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34934A - 一种骨折夹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骨折夹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34934A
CN111134934A CN202010075166.5A CN202010075166A CN111134934A CN 111134934 A CN111134934 A CN 111134934A CN 202010075166 A CN202010075166 A CN 202010075166A CN 111134934 A CN111134934 A CN 1111349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ferrule
sleeve
ferrule body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751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34934B (zh
Inventor
王际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nji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07516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349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34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49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349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49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5/00Orthopaedic methods or devices f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Nursing devices; Anti-rape devices
    • A61F5/01Orthopaedic devices, e.g. splints, casts or braces
    • A61F5/04Devices for stretching or reducing fractured limbs; Devices for distractions; Splints
    • A61F5/05Devices for stretching or reducing fractured limbs; Devices for distractions; Splints for immobilising
    • A61F5/058Splints
    • A61F5/05841Splints for the limb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5/00Orthopaedic methods or devices f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Nursing devices; Anti-rape devices
    • A61F5/01Orthopaedic devices, e.g. splints, casts or braces
    • A61F5/0102Orthopaedic devices, e.g. splints, casts or br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recting deformities of the limbs or for supporting them; Ortheses, e.g. with articulations
    • A61F5/0104Orthopaedic devices, e.g. splints, casts or br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recting deformities of the limbs or for supporting them; Ortheses, e.g. with articulations without articu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5/00Orthopaedic methods or devices f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Nursing devices; Anti-rape devices
    • A61F5/01Orthopaedic devices, e.g. splints, casts or braces
    • A61F5/04Devices for stretching or reducing fractured limbs; Devices for distractions; Splints
    • A61F5/042Devices for stretching or reducing fractured limbs; Devices for distractions; Splints for extension or stretch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rsing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骨折夹板,包括:多个可变径的套圈体,各可变径的套圈体依次间隔设置;多个长度可调的支撑杆,各支撑杆沿着套圈体圆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均与各套圈体所在平面相垂直,每一支撑杆分别连接各套圈体,限定各套圈体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本发明的骨折夹板可精准调节加压范围,进行有效的固定,且材料模块化,易于生产,也易于组装,另外本发明的骨折夹板在固定的同时,具有牵引功能,治疗效果更佳,患者体验好。

Description

一种骨折夹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骨折夹板。
背景技术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目前,在临床上对四肢骨折的病人一般需要采用传统的夹板或打石膏来固定,以确保患者骨折部分不发生错位。利用小夹板固定时,由于夹板的可塑性小,在移动时容易造成移位,固定效果不理想;而石膏固定则需要根据骨折部位进行现场制作石膏模型,使得石膏固定的操作较为繁琐,不适合用于急救。此外,根据术前需要,还有皮牵引、骨牵引等处理手段。对于严重骨折患者,小夹板无法起到牵引作用,需要做骨牵引或皮牵引,但骨牵引或皮牵引需要卧床并附加重物,患者舒适度较差。
因此,缺少一种固定效果好,并且操作简单适用于急救的骨折夹板;同时,还能作为术前牵引的固定夹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骨折夹板,具体地,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骨折夹板,包括:
多个可变径的套圈体,各可变径的套圈体依次间隔设置;
多个长度可调的支撑杆,各支撑杆沿着套圈体圆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均与各套圈体所在平面相垂直,每一支撑杆分别连接各套圈体,限定各套圈体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优选的,骨折夹板包括第一套圈体和设置在第一套圈体两侧的第二套圈体和第三套圈体,所述第二套圈体上沿着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三套圈体上沿着圆周方向设置多个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套圈体上沿着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部,各支撑杆中部限位在所述第一套圈体的限位部上,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套圈体和第三套圈体上相应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套圈体/第二套圈体/第三套圈体包括:第一半环、第二半环和固定套,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可转动连接,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的外圆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固定套套设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
所述第一半环的自由端设置第一弧形齿条部,所述第二半环的自由端对应设置有第二弧形齿条部,第一弧形齿条部和第二弧形齿条部转动连接。
优选的,第一半环/第二半环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软质层和硬质层,所述第一半环的硬质层的外圆周面上沿着第一半环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半环的硬质层的外圆周面上沿着第二半环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固定套绕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设置,固定所述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
优选的,所述固定套为长条体,长条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长条体的另一端沿着长条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可选择的限位连接在任一第二连接部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套为长条形,所述多个限位部包括间隔设置在第一套圈体的固定套外边沿的多个豁口,所述多个第一固定部包括设置在第二套圈体的固定套上的多个连接槽/连接座,所述多个第二固定部包括设置在第三套圈体的固定套上的多个连接座,所述的支撑杆中部穿过所述豁口,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套圈体和第三套圈体的固定套上相应的连接座上,所述第一套圈体通过其固定套上各豁口限位在各支撑杆之间。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包括至少两个杆体,相邻两杆体通过可伸缩连接结构连接;
所述可伸缩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套,连接套内设置有内螺纹,相邻两杆体分别于连接套的两侧与连接套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杆体、设置在第一杆体两侧的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以及长度调节配件,所述第一杆体包括第一杆部、第二杆部和可动组件;
所述可动组件包括外罩,外罩上两侧相对设置有连通至内部腔室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外罩上位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设置有连通至内部腔室的第三通孔,外罩内对三个通孔分别设置有第一可动盘、第二可动盘和第三可动盘,第一可动盘和第二可动盘相对设置,第三可动盘设置在第一可动盘和第二可动盘之间并分别与第一可动盘和第二可动盘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杆部端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所述第一可动盘,所述第二杆部端部穿过所述第二通孔连接所述第二可动盘,所述第三可动盘对应第三通孔设置有连接槽,连接槽内壁设置有槽体,所述长度调节配件包括驱动杆部和把手部,所述驱动杆部一端连接把手部,另一端外壁设置有条体,驱动杆部插入所述连接槽内,所述条体插接限位在所述槽体内;
所述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对应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连接套,连接套具有内螺纹,所述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的外部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并螺纹连接在相应的连接套内。
优选的,第二套圈体和第三套圈体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多个第一固定部包括设置在第二套圈体的固定套上的多个连接座,所述多个第二固定部包括设置在第三套圈体的固定套上的多个连接座,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第一杆体可转动连接在第二套圈体的连接座上,第一杆体中部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孔,所述第二杆体一端可转动连接在第三套圈体的连接座上,另一端可转动连接在任一所述的连接孔上,所述第一杆体的自由端向套圈体一侧转动,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均卡入所述第一套圈体的连接套上的豁口上,限制第一套圈体的位置。
优选的,还包括防护套,所述防护套为可复位板向内弯曲而成的筒状结构,可复位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可复位板上沿着长度方向间隔的设置有多个条形的板片,各条形板片沿着可复位板的宽度方向贴合在可复位板的内表面上,可复位板两长度边上分别相错设置有多个空心柱,各空心柱之间贯穿有直杆,直杆限定防护套保持筒状结构;防护套内层设置有柔性皮肤接触层,所述第一套圈体、第二套圈体和第三套圈体套设在防护套上;筒状结构的防护套外侧面上设置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均匀设置在防护套外侧面上沿径向向外延伸的杆状弹体以及沿着筒状结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由防护套外侧面沿径向呈辐射状凸出设置的多个支撑片。
优选的,骨折夹板包括用于检测第一套圈体、第二套圈体和第三套圈体是否错位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二套圈体和第三套圈体上的第一红外发射器和第二红外发射器,以及设置在第一套圈体上分别对应第一红外发射器和第二红外发射器的第一红外接收器和第二红外接收器,所述红外接收器与报警电路连接,所述报警电路包括主芯片、两个控制电路、第一指示灯和第二指示灯,主芯片通过其中一个控制电路连接第一指示灯,主芯片通过另一个控制电路连接第二指示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NPN双极型晶体管G1-G3、PNP双极型晶体管G4、电阻R1-R7、电容C1-C3;
主芯片的第一接口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NPN双极型晶体管G3的基极电连接,NPN双极型晶体管G3的集电极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NPN双极型晶体管G3的发射极与参考地GND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PNP双极型晶体管G4的基极连接,主芯片的第二接口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阻R1、电容C1的一端连接;
NPN双极型晶体管G2的集电极与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以及PNP双极型晶体管G4的发射极连接,NPN双极型晶体管G2的基极与电容C3、电阻R7的一端以及PNP双极型晶体管G4的集电极连接,PN双极型晶体管G2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的正极、电容C2、第一指示灯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与电阻R7的另一端以及参考地GND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Vcc;
NPN双极型晶体管G1的基极与电容C1、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NPN双极型晶体管G1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的负极、电容C2、第一指示灯的另一端连接,NPN双极型晶体管G1的发射极与电容C1、电阻R1的一端以及参考地GND连接;
其中,第一红外接收器和第二红外接收器均电连接所述主芯片,主芯片连接有第一指示灯和第二指示灯,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第一红外发射器信号,则主芯片控制第一指示灯熄灭,否则控制第一指示灯点亮,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第二红外发射器发射的信号,则主芯片控制第二指示灯熄灭,否则控制第二指示灯点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本发明的骨折夹板结构精小,可精准调节加压范围,进行有效的固定,且材料模块化,易于生产,也易于组装,另外本发明的骨折夹板在固定的同时,具有牵引功能,患者体验好。
2、本发明的骨折夹板的三个套圈体内径可调,适用于不同体型的患者,本发明中多个支撑杆长度可调,从而可调节骨折夹具的整体长度,具有吸牵引功能。
3、本发明中,支撑杆两端固定在第二套圈体和第三套圈体上,支撑板的中部对第一套圈体具有限位的作用,实际使用中,支撑杆两端快速定位在第一套圈体和第二套圈体上,自然对第三套圈体具有限位作用,使用方便,尤其适用于急救。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骨折夹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轴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沿着径向的剖视图;
图4是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骨折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防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在图7中防护套外侧面设置缓冲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五中微调机构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五中调整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六中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六中红外接收器的电路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七中支撑杆上设置有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八中支撑杆上设置套体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九中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十中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骨折夹板,包括:多个可变径的套圈体,各可变径的套圈体依次间隔设置,各套圈体分别套设在肢体不同位置;多个长度可调的支撑杆4,各支撑杆4沿着套圈体圆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均与各套圈体所在平面相垂直,每一支撑杆4分别连接各套圈体,限定各套圈体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从而确保内部肢体部分不会发生移位,确保患者安全。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骨折夹板包括第一套圈体1和设置在第一套圈体1两侧的第二套圈体2和第三套圈体3,所述第二套圈体2上沿着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三套圈体3上沿着圆周方向设置多个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套圈体1上沿着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部,各支撑杆中部限位在所述第一套圈体1的限位部上,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套圈体2和第三套圈体3上相应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上。
参见图5所示,所述第一套圈体1/第二套圈体2/第三套圈体3均分别包括:第一半环51、第二半环52和固定套63(图5中未示出),第一半环51和第二半环52可转动连接,第一半环51和第二半环52的外圆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固定套63套设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第一套圈体1/第二套圈体2/第三套圈体3均为硬质材料制成,但是也有一定的弹性,通过在两半环的外圆周面上沿着半环的延伸方向设置凹槽,固定套63安装在凹槽内,将第一半环51和第二半环52固定形成一个圆环形体以包裹肢体。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套圈体1/第二套圈体2/第三套圈体3均可变径,从而适用于不同患者,适用于不同部位的肢体。
为了实现可变径功能,所述第一半环51的自由端设置第一弧形齿条部511,所述第二半环52的自由端对应设置有第二弧形齿条部521,第一弧形齿条部和第二弧形齿条部转动连接。第一弧形齿条部和第二弧形齿条部两者可调节重合长度,实现调整套圈体的内径/外径。通过套圈体两端的第一弧形齿条部和第一弧形齿条部的啮合,套圈体可初步自锁,方便在肢体上快速组装。
参见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的,第一半环51/第二半环52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软质层61和硬质层62,软质层61可直接接触肢体皮肤,硬质层62确保套圈体的形状不变形,增强对支撑的平直支撑效果。
所述第一半环51的硬质层62的外圆周面上沿着第一半环51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半环52的硬质层62的外圆周面上沿着第二半环52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固定套63绕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设置,固定所述第一半环51和第二半环52。其中,第一半环51的自由端和第二半环52的自由端均不设置有柔性层,直接在硬质层62上设置齿槽形成所述的弧形齿条部。
其中,所述固定套63为长条体,长条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长条体的另一端沿着长条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可选择的限位连接在任一第二连接部上。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固定套63具有一定柔性,其一端的第一连接部包括卡接头,其另一端沿着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部位为多个卡槽或卡接孔,在实际装配中,所述卡接头可根据需求选择性的与任一卡槽或卡接孔卡接,从而对通过啮合暂时连接的第一半环51和第二半环52进行固定限位,使其保持为圆环结构。
参见图3所示,所述固定套63为长条形,所述多个限位部包括间隔设置在第一套圈体1的固定套63外边沿的多个豁口631,所述多个第一固定部包括设置在第二套圈体2的固定套63上的多个连接槽/连接座632,所述多个第二固定部包括设置在第三套圈体3的固定套63上的多个连接槽/连接座632,所述的支撑杆4中部穿过所述豁口631,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套圈体2和第三套圈体3的固定套63上相应的连接槽/连接座上,所述第一套圈体1通过其固定套63上各豁口631限位在各支撑杆4之间。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4包括至少两个杆体,相邻两杆体通过可伸缩连接结构连接。
参见图4所示,所述可伸缩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套43,连接套43内设置有内螺纹,相邻两杆体分别于连接套43的两侧与连接套43螺纹连接。再需要调节支撑杆4的长度时,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第一杆体41或第二杆体42可实现调整支撑杆4的整体长度。
实施例二
参见图6所示,本实施二中,提供一种骨折夹具,该骨折夹具同样包括多个可变径的套圈体和多个长度可调的支撑杆4,区别于实施例二中增加了弹簧7,且支撑杆4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不同。
具体的,骨折夹板,包括:多个可变径的套圈体,各可变径的套圈体依次间隔设置;多个长度可调的支撑杆4,各支撑杆4沿着套圈体圆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均与各套圈体所在平面相垂直,每一支撑杆4分别连接各套圈体,限定各套圈体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骨折夹具包括第一套圈体1和设置在第一套圈体1两侧的第二套圈体2和第三套圈体3,所述第二套圈体2上沿着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三套圈体3上沿着圆周方向设置多个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套圈体1上沿着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部,各支撑杆4中部限位在所述第二套圈体2的限位部上,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套圈体2和第三套圈体3上相应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上。
区别在于,第二套圈体2和第三套圈体3之间连接有弹簧7,所述多个第一固定部包括设置在第二套圈体2的固定套63上的多个连接座,所述多个第二固定部包括设置在第三套圈体3的固定套63上的多个连接座,所述支撑杆4包括第一杆体41和第二杆体42,第一杆体41可转动连接在第二套圈体2的连接座上,第一杆体41中部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孔,所述第二杆体42一端可转动连接在第三套圈体3的连接座上,另一端可转动连接在任一所述的连接孔上,所述第一杆体41的自由端向套圈体一侧转动,第一杆体41和第二杆体42均卡入所述第一套圈体1的连接套43上的豁口631上,限制第一套圈体1的位置。通过调节第二杆体42与不同的连接孔连接,实现调节骨折夹板的整体长度,提高了骨折夹具的适用范围。另外在第三套圈体3和第二套圈体2之间设置弹簧7,则使得两者具有相向运动的趋势,而第一杆体41和第二杆体42两者则对第三套圈体3和第二套圈体2具有分离撑开的支撑力,如此,则第一杆体41和第二杆体42将第二套圈体2和第三套圈体3撑开,弹簧7拉伸在第二套圈体2和第三套圈体3之间,两个相反的作用力,使得第二套圈体2和第三套圈体3之间结构更加稳定,两者不会在轴向上相对运动,拉伸的弹簧7对贴合的第一杆体41和第二杆体42具有辅助锁定的作用,防止第一杆体41和第二杆体42之间变形松开。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包括凸出所述第二套圈体2/第三圆环靠近第一套圈体1一侧面的凸片,凸片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一杆体41的一端凸出设置有转轴,转轴直接插入所述连接孔即可,第二杆体42与第三套圈体3的可转动连接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在第一杆体41的侧部沿着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连接孔,所述第二杆体42端部设置凸柱,凸柱可选择的插入任一所述的连接孔内。
实施例三
参见图7所示,本实施例三中,在上述实施例一和二的基础上,骨折夹板还包括防护套8,所述防护套为可复位板向内弯曲而成的筒状结构,可复位板上设置有通孔81,所述可复位板80上沿着长度方向间隔的设置有多个条形的板片83,各条形板片83沿着可复位板80的宽度方向贴合在可复位板80的内表面上,可复位板80两长度边上分别相错设置有多个空心柱82,各空心柱82之间贯穿有直杆,直杆限定防护套9保持筒状结构;防护套9内层设置有柔性皮肤接触层,所述第一套圈体1、第二套圈体2和第三套圈体3套设在防护套9上;
通过板片83的设计,支撑整个回弹板材不易塌陷变形而损失肢体,确保内部呈圆润平滑的容纳空间。
防护套8内层设置有柔性皮肤接触层,防护套8直接贴合包裹在肢体上,具体使用时,先将可复位板80平铺,将肢体伸出,卷绕该可复位板80,包裹肢体,然后通过直杆穿过各空心柱82,使得防护套8稳定呈套筒状,保护肢体防止在后续组装骨折夹板的过程中,直接碰撞到肢体,对肢体造成二次伤害,该第一套圈体1、第二套圈体2和第三套圈体3套设在防护套8上。通过防护套8向肢体施加矫正力。
实施例四
参见图8所示,本实施例四在上述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进一步筒状结构的防护套9外侧面上设置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均匀设置在防护套9外侧面上沿径向向外延伸的杆状弹体91以及沿着筒状结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由防护套9外侧面沿径向呈辐射状凸出设置的多个支撑片92。
通过缓冲结构的设计,防止尖锐物穿过各支撑杆4直接冲击到肢体上,对肢体造成严重的损伤。各杆状弹体91填充在各支撑杆4之间,有效的缓冲由外部向各支撑杆4内部运动的冲击力,保护肢体,另外这些杆状弹体91在冬季还具有保暖效果,防止裸露的肢体在冬季收到寒冷刺激。另外所述柔性支撑结构包括由防护套8外侧面沿径向呈辐射状凸出设置的多个支撑片92。这些支撑片间隔设置在密集的杆状弹体91之间,对杆状弹体91具有保护的作用,防止杆状弹体91长期使用后变形回缩,无法保持向外的膨胀状态,相邻两支撑片之间的杆状弹体91收到两侧的支撑片的支撑保护,不会折断,保持了缓冲性能和保暖性能。
实施例五
参见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骨折夹板进一步还包括有微调机构,所述微调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左微调机构和右微调机构,两微调机构分别于在三个套圈体的左右两侧,固定第一套圈体和第二套圈体,该两微调机构均包括调整装置,调整装置作用于所述第三套圈体,可驱动第三套圈体相对第一套圈体和第二套圈体轻微转动较小的角度,从而小幅度调整骨骼位置,特别适用于在圆周方向骨折错位的情况。
具体的,所述微调机构,包括左微调机构和右微调机构,任一微调机构均包括直杆部,直杆部00上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固定部01,第二固定部02和调整装置03,所述第一固定部01用于固定第二套圈体2,所述第二固定部用于固定第一套圈体1,所述调整装置用于对第三套圈体3进行圆周方向上的微调。
在前述实施例中,已经提到,第一套圈体、第二套圈体和第三套圈体上均套设有固定套,固定套具有一定硬度,参见图3所示,固定套的侧部沿着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豁口部和连接槽,所述固定部包括由所述直杆部00向套圈体一侧垂直延伸的延伸部,延伸部上设置有多个与直杆部平行的插接柱011,插接柱011插接固定在相应套圈体的连接槽上,固定相应的套圈体。
另外直杆体包括第一直段、第二直段和第三直段,第一直段和第二直段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第三直段上设置有调整装置,其中,相邻两个直段之间通过连接套连接,可调节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调整装置三者的相对距离。所述调整装置包括U形固定板、第一转轴04、设置在第一转轴04上的转动轮041和单向转轮042、设置在U形固定板上的卡条043,所述U形固定板上包括上板044、下板045和连接两者的连接板046,上板和下板上对应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转轴04贯穿所述上板和下板上的通孔设置,所述第一转轴伸出上板的一端套装有转动轮041,转动轮外周面设置有与第三套圈体上固定套外周的豁口部啮合的啮合齿,转动轮转动则通过啮合带动第三套圈体转动。另外调整装置上还设置有锁止结构,用于在调节到位后,锁止第三套圈体或转动轮,防止位置变动。该锁止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位于转动轮和上板之间的单向转轮042,所述上板可转动设置有卡条043,卡条可通过销轴安装在上板044上。在需要调节第三圆环的角度时,可转动卡条远离单向转轮,转动所述第一转轴即可调节第三圆环转动,当调节位置到位后,则可旋转卡条至卡条咬合在所述单向转轮上,此时第一转轴锁定,第一转轴通过转动轮锁定所述第三圆环。该卡条贯穿上板设置,卡条位于上板和下板之间设置有弯折部0431,该弯折部便于医师转动,来锁止或释放转动轮041。
另外,第一转轴伸出所述下板上的通孔的部位安装有凸台05,凸台的圆周面上设置多个插孔,在需要转动第三圆环时,将把手插入所述插孔051内,转动把手即可实现调节第三圆环的角度,其结构简单,传动效果好。
进一步的,左微调机构和右微调机构两者可以一体设置,也可以是通过弧形连接臂连接,左微调机构和右微调机构设置有固定支座,固定支座可固定在操作台上,固定支座的包括连接直杆的支座体,支座体上设置有上下可互动设置的夹持部,如夹持部的底部设置螺母,扭动螺母实现夹持在操作台上。所述左微调机构和右微调机构的上板上分别设置有铰接座06和卡槽,所述铰接座06上连接有限位杆07,在调节第三套圈体角度时,该限位杆07转动至自由端卡入另一限位槽内,则第三套圈体3沿轴向方向被锁定,防止在旋转第三套圈体3时,第三套圈体3在轴向上移位,对人体造成伤害。
在具体应用中,用于可直接采用本实施中的微调机构配合三个套圈体装配在患者肢体上。另一种应用是,当患者已经采取了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三个套圈体和支撑杆装配方案后,需要对第三套圈体进行角度微调,此时,则先将左微调机构和右微调机构固定在操作台上,然后分别将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固定第二套圈体和第一套圈体,再转动所述限位杆在轴向上限制第三套圈体移动,然后通过微调机构调节第三套圈体角度,调节过程结束后,可控制各支撑杆再次伸长插接在第三套圈体上定位,再拆卸该微调机构即可。本实施例中,微调机构可固定骨折夹板的第二套圈体和第一套圈体,通过调整装置调节第三套圈体的转动角度,从而对骨骼部位进行错位矫正,且通过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确保在矫正过程中,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不会发生移位,确保患者肢体不会受到二次伤害,调整装置采用单向转轮卡条结构,实现了随时调节角度,并在调节第三套圈体角度后可通过卡条定位,防止第三套圈体再圆周方向有多余的角度活动,有效的保护肢体。另外在调整装置上设置有限位杆07,可在轴向上阻挡第三套圈体移位,防止在调节第三套圈体圆周方向的角度时,第三套圈体轴向上的移位对肢体造成二次伤害,该微调机构确保患者在矫正骨骼错位的过程中,不会发生二次伤害。
实施例六
参见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六中,骨折夹板包括用于检测第一套圈体1、第二套圈体2和第三套圈体3是否错位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二套圈体2和第三套圈体3上的第一红外发射器和第二红外发射器,以及设置在第一套圈体1上分别对应第一红外发射器和第二红外发射器的第一红外接收器和第二红外接收器,所述红外接收器与报警电路连接,所述报警电路包括主芯片,第一红外接收器和第二红外接收器均电连接所述主芯片,主芯片连接有第一指示灯和第二指示灯,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第一红外发射器信号,则主芯片控制第一指示灯熄灭,否则控制第一指示灯点亮,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第二红外发射器发射的信号,则主芯片控制第二指示灯熄灭,否则控制第二指示灯点亮。
包括用于检测第一套圈体1、第二套圈体2和第三套圈体3是否错位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二套圈体2和第三套圈体3上的第一红外发射器和第二红外发射器,以及设置在第一套圈体1上分别对应第一红外发射器和第二红外发射器的第一红外接收器和第二红外接收器,所述红外接收器与报警电路连接,所述报警电路包括主芯片、两个控制电路、第一指示灯和第二指示灯,主芯片通过其中一个控制电路连接第一指示灯,主芯片通过另一个控制电路连接第二指示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NPN双极型晶体管G1-G3、PNP双极型晶体管G4、电阻R1-R7、电容C1-C3;
其中,第一红外接收器和第二红外接收器均电连接所述主芯片,主芯片连接有第一指示灯和第二指示灯,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第一红外发射器信号,则主芯片控制第一指示灯熄灭,否则控制第一指示灯点亮,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第二红外发射器发射的信号,则主芯片控制第二指示灯熄灭,否则控制第二指示灯点亮;
通过检测装置的设置,可时刻分别检测第二套圈体2和第三套圈体3是否与第一套圈体1具有位移偏差,确保第一套圈体、第二套圈体和第三套圈体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当第一套圈体1上的第一红外接收器未能接收到第一红外发射器的信号,则控制第一指示灯亮,提示患者注意姿势,防止对骨折的肢体造成二次伤害,其中,在第一套圈体1、第二套圈体2和第三套圈体3上均设置有电源模块,为各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提供电能。
具体地,以主芯片通过其中一个控制电路连接第一指示灯为例:
主芯片的第一接口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NPN双极型晶体管G3的基极电连接,NPN双极型晶体管G3的集电极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NPN双极型晶体管G3的发射极与参考地GND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PNP双极型晶体管G4的基极连接,主芯片的第二接口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阻R1、电容C1的一端连接;
NPN双极型晶体管G2的集电极与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以及PNP双极型晶体管G4的发射极连接,NPN双极型晶体管G2的基极与电容C3、电阻R7的一端以及PNP双极型晶体管G4的集电极连接,PN双极型晶体管G2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的正极、电容C2、第一指示灯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与电阻R7的另一端以及参考地GND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Vcc;
NPN双极型晶体管G1的基极与电容C1、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NPN双极型晶体管G1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的负极、电容C2、第一指示灯的另一端连接,NPN双极型晶体管G1的发射极与电容C1、电阻R1的一端以及参考地GND连接。
实施例七
参见图13和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杆体、设置在第一杆体两侧的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以及长度调节配件,所述第一杆体包括第一杆部411、第二杆部412和可动组件413;所述可动组件413包括外罩4131,外罩4131上两侧相对设置有连通至内部腔室的第一通孔4132和第二通孔4133,外罩4131上位于第一连接套43和第二连接套43之间设置有连通至内部腔室的第三通孔4134,外罩4131内对三个通孔分别设置有第一可动盘4135、第二可动盘4136和第三可动盘4137,第一可动盘4135和第二可动盘4136相对设置,第三可动盘4137设置在第一可动盘4135和第二可动盘4136之间并分别与第一可动盘4135和第二可动盘4136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杆部411端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4132连接所述第一可动盘4135,所述第二杆部412端部穿过所述第二通孔4133连接所述第二可动盘4136,所述第三可动盘4137对应第三通孔4134设置有连接槽4138,连接槽4138内壁设置有槽体,所述长度调节配件包括驱动干部101和把手部102,所述驱动干部101一端连接把手部102,另一端外壁设置有条体0021,驱动杆部插入所述连接槽4138内,所述条体0021插接限位在所述槽体内;所述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对应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连接套43,连接套43具有内螺纹,所述第一杆部411和第二杆部412的外部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并螺纹连接在相应的连接套43内。
其中,第一转动盘、第二转动盘以及第三转动盘可以均为斜齿轮。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杆体上设置可动组件413,简化了调节支撑杆长度的步骤,且提高了调节效率,原先的方案中,调节支撑杆长度一次只能调节一个杆体的长度,而采用实施例七的方案时,在需要调节支撑长度,对骨折处进行牵引时,将长度调节配件通过第三通孔4134插接在第三可动盘4137上,顺时针或逆时针扭动把手即可通过可动组件413同时驱动第一杆部411和第二杆部412转动,第一杆部411和第二杆部412转动实现进入/脱离连接套43,从而实现调节支撑杆的长度,且通过该把手调节长度,操作方便,可控性更高。
实施例八
参见图15所示,本实施中,各支撑杆的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均为长条圆柱体,长条圆柱体上设置有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多条凹槽001,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上分别套装有多个套体002,套体002的内壁对应各凹槽001设置有凸筋0021,凸筋0021与所述凹槽001限位配合,套体002由弹性材料制成,套体002可沿着杆体长度方向滑动,并可沿着圆周方向转动通过各凸筋0021与凹槽001限位固定;所述套体002的外壁沿径向凸出设置有弹性支持体,不同套体002可转动不同角度,使得各弹性支撑体003支撑在肢体不同位置;骨折夹板还包括有多个附加弹性支撑体004,附加弹性支撑体004一端安装在所述弹性支撑体003上,另一端支撑在肢体表面,附加弹性支撑体004上设置多个按摩凸起0041;所述弹性支撑体003为立方体,立方体外周面设置有外凸的齿条部0031,所述附加弹性支撑体004一端设置有方形凹槽,附加弹性支撑体004通过所述方形凹槽套装在所述立方体上。
前述实施例中,主要通过三个间隔设置的套圈体对肢体进行支撑,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病情,需要对三个套圈体之间的肢体进行一定的支撑,更有助于骨折处的恢复,因此此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上均设置多个套体002,套体002可转动并定位,使得套体002上的弹性支撑体003向套圈体内侧延伸,对肢体局部位置进行加强支撑,加快骨折处快速恢复,另外,若弹性支撑体003长度不够,还可以安装附加弹性支撑体004,附加弹性支撑体004延长了长度,支撑范围更广,且附加弹性支撑体004表面设置按摩凸起0041,除了有助于空气流通,保护接触的皮肤外,还提高了患者舒适度。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九中,骨折夹板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地方在于同样包括:多个可变径的套圈体,各可变径的套圈体依次间隔设置,各套圈体分别套设在肢体不同位置;多个长度可调的支撑杆4,各支撑杆4沿着套圈体圆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均与各套圈体所在平面相垂直,每一支撑杆4分别连接各套圈体,限定各套圈体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从而确保内部肢体部分不会发生移位,确保患者安全。
参见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包括:套装在各套圈体和支撑杆外部的清洗装置,清洗装置包括:洗涤筒体501,可拆卸套装在各套圈体和支撑杆外部;喷水部,包括位于洗涤筒体501顶部沿着洗涤筒体501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储水箱,所述储水箱内部间隔设置有多个隔离部,将储水箱分为各相互独立的多个储水盒502,各储水盒502均为弹性结构,每一储水盒502上设置有推动把手503,洗涤筒体501的顶部筒壁上对应每一储水盒502设置有连通至相应储水盒502内部储水腔室的密集喷水孔;进水管道,包括设置在储水箱一侧的进水母管504,进水母管504进水端设置有单向阀5042,进水母管504位于单向阀5042下游的管段通过多个分支管道5041分别连接一储水盒502;进水管801,一端连接所述进水管道的进水端,另一端连接有储水罐701;集水装置,包括设置在洗涤筒体501上与所述喷水部相对一侧壁面上的排水口,以及连接所述排水口的排水管601。
本实施例的清洗装置使用方法如下:
首先在需要清洗肢体时,将该洗涤筒体套在肢体上,位于各支撑杆和套圈体的外部,向下按压任一推动把手,则相应储水盒体积变小,然后释放推动把手,储水盒弹性复位,内部腔室变大,气压变小,从而通过进水管道和进水管由所述储水罐中吸取洗涤水,然后再次推动把手,则储水盒变形,内部气压增大,洗涤水由底部的喷水孔喷出,喷淋至肢体上,并通过底部的排水管排出。
本实施例的清洗装置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施例的清洗装置可用于在患者行动不便的情况下,辅助进行清洗肢体,通过设置洗涤筒体包覆肢体,防止液体飞溅,在洗涤筒体上部设置喷水部,喷水部沿着肢体长度方向具有多个储水盒,分别用于洗涤肢体不同部位,患者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清洗肢体不同部位,该装置结构简单,不需要设置水泵,也不需要通电,极大的方便了患者。
实施例十
根据图17所示,还包括一种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直线驱动器110和拉簧112,所述直线驱动器110设在所述第一套圈体1靠近第二套圈体2的一侧,所述直线驱动器110的伸缩端连接拉伸杆117,所述第二套圈体2上贯穿设置有第一活动槽111,所述第一活动槽111用于所述拉伸杆117贯穿,并延伸至靠近所述第三套圈体3的一侧;所述第三套圈体3靠近所述第二套圈体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活动槽113,所述第二活动槽113的槽底部设置有拉力传感器114,所述拉力传感器114的输入端通过拉簧112与所述拉伸杆117远离所述直线驱动器110的一端连接;所述拉力传感器114的输出端连接电路板115,所述电路板115嵌设在第三套圈体3的内部,且所述电路板115上设置有主芯片116,所述主芯片116经电路板115接收所述拉力传感器114的输出信息;所述拉伸杆117设置在所述支撑杆4的内部,所述支撑杆4为多个相互套合并卡接的多连杆单元,所述支撑杆4的内部设为空腔,所述空腔用于所述拉伸杆117来回拉伸活动,并且带动所述支撑杆4来回伸缩;所述支撑杆4的空腔内壁还设有导线槽,所述导线槽用于所述直线驱动器110的导线固定,所述直线驱动器110的导线另一端连接所述电路板115,并经所述电路板115连接主芯片116。
所述牵引装置设置为多个,并绕所述第一套圈体1、第二套圈体2和第三套圈体3的轴向中心线间隔均布设置。用于对所述第一套圈体1和第三套圈体3的间距进行调节的目的。工作时,首先将所述第三套圈体3固定在骨折部位的其中一侧,接着将第一圆环固定在骨折部位的另一侧;所述电路板115设置有按钮和显示屏,所述按钮和所述显示屏均间隔位于所述第三套圈体3的外侧壁上,所述按钮包括拉紧按钮、松开按钮、停止按钮和总电源按钮,启动电源按钮,使得所述牵引装置与电源接通;所述第一套圈体1和所述第三套圈体3在安装到人体之前,是属于松开状态,即所述第一套圈体1和第三套圈体3之间的间隔距离最大;当需要牵引时,启动拉紧按钮,所述直线驱动器110将伸缩端进行拉回,并使得所述拉伸杆117一同收缩,所述拉伸杆117收缩后,所述拉簧112就会被拉开,所述拉簧112在拉开过程中所述拉力传感器114就会将拉力传输给主芯片116,所述主芯片116将接收到的拉力值经显示器显示,并供医护人员查看,当拉力值达到牵引治疗的值,则按下关闭按钮,使得所述直线驱动器110停止收缩;所述拉伸杆117在拉伸过程中,所述支撑杆4的多连杆结构也会随之进行收缩;使得第一套圈体1和第三套圈体3的间距进行收缩,使得骨折部位实现牵拉目的,从而实现骨折部位的骨头趋于较好方向生长并愈合的目的。当需要拆卸所述骨折夹板时,只需将对应的所述第一套圈体1、第二套圈体2和第三套圈体3的开口进行松开即可实现所述骨折夹板的拆卸。
还包括一种牵引系统,通过所述直线驱动器110对拉伸杆117进行拉伸,所述拉伸杆117的拉力作用到所述拉簧112上,所述拉簧112的拉力经拉力传感器114采集后传输给主芯片116,所述主芯片116将采集到的拉力值进行运算,并计算出所述第一套圈体1和第三套圈体3的间距,进一步根据骨折部位进行评估,使得骨折部位的牵引力能够始终保持在最佳的牵引范围内,减少因牵拉不到位造成牵拉失败的情况,或者是牵拉力过大造成骨折部位二次受伤的情况;具体,所述拉力值F经以下公式(1)计算出:
Figure BDA0002378311520000161
其中,L为所述拉伸杆117的拉伸度,Ln为最大拉伸长度,Lm为最小拉伸长度;Udc为所述直线驱动器110的电压,T为直线驱动器110的驱动时间;Z1为直线驱动器110的制动级位时间,Ew为直线驱动器110的制动级位功率,I1为直线驱动器110的制动级位电流。工作时,所述直线驱动器110在对所述拉伸杆117进行拉伸时,所述拉力传感器114根据拉力进行信息采集,并进一步使得所述主芯片116能够根据拉力传感器114采集的拉力值对所述直线驱动器110的拉伸或收紧进行调节,使得所述拉簧112的拉力能够准确的作用于骨折部位,减少因牵拉力过大或过小造成骨折部位二次受伤的情况。
所述调整装置的单向转轮还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单向转轮进行转动,所述驱动电机的另一端通过固定支架安装在所述骨折夹板上;所述主芯片116在牵拉过程中,还包括角度调节系统,所述角度调节系统用于在牵拉过程中对角度偏转造成的牵拉作用力不准的情况进行纠正,所述角度调节系统工作时,首先利用所述检测装置进行位移检测,当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骨折部位出现位移变化,并且该位移变化位置较大时,则首先报警;报警时间超过预设时间,且位移变化报警还未消除时,所述调整装置所连接的驱动电机就会被主芯片116启动,并将所述调整装置进行调整,使得所述骨折夹板的位移进行复位,由此排除位移变化报警,进一步减少因位移造成骨折部位在生长过程中出现错位生长的情况,大大提高了骨折患者在使用骨折夹板过程中的有效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骨折夹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可变径的套圈体,各可变径的套圈体依次间隔设置;
多个长度可调的支撑杆(4),各支撑杆(4)沿着套圈体圆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均与各套圈体所在平面相垂直,每一支撑杆(4)分别连接各套圈体,限定各套圈体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折夹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套圈体(1)和设置在第一套圈体(1)两侧的第二套圈体(2)和第三套圈体(3),所述第二套圈体(2)上沿着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三套圈体(3)上沿着圆周方向设置多个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套圈体(1)上沿着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部,各支撑杆(4)中部限位在所述第一套圈体(1)的限位部上,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套圈体(2)和第三套圈体(3)上相应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上;
所述第一套圈体(1)/第二套圈体(2)/第三套圈体(3)包括:第一半环(51)、第二半环(52)和固定套(63),第一半环(51)和第二半环(52)可转动连接,第一半环(51)和第二半环(52)的外圆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固定套(63)套设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
所述第一半环(51)的自由端设置第一弧形齿条部(511),所述第二半环(52)的自由端对应设置有第二弧形齿条部(521),第一弧形齿条部(511)和第二弧形齿条部(521)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骨折夹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半环(51)/第二半环(52)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软质层(61)和硬质层(62),所述第一半环(51)的硬质层(62)的外圆周面上沿着第一半环(51)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半环(52)的硬质层(62)的外圆周面上沿着第二半环(52)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固定套(63)绕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设置,固定所述第一半环(51)和第二半环(52);
所述固定套(63)为长条体,长条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长条体的另一端沿着长条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可选择的限位连接在任一第二连接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骨折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63)为长条形,所述多个限位部包括间隔设置在第一套圈体(1)的固定套(63)外边沿的多个豁口(631),所述多个第一固定部包括设置在第二套圈体(2)的固定套(63)上的多个连接槽/连接座,所述多个第二固定部包括设置在第三套圈体(3)的固定套(63)上的多个连接座,所述的支撑杆(4)中部穿过所述豁口(631),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套圈体(2)和第三套圈体(3)的固定套(63)上相应的连接座上,所述第一套圈体(1)通过其固定套(63)上各豁口(631)限位在各支撑杆(4)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骨折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4)包括至少两个杆体,相邻两杆体通过可伸缩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可伸缩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套(43),连接套(43)内设置有内螺纹,相邻两杆体分别于连接套(43)的两侧与连接套(43)螺纹连接;
或者,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杆体(41)、设置在第一杆体两侧的第二杆体(42)和第三杆体(44)以及长度调节配件,所述第一杆体包括第一杆部(411)、第二杆部(412)和可动组件(413);
所述可动组件(413)包括外罩(4131),外罩(4131)上两侧相对设置有连通至内部腔室的第一通孔(4132)和第二通孔(4133),外罩(4131)上位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设置有连通至内部腔室的第三通孔(4134),外罩(4131)内对三个通孔分别设置有第一可动盘(4135)、第二可动盘(4136)和第三可动盘(4137),第一可动盘(4135)和第二可动盘(4136)相对设置,第三可动盘(4137)设置在第一可动盘(4135)和第二可动盘(4136)之间并分别与第一可动盘(4135)和第二可动盘(4136)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杆部(411)端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4132)连接所述第一可动盘(4135),所述第二杆部(412)端部穿过所述第二通孔(4133)连接所述第二可动盘(4136),所述第三可动盘(4137)对应第三通孔(4134)设置有连接槽(4138),连接槽(4138)内壁设置有槽体,所述长度调节配件包括驱动杆部(101)和把手部(102),所述驱动杆部(101)一端连接把手部(102),另一端外壁设置有条体(0021),驱动杆部(101)插入所述连接槽(4138)内,所述条体(0021)插接限位在所述槽体内;
所述第二杆体(42)和第三杆体(44)对应所述第一杆体(41)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连接套(43),连接套(43)具有内螺纹,所述第一杆部(411)和第二杆部(412)的外部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并螺纹连接在相应的连接套(43)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骨折夹板,其特征在于,各支撑杆的第一杆体(41)、第二杆体(42)和第三杆体(44)均为长条圆柱体,长条圆柱体上设置有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多条凹槽(001),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上分别套装有多个套体(002),套体(002)的内壁对应各凹槽(001)设置有凸筋(0021),凸筋(0021)与所述凹槽(001)限位配合,套体(002)由弹性材料制成,套体(002)可沿着杆体长度方向滑动,并可沿着圆周方向转动通过各凸筋(0021)与凹槽(001)限位固定;
所述套体(002)的外壁沿径向凸出设置有弹性支持体(003),不同套体(002)可转动不同角度,使得各弹性支撑体(003)支撑在肢体不同位置;
骨折夹板还包括有多个附加弹性支撑体(004),附加弹性支撑体(004)一端安装在所述弹性支撑体(003)上,另一端支撑在肢体上,附加弹性支撑体(004)上设置多个按摩凸起(0041);
所述弹性支撑体(003)为立方体,立方体外周面设置有外凸的齿条部,所述附加弹性支撑体(004)一端设置有方形凹槽,附加弹性支撑体(004)通过所述方形凹槽套装在所述立方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骨折夹板,其特征在于,第二套圈体(2)和第三套圈体(3)之间连接有弹簧(7),所述多个第一固定部包括设置在第二套圈体(2)的固定套(63)上的多个连接座,所述多个第二固定部包括设置在第三套圈体(3)的固定套(63)上的多个连接座,所述支撑杆(4)包括第一杆体(41)和第二杆体(42),第一杆体(41)可转动连接在第二套圈体(2)的连接座上,第一杆体(41)中部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孔,所述第二杆体(42)一端可转动连接在第三套圈体(3)的连接座上,另一端可转动连接在任一所述的连接孔上,所述第一杆体(41)的自由端向套圈体一侧转动,第一杆体(41)和第二杆体(42)均卡入所述第一套圈体(1)的连接套(43)上的豁口(631)上,限制第一套圈体(1)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所述的一种骨折夹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套(9),所述防护套(9)为可复位板(80)向内弯曲而成的筒状结构,可复位板(80)上设置有通孔(81),所述可复位板(80)上沿着长度方向间隔的设置有多个条形的板片(83),各条形板片(83)沿着可复位板(80)的宽度方向贴合在可复位板(80)的内表面上,可复位板(80)两长度边上分别相错设置有多个空心柱(82),各空心柱(82)之间贯穿有直杆,直杆限定防护套(9)保持筒状结构;
防护套(9)内层设置有柔性皮肤接触层,所述第一套圈体(1)、第二套圈体(2)和第三套圈体(3)套设在防护套(9)上;
筒状结构的防护套(9)外侧面上设置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均匀设置在防护套(9)外侧面上沿径向向外延伸的杆状弹体(91)以及沿着筒状结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部;
所述支撑部包括由防护套(9)外侧面沿径向呈辐射状凸出设置的多个支撑片(9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骨折夹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微调机构,所述微调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左微调机构和右微调机构,两微调机构分别于在三个套圈体的左右两侧,微调机构均包括直杆部(00),直杆部(00)上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固定部(01),第二固定部(02)和调整装置(03),所述第一固定部(01)用于固定第二套圈体(2),所述第二固定部(02)用于固定第一套圈体(1),所述调整装置用于对第三套圈体(3)进行圆周方向上的微调;
所述固定部包括由所述直杆部(00)向套圈体一侧垂直延伸的延伸部,延伸部上设置有多个与直杆部平行的插接柱(011),插接柱(011)插接固定在相应套圈体的连接槽(632)上,固定相应的套圈体;
所述调整装置包括U形固定板、第一转轴(04)、设置在第一转轴(04)上的转动轮(041)、单向转轮(042)和设置在U形固定板上的卡条(043),所述U形固定板包括上板(044)、下板(045)和连接两者的连接板(046),上板(044)和下板(045)上对应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转轴(04)贯穿所述上板和下板上的通孔设置,所述第一转轴(04)伸出上板(044)的一端套装有转动轮(041),转动轮外周面设置有与第三套圈体(3)上固定套外周的豁口(631)啮合的啮合齿,调整装置上还设置有锁止结构,该锁止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04)上位于转动轮(041)和上板(044)之间的单向转轮(042),所述上板(044)可转动设置有卡条(043),卡条(043)卡条(043)位于上板(044)和下板(045)之间设置有弯折部(0431),第一转轴(04)伸出所述下板(045)上的通孔的部位安装有凸台(05),凸台(05)的圆周面上设置多个插孔(051)。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骨折夹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检测第一套圈体(1)、第二套圈体(2)和第三套圈体(3)是否错位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二套圈体(2)和第三套圈体(3)上的第一红外发射器和第二红外发射器,以及设置在第一套圈体(1)上分别对应第一红外发射器和第二红外发射器的第一红外接收器和第二红外接收器,所述红外接收器与报警电路连接,所述报警电路包括主芯片、两个控制电路、第一指示灯和第二指示灯,主芯片通过其中一个控制电路连接第一指示灯,主芯片通过另一个控制电路连接第二指示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NPN双极型晶体管G1-G3、PNP双极型晶体管G4、电阻R1-R7、电容C1-C3;
主芯片的第一接口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NPN双极型晶体管G3的基极电连接,NPN双极型晶体管G3的集电极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NPN双极型晶体管G3的发射极与参考地GND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PNP双极型晶体管G4的基极连接,主芯片的第二接口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阻R1、电容C1的一端连接;
NPN双极型晶体管G2的集电极与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以及PNP双极型晶体管G4的发射极连接,NPN双极型晶体管G2的基极与电容C3、电阻R7的一端以及PNP双极型晶体管G4的集电极连接,PN双极型晶体管G2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的正极、电容C2、第一指示灯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与电阻R7的另一端以及参考地GND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Vcc;
NPN双极型晶体管G1的基极与电容C1、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NPN双极型晶体管G1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的负极、电容C2、第一指示灯的另一端连接,NPN双极型晶体管G1的发射极与电容C1、电阻R1的一端以及参考地GND连接;
其中,第一红外接收器和第二红外接收器均电连接所述主芯片,主芯片连接有第一指示灯和第二指示灯,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第一红外发射器信号,则主芯片控制第一指示灯熄灭,否则控制第一指示灯点亮,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第二红外发射器发射的信号,则主芯片控制第二指示灯熄灭,否则控制第二指示灯点亮。
CN202010075166.5A 2020-01-22 2020-01-22 一种骨折夹板 Active CN1111349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5166.5A CN111134934B (zh) 2020-01-22 2020-01-22 一种骨折夹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75166.5A CN111134934B (zh) 2020-01-22 2020-01-22 一种骨折夹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4934A true CN111134934A (zh) 2020-05-12
CN111134934B CN111134934B (zh) 2021-10-08

Family

ID=70526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75166.5A Active CN111134934B (zh) 2020-01-22 2020-01-22 一种骨折夹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3493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67109A (zh) * 2020-04-24 2020-07-31 王际壮 一种骨折夹板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90578Y (zh) * 1999-09-21 2000-08-09 于长江 无铊螺旋自控颈椎牵引器
CN201200588Y (zh) * 2008-06-16 2009-03-04 马守生 方便调节设定的颈椎牵引架
US20090198163A1 (en) * 2008-02-06 2009-08-06 Andrew Senyei Tra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203647551U (zh) * 2013-12-26 2014-06-18 孙雁群 用于外固定治疗骨折的中医小夹板装置
CN203968855U (zh) * 2014-07-24 2014-12-03 石河子大学 滴灌带旁通套环卡紧装置
CN204121111U (zh) * 2014-07-24 2015-01-28 刘玉田 上肢骨折复位钳
CN106308905A (zh) * 2016-11-07 2017-01-11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骨折矫正固定装置
CN107361895A (zh) * 2017-08-10 2017-11-21 深圳市中医院 腰部牵引装置
CN208789392U (zh) * 2018-08-28 2019-04-26 邵阳学院 一种艺术设计便携式野外工具箱
CN209220612U (zh) * 2018-11-02 2019-08-09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创伤性骨折野外急救牵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90578Y (zh) * 1999-09-21 2000-08-09 于长江 无铊螺旋自控颈椎牵引器
US20090198163A1 (en) * 2008-02-06 2009-08-06 Andrew Senyei Tra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201200588Y (zh) * 2008-06-16 2009-03-04 马守生 方便调节设定的颈椎牵引架
CN203647551U (zh) * 2013-12-26 2014-06-18 孙雁群 用于外固定治疗骨折的中医小夹板装置
CN203968855U (zh) * 2014-07-24 2014-12-03 石河子大学 滴灌带旁通套环卡紧装置
CN204121111U (zh) * 2014-07-24 2015-01-28 刘玉田 上肢骨折复位钳
CN106308905A (zh) * 2016-11-07 2017-01-11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骨折矫正固定装置
CN107361895A (zh) * 2017-08-10 2017-11-21 深圳市中医院 腰部牵引装置
CN208789392U (zh) * 2018-08-28 2019-04-26 邵阳学院 一种艺术设计便携式野外工具箱
CN209220612U (zh) * 2018-11-02 2019-08-09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创伤性骨折野外急救牵引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67109A (zh) * 2020-04-24 2020-07-31 王际壮 一种骨折夹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4934B (zh) 2021-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34934B (zh) 一种骨折夹板
US11266560B2 (en) Hand rehabilitation devic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2131482B (zh) 用于向阴茎施加牵引力的设备
CN109481178A (zh) 一种重症护理床
CN110448425B (zh) 外科多用护理架
CN106361515A (zh) 一种可自动升降的换床单装置
CN111467109A (zh) 一种骨折夹板
CN108210150B (zh) 少儿骨科夹板装置
CN107137204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懒人健身设备
CN110917566A (zh) 一种骨科康复训练装置
CN110731845A (zh) 一种马蹄内翻足三维矫形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8969300A (zh) 一种三自由度踝关节损伤康复器
CN216168688U (zh) 一种医用从动与被动的脚踝泵锻炼装置
CN210494336U (zh) 一种上肢骨折复位牵引装置
CN107822838A (zh) 一种背部固定支架结构
CN107773390A (zh) 一种人体辅助行走装置用背部固定支架结构
CN114081707A (zh) 一种创伤骨科固定架
CN219148108U (zh) 一种用于医疗康复训练的腿部牵引装置
CN114451804B (zh) 一种外科手术用术前清洁设备
CN212547291U (zh) 一种可调式骨科矫正用下肢牵引装置
CN220158988U (zh) 一种可调弯导管
CN215584682U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医疗伤口护理设备
CN219289836U (zh) 一种骨创伤牵引拉伸装置
CN209900207U (zh) 一种带可调节固定夹的吸引器皮管
CN220002056U (zh) 工字固定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18

Address after: No.197, Ruijin 2nd Road,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20

Patentee after: RUI JI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Address before: 430000 No.13 Hangkong Road, Qiaokou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ang Jizhuang