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42926B - 多系统管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系统管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42926B
CN111142926B CN201911369521.3A CN201911369521A CN111142926B CN 111142926 B CN111142926 B CN 111142926B CN 201911369521 A CN201911369521 A CN 201911369521A CN 111142926 B CN111142926 B CN 1111429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fied
domain management
technical domain
management system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6952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42926A (zh
Inventor
王斌
孙利辉
王文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Big Data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Big Data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Big Data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Big Data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6952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429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429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29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429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29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70Software maintenance or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44Program or device authent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60Software deployment
    • G06F8/61Instal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5Emulation; Interpretation; Software simulation, e.g. virtualisation or emulation of application or operating system execution engines
    • G06F9/45533Hypervisors; Virtual machine monitors
    • G06F9/45558Hypervisor-specific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asp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5Emulation; Interpretation; Software simulation, e.g. virtualisation or emulation of application or operating system execution engines
    • G06F9/45533Hypervisors; Virtual machine monitors
    • G06F9/45558Hypervisor-specific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aspects
    • G06F2009/4557Distribution of virtual machine instances; Migration and load balanc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41Access rights, e.g. capability lists, access control lists, access tables, access matr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多系统管理方法及装置。本申请中,通过统一部署门户系统实现不同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统一安装和部署,通过统一访问门户系统实现多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统一访问。这实现了不同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统一管理,因此,可降低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管理复杂度,提高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管理效率。

Description

多系统管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系统管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业务应用中,每一业务(比如,安全业务、存储业务、大数据业务等)都配有一套专用的用于管理该业务的业务管理系统(也称技术域管理系统,以下以技术域管理系统为例描述)来对该业务进行管理比如运维管理等。
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则业务不断增多,相应地,技术域管理系统也就越来越多。而越来越多的技术域管理系统则因为相互独立而导致管理维护非常困难、且管理效率也非常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多系统管理方法及装置,以实现不同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统一管理,降低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管理复杂度,提高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管理效率。
为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多系统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通过已安装的统一部署门户系统确定需要安装部署统一底盘时,从服务器集群中选择可用服务器,在所述可用服务器安装部署统一底盘,所述统一底盘用于为不同技术域管理系统提供指定的运行资源;
通过所述统一部署门户系统将N个待安装技术域管理系统安装部署至所述可用服务器;其中,每一待安装技术域管理系统在安装部署过程中,将相关的系统信息注册至已安装的统一访问门户系统,N大于等于1;
在技术域管理系统安装部署完成后控制浏览器打开第一页面,所述第一页面为所述统一访问门户系统对应的页面,用于提供统一访问已安装的各技术域管理系统的入口,以实现统一访问已安装的各技术域管理系统。
可选的,所述统一底盘包括:用于以微服务方式编排各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统一微服务编排管理系统;
所述通过所述统一部署门户系统安装部署N个待安装技术域管理系统,包括:
通过所述统一部署门户系统获取用户在所述统一部署门户系统对应的第二页面输入的N个待安装技术域管理系统的标识,并将N个标识携带在一条指令中发送给所述统一微服务编排管理系统,以由所述统一微服务编排管理系统对N个标识对应的N个待安装技术域管理系统进行安装部署。
可选的,所述统一底盘还包括统一运行引擎和微服务监控系统;
所述统一运行引擎用于为各技术域管理系统按照Docker容器方式运行时提供运行资源;
所述微服务监控系统用于监控各技术域管理系统的运行状态信息;所述运行状态信息至少包括:资源利用率、运行状态、性能指标变化趋势。
可选的,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通过所述统一访问门户系统获取到用户通过所述第一页面上的所述入口触发的访问请求时,检查所述访问请求携带的用户信息是否已通过认证;
如果是,依据所述访问请求返回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
如果否,对所述用户进行认证,并在认证通过时,依据所述访问请求返回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
可选的,对所述用户进行认证包括:
触发所述用户发送认证请求,所述认证请求包括用户的用户信息;
对所述认证请求包括的用户信息进行认证。
可选的,所述依据访问请求返回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包括:
根据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确定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的数量;
如果所述数量为1,返回包括该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的单技术域监控视图;
如果所述数量大于1,返回包括已注册的所述数量个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的多技术域监控视图。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多系统管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安装单元,用于当通过已安装的统一部署门户系统确定需要安装部署统一底盘时,从服务器集群中选择可用服务器,在所述可用服务器安装部署统一底盘,所述统一底盘用于为不同技术域管理系统提供指定的运行资源;
第二安装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统一部署门户系统将N个待安装技术域管理系统安装部署至所述可用服务器;其中,每一待安装技术域管理系统在安装部署过程中,将相关的系统信息注册至已安装的统一访问门户系统,N大于等于1;
页面打开单元,用于在技术域管理系统安装部署完成后控制浏览器打开第一页面,所述第一页面为所述统一访问门户系统对应的页面,用于提供统一访问已安装的各技术域管理系统的入口,以实现统一访问已安装的各技术域管理系统。
可选的,所述统一底盘包括:用于以微服务方式编排各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统一微服务编排管理系统;
所述第二安装单元通过所述统一部署门户系统安装部署N个待安装技术域管理系统,包括:
通过所述统一部署门户系统获取用户在所述统一部署门户系统对应的第二页面输入的N个待安装技术域管理系统的标识,并将N个标识携带在一条指令中发送给所述统一微服务编排管理系统,以由所述统一微服务编排管理系统对N个标识对应的N个待安装技术域管理系统进行安装部署。
可选的,所述统一底盘还包括统一运行引擎和微服务监控系统;
所述统一运行引擎用于为各技术域管理系统按照Docker容器方式运行时提供运行资源;
所述微服务监控系统用于监控各技术域管理系统的运行状态信息;所述运行状态信息至少包括:资源利用率、运行状态、性能指标变化趋势。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
检查单元,用于当通过所述统一访问门户系统获取到用户通过所述第一页面上的所述入口触发的访问请求时,检查所述访问请求携带的用户信息是否已通过认证;
返回单元,用于如果是,依据所述访问请求返回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如果否,对所述用户进行认证,并在认证通过时,依据所述访问请求返回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
可选的,所述返回单元对所述用户进行认证包括:
触发所述用户发送认证请求,所述认证请求包括用户的用户信息;
对所述认证请求包括的用户信息进行认证。
可选的,所述返回单元依据访问请求返回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包括:
根据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确定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的数量;
如果所述数量为1,返回包括该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的单技术域监控视图;
如果所述数量大于1,返回包括已注册的所述数量个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的多技术域监控视图。
由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申请中,通过统一部署门户系统实现不同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统一安装和部署,通过统一访问门户系统实现多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统一访问。这实现了不同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统一管理,因此,可降低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管理复杂度,提高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管理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多系统管理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访问技术域管理系统的实现流程;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对用户进行认证的实现流程;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依据访问请求返回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的实现流程;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多系统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实施例。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实施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协商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协商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系统管理方法。该方法中,通过统一部署门户系统实现不同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统一安装和部署,通过统一访问门户系统实现多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统一访问。这实现了不同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统一管理,因此,可降低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管理复杂度,提高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管理效率。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执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系统管理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当通过已安装的统一部署门户系统确定需要安装部署统一底盘时,从服务器集群中选择可用服务器,在可用服务器安装部署统一底盘。
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将用于管理不同业务的各技术域管理系统统一安装到服务器集群中。在安装各技术域管理系统之前,需要安装用于为不同技术域管理系统提供指定运行资源的统一底盘。该统一底盘可提供的运行资源包括运行各技术域管理系统所需的软件资源、硬件资源等。比如,运行各技术域管理系统所需的操作系统。作为一个示例,该操作系统可为Linux操作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通过已安装的统一部署门户系统确定安装部署统一底盘。确定安装部署统一底盘的过程在下文中描述,这里暂不赘述。
在通过统一部署门户系统确定安装部署统一底盘后,本步骤需要从服务器集群中选择可用于安装部署各技术域管理系统的服务器,简称可用服务器,在可用服务器上安装部署统一底盘。
本步骤从服务器集群中选择可用服务器,并在可用服务器上安装部署统一底盘的过程在下文中描述,这里暂不赘述。
步骤102,通过统一部署门户系统将N个待安装技术域管理系统安装部署至可用服务器,其中,N大于等于1。
在通过步骤101完成统一底盘安装后,可通过统一部署门户系统在已安装部署统一底盘的可用服务器上安装部署各待安装技术域管理系统。具体安装部署各待安装技术域管理系统的过程在下文中描述,这里暂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各待安装技术域管理系统在安装部署过程中,可将相关系统信息注册至已安装的统一访问门户系统。这里,系统信息可包括技术域管理系统的标识、技术域管理系统内可访问资源的路径(比如,可访问资源的URL地址)等。
步骤103,在技术域管理系统安装部署完成后控制浏览器打开第一页面。
这里,第一页面为统一访问门户系统对应的页面。之所以称为第一页面,只是为便于区分而进行的命名,并非用于限定。
如前所述,各待安装技术域管理系统在安装部署过程中,已将系统信息注册到统一访问门户系统。因此,本步骤中,统一访问门户系统可通过其对应的第一页面,对外提供访问已安装的各技术域管理系统的入口。以实现通过统一访问门户系统统一访问已安装的各技术域管理系统。
至此,完成图1所示流程。
通过图1所示流程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统一部署门户系统实现不同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统一安装和部署,通过统一访问门户系统实现多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统一访问。这实现了不同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统一管理,因此,可降低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管理复杂度,提高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管理效率。
下面对步骤101中通过统一部署门户系统确定需要安装部署统一底盘的过程进行描述。具体为,用户可在统一部署门户系统对应的第二页面上触发统一底盘安装指令,比如,通过点击第二页面上的统一底盘安装按钮,触发统一底盘安装指令。这里,第二页面只是为便于区分而进行的命名,并非用于限定。
本步骤中,当通过统一部署门户系统获取到该统一底盘安装指令时,即可确定需要安装部署统一底盘。
下面对步骤101中从服务器集群中选择可用服务器,以及在可用服务器上安装部署统一底盘的过程进行描述。作为一个实施例,可在统一底盘安装指令中携带用于选择可用服务器的服务器信息。作为一个示例,该服务器信息可为IP地址段。根据该IP地址段,可从服务器集群中,选择IP地址位于该IP地址段内的服务器作为可用服务器。
在确定用于安装统一底盘的可用服务器之后,获取预先生成的统一底盘的镜像文件,该镜像文件包括统一底盘的安装文件。通过统一底盘的安装文件在可用服务器上安装部署统一底盘。作为一个示例,可基于预启动执行环境(PrebootExecute Environment,PEX)协议与可用服务器交互,完成统一底盘的安装部署。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各可用服务器安装部署统一底盘,为待安装的各技术域管理系统提供统一的运行资源。
下面对步骤102中通过统一部署门户系统安装部署N个待安装技术域管理系统的过程进行描述。在通过步骤101安装的统一底盘中,除了包括技术域管理系统运行所需的操作系统,还可包括统一微服务编排管理系统。该统一微服务编排管理系统为各技术域管理系统以微服务方式进行编排管理提供基础。作为一个示例,该统一微服务编排管理系统可以为Google开源的容器管理平台(Kubernetes)。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通过统一部署门户系统获取用户在统一部署门户系统对应的第二页面输入的N个待安装技术域管理系统的标识,并将N个标识携带在一条指令中发送给已安装的统一微服务编排管理系统。由统一微服务编排管理系统对N个待安装技术域管理系统进行安装部署。
具体地,统一微服务编排管理系统可根据各可用服务器的资源情况以及各待安装技术域管理系统的负载情况,将各待安装技术域管理系统安装部署到对应的可用服务器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通过该统一微服务编排管理系统对各技术域管理系统进行维护管理。比如,可通过统一部署门户系统获取用户在统一部署门户系统对应的第二页面输入的M个待卸载技术域管理系统的标识,将M个标识通过一条指令发送给统一微服务编排管理系统,则统一微服务编排管理系统根据该M个标识卸载M个待卸载技术域管理系统。
可以看出,本申清实施例中,利用已安装的统一微服务编排管理系统可实现按需灵活安装部署以及管理各技术域管理系统。
作为一个实施例,通过步骤101安装部署的统一底盘中还可包括统一运行引擎和微服务监控系统。
其中,统一运行引擎用于为各技术域管理系统按照Docker容器方式运行时提供运行资源。即,为各技术域管理系统以Docker容器方式运行提供所需软硬件资源。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技术域管理系统均以Docker容器方式运行。
微服务监控系统用于监控各技术域管理系统的运行状态信息。该运行状态信息至少包括:资源利用率(比如,CPU资源利用率、内存资源利用率)、运行状态(比如,业务运行是否正常)、性能指标变化趋势。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统一了各技术域管理系统的运行方式(Docker容器方式),使得微服务监控系统仅需支持基于Docker容器的监控即可,大大降低了监控系统的难度和复杂度。且通过部署独立的监控系统,可使各技术域管理系统只专注于业务处理,无需监控自身运行状态,简化了各技术域管理系统的复杂度。
作为一个实施例,用户可通过步骤103打开的第一页面访问已安装的各技术域管理系统。参见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访问技术域管理系统的实现流程。
如图2所示,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当通过统一访问门户系统获取到用户通过第一页面上的入口触发的访问请求时,检查访问请求携带的用户信息是否已通过认证。
具体地,在通过步骤103打开的统一访问门户系统对应的第一页面上,提供有已安装的各技术域管理系统的访问入口。用户可通过点击待访问技术域管理系统的入口触发访问请求,该访问请求包括当前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可以包括用户名和密码。
本步骤中,当通过统一访问门户系统获取到该访问请求时,根据该访问请求携带的用户信息,确定当前用户是否已通过认证。
步骤202,如果是,依据访问请求返回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
如果当前用户为已认证用户,则直接向其返回已注册的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以使用户根据返回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进一步访问技术域管理系统的资源。
步骤203,如果否,对用户进行认证,并在认证通过时,依据访问请求返回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
如果当前用户为未认证用户,为了保证各技术域管理系统安全,将强制对该用户进行认证,并在认证通过后,向其返回已注册的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以使用户根据返回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进一步访问技术域管理系统的资源。
至此,完成图2所示流程。
通过图2所示流程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可通过统一访问门户系统统一访问不同技术域管理系统,且通过该统一访问门户系统对用户进行统一认证。即,实现了不同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统一访问以及统一认证,降低了访问以及认证的复杂度,可有效提升管理效率。
下面对步骤203中对用户进行认证的过程进行描述。参见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对用户进行认证的实现流程。
如图3所示,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触发用户发送认证请求。
当通过步骤201确定发起访问的用户未通过认证时,可向该用户推送认证页面,以使用户在认证页面上输入用户信息(比如,用户名、密码),并发送携带该用户信息的认证请求。
步骤302,对认证请求包括的用户信息进行认证。
本步骤通过获取认证请求包括的用户信息,基于该用户信息对用户进行认证。作为一个示例,可将认证请求包括的用户名、密码与预先注册的合法用户的用户名、密码进行比对,若一致,则认为当前用户通过认证。
对通过认证的用户,允许其访问已注册的各技术域管理系统。
至此,完成图3所示流程。
通过图3所示流程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实现由统一访问门户系统对用户进行认证,不需要各技术域管理系统单独对用户进行认证,降低了认证的复杂度。
下面对步骤202和步骤203中依据访问请求返回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的过程进行描述。参见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依据访问请求返回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的实现流程。
如图4所示,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根据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确定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的数量。
如前所述,每一个技术域管理系统在安装部署过程中,均将自身系统信息注册到统一访问门户系统,因此,本步骤可通过统一访问门户系统获取到已注册的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根据已注册的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的数量,确定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的数量。
步骤402,如果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的数量为1,则返回包括该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的单技术域监控视图。
本步骤中,如果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的数量为1,表示仅安装部署了1个技术域管理系统,则本申请实施例可直接返回该技术域管理系统对应的监控视图。通过该监控视图展示该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系统信息。
这里,将单个技术域管理系统对应的监控视图,称为单技术域监控视图。
步骤403,如果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的数量大于1,则返回包括所有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的多技术域监控视图。
本步骤中,如果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的数量大于1,表示安装部署了多个技术域管理系统,则本申请实施例可获取已注册的多个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系统信息,生成融合了多个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系统信息的监控视图。即,通过同一监控视图展示多个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系统信息。
这里,将融合展示多个技术域管理系统系统信息的监控视图,称为多技术域监控视图。用户可通过该多技术域监控视图访问已安装的各技术域管理系统。至此,完成图4所示流程。
通过图4所示流程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技术域管理系统注册情况,提供不同的展示方式。其中,将多个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系统信息融合在同一视图中展示,可使用户不用在不同技术域管理系统对应的视图间切换,提升访问效率。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进行描述:
参见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单元501、第二安装单元502以及页面打开单元503,其中:
第一安装单元501,用于当通过已安装的统一部署门户系统确定需要安装部署统一底盘时,从服务器集群中选择可用服务器,在所述可用服务器安装部署统一底盘,所述统一底盘用于为不同技术域管理系统提供指定的运行资源;
第二安装单元502,用于通过所述统一部署门户系统将N个待安装技术域管理系统安装部署至所述可用服务器;其中,每一待安装技术域管理系统在安装部署过程中,将相关的系统信息注册至已安装的统一访问门户系统,N大于等于1;
页面打开单元503,用于在技术域管理系统安装部署完成后控制浏览器打开第一页面,所述第一页面为所述统一访问门户系统对应的页面,用于提供统一访问已安装的各技术域管理系统的入口,以实现统一访问已安装的各技术域管理系统。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统一底盘包括:用于以微服务方式编排各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统一微服务编排管理系统;
所述第二安装单元502通过所述统一部署门户系统安装部署N个待安装技术域管理系统,包括:
通过所述统一部署门户系统获取用户在所述统一部署门户系统对应的第二页面输入的N个待安装技术域管理系统的标识,并将N个标识携带在一条指令中发送给所述统一微服务编排管理系统,以由所述统一微服务编排管理系统对N个标识对应的N个待安装技术域管理系统进行安装部署。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统一底盘还包括统一运行引擎和微服务监控系统;
所述统一运行引擎用于为各技术域管理系统按照Docker容器方式运行时提供运行资源;
所述微服务监控系统用于监控各技术域管理系统的运行状态信息;所述运行状态信息至少包括:资源利用率、运行状态、性能指标变化趋势。
作为一个实施例,该装置还包括:
检查单元,用于当通过所述统一访问门户系统获取到用户通过所述第一页面上的所述入口触发的访问请求时,检查所述访问请求携带的用户信息是否已通过认证;
返回单元,用于如果是,依据所述访问请求返回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如果否,对所述用户进行认证,并在认证通过时,依据所述访问请求返回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返回单元对所述用户进行认证包括:
触发所述用户发送认证请求,所述认证请求包括用户的用户信息;
对所述认证请求包括的用户信息进行认证。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返回单元依据访问请求返回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包括:
根据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确定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的数量;
如果所述数量为1,返回包括该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的单技术域监控视图;
如果所述数量大于1,返回包括已注册的所述数量个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的多技术域监控视图。
至此,完成图5所示装置的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统一部署门户系统实现不同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统一安装和部署,通过统一访问门户系统实现多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统一访问。这实现了不同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统一管理,因此,可降低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管理复杂度,提高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管理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系统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通过已安装的统一部署门户系统确定需要安装部署统一底盘时,从服务器集群中选择可用服务器,在所述可用服务器安装部署统一底盘,所述统一底盘用于为不同技术域管理系统提供指定的运行资源,其中,各技术域管理系统按照Docker容器方式运行;
通过所述统一部署门户系统将N个待安装技术域管理系统安装部署至所述可用服务器;其中,每一待安装技术域管理系统在安装部署过程中,将相关的系统信息注册至已安装的统一访问门户系统,N大于等于1;
在技术域管理系统安装部署完成后控制浏览器打开第一页面,所述第一页面为所述统一访问门户系统对应的页面,用于提供统一访问已安装的各技术域管理系统的入口,以实现统一访问已安装的各技术域管理系统;
所述统一底盘包括:用于以微服务方式编排各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统一微服务编排管理系统;
所述通过所述统一部署门户系统安装部署N个待安装技术域管理系统,包括:
通过所述统一部署门户系统获取用户在所述统一部署门户系统对应的第二页面输入的N个待安装技术域管理系统的标识,并将N个标识携带在一条指令中发送给所述统一微服务编排管理系统,以由所述统一微服务编排管理系统对N个标识对应的N个待安装技术域管理系统进行安装部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统一底盘还包括统一运行引擎和微服务监控系统;
所述统一运行引擎用于为各技术域管理系统按照Docker容器方式运行时提供运行资源;
所述微服务监控系统用于监控各技术域管理系统的运行状态信息;所述运行状态信息至少包括:资源利用率、运行状态、性能指标变化趋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通过所述统一访问门户系统获取到用户通过所述第一页面上的所述入口触发的访问请求时,检查所述访问请求携带的用户信息是否已通过认证;
如果是,依据所述访问请求返回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
如果否,对所述用户进行认证,并在认证通过时,依据所述访问请求返回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用户进行认证包括:
触发所述用户发送认证请求,所述认证请求包括用户的用户信息;
对所述认证请求包括的用户信息进行认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访问请求返回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包括:
根据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确定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的数量;
如果所述数量为1,返回包括该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的单技术域监控视图;
如果所述数量大于1,返回包括已注册的所述数量个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的多技术域监控视图。
6.一种多系统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安装单元,用于当通过已安装的统一部署门户系统确定需要安装部署统一底盘时,从服务器集群中选择可用服务器,在所述可用服务器安装部署统一底盘,所述统一底盘用于为不同技术域管理系统提供指定的运行资源,其中,各技术域管理系统按照Docker容器方式运行;
第二安装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统一部署门户系统将N个待安装技术域管理系统安装部署至所述可用服务器;其中,每一待安装技术域管理系统在安装部署过程中,将相关的系统信息注册至已安装的统一访问门户系统,N大于等于1;
页面打开单元,用于在技术域管理系统安装部署完成后控制浏览器打开第一页面,所述第一页面为所述统一访问门户系统对应的页面,用于提供统一访问已安装的各技术域管理系统的入口,以实现统一访问已安装的各技术域管理系统;
所述统一底盘包括:用于以微服务方式编排各技术域管理系统的统一微服务编排管理系统;
所述第二安装单元通过所述统一部署门户系统安装部署N个待安装技术域管理系统,包括:
通过所述统一部署门户系统获取用户在所述统一部署门户系统对应的第二页面输入的N个待安装技术域管理系统的标识,并将N个标识携带在一条指令中发送给所述统一微服务编排管理系统,以由所述统一微服务编排管理系统对N个标识对应的N个待安装技术域管理系统进行安装部署。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统一底盘还包括统一运行引擎和微服务监控系统;
所述统一运行引擎用于为各技术域管理系统按照Docker容器方式运行时提供运行资源;
所述微服务监控系统用于监控各技术域管理系统的运行状态信息;所述运行状态信息至少包括:资源利用率、运行状态、性能指标变化趋势。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
检查单元,用于当通过所述统一访问门户系统获取到用户通过所述第一页面上的所述入口触发的访问请求时,检查所述访问请求携带的用户信息是否已通过认证;
返回单元,用于如果是,依据所述访问请求返回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如果否,对所述用户进行认证,并在认证通过时,依据所述访问请求返回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回单元对所述用户进行认证包括:
触发所述用户发送认证请求,所述认证请求包括用户的用户信息;
对所述认证请求包括的用户信息进行认证。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返回单元依据访问请求返回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包括:
根据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确定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的数量;
如果所述数量为1,返回包括该已注册的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的单技术域监控视图;
如果所述数量大于1,返回包括已注册的所述数量个技术域管理系统信息的多技术域监控视图。
CN201911369521.3A 2019-12-26 2019-12-26 多系统管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1429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69521.3A CN111142926B (zh) 2019-12-26 2019-12-26 多系统管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69521.3A CN111142926B (zh) 2019-12-26 2019-12-26 多系统管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42926A CN111142926A (zh) 2020-05-12
CN111142926B true CN111142926B (zh) 2022-08-26

Family

ID=70520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69521.3A Active CN111142926B (zh) 2019-12-26 2019-12-26 多系统管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4292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3073A (zh) * 2011-06-21 2012-01-25 北京新媒传信科技有限公司 Ip多媒体子系统业务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04065612A (zh) * 2013-03-18 2014-09-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用户管理方法、装置和统一用户管理系统
WO2017045424A1 (zh) * 2015-09-18 2017-03-23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部署系统及部署方法
CN109144523A (zh) * 2017-06-19 2019-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软件部署管理方法及服务器、管理客户端、普通客户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27328B2 (en) * 2008-11-14 2014-01-07 Oracl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Operation control for deploying and managing software service in a virtual environmen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3073A (zh) * 2011-06-21 2012-01-25 北京新媒传信科技有限公司 Ip多媒体子系统业务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04065612A (zh) * 2013-03-18 2014-09-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用户管理方法、装置和统一用户管理系统
WO2017045424A1 (zh) * 2015-09-18 2017-03-23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部署系统及部署方法
CN109144523A (zh) * 2017-06-19 2019-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软件部署管理方法及服务器、管理客户端、普通客户端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Docker的统一运维平台的设计与实现;邓乔;《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20181215;第2018年卷(第12期);全文 *
大数据平台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冯腾宵;《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20190615;第2019年卷(第6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42926A (zh) 2020-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19816B2 (en) Portable computing environment solution
US10887180B2 (en)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 discovery and deployment
JP5572409B2 (ja) 電子装置と仮想マシン提供装置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仮想マシンサービス利用方法
US9246921B1 (en) Secure external access to device automation system
CN108206847B (zh) Cdn管理系统、方法及装置
EP2973147B1 (en) Policy-based secure web boot
CN108681662B (zh) 一种安装程序的方法及装置
CN107135218B (zh) 登录态获取、发送方法、凭证配置方法、客户端及服务器
CN109716331B (zh) 符合应用程序数据共享和决策服务平台模式的应用程序部署
US11902268B2 (en) Secure gateway onboarding via mobile devices for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 management
CN111835789B (zh) 一种服务鉴权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US20090228962A1 (en) Access control and access tracking for remote front panel
AU2005222507B2 (en) Portable computing environment
US20170228245A1 (en) Managed virtual machine deployment
CN111510444A (zh) 容器的远程访问方法、系统、服务端和访问辅助组件
WO2021061419A1 (en) Template-based onboarding of internet-connectible devices
CN113032805A (zh) 一种数据访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42926B (zh) 多系统管理方法及装置
US11093260B2 (en) Device provisioning with manufacturer boot environment
US870733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ed communication between applications
US2023029172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multi factor authorization to rdp services through a zero trust cloud environment
CN113194070B (zh) Kafka集群多类型权限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1770365B2 (en) Contextual awareness with Internet of Things (IoT) infrastructure for managed devices
CN113901428A (zh) 多租户系统的登录方法及装置
CN114006757A (zh) Gis服务的访问控制方法、装置、架构、介质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