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47198A - 数据重传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重传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147198A CN111147198A CN202010002761.6A CN202010002761A CN111147198A CN 111147198 A CN111147198 A CN 111147198A CN 202010002761 A CN202010002761 A CN 202010002761A CN 111147198 A CN111147198 A CN 11114719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packet
- link
- retransmission
- information
-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48—Time-out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8—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Time-out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在有数据包发出时,接收所述数据包并获取该数据包的数据包信息;根据所述数据包信息识别该数据包所属的链接;确定所述链接是否处于重传状态;在所述链接处于重传状态的情况下,丢弃所述数据包信息;在所述链接不处于重传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链接和所述数据包信息,计算存储地址;将所述数据包信息存储在所述存储地址中。通过上述方案记录发出的数据包的信息,作为重传依据,从而实现有效的重传控制,以达到高效的数据重传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TCP/IP协议是通用网络通信技术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传输协议。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中,绝大多数对于TCP/IP协议的实现方式都是由专门的网络控制软件通过CPU对数据和网络信息进行处理,生成符合TCP/IP协议的TCP包、IP包、以太网包,并根据网络状态和需要进行数据包的收发控制,只有一些高端的网络适配器支持对小部分数据的处理功能,例如:TCP校验和的计算和校验进行卸载,作用十分有限。在目前网络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社会对网络通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由于CPU的计算能力与低延时网络的需求不能匹配,且CPU需要处理其他很多软件的计算需求,这种以软件的形式来实现网络协议的方式已经逐渐无法满足低延时、低功耗、低CPU占用率和高带宽利用率等需求。
若以异构计算方式实现TCP卸载引擎技术,能够达到高性能、低功耗的效果。然而,异构计算方式中,尚难以实现高效重传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和装置,以达到高效的数据重传的目的。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包括:
在有数据包发出时,接收所述数据包并获取该数据包的数据包信息;
根据所述数据包信息识别该数据包所属的链接;
确定所述链接是否处于重传状态;
在所述链接处于重传状态的情况下,丢弃所述数据包信息;
在所述链接不处于重传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链接和所述数据包信息,计算存储地址;
将所述数据包信息存储在所述存储地址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确定所述链接是否处于重传状态,包括:
确定所述链接在重传单元内部的标识号;
根据所述标识号查询所述链接的链接状态,以确定所述链接是否处于重传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根据所述数据包信息识别该数据包所属的链接之后,还包括:
打开所述链接对应的超时计数器;
在所述超时计数器处于计数状态的情况下,如果在所述超时计数器未达到当前的超时阈值前,收到该数据包的确认信息,则根据计数结果和当前的超时阈值计算得到更新的超时阈值;在计算得到更新的超时阈值且所述链接不处于重传状态的情况下,将超时阈值更新为更新的超时阈值;
在所述超时计数器处于计数状态的情况下,如果所述超时计数器达到当前的超时阈值,则确定该数据包需要进行超时重传,将超时阈值更新为当前超时阈值的两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确定该数据包需要进行超时重传之后,还包括:
确定是否同时存在多个链接;
在确定存在多个链接的情况下,选择优先级高的链接重传该数据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有数据包发出时,接收所述数据包并获取该数据包的数据包信息之后,还包括:
将该数据包作为第一数据包;
在预设时长内发出第二数据包,且连续收到三次第一数据包的确认信息,则确定需要对第二数据包进行快速重传。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重传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有数据包发出时,接收所述数据包并获取该数据包的数据包信息;
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包信息识别该数据包所属的链接;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链接是否处于重传状态;
丢弃模块,用于在所述链接处于重传状态的情况下,丢弃所述数据包信息;
计算模块,用于在所述链接不处于重传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链接和所述数据包信息,计算存储地址;
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数据包信息存储在所述存储地址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链接在重传单元内部的标识号;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标识号查询所述链接的链接状态,以确定所述链接是否处于重传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装置还包括:
打开模块,用于在根据所述数据包信息识别该数据包所属的链接之后,打开所述链接对应的超时计数器;
第一更新模块,用于在所述超时计数器处于计数状态的情况下,如果在所述超时计数器未达到当前的超时阈值前,收到该数据包的确认信息,则根据计数结果和当前的超时阈值计算得到更新的超时阈值;在计算得到更新的超时阈值且所述链接不处于重传状态的情况下,将超时阈值更新为更新的超时阈值;
第二更新模块,用于在所述超时计数器处于计数状态的情况下,如果所述超时计数器达到当前的超时阈值,则确定该数据包需要进行超时重传,将超时阈值更新为当前超时阈值的两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确定该数据包需要进行超时重传之后,确定是否同时存在多个链接;
选择模块,用于在确定存在多个链接的情况下,选择优先级高的链接重传该数据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装置还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在有数据包发出时,接收所述数据包并获取该数据包的数据包信息之后,将该数据包作为第一数据包;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在预设时长内发出第二数据包,且连续收到三次第一数据包的确认信息,则确定需要对第二数据包进行快速重传。
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有数据包发出时,接收所述数据包并获取该数据包的数据包信息,根据所述数据包信息识别该数据包所属的链接,然后,确定所述链接是否处于重传状态,在所述链接处于重传状态的情况下,丢弃所述数据包信息,在所述链接不处于重传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链接和所述数据包信息,计算存储地址,将所述数据包信息存储在所述存储地址中。即,记录发出的数据包的信息,作为重传依据,从而实现有效的重传控制,以达到高效的数据重传的目的。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重传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重传单元的模块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记录发出数据包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根据发出数据包收到确认的时间更新超时阈值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判定超时重传或快速重传后输出重传数据包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根据发出的数据包信息对链接的配置信息和优先级关系进行更新的方法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重传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TCP卸载引擎技术以异构计算的方式,可通过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ASIC(专用集成电路)等硬件卸载TCP/IP协议的部分或全部功能,对符合TCP/IP协议的网络通信行为进行加速,可支持包括但不限于链接管理、会话管理、数据包封装和数据包收发控制等功能,以达到高性能、低功耗的效果。TCP卸载引擎技术的具体实现难度较大,存在很多问题,其中,重传单元是最复杂、最关键和最难以实现的单元之一。针对多链接如何进行高效的重传控制,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数据重传易缺乏对多个网络链接的支持、缺乏对多个网络链接之间优先级的判定机制、缺乏对网络链接的可配置功能,无法适应通信对象的改变,且缺乏对快速重传技术的支持,缺乏对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的支持。
为此,在本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重传方法,虽然本申请提供了如下述实施例或附图所示的方法操作步骤或装置结构,但基于常规或者无需创造性的劳动在所述方法或装置中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或模块单元。在逻辑性上不存在必要因果关系的步骤或结构中,这些步骤的执行顺序或装置的模块结构不限于本申请实施例描述及附图所示的执行顺序或模块结构。所述的方法或模块结构的在实际中的装置或终端产品应用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或模块结构连接进行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甚至分布式处理环境)。
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数据重传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在有数据包发出时,接收所述数据包并获取该数据包的数据包信息;
步骤102:根据所述数据包信息识别该数据包所属的链接;
步骤103:确定所述链接是否处于重传状态;
步骤104:在所述链接处于重传状态的情况下,丢弃所述数据包信息;
步骤105:在所述链接不处于重传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链接和所述数据包信息,计算存储地址;
步骤106:将所述数据包信息存储在所述存储地址中。
在上例中,在有数据包发出时,接收所述数据包并获取该数据包的数据包信息,根据所述数据包信息识别该数据包所属的链接,然后,确定所述链接是否处于重传状态,在所述链接处于重传状态的情况下,丢弃所述数据包信息,在所述链接不处于重传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链接和所述数据包信息,计算存储地址,将所述数据包信息存储在所述存储地址中。即,记录发出的数据包的信息,作为重传依据,从而实现有效的重传控制,以达到高效的数据重传的目的。
在存在多个链接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对链接的有效区分,可以为链接设置标识号,从而可以实现对链接的有效区分。在确定所述链接是否处于重传状态的时候,可以是确定所述链接在重传单元内部的标识号;根据所述标识号查询所述链接的链接状态,以确定所述链接是否处于重传状态。即,可以对每个链接的状态进行记录,然后基于标识号确定链接的状态。
在有数据包发出时,先通过识别链接得知链接在重传单元内部的标识号,再发出打开该链接对应的超时计数器的请求。如果该链接对应的超时计数器已经处在计数的状态,则此请求会被忽略。如果在超时计数器未到达超时阈值前,收到该数据包的确认信息,则根据计数结果、当前的超时阈值和相关的一种平滑算法得出新的超时阈值。每次有新的超时阈值产生时,检查链接状态是否是重传状态。当链接处于重传状态则超时阈值不进行更新,如果链接不处于重传状态,则超时阈值更新。当超时计数器超过超时阈值后,该数据包被判定为需要进行超时重传,超时计数器在下次发出数据包或者收到数据包时再次被打开。即,在根据所述数据包信息识别该数据包所属的链接之后,还可以包括:打开所述链接对应的超时计数器;在所述超时计数器处于计数状态的情况下,如果在所述超时计数器未达到当前的超时阈值前,收到该数据包的确认信息,则根据计数结果和当前的超时阈值计算得到更新的超时阈值;在计算得到更新的超时阈值且所述链接不处于重传状态的情况下,将超时阈值更新为更新的超时阈值;在所述超时计数器处于计数状态的情况下,如果所述超时计数器达到当前的超时阈值,则确定该数据包需要进行超时重传,将超时阈值更新为当前超时阈值的两倍。
为了实现对多个网络链接的支持,可以对多个网络链接之间优先级进行判断,即,在确定该数据包需要进行超时重传之后,可以确定是否同时存在多个链接,在确定存在多个链接的情况下,选择优先级高的链接重传该数据包。
在实现的时候,为了支持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在有数据包发出时,接收所述数据包并获取该数据包的数据包信息之后,可以将该数据包作为第一数据包,在预设时长内发出第二数据包,且连续收到三次第一数据包的确认信息,则确定需要对第二数据包进行快速重传。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法进行说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具体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考虑到目前TCP卸载引擎中关于重传功能实现,一般是通过设置计数器,设定阈值,从数据包发出后开始计数,在超过计数器超过阈值之前并未收到对应确认信号,则判定需要进行数据包的重传。这种方式缺乏对多个网络链接的支持、缺乏对多个网络链接之间优先级的判定机制、缺乏对网络链接的可配置功能,无法适应通信对象的改变、缺乏对快速重传技术的支持、缺乏对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的支持。
为此,在本例中提出了一种重传单元,如图2所示,该重传单元可以包括:多链接识别模块、信息存储控制模块、信息存储模块、网络延时自适应模块、快速重传和超时重传判定模块、重传请求处理模块。下面对这几个模块说明如下:
1)多链接识别模块,用于根据发出数据包的信息,判断链接之间的优先级关系;在收到数据包时,根据数据包信息与之前发出数据包时获取的信息,识别出数据包所属链接及其优先级,以及链接与优先级关系之间的对应关系;将发出或收到的数据包相关信息,在识别出所属链接及其优先级后,把信息存储控制模块、网络延时自适应模块和快速重传和超时重传判定模块所需信息分别传给这三个模块。
2)信息存储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多链接识别模块发来的数据包信息,将已经发出的非重传数据包的信息和该数据包所属链接对应的存储地址信息传递给信息存储模块,使这个数据包的信息按事先商定的规则存储在信息存储模块之中。
3)信息存储模块,可以由片上RAM,DDR4或其他存储方式进行实现,在收到信息存储控制模块发来的数据包信息后,按照同时发来的存储地址进行存储。当收到重传请求处理模块发来的存储地址后,对外输出需要重传的数据包信息,以便其他单元根据该信息发送需要重传的数据包。
4)网络延时自适应模块,根据多链接识别模块传来的各链接数据包的发出和收到信息,计算各链接从数据包发出到收到数据包的确认信息期间的时间差值,并根据之前的网络延时,通过平滑算法得出现在的网络延时,并及时将当前的网络延时传给快速重传和超时重传判定模块,以改变相应链接超时阈值的初始值,实现了对当前网络状态的动态自适应。
5)快速重传和超时重传判定模块,用于根据各链接的数据包发出和被确认的状态,以及网络延时自适应模块实时更新的超时阈值,判定数据包是否需要进行重传,将需要进行重传的数据包信息发给重传请求处理模块,同时向重传请求处理模块发起对应链接的重传请求。具体而言,当数据包发出,并在超时阈值时间内收到对方的确认信息,则该数据包不需要进行重传,否则该数据包需要进行超时重传;如果数据包发出后,该链接连续三次或三次以上收到对方对上一个数据包的确认信息,则该数据包需要进行快速重传;如果数据包进行重传后,在超时阈值时间内未收到对方的确认信息,则该数据包再次进行重传,其超时阈值为原来的两倍,实现了超时时间的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在判定某链接有数据包需要进行重传后,将需要重传的数据包信息和对应链接的重传请求发送给重传请求处理模块。
6)重传请求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各链接的重传请求,以及链接之间的优先级关系,对重传请求进行处理。根据重传信息与事先商定的规则,计算得到需要重传的数据包的信息在信息存储模块中的存储地址,并将其发给信息存储模块,使信息存储模块输出需要重传的数据包的信息,以便其他单元根据该信息发送需要重传的数据包。
具体的,上述重传单元的实现方案根据功能可以具体分为四个部分:1)录发出数据包的信息;2)根据发出数据包收到确认的时间更新超时阈值;3)判定超时重传或快速重传后输出重传数据包的信息;4)根据发出的数据包信息对链接的配置信息和优先级关系进行更新。下面对这四个部分说明如下:
1)记录发出数据包的信息:
如图3所示,在有数据包发出时,先识别链接得知链接在重传单元内部的标识号,再通过此标识号查询链接状态。
如果链接不处于重传状态,则可以判定该数据包不是重传数据包,根据链接和数据包的信息,按照事先约定的规则计算存储地址,并按该地址存储数据包信息。
如果链接处于重传状态,则可以判定该数据包为重传数据包,不再存储该数据包的信息。
2)根据发出数据包收到确认的时间更新超时阈值:
如图4所示,在有数据包发出时,先通过识别链接得知链接在重传单元内部的标识号,再发出打开该链接对应的超时计数器的请求。如果该链接对应的超时计数器已经处在计数的状态,则此请求会被忽略。
如果在超时计数器未到达超时阈值前,收到该数据包的确认信息,则根据计数结果、当前的超时阈值和相关的一种平滑算法得出新的超时阈值。每次有新的超时阈值产生时,检查链接状态是否是重传状态。当链接处于重传状态则超时阈值不进行更新,如果链接不处于重传状态,则超时阈值更新。当超时计数器超过超时阈值后,该数据包被判定为需要进行超时重传,超时计数器在下次发出数据包或者收到数据包时再次被打开。
3)判定超时重传或快速重传后,输出重传数据包的信息:
如图5所示,当连续收到三次或者三次以上同一个确认信息后,判定序列号与该确认信息中的确认号相等的数据包需要进行快速重传。发出数据后,通过识别链接得到内部的标识号,打开相应的超时计数器。当超时计数器超过超时阈值前未收到该数据包的确认,则判定需要进行超时重传。
当判定需要快速重传或者超时重传后,如果该数据包的重传次数未超过最大阈值,则该链接进入重传状态,发出重传请求和重传需要的信息。同时超时阈值变为当前的两倍,实现了对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的支持。
根据链接的优先级、重传信息和事先约定的规则,可以算出重传数据包信息的存储地址。由存储地址即可输出重传数据包的有关信息。
4)根据发出的数据包信息对链接的配置信息和优先级关系进行更新:
如图6所示,在有数据包发出时,先识别链接得到链接的识别号,然后对比本次发出的数据包和上次发出的数据包所对应识别号与链接、优先级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果对应关系未发生变化,则判定不需要更新标识号对应的链接配置信息和优先级信息。如果对应关系发生了变化,则需要更新标识号对应的信息,并重置标识号对应的阈值和计数器。
上例的方案对同时存在多个链接的情况提供了支持,对多个链接,根据现在和过去的延时情况实时调整超时阈值,根据数据包对应链接的地址信息和实现商定的规则计算信息存储地址,根据各链接的数据包确认情况进行重传判定,以及根据链接之间可配置的优先级关系处理重传请求。
本发明中,重传请求的处理会根据链接之间的优先级关系,在几个链接同时发出重传请求时,选择优先级较高的链接进行数据包重传,体现了对多个网络链接之间优先级的判定。
多链接识别模块会根据发出的数据包信息中链接和其优先级之间的对应关系,更新优先级和配置信息,使信息存储控制模块、网络延时自适应模块和快速重传和超时重传判定模块根据最新的优先级和网络链接配置信息进行模块自身功能的实现。其中所谓配置信息可以是数据包的IP地址、端口号与TCP卸载引擎内部对网络链接的标识号之前的对应关系。当对网络链接进行配置时,会修改网络链接的标识号对应的IP地址或端口号。
快速重传和超时重传判定模块中,如果前后发送了两个数据包,根据TCP/IP协议,连续三次或三次以上收到第一个数据包的确认号,则判定要对第二个数据包进行快速重传,输出快速重传的数据包信息和对应链接的重传请求,使重传请求模块可以按优先级完成该快速重传请求,间接控制信息存储模块输出该需要快速重传的数据包的有关信息。
快速重传和超时重传判定模块中,如果有数据包发生了重传行为,则该数据包在收到确认信号之前,如果再次被判定需要进行重传,则其超时阈值会被强制修改为上一次重传时超时阈值的两倍,实现了对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的支持。
本发明中的网络延时自适应模块会根据各链接数据包的发出和收到信息之前的时间差,以及之前的网络延时,通过平滑算法计算出当前的网络延时,作为最新的超时阈值传给快速重传和超时重传判定模块,更新当前没有在重传的链接的超时阈值,实现了本重传单元对于网络状态的动态自适应特性。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数据重传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数据重传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数据重传方法相似,因此数据重传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数据重传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重传装置的一种结构框图,如图7所示,可以包括:接收模块701、识别模块702、第一确定模块703、丢弃模块704、计算模块705和存储模块706,下面对该结构进行说明。
接收模块701,用于在有数据包发出时,接收所述数据包并获取该数据包的数据包信息;
识别模块702,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包信息识别该数据包所属的链接;
第一确定模块703,用于确定所述链接是否处于重传状态;
丢弃模块704,用于在所述链接处于重传状态的情况下,丢弃所述数据包信息;
计算模块705,用于在所述链接不处于重传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链接和所述数据包信息,计算存储地址;
存储模块706,用于将所述数据包信息存储在所述存储地址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确定模块703可以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链接在重传单元内部的标识号;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标识号查询所述链接的链接状态,以确定所述链接是否处于重传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数据重传装置还可以包括:打开模块,用于在根据所述数据包信息识别该数据包所属的链接之后,打开所述链接对应的超时计数器;第一更新模块,用于在所述超时计数器处于计数状态的情况下,如果在所述超时计数器未达到当前的超时阈值前,收到该数据包的确认信息,则根据计数结果和当前的超时阈值计算得到更新的超时阈值;在计算得到更新的超时阈值且所述链接不处于重传状态的情况下,将超时阈值更新为更新的超时阈值;第二更新模块,用于在所述超时计数器处于计数状态的情况下,如果所述超时计数器达到当前的超时阈值,则确定该数据包需要进行超时重传,将超时阈值更新为当前超时阈值的两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数据重传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确定该数据包需要进行超时重传之后,确定是否同时存在多个链接;选择模块,用于在确定存在多个链接的情况下,选择优先级高的链接重传该数据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数据重传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模块,用于在有数据包发出时,接收所述数据包并获取该数据包的数据包信息之后,将该数据包作为第一数据包;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在预设时长内发出第二数据包,且连续收到三次第一数据包的确认信息,则确定需要对第二数据包进行快速重传。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重传方法中全部步骤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电子设备具体包括如下内容:处理器(processor)、存储器(memory)、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和总线;其中,所述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通过所述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实现服务器、客户终端以及其他参与机构之间的信息传输;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重传方法中的全部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下述步骤:
步骤1:在有数据包发出时,接收所述数据包并获取该数据包的数据包信息;
步骤2:根据所述数据包信息识别该数据包所属的链接;
步骤3:确定所述链接是否处于重传状态;
步骤4:在所述链接处于重传状态的情况下,丢弃所述数据包信息;
步骤5:在所述链接不处于重传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链接和所述数据包信息,计算存储地址;
步骤6:将所述数据包信息存储在所述存储地址中。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在有数据包发出时,接收所述数据包并获取该数据包的数据包信息,根据所述数据包信息识别该数据包所属的链接,然后,确定所述链接是否处于重传状态,在所述链接处于重传状态的情况下,丢弃所述数据包信息,在所述链接不处于重传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链接和所述数据包信息,计算存储地址,将所述数据包信息存储在所述存储地址中。即,记录发出的数据包的信息,作为重传依据,从而实现有效的重传控制,以达到高效的数据重传的目的。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重传方法中全部步骤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重传方法的全部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下述步骤:
步骤1:在有数据包发出时,接收所述数据包并获取该数据包的数据包信息;
步骤2:根据所述数据包信息识别该数据包所属的链接;
步骤3:确定所述链接是否处于重传状态;
步骤4:在所述链接处于重传状态的情况下,丢弃所述数据包信息;
步骤5:在所述链接不处于重传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链接和所述数据包信息,计算存储地址;
步骤6:将所述数据包信息存储在所述存储地址中。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在有数据包发出时,接收所述数据包并获取该数据包的数据包信息,根据所述数据包信息识别该数据包所属的链接,然后,确定所述链接是否处于重传状态,在所述链接处于重传状态的情况下,丢弃所述数据包信息,在所述链接不处于重传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链接和所述数据包信息,计算存储地址,将所述数据包信息存储在所述存储地址中。即,记录发出的数据包的信息,作为重传依据,从而实现有效的重传控制,以达到高效的数据重传的目的。
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这样的形容词仅可以用于将一个元素或动作与另一元素或动作进行区分,而不必要求或暗示任何实际的这种关系或顺序。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参照元素或部件或步骤(等)不应解释为局限于仅元素、部件、或步骤中的一个,而可以是元素、部件、或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等。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硬件+程序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虽然本申请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劳动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客户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具体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车载人机交互设备、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虽然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手段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终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甚至为分布式数据处理环境)。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或等同要素。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说明书实施例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将实现同一功能的模块由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的组合实现等。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链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链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部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说明书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说明书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说明书实施例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说明书实施例,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链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说明书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说明书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说明书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有数据包发出时,接收所述数据包并获取该数据包的数据包信息;
根据所述数据包信息识别该数据包所属的链接;
确定所述链接是否处于重传状态;
在所述链接处于重传状态的情况下,丢弃所述数据包信息;
在所述链接不处于重传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链接和所述数据包信息,计算存储地址;
将所述数据包信息存储在所述存储地址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链接是否处于重传状态,包括:
确定所述链接在重传单元内部的标识号;
根据所述标识号查询所述链接的链接状态,以确定所述链接是否处于重传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数据包信息识别该数据包所属的链接之后,还包括:
打开所述链接对应的超时计数器;
在所述超时计数器处于计数状态的情况下,如果在所述超时计数器未达到当前的超时阈值前,收到该数据包的确认信息,则根据计数结果和当前的超时阈值计算得到更新的超时阈值;在计算得到更新的超时阈值且所述链接不处于重传状态的情况下,将超时阈值更新为更新的超时阈值;
在所述超时计数器处于计数状态的情况下,如果所述超时计数器达到当前的超时阈值,则确定该数据包需要进行超时重传,将超时阈值更新为当前超时阈值的两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该数据包需要进行超时重传之后,还包括:
确定是否同时存在多个链接;
在确定存在多个链接的情况下,选择优先级高的链接重传该数据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有数据包发出时,接收所述数据包并获取该数据包的数据包信息之后,还包括:
将该数据包作为第一数据包;
在预设时长内发出第二数据包,且连续收到三次第一数据包的确认信息,则确定需要对第二数据包进行快速重传。
6.一种数据重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有数据包发出时,接收所述数据包并获取该数据包的数据包信息;
识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包信息识别该数据包所属的链接;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链接是否处于重传状态;
丢弃模块,用于在所述链接处于重传状态的情况下,丢弃所述数据包信息;
计算模块,用于在所述链接不处于重传状态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链接和所述数据包信息,计算存储地址;
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数据包信息存储在所述存储地址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链接在重传单元内部的标识号;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标识号查询所述链接的链接状态,以确定所述链接是否处于重传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打开模块,用于在根据所述数据包信息识别该数据包所属的链接之后,打开所述链接对应的超时计数器;
第一更新模块,用于在所述超时计数器处于计数状态的情况下,如果在所述超时计数器未达到当前的超时阈值前,收到该数据包的确认信息,则根据计数结果和当前的超时阈值计算得到更新的超时阈值;在计算得到更新的超时阈值且所述链接不处于重传状态的情况下,将超时阈值更新为更新的超时阈值;
第二更新模块,用于在所述超时计数器处于计数状态的情况下,如果所述超时计数器达到当前的超时阈值,则确定该数据包需要进行超时重传,将超时阈值更新为当前超时阈值的两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确定该数据包需要进行超时重传之后,确定是否同时存在多个链接;
选择模块,用于在确定存在多个链接的情况下,选择优先级高的链接重传该数据包。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在有数据包发出时,接收所述数据包并获取该数据包的数据包信息之后,将该数据包作为第一数据包;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在预设时长内发出第二数据包,且连续收到三次第一数据包的确认信息,则确定需要对第二数据包进行快速重传。
11.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2.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02761.6A CN111147198B (zh) | 2020-01-02 | 2020-01-02 | 数据重传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02761.6A CN111147198B (zh) | 2020-01-02 | 2020-01-02 | 数据重传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47198A true CN111147198A (zh) | 2020-05-12 |
CN111147198B CN111147198B (zh) | 2021-05-25 |
Family
ID=70523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002761.6A Active CN111147198B (zh) | 2020-01-02 | 2020-01-02 | 数据重传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147198B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042465A1 (en) * | 2002-09-04 | 2004-03-04 | Lg Electronics Inc. | Radio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
CN101035040A (zh) * | 2007-02-02 | 2007-09-12 | 南京邮电大学 | 基于多代理协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收集方法 |
CN101771517A (zh) * | 2008-12-29 | 2010-07-07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时间调整定时器超时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CN102790668A (zh) * | 2011-05-18 | 2012-11-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重传数据的方法及基站 |
CN103973482A (zh) * | 2014-04-22 | 2014-08-06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具有全局通信事务管理能力的容错片上网络系统及方法 |
CN104956637A (zh) * | 2012-10-25 | 2015-09-30 | 柏思科技有限公司 | 在多个逻辑网络连接中优先化封装数据包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
CN105681203A (zh) * | 2016-01-14 | 2016-06-15 | 北京交通大学 | 一种空间延迟容忍网络连接意外失效的应对方法 |
CN108055115A (zh) * | 2018-01-08 | 2018-05-18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分布式tdma协议中的时隙组调度方法 |
CN110535827A (zh) * | 2019-07-17 | 2019-12-03 | 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 | 实现多连接管理的tcp协议全卸载ip核的方法及系统 |
-
2020
- 2020-01-02 CN CN202010002761.6A patent/CN11114719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042465A1 (en) * | 2002-09-04 | 2004-03-04 | Lg Electronics Inc. | Radio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
CN101035040A (zh) * | 2007-02-02 | 2007-09-12 | 南京邮电大学 | 基于多代理协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收集方法 |
CN101771517A (zh) * | 2008-12-29 | 2010-07-07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时间调整定时器超时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CN102790668A (zh) * | 2011-05-18 | 2012-11-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重传数据的方法及基站 |
CN104956637A (zh) * | 2012-10-25 | 2015-09-30 | 柏思科技有限公司 | 在多个逻辑网络连接中优先化封装数据包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
CN103973482A (zh) * | 2014-04-22 | 2014-08-06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具有全局通信事务管理能力的容错片上网络系统及方法 |
CN105681203A (zh) * | 2016-01-14 | 2016-06-15 | 北京交通大学 | 一种空间延迟容忍网络连接意外失效的应对方法 |
CN108055115A (zh) * | 2018-01-08 | 2018-05-18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分布式tdma协议中的时隙组调度方法 |
CN110535827A (zh) * | 2019-07-17 | 2019-12-03 | 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 | 实现多连接管理的tcp协议全卸载ip核的方法及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毛园园: "基于FPGA的TCP协议的设计与验证",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月刊)》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47198B (zh) | 2021-05-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245955B (zh)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 |
US7953093B2 (en) | TCP/IP reordering | |
CN113438181B (zh) | 网络拥塞控制方法和装置 | |
CN110460412A (zh) |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rdma网卡 | |
US20220286402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ata packet sending, model tra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CN104980257B (zh) | 物联网通讯方法及装置 | |
CN103023804A (zh) | 一种聚合链路自适应流量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 |
CN105577480B (zh) | 一种网络连接性能的监测方法及装置 | |
CN110519388B (zh) | 区块链请求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438169A (zh) |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988345B (zh) | 一种信息同步的方法及设备 | |
CN109905331B (zh) | 队列调度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存储介质 | |
CN111147198B (zh) | 数据重传方法和装置 | |
CN108712494A (zh) | 处理异步消息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10808917B (zh) | 多链路聚合数据重传方法及发送设备 | |
CN116827853A (zh) | 一种路径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1245794B (zh) |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
CN111917511B (zh) | 一种数据的接收方法 | |
CN111200608B (zh) | 链路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14710425B (zh) | 一种区块链节点连接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 |
CN112367265A (zh) | 一种适用于窄带弱连接网络的可靠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
CN110874267A (zh) | 一种轮询调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 |
CN115484004B (zh) | 报错报文重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7119524B (zh) | 短距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1083202B (zh) | Tcp/ip加速器多连接交互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