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40230A - 一种构建水平井轨迹的方法以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构建水平井轨迹的方法以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40230A
CN111140230A CN202010094182.9A CN202010094182A CN111140230A CN 111140230 A CN111140230 A CN 111140230A CN 202010094182 A CN202010094182 A CN 202010094182A CN 111140230 A CN111140230 A CN 1111402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rvoir
well
oil
dimensiona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9418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40230B (zh
Inventor
姜振海
白军辉
付青春
陈奋
李文龙
王大成
张雨
崔新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Daqing Oilfie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9418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402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40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02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402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402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7/00Survey of boreholes or w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4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e.g. of flood or hurricane; Forecasting, e.g. risk assessment or mapp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建水平井轨迹的方法以及装置,涉及油藏工程领域,一种构建水平井轨迹的方法,包括:获取沉积相带图、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以及三维剩余油分布成果;利用所述沉积相带图、所述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以及所述三维剩余油分布成果,基于预设规则采用横切河道方式构建水平井轨迹;其中,所述横切河道为垂直河道的走向,穿越夹层之间的油储层。以解决对于平面、层内矛盾突出的厚油层,低效无效循环现象突出,直井挖潜难度大,常规顺河道水平井经济效益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构建水平井轨迹的方法以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藏工程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构建水平井轨迹的方法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水平井可提高储层暴露长度、提高钻遇率,对于稠油、低渗、边际、薄互层油藏开发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国内外水平井在各类油藏中应用都有成功实例。经过长期实践,对于以大庆萨尔图油田为代表的疏松砂岩油藏,以往水平井常应用在厚油层顶部,通过顺河道方式设计轨迹,投产结果显示,这类水平井含水上升快、生命周期短、后期措施调整余地小,经济效益差,难以大面积推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构建水平井轨迹的方法以及装置,以解决对于平面、层内矛盾突出的厚油层,低效无效循环现象突出,直井挖潜难度大,常规顺河道水平井经济效益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构建水平井轨迹的方法,包括:
获取沉积相带图、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以及三维剩余油分布成果;
利用所述沉积相带图、所述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以及所述三维剩余油分布成果,基于预设规则采用横切河道方式构建水平井轨迹;
其中,所述横切河道为垂直河道的走向,穿越夹层之间的油储层。
优选地,所述沉积相带图的生成方法,包括:
根据区域沉积特征对应的相应沉积相模式,建立测井相模式;利用所述测井相模式得到沉积相库;
抽提同一层位的井点,根据同一层位的相应沉积相模式进行储层预测性绘图,得到所述沉积相带图;
以及/或,
所述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的生成方法,包括:
建立储层参数数据库;
利用所述储层参数数据库的储层参数解释成果进行三维插值,得到所述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
优选地,所述建立储层参数数据库的方法,包括:
利用测井、取心井资料,得到岩-电对应关系图版,根据所述岩-电对应关系图版建立所述储层参数数据库。
优选地,所述三维剩余油分布成果的生成方法,包括:
确定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以所述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为起点,结合油田动态数据进行逐井历史拟合,实现油藏开发流体运动过程的动态模拟,得到所述三维剩余油分布成果。
优选地,所述确定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之前,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建立三维构造框架模型以及获取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
在所述三维构造框架模型以及所述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的油藏三维模型基础上,预测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模型;
根据布井精度的需要对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模型的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进行粗化,粗化后的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为确定的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
优选地,所述建立三维构造框架模型的方法为:
获取各井分层界限数据库中的井点各层构造位置及全区地震断层解释成果;
利用所述井点各层构造位置及所述全区地震断层解释成果建立三维构造框架模型。
优选地,建立所述各井分层界限数据库的方法为:找到区域上的标准井,根据所述标准井划定骨干对比剖面得到骨干井,对骨干井的纵向分油层组-砂岩组-沉积单元进行逐级对比得到区域对比标志,然后依据骨干井的区域对比标志开展全区统层对比,直至所有已有井点各沉积单元界限均实现闭合,得到所述各井分层界限数据库。
优选地,所述预设规则,包括:储层发育情况以及剩余油富集区的剩余油;
所述沉积相带图以及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反应所述储层发育情况;
所述三维剩余油分布成果反应所述剩余油富集区的剩余油。
优选地,所述预设规则,还包括:地层构造起伏;所述地层构造起伏由所有层位的等值图进行确定。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构建水平井轨迹的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执行上述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
获取沉积相带图、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以及三维剩余油分布成果;
利用所述沉积相带图、所述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以及所述三维剩余油分布成果,基于预设规则采用横切河道方式构建水平井轨迹;
其中,所述横切河道为垂直河道的走向,穿越夹层之间的油储层。
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构建水平井轨迹的方法以及装置,以解决对于平面、层内矛盾突出的厚油层,低效无效循环现象突出,直井挖潜难度大,常规顺河道水平井经济效益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构建水平井轨迹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然而,对于没有详尽描述的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提供的附图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附图并不是实际按照比例绘制的。
同时,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含但不限于”的含义。
本发明提供一种构建水平井轨迹的方法以及装置,主要应用于特高含水后期陆相砂岩油藏,使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也就是说,特高含水后期陆相砂岩油藏采出程度高、含水高、剩余油分布零散,尤其是对于平面、层内矛盾突出的厚油层,低效无效循环现象突出,直井挖潜难度大,常规顺河道水平井经济效益差。为进一步提高甜点控制程度,拓展调整空间,扩大波及体积,改善开发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构建水平井轨迹的方法以及装置。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构建水平井轨迹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构建水平井轨迹的方法,包括:步骤101获取沉积相带图、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以及三维剩余油分布成果;步骤102利用所述沉积相带图、所述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以及所述三维剩余油分布成果,基于预设规则采用横切河道方式构建水平井轨迹;其中,所述横切河道为垂直河道的走向,穿越夹层之间的油储层。
步骤101获取沉积相带图、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以及三维剩余油分布成果:
在获取沉积相带图、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以及三维剩余油分布成果之前,需要生成沉积相带图、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以及三维剩余油分布成果。
在本发明中,所述沉积相带图的生成方法,包括:根据区域沉积特征对应的相应沉积相模式,建立测井相模式;利用所述测井相模式得到沉积相库;抽提同一层位的井点,根据同一层位的相应沉积相模式进行储层预测性绘图,得到所述沉积相带图。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取心井资料分析,认识区域沉积特征。依据区域沉积特征对应的相应沉积相模式,建立测井相模式。利用测井相模式对各井、各层位进行逐井、逐层判相,得到沉积相库。再将同一层位的井点相抽提出来,依据同一层位的相应沉积相模式,进行储层预测性绘图,完成沉积相带图。
在本发明中,所述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的生成方法,包括:建立储层参数数据库;利用所述储层参数数据库的储层参数解释成果进行三维插值,得到所述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
其中,所述建立储层参数数据库的方法,包括:利用测井、取心井资料,得到岩-电对应关系图版,根据所述岩-电对应关系图版建立所述储层参数数据库。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依据测井、取心井资料,得到岩-电对应关系图版,实现储层岩性(有效砂岩、砂岩、泥岩)、物性(孔隙度、渗透率)、含油性定性(气层、油层、同层、水层、干层)、定量(水淹级别、饱和度)参数解释,根据岩-电对应关系图版建立储层参数数据库。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依据各井分层界限数据库中的井点各层构造位置及全区地震断层解释成果,通过井点各层构造位置及全区地震断层解释成果建立三维构造框架模型。依据储层参数数据库的储层参数解释成果,在沉积相带图的沉积相带边界的控制下,进行三维插值,获得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
在本发明中,所述三维剩余油分布成果的生成方法,包括:确定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以所述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为起点,结合油田动态数据进行逐井历史拟合,实现油藏开发流体运动过程的动态模拟,得到所述三维剩余油分布成果。
在本发明中,所述确定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之前,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建立三维构造框架模型以及获取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在所述三维构造框架模型以及所述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的油藏三维模型基础上,预测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模型;根据布井精度的需要对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模型的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进行粗化,粗化后的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为确定的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
在本发明中,所述建立三维构造框架模型的方法为:获取各井分层界限数据库中的井点各层构造位置及全区地震断层解释成果;利用所述井点各层构造位置及所述全区地震断层解释成果建立三维构造框架模型。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获得各井分层界限数据库中的井点各层构造位置及全区地震断层解释成果,通过井点各层构造位置及全区地震断层解释成果建立三维构造框架模型。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三维构造框架模型、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的油藏三维模型基础上,预测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模型。根据布井精度的需要对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模型进行粗化(若干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点进行平均)得到粗化后的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粗化后的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结合历史的油田动态数据,以粗化后的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为起点,对油田动态数据进行逐井历史拟合,实现油藏开发流体运动过程的动态模拟,最终获得三维剩余油分布成果。其中,油田动态数据,包括:日注水量和日产油量。
在本发明中,建立所述各井分层界限数据库的方法为:找到区域上的标准井,根据所述标准井划定骨干对比剖面得到骨干井,对骨干井的纵向分油层组-砂岩组-沉积单元进行逐级对比得到区域对比标志,然后依据骨干井的区域对比标志开展全区统层对比,直至所有已有井点各沉积单元界限均实现闭合,得到所述各井分层界限数据库。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找到区域上具有代表性的标准井,具有代表性的标准井应具有位置居中、层位全、厚度适中、资料丰富的特点,依据标准井划定骨干对比剖面得到骨干井,对骨干井的纵向分油层组-砂岩组-沉积单元(层位)进行逐级对比得到区域对比标志,然后依据骨干井的区域对比标志向周围扩展,逐井逼近,开展全区统层对比;直至所有已有井点各沉积单元界限均实现闭合,建立各井分层界限数据库以及各井的井断点数据库,各井分层界限数据库内含有井上层位。
具体地说,具有代表性的标准井应具有位置居中为位置在研究区中部;层位全为各个层位完整不缺失;厚度适中为厚度发育较为适中,厚度与全区该层位平均地层厚度近似;资料丰富为井的测井曲线数据较全。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选取具有声波时差、密度两条测井曲线,且非断层区的标准井,通过声波时差、密度两条测井曲线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进行比对调整,直至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的相关性最大,以各井分层界限数据库的井上层位确定地震层位。将标准井确定的地震层位依据所在同相轴进行闭合解释,对断层复杂区进行细致解释,获得全区地震层位和全区地震断层解释成果,完成时深转换。
步骤102利用所述沉积相带图、所述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以及所述三维剩余油分布成果,基于预设规则采用横切河道方式构建水平井轨迹:
在本发明中,所述预设规则,包括:储层发育情况以及剩余油富集区的剩余油;所述沉积相带图以及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反应所述储层发育情况;所述三维剩余油分布成果反应所述剩余油富集区的剩余油。
在本发明中,所述预设规则,还包括:地层构造起伏;所述地层构造起伏由所有层位的等值图进行确定。具体地,利用所有层位的等值图选选择地层构造起伏平缓的区域。所有层位的等值图的构造图绘制方法详见步骤②中的描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水平井设计原则(预设规则),以地层构造起伏平缓、储层发育好、剩余油富集区作为首选靶区,在三维空间设计水平井轨迹,完成针对局部甜点区域的水平井高效挖潜。
其中,地层构造起伏平缓是指地层倾角的变化不超过20°,最好为5°以内。储层发育好是指地层以砂岩储层为主,砂岩储层厚度大,砂岩储层的平面连续性好;砂岩储层厚度一般为大于2m,砂岩储层的平面连续性一般为砂岩储层延伸范围在200以上。剩余油富集区是指剩余油饱和度多数为50%以上。沉积相带图以及储层岩性反应了储层发育情况,三维剩余油分布成果反应了剩余油富集区的剩余油。
本发明对一种构建水平井轨迹的方法具体步骤①-⑦如下:
步骤①:地层对比。
井资料对比:找到区域上具有代表性的标准井,具有代表性的标准井应具有位置居中、层位全、厚度适中、资料丰富的特点,依据标准井划定骨干对比剖面得到骨干井,对骨干井的纵向分油层组-砂岩组-沉积单元(层位)进行逐级对比得到区域对比标志,然后依据骨干井的区域对比标志向周围扩展,逐井逼近,开展全区统层对比;直至所有已有井点各沉积单元界限均实现闭合,建立各井分层界限数据库以及各井的井断点数据库,各井分层界限数据库内含有井上层位。
具体地说,具有代表性的标准井应具有位置居中为位置在研究区中部;层位全为各个层位完整不缺失;厚度适中为厚度发育较为适中,厚度与全区该层位平均地层厚度近似;资料丰富为井的测井曲线数据较全。
地震资料标定:选取具有声波时差、密度两条测井曲线,且非断层区的标准井,通过声波时差、密度两条测井曲线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进行比对调整,直至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的相关性最大,以各井分层界限数据库的井上层位确定地震层位。将标准井确定的地震层位依据所在同相轴进行闭合解释,对断层复杂区进行细致解释,获得全区地震层位和全区地震断层解释成果,完成时深转换。
步骤②:构造特征研究。
依据步骤①获得的井点上所有层位的海拔深度,结合所有层位的井上层位对应地震层位的解释成果,绘制所有层位的等值图。井点处以井为主,井间、无井区以地震为主,获得所有层位构造图(所有层位的等值图);断层解释在三维空间利用各井的井断点数据库中井断点以及全区地震断层解释成果组合断层,获得所有层位的上下盘断层线。将上下断层线加载到相应层位的等值图上,重新插值,完成所有层位的等值图的构造图绘制。
步骤③:储层参数解释。
依据测井、取心井资料,得到岩-电对应关系图版,实现储层岩性(有效砂岩、砂岩、泥岩)、物性(孔隙度、渗透率)、含油性定性(气层、油层、同层、水层、干层)、定量(水淹级别、饱和度)参数解释,根据岩-电对应关系图版建立储层参数数据库。
步骤④:沉积相带图绘制。
通过取心井资料分析,认识区域沉积特征。依据区域沉积特征对应的相应沉积相模式,建立测井相模式。利用测井相模式对各井、各层位进行逐井、逐层判相,得到沉积相库。再将同一层位的井点相抽提出来,依据同一层位的相应沉积相模式,进行储层预测性绘图,完成沉积相带图(储层预测性绘图)。
步骤⑤:三维地质建模。
依据步骤①获得各井分层界限数据库中的井点各层构造位置及全区地震断层解释成果,通过井点各层构造位置及全区地震断层解释成果建立三维构造框架模型。依据步骤③获得储层参数数据库的储层参数解释成果,在步骤④获得沉积相带图的沉积相带边界的控制下,进行三维插值,获得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
步骤⑥:数值模拟剩余油研究。
在步骤⑤获得三维构造框架模型、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的油藏三维模型基础上,预测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模型。根据布井精度的需要对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模型进行粗化(若干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点进行平均)得到粗化后的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粗化后的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结合历史的油田动态数据,以粗化后的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为起点,对油田动态数据进行逐井历史拟合,实现油藏开发流体运动过程的动态模拟,最终获得三维剩余油分布成果。其中,油田动态数据,包括:日注水量和日产油量。
步骤⑦:穿河道水平井轨迹设计。
依据以上步骤⑥的三维剩余油分布成果,结合油田开发政策,制定水平井设计原则(预设规则),以地层构造起伏平缓、储层发育好、剩余油富集区作为首选靶区,在三维空间设计水平井轨迹,完成针对局部甜点区域的水平井高效挖潜。
本次创新采用横切河道方式设计水平井轨迹。利用沉积相带图、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以及三维剩余油分布成果采用横切河道方式设计水平井轨迹,其中横切河道为垂直河道的走向,穿越夹层之间的油储层。
在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构建水平井轨迹的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执行上述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
获取沉积相带图、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以及三维剩余油分布成果;利用所述沉积相带图、所述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以及所述三维剩余油分布成果,基于预设规则采用横切河道方式构建水平井轨迹;其中,所述横切河道为垂直河道的走向,穿越夹层之间的油储层。
也是是说,在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构建水平井轨迹的装置中,本发明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实现。
这里所描述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下载到各个计算/处理设备,或者通过网络、例如因特网、局域网、广域网和/或无线网下载到外部计算机或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可以包括铜传输电缆、光纤传输、无线传输、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网关计算机和/或边缘服务器。每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网络适配卡或者网络接口从网络接收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并转发该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以供存储在各个计算/处理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
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所述编程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诸如Smalltalk、C++等,以及常规的过程式编程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编程语言。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的状态信息来个性化定制电子电路,例如可编程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可编程逻辑阵列(PLA),该电子电路可以执行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从而实现本公开的各个方面。
这里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都可以由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实现。
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从而生产出一种机器,使得这些指令在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时,产生了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也可以把这些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这些指令使得计算机、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和/或其他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从而,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则包括一个制造品,其包括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各个方面的指令。
也可以把计算机可读程序指令加载到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过程,从而使得在计算机、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或其它设备上执行的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规定的功能/动作。
本发明提供一种构建水平井轨迹的方法以及装置以解决本发明提出的技术问题的理由如下:
一是,甜点类型多丰度高。横切河道水平井能钻遇到常规开发注水难于波及、剩余油较为富集的河道边部剩余油滞留区,而常规方法只能钻打已呈高水淹状态的河道主体带顶部,剩余油规模小;
二是,分段封隔效果好。水平井轨迹钻穿多个河道及河间沉积,存在天然隔层,具备分段开发条件,有长期高产稳产潜力,常规顺河道水平井只能人为预留不射孔避水隔层,难以实现地下分段开发;
三是,转注注水波及体积大。横切河道水平井转注时,由于其穿越多条河道,轨迹与河道主流线垂直,大大提高了注水波及范围,常规水平井顺单一河道,注水趋向于沿主流线流动,波及范围小;
四是,精细地质要求门槛低。井区地质研究不需要进行井间微相、河道边界等储层预测性解剖,降低了水平井设计难度,常规水平井顺河道,由于井网密度受限,河流自然摆动易使水平井平面出层,导致设计失败。
目前本发明构造的水平井轨迹可以钻穿多条单一河道及河间砂体,可以进行分段开发;同时,根据三维岩性模型设计轨迹,使水平井垂向上钻打厚油层顶部及夹层内部,配合实钻物性、气测录井、水淹解释等资料,合理射孔进行分段开发。
目前本发明已在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东部过渡带三、四条带区块部署1口水平井,初期日产油36吨,是周围直井产量20倍以上,含水仅为71%,见到良好的开发效果。
下一步将在萨北开发区过渡带进行推广,预计部署水平井5-8口。同时,在潜力单元较少的过渡带外扩区,采用丛式井组方式部署大水平段水平井组,与利用直井开发相比,大幅度减少钻井投资及后期维护成本,实现难采储量高效益开发。待到纯油区含水接近98%经济极限后,优选正韵律厚层顶部部署多分支水平井注采井组,实现难采潜力的高效驱替,实现老油田二次高效开发。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表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同等替换、改进等,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构建水平井轨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沉积相带图、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以及三维剩余油分布成果;
利用所述沉积相带图、所述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以及所述三维剩余油分布成果,基于预设规则采用横切河道方式构建水平井轨迹;
其中,所述横切河道为垂直河道的走向,穿越夹层之间的油储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积相带图的生成方法,包括:
根据区域沉积特征对应的相应沉积相模式,建立测井相模式;利用所述测井相模式得到沉积相库;
抽提同一层位的井点,根据同一层位的相应沉积相模式进行储层预测性绘图,得到所述沉积相带图;
以及/或,
所述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的生成方法,包括:
建立储层参数数据库;
利用所述储层参数数据库的储层参数解释成果进行三维插值,得到所述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储层参数数据库的方法,包括:
利用测井、取心井资料,得到岩-电对应关系图版,根据所述岩-电对应关系图版建立所述储层参数数据库。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剩余油分布成果的生成方法,包括:
确定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以所述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为起点,结合油田动态数据进行逐井历史拟合,实现油藏开发流体运动过程的动态模拟,得到所述三维剩余油分布成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之前,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建立三维构造框架模型以及获取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
在所述三维构造框架模型以及所述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的油藏三维模型基础上,预测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模型;
根据布井精度的需要对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模型的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进行粗化,粗化后的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为确定的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三维构造框架模型的方法为:
获取各井分层界限数据库中的井点各层构造位置及全区地震断层解释成果;
利用所述井点各层构造位置及所述全区地震断层解释成果建立三维构造框架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建立所述各井分层界限数据库的方法为:找到区域上的标准井,根据所述标准井划定骨干对比剖面得到骨干井,对骨干井的纵向分油层组-砂岩组-沉积单元进行逐级对比得到区域对比标志,然后依据骨干井的区域对比标志开展全区统层对比,直至所有已有井点各沉积单元界限均实现闭合,得到所述各井分层界限数据库。
8.根据权利要求1-3、5-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规则,包括:储层发育情况以及剩余油富集区的剩余油;
所述沉积相带图以及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反应所述储层发育情况;
所述三维剩余油分布成果反应所述剩余油富集区的剩余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规则,还包括:地层构造起伏;所述地层构造起伏由所有层位的等值图进行确定。
10.一种构建水平井轨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执行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
获取沉积相带图、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以及三维剩余油分布成果;
利用所述沉积相带图、所述储层岩性及物性建模成果以及所述三维剩余油分布成果,基于预设规则采用横切河道方式构建水平井轨迹;
其中,所述横切河道为垂直河道的走向,穿越夹层之间的油储层。
CN202010094182.9A 2020-02-12 2020-02-12 一种构建水平井轨迹的方法以及装置 Active CN1111402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4182.9A CN111140230B (zh) 2020-02-12 2020-02-12 一种构建水平井轨迹的方法以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4182.9A CN111140230B (zh) 2020-02-12 2020-02-12 一种构建水平井轨迹的方法以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40230A true CN111140230A (zh) 2020-05-12
CN111140230B CN111140230B (zh) 2023-05-19

Family

ID=70527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94182.9A Active CN111140230B (zh) 2020-02-12 2020-02-12 一种构建水平井轨迹的方法以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4023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52591A (zh) * 2020-09-07 2020-12-08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储层构型约束下的隔夹层精细刻画及嵌入式建模方法
CN115875012A (zh) * 2021-09-28 2023-03-31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干旱型三角洲稀井网条件下的储层描述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53834A (zh) * 2014-10-31 2015-03-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井组注采关系优化调整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53834A (zh) * 2014-10-31 2015-03-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井组注采关系优化调整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司丽: "曲流河点坝砂体地质建模及在水平井轨迹设计中的应用", 《岩性油气藏》 *
吴忠宝等: "三维地质建模及油藏数值模拟一体化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地质与资源》 *
朱彧: "地渗透稠油油藏精细藏描述研究 ——以M2区块为例", 《CNKI硕士电子期刊》 *
李宇华等: "松辽盆地杏北开发区一类油层水平井轨迹优化技术", 《THE 2017 INTERNATIONAL FIELD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ONFERENCE》 *
杨春生等: "东14区块微相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及剩余油分析", 《CNKI硕士电子期刊》 *
雷玉明;: "X油田水下分流河道水平井挖潜技术研究", 石油地质与工程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52591A (zh) * 2020-09-07 2020-12-08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储层构型约束下的隔夹层精细刻画及嵌入式建模方法
CN112052591B (zh) * 2020-09-07 2023-09-29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储层构型约束下的隔夹层精细刻画及嵌入式建模方法
CN115875012A (zh) * 2021-09-28 2023-03-31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干旱型三角洲稀井网条件下的储层描述方法
CN115875012B (zh) * 2021-09-28 2024-04-30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干旱型三角洲稀井网条件下的储层描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40230B (zh) 2023-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orenson A dynamic model for the Permian Panhandle and Hugoton fields, western Anadarko basin
CN103472484B (zh) 基于rs三维敏感地震属性分析的水平井轨迹优化方法
CN111706317B (zh) 一种确定加密调整区低渗储层剩余油分布状况的方法
CN110056346B (zh) 一种基于趋势变化函数的油藏三维原始含水饱和度模拟方法
CN104809277A (zh) 一种超低渗致密储层水平井地质建模方法
CN111140230A (zh) 一种构建水平井轨迹的方法以及装置
Ma et al.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the water-flooding of oil fields during the high water-cut stage
CN113742995A (zh) 一种基于煤矿大数据的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及系统
Liu et al. The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 for Well Pattern Optimization of Heterogeneous Sandstone Reservoirs
Jassim et al. Water Injection for oil recovery in Mishrif formation for Amarah oil field
Zhang et al. Application of facies-controlled modeling technology to the fault-block A11 in A'Nan Oilfield
Roumpos et al. Mineable lignite reserves estimation in continuous surface mining
De Mirabal et al. Integrated study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FB-53 reservoir, North Hamaca-Orinoco Belt, Venezuela
CN112377104B (zh) 动态调整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实钻轨迹的方法及装置
Li Descrip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Complex Fault Block Reservoir Geology
Qu et al. Integrated Geo-Dynamic Modelling and Investigation of Pressure-Dependent Permeability to Increase Working Gas Capacity of a Reservoir Repurposed for Underground Gas Storage
Branning Modeling Unconventional Water Production in the Northeast Elm Coulee Field, Bakken Formation
Feder Data-Acquisition Optimization Maximizes Value of Mature Oil-Rim Reservoirs
Weijermans et al. Integrated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Simulation to Optimize Recovery from a Mature Carboniferous North Sea Gas Field with Water Influx
Ogbeiwi An Approach to Waterflood Optimization: Case Study
Hernandez et al.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of an Unconventional Play: Geosteering Operations in the Wolfcamp of the Southern Delaware Basin
Baxendale Application of reservoir management and reservoir simulation to monitor an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4/7/N1 reservoirs in the Samarang field, offshore Sabah, East Malaysia
Abdulkareem et al. Reservoir simulation of Mishrif formation in Buzurgan oil field
Hui et al.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In-situ stress Distribution in Ultra-deep Fractured-caved Carbonate Reservoirs
Carpenter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Scenario-Based Models Optimize Development Plann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4

Address after: 163453 Heilongjiang Province, Daqing City Ranghulu District No. 233 South Central Avenue

Applicant after: Daqing Oilfield Co.,Ltd.

Applicant after: PETROCHINA Co.,Ltd.

Address before: 163453 Heilongjiang Province, Daqing City Ranghulu District No. 233 South Central Avenue

Applicant before: Daqing Oilfield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