验证通过时,执行所述数据包对应的响应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解密信息包括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个人信息及第一症状信息;所述执行所述数据包对应的响应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解密信息确定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可疑疾病,根据所述解密信息及所述可疑疾病生成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预问诊病历;
根据所述用户标识查找对应的医生标识,将所述预问诊病历发送至所述医生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
所述第二终端用于将所述预问诊病历加载至电子病历模板中,得到参考电子病历,并对所述参考电子病历进行展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解密信息确定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可疑疾病,包括:
根据所述个人信息对疾病症状库中的疾病进行筛选,得到候选疾病集合;
根据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症状信息与所述候选疾病集合中各个候选疾病对应的第二症状信息确定所述用户标识对应于各个候选疾病的相同症状;
根据所述相同症状计算所述用户标识对应于各个候选疾病的特征相似度;
根据所述特征相似度对各个候选疾病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选取预设数量的候选疾病确定为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可疑疾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症状信息与所述候选疾病集合中各个候选疾病对应的第二症状信息确定所述用户标识对应于各个候选疾病的相同症状,包括:
将所述第一症状信息中的症状名称与所述第二症状信息中的症状名称进行匹配;
当存在匹配成功的症状名称时,计算第一症状信息中匹配成功的所述症状名称对应的症状属性与第二症状信息中所述症状名称对应的症状属性的匹配度;
当匹配度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症状名称匹配成功的两个症状为相同症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目标电子病历,提取所述目标电子病历中的目标疾病信息;
将提取的所述目标疾病信息与所述预问诊病历中的可疑疾病进行比对,若存在差异疾病,则判断疾病症状库是否存在所述差异疾病;
若存在,则获取所述疾病症状库中所述差异疾病相对于所述目标疾病信息中所述差异疾病的缺失症状,将所述缺失症状添加至所述疾病症状库中所述差异疾病对应的症状集合中;
若不存在,则将所述差异疾病及所述差异疾病在目标疾病信息中的症状信息对应添加至所述疾病症状库中。
一种数据加密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问诊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问诊请求,所述问诊请求携带用户标识;
目标秘钥查找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历史就诊信息,根据所述历史就诊信息从预先配置的映射关系表中查找目标秘钥,将所述目标秘钥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
数据包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包,所述数据包包括加密信息及第一运算结果;所述加密信息是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目标秘钥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的;所述第一运算结果是所述第一终端根据第一预设算法对所述目标秘钥及所述原始信息进行运算得到的;
解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秘钥对所述加密信息进行解密,得到解密信息,并根据与所述第一预设算法对应的第二预设算法对所述目标秘钥及所述解密信息进行运算得到第二运算结果;
验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运算结果与所述第二运算结果对所述数据包进行验证,当验证通过时,执行所述数据包对应的响应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解密信息包括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个人信息及第一症状信息;所述验证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解密信息确定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可疑疾病,根据所述解密信息及所述可疑疾病生成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预问诊病历;根据所述用户标识查找对应的医生标识,将所述预问诊病历发送至所述医生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用于将所述预问诊病历加载至电子病历模板中,得到参考电子病历,并对所述参考电子病历进行展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验证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个人信息对疾病症状库中的疾病进行筛选,得到候选疾病集合;根据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症状信息与所述候选疾病集合中各个候选疾病对应的第二症状信息确定所述用户标识对应于各个候选疾病的相同症状;根据所述相同症状计算所述用户标识对应于各个候选疾病的特征相似度;根据所述特征相似度对各个候选疾病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选取预设数量的候选疾病确定为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可疑疾病。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方法的步骤。
上述数据加密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第一终端在向服务器发送数据包时,通过目标秘钥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密,由于目标秘钥是服务器在接收到用户终端的问诊请求后根据用户的历史就诊信息分配的,历史就诊信息通常是动态变化的,服务器分配的目标秘钥具有未知性,无法事先获取,因此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进一步,终端在向服务器发送数据包时,还携带第一运算结果,第一运算结果是第一终端根据第一预设算法对目标秘钥及原始信息进行运算得到的,服务器在接收到数据包后,首先根据用户标识获取到目标秘钥,并对数据包中的加密信息进行解密得到解密信息,根据与第一预设算法对应的第二预设算法对目标秘钥及解密信息进行运算得到第二运算结果,根据第一运算结果和第二运算结果可以对数据包进行验证,如果数据包不是终端发送过来的原始数据包,则会验证失败,而服务器只有验证通过的时候才响应数据包,进一步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加密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终端102通过网络与服务器104进行通信。服务器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问诊请求后,根据问诊请求携带的用户标识获取对应的历史就诊信息,并从预先配置的映射关系表中查找历史就诊信息对应的目标秘钥,将目标秘钥发送至第一终端,第一终端在向服务器发送数据包时,根据目标秘钥对需要发送的信息进行加密得到加密信息,并根据第一预设算法对目标秘钥及需要发送的信息进行运算得到运算结果,将携带运算结果及加密信息的数据包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数据包后,通过目标秘钥对加密信息进行解密得到解密信息,然后根据第二预设算法对解密信息及目标秘钥进行运算得到另一个运算结果,根据两个运算结果对数据包进行验证,只有验证通过,才执行对应的响应操作。
其中,终端102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服务器104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数据加密传输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问诊请求,问诊请求携带用户标识。
具体地,第一终端为患者用户对应的终端。第一终端的页面可展示问诊触发控件,例如问诊触发按钮,第一终端在接收到作用于问诊触发控件的触发操作后,生成问诊请求,并携带用户标识,用户标识用于对第一终端的当前用户的身份进行标识,可由预设位数的字母、数字、特殊符号中的至少一种组成。触发操作具体可以是触摸操作、光标操作、按键操作或者语音操作。其中,触摸操作可以是触摸点击操作、触摸按压操作或者触摸滑动操作,触摸操作可以是单击触摸操作或者多点触摸操作;光标操作可以是控制光标进行点击的操作或者控制控制光标进行按压的操作;按键操作可以是虚拟按键操作或者实体按键操作。
步骤204,获取用户标识对应的历史就诊信息,根据历史就诊信息从预先配置的映射关系表中查找目标秘钥,将目标秘钥发送至第一终端。
其中,映射关系表为预先配置的,为不同的历史就诊信息映射不同的秘钥。在一个实施例中,历史就诊信息可以是用户上一次就诊时所诊断出的疾病类型。当存在多个疾病类型时,可根据排在第一位的疾病类型来确定秘钥。
具体地,服务器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问诊请求后,对问诊请求进行解析,得到用户标识,根据用户标识查找该用户对应的历史就诊信息,根据历史就诊信息遍历映射关系库以查找到目标秘钥,将目标秘钥发送至第一终端。
进一步,服务器在接收到问诊请求后,可向第一终端返回病症信息采集页面,第一终端通过该信息采集页面采集用户的病症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年龄、性别对用户进行分类,并建立用户类型与秘钥之间的映射关系表,当查找不到历史就诊信息时,可根据用户标识查找该用户的注册信息,注册信息中包括该用户的年龄、性别,根据年龄、性别确定该用户对应的用户类型,根据用户类型来查找对应的目标秘钥。
在一个实施例中,信息采集页面可以以文字或语音的方式对用户提问,提问可以是开放式提问,例如“你有什么不舒服吗?”,第一终端获取用户的语音或文字回答作为用户的症状描述信息。对症状描述信息进行分词,并去掉停用词、语气词等,将得到的分词结果与症状异名库中各个症状对应的描述词进行匹配,当匹配上任意一个症状的描述词时,将该症状确定为该患者的主诉症状。其中,当得到的主要症状有多个,将第一个症状确定为主要症状,其他症状确定为伴随症状。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步骤之前,服务器首先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份标识查找患者的挂号信息,若根据挂号信息判断出患者挂号成功,则可以开始执行本步骤。
步骤206,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包,数据包包括加密信息及第一运算结果;加密信息是第一终端根据目标秘钥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的;第一运算结果是第一终端根据第一预设算法对目标秘钥及原始信息进行运算得到的。
其中,原始信息指的是第一终端需要向服务器发送的信息内容。
具体地,第一终端在采集病症信息的过程中以及采集完病症信息后,都需要向服务器发送数据包。在发送数据包时,第一终端根据目标秘钥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密得到加密信息,并根据第一预设算法对目标秘钥及原始信息进行运算,得到第一运算结果。其中,第一预设算法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定义,如计算数据包的长度,对数据包的长度进行自定义公式的计算等。同时第一预设算法是预先与服务器约定好的对应的算法,以便于服务器收到数据包后根据约定的算法进行验证。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预算法可以为哈希运算。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确定了用户的主要症状和伴随症状时,需要从服务器上的属性对应关系库中查询与症状对应的属性信息对应的提问,通过该提问采集症状对应的属性。此时,第一终端需要向服务器发送数据包,该数据包中用户的主要症状及伴随症状为需要发送至服务器的内容,对这些内容进行加密得到加密信息。其中,症状的属性包括性质、程度、部位、持续时间等,属性对应关系库中用于存储症状与该症状对应的属性之间的对应关系,属性对应关系库中可事先针对每一个症状的每一个属性设置提问文本。
步骤208,根据目标秘钥对加密信息进行解密,得到解密信息,并根据与第一预设算法对应的第二预设算法对目标秘钥及解密信息进行运算得到第二运算结果。
具体地,服务器接收到第一数据包后,解析第一数据包,得到加密信息及第一运算结果,根据实现分配给该用户的目标秘钥对加密信息进行解密,得到解密信息。进一步,服务器根据第二预设算法对解密信息及查找到的目标秘钥进行运算得到第二运算结果。其中,第二预设算法与第一预设算法对应,第二预设算法与第一预设算法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预设算法可以为哈希运算。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包中还可以携带用户标识,服务器根据用户标识查询对应的历史就诊信息,根据历史就诊信息从预先配置的映射关系表进行查找中,从而获取到该用户的目标秘钥。
在一个实施例中,服务器在步骤S204中,查找到目标秘钥后,可以进一步存储用户标识和其对应的当前目标秘钥之间的关联关系,服务器在接收到数据包后,可根据数据包中携带的用户标识查询与之有关联关系的当前目标秘钥,从而得到该用户的目标秘钥。其中,用户每发送一次问诊请求时,服务器都会基于该用户的历史就诊信息给该用户的终端分配一个目标秘钥,而当前目标秘钥则指的是服务器最近一次给该用户对应的终端分配的目标秘钥。
步骤210,根据第一运算结果与第二运算结果对数据包进行验证,当验证通过时,执行数据包对应的响应操作。
具体地,如果第一运算结果与第二运算结果相同或者相应,则表示验证通过,当验证通过时,服务器执行与数据包对应的响应操作。
进一步,如果第一运算结果与第二运算结果不相同或者不相应,则表示验证不通过,当验证不通过时,说明数据包在发送的过程中被篡改或者改数据包为伪造的数据包,服务器对该数据包不进行响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验证不通过的数据包,服务器可以进行丢弃,以节省内存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服务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可以通过其中一个服务器执行步骤202-步骤208以及步骤210中的验证步骤,当验证通过时,将数据包发送至其他服务器,使得其他服务器执行响应操作,当验证不通过时,拒绝将数据包发送至其他服务器。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避免恶意数据包对服务器进行的网络攻击导致服务器无法及时响应的情况。
上述数据加密传输方法中,第一终端在向服务器发送数据包时,通过目标秘钥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密,由于目标秘钥是服务器在接收到用户终端的问诊请求后根据用户的历史就诊信息分配的,历史就诊信息通常是动态变化的,服务器分配的目标秘钥具有未知性,无法事先获取,因此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进一步,终端在向服务器发送数据包时,还携带第一运算结果,第一运算结果是第一终端根据第一预设算法对目标秘钥及原始信息进行运算得到的,服务器在接收到数据包后,首先根据用户标识获取到目标秘钥,并对数据包中的加密信息进行解密得到解密信息,根据与第一预设算法对应的第二预设算法对目标秘钥及解密信息进行运算得到第二运算结果,根据第一运算结果和第二运算结果可以对数据包进行验证,如果数据包不是终端发送过来的原始数据包,则会验证失败,而服务器只有验证通过的时候才响应数据包,进一步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解密信息包括所述用户标识对应的个人信息及第一症状信息;执行数据包对应的响应操作,包括:
步骤210A,根据解密信息确定用户标识对应的可疑疾病,根据解密信息及可疑疾病生成用户标识对应的预问诊病历。
其中,解密信息包括用户标识对应的个人信息及第一病症信息,个人信息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是否妊娠等信息,第一病症信息包括患者的主要症状、伴随症状、各个症状的属性、诊疗经过、既往健康信息及既往疾病信息,症状的属性包括性质、程度、部位、持续时间等,诊疗经过包括就诊经过、用药情况及疗效信息,既往健康信息包括患者的既往疾病情况、手术情况、过敏史、不良习惯(例如抽烟、喝酒、熬夜等)等。
具体地,服务器可以根据主要症状、伴随症状及各个症状的持续时间生成该用户标识对应的主诉,根据主要症状和伴随症状的属性、诊疗经过生成该用户标识对应的现病史;根据既往健康信息和疾病信息生成该用户标识对应的既往病史,并根据个人信息、主诉、现病史、既往病史及可疑疾病生成该用户标识对应的预问诊病历。
步骤210B,根据用户标识查找对应的医生标识,将预问诊病历发送至医生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第二终端用于将预问诊病历加载至电子病历模板中,得到参考电子病历,并对参考电子病历进行展示。
具体地,服务器可以从与用户标识对应的挂号信息中提取对应的医生标识,例如医生的姓名或者编号,然后将预问诊病历发送至该医生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第二终端从预问诊病历中读取病历信息,将读取的病历信息加载至电子病历模板中,得到参考电子病历,并对参考电子病历进行展示。
可以理解的是,该步骤得到的参考电子病历为可编辑的电子病历,医生可通过对该参考电子病历进行编辑,得到最终的电子病历。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服务器端预先生成预问诊病历,第二终端将预问诊病历加载至电子病历模板中即可自动生成电子病历,提高了电子病历的生成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解密信息确定用户标识对应的可疑疾病,包括:根据个人信息对疾病症状库中的疾病进行筛选,得到候选疾病集合;根据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症状信息与候选疾病集合中各个候选疾病对应的第二症状信息确定用户标识对应于各个候选疾病的相同症状;根据相同症状计算用户标识对应于各个候选疾病的特征相似度;根据特征相似度对各个候选疾病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选取预设数量的候选疾病确定为用户标识对应的可疑疾病。
其中,疾病症状库为预先建立的用于存储各类疾病对应的症状信息的数据库。症状信息包括症状对应的症状名称及属性。
具体地,服务器根据个人信息中的年龄和性别对疾病症状库中的疾病进行筛选,得到候选疾病集合,将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症状信息分别与各个候选疾病对应的第二症状信息进行匹配,以确定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的疾病与各个候选疾病之间的相同症状,统计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的疾病与各个候选疾病之间的相同症状的数量,计算相同症状数量与单个候选疾病对应的症状总数量的比值,从而得到用户标识对应于各个候选疾病的特征相似度。
进一步,服务器根据用户标识对应于各个候选疾病的特征相似度对各个候选疾病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选取预设数量的疾病确定为用户标识对应的可疑疾病。
在一个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根据特征相似度对候选疾病进行降序排列,选取排序靠前的预设数量个候选疾病确定为用户标识对应的可疑疾病。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存在多个特征相似度相同的候选疾病时,根据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确定该患者对应的人群分别对该多个候选疾病的发病率,根据发病率对这几个候选疾病进行排序。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第一症状信息与第二症状信息进行匹配时,若第一症状信息中某个症状的名称与第二症状信息中某个症状的名称匹配时,则判定这两个症状为相同症状。举个例子,患者张三有三个症状A、B、C,某疾病有五个症状A、B、D、E、F,将患者张三的症状与该疾病的症状进行匹配时,有2个症状A和B能够匹配上,为相同症状,则特征相似度为:2/5=40%。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症状信息与候选疾病集合中各个候选疾病对应的第二症状信息确定用户标识对应于各个候选疾病的相同症状,包括:将第一症状信息中的症状名称与第二症状信息中的症状名称进行匹配;当存在匹配成功的症状名称时,计算第一症状信息中匹配成功的症状名称对应的症状属性与第二症状信息中症状名称对应的症状属性的匹配度;当匹配度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症状名称匹配成功的两个症状为相同症状。
其中,第一症状信息与第二症状信息中各个症状均包括症状名称和对应的症状属性。
具体地,服务器在将第一症状信息与第二症状信息进行匹配时,首先判断两个症状名称是否相同,若相同,再进一步计算第一症状信息中该症状名称对应的属性与第二症状信息中该症状名称对应的属性的匹配度,判断匹配度是否大于该症状对应于当前疾病的预设阈值,若大于,则判定两个症状为相同症状,否则,判定为两个症状为不相同的症状。
在一个实施例中,服务器在计算第一症状信息中该症状名称对应的属性与第二症状信息中该症状名称对应的属性的匹配度时,可首先确定第一症状信息中该症状名称对应的属性与第二症状信息中该症状名称对应的属性之间的相同属性,根据相同属性的数量与第二症状信息中该症状名称对应的属性总数的比值计算匹配度。例如,张三对应的第一症状信息中包括头痛这一症状,症状的属性包括钝痛、位于前额、中度胀痛,某疾病中头痛这一症状的属性为刺痛、位于前额、中度胀痛,则相同属性有两个,属性匹配度为2/3=67%,该疾病中头痛这一症状的匹配阈值为50%,则判定张三的该头痛症状与该疾病中的头痛症状为相同的症状。
上述实施例中,在进行症状匹配时,不仅匹配症状名称,还对症状的属性进行匹配,可以提高症状匹配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目标电子病历,提取目标电子病历中的目标疾病信息;将提取的目标疾病信息与预问诊病历中的可疑疾病进行比对,若存在差异疾病,则判断疾病症状库是否存在差异疾病;若存在,则获取疾病症状库中差异疾病相对于目标疾病信息中差异疾病的缺失症状,将缺失症状添加至疾病症状库中差异疾病对应的症状集合中;若不存在,则将差异疾病及差异疾病在目标疾病信息中的症状信息对应添加至疾病症状库中。
其中,第二终端为医生对应的终端。目标电子病历指的是医生完成诊断后得到的确诊的电子病历。目标疾病信息指的是目标电子病历中医生确定的疾病相关信息,包括确诊的疾病及对应的症状。差异疾病指的是目标疾病信息与可疑疾病之间不相同的疾病。
具体地,服务器在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目标电子病历后,从电子病历中提取目标疾病信息,并与预问诊病历中的可疑疾病进行比对,若存在差异疾病,则判断疾病症状库中是否存在该差异疾病,当疾病症状库中不存在该差异疾病时,服务器将该差异疾病与目标电子病历中患者的症状信息对应添加至疾病症状库中,若疾病症状库中存在该差异疾病,则将目标电子病历中该差异疾病的症状与疾病症状库中该差异疾病的症状进行比对,获取疾病症状库中该差异疾病相对于目标电子病历中该差异疾病的缺失症状,将缺失症状添加至疾病症状库该差异疾病对应的症状集合中。
上述实施例中,服务器通过将目标电子病历中的目标疾病信息与预问诊病历中的可疑疾病进行比对来更新疾病症状库,可以对疾病症状库进行完善,增加疾病症状库中疾病的种类,从而不断提高后续生成预问诊电子病历的准确性。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3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3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数据加密传输装置400,包括:
问诊请求接收模块402,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问诊请求,问诊请求携带用户标识;
目标秘钥查找模块404,用于获取用户标识对应的历史就诊信息,根据历史就诊信息从预先配置的映射关系表中查找目标秘钥,将目标秘钥发送至第一终端;
数据包接收模块406,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包,数据包包括加密信息及第一运算结果;加密信息是第一终端根据目标秘钥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的;第一运算结果是第一终端根据第一预设算法对目标秘钥及原始信息进行运算得到的;
解密模块408,用于根据目标秘钥对加密信息进行解密,得到解密信息,并根据与第一预设算法对应的第二预设算法对目标秘钥及解密信息进行运算得到第二运算结果;
验证模块410,用于根据第一运算结果与第二运算结果对数据包进行验证,当验证通过时,执行数据包对应的响应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解密信息包括用户标识对应的个人信息及第一症状信息;验证模块还用于根据解密信息确定用户标识对应的可疑疾病,根据解密信息及可疑疾病生成用户标识对应的预问诊病历;根据用户标识查找对应的医生标识,将预问诊病历发送至医生标识对应的第二终端;第二终端用于将预问诊病历加载至电子病历模板中,得到参考电子病历,并对参考电子病历进行展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验证模块还用于根据个人信息对疾病症状库中的疾病进行筛选,得到候选疾病集合;根据用户标识对应的第一症状信息与候选疾病集合中各个候选疾病对应的第二症状信息确定用户标识对应于各个候选疾病的相同症状;根据相同症状计算用户标识对应于各个候选疾病的特征相似度;根据特征相似度对各个候选疾病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选取预设数量的候选疾病确定为用户标识对应的可疑疾病。
在一个实施例中,验证模块还用于将第一症状信息中的症状名称与第二症状信息中的症状名称进行匹配;当存在匹配成功的症状名称时,计算第一症状信息中匹配成功的症状名称对应的症状属性与第二症状信息中症状名称对应的症状属性的匹配度;当匹配度大于预设阈值时,确定症状名称匹配成功的两个症状为相同症状。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数据库更新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用户标识对应的目标电子病历,提取目标电子病历中的目标疾病信息;将提取的目标疾病信息与预问诊病历中的可疑疾病进行比对,若存在差异疾病,则判断疾病症状库是否存在差异疾病;若存在,则获取疾病症状库中差异疾病相对于目标疾病信息中差异疾病的缺失症状,将缺失症状添加至疾病症状库中差异疾病对应的症状集合中;若不存在,则将差异疾病及差异疾病在目标疾病信息中的症状信息对应添加至疾病症状库中。
关于数据加密传输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数据加密传输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数据加密传输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5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疾病症状、症状属性等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数据加密传输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数据加密传输方法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数据加密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