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43741A - 模型构件移动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模型构件移动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43741A
CN111143741A CN201911329134.7A CN201911329134A CN111143741A CN 111143741 A CN111143741 A CN 111143741A CN 201911329134 A CN201911329134 A CN 201911329134A CN 111143741 A CN111143741 A CN 1111437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determining
component
movement
m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2913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y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y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y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y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2913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4374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437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37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8Organisation or management of web site content, e.g. publishing, maintaining pages or automatic link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16Real estate
    • G06Q50/163Real estat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conom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型构件移动方法及相关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网页端管理平台中第一构件的移动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构件的标识信息,确定出建筑信息模型BIM中与所述第一构件相对应的第二构件;根据所述移动信息将所述第二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能够提升模型构件移动时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模型构件移动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型构件移动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用网页端管理平台进行物业管理过程中,基于网页图形库(Web GraphicsLibrary,WEBGL)可以实现模型构件属性的查看,现有方案中,在对建筑信息模型中的模型构件进行移动时,通常会采用REVIT等软件进行模型构件进行移动,但是由于REVIT其使用时的难度较高,导致了在模型构件移动时的便捷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型构件移动方法及相关装置,能够提升模型构件移动时的便捷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模型构件移动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网页端管理平台中第一构件的移动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构件的标识信息,确定出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Modeling,BIM)中与所述第一构件相对应的第二构件;
根据所述移动信息将所述第二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信息包括移动向量,所述根据所述移动信息将所述第二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移动向量和所述第一位置确定出至少一条参考移动路线;
获取所述第一构件的轮廓信息;
根据所述轮廓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二构件在移动时的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状态信息从所述至少一条参考移动路线中确定出目标移动路线;
采用所述目标移动路线和所述状态信息将所述第二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状态信息包括旋转速度和旋转方向,所述根据所述轮廓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二构件在移动时的状态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轮廓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构件棱角信息;
若所述棱角信息中第一类棱角的个数大于第二类棱角的个数,则确定所述第二构件的旋转速度为第一旋转速度,所述第一棱角的尖锐度小于所述第二棱角的尖锐度;
若所述棱角信息中所述第一类棱角的个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类棱角的个数,则确定所述第二构件的旋转速度为第二旋转速度,所述第一旋转速度小于所述第二旋转速度;
获取所述第一类棱角的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类棱角的第二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确定出所述旋转方向。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网页端管理平台中第一构件的移动信息,包括:
获取目标用户的手势信息;
根据所述手势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构件移动后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构件的当前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构件移动后的位置信息,确定出所述移动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构件在所述移动后的位置的姿态信息;
将所述姿态信息确定为所述第二构件的参考姿态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位置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参考姿态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二构件的目标姿态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模型构件移动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确定单元和移动单元,其中,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网页端管理平台中第一构件的移动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构件的标识信息,确定出建筑信息模型BIM中与所述第一构件相对应的第二构件;
移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移动信息将所述第二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信息包括移动向量,所述移动单元用于:
根据所述移动向量和所述第一位置确定出至少一条参考移动路线;
获取所述第一构件的轮廓信息;
根据所述轮廓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二构件在移动时的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状态信息从所述至少一条参考移动路线中确定出目标移动路线;
采用所述目标移动路线和所述状态信息将所述第二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状态信息包括旋转速度和旋转方向,在所述根据所述轮廓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二构件在移动时的状态信息方面,所述移动单元用于:
根据所述轮廓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构件棱角信息;
若所述棱角信息中第一类棱角的个数大于第二类棱角的个数,则确定所述第二构件的旋转速度为第一旋转速度,所述第一棱角的尖锐度小于所述第二棱角的尖锐度;
若所述棱角信息中所述第一类棱角的个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类棱角的个数,则确定所述第二构件的旋转速度为第二旋转速度,所述第一旋转速度小于所述第二旋转速度;
获取所述第一类棱角的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类棱角的第二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确定出所述旋转方向。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用于:
获取目标用户的手势信息;
根据所述手势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构件移动后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构件的当前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构件移动后的位置信息,确定出所述移动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构件在所述移动后的位置的姿态信息;
将所述姿态信息确定为所述第二构件的参考姿态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位置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参考姿态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二构件的目标姿态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器相互连接,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的步骤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实施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获取网页端管理平台中第一构件的移动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构件的标识信息,确定出建筑信息模型BIM中与所述第一构件相对应的第二构件,根据所述移动信息将所述第二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因此,相对于现有方案中,采用REVIT等软件进行模型构件的移动,能够通过网页端管理平台进行构件的移动,无需使用REVIT等软件,从而提升了模型构件移动时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型构件移动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型构件移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模型构件移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模型构件移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模型构件移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型构件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电子装置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device)等等。为方便描述,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电子装置。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型构件移动方法,下面首先对应用模型构件移动方法的模型构件移动系统进行简要介绍。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型构件移动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模型构件移动系统、WEBGL、BIM应用于终端设备。
模型构件移动系统可以是一个插件,也可以是WEGBL的一部分等,其可以用于在WEBGL中对构件的属性信息修改后,在BIM中修改该构件对应的属性信息。
WEBGL是一种网页图形库,可以实现web端的构建属性信息的查看、修改,对构件进行移动等操作,BIM是建筑信息模型,其中包括建筑模型的信息等,例如是构件的标识信息、属性信息(构件材质)、构件使用状态等。
用户在终端设备中的WEBGL上输入第一构件的移动信息,用户在进行移动信息输入时,可以是通过终端设备的输入设备输入,也可以是终端设备采集用户的动作信息等根据动作信息输入的,当然也可以是其它方式输入,模型构件移动系统获取该移动信息,模型构件移动系统根据所述第一构件的标识信息,确定出建筑信息模型BIM中与所述第一构件相对应的第二构件,模型构件移动系统根据移动信息将第二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因此,无需通过使用REVIT等软件进行模型构件的移动,从而提升了对BIM中构件的属性信息修改时的便捷性。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型构件移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模型构件移动方法包括步骤201-203,具体如下:
201、获取网页端管理平台中第一构件的移动信息。
移动信息包括移动向量,移动向量可以理解为,第一构件从当前的位置移动到,移动后的位置时,由上述两个位置确定的移动向量,该移动向量可以反映出移动的位置信息。
获取移动信息时,可以通过获取目标用户的动作信息来获取移动信息,也可以是通过获取目标用户通过终端设备的输入设备来获取移动信息,通过输入设备获取移动信息时,例如可以是,通过终端设备的键盘等设备,检测用户输入的信息,根据输入的信息确定移动信息。
202、根据第一构件的标识信息,确定出建筑信息模型BIM中与第一构件相对应的第二构件。
可以根据标识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出BIM中与第一构件相对应的第二构件,关联关系例如可以是,标识信息相同,或者关联关系是通过预设的映射关系确定的,预设的映射关系可以通过经验值或历史数据设定。
203、根据移动信息将第二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根据移动信息将第二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方法可以是:通过从多条参考移动路径中确定出目标移动路径后,采用目标移动路径将第二构件移动到第二位置,也可以是直接将第二构件从第一位置置于第二位置,无需进行移动,此处仅为举例说明。
本示例中,通过获取网页端管理平台中第一构件的移动信息,根据第一构件的标识信息,确定出建筑信息模型BIM中与第一构件相对应的第二构件,根据移动信息将第二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因此,相对于现有方案中,采用REVIT等软件进行模型构件的移动,能够通过网页端管理平台进行构件的移动,无需使用REVIT等软件,从而提升了模型构件移动时的便捷性。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移动信息为移动向量时,一种可能的根据移动信息将第二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方法包括步骤A1-A5,具体如下:
A1、根据移动向量和第一位置确定出至少一条参考移动路线;
A2、获取第一构件的轮廓信息;
A3、根据轮廓信息确定出第二构件在移动时的状态信息;
A4、根据状态信息从至少一条参考移动路线中确定出目标移动路线;
A5、采用目标移动路线和状态信息将第二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根据移动向量和第一位置可以确定出第二位置的坐标,然后根据第一位置的坐标和第二位置的坐标确定出至少一条参考移动路线,参考移动路线为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任意可以进行移动的路线。
获取第一构件的轮廓信息时,可以通过第一构件的构件参数获取到第一构件的轮廓信息,也可以是通过虚拟摄像头,获取第一构件的目标图像,通过对目标图像进行分析,以获取到第一构件的轮廓信息。通过目标图像获取轮廓信息的方法可以为:对目标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目标特征数据;根据目标特征数据,确定出轮廓信息。目标特征数据例如可以是灰度值等。由于出现轮廓的部位,其灰度值会发生突变,则可以根据灰度值突变的方式,来确定出轮廓信息。
根据轮廓信息确定第二构件在移动时的状态信息时,可以根据第二构件的棱角信息来确定出状态信息,状态信息包括旋转速度和旋转方向。
根据状态信息从至少一条参考移动路线中确定出目标移动路线时,可以通过状态信息与参考移动路线之间的匹配度,来确定出目标移动路线,例如,将匹配度最高的参考移动路线确定为目标移动路线。匹配度获取时,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获取,可以通过匹配度获取模型获取匹配度,匹配度获取模型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学习得到,具体学习时,可以通过有监督学习方法学习得到,其中,样本数据包括:匹配度、状态信息和移动路线。也可以是通过,获取参考移动路线适用的状态信息,将该状态信息与第二构件的状态信息进行比对,得到匹配度。进行比对时可以通过关键字匹配的方法,得到匹配度。
本示例中,通过从多条参考移动路线中确定出目标移动路线,以及确定出第二构件的状态信息,并根据状态信息和目标移动路线将第二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能够提升对第二构件进行移动时的可靠性。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状态信息包括旋转速度和旋转方向,一种可能的根据轮廓信息确定出第二构件在移动时的状态信息的方法包括步骤B1-B5,具体如下:
B1、根据轮廓信息,确定第二构件棱角信息;
B2、若棱角信息中第一类棱角的个数大于第二类棱角的个数,则确定第二构件的旋转速度为第一旋转速度,第一棱角的尖锐度小于第二棱角的尖锐度;
B3、若棱角信息中第一类棱角的个数小于或等于第二类棱角的个数,则确定第二构件的旋转速度为第二旋转速度,第一旋转速度小于第二旋转速度;
B4、获取第一类棱角的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类棱角的第二位置信息;
B5、根据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确定出旋转方向。
棱角信息包括棱角的个数,棱角的种类,棱角的种类包括第一类棱角和第二类棱角,第一类棱角包括尖锐度小于预设尖锐度的棱角,第二类棱角包括尖锐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尖锐度的棱角。尖锐度可以理解为棱角的平滑程度,例如,球体的尖锐度较低,正四面体的棱角的尖锐度较高。
旋转速度可以理解为构件在移动时自转的速度。
根据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确定旋转方向的方法可以为:若第一类棱角的位置信息位于第二构件的上部的数量高于第二类棱角位于第二构件的上部的数量时,则确定出旋转方向为顺时针自转方向;若第一类棱角的位置信息位于第二构件的上部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二类棱角位于第二构件的上部的数量时,则确定出旋转方向为逆时针自转方向。第二构件的上部可以理解为,以第二构件竖直方向的中点以上的部分。
本示例中,通过第二构件的棱角信息确定出第二构件的旋转速度和旋转方向,通过棱角来确定旋转速度和旋转方向,能够提升状态信息获取时的准确性。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获取网页端管理平台中第一构件的移动信息的方法包括步骤C1-C3,具体如下:
C1、获取目标用户的手势信息;
C2、根据手势信息确定第一构件移动后的位置信息;
C3、根据第一构件的当前位置信息和第一构件移动后的位置信息,确定出移动信息。
获取目标用户的手势信息时,可以通过获取目标用户的目标图像,通过对目标图像进行分析,确定出手势信息。具体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中获取轮廓信息的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手势信息和位置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出与手势信息对应的移动后的位置信息。该映射关系通过经验值或历史数据设定。
当移动信息为移动向量,位置信息为坐标时,可以根据当前位置的坐标和移动后的位置的坐标确定出该移动向量。
本示例中,通过手势信息确定出移动信息,能够提升移动信息获取时的多样性。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对第二构件在进行位置移动后的姿态进行调整,一种可能的姿态信息获取方法包括步骤D1-D3,具体如下:
D1、获取第一构件在移动后的位置的姿态信息;
D2、将姿态信息确定为第二构件的参考姿态信息;
D3、根据第二位置的位置信息和参考姿态信息,确定出第二构件的目标姿态信息。
姿态信息可以理解为第一构件在放置时的状态信息,例如,放置时的着地点、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与空间墙壁的接触点等。目标姿态信息优于参考姿态信息,具体可以理解为,在第一构件工作时,在目标姿态信息对应的姿态的工作状态优于参考姿态信息对应的姿态的工作状态。
例如,第一构件的为摄像头时,在当前位置进行图像采集时,不能采集到被采集区域的完整图像,因此需要将其移动到移动后的位置进行图像采集,由于参考姿态信息可能会存在也不能采集完整图像的情况,则需要根据第二位置的位置信息和参考姿态信息,确定出目标姿态信息,目标姿态信息为能够采集到完整图像的姿态信息。例如,根据位置信息和参考姿态信息中的摄像头参考朝向,确定出摄像头的目标朝向。
本示例中,通过第二位置的位置信息和参考姿态信息,确定出目标姿态信息,目标姿态信息对应的工作状态优于参考姿态信息对应的工作状态,从而,可以提升第二构件在工作时的状态。
在一个可能是实施例中,网页管理平台还可以进行音乐推荐,一种可能第音乐推荐方法包括步骤E1-E2,具体如下:
E1、获取目标用户的工作时长,若工作时长大于预设时长,则获取目标用户的动作信息和表情信息;
E2、根据目标用户的动作信息和表情信息,确定出与目标用户对应的音乐。
获取目标用户的工作时长的方式可以是,获取目标用户使用网页端管理平台的时长,将该时长确定为目标用户的工作时长,也可以是通过其它方式来确定目标用户的工作时长,此处仅为举例说明。
根据动作信息和表情信息确定目标用户对应的音乐时,可以是根据动作信息和表情信息确定出目标用户的心情参数,根据心情参数来确定出对应的音乐。
获取动作信息和表情信息时,可以获取目标用户的图像,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动作信息和表情信息,具体可以为:
通过多个物联网采集装置采集目标用户的图像,不同的物联网采集装置可以采用不同波段的光线照射目标用户,从而采集目标用户在不同波段下的多张图像,以得到N张目标图像。目标图像可以是用户的全身图像等。
对N张目标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目标特征数据时,可以是对N张目标图像中的每张图像分别进行特征提取,以得到目标特征数据,进行特征提取的方法可以是通过计算装置提取得到,也可以是通过特征提取算法提取得到,特征提取算法例如可以是局部二值法等。特征数据可以包括灰度值等。
通过对不同波段下的目标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特征数据,由于不同波段的图像可以反映出用户在不同的颜色下的信息,从而相较于采用普通的摄像头采集的图像可以更为精确的反映出细节方面的内容,相较于现有方案可以提升特征数据获取时的准确性。
在得到目标特征数据后,根据目标特征数据确定动作信息和表情信息。具体的,根据目标特征数据确定动作信息和表情信息的方法可以是:根据灰度值确定出目标用户的轮廓信息,根据轮廓信息确定出动作信息和表情信息。轮廓信息可以理解为用户各个身体部位的轮廓信息,例如,眼部轮廓信息、脸部轮廓信息、嘴部轮廓信息、手部轮廓信息、腿部轮廓信息等。由于出现轮廓的部位,其灰度值会发生突变,则可以根据灰度值突变的方式,来确定出轮廓信息。当然还可以是通过其它方式来确定轮廓信息。根据轮廓信息确定表情信息时,可以是根据轮廓信息与表情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出与轮廓信息对应的表情信息。该映射关系可以是通过计算装置训练得到,也可以是通过人工标注的方式得到,此处仅为举例说明,不做具体限定。
在根据轮廓数据确定动作信息和表情信息时,还可以是通过该N张图像对应特征数据,根据N张图像对应的特征数据确定出每张图像中的目标用户的轮廓信息,根据N张目标图像采集的时间顺序,对轮廓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确定出目标用户每个部位的轮廓信息的变化量,根据该变化量来确定出动作信息和表情信息。若轮廓信息的变化量为零,则表明用户对应部位的表情或动作未发生变化,则以其中一张目标图像对应的动作信息和表情信息,作为目标用户的动作信息和表情信息。若变化量不为零,则根据变化量确定出变化趋势,根据变化趋势确定出动作信息和表情信息。以动作信息为例进行说明,变化趋势可以是,例如,手部轮廓具有向下移动的趋势,则可以确定出用户手部动作为向下。
本示例中,通过对目标用户的动作信息和表情信息进行分析,确定出与目标用户对应的音乐,从而提升了目标用户对应的音乐获取时的准确性。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动作信息包括身体动作信息和肢体动作信息,一种可能的根据动作信息和表情信息,确定出与目标用户对应的音乐的方法包括步骤F1-F6,具体如下:
F1、根据身体动作信息获取目标用户的身体运动幅度信息;
F2、根据运动幅度信息确定出第一音乐集合;
F3、根据肢体动作信息,确定出目标用户的第一心情参数集合;
F4、根据表情信息,确定出目标用户的第二心情参数集合;
F5、根据第一心情参数集合和第二心情参数集合,确定出目标用户的心情参数;
F6、根据心情参数确定出第一音乐集合中与目标用户对应的音乐。
身体动作信息可以理解为除目标用户手部和腿部其它部位的运动信息,例如,头部、腰部、肩部等,用户的身体运动幅度信息可以理解为上述部位的运动幅度,例如,头部摆动越大,则身体运动幅度越大,头部摆动越小,则身体运动幅度越小。
不同的运动幅度信息可以反映出用户当前的心理信息,例如,头部摆动幅度越大,则用户当前的心情可以是愉悦,摆动幅度越小,则用户当前的心情趋于平静或悲伤,则运动幅度信息越大时,对应的第一音乐集合中的音乐可以为欢快的音乐,运动幅度信息越小时,对应的第一音乐集合中的音乐可以为安静的音乐。欢快的音乐例如可以是音乐节奏较快的音乐,安静的音乐例如可以是音乐节奏较慢的音乐。
肢体动作信息可以理解为用户的手部动作和腿部动作的信息,例如,手部动作和腿部动作可以反映出用户的心情信息,例如,手部动作和腿部动作的动作幅度较小,则用户心情会比较平静,处于安静的状态。手部动作和腿部动作的动作幅度较大,则用户的心情可能会比较激动,兴奋等,处于兴奋的状态。则可以根据肢体动作信息确定出目标用户的第一心情参数集合。心情参数可以包括安静、激动、兴奋、悲伤等。
表情信息可以包括面部表情信息、眼部表情信息和嘴部表情信息等,在确定第二心情参数集合时,可以通过上述面部表情信息、眼部表情信息和嘴部表情信息等,确定出第二心情参数集合。
可以将第一心情参数集合与第二心情参数集合的交集,确定为目标用户的心情参数。如此,可以通过多种角度获取到的心情参数进行中和处理,提升目标用户的心情参数获取时的准确性。
将第一音乐集合中与心情参数对应的音乐确定为目标用户对应的音乐。其中,不同的心情参数对应不同的音乐,其对应关系通过经验值或历史数据设定。
本示例中,通过目标用户的身体运动幅度信息确定出第一音乐集合,根据肢体动作信息确定出第一心情参数集合,根据表情信息确定出第二心情参数集合,并根据第一心情参数集合和第二心情参数集合确定出的目标心情参数从第一音乐集合中确定出与目标用户对应的音乐,可以根据动作信息确定出心情参数的方式来确定出与目标用户对应的音乐,提升了音乐确定时的准确性。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表情信息包括眼部表情信息、面部表情信息和嘴部表情信息,一种可能的根据表情信息,确定出目标用户的第二心情参数集合的方法包括步骤G1-G7,具体如下:
G1、根据眼部表情信息确定出目标用户的第一状态信息,根据面部表情信息确定出目标用户的第二状态信息,根据嘴部表情信息确定出目标用户的第三状态信息;
G2、根据第一状态信息、第二状态信息和第三状态信息,确定出目标用户的第一参考状态信息;
G3、获取目标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事件信息,事件信息为目标用户处理的事件的信息;
G4、根据事件信息,确定出目标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所处的环境信息,环境信息包括关联用户信息,关联用户信息为与目标用户存在交互的用户的信息;
G5、根据关联用户信息和事件信息,确定出目标用户的第二参考状态信息;
G6、根据第一参考状态信息和第二参考状态信息确定出目标用户的目标状态信息;
G7、根据目标状态信息与心情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出第二心情参数集合。
第一状态信息、第二状态信息、第三状态信息可以理解为目标用户的心理状态信息,状态信息可以通过状态信息值进行表征,用户不同的表情信息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心理状态信息,心理状态信息可以理解为心情的复杂度,心理状态信息的值越高,则用户的心情越复杂,心理状态信息的值越低,则用户的心情越平静,心情平静可以理解为用户无情绪波动,心情复杂可以理解为用户情绪波动较大,情绪波动可以理解为清晰变化。
将第一状态信息、第二状态信息和第三状态信息对应的状态信息值的均值确定为第一参考状态信息。
获取目标用户在预设时间段内的事件信息可以通过从终端设备中获取目标用户的行程表,根据行程表确定该事件信息。环境信息可以理解为目标用户在处理事件时,所处的环境的信息,环境信息包括关联用户信息,关联用户为与目标用户存在交互的用户的信息。例如,目标用户的事件为演讲,则关联用户可以是在目标用于演讲时提出问题的人。
根据关联用户信息和事件信息确定第二参考状态信息时,具体可以为:关联用户信息可以包括关联用户与目标用户的交互信息,根据交互信息和事件信息确定第二参考状态信息,交互信息包括对话信息。根据事件信息确定第二参考状态信息的范围;对交互信息进行关键字提取,得到目标关键字;根据目标关键字从第二参考状态信息的范围中确定出第二参考状态信息。关键字例如可以是与心情相关字,例如,好、不错、不好、难理解、可以等。可以根据关键字与参考状态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出目标关键字对应的第二参考状态信息,参考状态信息可以通过参考状态信息值进行表示。
可以将第一参考状态信息值和第二参考状态信息值的均值作为目标状态信息值,目标状态信息值用以表征目标状态信息。
目标状态信息与心情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为通过经验值或历史数据设定。
本示例中,通过眼部表情信息、面部表情信息和嘴部表情信息,确定出目标用户的第一参考状态信息,以及根据关联用户和事件信息确定出第二参考状态信息,根据第一参考状态信息和第二参考状态信息确定出目标状态信息,根据目标状态信息确定出第二心情参数集合,从而可以提升第二心情参数集合确定时的准确性。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模型构件移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301-307,具体如下:
301、获取网页端管理平台中第一构件的移动信息;
其中,移动信息包括移动向量。
302、根据第一构件的标识信息,确定出建筑信息模型BIM中与第一构件相对应的第二构件;
303、根据移动向量和第一位置确定出至少一条参考移动路线;
304、获取第一构件的轮廓信息;
305、根据轮廓信息确定出第二构件在移动时的状态信息;
306、根据状态信息从至少一条参考移动路线中确定出目标移动路线;
307、采用目标移动路线和状态信息将第二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本示例中,通过从多条参考移动路线中确定出目标移动路线,以及确定出第二构件的状态信息,并根据状态信息和目标移动路线将第二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能够提升对第二构件进行移动时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模型构件移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401-405,具体如下:
401、获取目标用户的手势信息;
402、根据手势信息确定第一构件移动后的位置信息;
403、根据第一构件的当前位置信息和第一构件移动后的位置信息,确定出移动信息;
404、根据第一构件的标识信息,确定出建筑信息模型BIM中与第一构件相对应的第二构件;
405、根据移动信息将第二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本示例中,通过手势信息确定出移动信息,能够提升移动信息获取时的多样性。
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模型构件移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501-507,具体如下:
501、获取网页端管理平台中第一构件的移动信息;
502、根据第一构件的标识信息,确定出建筑信息模型BIM中与第一构件相对应的第二构件;
503、根据移动信息将第二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504、获取第一构件在移动后的位置的姿态信息;
其中,姿态信息可以理解为第一构件在放置时的状态信息,例如,放置时的着地点、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与空间墙壁的接触点等。目标姿态信息优于参考姿态信息,具体可以理解为,在第一构件工作时,在目标姿态信息对应的姿态的工作状态优于参考姿态信息对应的姿态的工作状态。
505、将姿态信息确定为第二构件的参考姿态信息;
506、根据第二位置的位置信息和参考姿态信息,确定出第二构件的目标姿态信息。
本示例中,通过第二位置的位置信息和参考姿态信息,确定出目标姿态信息,目标姿态信息对应的工作状态优于参考姿态信息对应的工作状态,从而,可以提升第二构件在工作时的状态。
与上述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包括处理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器相互连接,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获取网页端管理平台中第一构件的移动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构件的标识信息,确定出建筑信息模型BIM中与所述第一构件相对应的第二构件;
根据所述移动信息将所述第二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上述主要从方法侧执行过程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终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终端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与上述一致的,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型构件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701、确定单元702和移动单元703,其中,
获取单元701,用于获取网页端管理平台中第一构件的移动信息;
确定单元7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构件的标识信息,确定出建筑信息模型BIM中与所述第一构件相对应的第二构件;
移动单元703,用于根据所述移动信息将所述第二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信息包括移动向量,所述移动单元703用于:
根据所述移动向量和所述第一位置确定出至少一条参考移动路线;
获取所述第一构件的轮廓信息;
根据所述轮廓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二构件在移动时的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状态信息从所述至少一条参考移动路线中确定出目标移动路线;
采用所述目标移动路线和所述状态信息将所述第二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状态信息包括旋转速度和旋转方向,在所述根据所述轮廓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二构件在移动时的状态信息方面,所述移动单元703用于:
根据所述轮廓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构件棱角信息;
若所述棱角信息中第一类棱角的个数大于第二类棱角的个数,则确定所述第二构件的旋转速度为第一旋转速度,所述第一棱角的尖锐度小于所述第二棱角的尖锐度;
若所述棱角信息中所述第一类棱角的个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类棱角的个数,则确定所述第二构件的旋转速度为第二旋转速度,所述第一旋转速度小于所述第二旋转速度;
获取所述第一类棱角的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类棱角的第二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确定出所述旋转方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701用于:
获取目标用户的手势信息;
根据所述手势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构件移动后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构件的当前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构件移动后的位置信息,确定出所述移动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构件在所述移动后的位置的姿态信息;
将所述姿态信息确定为所述第二构件的参考姿态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位置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参考姿态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二构件的目标姿态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何一种模型构件移动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何一种模型构件移动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申请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程序模块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程序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模型构件移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网页端管理平台中第一构件的移动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构件的标识信息,确定出建筑信息模型BIM中与所述第一构件相对应的第二构件;
根据所述移动信息将所述第二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信息包括移动向量,所述根据所述移动信息将所述第二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移动向量和所述第一位置确定出至少一条参考移动路线;
获取所述第一构件的轮廓信息;
根据所述轮廓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二构件在移动时的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状态信息从所述至少一条参考移动路线中确定出目标移动路线;
采用所述目标移动路线和所述状态信息将所述第二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信息包括旋转速度和旋转方向,所述根据所述轮廓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二构件在移动时的状态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轮廓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构件棱角信息;
若所述棱角信息中第一类棱角的个数大于第二类棱角的个数,则确定所述第二构件的旋转速度为第一旋转速度,所述第一棱角的尖锐度小于所述第二棱角的尖锐度;
若所述棱角信息中所述第一类棱角的个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类棱角的个数,则确定所述第二构件的旋转速度为第二旋转速度,所述第一旋转速度小于所述第二旋转速度;
获取所述第一类棱角的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类棱角的第二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确定出所述旋转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网页端管理平台中第一构件的移动信息,包括:
获取目标用户的手势信息;
根据所述手势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构件移动后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构件的当前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构件移动后的位置信息,确定出所述移动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构件在所述移动后的位置的姿态信息;
将所述姿态信息确定为所述第二构件的参考姿态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位置的位置信息和所述参考姿态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二构件的目标姿态信息。
6.一种模型构件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网页端管理平台中第一构件的移动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构件的标识信息,确定出建筑信息模型BIM中与所述第一构件相对应的第二构件;
移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移动信息将所述第二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信息包括移动向量,所述移动单元用于:
根据所述移动向量和所述第一位置确定出至少一条参考移动路线;
获取所述第一构件的轮廓信息;
根据所述轮廓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二构件在移动时的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状态信息从所述至少一条参考移动路线中确定出目标移动路线;
采用所述目标移动路线和所述状态信息将所述第二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信息包括旋转速度和旋转方向,在所述根据所述轮廓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二构件在移动时的状态信息方面,所述移动单元用于:
根据所述轮廓信息,确定所述第二构件棱角信息;
若所述棱角信息中第一类棱角的个数大于第二类棱角的个数,则确定所述第二构件的旋转速度为第一旋转速度,所述第一棱角的尖锐度小于所述第二棱角的尖锐度;
若所述棱角信息中所述第一类棱角的个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类棱角的个数,则确定所述第二构件的旋转速度为第二旋转速度,所述第一旋转速度小于所述第二旋转速度;
获取所述第一类棱角的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类棱角的第二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确定出所述旋转方向。
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器相互连接,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1329134.7A 2019-12-20 2019-12-20 模型构件移动方法及相关装置 Pending CN1111437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29134.7A CN111143741A (zh) 2019-12-20 2019-12-20 模型构件移动方法及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29134.7A CN111143741A (zh) 2019-12-20 2019-12-20 模型构件移动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43741A true CN111143741A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19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29134.7A Pending CN111143741A (zh) 2019-12-20 2019-12-20 模型构件移动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4374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48588A (zh) * 2022-08-17 2022-09-13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bim构件的推荐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41705A (zh) * 2017-07-27 2017-12-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对象显示方法和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978727A (zh) * 2019-03-28 2019-07-05 上海荷福人工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ai智能建筑运维平台
CN110378063A (zh) * 2019-07-26 2019-10-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智慧建筑空间的设备部署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41705A (zh) * 2017-07-27 2017-12-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对象显示方法和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978727A (zh) * 2019-03-28 2019-07-05 上海荷福人工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ai智能建筑运维平台
CN110378063A (zh) * 2019-07-26 2019-10-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智慧建筑空间的设备部署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48588A (zh) * 2022-08-17 2022-09-13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bim构件的推荐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5048588B (zh) * 2022-08-17 2022-10-28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bim构件的推荐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urav et al. Real time finger tracking and contour detection for gesture recognition using OpenCV
JP5755712B2 (ja) ウェーブエンゲージメントジェスチャの改良された検出
CA3107264A1 (en) Augmented reality for three-dimensional model reconstruction
CN109641153A (zh) 视频流中的对象建模和替换
Maisto et al. An accurate algorithm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fingertips using an RGB-D camera
CN107431635A (zh) 化身面部表情和/或语音驱动的动画化
CN107251096A (zh) 图像捕获装置和方法
CN110457414A (zh) 离线地图处理、虚拟对象显示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
CN106462725A (zh) 监测游戏场所的活动的系统和方法
US11055891B1 (en) Real time styling of motion for virtual environments
CN111401318B (zh) 动作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9697394A (zh) 手势检测方法和手势检测设备
US20210158593A1 (en) Pose selection and animation of characters using video data and training techniques
Cardoso et al. Hand gesture recognition towards enhancing accessibility
CN107272899A (zh) 一种基于动态手势的vr交互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065505A (zh) 身体动作快速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1143741A (zh) 模型构件移动方法及相关装置
Sumpeno et al. Immersive hand gesture for virtual museum using leap motion sensor based on k-nearest neighbor
CN110321821B (zh) 基于三维投影的人脸对齐初始化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US20210158565A1 (en) Pose selection and animation of characters using video data and training techniques
CN111159609A (zh) 属性信息修改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768246B (zh) 一种游戏人机互动方法及其系统
KR101456443B1 (ko) 모바일 기기에서의 아바타 애니메이션 생성 장치 및 방법
CN115665507A (zh) 含虚拟形象的视频流数据的生成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CN111145244A (zh) 房间面积获取方法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