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41877A - 一种植物淹水耐受性实验操作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植物淹水耐受性实验操作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41877A
CN111141877A CN202010055914.3A CN202010055914A CN111141877A CN 111141877 A CN111141877 A CN 111141877A CN 202010055914 A CN202010055914 A CN 202010055914A CN 111141877 A CN111141877 A CN 1111418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plant
winch
frame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559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莲
沈振锋
张志永
袁玉洁
郑志伟
彭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Water Engineering 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Hydroecology MWR and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Water Engineering 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Water Engineering 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Water Engineering 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01005591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418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141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18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0098Plants or tre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6Treatment of growing trees or plants, e.g. for preventing decay of wood, for tingeing flowers or wood, for prolonging the life of plan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淹水耐受性实验操作平台,包括框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平台,所述框架上安装有卷扬机,所述卷扬机上设有缆绳,所述缆绳一端与所述卷扬机固定连接、其另一端沉入水中,所述缆绳上设有刻度环与测试位,待测植物置于所述测试位内;所述平台下固定安装有多个浮桶,所述平台上还设有锚,所述锚通过柔性连接件与所述平台连接。本操作平台省时省力易于操作,抗风浪能力强,安全性高,可设置多个测试位,测试效率高,精确度高,成本低,施工简单,结实耐用,可拆卸并重复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植物淹水耐受性实验操作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上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淹水耐受性实验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蓄水水库投入运行后,其冬季蓄水发电水位与夏季防洪水位之间水位落差可高达几十米,当水位下降后暴露出的土地就是消落带。在蓄水水库还未投入运行时,即消落带形成之前,生长在两岸的植被是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不仅对来自库岸的污染特别是农业面源污染起到一定的拦截和过滤功能,而且地表径流携带的氮、磷等相当一部分被两岸的植被消化吸收,防止进入库区水体。而消落带形成后,原复杂多样的陆生生境转变为水陆交替生境,乔灌木难以存活,自然分布的植物主要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生态功能弱,且多数草本植物在蓄水淹没时段易死亡,对水库水体造成累积性二次污染,影响水库水环境安全。因此,筛选适宜于消落带生长的耐淹植物,构建消落带持续存在的“永久性”植被,以发挥其固土护岸、环境净化、提供生境、改善人居环境及景观等生态功能,这对蓄水水库及其中下游生态与环境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十年来,在致力于蓄水水库消落带植被调查以及消落带植被恢复示范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科研人员在研究筛选适宜于消落带生长的耐淹植物过程中,一是采用模拟方式在其他水域进行耐淹植物筛选,由于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这种方式不能完全反映出被研究的蓄水水库水位涨落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所得出的结果也就大打折扣;二是采用原位方式进行耐淹植物筛选,这种方式能反映出被研究的蓄水水库水位涨落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际状况,但由于被研究的蓄水水库水位落差大,在原位进行耐淹植物筛选试验有一定的困难,受条件限制,目前科研人员大多是搭建一个简易的框架来进行原位耐淹植物筛选实验,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一些问题影响了实验的进展。一是抗风浪能力弱,在大风大浪的天气实验装置容易被破坏,影响实验结果;二是在检查耐淹植物生长时,仅靠人力拉出水面,费时费力,操作不便;三是每根缆绳只能在底端吊一盆实验植物,导致一个框架进行筛选耐淹植物品种有限,实验效率低,且缆绳易缠绕。因此,需研发一种适用于消落带植物淹水耐受性实验的操作系统,对适宜植物进行水淹耐受性实验,高效地筛选出适宜被研究的蓄水水库消落带生长的耐淹植物,从而构建具有蓄水水库消落带自我稳定维持机制的植被,提高消落带的生态环境质量和景观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植物淹水耐受性实验操作平台,解决现有实验设备抗风浪能力弱、不方便操作、测试位少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植物淹水耐受性实验操作平台,包括框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框架上的平台,所述框架上安装有卷扬机,所述卷扬机上设有缆绳,所述缆绳一端与所述卷扬机固定连接、其另一端沉入水中,所述缆绳上设有刻度环与测试位,待测植物置于所述测试位内;所述平台下固定安装有多个浮桶,所述平台上还设有锚,所述锚通过柔性连接件与所述平台连接。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植物淹水耐受性实验操作平台,在消落区域进行实地耐淹植物的筛选实验,以筛选出适宜被研究蓄水水库消落带生长的耐淹植物,从而恢复被研究蓄水水库消落带具有自我稳定维持机制的“永久性”植被,达到稳定消落带库岸,拦截、降解、吸收消落带的污染物质,提高消落带的生态环境质量和景观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消落带的生态问题。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利用卷扬机放置或起吊水中的实验盆,不仅减少了在人力操作时的不安全性,而且节省了人力,省时省力易于操作。2、多个浮桶共同提供浮力,锚为整个操作平台进行定位,抗风浪能力强,安全性高。3、测试效率高,在同一条缆绳上可设置多个测试位,平台每个边沿均可设置卷扬机与缆绳以进一步增加测试位,可同时进行多种植物、多个水深的测试,设计美观合理,挂取方便且精确度高。4、本操作平台设计了带刻度环的缆绳,可以根据不同水深自由设置实验盆,减少了人工操作造成的误差,且方便挂取实验盆。5、成本低,施工简单,结实耐用,可拆卸并重复使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缆绳上设有环扣,所述环扣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缆绳上;所述测试位包括吊篮,所述环扣穿过所述吊篮的提手,所述待测植物置于所述吊篮内。刻度环指示出测试位浸入水中的深度,环扣将吊篮固定安装在缆绳上深度适宜的位置,吊篮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将吊篮中的植物置于目标深度,即可模仿植物在水下生长环境。同一条缆绳上可设置多个测试位,以增加测试效率。
进一步,所述缆绳远离所述卷扬机的一端设置有沉子,所述沉子沉入水中。沉子利用自身重力将缆绳拉直,防止相邻缆绳之间在水流的作用下扭曲打结,造成测试位的水深不准确以及取出被测植物时测试位之间相互干涉。
进一步,所述框架包括多个钢管,多个所述钢管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卷扬机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框架延伸至所述平台上方的部分,所述浮桶与所述框架延伸至所述平台下方的部分连接。钢管比实心钢材自重小,且同样具有较好的刚性,能满足本操作平台的支撑需求。若将钢管的端部密封,还可增加本操作平台的浮力。所述框架延伸至所述平台上方的部分为卷扬机提供支撑,同时作为安全防护栏,防止操作人员在平台上进行实验时意外落水;安全防护栏上设有开口,作为便于操作人员进出操作平台的入口,入口处两侧的钢管应设置比防护栏略高,便于人员进出时扶握,以增加安全性。所述框架延伸至所述平台下方的部分设有固定位,将多个浮桶整齐有序地固定在平台下,为整个操作平台提供浮力。
进一步,所述框架上设有横向设置的滑杆,所述滑杆上设有滑套,所述滑套与所述滑杆滑动连接,所述卷扬机安装在所述滑套上。卷扬机可拆卸地安装在滑套上,实验人员可根据实验需要安装一定数量的卷扬机,以避免资源浪费;卷扬机可通过滑套在滑杆上滑动,以灵活调节卷扬机的位置,使资源能够充分利用。
进一步,所述平台下设有多个浮桶,多个所述浮桶沿所述平台的边沿均匀排布,所述浮桶上设有吊环;所述框架延伸至所述平台下方的部分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通过柔性连接件与所述浮桶连接。柔性连接件穿过浮桶上的吊环将浮桶定位,固定杆通过柔性连接件将浮桶固定安装在平台底部,防止浮桶移位造成平台中心点偏移,从而引起平台倾斜,造成安全事故。
进一步,所述平台中心设有田字形开口,所述田字形开口与所述浮桶互不干涉,所述田字形开口的边沿设有所述卷扬机以及所述缆绳。田字形开口的设置,增加了测试位,使得本操作平台能在同一时间同时进行更多植物的筛选试验,提高了测试效率。
进一步,所述田字形开口的中心设有十字形金属板,所述十字形金属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平台上。十字形金属板的设置,使平台的重心更加稳定,增加了平台中心处的结构可靠性与安全性,能支撑操作人员在田字形开口的中心行走。
进一步,所述平台上表面以及所述十字形金属板上表面均设有若干防滑纹。平台与十字形金属板上防滑纹的设置使本操作平台更加适用于水上作业,起到防滑作用,防止操作人员意外落水。
进一步,所述待测植物为盆栽植物。盆栽植物成活性高,便于移动,方便实验时整体移入测试位的吊篮内,以模拟不同水深的水下生存环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植物淹水耐受性实验操作平台,在消落区域进行实地耐淹植物的筛选实验,以筛选出适宜被研究蓄水水库消落带生长的耐淹植物,从而恢复被研究蓄水水库消落带具有自我稳定维持机制的“永久性”植被,达到稳定消落带库岸,拦截、降解、吸收消落带的污染物质,提高消落带的生态环境质量和景观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消落带的生态问题。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利用卷扬机放置或起吊水中的实验盆,不仅减少了在人力操作时的不安全性,而且节省了人力,省时省力易于操作。2、多个浮桶共同提供浮力,锚为整个操作平台进行定位,抗风浪能力强,安全性高。3、测试效率高,在同一条缆绳上可设置多个测试位,平台每个边沿均可设置卷扬机与缆绳以增加测试位,在平台中心设置田字形开孔以进一步增加测试位,可同时进行多种植物、多个水深的测试,设计美观合理,挂取方便且精确度高。4、本操作平台设计了带刻度环的缆绳,可以根据不同水深自由设置实验盆,减少了人工操作造成的误差,且方便挂取实验盆。5、成本低,施工简单,结实耐用,可拆卸并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部放大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框架,101、防护栏,102、固定杆,103、滑杆,104、滑套,2、平台,3、十字形金属板,4、卷扬机,5、缆绳,6、刻度环,7、环扣,8、吊篮,801、提手,9、沉子,10、锚,11、浮桶,1101、吊环,12、绳索,13、田字形开口,14、待测植物,15、防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2所示,一种植物淹水耐受性实验操作平台,包括框架1以及设置在所述框架1上的平台2,所示平台2固定安装在所述框架1的中段。所述框架1上安装有卷扬机4,所述卷扬机4上设有缆绳5,所述缆绳5一端与所述卷扬机4固定连接、其另一端沉入水中,所述缆绳5上设有刻度环6与测试位,待测植物14置于所述测试位内;刻度环6上显示有标记水深的数字或符号,测试位可通过连接件设置在刻度环6处,以确保待测植物14投入水下的深度准确性。所述平台2下固定安装有多个浮桶11,所述平台2上还设有锚10,优选在平台2的每个边角处均设置锚10,锚10沉入水底,每个锚10分别通过柔性连接件(例如牢固性较好的绳索)与所述平台2连接。通过各个方向的锚10的共同定位作用,避免操作平台整体随波逐流,改变测试位置。
如图2所示,所述缆绳5上设有环扣7,所述环扣7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缆绳5上的刻度环6处;所述测试位包括吊篮8,吊篮8上设置有提手801,以对测试位进行固定,所述环扣7穿过所述吊篮8的提手801,所述待测植物14置于所述吊篮8内。环扣7为现有的可拆卸环扣7,其锁紧时可将吊篮8有效地固定在缆绳5上,测试完成时可打开其锁紧部分将被测植物取出。刻度环6指示出测试位浸入水中的深度,环扣7将吊篮8固定安装在缆绳5上深度适宜的位置,吊篮8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将吊篮8中的植物置于目标深度,即可模仿植物在水下生长环境。同一条缆绳5上可设置多个测试位,以增加测试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缆绳5远离所述卷扬机4的一端设置有沉子9,所述沉子9沉入水中。沉子9利用自身重力将缆绳5拉直,防止相邻缆绳5之间在水流的作用下扭曲打结,造成测试位的水深不准确或取出被测植物时测试位之间相互干涉。
本实施例中,所述框架1包括多个钢管,多个所述钢管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卷扬机4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框架1延伸至所述平台2上方的部分,所述浮桶11与所述框架1延伸至所述平台2下方的部分连接。钢管比实心钢材自重小,且同样具有较好的刚性,能满足本操作平台的支撑需求。若将钢管的端部密封,还可增加本操作平台的浮力。所述框架1延伸至所述平台2上方的部分为卷扬机4提供支撑,同时作为安全防护栏101,防止操作人员在平台2上进行实验时意外落水;所述框架1延伸至所述平台2下方的部分设有固定位,将多个浮桶11整齐有序地固定在平台2下,为整个操作平台提供浮力以及平稳的支撑。
本实施例中,所述框架1上设有横向设置的滑杆103,所述滑杆103上设有滑套104,所述滑套104与所述滑杆103滑动连接,所述卷扬机4安装在所述滑套104上。卷扬机4可拆卸地安装在滑套104上,并可随滑套104在滑杆103上移动。实验人员可根据实验需要安装一定数量的卷扬机4,以避免资源浪费;卷扬机4可通过滑套104在滑杆103上滑动,以灵活调节卷扬机4的位置,使资源能够充分利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平台2下设有多个浮桶11,多个所述浮桶11沿所述平台2的边沿均匀排布,为平台2提供均匀的浮力以及可靠的支撑。所述浮桶11首尾均设有至少两个横向排布的吊环1101,所述框架1延伸至所述平台2下方的部分设有固定杆102,所述固定杆102通过绳索12或其他柔性连接件与所述浮桶11连接,将浮桶11可靠地固定在平台2下方。柔性连接件穿过浮桶11上的吊环1101将浮桶11定位,固定杆102通过柔性连接件将浮桶11固定安装在平台2底部,防止浮桶11移位造成平台2中心点偏移,从而引起平台2倾斜,造成安全事故。
本实施例中,所述平台2中心设有田字形开口13,所述田字形开口13与所述浮桶11互不干涉,所述田字形开口13的边沿设有所述卷扬机4以及所述缆绳5。田字形开口13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测试位,使得本操作平台能在同一时间同时进行更多植物的筛选试验,提高了测试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田字形开口13的中心设有十字形金属板3,所述十字形金属板3固定安装在所述平台2上。十字形金属板3的设置,使平台2的重心更加稳定,增加了平台2中心处的结构可靠性与安全性,能支撑操作人员在田字形开口13的中心行走。
进一步,所述平台2上表面以及所述十字形金属板3上表面均设有若干防滑纹15。平台2与十字形金属板3上防滑纹15的设置使本操作平台更加适用于水上作业,起到防滑作用,防止操作人员意外落水。
本实施例中,所述待测植物14为盆栽植物。盆栽植物成活性高,便于移动,方便实验时将整体移入测试位的吊篮8内,以模拟不同水深的水下生存环境。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植物淹水耐受性实验操作平台,在消落区域进行实地耐淹植物的筛选实验,以筛选出适宜被研究蓄水水库消落带生长的耐淹植物,从而恢复被研究蓄水水库消落带具有自我稳定维持机制的“永久性”植被,达到稳定消落带库岸,拦截、降解、吸收消落带的污染物质,提高消落带的生态环境质量和景观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消落带的生态问题。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利用卷扬机4放置或起吊水中的实验盆,不仅减少了在人力操作时的不安全性,而且节省了人力,省时省力易于操作。2、多个浮桶11共同提供浮力,锚10为整个操作平台进行定位,抗风浪能力强,安全性高。3、测试效率高,在同一条缆绳5上可设置多个测试位,平台2每个边沿均可设置卷扬机4与缆绳5以增加测试位,在平台2中心设置田字形开孔以进一步增加测试位,可同时进行多种植物、多个水深的测试,设计美观合理,挂取方便且精确度高。4、本操作平台设计了带刻度环6的缆绳5,可以根据不同水深自由设置实验盆,减少了人工操作造成的误差,且方便挂取实验盆。5、成本低,施工简单,结实耐用,可拆卸并重复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植物淹水耐受性实验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以及设置在所述框架(1)上的平台(2),所述框架(1)上安装有卷扬机(4),所述卷扬机(4)上设有缆绳(5),所述缆绳(5)一端与所述卷扬机(4)固定连接、其另一端沉入水中,所述缆绳(5)上设有刻度环(6)与测试位,待测植物(14)置于所述测试位内;所述平台(2)下固定安装有多个浮桶(11),所述平台(2)上还设有锚(10),所述锚(10)通过柔性连接件与所述平台(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植物淹水耐受性实验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绳(5)上设有环扣(7),所述环扣(7)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缆绳(5)上;所述测试位包括吊篮(8),所述环扣(7)穿过所述吊篮(8)的提手(801),所述待测植物(14)置于所述吊篮(8)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植物淹水耐受性实验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绳(5)远离所述卷扬机(4)的一端设置有沉子(9),所述沉子(9)沉入水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植物淹水耐受性实验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包括多个钢管,多个所述钢管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卷扬机(4)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框架(1)延伸至所述平台(2)上方的部分,所述浮桶(11)与所述框架(1)延伸至所述平台(2)下方的部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植物淹水耐受性实验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上设有横向设置的滑杆(103),所述滑杆(103)上设有滑套(104),所述滑套(104)与所述滑杆(103)滑动连接,所述卷扬机(4)安装在所述滑套(104)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植物淹水耐受性实验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2)下设有多个浮桶(11),多个所述浮桶(11)沿所述平台(2)的边沿排布,所述浮桶(11)上设有吊环(1101);所述框架(1)延伸至所述平台(2)下方的部分设有固定杆(102),所述固定杆(102)通过柔性连接件与所述浮桶(1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一种植物淹水耐受性实验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2)中心设有田字形开口(13),所述田字形开口(13)与所述浮桶(11)互不干涉,所述田字形开口(13)的边沿设有所述卷扬机(4)以及所述缆绳(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植物淹水耐受性实验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田字形开口(13)的中心设有十字形金属板(3),所述十字形金属板(3)固定安装在所述平台(2)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植物淹水耐受性实验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2)上表面以及所述十字形金属板(3)上表面均设有若干防滑纹(1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植物淹水耐受性实验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植物(14)为盆栽植物。
CN202010055914.3A 2020-01-18 2020-01-18 一种植物淹水耐受性实验操作平台 Pending CN1111418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55914.3A CN111141877A (zh) 2020-01-18 2020-01-18 一种植物淹水耐受性实验操作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55914.3A CN111141877A (zh) 2020-01-18 2020-01-18 一种植物淹水耐受性实验操作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41877A true CN111141877A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25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55914.3A Pending CN111141877A (zh) 2020-01-18 2020-01-18 一种植物淹水耐受性实验操作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4187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27474B1 (ko) 수면의 부유폐기물 수거장치
CN102668967A (zh) 一种可调深海藻增养殖浮床
CN201953134U (zh) 自立式海上测风塔结构
CN201188805Y (zh) 一种浮桶升降式紫菜养植装置
CN106976982A (zh) 用于河道排污口的浮动式临时原位净化装置
CN103283656A (zh) 海水养殖用围网
CN102349401A (zh) 水下生态修复中的水草水下悬空种植方法及水草悬床装置
CN110192537A (zh) 一种适用于底层水体养殖的坐底网箱
KR101006982B1 (ko) 진자형 가두리 양식 시설물
CN107351985A (zh) 一种漂浮式水上光伏阵列的锚固系统
CN112586420A (zh) 半潜绗架式养殖网箱
CN108377948A (zh) 防风浪漂浮装置及防风浪方法
CN208175773U (zh) 一种适用于底层水体养殖的坐底网箱
CN211603106U (zh) 一种植物淹水耐受性实验操作平台
JP5558891B2 (ja) 水質改善方法
CN205622580U (zh) 一种水上光伏发电系统的柔性固定装置
CN111141877A (zh) 一种植物淹水耐受性实验操作平台
CN203279654U (zh) 海水养殖用围网
CN106665445A (zh) 一种深水网箱单点双锚锚泊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KR20090067387A (ko) 심해 반잠수식 가두리 양식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6430607A (zh) 悬浮式沉水植物生态床
CN203646315U (zh) 一种抗风浪网箱
CN203200080U (zh) 复合生态净化系统水生植物的控制性种养设施
CN114455033B (zh) 一种水下设备浮式试验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CN213537421U (zh) 一种河道生态治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