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42691A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42691A
CN111142691A CN201911407637.1A CN201911407637A CN111142691A CN 111142691 A CN111142691 A CN 111142691A CN 201911407637 A CN201911407637 A CN 201911407637A CN 111142691 A CN111142691 A CN 1111426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chanical
pressure sensing
parameter
mechanical parameter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076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42691B (zh
Inventor
陈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40763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426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42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26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426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26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7Touch pads, in which fingers can move on a surfa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 G06F3/0383Signal control means within the pointing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5Pressure sensors for measuring the pressure or force exerted on the touch surface without providing the touch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基于获得的触控信号确定触控板的第一受力位置;基于至少一个力学传感器获得所述触控板于所述第一受力位置处的第一力学参数;基于所述第一受力位置确定第二受力位置,所述第二受力位置为所述触控板基于所述第一受力位置的形变而产生相关形变的位置;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力学传感器获得所述触控板于所述第二受力位置处的第二力学参数;至少基于所述第一力学参数和第二力学参数确定所述触控板对应所述第一受力位置的压力参数。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能够提高触控板识别触控压力的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智能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电子设备设有触控板,触控屏等输入设备,例如计算机等。但是目前的触控板等类型的输入设备的触控精度较差,尤其是在识别其触控压力时,精度有待提高。
申请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触控板识别触控压力精度的数据处理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基于获得的触控信号确定触控板的第一受力位置;
基于至少一个力学传感器获得所述触控板于所述第一受力位置处的第一力学参数;
基于所述第一受力位置确定第二受力位置,所述第二受力位置为所述触控板基于所述第一受力位置的形变而产生相关形变的位置;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力学传感器获得所述触控板于所述第二受力位置处的第二力学参数;
至少基于所述第一力学参数和第二力学参数确定所述触控板对应所述第一受力位置的压力参数。
作为优选,其中,所述触控板的第一表面以第一矩阵形式布设有多个用于表征第一受力位置的触控感应点;
所述第二表面对应所述触控感应点处均布设有压力感应点,使相对应的所述触控感应点与压力感应点能够产生映射关系。
作为优选,其中,所述触控板的第一表面布设有包括多条交叉设置的信号发送线路和信号接收线路的位置传感器,所述信号接收线路与信号发送线路的交叉点形成所述触控感应点;
所述确定第一受力位置及第一力学参数包括:
通过所述位置传感器检测识别多个所述触控感应点处的电荷变化确定所述第一受力位置;
基于所述第一受力位置以及映射关系确定压力感应点;
基于所述压力感应点确定与所述第一受力位置对应的第一力学参数。
作为优选,其中,多个所述压力感应点组成压力感测区域,每个压力感测区域对应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感测触控板形变值的力学感测器;
所述确定第一力学参数和第二力学参数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受力位置确定第一压力感应点和所述第一压力感应点所在的压力感测区域;
基于所述压力感测区域及特定规则确定用于表征所述第二受力位置的第二压力感应点;
基于对应所述第一压力感应点及第二压力感应点所在的压力感测区域的力学感测器分别获得形变值;
基于两个所述形变值确定由数值较大的形变值计算得出的力学参数为第一力学参数,由数值较小的形变值计算得出的力学参数为第二力学参数。
作为优选,其中,相邻两个所述压力感测区域具有重叠区域,所述第一压力感应点所在的压力感测区域为第一压力感测区域;
所述基于所述压力感测区域及特定规则确定用于表征所述第二受力位置的第二压力感应点,并确定所述第二力学参数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区域确定与其具有第一重叠区域的第二压力感测区域;
基于所述第一重叠区域及特定规则确定所述第二压力感应点,所述特定规则至少与所述第二压力感应点的选取位置有关;
基于所述第二压力感测区域对应的力学传感器检测的触控板形变值确定所述第二力学参数。
作为优选,其中,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区域确定表征第三受力位置的第三压力感应点,所述第三压力感应点位于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区域的边缘处,并位于由第三压力感测区域与第一压力感测区域形成的第二重叠区域内;
基于所述第三压力感测区域对应的力学传感器确定所述触控板对应所述第三受力位置的形变值;
基于所述形变值确定第三力学参数;
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受力位置的压力参数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力学参数、第二力学参数和第三力学参数确定所述压力参数。
作为优选,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力学参数、第二力学参数和第三力学参数确定所述压力参数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力学参数、第二力学参数、第三力学参数以及力学参数基准数据确定所述压力参数,所述力学参数基准数据至少包括所述触控板所能识别的压力范围内,受同一压力影响下对应所述第一受力点、第二受力点以及第三压力点的所述触控板应感测到的标准力学参数。
作为优选,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力学参数、第二力学参数、第三力学参数以及力学参数基准数据确定所述压力参数包括:
若所述第一力学参数、第二力学参数及第三力学参数均与所述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对应的受力点的标准力学参数匹配,则确定对应所述第一受力点的所述标准力学参数为所述压力参数;或
若所述第一力学参数与所述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对应的受力点的标准力学参数匹配,而所述第二力学参数及第三力学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对应点的标准力学参数不匹配,则确定对应所述第一受力点的所述标准力学参数为所述压力参数;或
若至少所述第一力学参数与所述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对应的受力点的标准力学参数不匹配,则确定当前所述触控板的第一受力位置的形变值;
基于当前的所述形变值计算并更新所述第一力学参数;
若更新后的所述第一力学参数与所述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对应点的标准力学参数匹配,则确定所述标准力学参数为压力参数。
作为优选,其中,还包括:
在确定当前所述触控板的第一受力位置的形变值的同时,确定当前所述触控板的第二受力位置及第三受力位置的形变值;
若更新后的所述第一力学参数与所述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对应点的标准力学参数不匹配,则基于当前获得的所述第二受力位置及第三受力位置的形变值计算并更新所述第二力学参数及第三力学参数;
由更新后的所述第二力学参数、第三力学参数以及力学参数基准数据确定所述实际力学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同时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包括:
触控板,其用于基于获得的触控信号确定第一受力位置,以及基于至少一个作用于所述触控板的力学传感器获得所述触控板于所述第一受力位置处的第一力学参数;
处理器,其与所述触控板通信连接,所述处理器基于所述第一受力位置确定第二受力位置,并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力学传感器获得所述触控板于所述第二受力位置处的第二力学参数,并至少基于所述第一力学参数和第二力学参数确定所述触控板对应所述第一受力位置的压力参数;其中,所述第二受力位置为所述触控板基于所述第一受力位置的形变而产生相关形变的位置。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公开可以获知,本申请实施例具备的有益效果包括触控板的各个触控位置的压力识别不再仅基于一个压力传感器获得,而是通过至少两个可在同一压力的影响下均能使触控板的对应位置分别产生形变的位置点的力学参数而确定最终的压力参数,减少了识别误差,显著提升了压力感测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控板结合在电子设备内后的部分结构图。(图中标号1为支撑件,标号2为触控板,标号3为电子设备壳体的上板体或屏幕的玻璃基板)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控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控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内各功能部件的通信关系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模块在比对计算得到的力学参数与标准力学参数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但不作为本申请的限定。
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公开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下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公开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申请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它们具有如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并因此都位于借此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公开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公开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公开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公开。
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公开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基于获得的触控信号确定触控板的第一受力位置;
基于至少一个力学传感器获得触控板于第一受力位置处的第一力学参数;
基于第一受力位置确定第二受力位置,第二受力位置为触控板基于第一受力位置的形变而产生相关形变的位置;
基于至少一个力学传感器获得触控板于第二受力位置处的第二力学参数;
至少基于第一力学参数和第二力学参数确定触控板对应第一受力位置的压力参数。
例如,电子设备上装设有一触控板,内部具有与该触控板通信连接用于处理触控数据的处理模块或控制模块等,如为处理器,嵌入式控制器,或为触控板上的ASIC(集成电路)等。当用户点触触控板时,触控板感测用户的点触并生成触控信号后将触控信号发送至处理模块中,触控模块基于该触控信号确定出用于表征用户触控位置的第一受力位置。接着与触控板相作用,例如设置在触控板上的力学传感器,基于用户对触控板的点触而感测到了触控板产生的结构变化,并基于该变化生成了对应的第一力学参数,该第一力学参数可以为压力参数,也可为形变参数等等,具体不定,力学传感器将生成的第一力学参数发送给触控模块。触控模块在确定第一受力位置后,会基于第一受力位置确定第二受力位置,该第二受力位置为触控板基于第一受力位置的形变而产生相关形变的位置,即,第二受力位置是触控板被第一受力位置所受压力而被波及,产生压力影响的位置,当第一受力位置为用户实际点触的位置时,那么第二受力位置理论上所感受到的压力应小于第一受力位置所感受到的压力,触控板于第二受力位置处产生的形变值理论上应小于触控板在第一受力位置处所产生的形变值。进一步地,力学传感器在处理模块确定第二位置后,将对应第二位置的第二力学参数发送至处理模块中,该力学传感器与用于生成第一力学参数的力学传感器可为同一个,也可为不同的力学传感器,处理模块在接收到第二力学参数后,便将其与第一力学参数结合,以共同确定触控板对应第一受力位置的压力参数。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公开可以获知,本申请实施例具备的有益效果包括触控板的各个触控位置的压力识别不再仅基于一个压力传感器获得,而是通过至少两个可在同一压力的影响下均能使触控板的对应位置分别产生形变的位置点的力学参数而确定最终的压力参数,减少了目前仅基于一个压力传感器来识别触控压力而造成的识别误差,显著提升了触控板对压力感测的精度。
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触控板,其第一表面,即第一板面,以第一矩阵形式布设有多个用于表征第一受力位置的触控感应点,如图8中的1,2,3,4,5,6,;第二表面,即,第二板面,对应触控感应点处均布设有压力感应点,使相对应的触控感应点与压力感应点能够产生映射关系。例如,当触控板感测到其第一触控感应点受到了压力,触控板的处理模块便会基于该第一触控感应点确定出与该触控感应点相映射的第一压力感应点,此时,倘若触控板上设置有多个力学传感器时,且多个力学传感器中感受到触控板基于压力而产生结构变化的力学传感器均生成力学参数并均发送给处理模块中时,处理模块则可基于该第一压力感应点的位置而选择接收距离该压力感应点最近的力学传感器发送的力学参数,或将接收距离该压力感应点最近的力学传感器发送的力学参数确定为第一力学参数等。再或者,触控模块还可基于该第一压力感应点确定第二压力感应点,进而基于第二压力感应点来确定第二受力位置等,即,第二压力点与第二受力位置匹配,处理模块可选择距离第一感应点的距离为特定距离,也就是,通过该特定距离可确定出能够很好地感应第一压力点所受压力的第二感应点,最终根据该第二感应点快速、高效、准确地确定出第二受力位置。上述特定距离可通过预先进行多次实验或参考历史数据、力学定理等而确定。
继续结合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触控板的第一表面布设有包括多条交叉设置的信号发送线路和信号接收线路的位置传感器,信号接收线路(如图中的R1,R2线路)与信号发送线路(如图中的T1,T2线路)的交叉点(如图中的1,2,3,4,5,6点)形成触控感应点,具体可通过在触控板的第一表面设置电容传感器实现上述效果。在触控板的第二板面上,可对所有的压力感应点进行划分,使形成多个压力感测区域,每个压力感测区域均具有多个压力感应点,每个压力感测区域内包含的压力感应点的数量或相同或不同,如多个压力感测区域可大可小,并不一定要均匀分布,如每一个较大范围的压力感测区域周围可设置多个检测范围较小的压力感测区域等。然后对应每个压力感测区域均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感测触控板形变值的力学感测器,如图9中的L1,L2等。如图10所示,上述的位置传感器(相当于图中的Touch)与力学传感器(相当于图中的Force sensor)均可通过串行总线(相当于图中的i2C)与处理模块(相当于图中的Touchpad ASIC,触控板的集成电路)相连,而处理模块与电子设备的系统(相当于图中的System)通信连接,以将确定的最终的压力参数输入至系统中。如图7所示,当将触控板装设在电子设备内时,由于本申请的触控板可基于其自身在受压后产生的形变值确定受到的压力,并不是基于触控板在受压后产生的位移值而确定受到的压力,故本实施例中的触控板可以设置在壳体内部并与上板体紧密贴靠,也可直接设置在屏幕的玻璃基板的背面处,使电子设备的壳体或屏幕等是一整体化的展示状态,视觉效果更为美观,具体实施时可将触控板的PCBA板通过其他支撑件、固定件将其定位在与上板体或玻璃基板紧密贴靠的位置处,避免触控板移位,晃动等,影响其感测受力位置及受力参数。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处理模块在确定第一受力位置及第一力学参数时包括:
通过位置传感器检测识别多个触控感应点处的电荷变化确定第一受力位置;
基于第一受力位置以及映射关系确定压力感应点;
基于压力感应点确定与第一受力位置对应的第一力学参数。
例如,上述的多个信号发送线路会不停地发送信号,如CLK(时钟脉冲信号),而信号接收线路也会不停地接收信号,使形成多条完整回路。当用户的手指按压触控板时,触控板对应位置处的信号接收线路及信号发送线路中传输的电信号会被用户的手指导出,位置传感器通过感测该位置的电荷变化来确定第一受力位置,并将第一受力位置如通过串行总线而发送至处理模块中。处理模块基于该第一受力位置以及上述的映射关系来确定对应第一受力位置的压力感应点,并基于该压力感应点而确定出对应的第一力学参数,同时可基于该压力感应点而确定出第二受力位置以及第二力学参数。
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处理模块在确定第一力学参数以及第二力学参数时包括:
基于第一受力位置确定第一压力感应点和第一压力感应点所在的压力感测区域;
基于压力感测区域及特定规则确定用于表征第二受力位置的第二压力感应点;
基于对应第一压力感应点及第二压力感应点所在的压力感测区域的力学感测器分别获得形变值;
基于两个形变值确定由数值较大的形变值计算得出的力学参数为第一力学参数,由数值较小的形变值计算得出的力学参数为第二力学参数。
如,当触控模块确定了与第一受力位置对应的第一压力感应点后,触控模块会基于该第一压力感应点而确定其所在的压力感测区域,然后基于该感测区域确定对应的力学传感器,并将该力学传感器感测并发送的力学参数暂定为第一力学参数。进一步地,处理模块在确定第一压力感应点所在的压力感测区域后会基于该压力感测区域以及特定规则确定出用于表征第二受力位置的第二压力感应点,其中,该特定规则具体为用于辅助处理模块基于压力感测区域而确定出第二受力位置的规则,该规则可为预先在设备出厂前进行试验或基于相应的历史数据而定。接着,处理模块基于该第二受力位置确定其所在的压力感测区域,并确定与该压力感测区域对应的力学传感器,将该力学传感器传送的力学参数暂定为第二力学参数。由于,第二受力位置是基于第一受力位置确定,且,正常情况下,第一受力位置应为最先感受到压力,且压感最强的位置,故第一受力位置对应的第一力学参数应为所有力学参数中数值最大的,也就是,第一受力位置与第二受力位置应是触控板上产生形变的连续位置中的两点,其中,第一受力位置为起始形变位置,第二受力位置为在第一受力位置之后产生形变的位置,由于触控板受力产生形变时会消耗一部分压力,故在第一受力位置之后的第二受力位置感受到的压力应小于第一受力位置感受到的压力,基于该逻辑,处理模块可将暂定第一力学参数与第二力学参数进行大小比对,并将其中数值较大的一方参数确定为最终的第一力学参数,并将对应的触控感应点所在位置定义为第一受力位置,而将数值较小的一方参数确定为第二力学参数,并将对应的触控感应点所在位置定义为第二受力位置。当然,确定各受力位置及力学参数也不仅限于上述方法,若位置传感器灵敏度及精度较高,处理模块还可基于各个力学传感器传送的力学参数的时间而确定第一受力位置及第二受力位置及对应的力学参数,如最先发送的力学参数理论上应为第一力学参数,或者,可将该时序数据与本实施例中的上述方法进行结合,以共同确定第一力学参数和第二力学参数。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相邻两个压力感测区域具有重叠区域,第一压力感应点所在的压力感测区域为第一压力感测区域;
如图4所示,当处理模块基于压力感测区域及特定规则确定用于表征第二受力位置的第二压力感应点,并确定第二力学参数时包括:
基于第一压力感测区域确定与其具有第一重叠区域的第二压力感测区域;
基于第一重叠区域及特定规则确定第二压力感应点,特定规则至少与第二压力感应点的选取位置有关;
基于第二压力感测区域对应的力学传感器检测的触控板形变值确定第二力学参数。
例如,多个压力感测区域中,每相邻的两个压力感测区域至少边缘部分会相重叠,形成重叠区域,或者,固定范围内的任意两个压力感测区域至少边缘部分会相重叠,形成重叠区域。同一压力感测区域可以与多个相邻的压力感测区域形成重叠区域。本实施例中处理模块基于第一压力感应点确定第一压力感测区域后,便基于该第一压力感测区域确定与其具有第一重叠区域的第二压力感测区域,该第一重叠区域的限定具体可根据第一压力感应点的位置而定,如选择与第一压力感应点邻近的重叠区域为第一重叠区域等,以确保位于该重叠区域内的压力感应点能够更好地感测到用户施加压力,当然,具体并固定。在确定第一重叠区域后,处理模块可根据第一重叠区域及预设的特定规则确定第二压力感应点,该特定规则至少与第二压力感应点的选取位置有关,如该规则具体可为在电子设备出厂前经过多次试验或基于相应的历史数据等确定出距离第一压力感应点为x的压力感应点优选为第二压力感应点等。待确定第二压力感应点后,处理设备基于该第二压力感应点对应的压力感测区域确定对应的力学传感器,并将该力学传感器传送的力学参数确定为第二力学参数,或至少暂定为第二力学参数,然后经上述参数对比步骤确定其是否为最终的第二力学参数。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同时采用至少两个力学传感器分别采集触控板上至少两个位置点的力学参数,并基于该至少两个力学参数共同确定对应第一受力位置的压力参数,如此可有效避免仅基于一个力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而确定最终压力参数所带来的误差,尤其是压力感测区域的边缘地带,其常常是力学传感器的检测盲区,检测稳定性较差,而且,触控板在安装过程中,其也可能受到固定件的应力作用等而导致部分区域形变受阻等。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方法可有效避免力学传感器出现检测盲区或因形变受阻而导致检测的力学参数误差较大的现象发生,提高了触控板整体的压力值检测精度。
优选地,如图5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触控板对压力值检测的精度及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第一压力感测区域确定表征第三受力位置的第三压力感应点,第三压力感应点位于第一压力感测区域的边缘处,并位于由第三压力感测区域与第一压力感测区域形成的第二重叠区域内;
基于第三压力感测区域对应的力学传感器确定触控板对应第三受力位置的形变值;
基于形变值确定第三力学参数;
确定第一受力位置的压力参数包括:
基于第一力学参数、第二力学参数和第三力学参数确定压力参数。
具体地,处理模块在确定了第一压力感测区域后,可基于第一压力感测区域同时确定出第三受力位置以及表征第三受力位置的第三压力感应点,具体可根据上文所述的映射关系确定。该第三压力感应点位于第一压力感测区域的边缘处,并位于由第三压力感测区域与第一压力感测区域形成的第二重叠区域内。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压力感应点的位置可同时基于上述的特定规则而定,即,上述特定规则可同时用于辅助处理模块确定第三压力感应点,该第三压力感应点可为触控板上感受第一压力感应点所受压力最弱的点,即,该压力于第三压力感应点处几乎消融,也即,位于第三压力感应点外的其余压力感应点理论上是不会感受到该压力并使触控板的对应位置产生形变,该第三压力感应点可为其所在的压力感测区域与相邻的压力感测区域的边界点,转折点,同时该转折也可为表征上述压力就此点处发生转折。第二压力感应点可位于第一压力感应点与第三压力感应点之间,此时,第一重叠区域与第二重叠区域实际为同一区域,第二压力感应点与第三压力感应点位于同一重叠区域。或者,第二压力感应点与第三压力感应点分别位于第一压力感应点的两侧,但是第二压力感应点与第三压力感应点分别与第一压力感应点间的距离不同,第二压力感应点与第一压力感应点间的距离小于第三压力感应点与第一压力感应点间的距离。也就是,第二压力感应点相比第三压力感应点能够感应到更多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的数值更大。在确定第三压力感应点后,处理模块基于与该第三压力感应点对应的压力感测区域的力学传感器传送的力学参数确定第三力学参数。待三个感应点的力学参数均确定后,处理模块会基于该三个力学参数共同确定出最终的压力参数。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基于第一力学参数、第二力学参数和第三力学参数确定压力参数包括:
基于第一力学参数、第二力学参数、第三力学参数以及力学参数基准数据确定压力参数,其中,力学参数基准数据至少包括触控板所能识别的压力范围内,受同一压力影响下对应第一受力点、第二受力点以及第三压力点的触控板应感测到的标准力学参数。
也就是,触控板具有可识别的压力范围,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包括在该压力范围内,触控板上的所有对应的触控感应点、压力感应点中任意一个触控感应点、压力感应点受到一压力时,该压力感应点(即第一压力感应点)以及与其关联的第二压力感应点、第三压力感应点应在该压力作用下产生的力学参数。例如,压力感应点A感受到10N的压力,那么与其关联的压力感应点B和C,则应在该10N的作用下感受到的压力分别为7N和2N等,B,C点的具体力学参数可根据其实际位置点而预先拟定。实际应用时,该力学参数基准数据表可通过建立模型,并通过大量预先进行并记录的实验数据或历史相关数据等来对该模型进行训练,之后通过该模型预测得到,或者也可认为拟定,具体不限。另外,为了方便查找使用,该标准力学参数数据可成一数据表的形式存储在电子设备中,且相关联的三个压力感应点记录在表格中的同一行或同一列。或者,如图11所示,可将力学参数基准数据制备成基准曲线,在比对力学参数时可将计算得到的力学参数转换为曲线形式而与基准曲线进行比对。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基于第一力学参数、第二力学参数、第三力学参数以及力学参数基准数据确定压力参数包括:
若第一力学参数、第二力学参数及第三力学参数均与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对应的受力点的标准力学参数匹配,则确定对应第一受力点的标准力学参数为压力参数;或
若第一力学参数与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对应的受力点的标准力学参数匹配,而第二力学参数及第三力学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与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对应点的标准力学参数不匹配,则确定对应第一受力位置的标准力学参数为压力参数;或
若至少第一力学参数与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对应的受力点的标准力学参数不匹配,则确定当前触控板的第一受力位置的形变值;
基于当前的形变值计算并更新第一力学参数;
若更新后的第一力学参数与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对应点的标准力学参数匹配,则确定标准力学参数为压力参数。
例如,实施例一,若第一力学参数、第二力学参数及第三力学参数均与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对应的受力点的标准力学参数匹配,如该三个力学参数均与A,B,C三个压力感应点对应,其中,压力感应点A为第一压力感应点,其对应的力学参数为第一力学参数。基于确定的第一压力感应点去标准力学参数中进行匹配查找,然后基于该标准力学参数中记录的关于该第一压力感应点A的相关数据确定出压力感应点B,C的标准压力参数,比对实际检测的力学参数与对应的标准力学参数,若均完全匹配,则说明检测正确,此时处理模块便可确定对应第一受力位置的标准力学参数为最终的压力参数,当然,也可确定实际测得的对应第一受力位置,即第一压力感应点A的力学参数为最终的压力参数。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若第一力学参数与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对应的受力点的标准力学参数匹配,即,第一压力感应点A对应的第一力学参数与对应的标准参数匹配,而第二力学参数及第三力学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与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对应点的标准力学参数不匹配,即,压力感应点B或C或B,C两点与对应的标准力学参数不匹配,则此时,处理模块确定对应第一受力位置的标准力学参数为压力参数,即压力感应点A对应的标准力学参数为压力参数。因为压力感应点A可表征用户的实际触控位置,故触控板此处对应的压力感应点感测的数据应最为真实,或者说与实际值最为接近,故,若对应该压力感应点的力学参数与对应的标准力学参数匹配,则可认定其没有错误。另外,本文中所指的匹配,可完全相同,也可近似匹配,即,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既可为是匹配。
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若至少第一力学参数与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对应的受力点的标准力学参数不匹配,即压力感应点A对应的力学参数与标准力学参数不匹配,而压力感应点B,C的力学参数可与对应的标准力学参数匹配,也可不匹配,此时,处理模块均会控制对应压力感应点A所在压力感测区域的力学传感器检测此时触控板对应点产生的形变值,即,确定当前触控板的第一受力位置的形变值,然后基于当前重新测定的形变值计算并更新第一力学参数。若更新后的第一力学参数与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对应点的标准力学参数匹配,则确定该标准力学参数为压力参数。本实施例中采用的该种“抛弃原参数,重新计算力学参数”的方式是为了避免触控板对应第一压力感应点的位置并未基于所受的压力而产出完全的形变,或者是,该触控板对应位置处并未完全释放所受压力而恢复至初始位置,故使得力学传感器在感测触控板的形变值时产生了误差,因此,为了避免是该原因引起的误差,控制模块会控制对应压力感应点A的力学传感器重新检测形变值,处理模块重新基于该形变值计算力学参数,若该重新计算的力学参数与对应的标准力学参数匹配,则认定该标识力学参数为最终的压力参数。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当前触控板的第一受力位置的形变值的同时,确定当前触控板的第二受力位置及第三受力位置的形变值;
若更新后的第一力学参数与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对应点的标准力学参数不匹配,则基于当前获得的第二受力位置及第三受力位置的形变值计算并更新第二力学参数及第三力学参数;
由更新后的第二力学参数、第三力学参数以及力学参数基准数据确定压力参数。
继续结合实施例三,为了避免重新计算出的压力感应点A的力学参数与标准力学参数仍不匹配,处理模块会在其控制力学传感器重新检测压力感应点A处的形变值时,控制对应压力感应点B,C的力学传感器重新检测该两点处的形变值。当更新后的第一力学参数与对应的标准力学参数不匹配时,处理模块则可基于当前重新测算的压力感应点B,C的形变值而重新计算第二力学参数及第三力学参数,最后基于该重新测算的第二力学参数与第三力学参数以及力学参数基准数据共同确定最终压力参数。具体实施时可根据第二力学参数与第三力学参数对应的标准力学参数而推定与其关联的第一压力感应点,进而确定与其对应的标准力学参数,最终将该标准力学参数确定为上述压力参数。或者,基于第二力学参数与第三力学参数以及压力感应点B,C与A点间的位置关系来推算出压力感应点A的力学参数,然后基于该力学参数与对应的标准力学参数进行折算,而确定出最终的压力参数。
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同时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包括:
触控板,其用于基于获得的触控信号确定第一受力位置,以及基于至少一个作用于触控板的力学传感器获得触控板于第一受力位置处的第一力学参数;
处理器,其与触控板通信连接,处理器基于第一受力位置确定第二受力位置,并基于至少一个力学传感器获得触控板于第二受力位置处的第二力学参数,并至少基于第一力学参数和第二力学参数确定触控板对应第一受力位置的压力参数;其中,第二受力位置为触控板基于第一受力位置的形变而产生相关形变的位置。
例如,电子设备上装设有一触控板,内部具有与该触控板通信连接用于处理触控数据的处理器或控制器等,如为芯片组,嵌入式控制器,或为触控板上的ASIC(集成电路)等。当用户点触触控板时,触控板感测用户的点触并生成触控信号后将触控信号发送至处理器中,触控板基于该触控信号确定出用于表征用户触控位置的第一受力位置。接着与触控板相作用,例如设置在触控板上的力学传感器,基于用户对触控板的点触而感测到了触控板产生的结构变化,并基于该变化生成了对应的第一力学参数,该第一力学参数可以为压力参数,也可为形变参数等等,具体不定,力学传感器将生成的第一力学参数发送给触控板。触控板在确定第一受力位置后,会基于第一受力位置确定第二受力位置,该第二受力位置为触控板基于第一受力位置的形变而产生相关形变的位置,即,第二受力位置是触控板被第一受力位置所受压力而被波及,产生压力影响的位置,当第一受力位置为用户实际点触的位置时,那么第二受力位置理论上所感受到的压力应小于第一受力位置所感受到的压力,触控板于第二受力位置处产生的形变值理论上应小于触控板在第一受力位置处所产生的形变值。进一步地,力学传感器在处理器确定第二位置后,将对应第二位置的第二力学参数发送至处理器中,该力学传感器与用于生成第一力学参数的力学传感器可为同一个,也可为不同的力学传感器,处理器在接收到第二力学参数后,便将其与第一力学参数结合,以共同确定触控板对应第一受力位置的压力参数。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公开可以获知,本申请实施例具备的有益效果包括触控板的各个触控位置的压力识别不再仅基于一个压力传感器获得,而是通过至少两个可在同一压力的影响下均能使触控板的对应位置分别产生形变的位置点的力学参数而确定最终的压力参数,减少了目前仅基于一个压力传感器来识别触控压力而造成的识别误差,显著提升了触控板对压力感测的精度。
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触控板,其第一表面,即第一板面,以第一矩阵形式布设有多个用于表征第一受力位置的触控感应点,如图8中的1,2,3,4,5,6,;第二表面,即,第二板面,对应触控感应点处均布设有压力感应点,使相对应的触控感应点与压力感应点能够产生映射关系。例如,当触控板感测到其第一触控感应点受到了压力,触控板的处理器便会基于该第一触控感应点确定出与该触控感应点相映射的第一压力感应点,此时,倘若触控板上设置有多个力学传感器时,且多个力学传感器中感受到触控板基于压力而产生结构变化的力学传感器均生成力学参数并均发送给处理器中时,处理器则可基于该第一压力感应点的位置而选择接收距离该压力感应点最近的力学传感器发送的力学参数,或将接收距离该压力感应点最近的力学传感器发送的力学参数确定为第一力学参数等。再或者,触控板还可基于该第一压力感应点确定第二压力感应点,进而基于第二压力感应点来确定第二受力位置等,即,第二压力点与第二受力位置匹配,处理器可选择距离第一感应点的距离为特定距离,也就是,通过该特定距离可确定出能够很好地感应第一压力点所受压力的第二感应点,最终根据该第二感应点快速、高效、准确地确定出第二受力位置。上述特定距离可通过预先进行多次实验或参考历史数据、力学定理等而确定。
继续结合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触控板的第一表面布设有包括多条交叉设置的信号发送线路和信号接收线路的位置传感器,信号接收线路(如图中的R1,R2线路)与信号发送线路(如图中的T1,T2线路)的交叉点(如图中的1,2,3,4,5,6点)形成触控感应点,具体可通过在触控板的第一表面设置电容传感器实现上述效果。在触控板的第二板面上,可对所有的压力感应点进行划分,使形成多个压力感测区域,每个压力感测区域均具有多个压力感应点,每个压力感测区域内包含的压力感应点的数量或相同或不同,如多个压力感测区域可大可小,并不一定要均匀分布,如每一个较大范围的压力感测区域周围可设置多个检测范围较小的压力感测区域等。然后对应每个压力感测区域均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感测触控板形变值的力学感测器,如图9中的L1,L2等。如图10所示,上述的位置传感器(相当于图中的Touch)与力学传感器(相当于图中的Force sensor)均可通过串行总线(相当于图中的i2C)与处理器(相当于图中的Touchpad ASIC,触控板的集成电路)相连,而处理器与电子设备的系统(相当于图中的System)通信连接,以将确定的最终的压力参数输入至系统中。如图7所示,当将触控板装设在电子设备内时,由于本申请的触控板可基于其自身在受压后产生的形变值确定受到的压力,并不是基于触控板在受压后产生的位移值而确定受到的压力,故本实施例中的触控板可以设置在壳体内部并与上板体紧密贴靠,也可直接设置在屏幕的玻璃基板的背面处,使电子设备的壳体或屏幕等是一整体化的展示状态,视觉效果更为美观,具体实施时可将触控板的PCBA板通过其他支撑件、固定件将其定位在与上板体或玻璃基板紧密贴靠的位置处,避免触控板移位,晃动等,影响其感测受力位置及受力参数。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处理器在确定第一受力位置及第一力学参数时包括:
通过位置传感器检测识别多个触控感应点处的电荷变化确定第一受力位置;
基于第一受力位置以及映射关系确定压力感应点;
基于压力感应点确定与第一受力位置对应的第一力学参数。
例如,上述的多个信号发送线路会不停地发送信号,如CLK(时钟脉冲信号),而信号接收线路也会不停地接收信号,使形成多条完整回路。当用户的手指按压触控板时,触控板对应位置处的信号接收线路及信号发送线路中传输的电信号会被用户的手指导出,位置传感器通过感测该位置的电荷变化来确定第一受力位置,并将第一受力位置如通过串行总线而发送至处理器中。处理器基于该第一受力位置以及上述的映射关系来确定对应第一受力位置的压力感应点,并基于该压力感应点而确定出对应的第一力学参数,同时可基于该压力感应点而确定出第二受力位置以及第二力学参数。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在确定第一力学参数以及第二力学参数时包括:
基于第一受力位置确定第一压力感应点和第一压力感应点所在的压力感测区域;
基于压力感测区域及特定规则确定用于表征第二受力位置的第二压力感应点;
基于对应第一压力感应点及第二压力感应点所在的压力感测区域的力学感测器分别获得形变值;
基于两个形变值确定由数值较大的形变值计算得出的力学参数为第一力学参数,由数值较小的形变值计算得出的力学参数为第二力学参数。
如,当触控板确定了与第一受力位置对应的第一压力感应点后,触控板会基于该第一压力感应点而确定其所在的压力感测区域,然后基于该感测区域确定对应的力学传感器,并将该力学传感器感测并发送的力学参数暂定为第一力学参数。进一步地,处理器在确定第一压力感应点所在的压力感测区域后会基于该压力感测区域以及特定规则确定出用于表征第二受力位置的第二压力感应点,其中,该特定规则具体为用于辅助处理器基于压力感测区域而确定出第二受力位置的规则,该规则可为预先在设备出厂前进行试验或基于相应的历史数据而定。接着,处理器基于该第二受力位置确定其所在的压力感测区域,并确定与该压力感测区域对应的力学传感器,将该力学传感器传送的力学参数暂定为第二力学参数。由于,第二受力位置是基于第一受力位置确定,且,正常情况下,第一受力位置应为最先感受到压力,且压感最强的位置,故第一受力位置对应的第一力学参数应为所有力学参数中数值最大的,也就是,第一受力位置与第二受力位置应是触控板上产生形变的连续位置中的两点,其中,第一受力位置为起始形变位置,第二受力位置为在第一受力位置之后产生形变的位置,由于触控板受力产生形变时会消耗一部分压力,故在第一受力位置之后的第二受力位置感受到的压力应小于第一受力位置感受到的压力,基于该逻辑,处理器可将暂定第一力学参数与第二力学参数进行大小比对,并将其中数值较大的一方参数确定为最终的第一力学参数,并将对应的触控感应点所在位置定义为第一受力位置,而将数值较小的一方参数确定为第二力学参数,并将对应的触控感应点所在位置定义为第二受力位置。当然,确定各受力位置及力学参数也不仅限于上述方法,若位置传感器灵敏度及精度较高,处理器还可基于各个力学传感器传送的力学参数的时间而确定第一受力位置及第二受力位置及对应的力学参数,如最先发送的力学参数理论上应为第一力学参数,或者,可将该时序数据与本实施例中的上述方法进行结合,以共同确定第一力学参数和第二力学参数。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相邻两个压力感测区域具有重叠区域,第一压力感应点所在的压力感测区域为第一压力感测区域;
当处理器基于压力感测区域及特定规则确定用于表征第二受力位置的第二压力感应点,并确定第二力学参数时包括:
基于第一压力感测区域确定与其具有第一重叠区域的第二压力感测区域;
基于第一重叠区域及特定规则确定第二压力感应点,特定规则至少与第二压力感应点的选取位置有关;
基于第二压力感测区域对应的力学传感器检测的触控板形变值确定第二力学参数。
例如,多个压力感测区域中,每相邻的两个压力感测区域至少边缘部分会相重叠,形成重叠区域,或者,固定范围内的任意两个压力感测区域至少边缘部分会相重叠,形成重叠区域。同一压力感测区域可以与多个相邻的压力感测区域形成重叠区域。本实施例中处理器基于第一压力感应点确定第一压力感测区域后,便基于该第一压力感测区域确定与其具有第一重叠区域的第二压力感测区域,该第一重叠区域的限定具体可根据第一压力感应点的位置而定,如选择与第一压力感应点邻近的重叠区域为第一重叠区域等,以确保位于该重叠区域内的压力感应点能够更好地感测到用户施加压力,当然,具体并固定。在确定第一重叠区域后,处理器可根据第一重叠区域及预设的特定规则确定第二压力感应点,该特定规则至少与第二压力感应点的选取位置有关,如该规则具体可为在电子设备出厂前经过多次试验或基于相应的历史数据等确定出距离第一压力感应点为x的压力感应点优选为第二压力感应点等。待确定第二压力感应点后,处理设备基于该第二压力感应点对应的压力感测区域确定对应的力学传感器,并将该力学传感器传送的力学参数确定为第二力学参数,或至少暂定为第二力学参数,然后经上述参数对比步骤确定其是否为最终的第二力学参数。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同时采用至少两个力学传感器分别采集触控板上至少两个位置点的力学参数,并基于该至少两个力学参数共同确定对应第一受力位置的压力参数,如此可有效避免仅基于一个力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而确定最终压力参数所带来的误差,尤其是压力感测区域的边缘地带,其常常是力学传感器的检测盲区,检测稳定性较差,而且,触控板在安装过程中,其也可能受到固定件的应力作用等而导致部分区域形变受阻等。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通过上述配置方法可有效避免力学传感器出现检测盲区或因形变受阻而导致检测的力学参数误差较大的现象发生,提高了触控板整体的压力值检测精度。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触控板对压力值检测的精度及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的处理器还配置为:
基于第一压力感测区域确定表征第三受力位置的第三压力感应点,第三压力感应点位于第一压力感测区域的边缘处,并位于由第三压力感测区域与第一压力感测区域形成的第二重叠区域内;
基于第三压力感测区域对应的力学传感器确定触控板对应第三受力位置的形变值;
基于形变值确定第三力学参数;
确定第一受力位置的压力参数包括:
基于第一力学参数、第二力学参数和第三力学参数确定压力参数。
具体地,处理器在确定了第一压力感测区域后,可基于第一压力感测区域同时确定出第三受力位置以及表征第三受力位置的第三压力感应点,具体可根据上文所述的映射关系确定。该第三压力感应点位于第一压力感测区域的边缘处,并位于由第三压力感测区域与第一压力感测区域形成的第二重叠区域内。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压力感应点的位置可同时基于上述的特定规则而定,即,上述特定规则可同时用于辅助处理器确定第三压力感应点,该第三压力感应点可为触控板上感受第一压力感应点所受压力最弱的点,即,该压力于第三压力感应点处几乎消融,也即,位于第三压力感应点外的其余压力感应点理论上是不会感受到该压力并使触控板的对应位置产生形变,该第三压力感应点可为其所在的压力感测区域与相邻的压力感测区域的边界点,转折点,同时该转折也可为表征上述压力就此点处发生转折。第二压力感应点可位于第一压力感应点与第三压力感应点之间,此时,第一重叠区域与第二重叠区域实际为同一区域,第二压力感应点与第三压力感应点位于同一重叠区域。或者,第二压力感应点与第三压力感应点分别位于第一压力感应点的两侧,但是第二压力感应点与第三压力感应点分别与第一压力感应点间的距离不同,第二压力感应点与第一压力感应点间的距离小于第三压力感应点与第一压力感应点间的距离。也就是,第二压力感应点相比第三压力感应点能够感应到更多压力,产生的压力参数的数值更大。在确定第三压力感应点后,处理器基于与该第三压力感应点对应的压力感测区域的力学传感器传送的力学参数确定第三力学参数。待三个感应点的力学参数均确定后,处理器会基于该三个力学参数共同确定出最终的压力参数。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处理器基于第一力学参数、第二力学参数和第三力学参数确定压力参数包括:
基于第一力学参数、第二力学参数、第三力学参数以及力学参数基准数据确定压力参数,其中,力学参数基准数据至少包括触控板所能识别的压力范围内,受同一压力影响下对应第一受力点、第二受力点以及第三压力点的触控板应感测到的标准力学参数。
也就是,触控板具有可识别的压力范围,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包括在该压力范围内,触控板上的所有对应的触控感应点、压力感应点中任意一个触控感应点、压力感应点受到一压力时,该压力感应点(即第一压力感应点)以及与其关联的第二压力感应点、第三压力感应点应在该压力作用下产生的力学参数。例如,压力感应点A感受到10N的压力,那么与其关联的压力感应点B和C,则应在该10N的作用下感受到的压力分别为7N和2N等,B,C点的具体力学参数可根据其实际位置点而预先拟定。实际应用时,该力学参数基准数据表可通过建立模型,并通过大量预先进行并记录的实验数据或历史相关数据等来对该模型进行训练,之后通过该模型预测得到,或者也可认为拟定,具体不限。另外,为了方便查找使用,该标准力学参数数据可成一数据表的形式存储在电子设备中,且相关联的三个压力感应点记录在表格中的同一行或同一列。或者,如图11所示,可将力学参数基准数据制备成基准曲线,在比对力学参数时可将计算得到的力学参数转换为曲线形式而与基准曲线进行比对。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处理器基于第一力学参数、第二力学参数、第三力学参数以及力学参数基准数据确定压力参数包括:
若第一力学参数、第二力学参数及第三力学参数均与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对应的受力点的标准力学参数匹配,则确定对应第一受力点的标准力学参数为压力参数;或
若第一力学参数与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对应的受力点的标准力学参数匹配,而第二力学参数及第三力学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与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对应点的标准力学参数不匹配,则确定对应第一受力位置的标准力学参数为压力参数;或
若至少第一力学参数与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对应的受力点的标准力学参数不匹配,则确定当前触控板的第一受力位置的形变值;
基于当前的形变值计算并更新第一力学参数;
若更新后的第一力学参数与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对应点的标准力学参数匹配,则确定标准力学参数为压力参数。
例如,实施例一,若第一力学参数、第二力学参数及第三力学参数均与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对应的受力点的标准力学参数匹配,如该三个力学参数均与A,B,C三个压力感应点对应,其中,压力感应点A为第一压力感应点,其对应的力学参数为第一力学参数。基于确定的第一压力感应点去标准力学参数中进行匹配查找,然后基于该标准力学参数中记录的关于该第一压力感应点A的相关数据确定出压力感应点B,C的标准压力参数,比对实际检测的力学参数与对应的标准力学参数,若均完全匹配,则说明检测正确,此时处理器便可确定对应第一受力位置的标准力学参数为最终的压力参数,当然,也可确定实际测得的对应第一受力位置,即第一压力感应点A的力学参数为最终的压力参数。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若第一力学参数与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对应的受力点的标准力学参数匹配,即,第一压力感应点A对应的第一力学参数与对应的标准参数匹配,而第二力学参数及第三力学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与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对应点的标准力学参数不匹配,即,压力感应点B或C或B,C两点与对应的标准力学参数不匹配,则此时,处理器确定对应第一受力位置的标准力学参数为压力参数,即压力感应点A对应的标准力学参数为压力参数。因为压力感应点A可表征用户的实际触控位置,故触控板此处对应的压力感应点感测的数据应最为真实,或者说与实际值最为接近,故,若对应该压力感应点的力学参数与对应的标准力学参数匹配,则可认定其没有错误。另外,本文中所指的匹配,可完全相同,也可近似匹配,即,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既可为是匹配。
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若至少第一力学参数与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对应的受力点的标准力学参数不匹配,即压力感应点A对应的力学参数与标准力学参数不匹配,而压力感应点B,C的力学参数可与对应的标准力学参数匹配,也可不匹配,此时,处理器均会控制对应压力感应点A所在压力感测区域的力学传感器检测此时触控板对应点产生的形变值,即,确定当前触控板的第一受力位置的形变值,然后基于当前重新测定的形变值计算并更新第一力学参数。若更新后的第一力学参数与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对应点的标准力学参数匹配,则确定该标准力学参数为压力参数。本实施例中采用的该种“抛弃原参数,重新计算力学参数”的方式是为了避免触控板对应第一压力感应点的位置并未基于所受的压力而产出完全的形变,或者是,该触控板对应位置处并未完全释放所受压力而恢复至初始位置,故使得力学传感器在感测触控板的形变值时产生了误差,因此,为了避免是该原因引起的误差,控制模块会控制对应压力感应点A的力学传感器重新检测形变值,处理器重新基于该形变值计算力学参数,若该重新计算的力学参数与对应的标准力学参数匹配,则认定该标识力学参数为最终的压力参数。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处理器还配置为:
在确定当前触控板的第一受力位置的形变值的同时,确定当前触控板的第二受力位置及第三受力位置的形变值;
若更新后的第一力学参数与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对应点的标准力学参数不匹配,则基于当前获得的第二受力位置及第三受力位置的形变值计算并更新第二力学参数及第三力学参数;
由更新后的第二力学参数、第三力学参数以及力学参数基准数据确定压力参数。
继续结合实施例三,为了避免重新计算出的压力感应点A的力学参数与标准力学参数仍不匹配,处理器会在其控制力学传感器重新检测压力感应点A处的形变值时,控制对应压力感应点B,C的力学传感器重新检测该两点处的形变值。当更新后的第一力学参数与对应的标准力学参数不匹配时,处理器则可基于当前重新测算的压力感应点B,C的形变值而重新计算第二力学参数及第三力学参数,最后基于该重新测算的第二力学参数与第三力学参数以及力学参数基准数据共同确定最终压力参数。具体实施时可根据第二力学参数与第三力学参数对应的标准力学参数而推定与其关联的第一压力感应点,进而确定与其对应的标准力学参数,最终将该标准力学参数确定为上述压力参数。或者,基于第二力学参数与第三力学参数以及压力感应点B,C与A点间的位置关系来推算出压力感应点A的力学参数,然后基于该力学参数与对应的标准力学参数进行折算,而确定出最终的压力参数。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申请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基于获得的触控信号确定触控板的第一受力位置;
基于至少一个力学传感器获得所述触控板于所述第一受力位置处的第一力学参数;
基于所述第一受力位置确定第二受力位置,所述第二受力位置为所述触控板基于所述第一受力位置的形变而产生相关形变的位置;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力学传感器获得所述触控板于所述第二受力位置处的第二力学参数;
至少基于所述第一力学参数和第二力学参数确定所述触控板对应所述第一受力位置的压力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触控板的第一表面以第一矩阵形式布设有多个用于表征第一受力位置的触控感应点;
所述第二表面对应所述触控感应点处均布设有压力感应点,使相对应的所述触控感应点与压力感应点能够产生映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触控板的第一表面布设有包括多条交叉设置的信号发送线路和信号接收线路的位置传感器,所述信号接收线路与信号发送线路的交叉点形成所述触控感应点;
所述确定第一受力位置及第一力学参数包括:
通过所述位置传感器检测识别多个所述触控感应点处的电荷变化确定所述第一受力位置;
基于所述第一受力位置以及映射关系确定压力感应点;
基于所述压力感应点确定与所述第一受力位置对应的第一力学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多个所述压力感应点组成压力感测区域,每个压力感测区域对应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感测触控板形变值的力学感测器;
所述确定第一力学参数和第二力学参数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受力位置确定第一压力感应点和所述第一压力感应点所在的压力感测区域;
基于所述压力感测区域及特定规则确定用于表征所述第二受力位置的第二压力感应点;
基于对应所述第一压力感应点及第二压力感应点所在的压力感测区域的力学感测器分别获得形变值;
基于两个所述形变值确定由数值较大的形变值计算得出的力学参数为第一力学参数,由数值较小的形变值计算得出的力学参数为第二力学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相邻两个所述压力感测区域具有重叠区域,所述第一压力感应点所在的压力感测区域为第一压力感测区域;
所述基于所述压力感测区域及特定规则确定用于表征所述第二受力位置的第二压力感应点,并确定所述第二力学参数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区域确定与其具有第一重叠区域的第二压力感测区域;
基于所述第一重叠区域及特定规则确定所述第二压力感应点,所述特定规则至少与所述第二压力感应点的选取位置有关;
基于所述第二压力感测区域对应的力学传感器检测的触控板形变值确定所述第二力学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区域确定表征第三受力位置的第三压力感应点,所述第三压力感应点位于所述第一压力感测区域的边缘处,并位于由第三压力感测区域与第一压力感测区域形成的第二重叠区域内;
基于所述第三压力感测区域对应的力学传感器确定所述触控板对应所述第三受力位置的形变值;
基于所述形变值确定第三力学参数;
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受力位置的压力参数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力学参数、第二力学参数和第三力学参数确定所述压力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力学参数、第二力学参数和第三力学参数确定所述压力参数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力学参数、第二力学参数、第三力学参数以及力学参数基准数据确定所述压力参数,所述力学参数基准数据至少包括所述触控板所能识别的压力范围内,受同一压力影响下对应所述第一受力点、第二受力点以及第三压力点的所述触控板应感测到的标准力学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力学参数、第二力学参数、第三力学参数以及力学参数基准数据确定所述压力参数包括:
若所述第一力学参数、第二力学参数及第三力学参数均与所述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对应的受力点的标准力学参数匹配,则确定对应所述第一受力点的所述标准力学参数为所述压力参数;或
若所述第一力学参数与所述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对应的受力点的标准力学参数匹配,而所述第二力学参数及第三力学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对应点的标准力学参数不匹配,则确定对应所述第一受力点的所述标准力学参数为所述压力参数;或
若至少所述第一力学参数与所述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对应的受力点的标准力学参数不匹配,则确定当前所述触控板的第一受力位置的形变值;
基于当前的所述形变值计算并更新所述第一力学参数;
若更新后的所述第一力学参数与所述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对应点的标准力学参数匹配,则确定所述标准力学参数为压力参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
在确定当前所述触控板的第一受力位置的形变值的同时,确定当前所述触控板的第二受力位置及第三受力位置的形变值;
若更新后的所述第一力学参数与所述力学参数基准数据中对应点的标准力学参数不匹配,则基于当前获得的所述第二受力位置及第三受力位置的形变值计算并更新所述第二力学参数及第三力学参数;
由更新后的所述第二力学参数、第三力学参数以及力学参数基准数据确定所述压力参数。
10.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包括:
触控板,其用于基于获得的触控信号确定第一受力位置,以及基于至少一个作用于所述触控板的力学传感器获得所述触控板于所述第一受力位置处的第一力学参数;
处理器,其与所述触控板通信连接,所述处理器基于所述第一受力位置确定第二受力位置,并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力学传感器获得所述触控板于所述第二受力位置处的第二力学参数,并至少基于所述第一力学参数和第二力学参数确定所述触控板对应所述第一受力位置的压力参数;其中,所述第二受力位置为所述触控板基于所述第一受力位置的形变而产生相关形变的位置。
CN201911407637.1A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1426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07637.1A CN111142691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07637.1A CN111142691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42691A true CN111142691A (zh) 2020-05-12
CN111142691B CN111142691B (zh) 2021-09-14

Family

ID=70522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07637.1A Active CN111142691B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42691B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5811A (zh) * 2010-10-30 2012-05-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装置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03577021A (zh) * 2012-07-31 2014-02-12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调整电磁输入装置灵敏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03869983A (zh) * 2014-03-26 2014-06-1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用于力触觉人机交互的柔性物体变形仿真方法
CN104808931A (zh) * 2015-04-28 2015-07-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991681A (zh) * 2015-08-03 2015-10-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及其显示控制方法和显示控制装置
CN105224132A (zh) * 2015-10-08 2016-01-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传感器的校准方法及装置
CN105357367A (zh) * 2015-09-30 2016-02-2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压力传感器的按键识别装置及方法
CN105892834A (zh) * 2016-03-30 2016-08-24 冯俊 一种屏幕显示内容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020559A (zh) * 2016-06-30 2016-10-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压力感应检测装置、电子设备与触摸显示屏
CN106598364A (zh) * 2015-10-19 2017-04-26 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压力侦测方法
CN106648266A (zh) * 2015-11-09 2017-05-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压感触控功能的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07665662A (zh) * 2017-10-31 2018-02-0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阵列基板的驱动方法
CN108205418A (zh) * 2017-12-15 2018-06-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8885506A (zh) * 2016-04-05 2018-11-23 希迪普公司 压力传感器、含其的触摸输入装置及用其的压力检测方法
CN109101128A (zh) * 2018-07-02 2018-12-28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压力检测方法及压力检测组件
US20190196624A1 (en) * 2017-07-12 2019-06-27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 capacitive pressure sensor
CN110515482A (zh) * 2019-07-05 2019-11-29 湖州佳格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表面形变的红外触摸屏压力感应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5811A (zh) * 2010-10-30 2012-05-1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装置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03577021A (zh) * 2012-07-31 2014-02-12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调整电磁输入装置灵敏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03869983A (zh) * 2014-03-26 2014-06-1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用于力触觉人机交互的柔性物体变形仿真方法
CN104808931A (zh) * 2015-04-28 2015-07-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991681A (zh) * 2015-08-03 2015-10-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及其显示控制方法和显示控制装置
CN105357367A (zh) * 2015-09-30 2016-02-2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压力传感器的按键识别装置及方法
CN105224132A (zh) * 2015-10-08 2016-01-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传感器的校准方法及装置
CN106598364A (zh) * 2015-10-19 2017-04-26 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压力侦测方法
CN106648266A (zh) * 2015-11-09 2017-05-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压感触控功能的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05892834A (zh) * 2016-03-30 2016-08-24 冯俊 一种屏幕显示内容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885506A (zh) * 2016-04-05 2018-11-23 希迪普公司 压力传感器、含其的触摸输入装置及用其的压力检测方法
CN106020559A (zh) * 2016-06-30 2016-10-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压力感应检测装置、电子设备与触摸显示屏
US20190196624A1 (en) * 2017-07-12 2019-06-27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 capacitive pressure sensor
CN107665662A (zh) * 2017-10-31 2018-02-0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阵列基板的驱动方法
CN108205418A (zh) * 2017-12-15 2018-06-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9101128A (zh) * 2018-07-02 2018-12-28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压力检测方法及压力检测组件
CN110515482A (zh) * 2019-07-05 2019-11-29 湖州佳格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表面形变的红外触摸屏压力感应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42691B (zh) 2021-09-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16049B2 (en) Touch sensing system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150280708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put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03717478B (zh) 用于车辆的方向盘的传感器系统
US9170681B2 (en) Noise reduction method and system of capacitive multi-touch panel
US20110234523A1 (en) Touch sensing system, electronic touch apparatus, and touch sensing method
US9292122B1 (en) Calibration of a touch-sensor device
CN105677130A (zh) 压感触控方法、压感触控装置及压感式触摸屏
US20190155451A1 (en) Touch Sensitive Keyboard System and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US20130147732A1 (en) Touch sensing
EP4216043A2 (en) Open close detection of foldable phone lid angle calculation
CN103890701A (zh) 用于主动超声触摸装置的方法和设备
US20120062482A1 (en) Method of scanning touch on touch screen
US9552111B2 (en) Touch sens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identifying a touched position
US20150185935A1 (en) Touch system,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7390907A (zh) 触控模组、电子设备及压力校准方法
CN109407880A (zh) 包括感测单元的显示装置和使用该显示装置的感测方法
US20220043532A1 (en) Touch control apparatus, touch control drive method and touch control display panel
CN111142691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EP3980877B1 (en) Touch-sensitive apparatus and method
TWI419037B (zh) 觸控系統、觸控操作方法與電腦系統
KR101192956B1 (ko) 정전식 터치스크린 패널 성능 테스트 시스템 및 방법, 정전식 터치스크린 패널 성능 테스트 장치, 정전식 터치스크린 패널 제조방법 및 기록매체
TWI507960B (zh) 觸控系統及其座標修正方法
CN110580117B (zh) 触控感测装置及其感测方法
CN112513796B (zh) 触控面板检测方法与触控面板
KR100444074B1 (ko) 터치 스크린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